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6657A - 穿孔板条式拖网网板 - Google Patents

穿孔板条式拖网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6657A
CN101686657A CN200880021540A CN200880021540A CN101686657A CN 101686657 A CN101686657 A CN 101686657A CN 200880021540 A CN200880021540 A CN 200880021540A CN 200880021540 A CN200880021540 A CN 200880021540A CN 101686657 A CN101686657 A CN 101686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low
flow diverter
trawl board
trawl
lead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1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G·佩列沃希科夫
S·A·萨夫瓦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pidjan hf
Original Assignee
Hampidjan hf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pidjan hf filed Critical Hampidjan hf
Publication of CN10168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3/00Drawn nets
    • A01K73/02Trawling nets
    • A01K73/04Devices for spreading or positioning, e.g. control thereof
    • A01K73/045Devices for spreading or positioning, e.g. control thereof for lateral sheering, e.g. trawl boar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拖网网板(20,60)或拖缆定位器(120,140)具有至少一个主偏流器(22,22U,22L),所述主偏流器包括渗透性结构,所述渗透性结构靠近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该外表面分隔。渗透性结构从靠近主偏流器(22,22U,22L)的后缘(26,26U,26L)的位置跨越外表面(34)并与该外表面分隔地朝向主偏流器的前缘(24,24U,24L)延伸。在渗透性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孔眼(54,56)穿透穿孔板条(52,52U,52L),从而靠近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建立多孔表面。通过为拖网网板(20,60)添加渗透性结构穿孔板条(52,52U,52L),在拖网网板被以高迎角拖曳通过水体时增加了拖网网板的稳定性,并且还减小了在以高迎角工作时的拖网网板阻力。

Description

穿孔板条式拖网网板
技术领域
这里公开的发明总体上涉及拖网网板,特别涉及被构造成以高迎角稳定地、更高效地操作的拖网网板。
背景技术
拖网是一种大型网,其形状为截锥,被拖曳经过水柱或是被沿着海底牵引以便收集海洋生物,包括鱼。用于在移动的拖船后面展开拖网的各种方法和设备是众所周知的,此类设备有时被称作″拖网网板″。通常,拖网网板通过靠近或位于拖网网板中点紧固于拖网网板的单一的主拖缆或其它拖曳线附连于拖船。拖网然后通过一对分别紧固于拖网网板的牵引锁链即上下牵引锁链在或靠近其相反两端的位置附连于拖网网板。拖网网板有时也被称为其它名称,最常见的有″网板″和″拖网门″。拖网网板在被用于地震领域时常被称作″偏流器″,并且可以具有若干主″翼″、主″板″和/或″板条″。
虽然被拖曳的具有特定形状的拖网网板可以在一定范围的迎角内稳定地操作,但在以高迎角拖曳通过水体时,大多数拖网网板呈现出不稳定性和/或低效率,即高阻力。需要着重指出,术语″高迎角″的应用和意义对于不同的渔业而言是不同的。此外,当离岸船只最终是以不同的迎角捕鱼时,拖网网板对于某种特定迎角被以其它方式构成,取决于连接至拖网网板的捞网和/或锁链各自的长度。类似地,在被拖曳通过水体时,拖网的脚缆和头缆各自的长度可能影响拖网网板的迎角。另外,拖船操纵者可能改变拖网网板的迎角。最后,可能影响被拖曳的拖网网板的实际迎角的前述因素并不是彼此独立地具有影响的。相反,这些因素彼此协同影响被拖曳的拖网网板的实际工作迎角。
在高迎角例如超过三十度(30°),尤其是在超过三十五度(35°)时,大多数拖网网板展现出不稳定性和/或低效率,即高阻力。然而,拖网网板通常以这样的高迎角操作以在拖网网板上产生由阻力引起的足够大的方向性力,以便向拖网网板系统施加足够的稳定性,从而将拖网网板维持在可工作的定向。举例来说,拖船在转弯时,内侧拖网网板可能变为相对于水体几乎静止。显而易见,将拖网网板相对于水体缓慢下降可减小其张开力,即拖网网板的由阻力引起的方向性力。类似的状况可能出现于当拖网网板经历强侧向水流时。可能导致拖网网板不稳定性的另一状态出现于拖网的一些部位接触海床时。显而易见,拖网接触海床会增大通过下部牵引锁链施加于拖网网板的力-同通过上部牵引锁链施加的力相比。在拖网网板在例如前面描述的条件下操作时的稳定拖网网板通常要求拖网网板以高迎角操作。
已有的拖网网板的一个明显缺陷是,利用以高迎角工作的拖网网板的拖船,例如在阿拉斯加鳕鱼渔场中使用的,很少能实现″减档″转弯。相反,一些拖网操作者在实现改变方向的高效转弯之前在或靠近水面处收回拖网网板。如果在转弯过程中拖网网板不是处在或靠近水面,则它们趋向于失速,即失去它们展开并且保持彼此分开的能力。当拖网网板失去展开的能力时,它们可能彼此混杂,这种现象称作″横冲拖网网板″。由于补救″被横冲的拖网网板″是危险的,并且由于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一些拖网操作者宁愿在实施转弯之前在处在或靠近水面时收回拖网网板,而非冒″横冲拖网网板″的风险。
众所周知,特定种类的鱼通常聚集在某个海洋深度。因此,在鱼种聚集的特定海洋深度捕鱼可以避免捕捉到大量不希望有的鱼种,即副产品。与收回拖网网板以便高效转弯有关的一项缺点是,拖网需要从期望的鱼类聚集的特定海洋深度相应地上升。在拖网网板收回的过程中和之后拖网首先上升、然后下降通过不同的海洋深度,因此,拖网网板收回时趋向于捕捉到不希望的鱼种(副产品)。另外,许多拖网操作者发现收回拖网网板以便转弯是一件让人精疲力尽的事。因此,这种操作者常常避免转弯,相反,维持通过期望鱼种聚集度较低的海洋部位的行程。遗憾的是,牵引拖网通过产量较低的海洋区域也趋向于增加副产品。出于前述原因,长时间来希望有一种能够稳定且高效地操作的拖网网板,例如能在诸如三十度(30°)或以上的高迎角展现出更低的阻力,和/或大体上展现出更好的升力常数″u ″。
拖网网板在以高迎角工作时展现出的不稳定性可以归因于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常被称作″动态失速″。当流经气翼或水翼的流体与它们分开时,气翼或水翼会发生失速。失速可以是稳定型的,其中流体流与气翼或水翼分开的位置是基本固定的。或者,流体流分开可是能是不稳定型的,其中相对于气翼或水翼的分开位置随时间和流动状态而变化。在流体动力学方面的科技文献中,直升机转子叶片动态失速和轴向压缩机叶片旋转失速提供了已被充分认识到的不稳定流体流分离的不良后果的例子。如果不加抑制,这两种失速中产生的大的振动力和扭矩可能导致这种装置的严重的结构破坏和不稳定性能。
如描述于文献″Evaluation of Turbulence Models for UnsteadyFlows of an Oscillating Airfoil″(G.R.Srinivasan,J.A.Ekaterinaris和W.J.McCroskey,Computers & Fluids,vol.24,no.7,pp.833-861),术语动态失速通常是指空气动力学物体或上升表面的不稳定分离和失速现象。如描述于美国专利No.6,267,331(′331专利),气翼或水翼上产生动态失速的主要特征是强涡旋流动,其靠近前缘开始,加大,然后沿着翼向下游运行。当气翼或水翼到达相当高的迎角时,经过了静态失速角度极限,所产生的不稳定流场具有大量分离和大级别涡旋结构的特点。这种流场结构与静态失速产生的流场结构之间的重要区别是不稳定分离和重新附连过程中大的滞后。当动态失速发生在最大升力、阻力和俯仰惯量出现最大值时,各种系数可能极大地超出它们在静态时的相应值,甚至这些条件的定性行为都不能通过忽略气翼的或水翼表面不稳定运动而进行复制。典型地,动态失速的问题通过一些形式的气翼几何改造(例如前缘板条)或边界层控制控制(例如吹或吸)而得到解决,其中这些变化专门实施于涡流开始的前缘区域。前述′331专利指出,以前提出的所有动态失速控制方法都不令人满意。因此,广泛认识到的是,并且非常有益的是,需要有一种更为令人满意的优于现有技术方法的气翼和水翼动态失速控制方法。
定义:
高宽比:是指拖网网板高度与拖网网板宽度之比。举例来说,拖网网板高度为两(2)米,宽度为一(1)米,则高宽比为2∶1(二比一)。
廓型:是指在横向垂直于拖网网板竖直尺寸的平面中看的拖网网板或拖网网板一部分的横截面形状。
拖网网板:是指具有大体刚性偏流器(例如不是像风筝那样由可折叠织物形成的)的各式各样的实质上刚性结构中的任何一种,其被构造成在拖船后面部署在水体中。更具体地讲,拖网网板是指任何大致翼形和/或翅形装置,用于展开渔网例如拖网,或用于展开地震监测阵列和/或地震阵列,例如用于实施声学监测海底和次海底,或展开任何其它拖曳物品,不论是空中还是海中。拖网网板通常在前端附连至悬挂于拖船的主拖缆或其它拖曳线的末端,并在后端附连至至少一个附加缆线,所述附加缆线本身又最终附连至拖曳物品。在操作中,拖网网板将向前运动和/或拖船使得的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水平指向的力,用于沿大致水平方向展开拖网、地震监测拖曳阵列组合物、拖缆定位器链或类似物。
拖网网板高度:拖网网板高度定义为拖网网板的上缘和拖网网板的下缘之间的最短距离。拖网网板高度的测量值通常不包括任何纯粹的配重瓦、耐磨板或类似物的部分,而是涉及拖网网板结构的能够高效产生升力和/或推力的部分。
拖网网板宽度:拖网网板宽度定义为从拖网网板的一部分的廓型所取的拖网网板前后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对于具有直前后缘的拖网网板,在沿着拖网网板竖直尺寸的各个位置,宽度大致相等。而对于具有″后掠″构型的拖网网板,拖网网板宽度也可以表示为在拖网网板竖直尺寸的不同位置上的各个廓型部位所取的若干拖网网板宽度测量值的总体平均值,因为这样的拖网网板典型地在它们的极限部位具有比它们的中部缩窄的宽度。
发明内容
这里公开的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更稳定的拖网网板。
这里公开的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拖网网板,其能在高迎角更高效地操作,例如在大于三十度(30°),特别是大于三十六度(36°),包括四十度(40°)。
简言之,这里改进的构造成适于被拖曳经过水体的拖网网板包括至少一个主偏流器。该主偏流器具有由内外表面形成的廓型。主偏流器的廓型横跨一个弦,所述弦延伸在主偏流器的前后缘之间,并且具有最大厚度。改进的拖网网板的特征在于包括渗透性结构,用于同不具有渗透性结构的拖网网板相比改进选自下面一组的至少一个拖网网板效能特性:
1、当拖网网板被以高迎角拖曳通过水体时的拖网网板稳定性;
2、拖网网板阻力;
3、改进的拖网网板的测量到的升力系数(lift coefficient)除以改进的拖网网板测量到的阻力系数(drag coefficient)所获得的数值;以及
4、噪音产生量。
改进的拖网网板的渗透性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安置在靠近主偏流器的外表面并与该外表面分开,并且位于主偏流器的最大厚度和其后缘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多个穿通其中形成的孔眼的穿孔板条提供了渗透性结构。因此,穿孔板条渗透性结构建立了靠近主偏流器外表面的多孔表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由实心材料形成的多个细长条由它们之间的纵向间隙分隔,提供了渗透性结构。细长实心材料条具有长度和宽度这二者,它们的长度大体上平行于流经被拖曳的拖网网板的主偏流器的水定向。相应地,细长实心材料条的宽度大体上正交于流经被拖曳的拖网网板的主偏流器的水定向。
采用了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渗透性结构的拖网网板在以高迎角例如在大于三十度(30°)、特别是大于三十六度(36°)、包括大于四十度(40°)工作时的优点是,同被配置成在相应高迎角操作的传统拖网网板所展现出的同种特性相比,拖网网板稳定性增加,拖网网板的角向工作范围增加,并且可获得的拖网网板升力并因此而拖网口部张开力增加。
改进的拖网网板结构的另一优点在于,同传统拖网网板相比噪音产生量更低。同传统拖网网板结构相比,改进的拖网网板结构产生显著更弱的紊流。更弱的紊流对应于更低的噪音产生量,这对于地震监测阵列中包含的拖缆定位器被拖曳时特别有利。地震监测使用在船只后面拖曳的扩音器阵列来收集声学数据,以便用于随后的程序,来产生水下结构的图像。显而易见,拖缆定位器噪音产生会破坏水下地震监测图像的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下面参照附图所作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上述以及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拖网网板的一个实施方式,其包括仅仅一个(1)主偏流器并且具有直前后缘,所公开的拖网网板包括靠近主偏流器的外表面布置、与外表面分隔并由外表面支撑的多孔穿孔板条;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2-2所作的剖视图,示出了该图中描绘的拖网网板的廓型;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3-3所作的俯视图,示出了图1中描绘的拖网网板的一部分;
图4是与图2中的图示相对应的剖视图,示出了拖网网板的穿孔板条和主偏流器的专用配置,以提供关于拖网网板中包含的各种弯曲元件的相对尺寸的详细信息;
图5是类似于图3中的图示的俯视图,示出了拖网网板的穿孔板条的专用配置,其具有穿通其中形成的多个细长矩形穿孔,穿孔的最长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的弦定向;
图6是类似于图3中的图示的俯视图,示出了拖网网板的穿孔板条的另一专用配置,其具有穿通其中形成的多个细长矩形穿孔,穿通穿孔板条的穿孔的最短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的弦定向;
图7是类似于图3中的图示的俯视图,示出了拖网网板的穿孔板条的又一专用配置,其具有穿通其中形成的多个圆形的穿孔,而非图5和6中描绘的矩形穿孔;
图8是类似于图3中的图示的俯视图,示出了拖网网板的穿孔板条的又一专用配置,其具有穿通其中形成的多个细长矩形穿孔,其中一些穿孔的最长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的弦定向,另一些穿孔的最短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的弦定向;
图9A至9C是穿孔板条的一些部分的俯视图,分别示出了图3、5、6和8中描绘的穿通穿孔板条形成的细长矩形穿孔的可选的圆头形、叉形和针形端部;
图10A和10B是透视图,分别示出了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V字形(两面角)拖网网板的顶表面和下表面,拖网网板包括在拖网网板的中部结合在一起的两个(2)邻接主偏流器本体,拖网网板还包括两个(2)穿孔板条,它们分别布置靠近相应主偏流器本体的外表面并与其分隔;
图11描绘了图11A、11B、11C和11D之间的关系,组合的图11A-11D形成了对照表,以提供用于构建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拖网网板的详细技术信息;
图12是示出了拖缆定位器的透视图,该拖缆定位器被构造成包含在地震监测阵列中,所述阵列包括四个(4)主偏流器,其中仅仅一个(1)主偏流器包括穿孔板条;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线13-13所作的剖视图,示出了该图中描绘的拖缆定位器的廓型;
图14是示出了拖缆定位器的透视图,该拖缆定位器被构造成包含在地震监测阵列中,所述阵列包括四个(4)主偏流器,每个所述阵列包括穿孔板条;以及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线15-15所作的剖视图,示出了该图中描绘的拖缆定位器的廓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透视图示出了一种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改进的拖网网板,其总体上以附图标记20表示。拖网网板20包括主偏流器22,所述主偏流器具有前缘24和后缘26,如图2中描绘的拖网网板20的廓型最佳显示。在示于图1-3的拖网网板20的实施方式中,由拱形钢板形成主偏流器22。对于示于图2的特定廓型,主偏流器22的最大厚度28位于前缘24和后缘26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形成主偏流器22的钢板具有拱形内表面32和拱形外表面34,二者分别横跨主偏流器22的弦36,所述弦在前缘24和后缘26之间延伸。拖网网板20还优选包括前缘提升加强结构,其由一对拱形前缘板条42A和42B构成,所述前缘板条,类似于主偏流器22,是由拱形钢板形成的。距离主偏流器22的前缘24最远布置的前缘板条42B的前缘44B形成拖网网板20的前缘。前缘板条42A的前缘44A布置在前缘44B和前缘24之间。
除了主偏流器22和前缘板条42A和42B以外,拖网网板20还包括下部和上部端板48A、48B。主偏流器22和前缘板条42A和42B的相反两端分别紧固至下部和上部端板48A、48B,例如通过焊接,以便建立和维持拖网网板20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对渗透性结构另加说明,否则这里公开的拖网网板20的结构远非传统的、也非本领域公知的。
改进的拖网网板20进一步包括图1-3中描绘、并且称作穿孔板条52的渗透性结构,其靠近主偏流器22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其分隔。穿孔板条52从后缘58(该后缘58靠近主偏流器22的后缘26安置)开始,沿着外表面34的一部分并与外表面34分隔地朝向主偏流器22的前缘24延伸至前缘59。优选地,穿孔板条52的至少一部分靠近主偏流器22的外表面34安置并与外表面34分隔,位于主偏流器22的最大厚度28和其后缘26之间。为了指代图2和4中描绘的特定拖网网板20的廓型,字母参数″f″表示从主偏流器22的弦36延伸至主偏流器22的最大厚度28的测量值。
类似于主偏流器22和前缘板条42A和42B,图1-3中描绘的穿孔板条52是由拱形钢板形成的。同样类似于主偏流器22和前缘板条42A和42B,穿孔板条52的相反两端分别紧固于下部和上部端板48A、48B,例如通过焊接。图3中描绘的穿孔板条52不同于主偏流器22和前缘板条42A和42B之处在于被穿设多个细长矩形穿孔54。此外,由于矩形穿孔54穿透穿孔板条52的板材,因此,为了使得拖网网板20结构性致密,穿孔板条52优选通过在沿其长度的选定位置焊接的支撑结构而紧固于主偏流器22。在图1-3中描绘的穿孔板条52的特定实施方式中,矩形穿孔54被布置成平行的排,其中它们的较长尺寸定向在平行于主偏流器22的弦36偏差三十度(30°)范围内,优选在20度(20°)范围内,更优选在十五度(15°)范围内。
图4中的剖视图示出了穿孔板条52和主偏流器22的专用配置,以提供关于拖网网板20中包含的各种拱形元件的相对尺寸的详细技术信息。呈现在图4中的适用于主偏流器22和穿孔板条52的专门设计信息是基于拱形主偏流器22的圆弧的弦36的长度(L)按比例绘制的。在图4以及后续的图中的表达式中出现在两个数值之间的符号″÷″(等同于″~″)表示从第一数值到第二数值的一定数值覆盖范围。图4中单一的星号(*)表示特定参数的值,其被如此标明是为了着重强调能够对具有图4所示结构关系的主偏流器22和穿孔板条52的升力产生最佳改进。当圆弧形主偏流器22的高度与其弦36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位于0.23至0.25的范围时,对于特定参数着重强调的最佳值以下述列表给出。
Lw=(0.70至0.80)L,其中L为弦36的长度
h1=(0.045至0.075)L
h2=(0.040至0.075)L
h4≥h2
ΔL=(0.24至0.33)L
图4中的双星号(**)表示穿孔板条52的最大允许厚度。
图5-8中的俯视图示出了图4剖视图中描绘的拖网网板20的专门布置的穿通穿孔板条52形成的孔眼的各种不同配置。图5中的俯视图提供了适用于一种矩形穿孔54的特定配置的参数值,其中矩形穿孔54的最长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22的弦36定向。图6中的俯视图提供了适用于一种矩形穿孔54的特定配置的参数值,其中矩形穿孔54的最短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22的弦36定向。图7中的俯视图描绘了穿孔板条52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具有穿通穿孔板条52的板材形成的圆形穿孔56,并且提供了适用于这种圆形孔眼的参数值。图8中的俯视图提供了适用于一种矩形穿孔54的特定配置的参数值,其中一些矩形穿孔的最长尺寸平行于主偏流器22的弦36定向,另一些矩形穿孔的最短尺寸平行于弦36定向。
图1-8描绘了矩形穿孔54或圆形穿孔56被布置成平行的排以提供靠近主偏流器22的外表面34安置的多孔表面。如图5-8中描绘的,形成长度与宽度之比在10∶1至15∶1范围内的矩形穿孔54可能是有利的。然而,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穿通穿孔板条52形成的孔眼可以具有除矩形穿孔54和/或圆形穿孔56之外的形状,并且可以相对于弦36和/或相对于主偏流器22的前后缘24、26具有不同的尺寸、定向和布局。图9A至9C中的俯视图描绘了穿孔板条52的各部分,分别示出了穿通其中形成的矩形穿孔54的末端的可选形状。图9A示出了一种矩形穿孔54,其末端形成有圆头形状112。图9B示出了一种矩形穿孔54,其末端形成有叉形形状114。图9C示出了一种矩形穿孔54,其末端形成有针形形状116。总体而言,为包括主偏流器22和穿孔板条52的拖网网板20的特定实施方式以及使得穿孔板条52多孔的孔眼的特定实施方式所选择的配置必须根据经验确定,优选地通过拖网网板20在流水池中的实验测试模型。
图10A和10B中的透视图示出了一种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改进的V字形(两面角)拖网网板,其总体上以附图标记60表示。拖网网板60包括上部拖网网板段62和下部拖网网板段64。从个体上讲,图10A和10B中描绘的上部拖网网板段62和下部拖网网板段64在结构上非常类似于图1-3中描绘的拖网网板20。上部和下部拖网网板段62、64彼此抵靠沿着上部拖网网板段62的下缘62LE,该下缘沿着中心板72面对着下部拖网网板段64的上缘64UE。类似于图1中描绘的拖网网板20,拖网网板60包括下部端板48A和上部端板48B。上部拖网网板段62和下部拖网网板段64的相应外表面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中,从而为拖网网板60提供其V字形,即两面角。优选地,拖网网板60的前后缘是直的,即不′后掠′。
上部拖网网板段62包括由拱形钢板形成的上部主偏流器22U,并且该上部主偏流器具有上部前缘24U和上部后缘26U。上部拖网网板段62还优选包括由一对上部前缘板条42AU和42BU构成的前缘提升加强结构,所述上部前缘板条,类似于上部主偏流器22U,是由拱形钢板形成的。上部前缘板条42BU的上部前缘44BU布置在距上部主偏流器22U的上部前缘24U最远处。
下部拖网网板段64包括由拱形钢板形成的下部主偏流器22L,该下部主偏流器具有下部前缘24L和下部后缘26L。下部拖网网板段64还优选包括由一对下部前缘板条42AL和42BL构成的前缘提升加强结构,所述下部前缘板条,类似于下部主偏流器22L,是由拱形钢板形成的。下部前缘板条42BL的下部前缘44BL布置在距下部主偏流器22L的下部前缘24L最远处。上部前缘板条42BU的上部前缘44BU和下部前缘板条42BL的下部前缘44BL相组合形成了拖网网板60的前缘44′。类似地,上部主偏流器22U的上部后缘26U与下部主偏流器22L的下部后缘26L相组合形成了拖网网板60的后缘26′。除了对穿孔板条另加说明的地方之外,图10A和10B中描绘并且被公开的拖网网板60的结构远非传统的、也非本领域公知的。
图10A和10B中描绘的拖网网板60的中心板72是承载框架的一部分,该承载框架将牵引负载从拖船传输至被拖曳的拖网或其它物体。因此,当拖网网板60被组装到拖网系统中时,主拖缆74沿着中心板72的前后若干不同位置中的任何一个附连于拖网网板60。类似地,下部牵引锁链76L附连于穿透拖网网板60的下部端板48A的若干后套索孔78之一,而上部牵引锁链76U附连于类似地穿透上部端板48B的若干后套索孔78之一。
请注意,图1中对拖网网板20的图示省略了主拖缆74,只描绘了下部牵引锁链76L和上部牵引锁链76U。还请注意,作为附连于下部端板48A的下部牵引锁链76L和附连于上部端板48B的上部牵引锁链76U的替代,对于图1中描绘的拖网网板20,下部牵引锁链76L和上部牵引锁链76U可以都附连于78穿通从主偏流器22的外表面34向外突伸的板并且分别靠近穿孔板条52的相反两端穿通所述穿孔板条形成的后套索孔。
类似于拖网网板20,拖网网板60的上部拖网网板段62进一步包括靠近上部主偏流器22U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该外表面分隔的穿孔上部穿孔板条52U,和靠近下部主偏流器22L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该外表面分隔的穿孔下部穿孔板条52L。上部穿孔板条52U和下部穿孔板条52L分别从靠近拖网网板60的后缘26′的位置部分地经过上部主偏流器22U和下部主偏流器22L各自的外表面34朝向其上部前缘24U和下部前缘24L延伸并与所述外表面分隔。类似于上部主偏流器22U、下部主偏流器22L、上部前缘板条42AU和42BU和下部前缘板条42AL和42BL,图10A和10B中描绘的下部穿孔板条52L和上部穿孔板条52U是由拱形钢板形成的。此外,由于孔眼穿透下部穿孔板条52L和上部穿孔板条52U的板材,因此,为了使得拖网网板60结构性致密,下部穿孔板条52L和上部穿孔板条52U分别在沿着它们的各自长度的选定位置82紧固于下部主偏流器22L和上部主偏流器22U。均被孔眼穿通的下部穿孔板条52L和上部穿孔板条52U提供了靠近下部主偏流器22L和上部主偏流器22U各自外表面34的多孔表面。
在正常使用拖网网板特别是V字形(两面角)拖网网板的过程中,在与海底陡壁、峡谷壁接触时,或因不正确设置或极强测流导致倾斜时,几乎所有的碰撞损坏都是靠近拖网网板的前缘末端发生的。图10A中的透视图最佳地示出了前缘耐磨板86,其可以包含在拖网网板中,位于拖网网板60的下部和上部端板48A、48B的紧邻内侧。耐磨板86是由在形成上部前缘板条42AU和42BU和下部前缘板条42AL和42BL的材料上层叠的第二层钢构成的。为拖网网板60和/或拖网网板20在其靠近下部和上部端板48A、48B的远端配备耐磨板86增加了拖网网板的可用工作寿命。
拖网网板20、60可以还包括配重板(未示于任何图中),其附连于下部端板48A。添加配重板,允许针对拖网网板在水柱中的预期高度选择适宜的配重量,从而增加了拖网网板20、60在现场操作时的稳定性。
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当拖网网板20或60被以高迎角拖曳通过水体时,拖网网板20或60稳定地操作,并且展现出的阻力低于不带穿孔板条52的拖网网板20或不带上部穿孔板条52U和下部穿孔板条52L的拖网网板60。
工业实用性:
将图11A-11D以图11中描绘的方式并列组合到一起形成的数据表提供了用于构建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拖网网板的详细技术信息由图11A-11D并列。形成的数据表包括从左至右延伸的多个竖直列1-22。位于数据表左侧的列1的底部栏描绘了穿通拖网网板20的穿孔板条52形成的或穿通拖网网板60的上部穿孔板条52U和下部穿孔板条52L形成的孔眼的两种(2)可选形状。所示出的穿通穿孔板条52、52U或52L形成的孔眼的形状包括关于这些特定形状的技术细节,它们在数据表的其它地方还会被提到以提供附加的详细结构信息。数据表中的列2描绘了可以用于拖网网板20的主偏流器22或拖网网板60的上部主偏流器22U和下部主偏流器22L的各种廓型。类似于列1中的图示,所示的用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形状包括技术细节关于这些特定形状,它们在数据表的其它地方还会被提到以提供附加的详细结构信息。
起始于列3并且水平延伸穿过数据表至列22的是三(3)行,它们上下分布,并且分别在图11A的列3中由上向下标注为1、2和3,并且靠近图11B-11D中的左侧边缘被类似标注。在列3至22中,这三(3)行提供了有关适用于列2中描绘的两个(2)不同类型廓型的列1所示可选穿孔形状的技术细节。具体地讲,列3至22中的水平行1和2提供了有关适用于列2的中部描绘的拱形板廓型的两个不同配置的列1所示可选穿孔形状的技术细节。在列322中,水平行3提供了有关适用于列2底部栏描绘的复杂廓型的列1所示可选穿孔形状的技术细节。
行1至3中的列4至11提供了穿通拖网网板20的穿孔板条52形成的或穿通拖网网板60的上部穿孔板条52U和下部穿孔板条52L形成的孔眼相对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弦36和拱度而言的优选长度与优选宽度之间关系的范围。如公开于图11A的列4和5,以长度与宽度之比在20∶3至50∶3的范围内形成矩形穿孔54可能是有利的。在列9和11中出现的注释″NP″表示这些特定参数目前还没有确定出最终明确值。
图11B中的行1至3中的列12提供了用于拖网网板20的穿孔板条52或拖网网板60的上部穿孔板条52U和下部穿孔板条52L的相对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拱形表面面积的孔隙度优选范围。总体而言,已发现,穿通拖网网板20的穿孔板条52或拖网网板60的上部穿孔板条52U或下部穿孔板条52L形成的矩形穿孔54和/或圆形穿孔56的总面积在拖网网板20的穿孔板条52或拖网网板60的上部穿孔板条52U或下部穿孔板条52L的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四十(40%)之间,可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了各种优点。为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各种优点,特别优选地,矩形穿孔54和/或圆形穿孔56的总面积为穿孔板条52、上部穿孔板条52U或下部穿孔板条52L的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三十(30%)之间。
类似于列12,列13提供了适用于拖网网板20的穿孔板条52或拖网网板60的上部穿孔板条52U和下部穿孔板条52L的孔隙度优选范围,孔隙度是相对于包括主偏流器22和前缘板条42A和42B的拖网网板20的面积和包括上部主偏流器22U、上部前缘板条42AU和42BU、下部主偏流器22L和下部前缘板条42AL和42BL的拖网网板60的面积而言的,所述面积涉及主偏流器22的、22U或22L各自的拱形表面的面积。
图11B中的列14和图11C中的列16提供了有关平行于弦36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前缘24至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前缘59的距离的优选范围的信息。总体而言,已发现,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前缘24与穿孔板条52、52U或52L各自的前缘59之间平行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弦36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各自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十五(15%)和百分之六十五(65%)之间可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了各种优点。为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各种优点,特别优选地,对于具有数据表的行1中规定的特征的拱形板,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前缘24和穿孔板条52、52U或52L各自的前缘59之间平行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弦36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二十五(25%)和百分之三十(30%)之间。为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各种优点,特别优选地,对于具有数据表的行2中规定的特征的拱形板,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前缘24和穿孔板条52、52U或52L各自的前缘59之间平行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弦36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三十五(35%)之间。为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各种优点,特别优选地,对于具有数据表的行3中规定的特征的复杂廓型,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前缘24和穿孔板条52、52U或52L各自的前缘59之间的平行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弦36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或22L各自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三十(30%)和百分之六十(60%)之间。类似于列14和16,图11B中的列15和图11C中的列17提供了关于从前缘板条42B、42BU或42BL的前缘44B至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前缘59的平行于弦36的距离的优选范围的信息。
列18至20的行1至3提供了关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外表面34和穿孔板条52、52U或52L之间分离距离的信息。行1至3中的列18提供了适用于这些分离距离的优选范围。列19提供了在迎角小于35度(35°)时的信息,表明穿孔板条52、52U或52L和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分离距离优选在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前缘59和后缘58处相同。然而,如显示于列20,对于迎角等于或超过35度(35°),穿孔板条52、52U或52L和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分离距离可以是:
1、在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前缘59和后缘58处相同;或
2、前缘59处的距离可以大于后缘58处的距离。
总体而言,已发现,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内表面92在其后缘58的部位到紧邻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外表面34的部位之间的间隔为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内表面92在其前缘59处的部位到紧邻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外表面34的部位之间的间隔的百分之七十五(75%)和百分之一百一十五(115%)之间,可实现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并且提供了各种优点。
列21提供了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拱形表面的面积相对于拖网网板20或拖网网板60的全部拱形表面的总面积的优选范围。类似地,列22提供了穿孔板条52、52U或52L的拱形表面的面积相对于主偏流器22、22U或22L的拱形表面的面积的优选范围。
呈现在图4-8和图11A-11D中的数据表中的所有详细技术信息在这里是以引用的方式并入的,就像在说明书中完全记入了一样。因此,可以认为在图4-8和图11A-11D中的数据表中披露的这些详细技术同样呈现在本说明书中以便提供对相关信息的充分公开。
除了着眼于穿透穿孔板条52、52U和52L的穿孔54、56的各种特征,还要补充描述前面提到的拖网网板20或60的另一特征,即实心材料形成的穿孔板条52、52U和52L。对于图2和5中的图示,对穿孔板条52、52U和52L的补充描述集中在多个实心材料的细长条102,它们每个从前缘59至后缘58延伸于矩形穿孔54的紧邻列之间。对于具有这种特征的穿孔板条52、52U和52L,所述条102:
1、靠近主偏流器22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该外表面分隔;以及
2、具有长度和宽度。
在图5的图示中,条102的长度大体上平行于拖曳拖网网板20、60经过水体时流经主偏流器22的水定向,条102的宽度大体上正交于该水流定向。以这种方式考虑图5中描绘的条102,条102具有下面的彼此之间分隔的纵向间隙、长度和宽度。
间隙d=(0.010~0.015)L,其中L是主偏流器22的弦36的长度
长度,穿孔板条52、52U和52L的前缘59和其后缘58之间的距离
宽度Δd=(1.5~2.0)d,其中d=(0.01~0.015)L
宽度Δd=(0.015~0.030)L
还要对图7作补充描述,其中圆形穿孔56穿透穿孔板条52、52U和52L。然而,对于这样的条102,它们的宽度可能最方便的是体现为紧邻的圆形穿孔56之间的距离,而紧邻的条102之间的纵向间隙为圆形穿孔56的直径。
间隙d=(0.015~0.025)L,其中L是主偏流器22的弦36的长度
长度,穿孔板条52、52U和52L的前缘59和其后缘58之间的距离
宽度Δd=d,其中d=(0.015~0.025)L
宽度Δd=(0.015~0.025)L
相应地,由图11A-11D形成的数据表中呈现的详细技术信息体现了对本发明提供的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所作补充描述之外的条102的其它方面。
为拖网网板20、60配备条102可以至少改善本发明的改进拖网网板20、60当被拖曳经过水体时测量到的升力系数除以改进拖网网板20、60同时测量到的阻力系数获得的比值-同下述拖网网板所获得的相应比值相比:
a、具有主偏流器,其形状与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中的相同;并且
b、不具有条102。
还需要对穿孔板条52、52U和52L进行的补充描述是,请注意,条102与跨越紧邻的成对条102之间互联的实心材料块104的一起形成网。因此,除了将图1至8、9A和9B中描绘的渗透性结构描述为穿孔板条52,还可将其同样恰当和等效地描述为网。
图12和13成对、图14和15成对地描绘了拖缆定位器的两种(2)不同的配置,拖缆定位器被构造成用于分别展开地震监测阵列,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20和140表示。图12至15中描绘的拖缆定位器120、140中的那些可以通用于图1至8、9A和9B中描绘的拖网网板20、60的元件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上角标(′)表示。如图12和14中描绘的,一对锁链124A将拖缆定位器120、140各自的上部端板48B′的前后部位连接至主拖缆74′。类似地,一对锁链124B将拖缆定位器120、140各自的中心板72′的前后部位连接至主拖缆74′。最后,一对锁链124C将拖缆定位器120、140各自的下部端板48A′的前后部位连接至主拖缆74′。
在图12和13中,拖缆定位器120包括四个(4)上部主偏流器22UA′、22UB′、22UC′和22UD′,它们安置在上部端板48B′和中心板72′之间。拖缆定位器120还包括四个(4)下部主偏流器22LA′、22LB′、22LC′和22LD′,它们安置在中心板72′和下部端板48A′之间。如图12和13中描绘的,只有拖缆定位器120的上部主偏流器22UD和下部主偏流器22LD分别具有穿孔板条52UD′和穿孔板条52LD′,所述穿孔板条靠近上部主偏流器22UD和下部主偏流器22LD各自的外表面34′并与该外表面分隔。或者,如图14和15中描绘的,每个上部主偏流器22UA′、22UB′、22UC′和22UD′中包含的拖缆定位器140分别具有穿孔板条52UA′、52UB′、52UC′和52UD′,所述穿孔板条靠近上部主偏流器22UA′、22UB′、22UC′和22UD′各自的外表面34′并与该外表面分隔。类似地,每个下部主偏流器22LA′、22LB′、22LC′和22LD′中包含的拖缆定位器140分别具有穿孔板条52LA′、52LB′、52LC′和52LD′,所述穿孔板条靠近下部主偏流器22LA′、22LB′、22LC′和22LD′各自的外表面34′并与该外表面分隔。虽然拖网网板20、60通常仅仅包括单一的主偏流器22、22U、22L,但从原理上讲,拖网网板20、60可以包括若干主偏流器22、24U、24L,类似于针对拖缆定位器120、140所描述的。
尽管参照目前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这里公开的发明,但可以理解,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限定性的。分别在图1-8和10A和10B中示出的拖网网板20是浮游生物(中层水域)拖网网板。然而,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拖网网板可以构造成海底拖网网板或用于地震监测的偏流器,其中高迎角对于拖网网板或偏流器是常见的。一般而言,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拖网网板可以类似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何拖网网板结构,但添加了穿孔板条52、52U和52L。因此,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拖网网板可以是V字形的或直的,并且还可以包括或省略一或两个前缘板条42A和42B,或包括多于两个(2)的前缘板条。类似地,根据这里公开的发明的拖网网板的主偏流器22可以具有翼形横截面廓型,并且可以包括或省略配重板,等等。
所公开的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具有同传统拖网网板相比更大的室外重量。为了对这种更大的室外重量作出补偿,拖网网板20、60必须具有用于主拖缆74的连接点,该连接点沿着中心板72安置的位置不同于传统拖网网板,以使得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以更轻的配重板保持直立。
此外,后套索孔78的位置必须正确地定位,以使得拖网网板20、60以期望的迎角操作,通常约为三十七度(37°)至四十度(40°)。由于同传统拖网网板的相同特征所展现出相应力相比,拖网网板20、60在以高迎角工作时会增加拖网口部张开力,因此,相应地加大的拖网口部开度导致通过牵引锁链76L、76U向后套索孔78施加更大的力。因此,将拖网网板20、60构造成以期望的迎角操作,要求正确地定位后套索孔78以补偿通过牵引锁链76L、76U施加于拖网网板20、60的更大的力。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前面的描述之后,在不脱离本公开物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无疑可以对公开的内容作出各种替换、修改和/或替代性的应用。因此,权利要求书旨在被解读为涵盖了落在本公开物的真正精神和范围的所有替换、修改和/或替代性的应用。

Claims (36)

1、一种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其被构造成适于被拖曳经过水体,所述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具有至少一个主偏流器(22,22U,22L),所述主偏流器(22,22U,22L)具有由内表面(32)和外表面(34)形成的廓型,所述主偏流器(22,22U,22L)的廓型:
a、横跨弦(36),所述弦在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后缘(24,24U,24L,26,26U,26L)之间延伸;并且
b、具有最大厚度(28),
所述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的特征在于包括渗透性结构,用于同不具有渗透性结构的拖网网板(20,60)相比改进选自下面一组的至少一个拖网网板效能特性:
a、当拖网网板(20,60)被以高迎角拖曳通过水体时的拖网网板稳定性;
b、拖网网板阻力;
c、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测量到的升力系数除以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测量到的阻力系数所获得的数值;以及
d、噪音产生量,
所述渗透性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被如下布置:
a、靠近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并与该外表面分隔;以及
b、在主偏流器(22,22U,22L)的最大厚度(28)与其后缘(26,26U,26L)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渗透性结构是由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所述穿孔板条具有穿通其中形成的多个孔眼(54,56),从而穿孔板条(52,52U,52L)靠近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建立了多孔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穿孔板条(52,52U,52L)在主偏流器(22,22U,22L)的相反两端之间沿着后缘(26,26U,26L)纵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高迎角超过三十度(30°)。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高迎角超过三十五度(35°)。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穿通构成穿孔板条(52,52U,52L)的板材形成的矩形穿孔(54)使得穿孔板条(52,52U,52L)具有多孔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矩形穿孔(54)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在10∶1和15∶1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矩形穿孔(54)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在20∶3和50∶3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至少一个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矩形穿孔(54)的至少一个末端形成有圆头形状(112)。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至少一个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矩形穿孔(54)的至少一个末端形成有叉形形状(114)。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至少一个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矩形穿孔(54)的至少一个末端形成有针形形状(116)。
12、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穿通构成穿孔板条(52,52U,52L)的板材形成的圆形穿孔(56)使得穿孔板条(52,52U,52L)具有多孔性。
13、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与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紧邻的穿孔板条(52,52U,52L)的内表面(32)具有与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基本相同的拱度。
14、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从穿孔板条(52,52U,52L)的内表面(92)在其后缘(58)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为从穿孔板条(52,52U,52L)的内表面(92)在其前缘(59)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的百分之八十五(85%)和百分之一百一十五(115%)之间。
15、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从穿孔板条(52,52U,52L)的内表面(92)在其后缘(58)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基本上等于从穿孔板条(52,52U,52L)的内表面(92)在其前缘(59)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
1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孔眼(54,56)的总面积为穿孔板条(52,52U,52L)的整体面积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四十(40%)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穿通穿孔板条(52,52U,52L)形成的孔眼(54,56)的总面积为穿孔板条(52,52U,52L)的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三十(30%)之间。
1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穿孔板条(52,52U,52L)的前缘(59)之间平行于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十五(15%)和百分之六十五(65%)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穿孔板条(52,52U,52L)的前缘(59)之间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二十五(25%)和百分之三十(30%)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穿孔板条(52,52U,52L)的前缘(59)之间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三十五(35%)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穿孔板条(52,52U,52L)的前缘(59)之间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三十(30%)和百分之六十(60%)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渗透性结构是由多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形成的,所述细长实心材料条之间由纵向间隙分隔,所述细长实心材料条(102)具有长度和宽度,每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长度大体上平行于拖曳所述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经过水体时流经主偏流器(22,22U,22L)的水定向,每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宽度大体上正交于拖曳所述改进的拖网网板(20,60)经过水体时流经主偏流器(22,22U,22L)的水定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多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被安置在沿着后缘(26,26U,26L)在主偏流器(22,22U,22L)的相反两端之间纵向延伸的位置上。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高迎角超过三十度(30°)。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所述高迎角超过三十五度(35°)。
26、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宽度不超过千分之三十(0.030)乘以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但不小于千分之十五(0.015)乘以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
27、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紧邻的成对细长实心材料条(102)之间由纵向间隙分隔,所述纵向间隙的值不超过千分之二十五(0.025)乘以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但不小于千分之十(0.010)乘以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与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紧邻的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内表面(32)具有与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基本相同的拱度。
29、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从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内表面(92)在其后缘(58)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为从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内表面(92)在其前缘(59)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的百分之八十五(85%)和百分之一百一十五(115%)之间。
30、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从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内表面(92)在其后缘(58)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基本上等于从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内表面(92)在其前缘(59)处的部位到紧邻的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之间的间隔。
31、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靠近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该外表面分隔的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总面积为所有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面积总和的百分之六十(60%)和百分之八十(80%)之间。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靠近该外表面分隔主偏流器(22,22U,22L)的外表面(34)布置并与该外表面分隔的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总面积为所有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面积总和的百分之七十(70%)和百分之八十(80%)之间。
33、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前缘(59)之间平行于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十五(15%)和百分之六十五(65%)之间。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前缘(59)之间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二十五(25%)和百分之三十(30%)之间。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前缘(59)之间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二十(20%)和百分之三十五(35%)之间。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拖网网板(20,60),其中,主偏流器(22,22U,22L)的前缘(24,24U,24L)和至少一个细长实心材料条(102)的前缘(59)之间的距离为主偏流器(22,22U,22L)的弦(36)的长度的百分之三十(30%)和百分之六十(60%)之间。
CN200880021540A 2007-04-24 2008-04-23 穿孔板条式拖网网板 Pending CN101686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2603407P 2007-04-24 2007-04-24
US60/926,034 2007-04-24
IS8691 2007-11-20
IS8691A IS2635B (is) 2007-11-20 2007-11-20 Endurbættur toghleri
PCT/EP2008/054958 WO2008129068A1 (en) 2007-04-24 2008-04-23 Perforated slat trawl do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657A true CN101686657A (zh) 2010-03-31

Family

ID=3953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1540A Pending CN101686657A (zh) 2007-04-24 2008-04-23 穿孔板条式拖网网板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15820A1 (zh)
EP (1) EP2141986A1 (zh)
JP (1) JP2010524484A (zh)
KR (1) KR20100016590A (zh)
CN (1) CN101686657A (zh)
CA (1) CA2684522A1 (zh)
DK (1) DK200901153A (zh)
IS (1) IS2635B (zh)
MX (1) MX2009011262A (zh)
NZ (1) NZ580489A (zh)
RU (1) RU2009143329A (zh)
WO (1) WO200812906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3691A (zh) * 2013-06-13 2013-09-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展弦比矩形双弧面表中层网板及其浮沉力调节方法
CN103340186A (zh) * 2013-06-13 2013-10-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
CN104304200A (zh) * 2014-09-23 2015-01-28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柔性扩网装置
CN110476904A (zh) * 2019-09-30 2019-11-2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翼型形状拖网网板
CN112106740A (zh) * 2020-09-08 2020-12-22 韦先忠 一种浅海捕捞用底拖网装置
CN113545322A (zh) * 2021-08-19 2021-10-26 青岛智汇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渔船拖网捕捞的防磨损托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182797T3 (en) * 2007-07-31 2017-07-10 Thyborøn Skibssmedie As High-efficiency trawl bucket with high stability
JP5679398B2 (ja) * 2009-02-12 2015-03-04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海洋大学 高揚力オッターボード
US20120174464A1 (en) * 2009-09-14 2012-07-12 Sherif Safwat High efficiency, high stability, multi-elevation trawl door and methods
WO2011135006A1 (en) 2010-04-27 2011-11-03 Hampidjan Hf Perforated trawl door and methods
EP2644497B1 (en) * 2012-03-29 2016-01-20 Airbus Operations GmbH Wing for an aircraft, aircraf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erodynamic drag and improving maximum lift
EP2644496B1 (en) 2012-03-29 2015-07-01 Airbus Operations GmbH Surface element for an aircraft, aircraft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high-lift generation on a surface element
US10928839B2 (en) * 2013-02-06 2021-02-23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ctive fluidic bleed control
JP6040483B2 (ja) * 2014-10-27 2016-12-07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海洋大学 高揚力オッターボード
CN104920312B (zh) * 2015-05-21 2018-01-05 山东大学(威海) 一种直立栅格式网板
PT3376858T (pt) * 2015-11-18 2023-01-19 Mld Aps Porta de arrasto com meio de regulação
JP6476435B2 (ja) * 2016-09-01 2019-03-06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海洋大学 高揚力オッターボード
DK179265B1 (en) * 2016-12-29 2018-03-19 Mld Aps TRAWL BOWL TO TOUCH AFTER A SHIP
JP7061743B2 (ja) * 2017-11-30 2022-05-16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海洋大学 補助翼付オッターボード
CA2988743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Fisheries And Marine Institute Of The Memorial University Multi-kite apparatus for use with bottom trawls
WO2020084643A1 (en) 2018-10-26 2020-04-30 Ny Toghlerahonnun Ehf. Connection for a trawl door
KR102230725B1 (ko) * 2019-06-28 2021-03-22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트롤 전개판 및 그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82710A (en) * 1922-02-08 1926-04-27 Vigneron Jean-Baptiste-Joseph Trawling gear
US1635294A (en) * 1924-04-29 1927-07-12 Templer John Francis Harvey Trawling gear
US1842634A (en) * 1925-12-26 1932-01-26 Ralph F Symonds Trawl door
US1785236A (en) * 1928-05-16 1930-12-16 Vd Ltd London Trawling gear
US2066519A (en) * 1935-04-02 1937-01-05 Linen Thread Co Inc Trawl board and the like
US2960960A (en) * 1954-07-27 1960-11-22 Leo F Fehlner Paravane
US2942371A (en) * 1957-10-04 1960-06-28 Canadian Patents Dev Dual-purpose midwater-bottom otterboard
US3007273A (en) * 1959-06-15 1961-11-07 Grimur K Eggertsson Float for fishing nets and the like
US3281980A (en) * 1962-08-24 1966-11-01 Frank J Luketa Progressively flooding trawl doors
US3162967A (en) * 1963-01-17 1964-12-29 Frank J Luketa Trawl net suspension
US3231998A (en) * 1963-04-01 1966-02-01 Frank J Luketa Invertible trawl door with resilient edge and adjustable ballasting
US3225483A (en) * 1963-06-18 1965-12-28 Frank J Luketa Trawl door construction involving universal and interchangeable components
US3190025A (en) * 1963-07-05 1965-06-22 Burney Charles Dennistoun Trawling otters
US3247612A (en) * 1964-08-31 1966-04-26 Frank J Luketa Trawl door with longitudinal anterior vanes
US3269048A (en) * 1965-04-23 1966-08-30 Frank J Luketa Trawl door and bridle apparatus for same
US3299560A (en) * 1965-12-30 1967-01-24 Frank J Luketa Sectional trawl doors
US3315398A (en) * 1966-01-17 1967-04-25 Frank J Luketa Trawl doors
US3308568A (en) * 1966-06-29 1967-03-14 Frank J Luketa Polyhedral trawl door
US3353293A (en) * 1966-12-19 1967-11-21 Frank J Luketa Try net trawl doors
US3372507A (en) * 1967-01-30 1968-03-12 Frank J. Luketa Self-uprighting trawl doors
US3353292A (en) * 1967-01-30 1967-11-21 Frank J Luketa Ballast and buoyancy attachments for trawl doors
JPS4879788U (zh) * 1971-12-31 1973-09-29
US4045901A (en) * 1976-09-29 1977-09-06 Augusto Prudenzi Trawler doors
US4180935A (en) * 1977-08-29 1980-01-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rofoil trawl door
US4207829A (en) * 1978-07-24 1980-06-17 Robert L. Meister Towable swimmer-controlled aquatic plane device
CA1199791A (en) * 1982-03-02 1986-01-28 John F.H. Ashworth Trawl doors
FR2523542B1 (fr) * 1982-03-17 1988-08-26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Element profile destine a deporter lateralement un ensemble remorque par rapport a la trajectoire du remorqueur
US4597214A (en) * 1983-11-11 1986-07-01 Collins Clifford W Trawling apparatus
US4653213A (en) * 1985-03-27 1987-03-31 May Billy D Low resistance net-supporting frame assembly
US4967984A (en) * 1987-07-20 1990-11-06 Allen Edward H Slaved tandem freewing (STF) and device
US4882870A (en) * 1988-11-03 1989-11-28 Andreasen Peter S Trawler door
US4879830A (en) * 1988-12-16 1989-11-14 Quick Freddie W Trawl door
JPH0337861U (zh) * 1989-08-25 1991-04-12
JPH0488260U (zh) * 1990-12-06 1992-07-31
US5265367A (en) * 1991-11-13 1993-11-30 Nichimo Co., Ltd. Otter board
US5267408A (en) * 1991-11-13 1993-12-07 Nichimo Co., Ltd. Otter board
JP2533384Y2 (ja) * 1991-11-29 1997-04-23 ニチモウ株式会社 オッターボード
US5395071A (en) * 1993-09-09 1995-03-07 Felix; Frederick L. Airfoil with bicambered surface
DK0900003T3 (da) * 1996-04-30 2003-05-26 Helgi Larsen Trawlskovl
US5961080A (en) * 1996-11-15 1999-10-05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System for efficient control of flow separation using a driven flexible wall
IL121164A (en) * 1997-06-26 2002-03-10 Univ Ramot Airfoil with dynamic stall control by oscillatory forcing
DE20004499U1 (de) * 2000-03-14 2000-12-07 Daimler Chrysler Ag Aerodynamisches Strömungsprofil mit Vorderkantenklappe
US20020062778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Barker Glen P. Dimpled marine seismic cables
GB0030743D0 (en) * 2000-12-16 2001-01-31 Geco As Deflector devices
US7234914B2 (en) * 2002-11-12 2007-06-26 Continum Dynam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lift produced by an airfoil
CA2573419A1 (en) * 2004-07-26 2006-02-02 Candis Ehf. High speed, increased hydrodynamic efficiency, light-weight molded trawl door and methods for use and manufacture
ES2370504T3 (es) * 2004-11-04 2011-12-19 Hampidjan Hf. Construcción y método de puerta de arrastre pelágica.
DK2182797T3 (en) * 2007-07-31 2017-07-10 Thyborøn Skibssmedie As High-efficiency trawl bucket with high stability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3691A (zh) * 2013-06-13 2013-09-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展弦比矩形双弧面表中层网板及其浮沉力调节方法
CN103340186A (zh) * 2013-06-13 2013-10-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
CN103340186B (zh) * 2013-06-13 2016-03-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
CN104304200A (zh) * 2014-09-23 2015-01-28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柔性扩网装置
CN110476904A (zh) * 2019-09-30 2019-11-2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翼型形状拖网网板
CN110476904B (zh) * 2019-09-30 2021-08-1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翼型形状拖网网板
CN112106740A (zh) * 2020-09-08 2020-12-22 韦先忠 一种浅海捕捞用底拖网装置
CN113545322A (zh) * 2021-08-19 2021-10-26 青岛智汇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渔船拖网捕捞的防磨损托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29068A1 (en) 2008-10-30
NZ580489A (en) 2011-12-22
DK200901153A (da) 2010-01-12
US20100115820A1 (en) 2010-05-13
EP2141986A1 (en) 2010-01-13
JP2010524484A (ja) 2010-07-22
IS2635B (is) 2010-06-15
IS8691A (is) 2009-05-21
MX2009011262A (es) 2010-03-25
WO2008129068A8 (en) 2009-11-26
CA2684522A1 (en) 2008-10-30
RU2009143329A (ru) 2011-05-27
KR20100016590A (ko) 201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6657A (zh) 穿孔板条式拖网网板
EP1819218B1 (en) Pelagic trawl door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EP2182797B1 (en) High stability, high efficiency trawl door
US10070633B2 (en) Otter board
CN108347910B (zh) 翼型形状拖网网板
JP2018524968A5 (zh)
RU2731196C2 (ru) Траловая доска с ускорителем потока для увеличения подъемной способности
US5201137A (en) Hydrodynamic trawl opening device
GB2177353A (en) Boat keel
Shorman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humpback whale-inspired hydrofoil design applied to surfboard fins
KR20100097803A (ko) 표층용 트롤 전개판
JP4980403B2 (ja) 拡網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トロール漁具
JP6476435B2 (ja) 高揚力オッターボード
JP6040483B2 (ja) 高揚力オッターボード
Vijayan Otterboards-types and functions
JP2016182072A (ja) 網体、トロ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漁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