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6051A -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6051A
CN101776051A CN201010124307A CN201010124307A CN101776051A CN 101776051 A CN101776051 A CN 101776051A CN 201010124307 A CN201010124307 A CN 201010124307A CN 201010124307 A CN201010124307 A CN 201010124307A CN 101776051 A CN101776051 A CN 101776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ower generating
tire
pow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4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24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60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6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covering energy derived from swinging, rolling, pitching or like movements, e.g. from the vibrations of a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所述产功轮胎,是在车辆轮胎外圆面接触地面处设计制造凸形面或凸形条,该产功轮胎安装在车辆上,可使车轮运转时弹簧板的弹动,不受路面状况的限制而保持弹动产生,并利用车辆车身重量,在行驶中不断产生振动的震动力,转化为车辆所需的动力,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可利用该动力在车辆行驶中进行自动推动车辆,并将剩余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车辆省油或电动车省电并自身补充发电,解决了电动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完善的绿色环保车辆的行驶,具有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产生动力的凸面产功轮胎,该轮胎利用车辆自身的重量,使车辆行驶时与地面产生振动力,用转化传动力装备将其振动力转化为车辆所需的动力,使车辆具有省油或电动车省电的良好效果。
背景技术:
轮胎是车辆行驶系统的重要部件,每一种款式的轮胎都有它们特定的功能,本发明的车辆轮胎,是一种能利用车辆自身重量产生动力的轮胎。目前,在环保、节能减排的车辆中,存在了自身发电、蓄电池容量持续性能、动力功效等不足的缺陷,要达到充分完善这个问题,目前是人类的一个极其关注的焦点,是各个生产商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原因,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凸面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在车辆轮胎上特别设计制作凸形面或凸形条,目的在于利用车辆的重量在车辆行驶时使轮胎与路面产生一定的跳动,在车轮的弹簧或弹簧板的作用下,使车辆的重量产生较强的振动力,因此所产生的振动力可以使用传动力装置转化为车辆的动力、发电、气动器材等的动力源。本发明是用车辆产功轮胎利用车辆的重量在车辆行驶时自动推动车辆前进,在自动推动车辆前进的同时,可以取得剩余动力,在车轮转轴上连接一个相应的发电机,将剩余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凸形面或凸形条的车辆产功轮胎,所述凸面产功轮胎是按现有的轮胎,在轮胎外圆面接触地面处特别设计凸形面或凸形条,每个轮胎的凸形面或凸形条的数量、长度、厚度、宽度、弧形度、弧形长短及厚薄调配等,可按转化传动力的震动幅度、震动效果的过程及车辆行驶时的舒适佳点而定,凸形面或凸形条的表面,与整个车胎着地面同样制作花纹,以便在车辆制动刹车时,轮胎与地面产生有效的摩擦力。在各个车轮各与车轮转轴连接的弹簧或弹簧板位置,是凸面产功轮胎产生震动幅度最佳的位置,因此选择车轮转轴与弹簧或弹簧板及车辆支架连接处之间的空间内,可以特别设置收取振动力的传动力杆,将车辆重量与产功轮胎所产生的振动力转化为车辆动力或车辆电动发电、气动设备的动力源,从而达到补充及完善绿色环保车辆的动力。但由于产功轮胎安装在车辆上不断产生了有效的震动,座驾室内会有震动噪音和不舒适的感觉,因此,本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必需要将整个座驾室、乘坐空间制造一级隔离避震,化解产功轮胎产生的震动及噪音,制造一个舒适的座驾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产功轮胎高效率地产生了车辆动力,而且在电动车中,既可使蓄电池保持少放电,又可以取得剩余动力,带动相应的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实现发动机车辆省油、电动车辆省电并自身发电补充电力,解决了电动电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凸形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另一凸形面结构示意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凸形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轮胎面101、轮胎凸形面102、轮胎201、轮胎面201、轮胎凸形面202、轮胎面301、轮胎凸形条302、车辆支架401、轮胎402、轮胎凸形面或凸形条403、弹簧或弹簧板404、车轮转轴405、传动力杆连接支点406、传动力杆滑动支点407、传动力杆408、活动关节409、伸缩性传动杆410、转动点411、转动轮412、转轴413、传动带414、单向器415、传动轮416、飞轮417、飞轮转轴418、传动轮419、传动轮420、传动带421、皮轮422、发电机423、缓冲胶柱424、减震器425、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4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说明书附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包括车辆支架401、轮胎402、轮胎凸形面或凸形条403、弹簧或弹簧板404、车轮转轴405、传动力杆连接支点406、传动力杆滑动支点407、传动力杆408、活动关节409、伸缩性传动杆410、转动点411、转动轮412、转轴413、传动带414、单向器415、传动轮416、飞轮417、飞轮转轴418、传动轮419、传动轮420、传动带421、皮轮422、发电机423、缓冲胶柱424、减震器425、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426。制造安装时,将整车重量(除车轮、刹车轮毂、车轮转轴、弹簧板外)都安装承载于车辆支架401上,车辆支架401通过弹簧或弹簧板404连接,传动力杆408一端固定连接传动力杆连接支点406,安装在弹簧或弹簧板404振幅最大的位置上,中间设一支点连接在车辆支架401底下,另一端用轴承安装一个活动关节409,用伸缩性传动杆410连接转动轮412,转动轮412用传动带连接飞轮转轴418上装有单向器的传动轮416。当车辆行驶时,在产功轮胎在凸形面或凸形条403的作用下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404产生了振动,同时结合了路面存在不平坦的状况,就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动而发出了震动力,由于弹簧或弹簧板404受到车身重量的压迫,使车轮转轴405的传动力杆连接支点406与车辆支架401上的传动力杆滑动支点407上下受力方向相反,此时传动力杆408另一端点的活动关节409向下摆动并下压,使伸缩性传动杆410向转动点411在转动轮412、转轴413的作用下,伸缩性传动杆410使转动点411围绕圆形至向下方向的顶点,此时,因车辆下压的力度已到了顶点,在弹簧或弹簧板的帮助下,使车轮转轴405上的传动力杆连接点支406与车辆支架401上的传动力杆滑动支点307的受力方向相反地回到原来位置,传动力杆408另一端点的活动关节409使伸缩性传动杆410向反方向拉动,向上的方向围绕转动点411至向上的顶点,回到原来位置,由于车辆行驶时,车辆产功轮胎将传动力杆408另一端点的活动关节409进行上下循环摆动,使转动轮412进行了循环圆周转动。有时候车轮遇到路面的不正常状况,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404产生太大的振幅,震动力也加倍增大,此时伸缩性传动杆410将弹簧或弹簧板404传动出来的较大的振幅缩短,如震动又再加大时,缓冲胶柱424顶住车轮转轴405,使产功轮胎传动力杆408自动推动控制系统不受损坏,使转动轮412进行正常的循环圆周转动,转动轮412通过传动带414带动飞轮转轴418转动,飞轮转轴418在单向器415、传动轮416、飞轮417的惯性力帮助下得到了平衡而且平稳地转动,车轮转轴405两边车轮、前后车轮以同样的方法,把车辆产功轮胎与车身重量产生的震动力,由传动力杆408传动出来的动力合并于飞轮转轴418上,飞轮转轴418再由传动轮419用传动带或传动轴进入变速箱,或者直接连动车轮转轴带动车辆运行。本发明的所有车辆产功轮胎利用了车身重量产生的震动力进行了自身推动前进,假设传动力杆408上的传动力杆连接支点406至传动力杆滑动支点407,与传动力杆滑动支点407至活动关节409的长度比例是一比三,车身重量压力在活动关节409上的推动力减少了三分之二,但每个产功轮胎假设都制造三处凸形面或凸形条,即产功轮胎402转动一圈,车辆重量发生了三次震动,传动力杆408发生了三次来回摆动,这个过程使整车重量推动飞轮转轴418三次,整车重量传动转动轮412转动三圈,转动轮412传动传动轮416带动飞轮转轴418转动一圈,转动轮412传动传动轮416带动飞轮转轴418转动的圈数比例是三比一,这个过程车身重量压力产生的推动力已增加了三分之二,即产功轮胎402每转一周推动飞轮转轴418转动一周,整个过程车身重量与推动力相等。但产功轮胎使车身重量行驶时产生震动,路面发生了反冲力,由此可见,车身重量在产功轮胎的震动作用下,可以产生一半以上的推动力。又假设该车车身重量为两吨,四个产功轮胎震动三次合力推动一次飞轮转轴418进行自身推动前进的同时,再加上震动的反冲力为推动力,可以发出三吨以上的推动力推动两吨重量的车辆滑动前进,由于车轮转轴装有滑动轴承,具有运行滑动的省力效果,在行驶中加上一定的惯性力,可见可以取得剩余动力,在车轮转轴405上安装传动轮420用传动带421连接皮轮422带动相应的发电机423,将剩余动力带动发电机423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但由于产功轮胎的轮胎凸形面或凸形条403发挥作用时,车辆的弹簧板404弹动比较明显,为了座驾室内不会有震动噪音和不舒适的感觉,所以,本发明的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必需要将整个座驾室、乘坐空间制造一级隔离避震,其中包括装于车上的指示灯和照明灯、车头盖、前后叶子板、左右车门、后车盖、车房内安装的仪表、开关按钮和板面、前后挡风玻璃、天棚、以及车房座位和座位底板等,通过减震器425(该避震器可用气包避震、液压避震、弹簧避震或其它避震器,避震方法不受限制)安装在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426上,再用一级避震器425化解产功轮胎的震动对座驾室的舒适影响和化解震动传导的噪音,制造一个舒适的座驾空间。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与车身重量产生的震动力,由传动力杆转化出有效的车辆动力,如混合安装在现有的发动机汽车上,可以大大减少油耗:混合应用于电动车上,可以不依赖外线的充电,实现完善绿色环保车辆的前进,具有良好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以车辆本身的重量和车辆产功轮胎产生的震动力,用传动力杆将震动力转化为车辆所需的动力,自动推动车辆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所述产功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外圆面接触地面处,按轮胎直径大小、振动幅度及振动次数的需要,制造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产生振动幅度的凸形面或凸形条,使车辆产功轮胎在车辆行驶时,弹簧或弹簧板与车轮转轴的弹动不受路面状况的限制,使车辆的重量在产功轮胎的作用下与地面不断发出震动力,并用整车重量和整车重量在产功轮胎的作用下产生的震动力自行推动车辆前进。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产功轮胎利用车辆的重量在车辆行驶时自动推动车辆前进的同时,可以取得剩余动力,在车轮转轴上连接一个相应的发电机,将剩余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小轿车、客车时,其特征在于将整车外壳,其中包括指示灯和照明灯、车头盖、前后叶子板、左右车门、后车盖、车房内安装的仪表、开关按钮和板面、前后挡风玻璃、天棚、以及车房座位和座位底板等另设一级避震,化解产功轮胎的震动对座驾室的舒适影响和化解震动传导的噪音,制造一个舒适的座驾乘坐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应用于载货车时,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座驾空间设一级避震,化解产功轮胎的震动对座驾室的舒适影响和震动传导的噪音,提供舒适的座驾乘坐空间。
CN201010124307A 2009-12-21 2010-02-24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17760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4307A CN101776051A (zh) 2009-12-21 2010-02-24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3889.1 2009-12-21
CN201010124307A CN101776051A (zh) 2009-12-21 2010-02-24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6051A true CN101776051A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12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4307A Pending CN101776051A (zh) 2009-12-21 2010-02-24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60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9397A (zh) * 2011-09-27 2012-08-29 刘得华 车轮节能自推系统
CN104790325A (zh) * 2015-04-27 2015-07-22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环保车液压及控制系统
CN104989611A (zh) * 2014-10-15 2015-10-21 何斌 减震动力发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9397A (zh) * 2011-09-27 2012-08-29 刘得华 车轮节能自推系统
CN104989611A (zh) * 2014-10-15 2015-10-21 何斌 减震动力发电机
CN104790325A (zh) * 2015-04-27 2015-07-22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环保车液压及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5292A (zh)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N210502248U (zh)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电动车
CN203854506U (zh) 用于纯电动汽车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9026568A (zh) 物体自重旋转压发电动力系统
CN101776051A (zh)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N104908579B (zh) 一种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一种轮边电机驱动桥
CN204956076U (zh) 一种电动汽车扭转梁式驱动系统
CN107816418A (zh) 一种装配于电动车上行驶时动力驱动发电方法
CN201501287U (zh) 一种用于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传输单元
CN106314034A (zh) 双电机驱动桥结构
CN202278976U (zh) 电动车用动力机总成
CN209987734U (zh)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04845388U (zh) 双电机驱动桥结构
CN202180739U (zh) 一种带电力自驱动车轮的电动轿车
CN105620435A (zh) 一种汽车侧方停车辅助装置
CN102826002B (zh)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04913024B (zh) 齿轮支撑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轮边电机驱动桥
CN200960857Y (zh) 节能型电动汽车
CN204749837U (zh) 汽车加速助力系统
CN101638059A (zh) 自发电电动轿车
CN106515425B (zh) 一种发动机与电机直接驱动式混合动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CN218948916U (zh) 一种车用底盘及消防车
CN218112906U (zh) 一种侧置正轴传动电动摩托车
CN202463514U (zh) 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
CN2598796Y (zh) 客货两用微型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