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681B - 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变压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变压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2681B
CN101622681B CN200780052073.3A CN200780052073A CN101622681B CN 101622681 B CN101622681 B CN 101622681B CN 200780052073 A CN200780052073 A CN 200780052073A CN 101622681 B CN101622681 B CN 101622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wire turn
winding
rectifier
tur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2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2681A (zh
Inventor
A·索拉
T·克林杰
B·克洛普西克
R·利斯加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622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2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08High-leakag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 H01F38/085Welding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30Techn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Electr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1Impe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132、133;408、409),尤其是焊接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500),其中尤其呈盘形的半导体元器件(501)被设置在两个接触板(502)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502)能够在该接触板的背向所述半导体元器件(501)的侧面上被冷却液施加作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变压器装置(100;600),尤其是焊接变压器装置,具有初级绕组(132;408)和次级绕组(133;409)连同连接在次级绕组后面的输出整流器装置(60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器装置(604)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整流器组件(500)的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组件。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变压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以及一种变压器装置,其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连同连接在次级绕组后面的输出整流器装置。
尽管在后面基本上是参考电阻焊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用途。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变压器装置中、尤其是在必须提供较高输出功率的用于电阻焊系统的焊接变压器装置中,存在尤其对次级或输出回路进行充分冷却的需要。例如已知使用变形的铜管作为次级绕组,其中在工作期间,冷却液或冷却介质导引通过铜管,以用来对绕组进行充分的冷却。为了改善这种结构的较弱的机械稳定性,铜管通常是被焊接在支承构件上,例如用于连接绕组的表面上。而通过焊接过程会将热量输送给材料,这会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带来负面影响,并也会导致部分氧化,这种氧化必须要在之后麻烦地予以清理。
而且,在输出整流器的区域内,由于在整流器二极管上较高的功率损失,充分的冷却也是有必要的。在已知的方案中,整流器二极管借助于冷却体得以冷却,已知方案的缺点在于,热量的排出以及因此间接地变压器装置的输出功率由于较小的冷却面而有所局限。作为改进,在DE 10334354A1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功率半导体的液体冷却器,其中,两个彼此电绝缘的接触件在它们的面向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内表面上具有朝功率半导体元件敞开的槽,功率半导体元件设置在这两个接触件之间,所述槽用作冷却通道。在这种方案中,功率半导体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这会导致腐蚀并要求提高的密封。此外,伴有强烈提高的热量出现的点区域(所谓的“热点”)仅被较差地冷却,就此而言,这些区域处于半导体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直接接触区域之外。不仅如此,整流器二极管平面在主电流方向上的传统布置和定位方案,由于较差的可达到性也使得冷却变得困难,并且这种结构的构造费用较高,其原因在于,为了导引电流必须采用昂贵的导电带或例如层叠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一种变压器装置,它们能够较为容易和有效地得到冷却并且具有坚固、稳定却又廉价的结构形式。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得以实现,根据本发明,半导体元器件被设置在两个接触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能够在该接触板的背向所述半导体元器件的侧面上被冷却液施加作用。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一种变压器装置来实现,其具有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连同连接在次级绕组后面的输出整流器装置,根据本发明,所述输出整流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整流器组件的半导体组件,这种半导体组件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半导体元器件被设置在两个接触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能够在该接触板的背向所述半导体元器件的侧面上被冷却液施加作用,所述半导体元器件构造成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
按照本发明的半导体组件适合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尤其是焊接变压器绕组上,其中尤其呈盘形的半导体元器件被设置在两个接触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能够在其背向半导体元器件的侧面上被冷却液施加作用。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措施,可以实现对半导体元器件的有效冷却,而无需使半导体元器件直接与冷却液连接。接触板被冷却液冷却,并保护半导体元器件尤其防止腐蚀,并且保证了对半导体元器件的均匀冷却,其原因在于,优选的接触板材料,例如铜或铝,与半导体元器件材料(通常是硅)相比拥有更高的导热能力。因此尤其上面早已描述过的“热点”能够有效地得到冷却。接触板同时起导电触头和冷却面的作用。由于在半导体元器件和冷却液之间不存在直接接触,所以密封变得更加容易,其原因在于,尤其当出现故障的时候,仅须更换接触板之间的半导体元器件,并不需要介入密封材料。提出通过冷却通道在接触板的背向半导体元器件的侧面上对冷却液进行导引,其中冷却液和接触板之间的表面在半导体元器件的区域内应该尽可能大。同时通道的这种结构和布置应该对通过半导体元器件的电流密度的均匀性带来尽可能微小的影响。此外,对于通道的这种方案来说还应当注意的是,在冷却液流经通道时应当有尽可能小的压力降,这例如可以通过尽可能大的通道横截面和并联支路实现。
推荐让至少一个接触板借助于弹力顶压到半导体元器件上。由此,对于半导体元器件来说能够实现可预定的浮动的夹紧,从而可以尤其保证制造商所要求的用于确定的半导体元器件、例如二极管的夹紧力,以及在半导体元器件上施加尽可能均匀的压力,所述半导体元器件由于膨胀的原因就温度而言允许尽可能小的波动。因此可以保证在半导体元器件和接触板之间存在较小的电阻、通过半导体元器件的尽可能均匀的电流密度以及借助于接触板对半导体元器件的均匀的平面的冷却。
半导体组件优选具有两个设有至少一个空腔的接合元件,它们分别与所述其中一个接触板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腔被构造用于容纳冷却液。因此可以获得非常紧凑和坚固的结构形式,其中仅需要少量稳固构件来实现封闭的导电和冷却功能。
特别优选的是,半导体元器件构造成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尤其是对于那些通常、尤其在焊接应用中功率下降较高的整流器二极管而言,这种在所述方案中实现的高效冷却是必要的。
按照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尤其是焊接变压器装置具有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连同连接在次级绕组后面的输出整流器装置。所述输出整流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半导体组件,所述半导体组件构造成整流器组件,所述整流器组件具有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作为半导体元器件。
通过在变压器装置中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半导体组件可以大大简化变压器装置的结构和冷却,其原因在于,尤其在焊接变压器装置中在整流器二极管上出现非常强烈的发热。其余方面参照结合按照本发明的半导体组件所述的优点。
特别优选的是,从次级绕组到整流器组件的主电流方向基本垂直于呈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的主延展平面。在这种情况下,整流器二极管或整流器组件可以直接与次级绕组或相应的支承构件连接,从而可以节省昂贵的电连接件例如层叠带。此外,通过这种方案,还可以减小所需的结构空间。变压器装置可以较小地和廉价地制造。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次级绕组包括至少一个线匝元件,该线匝元件为导电用作线圈绕组的组成部分。线匝元件具有用于将该线匝元件固定到支承构件上的固定机构,和优选至少一个在内部或者说构造在其内部的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空腔。尤其可以将例如整流器组件的接合构件设置在变压器内作为支承构件。利用已述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对线匝元件的良好冷却,而且也可以实现线匝元件可靠且坚固的固定,而不会伴有改变或影响材料的副作用。冷却液,尤其水,可以在线匝元件的内部循环并,从而很好地导走所形成的热量。通过所设置的固定机构,可以将线匝元件固定在支承构件上,而不用如其例如在熔焊或钎焊过程中必要的那样输入热量。此外也不用在安装之后对这种结构进行冷却和清理。
所述固定机构优选构造成螺纹固定机构,尤其是螺纹孔。因此线匝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与支承构件固定相连,其中除了避免热量进入以外,还实现了例如为修理或维护目的可再度拆卸。通过螺纹连接方案可以避免较为麻烦并因此较为昂贵的制造或安装工序。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线匝元件呈E形地设有一个背部和三个支臂。当然,除此以外,C形或其它造型也是可以的。在E形的方案中,线匝元件特别坚固地构成并且可以特别稳固地例如在三个支臂处与支承构件连接。在E形的方案中,存在两个处于这三个支臂之间的开口,它们能够例如被铁芯填充。此外,E形的方案由于结构尺寸的原因还保证了线匝元件在中频范围内具有较低的阻抗,尤其如在电阻焊变压器中出现的那样。E形的线匝元件由于其实心的型体的原因,可以例如借助于螺钉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其余的结构上,从而安装较之已知系统而言变得简单和便宜,在已知系统中是通过硬焊和熔焊来完成组装的。
线匝元件优选由实心的尤其是一体的材料元件制成。线匝元件尤其可以是材料块或材料板。所述空腔或冷却管路可以钻入或铣入到材料元件中,其中仅出于制造缘由存在的、对于后期的冷却循环不必要的开口可以通过合适的密封材料封闭。作为所述材料尤其可以是铜或者铝,因为其拥有较小的电阻且同时还拥有较高的导热能力。
适宜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尤其借助螺纹连接固定在输出整流器装置上。通过使线匝元件并由此使次级绕组与输出整流器装置连接,可以优选弃用额外的用于导电的导线。螺旋连接使得固定特别稳固并也能够被拆卸。由此可以从整体上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
在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的至少一个空腔与所述至少一个整流器组件的至少一个空腔连接。从而可以形成关联的冷却回路,这大大简化了冷却液的导引。
初级绕组适宜地包括至少一个自支承的线圈元件,在该线圈元件中,带形的导体导引到两个相连的并排布置的反向的绕组中。通过自支承的结构形式可以弃用线圈体或绕组体。由此可以实现更高的填充系数和更大的导体横截面。而且线圈元件可以更为简单地得到冷却,因为它可以更好地适配于存在的结构。最终降低制造成本。
提出将带形导体的横截面构造成使自支承的线圈元件在中频中具有低阻抗。从而线圈元件可以有利地用于电阻焊变压器。例如可以针对约9至10的匝数,每个反向绕组使用大约1mm×8mm的横截面。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次级绕组包括四个线匝元件,和/或输出整流器装置包括两个整流器组件,和/或初级绕组包括六个自支承的线圈元件。从而能够提供一种特别坚固构成的安装简单且提供良好冷却性的中频焊接变压器装置。
特别优选的是,次级绕组借助于线匝元件固定住被初级绕组所包围的铁芯,并螺纹空连接到输出整流器装置上。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仅使用少量螺钉就能将整个变压器装置组装起来,而不必进行熔焊或钎焊过程。输出整流器装置支撑着次级绕组,次级绕组又固定着铁芯,而铁芯又支承着初级绕组。变压器的这种总体结构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得以安装,从而不必输入热量,因此避免了材料机械特性发生变化,尤其是恶化。整个装置以狭窄的空间实现良好的热接触,这显著地改善了冷却性。该结构的接触和连接面可以在螺纹连接之前就得到相应的加工和/或处理,以避免会造成结构的电气特性发生改变的氧化。
不言而喻的是,前面所讲的以及后面还要解释的特征不仅可以用在各个给出的组合中,也可以在其它的组合中或独立地加以应用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畴。
附图说明
本发明借助实施例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并在下面结合附图得以详细解释。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用于按照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的线匝元件的一种优选方案的示意性结构视图;
图3示出了用于按照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的自支承的线圈元件的一种优选方案;
图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的绕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图5从不同视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整流器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
图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整体上以100标识的焊接变压器装置的电路图。焊接变压器100具有通过变压器130连接起来的初级回路110和次级电路120。变压器130的具有匝数N1的初级绕组132被接入到初级回路110中,变压器130的具有匝数N2+N3的次级绕组133被接入到次级电路120中。变压器130还具有变压器芯131。初级回路110以初级电压U1在中频范围中工作。
次级电路120构造成整流器装置并提供变压器输出电压U2。为达这一目的,次级绕组133具有与装置100的负输出端(-)连接的中间抽头A。从中间抽头A起,次级绕组133被划分成具有匝数N2和N3的两个分绕组,它们与绕组抽头B或C连接。绕组抽头B和C后面连接有两个整流器二极管134,这两个整流器二极管的输出端共同与所述装置100的正输出端(+)连接。
次级绕组133具有至少一个优选的线匝元件作为组成部分,如结合图2详细描述的那样。同样,初级绕组132也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自支承的线圈元件,如结合图3在下面详细描述的那样。
在图2中示出了整体上以200标识的线匝元件的一种优选方案的平面剖视图。线匝元件200由实心的一体的铜块201构成,铜块201呈具有背部202和三个支臂203的E形结构。在支臂203之间具有两个开口204,在所示出的优选方案中,在这两个开口204中延伸有铁芯,所述铁芯例如在图4中以401标识。
线匝元件200具有构造成螺纹孔205的固定机构。借助于优选的螺纹孔205可以实现线匝元件200结实而可靠地固定在支承构件上、尤其固定在输出整流器装置的构件上。此外,线匝元件200还具有构造成孔或冷却通道206的、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空腔。孔206被设置在线匝元件200的内部,使得所述孔206建立起相关联的冷却液管路或冷却回路。在所述线匝元件的背部202之内纵向延伸的用于将在支臂203中延伸的冷却通道或孔连接起来而设的孔206的开口207,利用封闭元件向外得到密封。冷却通道206的另外的开口208设有环绕的槽口,用于容纳密封元件并起到用于冷却液的导入和导出管路的作用。
在图3中以侧视图和剖视图A-A示意性地示出了整体上以300标识的自支承的线圈元件的一种优选方案。线圈元件300由矩形的导电带绕成,并由两个反向缠绕且并排的绕组302和303构成。线圈元件300的绕组轴线延伸通过开口304,变压器芯优选导引通过开口304。线圈元件300从线圈中心开始缠绕,其中第一绕组302和第二绕组303都从中心出发向外缠绕,从而各个绕组的电流接头处于各个绕组的外侧面上并能容易地接触到。尽管如此,在这两个绕组中的电流方向依然是相同的,从而产生沿着绕组轴线方向的磁场。线圈元件300通过所述方案构造成自支承的,从而可以弃使用线圈体。
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变压器的优选的整体上以400标识的绕组装置的分解图。绕组装置400的初级绕组408包括六个自支承的线圈元件300,所述线圈元件300正如结合图3所详细解释的那样。初级绕组408的这六个线圈元件300部分并联且部分串联地连接。为了施加初级电压U1而设置了两个接线端406。次级绕组409包括四个E形的线匝元件200,这四个线匝元件正如结合图4所详细解释的那样。
为了组装绕组装置400,将铁芯401导引穿过线匝元件200的开口204以及线圈元件300的开口304,其中线圈元件300和线匝元件200交替地并排布置和取向。线匝元件200被固定在构造成连接件402、403、404的支承构件上。在所示出的优选方案中,线匝元件200借助螺钉405旋紧到连接件402至404上,其中处于简明的原因并没有给所有螺钉405设置附图标记。连接件402至404为此具有开口,螺钉405导引通过所述开口并旋入到线匝元件200的螺纹孔205中。连接件402至404还具有开口407,开口407通过所设置的管路通道与线匝元件200的开口208相连,以便形成用于冷却液的冷却回路。
连接件402至404对应于图2所示的抽头A、B、C。连接件402对应于中间抽头A,连接件403、404对应于绕组抽头B或C。连接件402至404尤其可以是半导体或整流器装置的零件,就如例如结合图6所描述的那样。
图5从不同的视图示出了整体上以500标识的整流器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组件500的中间设置了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501,所述整流器二极管提供整流器组件500的电功能性。在二极管501上于两侧连接了接触板502,所述接触板502同时形成用于二极管的电触头和冷却面。二极管501因此内连在两个冷却体之间,这两个冷却体与优选通过冷却通道或冷却管路流动的冷却液保持连接。在接触板502的背向于二极管501的侧面上设置了密封环503,以便阻止冷却液逸出。密封环503被设置到在接合元件504a、504b中铣出的所属的槽508中。
接合元件504b具有经钻孔而形成的用于冷却液的流入口/流出口507,所述流入口/流出口通到构造成冷却管路或冷却通道506的空腔中并可以在那里循环。冷却通道506被如此制成,使得冷却液和接触板502之间的表面在二极管的贴靠面的区域中尽可能地大,同时通道的分布对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密度的均匀性具有尽可能小的影响。在冷却液流过接合元件时,压力降很小,因为设置了尽可能大的通道横截面和并联支路。冷却液通过经钻孔而形成的并在接合元件504b的底面上封闭的开口510离开接合元件504b。冷却液从开口510通过连接元件509到达接合元件504a中,所述接合元件504a与所述接合元件504b类似地构成并同样具有用于容纳和导引冷却液的冷却通道。冷却液流过接合元件504a并接着通过另外为此所设的空腔或通道到达连接的线匝元件200。
整流器组件500此外还具有固定和弹性元件505,其用于固定整流器组件500并以可预定的弹力作用在所述构件上。由此保证了一种可预定的浮动的夹紧,通过这种夹紧为整流器二极管501提供由二极管制造商所规定的夹紧力;并由此保证在二极管501上作用有尽可能均匀的压力;以及由此保证了通过二极管的尽可能均匀的电流密度。
图6中以分解图示出了整体上以600标识的焊接变压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变压器装置600具有两个基本相同构造的整流器组件500,它们分别在接合元件504a的处于图5中右侧的外侧面上与绕组装置400的连接件403或404连接。由此,从次级绕组到整流器组件的、在图6中基本从上向下延伸的主电流方向,基本垂直地竖立在盘形整流器二极管的主延展平面上,从而整流器组件500能够通过连接件403、404直接与次级绕组连接,而无需附加的昂贵的导电带。这两个整流器组件的两个接合元件504b彼此电连接并充当变压器装置的正输出端。
变压器外壳601构造成柱形的空心体,正如例如在EP 1584404A1中所详细描述的那样。在变压器外壳601的在图6中处于上侧的外侧面上,可以看到用于初级电压的电接头。在变压器外壳601的内部设置了按照图4的绕组装置400。绕组装置400近乎完全设置在外壳601之内,从而在外侧只能看到连接件404和402。
连接件402充当次级绕组的中间抽头A并与充当变压器600的负输出端的连接板602连接。连接件404(可见)和403(不可见)分别与一个整流器组件500连接,正如在图5中所详细解释的那样。这两个整流器组件500的两个接合元件504b共同与连接板603连接,所述连接板603充当变压器600的正输出端。连接件402至404连同这两个整流器组件500和可选的连接板602、603共同充当输出整流器装置604。
包括输出整流器装置604在内的整个变压器装置600优选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组装,这在制造时尤其从时间的角度考虑相对于传统的焊接结构而言提供了显著的优点。对于焊接的结构而言必须让整流器装置在焊接过程之后得到冷却、去氧化层以及表面再加工。况且,所述结构优选由铜合金构成,而加热到高温会导致铜合金的机械性能发生变化。所述结构的接触和连接面在螺纹连接之前就已经相应地得到加工和/或处理以避免接触面的氧化,而接触面的氧化会引起所述结构的电气特性发生变化。
不言而喻的是,在所示附图中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在本发明范围之内的其它实施形式也是可能的。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变压器装置
110 初级回路
120 次级电路
130 变压器
131 变压器芯
132 初级绕组
133 次级绕组
200 线匝元件
201 铜块
202 背部
203 支臂
204 开口
205 螺纹孔
206 冷却通道
207 开口
208 开口
300 线圈元件
302、303 绕组
400 绕组装置
401 铁芯
402、403、404 连接件
405 螺钉
406 接线端
407 开口
408 初级绕组
409 次级绕组
500 整流器组件
501 整流器二极管
502 接触板
503 密封环
504a、504b 接合元件
506 冷却通道
507 流入口/流出口
508 槽
509 连接元件
510 开口
600 焊接变压器装置
601 变压器外壳
602 连接板(-)
603 连接板(+)
604 输出整流器装置

Claims (22)

1.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132、133;408、409)上的半导体组件(500),其特征在于,半导体元器件(501)被设置在两个接触板(502)之间,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板(502)能够在该接触板的背向所述半导体元器件(501)的侧面上被冷却液施加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板(502)借助弹力顶压到所述半导体元器件(501)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组件具有两个设有至少一个空腔(506、507、510)的接合元件(504a、504b),所述接合元件(504a、504b)分别与所述其中一个接触板(502)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腔(506、507、510)被构造用于容纳冷却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元器件构造成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5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组件(500)被设置用于连接到焊接变压器绕组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元器件(501)是盘形的。
7.变压器装置(100;600),具有初级绕组(132;408)、次级绕组(133;409)连同连接在次级绕组后面的输出整流器装置(60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器装置(604)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整流器组件(500)的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从次级绕组(133;409)到整流器组件(500)的主电流方向垂直于呈盘形的整流器二极管(501)的主延展平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133;409)包括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所述线匝元件(200)具有用于将该线匝元件固定在支承构件(402、403、404)上的固定机构(20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具有至少一个构造在该线匝元件内部的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空腔(206)。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05)构造成螺纹固定机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呈E形地具有一个背部(202)和三个支臂(203),和/或由实心的材料元件(201)制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固定在输出整流器装置(604)上。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的至少一个空腔(206)与所述至少一个整流器组件(500)的至少一个空腔(506、507、510)相互连接。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132;408)包括至少一个自支承的线圈元件(300),在该线圈元件中,带形的导体(301)导引到两个相连的并排布置的反向的绕组(302,303)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形的导体(301)的横截面被构造成使所述自支承的线圈元件(300)在中频范围中具有低阻抗。
17.如权利要求7、8、13和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133;409)包括四个线匝元件(200),和/或所述输出整流器装置(604)包括两个整流器组件(500),和/或所述初级绕组(132;408)包括六个自支承的线圈元件(30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133;409)借助于所述线匝元件(200)来固定被初级绕组(132;408)所包围的铁芯(401),并被螺纹连接到所述输出整流器装置(604)上。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装置(100;600)是焊接变压器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固定机构是螺纹孔。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由一体的材料元件(201)制成。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压器装置(100;6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匝元件(200)借助于螺纹连接(205;405)固定在输出整流器装置(604)上。
CN200780052073.3A 2007-01-08 2007-12-22 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变压器装置 Active CN1016226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01234A DE102007001234A1 (de) 2007-01-08 2007-01-08 Halbleiterbaugruppe zum Anschluss an eine Transformatorwicklung und Transformatoranordnung
DE102007001234.0 2007-01-08
PCT/EP2007/011415 WO2008083838A1 (de) 2007-01-08 2007-12-22 Halbleiterbaugruppe zum anschluss an eine transformatorwicklung und transformator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2681A CN101622681A (zh) 2010-01-06
CN101622681B true CN101622681B (zh) 2012-06-13

Family

ID=39284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073.3A Active CN101622681B (zh) 2007-01-08 2007-12-22 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变压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78039B2 (zh)
CN (1) CN101622681B (zh)
DE (1) DE102007001234A1 (zh)
WO (1) WO20080838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5472B3 (de) 2008-01-22 2009-02-26 Wezag Gmbh Werkzeugfabrik Presszange
DE102010045079A1 (de) * 2010-09-13 2012-03-15 Elektron Bremen Gmbh Transformator für eine Schweißzange
DE102011012199A1 (de) * 2011-02-24 2012-08-30 Enasys Gmbh Verlustarmer Hochstromtransformator
AT512063B1 (de) * 2011-10-31 2016-01-15 Fronius Int Gmbh Stromquelle und verfahren zur kühlung einer solchen stromquelle
DE112012005472T5 (de) * 2011-12-26 2014-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Leistungs-Halbleit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ITBO20120295A1 (it) * 2012-05-30 2013-12-01 Tecna Spa Gruppo di alimentazione elettrica di macchine di saldatura, e relativa macchina
DE102013009588A1 (de) 2012-06-14 2013-12-19 Robert Bosch Gmbh Transformator und Verfahren zur Anbringung von Wicklungen
CN103949766B (zh) * 2014-04-30 2016-06-29 锦州市圣合科技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电阻焊机用中频大功率组件
CN105742009B (zh) 2014-12-26 2019-01-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287821B2 (ja) * 2014-12-26 2018-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181284B1 (de) * 2015-12-17 2018-09-12 Robert Bosch Gmbh Stromrichterschaltung
DE102019203603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Robert Bosch Gmbh Bauteil und Transformatoranordnung zum Widerstandsschweißen
AU2020286162B2 (en) * 2019-12-03 2022-06-09 Koyo Giken Inc. A welding transformer
CN112958870B (zh) * 2021-02-22 2022-09-16 南京冠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焊机
EP4258304A1 (en) * 2022-04-05 2023-10-11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nding for a welding transformer and winding for a welding transformer
EP4270426A1 (en) * 2022-04-26 2023-11-01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oling channel in a winding for a welding transformer and winding comprising a cooling channel for a welding transformer
CN116682639B (zh) * 2023-07-03 2023-12-08 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变压器的散热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7A (zh) * 1987-08-03 1989-02-15 H·A·施拉特尔公司 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
EP1351264A1 (en) * 2002-04-03 2003-10-08 TECNA S.p.A. 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 for welding machines
DE10334354A1 (de) * 2002-07-25 2004-07-29 Gva Leistungselektronik Gmbh Flüssigkeitskühler für Leistungshalblei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10702A (en) * 1963-05-22 1965-10-05 Kirkhof Mfg Corp Potted welding transformer with a tap switch
US3652903A (en) * 1971-02-01 1972-03-28 Gen Electric Fluid cooled pressure assembly
BE794291A (fr) * 1972-01-22 1973-05-16 Siemens Ag Dispositif a semi-conducteurs regroupant plusieurs corps semi-conducteurs en forme de pastille
CS190866B1 (en) * 1977-02-18 1979-06-29 Petr Novak High-capacity semiconductor detail
US4488135A (en) 1982-07-29 1984-12-11 Schwartz Charles A Transformer for welding gun
US4485289A (en) * 1982-07-29 1984-11-27 Schwartz Charles A Welding system
JPS6060172U (ja) * 1983-09-13 1985-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整流器付トランス装置
DE3478409D1 (en) * 1984-06-15 1989-07-06 Square D Co Resistance welder
US5056214A (en) * 1989-12-19 1991-10-15 Mark Iv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molded transformer enclosure
US5331536A (en) * 1992-11-05 1994-07-19 Opt Industries, Inc. Low leakage high current transformer
JP2672238B2 (ja) * 1992-11-06 1997-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溶接機用トランス
DE29705789U1 (de) * 1997-04-02 1997-06-05 Expert Maschbau Transformator
US7034647B2 (en) * 2001-10-12 2006-04-25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Integrated magnetics for a DC-DC converter with flexible output inductor
DE102004017254A1 (de) 2004-04-05 2005-10-20 Bosch Rexroth Ag Transformatorgehäuse
DE102004030845A1 (de) * 2004-06-25 2006-01-12 Harms & Wende Gmbh U. Co Kg Schweißstromwandl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7A (zh) * 1987-08-03 1989-02-15 H·A·施拉特尔公司 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
EP1351264A1 (en) * 2002-04-03 2003-10-08 TECNA S.p.A. 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 for welding machines
DE10334354A1 (de) * 2002-07-25 2004-07-29 Gva Leistungselektronik Gmbh Flüssigkeitskühler für Leistungshalblei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78039B2 (en) 2011-07-12
WO2008083838A1 (de) 2008-07-17
CN101622681A (zh) 2010-01-06
DE102007001234A1 (de) 2008-07-10
US20100156585A1 (en) 201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681B (zh) 用于连接到变压器绕组上的半导体组件和变压器装置
US6278353B1 (en) Planar magnetics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US7978040B2 (en) Winding element for a coil winding and transformer arrangement
US20210243923A1 (en) Power module assembly
JP2009218417A (ja) リアクトル冷却装置
CN102956350A (zh) 一种一体化高频功率变压器
US8928442B2 (en) Inductive component equipped with a liquid cooling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ductive component
JP5778064B2 (ja) 超電導電流リード及び該超電導電流リードを用いた超電導マグネット装置
CN110300487A (zh) 一种多通道冷却真空四极磁铁装置
JP4094032B2 (ja) 水冷式トランスの水冷コイルとその水冷式トランス
CN101409141B (zh) 一种整流变压器及其使用方法
KR102427565B1 (ko) 용접 트랜스
CN221008732U (zh) 一种电抗器的水冷线圈
CN220673633U (zh) 一种整流桥用水冷组件
CN216783279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接口的冷却结构
CN216053919U (zh) 一种导电杆及高压套管
KR102221523B1 (ko) 유도가열 방식의 용접 장치
CN216053921U (zh) 一种导电杆及高压套管
US20070096858A1 (en) Electromagnetic coil
CN219267437U (zh) 一种磁性元件
KR100264954B1 (ko) 효율과 수명을 향상시킨 스터드 핀 융착용 매칭트랜스
CN215896155U (zh) 一种大功率高效散热低漏磁箔绕高频变压器
CN115064353B (zh) 降低温升的冷却介质通路结构、变压器及降低温升的方法
CN113903624A (zh) 一种多路继电器开关模块
JP2000012340A (ja) 水冷トランスおよびこの水冷トランスを用いた高周波誘導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