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7223A - 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7223A CN101627223A CN200880007426A CN200880007426A CN101627223A CN 101627223 A CN101627223 A CN 101627223A CN 200880007426 A CN200880007426 A CN 200880007426A CN 200880007426 A CN200880007426 A CN 200880007426A CN 101627223 A CN101627223 A CN 1016272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lastomer
- accessory
- inner core
- liquid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1—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buffering features or stop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振装置,该防振装置(12)包括:将中间筒配件(130)与内筒配件(20)弹性连结起来的弹性体(28);配置在内筒配件(20)的中心轴线周围的第1液室(161)及第2液室(162);配置在相邻的液室(161)、(162)之间的由弹性体(28)构成的分隔壁(29),沿与中间筒配件(130)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Z方向输入初期负载,在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移动时,与弹性体(28)的形成分隔壁(29)的区域相抵接而限制弹性体(28)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71)与中间筒配件(130)相连结,能以低成本限制弹性体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车辆的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和作为振动承受部的车身之间配设有作为防振装置的发动机支架。发动机支架用于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身。
图5是以往技术的发动机支架的剖视图。另外,在图5中,将与发动机支架8的中心轴线平行的下方向(初期负载方向)作为+Z方向。该发动机支架8包括:与发动机侧相连结的内筒配件20;与车身侧相连结的外筒配件30;用于连结内筒配件20和外筒配件30的橡胶弹性体28。沿着与该内筒配件30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Z方向对内筒配件20输入发动机的初期负载。
但是,当内筒配件20随着发动机的移动而向与其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Z方向)移动时,会在橡胶弹性体28上作用有较大的拉伸应力。由此会降低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能。
因此,为了限制内筒配件20向与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Z方向、回弹方向)移动,提出有回弹止冲器17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回弹止冲器170通过使橡胶弹性体28延长而形成限制橡胶176、在外筒配件30上连结移动限制构件(限制配件)171、并使限制橡胶176与移动限制构件171相抵接来限制内筒配件20的移动。在该技术中,通过在内筒配件20上形成凸缘26、在该凸缘26上形成限制橡胶176来限制内筒配件20及弹性体28的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89037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往的回弹止冲器170由于在内筒配件20上形成凸缘26,因此使内筒配件20的制造成本变高。另外,由于在弹性体28的-Z方向上配置凸缘26,因此,不能将弹性体28的成膜模具沿Z方向分模,从而使制造工序复杂化而使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限制弹性体的移动的防振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防振装置包括:与振动承受部相连结、形成为大致筒状的第1构件;与振动产生部相连结、配置在上述第1构件的内周侧的第2构件;将上述第1构件与上述第2构件弹性连结起来的弹性体;配置在上述第2构件的中心轴线周围的多个液室;配置在相邻的上述液室之间的由上述弹性体构成的分隔壁,该防振装置被输入与上述第2构件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初期负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构件向与上述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与上述弹性体的形成上述分隔壁的区域相抵接而限制上述弹性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与上述第1构件相连结。
采用该结构,由于与弹性体的形成分隔壁的区域相抵接而限制弹性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与第1构件相连结,因此,不需要形成与第2构件相连结的刚性构件。因此,能以低成本限制弹性体的移动。
在上述弹性体的与上述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方向的表面的形成上述分隔壁的区域,形成有由上述弹性体构成的凸部,在上述第2构件向与上述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期望上述凸部与上述移动限制构件相抵接。
采用该结构,由于使弹性体的凸部与移动限制构件相抵接,因此,能利用该抵接防止防振装置的弹簧常数急剧增加。
采用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不形成与第2构件相连结的刚性构件而能以低成本限制弹性体的移动的防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参考技术的防振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参考技术的防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以往技术的防振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2、发动机支架(防振装置);20、内筒配件(第2构件);28、弹性体;29、分隔壁;30、外筒配件(第1构件);71、移动限制构件;74、抵接部;76、凸部;130、中间筒配件(第2构件);161、第1液室;162、第2液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防振装置的参考技术及实施方式。
(参考技术)
图1是参考技术的防振装置的说明图,是图2的A-A线的侧面剖视图。在该参考技术中,在防振装置中设定极坐标系,将与防振装置的中心轴线平行的下方向(初期负载方向)作为+Z方向,将从中心轴线垂直地延伸的半径方向作为+R方向。如图1所示,参考技术的防振装置为发动机支架10。该发动机支架10包括:用于连结外筒配件(第1构件)30和内筒配件(第2构件)20的弹性体28;从弹性体28向-Z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凸部76;与凸部76相抵接而限制弹性体28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71。
发动机支架10具有与发动机(振动产生部)相连结的内筒配件20。内筒配件20使用Al材料等注塑成形。在内筒配件20的-Z侧端部立设有螺栓22,能使内筒配件20与发动机相连结。内筒配件20的+Z侧端部形成为圆锥台状,其侧面为锥面。
发动机支架10具有借助托架90与车身(振动承受部)相连结的外筒配件30。上述内筒配件20配置在形成为大致筒状的外筒配件30的内侧、靠-Z方向的位置。外筒配件30的轴向中间部从+Z方向朝向-Z方向扩径,其内表面为锥面。
并且,在内筒配件20的锥面与外筒配件30的锥面之间形成有将两者弹性连结起来的弹性体28。弹性体28由橡胶材料等构成,硫化粘接在内筒配件20及外筒配件30上。由此形成具有期望的静弹簧常数的发动机支架10。
另一方面,在外筒配件30的内侧插入有节流(orifice)构件40。在节流构件40上形成有环状的节流流路42。另外,在节流构件40的+Z侧端部形成有凸缘部44。
在节流构件40的+Z侧配置有分隔构件50。分隔构件50由具有挠性的橡胶弹性膜52形成。
在分隔构件50的+Z侧配置有盖构件80。
并且,外筒配件30的+Z侧端部被扩径,在其大径部和小径部之间形成有下方座面34。在该下方座面34依次层叠设置节流构件40的凸缘部44、分隔构件50的周缘部、盖构件80的周缘部。并且,外筒配件30的+Z侧端部被朝向中心轴线卷曲,而将节流构件40、分隔构件50及盖构件80固定。
在发动机支架10的内部封入有液体。在弹性体28和节流构件40之间形成有主液室61,在节流构件40与分隔构件50之间形成有副液室62。节流流路42的一端部在主液室61开口,另一端部在副液室62开口。
在上述发动机支架10中,由发动机的自重带来的初期负载沿与外筒配件30的中心轴线平行向+Z方向输入。当该初期负载输入到内筒配件20时,内筒配件向+Z方向移动。在该状态下,若发动机发生振动,则内筒配件20沿±Z方向振动。于是,主液室61的液体通过节流流路42流入到副液室62内,副液室62的液体通过节流流路42流入到主液室61内。并且,当内筒配件20以规定频率振动时,节流流路42的液体发生液柱共振,产生较大的阻尼力。由此来抑制从发动机侧向车身侧传递振动。
在外筒配件30的外周面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筒状的托架90。该托架90向+Z方向延伸设置,其前端的一部分被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弯折。在该弯折的部分形成有连结用的通孔。在该通孔中插入螺栓等,从而将发动机支架10安装于车身上。
(回弹止冲器)
参考技术的发动机支架10具有回弹止冲器70。回弹止冲器70具有在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移动时与弹性体28相抵接而限制弹性体28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71。在该参考技术中,托架90的-Z侧端部作为移动限制构件71起作用。即,托架90的-Z方向侧端部在外筒配件30的-Z侧向-R方向(中心轴线方向)弯折而形成移动限制构件71。另外,移动限制构件71的-R侧端部进一步向-Z方向弯折,并在该角部外侧形成圆弧部72。
另一方面,弹性体28的-Z侧面从外筒配件30朝向内筒配件20形成为锥状。从该弹性体28的-Z侧面向-Z方向形成有凸部76。
凸部76沿外筒配件30的内表面形成到外筒配件30的-Z侧端部。凸部76的-Z侧面从外筒配件30的-Z侧端部朝向内筒配件20大致水平地延伸。
图2是参考技术的防振装置的俯视图,是从箭头E方向看图1的图。
如图2所示,沿弹性体28的周向设有多个凸部76。在该参考技术中,以180°的等间隔形成有2个凸部76、76。各凸部76从外筒配件30的内周面朝向内筒配件20的侧面以大致相同宽度形成。
接着,说明参考技术的防振装置的作用。
在车辆加速时或减速时,发动机以输出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纵向摆动)。随之,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硫化粘接在内筒配件20上的弹性体28也向-Z方向移动。另外,弹性体28向-Z方向的移动量从外筒配件30朝向内筒配件20线性增加。
在本参考技术中,在弹性体28的-Z方向上设有移动限制构件71。该移动限制构件71在弹性体28向-Z方向移动时以抵接部74与从弹性体28立设的凸部76相抵接。由此,能抑制弹性体28及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移动。由此,能减轻作用于弹性体28上的拉伸应力,能提高弹性体28的耐久性。
另外,在移动限制构件71的-R侧端部形成有圆弧部72。因此,能防止应力集中产生在与移动限制构件71的-R侧端部相抵接的弹性体28上。由此,能提高弹性体28的耐久性。
但是,在图5所示的以往技术的回弹止冲器170中,在限制橡胶176与移动限制构件171的抵接部174的+Z方向上从内筒配件20突出地形成有凸缘26。由于该凸缘26与移动限制构件171相干涉,因此,能严格地限制内筒配件20及弹性体28在-Z方向上的移动。
与此相对,在图1所示的本参考技术的回弹止冲器70中,在抵接部74的+Z方向上未配置与内筒配件20相连结的凸缘等的刚性构件。另外,所谓刚性构件是由比弹性体28的刚性高的金属材料等构成的构件。在该情况下,也能如上所述地抑制弹性体28在-Z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由于未形成与内筒配件20相连结的刚性构件,因此,能削减制造成本。另外,能将弹性体28的成形模具沿Z方向分模。由此,能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限制内筒配件的移动的防振装置。
另外,由于使弹性体28的凸部76与移动限制构件71相抵接,因此,能利用该抵接防止发动机支架的弹簧常数急剧增加。另外,通过调整凸部76的形状及个数,也能调整弹簧常数的增加率。
实施方式
图3是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说明图,是图4的B-B线的侧面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防振装置中设定正交坐标系,将与防振装置的中心轴线平行的车身下方向(初期负载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中心轴线正交的车辆前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中心轴线正交的车辆右方向作为+Y方向。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为发动机支架12。参考技术的发动机支架仅针对发动机的Z方向的振动产生阻尼力,但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2除了Z方向的振动之外还针对X方向的振动发挥阻尼力。另外,关于与参考技术相同的结构的部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发动机支架12在外筒配件30的内侧具有中间筒配件130。该中间筒配件130与内筒配件20利用弹性体28连结起来。另一方面,用橡胶弹性膜覆盖外筒配件30的+Z侧开口部而形成隔膜50。并且,在弹性体28与隔膜50之间配置有节流构件40。
在发动机支架12的内部封入有液体。在弹性体28和节流构件40之间形成有主液室61,在节流构件40与隔膜50之间形成有副液室62。在节流构件40形成有第1节流流路42,其一端部在主液室61开口,另一端部在副液室62开口。
当内筒配件20随着发动机的主振动在±Z方向上振动时,主液室61的液体通过第1节流流路42流入到副液室62内,副液室62的液体通过第1节流流路42流入到主液室61内。并且,当内筒配件20以规定频率振动时,第1节流流路42的液体发生液柱共振。由此,能针对发动机的Z方向振动发挥较大的阻尼力。
另一方面,在中间筒配件130的±X方向的侧面分别形成有窗部132。弹性体28配置在中间筒配件130的未形成窗部132的区域和内筒配件20之间。另外,在中间筒配件130的形成窗部132的区域和内筒配件20之间形成有凹部。在±X方向的凹部内填充有液体,在内筒配件20的中心轴线周围形成有第1液室161及第2液室162。在第1液室161和第2液室162之间配置有由弹性体28构成的分隔壁29。
节流构件40也延伸设置在中间筒配件130的侧面和外筒配件30的内表面之间。在该节流构件40形成有第2节流流路142,其一端部在第1液室161开口,另一端部在第2液室162开口。
但是,作为从发动机输入到发动机支架的主要的振动,除了因发动机内的活塞进行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主振动)之外,还具有因发电机内的曲轴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振动(副振动)。上述主振动大多在Z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产生,上述副振动大多在X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产生。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2利用上述第1节流流路42发挥针对主振动的阻尼力,利用第2节流流路142发挥针对副振动的阻尼力。
即,当内筒配件20随着发动机的副振动向±X方向振动时,第1液室161的液体通过第2节流流路142流入到第2液室162内,第2液室162的液体通过第2节流流路142流入到第1液室161内。并且,当内筒配件20以规定频率进行振动时,第2节流流路142的液体发生液柱共振。由此,能针对发动机的X方向振动发挥较大的阻尼力。
另外,在发动机的副振动产生在Y方向(车辆左右方向)上的情况下,只要将第1液室161及第2液室162配置在±Y方向上即可。另外,在±X方向及±Y方向上分别形成有液室(共4个),也可以针对发动机的全方向的振动发挥阻尼力。
另外,在节流构件40也可以形成用于连通第1液室161和副液室62、及第2液室162和副液室62的第3节流流路。在该情况下,能利用第1节流流路42及第3节流流路发挥针对发动机的主振动的阻尼力。并且,只要将第1节流流路42及第3节流流路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不同的值,就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发挥阻尼力。
(回弹限制结构)
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2具有回弹止冲器70。回弹止冲器70具有在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移动时与弹性体28相抵接而限制弹性体28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71。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90的-Z侧端部作为移动限制构件71起作用。即,托架90的-Z侧端部在外筒配件30(及中间筒配件130)的-Z侧被向内筒配件20侧弯折而形成移动限制构件71。另外,移动限制构件71的内筒侧端部进一步向-Z方向弯折,在其角部外侧形成圆弧部72。
另一方面,弹性体28的-Z侧面从中间筒配件130朝向内筒配件20形成为锥状。从该弹性体28的-Z侧面沿-Z方向形成有凸部76。凸部76沿中间筒配件130的内表面形成到中间筒配件130的-Z侧端部。凸部76的-Z侧面从中间筒配件130的-Z侧端部朝向内筒配件20大致水平地延伸。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俯视图,是从箭头F方向看图3的图。
如图4所示,从弹性体28的-Z侧面沿-Z方向形成有由弹性体28构成的多个凸部76。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凸部76、76以180°的等间隔形成。各凸部76从中间筒配件130的内表面朝向内筒配件20的侧面以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看时,在配置于第1液室161和第2液室162之间的分隔壁29的形成区域形成有凸部76、76。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作用。
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当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移动时,硫化粘接在内筒配件20上的弹性体28也向-Z方向移动。另外,弹性体28向-Z方向的移动量从中间筒配件130朝向内筒配件20呈线性增加。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体28的-Z方向上设有移动限制构件71。
在弹性体28向-Z方向移动时,该移动限制构件71以抵接部74与从弹性体28立设的凸部76相抵接。由此,能抑制弹性体28及内筒配件20向-Z方向的移动。随之,能减轻作用于弹性体28上的拉伸应力,能提高弹性体28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考虑与图5所示的以往技术的回弹止冲器170同样,在限制橡胶176与移动限制构件171的抵接部174的+Z方向配置与内筒配件20相连结的凸缘26等刚性构件。但是,当在弹性体28的-Z方向上形成凸缘26时,不能将弹性体28的成形模具沿Z方向分模。在该情况下,需要将成形模具沿水平方向分模,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化这样的问题。
因此,由于将弹性体28的成形模具沿上下方向分模,因此,考虑将凸缘26埋入弹性体28在抵接部174的+Z方向的内部。但是,当将凸缘埋入构成图3所示的第1液室161的-Z方向的侧壁的弹性体28a时,给发动机支架12的衰减特性带来较大影响。
另外,由于将弹性体28的成形模具沿上下方向分模,因此,也考虑在与内筒配件20独立的刚性构件上形成限制橡胶,将该刚性构件与内筒配件20相连结。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增加零件个数,会增大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的回弹止冲器70中,在抵接部74的+Z方向上未配置与内筒配件20相连结的刚性构件。在该情况下,也能如上所述地抑制弹性体28向-Z方向的移动。并且,由于未形成与内筒配件20相连结的刚性构件,因此,能使弹性体28的成形模具沿Z方向分模,且能削减零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因此,能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限制内筒配件的移动的防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的情况。即,在实施方式中举出的具体的材料、结构等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能适当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封入式发动机支架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能采用其它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使从弹性体立设的多个凸部与移动限制构件相抵接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不形成凸部而使弹性体的整周与移动限制构件相抵接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与弹性体的形成分隔壁的区域相抵接而限制弹性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与第1构件相连结,因此,不需要形成与第2构件相连结的刚性构件,能以低成本限制弹性体的移动。
本申请基于2007年03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061638号公报要求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Claims (2)
1.一种防振装置,其包括:
与振动承受部相连结、形成为大致筒状的第1构件;
与振动产生部相连结、配置在上述第1构件的内周侧的第2构件;
将上述第1构件与上述第2构件弹性连结起来的弹性体;
配置在上述第2构件的中心轴线周围的多个液室;
配置在相邻的上述液室之间的由上述弹性体构成的分隔壁;
该防振装置被输入与上述第2构件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初期负载,
在上述第2构件向与上述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与上述弹性体的形成上述分隔壁的区域相抵接而限制上述弹性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与上述第1构件相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弹性体的与上述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表面的形成上述分隔壁的区域,形成有由上述弹性体构成的凸部;
在上述第2构件向与上述初期负载的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凸部与上述移动限制构件相抵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1638/2007 | 2007-03-12 | ||
JP2007061638A JP5185548B2 (ja) | 2007-03-12 | 2007-03-12 | 防振装置 |
PCT/JP2008/054494 WO2008111610A1 (ja) | 2007-03-12 | 2008-03-12 | 防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7223A true CN101627223A (zh) | 2010-01-13 |
CN101627223B CN101627223B (zh) | 2012-05-30 |
Family
ID=39759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74262A Active CN101627223B (zh) | 2007-03-12 | 2008-03-12 | 防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46022B2 (zh) |
EP (1) | EP2119937B1 (zh) |
JP (1) | JP5185548B2 (zh) |
CN (1) | CN101627223B (zh) |
WO (1) | WO20081116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16976A1 (ja) * | 2006-04-07 | 2007-10-18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防振装置 |
JP4803605B2 (ja) * | 2007-03-22 | 2011-10-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液封防振装置 |
JP5557837B2 (ja) * | 2009-04-28 | 2014-07-23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WO2013113902A1 (de) * | 2012-02-01 | 2013-08-08 |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 Elektromotorisch antreibbares pumpenaggregat |
JP6240523B2 (ja) | 2014-02-03 | 2017-11-29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DE102014215641B4 (de) * | 2014-08-07 | 2018-09-06 | Joma-Polytec Gmbh | Motorträger |
JP6886286B2 (ja) | 2016-12-21 | 2021-06-16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JP6886287B2 (ja) | 2016-12-21 | 2021-06-16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JP6583358B2 (ja) * | 2017-07-26 | 2019-10-0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マウント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5893B2 (ja) * | 1983-04-08 | 1994-03-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入り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DE3519016A1 (de) * | 1985-05-25 | 1986-12-04 | Boge Gmbh, 5208 Eitorf | Axial belastbares lager |
JP2634062B2 (ja) * | 1988-06-20 | 1997-07-23 |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防振ブッシュ |
JPH06105096B2 (ja) * | 1990-06-12 | 1994-12-21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封入式マウ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FR2713731B1 (fr) * | 1993-12-09 | 1996-02-09 | Hutchinson | Perfectionnement aux supports antivibratoires hydrauliques et à leurs procédés de fabrication. |
JP3362575B2 (ja) | 1995-09-29 | 2003-01-07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マウ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210808A (ja) * | 1998-01-22 | 1999-08-03 | Bridgestone Corp | マウント装置 |
DE19961679B4 (de) * | 1999-12-21 | 2004-05-13 | Carl Freudenberg Kg | LKW-Motorlagerung |
JP2002195342A (ja) * | 2000-12-28 | 2002-07-10 | Tokai Rubber Ind Ltd | 流体封入式能動型防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4094861A1 (ja) * | 2003-04-21 | 2004-11-04 | Toyo Tire Rubber Co.,Ltd.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WO2005015048A2 (en) * | 2003-08-06 | 2005-02-17 | Freudenberg-Nok General Partnership | Vibration isolator with reflective external travel restrictor and compressive snubber |
JP2005249063A (ja) * | 2004-03-03 | 2005-09-15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JP4228219B2 (ja) * | 2004-03-22 | 2009-02-25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JP3989482B2 (ja) * | 2004-11-04 | 2007-10-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
2007
- 2007-03-12 JP JP2007061638A patent/JP5185548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3-12 CN CN2008800074262A patent/CN101627223B/zh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EP EP08721910.1A patent/EP2119937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WO PCT/JP2008/054494 patent/WO20081116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3-12 US US12/529,432 patent/US824602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19937B1 (en) | 2017-11-08 |
JP5185548B2 (ja) | 2013-04-17 |
WO2008111610A1 (ja) | 2008-09-18 |
EP2119937A4 (en) | 2012-08-08 |
US20100096787A1 (en) | 2010-04-22 |
CN101627223B (zh) | 2012-05-30 |
EP2119937A1 (en) | 2009-11-18 |
US8246022B2 (en) | 2012-08-21 |
JP2008223851A (ja) | 2008-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7223B (zh) | 防振装置 | |
EP2006570B1 (en) | Vibration damper | |
JP5264272B2 (ja) | 防振装置 | |
CN102734375B (zh) | 液封式防振装置 | |
WO2016052062A1 (ja) | 防振装置 | |
KR100491848B1 (ko) | 엔진 기어 장치의 베어링 | |
US20100148413A1 (en) | Three-state switchable hydraulic mount | |
CN111623077B (zh) | 变刚度减振装置 | |
CN111623075B (zh) | 变刚度减振装置 | |
JP6068215B2 (ja) | 防振装置 | |
CN113915284B (zh) | 液压悬置 | |
JP2016080056A (ja)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JP2022524518A (ja) | 周波数同調振動ダンパ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当該装置を含む振動ダンパアセンブリ | |
JP6537958B2 (ja) |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 |
CN111674252A (zh) | 用于车辆的悬置 | |
JP6442330B2 (ja) | 防振装置 | |
JPH0721937Y2 (ja) |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 |
JP4697459B2 (ja) |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 |
JP4434500B2 (ja) |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 |
JP3896797B2 (ja) | 車両用制振装置 | |
JP3508794B2 (ja) | 液体封入式ブッシュ | |
JP2007118658A (ja) | 差動装置のマウント構造 | |
JP5907777B2 (ja) |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 |
JP2008111558A (ja) | 流体封入式トーコレクトブッシュ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サスペンション機構 | |
KR101865717B1 (ko) | 유체 봉입형 부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5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