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8605B - 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8605B
CN101808605B CN200880109292.5A CN200880109292A CN101808605B CN 101808605 B CN101808605 B CN 101808605B CN 200880109292 A CN200880109292 A CN 200880109292A CN 101808605 B CN101808605 B CN 101808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ssage
last item
arm
mechanism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2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8605A (zh
Inventor
福山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mi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65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09000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653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964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AJIME MITORI KK filed Critical HAJIME MITORI KK
Publication of CN101808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8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8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86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78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powe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28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disc-like, i.e. diameter substantially greater than wid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64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linear
    • A61H2201/1669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linear moving along the body in a reciprocating mann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按摩组件包括安装有施疗件(3、4)的臂部(11、12)、通过旋转使上述臂部(11、12)上产生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揉压动作的揉压轴(13、14)、使该揉压轴(13、14)旋转的揉压驱动部(15)、以上述揉压轴(13、14)的轴向为纵向可旋转地支承该揉压轴(13、14)的本体部件(16)。

Description

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使用者实施按摩动作的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背景技术
作为公知的按摩机,具有通过施疗件对使用者进行揉压或敲击等按摩动作的按摩组件。例如日本特开2004-16428号公报所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情况,按摩组件在靠背部上可升降地设置。该按摩组件包括分别在端部安装施疗件的左右一对臂部、使这些臂部产生作为按摩动作的揉压动作的单一的揉压轴、具有使该揉压轴旋转的马达的揉压驱动部。
在靠背部上左右分别配设施疗件,揉压轴以左右方向为轴向(长度方向)设置为轴端部的位置正对该施疗件的左右位置。由此,能够在揉压轴的两轴端部上安装具有施疗件的臂部。并且,通过该揉压轴进行旋转,左右的臂部进行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揉压动作,通过施疗件进行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动作。
在现有的按摩组件中,左右的施疗件为了进行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动作,揉压轴以左右方向为轴向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因此,该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尺寸大(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实现紧凑化的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本发明的按摩组件,安装有施疗件的臂部;通过旋转使上述臂部产生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揉压动作的揉压轴;使上述揉压轴旋转的揉压驱动部;以使上述揉压轴的轴向为纵向或者斜纵向的方式将该揉压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本体部件。
根据该按摩组件,为了使臂部进行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揉压动作,采用揉压轴的轴向为纵向或者斜纵向。因此,能够抑制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实现按摩组件的紧凑化。并且,本发明的按摩组件被设置在为了支承使用者身体(身体局部)而朝一个方向延伸形成的身体支承体上的情况下,上述纵向为与身体支承体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从身体支承体的上述一个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侧的方向。并且,上述斜纵向为与身体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相对于上述纵向在45以内倾斜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的按摩机具有座部和靠背部,在靠背部上设置上述按摩组件。即,作为上述身体支承体,除了座部和靠背部以外还包括脚踏部和扶手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身体支承体为靠背部。
根据该按摩机,能够抑制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并且,当使用者倚靠于靠背部时,由于使用者的体重对靠背部产生的前后方向的力经由施疗件作用于按摩组件。并且,由于采用上述揉压轴的轴向作为纵向或者斜纵向,因此前后方向的上述力作为径向力作用于揉压轴。因此,上述本体部件可以采用具有径向轴承的构成。相对于普通的径向轴承而言,该构成尺寸小型化而容许较大的径向力,因此能够减小轴承部并且减小本体部件而使按摩组件小型化。并且,上述径向轴承可以采用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并且,在设置于靠背部的按摩组件中,上述纵向为与靠背部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从靠背部的下部(基部)朝向上部(顶部)的方向。并且,上述斜纵向是与靠背部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相对于上述纵向在45以内倾斜的范围。
并且,上述按摩组件优选在左右设置多个。这样,在靠背部上左右设置多个按摩组件,也能够如上所述抑制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问题,从而能够防止靠背部整体的左右宽度过大。
并且,上述按摩组件构成为,作为上述臂部具有分别安装施疗件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作为上述揉压轴具有第一揉压轴和第二揉压轴,上述揉压驱动部,通过使上述第一揉压轴旋转而使上述第一臂部产生揉压动作,并且通过使上述第二揉压轴旋转而使上述第二臂部产生揉压动作。
根据该构成,在使用者将自身体重靠在第一臂部的施疗件和第二臂部的施疗件的状态(倚靠于靠背部的状态)下,在第一揉压轴和第二揉压轴上分担载荷,因此能够减轻各揉压轴的负担。由此,能够减小各揉压轴。
并且优选,在该按摩组件中,上述揉压驱动部具有马达、通过该马达旋转的主齿轮、向上述第一揉压轴施加旋转力矩的第一副齿轮、向上述第二揉压轴施加旋转力矩的第二副齿轮,上述第一副齿轮与上述主齿轮啮合,并且上述第二副齿轮与该主齿轮啮合。
根据该构成,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分别独立而与主齿轮啮合,因此在主齿轮与第一揉压轴和第二揉压轴之间的动力传递中,能够减轻第一揉压轴和第二揉压轴各自的负担。由此,能够减小两副齿轮。即,如果假设一个副齿轮与主齿轮啮合而该一个副齿轮与另一个副齿轮啮合,则会导致在一个副齿轮上作用两个揉压轴的负荷,而采用本发明的构成则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上述臂部与上述揉压轴,经由在该揉压轴的两端部设置的动力传递部件连接起来。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揉压轴的两端部对从揉压轴作用于臂部的力及其反力进行支承(2点支承)。
并且优选,上述按摩组件,包含:具有与上述揉压轴平行的轴线而成为上述臂部的揉压动作的支点的支轴;安装该支轴而在左右方向上变位的位置变化部件。
根据该构成,当位置变化部件在左右方向上变位时,支轴在左右方向上变位。由此,揉压动作的支点在左右方向上变化,能够改变施疗件的位置(动作的施疗件的轨迹)。
并且优选,上述按摩组件,包含:在上述揉压轴上偏心设置而通过该揉压轴的旋转进行偏心旋转的偏心轴部;将上述臂部的基部安装为自由摆动的球面座部,上述臂部在前部安装有上述施疗件;安装部件,其一部分安装于上述偏心轴部而通过该偏心轴部的偏心旋转在与上述揉压轴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平面上做偏心旋转,并且以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正交平面自由倾动的方式将该臂部的中间部安装在该安装部件的另一部分上。
根据该构成,当偏心轴部进行偏心旋转而安装部件进行偏心旋转时,臂部能够以其基部的球面座部为支点进行揉压动作。
并且优选,上述按摩组件,包含:在前后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而通过该进退动作使上述臂部前后移动的敲击部件;使该敲击部件进退的敲击驱动部。
根据该构成,当敲击驱动部使敲击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退时,能够使臂部前后移动而通过施疗件进行敲击动作。
并且优选,在该按摩组件中,具有安装部件,其以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与上述揉压轴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平面自由倾动的方式安装该臂部的中间部,上述敲击部件安装在上述臂部的基部,该臂部在前部安装有上述施疗件。
根据该构成,当敲击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进退时,则能够使臂部的基部前后移动,从而以臂部的中间部为支点使该臂部的前部前后移动,进行敲击动作。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具有安装框架,其将具有上述本体部件和上述揉压驱动部的按摩机构部,以可绕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
根据该构成,使按摩机构部绕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轴线转动,能够变更与使用者接触的施疗件的姿态。
并且,本发明的上述按摩组件,还具有:沿着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身体支承体升降的升降体;具有上述施疗件和作为使该施疗件动作的驱动部的上述揉压驱动部的按摩机构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升降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并且使上述按摩机构部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部件;安装上述左右移动部件的安装部,使得上述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移动直至上述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上述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
根据该按摩组件,在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之前,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相对于升降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扩展具有施疗件的按摩机构部的移动范围。
并且优选,在该按摩组件中,上述安装部将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安装在比左右方向的上述一端部靠前的位置。
据此,左右移动部件能够向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移动而不会碰触升降体的上述一端部。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还具有前后移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上述升降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使上述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
据此,能够使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并且,能够使通过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按摩机构部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能够从使施疗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使该施疗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并且,在具有左右移动部件和前后移动部件的按摩组件中,上述按摩机构部安装在上述左右移动部件上,该左右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后移动部件,该前后移动部件以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升降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使安装按摩机构部的左右移动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使前后移动部件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向转动,则能够使按摩机构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将施疗件向前方推出。此时,施疗件能够以上述水平轴线为中心转动并前后移动,从而例如在通过向前方推出的施疗件推压使用者肩部的情况下,施疗件进行推压的按摩动作不会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并且,在具有升降体、左右移动部件和前后移动部件的按摩组件中,上述按摩机构部安装在上述前后移动部件上,该前后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左右移动部件,该左右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升降体,包含使该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马达的左右用动力部被固定于上述升降体。
在这种情况下,左右用动力部能够使安装有前后移动部件的左右移动部件相对于升降体左右移动。并且,前后移动部件能够相对于左右移动部件前后移动。并且,由于左右用动力部的马达固定在升降体上,因此不会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化。即,当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或者左右移动时,不必使(一定重量)上述马达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移动。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上述身体支承体的前部具有中央的开口部和位于该开口部的左右两侧而支承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承面部,以上述施疗件能够在上述开口部内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按摩机构部,使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左右用动力部以及使上述升降体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设置在上述支承面部的背面侧。
根据该构成,在身体支承体的支承面部的背面侧配置左右用动力部和升降用动力部,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支承面部的背面侧空间。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还具有使上述按摩机构部绕前后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机构。根据该构成,利用旋转机构使按摩机构部绕前后方向的上述轴线旋转,从而能够改变施疗件的动作方向。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使上述升降体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比上述按摩机构部靠近后方。根据该构成,升降用动力部比上按摩机构部靠近后侧设置,从而能够抑制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较大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按摩机为椅子型,具有座部、靠背部,在上述靠背部上设置上述按摩组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按摩组件在上述靠背部的左右分别设置。
据此,在各按摩组件中,施疗件分别对使用者的上半身的左侧和右侧实施按摩动作。并且,在各按摩组件中,如上所述,在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之前,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移动。因此,如果使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位于使用者背部的中心侧,则即使按摩单元在左右具有两组,施疗件也能够位于该两组按摩组件之间。即,施疗件能够对使用者的上半身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实施按摩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按摩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按摩机具有的按摩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按摩组件具有的按摩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4为按摩机构部的俯视图,表示两施疗件接近的状态。
图5为按摩机构部的俯视图,表示两施疗件远离的状态。
图6为按摩机构部的主视图,表示两施疗件接近的状态。
图7为按摩机构部的主视图,表示两施疗件远离的状态。
图8为按摩机构部的仰视图。
图9为按摩机构部的剖视图。
图10为施疗件的敲击动作的说明图。
图11为施疗件的敲击动作的说明图。
图12为用于说明通过姿势变化机构进行的按摩机构部的姿势变化的仰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在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3为用于说明通过姿势变化机构进行的按摩机构部的姿势变化的仰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改变姿势的状态。
图14为按摩组件具有的框架构造的立体图。
图15为说明按摩机构部的左右移动的按摩组件的主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在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6为说明按摩机构部的左右移动的按摩组件的主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的状态。
图17为说明按摩机构部的前后移动的按摩组件的侧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在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18为说明按摩机构部的前后移动的按摩组件的侧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向前移动的状态。
图19为按摩机的主视图。
图20为表示按摩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在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21为表示按摩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的状态。
图22为表示按摩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在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23为表示按摩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表示按摩机构部向前移动的状态。
图24为说明按摩机构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5为按摩机的俯视图。
图26为表示说明按摩机构部的前后移动的按摩组件的局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按摩机的整体构成]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按摩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按摩机为椅子型而包含作为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身体支承体供使用者倚靠的靠背部41、供使用者落座而对其进行支承的座部42、供脚踩踏而支承其的脚踏部43。并且,在靠背部41、座部42和脚踏部43上设有衬垫部件和罩部件,但是在图1中省略了。
在靠背部41上设有左右一对的按摩组件44a、44b。按摩组件44a、44b分别具有升降框架(升降体)8、按摩机构部1,在一个升降框架8上搭载一个按摩机构部1。在按摩机构部1上使用者的身体侧设有施疗件3、4,通过该施疗件3、4的动作对使用者的身体(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并且,在座部42、脚踏部43上也可以设置能够对使用者进行按摩的其它按摩机构部(未图示)。
靠背部41设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四列导轨2。通过这些导轨2形成左右一对的引导通路45a、45b。处于中央的两列导轨2设为背靠的形式,该中央的导轨2位于靠背部4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引导通路45a、45b在左右方向上划分并且沿着靠背部41的上下方向直线地延伸而形成。在左侧的引导通路45a上设有一个按摩组件44a,在右侧的引导通路45b上设有一个按摩组件44b。通过按摩组件44a、44b各自具有的(后述)升降用动力部37,左侧的按摩组件44a沿着左侧的引导通路45a上下升降,与该左侧的按摩组件44a独立地,右侧的按摩组件44b沿着右侧的引导通路45b上下升降。
[按摩机构部1和按摩组件44a、44b]
左侧的按摩组件44a与右侧的按摩组件44b为夹持中央的导轨2而左右对称的构成,按摩机构部1的构成在两按摩组件44a、44b中相同。图2为按摩组件的立体图,示出左侧的按摩组件44a。图3为按摩机构部1的立体图。以下以左侧的按摩组件44a为代表进行说明,但是右侧也是同样的结构。
在图3中,按摩机构部1具有在前部11a安装第一施疗件3的第一臂部11、在前部12a安装另一个的第二施疗件4的第二臂部12。施疗件3、4为橡胶制或树脂制等揉压辊体(辊子),在前部11a、12a上分别可旋转地安装。
在图1和图2所示的按摩机和按摩组件44a中,设有施疗件3、4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成为使用者侧即前方,其相反侧(图2中的右侧)为后方。并且,右侧为落座倚靠于靠背部41的使用者的右侧,左侧为该使用者的左侧。并且在靠背部41上,下侧是指座部42侧,上侧是指支承使用者的头部或者颈部的一侧即顶端部侧。按摩组件44a沿着靠背部41的导轨2移动的方向为升降方向即上下方向。并且,在图3所示状态的按摩机构部1中,在图中左侧配置第一施疗件3并在右侧配置第二施疗件4,该左右方向成为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
[关于揉压动作机构]
在图3中,按摩机构部1具有安装第一施疗件3的板状的第一臂部11、安装第二施疗件4的板状的第二臂部12、第一揉压轴13、第二揉压轴14、容置该第一和第二揉压轴13和14并且分别可旋转地对其进行支承的本体部件(壳体)16、分别使第一和第二揉压轴13和14旋转的揉压驱动部15。
图4和图5为按摩机构部1的俯视图,图6和图7为其主视图,图8为俯视图。图4和图6表示在通过施疗件3、4进行的后述揉压动作中两施疗件3、4接近的状态,图5和图7表示两施疗件3、4远离的状态。
在图3和图7中,按摩机构部1还具有在第一揉压轴13的两端部上相对于该第一揉压轴13的轴心偏心而分别设置的偏心轴部13a、在第二揉压轴14的两端部上相对于该第二揉压轴14的轴心偏心而分别设置的偏心轴部14a、将第一臂部11的基部11b经由连接部件21a可360度摆动地安装的第一球面座部(球窝接头)21、将第二臂部12的基部12b经由连接部件22a可360度摆动地安装的第二球面座部22、介于第一揉压轴13和第一臂部11之间的第一安装部件(动力传递部件)19、介于第二揉压轴14和第二臂部12之间的第二安装部件(动力传递部件)20。通过第一揉压轴13绕其轴线旋转,偏心轴部13a相对于该第一揉压轴13的轴线偏心旋转,通过第二揉压轴14绕其轴线旋转,偏心轴部14a相对于该揉压轴14的轴线偏心旋转。
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9包括具有与第一臂部11平行的部分的第一部件19a,以及具有与该平行部分交叉(正交)的平板状部分的第二部件19b。并且,虽然在后面也会进行说明,该第二部件19b在第一揉压轴13的两端侧设置。与此同样地,上述第二安装部件20包括具有与第二臂部12平行的部分的第一部件20a,以及具有与该平行部分交叉(正交)的平板状部分的第二部件20b。该第二部件20b也在第二揉压轴14的两端侧设置。该第二部件19b、20b在与揉压轴13、14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设置。并且,在第一安装部件19上,第一部件19a和第二部件19b被安装为可通过第一轴17a自由转动,在第二安装部件20上,也与此相同。
在第一安装部件19上,第二部件19b被安装为可令第一揉压轴13的偏心轴部13a自由转动,第一部件19a经由第二轴17b安装在第一臂部11上。并且,第一臂部11可相对于第一部件19a绕第二轴17b的中心线自由转动。并且,在第二安装部件20上,也与此相同。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安装部件19的一对第二部件19b,在第一揉压轴13的两端侧平行地设置,将两端侧的偏心轴部13a分别安装。并且,一对第二部件19b经由一个第一部件19a和上述第一轴17a连结起来。并且,关于第二安装部件20也是同样的。
这样,第一臂部11和第一揉压轴13经由具有在该第一揉压轴13的两端部设置的一对第二部件19b的第一安装部件(动力传递部件)19连接起来。第二臂部12和第二揉压轴14经由具有在该第二揉压轴14的两端部设置的一对第二部件20b的第二安装部件(动力传递部件)20连接起来。由此构成为能够通过第一揉压轴13的两端部对从第一揉压轴13向第一臂部11施加的力及其反力进行支承(2点支承)。
并且在图3中,按摩机构部1具有在本体部件(壳体)1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的板状的位置变化部件23a、23b。位置变化部件23a、23b分别经由第三轴17c、18c可转动地安装在本体部件16上。并且,一个位置变化部件23a与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9(第二部件19b)之间通过第一连结部件24a连结起来,另一个位置变化部件23b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20(第二部件19b)之间通过第二连结部件24b连结起来。第一连结部件24a的一端部与位置变化部件23a经由第四轴17d可转动地连结起来,第一连结部件24a的另一端部与第一安装部件19经由上述第一轴17a可转动地连结起来。并且,在第二连结部24b中也是同样地,位置变化部件23b和第二安装部件20可转动地连结。第一安装部件19的上述第二部件19b和第二安装部件20的上述第二部件20b同样地,关于该第一连结部件24a和第二连结部件24b,也在揉压轴13、14的两端侧分别设置。
并且在图3和图7中,上述第一轴17a、18a、第三轴17c、18c以及第四轴17d、18d,具有与揉压轴13、14的轴线平行的中心线。并且,第二轴17b、18b的中心线处在与揉压轴13的轴线扭转的位置。
在图4和图5中,当揉压驱动部15使第一揉压轴13和第二揉压轴14绕其轴线旋转时,偏心轴部13a、14a偏心旋转(图4和图5的箭头r1和r2)。由此,第一安装部件19通过第一连结部件24a在所定范围内限制移动,从而作为曲柄部件通过上述偏心旋转而进行偏心旋转,使第一臂部11以第四轴17d的中心线为支点做摆动动作(图4和图5的箭头r3)。这样,当随着第一揉压轴13的旋转使第一安装部件19偏心旋转时,使第一臂部11上产生具有左右方向(以下也称为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或者简称为宽度方向)的成分以及前后方向的成分的往复揉压动作(图4和图5的箭头r3)。并且与此同样地,当随着第二揉压轴14的旋转使第二安装部件20偏心旋转时,使第二臂部12上产生具有宽度方向的成分以及前后方向的成分的往复揉压动作(图4和图5的箭头r4)。并且,上述第四轴17d、18d成为第一、第二臂部11、12的揉压动作的支点即支轴。
并且在图6和图7中,(如上所述)第一臂部11在其中间部(途中部),借助第二轴17b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件19的第一部分19a上,第一臂部11能够绕第二轴17b的中心线转动。并且,第一揉压轴13的偏心轴部13a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件19的第二部件19b上。即,第一部分19a通过该第一臂部11的中间部而被安装,使得第一臂部11相对于与揉压轴13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平面可自由倾动,第二部分19b通过偏心轴部13a的偏心旋转在上述正交平面上偏心旋转。
因此,当偏心轴部13a偏心旋转时,如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件19(第一部件19a和第二部件19b)也偏心旋转,使第一臂部11上产生具有宽度方向的成分以及前后方向的成分的揉压动作,并且伴随该动作,第一臂部11以其基部11b的第一球面座21为支点,绕第二轴17b的中心线做往复转动。即,该第一臂部11也伴随具有上下方向(升降方向)的成分的动作(图6和图7的箭头r5)。由此,第一臂部11进行立体的揉压动作,能够使施疗件3沿着三维的轨迹移动。与此同样地,该第二臂部12伴随具有上下方向(升降方向)的成分的动作(图6和图7的箭头r6),使第二臂部12上也进行立体的揉压动作,能够使施疗件4沿着三维的轨迹移动。
如上所述,当揉压驱动部15使第一揉压轴13和揉压轴14旋转时,第一安装部件19随着第一揉压轴13的旋转进行曲柄动作,使第一臂部11上产生具有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的成分的揉压动作。并且,第二安装部件20随着第二揉压轴14的旋转进行曲柄动作,使第二臂部12上产生具有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的成分的揉压动作。由此,作为按摩动作,进行成对的施疗件3、4在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上接近远离的揉压动作,施疗件3、4能够进行夹持揉压动作。
对上述揉压驱动部15进行具体说明。图9为图4的断面图。在图4和图9中,揉压驱动部15具有马达26、通过该马达26旋转的单一的蜗杆轴(主齿轮)27、对第一揉压轴13施加旋转力矩的单一的第一蜗轮(第一副齿轮)28、对第二揉压轴14施加旋转力矩的单一的第二蜗轮(第二副齿轮)29。来自马达26的输出经由皮带(未图示)向蜗杆轴27的端部上设置的带轮27a传递,蜗杆轴27旋转。蜗杆轴27的轴线朝向靠背部41的前后方向,该方向为按摩机构部1的前后方向。
在第一揉压轴13的轴向的中间部上一体形成上述第一蜗轮28,在第二揉压轴14的轴向的中间部上一体形成上述第二蜗轮29。并且,第一蜗轮28与蜗杆轴27啮合,并且第二蜗轮29与该蜗杆轴27啮合。
并且,在图3和图9的按摩机构部1上,本体部件(壳体)16分别独立而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揉压轴13和第二揉压轴14。并且,本体部件16在进行具有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的成分的揉压动作时,以与前后方向正交的纵向或者斜纵向为轴向(长度方向)分别支承第一揉压轴13和第二揉压轴14。并且在图示方式中,本体部件16将第一揉压轴13和第二揉压轴14沿着与上述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纵向进行支承,并以轴线平行地进行配置。
即第一揉压轴13和第二揉压轴14存在于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隔着蜗杆轴27(的轴线)而对称地配置(在宽度方向上远离180度配置)。并且,与此同样地,第一和第二臂部11、12隔着蜗杆轴27对称地配置。由此,施疗件3、4也隔着蜗杆轴27对称地配置。
这样,为了使臂部11、12进行具有宽度方向的成分的揉压动作,使揉压轴13、14的轴向为纵向或者斜纵向,因此能够抑制按摩机构部1在宽度方向上较长,有助于图2的按摩组件44a(44b)的小型化。
并且,当使用者倚靠于靠背部41(参照图1)时,由于使用者的体重产生的前后方向的力分别经由左右的施疗件3、4作用于按摩组件44a、44b。对左右的按摩组件44a、44b各组件中,使第一揉压轴13和第二揉压轴14的轴向为纵向或者斜纵向,因此能够将前后方向的上述力作为径向力(径向载荷)作用于该揉压轴13、14。因此,本体部件16为了支承该揉压轴13、14而具有径向轴承(未图示)。相对于普通的径向轴承而言,该构成尺寸小型化却容许较大的径向力,因此能够减小该轴承部。其结果是,能够减小本体部件16,从而使按摩机构部1紧凑化。并且,作为上述径向轴承,可以采用滑动轴承以及滚动轴承。
并且,成为揉压轴13、14的轴向的上述纵向为靠背部41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从靠背部41的下部朝向上部的方向。并且,上述斜纵向是与靠背部41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相对于上述纵向在45以内倾斜的范围。
并且,在图1的按摩机中具备左右设置一对按摩组件44a、44b,并且在该各组件44a、44b中,按摩机构部1具有一对揉压轴13、14。因此,在按摩机整体中具有4根揉压轴并且具有4个施疗件。因此,在使用者倚靠于靠背部41而对该施疗件3、4施加体重的状态下,将载荷分担于左右的按摩组件44a、44b,在各组件中将载荷分担于第一揉压轴13侧和第二揉压轴14侧,从而减轻各揉压轴13、14的负担。由此,能够减小揉压轴13、14,有助于按摩机构部1的紧凑化。
并且在该按摩机构部1中,第一蜗轮28和第二蜗轮29各自分别(独立地)与蜗杆轴27啮合,因此在蜗杆轴27与第一、第二揉压轴13、14之间的动力传递中,能够减轻第一、第二蜗轮28、29上各自的负担。即,虽然没有图示,如果一个蜗轮与单一的蜗杆轴啮合,而另一个蜗轮与该一个蜗轮啮合,则会在一个蜗轮上作用两个揉压轴的负荷,但是采用上述构成则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因此,能够减小两蜗轮28、29(齿部),进一步使按摩机构部1紧凑化。
[关于敲击动作机构]
在图8中,使施疗件3、4进行作为按摩动作的敲击动作的构成,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而通过该进退动作使第一臂部11前后移动的第一敲击部件31、在前后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而通过该进退动作使第二臂部12前后移动的第二敲击部件32、分别使该敲击部件31、32进退的敲击驱动部33。
敲击驱动部33具有马达33a、通过该马达33a的旋转动力进行偏心旋转的动作部件33b、借助第五轴17e可摆动地安装在本体部件16上的摆动部件33c。第五轴17e具有与揉压轴13、14的轴线平行的中心线。
当马达33a旋转时,经由皮带(未图示)传递动力而使旋转轴(未图示)旋转,通过该旋转轴具有的偏心轴(未图示),动作部件33b绕与揉压轴13、14的轴线平行的中心线做偏心旋转(进行曲柄动作),由此,摆动部件33c以第五轴17e的中心线为摆动中心重复进行往复摆动。
第一敲击部件31为直线状部件,其前部安装在上述第一球面座部21上,相对于第一臂部11能够做360度摆动,其后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摆动部件33c的一个侧部上。第二敲击部件32的前部安装在上述第二球面座部22上,相对于第二臂部12能够做360度摆动,其后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摆动部件33c的另一侧部上。由此,当马达33a旋转而摆动部件33c重复进行往复摆动时,其左右两侧交替前后移动,能够使敲击部件31、32交替前后移动。
并且,如上所述(参照图6和图7),上述第一安装部件19借助第二轴17b安装第一臂部11的中间部,该第一臂部11相对于和第一揉压轴13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平面可自由倾动。并且,上述第一敲击部件31安装在处于第一臂部11的基部的第一球面座部21上。并且,在第二臂部12侧也是同样的。
因此,如图10和图11的敲击动作的说明图所示,如果敲击驱动部33使左右的敲击部件31、32交替地前后移动,则会使第一臂部11的基部11b以及第二臂部12的基部12b前后移动。由此,能够以第一臂部11的中间部(第二轴17b的中心线)为支点,使第一臂部11的前部11a前后移动,并且以第二臂部12的中间部(第二轴18b的中心线)为支点,能够使第二臂部12的前部12a前后移动,施疗件3、4进行敲击动作。并且,该敲击动作具有前后方向的成分而使施疗件3、4动作,但是也伴有上下方向的成分。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左右的施疗件3、4交替地前后动作。
如上所述,由第一、第二敲击部件31、32的前后动作,产生对施疗件3、4的具有前后方向成分的敲击动作。这样,敲击部件31、32以及施疗件3、4的动作方向相同,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敲击的按摩动作。
[施疗件3、4的间隔变更机构]
该按摩机构部1具有间隔变更机构而能够变更一对施疗件3、4的间隔即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12的间隔。在图3和图9中,该间隔变更机构包括具有与第一揉压轴13平行的轴线而成为第一臂部11的揉压动作的支点的支轴(上述第四轴17d)、具有与第二揉压轴14平行的轴线而成为第二臂部11的揉压动作的支点的支轴(上述第四轴18d)、在分别安装该支轴(17d、18d)的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上变位的上述位置变化部件23a、23b、使位置变化部件23a、23b进行位置变化的驱动部25a、25b(参照图9)。
在图2和图9中,在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设置板状的侧部部件30a、30b。该侧部部件30a、30b与本体部件16固定(参照图9)。在一个侧部部件30a和与其相对的位置变化部件23a之间,作为驱动部25a设有通过空气给排胀缩的气囊。并且,在另一个侧部部件30b和与其相对的位置变化部件23b之间,作为驱动部25b设有通过空气给排胀缩的气囊。从未图示的具有泵等的供气组件向这些气囊供气而能够使其膨胀。
在图9中设有向使位置变化部件23a接近侧部部件30a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扭簧)35a以及向使位置变化部件23b接近侧部部件30b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35b。
通过该间隔变更机构,当气囊膨胀时(驱动部25a、25b动作),在图3中,两侧的位置变化部件23a、23b彼此接近,两侧的上述支轴(第四轴17d、18d)接近。即,揉压动作的支点彼此在宽度方向上接近,能够绕该支点转动的上述连结部件24a、24b能够改变角度,经由上述安装部件19、20以及臂部11、12,使施疗件3、4的位置改变(接近)。通过该间隔变更机构,对动作的施疗件3、4的轨迹进行变更,能够在施疗件3、4进行的揉压动作中变更其揉压宽度,或者在施疗件3、4进行的敲击动作中变更其敲击间隔。
并且,当气囊收缩时,通过上述弹性部件35a、35b,两侧的位置变化部件23a、23b向两侧背离,施疗件3、4的间隔增大。并且,在本体部件16与位置变化部件23a(23b)中的一方上设有止挡部件(未图示),位置变化部件23a(23b)在气囊的膨胀的作用下移动直到该止挡部件与另一方碰触。
[关于姿势变化机构]
按摩组件44a(44b)具有姿势变化机构而能够使施疗件3、4相对于使用者身体表面的接触角度(姿势)发生变化。
在图2中,按摩组件44a(44b)具有将上述按摩机构部1安装为能够绕与靠背部41的前后方向正交的轴线C1旋转的安装框架34。该轴线C1朝向与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安装框架34具有第一框架34a和第二框架34b,第一框架34a以固定按摩机构部1的状态安装,第二框架34b借助第一支轴36a安装第一框架34a。该第一支轴36a的中心线为上述轴线C1,第一框架34a可相对于第二框架34b绕轴线C1转动。并且,第一框架34a固定上述侧部部件30a、30b。
图12和图13为安装框架34以及按摩机构部1的仰视图,说明了通过姿势变化机构进行的按摩机构部1的姿势变化。在第一框架34a和第二框架34b之间设有阻尼机构34c,能够对第一框架34a的转动施加阻力。阻尼机构34c具有可绕与轴线C1平行的轴线旋转地安装在第二框架34b上的齿轮34d,以及与该齿轮34d连结而对其旋转施加阻力的缓冲器(油压缓冲器)34e。
并且,与齿轮34d啮合的齿条部件34f安装在第一框架34a上。在齿条部件34f上沿着以轴线C1为中心的圆弧形成齿。由此,在第一框架34a以轴线C1为中心左右转动时,齿条部件34f使齿轮34d旋转,但是能够对该旋转施加阻力,对第一框架34a的转动施加阻力(粘性)。
并且,在第一框架34a和第二框架34b之间设有限制机构34g而能够限制第一框架34a的转动范围。限制机构34g构成为包括固定在第一框架34a和第二框架34b中的一方(图例中为第一框架34a)的销34h,以及限制在另一方(在图例中为第二框架34b)上形成的销34h的移动范围的引导部34j。具体而言,第二框架34b构成为从上下夹持第一框架34a。并且,在第一框架34a的下部突出地设置销34h,在第二框架34b上作为可供该销34的前端部进入的引导部34j设置圆弧形状的孔。引导部34j可以是以轴线C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孔(或槽)。另外,销34h和引导部34j也设置在第一框架34a的上部与第二框架34b之间。
由此,能够限制销34h相对于引导部34j的移动范围,限制第一框架34a的转动范围。通过该限制机构34g能够防止按摩机构部1超过必要程度的过大的转动。
并且,在该姿势变化机构中,第一支轴36a的中心线C1关于按摩机构部1的宽度方向位于一对施疗件3、4之间。因此,在如图12所示使用者身体B仅接触一个施疗件4的情况下,或者与另一个施疗件3相比使用者身体B更强地与一个施疗件4接触的情况下,另一个施疗件3不会对身体B施加按摩动作或者其作用较弱。但是,采用该姿势变化机构,第一框架34a能够与按摩机构部1一起相对于第二框架34b绕轴线C1自由地转动,如图13所示,能够成为两个施疗件3、4与身体B接触的状态。
即,在作用于一个施疗件4的载荷比作用于另一个施疗件3的载荷大的情况下,为了消除该差异,第一框架34a能够与按摩机构部1一起相对于第二框架34b绕轴线C1自动地转动。这样,按摩机构部1绕轴线C1自动地转动,能够改变与使用者接触的施疗件3、4的姿势,调节两施疗件3、4与身体B的碰触的状态。由此,两施疗件3、4都与身体B以均等(大致均等)的力接触,能够防止施疗件3、4的偏向接触。并且,通过上述阻尼机构34c,能够容许按摩机构部1的姿势变更,并且能够维持该姿势变化了的按摩机构部1的该姿势。采用以上的姿势变更机构,能够使按摩机构部1的姿势变化而与使用者的体形(被施疗部的形态)配合,适当地将施疗件3、4与身体B接触。
并且虽然没有图示,姿势变更机构也可以具有使第一框架34a转动的驱动部。此时参照图12进行说明,驱动部可以构成为具有对上述齿轮34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或者作为驱动部优选通过空气给排而胀缩的气囊,可以构成为通过气囊的胀缩来推压第一框架34a使其转动。如果将气囊用作驱动部,则由于气囊具有缓冲特性,因此施疗件3、4与身体B的接触柔软。并且,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具有泵的供气机构向该气囊供给空气。由此,能够根据使用者身体各部位(被施疗部)的形状积极地对按摩机构部1的姿势进行变更。
[关于旋转机构]
图14为表示按摩组件44a(44b)具有的框架构造的立体图。该图14表示从图2的按摩组件44a(44b)拆掉按摩机构部1的状态。在图14中,按摩组件44a(44b)具有升降框架(升降体)8、左右移动框架(左右移动部件)9以及前后移动框架(前后移动部件)1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左右移动框架9上突出地设置安装轴39,安装轴39的轴线C0朝向前后方向。在该安装轴39上可绕该安装轴39的轴线C0旋转地安装上述安装框架34(图2)。并且,按摩组件44a(44b)具有使按摩机构部1绕安装轴39的轴线C0旋转的旋转机构38。并且,在按摩机构部1的蜗杆轴27(图9)的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图2的状态)下,该蜗杆轴27的轴线与上述安装轴39的轴线C0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在通过上述姿势变化机构改变按摩机构部1的姿势而使蜗杆轴27的轴线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情况下,蜗杆轴27与安装轴39的轴线C0形成具有折弯角度的配置。
旋转机构38包括在安装框架34的第二框架34b的后部固定的齿轮38a(图12)、与该齿轮38a啮合的驱动齿轮38b(图14)、具有对该驱动齿轮38b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的驱动部(未图示)。
通过该旋转机构38,使上述驱动部的马达正反旋转,从而能够使安装框架34绕安装轴39的轴线C0正反旋转,使按摩机构部1以安装轴39的轴线C0(蜗杆轴27的轴线)为中心做旋转动作。例如在图2的状态下,一对施疗件3、4并列配置于左右方向,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夹持揉压动作,但是当旋转机构38与安装框架34一起使按摩机构部1进行90度旋转时,施疗件3、4并列配置于上下方向,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夹持揉压动作。这样,通过旋转机构38使按摩机构部1旋转,从而能够改变施疗件3、4的动作方向。并且,该旋转机构38设置在按摩机构部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能够防止按摩组件44a(44b)在左右方向上尺寸较大。
[关于框架构造(第一方式)]
以右侧的按摩组件44a为代表对按摩组件的框架构造进行说明。在图14中,按摩组件44a具有升降框架8、左右移动框架9以及前后移动框架10。升降框架8能够在与靠背部41(图1)的相邻的导轨2之间沿上下方向升降,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8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前后移动框架10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8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并且,按摩机构部1借助安装框架34安装在左右移动框架9上,该左右移动框架9安装在前后移动框架10上。由此,按摩机构部1能够进行左右移动(参照图15和图16)以及前后移动(参照图17和图18)。
在图14中,升降框架8包含:在升降方向上沿直线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部框架部51a、51b;将该侧部框架部51a、51b在上部连结的上连结部件52;分别从侧部框架部51a、51b向前方延伸的安装框架部53a、53b;将该安装框架部53a、53b在前部连结的前连结部件54。上连结部件52和前连结部件54由圆形的轴构成,前连结部件54的轴线为左右方向而延伸于水平方向。安装框架部53a、53b从侧部框架部51a、51b的升降方向(靠下)的途中部向前方突出。一个安装框架部53a具有上倾斜部和下直线部,该上倾斜部和下直线部与侧部框架部51a固定,另一个安装框架部53b仅由向前方直线延伸的直线部53c构成(参照图17和图18)。
在侧部框架部51a、51b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多个辊子55a、55b,辊子55a、55b分别能够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与导轨2接触。该辊子55a、55b在导轨2上滚动,升降框架8沿着导轨2移动。并且,升降框架8搭载升降用动力部37,通过该升降用动力部37使升降框架8沿着导轨2行走。在图2中,升降用动力部37具有在升降框架8上固定的马达37a、在侧部框架51a上可旋转地安装的小齿轮37b、传递马达37a的动力而使小齿轮37b旋转的动力传递部(未图示)。小齿轮37b设置在升降框架8的左右两侧的侧面,固定于直线状的轴即上连结部件52的两端部。上连结部件52借助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安装在侧部框架部51a、51b上。通过该上连结部件52,左右的两个小齿轮37b联动旋转。并且,小齿轮37b与沿着导轨2(图1)形成的齿条部2a啮合。由此,当马达37a动作时,小齿轮37b在齿条部2a上滚动,升降框架8能够行走。
在图14中,前后移动框架10在升降框架53的安装框架部53a、53b之间设置,并以能够绕上述前连结部件54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前连结部件54上。该轴线是成为前后移动用转动中心的轴线Cx。前后移动框架10具有处于左右两侧的侧部部件61a、61b;将该侧部部件61a、61b在前部连结的前部件60;将侧部部件61a、61b在后部连结的后部件62,从而形成矩形的框架构造。并且,在该矩形的框架上作为底部件固定有前后动作用动作部件64。并且,在一个侧部部件61a上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安装部件63。在该安装部件63上安装有后述的左右用动力部48。
并且,侧部部件61a、61b的前部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前连结部件54上。由此构成为,前后移动框架10可前后移动地安装在升降框架8上。并且,在升降框架8上,从下方支承前后移动框架10,从而能够设置止挡部(未图示)以限制前后移动框架10的下落(转动),保持图14的状态。
并且,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下方设有前后用动力部46,能够使该前后移动框架10前后移动。并且,在升降框架8的安装框架53a、53b上固定有前后动作用安装部件56,用于安装前后用动力部46。该安装部件56具有将升降框架8的安装框架部53a、53b左右连结的板状的支承部56a。在图17和图18中,前后用动力部46具有通过空气给排而胀缩的气囊46a。气囊46a介于上述支承部56a和前后移动框架10的上述动作部件64之间,通过气囊46a的膨胀,在支承部56a上安装的气囊46a将动作部件64向升降方向的上侧推压。
如果将动作部件64向上侧推压,则前后移动框架10绕与左右方向水平的上述轴线Cx转动,位于该前后移动框架10的上方的按摩机构部1,能够通过绕轴线Cx转动而向前方移动。这样,前后移动框架10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8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过前后移动框架10的前后移动,能够使按摩机构部1前后移动。
如图18所示,气囊46a固定在支承部56a的上面侧,气囊46a如图17和图18所示膨胀为以轴线Cx侧为中心的扇形状。该气囊46a能够从未图示的具有泵的供气组件接受空气供给而膨胀。将该供气组件例如设置在按摩机的座部42(参照图1)的下方。
在这样将气囊46a固定在支承部56a的上面侧的情况下,在膨胀的气囊46a与动作部件64的下表面之间主要作用顶起前后移动框架10的力的区域在图18中为p1的区域。并且,将成为前后移动框架10的转动中心的轴线Cx与主加压区域p1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1。
并且,气囊46a也可以如图26所示安装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动作部件64的下面侧。这种情况下,在膨胀的气囊46a与动作部件64的下表面之间主要作用顶起前后移动框架10的力的区域在图26中为p2的区域。并且,将成为前后移动框架10的转动中心的轴线Cx与主加压区域p2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2。图26中的上述距离L2比图18中的上述距离L1大(L2>L1)。
在图18与图26各自的气囊46a的主加压区域p1、p2的加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上述距离L2>上述距离L1,因此用于将前后移动框架10向前方移动的力(力矩)在图26的方式中较大。
这样,通过按摩机构部1向前方的移动,施疗件3、4向前方移动而能够进行推压使用者身体(被施疗部)的按摩。膨胀的气囊46a具有缓冲特性,因此以施疗件3、4与使用者身体柔软的接触的方式进行该推压按摩。
在升降框架8上,前后用动力部46相对于按摩机构部1设置在升降方向的下侧。并且,按摩机构部1构成为以相对于该按摩机构部1位于升降方向下侧的轴线Cx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并且构成为,通过朝向升降方向上侧动作的前后用动力部46(气囊46a),能够将按摩机构部1向前推出。这样,前后用动力部46不是在按摩机构部1的左右方向的侧方设置,并且不是在按摩机构部1的前后方向的后侧设置,而是设置在升降方向下侧,从而能够防止按摩组件44a(44b)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以及前后方向(进深方向)的尺寸增大。
并且,在该按摩组件44a(44b)上设有止挡部(未图示)而能够将前后移动框架10向前方的移动和向后方的移动(恢复初始位置)限制于所定的位置。通过该止挡部进行限制,即使在前后移动框架10向最前方移动的状态下(图18),轴线Cx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向其前方移动的部分的重心G相比也存在于前后方向的前方。由此,当在气囊46a中成为可排气状态时,通过向前方移动的部分的自重使气囊46a收缩,能够使该部分自动地回到前后方向的后方位置(初始位置:图17的状态)。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前后移动的部分(向前方移动的部分)为按摩机构部1、安装框架34、左右移动框架9以及前后移动框架10。
在图14中,按摩组件44a还具有作为将左右移动框架9安装在上述移动框架10而可使之移动的安装部的、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轴70。该轴70固定于前后移动框架10。
左右移动框架9以其一部分收纳在前后移动框架10(上述矩形的框架)内的状态设置。即,左右移动框架9,关于前后方向设置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前部件60和后部件62之间,关于左右方向设置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侧部部件61a、61b之间。并且,左右移动框架9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轴70的前部的前部件71、可转动地安装在轴70的后部的后部件72、可转动地安装在轴7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臂部73、将前部件71与后部件72连结的连结部件74。由此,前部件71、后部件72、臂部73、连结部件74成为一体,而能够相对于轴70绕该轴70的轴线转动。
并且,由于该轴70固定在前后移动框架10,因此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绕该轴70的轴线转动。该轴70的轴线是成为左右移动用转动中心的轴线Cy。
轴70的前端部70a和后端部70b,固定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前部件60和后部件62,并且该轴70设置在靠近升降框架8所具有的一个安装框架部53b侧。因此,左右移动用轴线Cy设置在接近靠背部41(参照图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中央的导轨2侧)。后部件72具有向升降方向上侧延伸的壁部72a,在该臂部72a上设置有上述安装轴39。在该安装轴39上借助安装框架34安装有按摩机构部1。并且,前部件71、后部件72、臂部73和连结部件74成为一体而构成左右移动框架9,该左右移动框架9绕轴线Cy转动,从而能够相对于前后移动框架10和升降框架8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按摩机构部1左右移动。
在图15中,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上述安装部件63上,设置使左右移动框架9左右移动的左右用动力部48。左右用动力部48具有固定在安装部件63上的马达48a、在升降方向的上下延伸的螺纹轴48b、与该螺纹轴48b螺合的螺母体48c、传递马达48a的动力而使螺纹轴48b旋转的动力传递部(未图示)。作为动力传递部具有位于马达48a的输出轴的带轮48d、固定于螺纹轴48b的带轮48e以及设置于其间的皮带(未图示)。
螺母体48c包括具有螺孔的本体部48g、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本体部48g上的连结部件48f。在连结部件48f的另一端部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左右移动框架9(图16)的上述臂部73。
当螺纹轴48b通过马达48a的旋转而旋转时,螺母体48c沿着螺纹轴48b移动。当螺母体48c向上移动时(图16),螺母体48c顶起臂部73的前端部,臂部73以基端部侧的上述轴线Cy为中心转动。由此,左右移动框架9(后部件72a)从初始位置(图15)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使按摩机构部1向该方向移动(图16)。并且,当螺母体48c向下侧移动时,臂部73向下移动,左右移动框架9回到初始位置(图15)。
这样,按摩组件44a的左右用动力部48具有在升降方向上较长的螺纹轴48b、使该螺纹轴48b旋转的马达48a、与螺纹轴48b螺合升降的螺母体48c,通过变换动作方向的变换部(连结部件48f和臂部73),能够将螺母体48c的升降运动变换为左右移动框架9的左右运动。
在图14中,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绕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上述轴70(安装部)的轴线转动地安装在前后移动框架10上,从而能够使左右移动框架9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但是如图16所示,作为安装左右移动框架9的安装部的轴70安装左右移动框架9,使之能够移动直至一对施疗件3、4的至少一部分超过升降框架8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直至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超过升降框架8)。在图16中,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移动直至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的一对施疗件3、4中的一方(施疗件4)超过升降框架8的侧部框架部51b(左右方向的上述一端部)而位于该侧部框架部51的左右外侧。并且,另一个施疗件3到达侧部框架部51b的前方。就此通过图1进行说明,一对施疗件3、4可以位于中央的导轨2的前方。
并且,在左侧的按摩组件44a中,左右移动框架9向右侧移动,施疗件3、4可以位于靠背部4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右侧的按摩组件44b中,左右移动框架9向左侧移动,施疗件3、4可以位于靠背部4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为了采用该构成,如图17所示,以相对于处在施疗件3、4移动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上述侧部框架部51b处于前后方向的前方位置的方式,在前后移动框架10上安装整个左右移动框架9。由此,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而不会与升降框架8的侧部框架部51b碰触。
这样,由于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8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直至施疗件4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超过升降框架8,因此能够扩展施疗件3、4的移动范围。由此,能够跨较大范围对使用者身体(背部、腰部以及肩部)进行按摩。
并且,通过前后移动框架10在前后方向的转动,能够使通过左右移动框架9进行左右移动的按摩机构部1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能够从使施疗件3、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使该施疗件3、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的按摩组件44a(44b),在图2中,按摩机构部1借助安装框架34安装在左右移动框架9上,该左右移动框架9在左右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于前后移动框架10,该前后移动框架10可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线Cx转动地安装于升降框架8。
并且,包含使左右移动框架9左右移动的马达48a的左右用动力部48搭载于前后移动框架10,使前后移动框架8前后移动的前后用动力部46搭载于升降框架8。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使安装按摩机构部1的左右移动框架9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的状态下(图16),使前后移动框架10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线Cx转动而向前方移动,则能够使按摩机构部1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将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的施疗件3、4向前方推出,能够通过推压进行按摩动作。并且,通过对前后用动力部46的气囊46a的膨胀率进行控制,能够使按摩机构部1移动到前方的途中位置,将施疗件3、4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为途中的位置(停止)。并且,通过将左右用动力部48的螺母体48g停止于上下方向的途中位置,能够将按摩机构部1停止于左右方向的途中位置。
并且,在将施疗件3、4向前方推出时,该施疗件3、4能够以水平的左右方向的轴线Cx为中心转动而前后移动,因此例如在通过向前方推出的施疗件3、4推压使用者肩部的情况下,施疗件3、4进行推压按摩而不会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即,在通过施疗件3、4推压肩部时,能够沿着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将施疗件3、4向前方移动并且降下而进行状态良好的按摩动作。
图19为图1的按摩机的主视图。靠背部41具有覆盖导轨2的衬垫部件5。并且在该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衬垫部件5。使用者能够倚靠该衬垫部件5。并且,该靠背部41的前部即衬垫部件5的前部在中央形成开口部6,在该开口部6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侧设有支承使用者身体的侧部支承面部7a以及上部支承面部7b。开口部6沿着靠背部41(衬垫部件5)的上下方向形成为较长,以一对施疗件3、4能够在该开口部6内上下左右移动的方式设置按摩机构部1。
并且,左右的侧部支承面部7a为与使用者背部的左右两侧接触的部分,在该左右的侧部支承面部7a的背面侧(背后侧)配设有使左右移动框架9左右移动的上述左右用动力部48以及使升降框架8升降的上述升降用动力部37。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侧部支承面部7a背面侧的空间。并且如图2和图17所示,使升降框架8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37相对于按摩机构部1设置在前后方向的后方,通过该配置能够抑制按摩组件44a(44b)在左右方向上较大的情况。
[关于框架构造(第二方式)]
图20和图21为表示按摩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2和图23为侧视图。该按摩组件与上述方式(图15~图18)相比区别于框架构造(升降框架8、左右移动框架9以及前后移动框架10),而其它部分(按摩机构部1、安装框架34、升降用动力部37、前后用动力部46以及左右用动力部48)相同。
该按摩组件44a与上述方式同样地具有升降框架8、左右移动框架9以及前后移动框架10,而左右移动框架9和前后移动框架10相对于升降框架8的安装顺序可以交换。即,具有施疗件3、4的按摩机构部1借助安装框架34安装在前后移动框架10上,该前后移动框架10能够相对于左右移动框架9前后方向移动地安装在该左右移动框架9上,该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8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地安装在该升降框架8上。
并且,使前后移动框架10前后移动的前后用动力部46搭载于左右移动框架9,使左右移动框架9左右移动的左右用动力部48固定于升降框架8。前后用动力部46包含气囊46a,左右用动力部48包含马达48a。
由此,安装按摩机构部1的前后移动框架10,能够相对于左右移动框架9和升降框架8前后移动,安装该前后移动框架10的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相对于升降框架8左右移动。
具体而言,在升降框架8的(板状的)前连结部件54与后连结部件(未图示)之间沿前后方向设有作为用于安装左右移动框架9的安装部的轴70。该轴70也与上述方式同样地,是按摩组件44a所具有的部分,存在于靠近侧部框架部51b侧。并且,该轴70的轴线成为左右移动用轴线Cy。并且,左右用动力部48具有通过马达48a旋转的螺纹轴48b、与该螺纹轴48b螺合的螺母体48c,螺母体48c通过螺纹轴48b的旋转而上下移动。当螺母体48c向上移动时,螺母体48c顶起左右移动框架9的臂部73的前端部,臂部73以基端部侧的上述轴线Cy为中心转动。由此,左右移动框架9从初始位置(图20)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移动,使按摩机构部1朝该方向移动(图21)。并且,当螺母体48c向下侧移动时,臂部73向下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并且,该左右移动框架9具有轴75,该轴75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Cx。前后移动框架10安装在该轴75上,而能够以轴线Cx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前后移动框架10的后部件62上设有安装轴39,该安装轴39以与上述方式同样的前后方向为轴线,在该后部件75上借助安装框架34安装有按摩机构部1。由此,伴随左右移动框架9的左右移动,前后移动框架10(按摩机构部1)也左右移动。
并且,在左右移动框架9的下方设有前后用动力部46,其具有气囊46a。前后用动力部46与上述方式相同。当气囊46a膨胀时,顶推前后移动框架10使之绕轴线Cx转动。由此,能够使按摩机构部1向前方移动。
根据上述构成,左右用动力部48的马达48a固定于升降框架8,因此成为不会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改变位置的构成。即,当按摩机构部1前后移动或者左右移动时,不必使与气囊46a相比较重的马达48a在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上移动。
并且,使前后移动框架10前后移动的前后用动力部46(气囊46a)固定于左右移动框架9,因此在使左右移动框架9左右移动时,伴随着该左右移动,气囊46a也左右移动。这样构成为,在使按摩机构部1左右移动的情况下,该气囊46a也左右移动,但是由于该气囊46a较轻,因此其动力负担(与较重的马达相比)较小。
并且在该方式中也是同样地,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移动直至施疗件4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超过升降框架8(侧部框架部51b)。为此,左右移动框架9安装在比侧部框架部51b更靠前的位置。
并且在该框架构造中,在使按摩机构部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图21),使前后移动框架10向前方移动,施疗件3、4能够进行推压使用者身体的按摩动作。这种情况下,成为用于推出的转动中心的轴线Cx倾斜,因此在使前后移动框架10向前方移动时,施疗件3、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并且倾斜地前后移动。即,在通过向前方推出的施疗件3、4推压使用者的情况下,施疗件3、4斜向推压。
[关于按摩动作]
对以上各实施方式的按摩机的按摩动作进行说明。
在按摩机构部1中,作为施疗件3、4进行的按摩动作,可以是通过上述揉压动作机构进行的揉压动作以及通过上述敲击动作机构进行的敲击动作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也可以在通过揉压动作机构进行揉压动作的同时,通过敲击动作机构进行敲击动作。
并且,在左侧的按摩组件44a和右侧的按摩组件44b的双方或者一方中,能够通过按摩机构部1的揉压和敲击进行上述按摩动作。
并且,这种按摩动作的选择可以通过按摩机具有的控制装置来进行。该控制装置采用具有CPU、存储器(RAM)以及存储部(ROM)的可编程微机,进行在该按摩机中驱动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等处理。
下面说明按照控制装置的控制进行的其它按摩动作。如图1所示,按摩机在左右两侧具有按摩组件44a、44b,该按摩组件44a、44b能够各自独立地移动到所定的升降位置。在图1中,左侧的按摩组件44a的按摩机构部1位于使用者肩部高度,右侧的按摩组件44b的按摩机构部1位于使用者腰部高度。按摩组件44a、44b各自具有的按摩机构部1如上所述,能够通过一对施疗件3、4进行夹持揉压的动作。在位于肩部高度的按摩组件44a中,在图1的状态下,施疗件3、4成为左右相对的状态。由此,施疗件3、4能够进行左右方向的夹持揉压动作。从该图1的状态起,通过上述旋转机构38(参照图14)使按摩机构部1绕前后方向的轴线C0旋转,则施疗件3、4成为上下相对的状态(未图示)。由此,施疗件3、4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夹持揉压动作。并且,从该状态起,使前后移动框架10向前方移动,则施疗件3、4绕下方的与左右方向水平的轴线Cx转动而处于前方位置,夹持揉压方向成为前后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加上下方向)。由此,能够通过施疗件3、4在前后方向上夹持揉压肩部。
并且,将图1的按摩组件44的按摩机构部1置于颈部高度,使左右移动框架9向左右方向的一侧即靠背部41的中心部侧移动。在该状态下,施疗件3、4的夹持揉压方向为左右方向。如上所述,施疗件3、4位于中央的导轨2的前方。由此,能够通过施疗件3、4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使用者颈部进行揉压动作。
并且,在该按摩组件44a(44b)中构成为,按摩机构部1的左右移动,通过搭载其的左右移动框架9以前后方向的轴线Cy为中心转动来进行(例如参照图15和图16)。因此,仅通过使按摩机构部1左右移动,能够使施疗件3、4夹持揉压的方向发生一定变化。因此,通过上述旋转机构38使按摩机构部1旋转,从而能够使该夹持揉压的方向恢复为变化前的状态。具体而言,使具有将左右方向作为夹持揉压方向的施疗件3、4的按摩机构部1左右移动,则该夹持揉压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略微倾斜。此时,通过旋转机构38使按摩机构部1向消除该倾斜的方向旋转,则施疗件3、4的夹持揉压方向恢复为左右方向。
并且,通过左右移动框架9的左右移动以及旋转机构38(图14)能够进行以下的按摩动作。
图24为说明按摩组件44具有的按摩机构部1的动作的说明图。旋转机构38使按摩机构部1绕轴线C0旋转(箭头R1),由辊子构成的施疗件3、4的轴线(滚动中心线Cr)是朝向成为左右移动框架9的转动中心的上述轴线Cy的方向。并且,使左右移动框架9以轴线Cy为中心转动(箭头R2),则与使用者接触的施疗件3、4绕滚动中心线Cr滚动并且与使用者抵接而移动。由此,能够利用施疗件3、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而产生的滚动来进行按摩动作。该按摩动作相对于使用者的被施疗部在较宽(较大)范围内进行。并且,此时通过施疗件3、4产生的左右方向的移动,由还包含升降方向成分的圆弧轨道来引导。
并且,作为其它滚动形式的按摩动作,可以采用旋转机构38(图14)来进行。参照图24进行说明,旋转机构38使按摩机构部1绕轴线C0旋转(箭头R1)。由此,能够通过施疗件3、4绕轴线C0旋转或者圆弧移动的滚动来进行按摩动作(箭头R3)。并且,该按摩动作相对于使用者的被施疗部在较窄(较小)范围内进行。
并且,作为利用其它滚动形式的按摩动作,也可以与使升降框架8升降的控制同时进行,从而消除上述滚动按摩动作中的施疗件3、4的上述升降方向的成分。即,为了使施疗件3、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左右移动框架9绕轴线Cy转动,当产生施疗件3、4欲在升降方向上向上移动的成分时则使升降框架8下降,反之,当产生将施疗件3、4欲在升降方向上向下移动的成分时则使升降框架8上升,因此能够利用滚动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按摩动作而不必改变施疗件3、4相对于使用者在升降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此时施疗件3、4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被直线的轨道来引导。并且在此情况下,上述旋转机构38联动地使按摩机构部1旋转,使由辊子构成的施疗件3、4的滚动中心线Cr(参照图24)朝向升降方向的上下。由此,施疗件3、4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滚动。
并且,在使施疗件3、4的夹持揉压方向为左右方向的状态下(图1:滚动中心线Cr为左右方向),使按摩组件44a升降,则也能够通过施疗件3、4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产生的滚动来进行按摩动作。
并且,作为其它的按摩动作,可以使左右的按摩组件44a、44b的升降方向的位置相同,利用各个按摩机构部1进行揉压、敲击的按摩,此外还可以使左右的按摩组件44a、44b的升降方向的位置不同,通过各个按摩机构部1进行揉压、敲击的按摩。
并且,能够使按摩组件44a、44b在升降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按摩机构部1进行揉压、敲击的按摩。此时,可以使按摩组件44a、44b连续地在升降方向上移动,或者间歇地(期间在升降方向上停止)移动所定的距离。并且,可以使左右的按摩组件44a、44b交替地朝同一方向移动所定的距离,也可以在一方在升降方向上超过另一方后,由另一方在升降方向上超过该一方,即以这种方式移动。由此,能够获得近似人手按摩的动作效果。
并且,在一个按摩组件44a中,施疗件3、4以推压使用者肩部的方式或者夹持肩部的状态动作,从而将使用者的身体固定,在另一个按摩组件44b中,可以用施疗件3、4进行按摩动作。该按摩动作是通过施疗件3、4进行的揉压或敲击等动作。由此,能够获得近似人手(左右两手)按摩的动作效果。
[其它构成]
图25为该按摩机的俯视图。该按摩机在靠背部41上具有左右一对的按摩组件44a、44b,按摩组件44a、44b分别如上所述具有各种马达、气囊,因此在按摩组件44a、44b上分别连接有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该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与在座部42下方等位置设置的电源组件(泵)、控制装置以及供气组件连接。并且,在左右一对的按摩组件44a、44b中,按摩机构部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或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因此,为了使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追随按摩机构部1的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在靠背部41上蛇行状安装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具有补偿量。具体而言,在按摩组件44a(44b)中,在升降框架8的前后方向的后部,将安装部件49a(49b)固定于升降方向的上部,在该安装部件49a(49b)上安装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的途中部,在该安装部件49a(49b)与按摩机构部1之间蛇行状设置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由此,即使按摩机构部1左右移动或者前后移动,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仍能够以消除采用蛇行状构成而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产生的补偿量的方式,在安装部件49a(49b)与按摩机构部1之间伸展追随。
并且,在从安装部件49a(49b)到电源组件、控制装置以及供气组件的范围,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也是蛇行状配置,对此没有图示,供电线缆50a以及供气配管50b能够追随按摩组件44a(44b)的升降动作。
并且,上述供气组件具有电磁阀(未图示),用于控制对气囊的空气给排。供气配管50b从这些电磁阀起经由安装部件49a(49b)与按摩机构部1连结。可以将该电磁阀与气泵等一起设置在座部42的下部,也可以设置在靠背部41的中央的导轨2的背面。
并且,本发明的按摩组件以及按摩机,不限于图示方式而可以为本发明范围内的其它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摩机为椅子型而具有座部42、靠背部41、脚踏部43,在靠背部41上设置上述按摩组件44a、44b,但是也可以没有脚踏部43。并且,除了椅子型之外,也可以是相当于靠背部41的靠垫型按摩机。
并且,在按摩组件44a(44b)中,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左右移动,从而使按摩机构部1左右移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左右移动框架9能够移动直至施疗件4的一方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超过升降框架8(侧部框架51b)的情况(参照图16、图21)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以外,虽然没有图示,也可以通过左右移动框架9的左右移动,使一对施疗件3、4一起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超过升降框架8(侧部框架51b),或者仅使一个施疗件4的一部分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超过升降框架8(侧部框架51b)。
对其它发明进行说明。
说明该其它发明的技术背景。公知的按摩机具有按摩组件,用于通过施疗件对使用者进行揉压和敲击的按摩动作。例如当按摩机为椅子型时,按摩组件在靠背部上可升降地设置。并且,也使上述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亦能够移动。
在该按摩机中,在靠背部上设有左右一对的导轨,在该导轨之间设有按摩组件的升降框架。通过该升降框架沿着导轨行走,按摩组件能够在靠背部上做升降移动。
并且,在该升降框架上搭载有按摩机构部,该按摩机构部具有施疗件以及驱动该施疗件的驱动部。在升降框架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按摩机构部沿着该引导部件左右移动。
上述按摩机使按摩组件升降,使施疗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使按摩机构部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扩展施疗件的移动范围。在这种按摩机中,能够进一步扩展施疗件的移动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对使用者施疗。
因此,其它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按摩组件和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该按摩组件能够扩展具有施疗件的按摩机构部的移动范围。
其它发明的按摩组件包括:沿着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身体支承体升降的升降体;具有施疗件以及使该施疗件动作的驱动部的按摩机构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升降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按摩机构部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部件;安装上述左右移动部件的安装部,使得上述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移动直至上述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上述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
根据该按摩组件,在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之前,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相对于升降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扩展具有施疗件的按摩机构部的移动范围。
并且优选,在该按摩组件中,上述安装部将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安装在比左右方向的上述一端部靠前的位置。
据此,左右移动部件能够向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移动而不会碰触升降体的上述一端部。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还具有前后移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上述升降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使上述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
据此,能够使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并且,能够使通过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按摩机构部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能够从使施疗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使该施疗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并且,在具有左右移动部件和前后移动部件的按摩组件中,上述按摩机构部安装在上述左右移动部件上,该左右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后移动部件,该前后移动部件以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升降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使安装按摩机构部的左右移动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使前后移动部件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向转动,则能够使按摩机构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将施疗件向前方推出。此时,施疗件能够以上述水平轴线为中心转动并前后移动,从而例如在通过向前方推出的施疗件推压使用者肩部的情况下,施疗件进行推压的按摩动作不会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并且,在具有升降体、左右移动部件和前后移动部件的按摩组件中,上述按摩机构部安装在上述前后移动部件上,该前后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左右移动部件,该左右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升降体,包含使该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马达的左右用动力部被固定于上述升降体。
在这种情况下,左右用动力部能够使安装有前后移动部件的左右移动部件相对于升降体左右移动。并且,前后移动部件能够相对于左右移动部件前后移动。并且,由于左右用动力部的马达固定在升降体上,因此不会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化。即,当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或者左右移动时,不必使(一定重量)上述马达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移动。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上述身体支承体的前部具有中央的开口部和位于该开口部的左右两侧而支承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承面部,以上述施疗件能够在上述开口部内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按摩机构部,使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左右用动力部以及使上述升降体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设置在上述支承面部的背面侧。
根据该构成,在身体支承体的支承面部的背面侧配置左右用动力部和升降用动力部,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支承面部的背面侧空间。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还具有使上述按摩机构部绕前后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机构。根据该构成,利用旋转机构使按摩机构部绕前后方向的上述轴线旋转,从而能够改变施疗件的动作方向。
并且优选,在上述按摩组件中,使上述升降体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比上述按摩机构部靠近后方。根据该构成,升降用动力部比上按摩机构部靠近后侧设置,从而能够抑制按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较大的情况。
另外,作为其他发明的按摩机具有座部、靠背部,在上述靠背部上设置上述按摩组件。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按摩组件在上述靠背部的左右分别设置。
据此,在各按摩组件中,施疗件分别对使用者的上半身的左侧和右侧实施按摩动作。并且,在各按摩组件中,如上所述,在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之前,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移动。因此,如果使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位于使用者背部的中心侧,则即使按摩单元在左右具有两组,施疗件也能够位于该两组按摩组件之间。即,施疗件能够对使用者的上半身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实施按摩动作。
根据其他发明,由于左右移动部件相对于升降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直至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因此能够扩展具有施疗件的按摩机构部的移动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座部、靠背部,在上述靠背部上在左右设置的多个按摩组件,
该按摩组件包含:
安装有施疗件的臂部;
通过旋转使上述臂部产生具有左右方向成分的揉压动作的揉压轴;
使上述揉压轴旋转的揉压驱动部;
以使上述揉压轴的轴向为纵向或者斜纵向的方式将该揉压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本体部件,
左侧的按摩组件与右侧按摩组件分别独立地上下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关于上述按摩组件,
作为上述臂部具有分别安装施疗件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
作为上述揉压轴具有第一揉压轴和第二揉压轴,
上述揉压驱动部,通过使上述第一揉压轴旋转而使上述第一臂部产生揉压动作,并且通过使上述第二揉压轴旋转而使上述第二臂部产生揉压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揉压驱动部具有马达、通过该马达旋转的主齿轮、向上述第一揉压轴施加旋转力矩的第一副齿轮、向上述第二揉压轴施加旋转力矩的第二副齿轮,
上述第一副齿轮与上述主齿轮啮合,并且上述第二副齿轮与该主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与上述揉压轴,经由在该揉压轴的两端部设置的动力传递部件连接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组件包含:
具有与上述揉压轴平行的轴线而成为上述臂部的揉压动作的支点的支轴;
安装该支轴而在左右方向上变位的位置变化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组件包含:
在上述揉压轴上偏心设置而通过该揉压轴的旋转进行偏心旋转的偏心轴部;
将上述臂部的基部安装为自由摆动的球面座部,上述臂部在前部安装有上述施疗件;
安装部件,其一部分安装于上述偏心轴部而通过该偏心轴部的偏心旋转在与上述揉压轴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平面上做偏心旋转,并且以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正交平面自由倾动的方式将该臂部的中间部安装在该安装部件的另一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组件包含:
在前后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而通过该进退动作使上述臂部前后移动的敲击部件;
使该敲击部件进退的敲击驱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摩组件具有安装部件,其以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与上述揉压轴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平面自由倾动的方式安装该臂部的中间部,
上述敲击部件安装在上述臂部的基部,该臂部在前部安装有上述施疗件。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摩组件具有安装框架,其将具有上述本体部件和上述揉压驱动部的按摩机构部,以可绕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组件还具有:
沿着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身体支承体升降的升降体;
具有上述施疗件和作为使该施疗件动作的驱动部的上述揉压驱动部的按摩机构部;
能够相对于上述升降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并且使上述按摩机构部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部件;
安装上述左右移动部件的安装部,使得上述左右移动部件能够移动直至上述施疗件的至少一部分超过上述升降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而位于该升降体的左右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部将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安装在比左右方向的上述一端部靠前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摩组件还具有前后移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上述升降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使上述按摩机构部前后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摩机构部安装在上述左右移动部件上,
该左右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后移动部件,
该前后移动部件以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升降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摩机构部安装在上述前后移动部件上,
该前后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左右移动部件,
该左右移动部件以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升降体,包含使该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马达的左右用动力部被固定于上述升降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身体支承体的前部具有中央的开口部和位于该开口部的左右两侧而支承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承面部,
以上述施疗件能够在上述开口部内移动的方式设置上述按摩机构部,
使上述左右移动部件左右移动的左右用动力部以及使上述升降体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设置在上述支承面部的背面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摩组件还具有使上述按摩机构部绕前后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升降体升降的升降用动力部,设置在在前后方向上比上述按摩机构部靠近后方。
CN200880109292.5A 2007-10-11 2008-09-24 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8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5225A JP2009090000A (ja) 2007-10-11 2007-10-11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JP2007-265300 2007-10-11
JP2007-265225 2007-10-11
JP2007265300A JP4996414B2 (ja) 2007-10-11 2007-10-11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PCT/JP2008/067157 WO2009047979A1 (ja) 2007-10-11 2008-09-24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8605A CN101808605A (zh) 2010-08-18
CN101808605B true CN101808605B (zh) 2013-05-01

Family

ID=4054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2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8605B (zh) 2007-10-11 2008-09-24 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08605B (zh)
WO (1) WO20090479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594A (zh) * 2017-04-11 2017-07-21 周佰利 一种电动按摩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919A1 (zh) * 2015-07-01 2017-01-05 康知园(杭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按摩头能前后左右摇摆的f型推拿按摩机构
WO2017000920A1 (zh) * 2015-07-01 2017-01-05 康知园(杭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按摩头能前后左右往复运动的e型推拿按摩机构
CN105030501A (zh) * 2015-08-14 2015-11-11 广西大学 一种坐式背部按摩装置
CN105055115A (zh) * 2015-09-17 2015-11-18 苏州春天印象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按摩椅架及应用其的按摩椅
JP2017221490A (ja) * 2016-06-16 2017-12-21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およびマッサージ機
CN107374896B (zh) * 2017-07-25 2023-08-18 苏州君之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椅
JP7055707B2 (ja) * 2018-06-15 2022-04-18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マッサージ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5255B2 (ja) * 1991-05-31 2000-05-29 株式会社タイセー 定在波比表示機能付同軸コネクタ
CN1258212A (zh) * 1998-05-07 2000-06-28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滚轮按摩机构及内置有该按摩机构的按摩装置
CN2477169Y (zh) * 2001-03-19 2002-02-20 邹剑寒 锤击揉捏按摩机芯
CN2528430Y (zh) * 2001-06-12 2003-01-01 林彬 一种按摩机构及内置有该按摩机构的按摩装置
WO2006137236A1 (ja) * 2005-06-20 2006-12-28 Family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マッサージ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の操作装置、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用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5255A (ja) * 1989-07-12 1991-02-26 Family Kk マッサージ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5255B2 (ja) * 1991-05-31 2000-05-29 株式会社タイセー 定在波比表示機能付同軸コネクタ
CN1258212A (zh) * 1998-05-07 2000-06-28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滚轮按摩机构及内置有该按摩机构的按摩装置
CN2477169Y (zh) * 2001-03-19 2002-02-20 邹剑寒 锤击揉捏按摩机芯
CN2528430Y (zh) * 2001-06-12 2003-01-01 林彬 一种按摩机构及内置有该按摩机构的按摩装置
WO2006137236A1 (ja) * 2005-06-20 2006-12-28 Family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マッサージ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の操作装置、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用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594A (zh) * 2017-04-11 2017-07-21 周佰利 一种电动按摩椅
CN106963594B (zh) * 2017-04-11 2019-05-31 付婷 一种电动按摩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47979A1 (ja) 2009-04-16
CN101808605A (zh) 201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8605B (zh) 按摩组件以及具有该按摩组件的按摩机
CN201692250U (zh) 椅子型按摩机
JP5892724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US9730856B2 (en) Massage device and chair-type massage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massage device
KR101239598B1 (ko) 의자형 마사지기에 구비된 등 주무르기 장치 및 이 등 주무르기 장치를 구비한 의자형 마사지기
CN104968526B (zh) 车辆座椅装置
CN203663046U (zh) 按摩单元、按摩机构及具备该按摩机构的按摩机
CN102895086A (zh) 椅式按摩机
CN104602568A (zh) 具有可调节的靠背和椅座的椅子
JP466130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6999340A (zh) 按摩装置及具备该按摩装置的椅型按摩机
JP2012147839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に備えられた背揉み装置、及びこの背揉み装置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I731938B (zh) 按摩機及按摩機的控制方法
CN101578084A (zh) 按摩机构、椅子及床
JP2009090000A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JP685290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05548037U (zh) 可改变支撑角度的座椅
JP2014094060A (ja) マッサージ機構、及びこのマッサージ機構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CN203208316U (zh) 按摩机
JP4996414B2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JPH1124434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4414837A (zh) 按摩机
JP200533424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33424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3031628A (ja) 脚揺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2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AMILY INAD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AMIL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FAMIL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ajime Mitori Kabushiki Kaisha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2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