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4347B - 驱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4347B
CN101634347B CN2009101646208A CN200910164620A CN101634347B CN 101634347 B CN101634347 B CN 101634347B CN 2009101646208 A CN2009101646208 A CN 2009101646208A CN 200910164620 A CN200910164620 A CN 200910164620A CN 101634347 B CN101634347 B CN 101634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rotor
armature
driving force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46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4347A (zh
Inventor
上田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4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4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3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1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当将永磁铁(2)置于第一位置时,通过转子(4)的磁吸引力电枢(7)逆着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磁性吸引至转子(4),并与转子(4)联接;当电枢(7)与转子(4)联接时,传递至转子(4)的内燃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连接至电枢(7)的制冷剂压缩机(C),以使制冷剂压缩机(C)旋转。当将永磁铁(2)置于第二位置时,电枢(7)通过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离开转子(4),并与转子(4)分离。

Description

驱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图9,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00包括环形永磁铁105和电磁感应圈106(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S61-206827A,其还公开为日本以审专利公开No.H02-2007B)。在这种驱动力传递装置100中,环形永磁铁105夹在磁性板102和磁性板103之间,磁性板102和磁性板103由转子101保持。环形永磁铁105产生磁通量(由图9中的实线表示),其流过电枢104和转子101。电磁感应圈106产生正向或反向的磁通量(由图9中的点线表示),所述正向与由永磁铁105产生的磁通量(由图9中的实线表示)的流动方向相同,所述反向与由永磁铁105产生的磁通量(由图9中的实线表示)的流动方向相反。
在除了离合器闭合状态(夹紧状态,即联接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分离状态,即未联接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采用永磁铁105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00通常不需要电力。
即,在该驱动力传递装置100中,当给电磁感应圈106通电,以产生与由永磁铁105产生的磁通量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正向磁通量时,以具有预定尺寸的预定间隙G与转子101隔开的电枢104逆着板簧107的作用力而被吸至转子101。因此,转子101和电枢104相互联接(处于离合器闭合状态)。随后,即使当停止向电磁感应圈106通电时,由于永磁铁105的磁通量,转子101和电枢104之间的联接被保持,以保持离合器闭合状态。
而且,当向电磁感应圈106通电,使得从电磁感应圈106产生的磁通量沿与由永磁铁105产生的磁通量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时,永磁铁105产生的磁通量减少。因此,电枢104被板簧107的作用力移位远离转子101,且由此再次在电枢104和转子101之间形成间隙G(离合器断开状态)。随后,即使当停止向电磁感应圈106通电时,由于存在间隙G,电枢104不会由永磁铁105的磁通量单独吸至转子101,且由此保持离合器断开状态。
在某些情况中,振动或外力可能会施加至驱动力传递装置100,使间隙G的预定尺寸不能被保持,且可能减小。
在这样的情况中,在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00,即使在电磁感应圈106的通电关断的状态下,由永磁铁105形成的磁通量也会像离合器闭合状态被保持的状态中一样进行流动。因此,当例如由于振动,间隙G的尺寸从所述预定尺寸减少时,电枢104可能被由从永磁铁105产生的磁通量的量单独吸引至转子101。即,在电磁感应圈106的通电关断的离合器断开状态,导致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换至离合器闭合状态的非故意错误操作运动可能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不足。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限制在采用永磁铁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错误操作运动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永磁铁、磁铁位置改变装置、转子、电枢和弹性部件。永磁铁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磁铁位置改变装置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使永磁铁位移。在接收到来自外部驱动动力源的旋转驱动力时,转子旋转。在将永磁铁置于第一位置时,转子与永磁铁协同施加第一磁吸引力。在将永磁铁置于第二位置时,转子不施加磁吸引力,或者与永磁铁协同施加第二磁吸引力,第二磁吸引力小于第一磁吸引力。电枢连接至外部从动侧装置,并与转子联接,以将旋转驱动力从转子传递至外部从动侧装置。在电枢的非联接状态中,电枢与转子间隔开预定间隙,其中在所述非联接状态中,电枢与转子分离。弹性部件保持电枢,使得在电枢的所述非联接状态中,在转子和电枢之间保持所述预定间隙。当将永磁铁置于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转子的第一磁吸引力电枢逆着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被磁性吸引至转子,并与转子联接。当将所述永磁铁置于第二位置时,电枢通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离开转子,并与转子分离。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描述、所附的权利要求和附图,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附加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可旋转部件的轴向截取的轴向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保持在离合器闭合状态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图4为沿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可旋转部件的轴向截取的轴向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保持在离合器断开状态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图5A为保持在离合器闭合状态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局部纵向横截面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永磁铁中的一个和第一磁路;
图5B为图5A所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局部轴向视图;
图6A保持在离合器断开状态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局部纵向横截面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永磁铁和第二磁路;
图6B为图6A所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局部轴向视图;
图7为沿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可旋转部件的轴向截取的轴向视图,示出了保持在离合器闭合状态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图8为与图7类似的轴向视图,示出了图7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变形;和
图9为示出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6B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
驱动力传递装置1安装至,例如,车辆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压缩机C(被驱动侧装置,即从动装置),以能够允许和中止将未描述的内部内燃机(驱动动力源)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制冷剂压缩机C。在图1中,左侧对应于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第一端侧,且右侧对应于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第二端侧。
驱动力传递装置1包括多个永磁铁2、定子3、转子4、电枢7和弹性部件8。永磁铁2收纳在定子3中。转子4由从所述内燃机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旋转。电枢7由磁性材料(如,铁)制成,并连接至制冷剂压缩机C,以驱动该制冷剂压缩机C。而且,电枢7与转子4轴向相对,使得电枢7在电枢7从转子4分离的断开状态以预定间隙6与转子4轴向隔开。弹性部件8保持电枢7,以便形成间隙6,并在断开状态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保持该间隙。
定子3构造成大致圆柱体,并包括环形内定子部9、环形外定子部11和环形中间定子部12。内定子部9形成定子3的径向内部部分。外定子部11形成定子3的径向外部部分。中间定子部12径向设置在内定子部9和外定子部11之间。内定子部9、外定子部11和中间定子部12整体固定,并放置在转子4的内部。
中间定子部12由非磁性材料(如,铝,铜,树脂)制成,并构造成具有T型横截面的大致圆柱体(环形)。内定子部9和外定子部11由磁性材料(如,铁)制成,并分别构造成大致圆柱体(环形)。内定子部9固定至中间定子部12的径向内部部分,且外定子部11固定至中间定子部12的径向外部部分。
定子3具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12个)大致圆柱形的容纳孔13,其沿着与定子3的中心轴线同轴的假想圆(imaginary circle)以大致相同的间隔相继地设置。大致为圆柱形的永磁铁2分别收纳在容纳孔13中。这里,每个容纳孔13的径向外端设置在外定子部11中。容纳孔13径向内端设置在内定子部9中。容纳孔13的径向中间部分设置在中间定子部12中,所述径向中部径向设置在容纳孔13的径向外端和径向内端之间。
每个永磁铁2被径向磁化,使得永磁铁2径向的一半磁化成N极,且永磁铁2径向的另一半磁化成S极。而且,每个永磁铁2收纳在对应的容纳孔13中,并且关于永磁铁2的旋转轴是可旋转的。
转子4由磁性材料(如,铁或低碳钢)制成。转子4具有环形槽14,使得转子4具有大致为U型的横截面。而且,定子3收纳在转子4的环形槽14中,使得环形槽14的底壁16覆盖定子3的一个轴向端。微小间隙形成在定子3的内部圆周面和环形槽14的相对应的相对面之间,并且微小间隙还形成在定子3的外部圆周面和环形槽14的相对应的相对面之间。
而且,转子4由制冷剂压缩机C的壳体18通过滚珠轴承17可旋转地支撑,滚珠轴承17安装至转子4的内圆周侧。沿着转子4的外圆周部分设置皮带轮19。内燃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放置在皮带轮19的皮带(未示出)传递至转子4。
电枢7构造成大致环形体,并与转子4轴向相对,使得间隙6在断开状态形成在电枢7和转子4之间。轮轴22通过弹性部件8连接至电枢7,且该轮轴22依次连接至制冷剂压缩机C的轴21。弹性部件8沿与转子4相对的方向以在电枢7和转子4之间形成间隙6的方式推动电枢7。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8由橡胶制成,设置在轮轴22和电枢7之间。可选择地,弹性部件8可由板簧、盘簧等制成。
驱动力传递装置1还包括磁铁位置改变装置或机构(磁铁位置改变工具)50,用于改变每个永磁铁2的位置,即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使永磁铁2位移(下文将详细描述)。
现在,将描述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使每个永磁铁2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以改变永磁铁2的旋转位置。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包括可旋转部件23、旋转装置(用作旋转工具)24和连杆机构26。可旋转部件23围绕定子3的所述轴线是可旋转的。旋转装置24旋转可旋转部件23。连杆机构26随着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而同步旋转永磁铁2。
可旋转部件23构造成可旋转的圆盘体,其围绕定子3的所述轴线是可旋转的。以可旋转部件23与定子3和永磁铁2轴向相对的方式在定子3和壳体18之间放置可旋转部件23。
旋转装置24具有包括蜗杆28和蜗轮29的蜗轮装置,该蜗杆28由电动机27旋转,该蜗轮29设置在可旋转部件23的外圆周部分上。
即,蜗轮29设置在可旋转部件23的外圆周部分的一段上,且蜗杆28与蜗轮29啮合。当蜗杆28由电动机27旋转时,与蜗杆28啮合的蜗轮29围绕定子3的轴线旋转,以使可旋转部件23围绕定子3的轴线旋转。可以沿着可旋转部件23的整个外圆周部分设置蜗轮29(沿着可旋转部件23的整个外部圆周边缘延伸)。
连杆机构26包括分别设置在永磁铁2上的柱销31和设置在可旋转部件23上的细长孔(椭圆形孔)33。每个柱销31在与永磁铁2的旋转轴线偏心的位置处设置在对应的永磁铁2上。而且,每个柱销31通过可旋转部件23的对应的细长孔33而被收纳。采用这种结构,连杆机构26在可旋转部件23和永磁铁2之间形成曲柄机构。
更具体地,柱销31与圆盘板32一体形成,该圆盘板32以柱销31与永磁铁2的旋转轴线偏心的方式固定至永磁铁2的与可旋转部件23相对的所述另一轴向端。柱销31和板32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如由不锈钢制成。
而且,细长孔33形成在可旋转部件23中,以细长孔33的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为12个)等于永磁铁2的数目的方式分别与柱销31对应,柱销31分别通过细长孔33而被收纳。
当可旋转部件23旋转时,细长孔33被移动,即与可旋转部件23一起旋转。此时,每个永磁铁2的柱销31沿着细长孔33移动,以实现曲柄动作,使得永磁铁2在定子3的对应的容纳孔13中旋转。
永磁铁2的N极和S极以实现相对于柱销31的N极和S极的预定角度关系的方式被磁化。当可旋转部件23旋转时,永磁铁2的位置在形成第一磁路(下文描述)的第一位置和形成第二磁路(下文描述)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现在,将参照图3至6B描述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永磁铁2的旋转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以在第一磁路和第二磁路之间切换所述磁路,且因此能够允许和终止从内燃机侧向制冷剂压缩机C侧传递旋转驱动力。这里,在第一磁路中,磁通量流过,即传递通过转子4和电枢7。在第二磁路中,可传递至转子4和电枢7的磁通量较小,即比第一磁路的磁通量弱。
首先,将描述永磁铁2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以及分别在第一和第二位置处形成的永磁铁2的第一和第二磁路。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5A和5B,当将每个永磁铁2放置在第一位置中时,形成第一磁路,其中在第一位置,永磁铁2的磁化方向与定子3的径向大致一致,即在第一位置,永磁铁2的S极和N极之间的边界线与和定子3同轴的假想圆相切。换句话说,永磁铁2的S极和N极大致在定子3的径向上彼此相对。在该位置,每个永磁铁2的磁极中的一个(如,S极)接触内定子部9,且每个永磁铁2的磁极中的另一个(如,N极)接触外定子部11。此时,由于从永磁铁2产生并通过定子3传递至转子4的磁通量,转子4施加基本的磁吸引力,使得电枢7逆着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而被磁吸引至转子4,并与转子4联接。
在这种状态中,磁铁2的磁通量旁路通过转子4的细长弓形孔36和电枢7的细长弓形孔37,且由此以这种顺序主要流过永磁铁2的N极、转子4、电枢7、转子4、电枢7、转子4和永磁铁2的S极(参见图5A中的箭头)。因此,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产生大的磁吸引力。
而且,参照图4、6A和6B,当将每个永磁铁2放置在第二位置中时,形成第二磁路,其中在第二位置,永磁铁2的磁化方向与和定子3同轴的假想圆相切,即在第二位置,永磁铁2的S极和N极之间的边界线与定子3的径向大致一致。换句话说,永磁铁2的N极和S极大致在定子3的周向上彼此相对。在该状态中,永磁铁2的每个磁极(N极和S极)都接触内定子部9和外定子部11。
在该状态中,由永磁铁2产生的磁通量以如下顺序主要流过永磁铁2的N极、内定子部9和永磁铁2S极,并还以如下顺序流过永磁铁2的N极、外定子部11和永磁铁2的S极(参见图6A和6B所示的箭头)。即,该磁路由内定子部9和外定子部11短路,使得磁通量基本上不流过转子4和电枢7。因此,转子4不施加磁吸引力,或施加比第一磁路的磁吸引力小、即弱的磁吸引力。因此,电枢7通过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离开转子4,并与转子4分离。
这里,即使在永磁铁2的第二位置,从永磁铁2泄露的磁通量也可能流过转子4和电枢7。然而,在这种情况中产生的磁通量比在第一磁路中流过转子4和电枢7的磁通量弱,且小很多。因此,第二磁路不是主动引导磁通量通过转子4和电枢7的磁路。因此,在第二磁路中形成并传递通过转子4和电枢7的磁通量小于、即弱于在第一磁路中形成的磁通量。
因此,当将每个永磁铁2放置在形成第二磁路的第二位置时,流过转子4和电枢7的磁通量将会很弱。因此,即使当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产生磁吸引力时,该磁吸引力小于的第一磁路磁吸引力,并小于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改变永磁铁2的旋转位置的位置改变操作。
永磁铁2的旋转位置由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改变。具体地,当蜗杆28由电动机27旋转时,具有与蜗杆28啮合的蜗轮29的可旋转部件23围绕定子3的轴线旋转。当可旋转部件23旋转时,形成在可旋转部件23中的细长孔33移动,即与可旋转部件23一起旋转,使得每个细长孔33的内周缘推动对应的柱销31,以沿着细长孔33移动柱销31,以实现曲柄动作。因此,永磁铁2在容纳孔13内旋转,以在用于形成第一磁路的第一位置和用于形成第二磁路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它的位置。随后,当永磁铁2的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相应的一个时,电动机27的旋转停止。
最后,将描述由永磁铁2的位置改变完成的在离合器闭合状态(夹紧状态,即联接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非夹紧状态,即非联接状态)之间的切换。
首先,电动机27驱动蜗杆28,以旋转可旋转部件23,以将每个永磁铁2置于第一位置。随后,电枢7由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吸引至转子4,使得转子4与电枢7联接,以将来自转子4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电枢7(离合器闭合状态)。这里,永磁铁2保持在第一位置,以保持离合器闭合状态。
通过简单地停止电动机27的旋转,能够实现对永磁铁2的所述位置的保持。这是由于下述原因。即,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不被传递至蜗杆28侧。因此,当蜗杆28的旋转停止时,可旋转部件23的位置被保持。
接下来,电动机27驱动蜗杆28,以旋转可旋转部件23,将各个永磁铁2置于第二位置。在这种状态中,磁通量基本上不流过转子4和电枢7(或者仅仅以较弱的水平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流动),使得转子4和电枢7之间的磁吸引力降低或消除。因此,电枢7通过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离开转子4,以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形成间隙6。因此,中止了从内燃机至制冷剂压缩机C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永磁铁2保持在第二位置,以保持离合器断开状态。
现在,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该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每个永磁铁2的位置,以在其中磁通量流过转子4及电枢7的第一磁路和其中可能流过转子4及电枢7的磁通量小于、即弱于第一磁路的磁通量的第二磁路之间改变磁路。以这种方式,实现在离合器闭合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
以这种方式,当将每个永磁铁2置于第一位置时,由于由第一磁路产生的磁通量,电枢7被吸引至转子4,以实现离合器闭合状态。当将永磁铁2保持在第一位置,则离合器闭合状态被保持。
而且,当将每个永磁铁2置于第二位置中,电枢7与转子4分离,以实现离合器断开状态。当将永磁铁2保持在第二位置时,离合器断开状态被保持。
这里,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中,在施加例如振动或外力时,在某些情况中,转子4和电枢7之间的间隙6可能会减小。然而,在永磁铁2的第二位置,磁通量基本上不流过转子4和电枢7(或者仅仅以较弱的水平在转子4和电枢7之间流动),使得转子4和电枢7之间的磁吸引力降低或消除。因此,即使当由于例如振动或外力而导致转子4和电枢7之间的间隙6减小时,电枢7不被吸引至转子4。因此,能够限制转子4和电枢7之间的非故意的错误联接。
而且,通过改变永磁铁2的位置,执行离合器闭合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而且,在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换至离合器闭合状态之后,转子4和电枢7的联接状态仅由永磁铁2产生的磁通量保持。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不需要产生磁通量的电磁感应圈。
而且,通过采用可旋转部件23、用于旋转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装置(旋转工具)、用于随着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同步旋转永磁铁2的连杆机构26,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旋转永磁铁2,所述永磁体2收纳在定子3中。
采用上述结构,与直接单独旋转永磁铁2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旋转永磁铁2。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中,可旋转部件23由包括蜗杆28和蜗轮29的蜗轮装置旋转,其中蜗杆28由电动机27旋转,且蜗轮29设置在可旋转部件23的外圆周部分上。
以这种方式,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不被传递至蜗杆28侧。因此,通过简单地停止蜗杆28的旋转,能够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且能够保持每个永磁铁2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7,就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差别方面,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
在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中,旋转装置24包括取代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27的直线状螺线管41。可旋转部件23随着活塞42的位移而同步旋转。
具体地,设置直线状螺线管41,使得活塞42的位移方向(移动方向)与切向方向大致一致,该切向方向与和可旋转部件23的轴线同轴的假想圆相切。而且,啮合部43设置在可旋转部件23的外圆周部分上,向外径向突出。柱销46设置在活塞42上,并被收纳为通过啮合部43的细长孔44,该细长孔44沿轴向延伸通过啮合部43。以这种方式,当活塞42通过直线状螺线管41的通电而位移时,可旋转部件23通过曲柄动作而被旋转。随后,当可旋转部件23旋转时,永磁铁2通过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讨论的机制类似的机制而被旋转。
这里,可以在直线状螺线管41中设置弹簧(未示出),以沿着位移方向向一个端侧(离合器闭合状态侧)推动活塞42。
在这样的情况中,通过向直线状螺线管41通电,以逆着弹簧的作用力沿位移方向向另一端侧使活塞42位移,使得每个永磁铁2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从而执行从离合器闭合状态向离合器断开状态的切换。
这里,一旦实现永磁铁2的第二位置,则能够容易地保持永磁铁2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处,S极和N极通过内定子部9和外定子部11而短路)。而且,永磁铁2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需要大的扭矩。在永磁铁2的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永磁铁2的磁化方向与定子3的径向大致一致)中,永磁铁2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比永磁铁2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容易。
因此,即使当将在将永磁铁2放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停止向直线状螺线管41通电时,永磁铁2也能保持第二位置,以保持离合器断开状态。
而且,在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换至离合器闭合状态时,在一旦向直线状螺线管41通电、活塞42向一个端侧移位时,所述弹簧提供辅助力,使得活塞42的用于推动可旋转部件23的作用力增加。以这种方式,进行需要大的扭矩的永磁铁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切换。
而且,在沿位移方向的活塞42的一个端侧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侧、且沿位移方向的活塞42的另一个端侧处于离合器闭合状态侧的情况中,通过采用所述弹簧沿位移方向向另一端侧推动活塞42,能够获得与上述讨论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现在,将描述上述各实施例的变形。
在第一实施例中,电动机27用在旋转装置(旋转工具)24中。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直线状螺线管41用在旋转装置24中。可选择地,旋转装置24的驱动源可以为液压源(如,液压油压力源)、气压源或制冷剂压缩机C的内部压力源。例如,如图8所示,旋转装置(旋转工具)24可以包括由从压力源(如,液压油压力源、气压源、制冷剂压力源)53供给的压力驱动的制动装置(如,液压制动装置、气压制动装置)51。制动装置51可以为具有活塞(未示出)的传统汽缸制动装置,其在封闭的汽缸(未示出)中进行往复运动,并连接至活塞52,以使活塞52和连接至其上的啮合部43沿图8的左至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以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方式驱动可旋转部件23。
特别地,在驱动力传递装置1用于车辆的旋转设备时,提供至车辆内燃机的液压油泵(用作压力源53)的液压或空气泵(用作压力源53)的气压可以用作旋转装置(旋转工具)的驱动源。以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能量消耗。
而且,在制冷剂压缩机C的内部压力源(用作压力源53)用来驱动旋转装置24时,制冷剂压力用作旋转装置24的驱动源。因此,不需要为旋转装置24提供新的驱动源,使得能够降低能量消耗。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它优点和变形是容易想到的。因此,在其更宽泛方面,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具体细节、典型装置和说明性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
永磁铁(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使所述永磁铁(2)位移;
转子(4),在接收到来自外部驱动动力源的旋转驱动力时,所述转子(4)旋转,其中在将所述永磁铁(2)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子(4)与所述永磁铁(2)协同施加第一磁吸引力,并且在将所述永磁铁(2)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子(4)不施加磁吸引力,或者与所述永磁铁(2)协同施加第二磁吸引力,所述第二磁吸引力小于所述第一磁吸引力;
电枢(7),连接至外部从动侧装置(C),并可与所述转子(4)联接,以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转子(4)传递至所述外部从动侧装置(C),其中在所述电枢(7)的非联接状态中,所述电枢(7)与所述转子(4)间隔开预定间隙(6),在所述非联接状态中,所述电枢(7)与所述转子(4)分离;和
弹性部件(8),所述弹性部件(8)保持所述电枢(7),使得在所述电枢(7)的所述非联接状态中,在所述转子(4)和所述电枢(7)之间保持所述预定间隙(6),其中:
当将所述永磁铁(2)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转子(4)的第一磁吸引力所述电枢(7)逆着所述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被磁性吸引至所述转子(4),并与所述转子(4)联接;并且
当将所述永磁铁(2)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枢(7)通过所述弹性部件(8)的作用力离开所述转子(4),并与所述转子(4)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当将所述永磁铁(2)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形成第一磁路,使得从所述永磁铁(2)产生的磁通量通过所述转子(4)和所述电枢(7)被传递;并且
当将所述永磁铁(2)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形成第二磁路,使得从所述永磁铁(2)产生、并可传递至所述转子(4)和所述电枢(7)的磁通量弱于所述第一磁路的磁通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所述转子(4)中的定子(3),其中:
所述永磁铁(2)为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多个永磁铁(2)中的一个;
所述多个永磁铁(2)以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围绕所述永磁铁(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定子(3)中;并且
所述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使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都围绕所述永磁铁(2)的旋转轴线旋转,以使所述永磁铁(2)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磁铁位置改变装置(50)包括:
可旋转部件(23),可围绕所述定子(3)的中心轴线旋转;
旋转装置(24),用于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23);和
连杆机构(26),随着所述可旋转部件(23)的旋转而被同步驱动,以围绕所述永磁铁(2)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装置(24)包括:
电动机(27);
蜗杆(28),由所述电动机(27)旋转;和
蜗轮(29),设置在所述可旋转部件(23)的外周部分,以与所述可旋转部件(23)一体旋转,其中所述蜗轮(29)与所述蜗杆(28)啮合,以形成蜗轮传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可旋转部件(23)构造成圆盘体,并与所述定子(3)和所述多个永磁铁(2)相对;
所述连杆机构(26)包括多个柱销(31)和多个细长孔(33);
所述多个柱销(31)中的每一个设置于所述可旋转部件(23)和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相应的一个中的一个;并且
所述多个细长孔(33)中的每一个设置于所述可旋转部件(23)和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所述相应的一个中的另一个;并且
所述多个柱销(31)中的每一个都通过所述多个细长孔(33)中的相应的一个容纳,以在所述可旋转部件(23)和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所述相应的一个之间形成曲柄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柱销(31)中的每一个在与所述永磁铁(2)的旋转轴线偏心的位置处设置于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
所述多个细长孔(33)中的每一个设置于所述可旋转部件(23),并容纳通过其中的所述多个柱销(31)中的相应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装置(24)包括直线状螺线管(41),所述直线状螺线管(41)驱动所述可旋转部件(23),以随着所述直线状螺线管(41)的位移同步地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装置(24)由从外部液压油压力源供给的液压油压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装置(24)由从外部气压源供给的气压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外部从动侧装置(C)是车辆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压缩机,所述旋转装置(24)由从车辆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剂压力源(53)供给的制冷剂压力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当将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永磁铁(2)的N极和S极大致在所述定子(3)的径向上彼此相对;并且
当将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永磁铁(2)的N极和S极大致在所述定子(3)的周向上彼此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构造成圆柱体,并且可旋转地容纳在多个容纳孔(13)中的对应的一个中,所述多个容纳孔(13)在所述定子(3)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相继地设置在所述定子(3)中;
所述定子(3)包括:
环形外定子部(11),由磁性材料制成;
环形中间定子部(12),在所述环形外定子部(11)的径向内部设置,并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和
环形内定子部(9),在所述环形中间定子部(12)的径向内部设置,并由磁性材料制成;
所述多个容纳孔(13)中的每一个的径向外端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定子部(11)中;
所述多个容纳孔(13)中的每一个的径向内端设置在所述环形内定子部(9)中;
所述多个容纳孔(13)中的每一个的、径向上在所述容纳孔(13)的所述径向外端和所述径向内端之间的径向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环形中间定子部(12)中;
当将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永磁铁(2)的N极和S极中的一个接触所述环形内定子部(9),并且所述永磁铁(2)的N极和S极中的另一个接触所述环形外定子部(11);并且
当将所述多个永磁铁(2)中的每一个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永磁铁(2)的N极和S极中的每一个都接触所述环形内定子部(9)和所述环形外定子部(11)。
CN2009101646208A 2008-07-24 2009-07-23 驱动力传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4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1048 2008-07-24
JP2008191048A JP4623155B2 (ja) 2008-07-24 2008-07-24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191048 2008-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347A CN101634347A (zh) 2010-01-27
CN101634347B true CN101634347B (zh) 2011-11-09

Family

ID=41461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6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4347B (zh) 2008-07-24 2009-07-23 驱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40447B2 (zh)
JP (1) JP4623155B2 (zh)
CN (1) CN101634347B (zh)
DE (1) DE102009031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510118A (ja) 2008-11-26 2012-04-26 カルガリー・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の状態への遠隔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1633152B1 (ko) 2009-09-16 2016-06-23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인쇄법용 잉크 및 그에 이용되는 금속 나노 입자, 및 배선, 회로 기판, 반도체 패키지
US9741084B2 (en) 2011-01-04 2017-08-22 Calgary Scientific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remote access to data for display on a mobile device
TW201307698A (zh) * 2011-03-31 2013-02-16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電磁離合器
WO2013024343A1 (en) 2011-08-15 2013-02-21 Calgary Scientific Inc. Non-invasive remote access to an application program
JP6322140B2 (ja) 2011-09-30 2018-05-09 カルガリー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協働遠隔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共用および注釈のための双方向デジタル表層を含む非連結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拡張
EP2783483B1 (en) 2011-11-23 2019-08-07 Calgary Scientific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llaborative remote application sharing and conferencing
WO2016029408A1 (zh) * 2014-08-28 2016-03-03 深圳市智旵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磁钢体组件
US20170058966A1 (en) * 2015-08-26 2017-03-02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Rotor flange with non-uniform shape
US11561359B2 (en) * 2018-02-09 2023-01-24 Carl Zeiss Meditec Ag Balancing device for rotary apparatus
JP6927140B2 (ja) * 2018-05-11 2021-08-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クラッチ
CN108468726B (zh) * 2018-06-21 2019-12-17 朱东明 一种自动变速器
US10995803B2 (en) * 2018-12-04 2021-05-04 Means Industries, Inc. Electromagneti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 non friction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and magnetic control assembly hav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9558A (en) * 1937-04-22 1940-07-30 Karl Otto Goettsch Magnetic clamping appliance
US2243616A (en) * 1937-12-08 1941-05-27 Bing Julius Lifting magnet
US2962143A (en) * 1956-05-19 1960-11-29 Georgii Elektro Motoren Appbau Clutch or brake
US3240304A (en) * 1963-08-23 1966-03-15 Bendix Corp Magnetic overload clutch device
YU41934B (en) * 1979-08-03 1988-02-29 Baermann Max Switehing-in permanent - magnetbrake
DE3266248D1 (en) * 1982-01-12 1985-10-17 Oerlikon Buehrle Ag Eddy current magnetic brake, especially for vehicles
JPS61206827A (ja) 1985-03-08 1986-09-13 Ogura Clutch Co Ltd 電磁連結装置
JP2780377B2 (ja) * 1989-09-11 1998-07-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連結装置
JPH03225019A (ja) * 1990-01-31 1991-10-04 Kayaba Ind Co Ltd ファン制御装置
JPH03112136U (zh) * 1990-03-01 1991-11-15
JPH1137018A (ja) * 1997-07-16 1999-02-09 Horiba Ltd エア式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JP2003118597A (ja) * 2001-10-10 2003-04-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操舵装置
US6864773B2 (en) * 2003-04-04 2005-03-08 Applied Materials, Inc. Variable field magnet apparatus
DE102004039264A1 (de) * 2004-08-13 2006-02-23 Valeo Sicherheitssysteme Gmbh Elektromagnetische reibschlüssige Schaltkupplung, Verfahren zu ihrem Betrieb und Verwendung innerhalb eines Antriebsstranges zur automatischen Betätigung einer Fahrzeugtür oder Fahrzeugklappe
US7775337B2 (en) * 2006-04-27 2010-08-17 Oreck Holdings, Llc Magnetic clu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25318A (ja) 2010-02-04
CN101634347A (zh) 2010-01-27
DE102009031884A1 (de) 2010-02-04
US8240447B2 (en) 2012-08-14
JP4623155B2 (ja) 2011-02-02
US20100018827A1 (en) 2010-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347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CN1821556B (zh) 尤其是液体循环泵中向从动轴传递旋转运动的装置
CN102714443B (zh) 旋转单相电磁执行机构
CN104870822B (zh) 用于驱动内燃机辅助机组的设备
CN102086908A (zh) 离合器机构和具有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系统
CN102200048B (zh) 车用水泵
CN105605121B (zh) 电磁离合器
CN106677878B (zh) 具有改变风扇转动方向的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GB2589782A (en) Monopole magnet rotary speed adjustable cage type magnetic coupler
CN111211663B (zh) 一种混合联轴器及其组装方法
JP2012062888A (ja) ポンプユニット
US6675754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TW201307698A (zh) 電磁離合器
JP2018102050A (ja)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728708B2 (en) Compact halbach electrical generator for integration in a solid body
CN111433477B (zh) 电磁离合器及变速箱
CN106160402B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制动力矩的永磁缓速器
JP2008072849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04232578A (ja) 電動トロコイドポンプ
CN104617739A (zh) 机电集成步进电机
JP2011085180A (ja) 変速電磁クラッチ
CN101800112B (zh) 耐高压双向旋转式高速开关电磁铁
JP5440314B2 (ja) 車両用ウォータポンプ
CN110277874A (zh) 可变磁场旋转电机及具备该可变磁场旋转电机的车辆
JP4258982B2 (ja) 変速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