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8526B -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8526B
CN101748526B CN200910262407.0A CN200910262407A CN101748526B CN 101748526 B CN101748526 B CN 101748526B CN 200910262407 A CN200910262407 A CN 200910262407A CN 101748526 B CN101748526 B CN 101748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lutinating unit
agglutinating
unit
traversing gear
press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24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8526A (zh
Inventor
G·斯塔莱克
K·休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07754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74852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filed Critical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748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8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8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8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尤其是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此凝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的凝集通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凝集单元耦合到沿牵伸辊活动的横动装置上的器具。凝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主牵伸区中的纤维束导引面。横动装置具有用来将横动装置耦合到平行于牵伸辊走向且能够移动的轨道上的元件以及用于耦合凝集单元的连接臂。此连接臂与至少一个入口凝集器和至少一个预牵伸凝集器相连。

Description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此凝集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的凝集通道,还具有至少一个用来把凝集单元耦合到沿牵伸辊活动的横动装置上的器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压辊组件,此压辊组件具有凝集单元、基体和两个压辊组对(Druckwalzenzwillingen),这两个压辊组对被容纳在此基体中,其中凝集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来把凝集单元耦合到横动装置上的器具,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的凝集通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横动装置,其具有凝集单元,其中横动装置具有用来把横动装置耦合到平行于牵伸辊走向且能够移动的轨道上的元件,还具有用来耦合凝集单元的连接臂,此连接臂从所述轨道一直延伸到牵伸机构的输出辊对(Ausgangswalzenpaar)的区域之中。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07 006 282 A1已知上述类型的凝集单元、压辊组件和横动装置。在已知的布置中,只设置有入口凝集器(Einlaufverdichter)和与之耦合的、具有凝集通道的凝集器,此凝集通道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横动运动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被凝集的纤维束和所纺成的纱线的质量。
此目的这样得以实现,即凝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纤维束的导引面。对于横动装置而言,此目的这样得以实现,即连接臂与至少一个入口凝集器相连,并与至少一个预牵伸凝集器(Vorverzugsverdichter)相连。
通过在主牵伸区中用于纤维束的附加导引面,纤维束在牵伸机构的输出上辊(Ausgangsoberwalze)的钳口线之前就已经得到导引,并为接下来在处于牵伸机构的出口上辊的钳口线之后的凝集区中的凝集做好了最佳的准备。有利的是,凝集单元设置在压辊组件上,因此在载荷支架摆动时可从牵伸机构的输出下辊上取下。当把凝集单元从输出下辊上取下时,凝集单元从横动装置上松开并当再次放上时又再次耦接上。
横动装置基本由连接臂构成。在纺织机械中,尤其在环锭精纺机中,通常并排地设置多个牵伸机构。为了实现纤维束的横动运动,入口凝集器设置在牵伸机构的入口辊对(Eingangswalzenpaar)之前,此入口凝集器设置在与牵伸辊平行延伸的轨道上。轨道可沿着牵伸辊进行运动,并通常在机器端部上与驱动器相耦合。轨道和设置在其上的入口凝集器通常具有非常大的公差。但对于具有凝集单元的牵伸机构来说,纤维束必须非常精确传输到凝集通道中,以达到最佳的凝集效果。入口凝集器以平常的、很大的公差固定在轨道上,此入口凝集器不能确保这种精确的定位,此
因此,按本发明的横动装置包括连接臂,此连接臂从轨道一直延伸到牵伸机构的输出辊对的范围内。此连接臂具有用来耦合凝集单元器具。此外,连接臂与至少一个入口凝集器相连,并与至少一个预牵伸凝集器相连。横动装置的连接臂也构成一个基面,入口凝集器和预牵伸凝集器能以较小的公差设置在此基面上。此外,连接臂通过用来耦合凝集单元的器具进行定位,因此用于主牵伸区中的纤维束的导引面和其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的凝集通道都可精确地相对于入口凝集器和预牵伸凝集器得到定位。形成一种具有可横动运动的纤维束的牵伸机构设置,其中所有的凝集器相互间非常精确地定位,并且相互同步地运动。在横动运动时,不会改变凝集器相互间的定向。因此,伴随质量非常好的已牵伸和已凝集的纤维束以及随后制成的纱线可实现横动运动的优点,即,上辊的较长使用寿命。
在有利的构造方案中,用于耦合的器具由凝集单元上的凹槽构成,横动装置的接片优选可嵌入此凹槽中。有利的是,用于耦合的器具包括导入斜面,用来使凝集单元关于横动装置定位。此导入斜面设置在凹槽的侧面上,此凹槽用于连接臂的接片。此导入斜面使得凝集单元在放置于牵伸下辊上时自动地耦合到横动装置上,即使凝集单元在取下状态时已关于上辊沿轴向发生了移动并不再位于与横动装置相同的位置上。此导入斜面的使得凝集单元在放置于下辊上时自动地移动,以致于横动装置的接片进入凝集单元的凹槽中。
在有利的构造方案中,压辊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用来把凝集单元固定在压辊组件上的器具,其中凝集单元可活动地设置在压辊组件上。凝集单元优选包括用于用来把凝集单元固定在压辊组件上的器具的容纳部。压辊组件优选具有用于凝集单元的轴向导引件。因此在横动运动时,凝集单元在关于压辊组对轴向移动时可以被非常好地导引。为了改善凝集单元的定位,压辊组件的基体可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得凝集单元在牵伸辊的圆周方向上定位的止挡面,此牵伸辊可与压辊接触。然后,凝集单元具有所属的用于使得凝集单元在牵伸辊的圆周方向上定位止挡面。用来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定位的止动面是轴向导引件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构造方案中,压辊组件包括加载元件,用来在凝集单元的支承面上产生支承力。此加载元件优选构成为片簧和/或磁体。凝集单元可通过此加载元件可移动地固定在压辊组件上。
有利的是,凝集单元包括用于把凝集单元固定在压辊组件上的器具。优选的是,轴向导引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此加载元件上。轴向导引件优选可设置在片簧的自由端部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规定,凝集单元多组件地构成。凝集单元可包括保持器(Halter)和至少一个耐磨的构件。有利的是,此耐磨的构件不可移动地与此保持器相连。凝集单元尤其优选包括两个耐磨的构件,它们分别具有用于牵伸辊的支承面,其中耐磨的构件这样设置在保持器上,即这两个支承面在牵伸辊的圆周方向上相互隔开。
多组件的凝集单元的优点是,具有用于已牵伸的纤维束的凝集通道的耐磨的构件构造得非常小。耐磨的构件的外轮廓可明显简化。因此,耐磨的构件可明显更简单地制成。有利的是,耐磨的构件由耐磨材料构成,尤其由陶瓷构成。通过所述多组件性,在功能不同的不同区域内可分别为功能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凝集单元在需经受较高磨损的位置上设有耐磨的构件,例如因为这些位置与纤维束相接触。因为耐磨材料不可移动地与保持器相连,因此创造了一个精度较高的凝集单元。以足够高精度制成的凝集单元不会再丧失它的精度。
凝集单元在词义上这样来理解,即“单元”由组件构成,此组件由多个零件组成,它的零件是不可丢失地彼此相连。但这些零件不是绝对不可运动地彼此相连,它们也可以拆卸下来。“单元”是指可独立操作的物体。
凝集单元具有两个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支承面,其优点是,凝集单元可非常稳定地放置在牵伸辊上,并可非常精确地进行定位。牵伸辊的圆周面构成凝集单元的滑面,在横动运动时凝集单元在此滑面上在牵伸辊的轴向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构造方案中有利的是,凝集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芯线(Kernfaden)的导引器具。为了制造包芯纱(Coregarn),例如由弹性单丝构成的芯线被输送给在牵伸机构中牵伸的纤维束。芯线的传输优选在凝集区的快要到达终结凝集区的钳口线之前的端部范围内进行。有利的是,凝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芯线的导引器具。芯线可通过此导引器具非常精确地关于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的凝集通道定位在凝集单元上。在凝集单元进行横动运动时,芯线也总是传输到精确的位置上,因为此导引器具与凝集单元一起运动。还有利的、可替代的是,在出口上辊的钳口线之前就已经传输芯线,因此芯线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一起穿过凝集区。
在本发明的另一构造方案中有利的是,横动装置具有处于用于耦合到轨道上的元件和连接臂之间的关节。此连接臂优选在下辊的朝向上辊的侧面上延伸通过牵伸机构。在载荷支架摆动及取下上辊时,连接臂为实现保养目的现在也向高处摆动,于是凝集器下方的区域是很容易达到的。有利的是,用于耦合到轨道上的元件传力地(kraftschlüssig)作用。因此,横动装置可非常轻易地牢牢夹紧在已有的导道上,并可以在旧的牵伸机构中进行改装而不需要在轨道上进行费力的匹配工作。
在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构造方案中,横动装置可用于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连接臂与两个入口凝集器和两个预牵伸凝集器相连,其中这两个预牵伸凝集器相互间优选具有与两个入口凝集器一样的间隔。有利的是,凝集单元也可用于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那么,凝集单元优选包括三个或四个耐磨的构件。两个耐磨的构件这样设置在保持器上,即这两个支承面在牵伸辊的轴向方向上相互隔开。两个在牵伸辊的轴向方向上相隔的支承面使凝集单元非常良好且稳定地定位在牵伸辊上。所述的稳定定位可靠地避免了凝集单元由于机器摆动和震动从牵伸辊上脱落。
在本发明的另一构造方案中规定,横动装置具有用于入口凝集器的定位接片,此入口凝集器包括用于轨道的导引面。入口凝集器因此可在轨道上移动,并通过定位接片相对于连接臂得到定位。这样做的优点是,不是所有在入口凝集器上起作用的力都被连接臂单独吸收,而是部分直接由非常稳固的轨道吸收。尽管如此也确保了入口凝集器关于横动装置的其它凝集器的精确定位。
有利的是,入口凝集器相对于预牵伸凝集器略微偏移地设置。因此,预牵伸区中的纤维束始终受限地贴靠在预牵伸凝集器的侧导引面上。因此,令人吃惊地进一步改善了纺织纱线的质量。通过更换定位接片可非常简单地改变入口凝集器关于预牵伸凝集器的定位并与要求相适应。
附图说明
从权利要求以及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得出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在截取放大的侧视图中示出了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局部视图,该牵伸机构具有压辊组件和凝集单元;
图2是向着图1中箭头II的方向观察的凝集单元的视图;
图3是向着图1中箭头III的方向观察的凝集单元的视图;
图4是向着图1中箭头IV的方向观察的凝集单元的区域的视图;
图5是横动装置的透视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非常示意性地示出了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1。还局部地示出了与牵伸机构1相邻的牵伸机构1’。牵伸机构1设计成双皮带的牵伸机构。此牵伸机构设置在纺纱机上,优选设置在环锭精纺机上。牵伸机构1以已知的方式把在传输方向A上传输的纤维束2从短纤维拉到期望的精度。纤维束2通过多个在传输方向A上依次设置的辊对(Walzenpaar)进行牵伸,这些辊对在传输方向A上能以越来越大的圆周速度进行驱动。纤维束2的牵伸是在输出辊对(Ausgangswalzenpaar)3、4的钳口线5上结束。辊对3、4由可驱动的下辊3和可自由旋转、可压在下辊3上的上辊4组成。上辊4设置有由橡胶弹性材料构成的蒙皮并压在下辊3上,因此纤维束2可在牵伸辊3、4之间的钳口线5上夹紧。在图5中可看到位于出口下辊3之前的下辊6、7。在图5中没有示出上辊。位于输出辊对3、4之前的辊对6、61以已知的方式配备了导引皮带62、63。导引皮带62缠绕着下辊6和未示出的下皮带导引台。导引皮带63缠绕着上辊61,并通过未示出的托架得到导引。导引皮带62、63在牵伸机构1的主牵伸区中导引纤维束2,其从辊对6、61的钳口线一直延伸到钳口线5。
上辊4、61与配属于入口下辊7的且未示出的上辊构成为所谓的压辊组对。压辊组对由两个上辊构成,它们从属于相邻的牵伸机构1、1’并具有共同的芯轴9。此上辊保持在可摆动的载荷支架8上。在所示的情况下,压辊组对4的两个上辊设计成“松动辊”,即这两个上辊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不转动的芯轴9上。载荷支架8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1、1’之间的中点上,并把压辊组对4保持在芯轴9上。其它的上辊构造和设置得与压辊组对4相似。下辊3、6、7构成为穿透多个相邻的牵伸机构1、1’的牵伸辊,如图5所示。牵伸机构1也被称为“三辊筒牵伸机构”。
在传统的牵伸机构中,已牵伸好的纤维束在钳口线5之后直接在抽出方向B上传输到未示出的加捻机构例如环锭中,并产生制好的纱线10。为了改善纱线10的质量,尤其为了减少多毛,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在钳口线5之后穿过凝集区12,在此凝集区12中将纤维束11凝集并压实。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位于下辊3的圆周表面13上,并由此通过凝集区进行传输。纤维束11在凝集区12通过凝集通道14得到导引。凝集通道14设计成隧道状并朝下辊3敞开。下辊3配备了第二上辊15,第二上辊15与下辊3一起构成钳口线16,此钳口线16使凝集区12结束。在钳口线16之后,凝集的纤维束拧成纱线10,此纱线10在抽出方向B上传输到未示出的加捻机构中。钳口线16构成加捻停止装置,并确保凝集区12中的纤维束11保持无扭转。
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1、1’的上辊15同样支承在共同的芯轴17上,并构成压辊组对。此压辊组对15与压辊组对4一起构成压辊机组18。压辊机组18包括基体19,两个压辊组对4、15在它们的芯轴9、17处容纳在此基体19中。压辊机组18构成一个结构单元,其可更换地设置在载荷支架8上。压辊组对4、15设置在压辊机组18上,使得压辊机组18的上辊不会相互接触,上辊可放置在共同的牵伸辊3上。芯轴9、17以有利的方式在基体19中尽量平行定向。有利的是,芯轴9、17无间隙地容纳在基体19中,即相对于基体19是不可能运动的。优选通过芯轴9来实现压辊机组18的固定,此芯轴9容纳在载荷支架8的容纳部81中。压辊机组18通过容纳部81加重压辊组对4在芯轴中心的负担。压辊机组18固定在载荷支架8上,这优选使压辊机组18围绕着两个垂直的假设轴线进行摇摆运动,这两个轴线与芯轴9垂直。
此外,压辊机组18还包括凝集单元20,此凝集单元20具有凝集通道14。此凝集单元20设置在上辊4和15之间的区域内。
凝集单元20按规定运动地设置在压辊机组18上,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来把凝集单元20固定在压辊机组18上的器具21。用于固定的器具21使凝集单元20不会不小心地从压辊机组18中脱落,并且不会不受控制地在压辊机组18上运动。此连接器具21使至少一个力从压辊机组18传递到凝集单元20上。这一用于固定的器具21设置在压辊机组18的基体19上,或设置在压辊组对4或15的一部分上。在现有的旧的具有传统牵伸机构的纺纱机上,迄今的出口上辊4可从牵伸机构1中取出,并可对着压辊机组18进行更换。在此在载荷支架8上,用于上辊4的容纳部81可与压辊机组18的要求相匹配。因此,已有的纺纱机可被改装成具有凝集区12的牵伸机构1,因此在改装后可生产质量更好的纱线10。
为了确保压辊机组18和尤其上辊15的在下辊3上的按压,可设置片簧22。此片簧22设置在压辊机组18的基体19上,并以其自由端部支承在载荷支架8上。在未示出的构造中,还有利的是,片簧22设置在载荷支架8上并以其自由端部压在基体19上。
作为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的凝集通道14的补充,在导引皮带62、63和钳口线5之间的主牵伸区中设置用于纤维束2的导引面23。此导引面23改善了已牵伸的纤维束11的质量。此导引面23在传输方向A上在凝集通道14的上游设置在凝集单元20上。此导引面23用来在导引皮带62、63的下游和在钳口线5的上游导引纤维束2。
在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规定,凝集单元20包括用于纱线10的导引面24。此导引面24设置在凝集通道14的下游,并用来在钳口线16的后面导引纱线10。通过导引面24,可缩小纱线10与上辊15的接触范围,因此上辊的蒙皮可减少磨损。导引面24可由杆构成,此杆插入凝集单元20的保持器25中。
凝集单元20可用于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1、1’,尤其参见图2。凝集单元20包括两个凝集通道14、14’,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11’。凝集单元20包括用来把凝集单元20定位在牵伸辊3上的第一支承面31,此牵伸辊3设置在凝集通道14的范围内并凹形地弯拱。
凝集单元20包括用于牵伸辊3的第二支承面32,它设置在凝集通道14’的范围内。凝集单元20包括另外两个支承面33、34,它们在牵伸辊3的圆周方向C上与支承面31、31是隔开的。为了清晰,在图2中分别用双箭头来表示下辊3的圆周方向C和下辊3的轴向方向D。支承面31和33的圆周方向C的间隔优选为7.5mm至9.5mm,以确保凝集单元20的稳固支承。第一支承面31只在可与此支承面相接触的牵伸辊3的轴向方向D上与第二支承面32隔开。第三支承面33只在轴向方向D上与第四支承面34隔开。在轴向方向D上看,第三支承面33和第四支承面34之间的间隔与第一支承面31和第二支承面32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除了在第三支承面33范围内的、用于纤维束2的导引面23以外,还在第四支承面34的范围内设置导引面23’。此导引面23、23’同样设计成隧道式的朝支承面33或34敞开的凝集通道。此导引面23、23’使纤维束2在牵伸机构的主牵伸区中实现凝集。导引面23在必要时可使纤维束2从牵伸区面中略微地偏移出来。在此,导引面23把纤维束从最短的假想的位于导引皮带62、63的出口和钳口线5之间的连接线中略微地偏移出来。然后,纤维束2缠绕着凸状导引面23的一部分。在轴向方向D上,这两个用于纤维束2、2’的导引面23、23’相互间的间隔大致与两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11’的凝集通道14、14’的间隔相同。
如图3所示,支承面33通过隧道状的导引面23分隔成两个不再接触的部分。尽管如此,按照本专利申请的宗旨只涉及到了导引面23范围内的支承面33。在导引面23和凝集通道14、14’的范围内也适用于类似的关系。支承面31、32、33和34都凹形地弯拱,其中所有的弯拱部都与共同的圆筒的圆周面相匹配。“圆筒”在此应理解为对一种几何基体的描述,该基体在制造凝集单元20时占据着随后在操作状态时存在的牵伸辊3的位置。
凝集单元20是构成为多组件的,并包括保持器25和四个耐磨的构件41、42、43和44。这些耐磨的构件可优选不活动地与保持器25相连。在每个耐磨的构件41、42、43、44上设置有支承面31、32、33、34,用来把凝集单元20定位在下辊3上。耐磨的构件41、4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11’的凝集通道14、14’。耐磨的构件43、44分别具有用于纤维束2、2’的导引面23、23’。保持器25包括用于耐磨的构件41的容纳部26,此保持器25实际上是指凝集单元20的基体。容纳部26由从保持器25中伸出的销子构成。凝集单元20包括杆件54。此杆件插入保持器25中,伸出来的杆件54的端部构成销子53。耐磨的构件41具有用于从保持器25中伸出的销子53的容纳部45。此容纳部45由肓孔构成。耐磨的构件41优选由陶瓷构成。耐磨的构件41包括第二容纳部45’。此容纳部45’位于容纳部45的对面。通过这两个容纳部45、45’,耐磨的构件41也可当作耐磨的构件42来用。因此可减少耐磨的构件的零件多样性。如果构件41在牵伸机构1’中作为耐磨的构件42来用,则它可借助容纳部45’固定在保持器25上。那么,肓孔45是空的。
为了提高凝集单元20的稳定性,杆件54牵伸机构1不中断地一直延伸到牵伸机构1’。杆件54优选由调质钢构成。此杆件54在从属于两个相邻牵伸机构1、1’的耐磨的构件41、42之间延伸。杆件54的端部伸进耐磨的构件41、42中。为了使凝集单元达到良好的稳定性,杆件54具有至少2mm或更大、尤其3mm或更大的直径范围。
耐磨的构件43和44构造得与耐磨的构件41相似。设置导引面23来代替凝集通道14。凝集单元20包括第二杆件56,它的端部(与杆件54相似)呈销子状地从保持器25中伸出来,用来承接耐磨的构件43、44。
为了进一步提高凝集单元20的稳定性,有利的是,凝集单元20包括虚线(双点虚线)示出的稳定构件57。此稳定构件57不直接与保持器25相连。这个构成为“轭”的稳定构件57将两个耐磨的构件42和44彼此相连。当在圆周方向C上载荷提高时,此稳定构件57提高了突出的耐磨的构件42和44的稳定性。稳定构件57可优选是相应折弯的环形型材。此稳定构件57可优选固定在耐磨的构件42和44的未使用的容纳部或肓孔45中。相似地,耐磨的构件41和43也可与未示出的稳定构件相连。
凝集单元20优选这样制成,即耐磨的构件41、42、43和44利用粘贴剂固定在保持器25上的容纳部26中。这些耐磨的构件在放置于容纳体26上之后还可进行调整,直到粘贴剂硬化。为了实现定向,凝集单元20可放置在辊上,此辊的直径相当于牵伸辊3的直径。因此,这些耐磨的构件可精确地在圆筒的圆周面上与支承面31、32、33、34对齐。
为了把凝集单元20固定在压辊机组18上,设置有形式为片簧58的连接器具21。此片簧58同时是加载元件,用来在支承面31、32、33、34上产生支承力。片簧58借助螺旋件59固定在压辊机组18的基体上。螺旋件59及片簧22一起借助片簧58固定在基体19上。为了提高支承面上的支承力,凝集单元20包括用虚线表示的磁体29。片簧58具有用于凝集单元20的轴向导引件70。此轴向导引件70构成为固定在片簧58上的柱销71。
凝集单元20具有用于连接器具21的容纳部28。此容纳部28包围轴向导引件70的柱销71。因此,凝集单元20可围绕着柱销71的轴线摆动,并当压辊机组18放置在下辊3上时可被定向,从而支承面31、32、33、34可很好地放置在圆周面13上。此容纳部28包括夹子27,此夹子27确保了凝集单元20在压辊机组18上的可更换性,并同时构成防丢失件,因此凝集单元20不会不小心地从压辊机组18上脱落。容纳部28设置在耐磨的构件41和42之间的中心位置,因此加载器具58的加载力可均匀地分布。
为了使得凝集单元20在圆周方向C上定位,凝集单元20具有止挡面51,此止挡面51优选居中地设置在耐磨的构件41和42之间。止挡面51支撑在基体19或芯轴17上。优选设置表面52,用来把止挡面51这样支撑在基体19上,即它围绕着压辊芯轴17的中心线具有恒定的半径。因此,当上辊4、15尤其上辊4在磨损的情况下要在它的弹性蒙皮上得到重磨的时候,那么依然也可以确保凝集单元20的正确位置。止挡面51、52同样也是用于凝集单元20的轴向导引件70的一部分。因此,凝集单元沿着牵伸辊3可活动地容纳在压辊机组18中。凝集单元20具有用来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的器具72。
用于把凝集单元20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的器具72设置在保持器25上。这个用于耦合的器具72由保持器25中的凹槽74构成。此凹槽包括用来使凝集单元20关于横动装置73定位的导入斜面75。横动装置73具有接片(Lasche)76并嵌入到凹槽74中。在载荷支架8摆动并且把压辊机组18从牵伸辊3上取下时,横动装置73与接片76留在牵伸平面上。在取下横动装置73时,凝集单元20脱耦。现在可以将从下辊3上取下的凝集单元20在压辊机组18中沿着上辊4移动一小段距离。当把压辊机组18再次放置在下辊3上时,凹槽74的位置不再与接片76的位置相一致。为了在载荷支架8下摆时让凝集单元20利用用于耦合的器具72再次与横动装置73相连,设置了导入斜面75,导入斜面75再次在轴向方向D上移动凝集单元20,使得接片76进入凹槽74中。然后,凝集单元20又被在轴向方向D上来回运动的横动装置73所携带。
为了制造包芯纱,可将芯线46传输到牵伸机构1中的纤维束中,芯线46然后与纤维束2的纤维组(Stapelfasern)一起被连结成纺成纱(Garn)10。优选在凝集区12的范围内快要到达钳口线16之前将芯线46输入。在轴向方向D上,芯线46必须被非常精确地输送给纤维束11,从而能以最佳的方式连结成纺成纱10。为了在凝集单元20横动运动时还可确保准确的传输,在凝集单元20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芯线46的导引器具47,尤其在图1和4中示出了此导引器具47。此导引器具47作为突起设置在耐磨的构件41上并包括用来使得芯线在轴向方向D上定位的切槽48。此切槽48基本设计成V形。在此,芯线46优选通过切槽48只在轴向方向D上定位,但在其它方面不能再转向,以便没有翻转力矩作用在耐磨的构件41上。为了把芯线传输给牵伸机构1’,耐磨的构件42可具有构造相似的导引器具47。对于某些应用情况,也可替代的是,芯线46’已经在钳口线5之前传输到纤维束2中,因此芯线46’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11一起穿过凝集区12。凝集单元20为此具有导引器具47’,其在图1中借助两点虚线来标示。导引器具47’构造得与导引器具47相似。
下面借助图5更详细地阐述了横动装置73。如同在图3中可看到的一样,牵伸机构1的入口下辊7设置在与牵伸辊平行走向的轨道77上。此轨道在轴向方向D上是可移动的。轨道77与未示出的横动驱动器相连,此横动驱动器产生在轴向方向D上的运动。在传统的牵伸机构1中,也设置带有入口凝集器78、78’的轨道77,以便把未示出的无捻纱(Vorgarn)传输到牵伸机构的入口辊对中。在传统的牵伸机构中,入口凝集器78堪于非常大的公差,尤其是入口凝集器78在轴向方向D上的间隔经常不够精确。这在传统的牵伸机构上也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在那里,纤维束2在轴向方向D上不会获得精确的位置。现在,如果传统的牵伸机构配备凝集单元20,则原来的入口凝集器78就太不精确了,从而无法确保把纤维束2精确地传输给导引面23或凝集通道14。因此,要除去旧的入口凝集器,并用新的、属于按本发明的横动装置73的入口凝集器78、78’来代替。
横动装置73基本由连接臂79构成,此连接臂79从轨道77一直延伸到输出辊对3、4的区域内。横动装置包括用来把横动装置73耦合到轨道77上的元件90。这个用于耦合的元件90传力地作用。此元件90包括用于利用螺旋件91夹紧在轨道77上的夹持装置。连接臂79与入口凝集器78及入口凝集器78’相连。此外,连接臂与预牵伸凝集器92及预牵伸凝集器92’相连。预牵伸凝集器92和92’在辊7和辊6之间的范围内导引并凝集纤维束2。预牵伸凝集器92和92’布置在辊6和61的钳口线的上游。这两个预牵伸凝集器92和92’有利地构成为塑料件并统一在一个设置于连接臂79上的构件中。连接臂79在其朝向出口下辊3的端部区域内具有接片76,此接片76用来把凝集单元20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此连接臂79在下辊3、6、7的朝向上辊4、61的侧面上延伸。
入口凝集器78、78’包括用于轨道77的导引面93。因此,此入口凝集器78可直接支承在轨道77上。横动装置包括用于入口凝集器78、78’的定位接片94。此定位接片94确定了入口凝集器78和78’的间隔。定位接片14利用螺旋件91固定在横动装置上。此定位接片在其端部区域内具有凹槽,此凹槽与销子95在入口凝集器78、78’上共同作用,因此相互形状配合地确定了入口凝集器78和78’的间隔。入口凝集器78、78’相互间具有与预牵伸凝集器92、92’一样的间隔。漏斗状的导引面23、预牵伸凝集器92和入口凝集器78排成一列,除了这种布置外,作为优选方案还令人惊奇地提出的是,入口凝集器78相对于预牵伸凝集器92略微偏移地定位。于是,入口凝集器78在轴向方向D上相对于预牵伸凝集器92偏移地设置,因此纤维束2更强地贴靠在预牵伸凝集器92的侧方导引面上。可非常简单地通过更换定位接片94来实现入口凝集器78关于预牵伸凝集器92的不同定位。
横动装置73在用于耦合到轨道77的元件90和连接臂79之间具有关节96。当载荷支架8摆高且上辊和凝集单元20从下辊上取走时,连接臂79通过此关节96可以高摆。通过使得连接臂79高摆,则预牵伸凝集器92、92’也高摆,从而例如在位于下方的区域中很容易进行清洁工作。

Claims (27)

1.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20),所述凝集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2)的凝集通道(14)以及用于把所述凝集单元(20)耦合到沿牵伸辊(3、6、7)的纵向方向活动的横动装置(73)上的连接臂(79),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纤维束(2)的导引面(23),所述导引面(23)在传输方向(A)上设置在所述凝集通道(14)的上游。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具有用于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的器具(72),所述用于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的器具(72)由用于所述横动装置(73)的接片(76)的凹槽(74)形成。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的器具(7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凝集单元(20)关于所述横动装置(73)定位的导入斜面(75)。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具有用于用来把所述凝集单元(20)固定在压辊组件(18)上的器具(21)的容纳部(28)。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芯线(46)的导引器具(47)。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多组件地构成并具有保持器(25)和至少一个耐磨的构件(41;42;43;44)。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用于把所述凝集单元(20)耦合到横动装置(73)上的器具(72)被设置在所述保持器(25)上。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具有用于牵伸辊(3)的支承面(31、33)的耐磨的构件(41、43),其中所述耐磨的构件(41、43)被如此设置在所述保持器(25)上,使得这两个支承面(31、33)在所述牵伸辊(3)的圆周方向(C)上相互隔开。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得所述凝集单元(20)在所述牵伸辊(3)的圆周方向(C)上定位的止挡面(51)。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具有加载元件。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凝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元件是磁体(29)。
12.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具有凝集单元(20)、基体(19)和两个被容纳在所述基体(19)中的压辊组对,其中所述凝集单元(2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把所述凝集单元(20)耦合到横动装置上的连接臂(79)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已牵伸好的纤维束(2)的凝集通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18)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纤维束(2)的导引面(23)的凝集单元(20),所述导引面(23)在传输方向(A)上设置在所述凝集通道(14)的上游。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18)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凝集单元(20)固定在所述压辊组件(18)上的器具(21),其中所述凝集单元(20)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压辊组件(18)上。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18)具有用于所述凝集单元(20)的轴向导引件(70)。
15.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18)具有按权利要求1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凝集单元(20)。
16.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将所述凝集单元(20)固定在所述压辊组件(18)上的器具(21)具有用于在所述凝集单元(20)的支承面(31;32;33;34)上产生支承力的加载元件(58)。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集单元(20)通过用于在所述凝集单元(20)的支承面(31;32;33;34)上产生支承力的加载元件(58)活动地固定在所述压辊组件(18)上。
18.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18)的基体(19)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使得所述凝集单元(20)在能够与压辊(4、15)接触的牵伸辊(3)的圆周方向(C)上定位的止挡面(52)。
19.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机构的横动装置,其具有凝集单元,其中所述横动装置具有用于将所述横动装置耦合到平行于牵伸辊走向且能够移动的轨道上的元件以及从所述轨道一直延伸到所述牵伸机构的输出辊对的区域之中的、用于耦合所述凝集单元的连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79)与至少一个入口凝集器(78;78’)并与至少一个预牵伸凝集器(92;92’)相连。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动装置(73)具有用于耦合所述凝集单元(20)的接片(76)。
21.按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动装置(73)具有处于所述用于耦合到所述轨道(77)上的元件(90)和所述连接臂(79)之间的关节(96)。
22.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79)在所述牵伸机构(1)的下辊(3、6、7)的朝向上辊(4、61)的侧面上延伸。
23.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耦合到所述轨道(77)上的元件(90)传力地作用。
24.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动装置(73)能够用于两个相邻的牵伸机构(1、1’)并与两个入口凝集器(78、78’)以及两个预牵伸凝集器(92、92’)相连。
25.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两个预牵伸凝集器(92、92’)相互间具有与这两个入口凝集器(78、78’)一样的间隔。
26.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凝集器(78)相对于预牵伸凝集器(92)略微偏移地设置。
27.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动装置(73)具有用于入口凝集器(78)的定位接片(94),并且所述入口凝集器(78)包括用于所述轨道(77)的导引面(93)。
CN200910262407.0A 2008-12-19 2009-12-18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Active CN101748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64531.1 2008-12-19
DE102008064531A DE102008064531A1 (de) 2008-12-19 2008-12-19 Verdichtereinheit und Changiereinrichtung für ein Streckwe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8526A CN101748526A (zh) 2010-06-23
CN101748526B true CN101748526B (zh) 2014-03-05

Family

ID=42077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2407.0A Active CN101748526B (zh) 2008-12-19 2009-12-18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99439B1 (zh)
CN (1) CN101748526B (zh)
BR (1) BRPI0904568B1 (zh)
DE (1) DE102008064531A1 (zh)
ES (1) ES2389094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3179A1 (de) * 2012-02-17 2013-08-22 Oerlikon Textile Components Gmbh Streckwerk zum Verziehen eines Vorgarns
DE102015104808A1 (de) * 2015-03-27 2016-09-2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dichtereinheit
DE102015110980A1 (de) * 2015-07-07 2017-01-12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treckwerk mit mehreren Faserbandführungen
DE102015112662A1 (de) * 2015-07-31 2017-02-02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dichtereinhei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2017113045A1 (de) * 2016-06-23 2017-12-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Changiervorrichtung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ein Verfahren für deren Betrieb
JP2020066820A (ja) * 2018-10-24 2020-04-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トラバース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DE102018126635A1 (de) * 2018-10-25 2020-04-3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dichtereinheit, Druckwalzenaggregat und Streckwerk
DE102018129210A1 (de) * 2018-11-20 2020-05-2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dichtereinhei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2019113676A1 (de) * 2019-05-22 2020-11-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dichtereinhei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CN110846750B (zh) * 2019-11-19 2020-11-03 安徽双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机械导纱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9488A (en) * 1992-08-20 1995-01-10 Hans Stahlecker Sliver guiding arrangement for drafting units of spinning machines
US5704096A (en) * 1995-10-07 1998-01-06 Fritz Stahlecker Drafting arrangement for spinning machines
CN1420219A (zh) * 2001-11-16 2003-05-28 里特机械公司 牵伸和集合纤维条的装置
CN101235562A (zh) * 2008-03-03 2008-08-06 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连杆同步横动集合器装置
CN101311394A (zh) * 2007-05-21 2008-11-26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牵伸纤维须条的牵伸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0835A1 (de) * 1994-08-31 1996-03-07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Core-Garn
DE19501163C1 (de) * 1995-01-17 1996-04-18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Streckwerk für Spinnmaschinen mit einer Leiteinrichtung zum Zuführen eines Kernfadens
DE102007006282A1 (de) 2007-02-01 2008-08-07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Streckwerk mit Verdichtungszo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9488A (en) * 1992-08-20 1995-01-10 Hans Stahlecker Sliver guiding arrangement for drafting units of spinning machines
US5704096A (en) * 1995-10-07 1998-01-06 Fritz Stahlecker Drafting arrangement for spinning machines
CN1420219A (zh) * 2001-11-16 2003-05-28 里特机械公司 牵伸和集合纤维条的装置
CN101311394A (zh) * 2007-05-21 2008-11-26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牵伸纤维须条的牵伸机构
CN101235562A (zh) * 2008-03-03 2008-08-06 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连杆同步横动集合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04568B1 (pt) 2020-01-21
BRPI0904568A2 (pt) 2011-09-06
EP2199439A2 (de) 2010-06-23
DE102008064531A1 (de) 2010-07-01
ES2389094T3 (es) 2012-10-23
EP2199439B1 (de) 2012-06-20
CN101748526A (zh) 2010-06-23
EP2199439A3 (de)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8526B (zh)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CN102037170B (zh) 用于纺织机的牵伸装置的凝聚单元
CN101372776B (zh) 一种条并卷机中牵伸装置的改进结构
JP5524419B2 (ja)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シリンダの駆動装置
CN101532194B (zh) 亚麻湿纺细纱机牵伸部件
CN101423989B (zh)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CN114540999A (zh) 一种单牵伸区的等隔距双通道环锭纺纱装置
CN100564626C (zh) 环锭精纺机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纱装置
CN202830259U (zh) 氨纶分丝专用装置
CN100503914C (zh) 一种具有集聚器的纺纱机
CN202744710U (zh) 伺服电机驱动的纺机横动装置
CN103628197A (zh) 一种纺织皮圈
CN109722747B (zh) 一种四罗拉双区牵伸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210341174U (zh) 一种倍捻机的筒子架
CN201080516Y (zh) 一种纺纱装置
US9206533B2 (en) Clearer roller holder for a textile machine
CN203846173U (zh) 一种紧密纺纱机的改进设备
CN103122508B (zh) 一种细纱机二次加捻纺纱方法及装置
CN215481481U (zh) 一种粗纱机的长短纤通用牵伸结构
CN205774990U (zh) 纤维条引导装置及精梳机
CN101113536A (zh)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并条组件的集束器
CN201343597Y (zh) 环锭细纱机中的罗拉装置
CN102345190A (zh) 带有倾斜的主牵伸区的牵伸装置
CN101070650A (zh) 用于将芯线输送给短纤维须条的喂料辊
CN104328543B (zh) 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理落管整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