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8793B - 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8793B
CN101758793B CN2009102601670A CN200910260167A CN101758793B CN 101758793 B CN101758793 B CN 101758793B CN 2009102601670 A CN2009102601670 A CN 2009102601670A CN 200910260167 A CN200910260167 A CN 200910260167A CN 101758793 B CN101758793 B CN 101758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weighing scale
load
gau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01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8793A (zh
Inventor
渡边一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8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8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8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8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Collection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其可以采用不使载重计复杂化、大型化的简单结构,抑制车高的增加,并且使货箱向载重计的搭载容易,从而提高装配性、货箱选择的方便性。本发明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的载重计,以两端部在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支撑在搭载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上,其具有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其两端部由重量计辅助框架支撑,可以检测装载于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此外,具有连结销,其使两端部在大致水平方向凸出而穿过设置于重量计主框架上的孔,并设有间隙以不妨碍由剪切型测力传感器进行的重量测量,该连结销的两端部由重量计辅助框架保持,从而连结各框架。辅助框架左右成对设置,利用车架横梁连结。

Description

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至5记载所示,已知在垃圾收集车中,为了测量装入其货箱中的垃圾重量,将货箱经由测力传感器支撑在汽车底盘上。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垃圾收集车,其在车体上设置检测垃圾收容箱的载荷的多个载荷检测器,使该载荷检测器经由支架与垃圾收容箱连结,从而检测容器的载荷。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垃圾收集车,其将杆型的剪切测力传感器固定在车架的上表面,将垃圾收容箱的下表面固定在测力传感器的弯曲部中央的上表面,经由测力传感器将垃圾收容箱支撑在车架上。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垃圾收集车,其将横梁型的测力传感器以横向悬臂的状态安装在车体上,在自由端侧的轴周围,经由球面轴承连接垃圾收容箱。
另外,在该文献中记载了一种垃圾收集车,其使前方测力传感器以其轴向与车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使后方测力传感器以其轴向与前方测力传感器正交的方式配置。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垃圾收集车,其是将货箱经由测力传感器支撑在车架上的垃圾收容车,在货箱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车架横梁,另一方面,在车架上固定具有通孔的支架,车架横梁处于穿过该通孔且与该通孔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在测力传感器发生损坏等时,使车架横梁与支架卡合,防止货箱脱落。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垃圾收集车,其将垃圾收集车的后端轴支撑在垃圾收集车的车体后部,在其上部具有载置垃圾收容箱的倾卸框架,在该倾卸框架的前方下方形成切槽部,在该切槽部下方的车体上固定设置测力传感器。
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车辆用载重计量装置,其测量装载于垃圾收集车、供水·洒水车、真空清洁车等环境卫生车、或卡车、翻斗车等载荷运输车辆的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专利文献1:实公平6-49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245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99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4-224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7-99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7-315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为,采用不使测量装载于车辆货箱中的载荷重量的载重计复杂化、大型化的简单结构,抑制车高增加,并且使货箱向载重计的搭载容易而提高装配性、货箱选择方便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带载重计车辆,具有车体和载重计,该载重计测量装载于在底部具有货箱框架的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前述载重计具有:固定在前述车体上的重量计辅助框架;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搭载前述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以及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其以两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支撑在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重量计主框架中的某一个框架上,前述两端部支撑在另一个框架上,安装成可以检测装载于前述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带载重计车辆,其具有车体和载重计,该载重计测量装载于在底部具有货箱框架的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前述载重计具有:固定在前述车体上的重量计辅助框架(重量计辅助框架12);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可自由拆卸地搭载前述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重量计主框架10);以及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其以两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支撑在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重量计主框架中的某一个框架上,前述两端部支撑在另一个框架上,可以检测装载于前述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载重计具有多个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多个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由搭载前述货箱的前述重量计主框架连结。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搭载前述货箱的前述重量计主框架上,设置与前述货箱框架或前述其它部件的连结部。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一个框架具有保持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保持孔。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另一个框架具有保持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保持孔。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具有连结部件,其以两端部在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穿过设置于前述一个框架上的孔,在该连结部件和该设置于前述一个框架上的孔之间设有间隙,以不妨碍由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进行的重量测量,该连结部件的前述两端部保持在前述另一个框架上,从而连结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7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另一个框架具有保持前述连结部件的保持孔。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一个框架以插入前述另一个框架所形成的U字剖面构造中的状态配置。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在前述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轴向沿前述车体的宽度方向配置。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0记载的带载重计车辆,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在前述车体的左右成对构成,固定于前述车体上的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是固定于车架上的辅助框架,左右前述辅助框架经由车架横梁连结。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的装配方法,
在将前述载重计搭载到前述车体上之后,将搭载前述货箱的前述重量计主框架和该货箱固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两端支撑方式的支撑构造安装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
由此,可以将固定在车体上的重量计辅助框架、和搭载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而连结,可以不使用上下配置的连结构造,从而可以抑制车高的增加。
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可以采用不使载重计复杂化、大型化的简单的结构,而抑制车高增加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因为采用具有搭载了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的载重计,所以在选择货箱种类,将其搭载到车辆上时,通过将期望的货箱搭载到已经设置在车体上的载重计的该重量计主框架上,可以容易地构成具有载重计的期望种类的车辆。即,在搭载货箱时不需要进行框架与测力传感器的连结作业,在更换货箱时不需要进行框架与测力传感器的连结解除或重新连结作业。此外,在进行上述作业时,因为存在发生载重计发生故障或不良的危险,所以需要专业知识以及必须慎重作业。
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对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数量无影响,容易进行货箱向载重计的搭载,从而提高带载重计车辆的装配性、货箱选择方便性的效果。
另外,可以将连结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的连结部件并列设置,采用与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同样的配置,从而不使车高增加。利用该连结部件,在由于损坏等使得由测力传感器的连结失效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货箱的脱落。
固定在车体上的重量计辅助框架,只要是车架或固定在车架上的辅助框架就可以。在采用辅助框架的情况下,还可以优选左右辅助框架经由车架横梁连结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安装构造形成在辅助框架上,也可以利用车架横梁确保足够的强度,与其它情况相比,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稳固无偏移地将其固定在汽车底盘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无货箱)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有货箱)的左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的主要框架部左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2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7是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货箱的左侧视图(a)及后视图(b)。
图8是应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货箱的左侧视图(a)及后视图(b)。
图9是应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货箱的左侧视图(a)及后视图(b)。
图10是应用于本发明的货物装卸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的主要框架部斜视图。
图12沿图11中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3沿图11中的E-E线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的主要框架部左侧视图。
图15沿图14中的F-F线的剖面图。
图16是沿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无货箱)的左侧视图,在图2中表示该车辆(有货箱)的左侧视图,在图3中表示主要框架部左侧视图。在图4中表示沿图3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在图5中表示沿图3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在图6中表示沿图2所示的C-C线的剖面图。在图7(a)(b)中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货箱的左侧视图、后视图。在图8(a)(b)中表示另一个例子的货箱的左侧视图、后视图。此外,在图9(a)(b)中表示另一个例子的左侧视图、后视图。在图10中表示装卸装置的左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载重计车辆2具有车体1和载重计3,该载重计3测量装载于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载重计3搭载在车体1的车架4上。如图2所示,在载重计3上例如搭载货箱20。
载重计3具有:重量计辅助框架12,其固定在车体1上;重量计主框架10,其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例如如图10所示的框架23b)搭载货箱;销形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以及连结销8。
重量计主框架10沿车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左右成对设置。重量计主框架10连结多个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
重量计主框架10经由4个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7、7、7、以及4个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12、12,支撑在车体1的车架4上。
即,重量计主框架10及搭载在其上的货箱等,由前后各2个支点总计4个支点支撑。在各支点处配置测力传感器7,在各测力传感器处配置对其进行支撑的重量计辅助框架12。重量计辅助框架12沿车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前后分别左右成对设置。前后各一对的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经由2根车架横梁13、13(参照图11)连结。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及车架4的外侧面,设置安装支架9a。经由该安装支架9a,将各重量计辅助框架12利用螺栓可自由拆卸地连结固定在车架4上。另外,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及车架4的外侧面设置安装支架9b。经由该安装支架9b,货箱框架30利用螺栓可自由拆卸地连结固定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
销形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及连结销8的轴向,沿车体1的宽度方向配置。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重量计辅助框架12形成U字剖面构造,可以使重量计主框架10的下端插入,在重量计主框架10被插入重量计辅助框架12的U字剖面构造中的状态下,如下所示构成连结构造。可以使车高降低与重量计主框架10和重量计辅助框架12在水平方向重叠部分相对应的量。
如图4所示,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向大致水平方向开口而设置保持孔11a。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上,向大致水平方向开口而设置保持孔11b。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嵌入保持孔11a中而被保持,两端部以该状态向大致水平方向凸出而支撑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该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的两端部嵌入保持孔11b中而被保持,从而支撑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上。
如图3所示,连结销8相对于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配置在车体1的前方或后方。这是为了防止车高增加。如图5所示,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向大致水平方向开口而设置插孔11c。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上,向大致水平方向开口而设置保持孔11d。连结销8以两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穿过插孔11c。连结销8的两端部嵌入保持孔11d中而被保持。插孔11c的内径大于连结销8的外径,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重量计辅助框架12以两端支撑方式支撑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从重量计主框架10承受载荷,对应于装载于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变化,重量计主框架10相对于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上下位移,使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弯曲。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检测与此时所承受的剪切载荷相对应的值,根据该检测值测量货物的重量。
为了至少在测量范围内不对测量值造成影响,在连结销8和插孔11c之间设置上述间隙。出于同样的目的,在重量计主框架10和重量计辅助框架12之间也设置间隙14。即,在由用于重量测量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的变形引起的可动范围内,重量计主框架10与重量计辅助框架12和连结销8均不接触,而仅由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直接支撑。
即使因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破坏而重量计主框架10移动,重量计主框架10也受到连结销8限制而不会从重量计辅助框架12脱离,从而使货箱不会从车体1脱落。
作为搭载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的货箱的例子,除了图2及图7所示的带有升降机20a的箱型货箱20之外,还可以列举图8所示的储存罐21、图9所示的箱型的货箱22,但也可以搭载其他各种种类的货箱。
另外,作为货箱的其他例子,可以列举在车辆上进行装卸的集装箱(未图示)。即,存在构成货物装卸车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搭载图10所示的装卸装置23。装卸装置23的框架23b固定在重量计主框架10上。并且,利用装卸臂23a装卸集装箱。
作为装配方法,首先,将具有重量计主框架10和重量计辅助框架12而构成的载重计3搭载在车体1上,将重量计辅助框架12和车架4经由安装支架9a,利用螺栓可自由拆卸地连结固定。然后,将重量计主框架10和货箱经由安装支架9b,利用螺栓可自由拆卸地连结固定。通过利用上述可自由拆卸的装置进行重量计主框架10与货箱的固定,之后的货箱更换也容易。也可以通过焊接等进行重量计主框架10与货箱的固定。
根据本装配方法,因为可以通过相对于已经设有载重计3的车辆的重量计主框架10,将货箱装上或卸下,可以不分解载重计3而完成货箱的搭载、更换作业,所以不需要载重计3向车架的搭载作业、载重计3的安装、分解、重新安装作业等,就可以进行货箱的搭载、更换作业。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重量计辅助框架12由车架4支撑,通常,重量计主框架10经由销形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支撑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上,从而不妨碍载重计3的测量。
在由于碰撞事故等,销形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从重量计辅助框架12或重量计主框架10上脱落,或销形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损坏,而使经由销形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的支撑构造被破坏的情况下,通过使重量计主框架10与连结销8卡合,保持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与重量计主框架10的连结状态,从而防止货箱脱落。
因为在车架4上左右配置的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利用车架横梁13连结,所以不仅防止因车架4和重量计辅助框架12由安装支架9a的螺栓连结力而引起的辅助框架的转动,而且由车架横梁13阻止重量计辅助框架12的横向移动,并且,有助于构造加强。因为有利于确保强度,所以可以使部件数量少、构造简单,对成本降低也有利。
通过使用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可以避免货箱的车高增加。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进行说明。在图11中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的主要框架部斜视图。在图12中表示沿图11的D-D线的剖面图,在图13中表示沿图11的E-E线的剖面图。
如上所述,如果重量计主框架10与重量计辅助框架12接触,则会影响测量值,使测量精度变差。本实施方式是用于确保重量计主框架10和重量计辅助框架12之间的间隙14(如图4所示)的构造。
如图12所示,安装有2个拉力螺栓16a、16b,其分别向外侧拉伸保持前方的左右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外侧壁部。拉力螺栓16a、16b使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外侧壁部与货箱底部连结。由拉力螺栓16a、16b施加拉伸应力,从而拉力螺栓16a、16b使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外侧壁部向外侧弯曲而对其进行约束,避免其与重量计主框架10接触。
如果将拉力螺栓16a、16b配置在左右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内侧,则因为在中央部17配置传动装置等,很难进行拉力螺栓16a、16b的调节作业,所以将拉力螺栓16a、16b配置在左右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外侧。
如图13所示,安装有2个拉力螺栓16c、16d,其分别向内侧拉伸保持后方的左右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内侧壁部。拉力螺栓16c、16d使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内侧壁部与货箱底部连结。由拉力螺栓116c、16d施加拉伸应力,从而拉伸螺16c、16d使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的内侧壁部向内侧弯曲而对其进行约束,避免其与重量计主框架10接触。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进行说明。在图14中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的主要框架部左侧视图。在图15中表示沿图14的F-F线的剖面图。
在将左右重量计辅助框架12、12利用车架横梁13连结的情况下,如上述第1、2实施方式所示,车架4与重量计辅助框架12的固定,是由配置于重量计辅助框架12外侧的安装支架9a上的螺栓连结进行的。
在不使用车架横梁13的情况下,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有效。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是在车架4的外侧及内侧使用螺栓连结的构造。如图15所示,设有上端紧固在重量计辅助框架12上的2个螺栓18、19。将螺栓18配置在车架4的外侧,将螺栓19固定在车架4的内侧。使螺栓18、19的下端部与车架4的下端相比,向下方延伸出。将两端有孔的平板20架在车架4的下端,将螺栓18、19分别插入平板20的孔中,利用螺母21将其拧紧,从而将重量计辅助框架12固定在车架4上。如图14所示,优选相对于1个重量计辅助框架12,在2处设置本固定构造。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带载重计车辆进行说明。在图16中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沿A-A线的剖面图。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重量计主框架10a形成为倒U字剖面构造,从重量计辅助框架12a沿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剪切型测力传感器7的两端部,由重量计主框架10a的两侧壁部以两端支撑方式支撑。

Claims (12)

1.一种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车体和载重计,该载重计测量装载于在底部具有货箱框架的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前述载重计具有:
固定在前述车体上的重量计辅助框架;
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搭载前述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以及
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其以两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支撑在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重量计主框架中的某一个框架上,前述两端部支撑在另一个框架上,安装成可以检测装载于前述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2.一种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车体和载重计,该载重计测量装载于在底部具有货箱框架的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前述载重计具有:
固定在前述车体上的重量计辅助框架;
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可自由拆卸地搭载前述货箱的重量计主框架;以及
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其以两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支撑在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重量计主框架中的某一个框架上,前述两端部支撑在另一个框架上,可以检测装载于前述货箱中的货物的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载重计具有多个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多个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由搭载前述货箱的前述重量计主框架连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搭载前述货箱的前述重量计主框架上,设置与前述货箱框架或前述其它部件的连结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个框架具有保持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保持孔。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另一个框架具有保持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保持孔。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连结部件,其以两端部在大致水平方向凸出的方式穿过设置于前述一个框架上的孔,在该连结部件和该设置于前述一个框架上的孔之间设有间隙,以不妨碍由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进行的重量测量,该连结部件的前述两端部保持在前述另一个框架上,从而连结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另一个框架具有保持前述连结部件的保持孔。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个框架以插入前述另一个框架所形成的U字剖面构造中的状态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在前述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述剪切型测力传感器的轴向沿前述车体的宽度方向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及前述重量计主框架在前述车体的左右成对构成,固定于前述车体上的前述重量计辅助框架是固定于车架上的辅助框架,左右前述辅助框架经由车架横梁连结。
12.一种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载重计车辆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前述载重计搭载到前述车体上之后,将搭载前述货箱的前述重量计主框架和该货箱固定。
CN2009102601670A 2008-12-24 2009-12-24 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01758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7244A JP2010151466A (ja) 2008-12-24 2008-12-24 積載重量計付車両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8-327244 2008-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8793A CN101758793A (zh) 2010-06-30
CN101758793B true CN101758793B (zh) 2013-11-20

Family

ID=4249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01670A Active CN101758793B (zh) 2008-12-24 2009-12-24 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51466A (zh)
CN (1) CN101758793B (zh)
TW (1) TWI4381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0908B2 (ja) * 2010-08-09 2014-08-13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吸引車
CN107532962B (zh) * 2016-04-21 2019-10-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载荷检测器以及张力检测器
CN114084106A (zh) * 2021-11-26 2022-0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米级口径车载测量平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049U (zh) * 1990-01-23 1990-10-17 北京市华阳汽车测重仪厂 汽车测重限量仪
JP3114945U (ja) * 2005-07-21 2005-10-27 株式会社横急運輸 トラック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0023A (ja) * 1988-09-27 1990-03-29 Shin Meiwa Ind Co Ltd 貨物自動車の積載物計量装置
JP2561625B2 (ja) * 1994-05-30 1996-12-11 三輪運輸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型秤量装置
JP4167907B2 (ja) * 2003-01-22 2008-10-22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塵芥収集車
JP4762688B2 (ja) * 2005-11-16 2011-08-31 Jfeアドバ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載重量計量装置および該車載重量計量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4972463B2 (ja) * 2007-05-29 2012-07-11 極東開発工業株式会社 荷役車両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049U (zh) * 1990-01-23 1990-10-17 北京市华阳汽车测重仪厂 汽车测重限量仪
JP3114945U (ja) * 2005-07-21 2005-10-27 株式会社横急運輸 トラック車両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24503A 2004.08.12
JP特开2007-139511A 2007.06.07
JP特开2008-296623A 2008.12.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8793A (zh) 2010-06-30
TWI438106B (zh) 2014-05-21
JP2010151466A (ja) 2010-07-08
TW201033043A (en) 201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2688B2 (ja) 車載重量計量装置および該車載重量計量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CN201183463Y (zh) 车载汽车重量测量与控制装置
US7963178B2 (en) Fork lift truck with axle load determination for a rear-end axle
JP5465085B2 (ja) 重量計量装置
CN101758793B (zh) 带载重计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EP1199547A2 (en) Force-sensing fifth wheel
CN207689121U (zh) 一种车轴疲劳试验台
CN117580738A (zh) 用于确定车辆处的制动力的方法
JP2007315920A (ja) 車両用積載重量計量装置
CN101342984B (zh) 垃圾收集车
JP4785506B2 (ja) 車載計量装置
JP2010271146A (ja) 車両用積載重量検出装置
CN202499688U (zh) 手动液压搬运车
JP5838252B2 (ja) 積載重量計付車両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7176628A (ja) 塵芥収集車
JP4167907B2 (ja) 塵芥収集車
CN201152774Y (zh) 汽车用荷重传感器
JP4785523B2 (ja) 車載計量装置
JP4632912B2 (ja) 車載計量装置および車載計量装置の設定方法
CN210638885U (zh) 一种适用于厢式营运货车系固点强度测试的装置
CN2153047Y (zh) 随车载荷自动计量装置
CN211696652U (zh) 车辆载荷的动态标定装置
CN116907881B (zh) 一种商用车驱动桥壳多向加载试验装置
CN211783798U (zh) 一种用于车载称重系统的传感器及车载称重系统
CN211877206U (zh) 一种运输车辆动静态车载称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ffective date: 201305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24

Address after: Hyogo

Applicant after: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