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3107A - 钓竿与钓线引导器 - Google Patents

钓竿与钓线引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3107A
CN101773107A CN200910149629A CN200910149629A CN101773107A CN 101773107 A CN101773107 A CN 101773107A CN 200910149629 A CN200910149629 A CN 200910149629A CN 200910149629 A CN200910149629 A CN 200910149629A CN 101773107 A CN101773107 A CN 101773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line guide
fishing line
sole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9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3107B (zh
Inventor
大村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73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3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3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3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竿和钓线引导器,该钓线引导器相对竿体难以移动。在该钓线引导器的脚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并且,左右两侧的宽度从脚底朝向所述一对突出部逐渐变窄。另外,在将所述脚部的全长设为100%的情况下,一对突出部的脚底侧根部位于从脚尖70%~80%的范围内。在竿体(s)上载置该脚部并缠上卷线(t)后,如果将该卷线(t)从突出部的脚底侧根部或者其前后方向附近抽出,则从突出部的跟前向脚底侧勒紧而存在系紧力增强的卷列部,从而脚部难以滑动。

Description

钓竿与钓线引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用卷线缠上而紧缚在竿体上的钓线引导器以及紧缚该钓线引导器的钓竿。
背景技术
通常,在竿体上固定钓线引导器时,在竿体上载置钓线引导器的脚部的状态下,通过横跨脚部和竿体缠上卷线,首先将钓鱼引导器紧缚在竿体上。接着,在该紧缚的状态下,将具有粘接性的合成树脂剂涂在卷线的线卷列部分而加固。
即使如上所述进行了固定,如果沿着该脚部从线卷列部分脱出的方向对钓线引导器施加力,则脚部也容易滑动,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脱出。
于是,为了阻止脚部的滑动,在专利文件1和2中提出了在脚部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的方案。
专利文件1: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455238号的相似外观设计注册第1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实公昭62-1904号公报
然而,即使根据专利文件1和2在脚部形成了突出部,脚部仍然也较容易进行滑动。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脚部形状的钓线引导器及钓竿,该钓竿通过使用所述钓线引导器将钓线引导器的脚部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竿体上。
通常考虑到作业效率,采用缠线机对卷线施加一定的张力并进行缠绕作业。另外,由于突出部的脚底侧跟前的宽度窄,因此卷线在该部位的系紧力比突出部相对小。本发明人通过改变脚部的突出部的位置等,在卷线的线端处理作业中勒紧卷止侧的线卷列时使突出部的跟前的线卷列部勒紧,成功有效地阻止了脚部的滑动。
第一方面发明的钓竿用的钓线引导器,横跨钓线引导器的脚部和竿体缠上卷线而将所述脚部紧缚在所述竿体上,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脚部的全长设为100%的情况下,从所述脚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的脚底侧根部位于自脚尖的70%~80%的范围,并且,所述脚部的宽度从其脚底到所述脚底侧根部逐渐变窄。
第二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发明所述的钓线引导器中,一对突出部的形成部位的最大脚宽尺寸被设定为小于或大于脚底的脚宽尺寸。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第一方面发明或第二方面发明所述的钓线引导器被紧缚于竿体而构成的钓竿。
根据本发明的钓竿,钓线引导器牢固地紧缚在竿体上,并且即使沿着脱出的方向施加力也难以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在图1的钓竿上的钓线引导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钓线引导器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制造图1的钓竿的、卷线的缠绕作业的说明图;
图5是继图4后卷线的线端处理作业的说明图;
图6(1)、图6(2)、图6(3)是针对图4和图5表示从线卷列部抽出卷线后的勒紧作业开始前、中途、结束后的状态变化的图;
图7(1)、图7(2)是针对图4和图5表示每个线卷列部位的勒紧力不同的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钓竿
3钓线引导器(第一实施方式)
5环保持部
7脚部
9锥部
11,11一对突出部
s竿体
t卷线
z线卷列部
A脚底
B根部
C顶点
D脚尖
x1一对突出部11,11的形成部位的最大宽度尺寸
x2脚底的宽度尺寸
21钓线引导器(第二实施方式)
23,25脚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竿1。
首先,根据图1和图2说明钓线引导器3的整体结构。
钓线引导器3的引导框架由环保持部5以及从环保持部5下侧直接延伸后向竿尾侧延伸的脚部7一体地形成。脚部7其整体形成为大致舌片状,并且与竿体s的外周面对应稍微被弯曲。在环保持部5中内嵌并固定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引导环13。上述的引导框架通过如下工序形成,即通过对一枚金属制平板材料进行冲压加工并打孔成规定的框架形状,进而进行弯曲加工成形为规定的立体形状而形成。
在竿体s上载置钓线引导器3的脚部7的状态下,横跨脚部7和竿体s缠上卷线t而形成线卷列部z,脚部7被紧缚在竿体s上。
根据图3详细说明脚部7的形状及尺寸的特征。
脚部7相对宽度方向中心线大致线对称。脚部7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边从脚底(A)向脚尖(D)侧直到中途以直线状延伸,并且以越靠近脚尖(D)侧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即,脚部7构成其宽度从脚底(A)到中途的边(B)逐渐变窄的锥部9。另外,锥部9的倾角(θ)优选最大到5°。
附图标记11,11表示一对突出部。该一对突出部11,11分别从脚部7的宽度方向两侧朝向外侧以大致三角状突出。
各突出部11的脚底侧根部位于锥部9的脚尖侧边端的(B)上。因而,以下记载为脚底侧根部(B)。
在各突出部11的侧边中脚底侧12构成陡坡,脚尖侧构成缓坡。脚底侧12在相对轴方向中心线垂直地延伸的情况下突出效果最好,但是,在其前后的卷列彼此之间容易出现间隙,外观性不好。因而,如图所示,脚底侧12优选向脚尖侧倾斜。
另外,脚部7宽度方向两侧的侧边在比突出部11,11更靠脚尖(D)侧的位置,沿着突出部11,11的缓倾斜边圆滑地直接朝向内侧,在脚尖(D)侧收集成束。
如果将脚部7的全长即从脚尖(D)到脚底(A)的正下方的宽度方向中心线的长度设为100%,则根部(B)位于其70%~80%的范围内。在线端处理作业中,抽出卷线t的合适位置在脚部7全长的70%~80%的范围,在比该范围更靠近脚底(A)侧,则卷线t容易松弛,在比该范围更靠近脚尖(D)侧,则卷线t难以抽出。因而,将从该范围抽出卷线t作为前提,设定两侧的根部(B)的位置。
另外,一对突出部11,11的形成部位的最大脚宽尺寸,即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突出部11,11的三角形的顶点(C)之间的距离尺寸(x1)与脚底(A)的脚宽尺寸(x2)相同或比脚底(A)的脚宽尺寸(x2)小一些,突出量被抑制,这是因为如果突出部11比脚底(A)向外侧突出的量更多,特别是在细的竿体s上安装时突出部鼓出而损害美观。
接着,参照图4和图5的每个工序的状态变迁图,说明在竿体上用卷线t勒紧脚部7的作业,该作业分成线缠绕作业和线端处理作业。
首选,使用绕线机按照以下工序进行缠绕作业。
(工序1)
将钓线引导器3载置于竿体s的规定位置上,在竿体s上自脚部7向竿尾侧稍微离开的附近施加一定的张力并开始缠绕而一直延伸到脚部7,横跨脚部7和竿体s继续缠绕。
(工序2)
在最后的数圈处夹持拉线环r。该夹持部位在相对的根部(B)、(B)的连接线上或者其附近。另外,在图5的情况下将拉线环r夹持在最后9圈的位置。
(工序3)
继续进行缠绕,在脚部7的脚底(A)上额外多缠绕一圈而形成线卷列部z。
通过以上工序完成线缠绕作业。
(工序4,5,6)
结束缠绕后,将卷线t的端部穿过拉线环r,然后强拉拉线环r,从线卷列部z的列(9)和列(10)之间抽出。
由此,卷线t的端部从卷止侧进入线卷列部z和竿体s之间,进而跟着拉线环r从卷列(9)和卷列(10)之间被抽出。
(工序7,8)
将抽出的卷线t直接沿着缠绕起始方向强拉而进行勒紧。然后,剪掉被抽出的卷线t的根。
通过以上工序完成线端处理作业。
在上述的作业中每个工序都是从以前惯用的工序。然而,在本发明中,为了使钓线引导器3的脚部7具有与现有产品不同的形状特征,通过从线卷列部z抽出卷线t后的勒紧作业,系紧状态发生特殊的变化。
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详细说明从线卷列部z抽出卷线t后的勒紧作业开始前、中途、结束之后的状态变化。
结束(工序6)而形成的线卷列部z是缠上施加一定的相同张力(D)的卷线t而得到的,如图6(1)所示,从上方看,除了挂在环保持部5上的卷列(1),各卷列的列长大致相同。
由于张力相同,因此各卷列对脚部7和竿体s的系紧力根据各卷列挂在脚部7的哪个部位而不同。即,如图7(1)所示,在突出部11的形成部位即宽度相对宽的情况下,系紧力(E1)相对强,如图7(2)所示,在突出部11的脚底(A)侧的跟前即宽度相对窄的情况下,系紧力(E2)相对弱。
因而,突出部11处于朝向脱出方向容易滑动的状态,换言之,实质上处于随意脱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强拉在(工序7)中抽出的卷线t并开始勒紧作业,则从卷止侧的卷列(1)开始被强拉。由于卷列(2~9)挂在锥部9上,因此,从卷列(2)、卷列(3)、......卷列(9)及卷止侧开始朝向缠绕开始侧依次顺利地被强拉,即张力顺利地传递,朝向缠绕开始侧滑下且被勒紧。若从上方看,如图6(2)所示,由于从卷止侧的卷列(1)侧开始强拉,因此,在勒紧中列长从卷列(1)侧开始依次变短。
另外,如果结束(工序8),则卷列(1~9)一致地被勒紧而张力增大,其结果,对于各卷列的锥部9及竿体s的系紧力增强。即,在(工序6)中形成的突出部11的侧边中脚底侧12的(朝向脚底的方向侧的)跟前变为系紧力增强的区域,若从上方看,如图6(3)所示,卷列(1)、卷列(2)、......卷列(9)的列长比缠绕开始侧的卷列的列长一致变小。
由此,通过从以前开始惯用地进行的线端处理,突出部11的侧边中脚底侧12的跟前的系紧力增强。
在通过上述工序将钓线引导器3紧缚在竿体s上的钓竿1中,突出部11的脚底侧跟前的系紧力如上所述那样增强。因而,有效地阻止突出部11进而脚部的滑动。
而且,利用通常的线端处理作业来增大张力,不需要额外的工序。进而,在进行将钓线引导器3缠在竿体s上的作业时,由于只需将与以前相同程度的张力施加在卷线t上即可,因此,在进行缠绕作业时钓线引导器3相对竿体s不会容易滑动。
根据图8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器21。
相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谓单脚型钓线引导器31,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器21是所谓双脚型,在前后方向分别设有脚部23,25。该钓线引导器21的脚部23,25具有锥部和一对突出部,它们分别具有与钓线引导器3的脚部7的锥部9和一对突出部11,11共同的形状、尺寸特征。因而,如果将卷线t横跨竿体和脚部缠绕后,从一对突出部的脚底侧根部之间或者其前后方向附近抽出,则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即使变更设计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对于突出部本体的具体形状不作特别的限定。例如,由于在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的钓线引导器中突出部位于脚底侧,或者突出部的前方不是锥状,因此,在勒紧作业中张力不能顺利地传递到突出部,其结果脚部容易滑动,所以,它们的突出部本体的形状设计即使在本发明也能够直接利用。
总之,除要求保护的形状等之外,可以任意组合已有的或者将来提出的形状、制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钓竿,不只能够进行利用从以前开始惯用的卷线的钓线引导器和竿体的紧缚作业,而且在竿体上牢固地固定钓线引导器,从而有效地阻止钓线引导器相对竿体的滑动。

Claims (3)

1.一种钓线引导器,被安装在钓竿上时,横跨钓线引导器的脚部和竿体缠上卷线而将所述脚部紧缚在所述竿体上,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脚部的全长设为100%的情况下,从所述脚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的脚底侧根部位于自脚尖的70%~80%的范围,并且,所述脚部的宽度从其脚底到所述脚底侧根部逐渐变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器,其特征在于,一对突出部的形成部位的最大脚宽尺寸被设定为小于或大于脚底的脚宽尺寸。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线引导器被紧缚于竿体的钓竿。
CN2009101496291A 2009-01-09 2009-06-15 钓竿与钓线引导器 Active CN101773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3016A JP4722189B2 (ja) 2009-01-09 2009-01-09 釣竿と釣糸ガイド
JP003016/09 2009-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3107A true CN101773107A (zh) 2010-07-14
CN101773107B CN101773107B (zh) 2012-04-25

Family

ID=4250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6291A Active CN101773107B (zh) 2009-01-09 2009-06-15 钓竿与钓线引导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22189B2 (zh)
CN (1) CN1017731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662A (zh) * 2015-11-04 2017-06-13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锻造引导框
CN113207825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CN113367104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线引导件和包括该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3265U (ja) * 1981-12-02 1983-06-0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用導糸環における取付足
JPH08252040A (ja) * 1995-03-16 1996-10-01 Ryobi Ltd 釣竿の釣糸案内具
JP2955504B2 (ja) * 1995-11-13 1999-10-04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竿用トップガイド
JP3072313B2 (ja) * 1996-06-20 2000-07-31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導糸環用フレーム
JPH11103728A (ja) * 1997-09-30 1999-04-20 Shimano Inc ラインガイド
WO1999060847A1 (en) * 1998-05-27 1999-12-02 Berkley Inc. Metallic fishing line guides
JP2000004723A (ja) * 1998-06-26 2000-01-11 Ryobi Ltd 中通し釣竿の釣糸ガイド装置
JP2001346483A (ja) * 2000-06-05 2001-12-18 Kazunori Yamada 釣り糸操作釣具
JP2002191264A (ja) * 2000-12-27 2002-07-09 Okada Seisakusho:Kk 釣糸ガイド
JP2003284455A (ja) * 2002-03-28 2003-10-07 Daiwa Seiko Inc 釣 竿
USD482427S1 (en) * 2002-10-07 2003-11-18 Silstar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nc. Fishing rod line guide
JP2005034125A (ja) * 2003-07-18 2005-02-10 Masaaki Kobayashi 溝付釣り竿
US20050097805A1 (en) * 2003-11-07 2005-05-12 Tsung-Seng Lee Guide ring for a fishing rod
JP4824735B2 (ja) * 2008-11-13 2011-11-30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662A (zh) * 2015-11-04 2017-06-13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锻造引导框
CN106818662B (zh) * 2015-11-04 2020-03-24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锻造引导框
CN113367104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线引导件和包括该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US11825823B2 (en) 2020-03-10 2023-11-28 Fuji Kogyo Co., Ltd.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including fishing line guide
CN113207825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CN113207825B (zh) * 2021-04-30 2022-03-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58209A (ja) 2010-07-22
JP4722189B2 (ja) 2011-07-13
CN101773107B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3107B (zh) 钓竿与钓线引导器
US10149465B2 (en) Fishing line gui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2345237A (zh) 六股填充纤维芯钢丝绳及其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
KR20110109999A (ko)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309229A (zh) 用于系绑植物的放线吊钩
CN103794961B (zh) 一种换向器的换向片
CN203589956U (zh) 一种新型立式绕线机的绕线机构
CN107398514A (zh) 架空线路拉线制作组合装置
CN206838788U (zh) 一种铝材盘卷固定装置
CN203794336U (zh) 一种纱线卷筒装置
CN102776705A (zh) 钢丝绳板带编制工艺
CN104040062B (zh) 用于缝纫机的底线绕线筒
CN214387369U (zh) 一种竹丝扫帚
CN208479898U (zh) 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
CN206446238U (zh) 覆膜拉毛梳理隔断一体机
CN206936221U (zh) 架空线路拉线制作组合装置
CN203487708U (zh) 一种成品钢绞线束
KR20100125052A (ko) 결속용 케이블 타이
CN213770846U (zh) 一种收线效果较好的合股机
CN206380381U (zh) 一种缠绕夹紧连接架
CN205141849U (zh) 一种定子铁芯及电机
CN210212891U (zh) 一种线材打捆机防捆线进口打结装置
CN204470303U (zh) 一种多丝拉拔收线装置
CN214759191U (zh) 一种无磁文胸钢骨
CN110685079B (zh) 一种皮草衣物的编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