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8673A - 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8673A
CN101688673A CN200880016078A CN200880016078A CN101688673A CN 101688673 A CN101688673 A CN 101688673A CN 200880016078 A CN200880016078 A CN 200880016078A CN 200880016078 A CN200880016078 A CN 200880016078A CN 101688673 A CN101688673 A CN 101688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main part
humidity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6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8673B (zh
Inventor
酒见慎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p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sp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pec Corp filed Critical Esp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8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8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8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air-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的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调湿装置是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并由这些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的调湿装置,上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外嵌于上述主体部的绝热部、以及通过从上述主体部的相对于上述绝热部位于一侧的基侧部吸热使在上述主体部的相对于上述绝热部位于另一侧的先侧部内部蒸发的气体状的上述工作流体凝缩的吸热部,所述除湿部通过液体状的上述工作流体发生蒸发的上述主体部的先侧部来将空气除湿。

Description

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规定的调湿空间进行调湿的各种各样的调湿装置。这样的调湿装置中,设置有将被送往调湿空间的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该被加湿的空气除湿的除湿部,并且通过调节加湿部的加湿能力和除湿部的除湿能力来进行上述调湿空间的调湿。另外,作为这样的调湿装置的调湿部,有各种各样结构的除湿部被应用。例如,下列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除湿装置会作为上述除湿部被应用。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湿装置,是具备蒸发器(冷却器)及凝缩器的蒸气压缩式除湿装置,通过在蒸发器让空气中的水分蒸发来进行除湿。而且,除湿后的空气在凝缩器被加热至接近室温后被送回干燥室。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除湿装置中,在空气的吸入侧设置有珀尔帖元件的吸热部,并且在空气的吐出侧设置有珀尔帖元件的放热部。于是,潮湿的空气由珀尔帖元件的吸热部冷却而结露。由此进行空气的除湿。
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湿装置由于采用蒸气压缩式结构,因此,虽然冷却能力及除湿能力大,但却存在着为了驱动除湿装置而需要较大的动力的问题。此外,蒸发器的显热比(SHF)为0.8左右,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之比大。因此,蒸气压缩式除湿装置虽然除湿能力大但除湿效率决不能说高。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通过由珀尔帖元件的吸热部冷却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的结构中,由于动力小,因此存在着冷却空气的能力小以及除湿效率也低的问题。
因此,如果如专利文献1及2的除湿装置那样,将除湿效率低的装置应用到调湿装置的除湿部,会产生以下问题:增大用于驱动调湿装置的动力,降低除湿部的除湿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3694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30439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的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调湿装置,是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且由这些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的调湿装置,所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外嵌于所述主体部的绝热部、以及通过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绝热部位于一侧的基侧部吸热使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绝热部位于另一侧的先侧部的内部蒸发的气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凝缩的吸热部,所述除湿部通过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发生蒸发的所述主体部的先侧部来将空气除湿。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调湿装置,是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且由这些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的调湿装置,所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该主体部跨设在用于将导入所述调湿空间中的空气除湿的除湿空间和用绝热部与该除湿空间隔开而且比该除湿空间低温的外部空间,所述除湿部通过设置在所述除湿空间且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在内部发生蒸发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部来将所述除湿空间的空气除湿。
另外,本发明的环境试验装置是具备所述调湿装置的环境试验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调温调湿装置是具备所述调湿装置的调温调湿装置,其具备调节空气的温度的调温部,由所述调温装置进行所述调湿空间的调湿,由所述调温部进行所述调湿空间的调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调温调湿装置的除湿部内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由除湿部的外侧温度传感器测出的温度结果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除湿部进行的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除湿部进行的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除湿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具备箱体2、加湿部4、除湿部6、调温部8、送风部10、设定单元12、控制单元14。
上述箱体2具有箱型的外形,包括具有绝热材的外壁2a、和将箱体2的内部空间分隔的内部壁2b、2c。上述外壁2a构成箱体2的箱型的外形。在该箱体2内的空间中,通过由上述内部壁2b、2c围隔来形成矩形状的调温调湿空间S1。上述两内部壁2b、2c相互正交设置,彼此的端部相互连接。而且,箱体2内,在上述调温调湿空间S1的外侧设置有循环空间S2。换言之,通过上述内部壁2b、2c将箱体2分隔为调温调湿空间S1和循环空间S2。循环空间S2构成为沿调温调湿空间S1的侧面弯曲的形状。一方的内部壁2b上设置有用于让空气从调温调湿空间S1排出到循环空间S2的排出口2d。另一方的内壁部2c上设置有用于让空气从循环空间S2导入调温调湿空间S1的导入口2e。从调温调湿空间S1经由上述排出口2d排出到循环空间S2的空气,如后所述,在流过循环空间S2的过程中,被调温、调湿,经由上述导入口2e被导入调温调湿空间S1内。即,调温调湿空间S1内的空气,经过循环空间S2,一边被调温、调湿,一边循环。
上述加湿部4将空气加湿。该加湿部4设置在循环空间S2中所述排出口2d附近,将从调温调湿空间S1经由排出口2d排出的空气加湿,并送到下游侧。
上述除湿部6将由上述加湿部4加湿的空气除湿至规定湿度后送往调温调湿空间S1侧。本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该除湿部6和上述加湿部4将调温调湿空间S1的湿度调整至规定湿度。除湿部6设置在循环空间S2中从上述加湿部4设置的位置向下游侧前进并拐过直角后的位置上。此外,循环空间S2中设置有用于使空气不流过除湿部6而流往下游侧的旁路7。
除湿部6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除湿部6具备设置在循环空间S2内的除湿部内部箱体22a、和设置在上述箱体2的外侧的除湿部外部箱体22b。在该除湿部内部箱体22a和除湿部外部箱体22b之间,设置有绝热部24。绝热部24形成为板状且设置有多个通孔。该绝热部24利用箱体2的一部分来形成。在除湿部内部箱体22a内设置有除湿空间S3,而在除湿部外部箱体22b内设置有放热空间S4。除湿空间S3和放热空间S4由绝热部24分隔。来自上述加湿部4的空气被导入除湿空间S3中。该空气在该除湿空间S3中被除湿至规定湿度。放热空间S4是用于将除湿空间S3中产生的热放出的空间。除湿部内部箱体22a上设置有用于让从上述加湿部4送来的空气被取入除湿空间S3中的取入口22c、和用于让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排往循环空间S2的下游侧亦即上述调温部8侧的排气口22d。这些取入口22c和排气口22d均面临除湿空间S3设置。除湿部外部箱体22b上设置有与放热空间S4面临的上部开口46及侧部开口47。上部开口46是用于让放热空间S4内的空气往外部排出的开口。侧部开口47是用于让外部的空气导入放热空间S4中的开口。
除湿部内部箱体22a及除湿部外部箱体22b的内部设置有除湿模块30。除湿模块30是用于将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所含的水分除去的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不过,该除湿模块3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各除湿模块30分别具有形成为向一方向延伸的棒状的主体部32、和设置在该主体部32的端部的珀尔帖元件34。主体部32由热管(heatpipe)构成。换言之,主体部32,有在减压状态下封入的作为工作流体的水,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此处所说的热管现象是指:通过使被封入的工作流体在规定的部位反复进行蒸发和凝缩,以在工作流体从蒸发处往凝缩处的过程中,伴随工作流体的流动将热进行传递的现象。
各主体部32分别以上下延伸的姿势设置,并分别贯穿插入绝热部24的各个通孔中。换言之,主体部32具有较绝热部24位于下方且设置在除湿空间S3内的先侧部32a和较绝热部24位于上方且设置在放热空间S4内的基侧部32b,绝热部24外嵌于主体部32的上述先侧部32a和上述基侧部32b之间的部位上。
珀尔帖元件34具备吸热部34a和放热部34b。电力被供应给该珀尔帖元件34,与电力的输入对应地由吸热部34a进行吸热运作,由放热部34b进行放热运作。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与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的端部热连接。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是用于在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侧使呈气相的工作流体凝缩的吸热部,基于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运作,在主体部32产生热管现象。此时,仅将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所进行的吸热运作,大体地控制为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和基侧部32b之间产生10℃程度的温度差,就会在主体部32中产生热管现象。
另一方面,珀尔帖元件34的放热部34b与作为放热单元的散热器36热连接。散热器36是为了让珀尔帖元件34的放热部34b的热散热而被采用的。不过,作为放热单元,并不限于散热器36,也可以是风扇等。
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与珀尔帖元件34通过连接部38被互相接合。连接部38上一体地设置有被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插入的筒状部38a、和与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结合的板状部38b。连接部38将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与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互相牢固地连接且将它们相互热连接。
除湿空间S3中设置有风扇44,通过该风扇44的驱动,在除湿空间S3中形成从取入口22c往排气口22d的空气流。上述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位于该空气流中。由此,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所含的水分与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接触。
放热空间S4中设置有风扇49,通过该风扇49的驱动,外部的空气经由侧部开口47被导入放热空间S4,另一方面,在放热空间S4中被加热的空气经由上部开口46被排出。
除湿空间S3中设置有用于回收主体部32的表面上凝缩的水分的回收部50。回收部50设置在主体部32的下方,接收从主体部32滴下的水分。
另外,除湿部6中设置有检测从上述加湿部4经由循环空间S2被导入的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温度传感器55、和检测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外侧温度的外侧温度传感器57。
空气温度传感器55包含于本发明的空气温度检测部的概念中。该空气温度传感器55设置在取入口22c的附近,检测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温度,输出与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
外侧温度传感器57包含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的概念中。该外侧温度传感器57设置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端部附近的外表面。详细而言,外侧温度传感器57安装在先侧部32a中当热管现象在主体部32完全发生时液体状的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的外表面。即,当在主体部32中开始发生热管现象时,在先侧部32a内积存的液体状的工作流体逐渐蒸发,随之,工作流体的液面下降。当在主体部32处于热管现象完全发生的状态时,工作流体的液面为最低。外侧温度传感器57较为理想的是安装在较此时的工作流体的液面位于下侧且与该液体状的工作流体积存的范围内对应的先侧部32a的外表面。外侧温度传感器57检测其安装部位的外侧温度,输出与该外侧温度的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
此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中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外侧温度,该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表面上开始产生结露时,与除湿空间S3的露点温度相等。此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稳定在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该现象估计是由以下的原理所产生。即,首先,由于先侧部32a中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外侧温度与露点温度相等,因此,在该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表面上开始产生结露。之后,若上述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表面上的结露量增加,基于水蒸气的凝缩潜热,该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温度开始上升,因此,上述结露的一部分蒸发。其结果,上述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外侧温度,稳定在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另外该现象,如上所述是对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的吸热运作进行控制以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和基侧部32b之间产生10℃程度的温度差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于是,基于该现象,从外侧温度传感器57最初输出与除湿空间S3的露点温度对应的信号,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输出与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对应的信号。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所进行的实验,说明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中外侧温度传感器57被安装的部位的外侧温度如上述那样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为除湿空间S3的露点温度的情况。
该实验中,在恒温恒湿槽中设置与上述同样结构的除湿模块30,并通过外侧温度传感器57经时地测量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中液体状的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的外侧温度和经时地测量在恒温恒湿槽侧设置上述先侧部32a的测量空间内的温度、湿球温度以及相对湿度。另外,该实验中,上述的测量,在将恒温恒湿槽内的测量空间保持在规定的恒温恒湿条件亦即从温度为85℃、湿度为50%RH至温度为85℃、湿度为60%RH为止的范围内的条件的状态下进行。图3中示出了其测量结果。根据图3的结果可知,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实际检测发生热管现象的主体部32上的液体状的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亦即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外侧温度而得出的温度,与从测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在恒温恒湿槽侧测得的测量空间的湿球温度大致相等。因此可以知道,在发生热管现象的主体部32上,通过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检测设于除湿空间S3内的先侧部32a中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的外侧温度,能够导出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
上述调温部8,如图1所示,设置在循环空间S2中上述除湿部6的下游侧而且位于空气往上述调温调湿空间S1的导入口2e附近。该调温部8通过加热或冷却来调温,以使在上述除湿部被除湿后的空气的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此外,调温部8以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发生变化地来对该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上述调温调湿空间S1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9,调温部8根据由温度传感器59测出的调温调湿空间S1中的温度,调节空气的温度。
上述送风部10与上述调温部8一并设置。该送风部10具有省略图示的风扇,通过驱动该风扇来将在调温部8中被调温的空气经由上述导入口2e送入调温调湿空间S1。
上述设定单元12是供使用者设定调温调湿空间S1的相对湿度的设定值Hsv及温度的设定值的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14具有对上述除湿部6、上述调温部8以及上述送风部10进行驱动控制的功能。该控制单元14具有输入部62、运算部64、除湿控制部66、调温送风控制部68。
输入部62中,被输入表示上述除湿部6的外侧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表示空气温度传感器55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表示设于调温调湿空间S1中的温度传感器59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而且,输入部62将所输入的各信号中来自外侧温度传感器57的信号和来自空气温度传感器55的信号输出到运算部64,并且将来自设于调温调湿空间S1中的温度传感器59的信号输出到调温送风控制部68。
运算部64根据从上述输入部62输入的各信号算出导入上述除湿部6的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湿度。具体而言,运算部64根据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测出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外侧温度亦即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和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5测出的空气温度Tpv,算出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相对湿度Hpv。此外,运算部64根据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5测出的空气温度Tpv和上述所算出的相对湿度Hpv,算出除湿空间S3中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的绝对湿度(检测值)ABHpv。另外,运算部64根据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5测出的空气温度Tpv和由设定单元12设定的相对湿度的设定值Hsv,算出成为目标值的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的绝对湿度ABHsv。
除湿控制部66中,被输入上述运算部64的运算结果。除湿控制部66具备微型电脑,执行已记录的控制程序。该除湿控制部66对上述所算出的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的绝对湿度(检测值)ABHpv和上述所算出的成为目标值的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的绝对湿度ABHsv进行比较,判断检测值ABHpv是否高于目标值ABHsv。而且,除湿控制部66根据该判断的结果,控制除湿部6的驱动亦即风扇44、49及珀热帖元件34的驱动。
调温送风控制部68中,从输入部62被输入表示设于调温调湿空间S1中的温度传感器59的检测结果的信号亦即表示调温调湿空间S1的温度的信号。调温送风控制部68根据该输入的信号和由上述设定单元12设定的温度的设定值,控制调温部8。具体而言,调温送风控制部68控制调温部8的对空气的加热或冷却的程度,以使调温调湿空间S1的温度接近上述温度的设定值。此时,调温部8以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发生变化地来对该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此外,调温送风控制部68还进行送风部10的驱动控制。
接下来,对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进行调温调湿空间S1的调湿及调温之际的运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调温调湿空间S1排出的空气在加湿部4中被加湿至规定的湿度。该被加湿的空气经由循环空间S2被送往除湿部6。在除湿部6中,空气被除湿至规定湿度,该被除湿的空气被送到调温部8侧。在调温部8中,空气被调温至设定温度,该空气由送风机10经由导入口2e被送入调温调湿空间S1中。这样,空气在调温调湿空间S1和循环空间S2中反复循环。
一方面,如上述那样进行空气的循环,而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当由使用者通过设定单元12输入相对湿度的设定值Hsv后,该设定值Hsv从设定单元12输入控制单元14(步骤ST1)。由此,在运算部64中,算出成为在除湿部6中的除湿的目标值的上述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的绝对湿度ABHsv,并算出在除湿空间S3中的上述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的绝对湿度(检测值)ABHpv(步骤ST2及ST3)。此时,运算部64根据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测出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外侧温度亦即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和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5测出的空气温度Tpv,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Hpv,并根据所算出的相对湿度Hpv,算出上述绝对湿度(检测值)ABHpv。
之后,除湿控制部66对检测值ABHpv和目标值ABHsv进行比较,判断检测值ABHpv是否高于目标值ABHsv(步骤ST4)。
除湿控制部66在判断检测值ABHpv为大于目标值ABHsv时,使风扇44、49被驱动以及使珀热帖元件34被驱动(步骤ST5)。通过风扇44的驱动,从加湿部4流过来的空气中的规定流量部分经由取入口22c被导入除湿空间S3中。另一方面,上述规定流量部分以外的空气经由旁路7流向下游侧。此时,通过控制风扇44的转速来控制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流量。导入除湿空间S3的空气中的水分的一部分付着凝缩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上。随着先侧部32a上水分的凝缩,先侧部32a内的工作流体蒸发,气体状的工作流体以大致音速流向基侧部32b。另一方面,在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由于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产生吸热作用,气体状的工作流体凝缩,液体状的工作流体流向先侧部32a。这样,在主体部32内,工作流体在规定的部位反复进行蒸发和凝缩,由此,伴随工作流体的流动,热从工作流体的蒸发处传递到凝缩处。
由于珀尔帖元件34的放热部34b伴随珀尔帖元件34的驱动而升温,因此,该放热部34b的热通过散热器36被释放到放热空间S4中。而且,在放热空间S4内被升温的空气随着风扇49的驱动,经由上述开口部46被排出。
在风扇44、49及珀热帖元件34的驱动中,由运算部64按规定周期算出周围空气的绝对湿度(检测值)ABHpv(步骤ST6),并且由除湿控制部66比较检测值ABHpv和目标值ABHsv(步骤ST7)。除湿控制部66在检测值ABHpv大于目标值ABHsv时,继续使风扇44、49及珀热帖元件34被驱动,而当检测值ABHpv为目标值ABHsv以下时使风扇44、49及珀热帖元件34停止(步骤ST8)。通过以上的运作,除湿空间S3的空气的湿度被调整至设定湿度。
另外,在除湿部6中被除湿至设定湿度的空气,在调温部8中被调温至设定温度。此时,调温部8由调温送风控制部68控制,当由温度传感器59测出的调温调湿空间S1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调温部8将空气加热,而当由温度传感器59测出的调温调湿空间S1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调温部8将空气冷却。此外,调温部8以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发生变化地来将该空气加热或冷却。
通过上述那样的一连串的过程,调温调湿空间S1被调湿至设定湿度而且被调温至设定温度。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在除湿部6,当空气中的水分与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接触时,与该先侧部32a接触的水分凝缩。由此空气被除湿。另一方面,在主体部32,伴随上述水分的凝缩,先侧部32a内的工作流体蒸发而呈气体状以大致音速在主体部32内向基侧部32b移动。在基侧部32b,由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夺去工作流体的潜热,工作流体凝缩。这样,在主体部32内,工作流体的蒸发和凝缩被反复进行。此时,由绝热部24隔绝从流经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周围的空气往基侧部32b的热传递,因此,主体部32上先侧部32a与基侧部32b的温度差被维持在规定温度以上。由此,能够使主体部32内的工作流体的蒸发及凝缩的发生被维持。这样,通过在除湿部6的主体部32中产生热管现象,空气中的水分发生相变化从而被除去,因此,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之比小,除湿效率高。而且,只是通过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对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进行吸热,驱动除湿部6的动力较低。因此,在应用了这样的除湿部6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
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在除湿部6产生热管现象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周围的除湿空间S3和基侧部32b周围的放热空间S4由绝热部24隔开,并且基侧部32b比先侧部32a低温,因此,先侧部32a中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外侧温度与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大致相等。而且该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外侧温度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测出,因此,根据所导出的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外侧温度和由空气温度传感器55测出的从加湿部4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温度,由运算部能够算出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湿度。由此,根据该算出的湿度,控制单元14的除湿控制部66通过控制珀尔帖元件34能够控制由利用主体部32的热管现象的先侧部32a所进行的空气的除湿运作。因此,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与通过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的湿度且根据该湿度进行调湿的以往的调温调湿装置不同,由于无需使用毛细芯(wick)测量湿度,因此,无需在毛细芯因用旧而造成吸水性能恶化时进行交换该毛细芯这样繁杂的作业。因此,能够减轻维护时所需的作业负担。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除湿部6的主体部32兼备检测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的功能和除湿功能,因此,与用于检测湿球温度或湿度的传感器和除湿机构是个别地设置的调温调湿装置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此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外侧温度传感器57检测热管现象在主体部32中完全发生时液体状的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的外侧温度,因此,主体部32中表示与导入除湿空间S3中的空气的湿球温度大致相等温度的部位的外侧温度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能够直接测出。因此,根据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测出的外侧温度,无修正地就能够求出导入除湿空间S3的空气的湿球温度,因而能够以更好的精度求出该导入的空气的湿度。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通过控制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来进行调温调湿空间S1的调湿。
具体而言,该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74控制加湿部4的运作。该控制单元74具有输入部62、运算部64、加湿控制部76、调温送风控制部68。
加湿部4具有积存水的省略图示的存水部和将该存水部内的水加热的省略图示的加热器,通过该加热器将存水部内的水加热以使其蒸发来将空气加湿。
上述加湿控制部76控制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具体而言,加湿控制部76通过控制加湿部4的上述加热器的开/关来控制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即,当加湿控制部76使上述加热器开时,上述存水部内的水的蒸发被促进,从而加湿部4中的空气的加湿被促进,而当加湿控制部76使上述加热器关时,上述存水部内的水的蒸发被抑制,从而加湿部4中的空气的加湿被抑制。
另外,除湿部6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相同。由该除湿部6的主体部32、空气温度传感器55、外侧温度传感器57、控制单元74的输入部62以及运算部64构成湿度导出单元,该湿度导出单元导出在加湿部4被加湿之后被导入除湿部6中的空气的湿度。
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在其运作后,不会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那样进行除湿部6的风扇44、49及珀尔帖元件34的开/关的切换,除湿部6的风扇44、49及珀尔帖元件34以规定的驱动状态被驱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除湿部6利用产生热管现象的主体部32,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湿度检测。而且,伴随该湿度检测还进行空气的除湿。
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调温调湿装置的结构相同。
接下来,参照图6,对在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进行调温调湿空间S1的调湿及调温之际的运作进行说明。
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空气在调温调湿空间S1和循环空间S2之间反复循环,其一方面由加湿部4加湿,另一方面由除湿部6除湿且被调温至设定温度。此时,在除湿部6热管现象在主体部32中完全发生。因此,除湿部6发挥一定的除湿能力。
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中,图6的从步骤ST1至ST3的相对湿度设定值Hsv的输入、周围空气绝对湿度的目标值ABHsv的算出、周围空气绝对湿度的检测值ABHpv的算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
之后,加湿控制部76对上述检测值ABHpv和上述目标值ABHsv进行比较,判断该检测值ABHpv是否高于目标值ABHsv(步骤ST14)。
加湿控制部76在判断检测值ABHpv为高于目标值ABHsv时,使加湿部4的运作停止(步骤ST15)。此时,具体而言,加湿控制部76使加湿部4的上述加热器关闭。由此,上述存水部的水的蒸发被抑制,加湿部4中的空气的加湿被抑制。其结果,从加湿部4经由循环空间S2、除湿部6、调温部8以及送风部10而导入调温调湿空间S1的空气的湿度下降。
在调温调湿装置的运作中,由运算部64按规定周期算出上述检测值ABHpv(步骤ST16),并且由加湿控制部76比较检测值ABHpv和目标值ABHsv(步骤ST17)。此时,加湿控制部76在检测值ABHpv高于目标值ABHsv时,继续使加湿部4的运作停止,而当检测值ABHpv为目标值ABHsv以下时使加湿部4的运作开始(步骤ST18)。具体而言,加湿控制部76使加湿部4的上述加热器开,从而促进上述存水部的水的蒸发,促进加湿部4中的空气的加湿。由此,从加湿部4经由循环空间S2、除湿部6、调温部8以及送风部10而导入调温调湿空间S1的空气的湿度上升。
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的上述以外的运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调温调湿装置的运作相同。
如上所述,本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由运算部64算出的上述检测值ABHpv及目标值ABHsv,加湿控制部76通过控制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能够调节导入调温调湿空间S1的空气的湿度。由此,即使不进行除湿部6中的除湿能力的调节也能够进行调温调湿空间S1的调湿。
另外,上述示出的实施方式均是例子,不应被认为是限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示而是由权利要求所示,此外,本发明的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任何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外侧温度传感器57来检测主体部32的工作流体蒸发的先侧部32a的端部附近的外侧温度,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将外侧温度传感器57安装在主体部32的上述以外的规定位置的外表面,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检测该规定位置的外侧温度。在此情况下,外侧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温度与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外侧温度亦即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之间产生温度差。故此,通过除设置上述外侧温度传感器57之外还设置修正单元,并且预先测量上述温度差,由修正单元将上述测量的温度差的差分对外侧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温度进行修正,能够求出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另外,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外侧温度传感器57安装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上。在此方式中,由外侧温度传感器57和上述修正单元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外侧温度传感器57直接安装在主体部32的外表面上来检测外侧温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作为外侧温度传感器57也可以采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主体部32的外侧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外侧温度传感器57安装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中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外表面,以检测该部位的外侧温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主体部32的上述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内表面安装作为本发明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的内侧温度传感器来检测该部位的内侧温度,并根据该内侧温度算出除湿空间S3的湿度。由于主体部32的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内侧温度,比该部位的外侧温度更正确地表示除湿空间S3的湿球温度,因此,在此情况下能够更正确地求出除湿空间S3的湿度。此外,即使在如此将内侧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述主体部32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将外侧温度传感器57安装在上述主体部32的外表面上时同样地,将上述内侧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主体部32的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以外的规定位置的内表面上。不过,此时,与上述同样,有必要设置用于修正内侧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内侧温度的温度差的修正单元。即,该方式中,由上述内侧温度传感器和上述修正单元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从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吸热,从而在基侧部32b使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内部蒸发的气体状的工作流体凝缩,由此产生热管现象,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结构。即,也可以不在除湿部6中设置珀尔帖元件34,而通过产生热管现象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将除湿空间S3的空气除湿。
例如,从上述实施方式的除湿部6的结构中省略珀尔帖元件34、散热器36、连接部38以及风扇49。此外,放热空间S4为比除湿空间S3低温的空间。另外,放热空间S4包含于本发明的外部空间的概念中。而且,主体部32跨设于由绝热部24隔开的除湿空间S3和放热空间S4,且放热空间S4比除湿空间S3低温,由此,在设置于除湿空间S3中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内部,液体状的工作流体蒸发,在设置于放热空间S4中的基侧部32b的内部,上述蒸发的工作流体凝缩。即,在主体部32产生热管现象,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通过设置在除湿空间S3中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将除湿空间S3的空气除湿。此处,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包含于本发明的一侧部的概念中。
在该结构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基于热管现象在除湿部6的主体部32中的产生,空气中的水分发生相变化而被除去,因此,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之比小,除湿效率高。而且,无需用于驱动除湿部6的动力,仅用主体部32就能够进行除湿。因此,该结构中,也能获得与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这样的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可采用珀尔帖元件以外的各种冷却手段作为吸热部来冷却主体部32的基侧部32b,以使气体状的工作流体在基侧部32b的内部凝缩。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热管构成主体部32,不过,也可取而代之,由作为“热通道”(heat lane(注册商标))被众知的弯曲细管型热管(meandering capillary tube heatpipe)或自激振荡热管构成主体部3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就将本发明应用于调温调湿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在仅调节绝对湿度的调湿装置中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该调湿装置,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的调温调湿装置中省略调温部8和温度传感器59并且从调温送风控制部68中省略调温部8的控制功能来构成。此外,在环境试验装置中,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该环境试验装置中,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调温调湿装置将加湿控制部设于控制单元14,通过该加湿控制部进行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的控制。此时的加湿控制部所进行的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的控制,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加湿控制部76所进行的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的控制同样地进行,通过控制加湿部4的加湿能力以使由该加湿部加湿的空气的湿度接近设定湿度。这些调湿装置及环境试验装置中,也能够获得与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这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调温调湿装置同样的效果。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除湿部6设置在循环空间S2中调温部8的上游测,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结构。即,也可以将除湿部6设置在调温部8的下游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箱体2的外壁2a的一部分来构成除湿部6中的绝热部24,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也可以将上述除湿部内部箱体22a及除湿部外部箱体22b组装于装置的箱体2内,并且将绝热部24设置成与箱体2的外壁2a为分体的结构。此时,也可以将绝热部24和除湿部外部箱体22b构成为一体,并将它们均由绝热材料来形成,由绝热材将放热空间S4与除湿空间S3及循环空间S2隔开。
此外,如图7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风扇44、除湿部内部箱体22a及回收部50。此时,除湿部6中,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的周围流动的空气流,由送风部10的省略图示的风扇所产生,因此,该变形例中,在上述步骤ST5将驱动风扇44改为驱动送风部10的风扇,在上述步骤ST8将停止风扇44改为停止送风部10的风扇。
另外,为了在主体部32的先侧部32a和基侧部32b之间产生规定的温度差而进行的对除湿部6中珀尔帖元件34的吸热部34a的吸热运作的控制,还可以将先侧部32a中安装外侧温度传感器57的部位的外侧温度维持于与除湿空间S3的露点温度相等的温度。另外,上述规定的温度差随着主体部32的热管的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此时,与上述除湿空间S3的露点温度相等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从外侧温度传感器57输入输入部62。此时,也可以由运算部64根据与上述露点温度相等的检测温度和空气温度传感器55测出的空气温度Tpy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Hpv,进而根据该算出的相对湿度Hpv算出上述绝对湿度(检测值)ABHpv。
另外,调温调湿空间S1的冷却也可以通过从该调温调湿空间S1的放热来进行。此外,调温调湿空间S1的加热也可以利用送风部10的风扇的扇动热来进行。
此外,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除湿部6的风扇44及旁路7。
(实施方式的概要)
上述实施方式总结如下。
即,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是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并由所述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的调湿装置,所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外嵌于所述主体部的绝热部、以及通过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绝热部位于一侧的基侧部吸热使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绝热部位于另一侧的先侧部的内部蒸发的气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凝缩的吸热部,所述除湿部通过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发生蒸发的所述主体部的先侧部来将空气除湿。
该调湿装置中,通过在加湿部将空气加湿在除湿部将空气除湿来进行空气的调湿。在除湿部,当空气中的水分与主体部的先侧部接触时,与该先侧部接触的水分凝缩。由此空气被除湿。另一方面,在主体部内,伴随所述水分的凝缩,先侧部内的工作流体蒸发而呈气体状以大致音速在主体部内向基侧部移动。在基侧部,由吸热部夺去工作流体的潜热,工作流体凝缩。这样,在主体部内,工作流体的蒸发和凝缩被反复进行。此时,由绝热部隔绝从流经主体部的先侧部周围的空气往基侧部的热传递,因此,在主体部内先侧部与基侧部的温度差被维持在规定温度以上。由此,能够使主体部内的工作流体的蒸发及凝缩的发生被维持。这样,通过在除湿部的主体部中产生热管现象,空气中的水分发生相变化从而被除去,因此,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之比小,除湿效率高。而且,只是通过吸热部来将主体部的基侧部进行吸热,驱动除湿部的动力较低。因此,在应用了这样的除湿部的调湿装置中,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
所述调湿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吸热部由珀尔帖元件的吸热部构成。
所述调湿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具备控制所述除湿部的驱动的控制单元,所述除湿部具有检测导入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温度检测部、和导出所述主体部的在所述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根据由所述空气温度检测部测出的空气的温度和由所述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的所述主体部的温度算出导入所述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度的运算部、和根据由该运算部算出的湿度控制所述吸热部的除湿控制部。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精心探讨后发现:当将能够产生热管现象的主体部跨设在由绝热部隔开的两个空间,并且使所述主体部上位于其中之一的空间侧的端部的温度低于位于另一空间侧的端部的温度时,该另一空间侧中主体部的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与该另一空间的湿球温度或露点温度大致相等。因此,所述结构中,由于主体部的先侧部所处的空间和基侧部所处的空间由绝热部所隔开,并且基侧部被吸热部吸热从而温度低于先侧部的温度,因此,在先侧部的内部工作流体蒸发,该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上的主体部的温度,与该部位所接连的空气的湿球温度或露点温度大致相等。于是,该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上的主体部的温度由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因此,根据所导出的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和由空间温度检测部测出的空气的温度,由运算部能够算出导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度。由此,根据该算出的湿度,控制单元的除湿控制部通过控制吸热部能够控制由利用主体部中的热管现象的先侧部所进行的空气除湿运作。因此,在该结构中,由于与由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的湿度并根据该湿度进行调湿的以往的调湿装置不同,无需用于湿度测量的毛细芯,因而无需在毛细芯因用旧而造成吸水性能恶化时进行交换该毛细芯这样繁杂的作业。因此,能够减轻维护时所需的作业负担。另外,该结构中,除湿部的主体部兼备检测所述湿球温度或所述露点温度的检测功能和除湿功能,因此,与用于检测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或湿度的传感器和除湿机构是分体设置的调湿装置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所述调湿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具备控制所述加湿部的驱动的控制单元,所述除湿部具有检测导入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温度检测部、和导出所述主体部的在所述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根据由所述空气温度检测部测出的空气的温度和由所述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的所述主体部的温度算出导入所述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度的运算部、和根据由该运算部算出的湿度控制所述加湿部的加湿能力的加湿控制部。
该结构中,也与所述结构同样,由于主体部的先侧部所处的空间和基侧部所处的空间由绝热部所隔开,并且基侧部被吸热部吸热从而温度低于先侧部的温度,因此,在先侧部的内部,工作流体蒸发,该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上的主体部的温度,与该部位所接连的空气的湿球温度或露点温度大致相等。因此,根据由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的主体部的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和由空间温度检测部测出的空气的温度,由运算部能够算出导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度。由此,根据该算出的湿度,控制单元的加湿控制部通过控制加湿部的加湿能力,由此能够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因此,在该结构中,由于与由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的湿度并根据该湿度进行调湿的以往的调湿装置不同,无需用于湿度测量的毛细芯,因而无需在毛细芯因用旧而造成吸水性能恶化时进行交换该毛细芯这样繁杂的作业。因此,能够减轻维护时所需的作业负担。
在所述除湿部具有主体温度导出单元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热管现象在所述主体部中完全发生时,所述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的温度。采用该结构,主体部中表示与导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球温度或露点温度大致相等温度的部位的温度由主体温度导出单元能够直接测出。因此,根据由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的主体部的温度,无修正地就能够求出导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球温度或露点温度,因而能够以更好的精度求出该导入的空气的湿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是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并由所述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的调湿装置,所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该主体部跨设在用于将导入所述调湿空间中的空气除湿的除湿空间和用绝热部与该除湿空间隔开而且比该除湿空间低温的外部空间,所述除湿部通过设置在所述除湿空间且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在内部发生蒸发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部来将所述除湿空间的空气除湿。
该调湿装置中,通过在加湿部将空气加湿在除湿部将空气除湿来进行空气的调湿。在除湿部,当除湿空间的空气中的水分与主体部的一侧部接触时,与该一侧部接触的水分凝缩。由此空气被除湿。另一方面,在主体部内,伴随所述水分的凝缩,一侧部内的工作流体蒸发而呈气体状以大致音速在主体部内向另一侧部移动。由于所述另一侧部所处的外部空间比所述一侧部所处的除湿空间低温,因此,在所述另一侧部,工作流体的潜热被夺去,工作流体凝缩。这样,在主体部内,工作流体的蒸发和凝缩被反复进行。此时,由绝热部隔绝从除湿空间往外部空间的热传递,因此,在主体部内,一侧部与另一侧部的温度差被维持在规定温度以上。由此,能够使主体部内的工作流体的蒸发及凝缩的发生被维持。这样,通过在除湿部的主体部中产生热管现象,空气中的水分发生相变化从而被除去,因此,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之比小,除湿效率高。而且,无需用于驱动除湿部的动力,仅由主体部就能够进行吸热。因此,在应用了这样的除湿部的调湿装置中,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
所述调湿装置中,所述主体部也可由热管构成,或由弯曲细管型热管或自激振荡热管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境试验装置,是具备所述调湿装置的环境试验装置。
该环境试验装置中,由于具备所述的调湿装置,因此,能够获得与所述调湿装置同样的、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这样的效果。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温调湿装置,是具备所述调湿装置的调温调湿装置,其具备调节空气的温度的调温部,由所述调湿装置进行所述调湿空间的调湿,由所述调温部进行所述调湿空间的调温。
该调温调湿装置中,由于具备所述的调湿装置,因此,能够获得与所述调湿装置同样的、能够减低用于驱动的动力且能够提高除湿部的除湿效率这样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由所述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其中,
所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外嵌于所述主体部的绝热部、以及通过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绝热部位于一侧的基侧部吸热使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绝热部位于另一侧的先侧部的内部蒸发的气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凝缩的吸热部,所述除湿部通过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发生蒸发的所述主体部的先侧部来将空气除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由珀尔帖元件的吸热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所述除湿部的驱动的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除湿部具有检测导入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温度检测部、和导出所述主体部的在所述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根据由所述空气温度检测部测出的空气的温度和由所述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的所述主体部的温度算出导入所述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度的运算部、和根据由该运算部算出的湿度控制所述吸热部的除湿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所述加湿部的驱动的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除湿部具有检测导入该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温度检测部、和导出所述主体部的在所述工作流体蒸发的部位的温度的主体温度导出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根据由所述空气温度检测部测出的空气的温度和由所述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的所述主体部的温度算出导入所述除湿部中的空气的湿度的运算部、和根据由该运算部算出的湿度控制所述加湿部的加湿能力的加湿控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现象在所述主体部中完全发生时,所述主体温度导出单元导出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积存的部位的温度。
6.一种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空气加湿的加湿部和将空气除湿的除湿部,由所述加湿部及除湿部进行调湿空间的调湿,其中,
所述除湿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而且能够让热管现象发生的主体部,该主体部跨设在用于将导入所述调湿空间中的空气除湿的除湿空间和用绝热部与该除湿空间隔开而且比该除湿空间低温的外部空间,所述除湿部通过设置在所述除湿空间且液体状的所述工作流体在内部发生蒸发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部来将所述除湿空间的空气除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由热管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由弯曲细管型热管或自激振荡热管构成。
9.一种环境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调湿装置。
10.一种调温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调湿装置、以及调节空气的温度的调温部,其中,
由所述调湿装置进行所述调湿空间的调湿,由所述调温部进行所述调湿空间的调温。
CN2008800160785A 2007-05-15 2008-05-12 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Active CN101688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9301 2007-05-15
JP129301/2007 2007-05-15
PCT/JP2008/058740 WO2008140072A1 (ja) 2007-05-15 2008-05-12 調湿装置、環境試験装置及び調温調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8673A true CN101688673A (zh) 2010-03-31
CN101688673B CN101688673B (zh) 2012-06-27

Family

ID=4000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60785A Active CN101688673B (zh) 2007-05-15 2008-05-12 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973383B2 (zh)
EP (2) EP2148146B1 (zh)
JP (1) JP5248488B2 (zh)
KR (1) KR101419970B1 (zh)
CN (1) CN101688673B (zh)
CA (1) CA2691598A1 (zh)
TW (1) TWI414733B (zh)
WO (1) WO200814007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7771A1 (zh) * 2012-05-31 2013-12-05 Liang Liyu 空气除水装置
CN109237669A (zh) * 2018-10-30 2019-01-18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去除实验室异味且高度可调的恒温恒湿装置
CN110058623A (zh) * 2017-12-27 2019-07-26 发那科株式会社 设备的控制装置
CN111928975A (zh) * 2020-09-28 2020-11-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一种热敏电阻环境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3623893A (zh) * 2021-08-17 2021-11-09 杭州威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双制冷片的节能降耗式制冷设备
CN117809445A (zh) * 2024-02-28 2024-04-02 上海富芮坤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语音测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1375B2 (en) * 2006-05-10 2012-01-10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umidity control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08123313A1 (ja) * 2007-04-04 2008-10-16 Espec Corp. 湿度計及び露点計
JP4963740B2 (ja) * 2008-07-22 2012-06-27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結露量の制御可能な環境試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317699B (zh) * 2009-02-20 2014-11-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侧单元及空气调节装置
JP5193917B2 (ja) * 2009-03-24 2013-05-08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温湿度処理装置
WO2011086859A1 (ja) * 2010-01-12 2011-07-21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11046A (zh) * 2010-04-09 2011-10-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恒温箱
TW201315947A (zh) * 2011-10-11 2013-04-16 Li-You Liang 空氣除水裝置
US8850829B2 (en) * 2012-01-10 2014-10-07 Spring (U.S.A.) Corporation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heat pipe
US9909789B2 (en) 2012-01-10 2018-03-06 Spring (U.S.A.) Corporation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with canopy light
US9795979B2 (en) * 2012-11-20 2017-10-24 Kenneth John Adler Thermoelectric pumping apparatus
KR101340271B1 (ko) * 2013-06-19 2013-12-10 김광수 에너지 절약형 사계절 스마트 안전 냉온풍기
GB201321709D0 (en) * 2013-12-09 2014-01-22 Univ Leeds Passive cooling system for wind tower
KR102242789B1 (ko) * 2014-02-20 2021-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공기조화기
US11311831B1 (en) * 2015-01-28 2022-04-26 Pui King Chan Air pur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cloud physics
US10674752B2 (en) * 2016-02-04 2020-06-09 Jds Consulting Vapor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USD811802S1 (en) 2016-07-15 2018-03-06 Spring (U.S.A.) Corporation Food server
CN106705295A (zh) * 2016-12-09 2017-05-24 江苏柯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节能型空调机组
CN106839351A (zh) * 2017-01-17 2017-06-13 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恒湿实验室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I634290B (zh) * 2017-02-17 2018-09-01 博士門股份有限公司 Alternating circulation humidification and moisture absorption device
US11209176B2 (en) * 2017-04-28 2021-12-28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Thermoelectric dehumidifier
CN107166568A (zh) * 2017-06-07 2017-09-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热湿环境控制装置
CN207299344U (zh) * 2017-09-01 2018-05-01 山东荣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控制装置
CN108255215A (zh) * 2017-12-08 2018-07-06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制冷防结露系统及其防结露方法
CN108155401B (zh) * 2018-01-23 2023-08-04 同济大学 大流量低温气体温湿度控制设备
JP7361247B2 (ja) * 2018-10-11 2023-10-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室
US11459737B2 (en) * 2019-04-12 2022-10-04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Low-cost water production system
US11112840B2 (en) 2019-08-22 2021-09-07 Abaco Systems, Inc. Electronics chassis with oscillating heat pipe (OHP)
CN110687251B (zh) * 2019-09-19 2022-06-1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控制柜及其湿度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2413839B (zh) * 2020-10-20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天气预测的智能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介质及终端
CN112648695A (zh) * 2020-12-29 2021-04-13 明德倍适(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辐射空调系统及温湿度调节方法
CN112880167B (zh) * 2021-02-22 2021-12-07 浙江纳特智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物联网络的智能楼宇系统
CN113983568B (zh) * 2021-10-22 2022-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46565A (zh) * 2021-11-30 2022-02-15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空调室内机调节环境温湿度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9388A (en) 1980-11-22 1982-06-0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Color video signal record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JPS5843343A (ja) * 1981-09-09 1983-03-1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S61116259A (ja) * 1984-11-12 1986-06-03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冷却装置
US4586342A (en) * 1985-02-20 1986-05-06 Nissin Electric Co., Ltd. Dehumidify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JPH0735971B2 (ja) 1985-07-01 1995-04-1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掘進機の位置検出装置
JPS6369923A (ja) * 1986-09-09 1988-03-30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焼付硬化性をもつ深絞り用冷延鋼板の製造方法
JPH042335Y2 (zh) * 1986-10-23 1992-01-27
AU641083B2 (en) 1991-03-05 1993-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JPH0572438U (ja) * 1992-03-06 1993-10-05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熱転写方式画像記録装置
US5845702A (en) * 1992-06-30 1998-12-08 Heat Pipe Technology, Inc. Serpentine heat pipe and dehumidification applic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5325676A (en) * 1992-08-24 1994-07-05 Milton Meckler Desiccant assisted multi-use air pre-conditioner unit with system heat recovery capability
JPH06304393A (ja) 1993-04-23 1994-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浴室衣類乾燥装置
JPH0735971A (ja) 1993-07-23 1995-02-07 Canon Inc 測距装置
JPH0735971U (ja) * 1993-12-17 1995-07-04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冷水器
JP3088000B2 (ja) 1997-09-02 2000-09-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温湿度制御装置
JP3349933B2 (ja) * 1997-11-05 2002-11-25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水温制御加湿式環境試験装置
JPH11142558A (ja) * 1997-11-10 1999-05-28 Fujitsu Ltd 屋外用電子機器収納容器
JP2001136944A (ja) 1999-11-16 2001-05-22 Kazuko Suga 食品乾燥方法、乾燥食品及び食品乾燥装置並びに食品エキス抽出方法、食品抽出エキス及び食品エキス抽出装置
US6732538B2 (en) * 2000-11-27 2004-05-11 Uview Ultraviolet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performance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JP4659989B2 (ja) * 2001-02-15 2011-03-30 帝人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医療用酸素濃縮装置
JP2004169943A (ja) * 2002-11-18 2004-06-17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
JP2005049059A (ja) * 2003-07-31 2005-0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4147556B2 (ja) 2004-07-12 2008-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291226B2 (en) 2004-09-30 2007-11-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rogressive stencil printing
US7219506B2 (en) * 2004-10-25 2007-05-22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let and outlet air conditions of an HVAC system
JP2006118822A (ja) 2004-10-25 2006-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空気湿度検出方法、空気湿度検出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6145204A (ja) * 2006-02-23 2006-06-0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7771A1 (zh) * 2012-05-31 2013-12-05 Liang Liyu 空气除水装置
CN110058623A (zh) * 2017-12-27 2019-07-26 发那科株式会社 设备的控制装置
CN109237669A (zh) * 2018-10-30 2019-01-18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去除实验室异味且高度可调的恒温恒湿装置
CN109237669B (zh) * 2018-10-30 2024-05-14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去除实验室异味且高度可调的恒温恒湿装置
CN111928975A (zh) * 2020-09-28 2020-11-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一种热敏电阻环境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3623893A (zh) * 2021-08-17 2021-11-09 杭州威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双制冷片的节能降耗式制冷设备
CN113623893B (zh) * 2021-08-17 2022-07-29 山东兴豫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双制冷片的节能降耗式制冷设备
CN117809445A (zh) * 2024-02-28 2024-04-02 上海富芮坤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语音测试装置
CN117809445B (zh) * 2024-02-28 2024-05-14 上海富芮坤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语音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48146B1 (en) 2021-08-11
US20100127089A1 (en) 2010-05-27
TWI414733B (zh) 2013-11-11
CN101688673B (zh) 2012-06-27
US20150159888A1 (en) 2015-06-11
KR101419970B1 (ko) 2014-07-15
WO2008140072A1 (ja) 2008-11-20
US8973383B2 (en) 2015-03-10
US20150153120A1 (en) 2015-06-04
US10012400B2 (en) 2018-07-03
EP2148146A1 (en) 2010-01-27
TW200921020A (en) 2009-05-16
US9885485B2 (en) 2018-02-06
JPWO2008140072A1 (ja) 2010-08-05
JP5248488B2 (ja) 2013-07-31
KR20100014634A (ko) 2010-02-10
EP2148146A4 (en) 2014-10-01
EP2937637A1 (en) 2015-10-28
CA2691598A1 (en) 200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673B (zh) 调湿装置、环境试验装置及调温调湿装置
US6427454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ler for active dehumidification while using ambient air to prevent overcooling
CN101484757B (zh) 改善的空气调节系统
CN104024749B (zh) 进行温度和湿度调整的空调系统
CN201811509U (zh) 一种可调蒸发压力和流量的制冷装置
Hua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 novel heat pump system based on desiccant coated heat exchangers
CN101222967B (zh) 用于冷干燥的改进设备
JP5514787B2 (ja) 環境試験装置
CN105276679A (zh) 双变频恒湿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CN105115212B (zh) 一种可控蒸发温度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KR20170070865A (ko)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의 냉각제습용 재열제어시스템
US6089464A (en) Thermal dynamic balancer
CN102393046A (zh) 纺织品实验室专用空调系统
JP4047639B2 (ja) 産業用空調装置
CN103017417A (zh) 一种蒸发器系统及蒸发器流量控制方法
JP6626424B2 (ja)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空調装置
CN205957395U (zh) 微小型恒温恒湿控制装置
CN103307706B (zh) 一种温湿工况调节系统
FI67259C (fi) Ventilationssystem.
CN105737419A (zh) 一种主动式动态降温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0365359C (zh) 除湿方法及除湿装置
CN109340961A (zh) 一种新型智能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5403220U (zh) 一种主动式动态降温控制装置
CN109393849A (zh) 恒温恒湿雪茄柜
JP3160443U (ja) サーバー用精密空調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