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9216A -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9216A
CN101659216A CN200910088294A CN200910088294A CN101659216A CN 101659216 A CN101659216 A CN 101659216A CN 200910088294 A CN200910088294 A CN 200910088294A CN 200910088294 A CN200910088294 A CN 200910088294A CN 101659216 A CN101659216 A CN 101659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plate
panel body
carrier panel
instrumen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9216B (zh
Inventor
张志亮
徐东求
孙建强
李维增
陶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882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92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9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9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9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9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汽车仪表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上的风道板,所述风道板上形成有多个通风口和与多个通风口一一对应的气流通道,所述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之间还设置有一风道分配板,其中,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具有一第一焊接部位及一第二焊接部位,所述风道分配板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所述风道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仪表板本体与风道分配板、风道板采用焊接方式焊合,焊合形成的仪表板整体成盒型结构,这能极大地提高仪表板的整体强度,并能极大提升仪表板的抗颠簸性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仪表盘组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本发明还涉及该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汽车上的风道大多形成于一独立板上,该独立板与仪表板本体之间的连接大多通过相互间的连接紧固件连接,一般而言,两者之间采用螺钉或者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在安装时现场钻孔或者预先定好紧固位置,预留出必要的安装孔。这在安装过程中会由于没有准确的定位,导致两者之间位置有偏差,并且,现场进行钻孔拼装会增加工作的强度,而且,采用紧固件连接形成的仪表板,其连接部位的强度低于其它部位的强度,平时汽车行驶在崎岖路面时不断地震动,容易造成仪表板的连接部位松弛,从而出现风道松脱、漏风现象,产生噪音,并且对提高仪表板的整体强度无益。
针对上述现象,中国专利ZL97190295.X,授权公告日为1998年7月22日,其公开的具有一体式气流管道的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方法及这样制造的仪表板,采用仪表板本体与一个或多个通风管道集成以形成一体化的仪表板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但是由于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专门的模具,其生产成本高,并且加工工艺复杂,尤其在多风道的情况下,其加工工艺将会更加复杂。
针对上述情况,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风道与仪表板本体一体成型且加工制造方便易行的汽车仪表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仪表板主体与仪表板风道连接不稳定、使用强度低、风道易松脱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风道与仪表板本体一体成型且加工制造方便易行的汽车仪表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上的风道板,所述风道板上形成有多个通风口和与多个通风口一一对应的气流通道,所述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之间还设置有一风道分配板,其中,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具有一第一焊接部位及一第二焊接部位,所述风道分配板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所述风道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仪表板本体与所述风道分配板之间设置有隔温海绵。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板近似成T型,其长度短于所述仪表板本体,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通风口和气流通道为三个,所述三个通风口和三个气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风道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位于风道板前部的气流通道内设置一隔断部,所述隔断部将与该气流通道对应的通风口分成前通风口、左通风口和右通风口三个部分,并将该气流通道分割成与所述前通风口连通的前气流通道、与所述左通风口连通的左气流通道和与所述右通风口连通的右气流通道。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左气流通道的左端具有一出风口,所述右气流通道的右端也具有一出风口。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位于风道板中部的气流通道的两端各具有一出风口。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位于风道板后部的气流通道的后部具有两个出风口。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板的周边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对应的焊接边。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板的前部的左右两侧上各有一个定位孔。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分配板位于所述风道板的前部气流通道内,且所述风道分配板前部具有一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与所述前气流通道相通。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分配板中部具有一鼓起部,所述鼓起部与所述仪表板本体形成一空腔。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分配板后部中央具有一缺口,风道分配板两侧也各有一个缺口。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风道分配板的周边具有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对应的焊接边。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焊接边的宽度为15~30毫米,厚度为1.5~5毫米。
上述的汽车仪表板,其中,所述仪表板本体内表面上具有三组定位筋,其中两组定位筋与所述风道分配板对应,另一组定位筋与所述风道板对应。
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仪表板本体、风道板和风道分配板;
(2)在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一第一焊接部位及一第二焊接部位;
(3)将所述风道分配板设置在所述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之间,并将所述风道分配板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然后,将所述风道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
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之前还包括一设置隔温海绵的步骤。
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隔温海绵贴合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
上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焊接方式为、振动焊接或摩擦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焊接成一体,并且在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之间设置风道分配板,风道分配板也与仪表板本体焊接成一体,从而使得仪表板主体与仪表板风道连接稳定、使用强度高、风道不易松脱;风道分配板能很好地将将暖风机吹来的温暖气流均匀地吹到汽车前风挡上,最大效应利用暖空气将汽车前风挡上的霜、雾除尽;焊接形成的仪表板整体成盒型结构,这能极大地提高仪表板的整体强度,并能极大提升仪表板的抗颠簸性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隔温海绵的设置,能很好地解决利用仪表板本体作为风道的一部分易造成风道内的空气温度散失问题。
还有,本发明的风道板上的气流通道设计合理,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汽车前风挡上的除霜、除雪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汽车两侧玻璃的除霜、除雪问题,还能很好地解决空调出风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仪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隔温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道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仪表板本体、隔温海绵、风道分配板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C-C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仪表板本体、隔温海绵、风道分配板的焊合体与风道板焊接成仪表板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的D-D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仪表板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汽车仪表板
1-仪表板本体
11-定位筋                12-定位筋
13-定位筋                14-前除霜风口
15-侧除霜风口            16-侧吹面风口
17-中吹面风口
2-隔温海绵
21-前除霜风口            22-侧避让缺口
23-中避让口
3-风道分配板
31-侧定位缺口            32-中定位缺口
33-前除霜风口            331-导风面
34-鼓起部                35-焊接边
4-风道板
41-前气流通道
4101-第二前气流通道
4102-左气流通道
4103-右气流通道
411-隔断部
412-前通风口
4121-第二前通风口            4122-左通风口
4123-右通风口
413-侧除霜风口
42-中气流通道
421-中通风口                422-左侧出风口、右侧出风口
43-后气流通道
431-后通风口                432-出风口
44-焊接边                   45-定位孔
5-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阅图9及图10,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100主要包括仪表板本体1、隔温海绵2、风道分配板3和风道板4。其中,仪表板本体1、风道分配板3和风道板4都是以塑料为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隔温海绵2、风道分配板3设置于仪表板本体1与风道板4之间,当然汽车仪表板还包括有设置在其上的面板、装饰板、仪表罩、储物盒等之类(见图11),由于其都属于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参阅图1,仪表板本体1沿车宽方向延伸,其上主要形成有一长条形的前除霜风口14、两个侧除霜风口15、两个侧吹面风口16、两个中吹面风口17和两组定位筋11、两组定位筋12、一组定位筋13,当然,为了配合汽车的各种仪表,仪表板本体1上还有适配仪表的仪表安装口(见图11),由于其都属于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说明。其中,前除霜风口14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上的中前部,用于汽车前风挡除霜、除雪;两个侧除霜风口15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的两侧,用于汽车侧窗除霜、除雪;同时,两个侧吹面风口16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接近两侧的位置,两个中吹面风口17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中后部的位置,用于空调出风,以调节车内的温度。
两组定位筋11分别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内表面的两侧,定位筋11高度为3~10毫米,其通过模具和仪表板本体1直接注塑成型,该两组定位筋11用于风道板4与仪表板本体1焊接时定位使用;另外,两组定位组筋12分别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内表面靠近内侧位置,一组定位筋13设置在仪表板本体1内表面的中部,定位筋12和定位筋13用于风道分配板3与仪表板本体1焊接时定位使用。
仪表板本体1上的内表面上还具有第一焊接部位及第二焊接部位,该两个焊接部位与风道分配板3和风道板4的周边形状有关,具体来说,与后面叙述的焊接边35和焊接边44对应,总体来说,由于风道分配板3位于风道板4的前气流通道41内(见后续描述),所以第一焊接部位位于第二焊接部位包括的区域内。仪表板本体1上的其它结构都属于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参阅图2,隔温海绵2的厚度为3~10毫米,隔温海绵2展开为平面结构,尺寸略大于风道板4。隔温海绵2的前部开有前除霜风口21,该前除霜风口21与前除霜风口14对应,两侧开有避让定位筋11的侧避让缺口22,中部开有避让定位筋13的中避让口23。隔温海绵2主要起隔温作用,以防止风道板4的风道内的流动气体通过仪表板本体1散热。
参阅图3和图4,风道分配板3前部具有一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通风口33,(此处也叫前除霜风口33),该前除霜风口33与前除霜风口14对应,前除霜风口33的两侧有导风面331,导风面331的作用是引导暖风按一定角度,从仪表板本体1上前除霜风口14吹出到汽车前风挡上,起到汽车前风挡除霜、除雪的作用,以满足国家法规GB11556的要求;风道分配板3中部有向下鼓起的鼓起部34,鼓起部34与仪表板本体形成一空腔,鼓起部34的作用是将暖风机吹来的温暖气流均匀地分布到前除霜风口33,以使吹到汽车前风挡上的暖空气均匀分布,最大效应利用暖空气将汽车前风挡上的霜、雾除尽。
风道分配板3两侧各有一个侧定位缺口31,后部中央具有一中定位缺口32,此三个缺口与仪表板本体1上的定位筋12、13相对应,其作用是保证风道分配板3与仪表板本体1焊接时准确定位;另外,在风道分配板3周边具有一第一焊接部位对应的焊接边35,焊接边35的宽度在15~30毫米,厚度在1.5~5毫米之间,最好为宽度在20~30毫米,厚度在2~4毫米之间,焊接边35是与仪表板本体1通过超声波焊接的作用面。
参阅图5和图6,风道板4近似成T型,其长度短于仪表板本体1,风道板4上设置有三个通风口412、421、431和三个沿风道板4长度方向设置的气流通道41、42、43,其中,通风口412与气流通道41对应,且通风口412与气流通道41设置在风道板4的前部,故也叫前通风口412、前气流通道41;通风口421与气流通道42对应,且通风口421与气流通道42设置在风道板4的中部,故也叫中通风口421、中气流通道42;通风口431与气流通道43对应,且通风口431与气流通道43设置在风道板4的后部,故也叫后通风口431、后气流通道43。该三个气流通道41、42、43的断面是三面封闭、一面开口、近似矩形的腔体。
风道板4的两侧各有一个定位孔45,此两个定位孔45与仪表板本体1上的两组定位筋11相对应,用于保证风道板4与仪表板本体1焊接时准确定位。
前通风口412设置在前气流通道41的底面上,该前通风口412与暖风机相接,这样暖风机内的温暖空气通过前通风口412传到前气流通道41内。前气流通道41内设置有隔断部411,该隔断部411将前通风口412分成第二前通风口4121、左通风口4122和右通风口4123三个部分,并将前气流通道41分割成与第二前通风口4121连通的第二前气流通道4101、与左通风口4122连通的左气流通道4102和与右通风口4123连通的右气流通道4103,该第二前气流通道4101与前除霜风口33相通,该左气流通道4102的左端具有一出风口413(该出风口也叫侧除霜风口),该右气流通道4103的右端也具有一出风口413(该出风口也叫侧除霜风口)。这样,从暖风机吹出的暖空气在隔断部411的作用下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经第二前气流通道4101、前除霜风口33和仪表板本体1上的前除霜风口14吹至汽车前风挡上进行前除霜;第二部分经左气流通道4102吹至出左侧的侧除霜风口413,第三部分经右气流通道4103吹至右侧的侧除霜风口413,对汽车两侧玻璃进行侧除霜。
中通风口421设置在中气流通道42的底面上,中通风口421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相接,中气流通道42的两端具有左侧出风口422和右侧出风口422,空调吹出的一部分空气通过中通风口421进入到中气流通道42内,经中气流通道42分流成两部分气流,其中一部分气流通过左侧出风口422、导风管(与本发明不直接发生关系,不做详细描述)、仪表板本体1上左侧的侧吹面风口16吹出到驾驶室内;另一部分气流通过右侧出风口422、导风管、仪表板本体1上的右侧的侧吹面风口16吹出到驾驶室内,以对车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
后通风口431设置在后气流通道43的底面上,后通风口431也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相接,后气流通道43的后部具有两个出风口432,空调吹出的一部分空气通过后通风口431进入到后气流通道43内后,通过后气流通道43后部的两个出风口432、仪表板本体1上的两个中吹面风口17及仪表板上的格栅(图中未示出)将空气吹到车内,以对车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
另外,为了提高风道板4的整体强度,前气流通道41、中气流通道42和后气流通道43三者之间布置有加强筋(见图5)。
为了方便与仪表板本体1焊接,风道板4的周边具有与第二焊接部位对应的焊接边44,焊接边44的宽度在15~30毫米,厚度在1.5~5毫米之间,最好为宽度在20~30毫米,厚度在2~4毫米之间,焊接边44是与仪表板本体1通过超声波焊接的作用面。
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仪表板本体1、风道板4和风道分配板3,仪表板本体1、风道分配板3和风道板4以塑料为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
(11)设置隔温海绵2,并将成型后的隔温海绵2贴合于仪表板本体1的内表面。
(2)在仪表板本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一第一焊接部位及一第二焊接部位,由于风道分配板3位于风道板4的前气流通道41内,所以第一焊接部位需要位于第二焊接部位包括的区域内。
(3)先对风道分配板3、隔温海绵2与仪表板本体1进行第一次整体焊接(参阅图7和图8),然后将风道分配板3、隔温海绵2、仪表板本体1的焊合体与风道板4进行第二次整体焊接(参阅图9和图10),在进行整体焊接时,先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将风道分配板3焊接于第一焊接部位,然后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将风道板4焊接于第二焊接部位,焊接时主要借助两组定位筋11、两组定位筋12和一组定位筋13进行定位,并且,焊接点5的分布也要均匀。上述的焊接方式并不局限于超声波焊接,也可以为振动焊接、摩擦焊接或者其它焊接方式。
当然,在制作满足需要的仪表板时,后续还需采用传统的装配工艺对仪表板上的其它附件进行装配,装配成型的仪表板100结构可以参阅图11。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利用仪表板本体1作为风道的一部分,使仪表板本体1与风道分配板3、风道板4焊合后,仪表板100整体形成盒型结构,这能极大地提高仪表板的整体强度,并能极大提升仪表板的抗颠簸性及使用寿命。并且隔温海绵的设置能很好地解决利用仪表板本体作为风道的一部分易造成风道内的空气温度散失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汽车仪表板,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上的风道板,所述风道板上形成有多个通风口和与多个通风口一一对应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之间还设置有一风道分配板,其中,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具有一第一焊接部位及一第二焊接部位,所述风道分配板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所述风道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与所述风道分配板之间设置有隔温海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近似成T型,其长度短于所述仪表板本体,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和气流通道为三个,所述三个通风口和三个气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风道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风道板前部的气流通道内设置一隔断部,所述隔断部将与该气流通道对应的通风口分成前通风口、左通风口和右通风口三个部分,并将该气流通道分割成与所述前通风口连通的前气流通道、与所述左通风口连通的左气流通道和与所述右通风口连通的右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流通道的左端具有一出风口,所述右气流通道的右端也具有一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风道板中部的气流通道的两端各具有一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风道板后部的气流通道的后部具有两个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的周边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对应的焊接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的前部的左右两侧上各有一个定位孔。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配板位于所述风道板的前部气流通道内,且所述风道分配板前部具有一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与所述前气流通道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配板中部具有一鼓起部,所述鼓起部与所述仪表板本体形成一空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配板后部中央具有一缺口,风道分配板两侧也各有一个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配板的周边具有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对应的焊接边。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4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边的宽度为15~30毫米,厚度为1.5~5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本体内表面上具有三组定位筋,其中两组定位筋与所述风道分配板对应,另一组定位筋与所述风道板对应。
1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仪表板本体、风道板和风道分配板;
(2)在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一第一焊接部位及一第二焊接部位;
(3)将所述风道分配板设置在所述仪表板本体与风道板之间,并将所述风道分配板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然后,将所述风道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之前还包括一设置隔温海绵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海绵贴合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方式为超声波焊接、振动焊接或摩擦焊接。
CN2009100882947A 2009-07-13 2009-07-13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659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82947A CN101659216B (zh) 2009-07-13 2009-07-13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82947A CN101659216B (zh) 2009-07-13 2009-07-13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9216A true CN101659216A (zh) 2010-03-03
CN101659216B CN10165921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1787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82947A Active CN101659216B (zh) 2009-07-13 2009-07-13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921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559A (zh) * 2011-12-14 2013-06-19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用集成式仪表板
CN103949830A (zh) * 2014-05-08 2014-07-30 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横梁附属零件组焊接夹具
CN105922602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硬塑仪表盘间隙面差保证工艺
CN105923052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摩擦焊塑料仪表板
CN105945418A (zh) * 2016-05-19 2016-09-21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大型超声波除霜风道与仪表板密封焊接工艺
CN106043456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芜湖新泉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台结构
CN110253193A (zh) * 2019-07-17 2019-09-20 常熟安通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仪表板风道的红外线封闭式焊接方法
CN111497616A (zh) * 2019-01-30 2020-08-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104135A (zh) * 2021-04-13 2021-07-13 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注塑成型表皮的发泡汽车仪表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559A (zh) * 2011-12-14 2013-06-19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卡用集成式仪表板
CN103949830A (zh) * 2014-05-08 2014-07-30 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横梁附属零件组焊接夹具
CN105922602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硬塑仪表盘间隙面差保证工艺
CN105923052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摩擦焊塑料仪表板
CN105945418A (zh) * 2016-05-19 2016-09-21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大型超声波除霜风道与仪表板密封焊接工艺
CN106043456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芜湖新泉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台结构
CN111497616A (zh) * 2019-01-30 2020-08-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253193A (zh) * 2019-07-17 2019-09-20 常熟安通林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仪表板风道的红外线封闭式焊接方法
CN113104135A (zh) * 2021-04-13 2021-07-13 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注塑成型表皮的发泡汽车仪表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9216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216B (zh) 汽车仪表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070005263A (ko) 차량용 제상덕트의 유로구조
JPH11254948A (ja) 車両の空調装置
US20060246834A1 (en) Cabin for work vehicle
CN211281182U (zh) 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和车辆
US20100035533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network of de-icing ducts
US3289564A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for automobile vehicles
CN201501315U (zh) 汽车仪表板
CN203651722U (zh) 汽车除霜风道
CN102216108B (zh) 车辆用内部装饰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和其成形金属模
US6257975B1 (en) Ventilation device for vehicles
CN102556000B (zh) 一种汽车用除霜除雾结构及其组装和运作方法
CA1281753C (en) Cross membe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CN111152654A (zh) 一种适应不同尺寸的汽车车身的仪表板结构
CN214001261U (zh) 用于车辆的出风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4112493U (zh) 一种安装在汽车门内饰板上的侧除霜通风结构及汽车
JP4232126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RU2595350C2 (ru)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2892537Y (zh) 一种汽车双区空调风道结构
CN210011575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系统
CN205381247U (zh) 一种卡车除霜风道
CN114475522B (zh) 一种前除霜盖板、前除霜结构及汽车
CN216507806U (zh) 一种两排座乘用车空调风道系统
CN212022338U (zh) 一种适应不同尺寸的汽车车身的仪表板结构
JPH0569861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