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2130A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影像感测器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42130A CN101742130A CN200810305403.1A CN200810305403A CN101742130A CN 101742130 A CN101742130 A CN 101742130A CN 200810305403 A CN200810305403 A CN 200810305403A CN 101742130 A CN101742130 A CN 1017421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
- image sensor
- bracket
- chute
- drive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4—Rotary member or shaft indexing, e.g., tool or work turre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感测器支架,其包括一个基座,一个第一滑座,一个第二滑座,一个第一驱动装置,一个第二驱动装置,一个第一驱动臂、一个第二驱动臂,多个滑动杆,以及多个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滑座也通过所述滑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滑座通过所述另一部分滑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一、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二驱动臂对应所述第一、二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可在第一、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二滑座滑动。所述多个复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座与基座以及第二滑座与第一滑座之间用以使所述第一滑座以及第二滑座复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感测器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成像装置中的影像感测器支架。
背景技术
影像感测器是数字成像装置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元件,其将成像于其表面上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便于影像的存储以及处理。因为影像感测器上的感测区的面积有限,因此当影像感测器发生抖动时就容易使成像在所述感测区上的图像产生重影、失真,因此现有的影像感测器一般被设置在一个托架上,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可带动所述影像感测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结构,通过控制所述托架上的移动结构的运动从而补偿影像感测器因抖动而发生的位置偏移。然而,现有的托架由于机构上的相互制约使得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时容易发生干涉,从而导致在带动影像感测器进行偏移补偿时误差较大,补偿精度低,无法达到满意的补偿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运动干涉小、运动补偿精度高的影像感测器支架。
一种影像感测器支架,其包括一个基座,一个第一滑座,一个第二滑座,一个第一驱动装置,一个第二驱动装置,一个第一驱动臂、一个第二驱动臂,多个滑动杆,以及多个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滑座通过所述部分滑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滑座通过所述另一部分滑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一、二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通过其一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一滑座上,并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拨动所述第一滑座相对基座滑动。所述第二驱动臂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通过其一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二滑座上,并在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推动所述第二滑座相对第一滑座滑动。所述多个复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座与基座之间以及第二滑座与第一滑座之间用以使所述第一滑座以及第二滑座复位。
本发明的影像感测器支架通过采用将第一滑座及第二滑座与第一驱动臂及第二驱动臂单独设置,从而减小了第一驱动臂及第二驱动臂对所述第一滑座以及第二滑座的位置影响,进而提高了该影像感测器支架的补偿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影像感测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影像感测器支架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影像感测器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影像感测器支架另一视角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影像感测器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图1中影像感测器支架的另一视角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影像感测器支架100,其包括一个基座110,一个第一滑座120,一个第二滑座130,一个第一驱动装置140,一个第二驱动装置150,一个第一驱动臂160、一个第二驱动臂170,多个滑动杆180,以及多个复位装置190。所述第一滑座120通过所述滑动杆18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上。所述第二滑座130也通过所述滑动杆18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120上。所述第一、二驱动装置140、150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110上。所述第一驱动臂16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上,且通过其一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一滑座120上,并在第一驱动装置140的带动下拨动所述第一滑座120相对基座110滑动。所述第二驱动臂17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上,且通过其一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二滑座130上,并在第二驱动装置150的带动下推动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第一滑座120滑动。所述多个复位装置190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座120与基座110之间以及第二滑座130与第一滑座120之间用以使所述第一滑座120以及第二滑座130复位。所述滑动杆180包括一个第一滑动杆182、一个第二滑动杆184、一个第三滑动杆186以及一个第四滑动杆188。
所述基座110包括一个滑座支架112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滑座支架112一侧的驱动装置支架114。所述滑座支架112包括一个基板1122,该基板1122包括一个上表面1122a以及一个与该上表面1122a相对应的下表面1122b。在所述基板1122上开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1122a、1122b的滑动腔1122c,该滑动腔1122c用以容置所述第一滑座120。沿着所述滑动腔1122c的内壁分别向所述基板1122的上表面1122a的方向延伸出一组第一轴座1124,该第一轴座1124包括一个悬臂轴座1124a以及一个与该悬臂轴座1124a相对应的双耳轴座1124b。在所述悬臂轴座1124a一侧设置有一个挂扣1124c,用以连接所述复位装置190。在所述滑座支架112的基板1122的下表面1122b对应悬臂轴座1124a的位置处并排开设有一组滑槽1126,该滑槽1126包括一个第一滑槽1126a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滑槽1126a相邻的第二滑槽1126b,所述第一滑槽1126a及第二滑槽1126b分别与所述滑动腔1122c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滑槽1126a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转轴1128用以枢接所述第一驱动臂160。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导滑条1123,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组相互对应的凸肋1125,所述导滑条1123及凸肋1125的表面为光滑曲面。沿着所述基板1122的下表面1122b形成有多个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1126b中的卡板1127。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包括一个内侧板1142、一个外侧板1144、一个连接所述内侧板1142以及外侧板1144的一个顶板1146,以及多个连接所述内侧板1142、外侧板1144及顶板1146的隔板1148。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通过内侧板1142垂直连接在所述基板1122的一侧并与所述滑槽1126相邻,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的顶板1146的外表面与所述基板1122的上表面1122a平齐。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的顶板1146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126a相对应的第一开槽1146a以及与所述第二滑槽1126b相对应的第二开槽1146b。所述第一开槽1146a及第二开槽1146b均贯穿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的顶板1146。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的内侧板1142上分别开设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开槽1146a及第一滑槽1126a的第一缺口1142a,以及用以连通所述第二开槽1146b及第二滑槽1126b的第二缺口1142b。所述内侧板1142的第二缺口1142b的底面以及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引凸条1142c,所述导引凸条1142c的外表面为光滑的曲面。驱动装置支撑架114的多个隔板1148与所述内侧板1142、外侧板1144及顶板1146分别构成一个第一容置区1143以及第二容置区1145。所述第一容置区1143与所述第一开槽1146a相互连通用以容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0以及第一驱动臂160。所述第二容置区1145与所述第二开槽1146b相互连通用以容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0以及第二驱动臂170。
所述第一滑座120为一个中空框架结构,其包括多个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框边122,所述多个第一框边122围绕形成一个第一空窗123,该第一空窗123用以暴露设置在该影像感测器支架100上的影像感测器的感测面。所述每一个第一框边122包括一个顶面122a、一个底面122c以及一个连接顶面122a及底面122c的外侧面122b。其中一个第一框边122的两端的顶面122a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块124,在所述两个第一支撑块1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平行于所述第一框边122的第一轴孔124a。所述滑动杆180的第一滑动杆182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块124上的第一轴孔124a将所述第一滑座120的一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悬臂轴座1124a上。在所述形成有第一支撑块124的第一框边122的外侧面122b上沿垂直该外侧面122b的方向垂直延伸出一个与所述基座110的挂扣1124c相对应且与所述挂扣1124c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挂扣125,所述复位装置190分别连接在所述基座110的挂扣1124c及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挂扣125上,用以使所述第一滑座120相对基座110复位。在形成有所述第一挂扣125的第一框边122的底面122c上设置有一个凸块126,所述凸块126沿垂直于该凸块126所在的第一框边122的外侧面122b的方向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用以与所述第一驱动臂160相抵持,并在所述第一驱动臂160的带动下使所述第一滑座120相对所述基座110滑动。在与所述形成有第一支撑块124的第一框边122相对的另一第一框边122的外侧面122b上形成有一个第一滑块127,在所述第一滑块127的外端面开设有一个敞口的第三滑槽127a,该第一滑块127通过所述第三滑槽127a可滑动的卡设在所述滑动杆180的第二滑动杆184上,其中,所述第二滑动杆184的两端固设在所述基座110的双耳轴座1124b上。所述第一滑动杆182以及所述第一滑块127构成了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滑动机构。在所述形成有第一支撑块124的第一框边122的底面122c的两端对应第一支撑块124分别形成一个第二支撑块128以及第三支撑块129,在与形成有第一支撑块124的第一框边122的相邻接的另外两个第一框边122的底面122c上分别形成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支撑块128相对应的第四支撑块1282,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三支撑块129相对应的第五支撑块1292。在所述第二支撑块128及对应的第四支撑块1282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孔124a的第二轴孔128a,所述滑动杆180的第三滑动杆186的两端分别穿置在所述第二轴孔128a内。在所述第三支撑块129以及对应的第五支撑块1292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平行于所述第二轴孔128a的第三轴孔129a,所述滑动杆180的第四滑动杆188的两端分别穿置在所述第三轴孔129a内。所述第三滑动杆186以及第四滑动杆188构成了该第一滑座120的导滑机构,该导滑机构用以滑动连接第二滑座130,使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第一滑座120滑动。在与所述形成有第一挂扣125的第一框边122邻接的另一第一框边122的外侧面122b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挂扣125a用以设置所述复位装置190,且所述第二挂扣125a邻近所述第一挂扣125。
所述第二滑座130为一类似于第一滑座120的框架结构,用以支撑影像感测器。所述第二滑座130包括多个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二框边132,其中每一第二框边132均包括一个外侧壁132a。在所述第二滑座130的一个第二框边132的外侧壁132a上对应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三滑动杆186设置有一个滑动臂134,所述滑动臂134包括两个相互对应且间隔一定距离的支撑臂134a,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撑臂134a之间的横板134c,在所述支撑臂134a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轴孔134d,所述滑动臂134通过所述第四轴孔134d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三滑动杆186上。在所述横板134c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座120上的第二挂扣125a对应且与第二挂扣125a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三挂扣133,所述复位装置19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二挂扣125a及第二滑座130的第三挂扣133上,用以使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座110复位。在所述第二滑座130的另一个第二框边132上对应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四滑动杆188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块136,在所述第二滑块136的外端面开设有一个敞口的第四滑槽136a,该第二滑块136通过所述第四滑槽136a可滑动的卡设在第四滑动杆188上,所述滑动臂134及所述第二滑块136构成了所述第二滑座130的第二滑动机构,从而使得该第二滑座130可相对所述第一滑座120滑动。在邻近所述滑动臂134的一第二框边132的外侧壁132a上设置一个邻近所述滑动臂134的半圆形凸起138,该半圆形凸起138用以抵持在所述第二驱动臂170上,并在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驱动下使该第二滑座130相对第一滑座120滑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0包括一个第一驱动源142,一组与该第一驱动源142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组144以及与该第一传动组144转动连接的第一挡块146,所述第一驱动源142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驱动装置支架114上,所述第一传动组144以及第一挡块146收容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的第一容置区1143内,所述第一挡块146可随着所述第一传动组144的转动而沿直线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0包括一个第二驱动源152,一组与该第二驱动源152转动连接的第二传动组154以及与该第二传动组154转动连接的第二挡块156,所述第二驱动源152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驱动装置支架114上,所述第二传动组154以及第二挡块156收容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14的第二容置区1145内,所述第二挡块156可随着所述第二传动组154的转动而沿直线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驱动臂160包括一个摇臂162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摇臂162一端的摆杆164。所述摇臂162包括一个前臂162a以及一个后臂162b,所述前臂162a与所述后臂162b相互连接并形成一个偏离所述前臂162a及后臂162b的端部延伸方向的拐角区162c,在该拐角区162c上形成有一个贯穿该拐角区162c的穿孔162d,该第一驱动臂160通过其拐角区162c的穿孔162d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第一滑槽1126a底部的转轴1128上,所述前臂162a收容在所述基座110的第一滑槽1126a内,在所述前臂162a的端部形成一个弧形拨块162e,该拨块162e抵持在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框边122的底面122c的凸块126上,用以拨动所述第一滑座120相对所述基座110滑动。所述摆杆164包括一个连接臂164a以及一个垂直连接在所述连接臂164a一端的传动臂164b,所述传动臂164b的一侧设置一个弧形凸缘166。所述摆杆164通过所述连接臂164a垂直连接在所述摇臂162的后臂162b的端部,且所述传动臂164b与所述摇臂162相互平行。所述摆杆164穿过第一开槽1146a收容在所述基座110的第一容置区1143内,通过其传动臂164b上的弧形凸缘166抵持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0的第一挡块146上,并在所述第一挡块146的带动下使第一驱动臂160沿着所述转轴1128转动从而拨动所述第一滑座120沿着所述第一滑动杆182以及第二滑动杆184的方向相对所述基座110运动。
所述第二驱动臂170包括一个滑动板172、一个限位板174以及一个拨动板176。所述滑动板172收容在所述基座110的第二滑槽1126b内以及第二缺口1142b内,且该滑动板172的侧边以及底面分别抵持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及第二缺口1142b内的导滑条1123、凸肋1125以及导引凸条1142c,由于所述导滑条1123、凸肋1125以及导引凸条1142c的表面均为光滑的曲面,因此与所述滑动板172的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所述滑动板172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内滑动时,所述滑动板172所受到的摩擦力非常小。在所述滑动板17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滑动板172的挡板172a,该挡板172a抵持在所述第二滑座130的一个第二框边132的外侧壁132a上的半圆形凸起138上用以推动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第一滑座120滑动。在所述滑动板172的相对两侧对应所述基座110的多个卡板1127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口172b,该开口172b用以方便将所述滑动板17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内,在安装所述滑动板172时让其开口172b对准所述基座110的卡板1127,当所述滑动板172完全置入所述第二滑槽1126b时,推动所述滑动板172使所述滑动板172上的开口172b与所述基座110的卡板1127相互错位,从而方便地将所述滑动板17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内并通过卡板1127将所述滑动板172限制在所述第二滑槽1126b。所述限位板174相对所述挡板172a设置在所述滑动板172的另一端,所述限位板174包括一个立板174a以及一个与所述立板174a垂直连接的翼板174b,所述限位板174的立板174a垂直连接在所述滑动板172一端,且所述限位板174的翼板174b与所述滑动板172大致平行。所述拨动板176垂直连接在所述限位板174的翼板174b上与立板174a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拨动板176与所述立板174a及挡板172a大致平行,在所述拨动板176远离所述限位板174的一端开设有一个U型槽176a,该U型槽176a用以避免所述拨动板176与所述第二传动组154发生干涉。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限位板174以及拨动板176通过所述第二开槽1146b收容在所述基座110的第二容置区1145内,且所述拨动板176抵持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0的第二挡块156上,所述拨动板176可在所述第二挡块156的带动下使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滑动板172沿着第二滑槽1126b滑动,从而通过所述挡板172a推动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座120滑动。
所述复位装置19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120与基座110以及所述第二滑座130与第一滑座120之间,当所述第一滑座120相对于所述基座110发生位移或者第二滑座130相对于第一滑座120发生位移时,所述复位装置190可使所述第一滑座120以及第二滑座130回复至初始状态,该复位装置190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弹性装置。
请参阅图5及图6,当所述影像感测器支架100使用时,将一个影像感测器200设置在该影像感测器支架100的第二滑座130上。当所述影像感测器200发生抖动而需要进行位置补偿时,所述影像感测器支架100的第一驱动装置140以及第二驱动装置150分别独立运作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沿着不同的方向运动,从而对所述影像感测器200进行补偿。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0运作时,该第一驱动装置140的第一驱动源142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组144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组144带动所述第一挡块146沿着一直线方向运动,并拨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60的摆杆164绕着所述基座110上的转轴1128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60的摇臂162随着摆杆16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60的端部的拨块162e抵持在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框边122的凸块126上使所述第一滑座120沿着所述第一滑动杆182以及第二滑动杆184的方向运动;同理,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0运作时,该第二驱动装置150的第二驱动源152带动所述第二传动组154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154带动所述第二挡块156沿着一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拨动板176抵持在所述所述第二挡块156上,并随着所述第二挡块156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挡板172a抵持在所述第二滑座130的一个第二框边132的外侧壁132a上的半圆形凸起138上从而推动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第一滑座120滑动。在上述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驱动臂160及第二驱动臂170与与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之间分开设置,因此,在运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臂160及第二驱动臂170的位置状态不会直接影响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130上的影像感测器200,进而提高了该影像感测器支架100的位置补偿精度。
此外,在所述第一驱动臂160驱动所述第一滑座120时,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挡板172a抵持在所述第二滑座130的第二框边132的半圆形凸起138上,由于第一滑座120的运动,所述第二框边132上的凸起138相对所述挡板172a滑动,从而在所述挡板172a与凸起138之间产生一个阻碍所述第二滑座130运动的阻力,第二滑座130将该阻力传递给第一滑座120,从而阻碍第一滑座120的运动,此时在所述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上分别形成两个受力点即:所述第一驱动臂160的端部的拨块162e与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框边122的凸块126接触点,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挡板172a与所述第二滑座130的一个第二框边132的半圆形凸起138的接触点,所述阻力将在上述两个受力点之间产生一个阻力矩,该阻力矩以拨块162e与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框边122的凸块126接触点为支点,以所述第一滑座120的第一框边122的凸块126接触点的受力方向为力臂,当该阻力矩足够大的时候,所述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便会在该阻力矩的作用下以拨块162e与凸块126接触点为旋转中心发生偏转,但是,由于所述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的两个受力点之间的距离非常短,且所述第二框边132的凸起138为半圆形,该凸起138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挡板172a之间的实际接触位置为所述半圆形凸起138的母线,该母线为平行于所述半圆形凸起138的中心轴线的直线,所以该凸起138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驱动臂170的挡板172a之间为线接触,因此所述凸起138与挡板172a之间接触面积非常小,从而产生的摩擦阻力非常小,由此而产生的力矩极其微小,不会使所述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在所述阻力矩的作用下以拨块162e与凸块126接触点为旋转中心发生偏转。同理,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0运作时,所述第二驱动臂170推动所述第二滑座130相对所述第一滑座120滑动,在上述两个受力点的力矩同样非常微小,所述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同样不会发生偏转,从而使得该影像感测器支架100的运动干涉小、运动补偿精度高。
本发明的影像感测器支架100通过采用将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与第一驱动臂160及第二驱动臂170单独设置。以减小第一滑座120及第二滑座130运动时的阻力矩,从而减少了运动干涉,进而相应提高了该影像感测器支架100的补偿精度。
应该指出,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影像感测器支架,其包括一个基座,一个第一滑座,一个第二滑座,一个第一驱动装置,一个第二驱动装置,一个第一驱动臂、一个第二驱动臂,多个滑动杆,以及多个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滑座通过所述滑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滑座也通过所述滑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第一、二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通过其一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一滑座上,并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拨动所述第一滑座相对基座滑动,所述第二驱动臂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通过其一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二滑座上,并在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推动所述第二滑座相对第一滑座滑动,所述多个复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座与基座之间以及第二滑座与第一滑座之间用以使所述第一滑座以及第二滑座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个滑座支架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滑座支架一侧的驱动装置支架,所述滑座支架包括一个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一个上表面以及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应的下表面,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座可滑动的容置在所述滑动腔内,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上并排形成有一个与所述滑动腔相连通的第一滑槽以及一个与所述滑动腔相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驱动装置支架上有一个与第一滑槽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区,以及一个与第二滑槽相互连通的第二容置区,所述第一驱动臂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区及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驱动臂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区及第二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臂包括一个滑动板、一个限位板以及一个拨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垂直于该滑动板的挡板,该挡板抵持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限位板相对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另一端,所述拨动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并与所述挡板相互平行,所述滑动板收容在所述基座的第二滑槽内,所述限位板及拨动板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置区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导滑条,所述第二驱动臂抵持在所述导滑条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组相互对应的凸肋,所述第二驱动臂抵靠在凸肋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条表面为光滑曲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表面为光滑曲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基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中的卡板,所述第二驱动臂的滑动板上对应所述卡板设置有多个开口。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一个立板以及一个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的翼板,所述限位板的立板垂直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一端,且所述限位板的翼板与所述滑动板平行,所述拨动板垂直连接在所述限位板的翼板上与立板相对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拨动板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开设有一个U型槽。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座包括多个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二框边,每一第二框边均包括一个外侧壁,在所述多个第二框边的其中一个第二框边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半圆形凸起,该半圆形凸起抵持在所述第二驱动臂的挡板上。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包括一个第一滑动机构以及一个导滑机构,所述第二滑座包括一个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座通过第一滑动机构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滑座通过第二滑动机构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的导滑机构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滑动腔的内壁上分别向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方向延伸出一组第一轴座,该第一轴座包括一个悬臂轴座以及一个与该悬臂轴座相对应的双耳轴座,所述第一滑座的滑动机构分别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座的悬臂轴座及双耳轴座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包括多个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框边,所述每一第一框边包括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顶面及底面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滑座的滑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一滑杆以及一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杆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悬臂轴座上,并由两个支撑块支撑在一个第一框边两端的顶面,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与该第一滑动杆对应的另一第一框边的外侧面上,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外端面开设有一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三滑槽可滑动的卡设在一固持在所述基座的双耳轴座上的第二滑动杆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的导滑机构包括一个第三滑动杆以及一个第四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以及第四滑动杆分别由多个支撑块支撑在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之间的两个第一框边的底面,所述第二滑座的第二滑动机构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动杆以及第四滑动杆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座包括多个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二框边,其中每一第二框边均包括一个外侧壁,所述第二滑座的第二滑动机构包括一个滑动臂以及一个第二滑块,所述滑动臂对应所述第一滑座的第三滑动杆滑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的第二框边的外侧壁上,该滑动臂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三滑动杆上,所述第二滑块对应所述第一滑座的第四滑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的另一个第二框边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第二滑块的外端面开设有一个敞口的第四滑槽,该第二滑块通过所述第四滑槽可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四滑动杆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臂轴座一侧设置有一个挂扣,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一个第一框边的外侧面上沿垂直该外侧壁的方向垂直延伸出一个与所述基座的挂扣相对应且与所述挂扣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一挂扣,所述一个复位装置分别连接在所述基座的挂扣及第一滑座的第一挂扣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形成有第一挂扣的第一框边邻接的另一第一框边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挂扣,且所述第二挂扣邻近所述第一挂扣,所述第二滑座的滑动臂包括两个相互对应且间隔一定距离的支撑臂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撑臂之间的横板,在所述横板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二挂扣对应且与第二挂扣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三挂扣,所述一复位装置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座的第二挂扣及第二滑座的第三挂扣上。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支架包括一个内侧板、一个外侧板、一个连接所述内侧板以及外侧板的一个顶板,以及多个连接所述内侧板、外侧板及顶板的隔板,所述驱动装置支架通过内侧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滑槽相邻,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支架的顶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容置区及第二容置区由所述内侧板、外侧板及顶板构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的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一开槽以及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及第二开槽均贯穿所述驱动装置支架的顶板,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的内侧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开槽及第一滑槽的第一缺口,以及用以连通所述第二开槽及第二滑槽的第二缺口。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的第二缺口的底面以及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引凸条,所述导引凸条的外表面为光滑的曲面。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抵持的受力点与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抵持的受力点相邻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之间采用线接触的方式相互相抵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影像感测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之间采用线接触的方式相互相抵持。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5403.1A CN101742130B (zh) | 2008-11-06 | 2008-11-06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US12/431,718 US8054376B2 (en) | 2008-11-06 | 2009-04-28 | Image sensor hold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5403.1A CN101742130B (zh) | 2008-11-06 | 2008-11-06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2130A true CN101742130A (zh) | 2010-06-16 |
CN101742130B CN101742130B (zh) | 2011-11-30 |
Family
ID=42130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3054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2130B (zh) | 2008-11-06 | 2008-11-06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54376B2 (zh) |
CN (1) | CN1017421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3857B (zh) * | 2008-12-12 | 2011-11-0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CN106395280A (zh) * | 2016-11-08 | 2017-02-15 |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轨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10059Y (zh) * | 2005-08-10 | 2006-08-23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感测模块 |
JP2007107658A (ja) * | 2005-10-14 | 2007-04-26 | Pentax Corp | 挿入部材の固定構造 |
CN100423546C (zh) * | 2005-10-20 | 2008-10-01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 |
CN101017309B (zh) * | 2006-02-08 | 2010-10-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抖动补正装置以及照相机 |
JP4700555B2 (ja) * | 2006-05-02 | 2011-06-15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像ぶれ補正装置 |
JP4759462B2 (ja) * | 2006-07-20 | 2011-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
JP2008157979A (ja) * | 2006-12-20 | 2008-07-10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4981547B2 (ja) * | 2007-06-28 | 2012-07-25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4924351B2 (ja) * | 2007-10-09 | 2012-04-25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
2008
- 2008-11-06 CN CN200810305403.1A patent/CN10174213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4-28 US US12/431,718 patent/US80543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2130B (zh) | 2011-11-30 |
US8054376B2 (en) | 2011-11-08 |
US20100110281A1 (en) | 2010-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42130B (zh)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
GB2082510A (en) | Automatic recording instrument | |
CN101124414A (zh) | 铰链装置 | |
US8776318B2 (en) | Slide-tilt mechanism | |
CN101753857B (zh) | 影像感测器支架 | |
JP5203684B2 (ja) | 板体収納用ラック | |
CN103026314A (zh) | 开闭装置 | |
KR20240035987A (ko) | 모션 재현 장치 | |
TWI383670B (zh) | 影像感測器支架 | |
CN210257693U (zh) | 一种印刷机构 | |
CN209206810U (zh) | 一种空压机的焊接夹具 | |
CN209275620U (zh) | 夹持装置及叠片机 | |
CN213734194U (zh) | 打复印借阅一体机 | |
US8764162B2 (en) | Cleaning and protecting device and office machine using the same | |
TWI386756B (zh) | 影像感測器支架 | |
CN103009799B (zh) | 同一平面的x、y、θ方向自动对准调节装置 | |
KR100418636B1 (ko) | 산업기기의 제어기용 모듈의 고정장치 | |
JP3765158B2 (ja) | X線透視撮影台 | |
KR20120103477A (ko) | 이랑 정리기계 | |
CN213963427U (zh) | 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和超声设备 | |
JPH0681592B2 (ja) | 旋回,往復,8の字振盪自在なトリプルシェーカー | |
JP4573237B2 (ja) | 工作機械 | |
CN218629847U (zh) | 适用于单分子poct设备的反应杯处理模块和包含其的单分子poct设备 | |
CN101450554A (zh) | 打印装置 | |
JP5343095B2 (ja) | テープライブラリ用動力伝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