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4626A - 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4626A
CN101764626A CN200910258476A CN200910258476A CN101764626A CN 101764626 A CN101764626 A CN 101764626A CN 200910258476 A CN200910258476 A CN 200910258476A CN 200910258476 A CN200910258476 A CN 200910258476A CN 101764626 A CN101764626 A CN 10176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voltage
voltage
switch
signal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8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4626B (zh
Inventor
林正泌
白东勋
金智勋
李在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6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4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4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4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07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21Interface arrangements of complementary type, e.g. CMOS
    • H03K19/018528Interface arrangements of complementary type, e.g. CMOS with at least one differential s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1Details of output amplifiers or buff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射机,其转换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并产生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以及接收机,其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所述发射机包括:参考电压产生器,其产生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以及开关块,其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所述接收机包括具有两个端子的电阻,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两个端子上。

Description

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涉及用于发射和接收电压信号的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发射和接收具有低电压差的差分电压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玻璃上的芯片(COG)环境中用作传输通道的金属线的电阻,以及金属线和基片间的电容都相对较高。当通过COG态中的金属线发射和接收的信号是电流信号时,信号的传输速度将随着电阻和电容的增加而减慢。这样,难以增加用于在COG环境中发射和接收电压信号的系统的工作频率。同时,COG环境中的电阻和电容将使得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失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构思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射机,其转换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并产生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以及接收机,其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所述发射机包括:参考电压产生器,其产生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以及开关块,其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该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所述接收机包括具有两个端子的电阻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提供至这两个端子。
根据本发明构思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其包括具有发射机的时间控制器,用于将显示数据转换成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并用于发射该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至包括接收机的有源驱动器。所述时间控制器包括:参考电压产生器,其产生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以及开关块,其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所述有源驱动器包括电阻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到该电阻器上。
根据本发明构思内容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要被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转换为至少两个电压信号;在该接收机处接收转换后的电压信号;以及对所接收的电压信号进行均衡并且比较该均衡后的电压信号,其中该接收机安装在玻璃基片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构思的各个实施例将参考以下附图进一步详述,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系统的参考电压发射机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中所示系统的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当图1的系统的转换模块的第二和第三转换阵列接通时产生的电压信号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当图1的系统的转换模块的第一和第四转换阵列接通时产生的电压信号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所示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的电路图;
图7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两个电压信号的幅值而得到的对带宽和电压增益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图8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发射终端的电阻分量变化而得到的对带宽和电磁干扰(EMI)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图9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接收终端的电阻分量变化而得到的对带宽和电压增益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图10是示出用于比较目的的包括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电特性的表格;
图11示出了用于比较目的的包括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对一种接口方式中电特性的仿真结果;
图1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被发射信号类型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以及
图13是示出根据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对多个不同的实施例进行更加充分的说明,在各附图中示出了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构思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实现,不应仅解释为受限于所出的示范性实施例。事实上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作为例子而提供的,用于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解释本发明构思。因此,对于某些实施例来说,没有描述熟知的过程、元件和相关技术。贯穿附图和文字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100的框图。
参考图1,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100包括发射机110、接收机150、和用于电连接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50的传输线130。该信号可包括例如具有低电压差的差分电压信号。例如,发射机110可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接收机150可被安装在玻璃基片上,该PCB和该玻璃基片可被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FPC)。
发射机110包括参考电压产生器111,其产生第一和第二参考电压VTOP和VBOT,以及开关块115,其转换第一和第二参考电压VTOP和VBOT,并输出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V3和V4。两个开关等效电阻RTX指示构成开关块115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开关的等效导通电阻(turn on resistors)指示。
电连接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50的传输线130包括PCB、FPC和安装在玻璃基片上的金属线MET_GLA。PCB、FPC和金属导线MET_GLA中的每个都具有恒定阻抗分量。
接收机150包括连接到传输线130的电阻RRX、用于均衡电阻RRX两端的电压的均衡器(EQ)151、和用于比较所均衡的电压的比较器(Com)152。电流源153向比较器152提供电流。
首先将参考图2详细描述图1所示的参考电压产生器111。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系统100的参考电压发射机111的电路图。参考图2,参考电压产生器111包括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和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113。
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利用负反馈电路响应于第一偏置电压VP而产生第一参考电压VTOP,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包括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和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M1。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接收施加到该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第一输入端(+)上的第一偏置电压VP,并且产生的第一参考电压VTOP被施加到该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MOS晶体管M1的第一端连接到提供电压VDD的第一电压源,并且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连接到该第一MOS晶体管M1的栅极。第一MOS晶体管M1响应于来自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在该第一MOS晶体管M1的第二端处产生该第一参考电压VTOP。
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113利用负反馈电路响应于第二偏置电压VN而产生第二参考电压VBOT,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113包括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和第二MOS晶体管M2。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接收施加到该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的第一输入端(-)上的第二偏置电压VN,并且产生的第二参考电压VBOT施加到该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MOS晶体管M2的第一端连接到接地电压源GND,并且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连接到该第二MOS晶体管M2的栅极。第二MOS晶体管M2响应于来自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在该第二MOS晶体管M2的第二端处产生该第二参考电压VBOT。
由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和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113分别产生的第一参考电压VTOP和第二参考电压VBOT保持为恒量,与该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的负载和该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113的负载无关。
参考图1和图3,开关块115包括四个开关阵列SW1到SW4。第一开关阵列SW1响应于第一转换控制信号DNP1到DNP4(见图3)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一参考电压VTOP,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4至第四节点N4。第二开关阵列SW2响应于第二转换控制信号DPP1到DPP4(见图3)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一参考电压VTOP,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3至第三节点N3。第三开关阵列SW3响应于第三转换控制信号DPN1到DPN4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二参考电压VBOT,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4至第四节点N4。第四开关阵列SW4响应于第四转换控制信号DNN1到DNN4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二参考电压VBOT,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3至第三节点N3。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所示系统100的开关块115的电路图。
参考图3,尽管图1中显示了单个代表性开关,但在描述的实施例中每个开关阵列SW1到SW4可包括四个并行连接的开关。但是,根据不同的可选实施例,在每个开关阵列中并且并行连接的开关数量可大于或小于四个。
第一开关阵列SW1包括四个第一开关晶体管M11到M14。每个第一开关晶体管M11到M14,分别响应于施加到这些第一开关晶体管M11至M14相应栅极上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DNP1至DNP4,而转换施加到该第一开关阵列SW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参考电压VTOP。这些第一开关晶体管M11到M14向连接到该第一开关阵列SW1的第二端的第四节点N4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4。
第二开关阵列SW2包括四个第二开关晶体管M21到M24。每个第二开关晶体管M21到M24,分别响应施加到这些第二开关晶体管M21至M24相应栅极上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DPP1至DPP4,而转换施加到该第二开关阵列SW2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参考电压VTOP。这些第二开关晶体管M21到M24向连接到该第二开关阵列SW2的第二端的第三节点N3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3。
第三开关阵列SW3包括四个第三开关晶体管M31到M34。每个第三开关晶体管M31到M34,分别响应施加到这些第三开关晶体管M31至M34相应栅极上的第三开关控制信号DPN1至DPN4,而转换施加到该第三开关阵列SW3的第一端上的第二参考电压VBOT。这些第三开关晶体管M31到M34向连接到该第三开关阵列SW3的第二端的第四节点N4输出第二电压信号V4。
第四开关阵列SW4包括四个第四开关晶体管M41到M44。每个第四开关晶体管M41到M44,分别响应施加到这些第四开关晶体管M41至M44相应栅极上的第四开关控制信号DNN1至DNN4,而转换施加到该第四开关阵列SW4的第一端上的第二参考电压VBOT。这些第四开关晶体管M41到M44向连接到该第四开关阵列SW4的第二端的第三节点N3输出第一电压信号V3。
分别包含在第一到第四开关阵列SW1到SW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晶体管M11到M14、M21到M24、M31到M34、M41到M44中的每组,都彼此并行连接。这样,当所有的四个开关晶体管M11到M14、M21到M24、M31到M34、或M41到M44都接通时,产生的等效阻抗会小于当少于四个的开关晶体管接通时产生的等效阻抗。这样,越少开关晶体管接通,相应的开关阵列的等效阻抗就越高。
第一到第四开关阵列SW1到SW4中每个的等效阻抗将影响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50之间的电压增益,以及发射机110输出的差分电压信号的频率。下面将详细介绍。
图1和图3中示出的开关阵列SW1到SW4可成对的激活或不激活(接通和关断)。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开关阵列SW1和第四开关阵列SW4构成的一对共同地接通和关断,以及由第二开关阵列SW2和第三开关阵列SW3构成的一对共同地接通和关断,如下所述。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当图1的系统的开关块115的第二和第三开关阵列SW2和SW3接通时产生的电压信号的框图。
参考图4,当第二和第三开关阵列SW2和SW3接通时,形成的直流电流(DC)通路从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通过第二开关阵列SW2、上传输线RCH、电阻RRX、下传输线RCH、和第三开关阵列SW3,直到第二参考电压VBOT。这样,施加到接收机150的比较器152的正输入端(+)的电压,高于施加到比较器152的负输入端(-)的电压。这里,每个上和下传输线RCH均由每个PCB、FPC、和安装在玻璃基片上的金属线MET_GLA的等效电阻的模拟总和构成,其包含于传输线130中。
图5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当图1的系统的开关块115的第一和第四开关阵列SW1和SW4接通时产生的电压信号的框图。
参考图5,当第一和第四开关阵列SW1和SW4接通时,形成的DC通路从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112,通过第一开关阵列SW1、下传输线RCH、电阻RRX、上传输线RCH、和第四开关阵列SW4,直到第二参考电压VBOT。这样,施加到接收机150的比较器152的正输入端(+)的电压,低于施加到比较器152的负输入端(-)的电压。
在该接收机150的电阻RRX两端的DC压降相对量,由第一开关控制信号DNP1到DNP4至第四开关控制信号DNN1到DNN4确定。接收机150的电阻RRX两端的DC电压降由比较器152转换。
利用要由发射机110向接收机150传输的数据,来确定第一开关控制信号DNP1到DNP4至第四开关控制信号DNN1到DNN4的逻辑值。当图1中示出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100例如是在玻璃上芯片(COG)环境中所实施的图像重现设备时,发射机110可以是时间控制器,而接收机150可以是驱动显示面板的源驱动器。
当第一开关控制信号DNP1到DNP4至第四开关控制信号DNN1到DNN4的逻辑值确定时,显示数据的值将被提出。
通过执行由图1中所示的系统100实施的发射和接收电压信号的方法,可以最小化被发射或被接收的电压信号的幅值。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电压信号的方法,基本上等同于用于发射和接收差分电流信号的相关方法,因为由于传输线130的电特性,在图4和5所示的DC通路上会存在漏电流,以及在图4和5中示出的DC通路中存在信号的延迟分量。但是,在第一参考电压VTOP和第二参考电压VBOT的源之间仅存在电阻分量。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电压信号的方法中,漏电流和延迟分量的幅值非实质性地影响接收机150的电阻RRX正端子上的DC电压。
另外,由于接收机150的电阻RRX两端子上的DC压降实际上被放大了,因此进一步降低了该信号的漏电流及延迟分量幅值对DC电压的影响。因此,即使考虑到该影响,第一参考电压VTOP和第二参考电压VBOT的电势差别也被最小化。通过减少电阻RRX两端子上的DC压降幅值,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消耗,并且提高系统的传输速度。
另外,系统100可调整该系统100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电压增益,以及被发射或接收的信号的带宽。
在用于发射和接收差分电流信号的相关方法的情况下,发射机110的输出电压VTX(t)和接收机150的输入电压VRX(t)将利用等式1获得,如下:
V TX ( t ) = I IN ( R CH + R RX ) ( 1 - e - t τ 1 ) , τ 1 = ( R CH + R RX ) C S
V RX ( t ) = I IN R RX ( 1 - e - t τC ) , τC = τ 1 + τ 2 , τ 2 = R RX C L (等式1)
参考等式1,IIN为将被发射或接收的电流信号的幅值,RCH为传输线130的等效电阻,RRX为接收机150的电阻RRX的阻值,CS为传输线130和玻璃基片之间的等效电容,以及CL为负载电容。此外,将被传输的电流信号IIN的总延迟分量τC为两个延迟分量的总和(τ1+τ2)。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图1所示系统100的等效电路模型的电路图。
图6中所示系统的电压增益可使用等式2获得,如下:
V RX ( t ) V TX ( t ) = R RX R CH + R RX ( 1 - e - t τV ) , τV ≈ ( R CH | R RX ) C L (等式2)
电压信号的频率fMAX可由等式3获得,如下:
f MAX = 1 4.6 · τV = R CH + R RX R CH R RX C L (等式3)
参考等式2和3,图6中所示系统的电压增益由传输线130的等效电阻RCH和接收机150的电阻RRX的阻抗RRX决定。电压信号的频率fMAX由传输线130的等效电阻RCH和接收机150的电阻RRX的阻抗RRX,以及负载电容的电容值CL决定。由于传输线130的等效电阻RCH和负载电容的电容值CL是固定的,仅有接收机150的电阻RRX的阻抗RRX变化以改变电压增益。
例如,接收机150的电阻RRX的阻抗RRX增加,则图6中所示的系统电压增益增加,而电压信号的频率fMAX降低。相反地,随着传输线130的等效电阻RCH降低,图6中所示的系统电压增益降低,电压信号的频率fMAX增加。
现在将说明图1中所示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100的实验条件和计算机仿真结果。
图7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两个电压信号的幅值而得到的对带宽和电压增益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参考图7,由于电压信号(VOD=|V1-V2|)的幅值减小,如从约600mV减小到约200mV,带宽增加了,而同时电压增益降低了。带宽是发射和接收频率可使用范围。
图8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发射终端的电阻分量变化而得到的对带宽和电磁干扰(EMI)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参考图8,发射机110的电阻值分量是指构成开关块115的多个开关的导通电阻。每个开关阵列例如包括四个开关晶体管,并且每个开关晶体管的导通电阻为约320Ω。这样,只要并行连接的开关晶体管顺序接通,发射机110的信道电阻值分量从320Ω减少到160Ω、120Ω和80Ω。
随着发射机110的电阻增加,如从约80Ω到约320Ω,系统的EMI增加,同时发射频率的可使用范围(带宽)降低。
图9示出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接收终端的电阻分量变化而得到的对带宽和电磁干扰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参考图9,随着接收机150的电阻RRX的电阻值增加,例如从约400Ω到约800Ω,电压增益增加,接收频率的带宽降低。并且,当在接收机150中不使用电阻RRX时(开路),电压增益进一步增加,而频率的带宽进一步降低。
图7到图9中的结果可由等式2和3定性分析而推断出。
图10是示出用于比较目的的包括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体系结构的电特性的表格。
参考图10,mLVDS和WiseBusTM实施方式具有比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更大的平均电流值,和更大的峰值电流幅值。更大的平均电流和峰值电流导致更大的功率损耗。当系统小型化时,在系统中使用的单元尺寸被减小了,系统的更大功率损耗会反向地影响组成系统的产品的竞争力。
图11示出了用于比较目的的包括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对一种接口方式中电特性的仿真结果。
参考图11,在根据本发明构思的系统情况下,仿真结果确认了与mLVDS和WiseBusTM实施方式相比,发射信号DATA的格式和时钟信号CLK中的格式每个都具有更小的偏移。
图12是根据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于发射信号的类型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参考图12,当发射信号是电流信号VTX_CM1时,响应特性优于当发射信号是电压信号VTX_VM1时的响应特性。在接收信号情况下,电压信号VRX_VM1响应于约为1.2纳秒(ns),而电流信号VRX_CM1响应于约为7.1ns,其比电压信号VRX_VM1的响应时间慢五倍。
图13是示出根据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的框图。
参考图13,当在点对点方式中使用多段发射和接收数据时,可以采用根据描述过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
如上所述,可以在显示系统中使用本发明构思的各实施例。但是,各种实施例也可应用到显示驱动集成电路(DDI)中,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液晶显示器(LCD)、柔性驱动集成电路(D-IC)等。
需要注意,也将实质上提高体现不同实施例的产品的竞争力。
已经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了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教导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作出不同的变化及修改。因此,应该理解以上实施例为解释性的说明而非限制性的说明。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2月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8-0120685的优先权,其主题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发射机,用于转换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并产生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发射机包括:
参考电压产生器,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以及
开关块,用于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接收机包括具有两个端子的电阻,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两个端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器包括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和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包括:
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其中第一偏置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
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MOS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MOS晶体管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在该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二端上产生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包括:
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其中第二偏置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
第二MOS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到接地电压源,所述第二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MOS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MOS晶体管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在该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二端上产生第二参考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开关块包括:
第一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第二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第三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第四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四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响应于多个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晶体管,其响应于多个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晶体管,其响应多个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三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四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开关晶体管,其响应多个第四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四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开关阵列和第四开关阵列的一对共同地接通和关断,以及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一对共同地接通和关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收机还包括均衡器,用于均衡所述电阻两端的电压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收机还包括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均衡器输出的均衡后电压的幅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中的一个包括时钟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中的另一个包括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收机安装在玻璃基片上,并且传输线包括安装在该玻璃基片上的金属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用于显示驱动集成电路(DDI)、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液晶显示器(LCD)、或柔性驱动集成电路(D-IC)中。
12.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时间控制器,该时间控制器包含发射机,用于将显示数据转换为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并且将该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发射到包含接收机的有源驱动器,其中所述时间控制器包括:
参考电压产生器,用于产生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以及
开关块,用于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有源驱动器包含电阻,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到该电阻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器包括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和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产生器包括:
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其中第一偏置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
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电源,并且所述第一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MOS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MOS晶体管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在该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二端上产生第一参考电压;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器包括:
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其中第二偏置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
第二MOS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到接地电压源,并且所述第二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MOS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MOS晶体管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在该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二端上产生第二参考电压。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开关块包括:
第一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第二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第三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第四开关阵列,响应于多个第四开关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而转换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响应于多个第一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晶体管,其响应于多个第二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晶体管,其响应于多个第三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三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四开关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开关晶体管,其响应于多个第四开关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四开关控制信号而转换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开关阵列和第四开关阵列的一对共同地接通和关断,以及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一对共同地接通和关断。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控制信号中至少一个的每个由显示数据来确定。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关控制信号中至少一个的每个,是考虑到所述时间控制器的输出端和有源驱动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增益、以及决定着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频率范围的带宽而确定的。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中的一个包括时钟信号,并且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中的另一个包括数据。
20.一种用于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发射机将待发射信号转换为至少两个电压信号;
在接收机处接收转换后的电压信号;以及
对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进行均衡,并且比较均衡后的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接收机安装在玻璃基片上。
CN200910258476.4A 2008-12-01 2009-12-01 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1764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120685A KR20100062216A (ko) 2008-12-01 2008-12-01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KR120685/08 2008-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4626A true CN101764626A (zh) 2010-06-30
CN101764626B CN101764626B (zh) 2014-03-19

Family

ID=42222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8476.4A Active CN101764626B (zh) 2008-12-01 2009-12-01 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73417B2 (zh)
JP (1) JP2010130697A (zh)
KR (1) KR20100062216A (zh)
CN (1) CN101764626B (zh)
TW (1) TW2010429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31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低电压差分信号驱动电路
US10209723B2 (en) 2015-07-24 2019-02-19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driving circuit
CN110048738A (zh) * 2019-04-18 2019-07-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饱和检测电路及基于自动增益管理的无线收发机
WO2020082468A1 (zh) * 2018-10-25 2020-04-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134464A (ko) * 2017-06-08 2018-12-19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7527A2 (en) * 1994-12-16 1996-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MOS driver/receiver for simultaneous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US20030042983A1 (en) * 2001-09-04 2003-03-06 Hollenbeck Neal W. Single ended input, differential output amplifier
CN1514546A (zh) * 2002-12-31 2004-07-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同时双向输入/输出电路和方法
CN1694143A (zh) * 2004-05-06 2005-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列驱动器及具有该列驱动器的平板显示器
CN1835485A (zh) * 2005-03-17 2006-09-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低电压差分信号收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6178B2 (ja) * 1994-05-11 2002-01-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転送回路
US20030142240A1 (en) 2002-01-29 2003-07-3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devices
KR100900545B1 (ko) * 2002-02-21 2009-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인터페이스 송수신 회로를 갖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878274B1 (ko) * 2002-08-08 2009-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06146885A (ja) 2005-10-07 2006-06-08 Seiko Epson Corp 送信回路、受信回路、差動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表示コントローラ、表示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529282A (ja) 2006-03-09 2009-08-13 エヌエックスピー ビー ヴィ 相互接続電力レベル調整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記憶装置
KR100850206B1 (ko) * 2006-12-26 2008-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화질 개선 방법
JP2008182727A (ja) * 2008-02-18 2008-08-07 Seiko Epson Corp 送信回路、受信回路、差動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表示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7527A2 (en) * 1994-12-16 1996-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MOS driver/receiver for simultaneous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US20030042983A1 (en) * 2001-09-04 2003-03-06 Hollenbeck Neal W. Single ended input, differential output amplifier
CN1514546A (zh) * 2002-12-31 2004-07-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同时双向输入/输出电路和方法
CN1694143A (zh) * 2004-05-06 2005-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列驱动器及具有该列驱动器的平板显示器
CN1835485A (zh) * 2005-03-17 2006-09-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低电压差分信号收发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9723B2 (en) 2015-07-24 2019-02-19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driving circuit
CN10641131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低电压差分信号驱动电路
WO2020082468A1 (zh) * 2018-10-25 2020-04-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压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8738A (zh) * 2019-04-18 2019-07-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饱和检测电路及基于自动增益管理的无线收发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4626B (zh) 2014-03-19
KR20100062216A (ko) 2010-06-10
JP2010130697A (ja) 2010-06-10
US8773417B2 (en) 2014-07-08
US20100134467A1 (en) 2010-06-03
TW201042933A (en)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4626B (zh) 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TWI423585B (zh) 使用三位準電壓的差分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JP5201600B2 (ja) クロック信号発生方法及びクロック信号発生回路
CN111061664B (zh) 用于电压模态信号发射器的两阶段式前馈均衡器
US8368426B2 (en)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 driving circuit and digital signal transmitter
US20080116943A1 (en) True-differential DVI/HDMI line driver
US20150331820A1 (en) N-factorial voltage mode driver
CN101001227A (zh) 用于三线差分信号传输的数据传输设备和方法
US8952725B2 (en)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 driv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atible with wired transmission
WO2009001760A1 (ja)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と方法並びに該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7369407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
US8324936B2 (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f differential current driving mode, and interfac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current driving mod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917971B1 (ko) Cog 방식의 영상표시장치, 상기 영상표시장치에서사용하는 칼럼드라이버ic 및 차동신호수신기
KR101030957B1 (ko) 차동전류 구동 방식의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JP2007171592A (ja) 表示駆動装置、表示信号転送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313401B (en) Data receiving system
CN205095420U (zh) 电子积木系统
CN102081969A (zh) 移位寄存电路及双向传输栅极驱动电路
US8159481B2 (en) Display driver and related display
WO2013027898A1 (ko) 저전력 고속의 송수신 장치
US7176724B1 (en) High speed chip-to-chip communication links
CN101419777B (zh)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收发电路
US20050083289A1 (en) [cascade driving circu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223430B (zh)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Lu et al. A 10Gb/s 10mW 2-tap reconfigurable pre-emphasis transmitter in 65nm LP CM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