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6093A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6093A
CN101626093A CN200910161658A CN200910161658A CN101626093A CN 101626093 A CN101626093 A CN 101626093A CN 200910161658 A CN200910161658 A CN 200910161658A CN 200910161658 A CN200910161658 A CN 200910161658A CN 101626093 A CN101626093 A CN 101626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ead
battery case
batter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6093B (zh
Inventor
横山智彦
藤川万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26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6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6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60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3Terminals or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将第1电极和第2电极在其间夹着多孔质绝缘层地层叠或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非水电解质;收纳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的电池盒;将第1电极与电池盒的底部连接的第1引线;将电池盒的开口部封口的封口部件;以及将第2电极与封口部件连接的第2引线。第1引线和第2引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高电阻部,该高电阻部在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高于其它部分,高电阻部位于第1引线上的比与电池盒的底部的连接部位更靠近第1电极的部位,或者位于第2引线上的比与封口部件的连接部位更靠近第2电极的部位,高电阻部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本发明的电池可抑制外部短路时因电极引线的发热而引起的电池温度的上升,具有优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将电池盒或封口部件与电极连接的电极引线的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一直使用如下的电池,该电池具备:由正极、负极以及两电极间配置的隔膜构成的电极组、收纳上述电极组的电池盒、将上述电池盒进行封口的封口部件、将上述负极与上述电池盒的底部连接的负极引线、和将上述正极与上述封口部件连接的正极引线。作为负极引线,例如使用镍引线。
上述电池在外部短路时,电阻最高的镍制负极引线容易发热。负极引线中,特别是对置于电池盒内侧面的部分与对置于电池盒内底面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及其附近的部分的弯折部分由于通过塑性变形而伸长,所以电阻比其它部分高,发热量大。另外,该部分由于未与电池盒接触,所以负极引线上产生的热难以通过电池盒而排放到外部,电池温度大幅上升。
另外,尽管与上述电池的结构不同,但为了抑制外部短路引起的发热,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14614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方法:在具备电极组、收纳上述电极组的电池盒、设置于上述电池盒上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将上述电极组的负极与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引线、以及将正极与正极端子连接的正极引线的电池中,在负极引线的一部分上设置宽度较窄的颈缩部,当外部短路时使负极引线在该部分处熔断,从而阻断电流。
但是,当将该方法用于例如圆筒型等结构的电池时,负极引线的颈缩部即便暂时熔断,熔断的部分也有可能再熔合,电流又继续流动,电池继续发热。此时,由于颈缩部未与电池盒接触,所以负极引线上产生的热难以排放到外部,电池温度大幅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外部短路时的电极引线的发热所引起的电池温度的上升、并具有优良的安全性的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其具备:
将第1电极和第2电极在其间夹着多孔质绝缘层地层叠或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
非水电解质,
收纳所述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的电池盒,
将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连接的第1引线,
将所述电池盒的开口部封口的封口部件,以及
将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封口部件连接的第2引线;
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线和第2引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高电阻部,该高电阻部在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高于其它部分,
所述高电阻部位于所述第1引线上的比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的连接部位更靠近所述第1电极的部位,或者位于所述第2引线上的比与所述封口部件的连接部位更靠近所述第2电极的部位,
所述高电阻部与所述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
在本发明的优选形态中,所述第1引线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与电池盒的底部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引线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从所述第1引线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直至另一个端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第2引线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与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所述第2引线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从所述第2引线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直至另一个端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薄壁部是通过弯曲加工、加压加工、切削加工或拉伸加工而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第1引线具有贯通孔或切口部,该贯通孔或切口部的附近的区域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第1引线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切口部,在该一对切口部之间形成有窄幅部,所述窄幅部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第2引线具有贯通孔或切口部,该贯通孔或切口部的附近的区域与所述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形态中,所述第2引线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切口部,在该一对切口部之间形成有窄幅部,所述窄幅部与所述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根据本发明,外部短路时可以将电极引线上产生的热有效排放到外部,从而大幅抑制由电极引线的发热所引起的电池温度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圆筒形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2是将图1的附近放大的要部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负极引线中的通过V字状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高电阻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中,通过圆弧状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负极引线的高电阻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中,通过U字状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负极引线的高电阻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截面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中,沿着宽度方向形成的负极引线的高电阻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的9-9线的截面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中,通过设置圆形的孔而形成的负极引线的高电阻部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纵截面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中,通过设置四方形的孔而形成的负极引线的高电阻部的俯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13-13线的截面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中,通过设置切口部而形成的负极引线的高电阻部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将电极组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与电池盒的底部连接的第1电极引线、以及将这些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电池盒的封口部件连接的第2电极引线。这些电极引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高电阻部,该高电阻部在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高于其它部分。该高电阻部位于第1电极引线上的比与电池盒的底部的连接部位更靠近第1电极的部位,或者位于第2电极引线上的比与封口部件的连接部位更靠近第2电极的部位,并且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
由此,当外部短路时,电极引线的高电阻部比其它部分更容易发热。由于电极引线的高电阻部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所以高电阻部上产生的热由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有效排放到外部,可以有效抑制由电极引线的发热所引起的电池的温度上升。上述中,当第1引线成为将负极与电池盒连接的负极引线时,第2引线成为将正极与封口部件连接的正极引线。另外,当第2引线成为将负极与封口部件连接的负极引线时,第1引线成为将正极与电池盒连接的正极引线。
正极引线或负极引线从电极组的下部或上部开始延伸,当其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垂直于与电池盒的底部或封口部件的焊接面时,将电极引线弯折,然后使电极引线的前端部与电池盒的底部或封口部件接触并焊接。而且,电极引线在比与电池盒的底部或封口部件的通过焊接所形成的连接部分更靠近第1电极或第2电极的部分上具有高电阻部。该高电阻部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高电阻部只要是在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至少高于通过塑性变形而伸长的弯折部即可。该高电阻部可以通过设置与引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小于弯折部的区域来容易地形成。
在电极引线的优选的第1形态中,在电极引线的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相对置的部分上具有薄壁部、即厚度比其它部分薄的部分,该薄壁部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该薄壁部比其它部分更容易发热。产生的热通过接触部分而传递给电池盒或封口部件,并由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散热,所以可以大幅抑制电极组的温度上升。薄壁部例如通过弯曲加工、加压加工、切削加工或拉伸加工等方法而形成。
在电极引线的优选的第2形态中,通过在电极引线的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的接触部分上设置切口部或贯通孔来减小与引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高电阻部。由此,高电阻部比其它部分更容易发热。在高电阻部上产生的热通过接触部分而传递给电池盒或封口部件,并由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散热,所以可以大幅抑制电极组的温度上升。根据该形态2,上述切口部优选形成于电极引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这是因为在电池制作方面容易处理。
作为负极引线,使用例如镍箔、铜箔、镀镍的铜箔、或镍与铜的包层板。负极引线例如厚度为0.05~0.2mm。
作为正极引线,使用例如铝箔、铝合金箔、或铝与不锈钢的包层板。正极引线例如厚度为0.05~0.2mm。
以下,参照着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池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圆筒形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发明的电池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圆筒形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概略纵截面图。
如图1所示,在有底圆筒状的电池盒1中收纳有电极组4,该电极组4是在带状正极5和带状负极6之间夹着带状隔膜7并将它们卷绕而形成的。正极5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6具有负极集电体和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电极组4含有非水电解液。在电极组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配置有环状的上部绝缘板8a和下部绝缘板8b。隔着垫圈3将电池盒1的开口部敛缝于电池盖2的周边部,从而将电池盒1封口。
电池盖2(封口部件)兼做正极端子,其具备:具有设置了排气口的凸部的封口板2a(正极帽)、在中央部相互接合的上阀芯2b和下阀芯2c、过滤器2d、以及PTC元件10。在上阀芯2b和下阀芯2c之间插入有绝缘部件2e。
当由于电池的过充电等而使电池内部的气体产生量增大、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上阀芯2b断裂,气体通过封口板2a的排气口被排放到电池的外部。同时,由于上阀芯2b与下阀芯2c之间的电连接断开,所以输出电流被阻断。
正极5与封口板2a通过正极引线5a而电连接。正极引线5a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正极5的中央部分的集电体露出部连接。正极引线5a的另一个端部与电池盖2中的过滤器2d的下表面连接。负极6与电池盒1通过负极引线6a而电连接。负极引线6a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负极6的外周侧端部的集电体露出部连接。负极引线6a的另一个端部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连接。
这里,图2是将图1的电池的底部附近放大表示的要部截面图。此外,图3是表示负极引线的薄壁部9附近的俯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负极引线6a具有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是V字状的薄壁部9。薄壁部9被设置于负极引线6a的弯折部分(对置于电池盒1的内侧面的部分与对置于电池盒1的内底面的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与负极引线6a的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的焊接部分(引线前端部分)之间。薄壁部9按照从负极引线6a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直至另一个端部并朝着电池盒1的内底面侧突出成V字状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如果对负极引线6a的一部分实施弯曲加工,则该加工部分变得比其它部分薄。由此形成了薄壁部9。
当外部短路时,主要是负极引线6a中作为高电阻部的薄壁部9发热。由于薄壁部9与电池盒1接触,所以由薄壁部9通过电池盒1将热有效排放到电池的外部,从而可以大幅抑制由负极引线6a的发热所引起的电池温度的上升。
作为弯曲加工,可以列举出例如将负极引线6a设置于规定的台上,用前端形状是V字状的弯曲冲头将其压住并加压的方法。负极引线6a中被弯曲加工的部分拉伸而形成截面V字状的薄壁部9。当将电极组4收纳于电池盒1内时,负极引线6a被按压在电池盒的内底面侧。因此,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突出成V字状的部分容易与电池盒1接触,能够可靠地保持该接触状态。而且,在负极引线6a的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相对置的部分中,向下方突出成V字状的薄壁部9的附近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不接触,而负极引线6a的前端侧部分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接触。
另外,代替具有截面V字状的薄壁部9的负极引线6a,也可以使用图4和图5所示那样的、具有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是圆弧状的薄壁部19的负极引线16a。该薄壁部19以向下方突出成大致半圆球状的方式形成,该半圆球的顶部部分与电池盒11的内底面接触。薄壁部19例如可以通过将负极引线16a置于规定的台上,用前端是大致半球状的冲头压住负极引线16a的规定部位并加压来形成。
代替具有半圆球状的薄壁部19的负极引线16a,也可以使用图6和图7所示那样的、具有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是大致U字状的薄壁部29的负极引线26a。薄壁部29以向下方突出成大致四方形的方式形成。薄壁部29例如可以通过将负极引线26a置于规定的台上,用前端部分是四方柱状的冲头压住负极引线26a的规定部位并加压来形成。
根据上述形状的薄壁部9、19和29,为了使其与电池盒21的内底面可靠接触,并且将其高度方向的盲区(dead space)设定为最小限度,优选将负极引线的电池盒内底面侧的主面与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的薄壁部9、19和29的突出部的顶部的高低差设定为例如0.05mm~0.2mm的范围内。
如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使用具有从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直至另一个端部连续形成的薄壁部39的负极引线36a。薄壁部39通过切削加工、加压加工、或拉伸加工等方法而形成。
负极引线6a、16a、26a和36a例如厚度为0.05mm~0.2mm,宽度为2mm~5mm。薄壁部9、19、29和39例如厚度为0.03mm~0.18mm。
上述的例子中,通过减小厚度方向的尺寸来形成薄壁部,从而形成了高电阻部。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在负极引线上沿着厚度方向设置1个或1个以上的切口部或贯通孔,使垂直于引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小于其它部分来形成高电阻部。
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也可以使用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圆形的贯通孔49的负极引线46a。如图12和图13所示,也可以使用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四方形的贯通孔59的负极引线56a。而且,使这些贯通孔49、59附近的部分分别与电池盒41、51的内底面接触。负极引线46a、56a例如厚度为0.05mm~0.2mm,宽度为2mm~5mm。圆形的贯通孔49例如直径为0.5mm~2mm。四方形的贯通孔59例如一边的长度为0.5mm~2mm。
如图14和图15所示,也可以使用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矩形的切口部69的负极引线66a。一对切口部69相对于通过负极引线66a的宽度方向的中间点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直线而对称地设置。而且,按照使得由切口部69形成的宽度较窄的部分与电池盒61的内底面接触的方式来加工。负极引线66a例如厚度为0.05mm~0.2mm,宽度为2mm~5mm。切口部69例如宽度为0.025mm~1mm,长度为1mm~5mm。
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例如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以及粘合剂。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例如LiCoO2、LiNiO2、Li2MnO4等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2种以上组合而成的混合物来使用。作为导电剂,可以使用例如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等石墨类、或乙炔黑、科琴黑、炉黑、灯黑、热裂解炭黑等炭黑类。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芳族聚酰胺树脂、聚酰胺、聚酰亚胺。作为正极集电体,可以使用例如铝箔等金属箔、或碳或导电性树脂的薄膜。
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例如负极活性物质、导电材以及粘合剂。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例如也可以是锂金属板或锂合金板。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石墨等碳材料、硅或锡等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材料。作为负极的导电材和粘合剂,也可以使用与正极的导电材和粘合剂相同的材料。作为负极集电体,可以使用例如不锈钢箔、镍箔及铜箔等金属箔、或者碳或导电性树脂的薄膜。
作为非水电解质,可以使用例如由有机溶剂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锂盐构成的液状电解质。作为锂盐,可以使用例如LiPF6、LiBF4、LiClO4、LiAlCl4、LiSbF6、LiSCN、LiCF3SO3、LiN(CF3CO2)、LiN(CF3SO2)2。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或碳酸甲乙酯。
作为隔膜7,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与聚丙烯的层叠结构物、或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上述隔膜作为多孔质绝缘层,但代替上述隔膜,也可以配置聚合物电解质层作为多孔质绝缘层,该聚合物电解质层是在由有机溶剂和锂盐构成的液状非水电解质中加入高分子材料并使其非流动化而得到的。
作为电池盒1的材料,可以使用铁、镍或铜等金属材料。
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在负极引线6a上设置了高电阻部,但也可以在正极引线5a上设置高电阻部。更具体而言,也可以在正极引线5a的、正极引线5a与过滤器2d的接触部分附近的弯折部和正极引线5a与过滤器2d的焊接部之间、并与过滤器2d的接触部分上设置高电阻部。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图1所示的圆筒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1)正极的制作
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10μm的钴酸锂(LiCoO2)100重量份、作为粘合剂的聚偏氟乙烯8重量份、以及作为导电材的乙炔黑3重量份中加入适量的N-甲基-2-吡咯烷酮并进行混合,得到正极合剂糊。在由铝箔(长600mm、宽54mm、厚20μm)构成的带状正极集电体的两面上,除了为连接正极引线而使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之外,涂布该正极合剂糊,然后进行干燥,得到由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构成的层叠体。对层叠体进行压延,使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70μm。这样得到了带状的正极5。另外,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设置在正极5的中央部附近。准备带状的铝制正极引线5a(长50mm、宽3mm、厚0.1mm),通过超声波焊接法将正极引线5a的一端与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的一面连接。另外,由于正极引线5a由低电阻的铝构成,外部短路时的正极引线5a的发热量小,所以不必在正极引线5a上设置薄壁部。
(2)负极的制作
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20μm的人造石墨100重量份、作为粘合剂的丁苯橡胶1重量份、以及作为增粘剂的羧甲基纤维素1重量份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进行混合,得到负极合剂糊。在铜箔(长630mm、宽56mm、厚10μm)构成的负极集电体的两面上,除了为连接负极引线而使负极集电体露出的部分(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之外,涂布该负极合剂糊,然后进行干燥,得到由负极集电体和在负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构成的层叠体。对层叠体进行压延,使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65μm。这样得到了带状的负极6。另外,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设置在负极集电体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准备带状的镍制负极引线6a(长50mm、宽3mm、厚0.1mm),对负极引线6a中的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接触的部分实施弯曲加工,从而形成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是V字状的薄壁部9(厚0.08mm、V字状的突出侧的距离负极引线6a的主面的高度为0.1mm)。通过超声波焊接法将负极引线6a的端部与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的一面连接。
(3)电池的组装
将如上所述制作的正极5和负极6以在两电极之间夹着厚度为20μm的聚乙烯微多孔膜构成的隔膜7(旭化成株式会社制)的方式进行卷绕,得到电极组4。此时,按照使得负极6的连接有负极引线6a的端部侧位于卷绕结束侧的方式配置正极5和负极6。另外,按照使得正极引线5a从电极组4向上方延伸、负极引线6a从电极组4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正极5和负极6。
将电极组4收纳于有底圆筒状的铁制的电池盒1中。通过激光焊接法将正极引线5a的端部与电池盖2的过滤器2d连接。通过电阻焊接法将负极引线6a的另一个端部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连接。此时,将负极引线6a在其对置于电池盒1的内侧面的部分与对置于电池盒1的内底面的部分之间进行弯折而配置于电池盒1内。而且,如图2所示,使负极引线6a的薄壁部(高电阻部)9与电池盒1的内底面接触。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电极组4的负荷施加于薄壁部9附近,所以薄壁部9以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方式与电池盒充分接触。负极引线6a的弯折部分的厚度为0.09mm,薄壁部9比弯折部分更薄。
在电极组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聚丙烯制的上部绝缘板8a和下部绝缘板8b。向电池盒1内注入非水电解质。非水电解质通过如下方法来调制:在以1∶1的体积比含有碳酸亚乙酯和碳酸甲乙酯的混合溶剂中使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
在距离电池盒1的开口端部5mm的下方位置形成阶梯部。在电池盒1的阶梯部上隔着环状垫圈3放置电池盖2,隔着垫圈3将电池盒1的开口端部敛缝于电池盖2的周边部,从而将电池盒1的开口部密封。如上所述,制作了圆筒形锂离子二次电池(直径18mm、高65mm、设计容量2600mAh)。
<比较例1>
除了对负极引线中的与电池盒内底面接触的部分未进行弯曲加工(未形成高电阻部)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电池。
[评价]
通过以下的方法实施外部短路试验。准备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电池10个,在25℃的环境下,以1500mA的恒流充电至电池电压达到4.25V。充电后,将电池在60℃的环境下放置1小时。然后,在60℃的环境下,使用规定的试验电路(电阻值:0.005Ω)使充电后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发生外部短路。此时,调查电池表面的温度(以下仅称为电池温度)超过80℃的电池的数量。上述外部短路试验中,将电池温度未超过80℃的电池判断为具有优良的安全性的电池。其试验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Figure G200910161658XD00111
实施例1中,所有电池的电池温度均为80℃以下。与之对照,比较例1中,所有电池的电池温度均超过80℃。这样,通过上述外部短路试验可知实施例1的电池具有优良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电池由于安全性优良,所以适合用作个人电脑、手机、可移动设备、移动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摄像机等可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源。另外,还适合用作辅助混合动力电动车或燃料电池汽车等的电动机的电源、电动工具、吸尘器、机器人等的驱动用电源、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的动力源。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其具备:
将第1电极和第2电极在其间夹着多孔质绝缘层地层叠或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
非水电解质,
收纳所述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的电池盒,
将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连接的第1引线,
将所述电池盒的开口部封口的封口部件,以及
将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封口部件连接的第2引线;
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线和第2引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高电阻部,该高电阻部在该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高于其它部分,
所述高电阻部位于所述第1引线上的比所述第1引线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的连接部位更靠近所述第1电极的部位,或者位于所述第2引线上的比所述第2引线与所述封口部件的连接部位更靠近所述第2电极的部位,
所述高电阻部与所述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1引线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与电池盒的底部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引线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从所述第1引线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直至另一个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2引线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与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所述第2引线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薄壁部被设置于从所述第2引线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直至另一个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薄壁部是通过弯曲加工、加压加工、切削加工或拉伸加工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1引线具有贯通孔或切口部,该贯通孔或切口部的附近的区域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1引线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切口部,在该一对切口部之间形成有窄幅部,所述窄幅部与所述电池盒的底部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2引线具有贯通孔或切口部,该贯通孔或切口部的附近的区域与所述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2引线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切口部,在该一对切口部之间形成有窄幅部,所述窄幅部与所述封口部件接触,并作为高电阻部起作用。
CN200910161658XA 2008-07-30 2009-07-24 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6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6336A JP2010033949A (ja) 2008-07-30 2008-07-30 電池
JP196336/2008 2008-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6093A true CN101626093A (zh) 2010-01-13
CN101626093B CN101626093B (zh) 2012-01-11

Family

ID=41521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6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6093B (zh) 2008-07-30 2009-07-24 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18337B2 (zh)
JP (1) JP2010033949A (zh)
KR (1) KR101085668B1 (zh)
CN (1) CN10162609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6897A (zh) * 2010-05-28 2013-01-30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能储存单元和装置
CN108292732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
CN108886122A (zh) * 2016-03-25 2018-11-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圆筒形电池
CN110832675A (zh) * 2017-07-05 2020-02-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车辆、蓄电系统、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52453A (zh) * 2017-08-30 2020-04-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密闭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140B2 (en) * 2009-07-09 2016-01-2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a cap assembly having a first tab located outside of the case
US8877361B2 (en) * 2009-09-01 2014-11-04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632911B2 (en) * 2010-01-15 2014-01-21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292252B1 (ko) * 2010-03-08 2013-08-01 히다치 막셀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KR101130294B1 (ko) * 2010-03-30 2012-08-23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9478774B2 (en) 2010-12-02 2016-10-25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672560B1 (en) * 2011-01-31 2019-10-02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DE102011005222A1 (de) * 2011-03-08 2012-09-13 Sb Limotive Company Ltd. Verbinder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leitfähigen Verbindung zwischen mindestens drei Terminals von Batteriezellen
KR101274806B1 (ko) 2011-07-26 2013-06-13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이차 전지
US9634299B2 (en) 2011-09-06 2017-04-25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683210B1 (ko) 2011-11-17 2016-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10120557B (zh) * 2018-02-05 2021-01-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装置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2048U (ja) * 1992-02-28 1993-09-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陽極集電体
JP3375434B2 (ja) * 1994-10-14 2003-02-1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防爆形密閉電池
JPH09330697A (ja) * 1996-06-10 1997-12-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 池
JPH10214614A (ja) 1997-01-31 1998-08-11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3540566B2 (ja) * 1997-09-26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型アルカリ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48756A (ja) 1999-06-03 2000-12-15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設計方法
JP4090167B2 (ja) * 1999-11-25 2008-05-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25622B2 (ja) * 2000-11-20 2006-09-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2005340048A (ja) * 2004-05-28 2005-12-08 Hitachi Maxell Ltd 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552570B2 (ja) 2004-09-14 2010-09-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
JP4610282B2 (ja) * 2004-09-30 2011-01-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168770B2 (ja) * 2005-10-06 2013-03-2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5186881B2 (ja) 2006-11-30 2013-04-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6897A (zh) * 2010-05-28 2013-01-30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能储存单元和装置
CN108292732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
CN108292732B (zh) * 2015-12-10 2021-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
CN108886122A (zh) * 2016-03-25 2018-11-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圆筒形电池
US11069916B2 (en) 2016-03-25 2021-07-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Cylindrical battery
CN110832675A (zh) * 2017-07-05 2020-02-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车辆、蓄电系统、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52453A (zh) * 2017-08-30 2020-04-2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密闭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52453B (zh) * 2017-08-30 2022-08-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密闭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18337B2 (en) 2012-11-27
CN101626093B (zh) 2012-01-11
JP2010033949A (ja) 2010-02-12
US20100028762A1 (en) 2010-02-04
KR101085668B1 (ko) 2011-11-22
KR20100013275A (ko) 2010-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6093B (zh) 电池
CN101809780B (zh) 电池
CN102742059B (zh) 方形电池
JP5264099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EP0949699A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in a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2011018953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JP4458145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534101B (zh) 电池及组电池
CN107431232A (zh) 包含位于空隙部分的电极接头与电极引线之间的联结部的电极组件
CN101248544A (zh) 电池组
US20110151297A1 (en)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JP2007066806A (ja) バイポーラ電池
CN103081173A (zh) 电池组
CN104051739A (zh) 电池
KR20110018415A (ko) 조립 밀봉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전지
JP5173095B2 (ja) 密閉型電池
US2023008337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906515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an improved safety
US20170214026A1 (en) Flexible battery
JP2003142068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5190945A (zh) 薄型电池
KR101933655B1 (ko) 전극 탭 부위에 형성된 만입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JP2006139994A (ja) バイポーラ電池
CN110447120B (zh) 锂离子电池
JP5113959B2 (ja) 角形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