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996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996A
CN101668996A CN200880013594A CN200880013594A CN101668996A CN 101668996 A CN101668996 A CN 101668996A CN 200880013594 A CN200880013594 A CN 200880013594A CN 200880013594 A CN200880013594 A CN 200880013594A CN 101668996 A CN101668996 A CN 101668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 box
electric part
state
shell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3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8996B (zh
Inventor
山本高干
东田匡史
中来田胜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68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8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9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提高对电气部件的易近性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为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电气部件箱(70)在壳体(41)内部收纳有电气部件(71),具有能够开闭的盖(43),该壳体(41)在空气流方向被配置在外壳(4)的上游侧端部。铰链(44)使电气部件箱(70)相对于外壳(4)转动。由外壳(4)的外缘的一部分和电气部件箱(70)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4S)。能够通过基于铰链(44)的转动切换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朝向下表面侧的运转状态和盖(43)朝向上游侧使吸入口(4S)比运转状态狭窄的维护状态。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即使在狭窄的顶棚空间也能够施工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例如,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采用能够对多处选择性地安装电气部件箱的结构。由此,作为在与室内机的设置方式相应的位置设置电气部件箱的形状,能够设置在各种场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2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虽然设置时能够通过选择电气部件箱的安装位置使室内机的设置作业容易,但是没有考虑到设置后电气部件需要维护的情况下的操作性。因此,担心由于室内机的设置方式限制了对电气部件箱的靠近方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做出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对电气部件的易近性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的空气调节装置。
第一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壳、风扇、电气部件箱和转动机构。外壳具有吹出口。风扇被收容在外壳内形成朝向吹出口的空气流。电气部件箱在在壳体内部收纳电气部件且具有能够开闭的盖,该壳体在空气流方向上配置在外壳的上游侧端部。转动机构使电气部件箱相对于外壳转动。由外壳的外缘的一部分和电气部件箱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并且,通过基于转动机构的转动,能够切换在电气部件箱的盖朝向下表面侧的第一状态和电气部件箱的盖在空气流方向朝向上游侧使吸入口至少比第一状态狭窄的第二状态。其中,第二状态中,也可以完全将吸入口堵塞。
此处,为了在外壳内形成空气流,预先设置吸入口用的空间。电气部件箱在由第一状态转移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使吸入口至少变窄地切换。像这样,在由第一状态转移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电气部件箱转动使吸入口变窄,但预先设置有用于成为第二状态的吸入口用空间。因此,设置时,对于能否成为第二状态,没有设置空间上的制约。
由此,由于能够在作为吸入口用的空间而预先设置的空间中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来打开盖,即使在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状态下从下表面接近,在第二状态下从上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第二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一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转动机构具有由电气部件箱的在第一状态下位于吹出口侧的面和外壳的一端边形成的轴。
此处,在电气部件箱的吹出口侧的一面,由外壳的一端边形成轴。因此,电气部件箱在侧视图中,以吹出口侧的面上的某个点为支点转动。与以电气部件箱的对角线为半径转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小地转动。
由此,能够将使其转动所需的高度方向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第三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一发明或者第二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转动机构具有由电气部件箱的角和外壳的一端边形成的轴。
此处,在电气部件箱的侧视图中,电气部件箱以下游侧上端的角为支点转动。在俯视图中,第二状态的电气部件箱的位置和第一状态的电气部件箱的位置,其下游侧端部大致一致,任意状态对于任意状态在平面视图中是覆盖的关系。例如,在第一状态下在空气流方向上长的形状的电气部件箱,第二状态下的电气部件箱的俯视图中的位置被第一状态下的电气部件箱的位置覆盖。此外,例如,在第一状态下在铅垂方向长的形状的电气部件箱,第一状态下的电气部件箱的俯视图中的位置被第二状态下的电气部件箱的位置覆盖。
由此,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抑制空气流方向上需要的宽度。
第四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三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转动机构位于电气部件箱的空气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端。
此处,由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电气部件箱向空气调节装置的内侧弯曲。
由此,在第二状态下,作为控制对象的部件和电气部件箱更加接近,因此能够减轻对配线的负担。
第五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任意一个空气调节装置,电气部件箱的上游侧下端部位于空气流方向的上游侧下端部。
此处,仅有电气部件箱的上游侧下端部位于空气调节装置的上游侧下端部。因此,电气部件箱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成为在空气调节装置的上游侧下端部不存在任何干涉维护作业的部件的状态。
由此,能够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第六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的任意一个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排水盘,被配置在外壳内部且在空气流中的电气部件箱的下游侧,第一状态下的高度位置比电气部件箱的上端高。
此处,空气调节装置中,设置了排水盘,电气部件箱配置在该排水盘的上游侧。此外,由于电气部件箱的第一状态下的高度比排水盘的高度高,不会由于电气部件箱的设置阻碍空气流。
由此,即使设置排水盘和电气部件箱,也不会妨碍空气流。
第七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六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电气部件箱和排水盘之间具有间隙。
此处,即使在排水盘积存排出水,即便其溢出排水盘,排出水也能够通过设置在与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间隙落下至空气调节装置的外部。
由此,能够使设置在电气部件箱的电气部件防水。
第八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六发明或者第七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外壳内部且在排水盘上方的热交换器。此外,电气部件箱配置在空气流方向上的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此处,由于电气部件箱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不会受到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的飞溅。
由此,即使在热交换器中产生冷凝水,也能够使设置在电气部件箱的电气部件防水。
第九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第一发明至第八发明的任意一个空气调节装置,电气部件箱的电气部件为与盖的面大致并行配置的基板。
此处,由于盖的面和基板大致并行地配置,在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的任意状态下,打开盖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基板的维护。
第十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壳、风扇、电气部件箱和转动机构。外壳具有吹出口。风扇被收容在外壳内且形成朝向吹出口的空气流。电气部件箱在壳体内部收纳电气部件且具有能够开闭的盖,该壳体在空气流方向上被配置在外壳的上游侧端部。转动机构使电气部件箱相对于外壳转动。并且,通过基于转动机构的转动能够切换由外壳的外缘的一部分和电气部件箱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并且电气部件箱的盖朝向下表面侧的第三状态和电气部件箱的盖在空气流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的第四状态。
此处,由于空气调节装置设置在顶棚,由第三状态移动至第四状态的情况下,预先设置用于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成为第四状态的空间。因此,设置时,对于能否成为第四状态,不存在设置空间上的制约。
由此,由于能够在作为吸入口用的空间预先设置的空间中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来打开盖,即使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三状态下从下表面接近,在第四状态下从下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第十一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为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壳、风扇、电气部件箱和转动机构。外壳具有吹出口。风扇被收容在外壳内且形成朝向吹出口的空气流。电气部件箱在壳体内部收纳电气部件且具有能够开闭的盖,该壳体在空气流方向配置在外壳的上游侧端部。转动机构使电气部件箱相对于外壳转动。此外,通过基于转动机构的转动能够切换由外壳的外缘的一部分和电气部件箱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并且电气部件箱的盖朝向上表面侧的第五状态和电气部件箱的盖在空气流方向朝向上游侧使吸入口至少比第五状态狭窄的第六状态。
此处,为了在外壳内形成空气流,预先设置吸入口用的空间。此外,电气部件箱在由第五状态移动至第六状态的情况下,使吸入口至少变窄地进行切换。像这样,由第五状态移动至第六状态的情况下,电气部件箱转动使吸入口变窄,但预先设置有用于成为第六状态的吸入口用的空间。因此,设置时,对于能否成为第六状态,不存在设置空间上的制约。
由此,由于能够在作为吸入口用的空间预先设置的空间中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来打开盖,即使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六状态下从上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发明效果
第一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在作为吸入口用的空间预先设置的空间中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来打开盖,所以,即使在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状态下从下表面接近,在第二状态下从上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第二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将转动所需的高度方向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第三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抑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空气流方向上需要的宽度。
第四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对象的部件和电气部件箱更加接近,因此,能够减轻对配线的负担。
第五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第六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即使设置排水盘和电气部件箱,也不会妨碍空气流。
第七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使设置在电气部件箱的电气部件防水。
第八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即使在热交换器产生冷凝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设置在电气部件箱的电气部件防水。
第九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的任意状态下打开盖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基板的维护。
第十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在作为吸入口用的空间预先设置的空间中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来打开盖,所以,即使在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三状态从下表面接近,在第四状态下从下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第十一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在作为吸入口用的空间预先设置的空间中使电气部件箱转动来打开盖,所以,即使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六状态从上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3是室内机的运转状态下的侧视截面图。
图4是表示电气部件箱的转动的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5是表示电气部件箱结束转动的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室内机的维护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室内机的运转状态的下表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室内机的维护状态的下表面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B)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10是变形例(C)的室内机的侧视截面图。
图11是变形例(C)的室内机的侧视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D)的室内机的运转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D)的室内机的维护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
2室外机
4外壳
4S吸入口
4E吹出口
5制冷剂配管
10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11横流风扇(风扇)
15排水盘
20室外热交换器
43盖
44铰链(转动机构)
70电气部件箱
71印刷电路板(电气部件)
100空气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
<空气调节装置的概要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沿着室内的顶棚面设置的室内机1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2。
在室内机1内和室外机2内分别收纳有热交换器10、20,各热交换器由制冷剂配管5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
<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概要>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主要由室内热交换器10、蓄能器21、压缩机22、四通阀23、室外热交换器20和膨胀阀24构成。
(室内机1)
设置在室内机1的室内热交换器10与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处,室内热交换器10为管片型。其中,在室内机1的制冷剂回路设置有后述的电磁阀13,能够调节制冷剂的流量。
此外,在室内机1,设有吸入室内空气并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空气向室内排出的横流风扇11。横流风扇11由设置在室内机1内的一个室内风扇马达12进行旋转驱动。
(室外机2)
在室外机2中,如图1所示,设置有压缩机22、与压缩机22的排出侧连接的四通阀23、与压缩机22的吸入侧连接的蓄能器21、与四通阀23连接的管片型室外热交换器20、与室外热交换器20连接的膨胀阀24。
膨胀阀24通过液体断流阀26与配管连接,通过该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10的一端连接。
此外,四通阀23通过气体断流阀27与配管连接,通过该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10的另一端连接。
此外,在室外机2,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螺旋桨风扇28。该螺旋桨风扇28由室外风扇马达29进行旋转驱动。
(室内机1的详细结构)
室内机1,如图2所示,设置在墙壁W附近的顶棚,横流风扇11旋转驱动时,来自室内空间RS的室内空气RA经由吸入口4S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而被引入。此处,室内机1的吸入口4S的空气流方向的上游侧,在水平方向开口,在大致水平方向引入室内空气RA。而后,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SA通过吹出口4E再次返回室内空间RS。由此,对作为对象的室内空间RS进行空气调节。
以下,上游侧指横流风扇11形成的图中由左向右的空气流中的左侧,下游侧指右侧。
此处,如图3的室内机1的侧视截面图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0和横流风扇11、电磁阀13、排水盘15、电气部件箱70等配置在外壳4内。
在该外壳4的上游侧,形成有被外壳4的上游侧上端部和电气部件箱70的上表面侧包围的吸入口4S。此外,在外壳4的下游侧,形成有与横流风扇11的出口共用的吹出口4E。
横流风扇11具有风扇11a、上部风扇外壳11b和下部风扇外壳11c。风扇11a为贯流风扇。上部风扇外壳11b和下部风扇外壳11c一体地形成送风流路。其中,该横流风扇11驱动时,在外壳4内部形成由吸入口4S朝向吹出口4E的大致水平方向的空气流。
电磁阀13配置在外壳4的上游侧上端附近,调节对室内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供给量。
室内热交换器10配置在横流风扇11和电磁阀13之间,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器10a、第二热交换器10b和第三热交换器10c。第一热交换器10a由电磁阀13的下游侧的外壳4的上表面吊下。此处,第一热交换器10a位于从电磁阀13的下游侧至电磁阀13的下方,下方朝向上游侧地倾斜。第二热交换器10b从第一热交换器10a的下端部沿伸,下方朝向下游侧地倾斜。此处,由于第一热交换器10a和第二热交换器10b在平面视图中相互重叠地对折配置,能够使空气流方向的宽度小型化。第三热交换器10c从第二热交换器的下端部沿伸至横流风扇11的下方附近,下方朝向下游侧地倾斜,其倾斜比第二热交换器10b的倾斜缓和。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热交换器10a、第二热交换器10b和第三热交换器10c包围横流风扇11地相互对折,与配置不对折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相比,由横流风扇11形成的空气流能够通过更多的热交换器,因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排水盘15为了能够将从上述热交换器10和电磁阀13滴落的冷凝水全部在下方接住,在热交换器10和电磁阀13的下方在整个区域扩展。即,在平面视图中,排水盘15的外缘配置为看起来在第一热交换器10a、第二热交换器10b、第三热交换器10c以及电磁阀13的外缘的外侧。由此,排水盘15能够将由第一热交换器10a、第二热交换器10b、第三热交换器10c和电磁阀13产生的冷凝水几乎全部收集。其中,排水盘15配置为沿伸至横流风扇11的附近。该排水盘15,其上游侧向下地具有坡度,在下端部附近具有排水管15h。排水盘15收集的水通过该排水管15h向屋外排出。由于该排水盘15位于离开横流风扇11和外壳4的吸入口4S之间的场所,所以不会妨碍通过热交换器10的空气流,能够抑制送风阻力。
电气部件箱70配置在外壳4的上游侧下端部、且配置在热交换器10和排水盘15的上游侧,在与排水盘15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此外,如图3所示,电气部件箱70的高度设置为比排水盘15的高度低。此外,外壳4和电气部件箱70以能够通过图3中在深度方向延伸的铰链44转动的方式被固定。电气部件箱70,如图4所示,相对于外壳4,能够以该铰链44为支点在关闭吸入口4S的方向转动。像这样,电气部件箱70由盖43朝向下方的运转状态旋转至盖43朝向上游侧的维护状态的情况下,成为与控制对象更接近的状态,因此难以对连接在印刷电路板71上的配线造成负担。此外,如图5所示,电气部件箱70最后以铰链44为支点向上方转动90°停止。电气部件箱70具有壳体41和盖43,在内部收纳有印刷电路板71。该印刷电路板71通过如图6所示打开盖43,能够从外部接近(如箭头所示)来进行维护。此处,印刷电路板71的面和盖43的面大致并行配置。此外,印刷电路板71的安装面被配置为盖43侧。
图7和图8表示室内机1的下表面立体图。
此处,图7取为电气部件箱70不转动的状态,示出室内机1运转或者运转待机的运转状态的情况。
此外,图8表示电气部件箱70转动、室内机1处于维护状态的情况。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盖43,设置有两个与壳体41之间嵌合的爪43N,通过该爪43N进行盖43的安装和取下。其中,在图7和图8中,在室内机1的上游侧的右端部附近,设置有气体制冷剂配管51、液体制冷剂配管52和通信线6,与未图示的室外机2连接。
(电气部件箱70的维护)
如上所述,电气部件箱70能够相对于外壳4以铰链44为支点转动,能够由图3和图7所示的运转状态移动至图8中打开盖43的状态和图6所示的维护状态。
图8中打开盖43的状态和图6所示的维护状态中,操作者能够从充分确保了空间的外壳4的吸入口4S侧容易地接近印刷电路板71。
<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特征>
(1)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为了在外壳4内由横流风扇11形成空气流,预先设置吸入口4S周围的空间。
由运转状态移动至维护状态的情况下,电气部件箱70转动,使吸入口4S变窄,在维护状态下电气部件箱70所在的场所,为了形成吸入口4S的空气流而预先设置有空间。因此,由于在顶棚设置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内机1时,不需要考虑能否采取维护状态,不存在设置空间上的制约。
因此,能够在作为吸入口4S用的空间而预先设置的空间内使电气部件箱70转动来打开盖43。从而,即使在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操作者也能够对电气部件箱70的印刷电路板71在运转状态下从下表面接近,在维护状态下从上游侧接近,能够提高维护性。
此外,在维护状态下,在室内机1的上游侧的操作者对电气部件箱70的印刷电路板71能够从上游侧接近,并且,对气体制冷剂配管51、液体制冷剂配管52、通信线6也能够从上游侧接近,因此,在一个位置就能够进行各种维护。
(2)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如图3和图6所示,在运转状态和维护状态,电气部件箱70的位置在平面视图中大致重叠。因此,在室内机1由运转状态移动至维护状态的情况下,在空气流方向另外需要的宽度小。由此,能够使室内机1的空气流方向的宽度狭小化,使装置小型化。
(3)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室内机1的上游侧下端部,存在电气部件箱70的上游侧下端部,在室内机的上游侧下端部没有其他部件。因此,电气部件箱70由运转状态转动至维护状态的情况下,成为在室内机1的上游侧下端部不存在任何妨碍维护作业的部件的状态,能够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4)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在排水盘15的上游侧配置有比排水盘15的高度低的电气部件箱70。因此,在运转状态,电气部件箱70不会妨碍空气流。
(5)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由于在电气部件箱70和排水盘15之间设有间隙,即使积存在排水盘15的冷凝水溢出,水也不会落至印刷电路板71。
此外,由于电气部件箱70配置在热交换器10的上游侧,该配置对印刷电路板71来说难以沾到冷凝水。
<变形例>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了说明,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如下所述,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变更。
(A)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内机1中电气部件箱70由运转状态移动至维护状态时使吸入口4S变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在电气部件箱70由运转状态移动至维护状态时,吸入口4S由电气部件箱70完全关闭。
(B)
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内机1的吸入口4S的上游侧在大致水平方向开口,将室内空气RA在大致水平方向引入的情况。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也可以使室内机1的吸入口4S的上游侧铅垂向下开口。
该情况下,室内机1如图9所示,设置在墙壁W附近的顶棚,横流风扇11转动驱动时,来自室内空间RS的室内空气RA为了通过吸入口4S,向铅垂上方上升并向下游侧弯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而被引入。而后,热交换后的调节空气SA通过吹出口4E再次返回室内空间RS。由此,对作为对象的室内空间RS进行空气调节。
(C)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以在室内机1的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上端设置有铰链44,通过转动使吸入口4S关闭来切换运转状态和维护状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还可以在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下端设置铰链44,通过使电气部件箱70向下方转动来切换运转状态和维护状态。
还可以如图11所示,使电气部件箱70位于外壳4的上游侧上端,在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下端做成铰链44,通过使电气部件箱70向下方转动来切换运转状态和维护状态。在上述情况下,也能够变更进行维护的方向,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D)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内机1中在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上端设置铰链44、电气部件箱70以铰链44作为支点转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还可以设置在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的面上在规定高度向深度方向延伸的铰链44。例如,该铰链44由运转状态下的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的面和外壳4的上游侧一端的边形成的轴构成。该情况下,在侧视图中,电气部件箱70以铰链44作为支点转动,在维护状态下,电气部件箱70如图13所示地定位。在此情况下,也能够达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进而,像这样,通过将铰链44的位置设置在电气部件箱70的面上而不设置在角部,与以电气部件箱70的对角线为半径转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转动半径。因此,还能够使室内机1的高度方向的厚度小型化。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使用本发明,能够通过提高对电气部件的易近性来容易地进行维护,因此特别适用于包括电气部件的空气调节装置。

Claims (11)

1.一种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吹出口(4E)的外壳(4);
被收容在所述外壳(4)中且形成朝向所述吹出口的空气流的风扇(11);
在壳体(41)内部收纳有电气部件(71)且具有能够开闭的盖(43)的电气部件箱(70),所述壳体(41)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外壳的上游侧端部;和
用于使所述电气部件箱(70)相对于所述外壳(4)转动的转动机构(44),
能够通过基于所述转动机构(44)的转动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由所述外壳(4)的外缘的一部分和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4S),并且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朝向下表面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朝向上游侧,使所述吸入口(4S)至少比所述第一状态狭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44)具有由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位于所述吹出口(4E)侧的面和所述外壳(4)的一端边形成的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44)具有由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角和所述外壳(4)的一端边形成的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44)位于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所述空气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端。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上游侧下端部位于所述空气流方向的上游侧下端部。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排水盘(15),被配置在所述外壳(4)内部且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的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下游侧,所述第一状态下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电气部件箱的上端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气部件箱(70)和所述排水盘(15)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外壳(4)的内部且在所述排水盘的上方的热交换器(10),
所述电气部件箱(70)被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10)的所述空气流方向上的上游侧。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电气部件(71)是与所述盖(43)的面大致并行配置的基板(71)。
10.一种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吹出口(4E)的外壳(4);
被收容在所述外壳(4)中且形成朝向所述吹出口(4E)的空气流的风扇(11);
在壳体(41)内部收纳有电气部件(71)且具有能够开闭的盖(43)的电气部件箱(70),所述壳体(41)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外壳的上游侧端部;和
用于使所述电气部件箱(70)相对于所述外壳(4)转动的转动机构(44),
能够通过基于所述转动机构(44)的转动切换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由所述外壳(4)的外缘的一部分和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4S),并且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朝向下表面侧,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朝向下游侧。
11.一种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吹出口(4E)的外壳(4);
被收容在所述外壳(4)中且形成朝向所述吹出口(4E)的空气流的风扇(11);
在壳体(41)内部收纳有电气部件(71)且具有能够开闭的盖(43)的电气部件箱(70),所述壳体(41)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外壳的上游侧端部;和
用于使所述电气部件箱(70)相对于所述外壳(4)转动的转动机构(44),
能够通过基于所述转动机构(44)的转动切换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在所述第五状态下,由所述外壳(4)的外缘的一部分和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外缘的一部分形成吸入口(4S),并且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朝向上表面侧,在所述第六状态下,所述电气部件箱(70)的盖(43)在所述空气流方向上朝向上游侧,使所述吸入口(4S)至少比所述第五状态狭窄。
CN2008800135942A 2007-04-27 2008-04-25 空气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8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8205/2007 2007-04-27
JP2007118205A JP4270303B2 (ja) 2007-04-27 2007-04-27 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08/058016 WO2008136379A1 (ja) 2007-04-27 2008-04-25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996A true CN101668996A (zh) 2010-03-10
CN101668996B CN101668996B (zh) 2012-05-30

Family

ID=3994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35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8996B (zh) 2007-04-27 2008-04-25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70303B2 (zh)
CN (1) CN101668996B (zh)
WO (1) WO20081363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024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US11988406B2 (en) 2020-09-18 2024-05-21 Carrier Corporation Return air grille air purifi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3989B2 (ja) * 2012-12-11 2015-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4019536A (zh) * 2014-06-17 2014-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安装方法及吊顶式空调
JP6365080B2 (ja) * 2014-08-01 2018-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181684B2 (ja) * 2015-02-27 2017-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アクール 屋根搭載ユニットおよび屋根搭載ユニットを含む車両空調システム
GB2561740C (en) * 2016-01-15 2021-11-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107131562A (zh) * 2017-06-21 2017-09-0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631159A (zh) * 2019-02-01 2019-04-1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风管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5519U (ja) * 1982-04-13 1983-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S6181522A (ja) * 1984-09-28 1986-04-25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
JPS6181521U (zh) * 1984-11-01 1986-05-30
JPS6181522U (zh) * 1984-11-02 1986-05-30
JP2596226B2 (ja) * 1991-01-09 1997-04-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7145955A (ja) * 1993-11-22 1995-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装箱
JP3042296B2 (ja) * 1994-03-03 2000-05-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H0933064A (ja) * 1995-07-20 1997-02-07 Fujitsu General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2316592Y (zh) * 1997-11-12 1999-04-28 吕继平 无滴水窗式空调机
CN2478011Y (zh) * 2001-02-28 2002-02-20 王元明 空调防护罩
JP4049054B2 (ja) * 2003-08-27 2008-02-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それ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251134B2 (ja) * 2004-12-06 2009-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変速制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024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US11988406B2 (en) 2020-09-18 2024-05-21 Carrier Corporation Return air grille air purif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996B (zh) 2012-05-30
WO2008136379A1 (ja) 2008-11-13
JP4270303B2 (ja) 2009-05-27
JP2008275232A (ja) 200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996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2245975B (zh)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室内机
KR102168584B1 (ko) 천장형 에어컨 실내기
CN105509145B (zh) 顶棚嵌入式空调机
WO2012120830A1 (ja) ラック型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センター
CN101375107B (zh) 空调装置
JP6149494B2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668782B2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479183B2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21502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の配線接続構造
KR20170099392A (ko) 외장 덮개형 배관과 선택형 댐퍼 유닛을 갖는 바이패스 공조시스템
JP200430142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115374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4748347A (zh) 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JP615581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化粧パネルおよび室内ユニット
JP6584675B2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4178193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化粧パネルおよび室内ユニット
JPWO2016162977A1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装置
JP6976431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6136538B2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005541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04347424A (ja) ドレン水排水装置
CN108826466A (zh) 天花机
KR101086612B1 (ko)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의 토출구 개폐구조
US20240230111A1 (en)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