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7815B - 声波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声波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7815B
CN101667815B CN200910171566.XA CN200910171566A CN101667815B CN 101667815 B CN101667815 B CN 101667815B CN 200910171566 A CN200910171566 A CN 200910171566A CN 101667815 B CN101667815 B CN 101667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d terminals
interdigital transducers
comb electrode
interdigital
acoustic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5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7815A (zh
Inventor
黑田泰史
森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6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7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7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7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3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one acoustic track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47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 H03H9/0066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parallel
    • H03H9/0071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parallel the balanced terminals being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hree acoustic tra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声波装置,其包括:压电基片;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所述五个叉指换能器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布置在所述基片上;以及两个平衡端子,所述两个平衡端子连接到作为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两个、并且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上。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一个平衡端子上,并且另一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另一个平衡端子上。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其他梳状电极彼此串联;并且形成“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并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上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接地的。

Description

声波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文讨论的实施方式的某一方面涉及声波装置和利用多个声波装置的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为便携式电话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将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非平衡信号,同时将放大器用于输入和输出平衡信号。作为滤波器设置在天线和放大器之间的声波装置可以具备将关于地电势平衡的电信号转换为非平衡信号(反之亦然)的功能,即,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function ofbalun)。
图1A和1B是相关的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装置的平面图。
参考图1A,该装置具有由LiNbO3或LiTaO3这样的压电物质制成的压电基片2,在该压电基片2上设置有反射器4和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布置的叉指换能器(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12、14和16。反射器4设置在一组叉指换能器12、14和16的两侧,并且反射声表面波以将声表面波限制在这组叉指换能器12、14和16内。各个叉指换能器12、14和16均由一对交错的梳状电极组成。叉指换能器14具有一对梳状电极14a和14b。叉指换能器14的梳状电极14b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而叉指换能器14的梳状电极14a连接在接地端子3上。叉指换能器12和叉指换能器16的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并且分别由成对的梳状电极12a和12b和16a和16b构成。叉指换能器12和16的梳状电极12a和16a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叉指换能器12和16的梳状电极12b和16b分别连接在接地端子3上。经由非平衡端子6输入的非平衡信号经由平衡端子8a和8b作为平衡信号输出。即,图1A中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起到了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
如图1B中所示,叉指换能器38、40和42均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设置。非平衡端子6连接在叉指换能器38和42上。将形成叉指换能器40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分成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梳状电极40a和40b。具备具有分开的梳状电极的叉指换能器40的声表面波装置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
连接在声表面波装置上的天线和放大器可能具有不同阻抗。因而要求声表面波装置不但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而且还具有在非平衡端子侧和平衡端子侧之间的阻抗变换功能。
日本专利特开第10-117123号公报(文献1)公开了一种设备,其具备由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多个声表面波滤波器级联形成的滤波器和由彼此相位相同的多个声表面波滤波器级联形成的滤波器。一个非平衡端子与这两个滤波器并联,而多个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在这两个滤波器上。借助于这种结构,输出阻抗是输入阻抗的四倍,并且能实现平衡工作。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229487号公报(文献2)公开了一种布置方式,其中,一个非平衡端子连接到并联的四个叉指换能器上,并且多个平衡端子各自连接在分开的叉指换能器上。借助于这种布置方式,非平衡端子侧的阻抗和平衡端子侧的阻抗的阻抗比等于1∶16。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237727号(文献3)公开了一种布置方式,其中,一个非平衡端子连接到并联的两个滤波器上,并且各自连接有平衡端子的两个叉指换能器中的每一个均串联至其他的叉指换能器。借助于这种布置方式,非平衡端子侧的阻抗和平衡端子侧的阻抗的阻抗比等于1∶16。
然而,这些文献1到3中公开的布置方式仅实现了有限的阻抗变换比,即,1∶4和1∶1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波装置和一种声波系统,其在设置阻抗变换比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声波装置,所述声波装置包括:压电基片;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InterDigital Transducer),所述五个叉指换能器沿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传播方向布置在所述基片上;以及两个平衡端子,所述两个平衡端子连接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是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两个、并且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所述两个平衡端子中的一个平衡端子上,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另一个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所述两个平衡端子中的另一个平衡端子上;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其他梳状电极彼此串联;并且形成“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并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上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接地的。
借助于本发明各个要求保护的实施方案中具体指出的多个要素及其组合能够实现并达到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和优点。
应当理解,之前的一般性说明和后面的详细说明均为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旨在对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相关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2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2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3A和3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4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4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6A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6B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7A和7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9A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9B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10A和10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的放大图;
图11A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11B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
图12A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系统的方框图,图12B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2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简洁起见,所示的反射器4和叉指换能器的电极指数量少于真实数量。反射器4的电极指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每个叉指换能器的电极指之间的距离。
图2A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具有压电基片2,在压电基片2上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向右和向左)设置有五个叉指换能器10、12、14、16和18以及两个反射器4。在这五个叉指换能器之中,处于从成行地布置的五个叉指换能器的组的右端或左端起的奇数位置(第2n+1个位置)处的这三个叉指换能器10、14和18均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这三个叉指换能器10、14和18是彼此并联的。位于偶数位置(第2n个位置)的两个叉指换能器12和16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并且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即,图2A中的声表面波装置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
这些叉指换能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一对交错的梳状电极。叉指换能器12的梳状电极12a连接在平衡端子8a上,并且叉指换能器16的平衡电极16a连接在平衡端子8b上。叉指换能器12的另一个梳状电极12b和叉指换能器16的另一个梳状电极16b是电浮置的(electrically floating)并且是串联连接的。换句话说,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叉指换能器12和叉指换能器16彼此串联,并且叉指换能器14不与叉指换能器12连接,而是叉指换能器14插在叉指换能器12和叉指换能器16之间。
各个叉指换能器10、14和18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而它们的另一个梳状电极接地。即,在不与叉指换能器12和16连接的叉指换能器10、14和18的各对梳状电极之中,每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接地,而其中另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的三个叉指换能器10、14和18彼此并联,并且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两个叉指换能器12和16彼此串联。当各个叉指换能器10、12、14、16和18具有同样阻抗时,非平衡端子6和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比被设定为1∶6。即,该声表面波装置具有阻抗变换功能。
在叉指换能器12和16被设计成具有75Ω阻抗并且叉指换能器10、14和18被设计成具有150Ω阻抗的情况下,非平衡端子6具有50Ω阻抗,并且平衡端子8a和8b具有150Ω阻抗。即,在非平衡端子6和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比是1∶3。阻抗变换比还取决于叉指换能器的设计(电极指的数量和孔隙宽度(aperture length))。实际上,叉指换能器的阻抗还可能受到叉指换能器周围的寄生电容和接收声表面波的叉指换能器的影响。
图2B、3A和3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平面图,其中与先前描述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考图2B,在多个叉指换能器之中,位于第2n+1位置处的叉指换能器10、14、18、20、22和26均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叉指换能器10、14、18、20、22和26彼此并联。叉指换能器12和24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并且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叉指换能器16和20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并且叉指换能器20和24相位彼此相差180度。
叉指换能器12的梳状电极12a连接在平衡端子8a上,并且叉指换能器24的梳状电极24a连接在平衡端子8b上。叉指换能器12的另一个梳状电极和叉指换能器16的梳状电极16b是电浮置的并且彼此串联。同样,叉指换能器24的另一个梳状电极24b和梳状电极20b(其作为叉指换能器20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电浮置的且彼此串联。叉指换能器16的另一个梳状电极16a和叉指换能器20的另一个梳状电极20a是电浮置的且彼此串联。即,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叉指换能器12和叉指换能器24经由叉指换能器16和叉指换能器20彼此串联。
与图2A中所示的结构相比,在图2B所示的示例性结构中并联连接的数量是两倍,并且非平衡端子6的阻抗是减半的。此外,由于串联连接的数量是两倍,因此平衡端子8a和8b的阻抗是两倍。即,在每个叉指换能器均被设计成具有相同阻抗的情况下,非平衡端子6与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比被设定为1∶24,因而大于图2A的情况下的阻抗变换比。
参考图3A,叉指换能器10、14、18、19、22和26均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它们彼此并联。即,即使在将反射器4设置在叉指换能器18和叉指换能器19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与图2B中所示相同的阻抗变换功能。
如图3B所示,叉指换能器10、14、18、19、22、26、28、32和36均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它们彼此并联。叉指换能器12的梳状电极12a连接在平衡端子8a上,并且叉指换能器34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在平衡端子8b上。叉指换能器12和34经由叉指换能器16、20、24和30彼此串联。在图3B所示的示例性结构中,可以获得的阻抗变换比大于在图2B或图3A中获得的阻抗变换比。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被设计用于通过下述方法来改变阻抗变换比,即,改变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且彼此并联的叉指换能器的数量和连接在平衡端子上且彼此串联的叉指换能器的数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实现这样一种声表面波装置,所述声表面波装置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并且能够更加自由地设定在非平衡端子6和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比。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被配置成具有叉指换能器的分开的梳状电极。
图4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参考图4A,沿声表面波传播的方向连同反射器4一起布置叉指换能器38、40、42、44和46。形成叉指换能器40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分成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梳状电极40a和40b。同样地,形成叉指换能器44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分成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梳状电极44a和44b。
叉指换能器38、42和46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是彼此并联连接的。即,各个叉指换能器38、42和46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接地的,而其另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
叉指换能器40的梳状电极40a和叉指换能器44的梳状电极44b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并且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梳状电极40b和梳状电极44a均是电浮置的并且彼此串联。梳状电极40a和40b通过叉指换能器40的另一个梳状电极40c彼此串联。同样地,梳状电极44a和44b通过形成叉指换能器44的另一个梳状电极44c彼此串联。即,梳状电极40a和梳状电极44b彼此串联。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非平衡端子6相连接的四个叉指换能器彼此并联,而分别与平衡端子8a和8b连接的梳状电极40a和44b彼此串联。因而,在每个叉指换能器均被设计成具有相同阻抗的情况下,在非平衡端子6与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比可设定为1∶16。如上所述,将各个预定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连接在相应的平衡端子上,而另一部分彼此连接。即使借助于这种结构,也可以实现具有在非平衡端子和平衡端子之间的阻抗变换功能的声表面波装置。
图4B和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平面图。在图5中,简明起见省略了反射器4。
参考图4B,叉指换能器38、42、43和46均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彼此并联。反射器4设置在叉指换能器42和叉指换能器43之间。
如图5所示,叉指换能器38、42、43、46、48和52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彼此并联。类似于图4A和4B所示的结构,将形成叉指换能器40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分成梳状电极40a和40b。平衡端子8a连接在分开的梳状电极40a上。将形成叉指换能器50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分成梳状电极50a和50b。平衡端子8b连接在分开的梳状电极50b上。将形成叉指换能器44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分成梳状电极44a和44b。梳状电极40b和44a是电浮置的并且彼此串联,并且梳状电极50a和44b是电浮置的并且彼此串联。梳状电极44a和44b通过另一个梳状电极44c彼此串联。即,梳状电极40a和50b彼此串联。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改变阻抗变换比,即,改变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且彼此并联的叉指换能器的数量和连接在相应的平衡端子上的叉指换能器(所述叉指换能器均具有一个被分成两部分的电极,所述电极的这两部分经由另一电极彼此串联)的数量。即,实现了这样一种声表面波装置,所述声表面波装置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并且可以更加自由地设定非平衡端子6与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比。
图5所示的示例性结构具有9个叉指换能器。然而,第二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具备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的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两端算起的第二个叉指换能器均连接在平衡端子上(见图2A到图3B)。与此相反,第三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示例性结构,其中,从两端算起的奇数编号的叉指换能器均连接在平衡端子上,而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的各个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偶数个电极指。
在先前描述的图1A中,具有偶数个电极指的叉指换能器14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各个叉指换能器12、14和16均具备偶数个电极指,并且叉指换能器12和16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彼此连接多个如图1A所示地配置的声表面波装置。
图6A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如图6A中所示,在这些叉指换能器中,从两端起位于第二位置的叉指换能器14和22均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且彼此并联。从两端起位于第一位置的叉指换能器12和24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并且经由叉指换能器16和20彼此串联。换句话说,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叉指换能器12和24彼此串联,并且不连接在叉指换能器12和24上的叉指换能器14和22被插入在叉指换能器12和24之间。
图6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平面图。如图6B中所示,叉指换能器14、22和32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彼此并联。叉指换能器12和34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并且经由叉指换能器16、20、24和30彼此串联。图6A和6B中,每个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偶数个电极指。
图7A是图6A或图6B中包括叉指换能器12、14、16和20的区域的放大图。参考图7A,在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的叉指换能器14的梳状电极14b具有负极性的情况下,梳状电极12b、12a、14a、16a、16b、20b和20a分别具有-、+、+、-、+、-以及+极性。由于梳状电极12a和16a具有相反极性,所以梳状电极12a和16a相位彼此相差180度。此外,同样极性的梳状电极不彼此相邻,由其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不会相互抵消。因而可以获得声表面波装置的更大的输出信号。
图7B是包括图6A或6B的叉指换能器12、14、16和20的区域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7B的情况下此处使用了具有奇数个电极指的叉指换能器13、17和21。尽管在图7B中没有示出,但是连接在平衡端子上的各个叉指换能器和与这些叉指换能器串联连接的各个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奇数个电极指。
如图7B所示,平衡端子8a连接在叉指换能器13上,并且叉指换能器13、17和21彼此串联。在叉指换能器14的梳状电极14b具有负极性的情况下,梳状电极13b、13a、14a、17b、17a、21b和21a分别具有+、-、+、-、+、+以及-极性。以极性彼此相反的方式设置梳状电极13a和17a,因此梳状电极13a和17a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如图7A的情况那样,同极性的梳状电极(即,那些相位相同的梳状电极)不彼此相邻,因此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不会相互抵消。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配置声表面波装置使得连接在平衡端子上的第(2n+1)个叉指换能器起平衡-非平衡变换器的作用,并且所述声表面波装置具有更大的阻抗变换自由度。
此外,相位相同的梳状电极不彼此相邻,而不论连接在平衡端子上的叉指换能器和与这些叉指换能器串联连接的叉指换能器是否具有偶数个电极指,这是因为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的各个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偶数个电极指。因而可以防止所激发的声表面波相互抵消。
图6A所示的结构具有六个叉指换能器。然而,第三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具备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的装置。本装置不但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而且具有阻抗变换功能。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配置为,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的叉指换能器具有奇数个电极指。
图8是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其中,具有奇数个电极指的叉指换能器15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各个叉指换能器12和16均具有偶数个电极指,并且叉指换能器12和16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第四实施方式采用了多个声表面波装置,其中每一个均按照图8中所示的方式配置。
图9A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如图9A中所示,叉指换能器15和23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并且彼此并联。叉指换能器12和24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并且经由叉指换能器16和20彼此串联。在连接在非平衡端子6上的梳状电极15b和23b具有负极性的情况下,梳状电极16a和20b具有负极性。因而,相位相同的叉指换能器彼此相邻。从叉指换能器16传播的声表面波和从叉指换能器20传播的声表面波具有相反的相位并且相互抵消。为了抑制这种抵消,以与叉指换能器16和20相邻的方式设置多个反射器4。因而可以阻止声表面波从叉指换能器16传播到叉指换能器20以及从叉指换能器20传播到叉指换能器16。因而,能抑制声表面波的抵消,并且能放大声表面波装置的输出。
图9B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叉指换能器16的梳状电极16a和叉指换能器20的梳状电极20b相位相同,并且叉指换能器24的梳状电极24a和叉指换能器30的梳状电极30b相位相同。因而,如图9A所示的情况,以与叉指换能器16和20相邻的方式分别设置反射器4b和4c,并且以与叉指换能器24和30相邻的方式分别设置反射器4d和4e。图形标记4a和4f分别指示与叉指换能器12和34相邻的反射器。因而可以抑制声表面波的抵消。在图9A和9B中,除了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的叉指换能器之外,每个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偶数个电极指。
图10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的部分放大图,该部分相应于图7A和7B所示的部分。图10A中,用浮置电极11来代替反射器4。
如图10A所示,以与叉指换能器16和20相邻的方式布置浮置电极11,并且阻止相位相同的梳状电极16a和20b彼此相邻。因而,从叉指换能器16传播的声表面波和从叉指换能器20传播的声表面波相位相同并且防止了这些声表面波被抵消。
图10B示出了其中每个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奇数个电极指的示例性结构。如图10B所示,叉指换能器13连接在平衡端子8a上,并且叉指换能器13和17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在这种情况下,叉指换能器17的梳状电极17a和叉指换能器21的梳状电极21b相位相同。因而,与叉指换能器17和21都相邻的浮置电极11使得从叉指换能器17和21传播的声表面波处于相同相位,并且能够阻止这些声表面波的彼此抵消。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每个连接在非平衡端子上的叉指换能器均具有奇数个电极指的情况下,设置反射器或浮置电极,使得所述反射器或浮置电极与连接在平衡端子上的叉指换能器相邻并且与和在前的叉指换能器串联连接的叉指换能器相邻。因而使得从上述叉指换能器传播的声表面波处于相同相位,并且能够阻止这些声表面波的彼此抵消。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采用平衡端子代替非平衡端子。
图11A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11A中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可通过改变图6A中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来配置,即,将另外一个平衡端子6a连接在形成叉指换能器14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上,并且将另外一个平衡端子6b连接在形成叉指换能器22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上。叉指换能器14和22的另一个梳状电极接地。即,该声表面波装置连接在两对平衡端子上。分别连接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叉指换能器12和叉指换能器24经由叉指换能器16和20彼此串联。因而可以实现这样一种声表面波装置,其具有在平衡端子6a和6b以及平衡端子8a和8b之间的阻抗变换功能。
图11B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装置的平面图。图11B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可通过改变图5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来配置,即,用平衡端子6a和6b代替非平衡端子6。叉指换能器38、43和48彼此相位相同。各个叉指换能器38、42、43、46、48和52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接地。各个叉指换能器38、43和48的另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在平衡端子6a上。叉指换能器42、46和52彼此相位相同,并且相对于叉指换能器38相位相差180度。平衡端子6b连接在各个叉指换能器42、46和52的另一个梳状电极上。配置图11B的结构以使平衡端子6a和6b形成并联连接,并且与图11A中所示结构的阻抗变换比相比,图11B结构的阻抗变换比更大。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即使在用平衡端子代替非平衡端子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阻抗变换自由度更大的声表面波装置。
图11A和11B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是示例性装置,并且与图5和6A所示的声表面波装置不同的这些声表面波装置(其中以平衡端子6a和6b代替非平衡端子)可以实现相似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是由多个声表面波装置构成的示例性声表面波系统。
图12A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系统的方框图。声表面波系统包括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具有几乎相同的通带,并且可配置为具有例如第一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结构。
如图12A所示,在各自的非平衡端子6和各自的接地端子3上连接各个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的非平衡端子6彼此并联。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00,在平衡端子8a和8b上的信号相位彼此相差180度。同样地,在平衡端子8c和8d上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10,并且在平衡端子8e和8f上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20。平衡端子8a、8c和8e相位相同,并且平衡端子8b、8d和8f相位相同。在平衡端子中,平衡端子8b和8c彼此串联,而平衡端子8d和8e彼此串联。即,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通过连接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平衡端子而彼此连接,使得整个结构具有平衡端子8a和8f。因而,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的非平衡端子彼此并联,而平衡端子彼此串联。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通过改变所连接的声表面波装置的数量以及改变声表面波装置的配置(例如,采用第一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结构)能够改变阻抗变换比。因而能够实现这样一种声表面波系统,其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并且具有更大的阻抗变换自由度。
图12B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声表面波系统的方框图。该声表面波系统包括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各个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均在两对(第一对和第二对)平衡端子上被连接,如图11A和11B示例性所示。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具有几乎相同的通带。
如图12B所示,在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一对平衡端子6a和6b上和在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一对平衡端子8a和8b上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00。同样地,在一对平衡端子6c和6d和一对平衡端子8c和8d上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10,在一对平衡端子6e和6f和一对平衡端子8e和8f上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20。平衡端子6a、6c和6e彼此相位相同,平衡端子6b、6d和6f彼此相位相同。在平衡端子6a到6f中,平衡端子6a、6c和6e彼此并联,而平衡端子6b、6d和6f彼此并联。如图12A所示的情况那样,平衡端子8b和8c彼此串联,而平衡端子8d和8e彼此串联。按照如下方式彼此连接声表面波装置100、110和120,即,使得相位彼此相同的第一对梳状电极彼此并联连接,并且第二对梳状电极彼此串联,使得整个结构具有单独一对平衡端子8a和8f。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型,通过改变所连接的声表面波装置的数量并改变其配置能够改变阻抗变换比。因而可以实现这样一种声表面波系统,其具有平衡-非平衡变换功能和更大的阻抗变换自由度。
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声表面波装置可替换为声界面波装置。
这里给出的所有例子及限定性语言都是为教示目的,旨在帮助阅读者理解本发明人为扩展现有技术而贡献的本发明及其思想,这里给出的所有例子及限定性语言应被理解为既不将本发明限制为这些具体叙述的例子和情况,同时说明书中的这些例子的组织方式也不涉及对本发明不同方案的优劣的展示。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声波装置,所述声波装置包括:
压电基片;
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所述五个叉指换能器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布置在所述基片上;
两个平衡端子,所述两个平衡端子连接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是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两个、并且相位彼此相差180度,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所述两个平衡端子中的一个平衡端子,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另一个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所述两个平衡端子中的另一个平衡端子,
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其他梳状电极彼此串联,并且
形成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并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接地的;以及
附加的平衡端子,所述附加的平衡端子连接到不接地且包括在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中的梳状电极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上,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彼此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装置,其中,包括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中且相位彼此相同的叉指换能器是彼此并联的。
3.一种声波装置,所述声波装置包括:
压电基片;
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所述五个叉指换能器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布置在所述基片上;
两个平衡端子,所述两个平衡端子连接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是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两个、并且相位彼此相差180度,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所述两个平衡端子中的一个平衡端子,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另一个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连接到所述两个平衡端子中的另一个平衡端子,
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其他梳状电极彼此串联,并且
形成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并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接地的;以及
非平衡端子,所述非平衡端子连接到不接地且包括在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中的梳状电极,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并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彼此并联,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经由至少一个第三叉指换能器彼此串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叉指换能器包括在所述至少五个叉指换能器中且不同于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叉指换能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奇数个电极指,并且所述声波装置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叉指换能器相邻的浮置电极或反射器。
4.一种声波装置,所述声波装置包括:
压电基片;
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所述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沿声表面波传播方向布置在所述基片上;以及
两个平衡端子,所述两个平衡端子连接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是所述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两个、并且相位彼此相差180度,
其中,
各个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分成双梳状电极,
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所述双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连接到一个平衡端子,并且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中的另一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所述双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连接到另一个平衡端子,
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的所述双梳状电极中的另一个梳状电极彼此串联,并且
形成包括在所述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中、并且不连接到所述两个第一叉指换能器上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是接地的。
5.一种声波系统,所述声波系统包括:
多个声波装置,其中各个声波装置均包括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
多个平衡端子,所述多个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以及
多个非平衡端子,所述多个非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
其中,通过彼此连接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平衡端子,使得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的所述多个声波装置彼此串联,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两个平衡端子被形成在所述声波系统上;
所述多个非平衡端子彼此并联;并且
在所述多个声波装置的每一个声波装置中,作为所述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且不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相应两个上的中间叉指换能器被设置在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相应两个上的这些叉指换能器之间。
6.一种声波系统,所述声波系统包括:
多个声波装置,其中各个声波装置均包括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
多个第一平衡端子,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上;以及
多个第二平衡端子,所述多个第二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上,
其中,通过彼此连接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第一平衡端子,使得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上的所述多个声波装置彼此串联,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两个第一平衡端子被形成在所述声波系统上;
所述多个第二平衡端子中彼此相位相同的第二平衡端子是彼此并联的;并且
在所述多个声波装置的每一个声波装置中,作为所述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中的一个、且不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相应两个上的中间叉指换能器被设置在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相应两个上的这些叉指换能器之间。
7.一种声波系统,所述声波系统包括:
多个声波装置,其中各个声波装置均包括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
多个平衡端子,所述多个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上;以及
多个非平衡端子,所述多个非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上;
其中,通过彼此连接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平衡端子,使得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的所述多个声波装置彼此串联,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两个平衡端子被形成在所述声波系统上;
所述多个非平衡端子是彼此并联的;
将形成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相应一个上的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分成两个分开的梳状电极;
所述两个分开的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两个的相应一个上;以及
在连接到所述多个平衡端子中的两个上的各叉指换能器中的所述两个分开的梳状电极中的另一个梳状电极是彼此串联的。
8.一种声波系统,所述声波系统包括:
多个声波装置,其中各个声波装置均包括至少三个叉指换能器;
多个第一平衡端子,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上;以及
多个第二平衡端子,所述多个第二平衡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声波装置上,
其中,通过彼此连接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第一平衡端子,使得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上的所述多个声波装置彼此串联,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相位彼此相差180度的两个第一平衡端子被形成在所述声波系统上;
所述多个第二平衡端子中彼此相位相同的第二平衡端子是彼此并联的;
将形成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相应一个上的各叉指换能器的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分成两个分开的梳状电极;
所述两个分开的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被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两个的相应一个上;以及
在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平衡端子中的两个上的各叉指换能器中的所述两个分开的梳状电极中的另一个梳状电极是彼此串联的。
CN200910171566.XA 2008-09-02 2009-09-01 声波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7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5314 2008-09-02
JP2008225314A JP5350720B2 (ja) 2008-09-02 2008-09-02 弾性波デバイス、及び弾性波装置
JP2008-225314 2008-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7815A CN101667815A (zh) 2010-03-10
CN101667815B true CN101667815B (zh) 2013-04-10

Family

ID=4172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5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7815B (zh) 2008-09-02 2009-09-01 声波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9106B2 (zh)
JP (1) JP5350720B2 (zh)
CN (1) CN101667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0253B2 (ja) * 2009-07-01 2013-06-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
US10461720B2 (en) 2017-09-21 2019-10-29 Snaptrack, Inc. Acoustic fil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2840A (en) * 1966-09-27 1971-06-01 Zenith Radio Corp Acoustic wave filter
CN1389982A (zh) * 2001-05-31 2003-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表面声波滤波器、平衡型滤波器和通信器件
CN101107777A (zh) * 2006-01-20 2008-01-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滤波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0710A (en) * 1968-08-12 1971-08-17 Zenith Radio Corp Acoustic surface wave filter
JPS5330848A (en) * 1976-09-03 1978-03-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US4223284A (en) * 1977-11-07 1980-09-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coustic surface wave device
JPS553281A (en) * 1978-06-22 1980-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astic surface wave filter
JPS56141613A (en) * 1980-04-04 1981-11-05 Murata Mfg Co Ltd Surface wave equipment
JPS58205320A (ja) * 1982-05-25 1983-11-30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弾性表面波共振器の電極構造
JPH03295308A (ja) * 1990-04-12 1991-12-26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弾性表面波共振子
US5363073A (en) * 1992-10-19 1994-11-08 Motorola, Inc. Saw resonator filter with a multistrip coupler disposed in the resonator gaps
US5363074A (en) * 1992-10-19 1994-11-08 Motorola, Inc. Saw structure having serially coupled transducers with overlapping fingers
JP3254779B2 (ja) * 1993-01-05 2002-02-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電極形弾性表面波装置
JP3917708B2 (ja) * 1996-04-02 2007-05-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面弾性波フィルタ
JP3295308B2 (ja) * 1996-06-28 2002-06-24 株式会社日鉱マテリアルズ 電解銅箔
JP3186604B2 (ja) * 1996-10-09 2001-07-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
JPH1197966A (ja) * 1997-09-22 1999-04-09 Tdk Corp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2000091883A (ja) 1998-09-11 2000-03-31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607833B2 (ja) * 1999-05-28 2005-01-0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差動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DE10013861A1 (de) * 2000-03-21 2001-09-27 Epcos Ag Dualmode-Oberflächenwellenfilter mit verbesserter Symmetrie und erhöhter Sperrdämpfung
JP3780408B2 (ja) * 2001-01-26 2006-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
JP3999977B2 (ja) * 2002-02-08 2007-10-31 株式会社東芝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
JP2003347895A (ja) * 2002-05-30 2003-12-05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Sawフィルタ
DE102004020183B4 (de) * 2004-04-22 2015-12-03 Epcos Ag Oberflächenwellen-Resonatorfilter mit longitudinal gekoppelten Wandlern
JP2004320812A (ja) * 2004-07-09 2004-1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DE102004048715B4 (de) * 2004-10-06 2014-05-22 Epcos Ag SAW-Filter mit Impedanz-Transformation
JP4274246B2 (ja) * 2004-12-20 2009-06-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ランス型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4569314B2 (ja) 2005-02-22 2010-10-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ランス型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2006229487A (ja) 2005-02-16 2006-08-31 Murata Mfg Co Ltd バランス型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CN100546179C (zh) * 2005-02-16 2009-09-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平衡型声波滤波器件
US7683735B2 (en) * 2005-02-16 2010-03-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lanced acoustic wave filter
CN101438495B (zh) * 2006-05-08 2012-04-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装置和双工器
JP4841311B2 (ja) * 2006-05-19 2011-1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型弾性表面波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通信装置
JP5135763B2 (ja) * 2006-11-01 2013-02-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デュプレクサ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2840A (en) * 1966-09-27 1971-06-01 Zenith Radio Corp Acoustic wave filter
CN1389982A (zh) * 2001-05-31 2003-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表面声波滤波器、平衡型滤波器和通信器件
CN101107777A (zh) * 2006-01-20 2008-01-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滤波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52819A1 (en) 2010-03-04
US8289106B2 (en) 2012-10-16
JP2010062773A (ja) 2010-03-18
JP5350720B2 (ja) 2013-11-27
CN101667815A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6693B2 (en) Duplexer with a ladder filter portion and a specifically connected capacitor or elastic wave resonator
US7057478B2 (en) Component functioning with bulk acoustic waves having coupled resonators
KR101754198B1 (ko) 듀플렉서
US7425879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apparatus and branching filter
KR100793613B1 (ko) 밸런스형 탄성파 필터장치
JPH10303683A (ja) 近接結合を有する差動入出力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
KR20020075306A (ko) 탄성 표면파 필터 장치
JP4702454B2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4244057B2 (ja) バランス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CN101809866B (zh) 声波滤波装置
CN101667815B (zh) 声波装置和系统
KR100436503B1 (ko) 탄성 표면파 필터장치, 듀플렉서 및 통신장치
JP4829238B2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変換部を備えたsawフィルタ
KR20020075307A (ko) 탄성 표면파 필터와 이를 사용한 탄성 표면파 장치 및 이필터 또는 이 장치를 사용한 통신 장치
JP5458738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KR20190016122A (ko) 탄성 표면파 필터, 고주파 모듈 및 멀티플렉서
JP4936102B2 (ja)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
JP2015002375A (ja) 分波装置
EP0800270B1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JP2017204729A (ja) 容量素子、弾性波素子および弾性波モジュール
JP4995923B2 (ja) 弾性境界波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JPH09326669A (ja) 表面弾性波フィルタ
US20230223929A1 (en) Longitudinally coupled resonator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acoustic wave filter
JPWO2012120879A1 (ja) 弾性波装置
WO2022050210A1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IYO YUD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2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Taiyo Yud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