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028A - 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028A
CN101673028A CN200910139934A CN200910139934A CN101673028A CN 101673028 A CN101673028 A CN 101673028A CN 200910139934 A CN200910139934 A CN 200910139934A CN 200910139934 A CN200910139934 A CN 200910139934A CN 101673028 A CN101673028 A CN 101673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rm
platform
peristome
shutt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3028B (zh
Inventor
西畑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3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3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在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的开闭器装置中,为了解决能够以简单结构且尽管小型但能够顺畅地进行门的开闭的问题,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具有能够开闭开口部(11)的开闭器装置(2),开闭器装置具有:门(21)、臂部(22)、电动机(23)以及设置台(24)。门以及臂部分别设置在设置台的背面(24b)和表面(24a)。臂部被配置成在开口部打开的打开位置与门重合,基端部(221)在比中心线(91)更靠门的侧端部(211)一侧的位置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设置台的表面,并且前端部(222)不夹着设置台而与门的侧端部(212)卡合。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臂部以基端部为支点摆动,由此门沿设置台的背面滑动。

Description

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开闭器装置的液晶投影仪等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向屏幕投射影像的液晶投影仪中,在点亮影像投射用的光源的状态下,存在想暂时中断向屏幕投射影像的需要。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液晶投影仪中,由多个开闭器部构成的开闭器装置配置在具有色合成棱镜等的光学装置和光源之间,通过使多个开闭器部转动,来关闭开闭器,可以暂时遮断光的通过。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液晶投影仪中,由于需要使多个开闭器部转动,所以开闭器装置的构造复杂。因此,考虑了图12所示的开闭器装置100。该开闭器装置100设有用于遮断光的一对门101、102,该一对门101、102构成为上下两开门。具体地说,开闭器装置100除了一对门101、102以外,还具有电动机103、臂部104、将电动机103的旋转传递给臂部104的齿轮105、以及用于设置这些部件的设置台106。在设置台106上形成有光通过的开口部107。
一对门101、102在开口部107的上下各配备一扇,能够沿着设置台106的表面滑动。具体地说,一对门101、102被固定在能够滑动地装配在开口部107两侧的一对滑动板108、109上,通过滑动板108、109上下滑动,一对门101、102也上下移动(滑动)。
臂部104被支承为相对于设置台106旋转自如。具体地说,臂部104的中央部110被支承在设置台106上。而且,配置臂部104,使得臂部104的支点111位于门101、10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119上。由此,臂部104的两端部112、113能够绕支点111移动。具体地说,一方的端部112(或113)绕支点111朝上侧移动,另一方面,另一方的端部113(或112)绕支点111朝下侧移动。而且,通过齿轮105将电动机103的旋转传递给臂部104,从而执行臂部104的转动。
另外,臂部104的两端部112、113分别卡合于一对滑动板108、109。而且,通过将在开闭器装置100上设置的突起121、122卡合于在滑动板108、109上形成的槽123、124,从而滑动板108、109以上下笔直移动的方式滑动。因此,通过使臂部104绕支点111转动,与臂部104的一方的端部112卡合的滑动板108朝向下侧滑动,并且与臂部104的另一方端部113卡合的滑动板109朝向上侧滑动。由此,门101向下侧移动,并且门102向上侧移动。由此,开口部107由一对门101、102闭合,遮断来自光源的光。
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电动机103使臂部104绕支点111逆向转动,如图12所示,与臂部104的一方端部112卡合的滑动板108朝向上侧滑动,并且与臂部104的另一方端部113卡合的滑动板109朝向下侧滑动。由此,门101向上侧移动,并且门102向下侧移动。从而开口部107打开,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开口部1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1588号公报
但是,即使是具有一对门101、102的开闭器装置100,由于结构复杂,为了顺畅地进行门101、102的开闭而需要高的精度。因此,开闭器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变高。另外,在开闭器装置100中,由于一对门101、102和臂部104装配在同一设置台106上,所以需要将一对门101、102和臂部104配置成不互相干涉,导致开闭器装置100大型化。
进而,在开闭器装置100中,从在设置台106上装配的一对门101、102以及臂部104的上方覆盖有盖部件115。因此,在电动机103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难以手动开闭门101、1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的开闭器装置中,结构简单且尽管小型但能够顺畅地进行门的开闭。
本发明的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其具有形成了开口部(11)的机器主体(1)和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2)。在该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中,所述开闭器装置具有:用于关闭所述开口部的门(21)、臂部(22)、驱动该臂部的驱动部(23)以及在表面(24a)装配所述臂部及驱动部并且在背面(24b)装配所述门的设置台(24)。所述门能够沿所述设置台的背面滑动。所述臂部被配置成在所述开口部打开的打开位置或所述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与所述门重合,该臂部的基端部(221)在比所述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91)更靠该门的一方侧端部(211)一侧的位置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所述设置台的表面,并且所述臂部的前端部(222)不夹着所述设置台而与所述门的另一方侧端部(212)卡合。而且,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所述臂部以所述基端部为支点摆动,由此所述门沿设置台的背面滑动。
根据上述电子机器,由于能够使从臂部的基端部(支点)到与门卡合的前端部(力点)的距离比开闭器装置的宽度的1/2倍长,因此,与臂部长度是开闭器装置的宽度的1/2倍的现有开闭器装置相比,能够增大臂部长度相对于开闭器装置宽度的比率。另外,根据臂部的支点的位置,能够将臂部的长度增长到与开闭器装置的宽度相等的长度。因此相对于相同旋转角的臂部的前端部的冲程比现有的开闭器装置长。因此,能够使滑动方向上的门的移动距离比现有的开闭器装置长,所以,能够由一扇门可靠地进行开口部的开闭。而且,结构简单,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门的开闭。
另外,即使在电动机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使臂部转动的情况下,由于臂部的基端部(支点)到与门卡合的前端部(力点)的距离长,因此能够以小操作力产生臂部转动所需转矩。由此,能够容易通过手动进行门的开闭。
进而,由于臂部被配置成在打开位置与门重合,所以臂部和门不会干涉,构成开闭器装置难以破损的构造。而且,根据这样配置,能够使开闭器装置小型化进而使!小型化。
在上述电子机器的具体方式中,在所述臂部(22)的前端部(222)和所述门(21)的另一方侧端部(212)装配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由突起部(223)和卡合槽(213)构成,所述突起部(223)能够滑动地与所述卡合槽(213)卡合,所述卡合槽相对于所述门的滑动方向(90)倾斜延伸。
根据上述具体方式,能够使门沿滑动方向笔直移动。
在上述具体方式中,也可以所述开闭器装置(2)还具有覆盖所述设置台(24)的背面(24b)的盖部件(25),在该盖部件上形成有引导所述门(21)在滑动方向(90)上的移动的引导件(251、252)。由此,由于门按照引导件的引导移动,所以能够使门的开闭稳定。
在上述电子机器的其他具体方式中,在所述臂部(22)的前端部(222)形成有把手(224)。
根据上述具体的方式,在电动机故障时,容易通过手动操作臂部。另外,操作者能够识别进行该操作时的把持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尽管小型但能够进行顺畅的门的开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卸下了盖体后的液晶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卸下了盖体后的液晶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光学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从设置台的表面观察正关闭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从设置台的背面观察正关闭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正关闭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设置台的表面观察正打开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正打开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现有的开闭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
1一机器主体
11-开口部
2-开闭器装置
21-门
211-一方侧端部
212-另一方侧端部
213-卡合槽
22-臂部
221-基端部
222-前端部
223-突起部
224-把手
23-电动机(驱动部)
24-设置台
24a-表面
24b-背面
25-盖部件
251、252-引导件
90-门的滑动方向
91-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将本发明实施为液晶投影仪的实施方式。
1.液晶投影仪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投影仪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有机器主体1和开闭器装置2。
机器主体1如图2以及图3所示,由用于生成彩色影像的光学装置3和用于收容光学装置3的壳体4构成。另外,在壳体4的内部装配有光源和分光装置(未图示),分光装置将从该光源发出的白色光分光成三元色的光(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壳体4如图1所示,由壳体主体41和盖体42构成。在壳体主体41上,如图2所示,跨正面41a和上表面41b而开设有贯通孔411。盖体42相对于壳体主体41能够装卸,在向壳体主体41安装的安装状态(图1)下,贯通孔411中位于正面41a的一部分412开口为圆形,在该状态下堵住剩余的部分。而且,贯通孔411中由盖体42塞住的部分被开设成:操作者可以通过将手从该部分放入壳体主体41内,手可够到后述的开闭器装置2。
光学装置3如图4~图6所示,具有红色影像生成部31、绿色影像生成部32、蓝色影像生成部33、颜色合成棱镜34以及投射透镜35,使用由上述分光装置得到的三元色的光生成彩色影像。
具体地说,红色影像生成部31、绿色影像生成部32及蓝色影像生成部33都内置有液晶面板。红色影像生成部31使用从分光装置射入的红色光,生成彩色影像中与红色相关的部分(红色影像)。绿色影像生成部32使用从分光装置射入的绿色光,生成与彩色影像中与绿色相关的部分(绿色影像)。蓝色影像生成部33使用从分光装置射入的蓝色光,生成与彩色影像中与蓝色相关的部分(蓝色影像)。通过红色影像生成部31、绿色影像生成部32及蓝色影像生成部33生成的各影像射入到颜色合成棱镜34。
颜色合成棱镜34通过合成射入的三种颜色的影像,生成一个彩色影像。由颜色合成棱镜34合成的彩色影像投向投射透镜35。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仪中,在颜色合成棱镜34和投射透镜35之间的位置装配有开口部11(参考图7),从颜色合成棱镜34发出的彩色影像通过开口部11射入到投射透镜35。而且,开口部11如图7所示,与后述的开闭器装置2的设置台24形成为一体,并通过设置台24固定在机器主体1(壳体主体41)上。因此,可以把握开口部11形成在机器主体1上。
投射透镜35如图1所示,其以贯通了贯通孔411的一部分412的状态设置,将由颜色合成棱镜34生成的彩色影像放大,并投射到在液晶投影仪前方设置的屏幕上。
开闭器装置2如图4~图6所示配置在颜色合成棱镜34和投射透镜35之间,通过对开口部11进行开闭,能够暂时将彩色影像遮断。即,开闭器装置2通过暂时将从颜色合成棱镜34发射向投射透镜35的彩色影像遮断,能够在光源点亮的状态下就那么暂时中断向屏幕投射影像。以下,对于开闭器装置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2.开闭器装置
开闭器装置2如图7~图9所示,具有门21、臂部22、电动机23、设置台24、盖部件25以及齿轮26。臂部22以及电动机23装配在设置台24的表面24a,门21装配在设置台24的背面24b。而且,设置台24固定在壳体主体41上(未图示)。
门21如图8以及图9所示,能够沿设置台24的背面24b上下滑动,通过开闭开口部11暂时遮断彩色影像。而且,设置台24的背面24b如图8所示被盖部件25覆盖,门21在设置台24和盖部件25的间隙滑动。
如图9所示,在盖部件25上形成有引导门21在滑动方向90上的移动的引导件251、252。由此,门21按照引导件251、252的引导沿滑动方向90在直线上移动。
臂部22转动自如地被设置台24的表面24a支承。具体地说,如图7以及图9所示,臂部22的基端部221在门21的宽度方向上比中心线91更靠门21的一方侧端部211一侧的位置,且在靠近开口部11的位置处,转动自如第被设置台24的表面24a支承。另外,如图9所示,臂部22的长度L与门21的宽度W相等。并且,上述中心线91是关于门21的中心线,或者是关于开闭器装置2的中心线。
由此,能够使臂部22以基端部221为支点沿着设置台24的表面24a摆动。此外,能够使臂部22的前端部222在位置R1和位置R2之间沿绕支点的轨道进行往复移动,其中位置R1是比中心线91更靠另一方侧端部212侧配置的开口部11附近的位置,位置R2是设置台24的上端24a附近的位置。此外,通过将电动机23的旋转经齿轮26传递给基端部221,从而执行臂部22绕支点的转动。
设置台24的缘24b沿绕支点(基端部221)的前端部222的轨道呈圆弧状延伸。而且,前端部222在设置台24的缘24b的外侧的位置卡合于门21的另一方侧端部212。即,臂部22的前端部222未夹着设置台24而卡合于门21的另一方侧端部212。
具体地说,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和门的另一方侧端部212上,如图7所示(或参考图10),装配有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由突起部223和能够滑动地卡合突起部223的卡合槽213构成。具体地说,突起部223装配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卡合槽213装配在门21的另一方侧端部212。而且,卡合槽213相对于门的滑动方向90垂直延伸。
根据上述门21和臂部22的结构,如图7(或图9)所示,通过使臂部22绕支点转动而使前端部222移动向位置R1,门21向开口部11的方向滑动。此时,如图7所示,突起部223朝向卡合槽213的端213a、213b中离中心线91远的一方的端213a滑动。因此,门21按照引导件251、252的引导,能够在滑动方向90上笔直移动。由此,开口部11由门21关闭。
另一方面,如图10(或图11)所示,通过使臂部22绕支点转动而使前端部222向位置R2移动,由此,门21向与设置台24的背面24b重合的位置、换言之与臂部22重合的位置滑动。此时,如图10所示,突起部223朝向靠近中心线91的一方的端213b滑动,因此,门21按照引导件251、252的引导,能够在滑动方向90上笔直移动。由此,开口部11被打开。
3.效果
根据上述液晶投影仪,由于能够使从臂部22的基端部221(支点)到与门21卡合的前端部222(力点)的距离、即臂部22的长度L比开闭器装置2的宽度W的1/2倍长,因此,与臂部长度是开闭器装置100的宽度的1/2倍的现有开闭器装置(图12)相比,能够增大臂部长度相对于开闭器装置宽度的比率。因此,即使是相同宽度的开闭器装置,也能够使相对于相同旋转角的臂部22的前端部222的冲程比现有的开闭器装置长。
因此,滑动方向90上门21的移动距离与现有的开闭器装置相比变长,所以,如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仪那样能够用一扇门21执行开口部11的开闭。即使是由一扇门21构成的开闭器装置2,也能够适用于例如在液晶投影仪内只在开口部11的单侧具有门21的收纳空间的情况。而且,由于开闭器装置2的结构简单,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门21的开闭。
进而,臂部22装配在设置台24的表面24a,门21装配在表面24b,因此,在门21的开闭动作中,门21和臂部22不会干涉。因此,开闭器装置2难以破损。另外,臂部22和门21被配置成在开口部11打开的打开位置相互重合(参考图10以及图11),因此,能够实现开闭器装置2的小型化,所以能够使液晶投影仪小型化。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门21和臂部22由卡合机构(突起部223和卡合槽213)卡合,因此,能够使门21沿滑动方向90笔直且稳定的移动。
另外,根据上述的液晶投影仪,即使在电动机23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使臂部22转动的情况下,由于臂部22的基端部221(支点)到前端部222(力点)的距离长,因此能够以小操作力产生臂部22转动所需转矩。由此,能够容易通过手动进行门21的开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仪中,如图7所示,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形成有把手224。由此,手动进行臂部22的操作变容易。另外,能够使操作者识别进行该操作时的把持位置。此外,在通过手动转动臂部22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将盖体42从壳体主体41卸下。
4.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的液晶投影仪中,臂部22被配置成在开口部11打开的打开位置与门21重合,但也可以配置成在开口部11关闭的关闭位置与门21重合。具体地说,在上述开闭器装置2中,将开口部11配置在设置台24的上侧。即使是本变形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液晶投影仪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2>
在上述的液晶投影仪中,将构成卡合机构的突起部223装配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将卡合槽213装配在门21的另一方侧端部212,但也可以将突起部223装配于门21的另一方侧端部212,将卡合槽213装配于臂部22的前端部222。
另外,在上述的液晶投影仪中,卡合槽213相对于滑动方向90垂直延伸,但也可以相对于滑动方向90倾斜延伸。
即使是本变形例的卡合机构,也能够使门21沿滑动方向90笔直且稳定的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各部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有各种变形。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液晶投影仪,还可以适用实施于具有形成了开口部的机器主体和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的各种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Claims (4)

1.一种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其具有形成了开口部的机器主体和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开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器装置具有:用于关闭所述开口部的门、臂部、驱动该臂部的驱动部以及在表面装配所述臂部及驱动部并且在背面装配所述门的设置台,
所述门能够沿所述设置台的背面滑动,
所述臂部被配置成在所述开口部打开的打开位置或所述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与所述门重合,
该臂部的基端部在比所述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更靠该门的一方侧端部一侧的位置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所述设置台的表面,并且所述臂部的前端部不夹着所述设置台而与所述门的另一方侧端部卡合,
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所述臂部以所述基端部为支点摆动,由此所述门沿设置台的背面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其中,
在所述臂部的前端部和所述门的另一方侧端部装配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由突起部和卡合槽构成,所述突起部能够滑动地与所述卡合槽卡合,
所述卡合槽相对于所述门的滑动方向倾斜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其中,
所述开闭器装置还具有覆盖所述设置台的背面的盖部件,在该盖部件上形成有引导所述门在滑动方向上的移动的引导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其中,
在所述臂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把手。
CN2009101399342A 2008-09-08 2009-07-15 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Active CN101673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9223 2008-09-08
JP2008229223A JP5261087B2 (ja) 2008-09-08 2008-09-08 開閉扉付き電子機器
JP2008229223 2008-09-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028A true CN101673028A (zh) 2010-03-17
CN101673028B CN101673028B (zh) 2011-07-20

Family

ID=4179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9342A Active CN101673028B (zh) 2008-09-08 2009-07-15 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24889B2 (zh)
JP (1) JP5261087B2 (zh)
CN (1) CN101673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5352A (ja) * 2009-10-28 2011-05-12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JP6083994B2 (ja) * 2012-09-27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6379559B2 (ja) * 2014-03-24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2194A (en) * 1969-12-29 1972-01-04 Singer General Precision Motion picture projector
JPS5926081B2 (ja) * 1978-07-10 1984-06-23 昌 荒井 照明器等における可変マスク装置
US4429963A (en) * 1981-12-31 1984-02-07 Bell & Howell Company Slide transfer and shutter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slide projector
JPS60143440U (ja) * 1984-03-05 1985-09-24 プラス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映写機
JP3003022U (ja) * 1994-04-12 1994-10-11 キャビン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ヘッドプロジェクタ
JPH09160142A (ja) * 1995-12-13 1997-06-20 Tochigi Nikon:Kk 投射型表示装置用シャッター
JP2001013582A (ja) * 1999-07-01 2001-01-19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JP3585876B2 (ja) * 2001-10-12 2004-11-04 株式会社トロン プロジェクタ遮光装置
US6741323B2 (en) * 2002-08-12 2004-05-25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Inc. Motion picture subtitle system and method
JP2004325746A (ja) * 2003-04-24 2004-11-18 Nidec Copal Corp プロジェクタ用絞り装置
JP4171373B2 (ja) * 2003-08-04 2008-10-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05164819A (ja) * 2003-12-01 2005-06-23 Nidec Copal Corp 光源光調節用の絞り装置
TWI234049B (en) * 2004-05-24 2005-06-11 Coretronic Corp Outer suspension type lens shielding mask for a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06091588A (ja) 2004-09-24 2006-04-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KR100699150B1 (ko) * 2005-05-25 2007-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투사기의 투사렌즈 셔터 개폐장치
JP5002923B2 (ja) * 2005-08-09 2012-08-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1087B2 (ja) 2013-08-14
CN101673028B (zh) 2011-07-20
US20100059272A1 (en) 2010-03-11
US8124889B2 (en) 2012-02-28
JP2010061052A (ja) 2010-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3639B (zh) 投影机
US9075294B2 (en) Projector with a lens cover that is smaller in the open state than in the closed state
CN101673028B (zh) 带开闭门的电子机器
JP4024280B1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KR101138065B1 (ko) 휴대용 빔 프로젝터
US9846354B2 (en) Projection video display device with raisable/lowerable mirror
CN101673029B (zh) 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
KR20100093781A (ko) 빔 프로젝터의 초점 조절 장치
JP2009128468A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5824174A (zh) 投影仪
JP4471638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21721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260213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11422444B2 (en) Projector
JP4121547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562143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245640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17044945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KR102302736B1 (ko) 영상투사장치
JP2003005284A (ja) スライド映写機
JP2008052303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15014724A (ja) 投影装置
JP2011145367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7112222A (ja) 電子機器
JP2012042713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