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985A - 柔性基板及开/闭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基板及开/闭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2985A CN101682985A CN200880018108A CN200880018108A CN101682985A CN 101682985 A CN101682985 A CN 101682985A CN 200880018108 A CN200880018108 A CN 200880018108A CN 200880018108 A CN200880018108 A CN 200880018108A CN 101682985 A CN101682985 A CN 1016829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ar portion
- flexible base
- device body
- opening
-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一种柔性基板(200)上,在与中间线性部(230)的左边缘部的后方相连的第一线性部(210)的右边缘部上形成一凹部。例如,当柔性基板穿过使开/闭型电子装置(100)的第一、第二装置本体(110、120)自由地打开及关闭地相连的中空铰接部(101)时,通过将第一线性部(210)插入管状第一铰接部(118)的第一孔部(112)、即中空铰接部(101)的一部分时,第一线性部(210)的凹部以一定的间隔面向第一孔部(112)的右端内侧表面。因此,即使当开/闭型电子装置(100)打开或关闭并且中间线性部(230)扭转时,仍可防止因第一线性部(210)与第一孔部(112)的右端内侧表面发生干涉所引起的断线。该柔性基板消除了开/闭型电子装置的故障,而不需要大规模地改变主要部件的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连续地形成为曲柄状的第一线性部分、中间线性部分以及第二线性部分的扁平的柔性基板,并且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柔性基板的开/闭型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一些开/闭型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终端,其包括能相对于彼此打开与关闭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以便于携带。在此类开/闭型电子装置中,第一装置本体与第二装置本体例如通过中空的铰接部可打开和关闭地连接。
例如,如图6所示,代表此类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移动电话终端300包括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其中第一装置本体110中包括第一刚性基板133,第二装置本体120中包括第二刚性基板134,该第一装置本体110与该第二装置本体120通过中空铰接部101连接以自由地打开与关闭。
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分别连接到穿过中空铰接部101插入的曲柄状柔性基板400的连接件411、421。
第一装置本体110包括第一本体外壳111和第一柱形铰接部118,其中第一本体外壳111中包括第一刚性基板133,第一柱形铰接部118一体地形成于第一本体外壳111的端部以构成中空铰接部101的一部分,在第一本体外壳111与第一铰接部118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开口112,柔性基板400被穿过第一开口112插入。
第二装置本体120包括第二本体外壳121和第二柱形铰接部128,其中第二本体外壳121中包括第二刚性基板134,第二柱形铰接部128一体地形成于该第二本体外壳121的端部以构成中空铰接部101的一部分,在第二本体外壳121与第二铰接部128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开口122,柔性基板400被穿过第二开口122插入。
柔性基板400包括第一线性部410、第二线性部420以及中间线性部430,其中第一线性部410从第一刚性基板133连续地延伸并被穿过第一开口112插入,第二线性部420从第二刚性基板134连续地延伸并被穿过第二开口122插入,中间线性部430与第一线性部410和第二线性部420两者垂直地相连并被封装(enclose)在中空铰接部101内。
在如此构造的移动电话终端300中,由于通过中空铰接部101连接的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可被自由地打开与关闭,所以可实现便携性和操作性两个优点。
另外,设置在第一装置本体110中的第一刚性基板133和设置在第二装置本体120中的第二刚性基板134可通过柔性基板400相互连通。
关于如上构造的开/闭型电子装置,已经提出各种方案(例如,下面引用的专利文献1至3)。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03888号
专利文献2:特开2005-147205号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73555号
发明内容
在前述的移动电话终端300中,第一刚性基板133的连接件135可位于从第一开口112的后部稍向右移位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基板400的第一线性部410从连接件135的位置处向前成直线地延伸。
同样地,第二刚性基板134的连接件136可位于从第二开口122的前部稍向左移位的位置处,使得柔性基板400的第二线性部420从连接件136的位置处向后成直线地延伸。
然而,在如此构造的移动电话终端300中,当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被打开或关闭时,柔性基板400的中间线性部430被扭转,从而在对应于中间线性部的纵向方向的左右方向上缩短。
因此,与中间线性部430的左端部相连的第一线性部410向右移位,而与右端部相连的第二线性部420向左移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线性部410与第一开口112的右端部发生干涉,而第二线性部420与第二开口122的左端部发生干涉,这种干涉可引起如柔性基板400中的断线之类的故障。
例如,对在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22的形状或连接件135、136的位置的设计进行改型,可解决前述的问题。然而,由于大量生产对于移动电话终端300而言是关键问题,所以各种部件被共用于多个模型中。因此,不容易改变主要部件(如: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以及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的设计。
考虑到前述的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基板以及包括这种柔性基板的开/闭型电子装置,其中该柔性基板可消除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缺陷,而不需要大规模地改变主要部件的设计。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基板,其呈扁平状并包括以曲柄状连续地形成的第一线性部、中间线性部以及第二线性部,其中形状沿左右方向延长的中间线性部的左端部与形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第一线性部的前端部相连;形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第二线性部的后端部与中间线性部的右端部相连;并且第一线性部至少在其右边缘部包括凹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基板中,由于从中间线性部的左端部向后连续地延伸的第一线性部包括位于其右边缘的凹部,所以该凹部使得能够绕过(避开)电子装置的突出部。
因此,在柔性基板例如穿过与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可打开及可关闭地连接的中空铰接部被插入的情况下,在将第一线性部穿过构成中空铰接部一部分的、第一装置本体的第一柱形铰接部的第一开口被插入时,第一线性部的凹部被设置成面对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并与该右端内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闭型电子装置,其包括通过中空铰接部可打开及可关闭地连接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所述柔性基板被穿过中空铰接部插入,其中,第一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柱形铰接部,该第一柱形铰接部包括第一开口并构成中空铰接部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基板的第一线性部被穿过第一开口插入;并且第一线性部的凹部被设置成面对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并与该右端内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由于通过中空铰接部连接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可被自由地打开与关闭,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开/闭型电子装置可实现便携性和操作性两个优点。另外,设置在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内的刚性基板等可通过柔性基板进行连通。
尽管柔性基板被穿过位于第一装置本体的第一本体外壳与第一铰接部连接的位置处的第一开口插入,但是柔性基板的第一线性部被设置成避开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因此,即使柔性基板的中间线性部因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的打开或关闭动作而被扭转,仍可防止第一线性部与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发生干涉。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组成部分不必必须各自独立,而是多个组成部分可形成一个部件;一个组成部分可由多个部件构成;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是另一组成部分的一部分;并且一个组成部分的一部分也可用作另一组成部分的一部分。
尽管本发明指定了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但这仅仅是为了简便起见来简化对本发明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绝非旨在限制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的在产品制造工艺或产品使用中的方向。
而且,基于根据本发明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限定的形状并不限制观察根据本发明制造的产品的方向。因此,依据是从上方观察还是从下方观察,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基板的平面视图形状左右颠倒。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基板本身具有左右颠倒的镜像对称的平面视图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基板中,由于从中间线性部的右端部向后连续地延伸的第一线性部包括位于右端部的凹部,所以凹部使得能够避开电子装置的突出部。在柔性基板例如被穿过与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可打开及可关闭地连接的中空铰接部插入的情况下,在将第一线性部穿过第一装置本体的构成中空铰接部一部分的第一柱形铰接部的第一开口插入时,第一线性部的凹部被设置成面对该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并且与该右端内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尽管中间线性部因开/闭型电子装置的打开或关闭动作而被扭转,也可防止第一线性部与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发生干涉,由此可防止因干涉引起的故障,如断线。
在根据本发明的开/闭型电子装置中,尽管柔性基板被穿过第一装置本体的第一铰接部的第一开口插入,但是由于右边缘部上具有凹部,所以柔性基板的第一线性部被设置成绕开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因此,即使柔性基板的中间线性部因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的打开或关闭动作而被扭转,仍可防止第一线性部与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发生干涉,由此可防止因干涉引起的故障,如断线。
附图说明
通过在下文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和下面的附图,上述及其它的目的、特性以及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开/闭型电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了移动电话终端的组件结构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图3为示出了移动电话终端的内部构造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了示例说明开/闭型电子装置的一种变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了示例说明开/闭型电子装置的另一变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以及
图6为示出了示例说明传统的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移动电话终端的内部构造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描述实施例,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方向为图中所示的方向。然而,应注意到,这些方向仅是为了简便起见以简化说明书,而绝非用于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限制制造工艺或产品使用中的方向。
根据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板200形成为扁平的,并包括连续地形成为曲柄状的第一线性部210、中间线性部230以及第二线性部220。在柔性基板200中,形状沿左右方向延长的中间线性部230的左端部与形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第一线性部210的前端部相连。
而且,形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第二线性部220的后端部与中间线性部230的右端部相连。在此,如图3所示,第一线性部210至少在其右边缘部包括凹部211。
更详细地,第一线性部210呈凹状,使得第一线性部的中间部至少从中间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左形成弧形曲线。而且,中间线性部230的后边缘部与第一线性部210的弧形凹部211的内边缘部相连。
如图1和图2所示,示例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移动电话终端100包括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其中第一装置本体110中包括第一刚性基板133,第二装置本体120中包括第二刚性基板134,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通过中空铰接部101可打开及可关闭地连接,并且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通过曲柄状柔性基板200连接,该曲柄状柔性基板200被穿过中空铰接部101插入。
第一装置本体110包括第一本体外壳111和第一柱形铰接部118,其中第一本体外壳111中包括第一刚性基板133,第一柱形铰接部118在第一本体外壳111的端部一体地形成以构成中空铰接部101的一部分,并且在第一本体外壳111与第一铰接部118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开口112,柔性基板200被穿过第一开口112插入。
第二装置本体120包括第二本体外壳121和柱形铰接部128,其中第二本体外壳121中包括第二刚性基板134,柱形铰接部128在第二本体外壳121的端部一体地形成以构成中空铰接部101的一部分,并且在第二本体外壳121与第二铰接部128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开口122,柔性基板200被穿过第二开口122插入。
柔性基板200包括第一线性部210、第二线性部220和中间线性部230,其中第一线性部210从第一刚性基板133连续地延伸并被穿过第一开口112插入,第二线性部220从第二刚性基板134连续地延伸并被穿过第二开口122插入,中间线性部230与第一线性部210和第二线性部220两者垂直地相连,并被封装在中空铰接部101内。
第一线性部210所具有的形状使得其绕过(circumvent)在第一线性部210与中间线性部230连接的一侧的第一开口112的端部,第二线性部220所具有的形状使得其绕过在第二线性部220与中间线性部230连接的一侧的第二开口122的端部。
更详细地,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分别呈沿上下方向上扁平且沿前后方向细长的盒状,并被分成上部和下部。在第一本体外壳111和第二本体外壳121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所述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在平面图中呈矩形形状。
而且,在第一装置本体110的上表面上设有显示单元131,如液晶显示器(LCD)。在第二装置本体120的上表面上设有键盘单元132。显示单元131和键盘单元132分别装设在第一刚性基板133的表面和第二刚性基板134的表面上。
第一装置本体110的第一铰接部118和第二装置本体120的第二铰接部128也分别被分成上部和下部。第一铰接部118和第二铰接部128具有分别形成为盘状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并与轴螺栓141、142可旋转地连接,其中轴螺栓141、142被穿过盘状部插入。
第一开口112形成于从第一铰接部118的内左端部向右的预定位置处。在第一刚性基板133上,连接件135安装在从第一开口112的后部稍向右移位的位置处。
在柔性基板200的第一线性部210的后端部上设置连接件240,该连接件240连接到第一刚性基板133的连接件135。第一线性部210并非在连接件240的前方成直线地形成,而是形成为向左避开接触第一开口112的右端部的曲线形状。
第二开口122形成于从第二铰接部128的内右端部向左的预定位置处。在第二刚性基板134上,连接件136安装在从第二开口122的前部稍向左移位的位置处。
在柔性基板200的第二线性部220的前端部上设置连接件250,该连接件250连接到第二刚性基板134的连接件136。第二线性部220并非在连接件250后方成直线地形成,而是形成为向右避开接触第二开口122的左端部的曲线形状。
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终端100的前述结构使得通过中空铰接部101连接的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可自由地打开与关闭,由此实现了便携性和操作性两个优点。
另外,设置在第一装置本体110中的第一刚性基板133和设置在第二装置本体120中的第二刚性基板134可通过柔性基板200相互连通。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终端100中,第一刚性基板133的连接件135位于从第一开口112的后部稍向右移位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柔性基板200的第一线性部210的后端部上的连接件240被连接到连接件135。
同样地,第二刚性基板134的连接件136位于从第二开口122的前部稍向左移位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柔性基板200的第二线性部220的前端部上的连接件250被连接到连接件136。
因此,当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被打开或关闭时,柔性基板200的中间线性部230被扭转,从而在左右方向上缩短(contract),该左右方向对应于中间线性部230的纵向方向。
中间线性部230的这种状态使得从其左端部连续地形成的第一线性部210向右移位,并使得从其右端部连续地形成的第二线性部220向左移位。然而,第一线性部210避开第一开口112的端部,第二线性部220避开第二开口122的端部。
因此,即使柔性基板200的中间线性部230因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的打开或关闭动作而被扭转,仍可防止第一线性部210与第一开口112的端部发生干涉,还可防止第二线性部220与第二开口122的端部发生干涉,由此可防止因干涉而引起的故障(trouble),如断线。
如前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终端100简单并稳妥地消除了柔性基板200的故障,而无需大规模地改变主要部件的设计,例如:扩大第一装置本体110的第一开口112和第二装置本体120的第二开口122,或改变第一刚性基板133的连接件135和第二刚性基板134的连接件136的位置。
而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终端100中,柔性基板200的第一线性部210和第二线性部220形成为弧形曲线,以绕过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22,并且中间线性部230的后边缘部与第一线性部210的弧形凹部211的内边缘部相连。
因此,即使柔性基板200发生因第一装置本体110和第二装置本体120的打开或关闭动作引起的变形(distortion)等情况,仍可抑制应力集中。这还使得能够防止发生故障,如柔性基板200中的断开之类的情况。而且,那些设置在柔性基板200中的信号线也形成为平滑的曲线,因而可抑制由于所传输的电信号的反射而产生的噪音。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和原理内的各种变型。例如,在实施例中,开/闭型电子装置由移动电话终端100来示例说明。
然而,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其它的开/闭型电子装置,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和膝上型计算机(未示出),其中所述开/闭型电子装置包括通过中空铰接部可打开与关闭地连接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柔性基板穿过所述中空铰接部插入。
而且,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柔性基板200的第一线性部210和第二线性部220均以曲线形状形成以便绕过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22的端部,但是也可使这些线性部中的仅一个线性部以曲线形状形成(未示出)。
而且,该实施例示例说明(例示)了柔性基板200具有简单的单层构造的情况。然而,柔性基板可由多个叠置的层(未示出)构成。
这种多层柔性基板可通过叠置多个柔性基板而形成,或将单个柔性基板折叠从而使多个折叠部相互叠置形成(未示出)。
而且,该实施例示例说明了柔性基板200的第一线性部210和第二线性部220形成为弧形曲线以便分别绕过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22的情况。
然而,如图4所示的移动电话终端500的柔性基板600,第一线性部610和第二线性部620可形成为以矩形或三角形形状绕过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22。
而且,该实施例示例说明了柔性基板200具有使第一本体外壳111中的第一刚性基板133与第二本体外壳121中的第二刚性基板134以最短的距离相连接的形状的情况。
然而,如图5所示的移动电话终端700,柔性基板800可形成为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便在与第一本体外壳111中的第一刚性基板133的端部和第二本体外壳121中的第二刚性基板134的端部隔开的位置处被连接。
由于柔性基板800具有足够的长度,所以移动电话终端700可有效地防止因第一本体外壳111和第二本体外壳121的打开和关闭动作引起的柔性基板中的断线。
另外,该实施例示例说明了设置在柔性基板200的端部的连接件240、250分别平行于第一刚性基板133的端部和第二刚性基板134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的情况。
然而,如图5所示的移动电话终端700,柔性基板800的连接件240、250的其中之一或两者可垂直于第一刚性基板133的端部和第二刚性基板134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刚性基板133和第二刚性基板134。
Claims (8)
1.一种柔性基板,呈扁平状并且包括按曲柄状连续地形成的第一线性部、中间线性部以及第二线性部,
其中,形状沿左右方向延长的所述中间线性部的左端部与形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所述第一线性部的前端部相连;
形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所述第二线性部的后端部与所述中间线性部的右端部相连;并且
所述第一线性部至少在其右边缘部包括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线性部呈凹状,使得所述第一线性部的中间部至少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沿向左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线性部具有按弧形曲线沿向左方向凹进的所述中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中间线性部的后边缘部与所述第一线性部的弧形凹部的内边缘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第二线性部至少在其左边缘部包括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中间线性部容置在与开/闭型电子装置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可打开及可关闭地连接的中空铰接部中,并且所述第一线性部的至少所述后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一装置本体中;并且所述第二线性部的至少前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二装置本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柱形铰接部,所述第一柱形铰接部包括第一开口并构成所述中空铰接部的一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线性部的所述凹部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并且与所述右端内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8.一种开/闭型电子装置,包括通过中空铰接部可打开及可关闭地连接的第一装置本体和第二装置本体,柔性基板被穿过所述中空铰接部插入,
其中所述第一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柱形铰接部,所述第一柱形铰接部包括第一开口并构成所述中空铰接部的一部分;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一线性部被穿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并且
所述第一线性部的所述凹部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开口的右端内侧表面,并且与所述右端内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41358 | 2007-05-29 | ||
JP141358/2007 | 2007-05-29 | ||
PCT/JP2008/001296 WO2008149500A1 (ja) | 2007-05-29 | 2008-05-23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開閉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2985A true CN101682985A (zh) | 2010-03-24 |
Family
ID=4009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18108A Pending CN101682985A (zh) | 2007-05-29 | 2008-05-23 | 柔性基板及开/闭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47581A1 (zh) |
JP (1) | JPWO2008149500A1 (zh) |
KR (1) | KR20100017835A (zh) |
CN (1) | CN101682985A (zh) |
TW (1) | TW200913851A (zh) |
WO (1) | WO200814950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2757A (zh) * | 2019-10-25 | 2021-04-2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47379A1 (en) | 2010-09-30 | 2012-04-12 | Apple Inc. |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
US8317542B2 (en) | 2010-09-30 | 2012-11-27 | Apple Inc. | High-speed card connector |
JP6300299B2 (ja) * | 2013-10-29 | 2018-03-28 |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KR102585017B1 (ko) * | 2018-12-12 | 2023-10-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US10469635B1 (en) | 2019-01-23 | 2019-11-0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Hinge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hambers accommodating a dynamic flexible substrate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
TWI734145B (zh) | 2019-07-22 | 2021-07-2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軟性電路板的電子裝置 |
KR102660006B1 (ko) * | 2020-08-03 | 2024-04-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가요성 인쇄회로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BR112022003043A2 (pt) | 2020-08-03 | 2022-05-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incluindo placa de circuito impresso flexíve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6218Y2 (zh) * | 1985-02-01 | 1992-02-20 | ||
JPH054289Y2 (zh) * | 1987-06-17 | 1993-02-02 | ||
US4917613A (en) * | 1988-11-04 | 1990-04-17 | Intel Corporation | High density connection system |
JPH08125299A (ja) * | 1994-10-19 | 1996-05-17 | Sharp Corp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JP3435245B2 (ja) * | 1995-02-21 | 2003-08-11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
JPH0992937A (ja) * | 1995-09-25 | 1997-04-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印刷配線基板 |
JP3038316U (ja) * | 1996-12-02 | 1997-06-20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 |
US5817987A (en) * | 1997-03-18 | 1998-10-06 | Power Trends, Inc. | Circuit board housing with molded in heat tab |
JP3843531B2 (ja) * | 1997-04-15 | 2006-11-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6077124A (en) * | 1997-10-10 | 2000-06-20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with yieldable backing structure |
US6193544B1 (en) * | 1999-11-04 | 2001-02-27 | Jae Electronics, Inc. | Flexible circuit service connector |
KR100733877B1 (ko) * | 2000-07-06 | 2007-07-02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가요성 인쇄회로 필름 |
JP2003174241A (ja) * | 2001-12-05 | 2003-06-20 | Nec Saitama Ltd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
KR100498328B1 (ko) * | 2002-08-01 | 2005-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의 에프피시비 회동 컨넥터 구조 |
JP2005332552A (ja) * | 2004-04-22 | 2005-12-0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2006196835A (ja) * | 2005-01-17 | 2006-07-2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実装基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06196424A (ja) * | 2005-01-17 | 2006-07-27 | Jst Mfg Co Ltd | Fpc用コネクタ |
KR100752660B1 (ko) * | 2006-03-31 | 2007-08-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가요성 인쇄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한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브 |
US9360967B2 (en) * | 2006-07-06 | 2016-06-07 | Apple Inc. |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sensing device |
US7643305B2 (en) * | 2008-03-07 | 2010-01-05 |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damage to metal trace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
2008
- 2008-05-23 WO PCT/JP2008/001296 patent/WO20081495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5-23 KR KR1020097026245A patent/KR2010001783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5-23 US US12/600,457 patent/US2010014758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5-23 JP JP2009517697A patent/JPWO2008149500A1/ja active Pending
- 2008-05-23 CN CN200880018108A patent/CN101682985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5-29 TW TW097119821A patent/TW200913851A/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2757A (zh) * | 2019-10-25 | 2021-04-2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147581A1 (en) | 2010-06-17 |
TW200913851A (en) | 2009-03-16 |
WO2008149500A1 (ja) | 2008-12-11 |
JPWO2008149500A1 (ja) | 2010-08-19 |
KR20100017835A (ko) | 2010-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2985A (zh) | 柔性基板及开/闭电子装置 | |
US707045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or with strain relief | |
US10249972B1 (en) | Vertically stacking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 |
TWI379622B (zh) | ||
TWI390740B (zh) | Photoelectric flexible patch panel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or and photoelectric flexible wiring board | |
CN101971428A (zh) | 连接器单元及电子装置 | |
US9900999B1 (en) | Circuit board architect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7789700B2 (en) | Cable connector with a flat cable and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7484994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JP2007233325A5 (zh) | ||
JP2007220327A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 |
US9030834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sli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07258593A (ja) | 電子機器 | |
US20090181572A1 (en) |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 |
US20180224957A1 (en) | Display Assembly Connector Device | |
CN101609247A (zh) | 一种平板式三脚架 | |
CN101738691A (zh) | 光缆接续盒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1625443B (zh) | 装配型耐用光连接器转接器 | |
WO2008039464A1 (en) | Substrate to substrate connector | |
JP4770660B2 (ja) | 電子機器 | |
US745222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slide type portable terminal | |
US20220224062A1 (en) | Micro USB Charging Port | |
CN100470443C (zh) | 便携式计算机 | |
KR101330080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전기적 연결 장치 | |
CN205960327U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