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421B -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成形用密封垫片及成形模、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夹具 - Google Patents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成形用密封垫片及成形模、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421B
CN101648421B CN200910164993.5A CN200910164993A CN101648421B CN 101648421 B CN101648421 B CN 101648421B CN 200910164993 A CN200910164993 A CN 200910164993A CN 101648421 B CN101648421 B CN 101648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lens
injection
material liquid
hol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49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8421A (zh
Inventor
浜中明
小林英树
冈本恭尚
砂川由基明
武田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8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8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055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overflow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011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thin-walled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04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using movable moulds not applied
    • B29C39/06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using movable moulds not applied continuously movable, e.g. along a production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24Feed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26Moulds or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32Auxiliary operations, e.g. machines for filling the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8Moulds for lenses
    • B29D11/00538Feed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5/00Plastic article or earthenware shaping or treating: apparatus
    • Y10S425/808Lens m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混合多种聚合性成分且在混合后立即把混合液注入到型腔内填充了二氧化碳的成形模中进行聚合而得到成形体。该制造方法把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向注入孔流入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到成形模中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一种在注入口前端部具有注入孔开口且在该开口周围具有倾斜面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该制造方法包含把塑料透镜原料液向被具有注入口部保持部和注入孔密封部的保持器具保持着的成形模中注入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一种用于保持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

Description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成形用密封垫片及成形模、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夹具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6月8日,申请号为200580026860.1,发明名称为“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夹具、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夹具和塑料透镜制造装置”,申请人为HOYA株式会社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把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进行注塑聚合所适合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且本发明涉及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利用所述密封垫片的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用于把原料液向所述成形模注入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夹具和在用于保持所述成形模中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夹具。
背景技术
作为塑料透镜成形的方法知道有注塑聚合法。例如在“眼镜”、1986年5月22日发行、医药葵出版中就公布了二甘醇二丙烯基碳酸酯制透镜(CR-39透镜)的制造工序。该透镜制造工序表示了把玻璃母模的上模模具和下模模具置以间隔并保持在圆筒状的密封垫片上以形成型腔的注塑模。然后在该型腔内注入原料液并在注入后放入到电炉内进行加热聚合,把聚合完了的透镜从模中取出来的制造工序。
作为向型腔注入原料液的方法有在密封垫片上设置注入口并从这里注入原料液的方法。例如在实公平6-39951号公报(以下叫做“文献1”)中就公布了这种密封垫片。向使用了该密封垫片的注塑模注入原料液时,在使注入口部的注入口向上地倾斜密封垫片并进行配置的状态下,原料液利用从注入口部利用自重的流动作用来进行注入。如该密封垫片这样把原料液从上注入的情况下,随注入条件或材料的不同有时有在注入时容易卷入气泡的情况。在原料液的粘度低时由于气泡比较容易被去掉,所以问题少,但在使用粘度高的原料液或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原料液时则去掉气泡困难,在使用这种原料时就不能利用这种结构的密封垫片。
在使用文献1所示密封垫片的成形方法中,在聚合后把密封垫片从填充了原料的成形模除去,则在这时,需要把原料液注入口内聚合的部分在注入孔附近截断而从成形体上去掉。在使用文献1记载的这种密封垫片时,通常是通过把注入口折弯而在注入孔附近把聚合部分破坏来除去密封垫片。但在制造高强度成形体时,在聚合完全进行完后在注入孔附近把聚合部分破坏并不容易。且在使用的原料液粘度高时,为了注入容易而把注入孔扩大,这样,把注入孔附近的聚合部分破坏就更加困难。因此要寻求能容易把密封垫片除去的成形方法。
作为从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透镜原料液通过注塑成形来制造塑料透镜的方法,例如在国际公开WO 03/084728号手册(以下叫做“文献2”)中就公布了下面的成形方法:把若混合就急速进行反应的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与具有300~2500平均分子量的二烯的反应生成物即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作为(A)成分,把芳香族二胺作为(B)成分来使用,通过成形聚合来成形塑料透镜。通过文献2公布的方法所成形的成形体具有与聚碳酸酯相匹敌的高强度。文献2记载的透镜制造工序是向由具有注入孔和排出孔的密封垫片、上模模具和下模模具形成的型腔内注入原料液,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把型腔内外的聚合部分截断。然后投入到电炉中进行热聚合,把聚合完了的透镜从模上卸下来,这样来制造塑料透镜。
在使用文献2记载的成分(A)和成分(B)来成形透镜时,最好是在短时间内急速进行混合且在混合后立即注入到注塑模内。特别是由于成分(A)粘度高,所以若在型腔内产生气泡则气泡难于被去掉,且产生的气泡难于向上方浮上来而气泡就容易原封不动低残留在成形体中。且由于成分(A)和成分(B)在混合后立即就开始聚合且聚合速度也快,因此在注入以后粘度进一步提高,气泡的去掉就更加困难。
文献2记载的方法是把密封垫片的排出口设置在顶部并在倾斜状态下使用设置有注入口密闭部的喷嘴来注入原料液。这时原料液是从型腔的下方向上方充满。这样从下部进行注入时比从上部注入时具有能降低气泡混入的效果。
如上述那样使用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进行注塑成形时,把混入到型腔内的气泡去掉困难。因此在使用这种原料时也要寻求气泡难于残留在型腔内的制造方法。
如文献2公布的那样使用具有注入口密闭部的喷嘴来注入原料液时,由附着在喷嘴周边部上的原料液的聚合而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则在喷嘴的周边成为块,结果是担心对喷嘴和密封垫片的配合有影响。且由于成分(A)和成分(B)在混合后立即就开始聚合且聚合速度也快,因此附着在混合液注入用喷嘴周边部上的混合液也是急速进行聚合反应。当已经进行着聚合的混合液与新注入的混合液一起向型腔内流入时则产生如流动那样的痕迹或由聚合不匀引起的痕迹等,有时在成形了的透镜上出现光学缺陷。
如文献2记载的方法那样把原料液从下方注入时,需要想办法在注入终了后不使成形模内的原料液从注入孔向外部流出。于是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在透镜原料注入后减小成形模的倾斜角度,或是使成形模变成水平而把注入口的开口部朝向上且位于型腔之上,这样来使注入的原料液不向外部流出。
但当这样在原料液注入后改变成形模的方向时,在原料液注入中混入的气泡则由于在到达成形模上端的排出孔之前成形模的角度就变化了,所以有时气泡就残存在型腔内。且在改变成形模角度时在受到冲击或急剧改变方向时,聚合途中的透镜原料在型腔内流动,有时其痕迹残留而成为光学缺陷。由于是在把成形模倾斜成水平或是接近水平的状态下把注入喷嘴从注入口卸下来,所以有时从注入喷嘴流出的原料液或从排出口溢出透镜原料液就挂住并附着在成形模上。这时例如想再利用模具等时,就需要把附着的原料去掉,或担心附着的原料液对制造工序有不好的影响。由于在安装和卸下注入喷嘴时需要改变成形模的角度,所以能预见要把注入工序自动化时机构就变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能从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成形出气泡和光学缺陷被减少了的塑料透镜。
特别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通过改善塑料透镜原料液向成形模的注入方法而能减少气泡和光学缺陷。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通过改善成形方法而在成形后能容易地把密封垫片除去。
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成形模、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器具和塑料透镜制造装置。
达到所述目的的方法如下。
[1]、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是混合多种聚合性成分且在混合后立即把混合液注入到成形模中进行聚合而得到成形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用于把所述混合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和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
把所述混合液向所述成形模注入前包含有加热所述成形模的工序和在所述型腔内填充二氧化碳的工序,且具有:
在使填充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是在顶部的状态下把所述混合液从所述注入孔进行注入的工序、
在混合液向所述成形模的注入终了后把所述注入孔进行密封的工序、
放置所述成形模的工序。
[2]、在[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多种聚合性成分包含下面的成分(A)和成分(B)。
成分(A):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
成分(B):通式(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胺(通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硫甲基中的任何一种)
[化学式I]
通式(I)
[3]、在[1]或[2]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成形模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
所述密封垫片具备所述注入孔和所述排出孔。
[4]、在[1]~[3]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填充二氧化碳的工序是把被加热了的二氧化碳进行注入。
[5]、在[1]~[4]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成形模具有排出口部,该排出口部具有通过所述排出孔与所述型腔连通的凹部,利用传感器检测所述混合液到达所述排出口部的规定高度并停止注入。
[6]、在[1]~[5]任一项记载的方法中,在密封所述注入孔的工序后还包含有把所述型腔内产生的气泡通过所述排出孔进行除去的去泡工序。
[7]、在[6]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排出孔在顶部的状态下通过把所述成形模倾斜规定的角度并保持规定时间来进行所述去泡工序。
[8]、在[1]~[7]任一项记载的方法中,在所述放置成形模的工序中,把所述成形模放置在低温环境中来使所述混合液聚合,然后把型腔内聚合部分与注入孔内和排出孔内的聚合部分截断,并接着把成形模放置在高温环境中来进一步进行聚合。
[9]、在[8]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密封垫片是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所述注入孔内和排出孔内聚合部分的截断是通过把所述注入孔和排出孔的一部分折弯来进行的。
[10]、在[1]~[9]任一项记载的方法中,塑料透镜是眼镜镜片。
[11]、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是把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塑料透镜原料液向成形模中注入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得用于把所述原料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和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
所述注入孔具有用于把所述混合液注入的开口(以下叫做“注入口开口”),
所述原料液在使所述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倾斜或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在顶部并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所述成形模注入,
从所述注入口开口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连通开始到该连通完了的期间,包含有: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剩余的一部分不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是流下的期间。
[12]、在[1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成形模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
所述密封垫片具备所述注入孔和所述排出孔。
[13]、在[11]或[12]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原料液的注入是在所述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进行的。
[14]、在[11]~[13]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期间中,在所述注入夹具开口与所述注入口开口之间产生间隙,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从该间隙流下。
[15]、在[14]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至少在所述原料液开始向型腔内流入之前的期间就产生了所述间隙。
[16]、在[14]或[15]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一边使所述间隙逐渐变窄一边进行所述原料液的注入。
[17]、在[14]~[16]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从所述原料液的注入途中到注入完了期间,没有所述间隙并进行所述原料液的注入。
[18]、在[14]~[17]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夹具的前端部是形成筒状,
在所述注入口开口的整个周围形成有面(以下叫做“注入口前端面部”),
通过把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的端面贴紧在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来消除所述间隙。
[19]、在[18]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的外形比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的外形大。
[20]、在[18]或[19]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相对于所述注入孔的轴是倾斜的,
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形成为,贴紧在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时,所述注入孔的轴向与所述注入夹具的轴向相交。
[21]、在[20]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贴紧在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时所述注入孔的轴向与所述注入夹具的轴向是交叉成大致直角。
[22]、在[18]~[21]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与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之间,在所述注入夹具开口和所述注入口开口的整个周围具有所述间隙的状态下来调整所述间隙的间隔。
[23]、在[11]~[22]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口开口的大小或是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或是小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大小。
[24]、在[11]~[23]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在向所述成形模的原料液注入终了后,把所述注入孔密封。
[25]、在[24]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在密封所述注入孔后立即使所述注入夹具开口从所述注入口开口离开。
[26]、在[11]~[25]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原料液含有多种聚合性成分,该多种聚合性成分在混合后立即开始聚合且在10分钟以内硬化。
[27]、在[11]~[26]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原料液含有下面的成分(A)和成分(B)。
成分(A):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
成分(B):通式(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胺(通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硫甲基中的任何一种)
[化学式II]
通式(I)
[28]、一种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是由圆筒体构成,具有用于分别嵌插具有用于形成塑料透镜光学功能面的成形面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开口,
所述圆筒体在外壁面上具有注入口部和排出口部,
所述注入口部具有在内部具有通孔(以下叫做“注入孔”)的注入管部和设置在该注入管部端部上的注入口前端部,且通过所述注入孔使所述圆筒体内部与外部连通,
所述排出口部具有把所述圆筒体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排出孔,
所述密封垫片使所述注入孔和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的位置,
所述注入口前端部具有所述注入孔开口且在该开口周围具有倾斜面。
[29]、在[28]记载的密封垫片中,所述注入管部上设置有薄壁部。
[30]、在[28]或[29]记载的密封垫片中,在所述注入口部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缘。
[31]、一种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是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能装卸地保持在[28]~[30]任一项记载的密封垫片的所述开口上,使第一模具的成形面与第二模具的成形面具有规定的间隔并相对以在所述筒状体内部形成与透镜形状相当的型腔。
[32]、一种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夹具,是在[31]记载的成形模上具备用于注入塑料透镜原料液喷嘴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夹具,
所述喷嘴的前端部是筒状,
所述前端部端面的外形小于设置在所述注入口前端部上的面的外形
[33]、在[32]记载的注入夹具中,所述喷嘴具有用于定位的凸缘。
[34]、在[32]或[33]记载的注入夹具中,所述注入夹具由管和设置在该管前端上的喷嘴构成,该管安装在把塑料透镜原料液进行混合的混合室上设置的吐出口上并能装卸。
[35]、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是包含把塑料透镜原料液向被保持器具保持着的成形模中注入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包含用于把所述原料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的注入口部和包含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的排出口部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
所述保持器具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注入口部的注入口部保持部和用于通过夹持所述注入口部来密封所述注入孔的注入孔密封部,
由所述保持器具进行的成形模的保持,是一边通过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来保持所述注入口部,一边在使所述成形模对于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使所述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下进行的,且
所述原料液的注入是通过把所述原料液从注入孔注入来进行的,并通过所述注入孔密封部把所述注入孔密封来结束。
[36]、在[35]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成形模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以下叫做“第一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以下叫做“第二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
所述密封垫片具备所述注入孔和所述排出孔。
[37]、在[36]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保持器具具有把所述成形模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两外侧进行夹持并保持的壁厚保持机构,
所述成形模即使通过由所述壁厚保持机构从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两外侧进行夹持,也通过所述保持器具来进行保持。
[38]、在[36]或[37]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包括具有槽(以下叫做“保持部槽”)的部件,所述成形模在注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保持部槽接触的状态下被保持。
[39]、在[36]~[38]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孔密封部包括具有槽(以下叫做“密封部槽”)的部件,并通过所述密封部槽来夹持注入口部进行所述注入孔的密封。
[40]、在[39]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密封部槽在向与所述保持部槽不同方向开口的状态下夹持所述注入口部进行所述注入孔密封。
[41]、在[36]~[40]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与所述注入口部的至少上下两个部位触接,且所述注入孔密封部通过夹持所述注入口部的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所接触的部位之间来密封所述注入孔。
[42]、在[36]~[41]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从所述保持器具的外部加力来使所述注入孔密封部移动。
[43]、在[36]~[42]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原料液含有多种聚合性成分,该多种聚合性成分在混合后立即开始聚合且在10分钟以内硬化。
[44]、在[36]~[43]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原料液含有下面的成分(A)和成分(B)。
成分(A):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
成分(B):通式(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胺(通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硫甲基中的任何一种)
[化学式II]
通式(I)
[45]、一种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其用于保持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
所述成形模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以下叫做“第一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以下叫做“第二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
所述密封垫片把具有使所述型腔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注入孔的注入口部和具有使所述型腔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排出孔的排出口部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上,
所述保持器具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注入口部的注入口部保持部和用于通过夹持所述注入口部来密封所述注入孔的注入孔密封部,且是用于使所述成形模对于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使所述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下来进行保持的。
[46]、在[45]记载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中,所述保持器具具有把所述成形模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两外侧进行夹持并保持的壁厚保持机构。
[47]、在[45]或[46]记载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中,所述保持器具具有用于安装在运送机构上的连结部。
[48]、在[45]~[47]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中,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包括具有槽(以下叫做“保持部槽”)的部件,所述成形模在注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保持部槽触接的状态下被保持。
[49]、在[45]~[48]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中,所述注入孔密封部包括具有槽(以下叫做“密封部槽”)的部件,并通过所述密封部槽来夹持注入口部并进行所述注入孔的密封。
[50]、在[49]记载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中,所述密封部槽是在向与所述保持部槽不同方向开口的状态下夹持所述注入口部进行所述注入孔密封的。
[51]、在[45]~[50]任一项记载的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器具中,所述注入孔密封部是通过从所述保持器具的外部加力来移动。
[52]、一种塑料透镜制造装置,是把多种聚合性成分混合并在混合后立即把混合液注入到成形模中的塑料透镜制造装置,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
该制造装置包括:
向所述成形模的型腔内供给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注入部、
向供给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成形模内注入所述原料液的原料液注入部、
使注入有所述原料液的成形模倾斜来把所述型腔的气泡除去的去泡部、
保持所述成形模并把成形模向所述各部运送的运送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的平面图,(a)是正面图、(b)是背面图、(c)是侧面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密封垫片上装配了透镜母模时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装配了保持器具的运送用板台的图;
图4表示的是把成形模装配在了图3所示运送用板台上的状态;
图5是自动注入机的整体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自动注入机填充部详细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在把混合液向成形模注入时喷嘴动作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RIM成形机结构的说明图;
图9(a)~(h)是透镜原料注入工序流程的一例;
图10是透镜制造工序整体的流程图;
图11是具有保持部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的一例;
图12是具有保持部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的一例;
图13是具有保持部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的一例;
图14是注入孔与型腔的连结部开口成了锥状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的剖面图;
图15(a)、(b)是图1所示密封垫片的I-I线剖面图(注入孔侧);
图16是本发明所使用喷嘴的一例,图16(a)是喷嘴的侧面图、图16(b)是喷嘴的正面图、图16(c)是从上部看喷嘴的平面图、图16(d)是其II-II线的剖面图;
图17是注入孔的轴向与注入夹具的轴向大致垂直相交所形成的喷嘴前端面部的说明图;
图18(a)~(h)是透镜原料注入工序流程的一例;
图19(a)是保持器具201的正面图;
图19(b)是保持器具201的平面图;
图19(c)是保持器具201的下面图;
图19(d)是保持器具201的右侧面图;
图19(e)是保持器具201的左侧面图;
图19(f)是保持器具201的背面图;
图20(a)是图19(e)所示位于注入口部固定部处的注入口部保持板的放大图,图20(b)是把成形模装配在了图20(a)上的图;
图21是图19(e)所示位于注入口部固定部处的注入孔密封板的放大图;
图22(a)~(c)是表示注入孔密封板动作的图;
图23(a)是图19(b)所述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的详细图、图23(b)是其V-V线剖面图;
图24是图19(b)所述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的详细图;
图25(a)、(b)是表示成形模装卸方法的图;
图26(1)(a)~(d)表示的是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和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的结构;
图26(2)(a)~(c)表示的是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和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的动作;
图27表示的是保持器具连接前的板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第一形态]
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是混合多种聚合性成分并在混合后直接将混合液注入到成型模具中,聚合而得到成型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第一种方式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由于是由高粘度并且初期聚合速度快的原料液,例如,混合后直接开始聚合并且在10分钟以内固化的原料液来制造塑料透镜,因此优选使用。在发明中,所谓聚合性成分,是指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成分,例如,可以是单体或预聚物。
上述多种聚合性成分可以优选含有下述成分(A)和下述成分(B)的成分,更加优选由下述成分(A)和下述成分(B)构成的成分。
成分(A):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
成分(B):通式(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胺(通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硫甲基中的任何一种)
[化4]
通式(I)
以下,对成分(A)、成分(B)进行说明。
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成分(A)
成分(A)是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作为上述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的原料之一的二异氰酸酯由于是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因此在制造预聚物时或聚合时容易进行反应控制,并且可以对最终得到的成型体赋予适度的弹性。另外,还可以对得到的成型体赋予高耐热性和良好的机械特性。
所谓在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是在主链或侧链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状结构可以是脂环、芳香环或杂环中的任何一种。但是,从防止黄变同时保持充分的弹性和硬度的观点看,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优选脂环式二异氰酸酯。与脂环式二异氰酸酯相比,具有芳香环的异氰酸酯容易促进得到的成型体的黄变,由脂肪族链状异氰酸酯得到的成型体存在变软、形状保持性降低的倾向。
另外,作为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可以举出,例如,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2-双(异氰酸甲酯)环己烷、1,3-双(异氰酸甲酯)环己烷、1,4-双(异氰酸甲酯)环己烷、1,2-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3-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环己烷等。另外,作为具有芳香环的二异氰酸酯,可以举出,例如,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间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特别是,上述脂环式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选自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3-双(异氰酸甲酯)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成分(A)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的另一种原料的二元醇的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在本发明中,所谓平均分子量,是指数均分子量。
二元醇的平均分子量比300小时,有时不能对得到的成型体赋予韧性,比2500大时,得到的成型体变软,不能保持形状。上述平均分子量优选为400~1000。
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例如,可以是聚醚类二元醇或聚酯类二元醇。这些二元醇由于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良好,故优选。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不好时,为了维持得到的成型体的透明性,有必要添加助溶剂等其他成分,或者有损害透明性的可能性。
作为这样的二元醇,可以举出,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由乙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丙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一缩二乙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1,4-丁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新戊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1,6-己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1,10-癸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1,4-丁二醇和癸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乙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由丙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由一缩二乙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由1,4-丁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由新戊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由1,6-己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由1,10-癸二醇和ε-己内酯制成的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等,优选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由1,4-丁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新戊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1,6-己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由1,10-癸二醇和己二酸制成的聚酯二醇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成分(A)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的原料,可以使用在分子中含有硫并且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在二元醇中导入硫原子时,可以抑制阿贝数并且使折射率提高。另外,分子中的硫的存在状态没有特别限定,但期望是通过硫醚键、二硫醚键、硫酯键、二硫酯键、硫代碳酸酯键、二硫代碳酸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合方式进入到分子中。如果硫原子以上述键合方式进入到分子中,成分(A)和其他成分的相容性良好,并可以获得没有着色、透明性优异的成型体。另一方面,硫原子以上述以外的键合方式进入到分子中时,存在例如成分(A)和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变差的倾向,为了维持得到的成型体的透明性,有必要添加助溶剂等其他成分,或者有显示明显着色的可能性。从以上方面看,在本发明中,作为成分(A)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的原料的另一种原料的二元醇优选通过硫醚键、二硫醚键、硫酯键、二硫酯键、硫代碳酸酯键、或二硫代碳酸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合方式在分子中含有硫。
作为成分(A)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含有率优选为10~20重量%的范围。上述异氰酸酯基团的含有率如果为10重量%以上,可以得到高硬度的成型体,如果为20重量%以下,可以得到具有高韧性(充分的强度)的成型体。上述异氰酸酯基团的含有率更加优选11~15重量%的范围。
芳香族二胺成分(B)
成分(B)是上述通式(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胺。通式(I)中的R1、R2以及R3各自独立,为甲基、乙基、硫甲基中的任何一种。R1、R2以及R3为上述取代基,可以抑制结晶性并且可以提高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另外,没有这些取代基,或者其数量少时,结晶性高,变得难以操作,为其他的取代基时,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变差,得到的材料的透明性有可能降低。
更加具体地,上述芳香族二胺为例如以下的化合物。1,3,5-三甲基-2,4-二氨基苯、1,3,5-三甲基-2,6-二氨基苯、1,3,5-三乙基-2,4-二氨基苯、1,3,5-三乙基-2,6-二氨基苯、1,3,5-三硫甲基-2,4-二氨基苯、1,3,5-三硫甲基-2,6-二氨基苯、3,5-二乙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乙基-2,6-二氨基甲苯、3,5-二硫甲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硫甲基-2,6-二氨基甲苯、1-乙基-3,5-二甲基-2,4-二氨基苯、1-乙基-3,5-二甲基-2,6-二氨基苯、1-乙基-3,5-二硫甲基-2,4-二氨基苯、1-乙基-3,5-二硫甲基-2,6-二氨基苯、1-硫甲基-3,5-二甲基-2,4-二氨基苯、1-硫甲基-3,5-二甲基-2,6-二氨基苯、1-硫甲基-3,5-二乙基-2,4-二氨基苯、1-硫甲基-3,5-二乙基-2,6-二氨基苯、3-乙基-5-硫甲基-2,4-二氨基甲苯、3-乙基-5-硫甲基-2,6-二氨基甲苯、3-硫甲基-5-乙基-2,4-二氨基甲苯等。
从得到的成型体难以白浊并且可以对得到的成型体赋予充分的韧性的观点看,上述芳香族二胺优选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甲基中的任何一个基团。更加具体地,作为上述芳香族二胺,可以举出,例如,3,5-二乙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乙基-2,6-二氨基甲苯、3,5-二硫甲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硫甲基-2,6-二氨基甲苯等。
从可以获得充分的韧性(强度)的观点看,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比例优选成分(A)的异氰酸酯基团相对于成分(B)的氨基的摩尔比为1.00~1.15的范围。上述摩尔比更加优选1.02~1.12的范围。
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是把多种聚合性成分,例如所述成分(A)和成分(B)进行混合,并在混合后立即把混合液注入到成形模中进行聚合来得到成形体。多种聚合性成分的混合能使用高速旋转的旋转轴,或是使用静态搅拌机以能得到两种液的均匀混合液地来进行。特别是所述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最好是使用反应射出成形机[以下叫做RIM(ReactionInjection Molding)成形机]。
下面根据图8以混合成分(A)和成分(B)的情况为例说明RIM成形机的结构和动作。RIM成形机包括:保管成分(A)的材料罐11A、保管成分(B)的材料罐11B、混合成分(A)和成分(B)并吐出的混合吐出部15、连接所述材料罐11A和所述混合吐出部15的材料流路13A、连接所述材料罐11B和所述混合吐出部15的材料流路13B。在材料流路13A、13B各自的中途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成分中异物的过滤器14A、14B。在混合吐出部15中设置有用于把通过材料流路13A、13B送来的成分(A)、(B)进行混合的高速旋转的旋转轴或是静态搅拌机。
成分(A)和成分(B)在所述各自的材料罐中在减压下被充分脱气且是以规定的温度保管。若脱气不充分则有可能成形品中混入气泡而有损于制品的性能和外观或招致成形品的机械强度下降。被充分脱气且温度也均匀了的各成分通过泵12A、12B从材料罐11A、11B被挤压到材料流路13A、13B中,并通过过滤器14A、14B向混合吐出部15送出。在混合吐出部15中以短时间被混合均匀了的混合液从吐出口16吐出。
在混合所述成分(A)和成分(B)时,把成分(A)加热使粘度降低后进行,根据避免气泡不良品的观点是理想的。由于一般来说成分(A)粘度高,所以通过在与成分(B)混合前加热而付与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以使与成分(B)的混合容易,根据该观点预先加热到使成为8000CPS以下是理想的。只要是在该粘度以下,则在使用后述的RIM成形机时也能容易进行混合前的脱泡。成分(A)的加热温度最好是使成为6000CPS以下的温度,更理想的是使成为4000CPS以下。
得到的混合液被立即注入到成形模中。在此的“立即”是指多种聚合性成分的聚合没进行完期间,是随使用的聚合性成分种类不同而变化的,例如能在0.5~5秒期间程度之间开始向成形模注入。聚合反应的条件等例如能适当参照美国专利6127505号公报第5栏中记载的条件等,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有详述。在通过本发明制造方法得到的成形体中,根据需要能不损害成形体的透明性和强度程度地添加离型剂、抗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化剂、防止着色剂等添加成分。添加成分的例子例如能举出美国专利6127505号公报第6~7栏中的记载,但并不限定于此。
成形模
下面说明第一形态所使用的成形模。
第一形态所使用的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得用于把所述混合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和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根据附图要说明这种成形模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形态。
第一形态所使用的成形模是能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
作为所述密封垫片能举出下面的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
其是由圆筒体构成,具有用于分别嵌插具有用于形成塑料透镜光学功能面的成形面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开口,该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中
所述圆筒体在外壁面上具有注入口部和排出口部,
所述注入口部具有在内部具有通孔(以下叫做“注入孔”)的注入管部和设置在该注入管部端部上的注入口前端部,且利用所述注入孔使所述圆筒体内部与外部连通,
所述排出口部具有把所述圆筒体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排出孔,
所述密封垫片使所述注入孔和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的位置,
所述注入口前端部具有所述注入孔开口且在该开口周围具有倾斜面。本发明所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形模,是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保持在所述密封垫片的所述开口上并能装卸,使第一模具的成形面与第二模具的成形面具有规定的间隔而相对,以在所述筒状体内部形成与透镜形状相当的型腔。根据附图来说明这种成形模。
图1是表示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密封垫片上装配了透镜母模时状态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密封垫片1通过装配有由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构成的透镜母模2而在内部形成型腔4。
密封垫片1包括:圆筒状的筒状体5,其具有用于分别嵌插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的开口;保持部6,其突出设置在该筒状体5的内壁面上用于至少与所述第一模具2A的周边部触接来定位所述第一模具2A并进行保持;注入口部7,其设置在所述筒状体5的外壁面上用于向所述型腔4内注入原料液;排出口部8,其同样地设置在所述筒状体5的外壁面上用于把注入中型腔内的气体进行排气和把多余的原料液排出。密封垫片1的材料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酸乙酯、、硅橡胶等。另外,还可以举出聚丙烯和乙丙橡胶的混合制品(例如,アドバンスト·エラストマ一·システムズ公司制造,商品名サントプレ一ン)。该材料在耐热性高的点上是理想的。
筒状体5、保持部6、注入口部7和排出口部8可以是通过射出成形而成形为一体。构成透镜母模2的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是由玻璃等构成,正面看的形状是圆形。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周边部最好是具有能保持无间隙地与密封垫片1的筒状体5内壁面接触的状态的形状。
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具有用于形成塑料透镜光学功能面的成形面。第一模具2A例如是为了形成塑料透镜的后面(凹面)而在凸面侧具有成形面的凸面模(以下也记作下模),第二模具2B是为了形成塑料透镜的前面(凸面)而在凹面侧具有成形面的凹面模(以下也记作上模),但并不限定于此。密封垫片1的筒状体5内径实质上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的外径相同或是稍微小一些。但如前所述设定成能保持无间隙地触接在筒状体5内壁面上状态的形状是恰当的。且装配在密封垫片上的模具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弹簧等从其两侧向筒状体5内部推入的方向进行夹持来固定在密封垫片上。后述图19所示的形态就是通过成形模保持器具所具备的弹簧机构从两侧进行夹持来把模具固定在密封垫片上的。
筒状体5所具有的高度只要能确保想成形透镜周边部的厚度(型腔4周边部的厚度)和为了保持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周边部所必须的厚度便可。在第二模具2B是朝向筒状体5开口的凸面状时,最好把筒状体5的高度设定成从正侧面观察成形模时第二模具2B凸面的顶点未从筒状体的外壁面向外侧露出来。
保持部能至少用于定位并保持第一模具2A,也可以不设置用于保持第二模具2B的保持部。这时是把第二模具2B推入到密封垫片的规定位置处并通过密封垫片的弹力来进行保持。作为保持部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保持第一模具2A的突起和用于保持第二模具2B的突起。且保持部与第一模具2A的周边部触接来定位并保持第一模具,同时也可以用于与第二模具2B的周边部触接来定位并保持第二模具2B。作为这种保持部能举出图1所示那样的带状保持部。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形态中,密封垫片1的保持部6是在筒状体5的内壁面上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带状突起带。该保持部6的上面和下面是与第一模具2A的成形面周边部和第二模具2B的成形面周边部触接的部分,该触接部的高度位置能符合模具成形面周边部的形状来适当设定。图2是把具有球面成形面的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装配在图1所示的密封垫片上。带状保持部6圆周方向的上面位置(高度)与下面位置(高度)能分别是相同的,且根据第一模具2A的形状也有带状保持部6圆周方向的上面位置(高度)与下面位置(高度)不相同的情况。在密封垫片的保持部是带状时可以把用于保持第一模具2A的带状突起与用于保持第二模具2B的带状突起形成为一体,也可以是独立形成。
该保持部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是上述的形态,只要是具有能与模具成形面周边部触接的部分的突起便可。例如也可以是图11所示那样具备多个突起状销的形状。该突起状销的位置和个数可以任意变更。且也可以把上部和下部的接触部设置在各个突起上。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把保持部6设定成在注入孔的型腔开口附近有缺口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把保持部6设定成向排出孔和注入孔成锥状地壁厚有变化的形状。
密封垫片1的注入口部7包括(参照图2):注入口前端部25、连接该注入口前端部25和密封垫片壁面的注入管部24、通过这些注入口前端部25和注入管部24的内部而把所述圆筒体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注入孔(通孔)20。注入口前端部25具有后述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和成为接触面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在其大致中心部设置有所述注入孔20的开口即注入口开口22。
从注入口开口22向型腔4连接的原料液流路(注入孔20)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是特定的形状,例如能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状。但若有角的部分则原料液容易滞留在此处,所以圆形和椭圆形更理想。注入孔20与型腔4的连结部也可以是如图14所示那样开口成锥状的形状。图14中注入孔20的内径是从注入口开口22向型腔4具有一定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逐渐变大的形状、也可以是逐渐变小的形状。或也可以是在注入管部24的中央部内径最小而向注入口开口22和型腔4则内径分别逐渐变大的形状。在流速一定而难于产生气泡卷入和原料液滞留的点看,注入孔20的剖面形状最好是内部没有凹凸而注入孔20整体是一定的形状。另外,可以是逐渐扩展型腔侧开口部附近的剖面积而使原料液平滑地进入到型腔内。注入孔20的内径是从注入口开口22向型腔4逐渐变小形状的情况,在还能与成形透镜外周面宽度狭窄的情况对应的点上是理想的。
注入口开口22的大小最好是与后述注入夹具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或是小于注入夹具开口的大小。“开口的大小”是指注入夹具、注入口朝向外部开口部分的面积。本发明中注入口开口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是圆形和椭圆形,也可以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状,但没有角部的圆形或椭圆形则在原料液难于滞留的点上更理想。在后述原料液顺利地从注入喷嘴30向注入孔20中流动而难于产生滞留的点看,最好是能减小连接喷嘴前端开口32和注入口开口22时所产生的台阶差,使两者大致是同形状,或是注入口开口22是比喷嘴前端开口32稍微小的形状。
最好是在所述注入口开口22的整个周围形成有面(以下叫做“注入口前端面部”)。图2所示的形态中,注入孔20的剖面形状是圆形,且整个流路是一定形状,由于注入口前端面部21相对于注入孔20的轴是倾斜的,所以注入口开口22就被形成是椭圆形。后述注入喷嘴30的喷嘴孔33例如剖面形状是圆形,且具有比所述注入孔20稍微大的内径。
若把注入口前端面部设定成是水平的,则由于是把原料液从成形模的下方进行注入,所以必须把注入夹具逐渐从成形模的正下方靠近,在使原料液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状态下,被溢出的原料液就严重污染注入口开口周围。在注入口前端面部是水平的情况下,为了把原料液从成形模的下方进行注入就必须使注入孔弯曲,但这时就担心气泡卷入。因此,本发明把注入口部的前端(注入口前端面部)由倾斜平面构成是理想的。后述图7所示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由于是由相对于喷嘴孔33的轴的倾斜平面所构成,所以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开口32也是椭圆形。且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21和喷嘴前端面部31的倾斜角度是相对各自孔的轴向大致相同的角度(图2和后述的图7中都是约45度),注入口开口22的形状可以是比喷嘴前端开口32稍微小的相似的椭圆形。
图2所示的形态中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外形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平面,注入口开口22位于其大致中央。该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通过注入口开口22或喷嘴前端开口32的整个周围把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与喷嘴前端面部31贴紧而是能把注入孔20与喷嘴孔33连结的形状便可,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三角形等多边形。
注入管部24在内部具有注入孔20,且一侧端部与密封垫片的侧壁连接而另一侧端部与注入口前端部25连结。图15是图1所示密封垫片的I-I线剖面图(注入孔侧)。注入孔20的型腔4侧开口例如如图15(a)所示那样也可以设置在带状保持部6的中心,另外,如图15(b)所示那样也可以设置在靠近一侧模具侧的位置。
为了通过后述的注入孔密封部而能从外侧夹入注入管部24而容易密封注入孔20,在注入管部24的侧面设置了把壁厚变薄的薄壁部23,且还能使变形容易。本发明为了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在注入孔内把聚合了的树脂截断破坏,也可以把注入管部24形成为能折弯。
注入口部7上能设置用于定位的结构。通过该用于定位的结构来把成形模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定位,特别是把注入口部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定位,能把密封垫片固定在保持器具上。图2所示的形态中,在注入口部7的注入管部24上形成有对于其轴向垂直方向突出凸缘部分即上下定位部26,在其下方形成有比所述上下定位部26向内侧凹下去的左右定位部27。在保持器具201(参照图19)上设置有与该上下定位部26和左右定位部27嵌合的具有两股部分的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通过把所述左右定位部27夹持在该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的两股之间来进行左右的定位,且通过把所述上下定位部26的下面与该两股部分的上面接触并进行保持来进行上下的定位。所述薄壁部23是在左右定位部27的中间形成的比该左右定位部27更向内侧凹下去。但上下定位部26和左右定位部2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在注入管部24上形成由凹凸构成的定位部,在保持器具上形成具有与该凹凸嵌合的突条或槽的定位支承部,并来进行上下左右的定位。另外,可以在上下定位部的上下设置左右定位部。如图2所示那样结构的上下定位部和左右定位部,能形成得把包含左右定位部的注入管部的管壁厚度变薄,由于能把上下定位部的注入管部轴向上的厚度也变薄,所以在注入孔内把硬化了的透镜原料与每注入管部一起折弯容易的点上更是理想的。
排出口部8包括:连结型腔4与外部的排出孔(通孔)40、通过所述排出孔40而具有与所述型腔连通的凹部的液存积部42、连结所述液存积部42与密封垫片壁面的缩颈部43,在液存积部42的上端部设置有排出口开口41。排出孔40设置在直径方向上与所述注入孔20相对的位置上。通过把设置排出孔40的位置设定在直径方向上与注入孔20相对的位置上,而是有在注入口部7位于下侧在注入原料液时一直到最后都能无阻碍地进行排气的优点。
排出孔40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但并不限定于是该形状。由于所述缩颈部43比所述液存积部42细,所以通过折弯该部分还能在排出孔40内容易地就把聚合了的树脂截断破坏。缩颈部4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若缩颈部43的剖面形状过大则聚合后的树脂截断作业就困难,因此缩颈部43的形状最好是考虑这点来决定。
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是使成形模对于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且排出孔是位于顶部的状态下把原料液从下部(从注入孔)进行注入的,因此在密封垫片1中最好把排出孔40设置在靠近凸面模侧的位置(图2中的靠近第一模具2A的位置)处。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凸面模叫做下模。
注入时混入在型腔4内的气泡向上端移动,并通过排出孔40从型腔4出去。但在型腔4内液面是以大致水平的状态上升,所以通常气泡多残留在排出孔40的型腔侧开口周边的密封垫片内壁部分,特别是残留在由该内壁部分与密封垫片成形面周边部构成的角部处。特别是制造有强度的负透镜时或成形下模弯曲大的透镜时,由于密封垫片内壁与下模模具成形面所成的角度是锐角,所以存留在下模侧角部分处的气泡与上模侧相比更难于把气泡去掉。因此为了把去掉气泡难的下模侧的气泡容易去掉,则最好把排出孔形成在靠近下模。当气泡产生在型腔内上端时,若产生的气泡小则特别是在高粘度的原料液中气泡就难于移动,结果是气泡的除去困难。对此,使排出孔靠近一侧的成形模侧而使一侧容易产生大气泡而另一侧难于产生气泡(或是产生小气泡)。这样通过倾斜就使大气泡容易移动而能容易地被去掉。特别是成形半成品透镜坯料(仅是一个面进行了光学精加工的透镜坯料)时,通常是把由下模成形的面进行磨削、研磨而作为精加工面,因此通过把排出孔靠近下模设置,就使在上模侧容易产生大气泡而另在下模侧难于产生气泡(或是产生小气泡)。由于在上模侧产生的大气泡即使在高粘度的混合液中也容易移动,所以能容易除去。且小气泡在下模成形的面进行磨削、研磨时能被去掉,所以即使有残留也没问题。且如后述由于气泡是由二氧化碳构成的,所以若是小气泡的话则容易被原料液吸收。
把排出孔40的型腔侧开口完全设置在边(コバ)面上端的厚度方向上则在气泡难于残留的点上更理想,但为了成形这种密封垫片就需要多个符合各自排出孔大小的夹具。若考虑由更换夹具而引起的制造能力降低,则上述方法在不涉及成本就能应对气泡的点上也是理想的。
注入夹具
下面说明本发明中能使用的注入夹具。
本发明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中能使用具备用于注入塑料透镜原料液喷嘴的注入夹具。喷嘴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是金属或树脂等。这种喷嘴的具体例表示在图16中。图16(a)是喷嘴的侧面图、图16(b)是喷嘴的正面图、图16(c)是从上部看喷嘴的平面图、图16(d)是其II-II线的剖面图。图16所示的喷嘴能安装在管子前端上使用,该管子能装卸地被安装在设置于把塑料透镜原料液进行混合的混合室上的吐出口上。
如图16所示,注入喷嘴30在一侧的前端部具有筒状部34,在另一侧的前端部具有管子连接部36,在中央部具有注入夹具固定部35。在注入喷嘴30内设置有用于塑料透镜原料液通过的通孔即喷嘴孔33。
喷嘴孔33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是特定的形状,例如能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状。但若有角的部分则原料液容易滞留在此处,所以圆形和椭圆形更理想。喷嘴孔33的内径可以是整个喷嘴孔是一定的,或也可以是从一端向另一端台阶式地变大。在流速一定而难于产生气泡卷入或原料液滞留的点看,则喷嘴孔33的剖面形状最好是内部没有凹凸而喷嘴孔33整体是一定的形状。
注入喷嘴30在其前端部具有与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接触面即喷嘴前端面部31,在其大致中心部设置有所述喷嘴孔33的开口即喷嘴前端开口32。
如前面说明过的那样,成形模注入口开口22(参照图2)的大小最好与注入夹具开口即喷嘴前端开口32的大小大致相同,或是小于喷嘴前端开口32的大小。本发明中喷嘴孔前端开口32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形和椭圆形,也可以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状,但没有角部的圆形和椭圆形则在原料液难于滞留的点上更理想。且如前所述,在原料液顺利地从注入喷嘴30向注入孔20中流动而难于产生滞留的点看,最好是能减小连接喷嘴前端开口32和注入口开口22时所产生的台阶,使两者大致是同形状,或是注入口开口22是比喷嘴前端开口32稍微小的形状。
喷嘴前端面部31的形状只要是通过注入口开口22或喷嘴前端开口32的整个周围把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与喷嘴前端面部31贴紧而是能把注入孔20与喷嘴孔33连结的形状便可,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多边形。由于有时附着在注入喷嘴30前端上的混合液在注入中进入到型腔内而成为光学缺陷的原因,所以为了减少混合液向注入喷嘴的前端附近,特别是向喷嘴前端面部31的附着,最好是把注入喷嘴30前端的壁厚减薄来极力缩小喷嘴前端面部31的面积。根据以上的观点则注入喷嘴30的前端部最好是筒状。但这样把注入喷嘴30的前端部变壁薄了的情况下,在把注入喷嘴30的前端部与注入口前端部25贴紧时,则位置偏移,若喷嘴前端面部31挂在注入口开口22上或是从注入口前端面部21露出来则不能在喷嘴开口的整个周围上贴紧。因此更理想的是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外形比喷嘴前端面部31的外形大,在把喷嘴前端开口32与注入口开口22对准的状态下在喷嘴前端开口32的整个周围上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能贴紧。图1、图2所示的形态中,在把注入喷嘴30向注入口前端部25按压时,由于注入管部24容易向被按压的方向弯曲,所以能把按压器具与注入口前端部25的内侧碰触。在为了不使原料液附着在这种按压器具上而使原料液难于向注入口前端部的内侧蔓延的点上也是最好喷嘴前端面部31的外形小于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外形。
注入喷嘴30中,筒状部34的长度最好是1cm以上。若筒状部34的长度过短,则有可能在注入时原料液溢出而沿筒状部34到达注入夹具固定部35而污染注入夹具使更换时产生不良情况。
管子连接部36最好具有比所使用管子的孔径稍微大的外径。把该管子连接部36从管子前端的孔插入,在管子的孔与喷嘴孔33连接的状态下利用管子的弹力就能把管子与注入喷嘴30连接。管子连接部36的结构只要是不使原料液从连接部泄漏而能进行连接的结构便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与注入喷嘴30连接的管子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根据利用管子的弹力就能把管子与注入喷嘴固定且能使注入喷嘴自由活动的观点,则最好是使用具有柔软性和弹力的树脂性的且最好是耐热性高的材料。且有时有原料液在管子内结块的情况,所以最好管子是能更换的。
成形模保持器具、运送用板台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中能使用的成形模固定用保持器具和装配有它的板台的一例。图19(a)是保持器具201的正面图、图19(b)是其平面图、图19(c)是其下面图、图19(d)是其右侧面图、图19(e)是其左侧面图、图19(f)是其背面图。图3是表示具备图19所示保持器具的板台的图。以下把该图3的板台叫做运送用板台。图4表示的是把成形模装配在了图3所示运送用板台上的状态。
图19所示的保持器具201具有保持成形模的功能和为了控制中心壁厚而例如使用弹簧把上模和下模从两外侧向内侧夹入进行固定的功能。成形模如后述那样能通过弹簧机构从两侧夹持地被保持着[参照图19(b)]。但中心壁厚的控制和成形模的保持方法并不限定于是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仅在一侧使用弹簧机构。
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是在注入终了后把注入孔20密封来防止混合液从注入孔流出。因此在保持器具20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注入孔20的注入孔密封部(注入孔密封板2021)(参照图21)。注入孔密封板2021能是具有细长槽的例如滑动式的推动器具,在注入终了后利用从保持器具201外部加的力使注入孔密封板2021滑动而把注入管部24的一部分夹入在所述槽之间,这样就能把注入孔密封。在使用图2所示的密封垫片时,通过把设置在注入管部24上的薄壁部23用所述槽夹入,能容易地把注入孔密封。且如前所述,保持器具201具有用于定位并保持成形模的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
如图3所示,保持器具201安装在运送用板台60上。运送用板台60具有固定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具201的部分,且具有与后述自动注入系统运送机构连接的部分(运送机构连接部61)。如图4所示,运送用板台60在把成形模装配到保持器具上后(运送用板台70)则通过所述自动注入系统的运送机构向进行各制造工序的装置运送。
第一形态也能使用在后述第三形态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保持器具。
[制造工序]
本发明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包括:
把所述混合液向所述成形模注入之前,包含有加热所述成形模的工序和在所述型腔内填充二氧化碳的工序,且具有:
在使填充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是在顶部的状态下,把所述混合液从所述注入孔进行注入的工序、
在混合液向所述成形模的注入终了后把所述注入孔进行密封的工序、
放置所述成形模的工序。
参照图9和图10说明上述的制造工序。
图10是第一形态制造方法整体的流程图,图9是本发明制造方法中透镜原料注入工序流程的说明图。图9(a)表示的是注入开始前的状态,图9(b)表示的是为了注入混合液而使注入喷嘴与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接触的途中状态,图9(c)、图9(d)表示的是注入喷嘴与成形模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间隙逐渐变狭窄而混合液的注入开始的状态,图9(e)表示的是注入喷嘴与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完全接合而混合液的注入正在进行的状态,图9(f)表示的是传感器检测液面上升并通过与传感器连动的注入孔密封部把注入孔密封了的状态,图9(g)表示的是把成形模倾斜成使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而进行去泡的状态,图9(h)表示的是去泡终了后放置成形模的状态。
首先一边参照图10一边说明第一形态制造方法整体的流程。
首先把第一模具2A和第二模具2B安装到密封垫片1上来组装成形模3(图10的S1)。
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成形模3在混合液注入前被预先加热(图19的S1)。把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液从成形模3的注入口部7注入时,若成形模的温度比混合液的温度低某一定温度以上,则混合液在沿模具表面移动时会在模具表面上形成薄的空气膜,并以此为原因有时就成为有气泡的不良。相反若在混合液注入前对成形模加热,则濡润性被提高而上述问题被改善。将要注入混合液前的成形模的温度是与注入时混合液的温度相近或是其以上的温度,这在改善沾润性的点上是理想的。具体说就是把成形模放入到电炉和远红炉中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把混合液向从炉中取出的成形模中注入是恰当的。
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中,在把混合液向成形模注入前向成形模的型腔内填充二氧化碳(图10的S3)。二氧化碳向成分(A)和成分(B)的溶解度与空气相比非常的高。因此只要在型腔内有二氧化碳填充则在注入混合液时混合液的流入速度快,即使在型腔内有气泡产生时,也由于该气泡是由二氧化碳构成,所以通过二氧化碳溶解到混合液中而能使气泡被消除。
二氧化碳向成形模3的型腔4的填充能通过填充加热了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只要填充加热了的二氧化碳则在注入二氧化碳时不使被加热了的成形模冷却,因此是理想的。作为填充加热了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例如可以在二氧化碳的流路中途设置加热器进行加热,也可以在加热成形模的炉内以二氧化碳置换。或也可以在填充了二氧化碳之后把注入口部7和排出口部8密封来加热成形模。
在成形模的型腔内填充了二氧化碳后则进行混合液的注入(图10的S4)。混合液的注入是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是在顶部的状态下,通过把所述混合液从所述注入孔注入来进行的。把成形模装配在先前说明的图19所示那样的保持器具上,能保持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垂直的且排出孔是在顶部的状态。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是从成形模的下侧来进行混合液的注入,所以混合液是从已经注入的混合液的液面下侧被注入。因此在注入中空气难于卷入成形模内,气泡难于产生。
如在第一形态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混合液那样,把高粘度的混合液向成形模中注入时,若在型腔4内混合液的液面上升速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时,则有时产生上升速度慢的液面附近的空气残留在型腔4内部的问题。对此,对此,在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中,由于是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在大致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注入,所以随位置不同的液面上升速度的差减小而难于产生这种问题。特别是在成形近视矫正用透镜时,其成形模的型腔4是中央附近的间隙狭窄而周边侧的间隙宽,因此混合液比中央附近是更容易向周边侧流入。因此,在倾斜角度低的情况下,两侧周边部的液面比中央附近的液面速度快的上升,把中央附近空气周围包围住地到达排出孔40,有时产生中央附近的空气就残留在型腔4内的问题。对此,只要如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那样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则周边侧与中央附近液面上升速度的差减小,因此就难于产生中央附近的空气残留的问题。
在混合液的注入初期,特别是混合液的液面在注入孔20上升期间容易卷入空气,因此最好减少注入量以抑制混合液液面的上升速率。且在是初始聚合速度快的树脂的情况下,若变化从注入喷嘴流出的透镜原料的流速,则从喷嘴出来时的混合液的聚合程度也有变化,所以有时就成为光学缺陷的原因。且是利用RIM机来混合成分(A)和成分(B)时,有时在中途变更流出速度是困难的。于是最好不变化从注入喷嘴出来的混合液的流速而是通过调整喷嘴前端部与注入口前端部25的间隙来调整注入流量。最好是在注入初期一边使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逐渐接触一边在两者没完全贴紧的状态下进行注入(图10的S41),最终使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贴紧地进行注入(图10的S42)。具体说就是注入能如图9(a)~图9(e)所示那样进行。首先如图9(a)所示那样使混合液从注入喷嘴30流出。在第一形态中所使用的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液由于聚合速度快,所以若一旦流出停止则聚合就急速进行,就有可能堵塞管子和注入喷嘴,或是在管子或注入喷嘴内已经聚合的成分混入到成形模内。因此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最好是在制造工序中使混合液持续从注入喷嘴流出。在使用多个成形模连续制造透镜的情况下,在混合液注入中所使用的管子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也能进行更换。
一边如图9(a)所示那样使混合液从注入喷嘴30流出一边从成形模的前方下部把注入喷嘴30慢慢靠近,如图9(b)所示那样最初使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的上端移动注入喷嘴以与成形模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上端接触。然后把注入喷嘴的喷嘴前端面部31逐渐地从上部接合到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图9(c)~图9(d)]。最终如图9(e)所示那样把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与喷嘴前端面部31完全接合,并能进行注入。
从注入喷嘴30吐出的混合液通过注入孔20向型腔4流入。然后充满型腔4并经过排出孔40而到达液存积部42。当混合液的液面到达排出口部8内规定的高度时,则如图9(f)所示那样,设置在排出口部8上方的传感器100动作,使注入口部7的注入管部24夹入在注入孔密封部的槽内而把注入孔20密封,注入完了(图10的S5)。为了不止住混合液从注入喷嘴30流出,最好在把注入孔20密封的同时也使注入喷嘴30从注入口部7离开。
如上所述,通过由传感器100检测排出口部8内液面的高度,则能在液面到达排出口开口41之前的规定高度上就终了液面的上升而使注入完了,因此混合液不会从排出口开口41溢出。由于在后面的工序中要把成形模倾斜来进行去泡,所以最好把由传感器100检测的高度调整成在倾斜时也不使混合液溢出。
由于注入孔20被密封,所以即使把注入喷嘴30从注入口部7离开混合液也不会向成形模的外部溢出。且如前所述在注入管部24的一部分上设置了薄壁部,也能通过注入孔密封部把该薄壁部进行密封。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液面感知传感器可以使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但为了没有原料液附着在传感器上的问题,所以最好是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例如能举出超声波传感器、光传感器、差压传感器、热传感器、静电容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
注入中在型腔4内产生气泡时,最好把型腔4内产生的气泡通过排出孔40除去。去泡能通过使排出孔40处于顶部的状态时,把成形模倾斜规定的角度并保持规定时间来进行(图10的S6)。该角度和时间要根据项目适当设定。但根据制造的塑料透镜的种类也有不需要去泡工序的情况。
成形模的倾斜可以仅单侧进行,也可以各单侧交替地进行。根据排出孔40在型腔侧开口的位置适当设定倾斜方法便可。例如把排出孔40在型腔侧的开口靠近上模或下模的某一侧时,把该靠近的一侧倾斜成最高便可。具体说就是在靠近上模侧时,最好倾斜成上模在上。在靠近下模侧时则最好倾斜成下模在上。在排出孔40的型腔侧开口位于中间位置时则向两侧倾斜便可。由于混合液在倾斜期间也在进行聚合,粘度也渐渐变高,且由在聚合途中活动成形模,而聚合中的树脂流动也有可能产生光学缺陷,所以最好是单侧倾斜并保持规定时间。
图2所示的密封垫片就是根据上述理由把排出孔型腔侧的开口靠近下模侧的,因此是倾斜成使下模侧在上并例如保持10~15秒左右,这样就能进行去泡。
根据需要进行了去泡工序后在使排出孔位于顶部的状态下放置成形模,进一步使混合液聚合。在放置成形模的工序中最好是使排出孔40位于顶部并保持成形模使混合液不溢出,在低温环境中安静地放置规定时间进行聚合(图10的S7),然后在聚合没进行完全的状态内,把注入孔20内的聚合部分和排出孔40内的聚合部分破坏,把型腔4内聚合的透镜成形体部分与注入孔20内和排出孔40内聚合的部分截断(图10的S8),然后把成形模放置在高温环境中使进一步进行聚合(图10的S9)。通过在高温环境中放置前预先把注入孔内的聚合部分和排出孔内的聚合部分破坏,而能在高温环境中放置后容易进行把密封垫片除去。
所述低温环境是主要通过自己发热而进行聚合反应的比较低温的环境,例如能是-10~50℃。在低温环境中放置期间,混合液是通过聚合反应的反应热而自己发热并进而促进聚合的,但当聚合进行到某程度时则发热量变少且聚合反应逐渐平息。若继续原样放置则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而聚合收缩加大,所以有可能内部变形变大而透镜成形体破裂,或是从模具分离。因此在低温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可以适当地设定成:聚合进行到能把注入孔20内和排出孔40内聚合的部分从型腔内聚合的部分截断程度的时间以上,但尚未到由聚合收缩引起的内部变形变大而对成形产生障碍的时间。例如该放置时间最好是设定在5~20分之间的范围内。
在该低温环境中放置期间,特别是在进行截断作业前,最好是使密封垫片不太摇动。由于这样能防止聚合中途的混合液在型腔内流动,所以能减少透镜成形体的光学缺陷。
在低温环境中通过自己发热而进行的聚合,聚合不能进行完全而未反应的官能团在残留状态下凝固,因此所完成的成形体强度不那样高。因此如果在低温环境中放置,则能容易进行注入孔20内和排出孔40内聚合部分的破坏。该注入孔20内和排出孔40内聚合部分的破坏通过把注入管部24和缩颈部43折弯就能容易地进行。通过把密封垫片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就能把各注入口部7和排出口部8折弯,所以能容易进行破坏作业。
在高温环境中放置的工序是在所述截断作业进行后,通过把成形模放入到上升到预先规定温度而成为高温环境的炉内就能进行。通过在高温环境中放置,能一边缓和成形体内部的变形一边进行在所述低温环境中的聚合中没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的反应。在聚合完了后并使温度逐渐下降后,把成形模从炉中取出。该高温环境中的加热例如能在110~150℃下进行15~24小时左右。从炉中取出的成形模首先是把密封垫片去掉,接着把第一和第二模具去掉(图10的S10),塑料透镜成形体完成(图10的S11)。
为了实施以上说明的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能使用下面的塑料透镜制造装置,即是把多种聚合性成分混合并在混合后立即把混合液注入到成形模中的塑料透镜制造装置,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
该制造装置包括:
向所述成形模的型腔内供给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注入部、
向供给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成形模内注入所述原料液的原料液注入部、
使注入有所述原料液的成形模倾斜来把所述型腔的气泡除去的去泡部、
保持所述成形模并把成形模向所述各部运送的运送机构。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这种装置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态。
图5是自动注入机的整体图,图6是图5所示自动注入机填充部82的详细图,图7是表示在把混合液向成形模注入时喷嘴动作状态的图。
在图5所示的自动注入机中,首先在图5所示的成形模安装部81内把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成形模装配到运送用板台的保持器具上。在此成形模成为图4所示的运送用板台70(装配有成形模的运送用板台)的状态。成形模的安装能手动进行也能自动化进行。
然后运送用板台被运送机构即自由流动传送带移送到填充部82。填充部82具有三个工序。根据图6说明这些工序。
如图7所示,在图6的填充部82进行如下工程:第一,二氧化碳注入工序91;第二,混合液注入工序92,其使用一端与设置在反应射出成形机混合室上的吐出口连接而另一端装配有注入喷嘴30的注入夹具来注入混合液;第三,去泡工序93,其通过把成形模倾斜规定角度并保持规定时间而利用气泡的浮力把气泡从型腔内除去。
在二氧化碳注入工序91中,当运送用板台70到达,则二氧化碳注入盘94通过气缸101下降并把成形模的排出口开口41覆盖。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导入部95把二氧化碳导入到成形模中。二氧化碳的导入量可按照成形模的型腔容量进行调整。二氧化碳的导入最好进行到下一个工序即注入工序92所进行的向成形模的注入完了。
注入工序92中在运送用板台70到达后,进行保持器具的定位,把通过管子而与设置在反应射出成形机混合室上的吐出口连接的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通过图7所示的动作轨迹与密封垫片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在其中心附近的注入口开口22(参照图2)周围贴紧,使注入孔20与喷嘴孔33连结。
在注入工序92中首先如图7(a)所示那样把注入喷嘴30从成形模的前方下部慢慢靠近。然后如图7(b)所示那样最初使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的上端与密封垫片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触接,这样来移动注入喷嘴30。然后把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逐渐地从上部接合到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最终如图7(c)所示那样完全接合。通过把注入喷嘴的喷嘴前端面部31逐渐地从上部靠近到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而能使从间隙漏出来的混合液逐渐地注入到注入孔中,并逐渐减少从间隙漏出来的混合液,而在完全接合的状态下,无泄漏地把混合液从注入孔20向型腔4注入。成形模3的型腔4被混合液充满,当混合液到达排出口部8规定的高度时,则设置在液存积部42上部的检测排出口部8内液面到达规定高度的传感器100动作,所述注入孔密封部(注入孔密封板2021,参照图22)通过凸轮96移动而把注入孔20密封,注入喷嘴30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注入完了。
然后运送用板台70移动到去泡工序93。去泡工序93中在把板台定位终了的同时,通过气缸把成形模与运送用板台70一起在使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下,以规定的角度并保持倾斜规定时间不变来进行去泡。该角度和时间要根据项目适当设定。但根据制造的塑料透镜的种类也有不需要的情况。
去泡工序终了后,气缸下降使运送用板台70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向图5所示的U形转弯运送区段83~85移动。U形转弯运送区段83~85把运送用板台70改变了行进方向后,把运送用板台70移送到排出待机区段86。然后,把运送用板台70在排出待机区段86以低温环境放置规定时间。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把运送用板台70移送到U形排出区段87,在U形排出区段87~89中,改变运送用板台70的行进方向。排出待机区段86通过例如在自由流动传送带的规定地点上设置擒纵器(エスケ一パ一),还能控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运送用板台到达U形排出区段87的时间。例如在U形排出区段87中,把成形模从运送用板台70上卸下来。成形模的卸下能手动进行也能自动化进行。
然后运送用板台经过U形排出区段89而移动到成形模安装部81,安装新的成形模并进行混合液的注入。在以上说明的工序中,填充了混合液的成形模为了防止混合液的流动最好是平静地进行运送。
然后,在被从运送用板台70上卸下来的成形模中,通过把密封垫片的缩颈部43和注入管部24折弯,而能把填充在排出孔和注入孔中并硬化了的树脂截断、破坏。之后把成形模运到高温环境内放置规定时间。该放置工序则如前面说明过的。
在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中也能使用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和/或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其详细情况后述。
[第二形态]
本发明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是把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塑料透镜原料液向成形模中注入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得用于把所述原料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和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
所述注入孔具有用于把所述混合液注入的开口(以下叫做“注入口开口”),
所述原料液在使所述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倾斜或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在顶部时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所述成形模注入,
从所述注入口开口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连通开始到该连通完了的期间,包含有: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剩余的一部分不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是流下的期间。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成形模、密封垫片和注入夹具等的详细情况与前面在第一形态中叙述过的一样。
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是把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到成形模中,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而得到成形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第二形态的塑料透镜制造方法对于从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来制造塑料透镜是适合的。作为这种塑料透镜原料液能举出包含有多种聚合性成分,该多种聚合性成分在混合后立即开始聚合并在10分钟以内硬化。
具体说就是作为在第二形态的塑料透镜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包含有所述的成分(A)和成分(B),最好是能举出由所述成分(A)和成分(B)构成的。
在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是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倾斜或是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是在顶部时把塑料透镜原料液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成形模注入的。这样把原料液从成形模的下侧进行注入时则原料液全部都是从已经注入的原料液的液面下侧被注入。因此在注入中空气难于卷入成形模内,有气泡难于产生的优点。
成形模的倾斜角度例如能设定成是70~110°。特别是第二形态是在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进行的原料液注入,是理想的。在把高粘度的原料液向成形模中注入时,若在成形模型腔内原料液的液面上升速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时则有时产生上升速度慢的液面附近的空气就残留在型腔内部的问题。对此,若是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在大致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注入,则由于随位置不同的液面上升速度的差减小而难于产生这种问题。特别是在成形近视矫正用透镜时,其成形模的型腔是中央附近的间隙狭窄而周边侧的间隙宽,因此混合液比中央附近是更容易向周边侧流入。因此,在倾斜角度低的情况下,两侧周边部的液面比中央附近的液面速度快的上升,是把中央附近空气周围包围住地到达排出孔,有时产生中央附近的空气就残留在型腔内的问题。对此,只要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则周边侧与中央附近液面上升速度的差就小,因此就难于产生中央附近的空气残留的问题,是理想的。
在混合液的注入初期,特别是混合液的液面在注入孔内上升期间容易卷入空气,因此最好减少注入量以抑制混合液液面的上升速率。且在是初始聚合速度快的树脂的情况下,若变化从注入喷嘴流出的透镜原料的流速,则从喷嘴出来时的混合液的聚合程度也有变化,所以有时就成为光学缺陷的原因。且是利用RIM机来混合聚合性成分时,则有时在中途变更流出速度是困难的。于是第二形态在从注入口开口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连通开始到该连通完了期间,设置了使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向所述注入孔流入,其余的一部分不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是流下的期间。本发明中“注入口开口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连通”是指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注入口开口流入的状态。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开始注入时,不使所有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都向注入孔注入,而是使其一部分向注入孔流入,而剩余的一部分不向注入孔流入而是向下方流下,然后通过阶段性地增加向注入孔流入的原料液的量而能不变化从注入喷嘴流出的原料液的流速,就调整原料液向成形模的注入流量。这样在容易卷入气泡的注入初期能减少注入流量,能减少气泡的产生。
通过使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向注入孔流入,而使其余的一部分流下,则原料液挂在注入口开口周围的面上,而排挤该面上的空气,能用原料液把面濡润。这样能减少面上残留的空气进入到注入孔内,能减少气泡的卷入。且原料液碰到注入孔开口周围的面而返弹并碰到注入夹具开口端附近,而把附着在注入夹具开口端附近的气泡或开始固化的原料液洗去,能防止这些气泡或开始固化的原料向型腔流入。这样能减少气泡的卷入和波筋。
第二形态在所述期间中使注入夹具开口与注入口开口之间产生间隙,能使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从该间隙流下。根据附图说明这点。
图9是透镜原料液注入工序流程的一例。图9(a)表示的是注入开始前的状态,图9(b)表示的是为了注入原料液而使注入喷嘴与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接触的途中状态,图9(c)、图9(d)表示的是喷嘴前端开口32与成形模的注入口开口22的间隙逐渐变狭窄而原料液注入开始的状态,图9(e)表示的是把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贴紧在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而消除所述间隙进行原料液注入的状态,图9(f)表示的是传感器检测液面上升并通过与传感器连动的注入孔密封部把注入孔密封了的状态,图9(g)表示的是把成形模倾斜成使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而进行去泡的状态,图9(h)表示的是去泡终了后放置成形模的状态。
首先如图9(a)所示那样使塑料透镜原料液从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开口32流出。特别是在使用聚合速度快的原料液时,若一旦把流出停止则聚合就急速进行,就有可能堵塞管子或注入喷嘴,或是在管子或注入喷嘴内已经聚合的成分混入到成形模内。因此本发明在制造工序中使原料液持续从注入喷嘴流出是理想的。在使用多个成形模连续制造透镜的情况下,在原料液注入中所使用的管子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也能进行更换。
一边如图9(a)所示那样使原料液从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开口32流出一边从成形模的前方下部把注入喷嘴30慢慢向注入口开口22靠近,如图9(b)所示那样最初使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的上端与成形模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上端接触在,这样来移动注入喷嘴。然后在把喷嘴前端面部31的上端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触接的状态,旋转注入喷嘴30使喷嘴前端面部31的下端侧靠近注入口前端面部以使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狭窄。这时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在从该间隙流下的同时一部分原料液开始向注入孔流入,不久原料液就到达型腔[图9(c)到图9(d)]。最终如图9(e)所示那样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贴紧,并在消除了所述间隙的状态下进行注入。
最好至少在原料液开始向型腔内流入之前的期间就使注入夹具开口与注入口开口之间产生间隙。原料液是从注入口开口22经过注入管部24(参照图2)向型腔流入。在原料液通过该注入管部24时,在上升速度显著快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在该上升速度下注入管部24的内壁面不被沾润而在该路径内产生气泡。且按照RIM机和原料液的特性也是难于控制注入喷嘴的流出量,但如前所述那样,只要产生间隙使原料液的一部分流下并通过调节间隙的间隔就能把注入喷嘴的流出量保持一定,且能调节向注入管部流入的液量。通过产生间隙使原料液流下,能使原料液附着在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时产生的气泡流下,且通过把该间隙变狭窄还能得到使原料液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返弹而能把附着在喷嘴前端面部31上的气泡或开始固化的原料液洗去等的效果。
所述间隙能通过把注入夹具的前端部贴紧在注入口前端部而被消除。本发明例如是通过把前端部形成筒状的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贴紧在成形模注入口开口整个周围形成的面(注入口前端面部)上,能消除所述间隙。这时如前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外形的大小最好比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的外形小。
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21最好是相对于注入孔的轴是倾斜的平面。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最好也是相对于喷嘴孔的轴是倾斜的,最好是贴紧在注入口前端面部时成形模的注入孔的轴向与注入夹具的轴向是相交形成的。特别是最好如图17所示那样使注入孔的轴向与注入夹具的轴向是交叉成大致垂直地来形成喷嘴前端面部31。这样就能顺利地进行原料液向成形模的注入。
在注入夹具开口与注入口开口之间设置间隙的间隔最好是在把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的上端注入口前端面部触接的状态下,能把接触部分作为轴旋转注入夹具来进行调整。这样只要把触接部分作为轴来移动注入夹具就能稳定地进行间隙间隔的调整。
从注入喷嘴30流出的原料液通过注入孔20向型腔4流入。然后充满型腔4并经过排出孔40而到达液存积部42。若当混合液的液面到达排出口部8内规定的高度,则如图9(f)所示那样,设置在排出口部8上方的传感器100动作,使注入口部7的注入管部24夹入在注入孔密封部的槽内而把注入孔20密封,注入完了。为了止住原料液从注入喷嘴30流出,最好在把注入孔20密封后立即使注入夹具开口从注入口开口离开。如上通过由传感器100检测排出口部8内液面的高度,则能在液面到达排出口开口41之前的规定高度上就终了液面的上升而使注入完了,因此混合液不会从排出口开口41溢出。且理想的是由于在后面的工序中要把成形模倾斜来进行去泡,所以最好把由传感器检测的高度调整成在倾斜时不使混合液溢出。且只要注入孔20被密封,则即使把注入喷嘴30从注入口部7离开混合液也不会向成形模的外部溢出。且如前所述在注入管部24的一部分设置了薄壁部,也能通过注入孔密封部把该薄壁部进行密封。本发明所使用的液面感知传感器则与前面所述的一样。
图18是透镜原料液注入工序流程的其他例。图9中表示的例是把喷嘴前端面部31的上端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上端触接后通过旋转注入喷嘴来调整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间隙的间隔,而图18的例是在注入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之间,在喷嘴前端开口32与注入口开口22的整个周围有间隙的状态下,来调整所述间隙的间隔的例,即,通过一边保持整个周围的间隙一边把注入喷嘴30向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靠近来调整间隙间隔的例。图18(a)表示的是注入开始前的状态,图18(b)表示的是为了注入原料液而把注入喷嘴30向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靠近的途中状态,图18(c)、图18(d)表示的是喷嘴前端开口32与成形模的注入口开口22的间隙逐渐变狭窄而原料液注入开始的状态,图18(e)表示的是把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贴紧在成形模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而消除所述间隙而进行原料液注入的状态,图18(f)表示的是传感器检测液面上升并通过与传感器连动的注入孔密封部把注入孔密封了的状态,图18(g)表示的是,在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倾斜成形模而进行去泡的状态,图18(h)表示的是去泡终了后放置成形模的状态。以下的说明是以与图9所示透镜原料液注入工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与图9相同的部分则省略说明。
首先图18(a)是塑料透镜原料液从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开口32流出的状态,与图9(a)相同。一边如图18(a)所示那样使原料液从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开口32流出一边如图18(b)所示那样使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成为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平行的状态,并一边维持该平行状态一边使喷嘴前端面部31靠近注入口前端面部21。这时在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之间在喷嘴前端开口32与注入口开口22的整个周围产生有间隙,从喷嘴前端开口32流出的原料液从该间隙流下图18(b)。当间隙逐渐变狭窄则原料液碰到注入口前端面部21。这时注入口前端面部21被原料液沾润,且附着在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的气泡被冲落。在喷嘴前端开口32与注入口开口22的整个周围有间隙的状态下若使间隙进一步逐渐变狭窄,则原料液就位于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之间,且原料液的一部分开始向注入孔流入[图18(c)],不久原料液就到达型腔4[图9(d)]。这时原料液碰到注入口前端面部21上,且返弹的原料液碰到注入喷嘴30的喷嘴前端面部31上而把附着的气泡和开始固化的原料液一边洗去一边落下。最终如图18(e)所示那样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贴紧,并在消除了所述间隙的状态下进行注入。
若这样在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之间,在喷嘴前端开口32与注入口开口22的整个周围一边确保间隙一边使该间隙变狭窄,则能使原料液从所述间隙向整个方向流出。这样原料液就碰在注入口前端面部21和喷嘴前端面部31的广泛范围内,而把附着的气泡和开始固化的原料液比图9所示的例更高效地洗去落下。根据这点,图18所示的例比图9所示的例理想。
在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之间所设置间隙的间隔,最好是一边保持喷嘴前端面部31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大致平行,一边使一侧或是两侧平行移动来进行调整。这样就能使整个周围在间隙间隔一定的同时在整个周围上确保间隙的状态下把间隙变狭窄。该间隙的间隔最好是由电机等驱动控制来调整。
型腔被透镜原料充满后的工序[图18(f)~图18(h)]则与图9的情况[图9(f)~图9(h)]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中也能使用第一形态的制造方法。其详细情况则如前面说明过的。且在第二形态的制造方法中也能使用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其详细情况后述。
[第三形态]
本发明第三形态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是包含把塑料透镜原料液向被保持器具保持着的成形模中注入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包含用于把所述原料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的注入口部和包含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的排出口部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
所述保持器具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注入口部的注入口部保持部和用于通过夹持所述注入口部来密封所述注入孔的注入孔密封部,
由所述保持器具进行的成形模的保持,一边通过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来保持所述注入口部,一边在使所述成形模对于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下且使所述排出孔处于顶部的状态下进行的,且
所述原料液的注入是通过把所述原料液从注入孔注入来进行的,并通过所述注入孔密封部把所述注入孔密封来结束。
第三形态的塑料透镜制造方法是把塑料透镜原料液从注入孔即成形模的下方向被保持器具保持成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状态且排出孔是在顶部状态的成形模注入的。这样把原料液从成形模的下方进行注入时则原料液全部都是从已经注入的原料液的液面下侧被注入。因此在注入中空气难于卷入成形模内,气泡难于产生。
在把高粘度的原料液向成形模中注入时,若在型腔内混合液的液面上升速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时,则有时产生上升速度慢的液面附近的空气就残留在型腔内部的问题。对此,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是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在大致垂直的状态下进行注入的,所以随位置不同的液面上升速度的差减小而难于产生这种问题。特别是在成形近视矫正用透镜时,其成形模的型腔是中央附近的间隙狭窄而周边侧的间隙宽,因此混合液比中央附近是更容易向周边侧流入。因此,在倾斜角度低的情况下两侧周边部的液面比中央附近的液面速度快的上升,而把中央附近空气周围包围住地到达排出孔,有时产生中央附近的空气残留在型腔内的问题。对此,只要如本发明这样使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大致垂直的,则周边侧与中央附近液面上升速度的差就小,因此就难于产生中央附近的空气残留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通过注入孔从成形模的下方进行原料液的注入时,在注入终了后而注入了的原料液从注入孔流下而向外部溢出。于是本发明在注入终了后通过密封注入孔来防止原料液流下。这样能在注入终了后不变化成形模的方向就防止透镜原料液的流出。这样根据本发明就能制造减少了气泡混入和光学缺陷的塑料透镜。特别是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通过保持器具一边保持成形模一边进行原料液的注入而能得到以下的效果,该保持器具具有:用于保持注入口部的注入口部保持部和用于通过夹持注入口部来密封注入孔的注入孔密封部。
如前所述,把塑料透镜原料液从成形模的下方注入并通过密封注入孔来终了其注入,在注入终了后不使注入了的原料液向成形模外部流下而能制造抑制气泡产生且减少光学缺陷的塑料透镜。把这种密封动作由机械机构进行时,要求把密封机构与注入口部正确地对准位置。且为了把来自注入喷嘴的原料液顺利地进行注入,也要求把注入口部与注入喷嘴正确地位置对准。特别是把多的密封垫片运送到注入装置并顺次注入原料液时等,则要求对每个注入的成形模正确判断注入口部等的位置并进行定位。
在注入口部是由树脂等容易变形的材质构成时,在密封机构与注入口部接触时或把注入喷嘴按压到注入口部前端上时,则有可能使注入口部变形而给原料液的注入或注入孔的密封带来障碍。
于是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通过保持器具的注入口部保持部一边保持注入口部一边进行原料液的注入和注入孔的密封。这样就能容易且正确地进行注入口部与注入孔密封部的位置对准和注入口部前端与注入喷嘴的位置对准,而且能可靠地进行把原料液向成形模内顺利导入和注入孔的密封,能制造减少了气泡产生和光学缺陷的塑料透镜。
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成形模是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第一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第二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所述密封垫片具备所述注入孔和所述排出孔。其详细情况则如前面所记载的。
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保持器具最好具有通过把成形模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两外侧进行夹持而进行保持的壁厚保持机构。通过由该壁厚保持机构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两外侧进行夹持来保持成形模,则能把两个模具的间隔保持一定,能正确地控制所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壁厚。
设置在保持器具上的注入口部保持部能在与成形模注入口部的任意位置接触的状态下来保持成形模。特别是在注入口部是由容易变形的材质构成的情况下,注入口部保持部最好是与注入口部两个以上的部位触接来保持成形模。
如上述在注入口部保持部是与注入口部上下两个以上的部位触接来保持成形模时,注入孔密封部最好通过夹持注入口部的注入口部保持部所触接的部位之间来密封注入孔。这样在注入口部是由容易变形的材质构成时则能避免在密封动作中由注入口部变形而给密封造成障碍。
所述注入口部保持部包括具有槽(保持部槽)的部件,能把注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触接在该槽内的状态下来保持成形模。这时例如在注入口部上设置凸缘状部则能容易地进行成形模的保持。
注入孔密封部包括具有槽(密封部槽)的部件,通过使该部件移动来把注入口部推入到密封部槽而能进行注入孔的密封。这时若是密封部槽是在与保持部槽向同一方向开口的状态下,把注入口部推入到密封部槽内,则有可能注入口部从保持部脱落变形而给密封操作带来障碍。因此最好是在密封部槽与保持部槽向不同方向开口的状态下来夹持注入口部密封注入孔。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在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保持器具的具体形态。在第一、第二的制造方法中也能使用在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保持器具。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态。
图19(a)是保持器具201的正面图,图19(b)是其平面图,图19(c)是其下面图,图19(d)是其右侧面图,图19(e)是其左侧面图,图19(f)是其背面图。图20(a)是图19(e)所示位于注入口部固定部处的注入口部保持板的放大图,图20(b)是把成形模装配在了图20(a)上的图,图21是图19(e)所示位于注入口部固定部处的注入孔密封板的放大图,图22(a)、图22(b)、图22(c)是表示注入孔密封板作用的图,图23(a)是图19(b)所述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的详细图,图23(b)是其V-V线剖面图,图24是图19(b)所述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的详细图,图25是表示成形模装卸方法的图,图26(1)和图26(2)是设置在注入装置上的密封垫片定位夹具的图,图3是把图19的保持器具装配在了运送用板台上的图,图5是自动注入机的整体图。
图19所示的保持器具201包括:运送用板台连接部204,其用于把保持器具201进行定位并连接图3所示的运送用板台60;图19(e)所示的注入口部固定部202,其包含用于保持成形模注入口部的注入口部保持部和密封成形模的注入孔以使注入终了的注入孔密封板;图19(b)所示的成形模壁厚保持部205,其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按规定间隔相对配置并具有用于控制得到的成形体壁厚的功能;图19(f)所示的保持器具板203,其用于把运送用板台连接部204、注入口部固定部202和成形模壁厚保持部205形成为一体。
图19(e)所示,注入口部固定部202包括: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其具有把上述图1(a)所示的成形模注入口部7进行上下左右定位的功能;注入孔密封板2021,其具有把成形模注入孔进行前后定位的功能和注入终了后密封注入孔的功能;板用直动导向2022,其用于使注入孔密封板2021进行前后的直线动作;球塞2024,其用于进行注入孔密封板的位置调整。
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包括:图20(a)所示的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其用于与成形模3的凸缘状左右定位部27(参照图2)卡合来固定成形模注入口部7(参照图1);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保持器具固定用桥部2028,其连结在所述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和所述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上,并通过由设置在注入装置上机构的保持而进行保持器具201的定位。
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具有注入口部固定部开口2027,是位于在所述保持器具固定用桥部2028上的成形模注入口部的导入部,在所述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和所述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夹持从所述注入口部固定部开口2027导入的注入口部的槽部2041、2042。
图20(b)所示的形态中密封垫片1的凸缘状上下定位部26(参照图2)是从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的上方接触,注入口前端面部21(参照图2)的上部是从下方与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接触。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和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通过把密封垫片1的左右定位部27插入到所述槽部2041、2042内,而如图20(b)所示那样把包含注入口前端部25的注入口部7(参照图1)固定成在左右方向上不能活动。这样在进行左右定位的同时能进行上下的定位。本发明中例如把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的密封垫片1的左右定位部27的外径设定成与所述槽部2041、2042的宽度相等或是稍微大些,就能利用树脂的弹力把密封垫片的注入口部7进行上述那样的定位保持。
注入口部固定部开口2027、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的槽部2041和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的槽部2042的宽度和形状以及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与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之间的距离,依赖于所装配的密封垫片左右定位部27的外形和注入口部的长度,能根据它们适当进行设定。
下面根据图21说明位于图19(e)所示的注入口部固定部202上的注入孔密封板2021。如图21所示,注入孔密封板2021包括:定位孔(开放位置)2031、定位孔(前后固定位置)2032、定位孔(密封位置)2033、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注入孔密封部2029和滚轮导向2034。注入孔密封板2021的定位孔数量并不限定于是上述的数量而是任意的,且定位孔不仅能是一列而且能设置两列以上。
在注入孔密封板2021的前端设置有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在其内侧设置有注入孔密封部2029。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由与插入其的成形模注入口部外径(如后述那样在注入口部设置有薄壁部时的薄壁部的外径)同程度尺寸的槽构成,所述密封垫片注入孔密封部2029是由比所述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的槽更狭窄的槽构成。且所述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与所述密封垫片注入孔密封部2029各自的槽相连,这些槽的连接部是槽的间隔逐渐变窄那样形成的,以使密封垫片注入口部7(参照图1)的密封位置容易进入到所述密封垫片注入孔密封部2029的槽内。所述密封垫片注入孔密封部2029的槽的宽度能设定成在成形模注入口部进入到该槽中时被该槽夹住而能把内部的注入孔进行密封的尺寸。图21所示的形态中密封位置处的管壁厚度[形成薄壁部23(参照图2)时]其管壁厚度的两倍以下厚度便可。
下面根据图22说明密封板2021的动作。
注入孔密封板2021通过沿板用直动导向2022滑动而能进行直线前后运动,在进行该直线前后运动时通过球塞2024[参照图19(e)]嵌入到定位孔2031、2032、2333中而能控制停止位置。但只要是能控制板位置的机构则也可以不是所述机构,并不是限定于此。
注入孔密封板2021按照球塞2024所进入的定位孔的位置而能在三个位置上。图19(e)所示的球塞2024在进入到定位孔2031中时是成形模开放状态即图22(a),在进入到定位孔2032中时是成形模固定状态即图22(b),在进入到定位孔2033中时是成形模注入孔密封状态即图22(c)。
在球塞2024进入到定位孔2031中的状态[图22(a)]时以注入孔密封板2021被保持的状态安装成形模后使所述注入口部保持板2021移动。在球塞2024进入到定位孔2032中的状态[图22(b)],由于成形模3在注入孔密封板2021被保持时,能通过所述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被定位,所以在左右、上下方向上再加上前后则被定位而整个方向的位置被决定。
球塞2024与注入孔密封板2021的距离可设定成使球塞2024向注入孔密封板2021的定位孔2031~2033的出入容易且进入到了定位孔中时则被保持固定。例如两者若离的太远而球塞2024与定位孔2031~2033几乎不接触则定位困难。若离的太近则球塞2024与注入孔密封板2021的摩擦大而在球塞2024进入到了定位孔内时注入孔密封板2021难于活动而有可能给作业带来障碍。
位于注入孔密封板2021前端部的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和注入孔密封部2029,能插入到图20所示的注入口部上部固定部2025与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之间,通过密封垫片前后固定部2030能把密封垫片1的注入口部(设置了薄壁部时的薄壁部)固定。这样就把注入口部的上下进行了定位固定并把其间通过由注入孔密封部进行夹持而在密封动作中使注入口部变形,能避免在密封时出现障碍。
滚轮导向2034是配备在注入装置上承受挤压滚轮2035的部位。如图22(c)所示,通过由挤压滚轮2035挤压滚轮导向2034则能使位于定位孔2032状态的注入孔密封板2021向定位孔2033的状态移动,能自动地进行注入孔的密封。
图22所示的形态中,从定位孔2031的状态到定位孔2032的状态是通过手动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上述同样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和注入孔密封板2021只要具有上述的功能则整体形状和控制方法即使不同也不要紧。这样把注入孔密封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保持器具外而通过从外部加力来使注入孔密封部移动的结构,有能使保持器具结构简单的优点。
图19(b)所示的成形模壁厚保持部205是具有用于把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按规定间隔相对时所需要的力从两模具外侧施加的机构的部位,是由用于从第一模具侧进行辅助固定的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和从第二模具侧进行辅助固定的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构成。
以下把第一模具是为了形成塑料透镜的后面(凹面)而在凸面侧具有成形面的凸面模(以下也记作下模),第二模具是为了形成塑料透镜的前面(凸面)而在凹面侧具有成形面的凹面模(以下也记作上模)的情况为例,说明具有保持器具的壁厚保持机构的成形模的壁厚保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形态。
以下根据图23说明第二模具侧(上模侧)壁厚保持部2051。
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为了控制把两个模具按规定间隔相对配置所得到的成形体的壁厚而例如具有弹簧机构,是把组装在图2所示成形模3上的第二模具2B从其外侧向内侧按压为目的而设置的部位。如图23(a)所示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包括: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设置该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的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沿所述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和所述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可移动的垫座支承器具2061、内藏置于其内的保持器具回程弹簧2058、与模具的外面接触并具有按压部分的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连结所述垫座支承器具2061和所述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的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把所述垫座支承器具2061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的制动部2070、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端部上限制所述垫座支承器具2061可活动范围的挡块2055。
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能是聚缩醛制。该材质例如也可以是聚丙烯那样的其他树脂。且例如也可以是金属制。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时在难于使模具损伤、难于位置偏离、容易均匀加力等的点上是有利的,因此是理想的。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的形状只要是能以均匀等的力与第二模具接触且能把第二模具固定,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把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的前端侧形成管状等而在中央形成凹下去,则即使模具是曲面形状也容易是圆状接触容易均匀加力,所以是理想的。
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是沿其轴向安装在上模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图23(b)表示的是图23(a)的V-V线剖面图。图23(b)所示的形态中,圆柱状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根部侧沿轴向形成有切槽,长方体形状的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则埋入在该切槽部分内。这时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根部侧的相对轴垂直方向的剖面能成为图23(b)所示那样的非圆形形状。
垫座支承器具2061形成为是一面开口的箱形,一对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能插通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孔。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就是插入在该两个孔内。位于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前端侧的所述孔是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剖面形状稍微大的圆形,位于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根部侧的所述孔具有比图23(b)所示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有了所述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部分的剖面形状稍微大的键形状的孔(以下叫做“键孔”)。保持器具回程弹簧2058以卷绕在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的状态保持在该垫座支承器具2061内部,在垫座支承器具2061被按入的状态下,保持器具回程弹簧2058的一端与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触接而被限制移动,另一端是按压在垫座支承器具2061的内面,因此保持器具回程弹簧2058被压缩而能向把垫座支承器具2061推上去的方向加力。
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由大致长方形的板材构成,一个端部上安装有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另一个端部上具有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剖面形状稍微大的孔,是以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插入在其内的状态连接在垫座支承器具2061的前端上。
制动部2070包括:支承板2071、制动杆2057和制动弹簧2056。支承板2071一端连接在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上,另一端具有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剖面形状稍微大的孔,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插入在其内。制动杆2057具有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剖面形状大的孔,且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插入在该孔内,且一端与所述支承板2071触接并保持成以该处为支点可动。所述制动弹簧2056以卷绕在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的状态保持在所述支承板2071与制动杆2057之间。通过这种结构在拉动制动杆2057的状态下,则制动部2070能相对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的轴向移动,在把制动杆2057离开的状态下则设置在制动杆2057上的孔的内面与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接触而能进行位置固定。
在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没被推入的状态下,由于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没到达垫座支承器具2061上设置的键孔,所以垫座支承器具2061、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能以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作为旋转轴旋转360度。例如图25(a)是旋转了90°的状态。如上所述在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没到达垫座支承器具2061时则容易旋转,因此如图25(a)那样使能旋转的部位旋转90°就能容易地装卸成形模3。图23(b)的虚线部表示的是旋转了90°状态的垫座支承器具2061。
为了把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插入到存在于垫座支承器具2061上的键孔内则旋转垫座支承器具2061而对准位置,在拉动所述制动杆的状态下当把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推入,则垫座支承器具2061、制动部2070、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不能旋转。因此能把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推入到总是固定位置即以配置在图25(b)位置的状态所规定的位置。在此能通过拉动制动部2070的制动杆2057离开的位置进行固定。图23的虚线部分表示的是把垫座支承器具2061推入时的状态。
在把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推入时,即,把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插入到垫座支承器具2061的键孔内而具有张力时,通过握住制动杆2057而保持器具回程弹簧2058的张力被释放,保持器具导向键2060从存在于垫座支承器具2061上的键孔内拔出,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朝向从成形模离开的方向。这时通过有挡块2055而能防止由该被释放的张力和操作而引起的垫座支承器具2061、制动部2070、第二模具保持垫座用板2054和第二模具保持垫座2053从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上脱落。且通过例如螺钉把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与保持器具板203固定则能防止第二模具保持垫座支承轴2059旋转。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只要具有上述这种功能则并不特别限定是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更复杂的使用多个弹簧的结构。或也可以例如不使用弹簧而是利用空气压力的机构。
下面根据图24说明第一模具侧(下模侧)壁厚保持部2052。
图24所示的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例如具有弹簧功能,是为了控制把两个模具按规定间隔相对配置所得到的成形体的壁厚而把张力从下模侧加到上模侧为目的而设置的部位。如图5所示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包括:密封垫片基准板2062、第一模具保持器具导向套筒2063、第一模具保持用弹簧2064和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65。
密封垫片基准板2062是具有平坦平面的板,与图11所示密封垫片1的筒状体5的第二模具2B侧圆周(端)接触。由于从该圆周端到注入口部7的距离被设计成是一定的,所以在此到注入口部7的保持器具板203[参照图19(f)]的距离就被大致设定。
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65是圆柱状,一个面是开口且内部具有圆柱状的空洞部。在所述开口上形成有凸缘。
第一模具保持器具导向套筒2063是圆筒形状,一个开口具有比所述第一模具保持垫座的外形稍微大而比所述凸缘部分小的孔。把所述第一模具保持垫座插入在该第一模具保持器具导向套筒2063的孔内,并在内部放入第一模具保持用弹簧的状态下,把所述下模模具保持器具导向块安装在密封垫片基准板上。通过这种结构使第一模具保持垫座相对第一模具保持器具导向块能在其轴向上移动,且通过内藏的第一模具保持用弹簧2064的力能常处于在向成形模3的上模侧方向有张力的状态。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65也与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53同样地能是聚缩醛制。该材质例如也可以是聚丙烯那样的其他树脂。且例如也可以是金属制。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时在难于使模具损伤、难于位置偏离、容易均匀加力等的点上是有利的,因此理想。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53的形状只要是能从下模侧向上模侧施加张力且能固定第一模具,则就没有特别限定。
该形态中为了固定第一模具而第一模具保持垫座的前端形成的是平面,而固定第二模具时,也可以如第二模具保持垫座那样把前端侧形成管状等而在中央形成凹下去。
当把成形模3装配在保持器具201(参照图19)上时,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65通过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的推入张力而在保持板3侧按压,第一模具保持用弹簧2064被更加压缩,成为进一步有张力的状态。但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只要具有上述这种功能则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空气压力的机构。
上述形态中是分开成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和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而说明了各机构,但例如也可以机构自身是相反的。在上述形态中是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具有张力保持机构而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是具有张力付与机构,但例如也可以是两个都具备张力付与机构。且张力付与机构也并不限定于是弹簧。
在上述形态中是在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侧设置了下模,在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侧设置了上模,但例如在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上设置了上模,在第一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2上设置了下模也不要紧。
这样通过保持器具的壁厚保持机构,通过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两外侧进行夹持来保持成形模则能把模具的间隔保持一定,能正确地控制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壁厚。且上述壁厚保持机构还能兼有成形模的保持的功能。
在仅通过密封垫片就能充分保持模具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该壁厚保持机构。代替从成形模保持器具中省略壁厚保持机构也可以另外如现有这样通过弹簧部件夹持住。省略壁厚保持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另外在成形模保持器具上设置保持成形模的机构。
本发明在把所述保持器具装配在运送用板台上的状态下,能进行塑料透镜的制造工序。
保持器具201把图19(e)所示的运送用板台连接部204与图27所示的板台60′的保持器具连接部62连接,就能如图3所示那样安装在运送用板台60上。也可以是在连接时,例如通过运送用板台连接部204(参照图19)能对保持器具的运送用板台进行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调整的机构。板台60′具有固定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具201的部分,且还具有与后述自动注入系统运送机构连接的部分(运送机构连接部61)。运送用板台60在如图4所示那样把成形模装配在了保持器具上之后(运送用板台70)则通过所述自动注入系统的运送机构被运送到进行各制造工序的装置处。在图5的成形模安装待机区段80上模侧壁厚保持部2051以图25(a)的状态、注入孔密封板2021以图22(a)的状态进行待机。
只要把运送用板台60运送到成形模安装部81并在运送用板台60上安装了成形模3,则就成为图4所示的运送用板台70的状态。成形模3的装配例如能如下进行。
首先把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旋转-90°使成为图25(a)的状态后,把成形模3注入口部7的左右定位部27和上下定位部26从保持器具201的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的密封垫片固定部开口2027插入,并固定成图20(b)的状态。接着把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旋转-90°使成为图25(b)的状态后,把第二模具侧壁厚保持部2051的第一模具保持垫座2053推入,使配置在成形模3上的下模和上模分别成为有张力的状态。
然后为了进行前后的定位而使用板用直动导向2022使注入孔密封板2021移动并固定在定位孔2032上。即从图22(a)的状态成为图22(b)的状态。通过以上的操作则能把成形模3装配在保持器具201上。
然后把运送用板台70移动到填充部82处,在填充部82通过配备在注入装置的图26(1)所示的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和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则完全决定了图1所示的注入口部7的位置。
以下根据图26(1)来说明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和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的结构。
图26(1)(a)是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的平面图,图26(1)(b)是表示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前端部的图,图26(1)(c)是装配了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的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的平面图,图26(1)(d)是通过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固定的成形模局部放大图。图26(1)(d)中的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斜线部分)是作为图26(1)(c)的VI-VI线剖面图被表示的。
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在其前端具有与密封垫片注入口部嵌合的大致半圆状的槽,且形成有能把注入口前端面部21(参照图2)从背面支撑的向下的斜面。图26(1)(b)所示的保持具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前端部的上端能通过与图20(a)所示注入口部下部固定部2026的槽部2042接触而把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进行定位固定。
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由用于把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的保持器具固定用桥部2028[参照图20(a)]从左右夹持住并进行保持定位的一对部件构成,在各自的前端具有与保持器具固定用桥部2028卡合的槽。
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连接在气动夹头923上并能变化左右的间隔。该气动夹头923连接在气缸924上,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连接在所述气动夹头923上。
根据以上的结构,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和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能变换左右的间隔。
下面一边参照图26(2)一边说明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和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的动作。
首先当通过运送用板台70(参照图4)把成形模运送到填充部82时,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和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通过所述气缸924把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的前端向前方移动到用于支承注入口前端面部21背面的规定位置。这时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为了不与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接触而成为通过所述气动夹头923处于在把左右间隔扩大了的状态[图26(2)(a)、图26(2)(b)]。然后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通过气动夹头923把左右间隔变窄而把保持器具固定用桥部2028[参照图20(a)]利用所述槽部2041、2042从左右夹持住并进行保持。如图20(a)所示,由于这些槽部上形成有锥状,所以随着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的间隔变窄而把保持器具固定用桥部2028移动到规定位置处,因此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就被定位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图26(2)(c)]。该状态是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的所述向下斜面与注入口前端面部21背面接触的状态。在这样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被固定状态下如后述那样能把注入喷嘴靠近注入口进行注入。
这样注入孔固定用维持夹具921通过从背面支撑例如由弹性树脂构成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而能防止由注入时注入夹具的接触压而引起的注入口前端面部21的变形。
通过由保持器具固定用挡块922夹持注入口部保持板2023而把注入口部定位并保持。在通过图21所示的注入孔密封板2021密封注入孔时能防止由作用在注入口部上的力而引起的注入口部的位置偏离。
当成形模3的注入口部7被完全定位时则注入夹具的前端部与注入口开口22(参照图2)触接并开始注入。注入原料液的规定量能通过设置在排出口部上方的液面感知传感器进行感知。当检测到该传感器的信号时则使配置在注入装置上的辊轮突出,通过滚轮导向2034使注入孔密封板2021向定位孔2033移动。这样,成形模3的注入孔20就被注入孔密封部2029密封,即使注入夹具从注入口开口22离开也不会产生液体泄漏。所述液面感知传感器则如前面所述。
注入终了后,成形模3在装配在保持器具上的状态下经过U形转弯运送区段83~85、排出待机区段86、U形排出区段87后,例如在U形排出区段87被从保持器具上卸下来。成形模3的卸下能如下进行。
把注入孔密封板2021的位置从图22(c)的状态返回到图22(a)的状态并打开成形模3的注入口部7。然后把上模侧壁厚保持部2051的制动杆2057推上去,释放张力,从图25(b)变成图25(a)的状态,把成形模3从保持器具201上卸下来。成形模的卸下能手动进行也能自动进行。
然后运送用板台经过U形排出区段89而运送到成形模安装部81并安装新的成形模,进行混合液的注入。通过反复这一连串的流程就能连续制造塑料透镜。在以上说明的工序中被填充了混合液的成形模为了防止混合液的流动最好是平静地进行运送。
下面说明在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塑料透镜原料液。
第三形态的塑料透镜制造方法由于能抑制原料液注入时气泡的产生而减少了光学缺陷,所以特别适合于从难于除去注入时产生的气泡的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来制造塑料透镜。作为这种塑料透镜原料液能举出包含有多种聚合性成分,该多种聚合性成分在混合后立即开始聚合并在10分钟以内硬化的。
具体说就是作为在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高粘度且初始聚合速度快的塑料透镜原料液包含有所述的成分(A)和成分(B),最好是能举出由所述成分(A)和成分(B)构成的。
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也能包含所述第一制造方法和/或第二制造方法。在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成形模、密封垫片、注入夹具、制造工序等能使用先前在第一、第二制造方法中说明过的。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制造方法得到的塑料透镜例如能在眼镜镜片和光学透镜等透镜中使用。特别理想的是由本发明制造方法得到的塑料透镜能在眼镜镜片中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对通过本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塑料透镜的评价按照下面的评价方法进行。
[评价方法]
(1)成形模的温度
指将要把混合液向成形模注入前模具中心部的温度。
(2)混合时、填充完了时的液体温度
混合液在混合中的液体温度,由于将要混合前成分(B)的温度比成分(A)低,所以混合的一瞬间温度是下降的,但通过混合液的聚合反应热而温度上升。本实施例把室温(25℃)的成分(B)和被加热了的成分(A)通过RIM机混合,并立即测量从吐出口出来时混合液的温度,结果是将要混合前成分(A)的温度是约50℃时,其是55℃。
从吐出口出来到注入并填充到成形模内期间的液体温度也是利用反应热而继续上升。测量从吐出口出来后液体温度的推移,结果是20秒后上升约20℃,在约2秒后达到最大峰值(约100℃),之后则温度逐渐下降,5分钟后约是70~80℃。
(3)气泡产生的状况
进行制作的塑料透镜的外观制品检查,确认产生气泡不良的数量。把能得到95%以上合格品的状态设定是A,把能得到90%以上合格品的状态设定是B,把能得到80%以上合格品的情况设定是C,把这以下设定是D。在此合格品是指制作的塑料透镜中完全看不到气泡的状态或是看似气泡而目视水平不能判断的状态。
(4)光学缺陷
把制作的塑料透镜通过锆投影来确认面流痕和波筋的有无。通过锆投影制品检查而把能得到98%以上合格品的状态设定是A,把能得到95%以上合格品的状态设定是B,把这以下设定是C。在此合格品是指距离透镜的几何中心半径30mm以内不产生面泪痕和波筋。
(5)面泪痕
面泪痕是指在把所述成分(A)和所述成分(B)的混合液注入到成形模中时在透镜表面产生的流动痕迹那样的花纹状态。
(6)波筋
波筋是指在把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液注入时由温度不均匀、聚合不均匀等而引起产生的痕迹。关于波筋知道一般不仅在注入时,而且在聚合时也由热经历而引起产生。
[评价样件的制作条件]
RIM机吐出量:200~400g/Min
成分(A)的平均分子量:约600~700
成分(A)与成分(B)的混合比:4∶1
各成分混合前的液体温度:成分(A)是约50℃,成分(B)是约室温25℃
充满型腔所需要的时间:约20秒
制作的透镜:中心壁厚度=7mm程度、直径=76mm、制作的透镜重量=约40g、更换管子周期:8分钟
注入方法:通过自动注入机注入
实施例1
实施例1
在100重量份由平均分子量400的聚四亚甲基二醇和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构成的异氰酸酯基团含有率为13%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中,预先添加0.024重量份酸式磷酸单丁氧基乙酯(モノブトキシエチルアシッドホスフエ一ト)和0.036重量份酸式磷酸二(丁氧基乙酯)(ジ(ブトキシエチル)アシツドホスフエ一ト),使之均匀溶解,脱泡[成分(A)]。使用3,5-二乙基-2,4-甲苯二胺和3,5-二乙基-2,6-甲苯二胺的混合物25.5重量份作为成分(B)。
把成分(A)和成分(B)刚混合后的液体温度是55℃,将要注入前的成形模温度是52℃,成形模的倾斜设定为是垂直,在将要注入前约5秒以10L/min的吐出量把二氧化碳向成形模注入。然后转移到注入工序,把附带夹具的管子连接在RIM机的吐出口上,把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液通过夹具由自动注入机注入。注入终了后,为了把排出口附近的气泡除去而把成形模倾斜成30度使排出口在顶部约20秒。然后把成形模在自动注入机的传送带上进行约5分钟的运送而在排出区段从运送用板台上卸下来。然后把每个密封垫片的注入口部和排出口部折弯而把型腔内聚合的部分与注入孔内和排出孔内聚合的部分截断。把进行了该截断作业的成形模在注入终了后15分钟以内放入到预先升温到120℃的电炉内,进行加热聚合15小时。然后把成形模从电炉中取出来并除去密封垫片,除去第一和第二模具而得到塑料透镜的成形体。然后进行得到的塑料透镜的洗净,之后通过上述的评价方法确认气泡的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其结果被表示在表1。
实施例2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成分(A)和成分(B),除了将要注入前的成形模温度是被加热到65℃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把关于这样得到的塑料透镜的气泡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
实施例3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成分(A)和成分(B),除了二氧化碳的吐出量是15L/min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把关于这样得到的塑料透镜的气泡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
实施例4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成分(A)和成分(B),除了二氧化碳的吐出时间是10秒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把关于这样得到的塑料透镜的气泡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
比较例1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成分(A)和成分(B),除了在注入前不注入二氧化碳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把关于这样得到的塑料透镜的气泡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
[表1]
  注入前的成形模温度(℃)   成形模的设置角度   二氧化碳的注入量(L/min)   二氧化碳的注入时间(秒)   气泡   光学缺陷
 实施例1   50℃   90°   10   5   B   A
 实施例2   65℃   90°   10   5   A   B
 实施例3   50℃   90°   15   5   A   A
 实施例4   50℃   90°   10   10   A   A
 比较例1   50℃   90°   0   0   D   A
如表1所示,由本发明制造方法(第一形态)制造的塑料透镜气泡的产生少且光学缺陷也少。相反在注入前不向成形模内填充二氧化碳所制造的比较例1的塑料透镜则气泡的产生显著。
实施例5
在100质量份由平均分子量400的聚四亚甲基二醇和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构成的异氰酸酯基团含有率为13%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中,预先添加0.024质量份酸式磷酸单丁氧基乙酯(モノブトキシエチルアシツドホスフエ一ト)和0.036质量份酸式磷酸二(丁氧基乙酯)(ジ(ブトキシエチル)アシッドホスフエ一ト),使之均匀溶解,脱泡[成分(A)]。使用3,5-二乙基-2,4-甲苯二胺和3,5-二乙基-2,6-甲苯二胺的混合物25.5质量份作为成分(B)。
把成分(A)和成分(B)刚混合后的液体温度是55℃,注入前的成形模温度是52℃,成形模的倾斜设定为是垂直,在注入前约10秒以20L/min的吐出量把二氧化碳向成形模注入。然后转移到注入工序,把附带夹具的管子连接在RIM机的吐出口上,把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液通过夹具由自动注入机注入。这时的注入喷嘴使用的是喷嘴孔内径5.0mm、外径6.0mm的圆形,且使用的是其前端部倾斜成45度形状的喷嘴。作为成形模使用的是图2所示的成形模。成形模注入口前端面部的外形是单边15mm的正方形,注入孔是内径4.0mm的圆形,注入口前端面部是倾斜成45度的形状。喷嘴前端面部向注入口前端面部的接地是通过图18所示的方法(使喷嘴前端面部与注入口前端面部一边是平行地一边逐渐把间隙变狭窄的方法)进行的。喷嘴前端面部与注入口前端面部在初始动作时喷嘴前端面部与注入口前端面部的距离是位于在4mm的位置,从该状态需要5秒逐渐地缩短距离而触接。注入终了后为了把排出口附近的气泡除去而把成形模倾斜成30度使排出口在顶部约20秒。然后把成形模在自动注入机的传送带上进行约5分钟的运送而在排出区段从运送用板台上卸下来。然后把每个密封垫片的注入口部和排出口部折弯而把型腔内聚合的部分与注入孔内和排出孔内聚合的部分截断。把进行了该截断作业的成形模在注入终了后15分钟以内放入到预先升温到120℃的电炉内,进行加热聚合15小时。然后把成形模从电炉中取出来并除去密封垫片,除去第一和第二模具而得到塑料透镜的成形体。然后进行得到的塑料透镜的洗净,之后通过上述的评价方法确认气泡的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其结果是气泡的产生状况和光学缺陷的评价结果都是A。
根据本发明能制造降低了气泡不良和光学缺陷的塑料透镜。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特别作为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是适合的。

Claims (15)

1.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把从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塑料透镜原料液向成形模中注入并使所述原料液硬化来得到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模在内部具有型腔,且使得用于把所述原料液向所述型腔内注入的注入孔和用于把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或所述混合液向成形模外部排出的排出孔在直径方向上处于相对位置,
所述注入孔具有用于把所述混合液注入的开口即、注入口开口,
所述原料液在使所述成形模相对水平面是倾斜或是垂直的状态下,且所述排出孔在顶部时通过所述注入孔向所述成形模注入,
从所述注入口开口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连通开始到该连通完成的期间,包含有: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剩余的一部分不向所述注入孔流入而是流下的期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把用于形成透镜一个面的模具和用于形成另一个面的模具按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且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周围配置环状密封垫片,并通过所述模具和密封垫片来形成型腔,
所述密封垫片具备所述注入孔和所述排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期间中在所述注入夹具开口与所述注入口开口之间产生间隙,从该间隙由所述注入夹具开口流出的原料液的一部分流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原料液开始向型腔内流入之前的期间就产生了所述间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使所述间隙逐渐变窄一边进行所述原料液的注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原料液的注入途中到注入完成的期间,消除所述间隙并进行所述原料液的注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夹具的前端部是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注入口开口的整个周围形成有面即、注入口前端面部,
通过把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的端面贴紧在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来消除所述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的外形比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的外形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相对于所述注入孔的轴是倾斜的,
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形成为,贴紧在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时,所述注入孔的轴向与所述注入夹具的轴向相交。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夹具前端部端面与所述注入口前端面部之间,在所述注入夹具开口和所述注入口开口的整个周围具有所述间隙的状态下来调整所述间隙的间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口开口的大小或是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或是小于所述注入夹具开口的大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成形模的原料液注入终了后,把所述注入孔密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密封所述注入孔后立即使所述注入夹具开口从所述注入口开口离开。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液含有多种聚合性成分,该多种聚合性成分在混合后立即开始聚合且在10分钟以内硬化。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液含有下面的成分A和成分B,
成分A:为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300~2500的平均分子量的二元醇的反应生成物的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
成分B:通式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胺,通式I中的R1、R2和R3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硫甲基中的任何一种,
化学式II
通式I
CN200910164993.5A 2004-06-08 2005-06-08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成形用密封垫片及成形模、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夹具 Active CN101648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9847/04 2004-06-08
JP2004169847 2004-06-0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68601A Division CN101031401B (zh) 2004-06-08 2005-06-08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421A CN101648421A (zh) 2010-02-17
CN101648421B true CN101648421B (zh) 2014-10-15

Family

ID=3550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68601A Active CN101031401B (zh) 2004-06-08 2005-06-08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200910164993.5A Active CN101648421B (zh) 2004-06-08 2005-06-08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成形用密封垫片及成形模、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夹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68601A Active CN101031401B (zh) 2004-06-08 2005-06-08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19020B2 (zh)
EP (1) EP1759824B1 (zh)
CN (2) CN101031401B (zh)
WO (1) WO20051207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55889B2 (en) * 2004-03-24 2008-11-25 Imation Corp. Holographic media fabrication techniques
CN101493569B (zh) * 2008-01-24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片及镜头模组
WO2009096230A1 (ja) * 2008-01-31 2009-08-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KR20110052655A (ko) * 2008-07-25 2011-05-18 헨켈 코포레이션 몰드 어셈블리 및 성형 부품의 제조를 위한 감쇠된 광 방법
JP5113012B2 (ja) 2008-10-15 2013-01-09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原子炉構成部材の水中遠隔表面調査方法及びその水中遠隔表面調査装置
WO2010050239A1 (ja) 2008-10-31 2010-05-06 Hoya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2010098466A1 (ja) * 2009-02-27 2010-09-02 Hoya株式会社 成形型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EP2598318B1 (en) * 2010-07-30 2014-04-02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LP Silicone hydrogel ophthalmic devices molded in vinyl alcohol copolymer mold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12118403A (ja) * 2010-12-02 2012-06-21 Tamron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US20120286435A1 (en) * 2011-03-04 2012-11-1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molded optical articles
JP5767893B2 (ja) * 2011-08-08 2015-08-26 Hoya株式会社 非球面ガラスモールドレンズの成形難易度予測方法及び非球面ガラスモールドレンズを含むレンズ系の設計方法
US9162407B2 (en) * 2012-09-07 2015-10-20 Caterpilla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non-pneumatic tires
US9308702B2 (en) 2014-02-25 2016-04-1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preformed seals
CN104647701A (zh) * 2015-02-16 2015-05-27 杭州清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动注塑的透镜制备装置
US10267966B2 (en) 2016-04-13 2019-04-23 Talex Optical Co., Ltd. Composite functional polarized lens
KR102081498B1 (ko) * 2017-05-12 2020-02-25 주식회사 케이오씨솔루션 광학재료용 모노머의 몰드 자동 주입방법 및 자동 주입장치
FR3072901B1 (fr) 2017-10-31 2019-11-08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Dispositif de moulage de lentill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lentilles
CN110239053A (zh) * 2019-05-05 2019-09-17 广东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模头保养的辅助装置
JP7182723B2 (ja) * 2019-09-20 2022-12-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
CN110614741B (zh) * 2019-09-24 2020-06-12 栖霞市兴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体浇注机
CN111283969B (zh) * 2020-03-30 2024-02-02 北京化工大学 柔性变焦模塑眼镜3d复印智能制造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4728A1 (en) * 2002-04-08 2003-10-16 Hoya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 memb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plastic lens, gasket for plastic lens molding, and jig for monomer inj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0846A (en) 1960-06-20 1963-01-01 Bausch & Lomb Mold construction for casting thermosetting plastics of accurately controlled shape
JPS6218225A (ja) 1985-07-16 1987-01-27 Mikasa Kogyo Kk 合成樹脂製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用ガスケツト
JPS6434215A (en) 1987-07-30 1989-02-03 Masaki Kawakita Bed soil for raising seedling
JPH0514815Y2 (zh) * 1987-08-26 1993-04-20
JP2936580B2 (ja) * 1989-05-10 1999-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圧成形装置
FR2727895A1 (fr) * 1994-12-12 1996-06-14 Essilor Int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e lentille optique en matiere synthetique polymerisable et appareillage correspondant
JPH09193256A (ja) * 1996-01-12 1997-07-29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3481183B2 (ja) 2000-05-02 2003-12-22 タレック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偏光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79512B2 (ja) * 2001-01-25 2003-12-15 日本ユニカー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鋳型ガスケット製造用樹脂組成物、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鋳型ガスケ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6579476B2 (en) 2001-03-21 2003-06-17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Method for molding ophthalmic lenses made of plastic material
JP2003145555A (ja) 2001-11-09 2003-05-20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04067864A (ja) * 2002-08-06 2004-03-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アクリル系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4728A1 (en) * 2002-04-08 2003-10-16 Hoya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 memb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plastic lens, gasket for plastic lens molding, and jig for monomer inj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9824A4 (en) 2011-01-19
US7919020B2 (en) 2011-04-05
CN101031401A (zh) 2007-09-05
CN101031401B (zh) 2010-05-26
EP1759824A1 (en) 2007-03-07
EP1759824B1 (en) 2016-03-09
US20080029914A1 (en) 2008-02-07
WO2005120795A1 (ja) 2005-12-22
CN101648421A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8421B (zh)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成形用密封垫片及成形模、原料液注入夹具、成形模保持夹具
US837734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tic lens, gasket for molding plastic lens, and jog for casting monomer
CN104105997B (zh) 眼镜用偏振塑料镜片及眼镜用偏振塑料镜片的制造方法
JP4590311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用ガスケット、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用成形型、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原料液注入治具、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型保持具、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製造装置
CN104813221B (zh) 偏光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US912027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rogressive power eyeglass lens
JP5851627B2 (ja) 偏光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TW201032994A (en) Machined lens mold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US20120061863A1 (en) Mold for diffractive ophthalmic lens
JP4728659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原料液注入装置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07176184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用ガスケット、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用成形型、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原料液注入治具、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型保持具、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製造装置
JP4220822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形用ガスケットおよびモノマー注入治具
US20080018005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tic Lens, Gasket For Molding Plastic Lens, Casting Mold For Molding Plastic Lens, Casting Jig For Plastic Lens Starting Material Liquid, Holding Member For Plastic Lens Casting Mold, And Plastic Len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2202856A (zh)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JP4149918B2 (ja) 樹脂レンズの半製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ES2729311T3 (es) Dispositivo de molde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