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4997B - 具有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的可动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的可动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4997B
CN101614997B CN2009101334028A CN200910133402A CN101614997B CN 101614997 B CN101614997 B CN 101614997B CN 2009101334028 A CN2009101334028 A CN 2009101334028A CN 200910133402 A CN200910133402 A CN 200910133402A CN 101614997 B CN101614997 B CN 101614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er
abutting par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34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4997A (zh
Inventor
岸功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4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4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容易地完成处理盒与新盒的互换并且完成移除卡纸,而无需从机壳拆卸抽屉。抽屉可拆卸地保持多个处理盒,并且可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移动到可操作位置、盒可互换位置和卡纸处理位置之一,在可操作位置,每个感光鼓与传送带直接面对,在盒可互换位置所以盒位于机壳之外,卡纸处理位置在盒可互换位置前面用于移除卡纸。控制机构设置用来依赖于最后面的处理盒从抽屉拆卸而有选择地控制抽屉的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的可动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6月23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163127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中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保持多个处理盒的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抽屉可相对于外框架移动,以接近处理盒。
背景技术
本领域中已知一种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多个感光鼓排列成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7-213018公开了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设置有每个均具有各自的感光鼓的多个处理盒、与每个感光鼓直接面对的中间转印带和保持多个处理盒并且能够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框架抽出的抽屉。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首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然后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片状物上。通过拉抽屉来完成处理盒与新处理盒之间的互换。
在色粉图像直接从感光鼓转印到纸张上的直接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纸张传送带必须设置成与各自的感光鼓直接面对,而不是与中间转印带面对。在后者的情况下,可能在感光鼓和传送带之间出现卡纸。将抽屉拆出抽屉插入空间能够允许用户通过抽屉插入空间接近卡住的纸张,因此能够移除卡住的纸张。为了达到该效果,需要抽屉具有可拆卸的结构。然而,在该情况下,保持处理盒的重的抽屉必须被抬升并且可装配到抽屉插入孔中,使得纸张移除工作变得繁重。进一步,只要多个盒中的一个处理盒将要与新盒互换,抽屉就必须保持在不完全从框架拆除的位置上。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事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完成卡住的纸张的移除和处理盒的互换,而无需将抽屉从框架完全拆除。
本发明的这个及其他目的将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来实现,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机壳、多个处理盒、传送带、抽屉和控制机构。多个处理盒在排列方向上排列成行。每个处理盒具有感光鼓。传送带构造成传送片状物。抽屉可拆卸地保持多个处理盒,并持续地支承到机壳上。抽屉可在平行于排列方向的拉出和推入方向上相对于机壳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一个,在第一位置,每个感光鼓与传送带直接面对,在第二位置,所有多个处理盒位于机壳之外,且第三位置在拉出方向上相对于机壳比第二位置更向外,以移除卡纸。控制机构构造成控制抽屉的移动,并且包括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被构造成在位于拉出方向上最上游侧的处理盒被保持在抽屉中的阶段将抽屉维持在与机壳接合的第二位置,并防止抽屉朝向第三位置移动。第一控制机构在位于最上游侧的处理盒从抽屉移除的阶段允许抽屉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第二控制机构构造成将抽屉维持在与机壳接合的第三位置。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从根据该实施例的抽屉斜上方位置观察时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抽屉的透视图;
图2(b)是从抽屉斜下方位置观察时由图2(a)中虚线包围的部分X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3(a)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中抽屉完全与处理盒装配在一起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b)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中从抽屉移除了最后面的处理盒的抽屉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透视图,其中前面板打开;
图4(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侧板的透视图,其中侧板的一部分被切除;
图5(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透视图,并且显示了抽屉被拉到替换处理盒的位置的状态;
图5(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透视图,并且显示了最后面的处理盒已经从抽屉中移除的状态;
图5(c)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透视图,并且显示了抽屉被拉到用于移除卡纸的位置的状态;
图6(a)是沿着图4(b)中线VI-VI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第一抵接部与第一控制壁相抵接的状态;
图6(a)是沿着图4(b)中线VI-VI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第一抵接部脱离第一控制壁的状态;和
图6(c)是沿着图4(b)中线VI-VI的剖视图,并且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第二抵接部与第二控制壁相抵接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到6(b)描述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贯穿说明书,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下面”、“右”、“左”、“前”、“后”等将被用在假定图像形成设备布置在其意欲被使用的方位的场合。更具体地说,在图1中的右侧和左侧分别是前侧和后侧。
如图1所示,彩色激光打印机1具有总体上盒形的机壳2,并通常包括用于供给纸张P的纸张供给部3,和用于在从纸张供给部3供给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这些部件容纳在机壳2中。厚片的纸、薄片的纸和明信片为纸张P的实例。
纸张供给部3通常包括纸盒31和纸张供给机构32,纸张供给机构32包括纸张供给辊(未显示)和用于将纸盒31中的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的纸张引导装置(未显示)。
图像形成部4包括曝光单元(未显示)、处理单元5、转印单元6和定影单元7。处理单元5包括多个(四个)在向前/向后方向上排列的处理盒51和可动抽屉8,这些处理盒51可拆卸地保持在可动抽屉8中。每个处理盒51包括感光鼓52、充电器、显影辊和色粉容纳腔。由充电器充电的感光鼓的外围表面暴露于由曝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下,以便在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将通过显影辊将色粉提供到静电潜像的区域,由此在感光鼓52的表面上形成可视色粉图像。
〔0027〕可以想到各种类型的曝光单元。例如,能够采用激光束的曝光单元。可选择地,也能使用多个LED。进一步,可以想到对处理盒构造的各种修改,只要盒能够允许激光束穿过或者允许LED安装到图像形成部4中的适当位置即可。
机壳2具有前开口和前盖21,前盖21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到机壳2,以便在前盖21向下和向前枢轴转动时有选择地打开前开口。抽屉8支承到机壳2,并且能够向前/向后移动。能够在前盖21开启后向前拉抽屉8。抽屉8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转印单元6包括驱动辊61、被驱动辊62、环形传送带63和转印辊64。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环形传送带63在张力作用下安装跨过驱动辊61和与驱动辊61间隔开的被驱动辊62。每个感光鼓52与传送带63的外表面直接面对。转印辊64定位在传送带63的内周表面侧,用于与感光鼓52协作而夹持带63。
转引偏压将从高压电路板(未显示)施加到转印辊64。感光鼓52和转印辊64在两者之间夹持由传送带63传送的纸张P,因此携带在感光鼓52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
定影单元7包括加热辊71和与之相对的加压辊72。在由这些辊71和72施加的热和压力作用下,携带在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能够被热定影在纸张P上。
下面将在后面描述抽屉8的细节。如图2(a)所示,抽屉8包括前框架81、一对侧框架82、后框架83、三个梁84和转换杆(change-over lever)85。前框架81在横向(向右/向左方向),即,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设置有U形手柄81A的纵向中心部,该手柄81A从中心部向前伸出。
每个侧框架82从前框架81的各个纵向端部向后延伸。凸缘或肋82A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从每个侧框架82的各个上部横向向外伸出,从而前框架81的上表面与凸缘82A的上表面齐平。抵接突起82B从各个侧框架82的后端部横向向外伸出。抵接突起82B(将被称为“第二抵接部82B”)构成控制或限制抽屉8在抽屉8拉出方向上移动的控制机构的一部分。
侧框架82的后端部还设置有枢轴部82C,并且形成有控制槽82D。轴部82C横向向外伸出,用于可枢轴转动地支承转换杆85。控制槽82D构造成在侧视图中的大致V形,用于控制或限制转换杆85的枢轴转动。控制槽82D具有从凹槽的后端朝向前端向上倾斜的倾斜表面82E。转换杆85具有前枢转臂,该前枢转臂可由于转换杆85的枢转运动而抵接到倾斜表面82E上。该抵接维持或定义转换杆85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姿势。
在从侧框架82的最后端略向前的位置处,后框架83跨在一对侧框架82和82之间。由前框架81、后框架83和一对侧框架82定义矩形的框架本体。每个侧框架82具有在后框架83后方的后部。即后部构成从矩形框架本体向后延伸的延伸部。
三个梁84定位在矩形框架本体内部,并且每个梁84跨在一对侧框架82之间,以提供四个隔室。进一步,这些梁84在矩形框架本体内部以固定距离彼此间隔开来。每个处理盒51能够被插入隔室中相关的一个,并且能在插入完成之后与抽屉8的一部分接合。因而,如图3(a)所示,处理盒51相对于抽屉8排列成行,并定位在预定位置。
转换杆85为构成控制机构一部分的部件,控制机构控制或限制抽屉8在其拉出方向上的运动。如图2(b)所示,转换杆85包括枢转臂部85A、抵接部85B(将被称为“第一抵接部85B”)、盒抵接部85C和弹簧座部85D。
枢转臂部85A为具有设置有伸出到枢轴82C的凸出部分(未显示)的纵向中心部的细长的板状构件。凸出部分枢轴支承在枢轴82C上。枢转臂部85A具有相对于枢轴82C的后部。后部在后框架83的后方延伸。
第一抵接部85B通过联接部85E联接到枢转臂部85A的后部,从而第一抵接部85B定位在侧框架82的横向向外。如图3(a)所示,当转换杆85具有水平取向或姿势时,第一抵接部85B进入与第一控制壁22A3(稍后联系图4(b)描述)相抵接的抵接位置。进一步,如图3(b)所示,当转换杆85具有倾斜取向或姿势时,第一抵接部85B进入脱离与第一控制壁22A3的接触的非抵接位置。
如图2(b)所示,盒抵接部85C从枢转臂部85A的前部朝向横向内侧伸出,从而部分85C定位在侧框架82的横向向内。进一步,盒抵接部85C具有露出到限定在最后面的梁84与后框架83之间的空间的上部。也就是说,盒抵接部85C可抵接到最后面的处理盒51上。
弹簧座部85D从枢转臂部85A的前臂部横向向外伸出(前臂部定位于枢轴82C的前方)。起偏置构件作用的扭转弹簧86支承在枢轴82C上,并介于侧框架82和弹簧座部85D之间。由于扭转弹簧86的偏置力,第一抵接部85B被偏置以维持其相对于第一控制壁22A3的非抵接位置,如图3(b)所示。
随着最后面的处理盒51安装到抽屉8中,因为安装的处理盒51向下推动盒抵接部85C,转换杆85抵抗扭转弹簧86的偏置力而维持在其水平姿势或方位,如图3(a)所示。另一方面,如果最后面的处理盒51被从抽屉8移除,由于扭转弹簧86的偏置力,转换杆85绕枢轴82C枢轴运动,并且由于盒抵接部85C和倾斜表面82E之间的抵接而维持其倾斜姿势,如图3(b)所示。
下面将描述是机壳2的一部分并且是用于控制或限制抽屉8的移动的控制机构的一个部件的侧板。如图4(a)所示,侧板22定位在抽屉8的横向外侧,以引导抽屉8的向前/向后运动。更具体地说,如图4(b)所示,侧板具有横向内侧,横向内侧形成有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滑动导槽22A和22B。第一滑动导槽22A适于引导转换杆85的第一抵接部85B的滑动,而第二滑动导槽22B适于引导肋82A和抽屉8的第二抵接部82B的滑动。
第一滑动导槽22A在侧板的横向内侧及其前端面处开口。凹槽22A具有曲柄形状,包括细长的水平引导部22A1、向下弯曲部和从引导部22A1向下偏移的前出口部(front escape portion)22A2。第一控制壁22A3限定在向下弯曲部的表面。如上所述,转换杆85的第一抵接部85B可抵接到第一控制壁22A3上。引导部22A1具有与第一抵接部85B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向下弯曲部具有大于第一抵接部85B的长度的宽度,以便后者能够在向下弯曲部内倾斜。第一抵接部85B和第一控制壁22A3之间的抵接限定了抽屉8的“盒可互换位置”。“盒可互换位置”意味着所有处理盒51被移出机壳2,以便利处理盒51中的任意一个与新盒互换,然而抽屉8仍然由侧板22支承。
前出口部22A2具有大于引导部22A1的宽度的宽度,以便防止第一抵接部85B接触前出口部22A2。第二滑动导槽22B在侧板22的横向内侧及其前端面处开口。第二滑动导槽22B具有主引导部和前制动部,第二抵接部82B利用该主引导部滑动地移动,第二抵接部82B可抵接到前制动部上。为此,主引导部在横向上具有等于第二抵接部82B的从侧框架82外表面算起的横向伸出长度的深度,而前制动部在横向上具有等于肋82A的从侧框架82外表面算起的横向伸出长度的深度。前制动部具有充当第二控制壁22B1表面的背面,抽屉的第二抵接部82B可以抵接到第二控制壁22B1上。第二抵接部82B和第二控制壁22B1之间的抵接定义了抽屉8的、在其“盒可互换位置″前面的“处理位置”。“处理位置”意味着抽屉8的在从抽屉8移除最后面的处理盒51以后执行卡纸移除的位置。
第二滑动导槽22B的主引导部具有最后面的端面,第二抵接部82B可抵接到该最后面的端面上,以将抽屉8停止在可操作位置(最后面的位置),在那里每个处理盒51的每个感光鼓52与传送带63直接面对,以能够进行图像形成操作。
进一步,如图6(a)所示,第二控制壁22B1的后端面(控制表面)定位于第一控制壁22A3的后端面(控制表面)前方。此外,抽屉8构造成使得第二抵接部82B的前端面(抵接表面)定位在第一抵接部85B的前端面(抵接表面)后方。利用该几何布置,第一抵接部85B在第二抵接部82B抵接到第二控制壁22B1的控制表面之前开始与第一控制壁22A3的控制表面相抵接。附带地,可以想到各种修改,只要第一抵接部85B的抵接表面和第一控制壁22A3的控制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抵接部82B的抵接表面和第二控制壁22B1的控制表面之间的距离即可。
在操作中,通过在如图4(a)和5(a)所示那样开启前盖21以后拉出抽屉8,抽屉的第一抵接部85B开始与侧板22的第一控制壁22A3抵接,如图6(a)所示。因而,能够使抽屉8停止在盒可互换位置。在该位置处,因为能够通过第一控制壁22A3约束抽屉8的进一步向前移动,用户能够容易地互换处理盒51和新盒,而不必用他的手保持抽屉8。
然后,如图5(b)所示,通过从抽屉8中移除最后面的处理盒52,转换杆85将通过扭转弹簧86的偏置力倾斜,从而第一抵接部85B脱离第一控制壁22A3,如图6(b)所示。因而,抽屉8能够被进一步向前拉动。在该情况下,由于从抽屉8移除最后面的处理盒51而提供间隙S1。
然后,如图5(c)所示,如果抽屉8被进一步向前拉,第二抵接部82B与第二控制壁22B1抵接,由此将抽屉停止在“盒可互换位置”之前的“处理位置”,如图6(c)所示。在该情况下,提供大于间隙S1的间隙S2。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增大的间隙S2而容易地接近卡纸。
上述实施例能够提供各种优点。更具体地说,能够完成处理盒51的互换,而无需在互换位置用手支承抽屉8,便利了互换工作。进一步地,能够处理纸张卡住而无需将抽屉8从机壳2中移除。因此,能够省略诸如将重的抽屉从机壳中移除以及接着将重的抽屉装配到机壳中的繁重工作。
进一步,由于设置在转换杆85内的第一抵接部85B的抵接表面位于后框架83的后方,能够在抽屉8的盒可互换位置处为抽屉8提供大的拉出长度。因此,能够在最后面的处理盒51与机壳2之间提供相对宽的空间,便利最后面的处理盒51的拆除和附接工作。
进一步,由于第二抵接部位于侧框架82的最后端部,能够在抽屉8的卡纸处理位置处为抽屉8提供大的拉出长度。因此,能够提供宽的空间S2以便利卡纸的移除。
进一步,由于能够通过从抽屉8仅移除一个处理盒51而使第一抵接部85B脱离第一控制壁22A3,与需要从抽屉移除两个或更多个处理盒的情况相比,便利了卡纸的移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想到各种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四个处理盒排列成行,而在转换杆85抵接到最后面的处理盒51的作用下发生转换杆85的枢轴转动。然而,多个盒中的两个盒在横向上并排布置,从而这两个处理盒定位成最后面的盒。在后面的情况中,在转换杆85抵接到最后面的两个处理盒的作用下,发生转换杆85的枢轴转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扭转弹簧86用于向非抵接位置偏置转换杆85。然而由于转换杆的自重,转换杆能够正常地定位在其非抵接位置,而无需采用扭转弹簧86。进一步地,卷簧或片簧可用来代替扭转弹簧86。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转换杆85的纵向中心部被枢转支承,从而使第一抵接部85B位于杆85的纵向一端,而盒抵接部位于其纵向另一端。然而,能够提供变型的转换杆,使得第一抵接部位于纵向一端,枢轴支承部位于纵向另一端,盒抵接部位于纵向中心部。
进一步,发明构思还可以用于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装置的其他种类的图像形成设备,以代替上述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进一步地,OHP纸张可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纸张P。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描写了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可以做出不同变化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在排列方向上排列成行的多个处理盒,每个处理盒具有感光鼓;
传送片状物的传送带;
可拆卸地保持所述多个处理盒且持续地被支承到所述机壳上的抽屉,所述抽屉可在平行于所述排列方向的拉出和推入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机壳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每个感光鼓与所述传送带直接面对,在所述第二位置,全部的所述多个处理盒定位在所述机壳之外,并且所述第三位置相对于所述机壳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比所述第二位置更向外,以便移除卡纸;和
控制所述抽屉的移动的控制机构,包括:
第一控制机构,该第一控制机构将所述抽屉维持在与所述机壳接合的所述第二位置,并且防止所述抽屉在位于所述拉出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处理盒被保持在所述抽屉中的阶段朝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动,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允许所述抽屉在位于所述最上游侧的处理盒从所述抽屉移除的阶段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和
第二控制机构,该第二控制机构将所述抽屉维持在与所述机壳接合的所述第三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用于提供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控制壁;和
可枢轴移动地连接到所述抽屉的转换杆,所述转换杆具有可在抵接位置和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抵接部,在所述抵接位置可抵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壁上以提供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非抵接位置脱离所述第一控制壁,所述抵接位置通常朝向所述非抵接位置偏置,所述第一抵接部可被所述最上游侧的处理盒抵接以维持所述抵接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用于维持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二控制壁;和
设置在所述抽屉上且可抵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壁上的第二抵接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介于所述抽屉和所述转换杆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抵接部推动到所述非抵接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包括框架本体,所述多个处理盒可拆卸地保持在该框架本体中;和
其中在所述拉出方向上,所述转换杆定位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上游,从而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定位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上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机壳、用于维持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二控制壁;和
设置在所述抽屉且可抵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壁的第二抵接部;和
其中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前框架、一对侧框架、后框架和延伸部,所述后框架在所述拉出方向上位于所述前框架的上游,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拉出方向上从所述后框架向上游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部定位在所述延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壁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二控制壁的上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与所述一对侧框架相对的一对侧板,每个侧板形成有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槽,并且具有限定所述第一控制壁的曲柄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侧板形成有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导槽,并且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第二抵接部可抵接所述上游端以限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下游端限定所述第二控制壁。
CN2009101334028A 2008-06-23 2009-03-30 具有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的可动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614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3127 2008-06-23
JP2008-163127 2008-06-23
JP2008163127A JP4905416B2 (ja) 2008-06-23 2008-06-2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4997A CN101614997A (zh) 2009-12-30
CN101614997B true CN101614997B (zh) 2011-06-29

Family

ID=4143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34028A Active CN101614997B (zh) 2008-06-23 2009-03-30 具有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的可动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853175B2 (zh)
JP (1) JP4905416B2 (zh)
CN (1) CN101614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78654A (ja) 2008-09-24 2010-04-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6187B2 (ja) * 2008-10-22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2465A (ja) 2008-11-19 2010-06-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6570B1 (ja) 2009-03-02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63733B2 (ja) * 2009-08-04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4991951B2 (ja) * 2010-06-02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97328B2 (ja) 2010-06-28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8833B2 (ja) * 2011-03-23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327B2 (ja) * 2012-02-09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51940A (ko) * 2016-11-09 2018-05-1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7379972B2 (ja) * 2019-09-11 2023-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引き出し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0665B1 (ja) * 2006-12-28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3366A (en) * 1990-09-07 1996-02-20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5257340A (ja) * 1992-03-11 1993-10-08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34534A (ja) * 1995-02-24 1996-09-13 Tec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291272B2 (ja) * 1999-07-21 2002-06-10 日本アキュライド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レール
JP2002154705A (ja) * 2000-11-20 2002-05-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46646B2 (ja) * 2000-11-20 2005-05-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4265534B2 (ja) * 2004-12-27 2009-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705B2 (ja) * 2005-03-16 2009-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2813B2 (ja) * 2005-03-24 2010-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6370B2 (ja) * 2005-04-11 2011-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0087B2 (ja) * 2005-09-27 2011-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19B2 (ja) 2006-01-1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133B2 (ja) * 2006-01-11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08273B2 (ja) * 2008-06-30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2206B2 (ja) * 2008-09-29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0665B1 (ja) * 2006-12-28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13018A 2007.08.23
JP特许第4040665B1 2008.01.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02827A (ja) 2010-01-07
US20090317127A1 (en) 2009-12-24
US7853175B2 (en) 2010-12-14
US20110058849A1 (en) 2011-03-10
US8055152B2 (en) 2011-11-08
JP4905416B2 (ja) 2012-03-28
CN101614997A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997B (zh) 具有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的可动抽屉的图像形成设备
US77157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with deformable handle
KR101494500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카트리지
US7561827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a handle that contacts an exposure unit when installed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526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90395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001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disposed above a plurality of photoconductors
JP4683670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2200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3855250A1 (en) Image-forming device
US81850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202586B1 (en)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41138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08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910381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45085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4307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87236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7761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68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30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