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6461A - 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6461A
CN101676461A CN200810173375A CN200810173375A CN101676461A CN 101676461 A CN101676461 A CN 101676461A CN 200810173375 A CN200810173375 A CN 200810173375A CN 200810173375 A CN200810173375 A CN 200810173375A CN 101676461 A CN101676461 A CN 101676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bar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3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6461B (zh
Inventor
J·柯克纳
G·克劳斯
H·格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676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6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6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6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27/24Thread guide bar assembl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1),尤其是经编机,它具有机架(2)、两个织针针座(3、4),这些织针针座的间距(X)能够通过由控制装置(22)控制的沿着调整方向起作用的调节驱动装置(21)来改变,并且所述针织机还具有至少一个毛圈梳栉(31、32),所述毛圈梳栉通过驱动器(35-39)能够在调整方向上来回运动。目的是以足够速度生产具有可变化厚度的间隔织物。为此规定,驱动器(35-39)具有通过控制装置(22)能够调整的行程高度。

Description

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它具有机架、两个织针针座,所述织针针座的间距可以通过由控制装置控制的沿着调整方向起作用的调节驱动装置来改变,并且所述针织机还具有至少一个毛圈梳栉(Pollegebarre),该毛圈梳栉通过驱动器可以在调整方向上来回运动。
背景技术
一种这样的经编机例如由EP 1647619A就已知。织针针座用其它的对于针织过程来说必须的元件,如梳栉或者类似元件,分别布置在织针托架上。织针托架可以相对于机架移动。它们可以通过由控制装置来控制的电动机相互靠近和相互离开运动。用一种这样的针织机可以产生一种所谓的间隔织物。在织针针座之间的间距对于间隔织物的厚度有重大影响。随着对织针针座之间距离的调整可以与此对应地产生一种在生产方向上具有变化的厚度的间隔织物。换句话说这样的针织机使间隔织物产生一种轮廓。
由DE 4140826A1已知有一种具有两个覆盖面的间隔织物,其厚度同样也是可以变化的。
在由EP 1647619A1已知的针织机中,毛圈梳栉走过可以将绒头纱在任何情况下都引向两个织针针座的行程,以便使绒头纱即使当织针针座的间距最大时也能可靠地织入在针织物里。毛圈梳栉的大行程要求相应长的时间。与此对应地限制了生产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能够以足够的速度来生产具有可变厚度的间隔织物。
此任务在一种开头所述型式的针织机中按如下方案来解决,即驱动器具有由控制装置可以调整的行程高度。
用一种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如此来控制毛圈梳栉的运动,以至绒头纱既以必要的可靠性到达织针针座,但毛圈梳栉不必如所必需的那样继续运动。尤其是它不必再在每个行程中走过由间隔织物的最大厚度,也就是说织针针座之间的最大间距所确定的距离。控制装置因此根据调节驱动装置的操纵来调整驱动器的行程高度,从而可以实现针织机本身的协调的总体调整。在间隔织物的厚度变化时,也使毛圈梳栉的运动发生变化。
驱动器在主轴和毛圈梳栉之间优选具有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具有可变的传动比。传动比可以根据调节驱动装置的操纵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改变。与此对应地可以一如既往地从主轴的转数(或者由此导出的参数)推导出毛圈梳栉的运动,这尤其考虑在随时间控制运动时是有利的。毛圈梳栉在工作循环里在两个织针针座之间的方向上所进行的运动的大小于是可以通过可变的传动比简单地实现改变。
此处优选:传动装置具有有多个连杆的连杆机构,其中至少一个连杆的有效长度可以通过由控制装置控制的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来改变。通过连杆的有效长度可以确定传动比,以此传动比将主轴的运动传输至毛圈梳栉上。例如可以将与主轴或者设于主轴上的偏心轮相连的连杆与单臂连杆连接,单臂连杆设置于机架里,此外将与毛圈梳栉连接的第二连杆同样也与单臂连杆连接。通过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可以改变第一和/或第二连杆在单臂连杆上的作用点。
优选在织针针座的为毛圈梳栉的对面的那侧设有织物卷取装置,其卷取厚度可以通过由控制装置控制的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而改变。织物卷取装置的卷取厚度同样也对所产生的间隔织物的厚度有影响。通过使织物卷取匹配于间隔织物的厚度,可以进一步改善间隔织物的质量。
这里优选:控制装置相对于调节驱动装置以时间差来操纵织物卷取的调节驱动器。因此考虑到以下事实:织物卷取装置从空间上相对于针织位置来说偏置了,就是说至织针与毛圈梳栉的导针和必要时与其它的梳栉一起形成线圈的位置有距离,上述线圈用来形成针织品。通过时间上的偏差,则可以使织物卷取装置的卷取厚度匹配于间隔织物当前的厚度。因此可以使必要的卷取力作用到间隔织物上,而并不太强烈地压缩间隔织物。
织针针座优选分别布置在织针托架上,其中至少一个织针托架可以相对于机架移动,而且织物卷取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辊子,它通过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可以相对于织针托架在调整方向上进行调整。随着对织针针座的调整,首先使织物卷取装置的辊子一起进行调整。如果并不希望一种这样的同步调整,例如顾及到在织物卷取装置和针织位置之间的间距,那么就可以相对于织针托架对相应的辊子进行调整,以便实现与织针针座的间距无关地对织物卷取装置进行调整。
每个织针针座优选配有至少一个梳栉,并且该梳栉可以与毛圈梳栉独立无关地在调整方向上运动。梳栉用于制造间隔织物的覆盖面,也就是一种底布,在底布里织入绒头纱或者间隔纱。梳栉必须首先在偏移方向上运动,也就是平行于其纵向方向。为了能够生成线圈,必需要在梳栉和织针之间垂直于偏移方向有一种相对运动,也就是最终平行于调整方向。如果可以使毛圈梳栉和梳栉在调整方向上相互独立无关地运动,那么一般就可以使梳栉在调整方向上驱动的行程远小于毛圈梳栉的。这又省了力,这样对于针织机的运行产生有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一种这样的运动控制也可以节省时间并因此提高生产速度。
至少一个梳栉优选布置在梳栉托架上,梳栉托架通过由控制装置控制的托架调节驱动器在调整方向上可以移动。因此可以使梳栉的位置匹配于所配的织针针座的位置,从而可以这样地使相应的梳栉运行,以至于其针总是位于对应的织针邻近。因此可以使对于制造针织品的线圈来说必要的梳栉的运动行程较小。
绒头纱输入装置优选与控制装置相连,而且控制装置根据织针针座的间距来控制绒头纱的输入。在此考虑到:在间隔织物的较厚范围里比在较薄范围里需要长度更大的绒头纱。因此如果人们调整织针针座的间距的话,那就可以通过对绒头纱输入的相应调整,使间隔纱或绒头纱总是以所希望的张力织入到针织物里去。
调节驱动装置、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和托架调节驱动器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优选由伺服电机构成。伺服电机可以很准确地进行控制。尤其是一种位置受控的伺服电机保证了:对应的调节驱动器总是准确地控制对于相应控制的针织元件来说所希望的位置。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附图所示为:
唯一的附图:具有两个织针针座的经编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经编机1具有机架2,在机架里布置了前织针针座3和后织针针座4。每个织针针座3、4具有织针5、6和未详细示出的对于针织过程必需的导针片。织针针座3、4相互有间距X。该间距涉及到在针织时在织针5、6上所形成的线圈从织针5、6脱圈的位置。织针本身可以以一定的倾斜相向运动。
每个织针针座3、4配有两个梳栉7、8或9、10。梳栉7、8将纱线11、12从经轴13、14拉出。梳栉9、10将纱线15、16从经轴17、18拉出。如果经轴17、18并不是自主地驱动的话,那么在经轴13、14;17、18和配属的梳栉7、8;9、10之间还设有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输入相应的纱线11、12;15、16。梳栉7、8;9、10在其朝向织针针座3、4那侧具有未详细示出的导纱针,用这些导纱针可以使单个纱线11、12;15、16围绕织针5、6移动。
织针针座3布置在织针托架19上,而织针针座4布置在织针托架20上。这两个织针托架19、20可以相对于机架2移动,也就是借助于调节驱动装置21,调节驱动装置21由控制装置22来控制。如果两个织针托架19、20相向运动,那就使两个织针针座3、4的间距变小并使间隔织物23的厚度减小。如果两个织针托架19、20相互运动离开,那么织针针座3、4之间的间距X就变大,而针织物23的厚度相应增大。
织针托架19、20可以沿着运动的方向在以下称之为“调整方向”。调整方向在这里垂直于“偏移方向”,该偏移方向平行于梳栉7、8;9、10的纵向延展。
为了制造针织物23,梳栉7、8;9、10与织针5、6共同作用分别产生底布形式的覆盖层。两个覆盖层通过由经轴27、28输入的绒头纱25、26连接起来。两个经轴27、28分别具有绒头纱输入装置,用该绒头纱输入装置可以控制绒头纱25、26的输入。这个绒头纱输入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分别通过驱动器29、30象征表示,其使经轴27、28被驱动。可以有其它的措施来有控制地输入绒头纱。绒头纱输入装置29、30同样也由控制装置22来控制。如果间距X被加大而且间隔织物23的厚度增大,那就需要相应更大量的绒头纱25、26。如果间距X变小了并且间隔织物23的厚度减小,那么就需要相应较少数量的绒头纱25、26。通过输入纱线人们也可以对间隔织物23内部的绒头纱25、26的应力并因此对间隔织物的厚度施加影响。
绒头纱25、26通过两个毛圈梳栉31、32被输入,这些毛圈梳栉布置在相互叠置的吊轴33、34上。为了使毛圈梳栉31、32能够将绒头纱25、26穿过两个织针针座3、4,它们必须被驱动至一种运动,这种运动相对于附图所示来说从左向右以及反过来。毛圈梳栉33、34必须走过这样的行程,该行程大致大于织针针座3、4的间距X,但也只应该是如此地大,从而绒头纱25、26可以可靠地用织针5、6形成线圈。
为此毛圈梳栉33、34的行程可以取决于织针针座3、4之间的间距而变化。这应该在毛圈梳栉31的实例中加以说明。
吊轴33不转动地与连杆35连接,在连杆上铰接有驱动连杆36。驱动连杆36又铰接在单臂连杆37上,在该单臂连杆37上铰接了另一个连杆38,该连杆38与由经编机1的主轴驱动的偏心轮39连接。在两个连杆36、38于单臂连杆37上的作用点之间设有间距Y,该间距通过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40而可以变化。间距Y越大,在经编机的工作循环中,也就是在主轴回转中,毛圈梳栉33所实施的行程就越小。
相应的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40也设置用于另外的毛圈梳栉32。毛圈梳栉31、32的驱动器的结构相对其设置成对称的。
连杆35-38因此构成传动装置,其传动比可以通过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40而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也由控制装置22的控制来进行。
梳栉7、8布置在梳栉托架41上,而梳栉9、10布置在梳栉托架42上。梳栉托架41、42相对于机架2可以调整,也就是在此方向上织针针座19、20也可以进行调整的相同的方向上,就是说“调整方向”。调整通过由控制装置22控制的托架调节驱动器43来进行。控制装置22如此控制梳栉托架41、42的位置,以至于布置在梳栉7、8;9、10上的导针总是紧邻织针5、6。梳栉7、8;9、10则可以针对其行程尽可能与毛圈梳栉31、32无关地受到控制。它们尤其可以在调整方向上实现一种比毛圈梳栉31、32来说小得多的行程。
在织针针座3、4的背离毛圈梳栉31、32的那一侧设有织物卷取装置44,该装置具有多个辊子45、46,它们分别布置在一个织针托架19、20上。如果使织针托架19、20在调整方向上运动,那么卷取厚度也就变化,也就是说在卷取辊45、46(以及其它未详细示出的辊子)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织物卷取装置44和织针针座3、4之间在间隔织物23的生产方向上有一定的间距。因此并不是与织针针座3、4同时地来调整织物卷取装置44是合理的。与此对应地设有一种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它同样由控制装置22来控制。这种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可以相对于织针托架19、20来调整辊子45、46。如果例如这样生产间隔织物23,即首先生产薄的部段,然后厚的部段,那么合理的是:将织物卷取装置44的卷取厚度还如此长时间地调整到小的值,直至间隔织物23的厚的部段达到了织物卷取装置44。
在单个调节驱动器中,也就是说在调节驱动装置21、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40、托架调节驱动器43和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中涉及到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具有位置调节功能并因此能够很准确地设定被其调整的元件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绝对传感器系统来实现位置的检测。
对于这种调节驱动器21、40、43、47的样式设定和样式执行,也就是说间隔织物23的“厚度变化”以及纱线输入的附加变化,可以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为此操纵者必须编制“样式程序”,在该程序里除了以前的对于间隔织物必需的数据之外,也还必须装入“厚度变化”。属于以前所用的参数有梳栉运动,例如在链环记录(Kettenglied-Notation)中,纱线输入值和织物卷取值。一种这样的样式程序可以在针织机1的操纵面板上进行编辑并且可以被存储。
但是同样也可以,对一种这样的样式程序在外部计算机上,例如具有合适软件的办公室个人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并通过数据传输或者通过数据载体复制到控制装置22上。
在以下表格1中例如列出了在链环记录中毛圈梳栉31、32的偏移的单个名义值,每cm线圈中的织物卷取;以mm表示的厚度变化以及针对3D(三维)样式的每个单个线圈以mm表示的每腊克(Rack)的纱线输入值。
表1
  线圈号   样式行   链环   卷取   3D-厚度   FZ纱线输入值
  1   1前   10   2线圈/cm   10mm   10.000mm/腊克
  2   2后   01   2线圈/cm   10mm   10.000mm/腊克
  3   3前   10   2线圈/cm   10mm   10.000mm/腊克
  4   4后   12   2线圈/cm   10mm   12.000mm/腊克
  5   5前   10   3线圈/cm   30mm   17.000mm/腊克
  6   6后   10   3线圈/cm   30mm   17.000mm/腊克
  7   7前   43   3线圈/cm   30mm   21.000mm/腊克
  8   8后   43   3线圈/cm   30mm   21.000mm/腊克
操纵者在机器计算机上或者在另一个具有相应软件的计算机上只输入链环、卷取值和3D针织物的厚度。然后起动计算运动,这种运行针对线圈,一方面计算出纱线输入值,另一方面计算出参与3D调整的驱动器的额定位置。
在另一个计算步骤里可以将这样求出的值汇总成所谓序列,它们在必要时在检查之后作为织物的样式数据被存储起来。
以下的表格2表示了一种3D针织物的样式数据的汇总成序列的值,它基于表1中的输入和计算出的值:
表2
  线圈号   序列号   顺序长度   卷取   3D-厚度   FZ纱线输入值
  1-3   1   3个线圈   2线圈/cm   10mm   10.000mm/腊克
  4   2   1个线圈   2线圈/cm   10mm   12.000mm/腊克
  5和6   3   2个线圈   3线圈/cm   30mm   17.000mm/腊克
  7和8   4   2个线圈   3线圈/cm   30mm   21.000mm/腊克
在调整间隔织物23的厚度时,因此不仅对两个织针针座3、4之间的间距X进行调整,而是与之有关地也调整在梳栉7、8和梳栉9、10之间的间距以及毛圈梳栉31、32的行程高度。除此之外对绒头纱25、26的纱线输入值和织物卷取装置44的卷取厚度进行调整。因为所有的调整可以在经编机1的运行过程中进行,因此按此方式用高的生产速度可以生产出一种具有沿着其生产方向可以变化的厚度的间隔织物23。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相对于经编机1的中间平面48对称地进行各自所参与元件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间隔织物23也具有一种对称的厚度变化,也就是说间隔织物23的两侧以相互对应的方式发生变化。但也可以不对称地实施这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也制成具有不对称构造的间隔织物23。
单个调节驱动装置21、40、43、47调整配属于它们的元件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这里应用了螺纹丝杠49、50、51,它们在对称调整时设有反向的螺纹(经编机1每个半部为一种螺旋方向)。也可以考虑其它的方案。

Claims (10)

1.针织机(1),尤其是经编机,它具有机架(2)、两个织针针座(3、4),这些织针针座的间距(X)能够通过由控制装置(22)控制的沿着调整方向起作用的调节驱动装置(21)来改变,并且所述针织机还具有至少一个毛圈梳栉(31、32),所述毛圈梳栉通过驱动器(35-39)能够在调整方向上来回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35-39)具有通过控制装置(22)能够调整的行程高度。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35-39)在主轴(39)和毛圈梳栉(31、32)之间具有传动装置(35-38),其中该传动装置(35-38)具有可变的传动比。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具有有多个连杆(35-38)的连杆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连杆的有效长度(Y)能够通过由控制装置(22)控制的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40)来改变。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织针针座(3、4)的位于毛圈梳栉(31、32)对面的那侧设有织物卷取装置(44),该织物卷取装置的卷取厚度能够通过由控制装置(22)控制的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来改变。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22)相对于调节驱动装置(21)以时间差来操纵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织针针座(3、4)分别布置在织针托架(19、20)上,其中至少一个织针托架能够相对于机架(2)移位,而且织物卷取装置(44)具有至少一个辊子(45、46),该辊子通过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能够相对于织针托架(19、20)在调整方向上进行调整。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织针针座(3、4)配有至少一个梳栉(7、8;9、10),而且梳栉(7、8;9、10)能够与毛圈梳栉(31、32)无关地在调整方向上运动。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梳栉(7、8;9、10)布置在梳栉托架(41、42)上,该梳栉托架能够通过由控制装置(22)控制的托架调节驱动器(4)在调整方向上移位。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与控制装置(22)连接有绒头纱输入装置(29、30),并且控制装置(22)根据织针针座(3、4)的间距(X)来控制绒头纱输入。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调节驱动装置(21)、连杆长度调节驱动器(40)、织物卷取调节驱动器(47)和托架调节驱动器(43)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由伺服电机构成。
CN2008101733752A 2008-09-18 2008-11-20 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 Active CN101676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47684.6 2008-09-18
DE102008047684.6A DE102008047684B4 (de) 2008-09-18 2008-09-18 Wirkmaschine, insbesondere Kettenwir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6461A true CN101676461A (zh) 2010-03-24
CN101676461B CN101676461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69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33752A Active CN101676461B (zh) 2008-09-18 2008-11-20 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6461B (zh)
DE (1) DE102008047684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157A (zh) * 2012-02-21 2012-08-22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改变毛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220347A (zh) * 2014-06-26 2016-01-06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针织物、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经编机
CN107059237A (zh) * 2017-04-25 2017-08-18 东华大学 一种单针床经编机的对称送经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6212B (zh) * 2014-01-26 2015-06-17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毛圈型经编机针芯运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1520A (en) * 1963-02-27 1965-12-07 Rudolph G Bassist Double-needle-bed warp knitting machine
DD120669A1 (zh) * 1975-07-10 1976-06-20
DE4140826A1 (de) * 1991-12-11 1993-06-17 Burkhard Prof Dr Ing Wulfhors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abstandstextilien mit zwei deckflaechen
DE4215716C2 (de) * 1992-05-13 1994-06-09 Mayer Textilmaschf Steuervorrichtung für den Legeschienenversatz bei Kettenwirkmaschinen
FR2710909B1 (fr) * 1993-10-08 1995-12-15 Rhone Poulenc Chimie Procédé d'isomérisation du méthyl-2 butène-3 nitrile.
JP3736458B2 (ja) * 2001-12-28 2006-01-18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おけるトリックプレート間隔変更装置
JP3704607B2 (ja) * 2002-02-22 2005-10-12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おける導糸筬の振り位置調整装置
EP1647619B1 (en) * 2004-10-18 2011-09-21 Nippon Mayer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warp knitted fabric having varied cross-sections
DE102007047911B4 (de) * 2007-12-01 2009-12-10 THÜMLING Textilmaschinen GmbH Rasche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bstandsgewirkes sowie Abstandsgewirk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157A (zh) * 2012-02-21 2012-08-22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改变毛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644157B (zh) * 2012-02-21 2013-05-08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改变毛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220347A (zh) * 2014-06-26 2016-01-06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针织物、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经编机
CN105220347B (zh) * 2014-06-26 2018-05-18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针织物、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经编机
TWI678440B (zh) * 2014-06-26 2019-12-01 德商卡爾 梅耶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針織織物、用於生產針織織物的方法及經編針織機
CN107059237A (zh) * 2017-04-25 2017-08-18 东华大学 一种单针床经编机的对称送经方法及装置
CN107059237B (zh) * 2017-04-25 2019-07-19 东华大学 一种单针床经编机的对称送经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47684A1 (de) 2010-03-25
CN101676461B (zh) 2012-05-30
DE102008047684B4 (de)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26242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knitted fabric guide and lapping take-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676461B (zh) 针织机、尤其是经编机
KR101201243B1 (ko) 횡편기의 급사장치
JP6619494B2 (ja) 房付け機のための可変ストローク駆動システム
CN101058918B (zh) 用于线型针织机的导纱杆的摆动控制装置
EP3724391B1 (en) An individual needle control tufting machine
US7475570B2 (en) Textile machine with yarn feeding control
CN1664208B (zh) 一种纺织机器和它的控制方法
CN101037829B (zh) 横型针织机
CN102358985A (zh) 多功能提花双面无缝一体成型机
CN101932762B (zh) 横机及使用了横机的横移的编织方法
CN201704508U (zh) 纱线恒张力、恒线速度控制装置
CN110382762A (zh) 用于簇绒机的移位机构
CN107523932A (zh) 一种张力可调节的拉舍尔贾卡经编机
CN101638827B (zh) 使用经编机生产纺织品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机器
CN102534985A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
CN100450906C (zh) 织带机纬纱控制机构
CN103806215B (zh) 经编机
CN102140728B (zh) 用于垫铺纬纱片的装置
CN104947297A (zh) 一种降低织布次品率的方法及织布机
CN202214556U (zh) 多功能提花双面无缝一体成型机
CN201198519Y (zh) 多轴向经编机铺纬控制系统
KR20080033078A (ko) 횡편기
CN202466178U (zh) 一种制造彩色簇绒产品的设备
CN110725061B (zh) 一种高效针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31

Address after: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armeier R & D Co., Ltd

Address before: Olbers Stock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meier R & 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