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2994B -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2994B
CN101762994B CN2009102121669A CN200910212166A CN101762994B CN 101762994 B CN101762994 B CN 101762994B CN 2009102121669 A CN2009102121669 A CN 2009102121669A CN 200910212166 A CN200910212166 A CN 200910212166A CN 101762994 B CN101762994 B CN 101762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
electronic photographic
layer electronic
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2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2994A (zh
Inventor
冈田英树
菅井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62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2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2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29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即使在比较高的带电电位下也可以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特征在于,为一种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具有基体和配置在上述基体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在同一层含有电荷发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该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在带电电位为600V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之前和之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电位分别设为X和Y时,下述计算式(1)所示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为9%以下。|(X-Y)/X|×100(%) (1)。

Description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即使在比较高的带电电位下也可以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在感光层含有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粘结树脂、电荷发生剂和电荷输送剂等的有机感光体作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等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这种有机感光体与以往的无机感光体相比,在容易制造的同时,感光体材料的选择项多种多样,所以具有结构设计的自由度大的优点。
另一方面,有机感光体若曝露于主要在带电工序中产生的NOx、臭氧等氧化性气体中,则感光层中的材料易发生化学变化,其结果存在带电特性易降低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感光层的耐气体性的问题,广泛使用使感光层中含有抗氧化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即,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感光层含有电离势为5.1eV以下的电荷输送物质和抗氧化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2139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由于随着使用而抗氧化剂被消耗掉,特别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带电电位设定为600V以上的比较高的值时,存在难以长期维持优异的耐气体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比较高的带电电位下也可以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基体和配置在所述基体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在同一层含有电荷发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该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在带电电位为600V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之前和之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电位分别设为X和Y时,下述计算式(1)所示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9%以下的值。
|(X-Y)/X|×100(%)        (1)
即,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通过限定上述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可以稳定地得到具有所需耐气体性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由此,不使用抗氧化剂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感光层的耐气体性,因此即使在600V以上的比较高的带电电位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部件,所述带电部件使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曝光部件,所述曝光部件对利用所述带电部件带电的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曝光,从而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件,所述显影部件用显影剂对利用所述曝光部件形成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和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将利用所述显影部件形成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规定的记录介质。
即,若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则由于将带电电位设定为比较高的值的同时,搭载带电稳定性优异的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进行重复图像形成时也可以稳定地形成高品质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与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2的(a)~(b)为对本发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3为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实施例中使用的氧钛酞菁结晶的CuKα特征X射线衍射谱;
图5为实施例中使用的氧钛酞菁结晶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为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具有基体和配置在基体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在同一层含有电荷发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该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在带电电位为600V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之前和之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电位分别设为X和Y时,下述计算式(1)所示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为9%以下。
|(X-Y)/X|×100(%)            (1)
即,如图1所示,通过使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9%以下的值,即使将带电电位设定为比较高的值也可以提高感光层的耐气体性,因此可以有效地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按照各构成要件进行具体说明。
另外,本发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特征在于,被搭载在使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时的带电电位为600V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要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具体的说明。
1、基本构成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如图2的(a)所示的在基体12上设置了含有电荷发生剂、电荷输送剂和粘结树脂的单层型感光层14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10。
而且,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还可以为如图2的(b)所示的在该感光层14与基体12之间形成有中间层16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10′。
2、基体
作为基体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各种材料。
可以举出例如铁、铜、锡、铂、银、钒、钼、铬、镉、钛、镍、钯、铟、不锈钢和黄铜等金属形成的基体;蒸镀或层压了上述金属的塑料材料形成的基体;或者用碘化铝、耐酸铝、氧化锡和氧化铟等覆盖的玻璃制的基体等。
即,可以是基体本身具有导电性,或者基体的表面具有导电性,此外,在使用时具有充分的机械性强度即可。
3、中间层
如图2的(b)所示,还可以在感光层14与基体12之间设置有含有规定的粘结树脂的中间层16。
其原因在于,在提高基体12与感光层14的密合性的同时,使该中间层16内含有规定的微粉末,从而可以使入射光散射,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并且可以抑制引起灰雾或黑点的非曝光时从基体向感光层的电荷注入。作为该微粉末,若为具有光散射性、分散性的微粉末则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锌、锌白、硫化锌、铅白、锌钡白等白色颜料;氧化铝、碳酸钙、硫酸钡等作为体质颜料的无机颜料;或者氟树脂粒子、苯胍胺(benzoguanamine)树脂粒子、苯乙烯树脂粒子等。
此外,该中间层的膜厚优选为0.1~50μm范围内的值。其原因在于,若中间层厚度过厚,则易在感光体表面产生残余电位,有可能成为降低电特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若中间层厚度过薄,则不能充分缓和基体表面的凹凸,不能得到基体与感光层的密合性。
因此,中间层的膜厚优选为0.1~50μm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0.5~30μm范围内的值。
4、感光层
(1)粘结树脂
对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粘结树脂的种类不特别限制,但是例如首选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并可以使用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离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醇酸树脂、聚酰胺、聚氨酯、聚砜、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树脂、酮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醚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其他交联性热固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等光固化型树脂等树脂。
上述树脂中,特别优选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中特别优选含有选自下述通式(1)~(4)的至少一个通式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51
(通式(1)中,多个取代基Ra和Rb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p和q分别独立地为0~4的整数,取代基Rc和Rd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2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处于各自种类不同的非对称关系,W为单键、-O-、-CO-,下标k和l满足0.05<l/(k+l)<0.6的摩尔比关系式。)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52
(通式(2)中,多个取代基Re和Rf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r和s分别独立地为0~4的整数,下标m和n满足0.05<n/(n+m)<0.6的摩尔比关系式。)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61
(通式(3)中,多个取代基Rg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t为0~4的整数。)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62
(通式(4)中,多个取代基Rh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u为0~4的整数。)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这些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结树脂,可以提高粘结树脂与电荷发生剂和电荷输送剂的相溶性。
其结果是,氧化性气体不易侵入至感光层内,可以进一步提高感光层的耐气体性。
而且,作为通式(1)~(4)中所示的取代基中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芳基。
此外,通式(1)和(2)中的下标k~n表示共聚成分的摩尔比,例如,k为85、l为15时表示摩尔比为85∶15。这种摩尔比例如可以通过核磁共振(NMR)计算。
其中,作为通式(1)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下述式(5)~(9)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Resin-1~5)。
即,作为通式(1)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如下述式(5)~(8)所示,更优选取代基Rc为氢原子、取代基Rd为碳原子数1~2的烷基的树脂,进一步优选取代基Rd为甲基的树脂。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这种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结树脂,可以进一步提高粘结树脂与电荷发生剂和电荷输送剂的相溶性。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71
此外,作为通式(2)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下述式(10)所示的聚碳酸酯(Resin-6)。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72
此外,作为通式(3)和(4)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下述式(11)和(12)所示的聚碳酸酯(Resin-7~8)。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81
此外,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0~80,000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若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小于15,000的值,则感光层的机械性强度有可能过度降低。另一方面,若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超过80,000的值,则粘结树脂与电荷发生剂和电荷输送剂的相溶性过度降低,氧化性气体易侵入到感光层内,有可能不易保持耐气体性。
因此,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更优选为18,000~75,000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20,000~70,000范围内的值。
(2)电荷发生剂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荷发生剂,可以举出例如酞菁系颜料,双偶氮颜料,双偶氮缩合颜料、单偶氮颜料、二萘嵌苯系颜料、二硫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无金属萘酞菁颜料、金属萘酞菁颜料、方酸颜料(squaraine pigment)、三偶氮颜料、靛蓝颜料、甘菊环鎓颜料(azuleniumpigment)、花青颜料、吡喃鎓盐、蒽嵌蒽醌系颜料、三苯甲烷系颜料、士林颜料、甲苯胺系颜料、吡唑啉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等目前公知的电荷发生剂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此外,上述颜料中,特别优选使用下述式(13)所示的氧钛酞菁化合物的结晶。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091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的氧钛酞菁结晶,可以进一步提高粘结树脂与电荷发生剂的相溶性。
此外,对于这种氧钛酞菁结晶,作为光学特性优选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谱中在布拉格角2θ±0.2°=27.2°具有主峰(第一光学特性)。
此外,优选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谱中在布拉格角2θ±0.2°=26.2°不具有峰(第二光学特性)。
进一步地,优选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谱中在布拉格角2θ±0.2°=7.2°不具有峰(第三光学特性)。
其原因在于,不具备第一光学特性时,与具有这种光学特性的氧钛酞菁结晶相比,存在结晶稳定性、电荷发生能力和分散性显著降低的趋势。相反地,通过具备第一光学特性,更优选具备第二光学特性和第三光学特性,可以提高结晶稳定性、电荷发生能力和分散性。
此外,对于这种氧钛酞菁结晶,作为热特性优选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中,除了随着吸附水的气化产生的峰之外,在270~400℃的范围内具有一个峰。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具有这种光学特性和热特性的氧钛酞菁结晶,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晶稳定性、电荷发生能力和分散性。
而且,对于除了随着吸附水的气化产生的峰之外的、在270~400℃的范围内出现的一个峰,更优选在280~390℃的范围内出现,进一步优选在290~380℃的范围内出现。
而且,得到具有上述光学特性和热特性的氧钛酞菁结晶时,添加四丁氧基钛等烷氧基钛或四氯化钛与邻苯二甲腈或其衍生物、或者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或其衍生物作为材料物质,从而合成氧钛酞菁化合物。此时,对于四丁氧基钛等烷氧基钛或四氯化钛的添加量,相对于1摩尔的邻苯二甲腈或其衍生物、或者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或其衍生物,优选为0.40~0.53摩尔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0.42~0.50摩尔范围内的值。
进一步地,优选在尿素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这种氧钛酞菁化合物的合成,此时,对于尿素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1摩尔的邻苯二甲腈或其衍生物、或者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或其衍生物,优选为0.1~0.95摩尔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0.2~0.8摩尔范围内的值。
此外,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树脂,电荷发生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2~4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若电荷发生剂的添加量为小于0.2重量份的值,则提高量子收率的效果不充分,无法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度特性、电特性、稳定性等。另一方面,若电荷发生剂的添加量为超过40重量份的值,则在可见光中的红色区域、近红外区域、或者在红外区域具有波长的光的吸光系数的增大效果不充分,不能提高感光体的感光度特性、电特性和稳定性等。
因此,电荷发生剂的添加量更优选为0.5~2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1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3)电子输送剂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子输送剂不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联苯醌衍生物、萘醌衍生物、苯醌衍生物、联萘醌衍生物,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蒽醌衍生物、丙二腈衍生物、噻喃衍生物、芴酮衍生物、蒽衍生物、四氰乙烯、噻吨酮衍生物、硝基苯衍生物、吖啶衍生物、琥珀酸酐、马来酸酐、二溴代马来酸酐等具有电子接受性的化合物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此外,电子输送剂的分子量优选为300~500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电子输送剂的分子量为这种范围,可以进一步提高粘结树脂与电子输送剂的相溶性的同时,可以使感光层的纹理细,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氧化性气体对感光层的侵入。
即,若电子输送剂的分子量为小于300的值,则虽然可以提高电子输送剂对粘结树脂的相溶性,但是有可能难以得到充分的电子输送能力。另一方面,若电子输送剂的分子量为超过500的值,则对粘结树脂的相溶性降低、感光层的纹理变粗,因此氧化性气体有可能易侵入感光层。
因此,电子输送剂的分子量更优选为300~450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00~400范围内的值。
此外,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树脂,电子输送剂的添加量优选为10~10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若电子输送剂的添加量为小于10重量份的值,则由于感光度降低,实用上有可能产生障碍。另一方面,若电子输送剂的添加量超过100重量份,则容易形成结晶。
因此,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树脂,电子输送剂的添加量更优选为20~8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0~7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4)空穴输送剂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空穴输送剂不特别限制,优选使用例如联苯胺系化合物,苯二胺系化合物,萘二胺系化合物,菲二胺系化合物,噁二唑系化合物(例如2,5-二(4-甲胺基苯基)-1,3,4-噁二唑等),苯乙烯基系化合物(例如,9-(4-二乙胺基苯乙烯基)蒽等),咔唑系化合物(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等),有机聚硅烷化合物,吡唑啉系化合物(例如,1-苯基-3-(对二甲胺基苯基)吡唑啉等),腙系化合物,三苯胺系化合物,吲哚系化合物,噁唑系化合物、异噁唑系化合物,噻唑系化合物,噻二唑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吡唑系化合物,三唑系化合物,丁二烯系化合物,芘-腙系化合物,丙烯醛系化合物,咔唑-腙系化合物,喹啉-腙系化合物,茋系化合物、茋-腙系化合物和二苯二胺系化合物等。它们除了可以分别单独使用,还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此外,空穴输送剂的分子量优选为400~680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空穴输送剂的分子量为这种范围,可以进一步提高粘结树脂与空穴输送剂的相溶性的同时,可以使感光层的纹理细,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氧化性气体对感光层的侵入。
即,若空穴输送剂的分子量为小于400的值,则虽然可以提高对粘结树脂的相溶性,但是有可能难以得到充分的空穴输送能力。另一方面,若空穴输送剂的分子量为超过680的值,则空穴输送剂对粘结树脂的相溶性降低、感光层的纹理变粗,因此氧化性气体有可能易侵入感光层。
因此,空穴输送剂的分子量优选为400~680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450~650范围内的值。
此外,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树脂,空穴输送剂的添加量优选为10~10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空穴输送剂的含量为这种范围,可以有效地抑制空穴输送剂在感光层中形成结晶的同时,得到优异的电特性。
即,若空穴输送剂的含量为小于10重量份的值,则感光度降低,由此实用上产生障碍。另一方面,若空穴输送剂的含量为超过100重量份的值,则空穴输送剂容易过度结晶化,由此有可能难以形成作为感光层的适当的膜。
因此,空穴输送剂的含量更优选为20~9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0~8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5)膜厚
感光层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范围内的值。
其原因在于,若感光层的厚度为小于5μm的值,则有可能难以均匀地形成感光层,或机械性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若感光层的厚度为超过100μm的值,则感光层有可能易从基体剥离。
因此,感光层的厚度更优选为10~50μm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5~45μm范围内的值。
5、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之前和之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电位(V)分别设为X和Y时,下述计算式(1)所示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9%以下的值。
|(X-Y)/X|×100(%)        (1)
其原因在于,通过将在这种条件下测定得到的作为耐气体性的值的|(X-Y)/X|×100(%)的值、即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稳定地得到具有所需耐气体性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由此,无需使用抗氧化剂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感光层的耐气体性,因此即使在600V以上的比较高的带电电位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
即这是由于,若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超过9%的值,则在搭载有这种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带电电位设定为600~1000V的比较高的值、且进行例如1500张以上的连续印字即耐久印字时,难以充分抑制其前后的带电电位的变化。另一方面,若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过小的值,则感光层的机械性强度变得不充分,或有可能难以形成由规定的电位差形成的静电潜像。
因此,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更优选为1~8%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3%~7%范围内的值。
此外,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的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1)初始带电电位X(V)的测定
即,初始带电电位X(V)的测定例如如下实施:在将作为测定对象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组装在GENTEC(株)制的鼓感光度试验机的状态下,测定流入7μA电流时的带电电位作为初始带电电位X(V)。
此外,带电方式为电晕管方式,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速度为31rpm。
此外,此时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45%。
(2)NO2气氛下的放置
接着,将测定了初始带电电位X(V)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即NO2浓度为24ppm的空气中放置48小时,由此使感光层曝露在NO2中。
此外,此时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45%。
而且,NO2气体气氛在纵350mm、横350mm、高400mm的长方体型容器(体积49000cm3)中调制。
此外,NO2气体浓度24ppm指的是曝露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的初始浓度,在曝露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期间,不进行浓度的调节。
(3)NO2气氛下放置后的带电电位Y(V)的测定
然后,对于在NO2气氛下放置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与测定初始带电电位X(V)时同样地,在组装在鼓感光度试验机的状态下,测定流入7μA电流时的带电电位作为NO2气氛下放置后的带电电位Y(V)。
(4)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计算
最后,将得到的X和Y的值代入计算式(1)中,计算NO2气氛曝露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
接着,使用图1,对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与耐久印字时的带电稳定性的关系进行说明。
即,图1中显示了横轴采用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纵轴采用从1500张耐久印字后的带电电位(V)的值减去初始带电电位(V)的值得到的电位差(V)(以下,记为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特性曲线A和特性曲线B。
其中,特性曲线A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对带电部件的施加电压设定为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初始的带电电位的值为850V的施加电压,实施1500张耐久印字时的特性曲线。
另一方面,特性曲线B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对带电部件的施加电压设定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初始的带电电位的值为450V的施加电压,实施1500张耐久印字时的特性曲线。
另外,对于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以及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测定条件等的具体情况记载在实施例中。
首先,由特性曲线A可知,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超过规定的值的范围时,随着其增加,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急剧降低,不能保持带电稳定性。
更具体地说,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8%以下的范围时,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保持为-30V以上的值,但是若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超过8%,则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开始急剧减少。
而且可知,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10%时,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降低至-40V左右,进一步地,NO2气氛曝露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15%时,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降低至小于-50V的值。
另一方面,由特性曲线B可知,与特性曲线A的情况同样地,随着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增加,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降低,但是其降低比例非常平缓且单调。
因此,即使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15%时,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也稳定地保持-30V以上的值。
由此可知,在将曝露前即初始的带电电位设定为比较高的值时,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与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值之间特异地具有临界性相关关系。
因此认为将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限定为规定以下的值,如特性曲线A所示将初始的带电电位设定为比较高的值时,特异地有助于优异的带电稳定性的保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为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周围具备带电部件、曝光部件、显影部件和转印部件。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具体的说明。
1、基本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优选使用如图3所示的复印机30。复印机3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31、出纸单元32、图像读取单元33和原稿输送单元34。并且,图像形成单元31具有图像形成部31a和供纸部31b。而且,在图示的示例中,原稿输送单元34具有原稿放置托盘34a、原稿输送机构34b和原稿输出托盘34c,放置在原稿放置托盘34a上的原稿通过原稿输送机构34b送到图像读取位置P后,被输出到原稿输出托盘34c。
这样,若原稿送到原稿读取位置P,则在图像读取单元33利用来自光源33a的光,读取原稿上的图像。即,使用CCD等光学元件33b,形成对应原稿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
另一方面,装在供纸部31b的记录用纸(以下简称为用纸)S一张一张地被送到图像形成部31a。该图像形成部31a具备作为图像载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41,进而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41的周围沿着电子照相感光体41的旋转方向配置有带电部件42、曝光部件43、显影部件44、转印辊45和清洁部件46。
在这些构成部件之中,电子照相感光体41按照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被旋转驱动,通过带电部件42其表面均匀带电。之后,根据上述图像信号,通过曝光部件43对电子照相感光体41实施曝光处理,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4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根据该静电潜像,在电子照相感光体41的表面通过显影部件44附着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由此进行显影。然后,该调色剂图像作为转印图像转印在运送到电子照相感光体41与转印辊45之间的辊隙部的用纸S上。接着,对转印图像进行了转印的用纸S被运送到定影单元47,进行定影处理。
并且,定影后的用纸S被送到出纸单元32,在进行后处理(例如装订处理等)时,用纸S被送到中间托盘32a之后进行后处理。之后,用纸S输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侧面的输出托盘部(未图示)。另一方面,不进行后处理时,用纸S输出到设置在中间托盘32a下侧的出纸托盘32b。另外,中间托盘32a和出纸托盘32b构成为所谓内置出纸部。
接着,如上所述进行转印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体41上的残留调色剂(以及纸粉)由清洁部件46除去。即,清洁电子照相感光体41时,则残留调色剂被回收到废调色剂容器(未图示)中。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如后所述,还可以采用所谓显影同时清洁方式,即,省略清洁部件,在显影部件进行显影的同时实施清洁。
以下,对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部件和显影部件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2、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
即,使用一种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基体上具有感光层,该感光层在同一层含有电荷发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其特征在于,将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之前和之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电位(V)分别设为X和Y时,下述计算式(1)所示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值为9%以下的值。
|(X-Y)/X|×100(%)        (1)
而且,对于这种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3、带电部件
本发明的带电部件的特征在于,使作为带电对象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表面带电至600~1000V范围内。
其原因在于,通过如此使带电电位为比较高的值,可以增大感光层的曝光后电位与带电电位的差,因此不仅可以稳定地形成鲜明的高品质图像,还可以应对快速形成图像。
另一方面,若带电电位为比较高的值,则由带电部件产生的氧化性气体增加,因此由有机材料构成的感光层的氧化劣化成为问题。
具体地说,进行耐久印字时,难以保持带电稳定性。
对于该问题,由于在本发明中使用耐气体性优异的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因此无需担心这种问题,可以使带电电位为比较高的值。
其中,若对感光层表面的带电电位的数值范围进行说明,则若带电电位为小于600V的值,则难以增大曝光后电位与带电电位的差,特别是有可能难以应对快速形成图像。另一方面,若感光层表面的带电电位超过1000V,则由带电部件产生的氧化性气体的量过度增加,尽管使用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也有可能难以充分地保持带电稳定性。
因此,感光层表面的带电电位更优选在625~975V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50~950V的范围内。
此外,带电部件优选为电晕充电器、电晕管等非接触型的带电部件。
其原因在于,若使用非接触型的带电部件,则虽然带电工序的氧化性气体的产生量进一步增加,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搭载有耐气体性优异的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有效地抑制感光层表面劣化。
其结果,即使进行重复图像形成,也可以稳定地形成高品质图像。
此外,对非接触型带电部件施加的施加电压优选在1~10kV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9kV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其它的带电部件,若可以实现规定的带电电位则不特别限制,还可以使用带电辊、带电刷等接触型的带电部件。
4、显影部件
本发明的显影部件优选为显影同时清洁方式的显影部件。
其原因在于,在显影同时清洁方式的显影部件中,通常难以完全地清洁感光层表面的残留调色剂或异物,但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搭载有感光层的耐气体性优异的规定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在感光层表面残留有残留调色剂或异物,感光层表面也不易劣化,因此即使进行重复图像形成,也可以稳定地形成高品质图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带电电位的值为比较高的值,即使对于感光层表面残留有残留调色剂或异物时,也可以比较稳定地使感光层表面带电至规定的水平。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显然地,没有特别原因,本发明不被这些记载内容所限定。
[实施例1]
1、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
(1)感光层的形成
在容器内容纳3重量份的通过下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作为电荷发生剂的式(13)所示的氧钛酞菁结晶(CGM-1)的结晶、50重量份的下述式(14)所示的空穴输送剂(HTM-1)、30重量份的下述式(15)所示的电子输送剂(ETM-1)、100重量份的作为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30,000的式(5)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Resin-1)和8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得到它们的混合物。然后,对得到的混合物使用球磨机混合分散50小时,由此得到感光层用涂布液。
然后,用浸涂法将得到的感光层用涂布液涂布到直径30mm、长254mm的铝基体上后,在100℃、4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由此形成膜厚为25μm的感光层。由此,得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01
(2)氧钛酞菁结晶的制备
作为电荷发生剂的式(13)所示的氧钛酞菁(CGM-1)的结晶如下进行制备。
(2)-1氧钛酞菁粗结晶的合成
首先,向氩气置换过的烧瓶中加入邻苯二甲腈22g(0.17mol)、四丁氧基钛25g(0.073mol)、喹啉300g和尿素2.28g(0.038mol),搅拌的同时升温至150℃。
接着,将从反应体系产生的蒸气向体系外蒸馏除去的同时升温至215℃后,维持该温度,进一步搅拌反应2小时。
然后,反应结束后,在冷却至150℃的时刻从烧瓶取出反应混合物,通过玻璃过滤器过滤,得到的固体依次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洗涤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作为氧钛酞菁粗结晶的蓝紫色的固体24g。
(2)-2酸处理前工序
将上述氧钛酞菁化合物的制备中得到的蓝紫色的固体10g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100毫升中,搅拌的同时加热至130℃,搅拌处理2小时。
接着,在经过2小时的时刻停止加热,进而在冷却至23±1℃的时刻停止搅拌,在该状态下静置液体12小时进行稳定化处理。然后,通过玻璃过滤器过滤稳定化后的液体的上清液,得到的固体用甲醇洗涤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氧钛酞菁化合物的粗结晶9.83g。
(2)-3酸处理工序
将上述酸处理前工序中得到的氧钛酞菁的粗结晶5g加入到浓硫酸100毫升中并进行溶解。
接着,将该溶液滴加到冰冷却下的水中后,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进而在23±1℃附近静置30分钟,由此进行重结晶。
然后,通过玻璃过滤器过滤重结晶的溶液得到固体,对得到的固体进行水洗至洗涤液为中性后,不进行干燥,在水存在的状态下分散到氯苯200毫升中,加热至50℃,搅拌10小时。
然后,通过玻璃过滤器过滤搅拌的液体得到固体,将得到的固体在50℃下真空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式(13)所示的无取代的氧钛酞菁的结晶(蓝色粉末)4.1g。
(2)-4氧钛酞菁结晶的评价
(X射线衍射测定)
使得到的氧钛酞菁结晶0.3g分散在四氢呋喃5g中,在温度23±1℃、相对湿度50~60%的条件下,在密闭体系中保存24小时后除去四氢呋喃,由此得到测定用样品。然后,将该测定用样品填充到X射线衍射装置(理学电机(株)制的RINT1100)的样品支架并进行测定。得到的谱图表示在图4中。此外,该谱图具有在布拉格角2θ±0.2°=27.2°具有最大峰,同时在26.2°不具有峰的特征,由此能够确认得到的氧钛酞菁结晶具有稳定的规定晶型。其原因在于,布拉格角2θ±0.2°=27.2°的峰为上述规定晶型特有的峰,在26.2°的峰为β型结晶特有的峰。
而且,在分散到四氢呋喃中之前的氧钛酞菁结晶也测定到与由图4表示的谱图同样的谱图。
该X射线衍射的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X射线管球:Cu
管电压:40kV
管电流:30mA
开始角度:3.0°
停止角度:40.0°
扫描速度:10°/分钟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
此外,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理学电机(株)制的TAS-200型、DSC8230D),对得到的氧钛酞菁结晶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得到的差示扫描分析图表示在图5中。此外,在该图中确认了除了随着吸附水的气化产生的峰之外,在296℃具有一个峰。
而且,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样品盘:铝制
升温速度:20℃/分钟
2、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评价
(1)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评价
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通过进行下述工序(a)~(d)来评价。
(a)初始带电电位X(V)的测定
即,在将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组装在鼓感光度试验机(GENTEC(株)制)的状态下,测定流入7μA电流时的带电电位作为初始带电电位X(V)。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更具体地说,带电方式为电晕管方式,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速度为31rpm,环境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45%。
而且,将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2~4次期间的带电电位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带电电位X(V)。
(b)NO2气氛下的放置
接着,将测定了初始带电电位X(V)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即NO2浓度为24ppm的空气中放置48小时,由此使感光层曝露在NO2中。
此外,此时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45%。
而且,NO2气体气氛在纵350mm、横350mm、高400mm的长方体型容器中(体积49000cm3)中调制。
此外,NO2气体浓度24ppm为曝露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的初始浓度,曝露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期间,不进行浓度的调节。
(c)NO2气氛下放置后的带电电位Y(V)的测定
然后,与测定初始带电电位X(V)时同样地,在组装在鼓感光度试验机的状态下,对在NO2气氛下放置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测定流入7μA电流时的带电电位作为NO2气氛下放置后的带电电位Y(V)。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d)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计算
最后,将得到的X和Y的值代入计算式(1)中,计算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2)曝露在臭氧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评价
此外,对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曝露在臭氧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进行评价。
即,将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在10ppm的臭氧气体气氛下放置6小时来替代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除此之外与NO2气氛曝露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的评价同样地进行,对曝露在臭氧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3)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评价
此外,对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进行评价。
即,将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组装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京瓷美达(株)制、KM-C3232)。
接着,在低温低湿环境下(温度:10℃、相对湿度:20%),印1500张印字率为20%的原稿图像,分别测定其前后的带电电位(V)的同时,从1500张印字后的带电电位的值减去初始带电电位的值,由此计算带电电位的降低(V)。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其它的图像形成条件如下所述。
带电方式:电晕充电器带电方式(带电电位:850V)
曝光方式:激光光源曝光方式(曝光量:0.5μJ/cm2)
显影剂: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聚合法)
转印方式:中间转印带方式
图像形成速度:160mm/s
而且,低温低湿环境(温度:10℃、相对湿度:20%)为更易产生臭氧、NOx等氧化性气体的环境条件。
此外,除了带电电位为450V之外,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耐久印字后的电位差的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4)感光度评价
此外,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温度:20℃、相对湿度:50%)对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度进行评价。
即,首先使用鼓感光度试验机(GENTEC(株)制),使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至带电电位为850V。然后,用使用带通滤波器从白色光取出的波长780nm的单色光(半幅值:20nm、曝光量0.3μJ/cm2)对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进行曝光(照射时间50ms)。接着,测定从曝光后经过350ms后的电位,作为感光度(V)。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5)曝光存储(露光メモリ)的评价
此外,对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曝光存储进行评价。
即,首先将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组装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京瓷美达(株)制、KM-C3232)。
接着,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温度:20℃、相对湿度:50%),对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未曝光部分的表面电位和曝光部分的下一带电工序实施后的表面电位进行测定,将其差作为曝光存储(V)。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而且,带电和曝光条件等为与上述图像形成条件(带电电位:850V)相同的条件。
(6)转印存储(転写メモリ)的评价
此外,对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转印存储进行评价。
即,首先将得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组装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京瓷美达(株)制、KM-C3232)。
接着,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温度:20℃、相对湿度:50%),对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未施加转印偏压时的表面电位和施加偏压时的下一带电工序实施后的表面电位进行测定,将其差作为转印存储(V)。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而且,带电和转印条件等为与上述图像形成条件(带电电位:850V)相同的条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16)所示的化合物(ETM-2)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5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粘均分子量为45,000的式(10)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Resin-6)作为粘结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粘均分子量为55,000的式(11)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Resin-7)作为粘结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粘均分子量为60,000的式(12)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Resin-8)作为粘结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17)所示的化合物(ETM-3)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61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18)所示的化合物(ETM-4)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71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19)所示的化合物(ETM-5)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72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0)所示的化合物(ETM-6)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73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1)所示的化合物(ETM-7)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2)所示的化合物(ETM-8)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82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3)所示的化合物(ETM-9)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83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0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4)所示的化合物(ETM-10)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91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1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5)所示的化合物(ETM-11)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92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形成感光层时,不添加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形成感光层时,使用下述式(26)所示的化合物(ETM-12)作为电子输送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293
Figure G2009102121669D00301
根据本发明,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限定在规定条件下测定的耐气体性,由此即使不使用抗氧化剂,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感光层的耐气体性。
其结果是,即使将带电电位设定为比较高的值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异的带电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期待对复印机、打印机等各种图像形成装置的长寿命化、图像品质的稳定化做出显著贡献。

Claims (11)

1.一种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体和配置在所述基体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在同一层含有电荷发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所述空穴输送剂的分子量为400~680,所述电子输送剂的分子量为300~500,所述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5,000~80,000,该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在带电电位为600V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将在24ppm的NO2气体气氛下放置48小时之前和之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电位分别设为X和Y时,下述计算式(1)所示的曝露在NO2气氛后的带电电位降低率(%)为9%以下,
|(X-Y)/X|×100(%)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搭载在所述带电电位在600~1000V的范围内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电位降低率(%)在3%~7%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树脂含有选自下述通式(1)~(4)的至少一个通式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
Figure FSB00000718074300011
通式(1)中,多个取代基Ra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Rb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p和q分别独立地为0~4的整数,取代基Rc和Rd不同、且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2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W为单键或-O-或-CO-,下标k和l满足0.05<l/(k+l)<0.6的摩尔比关系式;
Figure FSB00000718074300021
通式(2)中,多个取代基Re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Rf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r和s分别独立地为0~4的整数,下标m和n满足0.05<n/(n+m)<0.6的摩尔比关系式;
Figure FSB00000718074300022
通式(3)中,多个取代基Rg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t为0~4的整数;
Figure FSB00000718074300023
通式(4)中,多个取代基Rh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3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下标u为0~4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树脂含有通式(1)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且取代基Rc为氢原子,取代基Rd为碳原子数1~2的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发生剂为氧钛酞菁结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氧钛酞菁结晶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谱中在布拉格角2θ±0.2°=27.2°具有主峰,且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中,除了随着吸附水的气化产生的峰之外,在270~400℃的范围内具有一个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氧钛酞菁结晶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谱中在布拉格角2θ±0.2°=26.2°不具有峰,在布拉格角2θ±0.2°=7.2°不具有峰。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
带电部件,所述带电部件使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
曝光部件,所述曝光部件对利用所述带电部件带电的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曝光,从而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件,所述显影部件用显影剂对利用所述曝光部件形成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和
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将利用所述显影部件形成在所述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规定的记录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件为非接触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采用显影同时清洁方式。
CN2009102121669A 2008-12-24 2009-11-11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2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6914A JP5266037B2 (ja) 2008-12-24 2008-12-24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26914 2008-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2994A CN101762994A (zh) 2010-06-30
CN101762994B true CN101762994B (zh) 2012-09-26

Family

ID=4249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21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2994B (zh) 2008-12-24 2009-11-11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66037B2 (zh)
CN (1) CN1017629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2705B2 (ja) * 2010-08-30 2014-05-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8323B2 (ja) * 2011-07-28 2014-07-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9513B2 (ja) * 2014-01-27 2017-11-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503667B2 (ja) * 2014-09-18 2019-04-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5497B2 (ja) * 2015-02-02 2016-12-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55459B2 (ja) * 2016-02-24 2019-01-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187838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639A (ja) * 2017-05-16 2018-1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14326341A (zh) * 2021-09-23 2022-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728A (ja) * 1999-09-10 2001-03-3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2199A (ja) * 2005-09-07 2007-04-19 Kyocera Mit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230A (ja) * 2002-10-11 2004-04-30 Kyocera Mita Corp 有機感光体を備えて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204569B2 (ja) * 2005-03-31 2009-01-0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3104B2 (ja) * 2006-03-27 2012-05-3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6409B2 (ja) * 2007-03-29 2013-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728A (ja) * 1999-09-10 2001-03-3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2199A (ja) * 2005-09-07 2007-04-19 Kyocera Mit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6037B2 (ja) 2013-08-21
JP2010151871A (ja) 2010-07-08
CN101762994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2994B (zh)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4043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9964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75586B (zh) 酞菁氧钛结晶、其制造方法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1852996B (zh)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52995B (zh)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89185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N101794090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79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40167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6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713933B (zh) 带正电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134412A (ja)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19962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38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143A (ja)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57A (ja)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2877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20615B (zh)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20356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1546137B (zh)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9215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26762B (zh)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670A (ja)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13336A (ja)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