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1386B -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81386B CN101781386B CN2009102175391A CN200910217539A CN101781386B CN 101781386 B CN101781386 B CN 101781386B CN 2009102175391 A CN2009102175391 A CN 2009102175391A CN 200910217539 A CN200910217539 A CN 200910217539A CN 101781386 B CN101781386 B CN 1017813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phiphilic
- monomer
- oil
- displacing agent
- steric hindr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丙烯酰胺、高空间位阻单体、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表面活性剂和水一起混合均匀,丙烯酰胺、高空间位阻单体、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01-10)∶(0.02-5);(2)调节(1)中得到的混合物的pH为6.5-8.0;(3)向(2)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将(3)中聚合反应得到的凝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干燥后得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高空间位阻单体和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有效增强了高分子的疏水作用,提高了高分子的油水界面活性;在高温、高矿化度下具有显著增粘效果,对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和增溶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不断增加,油田开采与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三次采油用聚合物驱油剂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三次采油用聚合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驱替液粘度和降低油层水相渗透率来降低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驱替液的粘度和粘度稳定性是衡量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关键问题。聚合物驱替液粘度越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油藏温度、地层水和注入水矿化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聚合物溶液的增粘和降低渗透率的能力。对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而言,虽然其在淡水中具有明显的增粘作用,但随着油田温度、地层水或注入水矿化度的增加,聚合物大分子流体力学半径减小,同时聚合物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增大也使溶液有效浓度降低,导致溶液粘度不断下降。两亲水溶性高分子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聚合物,通过在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引入少量的疏水基团,产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使大分子在溶液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而具有显著的增粘效果。通过增加高分子链上疏水基团含量或增大分子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高温、高盐度的影响,但也可能导致聚合物溶解能力变差、溶解时间大幅增加以及大分子链容易剪切降解和容易吸附于岩层等问题。随着地层温度和水矿化度的增大,这些问题尤为严重。另一方面,如何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聚合物乳化和增溶原油的能力对于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挖潜地下残余原油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保持高分子溶液的增粘与稳粘性、提高其乳化和增溶原油的能力,进一步延长油田稳产期,实现“稳油控水”的战略目标,这已经成为众多油田开发的难点和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水溶性大分子主链上引入高空间位阻单体和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丙烯酰胺、高空间位阻单体、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表面活性剂和水一起混合均匀,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01-10)∶(0.02-5);
(2)调节(1)中得到的混合物的pH为6.5-8.0;
(3)向(2)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4)将(3)中聚合反应得到的凝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干燥后得到所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的化学式如式(I)所示:
式(I)中,R为H或-CH3,R1、R2、R3或R4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苯基,R5为碳原子数1-22的烷基或苯基,X为亚甲基-CH2-、甲酯基-COO-或酰胺基团-CONH-;
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的化学式如式(II)所示:
式(II)中R6或R7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苯基,R8为碳原子数1-22的烷基或苯基,m为1-6之间的整数,n为1-12之间的整数,x、y为0-40之间的整数,Z-为Cl-、Br-,Gr为-SO3H、-SO3Na、-COOH或-COONa,EO为-CH2CH2O-,PO为-CH2CH(CH3)O-,Y为丙烯酰胺基CH2=CHCONH-或丙烯酸酯基CH2=CHCOO-。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01-10)∶(0.02-5)。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是将R8相应的伯醇或酚(HO-R8),首先经过嵌段聚醚衍生化,然后与卤代环氧化烷烃反应,所得产物经磺化或氧化后,进一步与不饱和叔胺进行季铵盐化的反应得到。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琥珀酸双丁基酯磺酸钠,琥珀酸双己基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聚氧乙烯醚羧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中氧化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叔丁基过氧化氢,还原剂为硫酸亚铁铵、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重量的2--10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物质的量的0.02%-1.0%;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与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二者总重量的1-15倍。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聚合引发温度为0-30℃,聚合反应时间为2-8小时。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水解反应温度为80-100℃,水解反应时间为2-5小时。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重量的2-4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物质的量的0.05-0.5%;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与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二者总重量的1-5倍;聚合引发温度为5-20℃,聚合反应时间为2-5小时;水解反应温度为80-90℃,水解反应时间为2-3小时。
上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3)∶(0.1-2)。
本发明采用胶束共聚合法在水溶性大分子链上引入高空间位阻单体和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高空间位阻单体和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有效增强了大分子链的疏水作用,使驱油剂大分子不易发生卷曲,并且提高了高分子驱油剂的油水界面活性。本发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具有耐高温、耐高矿化度、水溶性好的特性,在高温和高矿化度下仍具有很好的溶液增粘效果,对原油具有很好的乳化和增溶能力,能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是用作油田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驱油剂1#-5#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85℃下的粘浓关系曲线;
图2本发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驱油剂1#-5#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浓度为1500mg/L时的粘温关系曲线;
图3本发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驱油剂6#--9#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85℃下的粘浓关系曲线;
图4本发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驱油剂6#-9#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浓度为1500mg/L时的粘温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高空间位阻单体的化学式如式(III)所示:
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是由丙烯酰胺、浓硫酸、丙烯腈和二异丁烯在冰醋酸中反应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891725A。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的化学式如式(IV)所示:
具体制备方法为: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8.6g月桂醇和0.6g KOH,用氮气吹扫置换后升温至115~130℃,加入29.1g环氧丙烷,控制反应釜内总压力为0.2~0.8MPa、温度135±5℃,待反应釜内压力回落后,继续反应60min。再加入44.1g环氧乙烷,控制反应釜内压力低于0.8MPa,继续反应60min,得到产物A。将A与过量的环氧氯丙烷反应6h,得到93.7g产物B。使用发烟硫酸对B中所含羟基进行磺化,得到产物C。以丙酮为溶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产物C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回流反应12h,提纯产物后得到95.7g如式(IV)所示的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0.51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式(III)所示)、8.06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式(IV)所示)、8.18g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和382.11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5℃,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2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2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1.28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II)所示)、8.06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V)所示)、10.23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5.12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和408.92g蒸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10℃,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2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2.05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II)所示)、4.03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V)所示)、16.36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8.18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和435.45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5;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10℃,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5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85℃下水解2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3.84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II)所示)、4.03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V)所示)、25.56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2.78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和487.43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8;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20℃,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5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85℃下水解3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5.12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II)所示)、4.03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1中式(IV)所示)、18.47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和532.02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6.5;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10℃,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2.5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表1实施例1-5的反应原料与反应条件
名称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丙烯酰胺(AM)/g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高空间位阻单体(X)/g | 0.51 | 1.28 | 2.05 | 3.84 | 5.12 |
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Y)/g | 8.06 | 8.06 | 4.03 | 4.03 | 4.03 |
十二烷基硫酸钠/g | 8.18 | 10.23 | 16.36 | 25.56 | --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g | -- | 5.12 | 8.18 | 12.78 | --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g | -- | -- | -- | -- | 13.42 |
蒸镏水/g | 382.11 | 408.92 | 435.45 | 487.43 | 532.02 |
过硫酸铵/g | 0.10 | 0.10 | 0.10 | 0.10 | 0.10 |
硫酸亚铁铵/g | 0.17 | 0.17 | 0.17 | 0.17 | 0.17 |
聚合引发温度/℃ | 5 | 10 | 10 | 20 | 10 |
聚合反应时间/h | 2 | 4 | 5 | 5 | 4 |
乳化、增溶原油性能评价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温度为25℃下,将渤海某油田电脱原油样品(胶质沥青质含量低于20%)25ml加入50ml具塞试管中,继续加入25ml以蒸馏水配制的不同浓度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水溶液,盖紧试管塞后,采用手工方式直接振荡,也可将试管放置在人工振荡箱内,水平振荡80~100次,振幅应大于20cm,充分混合后,松动试管塞,将试管置于试管架上静置24h。记录油相所占总刻度值A,按方程(1)计算原油乳化、增溶值E。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与聚合反应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市售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了比较。表中驱油剂1#-5#依次分别由实施例1-5制备得到。E值越大,表示乳化、增溶原油能力越高。
表2乳化、增溶原油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对原油具有很好的乳化和增溶能力。
驱油剂1#-5#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85℃下的粘浓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2是驱油剂1#-5#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浓度为1500mg/L时的粘温关系曲线。
图1与图2结果表明,本发明两亲高分子驱油剂在高温、高矿化度下仍具有很好的增粘效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高空间位阻单体的化学式如式(V)所示:
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是由甲基丙烯酰胺、浓硫酸、丙烯腈和二异丁烯在冰醋酸中反应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891725。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的化学式如式(VI)所示:
具体制备方法为: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8.6g月桂醇和0.6g KOH,用氮气吹扫置换后升温至115~130℃,加入29.1g环氧丙烷,控制反应釜内总压力为0.2~0.8MPa、温度135±5℃,待反应釜内压力回落后,继续反应60min。再加入88.2g环氧乙烷,控制反应釜内压力低于0.8MPa,继续反应60min,得到产物A。将A与过量的环氧氯丙烷反应6h,得到93.7g产物B。使用发烟硫酸对B中所含羟基进行磺化,得到产物C。以丙酮为溶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产物C与丙烯酰胺乙基二甲基胺反应,提纯产物后得到如式(IV)所示的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1.28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所示)、8.06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I)所示)、3.1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65g琥珀酸双己基酯磺酸钠和作为表面活性剂和392.1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5;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5℃,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3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1.28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所示)、6.05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I)所示)、7.6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15g琥珀酸双己基酯磺酸钠和作为表面活性剂和398.2g蒸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5;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5℃,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3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3.84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所示)、6.05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I)所示)、9.32g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3.66g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和415.4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10℃,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5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2.5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在反应容器中加入100.00g丙烯酰胺(AM)、3.84g高空间位阻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所示)、4.03g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如实施例6中式(VI)所示)、3.66g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9.32g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和412.3g蒸镏水一起混合均匀;用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为7;向溶液体系中通入高纯氮气,调节体系温度为10℃,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5h;将得到的聚合物凝胶用NaOH在90℃下水解2.5h,干燥、粉碎后得到粉末状产物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表3实施例6-9的反应原料与反应条件
名称 | 实施例6 | 实施例7 | 实施例8 | 实施例9 |
丙烯酰胺(AM)/g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高空间位阻单体(X)/g | 1.28 | 1.28 | 3.84 | 3.84 |
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Y)/g | 8.06 | 6.05 | 6.05 | 4.03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g | 3.15 | 7.65 | -- | -- |
琥珀酸双己基酯磺酸钠/g | 7.65 | 3.15 | -- | -- |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g | -- | -- | 9.32 | 3.66 |
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g | -- | -- | 3.66 | 9.32 |
蒸镏水/g | 392.1 | 398.2 | 415.4 | 412.3 |
过硫酸钾/g | 0.10 | 0.10 | 0.08 | 0.08 |
亚硫酸氢钠/g | 0.17 | 0.17 | 0.15 | 0.15 |
聚合引发温度/℃ | 5 | 5 | 10 | 10 |
聚合反应时间/h | 4 | 4 | 5 | 5 |
乳化、增溶原油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见表4。表中驱油剂6#-9#依次分别由实施例6-9制备得到。
表4乳化、增溶原油实验结果
驱油剂6#--9#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85℃下的粘浓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图4是驱油剂6#-9#在3×104ppm矿化度盐水中浓度为1500mg/L时的粘温关系曲线。
Claims (9)
1.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丙烯酰胺、高空间位阻单体、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表面活性剂和水一起混合均匀,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01-10)∶(0.02-5);
(2)调节(1)中得到的混合物的pH为6.5-8.0;
(3)向(2)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4)将(3)中聚合反应得到的凝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干燥后得到所述两亲高分子驱油剂;
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的化学式如式(I)所示:
式(I)中,R为H或-CH3,R1、R2、R3或R4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苯基,R5为碳原子数1-22的烷基或苯基,X为亚甲基-CH2-、甲酯基-COO-或酰胺基团-CONH-;
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的化学式如式(II)所示:
式(II)中R6或R7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苯基,R8为碳原子数1-22的烷基或苯基,m为1-6之间的整数,n为1-12之间的整数,x、y为0-40之间的整数,Z-为Cl-、Br-,Gr为-SO3H、-SO3Na、-COOH或-COONa,EO为-CH2CH2O-,PO为-CH2CH(CH3)O-,Y为丙烯酰胺基CH2=CHCONH-或丙烯酸酯基CH2=CHCO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是将R8相应的伯醇或酚,首先经过嵌段聚醚衍生化,然后与卤代环氧化烷烃反应,所得产物经磺化或氧化后,进一步与不饱和叔胺进行季铵盐化的反应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琥珀酸双丁基酯磺酸钠,琥珀酸双己基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钠,聚氧乙烯醚羧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中氧化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叔丁基过氧化氢,还原剂为硫酸亚铁铵、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重量的2-10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物质的量的0.02%-1.0%;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与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二者总重量的1-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引发温度为0-30℃,聚合反应时间为2-8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反应温度为80-100℃,水解反应时间为2-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重量的2-4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和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总物质的量的0.05-0.5%;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与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二者总重量的1-5倍;聚合引发温度为5-20℃,聚合反应时间为2-5小时;水解反应温度为80-90℃,水解反应时间为2-3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酰胺、所述高空间位阻单体、所述两亲高表面活性单体三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3)∶(0.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75391A CN101781386B (zh) | 2009-12-31 | 2009-12-31 |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175391A CN101781386B (zh) | 2009-12-31 | 2009-12-31 |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81386A CN101781386A (zh) | 2010-07-21 |
CN101781386B true CN101781386B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2521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175391A Active CN101781386B (zh) | 2009-12-31 | 2009-12-31 |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813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0744A (zh) * | 2010-12-17 | 2013-08-21 |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 具有强阳离子交换基的温度响应性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432749B (zh) * | 2011-07-26 | 2013-08-28 | 北京君伦润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两亲高分子及其用途 |
CN102382242B (zh) | 2011-07-26 | 2013-10-23 | 北京君伦润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两亲高分子及其用途 |
CN102432748B (zh) * | 2011-07-26 | 2013-11-06 | 北京君伦润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两亲高分子和用途 |
CN102382243B (zh) * | 2011-07-26 | 2013-03-27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两亲高分子和用途 |
CN103897084B (zh) * | 2014-04-09 | 2016-01-13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复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4327821B (zh) * | 2014-09-15 | 2015-08-19 | 西南石油大学 | 两亲改性壳聚糖可降解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75441A (zh) * | 2014-12-25 | 2016-01-27 | 高宪民 | 一种利用一元两亲高分子进行驱油的方法 |
CN106433748B (zh) * | 2016-09-29 | 2017-11-24 | 盘锦金宇众和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 老化油处理剂制备方法 |
CN107828400A (zh) * | 2017-10-12 | 2018-03-2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盐响应型改性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257034A (zh) * | 2019-07-12 | 2019-09-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掺水管线清垢解堵剂及其解堵装置 |
CN111909305B (zh) * | 2020-07-27 | 2022-03-29 | 天津博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两亲分子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16938B (zh) * | 2020-10-09 | 2023-01-31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调驱用含聚醚链段的自增粘表面活性剂组合物 |
CN114437696B (zh) * | 2021-12-31 | 2023-05-30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种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0795A (zh) * | 1998-07-06 | 2000-01-12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一种耐温耐盐共聚物增稠剂 |
-
2009
- 2009-12-31 CN CN2009102175391A patent/CN1017813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0795A (zh) * | 1998-07-06 | 2000-01-12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一种耐温耐盐共聚物增稠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赵玉竹等.功能高分子的增粘与乳化性能研究.《应用化工》.2008,第37卷(第8期),837-84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81386A (zh) | 2010-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1386B (zh) |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559246B (zh) | 一种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EP2738237B1 (en) |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 and use thereof | |
CN106279523B (zh) | 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232045B (zh) | 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6590590A (zh) | 含聚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驱油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EP2738191B1 (en) |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 and use | |
CN102876313B (zh) | 疏水缔合聚合物—复合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体系及方法 | |
CN103910830B (zh) | 一种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2375185A (zh) | 一种小分子稠油降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90586B (zh) | 用于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 |
CN104357039A (zh) | 一种聚合物微球乳液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97694B (zh) | 一种抗高盐梳型微嵌段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93373B (zh) | 低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 |
CN108314999A (zh) | 高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 |
CN108315001A (zh) | 高效驱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242498B (zh) | 两亲嵌段季铵内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818858B (zh) | 一种用于常规稠油油藏的降黏-驱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68430A (zh) | 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强化采油的方法 | |
CN104437238A (zh) | 一种酰胺型双羟丙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EP2738190B1 (en) |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 and use | |
CN106593374B (zh) | 强化采油的方法 | |
CN102464797A (zh) | 烯醚系单体和水溶性热增稠共聚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9762105B (zh) | 一种开采石油用乳化分散增稠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90589B (zh) | 驱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