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4375B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4375B
CN101714375B CN2009101183757A CN200910118375A CN101714375B CN 101714375 B CN101714375 B CN 101714375B CN 2009101183757 A CN2009101183757 A CN 2009101183757A CN 200910118375 A CN200910118375 A CN 200910118375A CN 101714375 B CN101714375 B CN 101714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ptical disc
arm
disc apparatus
emplo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83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4375A (zh
Inventor
田中良幸
西田育雄
三木久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14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4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4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43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不用在加载马达的驱动力的传动系统中的齿轮之间进行齿彼此间的装脱,就可执行紧急弹出。在大径的从动用齿轮的内径侧,主动用齿轮可在轴方向移动且与可与该从动用齿轮一体转动地结合在加载马达和盘移动机构之间构成传动系统的齿轮列中的齿轮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同时,该主动用齿轮为下述结构,通过相对于该从动用齿轮在轴方向移动变位,以保持与下一级齿轮的卡合的状态解除与该从动用齿轮的上述结合,在紧急弹出时,通过手动的外力解除上述结合将上述传动系统设为切断状态,使其在上述盘移动机构执行该外力的盘排出动作而将光盘排出装置外。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的构成,特别是涉及一种紧急时排出光盘即用于进行紧急弹出(eject)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即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例如有日本专利特开平6-180918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10813号公报(专利文献2)及日本专利特开2007-220276号公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日本专利特开平6-180918号公报记载的技术构成为,在记录再现装置中,作为用于紧急情况下从装置内取出记录介质的盒(cartridge)(即紧急弹出)的构成,是通过移动部件使与设置于水平移动部的齿条装脱自如地啮合的最终齿轮,在轴方向移动,使其脱离与该齿条部的啮合;日本专利特开2004-310813号公报记载的技术构成为,在盘装置内进行紧急弹出时,用应急销P推压滑动部件31,解除固定于加载马达的转动输出轴的蜗轮22和受该蜗轮22驱动的双啮合齿轮23之间的啮合,在该解除状态下,用应急销P推压齿轮部件36,通过双啮合齿轮38使齿条主体34后退移动且使排出杆17摆动,排出光盘;另外,日本专利特开2007-220276号公报记载的技术的构成为,在光设备装置内进行紧急弹出时,利用销700且经由解除杆600的齿轮移动部630在轴方向推压齿轮305c,以使其脱离齿条部355,而解除齿轮305c、齿条355间的啮合,可以通过手动使主滑块350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1809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310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220276号公报
上述公报记载的现有技术的构成为,在紧急情况下执行盘的排出(以下称为紧急弹出)时,解除齿条的齿和齿轮的齿之间的啮合或蜗轮的齿和齿轮的齿之间的啮合,其后完成紧急弹出动作,在使装置再次返回初始状态时,使这些齿轮的齿再次成啮合状态。因此,在齿轮间使齿成啮合状态时,在成啮合状态之前使齿的头部之间发生接触等,有可能损伤各齿,另外,为了达到正确的啮合状态必须使两齿的位置关系正确,因此,为了该啮合必须准确地限制移动一方的齿轮的移动方向及停止位置。另外,在进行啮合的解除时,作为用于使齿轮移动的空间,需要相对于转动轴呈直角的方向的空间,这使装置尺寸的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光盘装置中,在加载马达和盘移动机构之间构成传动系统的齿轮列中的异轴齿轮间不进行相互的装脱,而是进行紧急弹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可靠性的光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构成为,在光盘装置中,加载马达(其实施例符号为350)和盘移动机构之间构成传动系统的齿轮列(其实施例符号为:360)中的齿轮单元中至少1个构成为,在大径的从动用齿轮(在该实施例符号为3601)的内径侧,与该从动用齿轮同轴配置的主动用齿轮(在该实施例符号为3602)能够在轴方向移动,且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一体转动地结合,并且,该主动用齿轮(在该实施例符号为3602)通过相对于该从动用齿轮(在该实施例符号为3601)在轴方向上移动变位,在保持与下一级齿轮(在该实施例符号为3603)卡合(各齿的啮合)的状态下解除与该从动用齿轮的上述结合,紧急弹出时,通过手动的外力解除上述结合使上述传动系统为切断状态(断开状态),使上述盘移动机构执行该外力的盘排出动作,将光盘排出到装置外。
根据本发明,在光盘装置中,不用解除加载马达和盘移动机构之间的齿轮列的异轴间的卡合,就可执行紧急弹出动作。其结果是,不会因齿轮间的齿彼此间的装脱动作而引起齿的损伤及劣化,可以确保作为光盘装置的可靠性。另外,还不需要齿轮的轴位置调整用的机构及轴移动引导用的机构,很容易实现齿轮列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光盘装置中拆下顶盖时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光盘装置中拆下底壳时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紧急弹出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是表示紧急弹出动作前的状态的图;
图5是构成图4的紧急弹出机构的齿轮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图5的齿轮单元的主动用齿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4的齿轮单元的轴方向剖面图,是表示处于从动用齿轮和主动用齿轮结合的状态时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的紧急弹出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是表示紧急弹出动作过程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构成中除去了推压部件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图4的齿轮单元的轴方向剖面图,是表示处于图8的状态时的构成的图;
图11是图1的光盘装置的紧急弹出机构的臂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的紧急弹出机构的紧急弹出动作的各部的变位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光盘装置                      11:顶盖
11a:孔                          12:底壳
13:前面板                       13a:开口
14:弹出按钮                     15:LED
16、160:销插入孔                200:光驱机芯单元
20:夹持器                       21:旋转台
22:主轴马达                     23:光拾取器
24:机械板                       26:引导丝杠部件
27:滑动马达                     28a、28b:导向部件
301:插入滚轮                  302:导向部件
303:弹出滚轮                  304:盘滚轮
305:插入臂                    306:活动杆
308:转动连杆                  309:弹出臂
310:盘杆                      320:底盘
324:加载开关                  325:弹出开关
326:机械模式开关              340:模动盘滑动件
350:加载马达                  351:蜗轮
360:齿轮列                    3601、3603、3605:从动用齿轮
3601b:第一突出部              3602、3604:主动用齿轮
3602b:第二突出部              3602d:高度位置保持用突出部
37:盘移动机构                 370:操作杆
370r:齿条部                   380:推压部件
380a:推压部                   381:臂部件
381a:转动支点                 382:拉伸螺旋弹簧
390:被推压部                  391:压缩螺旋弹簧
400: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12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说明图。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光盘装置中拆下顶盖时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光盘装置中拆下底壳时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紧急弹出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紧急弹出动作前的状态的图,图5是构成图4的紧急弹出机构的齿轮单元的立体图,图6是构成图5的齿轮单元的主动用齿轮的立体图,图7是图4的齿轮单元的轴方向剖面图,是表示处于从动用齿轮和主动用齿轮结合的状态时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的紧急弹出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紧急弹出动作中的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在图8的构成中除去推压部件时的状态的图,图10是图4的齿轮结构的轴方向剖面图,是处于图8的状态时的结构的图,图11是图1的光盘装置的紧急弹出机构的臂部件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的紧急弹出机构的紧急弹出动作的各部的变位状态的图。
图1中,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薄型吸入式的光盘装置,11是光盘装置1中遮盖在装置上面侧(Z轴方向侧)的顶盖,11a是设置在顶盖11的平面上的孔,12是遮盖在装置底面侧(-Z轴方向侧)的底壳,13是装置前面的前面板,13a是用于将光盘(未图示)插入装置内(沿Y轴方向插入)或者从装置内取出的前面板13的开口,14是弹出按钮,15是显示装置的动作状态的LED,16是执行紧急弹出动作时用于将紧急弹出用的销(未图示)插入光盘装置1的销插入孔,20是插入到光盘的中心孔内且将该光盘支承于其半径方向而在夹紧时进行夹紧的夹持器。光盘可在光盘装置1内,从被夹持器20夹紧的状态,即在夹持器20插入光盘的中心孔的状态进行紧急弹出动作,而通过紧急弹出从前面板13的开口13a被排出。
下面,对于在说明中使用的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的情况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2是表示拆下顶盖11时的光盘装置1的表面侧(光盘装填侧)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拆下底壳时的光盘装置1的背面侧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中,22是驱动光盘(未图示)转动的主轴马达,20是同心地固定于主轴马达22的转动部上的夹持器,21是位于主轴马达22的转动部上,同心地配置于夹持器20的周围,且在使该夹持器20插入光盘的中心孔内的状态下支承该光盘的中心孔周围的平面部(记录或再现侧的平面部)的旋转台,23是当记录或再现时在光盘的大致半径方向上移动且对光盘面照射激光的光拾取器,23a是物镜,24是对上述主轴马达22、上述光拾取器23、使该光盘在大致半径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导向机构部(未图示)等进行固定的机械板部件,200是具备该机械板部件24、上述夹持器20、上述旋转台21、上述主轴马达22、上述光拾取器23、上述移动·导向机构部等而成的光驱机芯单元。该光驱机芯单元200以点Q1、Q2位置为支点位置相对于光盘装置1的基准面进行转动变位,而使夹持器20向Z轴方向上升变位以夹紧光盘,或者在该夹紧后使夹持器向-Z轴方向下降变位而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以进行记录或者再现动作。
另外,图2中,320是构成装置底座的底盘,350是固定于该底盘320的加载马达,301是抵接于从前面板13的开口13a插入的光盘的外周的插入滚轮,305是可转动地安装该插入滚轮301且可绕底盘320上的支点转动地安装,并通过转动变位与插入滚轮301一起将光盘进一步向装置内引入即向Y轴方向移动而进行加载的插入臂,302是抵接于光盘的外周,且在该光盘向装置内移动时利用导向面支承该光盘的导向部件,308是可摆动地连接该导向部件302且可绕底盘320上的支点转动的转动连杆,303是加载光盘时支承盘外周且卸载时(弹出时)及紧急弹出时推压光盘的外周的弹出滚轮,309是可转动地安装该弹出滚轮303且可绕的底盘320上的支点转动地安装,并且在卸载时(弹出时)及紧急弹出时与弹出滚轮303一起使光盘向-Y轴方向移动以进行卸载(弹出)或者紧急弹出的弹出臂,304是在光盘的加载时及卸载时抵接于该光盘的外周而支承光盘的盘滚轮,310是可转动地安装该盘滚轮304且可绕底盘320上的支点转动地安装,并且在光盘的加载时及卸载时与盘滚轮304一起支承该光盘的盘杆,306是与插入臂305结合且具有可绕支点转动的构成,并且在加载光盘时根据加载马达350的驱动力进行转动变位以使该插入臂305转动变位的活动杆。
另外,图3中,26是在表面设置有螺纹,利用该螺纹的转动使光拾取器23在光盘的大致半径方向移动的引导丝杠部件,27是对该引导丝杠部件26进行转动驱动的滑动马达,28a、28b是对光拾取器23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351是固定于加载马达350的输出轴的蜗轮,360是配置有多个(3个)齿轮单元的齿轮列,该齿轮单元具有接受来自上一级齿轮的驱动力的从动用齿轮和将驱动力赋予下一级齿轮的主动用齿轮,370是由齿轮列360驱动的操作杆,370r是从齿轮列360的最后一级齿轮单元传动驱动力的操作杆370上的齿条部,324是接通、断开加载马达350的加载开关,325是检测操作杆370移动到弹出位置移动的弹出开关,326是操作杆370对光盘装置1的起始状态(等待盘插入的状态)及移动到能够记录或再现动作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机械模式开关,380是通过Y方向的移动变位来推压上述齿轮列360内的一个齿轮单元中的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而使其在轴方向上变位的推压部件,381是可转动地安装于推压部件380并对该推压部件380的移动动作进行限制的臂部件,340是具备模动盘(cam)槽且能够根据操作杆370的移动变位在±X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的模动盘滑动件。
在上述的构成中,操作杆370、模动盘滑动件340、插入滚轮301、插入臂305、活动杆306、弹出滚轮303、弹出臂309、盘滚轮304、盘杆310、导向部件302及转动连杆308构成将光盘引入装置内(进行加载)且从装置内向外部排出(卸载(弹出)或者紧急弹出)的盘移动机构。另外,引导丝杠部件26、滑动马达27及导向部件28a、28b构成使光拾取器23在光盘的大致半径方向移动且进行导向的移动·导向机构部。另外,齿轮列360、推压部件380及臂部件381构成紧急弹出时驱动上述移动机构的紧急弹出机构。
上述盘移动机构在加载时及卸载时(弹出时),由加载马达350的驱动力进行驱动,在紧急弹出时,由手动的外力即从前面板13的销插入孔16插入装置内的销(未图示)的推压力进行驱动。
卸载时(弹出时),若按压弹出按钮14,则将电信号输入光盘装置1内的控制电路(未图示),通过该控制电路对光盘装置1内的马达驱动电路(未图示)进行控制,主轴马达22的转动停止之后,加载马达350在与夹在动作的情况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驱动。盘移动装置利用该加载马达350的驱动力动作。即,该加载马达350的驱动力使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通过该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使包括模动盘滑动件340的机械部件在与加载时相反的方向进行动作。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到达弹出位置时,弹出开关325对此(操作杆370移动到弹出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将该检测信号输入控制电路,通过该控制电路对马达驱动电路进行控制使加载马达350的转动停止。另外,在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且到达弹出位置时,根据该操作杆370的移动变位使弹出臂309绕支点在盘排出方向转动。通过弹出臂309的该转动使弹出滚轮303向-Y轴方向推压光盘2。由此,将光盘2从光盘装置1排出。
在上述紧急弹出时,主轴马达22及加载马达350的电输入被切断而成断开状态。在该断开状态下,利用从前面板13的销插入孔16插入装置内的销(未图示)的移动产生的推压力使盘移动机构动作。即,销移动的同时使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在该操作杆370到达弹出位置时,利用该操作杆370的移动变位使弹出臂309绕支点在排出方向转动。通过弹出臂309的该转动使弹出滚轮303向-Y轴方向推压光盘2,将光盘2从光盘装置1排出。
在上述紧急弹出时,齿轮列360中的传动系统成切断状态(切断状态),使盘移动机构不承受加载马达350的负载。即,从操作杆370侧来看,加载马达350在机械上成切离的状态。在光盘装置1内,构成齿轮列360的三个齿轮单元中,在与蜗轮351相卡合的第一级齿轮单元内,相对于从蜗轮351接受驱动力的大径的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使与该从动用齿轮配置于同轴上的、将驱动力赋予下一级齿轮单元从动用齿轮的小径的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且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一体地转动。在紧急弹出时,使该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在轴方向移动,由此对与该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一体转动的结合状态进行切离,使该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相对于该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可以独立地进行转动。
下面,对于说明中使用的如图2、图3所记载的构成中的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2、图3相同的符号使用。
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紧急弹出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即处于进行紧急弹出动作之前的状态的构成的图。
图4中,3601是第一级齿轮单元内的大径的从动用齿轮,3602是第一级齿轮单元内的小径的主动用齿轮,3603是第二级齿轮单元内的大径的从动用齿轮,3604是第二级齿轮单元内的小径的主动用齿轮,3605是第三级齿轮单元内的大径的从动用齿轮。第三级齿轮单元内的小径的主动用齿轮在图4上未图示。从动用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3602在第一级齿轮单元内被配置于同轴上,从动用齿轮3603和主动用齿轮3604在第二级齿轮单元内被配置于同轴上,在第三级齿轮单元内,也将从动用齿轮3605和主动用齿轮配置于同轴上。第一级齿轮单元、第二级齿轮单元及第三级齿轮单元连结,从动用齿轮3601卡合于蜗轮351,从该蜗轮351接受驱动力而转动,从动用齿轮3603卡合于主动用齿轮3602,从该主动用齿轮3602接受驱动力而转动,从动用齿轮3605卡合于主动用齿轮3604且从该主动用齿轮3604接受驱动力而转动。第三级齿轮单元内的主动用齿轮(未图示)卡合于操作杆370的齿条部。在第一级齿轮单元内,作为第一齿轮的从动用齿轮3601和作为第二齿轮的主动用齿轮3602,在设置于从动用齿轮3601的内径(比形成有齿的部分靠近中心轴之意)侧的结合部处,以相对于该从动用齿轮3601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且在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一体地转动的状态相结合,并且,该主动用齿轮3602在紧急弹出时通过在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在保持与第二级齿轮单元的从动用齿轮3603的卡合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从动用齿轮3601解除上述结合部的上述结合而转动。
另外,图4中,3602s是第一级齿轮单元的轴即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共同的轴,390是设置于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Z轴方向的上部并且全周上形成有倾斜面的被推压部,390a是被推压部390的表面中形成于靠近轴3602s侧且与该轴3602s成直角的表面部分(以下称为平面部分),390b是部件390的表面中形成倾斜面的倾斜部分,380a1是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的第一部分,同样380a2是第二部分,同样380a3是第三部分。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的第一部分380a1及第三部分380a3都是Z轴方向的面相对于轴3602s大致为直角的面,第二部分380a2为相对于轴3602s呈倾斜的面。另外,381a是设置于推压部件380上的臂部件381的转动支点;160是,在底盘320上设置于与前面板13的销插入孔16相一致的位置的销插入孔;382是连接在推压部件380和底盘320之间,将-Y轴方向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推压部件380的拉伸螺旋弹簧,320s是底盘320的-Z轴方向的侧壁,320s1是该侧壁320s的内面,400是紧急弹出时从销插入孔16、160插入的销。
图4的构成中,为了进行紧急弹出,而在使销400从销插入孔160插入并向Y轴方向移动时,将位于设置在推压部件380上的转动支点381a的X轴方向侧的臂部(一方的臂部)向Y轴方向推压。通过该推压,臂部381抵抗拉伸螺旋弹簧382的弹性恢复力而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并绕转动支点381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位于臂部件381的转动支点381a的-X轴方向侧的臂部(另一方的臂部)抵接于上述底盘320的-Z轴方向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在此状态下,该抵接部在该内面320si侧的面上滑动并向X轴方向移动。通过使臂部件381向Y轴方向移动,也使推压部件380向Y轴方向移动,其推压部380a,对于第一级齿轮单元内的被推压部390依次推压倾斜面部分390b、平面部分390a,使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与该被推压部390一起向Z轴方向移动变位。利用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该移动,解除该主动用齿轮3602在从动用齿轮3601的内径侧的结合部处的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3601一体转动的结合。通过解除该结合,使齿轮列360的传动系统成为切断状态(断开状态)。另外,此时,主动用齿轮3602以与第二级齿轮单元的从动用齿轮3603卡合的状态在上述Z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
下面,对于说明中使用的如4所记载的构成的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4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5是构成图4的紧急弹出机构的第一级齿轮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中,3601b是在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内径侧,构成结合部的多个第一突出部;3602b位于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上,是多个第二突出部,它们与上述从动用齿轮3601的上述第一突出部3601b一起构成上述结合部。第一突出部3601b是在从动用齿轮3601的内径侧部分,向半径方向突出的结构,第二突出部3602b位于主动用齿轮3602上,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使各个的周向宽度尺寸比上述第一突出部3601b间的周向的间隔略小。
下面,对于说明中使用的如5所记载的构成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5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6是构成图5的第一级齿轮单元的主动用齿轮3602的立体图。
图6中,3602a是主动用齿轮3602的齿;3602d是高度位置保持用突出部,其用于在使主动用齿轮3602中的第二突出部3602b与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结合的状态下保持主动用齿轮3602的-Z轴方向的高度位置。该高度位置保持用突出部3602d通过与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下面(Z轴方向面)相卡合来保持主动用齿轮3602的-Z轴方向的高度位置。
下面,对于说明中使用的如图6所记载的构成中的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6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7是图4的齿轮单元中第一级齿轮单元的轴方向剖面图,即,是表示从动用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3602以可一体地进行转动的状态在结合部结合时的结构的图。
图7中,391是配置于从动用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3602之间且产生-Z轴方向的弹性恢复力的压缩螺旋弹簧;380a1i是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的第一部分380a1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2i是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发生了倾斜的第二部分380a2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3i是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的第三部分380a3的Z轴方向侧的面;3601e是从动用齿轮3601的中心部的轴环(collar)部;3602c是穿过轴3602s中心的中心轴。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在轴环部3601e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轴3602s,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能够相对于轴环部3601e旋转,且能够在轴3602s的方向即Z轴方向移动变位。压缩螺旋弹簧391如图示的那样嵌入轴环3601e的周边,对主动用齿轮3602作用-Z轴方向的弹性恢复力。主动用齿轮3602的高度位置保持用突出部3602d与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下面(Z轴方向面)卡合。在该卡合的状态下,主动用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以进入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间的空间部的状态抵接于位于该从动用齿轮3601的转动方向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周向侧面。该抵接部(在轴方向重叠的部分)的Z轴方向的长度为0.5×10-3m左右。另外,利用该抵接状态,能够使从动用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3602一体地转动。从动用齿轮3603的齿的Z轴方向的长度和主动用齿轮3602的齿3602a的Z轴方向的长度的关系为如下关系,即,即使在主动用齿轮3602在Z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且解除该主动用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和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可一体地转动的结合(上述抵接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主动用齿轮3602的齿3602a和从动用齿轮3603的齿的啮合(卡合)。
下面,对于在说明中使用的如图7所记载的构成中的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7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8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1的紧急弹出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是表示紧急弹出动作中的状态的图。
图8中,为了紧急弹出而在将销400从销插入孔160插入并向Y轴方向移动时,将臂部件381的位于设置于推压部380上的转动支点381a靠X轴方向侧的臂部(一方的臂部)向Y轴方向推压。臂部件381抵抗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而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并且绕转动支点381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在使臂部件381的比转动支点381a靠-X轴方向侧的臂部(另一方的臂部)抵接于上述底盘320的-Z轴方向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的状态下,该抵接部在该内面320si侧的面上滑动并向X轴方向移动。通过使臂部件381向Y轴方向移动,也使在转动支点381a上与臂部件381相结合的推压部件380向Y轴方向移动,其推压部380a对于第一级齿轮结构内的被推压部390,依次推压倾斜面部分390b、平面部分390a,而使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与该被推压部390一起向Z轴方向移动变位。利用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该移动,使该主动用齿轮3602解除在从动用齿轮3601的内径侧结合部处的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3601的一体转动的结合(抵接状态)。即,解除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和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结合(抵接状态)。通过解除该结合,使齿轮列360的传动系统成为切断状态(断开状态)。在主动用齿轮3602向上述Z轴方向移动变位时,以与第二级齿轮单元的从动用齿轮3603卡合的状态进行移动变位,即使在解除上述结合的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与该从动用齿轮3603的卡合状态。解除了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和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结合之后,随着臂部件381的转动,使向Y轴方向移动的销400的前端离开臂部件381的转动支点381a的靠X轴方向侧的臂部(一方的臂部)。利用该偏离,该臂部件381不受销400的推压,而停止绕转动支点381a的转动及向Y方向的移动。
在使臂部件381停止转动及移动之后,也使销400向Y轴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使销400的前端推压操作杆370,使包含该操作杆370的盘移动机构执行作为紧急弹出的光盘的排出。当销400在臂部件381停止后进行该移动时,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抵接于销400的侧面部,另一方的臂部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此时,该各个臂部通过拉伸螺旋弹簧382的弹性恢复力,以该各个臂部受到推压的状态抵接保持于销400的侧面部及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通过成为上述抵接保持状态,阻止臂部件381向-Y轴方向的返回移动动作和绕转动支点381a的沿逆时针方向的返回移动动作,防止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向-Y轴方向的返回移动。
下面,对于说明中使用图8构成的构成要素的情况,标注与图8的情况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9是表示在图8的构成中拆下推压部件380时的状态的图。
图9中,381b1是臂部件381的位于转动支点381a的X轴方向侧的臂部即一方的臂部;381b2是臂部件381的位于转动支点381a的-X轴方向的臂部即另一方的臂部。图9中,销400的前端已经离开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而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并将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推压。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已经向Z轴方向移动变位而解除了其第二突出部3602b与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结合(抵接状态)。另外,使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抵接于销400的侧面部,另一方的臂部381b2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转动支点381a处于上述两抵接位置间。另外,另一方的臂部381b2既可以直接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或者也可以通过板状部件等间接地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
下面,对于说明中使用图9构成的构成要素的情况,标注与图9的情况相同的符号加以使用。
图10是第一级齿轮结构的轴方向剖面图,是表示该第一级齿轮单元处于上述图8的状态时的结构的图。
图10中,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的第一部分380a1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1i抵抗压缩螺旋弹簧391的弹性恢复力且将被推压部390的平面部分390a向Z轴方向推压。该状态是通过使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从图7的位置开始向Y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而形成的。通过推压部380a最初向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第三部分380a3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3i抵接于被推压部390的倾斜部分390b,而在该倾斜面部分390b上滑动并向Z轴方向推压该倾斜面部分。然后,使该推压部380a的第二部分380a2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2i抵接于被推压部390的倾斜部分390b,而在该倾斜面部分390b上滑动并向Z轴方向推压该倾斜面部分390b。然后,使该推压部380a的第一部分380a1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1i抵接于被推压部390的倾斜面部分390b,而在该倾斜面部分390b上滑动并向Z轴方向推压该倾斜面部分390b。最后,使该推压部380a的第一部分380a1的Z轴方向侧的面380a1i抵接于被推压部390的平面部分390a,而向Z轴方向推压该平面部分390a。这样,通过使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向Y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而使被推压部390向Z轴方向推压位移,进而利用被推压部390的该移动使主动用齿轮3602向Z轴方向移动变位,解除该主动用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与从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的结合(抵接状态),由此,使主动用齿轮3602解除与从动齿轮3601的一体状态而可以独立转动。在解除了该第二突出部3602b和该第一突出部3601b的结合的情况下,也保持主动用齿轮3602的齿3602a和从动用齿轮3603的齿之间的啮合(卡合)。
图11是图1的光盘装置1的紧急弹出机构的臂部件381的动作说明图。
图11中,37是盘移动机构;400a是销400的表面。紧急弹出时,若穿过前面板13的销插入孔16及底盘320的销插入孔160沿Y轴方向将销400插入装置内,则通过向Y轴方向的移动使该销400的前端推压臂部件381,而使该臂部件381的状态按状态A、状态B、状态C而发生变化。
状态A:在Y轴方向位置P1,销400的前端在点a1处抵接于臂部件381的转动支点381a的靠近X轴方向侧的一方的臂部381b1,而抵抗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并向Y轴方向推压该臂部件381。此时,臂部件381的转动支点381a的靠近-X轴方向的另一方的臂部381b2在点a2处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在点a2处,臂部件381也通过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而推压在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
状态B:销400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使其前端推压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使该一方的臂部381b1向Y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同时,也绕转动支点381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Y轴方向位置P2处,销400的前端在点b1上抵接于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并抵抗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而向Y轴方向推压该臂部件381。此时,臂部件381的另一方的臂部381b2在点b2处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在点b2处,臂部件381也通过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而对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进行推压。点b1在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上位于上述状态A的点a1的靠近臂部件381b1的前端的位置,点b2在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位于上述状态A的点a2的靠近销400的位置。在本状态B时,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开始推压主动用齿轮3602的被推压部390。
状态C:销400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使其前端离开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而该一方的臂部381b1向Y轴方向的移动及绕转动支点381a的转动停止。在Y轴方向位置P4处,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在点c1处抵接于销400的侧面,利用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使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推压在销400的侧面。此时,臂部件381的另一方的臂部381b2在点c2处抵接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在点c2处,臂部件381也利用拉伸螺旋弹簧382(图4)的弹性恢复力而推压在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点c1在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上位于上述状态B下的点b1的靠近臂部件381b1的前端的位置,点c2在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位于上述状态B的点b2的靠近销400的位置。在本状态C时,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推压主动用齿轮3602的被推压部390而在Z轴方向进行移动变位,使该主动用齿轮3602成为解除了与从动用齿轮3601的结合(抵接状态)的状态。
在使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推压在销400的表面400a的状态下而使销400向Y轴方向移动,在Y轴方向位置P4处,其前端推压操作杆370。销400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使该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移动变位,由盘移动机构37排出(紧急弹出)光盘。q-q是表示臂部件381的转动支点381a的移动方向的直线。
图12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1的紧急弹出机构的紧急弹出动作中的各部的变位状态的图。
图12中,(a)表示销400的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ζa,(b)表示臂部件381的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ζb,(c)表示推压部件380的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ζc,(d)表示第二齿轮即主动用齿轮3602的Z轴方向的移动变位ζd,(e)表示解除第一级齿轮单元内的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结合的位置,(f)表示作为盘移动机构37的操作杆370的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ζf,(g)表示光盘的-Y轴方向的移动变位ζg。图12中,将开始插入到前面板13的销插入孔16(开始执行紧急弹出)时的销400的前端向Y轴方向的位置设为P0
在从销插入孔16插入销400时,该销400的前端在Y轴方向位置P1抵接于臂部件381的臂部381b1,并向Y轴方向推压该臂部381b1。其结果是,臂部件381在Y轴方向位置P1沿Y轴方向以变位ζb的特性开始移动变位((b))。在转动支点381a,与该臂部381结合的推压部件380也在Y轴方向位置P1向Y轴方向以变位ζb的特性开始移动变位((c))。使销400的前端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在到达Y轴方向P2时,推压部件380的推压部380a向Z轴方向推压第一级齿轮单元内的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被推压部390。其结果是,在该Y轴方向位置P2处,该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向Z轴方向以变位ζd的特性开始移动变位。其后,在使该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向Z轴方向进行了变位ζdz量的移动变位的Y轴方向位置P3,解除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与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的结合((d))。通过断开该两突出部3601b、3602b的结合,而在该Y轴方向位置P3解除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和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结合((e))。
销400的前端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在到达Y轴方向位置P4时,使该销400的前端脱离臂部件381的一方的臂部381b1(图11中的状态C)。其结果是,停止臂部件381及推压部件380向Y轴方向的移动。将臂部件381及推压部件380保持在停止位置。使销400的前端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在到达Y轴方向位置P5时,抵接于作为盘移动机构37的操作杆370,但此时,由于已经解除了主动用齿轮3602和从动用齿轮3601的结合,因而该销400不会通过操作杆370及主动用齿轮3602等经从动用齿轮3601接受加载马达350侧的负荷,而是能够使该操作杆370向Y轴方向以变位ζf的特性进行移动变位((f))。利用操作杆370的该移动变位,当销400的前端达到Y轴方向位置P6时,使装置内的光盘通过盘移动机构37,向-Y轴方向开始以变位ζg的特性进行排出移动((g))。在销400的前端到达Y轴方向位置P7时,利用盘移动机构37经前面板13的开口13a排出光盘,结束紧急弹出。
结束紧急弹出后,将销400从销插入孔160、16拔出。在拔出销400时,利用拉伸螺旋弹簧382的弹性恢复力,解除臂部件381与销400的表面400a的抵接状态,而绕转动支点381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推压部件380向-Y轴方向移动,使推压部380a从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被推压部390沿-Y方向退避。此时,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和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在XY平面内若不发生重叠,能使该主动用齿轮3602以卡合于下一级齿轮单元的从动用齿轮3603的状态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91的弹性恢复力沿-Z轴方向移动变位,进而使第二突出部3602b进入邻接的第一突出部3601b间的空间部,从而恢复到该两突出部3601b、3602b彼此结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主动用齿轮3602上的高度位置保持用突出部3602d成与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卡合的状态。在从动用齿轮(第一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和主动用齿轮(第二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在XY平面内发生重叠的情况下,其后,使光盘装置1的电源成接通状态,在转动驱动加载马达350时,通过该加载马达350的转动且经由蜗轮351而使从动用齿轮3601转动,使第二突出部3602b进入邻接的第一突出部3601b间的空间部,从而恢复到该两突出部3601b、3602b相互结合的状态。为了圆滑地进行该恢复动作,主动用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设为比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间的周向的间隔小一些(以相对于中心轴3602c的开角为5度左右)的构成。然后,使该从动用齿轮3601的第一突出部3601b抵接于主动用齿轮3602的第二突出部3602b,使主动用齿轮3602转动,经由从动用齿轮3603、主动用齿轮3604、从动用齿轮3605将驱动力传递到操作杆370。由此,使操作杆370移动变位,进而使盘移动机构恢复到初始状态。
根据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光盘装置1,可以以保持加载马达350和盘移动机构37之间的齿轮列360的异轴齿轮间即主动用齿轮3602和下一级从动用齿轮3603间的卡合的状态执行紧急弹出。其结果是,可以消除因齿轮间的齿相互之间的装脱动作而引起齿的损伤及劣化,进而可以确保作为光盘装置的可靠性。另外,还既不需要齿轮的轴位置调整用的机构及轴移动导向用的机构,又容易实现齿轮列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另外,推压部件380中的推压部380a既可以是与该推压部件380一体状地构成,也可以与该推压部件380做成独立的部件而构成。另外,主动用齿轮3602的被推压部390既可以是与该主动用齿轮3602一体状地构成,也可以作为与该主动用齿轮3602独立的部件而构成。另外,臂部件381的臂部381b2对于底盘320的侧壁320s的内面320si侧可以是直接抵接或者也可以通过板状部件及密封部件等间接抵接。

Claims (12)

1.一种光盘装置,能够进行光盘的紧急弹出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所述光盘在装置内部移动的盘移动机构;
产生用于驱动所述盘移动机构的驱动力的加载马达;和
形成将所述加载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盘移动机构的传动系统的齿轮列,
所述齿轮列构成为,设置有多个齿轮单元,该齿轮单元具有从上一级齿轮接受驱动力的从动用齿轮,和与该从动用齿轮同轴配置且向下一级齿轮赋予驱动力的主动用齿轮,
所述多个齿轮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在作为从动用齿轮的第一齿轮的内径侧,作为主动用齿轮的第二齿轮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且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一体转动地结合,并且,该第二齿轮通过相对于该第一齿轮在轴方向上移动变位,而在保持与下一级齿轮卡合的状态下解除与该第一齿轮的所述结合,
在紧急弹出时,利用外力使所述第二齿轮在轴方向上移动变位,解除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结合,使所述传动系统成为切断状态,对所述盘移动机构进行盘排出动作而将所述光盘排出装置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在与所述第二齿轮结合的内径侧的部分具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另外,所述第二齿轮,在与所述第一齿轮结合的部分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周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第一突出部间的周向的间隔小的多个第二突出部,当该第二齿轮在轴方向上移动变位而使该第二突出部相对于该第一突出部在轴方向上不重叠时,该第一、第二齿轮间的所述结合被解除,使所述齿轮列的传动系统成为切断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构成为,与结合于所述加载马达的旋转轴的齿轮相 卡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构成为,与结合于所述加载马达的旋转轴的齿轮相卡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具备弹簧,利用该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在轴方向推压该第二齿轮。
6.一种光盘装置,能够进行光盘的紧急弹出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所述光盘在装置内部移动的盘移动机构;
产生用于驱动所述盘移动机构的驱动力的加载马达;
配置于所述加载马达和所述盘移动机构之间,形成将该加载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该盘移动机构的传动系统的齿轮列;
在与引入光盘的方向的同方向上移动,且对所述齿轮列中的至少一个齿轮施加轴方向的推压力的推压部件;
在设置于所述推压部件上的转动支点上与该推压部件结合,使向该转动支点的两侧延伸的臂部能够绕该转动支点转动的臂部件;
对所述推压部件作用抵抗所述移动的方向的弹性恢复力的弹簧;
安装有所述盘移动机构、所述加载马达及所述齿轮列的底盘,
所述齿轮列构成为,设置有多个齿轮单元,该齿轮单元具有从上一级齿轮接受驱动力的从动用齿轮,和与该从动用齿轮同轴配置且向下一级齿轮赋予驱动力的主动用齿轮,且,该多个齿轮单元中至少一个构成为,在作为从动用齿轮的第一齿轮的内径侧,作为主动用齿轮的第二齿轮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且能够与该从动用齿轮一体转动地结合,并且,该第二齿轮通过相对于该第一齿轮在轴方向上移动变位,而在保持与下一级齿轮卡合的状态解除与该第一齿轮的所述结合,
所述臂部件构成为,当向装置内插入紧急弹出动作用的销时,在所述臂部中,一方的臂部被该销的前端推压,另一方的臂部抵接于所 述底盘的内面侧,在保持该状态下,抵抗所述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向与引入光盘的方向的同方向移动,并绕所述转动支点转动,在所述销的前端离开所述一方的臂部时停止移动及转动,
所述推压部件构成为,当向装置内插入所述销时,利用所述臂部的所述移动而抵抗所述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在与引入光盘的方向的同方向上移动,利用所述推压部件的所述移动,对所述第二齿轮施加轴方向的推压力,使该第二齿轮在该轴方向上移动变位,解除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结合,
在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结合解除,而使所述传动系统成为切断状态时,使所述销进一步移动,使所述盘移动机构进行盘排出动作而将所述光盘排出装置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在与所述第二齿轮结合的内径侧的部分具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另外,所述第二齿轮,在与所述第一齿轮结合的部分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周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第一突出部间的周向的间隔小的多个第二突出部,当该第二齿轮在轴方向上移动变位而使该第二突出部相对于该第一突出部在轴方向上不重叠时,该第一、第二齿轮间的所述结合被解除,使所述齿轮列的传动系统成为切断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构成为,与结合于所述加载马达的旋转轴的齿轮相卡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构成为,与结合于所述加载马达的旋转轴的齿轮相卡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在被所述推压部件推压的位置上具有,在 全周上形成倾斜面的被推压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具备弹簧,利用该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在轴方向推压该第二齿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件构成为,在停止所述移动及转动的状态时,所述一方的臂部抵接于所述销的前端,所述另一方的臂部抵接于所述底盘的内面侧,所述转动支点位于该两抵接位置间。 
CN2009101183757A 2008-09-29 2009-02-27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4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0694A JP2010080034A (ja) 2008-09-29 2008-09-29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50694 2008-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4375A CN101714375A (zh) 2010-05-26
CN101714375B true CN101714375B (zh) 2013-04-24

Family

ID=4205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83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4375B (zh) 2008-09-29 2009-02-27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96857B2 (zh)
JP (1) JP2010080034A (zh)
CN (1) CN1017143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9706B1 (ko) * 2011-11-23 2013-09-17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로딩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103426446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式光盘机紧急退片装置
CN104347092B (zh) * 2013-08-05 2016-12-07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JP7024242B2 (ja) * 2017-08-02 2022-02-2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190A (zh) * 2000-05-26 2001-12-12 阿尔派株式会社 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0918A (ja) 1992-12-11 1994-06-28 Ricoh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の記録媒体緊急排出機構
JP2002343010A (ja) 2001-05-14 2002-11-29 Tokyo Pigeon Co Ltd 駆動経路の非動作時の一時係止構造
JP2003021165A (ja) 2001-07-06 2003-01-24 Tokyo Pigeon Co Ltd 伝達経路切換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する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TWI237236B (en) * 2002-09-18 2005-08-01 Benq Corp Disk ejection device
JP3933080B2 (ja) 2003-04-02 2007-06-20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446681B2 (ja) 2003-05-20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KR100699748B1 (ko) 2006-02-16 2007-03-28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해제 수단을 포함하는 광기기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190A (zh) * 2000-05-26 2001-12-12 阿尔派株式会社 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4375A (zh) 2010-05-26
US20100083291A1 (en) 2010-04-01
US7996857B2 (en) 2011-08-09
JP2010080034A (ja) 201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9577B (zh) 光盘装置
US20080010650A1 (en) Disk device
CN101714375B (zh) 光盘装置
CN101145363B (zh) 带有释放器的光盘装置
US20050086674A1 (en) Disk carrying apparatus
US5537377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737062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0524488C (zh) 盘片装置
JPWO2005101401A1 (ja) ディスク装置
US8069454B2 (en) Emergency ejection device for a slot-in disk drive
EP1884945B1 (en) Loading mechanism and disk playback device using the loading mechanism
CN101354901B (zh) 盘装置
JP3924309B2 (ja)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US20100205620A1 (en) Disc apparatus
JP2005327431A5 (zh)
JP3855239B2 (ja) トレイ脱落防止機構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CN101779242B (zh) 盘片再现装置
CN100476974C (zh) 盘装置
JP3156424B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KR200262072Y1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
KR20000009685A (ko)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디스크 이젝트장치
JPH05128695A (ja) デイスクローデイング装置
JP5136230B2 (ja) ディスク取外し機構およびこのディスク取外し機構を用いた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420718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ロック装置
JPH0773563A (ja)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