CN1080432C -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32C
CN1080432C CN95121844A CN95121844A CN1080432C CN 1080432 C CN1080432 C CN 1080432C CN 95121844 A CN95121844 A CN 95121844A CN 95121844 A CN95121844 A CN 95121844A CN 1080432 C CN1080432 C CN 10804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main part
cable
circuit boar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21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14A (zh
Inventor
新井俊雄
井田充
中嶋一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562,04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867355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4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 G11B25/04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using rot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6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web-form record carriers, e.g. tape
    • G11B25/06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web-form record carriers, e.g. tape using tape inside contain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采用诸如磁带类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它包括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主体部分、信号电缆和卷绕机构。主体部分装着记录和/或重放单元。外部设备包括用于输入设定记录和/或重放单元动作模式的信号的输入单元和用于将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信号变换成可听声音的电声转换器。外部设备可被附在主体部分上和取下,并改变输给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信号。信号电缆使外部设备与记录和/式重放单元互连。

Description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带卷线功能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这些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有一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采用带形记录介质,如磁带;另有一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采用盘形记录介质,如光盘。
这些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有这样一种装置,它具有装于主体部分内的记录和/或重放单元,还有遥控器,后者用作为输入及供送变换信号的外部设备,经信号电缆在运行状态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之间变换。
记录和/或重放单元具有诸如带盒或盘盒之类的介质承载器,还有头部装置,如光学拾取信息机构或磁头。
遥控装置产生与手动的作一致的动作信号,经信号电缆。将动作信号送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记录和/或重放单元响应送来的动作信号,在记录、重放、音乐编号选择以及止动之间进行变换。并执行被选定的动作。
由记录和/或重放单元输出的声频信号由一电-声变换器(头戴听音装置)转换成音响信号;所述电声变换器构成外部设备,由信号电缆与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相连。
使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与遥控器互连的信号电缆以及使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与头戴听音装置互连的信号电缆被合并成一条电缆。并使上述遥控器设在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与头戴听音装置互连的信号电缆的中部。
这些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有这样一种装置,其中接到主体部分的使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与头戴听音装置互连的信号电缆端部被接到设在电缆卷盘上的电刷形电极部分。在主体部分中,这个电刷形电极部分与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极部分形成滑动接触。
在把电缆卷盘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部分内以后,信号电缆的端部可以相对于电缆卷盘的电刷形电极部分滑动。
由于电缆卷盘已经被细装在主体部分内,而且与信号电缆相连的电刷形电极部分一起处在电缆卷盘中央处的毂盘部分内,所以信号电缆端部对于电刷形电极部分的滑动动作是一种费力的动作。也就是说,采用这种滑动动作,很难实现为保持电的和机械的可靠性的即时动作。
采用这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一个支承部器件支承卷盘支轴,使之可转动地支承电缆卷盘,所说的支承部件与带有与电刷形电极部分形成接触的电极部分之印刷电路板迥然不同。所述的印刷电路板与支承元件以层状结构排布在电缆卷盘附近,从而使装置复杂并加大了装置的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
记录和/或重放单元;
一个容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主体部分;
一个用于与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交换信号的外部控制器;
一个柔性导体,它将所述外部控制器和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柔性导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器,另一端连接至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内的一个电路板,用于在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和所述让外部控制器之间交换信号;
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内的所述电路板上的卷绕机构,用于卷绕所述柔性导体并且由此用于将所述柔性导体卷绕在所述主体部分内;
一个头戴听音器,它包括一个扬声器;
一个第二柔性导体,它将所述扬声器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器;和
一个设置在所述外部控制器中的第二卷绕机构,由此用于将所述第二柔性导体卷绕在所述外部控制器内,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外壳,用于安装所述外部控制器,并且,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电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器的一部分的终端部分。
图1表示本发明一种磁带放声机的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表示磁带放声机主体部分的外罩壳布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表示磁带放声机布置的平面视图。
图4表示带有已拉出的头戴听音装置的磁带放声机平面视图。
图5表示带有已拉出的头戴听音装置及遥控器的磁带放声机平面视图。
图6表示磁带放声机主体部分的外罩壳布置的底部平面视图。
图7表示遥控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8表示磁带放声机主体部分的外罩壳一个横向侧面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视图,其上的一部分被打开,以便从外面看到内部。
图9表示磁带放声机主体部分外罩壳的相对横向侧面主要部分结构的平面视图,其上的一部分被打开,以便从外面看到内部。
图10表示磁带放声机主体部分外罩壳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11表示装有遥控器的磁带放声机主体部分外罩壳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12表示磁带放声机头戴听音装置的组合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13表示磁带放声机头戴听音装置的容纳结构侧视图。
图14表示由头戴听音装置的容纳器所容装的头戴听音装置组合物部分情况的侧视图。
图15表示磁带放声机第一电缆卷盘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6表示设在磁带放声机第一电缆卷盘附近的电缆释放卷盘结构的平面视图,带有表示处于工作状态电缆释放卷盘。
图17表示磁带放声机电缆释放卷盘结构的平面视图,带有表示处于未工作状态电缆释放卷盘。
图18表示电缆释放卷盘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19表示电缆释放卷盘结构的透视图。
图20表示磁带放声机第一电缆卷盘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21表示第一电缆卷盘主要部分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22表示支承第一电缆卷盘的卷盘支轴结构的侧视图。
图23表示第一电缆卷盘装配过程的分解平面视图。
图24表示磁带放声机遥控器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25表示安装在遥控制上的电子装置支架的主要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26表示电子装置支架第一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7表示电子装置支架第二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8表示形成磁带放声机电缆来的信号电缆结构断面图。
图29表示磁带放声机信号电缆结构的断面图。
以下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以下对用来重放记录在盒式磁带上的信息信号的磁带放声机进行描述,这种盒式磁带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例子。对所述的磁带放声机按下列的顺序予以描述:
(1)主体部分;
(2)遥控器部分;
(3)电子设备的夹子;
(4)第一电缆卷盘;
(5)头戴听音器;
(6)信号电缆;
(7)第二电缆卷盘;
(8)遥控器的容器;
(9)头戴听音器容纳器;
(10)磁带放声器的操作。
(1)主体部分
如图1所示,所述磁带放声机具有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1有一个由磁带盒2组成的外罩壳,磁带盒2前面装有面板3,磁带盒2的后侧面装有磁带盒盖135。
磁带盒盖135枢轴地安装在磁带盒2的一个横向侧面上,用以在关闭磁带盒2与磁带盒盖135之间的空间(即带盒)的位置与打开带盒清理磁带盒2的位置之间转动。也就是说,将磁带盒盖135安装在主体部分1上,使其沿着图1中箭号C所示的方向被开启。
磁带盒盖135由设在磁带盒2内的盖锁定机构(未示出)锁定于紧靠在磁带盒2上的位置处。启动设在磁带盒2上的锁定释放操纵杆10,使由盖锁定机构锁定的磁带盒盖135被放开,从而使得磁带盒盖135可沿图1中箭号C所示的方向转动。
将构成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装在磁带盒2上,并在这种情况下使在主体部分1内被安放在磁带盒2与前面板3之间。
磁带盒2与磁带盒盖135之间的空间给出如前面所说的带仓1a。在磁带盒2的后面安装有一对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卷盘驱动轴48、49,它们突出了带仓1a的内侧。这两个卷盘驱动轴48、49由布置在磁带盒2内的电机旋转地驱动,并与被装在带仓1a上的一对盒式磁带的带盘啮合,以便以旋转方式驱动带盘。
在磁带盒2的后部固定着一对主导轴51、51和一对磁带盒定位销50,50,它们构成记录和或重放单元,轴51,51和定位销50,50都突出于带仓1a的内侧。上述定位销50,50耦合到盒式磁带中形成的定位孔中。主导轴51、51由设在磁带盒2中驱动电机(未示出)以旋转方式驱动,同时与盒式磁带中所装的磁带靠近,以便供送磁带。
在磁带盒盖135的后部装有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一对压轮54,54,它们突出于带仓1a,还装有记录和/或重放头52。
记录和/或重放头52与磁带滑动接触,以读出磁带上的信号。压轮54,54由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如橡胶制成。并与主导轴51,51配合,利用二主导轴51压紧磁带,以保证正常的走带动作。
磁头52两侧装置有一对导带部件53,53。此对导带部件53,53借助使磁带通过其中央缺口来设定磁带相对于磁头53移过的位置。磁带盒2和磁带盒盖135通过可转式连杆部件55,56在它们的中部彼此连接。
连杆部件55,56可转地装在磁带盒2和磁带盒盖135上,控制磁带盒2与磁带盒盖135之间的张开角度。
如图2和3所示,在靠近面板3的后缘处,形成遥控器容器17。容器17可以适配并容纳后面将述的遥控器的开口状。
(2)遥控器
如图7所示,遥控器4包括由互相支撑着的上壳76和下壳77构成的盒子和由放置在该盒内的印刷电路板构成的电路板79,还包括印在该印刷电路板上的遥控电路。
电路板79的正面设计成元件安装面,上面装有多个电子元件。
遥控器4用来变换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动作信号,并被装到主体部分1的面板3上或者可从其上取下。
也就是说,电路板79经信号电缆5和如后面所要说明的第一电缆卷盘29连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子电路板上。构成信号电缆5的每束导线的一端都被焊接到遥控器4电路板79的电路图的预定焊盘81上。
信号电缆5具有多束导线,用来在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与遥控器4的电路板79之间改变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输出信号和从遥控器4输入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动作信号。
遥控器4的电路板79上装有多个膜片开关(未示出)、保持开关80、音量按钮9和一对起第二动作信子接头作用的定位槽部件46、46。
多个膜片开关上装有构成动作开关6的多个相关按钮6a、6b、6c和6d。这些由弹性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按钮6a、6b、6c和6d与小直径的支撑杆6a1、6a2、6b1、6b2、6c1、6c2、6d1和6d2构成整体。也即,按钮6a和6d通过与支撑杆6a1、6a2、6b1、6b2、6c1、6c2、6d1和6d2互相连接,从而做成了一个弧形的连续作用部件。
按钮6a至6d经多个形成在遥控器4上表面中的通孔78而面向遥控器4的上侧面。这些按钮6a至6d被从遥控器的上侧面推向下表面,以便加力在位于其下的相关膜片开关上。
动作开关6的按钮6a至6d还被用作放音开关(PLAY)、倒带开关(PEW)、快速进给开关(FF)和止动开关(STOP)。也即,遥控器4将相关按钮的动作信号输给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
例如,若按下在图7中被示为
Figure C9512184400091
Figure C9512184400092
的放音开关PLAY,则一个执行放音模式的起动信号输入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以执行放音模式;放音模式是通过以与主导轴51转动速度相应的预定速度送进磁带,并由磁头52读出信号来实现的。
按下快速进给开关(FF)时,一个执行快速进给模式的起动信号输入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以执行快速进给模式;快速进给模式是通过以较快速度沿前进方向进给磁带来实现的。
按下倒带开关(PEW)时,一个执行倒带模式的起动信号输入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以执行倒带模式;倒带模式是通过以较快速度沿倒退方向进给磁带来实现的。
按下止动开关(STOP)时,一个通过消除放音模式、快速进给模式或倒带模式来停止动作的起动信号输入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以便消去放音模式、快速进给模式或倒带模式。
保持开关是这样一种开关,当推动它时,保持目前所执行的模式。这个保持开关80由可滑动地装在遥控器4上壳76上的保持开关滑动器8来操纵。
将音量旋钮8制成盘形,如图24所示。该音量旋钮9被支承,以便相对于电路板79转动,而且此旋钮有一部分外圆周部分从上壳76所形成的缝隙90中露在遥控器4的外边。
操纵音量旋钮9,以调节经信号电缆5传送给遥控器4的电路板79,并将音频信号电平传给有如后面要述及的电声转换器那样的头戴听音器79。也就是说,音量旋钮9随着遥控器4电路板79表面上所形成的音量一带不指定电平调节旋量。
音量旋钮装有刷形电极124,将之设计成与电路板79上的音量结构有滑动接触。利用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制动爪122,使音量旋钮9具有可能旋转的限程。利用带制动爪122的金属极将音量旋钮9压紧到电路板79上。
由于旋转量受到可转地装在电路板79上的音量旋钮9及电路板79上所形成的音量结构所指定,所以离开电路板79的旋转量顶点可被压到比如1.1mm。
定位槽46、46可由导电材料,如金属制成,并将平行于用于改变起动信号的信号电缆的导线束连到电路板79上的电路。通过遥控器4两侧上所形成的一对通孔,使两个定位槽部件46、46露在外边。这两个通孔是由上壳76和下壳77的两侧上所形成的毗连缺口92、92、91、91构成的。
在两个定位槽部件46、46朝遥控器外面一侧被制成槽形凹入部分。
(3)电子设备夹子
如图23所示,遥控器4具有电子设备夹子。
电子设备夹子包括固定在由上壳76、下壳77制成的盒子中的夹子支承轴125和可转动地装在夹子支承轴125上的旋转板116,如图25,26以及27所示。
夹子的支承轴125穿过遥控器4盒子中所形成的通孔126露在盒外。旋转板116实际上呈长条形,并且在其对面处有一支承孔128。通过有嵌入到支承孔128中的夹子支承轴125,使旋转板116可转地受到夹子支承轴125的支承。旋转板116的近端挤入通孔126中,而其远端顺着遥控器4的盒子底部伸展。
利用在诸如扭力卷簧之类的加力部件(未示出),沿着逼近遥控器4盒子底面的方向使旋转板116转动地受力。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可保持旋转板116没有凸出于盒底的部分。
如图27所示,旋转板116与遥控器盒子的外部侧表面相配合,以便卡紧磁带放音机使用者的外衣130边缘。
将支承孔128做成沿旋转板116转动方向伸展的长形孔。于是,如果使比较厚的织物129卡紧在旋转板116与盒子之间,则旋转板116绕着夹子支承轴125转动,同时夹子支承轴125在支承孔128内移动,旋转板126顺着使其远端被移离遥控器4盒子的方向被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旋转板116配合盒子牢靠地夹紧较大厚度的织物129,如图26所示,将遥控器4相对于盒子的转角θ限制为较小的值。
(4)第一电缆卷盘
在主体部分1中,可转地装置着为接纳信号电缆5,并将信号电缆5容纳在主体部分中所形成的第一电缆卷盘29。
第一电缆卷盘29可转地受到设在转接板73上的卷盘支轴22的支承,转接板由螺栓75固装在主板3的背面,该第一电缆卷盘被设置在转接板73与主板3之间。卷盘支轴22固定在转接板73上,而且有一个自其顶端轴向伸展着的槽缝74。另外,如图15和22所示,在其顶端的外围处有一凹槽22a,用以借助卷盘支轴22来保持第一电缆卷盘29。
如图20和21所示,第一电缆卷盘29有一凸缘构件100的第一棘轮28;凸缘构件100被约束并装配在该棘轮上。
凸缘构件100基本上由金属材料做成盘状。凸缘构件100有一个使卷盘支轴22穿过的通孔100a,围绕该通孔100a还有一组环形排布着的耦接棘卡106。在把凸缘构件100安装到第一棘轮子28上之前,该凸缘构件100的耦接棘卡106的内横侧面卡住螺旋形绕制的第一弹性部件30的外圆面。第一棘轮28由合成树脂制成。基本呈盘状,在其中央部分有一个使卷盘支轴22穿过的通孔112,另外还有环绕通孔112并与凸缘构件的耦接棘卡106耦接的啮合壁部分102。
这就是说,当第一棘轮28的啮合壁部分102与耦接棘卡106啮合时,第一棘轮28与凸缘构件100配合并卡紧第一主弹簧30。
第一电缆卷盘29受到穿过第一棘轮28及凸缘构件100的通孔100a和112的卷盘支轴22的支承。利用固定在卷盘支轴22顶端上的垫圈76可防止第一电缆卷盘29从卷盘支轴22脱除。
如图15所示,起第一电缆卷盘29轮毂作用的第一棘轮28的啮合壁部分102卡住信号电缆5的对端。信号电缆5的各导线的对端均被对应地连到位于第一棘轮28上的多个刷形电极101中的一个。这些刷形电极101均由导电材料,如铜片制成。
安装在第一棘轮28上的刷形电极101与在转接板73上形成的多个同心布置的电极环结构104、105滑动地接触。
设在转接板73上的电极环结构104、105与设在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电路板上的多个接线片65接触,以致如图6所示,这些电极环结构通过这些接线片65与电路板相连接。也就是说,信号电缆5的各导线束与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连在一起。
第一主弹簧30的外圆端部由凸缘构件100的耦接棘卡106卡住。当第一电缆卷盘29由卷盘支轴22所支承时,第一主弹簧30的内圆端部由卷盘支轴22上所形成的槽缝74卡住。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部件30沿着使信号电缆5被承载于第一电缆卷盘29上的方向,即如箭号F所示方向旋转地给第一电缆卷盘29加压。
如图15和23所示,第一电缆卷盘29的一端与连到遥控器4的信号电缆5的另一端相连,以便由转接板73所支承。继而,再将转接板73安装到主体部分1的外罩壳中,从而把这个第一电缆卷盘安装到该外罩壳内。
于是,采用本磁带放音机,在把转接板73安装到主板3以前,就可以通过第一电缆卷盘29和信号电缆5实现从转接板73到遥控器4的连接状态。
主板3有一开口3a,可将遥控器4放入该开口中。在把转接板73安装到主板3的内表面上以后,用金属板件117封住该开口3a。这个开口3a与金属板件117一起构成遥控器容器4的存放容器17。利用定位螺钉119将金属板件117固定到主板3上,以便机械地加固主板3。
指向第一电缆卷盘29的遥控器4的容器17部分带有一个顶盖部件118,这个顶盖部件118除了仅够信号电缆5穿过的小口之外,封闭金属板件117与主板3之间有一定的缝隙。
如图2所示,主体部分内布置有第一紧固机构,它能够以解除转动受阻状态的方式限制第一电缆卷盘29的转动。该第一紧固机构由档杆31和解除抑制杆35构成。
挡杆31靠穿过支轴23而受到支承,该支轴固定在主板3的背面上,它穿过挡杆31近端所形成的支承孔32。此挡杆的远端处有一钩状挡板31a,适于与第一棘轮28的齿牙103啮合。
该挡杆31可转动地受到整体形成的板状弹性件33和张力卷簧63的加压,而且是按使挡板31a与第一棘轮28的齿牙103啮合的方向,即如图2中箭号F所指的方向加压。张力卷簧63在张力的情况下被装在挡杆31近侧上的止挡销64与主板3的背面之间。
该挡杆31以其挡板31a与第一棘轮28的齿牙103啮合,用以抑制第一电缆卷盘29沿着相对于使该第一电缆卷盘29的第一弹性部件30受到压力的方向的转动。虽然此挡杆31以其挡板31a与第一棘轮28的齿牙103啮合,此挡杆31仍可做成挡板31a与第一棘轮28滑动接触,而不妨碍该第一电缆卷盘29的转动,使该第一电缆卷盘29沿着抵抗第一弹性元件30受到压力的方向转动。
解除抑制杆35具有导向槽36、37,固定在主板3背面上的导向支轴被嵌入在槽内,周以滑动地支承着解除抑制杆35。
解除抑制杆35的一端有一耦接销41,它耦接到挡杆31远端处所形成的耦接槽34中。这个解除抑制杆35由张力螺旋弹簧40沿着使得挡杆31的挡板31a沿着与第一棘轮28的齿牙103耦接的方向加压,如较2中箭号A所表示的方向转动。
解除抑制杆35反抗张力卷簧40加压的方向滑动,以便按图2中箭号D所表示的方向转动挡杆31,使第一棘轮28放开挡杆31的挡板31a。
解除抑制杆35有一调整凸块39,它受控于滑动地布置在主板3上的电缆耦接滑动器20。该滑动器20被主板3上所形成的通孔3a的边缘所支承,而对着主板3的前面的后面,并在面板背面与解除抑制杆35的调整凸块39相配合。
电缆耦接滑动器20沿着相反于张力卷簧40加压的方向,即如图2中箭号B所指的方向滑动,由解除抑制杆35转动挡杆31,使挡杆31的挡板31a脱离第一棘轮28。
当挡杆31的挡板从第一棘轮28使解脱时,第一电缆卷盘在第一弹性部件30所加压力下被转动。
(5)头戴听音装置
头载听音装置57经由一组两条信号电缆制成的电缆束61和后面说明的第二电缆卷盘15连到遥控器4的电路板79。
头戴听音装置57,如图2和12所示,有一对单独的部分,即左单元58和右单元59。这两个单元58和59均由耳机68制成。耳机68具有膜片、装在膜片上的音圈和驱动音圈的磁路,这种耳机将输入的电信号变换成可听的声音。
电缆束61由一组两条与单元58和59相关的信号电缆组成。该电缆束61经过遥控器4的上盖76侧面上所形成的通孔13被引到遥控器4外面。
每个单元58和59都有一个防护耳机68外表面的罩盖66。这个罩盖66有一个送话口(发声口)67,将耳机68的表面暴露在外面。
这种头戴听音装置57经电缆束61和信号电缆5转换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电路板的信号。
(6)信号电缆
信号电缆5是所谓四芯信号电缆,如图29所示,它由四组导线束134、排在导线束外面并与这些导线束134平行的五条加强线132,以及包覆导线束134及加强线132和护套131组成。这些导线束134沿着护套131内表面成弧形地排列着。四条加强线132沿着护套131内表面与导线束134交替地成弧形排列着,而剩下的一条加强线位于信号电缆5的中心轴上。
采用这种叠层装置,信号电缆5的导线束134被用于操作信号、右声道信号和左声道信号并用作为地线。
构成电缆束61的每条信号电缆是听谓两芯信号电缆,如图28所示,它们由两组导线束134、两条排列于其外并与这两组导线束134平行的加强线132,以及包覆导线束134和加强线132的护套131组成。导线束134和加强线132沿着护套131的内表面交替地成弧线排布着。
采用这种叠层装置,构成电缆束61的每个信号电缆的导线束134分别被用于右声道或左声道,并作为地线。
加强线132是直径相当于200μm的合成树脂细线状元件。可以列举的制做加强线132的材料有“Vectoran”或“Kepler”(二者均为商品名)。
每条导线束134均由3至5根漆包线构成。作为这些漆包线,采用0.06A·2UE量级的。
如果导线束134中的漆包线条数为6,如图28所示,在构成电缆束61的信号电缆中相应的漆包线间由直径约为100μm,由与制作加强线132一样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细线材料绕紧。
护套131由聚乙烯与合成橡胶的混合成加构成的材料制成。因此,这种护套131表现出优良的耐用性,即使减小其厚度,或者将张力或弯折力加于这种信号电缆上,这种护套也不断裂。
无论将这种护套绕在第一电缆卷盘29或第二电缆卷盘15(如后面所述)上或者从它们上面放出来时,这种护套131都表现出良好的平滑性,并能进行滑顺的卷绕和放出。
将加强线132平行于导线束134并排列于它们外面,同时减小护套131的厚度,以致这种信号电缆5的外径有如四芯信号电缆那样,在0.85mm量级。
将加强线132平行于导线束134并排列于它们外面,同时减小护套131的厚度,以致这种构成电缆束61的信号电缆的外径有如两芯信号电缆那样,在0.7mm量级。
(7)第二电缆卷盘
如图7所示,在遥控器4中,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电缆卷盘15,用以收紧电缆束61,以便把电缆61放入遥控器4中。
将第二电缆卷盘15放置在遥控器4上壳76的下表面上,使指向遥控器4的里面,并由穿过电路板79的卷盘支轴82可转动地支承在遥控器4中。也就是说,第二电缆卷盘15被定位于电路板79的反面上。
利用这个电缆卷盘15的轮毂部分卡住电缆束61的一端。构成电缆束61的每根信号电缆的导线束一端被连到设在第二电缆卷盘上的各相应刷形电极上。这些刷形电极由导电材料,如铜片制成。
第二电缆卷盘15上所给出的各刷形电极与遥控器4电路板79上所形成的多个同心电极环结构为滑动接触,从而通过这些电极环结构与电路板79相连。
这就是说,构成电缆束61的每条信号电缆的导线束与遥控器4的电路板79相连,并通过电路板79和信号电缆5与主体部分1的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相连。
第二电缆卷盘15具有第二棘轮14。给第二电缆卷盘15装上呈螺旋形的第二弹部件16,以便沿着收紧电缆束61的方向旋转地给第二电缆卷盘15加压力。
第二弹性部件16被螺旋式地卷绕着,并由第二电缆卷盘15的轮毂部分夹住它的外周端部,而它的内周端部由形成于卷盘支轴82上的槽缝83夹紧。
第二弹性部件16沿着将电缆束61在第二电缆卷盘15上被收集紧的方向,即图7中箭号G所指的方向,旋转地给第二电缆卷盘15加压力。
遥控器4中装有可阻止第二电缆卷盘15转动的紧固机构,以便能够消除对转动的抑制。该第二紧固机构由固位滑块7构成。
固位滑块7由设在遥控器4侧面的通孔93的边缘部分滑动地支撑着。固位滑块7具有一个与之形成一体的片弹簧部分7a和一个掣爪7b,后者与第二棘轮14的齿牙啮合。
这个固位滑块7有一个整体的片弹簧部分7a,它靠在支柱89上,支柱89直立地设在遥控器4上,为的是使此固位滑块给有关部件沿图2箭头L的相反方向,也即使掣爪7b与第二棘轮14的齿牙95啮合的方向加压力。
该固位滑块7有一掣爪7b与第二棘轮14的齿牙95啮合,以阻止第二电缆卷盘15沿与给第二卷簧(弹性部件)16受压力一致的方向转动。即使固位滑块7有其掣爪7b与第二棘轮14的齿牙95啮合,但如果令第二电缆卷盘15按使第二弹性部件16反向加压的方向转动,固位滑块7仍可使掣爪7b与第二棘轮14有滑动接触,而不会妨碍第二电缆卷盘15的转动。
使固位滑块7像图7中箭号L所指那样,相对于片簧7a偏移而被滑动,以便使片簧7a像图7中箭号M所指那样靠住支柱87,致使掣爪7b移离第二棘轮14。
当固位滑块7的掣爪7b移离第二棘轮14时,第二电缆卷盘15在第二弹性部件16所加压力下被转动。
当把遥控器4放入并且卡在主体部分1中所提供的容器17中时,如果由设在主体部分1中的第一紧固机构解除对第一电缆卷盘29转动的抑制,则随着解除的操作,使得摇控器4的第二紧固机构启动,以便利用第二紧固机构解除对和二电缆卷盘15转动的阻遏。
也就是说,当沿着如图2中箭号B所指的方向,反抗张力卷簧40加给的力而使电缆耦接滑动器20滑动时,则解除抑制杆35的相反端上所形成的启动爪38沿着位于容器17内的遥控器4的固位滑块7滑动方向,即如图2和9中箭号K所指的方向滑动。
启动爪38经容器17侧面所形成的通孔19伸入容器17里面。
于是,如果把遥控器4定位于容器17里面的预定位置,启动爪38就使固位滑块7移动,从而使固位滑块7的片簧7a偏置。
在遥控器4中,如图7和图16到19所示,带第一啮合部件113的第一电缆释放辊107于第二电缆卷盘15的侧面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电缆卷盘15的附近。该第一电缆释放辊由直立地装在遥控器4外壳中的辊支承轴109所支承。将支承第一电缆释放辊107的辊支承轴109设置成平行于第二电缆卷盘15的转轴伸展。
在遥控器4中,带有与第一啮合部件113啮合的第二啮合部件114的第二电缆释放辊86在第二电缆卷盘15侧面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电缆卷盘15和第一电缆释放辊107的附近。该第二电缆释放辊86由设在旋杆84末端的辊支承轴110可转地支承着,所述的旋杆84放在第二电缆卷盘15侧面。将支承第二电缆释放辊86的辊支承轴110设置成平行于第二电缆卷盘15的转轴伸展。
旋杆84的近端有支承孔85,而且通过将直立地固定在遥控器4中的支轴87伸入该支承孔85中,使之可转动地被支承着。
如图16和17所示,使旋杆84绕着支轴87转动,以便在接近第二电缆卷盘15的位置与接近第一电缆释放辊107的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电缆释放辊86。
由装在遥空顺4中的扭力卷簧94沿如图17中箭号P所示的在第二电缆释放辊86靠在第二电缆卷盘盘5上的方向使旋杆84转动地受压力。
电缆释放辊107、86的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啮合部件113、114。第一和第二啮合部件113、114以等角距间隔形成多个径向伸展的铣齿轮齿牙状的牙,其长度比平常的正齿轮的齿牙长。
即使每个电缆释放辊107、86之间形成大约1mm的间隙,第一和第二啮合部件113、114也保持处于啮合状态。
第一电缆释放辊107和第二电缆释放辊86配合,夹紧从第二电缆卷盘15抽出的电缆束61。
如果电缆束61中至少一条信号电缆通过自第二电缆卷盘15拉出而被释放,如图16所示,此时,第二电缆释放辊86被一条信号电缆拉出来,以便反抗扭力卷簧94所加的压力转动旋杆84,使旋杆84趋近第一电缆释放辊107。
当如此释放的信号电缆朝着第二电缆卷盘15外面被拉出时,则第一和第二电缆释放辊107、86通过啮合部件113、114的啮合,以互相同步的方式沿相反方向转动。
当把电缆束61收紧到第二电缆卷盘15上时,通过旋杆84在扭力卷簧94所加压力下回转,而使第二电缆释放辊86移离第一电缆释放辊107。这时,由第二电缆卷盘15卷绕电缆束61将不受电缆释放辊107、86的妨碍。
(8)遥控器容器
在主体部分1的外侧上,有一对起第一起动信号接头作用的锁杆24,24,它们被定位在遥控器4的容器17中,并像图2和3所示那样被连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上。这两个锁杆24、24通过容器17两个侧面上形成的一对通孔18、18彼此相对地布置。
每个锁杆24均呈圆柱形,如图8至11所示,具有中央缩径部分71和端头缩径部分70、70。锁杆24、24由它们的平行于容器17底面伸展的轴支撑着,而且每个端头缩径部分70、70均被伸到通孔18、18的两个侧边,用以阻止从这些通孔拔出。
如图8至11所示,锁杆24、24被一对安排在主板3背面上的扭力卷簧25、25加压力,沿着如图10和11中箭号H所指的经通孔18、18凸出的方向移向容器17的里面。每个扭力卷簧25、25的臂27被主板3的背面卡住,而其相对的一个臂6靠在锁杆24中央缩径部分71的内表面上。
当把遥控器4放到容器17中时,锁杆24就像图11所示那样,从遥控器4的两个侧面被嵌入锁定凹槽部件46、46的槽形凹座中。
在这种情况下,遥控器4被锁杆24、24卡入容器17中。
遥控器4具有与锁杆24、24相接的锁定凹槽部件46、46,经过这些锁定凹槽部件46、46和锁杆24、24,改变给记录和/或重放电路的电路板的操作信号。
(9)头戴听音器的容器
如图1和4所示,成为主体部分1外侧面的主板3的前面设置一对头戴耳机的容器42、43。
利用压力加工主板3或者将合成树脂材料的元件粘接在主板3的前面制成头戴耳拟容器42、43,它们具有减小的高度,和基本上与构件部分58、59相应的直径;头戴耳机容器42、43还朝主板3的前面突出。
如图13所示,头戴耳机容器42、43具有在其末端周围伸展的突边42a、43a。这些突边42a、43a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分别被做成R-表面62和C-表面47。R-表面62是复曲面或圆周面的构成部分,而C-表面47是圆锥面的构成部分。
头戴耳机容器42、43相对于发声构件68的前面所成的凸表面形成凹表面。
如图14所示,通过将突边42a、43a耦接到盖子66的发声口67内,而使头戴耳机容器42、43卡住构件部分58、59。
由于各构件部分58、59的盖子66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所以将发声孔67的内圆抵住突边42a、43a被推入使该发声孔内圆回弹形变,从而被头戴耳机容器42、43卡住。
于是,将支架58、59像图14中箭号J所指示的那样,朝头戴耳机容器42、43推动,并由头戴耳机容器42、43卡位顺着从头戴耳机容器42、43移离,即与图14中箭号J相反的方向,拉动支架58、59,即可将之从头戴耳机容器42、43上取下。
(10)磁带放音机的工作
采用上述磁带放音机,如图3所示,可将遥控器4保存在容器7中,而构件部分58、59由头戴耳机容器42、43卡住。
这时推动电缆耦接滑动器20,在第一弹性部件30所加压力T,将信号电缆5收紧到第一电缆卷盘29上。另在第二弹性部件16所加压力下,将电缆束61收紧到第二电缆卷盘15上。
采用本发明磁带放音机,从头戴耳机容器42、43上取下和拉下构件部分58、59,如图4所示,可使电缆61从第二电缆卷盘15上拉出,同时第二电缆卷盘15反抗第二弹性部件16所加的力而转动。
如果这时去掉构件部分58、59上的牵引力,固位滑块7与第二棘轮14耦接,以便在第二弹性部件16所加压力下抑制第二棘轮14的转动,从而使电缆束61在被拉出的情况下脱离。
如果这时推动电缆耦接滑动器20,固位滑块7由解除抑制杆推动,在第二弹性部件16所加压力下,将电缆61拉紧到第二电缆卷盘15上。
采用本发明磁带放音机,如图5所示,若将遥控器4从容器17中取下并拉出,与此同时,随着第一电缆卷盘29反抗第一弹性部件30所加的压力而转动,可将信号电缆5从第一电缆卷盘29上拉出。
如果去掉遥控器4上的牵引力,则挡杆31与第一棘轮28啮合,以阻止第一棘轮28在第一弹性部件30所加压力下的转动,于是信号电缆5仍处于被拉出的状态。
如果这时推动电缆耦接滑动器20,则挡杆31受到解除抑制杆35的推动,从而使电缆5在第一弹性部件30所加压力下,被拉紧在第一电缆卷盘29上。
采用本发明磁带放音机,当把盒式磁带放入带仓1a中,并把磁带盖135靠在磁带盒2上时,也即当以磁带盒盖135封闭带仓1a时,启动遥控器4的放音开关,则进行从盒式磁带的磁带上读出信号的放音模式。
如果将摇控器4放到容器17内,则指示遥控器4的有关变换已被起动的起动信号不仅经信号电缆5被送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而且还经锁定凹槽部件46、46及锁杆24、24送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上。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遥控器4的起动信号的变化不会受信号电缆5中的挠曲的影响。
如果从容器17中将遥控器4取下,则指示遥控器4的有关变换已被起动的起动信号被送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电路板。
从磁带上读出信号作为电信号经记录和/或重放单元被送到设在磁带盒2及头戴听音装置57侧面的输出塞孔12。
头戴听音装置57的构件部分58、59通过第一和第二信号电缆5、61收到来自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音频信号。这种音频信号由构成部分58、59的发声构件68、68转换成可听信号。
输出塞孔12经形成于主板3侧面上的耳机塞孔44而被露在外面,以便与头戴听音装置57不同的头戴听音装置相连。
在进行快速进给和倒带模式期间,本磁带放音机通过比放音过程中磁带的跑动速度快的速率进给磁带,并能迅速判明磁带上的放音位置。
本发明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不仅可被构成如上面实施例所描述的磁带放音机,而且还能构成磁带录音机、磁带录象机或电唱机。
在唱盘录音机或电唱机中,被用做记录介质的盘可以是比如光盘、磁盘或磁-光盘等信息记录盘。

Claims (5)

1.一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
记录和/或重放单元;
一个容纳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的主体部分;
一个用于与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交换信号的外部控制器;
一个柔性导体,它将所述外部控制器和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相互连接,所述柔性导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器,另一端连接至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内的一个电路板,用于在所述记录和/或重放单元和所述外部控制器之间交换信号;
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内的所述电路板上的卷绕机构,用于卷绕所述柔性导体并且由此用于将所述柔性导体卷绕在所述主体部分内;
一个头戴听音器,它包括一个扬声器;
一个第二柔性导体,它将所述扬声器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器;和
一个设置在所述外部控制器中的第二卷绕机构,由此用于将所述第二柔性导体卷绕在所述外部控制器内,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外壳,用于安装所述外部控制器,并且,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电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器的一部分的终端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被电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内的所述电路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主体部分内的所述电路板上的卷绕部件,所述卷绕部件具有一个电极,该电极与所述主体部分内的电路板上形成的导电图形滑动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主体部分内的所述电路板上的卷绕部件、一个顺着卷绕所述连接机构的方向给所述卷绕部件加压力的加力部件、和一个反抗所述加力部件的力以阻止所述卷绕部件转动的阻止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机构具有一个耦接部件,用于与所述卷绕部件的适配耦接部分耦合,所述耦接部件在与所述卷绕部件的适配耦接部分耦接的位置及与所述适配耦接部分脱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CN95121844A 1994-11-30 1995-11-30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4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7184/94 1994-11-30
JP29718494A JP3303568B2 (ja) 1994-11-30 1994-11-30 再生装置
US08/562,048 US5867355A (en) 1994-11-30 1995-11-22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external controller and headset and separate take-up reels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14A CN1134014A (zh) 1996-10-23
CN1080432C true CN1080432C (zh) 2002-03-06

Family

ID=2656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218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432C (zh) 1994-11-30 1995-11-30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303568B2 (zh)
CN (1) CN1080432C (zh)
GB (1) GB22957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784A (zh) * 2009-02-24 2010-08-25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4742A1 (fr) * 1998-09-03 2000-03-16 Sony Corporation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nregistrement,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reproduction,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US6082656A (en) * 1999-01-29 2000-07-04 Ericsson,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cor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5309A2 (de) * 1988-08-23 1990-02-28 GRUNDIG E.M.V. Elektro-Mechanische Versuchsanstalt Max Grundig holländ. Stiftung & Co. KG. Batteriegespeistes und am Körper eines Benutzers leicht befestigbares Gerät zur Wiedergabe von elektroakustischen Signalen
CN2121063U (zh) * 1992-05-04 1992-11-04 周本安 带耳机仓的小型收、放音机
US5201003A (en) * 1977-03-24 1993-04-06 Andreas Pavel High fidelity stereophonic reproduction system
US5339461A (en) * 1991-09-20 1994-08-16 Luplow Harley M Compact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having take-up spool housed earphone condu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4582A (ja) * 1987-02-20 1988-08-24 Sony Corp コ−ド巻取装置
JPS63217589A (ja) * 1987-03-05 1988-09-09 Sony Corp テ−プレコ−ダ
AU624833B2 (en) * 1988-07-06 1992-06-25 Sony Corporation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DE8814932U1 (zh) * 1988-12-01 1989-01-12 Grundig E.M.V. Elektro-Mechanische Versuchsanstalt Max Grundig Hollaend. Stiftung & Co Kg, 8510 Fuerth, De
JPH0652095U (ja) * 1992-12-16 1994-07-15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携帯用オーディオ装置
JP3555198B2 (ja) * 1994-10-31 2004-08-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1003A (en) * 1977-03-24 1993-04-06 Andreas Pavel High fidelity stereophonic reproduction system
EP0355309A2 (de) * 1988-08-23 1990-02-28 GRUNDIG E.M.V. Elektro-Mechanische Versuchsanstalt Max Grundig holländ. Stiftung & Co. KG. Batteriegespeistes und am Körper eines Benutzers leicht befestigbares Gerät zur Wiedergabe von elektroakustischen Signalen
US5339461A (en) * 1991-09-20 1994-08-16 Luplow Harley M Compact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having take-up spool housed earphone conductors
CN2121063U (zh) * 1992-05-04 1992-11-04 周本安 带耳机仓的小型收、放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784A (zh) * 2009-02-24 2010-08-25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
CN101814784B (zh) * 2009-02-24 2013-09-04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
TWI500217B (zh) * 2009-02-24 2015-09-11 Sanyo Electric Co Electric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161877A (ja) 1996-06-21
JP3303568B2 (ja) 2002-07-22
GB2295716B (en) 1998-10-21
GB9524380D0 (en) 1996-01-31
GB2295716A (en) 1996-06-05
CN1134014A (zh) 1996-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16A (zh) 记录和/或重放设备
CN1052129C (zh) 摄像参数记录装置、摄像方法及编辑系统
CN1338748A (zh) 盒式盘
CN1175767A (zh)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US7698714B2 (en) Slim optical disc drive
CN1080432C (zh)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388971A (zh) 记录装置、再生装置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CN1623203A (zh) 盒式磁带以及盒式磁带记录/再现装置
CN1864205A (zh) 垂直磁性记录介质、其制造方法及磁性读取/写入装置
CN1201319C (zh) 记录/重放装置和数据文件库
CN1728273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832011A (zh) 盘片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CN1231915C (zh) 装有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275232C (zh) 垂直磁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CN1146896C (zh) 磁录/放设备
CN101051494A (zh) 盘装置
CN1096068C (zh) 使用盒式磁带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86305A (zh) 盒式转换器
CN1237542C (zh) 盘盒、盘片记录介质装置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691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084017C (zh) 一种从记录介质重放声音数据的装置
JP5041162B2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7420766B2 (en) Video cassette recorder
CN1095161C (zh) 双卡磁记录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