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0672B - 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0672B
CN101680672B CN2008800165030A CN200880016503A CN101680672B CN 101680672 B CN101680672 B CN 101680672B CN 2008800165030 A CN2008800165030 A CN 2008800165030A CN 200880016503 A CN200880016503 A CN 200880016503A CN 101680672 B CN101680672 B CN 101680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filter
water
ai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65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0672A (zh
Inventor
织部美绪
稻垣纯
小田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0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0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0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0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6/043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with self-sucking action, e.g. wi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24F8/12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所述加湿装置具备: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供水装置,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鼓风装置,其相对于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空气,并使空气通过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加湿空气,所述加湿装置即使在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也能够抑制加湿能力下降。而且,能够提高通过的空气与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效率,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干燥了的室内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加湿装置中,使用有如下构造的装置,即,相对于成为湿润状态的过滤器(气化过滤器),由鼓风装置传送空气并使其与过滤器基材接触,由此使水分气化而得到加湿空气的构造。 
现有的加湿装置的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在图11的加湿装置100中,吸水性的气化过滤器101配置成使其下方的一部分为浸渍在水槽102的水103中的状态,且在气化过滤器101的前部配置有加热器104。通过使由加热器104加热的空气通过从水槽102将水103吸上来的气化过滤器101,得到加湿空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使用于现有的加湿装置的气化过滤器,如图12的加湿装置200所示,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中空圆筒状的气化过滤器201通过使下部浸渍在蓄水202中并进行旋转,强制性地进行向气化过滤器201整体的供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存在一种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并进行加湿或除湿等的湿度调节的吸附元件。如图13所示,圆筒状的吸附元件301使吸附件保持在蜂窝构造体上,并在周面设置有多个通气用的单元302(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将如此现有的加湿装置所具有的加湿功能追加于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机,即进行空气的净化与加湿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也广为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141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74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054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61655号公报 
在如此现有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中,通常供给的水是自来水,由于水含有微量的硅或钙、镁等元素,因此供给该水的气化过滤器在干燥过程中在过滤器的表面析出水垢。正如图11的加湿装置100那样,通过自然上吸来进行向气化过滤器101的供水时,水的上吸效果伴随着该水垢析出而显著下降。因此,为了维持加湿能力,需要定期地除去气化过滤器上的析出物,从而有减轻除去此种析出物的作业即减少保养的要求。 
另外,在使气化过滤器201旋转而强制性地进行供水的图12所示的加湿装置200中,由于气化过滤器201的三维框架结构能很好地保持水,因此在气化过滤器201上容易存有过量的水。因此,无法避免压力损失的增大,从而要求气化过滤器的低压力损失化。 
另外,在使吸附件保持于图13的蜂窝构造体的吸附元件301中,使空气与吸附元件301接触的通气用的单元302由波纹板状的薄板与平板状的薄板包围而形成壁面,但是由于壁面是平面因此表面积小。因此,进行加湿时,由于空气与吸附元件的接触面积小,因此水分的气化效率低,为了得到高加湿性能,需要增大气化过滤器的尺寸。而且,由吸附元件进行加湿的情况由于利用了空气中的湿分,因此不适合于用于在短时间内得到稳定的湿润空气的加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也能够抑制加湿能力下降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而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并以静音进行加湿运转且增大气化过滤器的表面积,由此能够提高通过的空气与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效率,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包括: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供水装置, 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鼓风装置,其相对于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空气,并使空气通过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加湿空气,立体织物构成为过滤器基材,在所述立体织物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是具有多个开口的织品,两片织品由多根连结纤维隔开间隔连结,且在织品及连结纤维之间保持水,在过滤器基材中,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在一方的织品中划定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多个网孔中的至少一个网孔向在另一方的织品中划定相对的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网孔延伸,将划定相互的开口的织品彼此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包括: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空气净化过滤器,其净化空气;供水装置,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鼓风装置,其将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而净化了的空气向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使空气通过在过滤器基材中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净化了的加湿空气,立体织物构成为过滤器基材,在所述立体织物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是具有多个开口的织品,两片织品由多根连结纤维隔开间隔连结,且在织品及连结纤维之间保持水,在过滤器基材中,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在一方的织品中划定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多个网孔中的至少一个网孔向在另一方的织品中划定相对的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网孔延伸,将划定相互的开口的织品彼此连结。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将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而形成的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的气化过滤器,因此在过滤器基材中确保用于使空气通过的连通了的开口。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由于水的气化而在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保水力或通气性也不易下降,能够维持加湿能力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而且,由于在过滤器基材确保有连通了的开口,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能够以静音进行加湿运转。而且,由于通过改变连结纤维的表面性质或数目,能够将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量保持为最合适,因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并以静音进行加湿运转。而且,连结纤维通过在连结纤维间保持水或者使水附着在连结纤维表面而保持水,由此能够增大气化过滤器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的空气与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效率提高且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所述形态和特征从与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关联的下面的叙述明确可知。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简要剖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加湿装置的简要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简要剖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简要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的简要剖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1是示出现有例子的加湿装置的简要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现有例子的加湿装置的简要剖面图。 
图13是示出现有例子的吸湿元件的简要剖面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气化过滤器的简要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8是示出实施例四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八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九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24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气化过滤器中的水保持状态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相对于图24的气化过滤器的比较例(进一步增加了连 结纤维的根数的过滤器基材)中的水保持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关于本发明的几个方式,首先关联其特征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加湿装置包括: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供水装置,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鼓风装置,其相对于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空气,并使空气通过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加湿空气。 
根据如此的结构,在过滤器基材中由于相互连通第一基材的开口和第二基材的开口而确保有空气的通路,因此即使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保水力或通气性也不易下降,从而能够抑制由水垢析出引起的加湿能力的下降。而且,由于通过控制供水量或者改变构成气化过滤器的三维构造体的连结纤维的表面性质或数目,能够将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量保持为最适合,因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并以静音进行加湿运转。而且,连结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的连结纤维通过在连结纤维间保持水或者使水附着在连结纤维表面来保持水,能够增大气化过滤器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的空气与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效率提高且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的加湿装置。 
另外,也可以以使一个过滤器基材的开口与另外一个过滤器基材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方式层叠各个过滤器基材,从而形成三维构造体。由此,能够确保气化过滤器中的空气的通路,并且在通过层叠而增加了厚度的气化过滤器中维持形状及强度。 
另外,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也可以由一种以上的纤维构件形成。作为纤维构件的一个例子,列举有天然纤维,金属纤维,树脂纤维等。通过选择纤维构件的种类,例如如果使用硬质的纤维构件则能够维持开口形状,如果包含具有柔软性的纤维构件则成形性良好,而且,如果使用具有吸水性的纤维则能够更加提高气化过滤器的吸水性。 
另外,气化过滤器的过滤器基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构件形成。如此,通过选择纤维构件的种类,能够在所需之处具有所需功能,例如吸水性或疏水性、柔软性等。 
另外,纤维构件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例如,纤维构件包含具有吸水性的树脂材料时,能够在气化过滤器保持更多的水,提高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能够得到高加湿性能。而且,如果在纤维构件中包含无吸水性的(或者吸水性低的)树脂材料,则保持的水容易脱离,因此通过改变其量能够控制气化过滤器上的保水量和压力损失。而且,使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纤维构件时,与使用金属等的重纤维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气化过滤器轻量化。 
另外,连结纤维也可以具有比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高的柔软性。如果构成三维构造体的纤维柔软,则过滤器的成形、加工容易。在此所谓柔软性表示即使施加折弯力也不破裂。而且,如果包含兼有弹性的纤维,则能够得到即使变形也能复原的效果。 
连结纤维也可以具有吸水性。如果连结纤维具有吸水性,则能够使过滤器基材保持更多的水,能够使通过空气与更多的水接触,即使小型也能够得到高加湿性能。 
另外,连结纤维也可以具有保水性。不将水吸入到连结纤维的内部而仅使水附着在表面进行保持时,能得到水分容易排出、加湿速度快的优点。同时,由于水或污垢仅附着在纤维表面,因此能得到容易清洗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在连结纤维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通过在连结纤维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并在该凹凸中保持水滴,能够使连结纤维保持更多的水,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能得到高加湿性能。如此微小的凹凸是指具有例如100μm以下的深度的凹凸,不包含深度0(零)。 
也可以通过在连结纤维的表面担载添接材料来形成凹凸。如果微小的凹凸通过担载添接材料即固定能够得到,则在向气化过滤器供水时,通过物理性作用向凹凸形成的水膜,从而能够广泛地保持水。而且,具有如果使空气向保有水的气化过滤器流动则由凹凸广泛地保持的水产生挥发而加湿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得到高加湿性能。例如,通过选择添接材料的粒子直径,能够容易改变凹凸的尺寸。而且,通过选择添接材料与粘合剂的 性质,也能够控制保水量。而且,由于连结纤维彼此通过粘合剂粘合固定,因此能够得到不易散开、强度强的气化过滤器。 
另外,如果担载的添接材料具有疏水性,则水或污垢仅附着在添接材料的表面,因此能得到容易清洗的效果。 
第一基材的划定开口的部分和第二基材的划定开口的部分由连结纤维连结,在过滤器基材中,连结纤维也可以相对于一个开口为三根以上。由此,连结纤维能够保持充足的水量。如果更进一步为十八根以上,则通过空气与保持的水的接触面积的平衡性升高。 
另外,如果连结纤维为直径1mm以下,则通过减少纤维相对于空气的通路的占有体积,能够确保空气的通路。 
也可以是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的开口形成为大致圆形状或多边形状且其直径或最长对角线为2mm以上。由此,由于没有水形成膜状而堵塞开口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供水时的压力损失的上升,能得到能够以静音进行加湿运转的效果。 
另外,如果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的开口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状或正多边形状,则没有水成为膜状而堵塞开口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供水时的压力损失的上升。 
另外,如果过滤器基材的厚度为5mm以上,则能充分地得到由厚度即连结纤维保持的水量,同时,由于也能充分地得到通过气化过滤器的空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因此能够得到高加湿性能。 
另外,如果使鼓风装置沿相对于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传送空气,则通过由连通的开口形成的空气的通路能够以低压力损失使空气通过。 
另外,如果气化过滤器具有抗菌性或/及抗霉性,则通过抑制气化过滤器中的菌或霉的繁殖,能够保持气化过滤器的清洁。 
另外,如果气化过滤器具有亲水性,则供给的水薄薄地遍及在气化过滤器上,因此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即使小型也能够得到高加湿性能。 
另外,也可以以使第一基材位于圆筒外周面、第二基材位于圆筒内周面的方式使过滤器基材形成为圆筒形状,且供水装置具备使过滤器基材的 下部浸渍的水槽,所述过滤器基材以沿水平方向配置的圆筒形状的中心为旋转轴旋转。根据如此的结构,通过使圆筒形状的气化过滤器旋转,能够将水均匀地向气化过滤器整体供给,因此能够历经长时间进行稳定加湿。特别是,通过使气化过滤器的下部浸渍在水槽中并进行旋转,无需设置作为供水装置的喷嘴或泵而能够以水槽进行水供给。而且,在使圆筒形状的气化过滤器旋转时,通过改变旋转速度,能够控制气化过滤器上保持的水量。 
另外,也可以以使第一基材位于带的外周面、第二基材位于带的内周面的方式使过滤器基材形成为带状,且供水装置具备使被进行移动驱动的带状的过滤器基材的一部分浸渍的水槽。如此,气化过滤器为带状,通过使用例如两个以上的轴使其旋转,能够使气化过滤器为薄型。而且,由于能够将水均匀地向气化过滤器整体供给,因此能够历经长时间进行稳定加湿。特别是,如果使气化过滤器的下部的一部分浸渍在水槽中并进行旋转,则无需设置作为供水装置的喷嘴或泵而能够以水槽进行水供给。而且,使带状的气化过滤器移动即旋转时,通过改变移动速度(旋转速度),能够控制气化过滤器上保持的水量。 
另外,也可以是立体织物构成为过滤器基材,在所述立体织物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是具有多个开口的织品,两片织品由多根连结纤维隔开间隔连结,在织品及连结纤维之间保持水,在过滤器基材中,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在一方的织品中划定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多个网孔中的至少一个网孔向在另一方的织品中划定相对的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网孔延伸,从而将划定相互的开口的织品彼此连结。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织品”表示通过编织纤维构件而制作的构造体即布料。通过采用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一方的织品的网孔向另一方的织品的网孔延伸的构造,能够使水保持在邻接的连结纤维间,从而能够确保充足的水保持量。再者,由于如此的连结纤维形成为连结相互的开口并配置为与空气的通过路径相接,因此能够提高通过开口的空气与保持在连结纤维间的水的接触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得到充足的水保持量、压力损失低且水与空气的接触效率良好的气化过滤器。 
具体来说,从一方的织品的网孔向另一方的织品的网孔延伸的连结纤 维优选为四根以上五十根以下的纤维束,更优选六根以上三十根以下,进一步优选八根以上二十六根以下。如果将纤维浸渍在水中,则水附着在纤维的表面。如果靠近排列多根纤维,则不仅向纤维表面附着,而且通过毛细管现象也能在纤维间保持水。即,由于连结纤维总是成为四根以上的束而存在于织品间,因此能够在纤维间保持水,与仅使水附着在单纤维的表面而进行保持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在如此的构造中,如果使连结纤维的表面积增加,则能够使保持的水与通过的空气的接触效率增加。 
另外,通过使一方的织品的开口与相对的另一方的织品的开口连结,能得到能够确保空气的通路且能够抑制由水保持引起的压力损失增大的效果。而且,由于保持在多根连结纤维间的水成为与空气通路相接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与从开口导入的空气的有效的接触。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无需多量的使空气流动的能量而能够更节省能源地使气液接触的气化过滤器。特别是,与形成具有开口的两片织品即表面与背面的织品的纤维相比,在连结两片织品的多根连结纤维中保持更多的水,由此能够得到压力损失低的气化过滤器。这是因为空气导入时的压力损失主要由两片织品的形状和开口面积控制,连结纤维的形状的影响小。再者,通过将水保持在多根连结纤维间,能够增大与从开口导入的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来自保持件的水的气化速度。 
另外,连结纤维的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也可以为45μm以上。连结纤维的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优选45μm以上450μm以下,更优选80μm以上3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0μm以上250μm以下。如此外周长的单纤维可以使用于连结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不同截面的外周长的单纤维合成。 
另外,具有多个网孔的多边形状的织品的开口的最长对角线也可以形成为大于3mm。而且,该最长对角线优选为12mm以下。如果最长对角线大于3mm,则能得到在保持水时在开口不易产生水膜的效果。如果产生水膜,则引起急剧的压力损失上升,妨碍空气的有效通过。而且,如果最长对角线为12mm以下,则能够减少与保持的水不接触而通过的空气量,可得到能够提高保持水的保持件与从开口导入的空气的接触效率的 效果。 
另外,在立体织物中,处于2.54cm见方(即1英寸见方)中的连结纤维的各个截面的总周长为700mm以上即可,优选700mm以上3000mm以下。连结纤维的截面的总周长更优选750mm以上25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800mm以上2000mm以下。由此,能够保持更多的水。 
在本发明中连结纤维的各个的截面的外周长(或总周长)例如通过如下方法算出,即,在表背的织品的中间部分沿直角方向切断立体织物的连结纤维,根据该切断面的放大相片求出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并估算每2.54cm见方中的单纤维根数的方法,或者,单纤维为圆形状截面时,通过根据厚度计或放大相片测量单纤维的直径来求出截面的外周长,并估算每2.54cm见方中的单纤维根数的方法等。此外,连结纤维的截面的总周长由连结纤维的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和每单位面积(2.54cm见方)中的单纤维的根数决定。作为收束四根以上五十根以下的单纤维截面的外周长为45μm以上450μm以下的纤维而构成的连结纤维,使用多纤维丝为好。如果增加多纤维丝的配合比例,则能够在将每单位体积的纤维原材料的使用量保持为相等的同时增加气化过滤器整体的表面积,从而能够得到高效率且经济性优良的气化过滤器。而且,通过使单纤维直径的外周长为45μm以上,能够得到具有适当的斥力与强度、能够稳定地保持两片织品形成的间隔即厚度且形状稳定性优良的气化过滤器。 
另外,使截面的外周长为45μm以上450μm以下的单纤维单独或与不同的外周长的单纤维一起组成四根以上五十根以下的纤维束,使立体织物的每2.54cm见方中的连结纤维的截面的总周长为700mm以上3000mm以下,由此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并且,能够增加表面积并增加保持的水与通过的空气的接触效率。 
另外,如果立体织物的每单位重量的水保持量为1.45g/g以上2.55g/g以下,在保持水的状态下,相对于两片织品的开口以任意的面风速V(m/sec)垂直导入空气时的水保持时的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Pa/mm)在(0.64×V2-0.28×V)<P<(1.53×V2+0.52×V)的范围内,则由于水保持量为适量,并且,保 持了水的过滤器基材与从开口导入的空气的接触效率为适量,因此无需多量的能量,能够更省能量地使气液接触。 
另外,能够使构成织品的纤维及/或连结纤维包含合成树脂,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柔软性、耐候性、耐水性优良的过滤器基材。而且,能够实现轻量化。选择了吸水性少的合成纤维时,由于保持的水无法进入单纤维的深部,因此容易释放,在使水气化而向空气移动时,能够提高其速度。同时,能够只将水向需要的地方供给,因此不易传播污垢,能够保持过滤器基材的清洁。 
另外,可以使织品的开口形状为大致正多边形状。在如此的结构中,能够在表背织面连续设置相同形状或相同尺寸的开口,能够不制作闭塞部而得到连续的开口。而且,如果为正多边形状,也能得到在开口不易产生液膜的效果。 
另外,两片织品所形成的间隔即立体织物的厚度也可以为2mm以上30mm以下。空气的压力损失主要由表面与背面的织品的形状和开口面积控制,连结纤维的形状的影响小。通过使厚度为2mm以上30mm以下,能够保持低压力损失并在表面与背面之间保持充足的水量。而且,也能够充分地得到保持的水与通过此处的空气的接触时间。 
另外,在连结了两片织品的状态下,也可以使连结纤维具有曲线状的形态。即,通过使连结纤维的长度比用连结纤维连结的网孔之间的距离长,能够使连结纤维为曲线状的形态。通过采用如此的结构,导入到开口的空气在由连结纤维制作的曲线的通路中移动,因此与直线的情况相比,即使厚度相同,也能够延长水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接触效率。而且,也能够提高水保持量。 
另外,在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中,具备: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空气净化过滤器,其净化空气;供水装置,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鼓风装置,其将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而净化了的空气向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使空气通过在过滤器基材中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净化了的加湿空气。根据如此的结构,能得到不仅 净化并加湿空气而且即使在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也能够维持加湿能力、能够充分地给予湿度的效果。 
继续本发明的记述之前,在附图中关于相同部件附加相同参照符号。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10的简要剖面图。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10包括:气化过滤器14;作为向气化过滤器14供给水使其成为湿润状态的供水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洒水喷嘴15;作为向湿润了的气化过滤器14传送空气并使水分气化而将加湿空气向室内传送的鼓风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风扇16。 
气化过滤器14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11a的第一基材11和具有多个开口12a的第二基材12以相互的开口11a、12a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13连结而形成。 
洒水喷嘴15配置在气化过滤器14的上部,将通过管等供给的水向气化过滤器14的上部喷洒而供给。 
风扇16配置在比气化过滤器14靠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吸入通过气化过滤器14后的空气并将空气向室内供给。此外,风扇16也可以配置在比过滤器14靠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而且,通过驱动风扇16形成的气化过滤器14的前后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优选为相对于第一基材11及第二基材1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 
在如此结构的加湿装置10中,首先,通过洒水喷嘴15相对于气化过滤器14进行洒水,使气化过滤器14成为湿润状态。在如此的湿润状态下,例如,在连结第一基材11及第二基材12的多根连结纤维13的表面附着保持水,或者在多根连结纤维13之间保持水,或者由连结纤维13吸入保持水等,由此使供给的水成为保持在气化过滤器14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风扇16,使空气通过第一基材11的开口11a并导入气化过滤器14内,导入的空气通过第二基材12的开口12a向气化过滤器14外被导出。此时,使导入的空气通过由连通第一基材11的开口11a与第二基材12的开口12a形成的空气的通路,并且 在通过时,用连结纤维13保持的水被气化,加湿通过的空气。从气化过滤器14得到的加湿空气通过风扇16向室内送出。 
另外,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并不仅局限于图1的加湿装置10的结构,例如,在图2中示出变形例的加湿装置20的简要剖面图。在图2的加湿装置20中,气化过滤器24构成为层叠两个作为三维构造体的过滤器基材。如图2所示,以一方的讨滤器基材中的开口例如第二基材22的开口22a与另一方的过滤器基材中的开口例如第一基材21的开口21a连通的方式层叠两个过滤器基材。此外,在各个过滤器基材中,关于具有通过多根连结纤维23连结第一基材21与第二基材22的构造这一点,具有与图1的气化过滤器14相同的结构。在如此结构的加湿装置20中,也通过洒水喷嘴15向气化过滤器24供水,使气化过滤器24成为湿润状态,通过运转风扇16,使空气通过气化过滤器24内的连通了的空气的通路,能够得到加湿空气。 
在向气化过滤器进行供水的结构的加湿装置中,所述气化过滤器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由于通过连通了的开口在气化过滤器内确保有空气的通路,因此即使在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也能够抑制加湿能力的下降,能够维持加湿能力。作为开口的尺寸,直径或最长对角线为2mm以上的圆或正多边形是优选的。而且,通过改变形成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自身的纤维构件或者连结它们的连结纤维的种类或数量、形状,能够抑制气化过滤器上保持的水量。因此,不会使过量的水过多地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能够减少压力损失。而且,通过改变纤维构件的种类或数量、形状,也能够增大气化过滤器的表面积,能够提高通过的空气与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效率,因此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 
在气化过滤器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由一种以上的纤维构件构成时,通过选择纤维构件的种类,例如作为硬质的纤维构件如果使用金属线则容易维持开口形状。而且,如果金属纤维包含例如铜或银等具有抗菌性的金属,则能够使气化过滤器具有抗菌性。而且,作为具有柔软性的纤维构件,如果使用尼龙或聚酯等树脂纤维,则成形性良好。而且,如果包含 具有吸水性的人造纤维或棉纱、纸浆等纤维构件,则能够提高气化过滤器的吸水性。为了得到弹性、耐热性等,可以包含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非晶形金属纤维等高功能纤维。 
在气化过滤器中,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及连结纤维由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构件构成时,通过选择该纤维构件的种类,能够使需要的部位具有吸水性或疏水性、柔软性等所需的功能。例如,如果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由聚酯纤维而连结纤维由棉纤维构成,则三维构造体柔软,可以成形为任意形状。而且,由于棉纤维吸水性优良,因此能够保持多量的水。在此,所谓吸水性表示材料自身将水吸入内部的性质。以后,一并记载吸水性与保水性的表述,所谓保水性表示材料自身或材料所形成的构造在其表面保持水的性质。再者,使用亲水性表示吸水性或保水性。即,吸水性、保水性都包含在亲水性中。 
另外,由于棉纤维吸水性优良,因此能够保持多量的水。作为气化过滤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例如,可以通过由金属纤维形成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来维持形状,并通过热熔敷作为连结纤维的树脂纤维来连结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从而进行制造。而且,也可以通过编织具有柔软性的聚酯纤维来构成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并织入相同的聚酯纤维来连结该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 
在如此通过多根连结纤维连结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而形成的三维构造体中,与波纹板成形薄板而作成的蜂窝构造体相比较,具有表面积大的优越性。例如,如果与开口为一边2mm的正六边形、厚度为10mm的气化过滤器相比较,在薄板状时一面的表面积为20mm 2。与此相对,在由二十根直径100μm的连结纤维连结一面的三维构造体中一面的表面积为约63mm2,能够得到蜂窝构造体的大约三倍的表面积。 
作为气化过滤器,通过层叠多个三维构造体,能够在三维构造体的内部形成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的表面彼此重叠的部分。由此,在增大了气化过滤器的厚度即表面与背面的距离时,能够支承气化过滤器并维持形状及强度。而且,通过改变重叠的表面与背面的开口的尺寸或错开位置,能够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能够改变压力损失或加湿效率。即,在过滤器基材 的层叠构造中,以一方的过滤器基材的开口与另一方的过滤器基材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方式层叠过滤器基材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3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30的简要剖面图。如图3所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30所具备的气化过滤器34具有中空圆筒形状。具体来说,以第一基材31位于圆筒外周面、第二基材32位于圆筒内周面的方式使过滤器基材形成为圆筒形状。即,以第一基材31的开口31a与第二基材32的开口32a连通而形成连通圆筒外周面与内周面的空气通路的方式,通过多根连结纤维33连结第一基材31与第二基材32。而且,如图3所示,作为供水装置的一个例子具备水槽35,且将圆筒形状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配置的气化过滤器34的下部浸渍在水槽35内的水中。由此,气化过滤器34能够将自身从水槽35吸上的水保持在气化过滤器34上。再者,气化过滤器34通过在三维构造体的表面担载添接材料而形成微小的凹凸,通过风扇16使空气通过由该凹凸保持有水的气化过滤器34,从而能够将加湿空气向室内传送。 
另外,通过以该圆筒形状的中心轴为旋转轴使气化过滤器34旋转,能够将水均匀地向气化过滤器34整体供给。其结果,能够历经长时间进行稳定加湿。而且,如果使气化过滤器34的下部的一部分浸渍在水槽35内并进行旋转,则无需设置作为供水装置的喷嘴或泵,能够通过水槽35进行水供给。而且,在使圆筒形状的气化过滤器34旋转时,通过改变旋转速度,能够控制气化过滤器34上保持的水量。最适合的旋转速度虽然根据气化过滤器34的保水性或尺寸而进行变化,但是例如在整体为亲水性的直径100mm的气化过滤器中,以2rpm左右旋转即可。圆筒形状的气化过滤器也可以不为中空。此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30中,以通过使圆筒形状的气化过滤器34旋转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代替这种情况,不使气化过滤器旋转,而使用洒水等的手法向气化过滤器进行供水。 
另外,如果三维构造体具有亲水性,则供给的水薄薄地遍及在气化过滤器上,因此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 湿性能。作为亲水性加工的方法,如果担载覆盖亲水性材料,则与三维构造体的构成材料的性质无关,能够将气化过滤器加工为亲水性。在担载覆盖亲水性材料时的固定化中,可以使用粘合剂。作为粘合剂,能够使用例如硅溶胶、氧化铝溶胶、二氧化钛溶胶、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硅酸盐化合物、钛酸盐化合物、树脂乳胶等。而且,如果亲水性材料例如为沸石或硅胶、氧化铝凝胶、活性碳之类的具有除去杂质作用的物质,则能够将供给的水中含有的杂质从气化过滤器上除去,能够在加湿中使用净化了的水。再者,如果亲水性材料为无机物质,则能够历经长时间对气化过滤器给予保护作用,能够得到高耐久性。作为亲水性无机材料,例如,能够列举有沸石或硅胶、陶土、海泡石、硅藻土等天然及合成矿物、锂、钾、钠等碱金属的碳酸盐、硝酸盐、氧化物、氯化物、钙、镁等碱土类金属的碳酸盐、硝酸盐、氧化物、氯化物、铝或锌的硫酸盐等,但是具有亲水性的物质并不局限于所述物质。 
如果气化过滤器在过滤器基材的表面具有微小的凹凸,则能够在纤维表面的微小的凹凸中保持水滴,从而连结纤维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其结果,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在此,所谓微小的凹凸是具有100μm以下的深度的凹凸,但是不包括深度0(零)。即使添接材料为滑石之类的疏水性的粒子,也能够在担载粒子而形成的空隙中保持水。添接材料具有疏水性时,不将水吸入到内部而仅将存在于表面的水排出而进行加湿,因此能得到加湿速度快的优点。而且,作为添接材料,如果使用丙烯一硅胶聚合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则通过将分散上述合成树脂材料而得到的乳胶涂敷在基材上,在干燥时由硅石粒子形成凹凸,且作为合成树脂的丙烯作为粘合剂起作用并固定该凹凸,因此能够容易得到微小的凹凸。如果改变硅胶的尺寸,则凹凸的深度或孔径也可变。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4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所具备的气化过滤器44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立体图。如图4中的一个例子所示,作为气化过滤器44的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45具有如下构造,即,用多根连结纤维43连结具有多个开口41a的第一基材41与具有多个开口42a的第二基材42,并使开口41a与开口42a连通 来形成空气的通路。而且,第一基材41及第二基材42的各个开口41a、42a具有例如六边形形状。在三维构造体45中,开口41a、42a的最长对角线A为2mm,厚度B为5mm,连结纤维43的直径为1mm,相对于一个开口设置十八根连结纤维44。 
开口的最长对角线A比2mm小时,由供水装置供给的水在气化过滤器的开口成为膜状并堵塞开口。为了容易抑制供水时的压力损失的上升,最长对角线A为2mm以上即可。作为开口的具体形状,有圆形或多边形,为多边形时,如果为全部边的长度相等的正多边形,与不是正多边形的情况相比,容易抑制水成为膜状并堵塞开口的情况。开口的形状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可以组合六边形与三角形来形成。同样,关于开口的各个尺寸也不必均匀,只要选择适合需要的尺寸的组合即可。 
另外,如果作为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的间隔的过滤器基材的厚度B为5mm以上,则由连结纤维保持的水量为加湿中所需水量的同等以上,因此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厚度B比5mm薄时,在气化过滤器上无法保持充足的水,而且,通过的空气与水的接触时间短,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加湿性能。 
另外,如果连结纤维的直径为1mm以下,则通过减少纤维相对于空气通路的占有体积,能够确保空气的通路。而且,与使用比1mm粗的纤维时相比,由于在纤维占有的体积相同时,能够增大保持水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提高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例如,如果比较连结纤维的直径为1mm的情况与3mm的情况,使用二十根直径1mm的纤维与使用两根直径3mm的纤维相对于空气的通路的占有体积大致相同。此时,作为保持水的表面积,使用连结纤维的直径为1mm的情况与使用直径3mm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大约三倍的面积。 
另外,如果连结纤维相对于一个开口为十八根以上,则连结纤维能够保持更多的水,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能得到高加湿性。如图4所示,三维构造体45配置为在第一基材41中相邻的开口41a彼此相连,而且,在第二基材42中相邻的开口42a也彼此相连。此时,相对于一个开口41a或42a而存在的连结纤维43在各边中由相邻的开口共有。作为相对于一个开口而存在的连结纤维的计数方法,不是在 二边共有时考虑半量,而是计数与该开口连结的全部的连结纤维。例如,在一边具有四根连结纤维的正六边形的开口相连时,虽然全部的边由相邻的开口共有,但是观察一个开口时,存在有三根×六边的总计十八根纤维。连结纤维的数目根据开口的尺寸变更即可。为了得到充分的加湿性能,需要充足的保水量和确保空气流路。例如,开口的最长对角线为2mm且一个开口具有十八根连结纤维时,虽然保水量充分,但是压力损失高、空气难以通过。此时,连结纤维的密度为3.46本/mm2。另一方面,开口的最长对角线为5mm且一个开口具有十八根连结纤维时,连结纤维的密度为0.55本/mm2,保水量与压力损失的平衡性良好、加湿效率上升。 
如果将密度适用于开口的最长对角线为2mm的情况,则相对于一个开口存在的连结纤维的数目为三根。连结纤维可以使用十八根以上相同直径的连结纤维,也可以混合使用不同直径的连结纤维。例如,如果组合使用五根直径1mm的粗纤维与一百根直径0.05mm的细纤维,则由粗纤维维持气化过滤器的形状,由细纤维增大气化过滤器的表面积,也能够提高加湿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5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所具备的气化过滤器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示出过滤器基材的一部分的图)。如图5所示,以使开口51a与开口52a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53连结具有开口51a的第一基材51与具有开口52a的第二基材52,形成作为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55。在该三维构造体55中,第一基材51及第二基材52由纤维构件形成,包含了连结纤维53的纤维构件由具有柔软性的树脂纤维构成。而且,构成连结纤维53的树脂纤维的表面具有微小的凹凸。 
如果构成三维构造体的纤维构件由树脂材料(树脂纤维)形成,则能够使气化过滤器轻量化。作为树脂纤维的一个例子,例如列举有聚酯、聚氨基甲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铜铵纤维、尼龙、丙烯等。而且,如果含有例如人造纤维之类的具有吸水性的树脂,则能够将更多的水保持在气化过滤器上,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而且,如果含有无吸水 性的树脂,则保持的水容易脱离,因此通过调节其量能够控制气化过滤器上的保水量。 
另外,如果构成三维构造体的纤维构件柔软,则过滤器的成形、加工容易。而且,如果包含兼有弹性的纤维构件,则能得到即使变形也能复原的效果。 
在此,在图6中示出表示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示出过滤器基材的一部分的图)。如图6所示,以使开口61a与开口62a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63连结具有开口61a的第一基材61与具有开口62a的第二基材62,形成作为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65。而且,在该三维构造体65中,如图6所示,各个连结纤维63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树脂纤维形成为螺旋状。即,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基材61、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基材62的状态的连结纤维63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例如旋转多圈形成,并具有螺旋形状。如此,通过使连结纤维63形成为螺旋状,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并确保空气的通路,并且能够增大连结纤维的表面积而保持更多的水。 
另外,如果在连结纤维的表面设置微小的凹凸,则能够在纤维表面的微小的凹凸中保持水滴。由此,连结纤维能够保持更多的水,能够提高通过空气与水的接触效率。在此,所谓微小的凹凸表示具有100μm以下的深度的凹凸。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所具备的气化过滤器。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气化过滤器中,作为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的形态(外观构造)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即,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具有开口的第一基材与具有开口的第二基材,形成作为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由纤维构件形成,连结纤维具有吸水性。 
如果连结纤维具有吸水性,则通过连结纤维保持水,能够使通过空气与更多的水接触,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作为具有吸水性的纤维,可以使用例如棉纱或人造纤维等。而且,可以使具有吸水性的微小纤维或粒子等附着在无吸水性的树脂或金属纤维的表面进行使用。 
如果气化过滤器保水,则存在水中的微生物附着于气化过滤器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气化过滤器具有抗菌性或/及抗霉性,则通过抑制气化过滤器中的菌或霉的繁殖,能够保持气化过滤器的清洁。作为抗菌剂,有熔析银、铜、锌等的金属离子的抗菌剂、所述金属粒子或银沸石、含银磷酸锆、碘化合物类、苯酚类、第四级铵盐类、咪唑化合物类、安息香酸类、过氧化氢、甲酚、双氯苯双胍己烷、氯苯酚(イルガサン)、醛类、山梨酸类等的药剂或溶菌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的酶制剂、邻苯二酚类,竹提取物、扁柏提取物、山榆菜提取物、芥菜提取物等的天然成分提取物等。而且,作为防霉剂,有机氮化合物、硫磺系化合物、有机酸酯类、有机碘系咪唑化合物,吲哚化合物等有效。可以将所述成分掺入构成织品的纤维中,也可以在形成织品后涂敷而使其含有。而且,抗菌剂或防霉剂也可以包含向气化过滤器的着色成分。例如,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性色素着色为绿色的过滤器在附着有自来水中含有的水垢成分时,由于其颜色不同,因此使用者容易识别污垢,能得到促使清洗的效果。以抗菌剂或防霉剂的成分以外对气化过滤器进行着色时,也能得到识别污垢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70的简要剖面图。图7的加湿装置70具有如下结构,即,使气化过滤器74形成为带状,通过使其下部的一部分浸渍在水槽35内的状态的带状的气化过滤器74移动,使气化过滤器74整体成为保持水的湿润状态。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以使第一基材71位于外周面、第二基材72位于内周面的方式,使以多根连结纤维73连结的过滤器基材形成为带状,从而形成作为三维构造体的气化过滤器74。而且,带状的气化过滤器74由沿水平方向配置的两根轴76以接触其内周面的状态支承。而且,在气化过滤器74的下方配置有水槽35,气化过滤器74的下部的一部分浸渍在水槽35内的水中。在如此结构的加湿装置70中,通过驱动轴76而使带状的气化过滤器74移动(或旋转),能够使气化过滤器74的一部分依次浸渍在水槽35内,从而将水保持在气化过滤器74上。进一步在该状态下,驱动风扇16,沿相对于气化过滤器74的第一基材71及第二基材7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使空气通过,即沿第一基材71的开口71a与第 二基材72的开口72a连通而形成的空气的通路使空气通过,从而将加湿空气向室内传送。 
通过使气化过滤器为带状,能够使气化过滤器为薄型,能够使加湿装置为小型。而且,由于能够均匀地将水向气化过滤器整体供给,因此能够历经长时间进行稳定加湿。 
另外,使气化过滤器为带状时,气化过滤器在轴附近变形。在波纹板成形薄板而作成的蜂窝构造体的情况下,厚度越增加则形状保持性越增加且柔软性越减少,因此难以如本第六实施方式所示使气化过滤器为带状。但是,在用连结纤维连结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而形成的本第六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中,由于连结部分为纤维,因此即使变形也能复原,故优选。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80的简要剖面图。如图8所示,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80具有如下的结构,即,相对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30,在气化过滤器34的空气流动方向中的上游侧设置空气净化过滤器。如图8所示,空气净化过滤器具备集尘过滤器85和除臭过滤器86,各个过滤器85及86层叠配置。 
在具有如此结构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80中,通过使风扇16运转,使空气通过集尘过滤器85及除臭过滤器86,从而将净化了的空气向气化过滤器34传送。再者,使净化了的空气通过气化过滤器34,由此能够得到净化了的加湿空气,将该空气向室内供给。 
具备了加湿机构与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不仅净化空气而且能够给予湿度,因此作为空气调和装置有用。如果将作为空气净化过滤器的集尘过滤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配置在气化过滤器的前部,则一直向气化过滤器导入净化了的空气,因此有不易使气化过滤器污染的优点。 
此外,在湿度高的空间中运转装置时,通过开闭调节风门(空气调整阀:未图示)等控制向气化过滤器34传送的空气量,由此不使空间的湿度上升到必要以上。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14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所具备的气化过滤器的构造的简要立体图。如图14所示,构成气化过滤器的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511包括:具有大致正六边形的多个开口512的两片织品513、514;隔开间隔相互连结各个织品513、514的多根连结纤维515。此外,在本第八实施方式中,织品513成为第一基材的一个例子,织品514成为第二基材的一个例子。如果表示该三维构造体511的尺寸的一个例子,则例如开口512的最长对角线A为5mm,三维构造体511的厚度B即两片织品513、514的间隔B为8mm。连结纤维515使用单纤维直径55μm(330/10dtex)的聚酯多纤维丝。在如此的三维构造体511的结构例中,在立体织物2.54cm见方(即,1英寸见方)中存在三百一十个构成一方的织品的网孔,作为二十根纤维束收束的连结纤维515从一个网孔向构成另一方的织品的网孔延伸,一方的织品的网孔与另一方的织品的网孔由连结纤维515连结。而且,处于2.54cm见方中的连结纤维515的截面的总周长为1071mm。 
在此,在图15中示出图14的三维构造体511的示意性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在图15中,示意性地示出开口形成部521与开口形成部522的由多根连结纤维515连结的连结构造,所述开口形成部521形成(划定)织品513的多个开口512中的一个开口512,所述开口形成部522形成(划定)与织品513的开口512相对的织品514的开口512。此外,在图15中,为了容易理解以后的说明,织品513、514及连结纤维515的一部分用实线表示,一部分用虚线表示。 
如图15所示,开口形成部521具有织入纤维构件而形成的大致环状的形状,且具有多个网孔523。开口形成部522具有与开口形成部521大致相同的形状,且具有多个网孔524。而且,例如四根束状的连结纤维515从一方的织品513的开口形成部521具有的多个网孔523中的一个向另一方的织品514的开口形成部522具有的网孔524延伸,相互连结相对的两个开口形成部521、522。从一方的开口形成部521的一个网孔523向另一方的开口形成部522的 网孔524延伸的连结纤维515的束只要例如四根以上五十根以下即可。而且,在开口形成部521、522中,无需使全部的网孔523、524由连结纤维515的束连结,只要至少一个网孔523与网孔524连结即可。而且,在图15所示的连结构造中,从一个网孔523延伸的四根束状的连结纤维515分散到多个网孔524进行连结。通过采用如此构造,能够增大在邻接的连结纤维515间形成的间隙525的面积。此外,以此种情况为代表,能够采用从一个网孔523向一个网孔524连结四根连结纤维515的结构。 
另外,在图15所示的三维构造体511中,将连结所述网孔521、522的连结纤维515的长度设定为比相互连结的开口形成部521的网孔523与开口形成部522的网孔524之间的距离尺寸(如图14所示的例如三维构造体511的厚度B)长。由此,如图15所示,能够使连结纤维515成为曲线状的形态,能够增大在邻接的连结纤维515间形成的间隙525,从而能够增大在间隙525间保持的水的保持量。再者,通过使连结纤维515成为曲线状的形态,能够使通过连结开口形成部521、522而形成的两个开口512间的空气通路为曲线的通路。该通路与直线形成的情况相比,即使两片织品间隔即厚度B相同,也能够得到空气与保持水的长接触时间。而且,在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515从构成开口形成部521的网孔523中的一个延伸的结构中,通过使连结纤维515的曲率逐渐变化,能够增加水保持量。例如,通过捆扎硬度不同的聚酯与尼龙而形成连结纤维515,能够改变曲率。但是,在相邻的连结纤维515彼此的间隔在其圆弧中离开最远的位置超过3mm的配置中,考虑到难以保持水的情况,优选规定连结纤维的曲线状的形态。 
在如此的三维构造体511的结构中,作为使四根以上五十根以下的束的连结纤维515从构成开口形成部521的网孔523中的一个向另一方的网孔524延伸的方法,有连结纤维515使用多纤维丝的方法或者捆扎多根单纤维丝而使用的方法。在捆扎多根单纤维丝而使用时,与使用多纤维丝的情况相比,过滤器基材虽然表面积小、水与通过空气的接触效率差,但是形状稳定性优良。此时,如果使用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 为45μm以上的多纤维丝,则能够得到在呈束状存在的单纤维之间保持水,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并且具有适当的斥力与强度,能够稳定地保持表面与背面的距离即厚度且形状稳定性优良的过滤器基材。而且,也可以混合捆扎单纤维丝与多纤维丝而使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多纤维丝的配合比例,能够调整强度与水保持量的平衡。例如,如果增加多纤维丝,则能够将每单位体积的纤维原材料的使用量保持为相同,并且能够增加过滤器基材整体的表面积,从而能够得到高效率且经济性优良的过滤器基材。连结纤维的单纤维的截面形状可以列举有圆、三角、四角、扁平、多边形状、多叶形、中空、W型、I型等。如果是在由连结纤维形成的间隙525中保持水的结构,则即使例如织品具有疏水性时,由于能够不使水附着在表面而在连结纤维间保持水,因此能够维持低压力损失并保持充足的水量。 
另外,如果连结纤维515设置为四根以上五十根以下的束,则如图24的示意图所示,由于多根连结纤维515接近并排列为至少四根以上的束,因此不仅向纤维表面附着,而且通过毛细管现象在纤维间(即间隙525)也保持水。与仅使水附着在单纤维的表面进行保持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同时,通过增加表面积,能够增加水与通过的空气的接触效率。 
连结纤维555比五十根多时,如图25的示意图(比较例)所示,存在水保持量过量的情况,且存在导致空气导入时的压力损失增大之虞。而且,保持的水容易成为具有纤维束的体积以上的尺寸的水滴,这种情况下无法得到足够的气液接触面积,因此优选连结纤维的收集成束的数目为五十根以下。此外,在图24及图25中,将纤维间保持的水W用图示阴影图案表示。 
如果水在开口512形成膜,则将空气导入开口512时的压力损失急剧增大,因此开口512选择不易被水堵塞的形状或尺寸为好。 
作为开口512的形状,如果为三角形或四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则在织品513、514中能够连续设置相同形状及尺寸的开口,作为在织品中的开口的配置也最有效率。而且,例如即使同样为四边形,与长方形或菱形的开口相比,正方形的开口的对边全部成为相距最远的配置,因 此能够避免液膜的形成。 
在开口512的尺寸中,最长对角线A为3mm以下时,保持的水形成膜并堵塞开口,因此为了抑制水保持时的压力损失上升,只要使最长对角线A大于3mm即可。 
另外,如果三维构造体511的厚度B为2mm以上,则能得到由存在于厚度部分的连结纤维515保持的充足的水量。而且,如果将厚度B设定为该尺寸,则在使空气通过开口512时,能得到通过的空气与保持的水的充足的接触时间,在例如使水气化的用途中,能够增大来自三维构造体511的水的气化量。而且,在将空气溶解于水的用途中,能够增大其溶解量。此外,通过空气通过三维构造体511时的面风速为5m/sec以下为好。面风速比5m/sec高时,存在水仍在液体的状态下飞散之虞。 
三维构造体511保持的水量为1.45g/g以上2.55g/g以下为好。立体织物的每单位重量(即三维构造体511的在干燥状态下的单位重量)的水保持量比1.45g/g少时,在例如使水气化的用途中,相对于从开口512导入的空气,无法使足量的水气化。而且,在使通过空气溶解于三维构造体511保持的水的用途中,无法保持所需的水量。另一方面,水保持量比2.55g/g多时,保持的水容易成为具有纤维束的体积以上的尺寸的水滴,无法得到足够的气液接触面积。同时,由于保持水自身成为压力损失的原因,因此为了使空气通过而需要过多的能量。如果水保持量为1.45g/g以上2.55g/g以下,则得到充足的水保持量,压力损失低,且能得到足够的气液接触面积,因此效率高。 
另外,在水保持状态下,相对于两片织品513、514的开口512以面风速V(m/sec)垂直导入空气时,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Pa/mm)处于(0.64×V2-0.28×V)<P<(1.53×V2+0.52×V)的范围为好。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比(0.64×V2-0.28×V)小时,由于保持水的三维构造体51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因此水与空气无法充分接触。而且,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比(1.53×V2+0.52×V)大时,难以使空气通过,即使 能够保持水,水与空气的接触效率也显著下降。或者,为了使空气通过需要投入过大的能量。在此,所谓水与空气能够充分接触的过滤器基材是,例如在任意的风速中,相对于温度20℃湿度40%RH的空气,能够使湿度上升到60%RH的过滤器基材等。 
作为构成织品513、514的纤维及连结纤维可以使用聚酯、尼龙、丙烯等合成纤维、羊毛、棉纱等天然纤维或者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等各种材质。通过选择纤维的材质,例如使用聚酯等硬质的纤维时,容易维持开口512的形状或厚度以及三维构造体511的形状。而且,连结纤维515使用作为吸水性纤维的棉纱时,能够增加水保持量。如果构成织品513、514的纤维及/或连结纤维包含合成纤维,则能够提高三维构造体511的轻量化和耐久性。如果使用聚酯等其自身几乎无吸湿性的纤维,则容易释放纤维间保持的水,因此在使水气化的用途中,能够提高来自三维构造体511的水的气化速度。同时,由于能够仅将水向所需的地方供给,使污垢难以传播,从而能够保持三维构造体511的清洁。关于吸水性的有无,通过由JISL 0105规定的方法测量的公定水分率来判断即可。例如,如果将公定水分率为5.0%以下的纤维作为无吸水性的纤维,则能列举有聚酯(0.4%)或丙烯(2.0%)、维尼纶(5.0%)等。而且,如果将公定水分率比5.0%大的纤维作为具有吸水性的纤维,则能列举有例如棉纱(8.5%),醋酸纤维(6.5%),纤维素(11.0%)等。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图16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所具备的气化过滤器的简要立体图。此外,在图16中,也示出构成气化过滤器的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531的局部截面。如图16所示,本第九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531是重叠两片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511并使所述两片三维构造体511成形为圆筒形状的部件。即,如图16所示,在圆筒外表面配置有多个开口512,通过所述开口512,能够使空气通过圆筒的内外。此外,在本第九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其说明。 
过滤器基材无需一定为块状或薄板状,也可以重叠立体织物或成形为 各种形状。重叠多个立体织物作为过滤器基材时,通过在厚度的内部形成织品重叠的部分,即使在增大了过滤器基材的厚度即两片织品间距离时,与支承过滤器基材、延长连结纤维并增加厚度的情况相比,能够维持优良的形状及强度。而且,通过改变相互重叠的织品的开口的尺寸或错开位置,能够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也能够改变压力损失。 
另外,作为过滤器基材的形状,如图16所示,如果为例如圆筒形状,则通过使其旋转,容易将水均匀地保持在整体。水可以通过将三维构造体(过滤器基材)531浸渍在水槽中由毛细管现象自然上吸供给,也可以旋转而自动将水吸上供给,而且,还可以从周围洒水。 
另外,可以对表面实施用于提高水保持性的加工。例如,作为亲水性的加工方法,有将PEG(聚乙二醇)向构成立体织物的纤维的表面涂敷等的方法。 
另外,过滤器基材也可以含有抗菌剂或/及抗霉剂。它们可以在纤维的制造阶段中掺入,也可以涂敷于织品。由此,即使过滤器基材总是保持湿润状态也能抑制菌或霉的繁殖,从而能够保持过滤器基材的清洁。 
(实施例一) 
使用直径0.69mm的金属丝作成任意选择了对角线长度的正方形,由此作成了三维构造体的开口(即,第一基材或第二基材的开口)模型。同时,涂敷亲水性硅而进行了亲水性加工的相同直径的金属丝及涂敷氟树脂而进行了疏水性加工的相同直径的金属丝也制作了相同的正方形状的开口模型。在将所述正方形状的开口模型浸渍在水中时,评价是否形成水膜,另外,在形成了水膜时,作为水膜强度而评价该水膜的破坏容易度。 
图9示出该结果的一个例子。在图9所示的图表中,纵轴表示水膜强度。此时,所谓水膜强度表示0:不形成水膜、1:立即消失、2:若给予风则消失、3:若不给予强风则不消失的水膜。在未处理的金属丝中,对角线长度为11mm以下时,形成有水膜强度3的若不给予强风则不消失的水膜。另一方面,在实施了亲水性或疏水性处理的金属丝中,与未处理的情况相比水膜难以形成,如果对角线长度都为2mm以上,则水膜强度为2以下。而且,使用了直径0.49mm的金属丝的情况也如此,如 果实施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处理,则对角线长度为2mm以上时水膜强度为2以下。从该点出发,可以说如果构成气化过滤器的三维构造体的开口的对角线为2mm以上,则没有水成为膜状而堵塞开口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供水时的压力损失的上升。 
(实施例二) 
使空气通过将连结具有开口的第一基材与具有开口的第二基材而形成的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的气化过滤器,测量通过气化过滤器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作为加湿性能进行评价。在样品中,使用开口为最长对角线5mm的正六边形、厚度为10mm、20mm、30mm的三维构造体。 
图10示出其结果的一个例子。在图10所示的图表中,纵轴表示通过气化过滤器后的空气湿度即加湿性能。通过增加气化过滤器的厚度或者降低通过空气的风速,能够延长空气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时间,因此加湿性能提高。但是,如果降低风速,则在气化过滤器的体积恒定时风量减少,因此作为加湿装置的加湿性能即每恒定时间的加湿量减少。由此,在降低风速上存在界限,作为加湿装置,气化过滤器的厚度成为重要的参数。为了即使在改变风速时在通过气化过滤器后也能得到60%以上的空气湿度,优选5mm以上的厚度。 
(实施例三) 
作成了在作为过滤器基材的三维构造体的表面设置了微小的凹凸的两种气化过滤器及未设置凹凸的气化过滤器。 
(A)涂敷丙烯一硅胶聚合树脂乳胶使其干燥,在三维构造体表面设置了深度0.1μm左右的凹凸的气化过滤器 
(B)将丙烯一硅胶聚合树脂乳胶作为粘合剂,使5μm的滑石粉末固化于三维构造体表面,在气化过滤器(A)的凹凸中添加了深度5μm左右的凹凸的气化过滤器 
(C)使在表面未实施加工的三维构造体基材成形为圆筒形的气化过滤器 
将所述(A)、(B)及(C)的气化过滤器搭载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加湿装置,测量了各个气化过滤器的加湿性能。结果作为加湿效率 (每恒定空气量所包含的湿分)如表1所示。可知,相对于未设置凹凸的未处理过滤器基材(C),在(A)及(B)的气化过滤器中,凹凸越增大加湿效率也越升高。 
表1 
    (A)   (B)   (C)
  加湿效率   5.24ml/m3   5.45ml/m3   5.07ml/m3
(实施例四) 
关于作为使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构成具有最长对角线5mm的大致正六边形的开口的两片织品的网孔中的一个延伸的三维构造体的过滤器基材,从限制网孔的尺寸出发,制作了改变其连结纤维的单纤维直径及纤维数量的过滤器基材。作为从一个网孔延伸的连结纤维的根数,有四根、十根、十二根、二十四根、三十六根、四十八根六种,使连结纤维的根数多的过滤器基材的单纤维直径小,并使连结纤维的根数少的过滤器基材的单纤维直径大。过滤器基材的厚度全部为8mm。为了使各过滤器基材一直保持湿润状态,连续供给水并相对于过滤器基材以面风速0.86m/sec、1.55m/sec、2.07m/sec导入温度20℃湿度40%RH的空气,使水气化,测量通过过滤器基材(气化过滤器)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及压力损失。其结果如图17所示。 
在图17所示的图表中,纵轴为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横轴为过滤器基材的压力损失。在任意的面风速中,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对于压力损失画出抛物线,在抛物线中的压力损失低的区域和高的区域中具有无法得到60%RH以上的湿度的区域。在使水气化的用途中,由于不大幅增大通过的空气量就无法使足量的水气化,因此湿度比60%RH低的空气的加湿性能不高。在压力损失低的区域中,由于无法充分得到保持水的过滤器基材与通过的空气的接触面积或者未充分地保持水,因此无法充分地使水气化。而且,在压力损失高的区域中,由于过多地保持水,因此无法充分地得到与通过的空气的接触面积或者难以导入空气,因此无法充分地使水气化。从该结果出发,图17中的抛物线与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湿度60%RH的直线相交的两点是能够 得到湿度60%RH以上的空气的边界,即,该两点是为了得到过滤器基材保持的水与通过空气的充分的接触面积所需的压力损失的下限值及上限值。 
如图18所示,相对于面风速画出二次曲线。图18中的纵轴是将图18中的压力损失的值除以过滤器基材的厚度而得到的值,表示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为了充分地使水气化,水的压力损失只要在图18中的箭头所示的压力损失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区域即可,具体来说相对于两片织品的开口以面风速V(m/sec)垂直导入空气时的水保持时的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Pa/mm)只要是(0.64×V2-0.28×V)<P<(1.53×V2+0.52×V)的范围即可。 
(实施例五) 
关于作为连结纤维为多纤维丝且织品的开口形状为大致正六边形的三维构造体的过滤器基材,作成了使该多纤维丝的单纤维直径及开口的最长对角线变动的过滤器基材。水保持件的厚度全部为8mm。将各过滤器基材切断为10cm×10cm的尺寸并将整体浸渍于水槽内30秒后,持过滤器基材的角慢慢地向上拉,测量从向上拉开始经过30秒后的水保持量。而且,测量以面风速1m/sec使温度20℃湿度40%RH的空气向所述水保持件流动时的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将其作为水气化量,评价与水保持量的关系。 
在图19中示出其结果。在图19所示的图表中,纵轴表示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即水气化量,横轴表示过滤器基材的水保持量。如果水保持量增加且其量过量,则水成为水滴而成为压力损失的上升原因。同时,由于连结纤维上存在过量的水,从而无法有效利用连结纤维的表面积,与流动的空气接触的面积成为水滴的表面积,因此作为结果,水的气化量减少。相反,如果减少水保持量,则相对于流动的空气所能够包含的水量,过滤器基材上的水量不足,无法得到充足的水的气化量。为了得到充足的水气化量,即,为了使温度20℃湿度40%RH的空气通过过滤器基材并得到湿度60%RH以上的空气,立体织物的每单位重量的水保持量优选1.45g/g以上2.55g/g以下。 
(实施例六) 
测量在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511中保持水并相对于开口512以面风速1m/sec使温度20℃湿度40%RH的空气流动时的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及压力损失。过滤器基材是通过单纤维直径不同的多纤维丝连结具有最长对角线5mm的大致正六边形的开口的两片织品而构成的部件,连结纤维在空间中占有的总体积相等。即,单纤维直径小的多纤维丝的纤维数多,单纤维直径大的多纤维丝的纤维数少。作为单纤维直径,使用了15μm、16μm、18μm、55μm、127μm五种。 
其结果如图20所示。在图20所示的图表中,左纵轴表示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右纵轴表示水保持时的过滤器基材的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横轴表示多纤维丝的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图20的图表中的黑四边形记号表示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白三角形记号表示压力损失的测量结果。多纤维丝的外周长比45μm小时,在纤维间能够保水,但是其保水量过量,水成为水滴而成为压力损失的上升原因。同时,由于在连结纤维上存在过量的水,因此无法有效利用连结纤维的表面积,与流动的空气接触的面积成为水滴的表面积,作为结果,水的气化量也减少。而且,如果多纤维丝的单纤维直径小,则弹力性也衰减。另一方面,在多纤维丝的外周长大于450μm时,由于表面积小,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气液接触面积。而且,由于难以得到织品的斥性,难以进行使过滤器基材形成为例如圆筒形状等成形,因此为了维持过滤器基材的厚度及形状并使低压力损失与水气化量并存,多纤维丝的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长优选是45μm以上450μm以下。 
(实施例七) 
使用涂敷氟树脂而进行了疏水性加工的直径0.69mm的金属丝,作成任意选择了对角线长度的正方形,将该正方形状的金属丝模拟地看作织品的开口,评价了开口的尺寸与水膜的形成的关系。具体来说,将所述正方形状的金属丝浸渍在水中时评价是否形成水膜或者在形成了水膜时评价该水膜的破裂容易度来作为水膜强度。 
其结果的一个例子如图21所示。在图21所示的图表中,纵轴表示水膜强度。此时,所谓水膜强度表示0:不形成水膜、1:立即消失、2: 若给予风则消失、3:若不给予强风则不消失的水膜。在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金属丝中,水膜难以形成,对角线长度为5mm以上时,水膜强度为2以下。而且,使用直径0.49mm的金属丝的情况也如此,如果实施疏水性的处理,则对角线长度为5mm以上时水膜强度为2以下。从所述数据出发,可以说如果过滤器基材的织品的开口的对角线大于3mm,则没有水成为膜状而堵塞开口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水保持时的压力损失的上升。而且,如果最长对角线为12mm以下,则能够减少与保持的水不接触而通过的空气的量,能够提高保持水的保持材与从开口导入的空气的接触效率。 
(实施例八) 
测量了在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511保持水且相对于开口512使温度20℃湿度40%RH的空气以面风速1m/sec及2.5m/sec流动时的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过滤器基材是通过捆扎了十根单纤维直径55μm的纤维的聚酯多纤维丝连结具有最长对角线5mm的大致正六边形的开口的两片织品而构成的部件,使厚度变化为4mm、6mm、8mm。 
其结果如图22所示。在图22所示的图表中,纵轴表示通过过滤器基材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即加湿性能。通过增加过滤器基材的厚度或者降低通过空气的风速,能够延长空气与过滤器基材上的水的接触时间,因此加湿性能提高。但是,在过滤器基材的受风面积恒定时,如果降低风速则风量减少,因此在使水气化的用途中,每恒定时间的水气化量减少。由此,这种情况下,在降低风速方面存在界限,过滤器基材的厚度成为重要的参数。为了即使在使风速变化时在通过过滤器基材后也能得到60%RH以上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形成为2mm以上30mm以下的厚度为好。优选4mm以上20mm以下的厚度。 
(实施例九) 
用捆扎了十根单纤维直径55μm的纤维的聚酯多纤维丝连结具有最长对角线5mm的大致正六边形的开口的两片织品作成了厚度变化为4mm、6mm、8mm的过滤器基材,以及用上述多纤维丝连结具有最长对角线变化为5mm、6mm、7mm的大致正六边形的开口的两片织 品作成了厚度为8mm的过滤器基材。测量了在所述过滤器基材保持水且相对于开口以面风速1m/sec使空气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其结果如图23所示。在图23所示的图表中,左纵轴表示厚度,右纵轴表示开口的最长对角线,横轴表示压力损失。图23的图表中的黑四边形记号表示厚度,白圆形记号表示开口的最长对角线。可知在增减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参数中,厚度与开口的最长对角线相比影响小。这是因为压力损失主要由两片织品的开口的尺寸控制,连结纤维的长度的影响小。如果增大开口的尺寸,则为了确保导入空气的通路,压力损失显著降低。但是,实际上与保持水的接触效率也降低,因此通过增大开口的尺寸实现低压力损失的方法不适用于过滤器基材的用途。另一方面,连结纤维的长度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小,在增加过滤器基材的厚度而延长连结纤维的长度时,能够不增大压力损失而得到充足的水保持量,并且也能够提高与导入空气的接触效率。从所述情况出发可以说,为了得到即使充分地保持水、压力损失也低,且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的过滤器基材,优选增大厚度且缩小开口的最长对角线。 
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参照附图充分记载了相关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对熟悉该技术的人们来说能够理解各种变形或修正。所述变形或修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时也应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2007年5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33724号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的公开内容,以及2008年1月2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13318号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的公开内容作为整体参照而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即使在气化过滤器上析出水垢也能够维持加湿能力,而且,能够提高通过的空气与存在于气化过滤器上的水的接触效率,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小型也能得到高加湿性能的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能够适用于家庭用及工作用加湿机、空气调和装置等的用途。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具备:
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
供水装置,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
鼓风装置,其相对于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空气,并使空气通过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加湿空气,
立体织物构成为过滤器基材,在所述立体织物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是具有多个开口的织品,两片织品由多根连结纤维隔开间隔连结,且在织品及连结纤维之间保持水,
在过滤器基材中,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在一方的织品中划定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多个网孔中的至少一个网孔向在另一方的织品中划定相对的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网孔延伸,将划定相互的开口的织品彼此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连结纤维的单纤维的截面的外周为45μ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具有多个网孔的多边形状的织品的开口的最长对角线形成为大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在立体织物中,处于2.54cm见方中的连结纤维的各个截面的总周长为700m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立体织物的每单位重量的水保持量为1.45g/g以上2.55g/g以下,在保持水的状态下,相对于两片织品的开口以面风速V使空气垂直流入时,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处于(0.64×V2-0.28×V)<P<(1.53×V2+0.52×V)的范围;
其中,所述面风速V的单位为m/sec,所述每单位厚度的压力损失P的单位为Pa/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构成织品的纤维或连结纤维包含合成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织品的开口形状为大致正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作为被连结的两片织品的间隔的立体织物的厚度为2mm以上30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
通过具有曲线状的形态的多根连结纤维连结两片织品。
10.一种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具备:
气化过滤器,其将三维构造体作为过滤器基材,所述三维构造体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基材和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二基材以相互的开口连通的方式用多根连结纤维连结而形成;
空气净化过滤器,其净化空气;
供水装置,其向气化过滤器供水,使过滤器基材湿润;
鼓风装置,其将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而净化了的空气向湿润了的过滤器基材传送,使空气通过在过滤器基材中连通了的开口,从气化过滤器送出净化了的加湿空气,
立体织物构成为过滤器基材,在所述立体织物中,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是具有多个开口的织品,两片织品由多根连结纤维隔开间隔连结,且在织品及连结纤维之间保持水,
在过滤器基材中,四根以上的连结纤维从在一方的织品中划定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多个网孔中的至少一个网孔向在另一方的织品中划定相对的一个开口的部分所具有的网孔延伸,将划定相互的开口的织品彼此连结。
CN2008800165030A 2007-05-21 2008-05-20 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Active CN101680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3724 2007-05-21
JP133724/2007 2007-05-21
JP013318/2008 2008-01-24
JP2008013318 2008-01-24
PCT/JP2008/001255 WO2008142866A1 (ja) 2007-05-21 2008-05-20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0672A CN101680672A (zh) 2010-03-24
CN101680672B true CN101680672B (zh) 2013-01-02

Family

ID=4003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65030A Active CN101680672B (zh) 2007-05-21 2008-05-20 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4698753B2 (zh)
CN (1) CN101680672B (zh)
WO (1) WO2008142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9673B2 (ja) * 2008-01-21 2012-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5493888B2 (ja) * 2010-01-12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WO2011086875A1 (ja) * 2010-01-12 2011-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101954224B (zh) * 2010-10-22 2012-09-05 浙江金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75201B (zh) * 2011-12-21 2018-06-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湿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具备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装置
CN102563761A (zh) * 2012-02-21 2012-07-11 余智明 分体式空气净化加湿器
JP6078778B2 (ja) * 2012-07-20 2017-0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WO2014024811A1 (ja) * 2012-08-06 2016-07-25 東レ株式会社 加湿用フィルター、加湿器、および加湿用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WO2014045668A1 (ja) * 2012-09-20 2014-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加湿材の親水化処理方法
WO2014115564A1 (ja) * 2013-01-28 2014-07-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6265775B2 (ja) * 2013-02-19 2018-01-24 クラレ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保持材
JP2014222118A (ja) * 2013-05-13 2014-11-27 株式会社ユニチカテクノス 円盤状加湿エレメント
JP5878956B2 (ja) * 2014-07-18 2016-03-08 田中 誠治 冷風扇
KR102296842B1 (ko) 2014-10-30 2021-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용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기화식 가습 장치
CN104524702A (zh) * 2014-11-12 2015-04-22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安型助吸式多功能口罩
CN104801110B (zh) * 2015-04-17 2016-03-23 盐城工学院 一种长毛绒与纳米静电纺毡复合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6535A (zh) * 2015-05-04 2015-07-15 吉首大学 一种应用于书库的温湿度调节装置
US10329180B2 (en) 2015-08-24 2019-06-25 John B. Hayden Air cleaning fountain
US10143956B2 (en) 2015-08-24 2018-12-04 John B. Hayden Air cleaning fountain
CN205014534U (zh) * 2015-09-15 2016-02-03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滚筒式水蒸发载体空气调节装置
JP6857797B2 (ja) * 2015-10-28 2021-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装置
JP6670992B2 (ja) * 2016-01-22 2020-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装置
JP6149954B2 (ja) * 2016-02-05 2017-06-21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699963B2 (ja) * 2016-02-29 2020-05-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機
CN106090836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复旦大学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照明系统
CN105972738B (zh) * 2016-06-27 2019-01-08 水爱电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增加空气湿度的装置
CH713848B1 (de) * 2017-06-01 2021-01-15 Boneco Ag Luftwäscher.
JP6960567B2 (ja) * 2017-07-21 2021-1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GB201900022D0 (en) * 2019-01-02 2019-02-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GB201900024D0 (en) 2019-01-02 2019-02-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2286024B1 (ko) * 2020-04-01 2021-08-04 선동민 냉각 패드를 포함하는 냉방 시스템
JP7048706B1 (ja) 2020-11-20 2022-04-05 倉敷繊維加工株式会社 立体編物、空調用フィルタ及び空調装置
JP7045115B1 (ja) * 2021-04-07 2022-03-31 株式会社アクアイースター 自然エネルギー活用冷暖房装置
JP7450584B2 (ja) 2021-06-30 2024-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外気処理装置
CN117836564A (zh) * 2021-08-16 2024-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元件、加湿装置、换气装置以及空调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636A (zh) * 2004-03-26 2005-09-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CN1714637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载体元件和保持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5214U (zh) * 1980-04-22 1981-11-19
JPS62130321A (ja) * 1985-12-02 1987-06-12 Kokoku Rubber Kogyo Kk 圧力検知器
JPS62130321U (zh) * 1986-02-07 1987-08-18
JPH0745740B2 (ja) * 1986-07-08 1995-05-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油圧シヨベルの安息角制御装置
JPH0426830Y2 (zh) * 1986-07-10 1992-06-26
JPH03258319A (ja) * 1990-03-07 1991-11-18 Kuraray Chem Corp 空気清浄用フィルター
JP3045173B2 (ja) * 1990-06-05 2000-05-29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吸着剤を担持した繊維構造材
JPH057725A (ja) * 1991-07-08 1993-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フイルタ
JP2564668Y2 (ja) * 1991-07-08 1998-03-0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加湿器
JPH06294532A (ja) * 1993-04-06 1994-10-21 Daikin Ind Ltd 透湿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湿パイプ並びに加湿エレメント
JP4126472B2 (ja) * 1998-11-13 2008-07-30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染料含有排水処理用繊維構造物
JP2000274754A (ja) * 1999-03-24 2000-10-06 Japan Gore Tex Inc 加湿用シート及び加湿エレメント
JP2002058926A (ja) * 2000-08-14 2002-02-26 Bridgestone Corp 脱臭フィルター材
JP2003269800A (ja) * 2002-03-13 2003-09-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温風暖房機
JP2004308938A (ja) * 2003-04-02 2004-11-04 Sanki Gomme Kk 加湿器用吸水フィルター材
JP2005061655A (ja) * 2003-08-08 2005-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JP2005139560A (ja) * 2003-11-04 2005-06-02 Gunze Ltd 繊維による多孔シート
JP2005210987A (ja) * 2004-01-30 2005-08-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揮散成分保持用担体及び揮散成分保持材
JP2005262827A (ja) * 2004-03-22 2005-09-29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吸放湿性材料
JP4622372B2 (ja) * 2004-03-31 2011-0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4923391B2 (ja) * 2004-08-04 2012-04-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吸湿性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再生方法および加湿装置および除湿装置
JP2006118724A (ja) * 2004-10-19 2006-05-11 Nichias Corp 湿度制御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636A (zh) * 2004-03-26 2005-09-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CN1714637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载体元件和保持元件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和62-130321U 1987.08.18
JP特开2004-308938A 2004.11.04
JP特开2005-315554A 2005.11.10
JP特开2006-118724A 2006.05.11
JP特开平6-294532A 1994.10.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98753B2 (ja) 2011-06-08
JPWO2008142866A1 (ja) 2010-08-05
JP4854792B2 (ja) 2012-01-18
JP2010169394A (ja) 2010-08-05
WO2008142866A1 (ja) 2008-11-27
CN101680672A (zh) 201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0672B (zh) 加湿装置及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CN204593637U (zh) 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器
US5433923A (en) Indoor humidifier and air purifier
CN106246566A (zh) 空调室内机附着用自主发电式复合功能气流扩散风扇
CN204593638U (zh) 室内空气净化器
KR102098487B1 (ko) 공기정화 기능을 포함하는 종이화분 조립체
CN105066309B (zh) 智能家庭生态系统装置
CN204653176U (zh) 全生态空气净化造景缸
CN206593257U (zh) 新风净化空调机
CN202195554U (zh)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CN20149303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1768199U (zh) 一种冷触媒空气净化装置
CN102187814B (zh) 高效节能消毒净化装置
CN202066131U (zh) 一种电厂控制室恒温恒湿空调的沸石抑菌型空气处理机组
CN104764108B (zh) 净化换风器
CN207462840U (zh) 动态湿式气流吸附装置
CN2644955Y (zh) 一种除尘灭菌空调器
KR101153858B1 (ko) 강제증발식 공조용 가습기
CN210241779U (zh) 空气处理设备、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11241993A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200979261Y (zh) 加湿器芯体
CN206430334U (zh) 一种具有活性炭涂层的散流器
CN208139502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加湿装置
CN215062580U (zh) 一种新型蒸发式加湿器
CN214746145U (zh) 一种暖通空调风口空气过滤净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

Assignee: Guangdong Matsushita Environment System Co., Ltd.

Assignor: Matsushita Ec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58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Humidification device and air purifier with humidification fun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70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