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4648A -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加工模具及其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加工模具及其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4648A
CN101804648A CN 201010134936 CN201010134936A CN101804648A CN 101804648 A CN101804648 A CN 101804648A CN 201010134936 CN201010134936 CN 201010134936 CN 201010134936 A CN201010134936 A CN 201010134936A CN 101804648 A CN101804648 A CN 101804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blanket
paper
main par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349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4648B (zh
Inventor
吴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349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04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04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4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4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46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加工模具及其复合板,制造方法包括复合板材的加工过程和复合板材的切割处理,复合板材由加工模具制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和侧平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或者是由圆弧柱面、侧平面和圆弧角柱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圆弧柱面的圆心角α为95度至175度;板材加工时坯板需要压贴贴面纸的缺角弓形部处于上模的圆弧柱面内。本发明所用的模具是一次投资,生产中无需使用不锈钢套模;由于需要压贴贴面纸的缺角弓形部完全在上模的圆弧柱面内,因此不会出现上模和下模接口处因贴面纸而形成的凸起条纹,产品的质量较高。

Description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加工模具及其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部为圆弧形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加工模具及其所加工的复合板。
背景技术
基于楼梯沿口的安全考虑,楼梯的沿口最好是设计成圆弧形,这就要求楼梯上安装的楼梯板具有圆头包角。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具有弧形挡边的楼梯沿口扣条与地板拼接而得到楼梯板踏;也有无需沿口扣条与地板拼接,直接具有弧形挡边的楼梯板。
由复合板制成或拼接而成的楼梯板具有出众的防水防潮性能,具有坚固、耐磨、阻燃的特点,易于清洗和整理,且可与地板花色完全一致。为了达到楼梯弧形沿口的要求,就需要制造圆头包角的复合板;圆头复合板是将基板和诸如装饰纸和耐磨纸一类的贴面纸热压而成。
已有技术的这种侧面圆头复合板,其制造模具必须有哈夫对合分型面。由于制造模具分型面的存在,也就必然会在制成品的表面,造成由贴面纸凸起的条纹。现实中的这种凸起的条纹一般大于2mm,这就给所说复合板造成了缺陷。而且在其生产过程中向模具内铺垫贴面纸操作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脆性贴面纸折断,增加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品率。
中国专利文献CN 1326676C(专利申请号200510041361.1)公开了一种侧部圆头包角范围为90°至180°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该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工工艺,先将贴面纸包裹在坯料上,再将包裹贴面纸的坯料填充入套模内;将填充有包裹贴面纸的坯料的套模,置于热压成型模内热压成型而制成成品;所用套模为不锈钢钢件,厚度在0.3~2mm范围内。这种方法在包裹贴面纸的基板外部套上完整无缝的套模,在哈夫对合成型模具内依次热压成型获得了圆弧表面无凸起条纹的成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锈钢套模的损耗非常严重,内腔与坯料的轮廓吻合的套模在每次的热压成型过程中,在模具内都有微小的偏移,数次偏移之后套模的内腔便不能与坯料的轮廓完全吻合,这时这个套模就即已报废,因此虽然解决了成品表面的凸起条纹的问题,但是带来了不锈钢套模成本的大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使用套模,而制件的表面亦无贴面纸凸起条纹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加工模具,以及这种方法和模具所制造的复合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和侧平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或者是由圆弧柱面、侧平面和圆弧角柱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上模的模具型腔的侧平面与圆弧柱面相切,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的圆心角α为95度至175度;下模的模具型腔由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从左下至右上依次相连构成,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并直接相连或通过圆角柱面过渡相连;下模的第二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的大小与上述圆心角α的大小相对应,为α-90度;上模与下模的合模方向为上下方向;在合模状态下,上模的模具型腔的侧平面与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右侧边缘,也即圆弧柱面的右侧边缘与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二平面的右侧边缘相交,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与下模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相交;当上述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和侧平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时,此时合模,则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也即侧平面的左侧边缘与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的左侧边缘相交;当上述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侧平面和圆弧角柱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时,侧平面与圆弧角柱面相切,此时合模,则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也即圆弧角柱面的左侧边缘与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的左侧边缘相交。
所述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的圆心角α为120度至175度,则下模的第二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为30度至85度。
所述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的圆心角α为150度至175度,则下模的第二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为60度至85度。
上述的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并通过圆弧过渡相连,也即下模的模具型腔还包括圆角柱面,圆角柱面位于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与圆角柱面从两侧相切。
一种制造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采用由密度板加工成型的坯板,坯板的形状与模具的型腔的形状相对应,坯板的尺寸大小与模具的尺寸大小相对应,所述坯板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缺角弓形部和位于左侧的主体部;主体部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缺角弓形部的纵截面为下侧缺角的弓形,该缺角的弓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与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的圆心角α相同;主体部的上平面的右侧与缺角弓形部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主体部的下平面与缺角弓形部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将坯板的主体部的下平面朝右下方置于下模的型腔内,主体部的下平面以及缺角弓形部的下侧面与下模的第二平面相接触,并且主体部的上平面朝向左上方;②在坯板的主体部的上平面上依次放置浸胶纸和耐磨纸;③启动压机,使下模向上抬升,坯板、浸胶纸和耐磨纸随同下模的上升而进入上模的模腔内,然后热压成型,其中上模和下模闭合时坯板需要压贴贴面纸的缺角弓形部处于上模的圆弧柱面内,与上模的圆弧柱面相吻合,主体部的上平面与上模的侧平面相吻合;施行加热的模具为上模;④下模向下脱模,获得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该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坯板上已经压贴平服有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其缺角弓形部的圆弧柱面上以及主体部的上表面上的浸胶纸层,耐磨纸层则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浸胶纸层上;⑤用切割设备将步骤④得到的复合板材的坯板的左下侧部位进行切割加工获得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
上述步骤①中的坯板的主体部的纵截面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时,其左上角部为沿着前后向伸展的圆弧角柱面,该圆弧角柱面的上方右侧与主体部的上平面的左侧相切,其下侧与主体部的竖平面相交;步骤①中的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侧平面和圆弧角柱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步骤⑤中对复合板材的坯板的左下侧部位所进行的切割加工为两次,第一次切割从主体部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的适当位置P,而在坯板(3)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第二次切割从主体部的剩余部分的下侧开始向上直至适当位置Q,而去掉坯板的主体部的左部的上部以下的部位,从而形成矩形的第二缺口;上述缺角弓形部的适当位置P是指:P点与缺角弓形部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5至10毫米;上述主体部的适当位置Q是指:Q点与上平面的垂直距离h’为3至6毫米。
上述步骤①中的坯板的主体部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时;步骤①中的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和侧平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步骤⑤中对复合板材的坯板的左下侧部位所进行的切割加工为一次,从主体部的左侧开始向右切割直至缺角弓形部的适当位置P,而在坯板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上述缺角弓形部的适当位置P是指:P点与缺角弓形部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5至10毫米。
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包括坯板、浸胶纸层和耐磨纸层;坯板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缺角弓形部和位于左侧的主体部;主体部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缺角弓形部的纵截面为下侧缺角的弓形,该下侧缺角的弓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为95度至175度;主体部的上平面的右侧与缺角弓形部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主体部的下平面与缺角弓形部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耐磨纸层、浸胶纸层和坯板依次相互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浸胶纸层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坯板的主体部的上表面以及坯板的缺角弓形部的圆弧柱面上,耐磨纸层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浸胶纸层上;当主体部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时,则浸胶纸层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坯板的主体部的上平面以及坯板的缺角弓形部的圆弧柱面上;当主体部的纵截面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时,则浸胶纸层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坯板的主体部的圆弧角柱面、上平面以及坯板的缺角弓形部的圆弧柱面上;圆弧角柱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α’度。
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包括基板、浸胶纸层和耐磨纸层;基板为异形一体件,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圆头部和位于左侧的板主体;所述圆头部是纵截面为左下部有一矩形缺口的下侧缺角的弓形,且该缺口的最右侧P至圆头部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5至10毫米;圆头部的圆弧柱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5度至175度;板主体的上端面的右侧与圆头部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圆头部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圆头部的左部的下端面与板主体的右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耐磨纸层、浸胶纸层和基板依次相互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浸胶纸层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基板的板主体的上表面以及基板的圆头部的圆弧柱面上,耐磨纸层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浸胶纸层上。
所述基板的板主体包括位于右侧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连接部和位于左侧的圆角板体部,圆头部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的连接部,而在圆头部与板主体的连接部之间存在矩形的第一缺口;板主体的连接部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的圆角板体部,而在连接部与圆角板体部之间存在矩形的第二缺口,其中圆角板体部的厚度为3至6毫米。
所述基板的板主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而在圆头部与板主体之间存在矩形的第一缺口。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所用的模具是一次投资,生产中无需使用不锈钢套模,节省了套模损耗增加的成本。(2)由于需要压贴贴面纸的缺角弓形部完全在上模的圆弧柱面内,因此不会出现上模和下模接口处因贴面纸而形成的凸起条纹,产品的质量较高。(3)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一次操作完成了一个平面和与之相邻的弧形表面的压贴工作,压贴面的贴面纸平整连贯,压贴过程中脆性贴面纸不易折断,降低了材料的损耗。(4)所压贴的贴面纸的图案可以任意选择,能与房间地板的图案或风格一致。(5)由于坯板的一侧在后续加工时会被切除,因此加工时只需要对上模加热,节省了耗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部圆头包角复合板材加工模具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部圆头包角复合板材加工模具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部圆头包角复合板材加工模具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部圆头包角复合板材加工模具的第四种示意图。
图5为已加工成型的坯板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与图5所示的坯板相对应的复合板材-第1种复合板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已加工成型的坯板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与图7所示的坯板相对应的复合板材-第2种复合板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已加工成型的坯板的第三种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与图9所示的坯板相对应的复合板材-第3种复合板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侧部圆头包角复合板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复合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侧部圆头包角复合板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复合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4种复合板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5种复合板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6种复合板材的截面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上模1,圆弧柱面11,侧平面12,圆弧角柱面13,下模2,第一平面21,第二平面22,圆角柱面23,坯板3,缺角弓形部31,主体部32,上平面32-1,下平面32-2,圆弧角柱面32-3,圆角柱面32-4,竖平面32-5,基板4,圆头部41,板主体42,连接部42-1,圆角板体部42-2,第一缺口43-1,第二缺口43-2,浸胶纸层5,耐磨纸层6,加热板7,楼梯沿口扣条100,楼梯踏板2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见图1,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均由45号模具钢制成。
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且其表面涂覆一层硬铬保护层;模具型腔包括圆弧柱面11、侧平面12和圆弧角柱面13。圆弧柱面11、侧平面12和圆弧角柱面13在上模1内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上模1的模具型腔;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120度,侧平面1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为30°,且侧平面12与圆弧柱面11相切,与圆弧角柱面13也相切。
下模2的模具型腔包括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第一平面21及第二平面22在下模2内从左下至右上依次相连构成下模2的模具型腔;第二平面2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为30°,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相互垂直并直接相连。
上模1与下模2的合模方向为上下方向。上模1与下模2闭合时,上模1的圆弧柱面11与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下模2的第一平面21与上模1的圆弧角柱面13、上模1的侧平面12首尾端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的型腔;其中侧平面12与第二平面22平行,第二平面22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平滑相交,下模2模腔的第一平面21与上模1的圆弧角柱面13平滑相交。
(实施例2、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见图2,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模2的模具型腔中的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之间不直接相连,下模2的模具型腔还包括圆角柱面23,圆角柱面23位于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之间,且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分别与圆角柱面23的两侧相切。
(实施例3、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见图3,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模1的模具型腔不包括圆弧角柱面13;上模1与下模2闭合时,上模1的圆弧柱面11与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下模2的第一平面21与上模1的侧平面12首尾端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的型腔;其中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21与上模1的侧平面12相互垂直并直接相连;上模1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160度,侧平面1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为70°;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为70°。
(实施例4、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见图4,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模1的模具型腔不包括圆弧角柱面13;上模1与下模2闭合时,上模1的圆弧柱面11与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下模2的圆角柱面23、下模2的第一平面21与上模1的侧平面12首尾端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的型腔;其中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21与上模1的侧平面12相互垂直并直接相连。
(实施例5、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楼梯沿口扣条)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采用与实施例1的形状相同的加工模具,工作时采用热压机作为压贴设备,热压机的上平面安装加热板7,加工模具的上模1安装在加热板7的下部,上模1与加热板7紧密贴合使得加热板7的热量能迅速传导到上模1;下模2直接放置在热压机的下台面上。
见图1,本实施例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采用由密度板加工成型的坯板3。坯板3的形状与实施例1所得到的模具的型腔的形状相对应,也即由图5所示,模具的尺寸大小与坯板3相对应。坯板3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纵截面形状为下侧缺角的弓形的缺角弓形部31和位于左侧的纵截面形状基本为矩形的主体部32。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与上模1的模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的角度相同,均为120度,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的右侧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与缺角弓形部31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主体部32的左侧上部设有沿着前后向伸展的圆弧角柱面32-3,圆弧角柱面32-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度,其所对应的半径为6毫米,圆弧角柱面32-3的上方右侧与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的左侧相切;主体部32还包括位于圆弧角柱面32-3与下平面32-2之间的竖平面32-5,竖平面32-5与圆弧角柱面32-3的下侧平滑连接,与下平面32-2相互垂直;坯板3的长度为2.44米,主体部32宽度a为45毫米,高度c(也即厚度)为18毫米。
将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不需压贴贴面纸的下平面32-2朝右下方置于下模2的型腔内,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以及缺角弓形部31的下侧面与下模2的第二平面22相接触,坯板3的主体部32的竖平面32-5与下模2的第一平面21相接触,并且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朝向左上方。
②在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上依次放置浸胶纸和耐磨纸,其中浸胶纸和耐磨纸的大小相同,耐磨纸覆盖在浸胶纸上,浸胶纸的宽度大于坯板3的主体部32上平面32-1的宽度a与缺角弓形部31的弧长b之和,并且还要保证缺角弓形部31和圆弧角柱面32-3能被浸胶纸覆盖,所述浸胶纸是可以带有各种图案的贴面纸,所述耐磨纸是透明的贴面纸。
③启动压机,使下模2向上抬升,坯板3、浸胶纸和耐磨纸随同下模2的上升而进入上模1的模腔内,然后热压成型。其中,上模1和下模2闭合时所形成的模腔与坯板3的轮廓吻合,坯板3需要压贴贴面纸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部分处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内,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相吻合,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与上模1的侧平面12相吻合,圆弧角柱面32-3与上模1的圆弧角柱面13相吻合;上模1采用导热油加热方式,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80℃之间,热压机压力设置为45吨(相当于每平方厘米25公斤)。
④下模2向下脱模,此时的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上、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上以及圆弧角柱面32-3上已经压贴平服有整体连贯的浸胶纸层5,以及以整体连贯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的整体连贯的耐磨纸层6,从而得到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图6)。
⑤用切割设备将步骤④得到的复合板材进行切割加工,也即将复合板材的坯板3的左下侧部位进行两次切割,第一次切割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部分下部的最左端(也即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而在坯板3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其中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第二次切割去掉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左部的上部以下的部位,也即将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的以下部位切割掉,从而形成矩形的第二缺口43-2,其中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为3毫米,此时整个复合板材就被加工成图11和图12所示形状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一种形式的成品——楼梯沿口扣条100。该加工中,复合板材中的坯板3被切割加工后则成为复合板的基板4,坯板3中的缺角弓形部31的留下的部分则成为基板的圆头部41,基板4的圆头部41的左下部有一矩形缺口;复合板材中的坯板3的主体部32的留下的部分则成为基板4的板主体42,板主体42则包括位于右侧的连接部42-1和位于左侧的圆角板体部42-2,其中连接部42-1的厚度小于圆头部41的最大厚度,圆角板体部42-2的最大厚度小于连接部42-1的厚度,且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贯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基板4的圆头部41、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和圆角板体部42-2上,耐磨纸层6以整体连贯的形式粘结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本实施例对得到的复合板材进行切割时,第一次切割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下部最左端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满足应用要求,因此无需将切割位置向左移动,该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即为缺角弓形部31的切割适当位置P,其中P点与缺角弓形部31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与m相同,均为6毫米;第二次切割时由于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为3毫米,满足了切割后对基板4的圆角板体部42-2的强度要求,因此无需将切割位置向下移动,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即为主体部上的切割适当位置Q,且Q点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与h相同,均为3毫米。
(实施例6、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楼梯沿口扣条)见图2,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采用与实施例2的形状相同的加工模具,模具的尺寸大小与坯板3相对应。
见图7,本实施例的坯板3与实施例5的坯板3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与竖平面32-5不直接相连,主体部32还包括位于左侧下部下平面32-2与竖平面32-5之间的圆角柱面32-4,下平面32-2与圆角柱面32-4平滑相交,竖平面32-5与圆角柱面32-4平滑相交。
制造方法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①中,坯板3置于下模2的型腔后,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圆角柱面32-4与下模2的圆角柱面23相接触。
见图8,本实施例的步骤④所得到的复合板材与实施例5的复合板材相比,复合板材的主体部32还包括位于下平面32-2与竖平面32-5之间的圆角柱面32-4。
(实施例7、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楼梯沿口扣条)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1的形状相同的加工模具,不同之处在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160度,侧平面1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为70°。
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5,步骤①中,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与上模1的模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的角度相同,均为160度;坯板3的圆弧角柱面32-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
步骤⑤用切割设备将步骤④得到的复合板材进行切割加工时,对复合板材的下部左侧进行两次切割,第一次切割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部分下部的最左端(也即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而在坯板3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其中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第二次切割去掉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左部的上部以下的部位,从主体部32的剩余部分的下侧开始向上直至适当位置Q,即将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位置Q以下部位切割掉,其中Q点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不小于3毫米(本实施例为4毫米),也即切割后所得到的基板4的板主体42的圆角板体部42-2的厚度为4毫米。
上述步骤⑤的第二步切割步骤中,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小于3毫米;若按照实施例5的切割方法,则切割后所得到的基板4的板主体42的圆角板体部42-2的厚度很小,板的强度不够,因此第二步切割时从主体部32的剩余部分的下侧开始向上直至适当位置Q而非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Q点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为4毫米,切割后板的强度符合要求。
(实施例8、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楼梯沿口扣条)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1的形状相同的加工模具,不同之处在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95度,侧平面1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为5°。
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6,步骤①中,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与上模1的模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的角度相同,均为95度;坯板3的圆弧角柱面32-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85度。
步骤⑤用切割设备将步骤④得到的复合板材进行切割加工时,对复合板材的下部左侧进行两次切割,第一次切割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其中P点与缺角弓形部31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第二次切割去掉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左部的上部以下的部位,也即将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的以下部位切割掉,从而形成矩形的第二缺口43-2,其中圆弧角柱面32-3的最下端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为5.5毫米,也即切割后所得到的基板4的板主体42的圆角板体部42-2的厚度5.5毫米。
上述步骤⑤的第一步切割过程中,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小于5毫米;若按照实施例5的切割方法,则第一次切割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下部最左端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小于5毫米,板的强度不够,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第一步切割时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而非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处,此时切割后得到的基板4的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的下部最左端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为6毫米,满足了实际要求。
(实施例9、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楼梯踏板)见图3,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采用与实施例3的形状相同的加工模具,模具的尺寸大小与坯板3相对应。
见图9,本实施例的坯板3与实施例5的坯板3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体部32的左侧上部不包括沿着水平向的圆弧角柱面32-3,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与竖平面32-5直接连接并相互垂直;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与上模1的模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的角度相同,均为160度;坯板3的长度为2.44米,主体部32宽度a为300毫米,高度c(也即厚度)为18毫米。
制造方法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②中的浸胶纸和耐磨纸的宽度等于坯板3的主体部32上平面32-1的宽度a与缺角弓形部31的弧长b之和。
步骤③中,启动压机使下模2向上抬升,坯板3、浸胶纸和耐磨纸随同下模2的上升而进入上模1的模腔内;热压机压力设置为180吨(相当于每平方厘米23公斤)。
步骤④中,下模2向下脱模,此时的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上和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上已经压贴固定了整体连贯的浸胶纸层5,以及压贴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的整体连贯的耐磨纸层6,从而得到如图10所示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
步骤⑤中,用切割设备将步骤④得到的复合板材进行切割加工,对复合板材的坯板3的左下侧部进行一次切割,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切割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部分下部的最左端(也即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而在坯板3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其中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此时整个复合板材就被加工成图13及图14所示形状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一种形式的成品——楼梯踏板200,而复合板材中的坯板3被切割加工后则成为复合板的基板4,复合板材中的坯板3的主体部32的留下的部分则成为基板4的板主体42,板主体42的形状是一长方体,且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贯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基板的圆头部41和板主体42上,耐磨纸层6以整体连贯的形式粘结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本实施例对得到的复合板材进行切割时,切割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下部最左端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满足应用要求,因此无需将切割位置向左移动,该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下边缘即为缺角弓形部31的切割适当位置P,其中P点与缺角弓形部31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与m相同,均为6毫米;(实施例10、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楼梯踏板)本实施例的坯板3与实施例9的坯板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为95度。
见图17,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9的制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⑤中对复合板材进行切割加工时,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其中P点与缺角弓形部31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6毫米。
上述步骤⑤对复合板材进行切割加工若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则切割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下部最左端与其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小于5毫米,楼梯踏板强度不够,因此切割位置适当向左移动至P处。
(实施例11、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楼梯沿口扣条)见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由实施例5或实施例6的制造方法得到。该复合板包括基板4、浸胶纸层5和耐磨纸层6。
基板4为异形一体件,包括位于右侧的圆头部41和左侧的板主体42,圆头部41的纵截面为左下部有一矩形缺口的下侧缺角的弓形,即圆头部41的圆心角与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大小相同,均为120度,在圆头部41的左下部还包括一切割后形成的矩形缺口,圆头部41的左部的下端面与板主体42的右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板主体42包括位于右侧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连接部42-1和位于左侧的圆角板体部42-2。板主体42的上端面的右侧与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圆头部41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从而在圆头部41与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之间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42的圆角板体部42-2,从而在连接部42-1与圆角板体部42-2之间形成矩形的第二缺口43-2。
见图12,所得到的复合板的整个圆头部41、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和圆角板体部42-2上已压贴贴面纸,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耐磨纸层6、浸胶纸层5和基板4依次相互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基板4的板主体42的上表面以及基板4的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上,耐磨纸层6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实施例12、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楼梯踏板)见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由实施例9的制造方法得到。该复合板包括基板4、浸胶纸层5和耐磨纸层6。
基板4为异形一体件,包括位于右侧的圆头部41和位于左侧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板主体42。圆头部41的纵截面为左下部有一矩形缺口的下侧缺角的弓形,圆头部41的圆心角与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心角α’大小相同,均为160度,在圆头部41的左下部还包括一个切割后形成的矩形缺口,圆头部41的左部的下端面与板主体42的右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板主体42的上端面的右侧与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圆头部41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42,从而在圆头部41与板主体42之间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
见图14,所得到的复合板的整个圆头部41和板主体42已压贴贴面纸,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耐磨纸层6、浸胶纸层5和基板4依次相互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基板4的板主体42的上表面以及基板4的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上,耐磨纸层6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Claims (10)

1.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上模(1)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11)和侧平面(12)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或者是由圆弧柱面(11)、侧平面(12)和圆弧角柱面(13)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侧平面(12)与圆弧柱面(11)相切,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95度至175度;
下模(2)的模具型腔由第一平面(21)及第二平面(22)从左下至右上依次相连构成,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相互垂直,并直接相连或通过圆角柱面(23)过渡相连;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的大小与上述圆心角α的大小相对应,为α-90度;
上模(1)与下模(2)的合模方向为上下方向;在合模状态下,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侧平面(12)与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二平面(22)相互平行,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右侧边缘,也即圆弧柱面(11)的右侧边缘与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二平面(22)的右侧边缘相交,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与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相交;当上述上模(1)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11)和侧平面(12)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时,此时合模,则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也即侧平面(12)的左侧边缘与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21)的左侧边缘相交;
当上述上模(1)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11)、侧平面(12)和圆弧角柱面(13)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时,侧平面(12)与圆弧角柱面(13)相切,此时合模,则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左侧边缘,也即圆弧角柱面(13)的左侧边缘与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21)的左侧边缘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120度至175度,则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为30度至8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为150度至175度,则下模(2)的第二平面(22)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为60度至85度。
4.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模具制造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用由密度板加工成型的坯板(3),坯板(3)的形状与模具的型腔的形状相对应,坯板(3)的尺寸大小与模具的尺寸大小相对应,所述坯板(3)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缺角弓形部(31)和位于左侧的主体部(32);主体部(32)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缺角弓形部(31)的纵截面为下侧缺角的弓形,该缺角的弓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与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11)的圆心角α相同;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的右侧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与缺角弓形部(31)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将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朝右下方置于下模(2)的型腔内,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以及缺角弓形部(31)的下侧面与下模(2)的第二平面(22)相接触,并且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朝向左上方;
②在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上依次放置浸胶纸和耐磨纸;
③启动压机,使下模(2)向上抬升,坯板(3)、浸胶纸和耐磨纸随同下模(2)的上升而进入上模(1)的模腔内,然后热压成型,其中上模(1)和下模(2)闭合时坯板(3)需要压贴贴面纸的缺角弓形部(31)处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内,与上模(1)的圆弧柱面(11)相吻合,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与上模(1)的侧平面(12)相吻合;施行加热的模具为上模(1);
④下模(2)向下脱模,获得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该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坯板(3)上已经压贴平服有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其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上以及主体部(32)的上表面(32-1)上的浸胶纸层(5),耐磨纸层(6)则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⑤用切割设备将步骤④得到的复合板材的坯板(3)的左下侧部位进行切割加工获得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的坯板(3)的主体部(32)的纵截面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时,其左上角部为沿着前后向伸展的圆弧角柱面(32-3),该圆弧角柱面(32-3)的上方右侧与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的左侧相切,其下侧与主体部(32)的竖平面(32-5)相交;步骤①中的上模(1)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11)、侧平面(12)和圆弧角柱面(13)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
步骤⑤中对复合板材的坯板(3)的左下侧部位所进行的切割加工为两次,第一次切割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而在坯板(3)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第二次切割从主体部(32)的剩余部分的下侧开始向上直至适当位置Q,而去掉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左部的上部以下的部位,从而形成矩形的第二缺口(43-2);
上述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是指:P点与缺角弓形部(31)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5至10毫米;上述主体部(32)的适当位置Q是指:Q点与上平面(32-1)的垂直距离h’为3至6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的坯板(3)的主体部(32)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时;步骤①中的上模(1)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11)和侧平面(12)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
步骤⑤中对复合板材的坯板(3)的左下侧部位所进行的切割加工为一次,从主体部(32)的左侧开始向右切割直至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而在坯板(3)的下部左侧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43-1);上述缺角弓形部(31)的适当位置P是指:P点与缺角弓形部(31)的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5至10毫米。
7.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复合板材包括坯板(3)、浸胶纸层(5)和耐磨纸层(6);
坯板(3)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缺角弓形部(31)和位于左侧的主体部(32);主体部(32)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缺角弓形部(31)的纵截面为下侧缺角的弓形,该下侧缺角的弓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大小为95度至175度;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的右侧与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主体部(32)的下平面(32-2)与缺角弓形部(31)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耐磨纸层(6)、浸胶纸层(5)和坯板(3)依次相互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上表面以及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上,耐磨纸层(6)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当主体部(32)的纵截面是矩形或者是左下角为圆角的矩形时,则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坯板(3)的主体部(32)的上平面(32-1)以及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上;
当主体部(32)的纵截面是左上角为圆弧角的矩形或者是左上角为圆弧角而左下角是圆角的矩形时,则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贴固定在坯板(3)的主体部(32)的圆弧角柱面(32-3)、上平面(32-1)以及坯板(3)的缺角弓形部(31)的圆弧柱面上;圆弧角柱面(32-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α’度。
8.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复合板包括基板(4)、浸胶纸层(5)和耐磨纸层(6);
基板(4)为异形一体件,包括连为一体的位于右侧的圆头部(41)和位于左侧的板主体(42);
所述圆头部(41)是纵截面为左下部有一矩形缺口的下侧缺角的弓形,且该缺口的最右侧P至圆头部(41)最右端的水平距离m’为5至10毫米;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5度至175度;
板主体(42)的上端面的右侧与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的上方左侧相切,圆头部(41)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42),圆头部(41)的左部的下端面与板主体(42)的右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耐磨纸层(6)、浸胶纸层(5)和基板(4)依次相互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浸胶纸层(5)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基板(4)的板主体(42)的上表面以及基板(4)的圆头部(41)的圆弧柱面上,耐磨纸层(6)以整体连续覆盖的形式粘结固定在浸胶纸层(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基板(4)的板主体(42)包括位于右侧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连接部(42-1)和位于左侧的圆角板体部(42-2),圆头部(41)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而在圆头部(41)与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之间存在矩形的第一缺(43-1);板主体(42)的连接部(42-1)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体(42)的圆角板体部(42-2),而在连接部(42-1)与圆角板体部(42-2)之间存在矩形的第二缺口(43-2),其中圆角板体部(42-2)的厚度为3至6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基板(4)的板主体(4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而在圆头部(41)与板主体(42)之间存在矩形的第一缺口(43-1)。
CN2010101349365A 2010-03-30 2010-03-30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和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4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49365A CN101804648B (zh) 2010-03-30 2010-03-30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和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49365A CN101804648B (zh) 2010-03-30 2010-03-30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和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4648A true CN101804648A (zh) 2010-08-18
CN101804648B CN101804648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606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49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4648B (zh) 2010-03-30 2010-03-30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和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0464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7146A (zh) * 2011-08-29 2011-12-07 张春平 楼梯扣条的生产方法
CN102398291A (zh) * 2011-11-14 2012-04-04 常州朗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边角沉降的楼梯条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CN102490437A (zh) * 2011-11-14 2012-06-13 常州朗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和方法
CN104234337A (zh) * 2014-10-16 2014-12-24 湖州吴兴圣罗莱整体楼梯经营商行 楼梯踏板弯压机
CN104234337B (zh) * 2014-10-16 2017-01-04 湖州吴兴圣罗莱整体楼梯经营商行 楼梯踏板弯压机
CN112847817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浙江帝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三聚氰胺纸饰面板材一体成型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8410A (ja) * 1988-10-04 1990-04-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ブロー成形用変形パリソン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509825A (zh) * 2002-12-26 2004-07-07 你的商务株式会社 弯板模的接触面结构
CN2639347Y (zh) * 2003-08-29 2004-09-08 姜六平 纸浆模塑电加热机构
CN1326676C (zh) * 2005-08-03 2007-07-18 蔡祖生 侧部圆头包角范围为90°至180°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1592285A (zh) * 2009-06-15 2009-12-02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梭形管的加工工法
CN100577448C (zh) * 2008-12-23 2010-01-06 常州法司特木线条厂 具有异型侧部的复合装饰板的包覆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201645584U (zh) * 2010-03-30 2010-11-24 吴南平 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8410A (ja) * 1988-10-04 1990-04-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ブロー成形用変形パリソン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509825A (zh) * 2002-12-26 2004-07-07 你的商务株式会社 弯板模的接触面结构
CN2639347Y (zh) * 2003-08-29 2004-09-08 姜六平 纸浆模塑电加热机构
CN1326676C (zh) * 2005-08-03 2007-07-18 蔡祖生 侧部圆头包角范围为90°至180°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0577448C (zh) * 2008-12-23 2010-01-06 常州法司特木线条厂 具有异型侧部的复合装饰板的包覆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101592285A (zh) * 2009-06-15 2009-12-02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梭形管的加工工法
CN201645584U (zh) * 2010-03-30 2010-11-24 吴南平 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7146A (zh) * 2011-08-29 2011-12-07 张春平 楼梯扣条的生产方法
CN102398291A (zh) * 2011-11-14 2012-04-04 常州朗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边角沉降的楼梯条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CN102490437A (zh) * 2011-11-14 2012-06-13 常州朗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和方法
CN102490437B (zh) * 2011-11-14 2014-04-09 常州朗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和方法
CN104234337A (zh) * 2014-10-16 2014-12-24 湖州吴兴圣罗莱整体楼梯经营商行 楼梯踏板弯压机
CN104234337B (zh) * 2014-10-16 2017-01-04 湖州吴兴圣罗莱整体楼梯经营商行 楼梯踏板弯压机
CN112847817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浙江帝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三聚氰胺纸饰面板材一体成型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4648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648B (zh) 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和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CN1970968A (zh) 同步压印强化复合木地板及生产方法
CN201645584U (zh) 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的加工模具
CN101936118B (zh) 一种免漆复合门的制造方法
CN1326676C (zh) 侧部圆头包角范围为90°至180°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203435611U (zh) 一种饺子凸肚成形装置
CN102493610B (zh) 楼梯条及其加工模具
CN202242237U (zh) 一种复合板的加工模具
CN102896667B (zh) 一种弧形可造型膜压门制造工艺
CN203435610U (zh) 一种饺子弯曲成型装置
CN110886144B (zh) 一种多层压花纸及其生产工艺
CN102398291B (zh) 边角沉降的楼梯条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CN1718383A (zh) 一种制造地砖的模具及其应用
CN202241519U (zh) 一种边角沉降的楼梯条板材的加工模具
CN205380963U (zh) 一种彩色压花垫
CN206157039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石墨模具
CN202248603U (zh) 一种边角沉降的楼梯条板材
CN203961215U (zh) Pvc地砖
CN220954344U (zh) 一种模压倒角锁扣板
CN102490437B (zh) 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和方法
CN211473178U (zh) 一种三维铝压纹芯复合板
CN214000635U (zh) 地铁车头部件预浸料成型模具
CN207347390U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102182384B (zh) 一种铜门的覆铜板成型工艺
CN202073450U (zh) 铜门的覆铜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