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7092B -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7092B
CN104347092B CN201310335691.6A CN201310335691A CN104347092B CN 104347092 B CN104347092 B CN 104347092B CN 201310335691 A CN201310335691 A CN 201310335691A CN 104347092 B CN104347092 B CN 104347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nnecting rod
rom drive
contact site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56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7092A (zh
Inventor
林武辰
张钧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356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7092B/zh
Priority to US14/086,976 priority patent/US885681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4347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7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包括一连杆组以及一齿轮组。连杆组具有一第一连杆,其中第一连杆可沿一进片方向及一退片方向移动。齿轮组包括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以及一滑轮。第一齿轮可分离地连接至第一连杆。第二齿轮连接至第一齿轮,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滑轮枢设于第二齿轮上,并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其中第二齿轮相对于滑轮具有一空行程转动。当第二齿轮相对于滑轮进行空行程转动时,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二侧。

Description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驱的退片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为了让计算机的功能更多元化,计算机外设产品成为计算机扩充功能的重要工具。就资料储存媒体而言,可用以储存资料的储存装置以及可用以读取储存装置的读取装置也成为计算机外设产品中的焦点。其中,由于光盘片具有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储存容量大、保存容易、保存期限长与资料不易损害等优点,因此光盘片已逐渐取代一般传统的磁性储存媒体。由于光盘片的广泛使用,使得可用以读取光盘片的光驱也成为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外设产品。
光驱可依照将光盘片加载的方式区分为托盘式与吸入式,其中吸入式又分为滚轴式(roller type)以及拨杆式(clamp type)。以滚轴式光驱为例,当光盘片从光驱的面板开口处放入光驱时,光驱利用驱动马达与齿轮组带动滚轴旋转,以将光盘片送到主轴马达上,而使光驱的读取模块可以读取光盘片的资料。当光盘片使用完毕时,光驱利用驱动马达带动连杆将光盘片推动至滚轴处,再利用滚轴旋转而将光盘片移出光驱。由此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光驱的进退片动作可通过驱动马达与内部构件(例如是连杆或齿轮组)来完成。
当驱动马达或是电路板失效,而使光驱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自动地将光盘片移入或移出光驱时,一般设计是通过将一针状物伸入光驱内,而从光驱的外部手动推动光驱的内部构件,而将光盘片退出。然而,在吸入式光驱中,进退片装置主要由驱动马达及齿轮组来驱动,因此并不容易使用针状物来抵抗驱动马达的高扭矩,而推动光驱的内部构件将光盘片退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提出空行程的设计,以避免于紧急退片的动作时损坏光驱的内部构件。
本发明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包括一连杆组以及一齿轮组。连杆组具有一第一连杆,其中第一连杆可沿一进片方向及一退片方向移动。齿轮组包括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以及一滑轮。第一齿轮可分离地连接至第一连杆。第二齿轮可传动地连接至第一齿轮,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滑轮枢设于第二齿轮上,并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其中第二齿轮相对于滑轮具有一空行程转动。当第二齿轮相对于滑轮进行空行程转动时,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二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第二齿轮与滑轮之间相对地进行空行程转动时,在第二齿轮与滑轮中只有其中之一在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第二齿轮转动时,第二齿轮通过第一接触部推动第二接触部以带动滑轮一起转动,当滑轮转动时,滑轮通过第二接触部推动第一接触部以带动第二齿轮一起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杆具有一齿条,第一连杆通过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具有一滚轮,用以带动一光盘片加载或载出光驱,且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斜面,其中于加载光盘片时,第一连杆沿退片方向移动,且第一斜面用以压制滚轮,使滚轮远离光盘片,使光盘片承载于光驱的一主轴马达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具有一夹具,用以将一光盘片夹持于光驱的一主轴马达上,且连杆组又包括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二斜面且可沿进片方向及退片方向移动,其中于载出一光盘片时,第二连杆沿进片方向移动,且第二斜面用以推动夹具远离主轴马达以释放光盘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组又包括一第三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光驱内,其中于一紧急退片时,第一连杆沿进片方向移动,且第一连杆推动第三连杆转动,使第三连杆推动加载的一光盘片退出光驱。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于上述的一紧急退片时,第一连杆被手动地推动沿进片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相对于滑轮进行空行程转动,使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的第二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的第二侧后,第一连杆与第一齿轮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组又包括一第三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光驱内,其中当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的第二侧后,第一连杆与第一齿轮分离,且第一连杆进一步被手动地推动沿进片方向移动,并推动第三连杆转动,使第三连杆推动加载的一光盘片退出光驱。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具有一滚轮,且滚轮通过一皮带与滑轮连接,其中当第三连杆推动加载的光盘片退出光驱时,光盘片带动滚轮转动,并进而带动滑轮相对于第二齿轮进行空行程转动,使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的第二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的第一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A与图1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驱的光盘片退片操作示意图。
图2A与图2B是图1A的光驱的光盘片夹持操作示意图。
图3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一连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二连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与图5B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三连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齿轮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B至图6C是图6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于紧急退片时的作动流程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图6A至图6C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与图1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驱的光盘片退片操作示意图。图2A与图2B是图1A的光驱的光盘片夹持操作示意图。请参考图1A至图2B,在本实施例中,光驱100包括机壳110、主轴马达120、夹具130、滚轮140与读取模块(未绘示)。光驱100用以读取光盘片D,其中主轴马达120、夹具130、滚轮140与读取模块配置于机壳110内。光盘片D适于从机壳110的开口112进入机壳110内并被夹具130夹持配置于主轴马达120上(如图1A所示),以通过读取模块读取光盘片D上的资料,且光盘片D能从机壳110的开口112退出机壳110(如图1B所示)。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夹具130与滚轮140分别为可移动地配置于机壳110内,其中夹具130用以将光盘片D夹持于光驱100的主轴马达120上,而滚轮140用以带动光盘片D加载或载出光驱100,如图2A与图2B所示,其中图2A为光盘片被夹持前的示意图,此时,夹具130与滚轮140分别位于第一位置;图2B为光盘片被夹持后的示意图,此时,夹具130与滚轮140分别位于第二位置。此外,滚轮140为可转动地配置于机壳110内。于光盘片D尚未加载时,夹具130与滚轮140皆分别位于第一位置,当光盘片D从开口112进入机壳110并接触到滚轮140时,光盘片D通过滚轮140的转动而往机壳110内移动,即往X1方向(进片方向)移动,直至光盘片D的中心圆孔对应于主轴马达120(如图2A所示)。此时,滚轮140会被带动而往下移动,即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而使光盘片D随之下降并且承载于主轴马达120上(如图1A所示),而夹具130亦会被带动而往下移动,即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主轴马达120共同夹持光盘片D(如图2A至图2B所示)。当夹具130与主轴马达120共同夹持光盘片D时,光驱100可通过读取模块读取光盘片D的资料。
因此,当于光盘片D完全加载时,夹具130与滚轮140皆分别位于第二位置。相对地,当用户欲将光盘片D退出光驱100的机壳110时,夹具130会被带动而往上移动,即往Y1方向移动,回至第一位置,以释放光盘片D。接着,滚轮140亦会被带动而往上移动,即往Y1方向移动,回至第一位置,以将光盘片D推离主轴马达120,并使光盘片D承靠于滚轮140上(如图2B至图2A所示)。接着,光盘片D通过滚轮140的转动而往机壳110外移动,即往X2方向(退片方向)移动(如图1B所示)。
上述通过滚轮140将光盘片D移入或移出机壳110以及通过夹具130与主轴马达120共同夹持光盘片D的动作可以通过配置于机壳110内的进退片装置所驱动,其包含驱动马达(未绘示)以及内部构件(例如是连杆组与齿轮组)。换言之,在正常情况下,上述有关夹具130与滚轮140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以及滚轮140通过转动而将光盘片D移入或移出机壳110的动作,可以通过配置于机壳110内的驱动马达带动互相连动的内部构件而达成。相对地,当光驱100处于在非正常的情况下,例如是驱动马达产生故障时,为了让使用者可以通过将针状物伸入机壳110内来进行紧急退片的动作,以取代驱动马达,而以手动的方式令互相连动的内部构件运作,以将光盘片D退出,本发明提出一紧急退片装置,其除了可以在正常使用时,自动地将光盘片加载及载出之外,亦可于发生故障时,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光盘片退出。以下将以附图搭配文字说明本实施例的光驱100的紧急退片装置的具体结构与运作方式。
图3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一连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二连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A与图5B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三连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A是图1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齿轮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3至图6A,在本实施例中,紧急退片装置包含连杆组150与齿轮组160,且齿轮组160连接连杆组150。连杆组150包括第一连杆152、第二连杆154与第三连杆156(绘示于图3至图5B),而齿轮组160包括第一齿轮162、第二齿轮164、滑轮166、第三齿轮168以及第四齿轮169(绘示于图6A)。连杆组150与齿轮组160可以互相连动并且带动夹具130与滚轮140。
在正常使用时,齿轮组160受到驱动马达(未绘示)的驱动而开始转动,并进而带动滚轮140的转动以及连杆组150的作动,以将光盘片D加载或载出。而在非正常的情况下,例如是驱动马达产生故障时,使用者可通过将针状物伸入机壳110来推动第一连杆152,并进而带动齿轮组160及滚轮140的转动以及其他连杆的作动,以将光盘片载出。
具体而言,请先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150的第一连杆152具有齿条152a以及第一斜面152b,分别位于第一连杆152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杆152可沿进片方向(X1方向)及退片方向(X2方向)移动。第一连杆152通过齿条152a与第一齿轮162啮合并相互连动,且第一连杆152通过第一斜面152b推动滚轮140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以远离光盘片D。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光驱100更包括第一复位件170,配置于机壳110与滚轮140之间,用以提供一回复力于滚轮140,使滚轮140往Y1方向移动而回复至第一位置,以接近光盘片D。第一连杆152通过靠近或远离滚轮140而以第一斜面152b压制或释放滚轮140,而使滚轮140往Y2或Y1方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光盘片D。
据此,于加载光盘片D时,第一连杆152会往退片方向移动,即往X2方向移动,使第一连杆152的第一斜面152b靠近并用以压制滚轮140,而使滚轮140受到第一斜面152b的压制而远离光盘片D并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进而使光盘片D承载于主轴马达120。此时,由于第一连杆152的齿条152a与第一齿轮162相啮合,因此第一齿轮162会沿第二时钟方向C2旋转,其中第二时钟方向C2例如是图3的逆时钟方向。相对地,于载出光盘片D时,第一连杆152会往进片方向移动,即往X1方向移动,使第一连杆152的第一斜面152b远离并释放滚轮140,而使滚轮140受到第一复位件170的回复力而往Y1方向移动而回复至第一位置,并将光盘片D推离主轴马达120,并使光盘片D承靠于滚轮140上。此时,由于第一连杆152的齿条152a与第一齿轮162相啮合,因此第一齿轮162会沿第一时钟方向C1旋转,其中第一时钟方向C1例如是图3的顺时钟方向。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夹具130适于通过连杆组150的第二连杆154的带动而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并与主轴马达120共同夹持光盘片D。在本实施例中,光驱100更包括第二复位件180,配置于机壳110与夹具130之间,用以提供一压制力于夹具130上,使夹具130将光盘片D夹持于主轴马达120上。第二连杆154具有第二斜面154a用以抵抗上述压制力,且第二连杆154可沿进片方向(X1方向)及退片方向(X2方向)移动,以带动夹具13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据此,于尚未加载光盘片D时,第二连杆154位于如图4所示的位置,第二连杆154的第二斜面154a支撑夹具130抵抗上述压制力,使夹具130位于第一位置。当光盘片D被加载至对应主轴马达120的位置时,第二连杆154会被带动而往退片方向(X2方向)移动,进而释放夹具130,使夹具130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将光盘片D夹持于主轴马达120上。相对地,于载出光盘片D时,第二连杆154会先被带动而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使第二连杆154的第二斜面154a支撑夹具130抵抗上述压制力,以推动夹具13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而远离主轴马达120以释放光盘片D。此时,如上所述,第一连杆152会被带动而往X1方向移动,使滚轮140受到第一复位件170的回复力而往Y1方向移动而回复至第一位置,并将光盘片D推离主轴马达120,并使光盘片D承靠于滚轮140上。最后,通过滚轮140的转动将光盘片D退出机壳110。
基于上述,在夹具130与主轴马达120共同夹持光盘片D的情况下,当欲将光盘片D退出时,连杆组150先以第二连杆154带动夹具130由第二位置往Y1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再通过第一连杆152带动滚轮140由第二位置往Y1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将光盘片D抬离主轴马达120。相对地,当欲将光盘片D加载时,在光盘片D通过滚轮140的转动而移入机壳110内之后,连杆组150先以第一连杆152带动滚轮140由第一位置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将光盘片D置于主轴马达120上,再通过第二连杆154带动夹具130由第一位置往Y2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与主轴马达120共同夹持光盘片D。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52与第二连杆154可以为同一构件。换言之,第一连杆152与第二连杆154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构件。此构件同时具有齿条152a、第一斜面152b与第二斜面154a,并经由适当设计而使第二斜面154a与第一斜面152b的作动具有些微的时间差,以使第一斜面152b与第二斜面154a于光盘片D加载及载出的过程中,能先后地带动滚轮140与夹具130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52与第二连杆154也可以是互相连接的两个独立连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
请参考图5A与图5B,承上所述,于光盘片D载出的过程中,当第一连杆152与第二连杆154分别带动滚轮140与夹具130将光盘片D移离主轴马达120后,连杆组150更可通过第一连杆152带动第三连杆156将光盘片D推出机壳110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杆156可转动地设置于光驱100内,并具有第一端156a、第二端156b、位在第一端156a与第二端156b之间的支点156c以及位在第二端156b的凸起部156d。第三连杆156以支点156c枢设于机壳110,其中第一端156a与第二端156b能相对于支点156c旋转,而凸起部156d适于抵靠于光盘片D的侧缘。因此,当第一连杆152与第二连杆154分别带动滚轮140与夹具130将光盘片D移离主轴马达120后,若第一连杆152进一步被带动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则第一连杆152会推动第三连杆156的第一端156a,使第三连杆156以支点156c为轴心转动,并使第二端156b的凸起部156d推动光盘片D往机壳110外移动,亦即使光盘片D往退片方向(X2方向)移动,如图5A与图5B所示。
经由上述内容以及图3至图5B,可以得知,光驱100通过连杆组150的第一连杆152、第二连杆154与第三连杆156来达成控制夹具130与滚轮140夹持/释放光盘片D以及推动光盘片D往机壳110外移动的动作。连杆组150的各连杆执行上述动作时具有时间差,以避免内部构件作动时互相干涉。举例来说,连杆组150先带动夹具130移离主轴马达120,接着带动滚轮140将光盘片D抬离主轴马达120。之后,在驱动马达可正常运作下,可通过齿轮组160的带动而转动滚轮140来带动光盘片移出机壳110。此外,在驱动马达无法正常运作下,可进一步推动第一连杆152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而带动第三连杆156转动以推动光盘片D往退片方向(X2方向)退出机壳110外。
请参考图6A,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160包括第一齿轮162、第二齿轮164、滑轮166、第三齿轮168以及第四齿轮169。第一齿轮162可分离地连接至连杆组150的第一连杆152,且彼此可相互作动。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位于第一齿轮162与第二齿轮164之间,为连接于第一齿轮162与第二齿轮164之间的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在本实施例以二个齿轮(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为例,但传动齿轮组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齿轮162与第二齿轮164可通过其间的传动齿轮组相互作动。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光驱100的齿轮组160可以省略配置传动齿轮组(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而第二齿轮164可直接啮合于第一齿轮162,本发明并不限制传动齿轮组(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的设置与否。同样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62与第二齿轮164之间也可以设置更多用以连动第一齿轮162与第二齿轮164的传动齿轮,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64通过传动齿轮组(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可传动地连接至第一齿轮162,并具第一接触部164a。滑轮166枢设于第二齿轮164上,并具有第二接触部166a,其中第一接触部164a与第二接触部166a可互相抵靠,且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具有空行程转动,当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进行空行程转动时,第一接触部164a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而使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转动但不推动滑轮166。相对地,当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具有一般的转动时,第一接触部164a与第二接触部166a互相抵靠,使得第二齿轮164与滑轮166可以同时转动。滚轮140配置于机壳110内,并通过皮带190与滑轮166连接。据此,当第一齿轮162沿第一时钟方向C1(例如是图6A的顺时钟方向)转动时,第一齿轮162可以通过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的传动而带动第二齿轮164沿第二时钟方向C2(例如是图6A的逆时钟方向)转动。相对地,当第一齿轮162沿第二时钟方向C2转动时,第一齿轮162可以通过第三齿轮168与第四齿轮169的传动而带动第二齿轮164沿第一时钟方向C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滚轮140以皮带190连接枢设于第二齿轮164上的滑轮166,且当第二齿轮164转动时,可通过第一接触部164a抵靠于第二接触部166a上以带动滑轮166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带动滚轮14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于光盘片D加载的过程中,连杆组150与齿轮组160中的各组件会受驱动而沿各自的第一方向移动或转动;而于光盘片D载出的过程中,连杆组150与齿轮组160中的各组件会受驱动而沿各自的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换言之,连杆组150与齿轮组160将光盘片D载出的作动为将光盘片D加载的反向作动。
在一般情况下,当欲将光盘片D退出时,可通过驱动马达驱动第一齿轮162转动而带动连杆组150进行图3至图5B的动作,并驱动齿轮组160转动而带动滚轮140转动,以将光盘片D移出机壳110。具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当欲将光盘片D退出时,驱动马达连接齿轮组160的第一齿轮162并驱动第一齿轮162转动,以使第一齿轮162带动第一连杆152与第二连杆154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以将光盘片D移离主轴马达120并承靠于滚轮140上,其详细的作动方式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同时,第一齿轮162亦带动第二齿轮164转动并通过第一接触部164a抵靠第二接触部166a而带动滑轮166转动,以使滑轮166通过皮带190而带动滚轮140转动,而使滚轮140推动光盘片D移出机壳110。换言之,当第二齿轮164转动时,第二齿轮164通过第一接触部164a推动第二接触部166a以带动滑轮164a一起转动,而当滑轮166转动时,滑轮166通过第二接触部166a推动第一接触部164a以带动第二齿轮164一起转动。
相对地,当驱动马达发生故障,而无法以电力驱动齿轮组160时,使用者可通过针状物的推动而带动紧急退片装置作动。以下将以图6A搭配图6B与图6C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光驱100的紧急退片的流程。
图6B至图6C是图6A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于紧急退片时的作动流程示意图。首先,于退片前,光盘片D为夹持于主轴马达120上,换句话说,夹具130及滚轮140皆分别位于其第二位置,如图2B所示。再者,由于光盘片D起初为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而通过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推动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使滑轮166转动,进而通过皮带190带动滚轮140转动以将光盘片D加载。在本实施例中,于加载光盘片D时,第二齿轮164为沿第一时钟方向C1转动,因此,于退片前,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会抵靠于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如图6A所示。
当欲进行紧急退片时,使用者可通过针状物推动第一连杆152,使得第一连杆152被手动地推动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齿轮162转动以及第二连杆154移动,使第一连杆152及第二连杆154带动夹具130及滚轮140,以将光盘片D移离主轴马达120并承靠于滚轮140上,进而带动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进行空行程S转动。接着,当使用者通过针状物进一步推动第一连杆152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杆152的齿条152a会脱离第一齿轮162,如图6B所示。在持续推动第一连杆152往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的状况下,第一连杆152会推动第三连杆156转动,进而将光盘片D推出机壳110外,使第三连杆156推动加载的光盘片D退出光驱100(如图5B所示),并完成紧急退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紧急退片的过程中,当第一连杆152带动第一齿轮162转动时,第二齿轮164会受驱动而沿第二时钟方向C2转动而相对于滑轮166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会相对地由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逐渐移动至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如图6B所示。在此期间,第二齿轮164并不会带动滑轮转动,换句话说,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具有一空行程S的转动,且此空行程S的转动用以将第一接触部164a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其反之亦然,如图6A至图6B及图6B至图6C及所示。此外,当第一接触部164a相对地由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后,第一连杆152与第一齿轮162分离,如图6B所示。
接着,在第一连杆152的齿条152a脱离第一齿轮162后,第一连杆152进一步被手动地推动沿进片方向(X1方向)移动,并推动第三连杆156转动,使第三连杆156推动加载的光盘片D退出光驱100。当第三连杆156将光盘片D推出机壳110时,第一连杆152不会带动第一齿轮162转动。由于此时光盘片D承靠于滚轮140上,因此当第三连杆156推动加载的光盘片D退出光驱100时,光盘片D往退片方向(X2方向)移动时,光盘片D还是会带动滚轮140转动,并通过皮带190带动滑轮166沿第二时钟方向C2转动。此时,光盘片D带动滑轮166相对于第二齿轮164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使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会相对地由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的第一侧逐渐移动至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的第二侧,如图6B至图6C所示。换言之,在滑轮166相对于第二齿轮164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时,滑轮166不会带动第二齿轮164,而在滑轮166相对于第二齿轮164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时,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会相对地由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移动至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因此,当光盘片D受到第三连杆156的推动而往机壳110外移动,并且光盘片D带动滚轮140转动时,滚轮140带动滑轮166沿第二时钟方向C2转动,但不带动齿轮组160的第二齿轮164与第一齿轮162转动。据此,通过空行程S的设计,可以避免在紧急退片时需施加力量来抵抗驱动马达的高扭矩,而使齿轮组160产生非预期性的破坏。
图7A至图7C是图6A至图6C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7A至图7C,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以及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分别具有第一侧S1与相对于第一侧S1的第二侧S2。第二齿轮164适于以第一接触部164a的第二侧S2抵靠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S1,如图7A所示,并适于在相对于滑轮166沿第二时钟方向C2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后,以第一接触部164a的第一侧S1抵靠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S2,如图7B所示。据此,在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沿第二时钟方向C2进行空行程S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164不带动滑轮166。同样地,滑轮166适于以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二侧S2抵靠第一接触部164a的第一侧S1,如图7B所示,并适于在相对于第二齿轮164沿第二时钟方向C2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后,以第二接触部166a的第一侧S1抵靠第一接触部164a的第二侧S2,如图7C所示。据此,在滑轮166相对于第二齿轮164沿第二时钟方向C2进行空行程S转动的过程中,滑轮166不带动第二齿轮164。换言之,当第二齿轮164与滑轮166之间相对地进行空行程S的转动时,在第二齿轮164与滑轮166中只有其中之一在转动,且第二齿轮164的第一接触部164a及滑轮166的第二接触部166a彼此之间并不会互相推动。由此可知,通过分别在第二齿轮164与滑轮166设置第一抵靠部164a与第二抵靠部166a,并使第二齿轮164相对于滑轮166具有一空行程S转动,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者通过针状物进行紧急退片的动作时需长时间推动整个齿轮组作动,并需抵抗驱动马达的高扭矩。
上述内容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顺时钟方向”以及“逆时钟方向”等方向性用语仅是以图式中的方向作为举例,以使说明书的描述以及构件的相对位置更为清楚。换言之,上述内容中所提及的方向性用语是在搭配图式的情况下作为举例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光驱100的内部构件的实际移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通过齿轮组的第二齿轮与滑轮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设计,使第二齿轮相对于滑轮具有一空行程S转动。因此,当连杆组推动光盘片往机壳外移动而带动滚轮时,滚轮可带动滑轮相对于第二齿轮进行空行程转动,而无须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据此,本发明的紧急退片装置具有空行程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紧急退片的动作损坏光驱的内部构件。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包括:
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连杆,其中该第一连杆可沿一进片方向及一退片方向移动;以及
一齿轮组,包括:
一第一齿轮,可分离地连接至该第一连杆;
一第二齿轮,可传动地连接至该第一齿轮,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以及
一滑轮,枢设于该第二齿轮上,并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其中该第二齿轮相对于该滑轮具有一空行程转动,当该第二齿轮相对于该滑轮进行该空行程转动时,该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该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一侧移动至该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当该第二齿轮与该滑轮之间相对地进行该空行程转动时,在该第二齿轮与该滑轮中只有其中之一在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于非进行该空行程转动期间,其中当该第二齿轮转动时,该第二齿轮通过该第一接触部推动该第二接触部以带动该滑轮一起转动,当该滑轮转动时,该滑轮通过该第二接触部推动该第一接触部以带动该第二齿轮一起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杆具有一齿条,该第一连杆通过该齿条与该第一齿轮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该光驱具有一滚轮,用以带动一光盘片加载或载出该光驱,且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斜面,其中于加载该光盘片时,该第一连杆沿该退片方向移动,且该第一斜面用以压制该滚轮,使该滚轮远离该光盘片,使该光盘片承载于该光驱的一主轴马达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该光驱具有一夹具,用以将一光盘片夹持于该光驱的一主轴马达上,且该连杆组又包括一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二斜面且可沿该进片方向及该退片方向移动,其中于载出一光盘片时,该第二连杆沿该进片方向移动,且该第二斜面用以推动该夹具远离该主轴马达以释放该光盘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该连杆组又包括一第三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光驱内,其中于一紧急退片时,该第一连杆沿该进片方向移动,且该第一连杆推动该第三连杆转动,使该第三连杆推动加载的一光盘片退出该光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于一紧急退片时,该第一连杆被手动地推动沿该进片方向移动,并带动该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该第二齿轮相对于该滑轮进行该空行程转动,使该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一侧移动至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二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当该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一侧移动至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二侧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一齿轮分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该连杆组又包括一第三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光驱内,其中当该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一侧移动至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二侧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一齿轮分离,且该第一连杆进一步被手动地推动沿该进片方向移动,并推动该第三连杆转动,使该第三连杆推动加载的一光盘片退出该光驱。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其中该光驱具有一滚轮,且该滚轮通过一皮带与该滑轮连接,其中当该第三连杆推动加载的该光盘片退出该光驱时,该光盘片带动该滚轮转动,并进而带动该滑轮相对于该第二齿轮进行该空行程转动,使该第一接触部相对地由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二侧移动至该第二接触部的该第一侧。
CN201310335691.6A 2013-08-05 2013-08-05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Active CN104347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5691.6A CN104347092B (zh) 2013-08-05 2013-08-05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US14/086,976 US8856812B1 (en) 2013-08-05 2013-11-22 Emergency disc ejecting device for optical disc driv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5691.6A CN104347092B (zh) 2013-08-05 2013-08-05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092A CN104347092A (zh) 2015-02-11
CN104347092B true CN104347092B (zh) 2016-12-07

Family

ID=5162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5691.6A Active CN104347092B (zh) 2013-08-05 2013-08-05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56812B1 (zh)
CN (1) CN1043470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7384A (en) * 2005-01-20 2006-08-01 Benq Corp Optical drive with built-in emergency ejection mechanism
TW200733066A (en) * 2006-02-27 2007-09-01 Lite On It Corp Disc emergent ejecting mechanism for optical disc drive
CN101042905A (zh) * 2006-03-22 2007-09-26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驱的紧急退片机构
CN101241728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紧急退片的吸入式薄型光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08172A1 (fr) * 1993-09-13 1995-03-23 Sony Corporation Procede d'assemblage d'une unite de disques et d'un engrenage de transmission d'entrainement de chariot de tete
US6208606B1 (en) * 1996-10-08 2001-03-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11149691A (ja) * 1997-11-17 1999-06-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TWI237236B (en) * 2002-09-18 2005-08-01 Benq Corp Disk ejection device
JP3933080B2 (ja) * 2003-04-02 2007-06-20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TWI261230B (en) * 2003-06-18 2006-09-01 Lite On It Corp Tray locking mechanism for the slim type optical disc device
TWM255985U (en) * 2004-02-24 2005-01-21 Lite On It Corp Emergency disc ejecting device
JP4784415B2 (ja) * 2006-07-06 2011-10-0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US7908612B2 (en) * 2006-12-15 2011-03-15 Lite-On It Corporation Emergency eject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c drive
CN101430902B (zh) * 2007-11-08 2010-07-07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式光碟机
TWI364750B (en) * 2007-11-23 2012-05-21 Quanta Storage Inc Restrained device of optical disk drive
KR100932647B1 (ko) * 2008-02-01 2009-12-22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디스크 취출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디스크 장치
JP2010080034A (ja) * 2008-09-29 2010-04-08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1309707B1 (ko) * 2011-11-23 2013-10-14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디스크 로딩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1309706B1 (ko) * 2011-11-23 2013-09-17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로딩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7384A (en) * 2005-01-20 2006-08-01 Benq Corp Optical drive with built-in emergency ejection mechanism
TW200733066A (en) * 2006-02-27 2007-09-01 Lite On It Corp Disc emergent ejecting mechanism for optical disc drive
CN101042905A (zh) * 2006-03-22 2007-09-26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驱的紧急退片机构
CN101241728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紧急退片的吸入式薄型光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56812B1 (en) 2014-10-07
CN104347092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2868B (zh) 电子装置及其卡锁结构
CN104347092B (zh) 光驱的紧急退片装置
DE602008005044D1 (de) Elektromotor
CN103089952A (zh) 一种离合器接力装置
CN204267633U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CN203003523U (zh) 电机壳夹具
CN103016647B (zh) 齿轮传动装置
CN204289292U (zh) 断路器操动机构储能脱扣机构
CN103956277B (zh)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操作机构
CN208826633U (zh) 基于齿轮齿条传动的空间细胞机器人
CN203819020U (zh) 双输入单输出传动机构、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3348464U (zh) 机械驻车的二档纯电动汽车减速器及其电动汽车
CN202451715U (zh) 用于装载机轮边减速器的行星齿轮与太阳轮机构
CN208827465U (zh) 一种轮式辅助越障装置
CN206825306U (zh) 一种电动螺丝刀
CN202624556U (zh) 陆地龙舟
CN206956368U (zh) 一种一体式洗衣机电机减速离合器
CN201836261U (zh) 棘爪离合器及应用其的电机
CN2783437Y (zh) 一种点钞机
WO2016061790A1 (zh) 驱动装置
CN100565684C (zh) 光驱的紧急退片机构
CN203287947U (zh) 一种闸门的回收机构
CN1303566C (zh) 一种点钞机
CN103568625B (zh) 一种过胶机保护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过胶机
CN109514471A (zh) 一种具有永磁性且省力的飞机轮胎拆装用六角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09

Address after: No. 25 West Road,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Lite-On Electronic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Ruiguang road Taiwan Taipei City Neihu district China No. 392 22 floor

Applicant before: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