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5292A -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5292A
CN101885292A CN2010102364358A CN201010236435A CN101885292A CN 101885292 A CN101885292 A CN 101885292A CN 2010102364358 A CN2010102364358 A CN 2010102364358A CN 201010236435 A CN201010236435 A CN 201010236435A CN 101885292 A CN101885292 A CN 101885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r
drive link
gea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64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364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5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5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5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Toy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所述产功轮胎,是在车辆轮胎面接触地面处制造凸形面,该产功轮胎安装在车辆上,可使车轮运转时,不受路面状况的限制而保持振动力的产生,因此利用车辆重力,使用转化振动力装备,将振动力转化为车辆的动力。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可利用振动力在车辆行驶中自动推动车辆前进,并带动发电机发电补充电力,实现发动机车辆省油、电动车辆省电并自身补充电量,大大解决电动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绿色环保车辆的行驶,具有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能产生动力的凸形面产功轮胎,该轮胎不依赖地面状况,利用车辆自身的重量,使车辆行驶时与地面产生振动力,使用转化振动力传动机构,将振动力转化为车辆所需要的动力,自动推动车辆前进,具有发动机车辆省油,电动车辆省电的良好效果。
背景技术:
车辆在路上行驶时,由于路面存在不平坦状况,使车辆不断产生振动,减震弹簧不断产生了强大的伸缩力,因此,轮胎是车辆行驶系统的重要部件,每一种款式的轮胎都有它们特定的功能,本发明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车辆轮胎,是一种能利用车辆自身重量产生动力的轮胎,该轮胎在车辆上的应用,可保持减震弹簧不断发出伸缩力,用转化振动力传动装备,将车辆重力和路面反冲力转为推动力,推动车辆前进。
目前,在环保、节能减排的车辆中,存在了自身发电、蓄电池容量持续性能、动力功效等不足的缺陷,要达到充分完善这个问题,目前是人类的一个极其关注的焦点,是各个生产商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原因,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在车辆轮胎上特别设计制作凸形面,如图1、图2所示,使车辆轮胎面接触地面处形成小波浪形状,因车轮转轴装有滑动轴承,在车辆行驶中,车轮转轴的滑动轴承在惯性力作用下,轮胎凸形面小波浪形状的阻力不造成行驶中的阻碍,该凸形面设计在轮胎面上,目的在于利用车辆的重量,在车辆行驶时,使轮胎与路面产生振动力。由于社会建设迅猛发展,路面越来越平坦,为了保持振动力的产生,所以特设计凸形面产功轮胎,以保证车辆行驶中,时刻都有振动力的产生。在车轮的弹簧或弹簧板的伸缩力中,使用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自动推动装置,将振动力转化为车辆的动力、发电、气动器材等的动力源,本发明使用车辆产功轮胎利用车辆的重力在车辆行驶时自动推动车辆前进,应用于现有的发动机车辆上使用,可使发动机车辆省油,应用于电动车辆上使用,可使电动车辆省电,并可以发电补充电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一种带有凸形面的车辆产功轮胎,所述产功轮胎是按现有的轮胎,在轮胎外圆面接触地面处特别设计凸形面,每个轮胎凸形面的数量、长度、厚度、宽度、弧形度、弧形长短及厚薄调配等,按转化传动力的震动幅度、震动效果的过程,以及车辆行驶时的舒适佳点和安全性能而定,凸形面的表面,与整个车胎着地面同样制作花纹,利于雨天时轮胎面的排水、防滑以及在车辆制动刹车时,轮胎与地面产生更好的摩擦力,该产功轮胎,可以在轮胎面用平凹形面的方法制作,如图4所示,同样可以使轮胎与路面产生振动力。在车轮各与车轮转轴连接的弹簧或弹簧板位置,是产功轮胎产生振动幅度最佳的位置,因此选择车轮转轴与弹簧或弹簧板及车辆支架连接处之间的空间中,安装转化振动力的传动杆,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将弹簧或弹簧板行驶时较小的伸缩振幅扩大,伸缩振幅扩大后用传动支腿连接缸筒活塞导向,导向活塞连接传动杆推拉曲轴再推动车辆前进;在导向活塞上连接推拉齿轮杆,依次上下、循环推拉两个单向器缓冲齿轮传动转动轮,再推动车辆前进;在导向活塞上连接推拉齿轮杆,循环推拉两个带单向器缓冲齿轮传动转动轮,转动轮连接缓解冲击力离合片,再用单向器连接缓冲钢板卷(内端),在缓冲钢板卷中心不断用车辆振动力将缓冲钢片曲卷,缓冲钢板卷另一端(外端)均匀连接几个滑动轮,滑动轮紧贴带有轨道的钢板卷外壳,几个滑动轮再用转动轮连接转轴,再推动车辆前进。
在车辆前轮方面,为了控制车辆方向,因此,高速运转的车辆,车前轮可以不考虑安装产功轮胎,而路面仍存在不平坦状况,车辆行驶时减震弹簧同杆承载车辆重力并产生伸缩现象,同杆可以安装本发明的自动推动系统,推动力同样可以产生,转化振动力自动推动系统安装于车前轮中,同样可以推动车轮转轴转动,也可以在自动推动系统输出转轴上连接发电机发电,给电动车蓄电池补充电量。
由于产功轮胎安装在车辆上不断产生了重力的震动,座驾室内会有震动噪音和不舒适的感觉,因此,本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必需将整个座驾室、乘坐空间制造一级隔离避震,化解产功轮胎产生的震动及噪音,制造一个舒适的座驾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产功轮胎不依赖路面,高效率地产生了车辆动力,可以与电动车和现有的发动机车辆混合使用,在混合于电动车中,既可使蓄电池保持少放电,又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取得电力的补充,实现发动机车辆省油,电动车辆省电并自身发电补充电量,解决了电动车电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产功轮胎凸形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产功轮胎凸形面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产功轮胎凸形面结构示意侧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产功轮胎平凹形面结构示意侧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原理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机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机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单向器缓冲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的单向器缓冲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机构原理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系统应用于电动两轮车上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系统应用于电动两轮车上的原理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缓冲钢板卷推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缓冲钢板卷推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缓冲钢板卷推动原理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中标识说明:产功轮胎101、轮胎面102、轮胎凸形面103、产功轮胎201、轮胎面202、轮胎凸形面203、产功轮胎301、轮胎面302、轮胎凹形面303、车辆支架401、产功轮胎402、轮胎凸形面403、弹簧或弹簧板404、车轮转轴405、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4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407、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活动关节409、伸缩性传动杆410、转动点411、导向缸筒活塞412、传动杆连接点413、活动槽414、传动杆415、传动杆连接点416、曲轴417、单向器418、传动齿轮419、传动齿轮420、飞轮421、飞轮转轴422、传动轮423、传动带424、传动轮425、发电机426、减震器427、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428、传动轮429、传动带430、传动轮431、传动开关控制箱432、传动轮433、传动带434、传动轮436、轴承437、车辆支架501、产功轮胎502、轮胎凸形面503、弹簧或弹簧板504、车轮转轴505、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5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507、转化振动力传动杆508、活动关节509、齿轮推拉杆510、齿轮推拉杆导向活塞连接点511、导向活塞512、导向缸筒513、活动槽514、转轴515、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齿轮517、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8、齿轮519、齿轮520、单向器521、转轴522、传动轮523、传动带524、发电机525、减震器526、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527、传动轮528、传动带529、传动轮530、车轮转轴531、缓冲胶532、弹簧533、滑轮534、车辆支架601、产功轮胎602、轮胎凸形面603、弹簧604、车轮转轴605、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6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607、活动槽608、转化振动力传动杆609、活动关节610、齿轮推拉杆611、推拉杆导向活塞连接点612、导向活塞613、导向活塞缸613、转轴615、带单向器缓冲齿轮616、齿轮617、带单向器缓冲齿轮618、齿轮619、传动轮620、单向器621、转轴622、传动带623、传动轮624、减震器625、坐包底板支架626、坐包627、电池箱628、车辆支架701、产功轮胎702、轮胎凸形面703、弹簧704、车轮转轴705、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7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707、活动槽708、转化振动力传动杆709、活动关节710、传动支腿711、导向连接点712、活塞713、导向缸筒714、齿轮推拉杆715、带单向器缓冲齿轮716、齿轮717、带单向器缓冲齿轮718、齿轮719、齿轮720、转轴721、传动轮722、传动带723、带单向器齿轮724、缓冲传动钢片725、滑动轮连接缓冲钢片接头726、转动轮727、转轴728、传动轮729、传动带730、传动轮731、减震器732、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733、缓冲胶柱734、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本发明在车辆中增加了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系统,该系统通过发动机带动车辆行驶,或电动车蓄电池供电带动马达转动,马达带动车辆行驶,产功轮胎使弹簧或弹簧板在承载车辆重力状态中产生伸缩力,车辆重力在产功轮胎的作用下,使地面产生了反冲力,车辆重力与地面反冲力之间,是上下方向的力,本发明的自动推动系统,可使其振动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力转化为推动力。用一支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在弹簧或弹簧板和车辆支架上,并将弹簧或弹簧板较小的伸缩振幅扩大到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另一端点上,由于该端点存在不规范的摆动,故该端点连接一支支腿用导向缸筒活塞将较大的振幅管正,再用传动支腿联动曲轴变为圆周运动推动车辆前进;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较大的振幅通过导向缸筒活塞管正后,用齿轮杆上下推拉两个带单向器的齿轮,使两个带单向器的齿轮依次上下循环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推动车辆前进;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较大的振幅通过导向缸筒活塞管正后,用齿轮杆上下推拉两个带单向器齿轮,带单向器齿轮依次上下循环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连接缓解冲击力离合片,缓解不正常路面的带有毁坏性的撞击爆发力,再用单向器连接卷曲钢片缓冲并推动车辆前进。
通过上述系统,可使车辆发动机车辆消耗较小的燃油实现车辆前进,电动车辆只需较小的电量就可以实现车辆前进,整个过程中的推动力基本靠车辆重力和路面反冲力实现,极大的减少了车辆的油耗、电动车的电量损耗,也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优选实施例一,请参见说明书附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产功轮胎,该轮胎凸形面103、203可以不依赖路面状况,而保持振动力的产生,因此,该产功轮胎,是本发明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制的重要部件,图1、图2的凸形面103可使减振弹簧的伸缩起到均起均落效果,图3凸形面203可使减振弹簧的伸缩起到均起快落的效果。
优选实施例二,请参见说明书附图4所示,该轮胎平凹形面303、同样可以不依赖路面状况而保持振动力的产生。
优选实施例三,请参见说明书附图5、图6、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包括车辆支架401、产功轮胎402、轮胎凸形面403、弹簧或弹簧板404、车轮转轴405、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4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407、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活动关节409、伸缩性传动杆410、转动点411、导向缸筒活塞412、传动杆连接点413、活动槽414、传动杆415、传动杆连接点416、曲轴417、单向器418、传动齿轮419、传动齿轮420、飞轮421、飞轮转轴422、传动轮423、传动带424、传动轮425、发电机426、减震器427、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428、传动轮429、传动带430、传动轮431、传动开关控制箱432、传动轮433、传动带434、传动轮436、轴承437,其中将整车重量(除车轮、刹车轮毂、车轮转轴外)都安装承载于车辆支架401上,在车辆支架401上的弹簧或弹簧板404安装产功轮胎402,各个车轮弹簧或弹簧板404与支架之间,用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406,和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407,连接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另一端安装一个活动关节409,连接伸缩性传动杆410再连接导向缸筒活塞412,再用传动杆415连接曲轴417传动装有单向器418的传动齿轮419,传动齿轮419与传动齿轮420连接,带动飞轮421、飞轮转轴422转动,在飞轮转轴422上传动轮423通过传动带424、传动轮425带动发电机426发电。当车辆行驶时,在产功轮胎凸形面403的作用下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404产生了振动和伸缩,同时结合了路面存在不平坦的状况,就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振动而发出了振动力,由于弹簧或弹簧板404受到车身重量的压迫,使车轮转轴405的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406,与车辆支架401上的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407,上下受力方向相反,此时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另一端点的活动关节409向下摆动并下压,回弹时向上摆动上拉,使伸缩性传动杆410向导向缸筒活塞412上下推拉曲轴417,在曲轴417的作用下,使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再通过传动轮带动发电机发电。车辆行驶时车轮常常遇到路面的不正常状况,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404产生太大的振幅,震动力也加倍增大,此时伸缩性传动杆410将弹簧或弹簧板404传动出来的较大的振幅缩短,如振动又再加大时,车辆缓冲胶柱起到保护作用,使产功轮胎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自动推动控制系统不受损坏,使传动齿轮419进行正常的循环圆周转动,传动齿轮420带动飞轮421时,可以通过齿轮变速,提高飞轮421转速,将传动力由飞轮扩大,车轮转轴405、前后两边车轮以同样的方法,把车辆产功轮胎与车身重量产生的振动力,由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传动出来的动力合并于飞轮转轴422上,前轮飞轮转轴422用传动带带动发电机发电,后轮飞轮转轴422用传动带或传动轴进入传动开关控制箱432,再连动车轮转轴推动车辆运行。
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利用了车身重量产生振动力进行自身推动前进,假设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上的连接支点,短的段传动长的一段的长度比例是1比3,车身重量产生的传动力在活动关节409上的推动力减少了三分之二,而每个产功轮胎假设都制造三处凸形面,即产功轮胎402转动一圈,车辆重量发生了三次振动,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发生了三次来回摆动,这个过程,使整车重量在转化振动力传动杆408上,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推动力传动齿轮419转动三圈,同时带动传动齿轮420转动一圈,并带动飞轮转轴422转动,此时传动齿轮419带动传动齿轮420转动的圈数比例是三比一,这个过程车身重力产生的推动力已增加了三分之二,即产功轮胎402每转一周推动飞轮转轴422转动一周,整个过程可认为车身重量与推动力相等。而产功轮胎使车身重量行驶中产生振动时,路面发生了反冲力,由此可见,车身重量在产功轮胎的振动作用下,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动力,自动推动传动机构工作过程有一定的动力损耗,产功轮胎发生作用时也有一些阻力,由于车轮转轴装有滑动轴承,具有运行滑动的省力效果,在行驶中加上一定的惯性力,可见车辆重力所产生的推动力远远大于其阻力和传动机构的传动力损耗。
产功轮胎的轮胎凸形面403发挥作用时,车辆的弹簧或弹簧板404弹动相对明显,为了座驾室内没有振动音和不舒适的感觉,所以,本发明的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必需将整个座驾室、乘坐空间制造一级隔离避震,其中包括装于车上的指示灯和照明灯、车头盖、前后叶子板、左右车门、后车盖、车房内安装的仪表、开关按钮和板面、前后挡风玻璃、天棚、以及车房座位和座位底板等,通过减震器427(该避震器可用气包避震、液压避震、弹簧避震或其它避震器,避震方法不受限制)安装在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428上,再用一级避震器427化解产功轮胎对座驾室的舒适影响和化解震动传导的噪音,制造一个舒适的座驾空间。
本发明的车辆产功轮胎,与车身重量产生的振动力转化出高效的车辆动力,如混合安装在现有的发动机汽车上,可以大大减少油耗,混合应用于电动车上,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可以自身补充电力,实现完善绿色环保车辆的前进,具有良好的效果。
优选实施例四,请参见图8、图9、图10、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系统,包括车辆支架501、产功轮胎502、轮胎凸形面503、弹簧或弹簧板504、车轮转轴505、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5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507、转化振动力传动杆508、活动关节509、齿轮推拉杆510、齿轮推拉杆导向活塞连接点511、导向活塞512、导向缸筒513、活动槽514、转轴515、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齿轮517、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8、齿轮519、齿轮520、单向器521、转轴522、传动轮523、传动带524、发电机525、减震器526、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527、传动轮528、传动带529、传动轮530、车轮转轴531、缓冲胶532、弹簧533、滑轮534,其中将整车重量(除车轮、刹车轮毂、车轮转轴外)都安装承载于车辆支架501上,在车辆支架501上的弹簧或弹簧板504安装产功轮胎502,各个车轮弹簧或弹簧板504与支架之间,用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连接支点506、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507安装转化振动力传动杆508,转化振动力传动杆508另一端,用轴承安装一个活动关节509,活动关节509连接齿轮推拉杆510、齿轮推拉杆用导向活塞512、导向缸筒513导向,齿轮推拉杆齿板背面设有缩放空间(参见图10),缩放空间比推拉杆齿稍大,中间安装有弹簧533,弹簧533均匀分布在齿轮推拉杆齿板背面,齿轮推拉杆两边齿板连接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8,两个带单向器缓冲齿轮分别连接齿轮517、齿轮519,齿轮517、齿轮519带动传动齿轮520、传动齿轮520装有单向器521,再通过转轴522传动传动轮523,用传动带524带动发电机525。在车辆后轮中以同样的方法,转轴522传动传动轮528,再通过传动带529、传动轮530带动车轮转轴522推动车辆前进,其转化振动力原理与优选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当车辆行驶时,在产功轮胎凸形面503的作用下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504产生了振动和伸缩作用,同时结合了路面存在不平坦的状况,就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振动而发出了振动力,转化振动力传动杆508推动齿轮推拉杆510,齿轮推拉杆510两边齿板各连接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518,由于车轮的振动所发出的动力,在转化振动力传动杆508中传动出来的动力带有冲击性,因此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518必须特殊制作(参见图10、11),用齿片重叠的方法,并在每张齿片之间都用缓冲胶间隔,组成一个缓冲齿轮,这样,齿轮推拉杆510推拉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518时,在缓冲胶的作用下,齿轮片将齿轮牙接受的冲击力分散,又在缓冲齿轮与单向器连接之间,用缓冲胶再一次间隔缓冲,因直形齿轮推拉齿板与圆形缓冲齿轮连接面较小,所以将缓冲齿轮齿加大(如图11所示),直形齿轮推拉杆也同样加大,以防打滑易损,齿轮推拉杆510上下推拉时,一边拉动一边打滑,在弹簧533的帮助下,带单向器缓冲齿轮516、518一边传动一边停顿,两边依次、上下循环反复(参见图9),使齿轮520不停地转动,同步推动车轮,这样,在产功轮胎的作用下,只要车辆行动,弹簧或弹簧板504必须产生伸缩和振动,同步推动力必然产生,时刻不会落空,因此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动效果。
产功轮胎的轮胎凸形面503发挥作用时,车辆的弹簧或弹簧板504弹动稍明显,因此,整个座驾室、乘坐空间,其中包括装于车上的指示灯和照明灯、车头盖、前后叶子板、左右车门后车盖、车房内安装的仪表、开关按钮和板面、前后挡风玻璃、天棚、以及车房座位和座位底板等,通过减震器526(该避震器可用气包避震、液压避震、弹簧避震或其它避震器,避震方法不受限制)安装在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527上,制造一级隔离避震,化解产功轮胎的震动对座驾室的舒适影响和化解震动传导的噪音。
优选实施例五,请参见图13、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传动系统应用于电动两轮车上,其中包括车辆支架601、产功轮胎602、轮胎凸形面603、弹簧604、车轮转轴605、转化振动力杆连接支点606、转化振动力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607、活动槽608、转化振动力杆609、活动关节610、齿轮推拉杆611、推拉杆导向活塞连接点612、导向活塞613、导向活塞缸613、转轴615、带单向器缓冲齿轮616、齿轮617、带单向器缓冲齿轮618、齿轮619、传动轮620、单向器621、转轴622、传动带623、传动轮624、减震器625、坐包底板支架626、坐包627、电池箱628,其传动原理与优选实施例四相同,在此主要将最具有重量的电池安装在靠近后车轮的电池箱628中,将重量集中在后轮中,使弹簧604承受较大的重力,在车辆行驶中,产功轮胎使弹簧604的伸缩振动发出较大的振动力同步推动车辆前进。
坐包627用减震器625连接坐包底板支架626,在车辆行驶中,坐包627用减震器625减震,化解振动取得舒适。
优选实施例六,请参见图15、图16、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钢板缓冲自动推动系统,其中包括车辆支架701、产功轮胎702、轮胎凸形面703、弹簧704、车轮转轴705、转化振动力杆连接支点706、转化振动力杆可移位操控滑动支点707、活动槽708、转化振动力传动杆709、活动关节710、传动支腿711、导向连接点712、活塞713、导向缸筒714、齿轮推拉杆715、带单向器缓冲齿轮716、齿轮717、带单向器缓冲齿轮718、齿轮719、齿轮720、转轴721、传动轮722、传动带723、带单向器齿轮724、缓冲传动钢片725、滑动轮连接缓冲钢片接头726、转动轮727、转轴728、传动轮729、传动带730、传动轮731、减震器732、安装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支架733、缓冲胶柱734、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其中将整车重量都安装承载于车辆支架701上,其转化振动力原理与优选实施例四基本相同,当车辆行驶时,在产功轮胎凸形面703的作用下,使车辆弹簧或弹簧板704产生了振动和伸缩作用,同时结合了路面存在不平坦的状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振动而发出振动力,转化振动力传动杆709推动齿轮推拉杆715,齿轮推拉杆715两边各连接带单向器缓冲齿轮716、718,齿轮推拉杆715上下推拉时,带单向器缓冲齿轮一边传动一边停顿转,两边交替轮流,齿轮推拉杆715上下依次、循环反复,推拉两个单向器缓冲齿轮带动齿轮720不停地转动。因路面存在不正常状态,常常有石头、凹凸不平的路况突而其来,使轮胎迅猛撞击这种路况时,产生强大的爆发力而传动车辆前进,会使乘坐者有不舒适感觉,而且对整个传动系统容易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转化振动力传动杆709转化出来的动力,请参见图17所示,将齿轮720连接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限制在正常推动力度中,如果超过力度,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发生滑动,缓解齿轮推拉杆与带单向器缓冲齿轮之间的冲击力,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再连接单向器724,单向器724连接钢板卷内端(钢板卷中心),在钢板卷中心不断用车辆振动力传动钢板卷转动,这样,车辆轮胎与地面产生不规则撞击力和振动力,在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和钢板卷725中得到缓解,钢板卷另一端(外端)均匀安装几个滑动轮连接缓冲钢片接头726,滑动轮连接缓冲钢片接头,紧贴带有轨道的钢板卷外壳,几个滑动轮再用转动轮727连接转轴728,这样,转动轮727连接转轴728的转动,是一种均匀的转动状态,传动车辆转轴705推动车辆前进,在产功轮胎的作用下,只要车辆行动,弹簧或弹簧板704必须产生振动和伸缩,同步推动力必然同时产生,并且齿轮杆推拉带单向器缓冲齿轮的传动,不受弹簧伸缩幅度的限制,也就是,车辆在平滑路面行驶时,产功轮胎保持了一定推动力产生,车辆在凹凸不平、不规则路面行驶时,减振弹簧不断在路面反应中,产生了较大和较小的伸缩幅度,齿轮杆推拉单向器缓冲齿轮都保持正常工作,也就是弹簧振幅大来大收,小来小收,缓解冲击力离合片735和缓冲传动钢片725也同时减轻了整个机构的磨损,并收取了车辆产功轮胎结合路面状况的振动力传动车辆转轴,因此,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推拉齿轮杆钢板缓冲自动推动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比较舒适而且有力,达到发动机车辆省油,电动车辆省电的良好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辆支架、减震弹簧、产功轮胎、转化振动力传动杆、导向缸筒活塞、齿轮推拉杆、带单向器缓冲齿轮、限制冲击力离合片、缓冲钢板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减震弹簧中安装有转化振动力传动杆,转化振动力传动杆用支点分成两段,中间支点安装在减震弹簧上,短段端点安装在车辆支架上,短的一段传动长的一段,将产功轮胎与路面产生的较小振幅扩大,使长的一段端点产生较大振幅,该较大的振幅端点连接一支传动杆,传动杆用导向缸筒活塞导向,将上下摆动的较大的振幅,用传动杆连接曲轴变为圆周转动,推动车辆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导向进行上下摆动的较大振幅,连接齿轮推拉杆,齿轮推拉杆两边各与带有单向器缓冲齿轮连接,两边带单向器缓冲齿轮连接在一个转动齿轮上,转动齿轮与车辆转轴连接,车辆行驶时,转化振动力传动杆上下摆动齿轮推拉杆,两边带单向器缓冲齿轮上下依次循环推动转动轮,转动轮带动车轮转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行驶时,车辆振动力由转化振动力传动杆通过导向进行上下摆动的较大振幅,连接齿轮推拉杆和带单向器缓冲齿轮传动出来的动力,与缓解冲击力离合片连接,再连接单向器,单向器连接缓冲钢板卷,单向器持续转动时,持续带动缓冲钢板卷转动,缓冲钢板卷另一端连接转动轮,转动轮连接转轴推动车辆前进。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所述产功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面接触地面处制造凸形面,凸形面弧形度、弧形长短及厚薄调配等,按振动幅度、振动效果的需要,结合车辆行驶时的舒适佳点和安全性能而定,也可以在轮胎面制造平凹形面,使车辆产功轮胎在车辆行驶时,弹簧或弹簧板的弹动不受路面状况的限制,使车辆的重量在产功轮胎的作用下,与地面不断发出震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产功轮胎自动推动系统的输出转轴上连接发电机发电,给电动车补充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应用安装于客房车时,为了化解产功轮胎的震动对座驾室的舒适影响和化解震动传导的噪音,其特征在于将整车外壳,其中包括指示灯、照明灯、车头盖、前后叶子板、左右车门、后车盖、车房内安装的仪表、开关按钮和板面、前后挡风玻璃、天棚、以及车房座位和座位底板等另设一级避震,全车外壳及车房座驾底板设一支架,支架的四周用避震器与车辆支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应用于载货车时,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座驾室设一级避震,座驾室底架用避震器与车辆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应用于两轮车时,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座驾位设一级避震,座驾位底架用避震器与车辆支架连接。
CN2010102364358A 2009-12-21 2010-07-17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1885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64358A CN101885292A (zh) 2009-12-21 2010-07-17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3889.1 2009-12-21
CN200910263889 2009-12-21
CN2010102364358A CN101885292A (zh) 2009-12-21 2010-07-17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5292A true CN101885292A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7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64358A Pending CN101885292A (zh) 2009-12-21 2010-07-17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N2010102761456A Pending CN101934732A (zh) 2009-12-21 2010-08-30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N2010105848983A Pending CN102059947A (zh) 2009-12-21 2010-12-07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61456A Pending CN101934732A (zh) 2009-12-21 2010-08-30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N2010105848983A Pending CN102059947A (zh) 2009-12-21 2010-12-07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188529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2745A (zh) * 2017-11-30 2018-03-06 张伟 运动动能转化与存储装置
CN108915968A (zh) * 2018-08-16 2018-11-30 刘刚 动力转化装置
IT201800020386A1 (it) * 2018-12-20 2020-06-20 Bosch Gmbh Robert Sistema di propulsione fuori bordo per un veicolo provvisto di un sistema di propulsione a bordo, in particolare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CN116907879A (zh) * 2023-09-08 2023-10-20 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电动车骨架强度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9397B (zh) * 2011-09-27 2015-08-05 刘得华 车轮节能自推系统
CN103818249A (zh) * 2014-01-30 2014-05-28 冯柯霖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机械能量转换系统
CN105403571A (zh) * 2016-01-04 2016-03-16 东莞市三姆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的中空玻璃旋转平台光学检测设备
CN108180127A (zh) * 2018-02-26 2018-06-19 龚勇辉 汽车发电装置及汽车
CN110549839A (zh) * 2019-10-15 2019-12-10 蒋保太 一种电动汽车发电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2745A (zh) * 2017-11-30 2018-03-06 张伟 运动动能转化与存储装置
CN107762745B (zh) * 2017-11-30 2018-10-26 泉州市艺家好家居装饰有限公司 运动动能转化与存储装置
CN108915968A (zh) * 2018-08-16 2018-11-30 刘刚 动力转化装置
CN108915968B (zh) * 2018-08-16 2023-06-27 刘刚 动力转化装置
IT201800020386A1 (it) * 2018-12-20 2020-06-20 Bosch Gmbh Robert Sistema di propulsione fuori bordo per un veicolo provvisto di un sistema di propulsione a bordo, in particolare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CN116907879A (zh) * 2023-09-08 2023-10-20 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电动车骨架强度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6907879B (zh) * 2023-09-08 2024-01-12 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电动车骨架强度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9947A (zh) 2011-05-18
CN101934732A (zh)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5292A (zh)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JP4460331B2 (ja) 自動二輪車
US6139464A (en) Individual wheel drive with a planetary gear
JP2011184041A (ja) 電気アクスルを有する自動車用シャーシ
CN104908581B (zh) 一种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一种轮边电机驱动桥
US20150091308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applying frequency resonance in automobile kinetic power generation
Sun et al. Analysis of wheel hub motor drive application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01920653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传输单元及传输控制方法
CN104908579B (zh) 一种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一种轮边电机驱动桥
CN102677609A (zh) 一种车辆减速装置
CN102358192A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车
CN104742648B (zh) 一种低地板门式驱动桥
CN107816418A (zh) 一种装配于电动车上行驶时动力驱动发电方法
JP2011025901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油圧発電システム
CN109835366A (zh) 转向架构架及具有其的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2577182U (zh) 一种车辆减速装置
CN105620435A (zh) 一种汽车侧方停车辅助装置
CN203995648U (zh) 一种具有电动盘式制动器的轮边驱动系统
CN102434413A (zh) 一种电动汽车行驶时车载重物箱垂直动能发电方法
CN101776051A (zh) 车辆产功轮胎自动推动控制系统
CN203637455U (zh) 一种低地板门式驱动桥
CN113799594B (zh) 一种搭载可调悬架自由转向两档轮毂动力总成
KR101276980B1 (ko) 기능성 손 발 겸용 레일 바이크
CN209955743U (zh) 集成式电动轮
JP4571211B2 (ja) 車両用発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