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5194B -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5194B
CN101665194B CN200910173333.3A CN200910173333A CN101665194B CN 101665194 B CN101665194 B CN 101665194B CN 200910173333 A CN200910173333 A CN 200910173333A CN 101665194 B CN101665194 B CN 101665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ir
polymer film
thin polymer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33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5194A (zh
Inventor
桥本宽树
石井启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5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5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1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65H18/26Mechanisms for controlling contact pressure on winding-web package, e.g. for regulating the quantity of air between web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10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 B65H2406/11Means using fluid made only for exhausting gaseous medium producing fluidised bed
    • B65H2406/113Details of the part distributing the air 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5Plastic
    • B65H2701/1752Polymer film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有效地排除薄膜卷中的薄膜层之间的滞留空气,而将薄膜卷绕成卷状。将薄膜(11)卷绕在设在卷绕轴(26)上的卷芯(27)上。从气动压力部(23)对卷绕的薄膜(11)吹送空气。将薄膜(11)按压在薄膜卷(29)侧。气动压力部(23)由第一送风头(31)和第二送风头(32)构成。通过第一送风头(31),对薄膜(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吹送空气。通过第二送风头(32),对薄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吹送空气。相对于第一送风头(31),将第二送风头(32)设置在薄膜卷绕方向的下游侧,并设置时间差来吹送空气。通过第二送风头(32),能有效地将滞留在薄膜(11)的两端部附近的残存空气排除。

Description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用偏光板保护膜等的聚合物薄膜由溶液制膜方法制造而成。例如,在使用这种溶液制膜方法制造聚合物薄膜的薄膜制造生产线中,将醋酯纤维等聚合物和可塑剂、UV吸收剂、润滑剂等各种添加剂一起溶解在溶剂中,制成胶液。然后,将该胶液沿着支承体即滚筒或条带流延,在具有自支承性处剥离。接着,通过路径辊输送剥离的软膜,同时经热风干燥,形成聚合物薄膜(在下文中称为薄膜)。
这种薄膜被连续地输送到设在薄膜生产线下游侧的薄膜卷绕装置上,在此处,由树脂、金属、木材、厚纸等制成的圆筒状的卷芯根据不同的用途或设备性能等卷绕数百米至数千米的长度。因此,通过卷绕成卷状的薄膜卷的形态来包装成合适的产品。此时,随着薄膜生产线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如果薄膜卷绕装置中的薄膜卷绕速度加快,空气就会和薄膜一起被卷夹进去。如果空气被卷夹入薄膜卷中,则形成在薄膜的层间具有不均匀空气厚度的薄膜卷。因此,产生局部的黑条纹状(在下文中,称为黑条纹缺陷)。
为了避免这种黑条纹缺陷,一种公知的方法是,根据薄膜的卷绕速度或厚度,薄膜卷的半径等,调整薄膜的卷绕张力(张紧力),同时将压膜辊(lay-on roll)放置在薄膜卷的周面上,在卷绕薄膜时强制性地排除卷夹入的空气,防止因空气卷入而导致的产品缺陷(例如,日本专利文献1)。
为了防止薄膜卷的卷绕偏移,另一种已知的在卷芯上卷绕薄膜的方法是在薄膜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施加由微小凹凸构成的滚花加工(例如,日本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2002-2201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2002-255409号公报
但是,如专利文献2所述,如果由压膜辊或吹空气将薄膜按压在薄膜卷周面上,同时连续地将在两端部施加滚花加工的薄膜卷绕在卷芯上,因施以滚花加工的两端部(在下文称为耳部)和没有施以滚花加工的中央部(在下文称为产品区域)之间微小的薄膜厚度差累积起来,由此在薄膜卷的外周面的薄膜宽度方向两侧边缘附近就会出现大致沿着周向的台阶差。
如果将薄膜按压在出现这种台阶差的薄膜卷缠上并又在薄膜卷上卷绕,则由于在耳部加工有滚花,所以耳部就会比产品区域更加隆起。因此,薄膜的耳部首先被按压在薄膜卷上。随后,薄膜宽度方向上的产品区域被按压在薄膜卷上。
如此,尽管在薄膜卷绕时卷夹入的空气被强制排除了,但是在按压薄膜宽度方向的产品区域时,由于耳部已经被按压过,所以在卷绕薄膜时,就不能向耳部的方向排除已卷夹入产品区域的空气,可能会导致产品区域产生缺陷。其结果是,薄膜卷中的薄膜层之间的薄膜产品区域产生空气厚度,因而可能导致黑条纹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能防止在薄膜卷中的薄膜层之间的薄膜产品区域中产生空气厚度。
本发明的聚合物薄膜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绕机主体,其沿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向旋转卷芯,而将所述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第一送风部,其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所述聚合物薄膜,从沿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吹出口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产品区域吹送空气;第二送风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送风部配置在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向的下游侧,且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的所述两端部吹送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部、所述第二送风部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吹送空气。优选地,所述第二送风部使所述空气的吹送方向与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交叉,朝向斜外侧方向吹送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送风部包括:具有沿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吹出口的送风管道;使该送风管道旋转位移而改变空气的吹送方向的管道方向改变部。优选地,在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卷绕位置具有沿卷芯方向按压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压膜辊或第三送风部。优选地,所述聚合物薄膜在其所述两端部具有被实施了滚花加工的耳部。
本发明的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卷绕工序,沿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向旋转卷芯,而将所述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第一送风工序,在将所述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过程中,从沿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吹出口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产品区域吹送空气;第二送风工序,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的所述两端部吹送空气。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薄膜在所述两端部具有被实施了滚花加工的耳部。
根据本发明,在薄膜卷绕过程中,对产品区域进行吹送薄膜的第一送风,可以对薄膜卷施加空气压力。由此,在薄膜卷的层间,可以将滞留在产品区域的空气向薄膜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耳部挤压。随后,对除了进行第一送风后的产品区域以外的耳部进行吹送薄膜的第二送风,在薄膜卷和卷绕在该薄膜卷的最上层的薄膜之间,滞留在耳部的空气就被可靠地排除到薄膜卷的外侧。因此,由于可以将由第一送风产生的空气压力无法排除的滞留空气可靠地排除到薄膜卷以外,所以能够抑制因滞留空气导致的黑条纹缺陷。特别是,对于在薄膜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实施过滚花加工的耳部的薄膜处,因滚花加工部分会阻挡空气压力对空气排除,空气滞留在薄膜卷内的情况较多,而本发明能够在卷绕薄膜时可靠地排除这种滞留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实施了滚花加工的薄膜的两侧边缘部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气动压力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了气动压力部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了气动压力部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概略图。
标号说明
10卷绕装置,11薄膜,11a耳部,11b产品区域,23气动压力部,27卷芯,29薄膜卷,31第一送风头,32第二送风头,51旋转位移机构  62第三送风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输送薄膜11的输送方向,卷绕装置10设在薄膜生产线12的下游侧。在薄膜生产线12和卷绕装置10之间依次设有滚花辊14和修边装置15。薄膜生产线12中,含有作为聚合物的三乙酸纤维素(在下文称为TAC)和溶剂的胶液在支承体上流延,制成流延膜,并剥离该流延膜,将包含在流延膜中的溶剂蒸发,制成长条状的薄膜11。随后,薄膜生产线12制造的薄膜11通过滚花辊14和修边装置15被输送到卷绕装置10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滚花辊14在长条状的薄膜11的宽度方向的耳部11a通过压花加工等设有多个微小凸部16。例如,该凸部16可以设成圆锥台形状。但是,作为凸部16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圆锥台形状,例如也可以采用角锥形、圆球形、波浪形、格子形、不定形状等的集合体等各种形式。
如图1所示,修边装置15切除薄膜11耳部的多余部分。在该修边装置15上还连接着未图示出的破碎机。由修边装置15切掉的耳部通过送风被吹送到破碎机,进行粉碎,然后作为胶液等的原材料再利用。而且,修边装置15和滚花辊14也可以设在同一装置内。另外,也可以在修边以后再进行滚花加工。
卷绕装置10为臂式转塔车床形式,包括转塔车床臂(タ一レツトァ一ム)21、保持台22、气动压力部23、卷绕张力调节部24和控制器25。转塔车床臂21可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保持台22上。在转塔车床臂21的两端部安装有安装轴26。在该安装轴26设有卷芯27。安装轴26与电机28连结。电机28使卷芯27沿箭头A所示的薄膜的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将薄膜11卷绕在卷芯27上。
在转塔车床臂21右侧的薄膜11的卷绕位置PR处,在将薄膜卷绕在位于转塔车床臂21的一安装轴26的卷芯27上时,在另一卷芯更换位置处的安装轴26上,进行薄膜卷29的卸除和新卷芯30的安装。
转塔车床臂21通过未示出的转臂机构以每次180度间歇旋转。因此,如果薄膜11在一卷芯27上卷绕的长度的量达到满卷,则转塔车床臂2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并将空的卷芯30设定在卷绕位置PR处,然后将薄膜11连续地卷绕在空的卷芯30上。而且,从达到满卷的薄膜卷29切断薄膜以及切断了的薄膜在新卷芯30上的卷绕通过以另行设置在卷绕装置10上的薄膜卷缠切断装置(省略图示)进行。
安装轴26使卷芯27在卷绕方向A上旋转,从而将薄膜11以卷状卷绕在卷芯27上。此时,通过气动压力部23对卷绕位置PR的薄膜11吹送空气,就可以防止因高速卷绕薄膜11而伴随卷入空气。
气动压力部23包括第一送风头(第一送风部)31和第二送风头(第二送风部)32。第一送风头31具有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的吹出口33,且与鼓风机34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该第一送风头31,对除了薄膜宽度方向的耳部11a以外的产品区域11b吹送空气,将滞留在薄膜卷29的层间的产品区域11b的空气从产品区域11b向耳部11a压出。
如图1所示,该第一送风头31安装成使空气吹送方向相对于以卷芯27为中心的放射线L1,以朝向与卷绕方向A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具有倾斜角θ1的角度地倾斜。θ1优选为0度以上且45度以下。尤其是,θ1更优选15度以上且30度以下。另外,第一送风头31设在卷芯27的周围,以便通过这种位置关系在卷绕位置PR吹送空气。此外,该第一送风头31也可以安装成使空气吹送方向相对于放射线L1朝向卷绕方向A倾斜。
第二送风头32沿着卷绕方向A相对于第一送风头31更靠下游设置,例如设在以卷芯27为中心偏离卷绕方向A大约30度的位置上。而且,该偏离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限定的,可以进行适当地变化,例如也可以是大约20度的偏离量。
如图4所示,第二送风头32具有在薄膜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的吹出口35,并配置在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吹出口35的宽度和位于薄膜卷29的周面的薄膜11的耳部11a的宽度大致一致。另外,第一送风头31的吹出口33的宽度和产品区域11b的宽度大致一致。而且,耳部11a的宽度在薄膜卷29宽度的10%以上且在20%以下,产品区域11b的宽度在薄膜卷29宽度的80%以上且在90%以下。而且,如图1所示,在第二送风头32也连接有鼓风机34。通过该第二送风头32,对耳部11a吹送空气。由此,从薄膜卷29层间的产品区域11b挤压出的并在耳部11a被拦住而滞留的空气利用来自第二送风头32的空气,被可靠地排出到薄膜卷29的外部。因此,和现有技术中从一个空气吹出口吹送空气的气动压力部不同,能够可靠地将滞留在耳部11a的空气排出到薄膜卷29的外部。
第二送风头32安装成使空气吹送方向相对于以卷芯27为中心的放射线L1,以朝向与卷绕方向A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具有倾斜角θ2的角度地倾斜。θ2优选为0度以上且45度以下。尤其是,θ2更优选为15度以上且30度以下。该倾斜角θ2设定得和第一送风头31的倾斜角θ1相同或者大。通过设定得比θ1大,可靠地将耳部11a的空气排出。而且,也可以将第一送风头31安装成使空气吹送方向倾斜朝着卷绕方向A。
另外,控制器25控制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送风的速度和风向。作为空气送风源的鼓风机34在控制器25的控制下,产生规定压力的空气。然后,由该鼓风机34产生的空气通过未图示出的配气管,从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的空气吹出口33、35在规定的气压(吹送压力)下向薄膜卷29的周面吹送空气。
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固定在安装架36上。安装架36可在薄膜卷29的直径方向上位移,可根据薄膜的卷径的增加而通过移位机构37移动,并保持吹出口33、35和薄膜卷29的最外周面之间具有恒定的距离。
在控制器25的控制下,移位机构37可以根据卷绕半径R1的增加来移动安装架36,以便于保持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和薄膜11的表面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也可以使用其他任意机构作为能移动安装架36的移位机构37。
卷绕张力调节部24包括张力调节机构41,张力测定传感器42,脉冲产生器43。张力调节机构41包括导辊44、45以及张力调节辊46,并可在导辊44、45之间升降张力调节辊46。张力测定传感器42安装在导辊44上,用于测定薄膜卷绕时的张力。该测定的张力信号被传送给控制器25。脉冲发生器43基于导辊47的旋转位移产生脉冲,将产生的脉冲传送到控制器25中。
控制器25控制卷绕装置10,将薄膜11卷绕在卷芯27上。首先,控制器25将脉冲发生器43产生的脉冲计数并由此检测出薄膜11的卷绕长度。随后,控制升降机构,而将卷绕张力设定为规定的值。根据来自张力测定传感器42的张力信号,使张力调节辊46位移来进行卷绕张力的调节。例如,在张力较高时,使张力调节辊46下降,在张力较低时,相反地使张力调节辊46上升,从而控制张力处于一定范围内。由此,可以根据卷绕长度,在最佳的卷绕张力下对薄膜11进行卷绕。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随着卷绕长度加长、卷绕半径R1变大而使卷绕张力减小的模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对于这种卷绕长度和卷绕张力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合适的公知模式。
控制器25除了上述卷绕张力调节以外,还可以输出转塔车床臂21的旋转控制信号,或向未图示的薄膜卷缠切断装置输出薄膜的切断或卷绕开始信号等。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薄膜生产线12通过溶液制膜方法制造薄膜11,将薄膜11输送到滚花辊14上。滚花辊14在薄膜的耳部11a(参考图2)施加规定的滚花加工。修边装置15保留实施了滚花加工的耳部11a的同时,切去薄膜11的两边缘多余的耳部。之后,薄膜11被传送到卷绕装置10中。
在卷绕装置10中,卷芯27被安置在转塔车床臂21的两端部上。未图示的卷缠装置将薄膜生产线12制造的薄膜11的前端卷缠在卷芯27上后,控制器25驱动张力调节机构41,以使开始卷绕薄膜11时的卷绕张力为规定值。接着,控制器25驱动电机28,在规定的卷绕速度下开始卷绕薄膜11。也可以根据生产制造条件来适当确定卷绕张力。例如,在薄膜11的卷绕速度为100m/分钟,薄膜11的厚度为80μm,薄膜11的宽度为1340mm,薄膜11的全卷长度为4000m时,将薄膜卷绕开始时的卷绕张力设定为410N,将薄膜卷绕结束时的卷绕张力设定为350N。
接着,开始卷绕薄膜11之后,控制器25根据来自脉冲产生器43的脉冲信号,计算出薄膜卷29的卷绕半径R1。进而,控制器25根据该卷绕半径R1,驱动移位机构37,以使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的吹出口33、35的、和薄膜卷29周面最近的端部与薄膜卷29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大致恒定的值。
薄膜卷29的卷绕半径R1达到规定的值,薄膜11的卷绕一结束,停止对鼓风机34的驱动,并且驱动移位机构37,将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退回到规定位置。随后,利用薄膜切断器(未图示)等在规定的位置切断薄膜11,同时将切断的薄膜11的前端由未图示的卷缠装置卷缠在空的卷芯上。之后,使转塔车床臂21旋转规定的角度,将该卷芯设置在卷绕位置上,同时将卷绕结束了的薄膜卷29设置在取出位置上。在取出位置取下薄膜卷29之后,设置空的卷芯30。
在开始卷绕薄膜11时,控制器25驱动鼓风机34,产生规定压力的空气,在卷绕于薄膜卷29上的薄膜11的卷绕位置PR附近的表面,例如可以通过2KPa以上且10KPa以下的压力吹送空气。由此,薄膜11一边被压靠在卷芯27或薄膜卷29上一边进行卷绕。优选在薄膜11的卷绕开始时同时吹送空气,但另外也可以在卷绕稳定阶段吹送空气。通过吹送空气,可以不用压膜辊而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将卷夹在薄膜卷29内的空气除去。
并且,为了对风向进行调节,也可以在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的吹出口33、35设置未图示的风扇。通过设置风扇,可以对风向进行自由调节地向薄膜卷29的周面输送空气,所以能够高效地将力作用在重叠于薄膜卷29的薄膜上,从而更有效地将卷入到产品区域11b和耳部11a中的空气除去。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置旋转第二送风头32的姿态的旋转位移机构51,以使吹出口35的空气的吹送方向在与薄膜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薄膜卷29的外侧。此时,可通过旋转轴52旋转自如地安装第二送风头32,并可相对于第一送风头31改变第二送风头32的倾斜角度,以便在与薄膜面平行的平面内通过该旋转位移机构51使第二送风头32旋转自如,并使一对第二送风头32构成左右对称的倾斜角度。
如图6所示,作为代替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也可以利用单一的送风头55,该送风头具有对应于第二送风头32的吹出口的吹出口53和对应于第一送风头31的吹出口的吹出口54。通过将多个送风头制成单一的送风头,可以减少构成送风头的构件。
此外,优选是,随着从第一送风头31的中心朝向薄膜卷29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控制器25逐渐加大第一送风头31吹送的风的风压。在薄膜卷的中心位置,将用于移动滞留在薄膜卷层间空气的力设为最小,并从中心位置朝向外逐渐增大该力,由此能更有效地除去滞留在中心位置的空气。
另外,优选是,送风部吹送的风的风压在2kPa以上且10kPa以下。在不足2kPa时,难以达到移动滞留在薄膜卷层间空气的效果。在大于10kPa时,空气排出效果呈饱和状态,过大的送风造成不必要的运转损耗。
控制器25计算出卷绕半径R1,并根据该卷绕半径R1,驱动移位机构37,从而将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的吹出口和薄膜卷29周面之间的距离在规定的范围内保持在大致恒定的值。该距离优选为3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
如果薄膜卷29的卷绕长度达到一定的值,薄膜11的卷绕结束,停止对鼓风机34的驱动,并且驱动移位机构37,将第一、第二送风头31、32退回到规定位置。
下面,参考图7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卷绕装置60中,作为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动压力部23(参考图1),在卷绕位置PR附近设置第一气动压力部61。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动压力部沿着卷绕方向A更靠卷绕位置PR的下游方向,具体的说,优选是配置在相对于卷绕位置PR在270度以上并在330度以下的位置。将该气动压力部称为第二气动压力部62。对于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在图7中,卷绕张力调节部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了对其图示和说明。
第一气动压力部61具有第三送风头(第三送风部)62,移位机构63和鼓风机64。和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动压力部相同的是,第三送风头62具有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的吹出口65,且与鼓风机64连接。通过该第三送风头63,沿着薄膜宽度方向全面地吹送空气,将新卷绕的薄膜压靠在薄膜卷29上。
在控制器25的控制下,移位机构63随着卷绕半径R1的增加而使第三送风头62水平移动,以使第三送风头62的吹出口相对于薄膜卷29的周面保持平行,从而将第三送风头62和薄膜11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只要能够移动第三送风头63,也可以采用任意机构作为该移位机构63。
通过第二气动压力部62,能够将第一气动压力部61未排除尽的、卷入薄膜卷29层间的空气可靠地排出。此外,从相对于卷绕位置PR沿着卷绕方向A,在相对于设有第一气动压力部61的位置在270度以上330度以下的范围内,且与下游方向错开一些,而设置第二气动压力部62时,第二气动压力部62设置在第一气动压力部61附近,沿着卷绕方向A的相反方向,配置在卷绕位置PR的上游。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有效地排除伴随将要到达卷绕位置PR的薄膜卷29周面的空气。如此,通过第一气动压力部61,就可以减少卷入薄膜卷29层间的空气。
第二气动压力部62沿着卷绕方向A相对于卷绕位置PR在小于270度的位置配置时,由于吹送不到将要到达卷绕位置PR的薄膜卷29周面的空气,所以削弱了排除伴随风的效果。另外,第二气动压力部62沿着卷绕方向A相对于卷绕位置PR在大于330度的位置上配置时,由于过分接近第一气动压力部61,所以可能会接触到薄膜11,因此并不优选。
而且,替代第一气动压力部61,也可以采用在卷绕时与薄膜接触的压膜辊。
在本实施例中,以两轴转塔车床式卷绕装置作为实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三轴以上的转塔车床式卷绕装置。
优选地,由薄膜生产线12制造的薄膜11在长度方向(流延方向)至少为100m以上。而且,薄膜11的宽度优选为在600mm以上,更优选为在1400mm以上且2500mm以下。此外,本发明在大于2500mm时也有技术效果。本发明也适用于制造薄膜11的厚度为4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薄的薄膜。
对于上述实施例,对由溶液制膜方法制造的TAC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TAC薄膜以外的聚合物薄膜等或者其他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而且,这些聚合物薄膜也不限于由溶液制膜方法制造,也可以利用熔融制膜法等公知制造方法制造的聚合物薄膜。

Claims (6)

1.一种聚合物薄膜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卷绕机主体,其沿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向旋转卷芯,而将所述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
第一送风部,其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所述聚合物薄膜,从沿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吹出口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产品区域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吹送空气;
第二送风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送风部配置在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向的下游侧,且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的所述两端部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吹送空气,
所述第二送风部使所述空气的吹送方向与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交叉,朝向斜外侧方向吹送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薄膜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送风部包括:具有沿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吹出口的送风管道;使该送风管道在相对于所述聚合物薄膜平行的面内旋转位移而改变空气的吹送方向的管道方向改变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薄膜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卷绕位置具有沿卷芯方向按压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压膜辊或第三送风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薄膜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薄膜在所述两端部具有被实施了滚花加工的耳部。
5.一种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卷绕工序,沿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向旋转卷芯,而将所述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
第一送风工序,在将所述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过程中,从沿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吹出口对所述聚合物薄膜的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产品区域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吹送空气;
第二送风工序,相对于在所述第一送风工序向所述产品区域吹送空气的所述聚合物薄膜,对其宽度方向的所述两端部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吹送空气,
所述第二送风工序使所述空气的吹送方向与所述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交叉,朝向斜外侧方向吹送空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薄膜在所述两端部具有被实施了滚花加工的耳部。
CN200910173333.3A 2008-08-27 2009-08-25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5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7620A JP5192320B2 (ja) 2008-08-27 2008-08-27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巻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8-217620 2008-08-27
JP2008217620 2008-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5194A CN101665194A (zh) 2010-03-10
CN101665194B true CN101665194B (zh) 2014-08-20

Family

ID=4180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3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5194B (zh) 2008-08-27 2009-08-25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92320B2 (zh)
KR (1) KR101602192B1 (zh)
CN (1) CN101665194B (zh)
TW (1) TWI4699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8828B2 (ja) * 2011-01-07 2013-07-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029425B (zh) * 2011-10-07 2015-07-29 小森公司 薄膜转印装置
JP5638569B2 (ja) * 2012-05-23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ラビング処理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5383983A (zh) * 2014-09-09 2016-03-09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基材传输系统
JP6265926B2 (ja) * 2015-02-05 2018-0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ウェブの巻取り方法
CN111148709B (zh) * 2017-09-29 2021-10-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卷取装置、卷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3456A (ja) * 2001-03-30 2002-10-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巻取装置
JP2005096915A (ja) * 2003-09-24 2005-04-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イルム巻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051154B2 (ja) * 2009-02-27 2012-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7346A (ja) * 1983-04-22 1984-1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ウエブの巻取装置
JPH0551154A (ja) * 1991-08-26 1993-03-02 Konica Corp 巻取装置
JPH06329308A (ja) * 1993-05-17 1994-11-29 Toshiba Mach Co Ltd フィルム巻取装置
US6854683B2 (en) * 2002-04-04 2005-02-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ape winder
JP2006117434A (ja) * 2004-09-27 2006-05-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イルム巻取装置及びそのフイルム巻取方法
TWI258425B (en) * 2005-07-28 2006-07-21 Shoen Jiee Ind Co Ltd Knurling roll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3456A (ja) * 2001-03-30 2002-10-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巻取装置
JP2005096915A (ja) * 2003-09-24 2005-04-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イルム巻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051154B2 (ja) * 2009-02-27 2012-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5194A (zh) 2010-03-10
KR20100025462A (ko) 2010-03-09
TW201008859A (en) 2010-03-01
KR101602192B1 (ko) 2016-03-10
JP5192320B2 (ja) 2013-05-08
TWI469908B (zh) 2015-01-21
JP2010052863A (ja) 201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5194B (zh)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EP0183135B1 (en) Automatic cutting and winding apparatus for a web-like material such as a film
US6729572B2 (en) Mandrelless center/surface rewinder and winder
JPH0768001B2 (ja) ワインダーにおいてセット交換を行う方法
CN112864476A (zh)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5775820A (zh) 一种用于流延膜机的双中心轴收卷装置
JP4522069B2 (ja) フイルム巻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KR101876276B1 (ko) 필름 권취장치 및 필름 권취장치를 사용한 필름의 제조방법
JP2006117434A (ja) フイルム巻取装置及びそのフイルム巻取方法
ES2623800T3 (es) Sistema de registro e inspección de una bobinadora
JP5776146B2 (ja) フィルム裁断方法及びフィルム裁断装置
CN113459640B (zh) 一种一体化光学膜加工设备
JP5930828B2 (ja) 巻取装置
JP4491740B2 (ja) 微粘着帯状シートの巻取方法及び巻取装置
WO2003041885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stabilisation du defilement a grande vitesse d'un produit en bande
JP4289581B2 (ja) ウェブ乾燥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089093A (ja) フィルムの裁断方法
JP6265926B2 (ja) ウェブの巻取り方法
JPH081286A (ja) 急冷金属薄帯の巻取装置
JP4774647B2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H0966512A (ja) セラミック基板用グリーン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S63196445A (ja) 帯状物の切断巻取装置
JP2003071783A (ja) フィルムの裁断方法
US9555993B2 (en)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web into a roll
JP568276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