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5617A -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5617A
CN101625617A CN200810068372A CN200810068372A CN101625617A CN 101625617 A CN101625617 A CN 101625617A CN 200810068372 A CN200810068372 A CN 200810068372A CN 200810068372 A CN200810068372 A CN 200810068372A CN 101625617 A CN101625617 A CN 101625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touch
carbon nano
tube
transpar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68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5617B (zh
Inventor
姜开利
刘亮
范守善
陈杰良
郑嘉雄
吴志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683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5617B/zh
Priority to US12/459,545 priority patent/US8390580B2/en
Priority to JP2009161996A priority patent/JP4629785B2/ja
Priority to US12/583,154 priority patent/US8411051B2/en
Priority to US12/584,387 priority patent/US841105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625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617A/zh
Priority to JP2010250653A priority patent/JP4763848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5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该触摸屏包括:一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一第一基体、多个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多个第一透明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电连接;以及一第二电极板,该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一第二表面,多个第二透明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该多个第二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为一碳纳米管层。

Description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利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方式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现有的触摸屏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电阻式触摸屏的应用最为广泛,请参见文献“Produc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Films with Inserted SiO2 Anchor Layer,and Application to a Resistive TouchPanel”Kazuhiro Noda,Kohtaro Tanimura.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Japan,Part 2,Vol.84,P39-45(2001)。
现有的电阻式触摸屏一般包括一上基板,该上基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透明导电层;一下基板,该下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透明导电层;以及多个点状隔离物(Dot Spacer)设置在上透明导电层与下透明导电层之间。其中,该上透明导电层与该下透明导电层通常采用具有导电特性的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层(下称ITO层)。当使用手指或笔按压上基板时,上基板发生扭曲,使得按压处的上透明导电层与下透明导电层彼此接触。通过外接的电子电路分别向上透明导电层与下透明导电层依次施加电压,触摸屏控制器通过分别测量第一导电层上的电压变化与第二导电层上的电压变化,并进行精确计算,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触摸屏控制器将数字化的触点坐标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触点坐标发出相应指令,启动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切换,并通过显示器控制器控制显示元件显示。
然而,ITO层作为透明导电层通常采用离子束溅射或蒸镀等工艺制备,在制备的过程,需要较高的真空环境及需要加热到200~300℃,因此,使得ITO层的制备成本较高。此外,ITO层作为透明导电层具有机械性能不够好、难以弯曲及阻值分布不均匀等缺点。此外,ITO在潮湿的空气中透明度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现有的电阻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存在耐用性不够好,灵敏度低、线性及准确性较差等缺点。另外,现有的电阻式触摸屏只能实现单点输入信号。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耐用性好,且灵敏度高、线性及准确性强,且可实现多点信号输入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一种触摸屏,包括:一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一第一基体、多个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多个第一透明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电连接;以及一第二电极板,该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一第二表面,多个第二透明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该多个第二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为一碳纳米管层。。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一第一电极板及一第二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一第一基体、多个第一透明电极以及一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多个第一透明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电连接,该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一第二表面,多个第二透明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该多个第二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电连接;及一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正对且靠近上述触摸屏的第二电极板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为一碳纳米管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透明电极中的多个碳纳米管层平行且间隔设置,因此,所述透明电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从而使得上述的透明电极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故,采用上述的碳纳米管层作透明电极,可以相应的提高触摸屏的耐用性,进而提高了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耐用性;其二,上述透明电极中的多个碳纳米管层平行且间隔设置,从而使得透明电极具有均匀的阻值分布和透光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和精确度;其三,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可实现多点信号输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触摸屏第一电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触摸屏第二电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触摸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触摸屏中碳纳米管拉膜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阻式触摸屏10,该触摸屏10包括一第一电极板12,一第二电极板14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板12与第二电极板14之间的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16。
该第一电极板12包括一第一基体120、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124。所述第一基体120具有一第一表面128。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120的第一表面128,且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相互平行、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为X坐标方向。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具有一第一端122a和一第二端122b。该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的第一端122a分别通过多条第一信号线124电连接至一X坐标驱动电源180。该X坐标驱动电源180用于向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输入驱动电压。该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的第二端122b分别通过多条第一信号线124电连接至一传感器182。所述多个第一信号线124相互平行。
该第二电极板14包括一第二基体140,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144。所述第二基体140具有一第二表面148。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140的第二表面148,与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正对设置。所述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相互平行、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为Y坐标方向。所述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具有一第一端142a和一第二端142b。该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的第一端142a分别通过多条第二信号线144电连接至一Y坐标驱动电源184。该Y坐标驱动电源184用于向所述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输入驱动电压。该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的第二端142b接地。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线124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基体120与第二基体140均为透明的薄膜或薄板。该第一基体120具有一定柔软度,可由塑料或树脂等柔性材料形成。该第二基体140的材料可以为玻璃、石英、金刚石等硬性材料。所述第二基体140主要起支撑的作用。当用于柔性触摸屏中时,该第二基体140的材料也可为塑料或树脂等柔性材料。具体地,该第一基体120及第二基体140所用的材料选择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砜(PES)、纤维素酯、聚氯乙烯(PVC)、苯并环丁烯(BCB)及丙烯酸树脂等材料。该第一基体120和第二基体140的厚度为1毫米~1厘米。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基体120及第二基体140的材料均为PET,厚度均为2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第一基体120及第二基体140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能使所述第一基体120及第二基体140具有较好的透明度,所述第二基体140起到支撑的作用,且所述第一基体120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信号线124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120的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信号线144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140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信号线124和第二信号线144由阻值较小的导电材料组成。具体地,所述第一信号线124和第二信号线144可为铟锡氧化物(ITO)线、锑锡氧化物(ATO)线、导电聚合物线等。所述第一信号线124和第二信号线144也可以由细的不透明导线形成,其直径小于100微米,故不会显著影响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具体的,所述第一信号线124和第二信号线144可由金属薄膜(如一镍金薄膜)刻蚀形成,或由碳纳米管长线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124和第二信号线144为一碳纳米管长线,该碳纳米管长线可通过对一碳纳米管薄膜采用有机溶剂处理或沿碳纳米管的长度方向扭转形成。该碳纳米管长线包括多个碳纳米管首尾相连且沿该碳纳米管长线轴向/长度方向择优取向排列。具体地,该碳纳米管长线中碳纳米管沿该碳纳米管长线轴向/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或呈螺旋状排列。该碳纳米管长线中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长线的宽度为0.5纳米~100微米。
可以理解,由于碳纳米管本身的比表面积非常大,所以该碳纳米管长线本身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该碳纳米管长线作为所述第一信号线124和第二信号线144可直接粘附在基体120,140的表面上。
该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均包括一碳纳米管层。该碳纳米管层为带状、线状或其它形状。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层为带状。该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进一步地,上述的碳纳米管层可以是单个碳纳米管薄膜或多个碳纳米管薄膜重叠设置。故,上述碳纳米管层的长度和厚度不限,只要能够具有理想的透明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具有任意长度和厚度的碳纳米管层。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层的宽度为20微米~250微米,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所述透明电极122,142之间的间距为20微米~50微米。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层的宽度50微米,厚度为50纳米,透明电极122,142之间的间距为20微米。
上述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薄膜由有序的或无序的碳纳米管组成,并且该碳纳米管薄膜具有均匀的厚度。具体地,该碳纳米管层包括无序的碳纳米管薄膜或者有序的碳纳米管薄膜。无序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碳纳米管为无序或各向同性排列。该无序排列的碳纳米管相互缠绕,该各向同性排列的碳纳米管平行于碳纳米管薄膜的表面。有序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碳纳米管为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或沿不同方向择优取向。当碳纳米管层包括多层有序碳纳米管薄膜时,该多层碳纳米管薄膜可以沿任意方向重叠设置,因此,在该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为沿相同或不同方向择优取向排列。优选地,当该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薄膜为有序碳纳米管薄膜时,该有序碳纳米管薄膜为从碳纳米管阵列中直接拉取获得的碳纳米管拉膜结构。请参阅图4,所述碳纳米管拉膜结构包括多个碳纳米管首尾相连且择优取向排列。该多个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一方面,首尾相连的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连接;另一方面,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之间部分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故,该碳纳米管拉膜结构具有较好的自支撑性及柔韧性。当该碳纳米管层包括多层重叠设置的碳纳米管拉膜结构时,相邻两层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之间形成一夹角α,且0°≤α≤90°。
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层可以包括上述各种碳纳米管薄膜与一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层。所述高分子材料均匀分布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为一透明高分子材料,其具体材料不限,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苯丙环丁烯(BCB)、聚环烯烃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中的碳纳米管层为一层碳纳米管拉膜结构与PMMA组成的复合层。具体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的碳纳米管拉膜结构中的碳纳米管均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的碳纳米管拉膜结构中碳纳米管均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层的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
所述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以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0.5纳米~50纳米,双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纳米~50纳米,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5纳米~50纳米。所述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
另外,由于设置有透明电极122,124的区域与未设置透明电极122,124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光折射率与透射率,为使触摸屏10整体透光性的视觉差异最小,可以在透明电极122,124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填充层160,该填充层160的材料具有与透明电极122,124材料相同或接近的折射率和透射率。
所述传感器182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传感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该传感器182用于探测发生电压变化时X坐标驱动电源180所对应驱动的第一透明电极122及Y坐标驱动电源184所对应驱动的第二透明电极142的位置坐标。所述X坐标驱动电源180和Y坐标驱动电源184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驱动电源,用于向第一透明电极122及第二透明电极142施加电压。
进一步地,该第二电极板14上表面外围设置有一绝缘层18。上述的第一电极板12设置在该绝缘层18上,且该第一电极板12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正对该第二电极板14的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设置。上述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16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22和第二透明电极142之间,且该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16彼此间隔设置。第一电极板12与第二电极板14之间的距离为2~10微米。该绝缘层18与透明点状隔离物16均可采用绝缘透明树脂或其他绝缘透明材料制成。设置绝缘层18与透明点状隔离物16可使得第一电极板14与第二电极板12电绝缘。可以理解,当触摸屏10尺寸较小时,透明点状隔离物16为可选择的结构,只需确保第一电极板14与第二电极板12电绝缘即可。
使用时,通过X坐标驱动电源180和Y坐标驱动电源184分别向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分时施加一定电压,使用者一边视觉确认在触摸屏10下面设置的显示元件(图未示)的显示,一边通过触摸物如手指或/及笔按压触摸屏10第一电极板12进行操作。第一电极板12中第一基体120发生弯曲,使得按压处的第一透明电极122与第二透明电极142接触形成导通。由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的第二端142b接地,故所述传感器182可探测出发生电压变化时X坐标驱动电源180所对应驱动的第一透明电极122及Y坐标驱动电源184所对应驱动的第二透明电极142,进而确定触摸点的X坐标和Y坐标。
当多点输入时,多个按压处70的第一透明电极122与第二透明电极142接触形成导通。由于X坐标驱动电源180和Y坐标驱动电源184为分时向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施加一定电压,故所述传感器182可依次分别探测出多次发生电压变化时X坐标驱动电源180所对应驱动的第一透明电极122及Y坐标驱动电源184所对应驱动的第二透明电极142,进而分别确定多个触摸点的X坐标和Y坐标。
如图5所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还提供一使用上述触摸屏10的显示装置100,其包括上述触摸屏10及一显示设备20。该显示设备20正对且靠近上述触摸屏10的第二电极板14设置。该触摸屏10可以与该显示设备20间隔一预定距离设置,也可集成在该显示设备20上。当该触摸屏10与该显示设备20集成设置时,可通过粘结剂将该触摸屏10附着到该显示设备20上。
本技术方案显示设备20可以为液晶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真空荧光显示器及阴极射线管等显示设备。
另外,该显示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一触摸屏控制器30、一中央处理器40及一显示设备控制器50。其中,该触摸屏控制器30、该中央处理器40及该显示设备控制器50三者通过电路相互连接,该触摸屏控制器30与该触摸屏10电连接,该显示设备控制器50连接该显示设备20。该中央处理器40分别与所述触摸屏控制器30及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器50电连接。所述触摸屏控制器30与所述触摸屏10的传感器182及驱动电源180,184电连接。所述触摸屏控制器30根据传感器182及驱动电源180,184输出的信息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坐标,并将该位置坐标信息传递给中央处理器40。该中央处理器40通过该显示器控制器50控制该显示元件20显示。
另外,在所述触摸屏10第一电极板12上表面可进一步设置一透明保护膜126,该透明保护膜126可由氮化硅、氧化硅、苯丙环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该透明保护膜126也可采用一层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用于保护第一电极板12,提高耐用性。该透明保护膜126还可用于提供一些其它的附加功能,如可以减少眩光或降低反射。
此外,可选择地,为了减小由显示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避免从触摸屏10发出的信号产生错误,还可在第二基体140的下表面上设置一屏蔽层22。该屏蔽层22可由铟锡氧化物(ITO)薄膜、锑锡氧化物(ATO)薄膜、镍金薄膜、银薄膜或碳纳米管层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屏蔽层22包含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式不限,可为定向排列也可为其它的排列方式。本实施例中,该屏蔽层22中的碳纳米管定向排列。该碳纳米管薄膜作为电接地点,起到屏蔽的作用,从而使得触摸屏10能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工作。进一步地,可在该屏蔽层22远离第二基体140的表面上设置一钝化层24,该钝化层24可由氮化硅、氧化硅等材料形成。该钝化层24与显示设备20的正面间隔一间隙26设置。该钝化层24作为介电层使用,且保护该显示设备20不致于由于外力过大而损坏。
请一并参见图1、图2及图5,使用时,通过X坐标驱动电源180和Y坐标驱动电源184分别向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分时施加一定电压,使用者一边视觉确认在触摸屏10下面设置的显示元件的显示,一边通过触摸物60如手指或/及笔按压触摸屏10第一电极板12进行操作。第一电极板12中第一基体120发生弯曲,使得按压处70的第一透明电极122与第二透明电极142接触形成导通。由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的第二端142b接地,故所述传感器182可探测出发生电压变化时X坐标驱动电源180所对应驱动的第一透明电极122及Y坐标驱动电源184所对应驱动的第二透明电极142,并将该信息传递给触摸屏控制器30,触摸屏控制器30通过上述输入信息确定该接触点的X坐标和Y坐标。触摸屏控制器30将数字化的触点坐标传递给中央处理器40。中央处理器40根据触点坐标发出相应指令,启动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切换,并通过显示器控制器50控制显示元件20显示。
当多点输入时,多个按压处70的第一透明电极122与第二透明电极142接触形成导通。由于X坐标驱动电源180和Y坐标驱动电源184为分时向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22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142施加一定电压,故所述传感器182可依次分别探测出多次发生电压变化时X坐标驱动电源180所对应驱动的第一透明电极122及Y坐标驱动电源184所对应驱动的第二透明电极142,并依次将该多次发生电压变化时的信息传递给触摸屏控制器30,触摸屏控制器30依次通过上述输入信息分别确定该多个接触点的X坐标和Y坐标。触摸屏控制器30将该多个数字化的触点坐标传递给中央处理器40。中央处理器40根据触点坐标发出相应指令,启动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切换,并通过显示器控制器50控制显示元件20显示。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透明电极中的多个碳纳米管层平行且间隔设置,因此,所述透明电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从而使得上述的透明电极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故,采用上述的碳纳米管层作透明电极,可以相应的提高触摸屏的耐用性,进而提高了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耐用性;其二,上述透明电极中的多个碳纳米管层平行且间隔设置,从而使得透明电极具有均匀的阻值分布和透光性,进而有利于提高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和精确度;其三,由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一端电连接于一X坐标驱动电源,另一端电连接于一传感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电连接于一Y坐标驱动电源,故可通过所述传感器依次探测出多个发生电压变化时X坐标驱动电源所对应驱动的第一透明电极及Y坐标驱动电源所对应驱动的第二透明电极,进而确定多个触摸点的X坐标和Y坐标,故所述触摸屏和显示装置可实现多点信号输入。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作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触摸屏,包括:
一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一第一基体、多个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多个第一透明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电连接;以及
一第二电极板,该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一第二表面,多个第二透明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该多个第二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为一碳纳米管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或多个重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薄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包括无序碳纳米管薄膜,其中碳纳米管为无序排列或各向同性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序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相互缠绕或平行于碳纳米管薄膜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包括有序碳纳米管薄膜,其中碳纳米管为沿一个固定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或沿不同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碳纳米管薄膜包括一碳纳米管拉膜结构,碳纳米管拉膜结构进一步包括多个碳纳米管首尾相连且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多个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重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相邻的两层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形成一夹角α,且0°≤α≤9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为一碳纳米管复合层,其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薄膜以及高分子材料均匀分布于碳纳米管薄膜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丙环丁烯或聚环烯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在其相应电极板中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为带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的宽度为20微米~250微米,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所述多个透明电极之间的间距为20微米~50微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端分别通过多条第一信号线电连接至一X坐标驱动电源,该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多条第一信号线电连接至一传感器;所述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端分别通过多条第二信号线电连接至一Y坐标驱动电源,该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端接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信号线相互平行,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信号线及第二信号线为铟锡氧化物线、锑锡氧化物线或碳纳米管长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中的碳纳米管沿第一方向定向排列,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碳纳米管沿第二方向定向排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板上表面外围,该第一电极板设置在该绝缘层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进一步包括多个透明点状隔离物设置在该第一电极板与该第二电极板之间。
1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一第一电极板及一第二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一第一基体、多个第一透明电极以及一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多个第一透明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电连接,该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一第二表面,多个第二透明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该多个第二信号线分别与多个第二透明电极电连接;及
一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正对且靠近上述触摸屏的第二电极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为一碳纳米管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与该显示设备间隔设置或该触摸屏集成在该显示设备上。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为液晶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真空荧光显示器及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中的一种。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屏蔽层,该屏蔽层设置在该触摸屏第二基体远离第二透明电极的表面,该屏蔽层为铟锡氧化物薄膜、锑锡氧化物薄膜或碳纳米管薄膜。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钝化层,该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屏蔽层远离所述触摸屏第二基底的表面上,该钝化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透明保护膜,该透明保护膜设置在该第一电极板上表面,该透明保护膜的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苯丙环丁烯、聚酯、丙烯酸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CN2008100683722A 2008-07-09 2008-07-09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625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83722A CN101625617B (zh) 2008-07-09 2008-07-09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12/459,545 US8390580B2 (en) 2008-07-09 2009-07-02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touch panel and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JP2009161996A JP4629785B2 (ja) 2008-07-09 2009-07-08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2/583,154 US8411051B2 (en) 2008-07-09 2009-08-13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US12/584,387 US8411052B2 (en) 2008-07-09 2009-09-03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touch panel and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JP2010250653A JP4763848B2 (ja) 2008-07-09 2010-11-09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83722A CN101625617B (zh) 2008-07-09 2008-07-09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5617A true CN101625617A (zh) 2010-01-13
CN101625617B CN101625617B (zh) 2012-03-14

Family

ID=41521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83722A Active CN101625617B (zh) 2008-07-09 2008-07-09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629785B2 (zh)
CN (1) CN101625617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216A (zh) * 2010-06-11 2010-10-13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2419655A (zh) * 2011-12-09 2012-04-18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US8623163B2 (en) 2011-06-09 2014-01-07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US8623224B2 (en) 2011-06-09 2014-01-07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making patterned conductive element
TWI425562B (zh) * 2011-06-09 2014-02-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3748276A (zh) * 2011-08-22 2014-04-23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带有接触敏感的操作和显示装置的家用设备
CN103824379A (zh) * 2014-03-03 2014-05-28 欧浦登(福建)光学有限公司 基于导电线膜电容屏实现atm机多点触摸截屏的方法
US8803829B2 (en) 2011-06-09 2014-08-12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 panel
US8822829B2 (en) 2011-06-09 2014-09-02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atterned conductive element
US8968506B2 (en) 2011-06-09 2015-03-03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CN105552132A (zh) * 2016-02-04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6315A (zh) * 2015-06-24 2017-05-2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736B (zh) * 2010-12-27 2012-11-21 清华大学 触摸屏输入指套
CN102053739B (zh) * 2010-12-27 2013-03-20 清华大学 触摸屏输入指套
CN102053737B (zh) * 2010-12-27 2013-01-09 清华大学 触控笔
CN102096484B (zh) * 2010-12-27 2013-04-10 清华大学 触控笔
CN102053740B (zh) * 2010-12-27 2013-02-13 清华大学 触控笔
CN102053738B (zh) * 2010-12-27 2013-03-20 清华大学 触摸屏输入指套
US9575598B2 (en) 2010-12-27 2017-02-21 Tsinghua University Inputting fingertip sleeve
WO2012108447A1 (ja) * 2011-02-09 2012-08-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デバイスおよび圧電スピーカ
TWI412990B (zh) 2011-02-11 2013-10-21 Wistron Corp No sense of color resistance of the touch-type touch device
CN103576355A (zh) *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模组的制备方法
US9632542B2 (en) * 2013-05-02 2017-04-25 The Boeing Company Touch screens comprising graphene layers
CN106445215A (zh) * 2015-08-10 2017-02-2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触控装置及制作触控装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9028A (ja) * 1985-12-13 1987-06-22 Hitachi Ltd タツチ入力パネル
JP3665969B2 (ja) * 2001-03-26 2005-06-29 エイコ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含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含有コーティング
KR100451773B1 (ko) * 2002-11-20 2004-10-0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저항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CN1186745C (zh) * 2003-03-18 2005-01-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高可靠的触摸屏及其制作工艺
WO2005104141A1 (ja) * 2004-04-20 2005-11-03 Takiron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導電成形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7011997A (ja) * 2005-07-04 2007-01-18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タッチパネル
CN101419518B (zh) * 2007-10-23 2012-06-20 清华大学 触摸屏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216A (zh) * 2010-06-11 2010-10-13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US8803829B2 (en) 2011-06-09 2014-08-12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 panel
US8623163B2 (en) 2011-06-09 2014-01-07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US8822829B2 (en) 2011-06-09 2014-09-02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atterned conductive element
US8623224B2 (en) 2011-06-09 2014-01-07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making patterned conductive element
US8968506B2 (en) 2011-06-09 2015-03-03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TWI425562B (zh) * 2011-06-09 2014-02-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3748276A (zh) * 2011-08-22 2014-04-23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带有接触敏感的操作和显示装置的家用设备
CN102419655B (zh) * 2011-12-09 2013-11-20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102419655A (zh) * 2011-12-09 2012-04-18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103824379B (zh) * 2014-03-03 2016-02-03 欧浦登(福建)光学有限公司 基于导电线膜电容屏实现atm机多点触摸截屏的方法
CN103824379A (zh) * 2014-03-03 2014-05-28 欧浦登(福建)光学有限公司 基于导电线膜电容屏实现atm机多点触摸截屏的方法
CN106716315A (zh) * 2015-06-24 2017-05-2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封装盖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2132A (zh) * 2016-02-04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33157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2132B (zh) * 2016-02-04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EP3413354A4 (en) * 2016-02-04 2019-09-1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HIN-LAYER TRANSISTOR SENSO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10600976B2 (en) 2016-02-04 2020-03-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28785A (ja) 2011-02-10
JP4629785B2 (ja) 2011-02-09
CN101625617B (zh) 2012-03-14
JP2010020768A (ja) 2010-01-28
JP4763848B2 (ja)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5617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676832B (zh) 台式电脑
CN101470565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625465B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2063213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458607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304630B2 (en) Touch panel
CN102063214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73727B (en) Portable computer
CN101655720B (zh) 个人数字助理
CN101620454A (zh) 便携式电脑
CN102053409B (zh) 显示装置
CN101625466B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1620327B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1989136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214021A (zh) 触摸式显示装置
CN104516595A (zh) 触控装置
KR101291856B1 (ko) 터치패널 및 이 터치패널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1620328B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1458609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40340590A1 (en) Touch panel
CN101464766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458604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930305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90432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