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0029A - 光学片用基材片 - Google Patents

光学片用基材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0029A
CN101630029A CN200910151979A CN200910151979A CN101630029A CN 101630029 A CN101630029 A CN 101630029A CN 200910151979 A CN200910151979 A CN 200910151979A CN 200910151979 A CN200910151979 A CN 200910151979A CN 101630029 A CN101630029 A CN 101630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er
adherent layer
sheet
optical sheet
bas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0029B (zh
Inventor
长村惠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 filed Critical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
Publication of CN101630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0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1Anti-stat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防粘性优异、具有较高的总透光率、能有效抑制干涉现象及亮度不均,进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及薄膜性的光学片用基材片。本发明的光学片用基材片是具备透明基材膜、及积层于基材膜的一面上的防粘层,其特征在于:防粘层含有填料及其树脂制粘合剂,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填料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填料的平均粒径可大于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防粘层中填料的含量较佳为2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粘合剂聚合物可具有三维交联结构。

Description

光学片用基材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片用基材片,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使透射光线扩散、朝法线方向侧折射、聚光等的光学功能,且尤其适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学片用基材片。
背景技术
关于液晶显示装置,普遍采用自背面照射液晶层而使其发光的背光方式,液晶层的下面侧装有端面照光型、直下型等的背光单元。所述端面照光型背光单元50如图4a所示,基本上具备:作为光源的线状的灯源51、以端部沿着所述灯源51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形板状的导光板52、以及积层于所述导光板52上的多个光学片。所述光学片具有如使光线的峰值方向朝法线方向侧折射的功能、使亮度分布扩散的功能等既定的光学功能,具体而言有配设于导光板52的表面侧的光扩散片53及棱镜片54等。再者,虽未图示,但作为光学片,除了光扩散片53及棱镜片54以外,亦有配设于导光板52的背面侧的反射片、表面设有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片等。
以下对所述背光单元50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自灯源51入射至导光板52的光线被导光板52背面的反射点、配设于导光板52的背面侧的反射片(未图示)、及导光板52的各侧面反射,并自导光板52表面出射。自导光板52出射的光线入射至光扩散片53,受到扩散、朝法线方向侧折射等既定的光学作用,从而自光扩散片53的表面出射。此后,自光扩散片53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棱镜片54,并通过形成于其表面上的棱镜部54a而作为在大致正上方向显示出峰值的分布的光线出射。
如上所述,自灯源51出射的光线通过导光板52而向表面侧折射,且通过光扩散片53而得到扩散等,进而通过棱镜片54以在大致正上方向显示出峰值的方式而折射,从而对上方的未图示的液晶层的整个面进行照明。再者,虽未图示,但亦存在棱镜片54的表面侧进而配设有其他棱镜片或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作为先前的光扩散片53,一般如图4b所示,包括基材膜55、形成于基材膜55的表面上的光扩散层56、以及积层于基材膜55的背面上的防粘层57(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0-89007公报等)。所述光扩散层56构成为对透射光线具有光扩散功能,且粘合剂58中含有光扩散剂59。
上述先前的光扩散片53中,防粘层57是通过在基材膜55的背面涂布含有构成粘合剂的聚合物、树脂珠粒61、溶剂等的树脂组成物而形成,粘合剂60中分散有树脂珠粒61,通过所述树脂珠粒61而使背面具有凸部。通过形成于所述防粘层57的背面上的凸部,来防止光扩散片53的背面与导光板52等密着而产生干涉条图案的问题。
就防粘的观点而言,上述防粘层57的树脂珠粒61可使用平均粒径为10μm~20μm的丙烯酸珠粒等。因此,上述防粘层57会因为在树脂珠粒61的界面的反射、折射导致自背面入射的光线产生某种程度的散射。因此,上述先前的光扩散片53有可能会因防粘层57而导致透光率等光学功能的下降。
又,为了将上述平均粒径的树脂珠粒61加以固定,而将防粘层57的平均厚度设为5μm以上、15μm以下。因此,上述先前的光扩散片53有悖于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且通过防粘层57的两界面上的折射而使透射光线产生干涉现象,从而可能会导致产生叠纹等。
进而,因防粘层57中含有树脂珠粒61,故尤其是背面的凸部等会变得相对质软,从而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时或堆积保存、搬送时可能会受到损伤。若所述防粘层57的背面受损,则可能会因光的散射而导致产生液晶显示装置画面亮度下降、出现亮度不均等问题。
又,因如上所述通过涂布等而形成有防粘层57,因此,制造光扩散片53时,至少需要如下三个步骤:使基材膜55成形的步骤、在所述基材膜55的表面上形成光扩散层56的步骤、以及在基材膜55的背面上积层防粘层57的步骤,且为了谋求达成目前的要求即降低制造成本,则要求简化上述制造步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89007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粘性优异、具有较高的总透光率、能有效抑制干涉现象及亮度不均,进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及薄膜性的光学片用基材片。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如下:
一种光学片用基材片,其具有透明基材膜、及积层于所述基材膜的一面的防粘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粘层含有填料及其树脂制粘合剂,
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
填料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
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中,防粘层含有填料及其树脂制粘合剂,且所述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填料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因此,通过纳米尺寸的填料,可在防粘层的外表面较多且均匀地形成微细凸部,其结果,可通过所述微细凸部而散点状地抵接于重叠于背面侧的导光板、棱镜片等,故具有较高的防粘性,且能防止因粘附而产生干涉条纹。
又,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中,发挥防粘性的填料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因此,填料的平均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即便配合入填料,亦可显著地降低对透光性的阻碍,故具有较高的总透光率。
进而,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中,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因此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可减少防粘层的两界面上的折射所产生的透射光线的干涉现象,可有效地抑制叠纹等的产生。
又,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中,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明显小于先前的光学片用基材片中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从而可促进目前要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进而,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中,为了使外表面上形成微细的凸部而使防粘层中含有填料,但不含先前的光学片的树脂珠粒,因此可在实施挤出成形法的基材膜的成形步骤的生产线中来积层防粘层,其结果,可省略先前的制成光学片等基材膜后的涂布等其他步骤,从而可显著地提高制造作业性并促进制造成本的下降。
填料的平均粒径可大于上述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由此,因填料的平均粒径大于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因此可于防粘层的外表面明显地形成微细的凸部,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粘性。
上述填料中,含有主成分的小径填料、以及平均粒径大于所述小径填料的副成分的大径填料,且所述小径填料的平均粒径可为50nm以上、150nm以下。如上所述,填料中含有主成分的小径填料及副成分的大径填料,可在防粘层的外表面上,通过主成分的小径填料而于大致整个面上形成微细的凸部,且通过副成分的大径填料而散点状地形成有较大的凸部,结果使防粘性显著提高。
作为上述防粘层中填料的含量,较佳为2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通过如上所述使防粘层的填料的含量处于上述范围内,使得形成于防粘层的外表面上的微细凸部的一致性及密度适合于防粘,从而防粘性进一步提高。
构成上述粘合剂的聚合物可具有三维交联结构。因如上所述粘合剂聚合物具有三维交联结构,故防粘层内的填料的固定性及保护性提高,且有助于填料的均匀分散性进而防粘性的提高。又,因粘合剂聚合物具有三维交联结构,故防粘层的光滑性及耐磨性提高。
上述粘合剂可由含有丙烯酸多元醇及硬化剂的聚合物组成物而形成。通过如上所述使用含有丙烯酸多元醇及硬化剂的聚合物组成物来作为粘合剂的形成材料,因此可容易且确实地进行于基材膜上积层防粘层的积层作业,且粘合剂具有较高的透明性,进而,可通过硬化剂的选定而容易地形成上述三维交联结构。
作为上述填料,较佳为胶体二氧化硅。上述胶体二氧化硅在防粘层中的透光性优异,具有在粘合剂聚合物中的良好的分散性,进而有助于防粘层的耐热性、硬度等的提高。
作为上述小径填料的粒径分布的变异系数,较佳为20%以下。如上所述通过使小径填料的变异系数为20%以下,可使得形成于防粘层外表面上的微细凸部的一致性及突出高度适合于防粘,从而防粘性进一步提高。
上述防粘层中可分散含有抗静电剂。通过如上所述于防粘层中分散含有抗静电剂,故可赋予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抗静电性,从而对于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及重叠于其背面侧的导光板、棱镜片等的防粘性进一步提高。
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可较佳地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有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化、亮度的均匀化、组装作业的容易性、低廉性、薄型化等。
此处,所谓「防粘层的平坦部」是指防粘层中不存在填料的区域。「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变异系数」是体积基准的数值。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防粘性优异、具有较高的总透光率,能有效抑制干涉现象及亮度不均,进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及薄膜性,其结果,能促进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化、亮度的均匀性、低成本化及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3是表示与图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形态不同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a是表示普通端面照光型背光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b是表示普通光学片的示意性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11-光学片用基材片;2、55-基材膜;3、12、57-防粘层;4-填料;4a-小径填料;4b-大径填料;5、58、60-粘合剂;6、6a、6b-凸部;7-聚合物;50-背光单元;51-灯源;52-导光板;53-光扩散片;54-棱镜片;54a-棱镜部;56-光扩散层;59-光扩散剂;61-树脂珠粒;T-平坦部的平均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适当图式一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图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示意性仰视图,图3是表示与图1中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形态不同的光学片用基材片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1包括基材膜2、及积层于所述基材膜2的背面上的防粘层3。
基材膜2必须可使光线透过,因此其是由透明、尤其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所形成。对于所述基材膜2中使用的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乃至降冰片烯构造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等。其中,较佳为透明性优异、强度较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更佳为可挠性能得到改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作为所述基材膜2的形成材料,上述聚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又,为了对加工性、耐热性、耐候性、机械性质、尺寸稳定性等进行改善、改质,可在基材膜2的形成材料中混合入各种添加剂等。作为所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润滑剂、交联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填充剂、强化纤维、强化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防焰剂、发泡剂、防霉剂、填料、颜料、可塑剂、防劣化剂、分散剂等。
对于基材膜2的厚度(平均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较佳为10μm以上、250μm以下,更佳为20μm以上、188μm以下。若基材膜2的厚度小于上述范围,则当基材膜2的表面上积层有用于形成光学层(用于作为光学片而发挥功能的层)的聚合物组成物时,易于发生卷曲、操作变困难等问题。反之,若基材膜2的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则安装有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可能会下降,且背光单元的厚度增大,从而亦有悖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要求。
防粘层3含有:以层状并且间隔配设的多个填料4、及将所述填料4固定于基材膜2的背面侧的粘合剂5。通过自粘合剂5的背面(外表面)突出的填料4,而在所述防粘层3的背面较密且均匀地形成多个凸部6。因此,若将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与导光板等加以积层,则可由较密且均匀地形成的凸部6而与导光板等的表面相抵接,而并非由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整个背面与导光板等相抵接。由此,可有效防止光学片用基材片1与导光板等的粘附,且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产生亮度不均。
作为填料4的具体材料,可大致分为无机填料及有机填料。作为所述无机填料,例如可使用:选自元素周期表第2族~第6族中的元素(例如硅、铝、锌、钛、锆等)的氧化物、氢氧化铝、硫化钡、硅酸镁或者所述等的混合物。其中,较佳为,容易获得纳米级的粒径、且光线的遮蔽性较小的胶体二氧化硅。又,作为有机填料,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树脂、丙烯腈树脂、聚胺基甲酸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等。其中,较佳为硬化后的透明性较高的丙烯酸系树脂,更佳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
对于填料4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球状、纺锤状、针状、棒状、立方体状、板状、鳞片状、纤维状等,其中,较佳为凸部6形成于防粘层3的背面的形成性优异、表现出良好的防粘性的球状。
作为填料4的平均粒径的下限,较佳为70nm,更佳为100nm。另一方面,作为填料4的平均粒径的上限,较佳为200nm,更佳为150nm。若填料4的平均粒径未达上述下限,则表面能量会增高,因此填料可能难以分散含有于粘合剂5中,而且,通过填料4而形成于防粘层3的背面的凸部6变小,从而有可能无法发挥防粘功能。反之,若填料4的平均粒径超过上述上限,则因短波长的影响而使得遮蔽光线的穿透的效果增大,从而可能会导致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总透光率下降。又,作为含有处于上述平均粒径范围内的填料4的防粘层3,即便不形成使其容易接着于基材膜2的背面的易接着层,亦可容易且直接地积层防粘层用组成物,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及薄膜化。进而,作为含有上述纳米尺寸的填料4的防粘层3,除了上述透光性及防黏性以外,抗静电效果及防止损伤效果亦良好。
作为防粘层3中填料4的含量(防粘层用组成物中的以固体成分换算的含量)的下限,较佳为20质量%,更佳为30质量%。另一方面,作为填料4的含量的上限,较佳为50质量%,更佳为40质量%。若填料4的含量小于上述下限,则形成于防粘层3的背面的凸部6的均匀分散性及密度会下降,从而可能无法充分地获得防粘效果。另一方面,若填料4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则无法进一步提高防粘效果,从而可能导致透光性下降。
作为填料4的粒径分布的变异系数,较佳为20%以下,更佳为10%以下。通过使填料4的变异系数处于上述范围内,防粘层3的背面上所形成的微细的凸部6的突出高度的均匀性提高,从而防粘性进一步提高。又,通过使填料4的变异系数处于上述范围内,可促进不利于防粘的小径填料4的减少、及单位面积内的填料4的减少,且可促进防止因上述防粘层3上的散射等而导致光学功能下降的效果。
粘合剂5可通过使含有基材聚合物的聚合物组成物硬化而形成。通过所述粘合剂5,使填料4以大致相等的密度配置固定于基材膜2的背面。
就提高透光性的观点而言,粘合剂5中所使用的基材聚合物本身较佳为透明者,更佳为无色透明者。对于所述基材聚合物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聚羧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等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以聚(联苯基)苯乙烯等聚苯乙烯系树脂等为代表的聚烯烃系树脂,以聚(2,6-二甲基-1,4-苯醚)为代表的聚醚系树脂,以聚(氧基羰基氧基-1,4-伸苯基异亚丙基-1,4-伸苯基)为代表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以聚(氧基-2,2,4,4-四甲基-1,3-环伸丁基氧基对苯二甲酰基)为代表的聚酯系树脂,以聚(氧基-1,4-伸苯基磺酰基-1,4-伸苯基)、聚(氧基-1,4-伸苯基异亚丙基-1,4-伸苯基氧基-1,4-伸苯基磺酰基-1,4-伸苯基)等为代表的聚砜系树脂,以聚(亚胺基间苯二甲酰基亚胺基-4,4′-伸联苯基)为代表的聚酰胺系树脂,以聚(硫代-1,4-伸苯基磺酰基-1,4-伸苯基)为代表的聚硫化物系树脂,不饱和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系树脂,酚类树脂,聚亚胺系树脂,聚膦腈系树脂,由有机烷氧硅烷化合物所构成的硅氧烷树脂等;所述等聚合物可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
尤其自加工性高、利用涂布等方法可容易地形成防粘层3的方面而言,上述基材聚合物较佳为多元醇。又,自下述三维交联结构的形成性方面而言,上述基材聚合物较佳为聚烯烃系共聚物。
构成粘合剂5的聚合物7可如图2所示具有三维交联结构。因如上所述构成粘合剂5的聚合物7具有三维交联结构,故防粘层3内的填料4的固定性及保护性提高,且有助于填料4的均匀分散性乃至防粘性的提高。而且,因构成粘合剂5的聚合物7具有三维交联结构,因此防粘层3的硬度、光滑性、耐磨性等提高。
对于构成所述三维交联结构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公知的方法,一般而言,可通过使上述基材聚合物的聚合组成物中含有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而形成。所谓所述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是指具有2个以上可与单体或者预聚物进行共聚合的不饱和官能基的单体,作为可进行共聚的官能基,可列举:乙烯基、甲基乙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基等。又,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不同的可进行共聚的官能基的单体亦包含于本发明的多官能单体。
作为所述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三/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多元醇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类、三-(甲基)丙烯酸酯类、四-(甲基)丙烯酸酯类;对二乙烯基苯、邻二乙烯基苯等的芳香族多官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乙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等的酯类;丁二烯、己二烯、戊二烯等的二烯类;以二氯磷腈作为原料且将聚合多官能基导入的具有磷腈骨架的单体,三烯丙基二异氰酸酯等的具有杂原子环状骨架的多官能单体等。
所述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的配合量,较佳为三维交联聚合物中含有2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下。当小于上述范围时,存在无法充分进行三维交联,而导致耐热性、耐溶剂性等下降的倾向。另一方面,若超过上述范围,则有时会使耐撞击性等下降、作为塑胶的特性下降。
作为上述多元醇,例如可列举:使含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获得的多元醇、或在过量羟基的条件下获得的聚酯多元醇等,所述等可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可列举:(a)例如丙烯酸2-羟乙基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醇、高丙烯醇、桂皮醇、巴豆醇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b)例如乙二醇、环氧乙烷、丙二醇、环氧丙烷、丁二醇、环氧丁烷、1,4-双(羟基甲基)环己烷、苯基缩水甘油醚、癸酸缩水甘油酯、Placcel FM-1(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等2元醇或者环氧基化合物,与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进行反应所获得的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等。可将选自所述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聚合而制造多元醇。
又,上述多元醇亦可将选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1-甲基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乙酸丙烯酯、己二酸二烯丙酯、衣康酸二烯丙酯、顺丁烯二酸二乙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乙烯、丙烯、异丁烯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与选自上述(a)及(b)中的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而制造。
使含有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获得的多元醇的数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500000以下,较佳为5000以上、100000以下。又,其羟值为5以上、300以下,较佳为10以上、200以下,更佳为20以上、150以下。
作为在过量羟基的条件下所获得的聚酯多元醇,可使(c)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丙三醇、季戊四醇、环己二醇、氢化双酚A、双(羟基甲基)环己烷、对苯二酚双(羟基乙醚)、异氰尿酸三(羟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醇等多元醇,与(d)例如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偏苯三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多元酸,于丙二醇、己二醇、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中的羟基数多于上述多元酸的羧基数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而制造。
所述在过量羟基的条件所获得的聚酯多元醇的数量平均分子量为500以上、300000以下,较佳为2000以上、100000以下。又,其羟值为5以上、300以下,较佳为10以上、200以下,更佳为20以上、150以下。
作为用作所述聚合物组成物的基材聚合物的多元醇,较佳为,将含有上述聚酯多元醇及上述含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获得的具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等的丙烯酸多元醇。将所述聚酯多元醇或者丙烯酸多元醇作为基材聚合物的粘合剂5的耐候性较高,可抑制防粘层3的黄变等。再者,可使用所述聚酯多元醇及丙烯酸多元醇中的任一者,亦可使用两者。
再者,关于上述聚酯多元醇及丙烯酸多元醇中的羟基的个数,只要满足每1个分子中含2个以上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但若固体成分中的羟值为10以下,则存在交联点数减少,耐溶剂性、耐水性、耐热性、表面硬度等被膜物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基材聚合物,较佳为具有环烷基的多元醇。如上所述,通过对构成粘合剂5的作为基材聚合物的多元醇中导入环烷基,可使粘合剂5的斥水性、耐水性等疏水性提高,且高温高湿条件下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耐可挠性、尺寸稳定性等得到改善。又,防粘层3的耐候性、硬度、质感、耐溶剂性等涂膜基本性能得到提高。进而,与表面上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填料4的亲和性、及填料4的均匀分散性变得更佳。
对于上述环烷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环癸基、环十一烷基、环十二烷基、环十三烷基、环十四烷基、环十五烷基、环十六烷基、环十七烷基、环十八烷基等。
具有上述环烷基的多元醇,是通过使具有环烷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进行共聚而获得。所谓所述具有环烷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是指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环烷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对于所述聚合性不饱和单体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十二烷基酯等。
当如上所述使用多元醇作为基材聚合物时,聚合物组成物中可含有作为硬化剂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由二异氰酸酯进行聚合而获得的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等衍生物。因聚合物组成物中含有聚异氰酸酯硬化剂,而可容易且确实地形成下述三维交联结构,且防粘层3的被膜物性进一步提高。又,通过配合入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使聚合物组成物的硬化反应速度提高,因此,即便聚合物组成物中含有有助于微小无机填充剂的分散稳定性的阳离子系抗静电剂,亦可充分地弥补因阳离子系抗静电剂而产生的硬化反应速度的下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性。
作为上述聚异氰酸酯化合物,较佳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或者所述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的混合物。所述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因其对聚合物组成物的反应速度的提高效果较大,又,在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中由于热或紫外线所造成的黄变及劣化较小,因此,可减低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透光率的经时性下降。另一方面,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相比,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衍生物的反应速度提高效果较小,但因紫外线等而引起的黄变、劣化等极小,因此,通过与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相混合,可平衡性良好地达成反应速度提高效果、及黄变等的防止效果。
上述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聚合物组成物中的聚合物成分100份的经固体成分换算的配合量)的下限,较佳为2份,更佳为5份。另一方面,硬化剂的上述配合量的上限较佳为20份,更佳为15份。通过如上所述使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配合量处于上述范围内,可使上述聚合物组成物有效地发挥提高硬化反应速度的作用。
作为上述无机填料4,可使用其表面上固定有有机聚合物。通过如上所述使用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填料4,可提高粘合剂5中的分散性及与粘合剂5的亲和性。关于所述固定的有机聚合物,其分子量、形状、组成、官能基的有无等方面并无限定,可使用任意的有机聚合物。而且,关于有机聚合物的形状,可采用直链状、分支状、交联结构等任意形状。
作为构成上述有机聚合物的具体树脂,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以及所述等的共聚物;或利用胺基、环氧基、羟基、羧基等官能基进行部分改质后所得的树脂等。其中,将(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酯系树脂等含有(甲基)丙烯酸单元的有机聚合物作为必需成分,具有被膜形成功能,故较佳。另一方面,较佳为与上述聚合物组成物的基材聚合物具有相溶性的树脂,因此,最佳为与聚合物组成物中所含的基材聚合物具有相同组成。
再者,无机填料4的微粒子内亦可含有有机聚合物。由此,可赋予作为填料4的核心的无机物以适度的软度及韧性。
作为上述有机聚合物,只要使用含有烷氧基者即可,其含量较佳为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填料4每1g中含有0.01mmol以上、50mmol以下。通过所述烷氧基,可提高与构成粘合剂5的基质树脂之间的亲和性、及粘合剂5中的分散性。
上述烷氧基是表示已与形成微粒子骨架的金属元素相键结的RO基。所述R为可被取代的烷基,微粒子中的RO基可相同亦可不同。作为R的具体例,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较佳为使用与构成填料4的金属相同的金属烷氧基,且当填料4为胶体二氧化硅时,较佳为使用以硅作为金属的烷氧基。
关于固定有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填料4中的有机聚合物的含有率,并无特别限定,但较佳为以填料4为基准,达到0.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固定于填料4上的上述有机聚合物,是使用含有羟基,构成粘合剂5的聚合物组成物中,可含有选自具有2个以上可与羟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基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化合物及胺基树脂中的至少1种。由此,填料4与粘合剂5的基质树脂以交联结构而键结,从而使保存稳定性、耐污染性、可挠性、耐候性、保存稳定性等变好,进而使所得的被膜具有光泽。
又,可将抗静电剂以微分散状态混合于聚合物组成物中。通过以混合有所述抗静电剂的聚合物组成物来形成粘合剂5,可使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表现出抗静电效果,从而可防止吸附灰尘、或因带静电而难以与棱镜片等重叠等的问题。又,若将抗静电剂涂布于表面,则表面会产生粘性或污浊,但通过如上所述而使抗静电剂混练于聚合物组成物中,可减少所述弊端。对于所述抗静电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烷基硫酸盐、烷基磷酸盐等阴离子系抗静电剂,四级铵盐、咪唑啉化合物等阳离子系抗静电剂,聚乙二醇系、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乙醇酰胺类等非离子系抗静电剂,聚丙烯酸等高分子系抗静电剂,及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粉末,碳纳米管等。其中,较佳为抗静电效果较大的阳离子系抗静电剂,通过添加少量的所述阳离子系抗静电剂,可发挥抗静电效果。
再者,作为用于形成所述粘合剂5的聚合物组成物,除了基材聚合物、填料4、硬化剂、抗静电剂之外,亦可适当地配合入例如可塑剂、分散剂、各种调平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粘性改质剂、润滑剂、光稳定剂等。
防粘层3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T(无填料4的区域内的平均厚度)的下限较佳为50nm,更佳为70nm。另一方面,防粘层3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T的上限较佳为150nm,更佳为120nm。若防粘层3的平均厚度T小于上述下限,则可能导致难以将填料4固定于基材膜2的背面。另一方面,若防粘层3的平均厚度T超过上述上限,则通过填料4而形成于防粘层3背面的凸部6会变小,结果可能导致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防粘功能减弱。又,若防粘层3的平均厚度T超过上述上限,则可能因防粘层3的两界面上的折射而产生透射光线的干涉现象,因此产生叠纹等。
防粘层3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较佳为0.05μm以上、0.15μm以下,更佳为0.08μm以上、0.12μm以下。防黏层3的背面的最大高度(Ry)较佳为0.4μm以上、0.9μm以下,更佳为0.6μm以上、0.7μm以下。防粘层3的背面的十点平均粗度(Rz)较佳为0.3μm以上、0.8μm以下,更佳为0.5μm以上、0.6μm以下。若防粘层3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最大高度(Ry)及十点平均粗度(Rz)小于上述范围,则可能导致防粘层3的背面的微细凸部减小、防粘性下降。反之,若防粘层3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等超过上述范围,则可能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产生眩光,导致品质下降。
作为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制造出具有上述构造,则无特别限定,但较佳为使用具有如下步骤的制造方法:(a)基材膜形成步骤,通过使用T字模的挤出成形法而形成由热塑性树脂所构成的基材膜挤出体;(b)积层步骤,在基材膜挤出体的一面上积层防粘层用组成物;以及(c)拉伸步骤,将基材膜挤出体及防粘层用组成物层的积层体拉伸。又,亦可通过使用T字模的共挤出成形法而同时实施上述基材膜形成步骤及上述积层步骤。利用使用上述挤出成形法的制造方法,因于将基材膜挤出体及防粘层用组成物层的积层体拉伸的拉伸步骤之前,实施于基材膜挤出体的一面上积层防粘层用组成物的积层步骤,因此,可使积层步骤与基材膜形成步骤及拉伸步骤在同一生产线(亦即,作为生产线中积层步骤)上实施,其结果,可抑制制造成本、改善生产性及作业效率而制造光学片用基材片。
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中,防粘层3含有填料4及其树脂制粘合剂5,所述防粘层3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填料4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因此,通过纳米尺寸的填料4可于防粘层3的外表面上较多且均匀地形成微细的凸部6,其结果,可由微细的凸部6而散点状地与重叠于背面侧的导光板、棱镜片等相抵接,且具有较高的防粘性,能防止因粘附而产生干涉条纹。
又,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中,发挥防粘性的填料4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因此,填料4的平均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即便配合入填料4亦可显著地降低对透光性的阻碍,从而具有较高的总透光率。
进而,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中,防粘层3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因此防粘层3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小于可见光的波长,且防粘层3的两界面上的折射所产生的透射光线的干涉现象得以减少,可有效抑制叠纹等的产生。
又,与先前的平均厚度相比,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中防粘层3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极小,可促进目前所要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进而,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中,为了在外表面形成微细的凸部6而使防粘层3中含有填料4,但不含先前的光学片的树脂珠粒,因此,可在实施利用挤出成形法的基材膜2的成形步骤的线内来积层防粘层3,其结果,可省略先前的制成光学片等基材膜后的涂布等其他步骤,从而可显著地提高制造作业性且促进制造成本下降。
图3中的光学片用基材片11具备:基材膜2、以及积层于所述基材膜2的背面的防粘层12。所述防粘层12中含有相离而配设成层状的多个填料4、以及使所述填料4固定于基材膜2的背面侧的粘合剂5。
所述基材膜2、填料4的种类、含量、形状等,粘合剂5及制造方法等可与上述图1中的光学片用基材片1相同,故附上相同的符号且省略说明。
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1中,作为上述填料4,含有主成分的小径填料4a以及平均粒径大于所述小径填料4a的副成分的大径填料4b。
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1中,作为填料4中,含有主成分的小径填料4a及副成分的大径填料4b,由此,在防粘层12的背面(外表面)的大致整个面上,通过主成分的小径填料4a而形成有微细的凸部6a,且通过副成分的大径填料4b散点状地形成有较大的凸部6b,其结果,防粘性显著提高。
小径填料4a的平均粒径的下限较佳为50nm,更佳为80nm。另一方面,小径填料4a的平均粒径的上限较佳为150nm,更佳为120nm。若小径填料4a的平均粒径未达上述下限,则可能导致表面能量增高,故难以分散含有于粘合剂5中,且通过小径填料4a而形成于防粘层3的背面的凸部6a会减小,而无法发挥防粘功能。反之,若小径填料4a的平均粒径超过上述上限,则可能导致由于短波长的影响而使遮蔽光线透射的效果增大,而导致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1的总透光率下降。
大径填料4b的平均粒径的下限较佳为200nm,更佳为300nm。另一方面,大径填料4b的平均粒径的上限较佳为1.2μm,更佳为1μm。若大径填料4b的平均粒径小于上述下限,则散点状地形成于防粘层12的背面上的凸部6b会减小,从而无法实现提高防粘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若大径填料4b的平均粒径超过上述上限,则防粘层12的大径填料4b的固定性会下降,进而有悖于防粘层12的薄膜化的要求。
大径填料4b相对于总填料4的配合比较佳为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更佳为10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若大径填料4b的配合比小于上述范围,则如上所述,散点状地形成于防粘层12的背面的较大的凸部6b的密度会下降,从而无法实现上述防粘性的提高效果。另一方面,若大径填料4b的配合比超过上述范围,则无法实现防粘性的提高效果,反之,由于配合入大径填料4b,可能会导致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11的透光性下降。
再者,本发明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上述聚合物组成物中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如上所述由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合物组成物形成粘合剂5,可赋予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抗紫外线功能,从而将自背光单元的灯源发出的微量抗紫外线,从而防止液晶层遭紫外线破坏。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只要是可吸收紫外线、且高效地将其转换成热能、且对光为稳定的公知的化合物即可,并无特别限定。其中,较佳为紫外线吸收功能较高、与上述基材聚合物的相溶性良好、且可稳定地存在于基材聚合物中的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及氰基丙烯酸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使用选自所述等的群中的1种或2种以上。又,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亦可较佳地使用分子链中具有紫外线吸收的聚合物(例如,日本触媒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Yudaburu UV」系列等)。通过使用所述分子链中具有紫外线吸收基的聚合物,使与粘合剂5的主聚合物的相溶性提高,从而可防止因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等而引起的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劣化。再者,亦可将分子链中具有紫外线吸收基的聚合物作为粘合剂5的基材聚合物。又,亦可将所述键结有紫外线吸收基的聚合物作为粘合剂5的基材聚合物,进而所述基材聚合物中亦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紫外线吸收功能。
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相对于粘合剂5的基材聚合物的含量的下限,较佳为0.1质量%,更佳为1质量%,最佳为3质量%;紫外线吸收剂的上述含量的上限,较佳为10质量%,更佳为8质量%,最佳为5质量%。其原因在于,若紫外线吸收剂相对于基材聚合物的质量比小于上述下限,则光学片用基材片无法有效地发挥紫外线吸收功能,反之,若紫外线吸收剂的质量比超过上述上限,则会对基材聚合物造成不良影响,且导致粘合剂5的强度、耐久性等下降。
亦可使用紫外线稳定剂(包含分子链上键结有紫外线稳定基的基材聚合物)来代替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或者将紫外线稳定剂与紫外线吸收剂同时使用。通过所述紫外线稳定剂,可使紫外线所产生的自由基、活性氧等去活性化,从而提高紫外线稳定性、耐候性等。作为所述紫外线稳定剂,可适宜使用对紫外线的稳定性较高的受阻胺系紫外线稳定剂。再者,通过将紫外线吸收剂与紫外线稳定剂加以并用,可显著提高紫外线的防劣化及耐候性。
又,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中除了积层有基材膜及防粘层之外,亦可积层有紫外线吸收剂层、抗静电剂层、外涂层、易接着层等其他层。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基于所述实施例的记载而被限定性地解释。
[实施例1]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称为「PET」)供给至T字模,进行挤出成形而形成PET膜挤出体,将此PET膜挤出体沿着膜长度方向拉伸3倍。其次,制备以固体成分换算含有100份的聚酯多元醇(东洋纺绩公司制造的「VylonalMD1250」)、120份的嵌段异氰酸酯(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的「Elastron H-3」)、及50份的平均粒径为100nm的胶体二氧化硅的防粘层用组成物,通过辊涂法将所述防粘层用组成物涂布于PET膜挤出体上,从而形成所述防粘层用组成物的层与上述PET膜挤出体的积层体。继而,通过将所述积层体沿着膜宽度方向拉伸3倍,由此获得平均厚度为188μm的光学片用基材片(防粘层的平均厚度为100nm)。所述等步骤均在同一生产线上连续进行。
将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剪裁为20cm见方,即使将防粘层与丙烯酸板重叠亦不会产生干涉图案,防粘效果良好。又,将以上述方式剪裁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在有水间隔的状态而与丙烯酸板重叠而成,在环境试验条件下(70℃×RH95%)放置24小时,放置后,尝试将光学片用基材片与丙烯酸板剥离,结果可容易地剥离。对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的总透光率进行测定,结果为93.1%可谓良好。又,对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的防粘层背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最大高度(Ry)及十点平均粗度(Rz)进行测定,可知分别为0.09μm、0.63μm及0.52μm。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的防粘层的铅笔硬度为H~2H。
[实施例2]
将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者相同的防粘层用组成物与PET分别供给至多层塑模,并进行共挤出成形,由此形成由防粘层用组成物层与PET膜挤出体的层所构成的共挤出成形体。继而,以膜长度方向为3倍且膜宽度方向为3倍的拉伸比对所述共挤出成形体进行同时双轴拉伸,由此获得平均厚度为188μm的光学片用基材片(防粘层的平均厚度为100nm)。所述等步骤均在同一生产线上连续进行。
将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剪裁为20cm见方,即使将防粘层与丙烯酸板重叠亦不会产生干涉图案,防粘效果良好。又,将以上述方式剪裁的光学片用基材片于有水间隔的状态而与丙烯酸板重叠而成,在环境试验条件下(70℃×RH95%)放置24小时,放置后,尝试将光学片用基材片与丙烯酸板剥离,结果可容易地剥离。又,对所述光学片的总透光率进行测定,结果为91%可谓良好。又,对所述光学片用基材片的防粘层背面的算术平均粗度(Ra)进行测定,可知为26.5nm。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具有优异的密着防止效果及总透光率等光学功能。再者,总透光率是依照JIS-K7105且通过Suga Test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雾度计而测定。又,表面性状的算术平均粗度(Ra)、最大高度(Ry)及十点平均粗度(Rz)是依照JIS B0601-1994,将截止波长λc设为2.5mm、评价长度设为12.5mm,使用东京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触针式表面粗度测定机「Surfcom 470A」进行测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可有效地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构成要素,且尤其适用于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片用基材片,其具备透明基材膜、及积层于所述基材膜的一面的防粘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粘层含有填料及其树脂制粘合剂,
所述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为50nm以上、150nm以下,
所述填料的平均粒径为70nm以上、200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平均粒径大于所述防粘层的平坦部的平均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中含有主成分的小径填料、以及平均粒径大于所述小径填料的副成分的大径填料,所述小径填料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15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中填料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合剂的聚合物具有三维交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是由含有丙烯酸多元醇及硬化剂的聚合物组成物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是使用胶体二氧化硅。
8.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径填料的粒径分布的变异系数为2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中分散含有抗静电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光学片用基材片,其特征在于,其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
CN2009101519791A 2008-07-18 2009-07-15 光学片用基材片 Active CN101630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7034A JP2010026222A (ja) 2008-07-18 2008-07-18 光学シート用基材シート
JP2008-187034 2008-07-18
JP2008187034 2008-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029A true CN101630029A (zh) 2010-01-20
CN101630029B CN101630029B (zh) 2011-11-02

Family

ID=4157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9791A Active CN101630029B (zh) 2008-07-18 2009-07-15 光学片用基材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026222A (zh)
KR (1) KR101119505B1 (zh)
CN (1) CN101630029B (zh)
TW (1) TWI40605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465A (zh) * 2010-10-15 2011-01-26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8902A (zh) * 2012-11-15 2013-02-13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透明基层及抗静电光学扩散片
CN103913782A (zh) * 2012-12-28 2014-07-09 惠和株式会社 光学片和背光单元
CN104375223A (zh) * 2014-11-02 2015-02-25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增亮膜的薄膜
CN104880745A (zh) * 2015-06-11 2015-09-02 丹阳市精通眼镜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透明防静电树脂镜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07907926A (zh) * 2017-12-28 2018-04-13 深圳大学 一种光扩散板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5834B2 (ja) * 2011-03-30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5688847B2 (ja) * 2011-02-23 2015-03-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6239484B2 (ja) * 2014-10-29 2017-1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282511B2 (ja) * 2017-12-14 2023-05-29 ナガセケム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9846B2 (ja) * 1998-09-17 2000-12-25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686016B2 (ja) * 2000-09-26 2011-05-18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054872B2 (ja) * 2001-02-22 2012-10-24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2148416A (ja) * 2001-08-30 2002-05-22 Keiwa Inc 光拡散シート
JP4351456B2 (ja) * 2002-03-26 2009-10-28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451619B2 (ja) * 2003-08-29 2010-04-14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5266231A (ja) * 2004-03-18 2005-09-2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107553A (ja) * 2005-01-06 2005-04-21 Minoru Yoshida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200388644Y1 (ko) * 2005-02-03 2005-07-04 (주)에스코스 접착물 부착방지용 시트
KR100737979B1 (ko) * 2005-03-18 2007-07-13 도레이새한 주식회사 기공이 형성된 광확산 필름
JP2007065160A (ja) * 2005-08-30 2007-03-15 Keiwa Inc 光学シート用基材フィルム、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0716143B1 (ko) * 2005-09-05 2007-05-10 도레이새한 주식회사 광확산 필름
TW200734755A (en) * 2006-03-06 2007-09-16 Exploit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scattering film for direct-in and embedded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of making the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film
JP5554885B2 (ja) * 2006-04-18 2014-07-23 恵和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US20080038525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Exploit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refractive and diffusive optical element
KR101382369B1 (ko) * 2006-08-21 2014-04-08 가부시기가이샤 닛뽕쇼꾸바이 미립자, 미립자의 제조방법, 이 미립자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및 광학 필름
CN101149515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光学膜片组合的背光模块
US8227073B2 (en) * 2006-10-27 2012-07-24 Toray Industries, Inc. White polyester film for light reflective plate
JP4174739B2 (ja) * 2006-10-30 2008-11-0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得るための密着性改質基材フィル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465A (zh) * 2010-10-15 2011-01-26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8902A (zh) * 2012-11-15 2013-02-13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透明基层及抗静电光学扩散片
CN102928902B (zh) * 2012-11-15 2015-07-08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透明基层及抗静电光学扩散片
CN103913782A (zh) * 2012-12-28 2014-07-09 惠和株式会社 光学片和背光单元
CN104375223A (zh) * 2014-11-02 2015-02-25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增亮膜的薄膜
CN104375223B (zh) * 2014-11-02 2017-05-17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增亮膜的薄膜
CN104880745A (zh) * 2015-06-11 2015-09-02 丹阳市精通眼镜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透明防静电树脂镜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07907926A (zh) * 2017-12-28 2018-04-13 深圳大学 一种光扩散板及制备方法
CN107907926B (zh) * 2017-12-28 2021-03-02 深圳大学 一种光扩散板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26222A (ja) 2010-02-04
KR20100009483A (ko) 2010-01-27
CN101630029B (zh) 2011-11-02
TW201005375A (en) 2010-02-01
KR101119505B1 (ko) 2012-03-13
TWI406051B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0029B (zh) 光学片用基材片
CN101630030B (zh) 光学片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CN101726774B (zh) 光学片以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CN101793381A (zh) 导光片及使用该导光片的背光单元
CN100378473C (zh) 光扩散片及使用该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JP5230313B2 (ja) 積層板および表示装置用前面板
US20150098210A1 (en) Light 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20111728A (ko) 코팅제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시트
KR101621450B1 (ko) 시야각 제한 시트 및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CN104169749A (zh) 反射膜
WO2002016132A1 (fr) Structure stratifiee d'aspect attrayant et son utilisation
CN101961940A (zh) 直下型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背光单元
CN100538407C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光扩散片
KR101552920B1 (ko) 적외선 차단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외선 차단 필름
CN1249461C (zh) 光扩散膜及相关背光模块
JP6630670B2 (ja) 合成樹脂積層体
CN101628470A (zh) 光学片用基材片的制造方法及光学片的制造方法
JP5436384B2 (ja) 発光体
JPWO2006080347A1 (ja) 重合性組成物、重合体、シート状成形物、並びに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89016C (zh) 高折射率可聚合组合物及其用途
JP2011009548A (ja) 反射保護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発電装置
CN101109824A (zh) 具指向性的光扩散反射片
JP6549088B2 (ja) 建材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応用
JPH0999510A (ja) 積層体
CN212770549U (zh) 阻燃哑光面光电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W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

Effective date: 201207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05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Ewa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JIRO Enterprise Planning K.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