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1269B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1269B
CN101611269B CN2008800039042A CN200880003904A CN101611269B CN 101611269 B CN101611269 B CN 101611269B CN 2008800039042 A CN2008800039042 A CN 2008800039042A CN 200880003904 A CN200880003904 A CN 200880003904A CN 101611269 B CN101611269 B CN 101611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nion
heat exchanger
air cleaner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39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1269A (zh
Inventor
藤田忍
绵引王世吕条胤
井手伸一
小泽哲朗
铃木秀人
大坪茂美
后藤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11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1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1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1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1Pretreatment of the gases prior to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 B03C3/014Addition of water; Heat exchange, e.g. by 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2Transportable units, e.g. for cleaning room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35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F24F8/194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by filtering using high 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10Ionising electrode has multiple serrated ends or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包括:负离子发生器(M),其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17)中,由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形成,并使在吸入通风路(17)内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D)带上负电;空气过滤器(18),其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以及热交换器(8),其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下游侧,热交换器(8)具有导电性,被赋予作为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的接地电位,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从而得到较强的集尘能力,尘埃不会附着在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上,实现免维护,减轻用户的负担。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中捕捉并收集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的电集尘功能。
背景技术
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包括热交换器,使室内空气流过该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发挥空气调节作用。然而,最近的空调机不仅具有空气调节作用,作为附加功能,还包括将室内空气所含有的杂质积极捕捉并除去的电集尘器。
即,在室内空气中含有极其细微的灰尘、尘土、花粉、杂菌类(下面称为“尘埃”),吸到这些尘埃会引起花粉症和过敏症等。尘埃在室内堆积会引起蜱等产生。因此,用室内机将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除去来净化空气是极为有效的。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5-224759号公报中披露了一种集尘装置,其包括使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电的负离子产生单元,并将赋予负电位的放电电极相对于作为接地电极的对置电极配置在风的流动的下游侧。上述公报这样记载:根据该装置,具有不仅可产生负离子、还可起到空气净化功能的电极和轮廓结构,最适合装设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
然而,由于以日本专利特开2005-224759号公报所披露的技术为代表的、目前提出的电集尘器以电气方式捕捉并收集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因此,不仅是构成电集尘器的集尘部,在带电部上也会附着并堆积随着运转时间的经过而捕捉到的尘埃。就这样放任不管的话,会出现集尘功能的下降、异常噪声的产生和火花放电。
因此,用户需要定期维护,但另一方面,空调机的室内机大部分都为所谓的挂壁式,安装在壁面高处。因此,用户有时很难维护或无法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通过将负离子电极配置在空气过滤器与热交换器之间,具有用热交换器来捕捉并收集利用负离子电极而带电的尘埃的功能,可用空气过滤器和热交换器来捕捉尘埃,得到较强的集尘能力,并防止尘埃附着在负离子电极上,实现所谓的免维护,减轻用户的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利用包括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的负离子电极的负离子发生器使流过吸入通风路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将空气过滤器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将热交换器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下游侧,热交换器为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而具有导电性,作为负离子发生器的对置电极,被赋予接地电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况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装入到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面板拆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装入上述室内机主体的负离子发生器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将上述负离子发生器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集尘作用的图。
图6A是说明相对于装入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电极彼此构造不同的对置电极的图。
图6B是说明相对于上述负离子电极彼此构造不同的对置电极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配置构造的表示室内机主体的俯视图。
图7B是用于说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配置构造的表示室内机主体的主视图。
图8A是用于说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另一例所涉及的配置构造的表示室内机主体的俯视图。
图8B是用于说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另一例所涉及的配置构造的表示室内机主体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与图7A对应的负离子发生器的配置构造时负离子的释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与图8A对应的负离子发生器的配置构造时负离子的释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上述负离子电极和对置电极的尺寸形状的图。
图12是表示针前端相互的间隔相对于装入上述负离子电极的针电极全长的比例与集尘性能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3是表示装入上述室内机主体的空气过滤器的尘埃捕捉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另一例的尘埃捕捉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室内机主体中与测定时间相对应的臭氧浓度的特性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况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室内机的集尘作用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集尘作用的说明图。
图19A是表示负离子电极相对于装入上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9B是表示负离子电极相对于上述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尘埃捕捉状态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另一例的尘埃捕捉状态的说明图。
图22A是表示上述负离子电极和对置电极的尺寸形状的说明图。
图22B是表示负离子电极相对于上述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配置姿势和具体配置尺寸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上述负离子电极的尺寸形状的说明图。
图24是上述室内机中与测定时间相对应的臭氧浓度的特性图。
图25A是将上述负离子电极和电极盖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25B是表示上述负离子电极被安装在电极盖上的状态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26是将装入上述负离子电极的针电极部和高压电源部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27A是表示上述针电极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27B是表示上述针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28是将安装在上述室内机主体上的针电极部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29是表示上述室内机的电路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室内机主体1包括:构成前侧筐的前表面面板2、后板筐3,呈相对于上下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尺寸较长的形状。在室内机主体1的前表面侧一部分上设置有供开闭面板2a可自由开闭地嵌入的前表面吸入口4,在室内机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供框状的格棂嵌入的上表面吸入口5。
在上述室内机主体1的前表面下部开设有出风口6,两片出风百叶板7a、7b并行设置。各出风百叶板7a、7b能根据各转动姿势将上述出风口6开闭,或者根据运转条件来设定热交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在室内机主体1内配置有由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形成为大致逆V字形的热交换器8。上述前侧热交换器部8A形成为弯曲状,与前表面吸入口4和上表面吸入口5的一部分相对设置。上述后侧热交换器部8B斜向倾斜,与上表面吸入口5相对设置。
在上述热交换器8的前后侧热交换器部8A、8B相互间配置有室内送风机10。上述室内送风机10包括:配置在一侧端上的风扇电动机、一个支轴以机械方式与该风扇电动机的转轴连结而另一个支轴被轴承件支撑的横流风扇(cross flow fan)。
上述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下端部搁在前泄水盘12a上,上述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下端部搁在后泄水盘12b上。前、后泄水盘12a、12b承接因热交换作用而在各热交换器部8A、8B生成并滴下的结露水,能通过未图示的排水软管朝外部排水。
前后泄水盘12a、12b的一部分构成朝向室内送风机10的凸头。作为凸头的前后泄水盘12a、12b的侧壁部分与出风口6被壳体14连结。被该壳体14包围的空间形成将凸头与出风口6连通的、箭头所示的吹出通风路15。
上述壳体14对存在于上述吹出通风路15中的左右百叶板16予以支撑。设置于上述出风口6的两片出风百叶板7a、7b用于设定从出风口6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与此相对,左右百叶板16用于设定左右方向的风向。
在上述吹出通风路15的凸头的上游侧不存在壳体,但上述前表面吸入口4与上表面吸入口5通过上述室内送风机10和热交换器8连通。即,在前、上表面吸入口4、5与热交换器8和室内送风机10之间形成有箭头所示的吸入通风路17。
在上述吸入通风路17中的上述前表面吸入口4和上表面吸入口5与上述热交换器8之间配置有空气过滤器18。上述空气过滤器18被前表面框体19支撑,该前表面框体19介于热交换器8与前表面面板2之间,其端部与前表面面板2和后板筐3连结。
上述空气过滤器18包括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和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从前表面框体19的前表面下端部到上端部附近,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空开与前侧热交换器部8A大致并行的间隔设置,从前表面框体19的上部前端到后端,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与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上端部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空开间隙设置。
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和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分别以可自由移动的形态嵌入前表面框体19上设有的导轨。另外,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的上端部、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的前端部被插入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内,该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安装在前表面框体19的前表面与上部的角部处。
在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动作时,驱动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上升,内部所包括的辊刷21旋转,将附着在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上的尘埃除去。在继续该作用的同时,使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在上表面侧朝与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相对的位置移动,并在端部与前表面面板2的后端部抵接时使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的移动停止。
这回使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反向移动,同时,辊刷21反转,将残留的尘埃除去。一旦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回到原来的位置便使其停止,接着使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朝前方下降移动,除去附着的尘埃。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一旦移动到前表面侧,便再次返回原来的位置。此时也将残留的尘埃除去。
其结果是,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使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和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交替地往复移动,在各过滤器18A、18B经过清扫器20时,将附着在各过滤器18A、18B上的尘埃除去,进行清扫。清扫器20除去的尘埃通过未图示的排气导管自动朝室外排出。
另一方面,在构成空气过滤器18的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与构成热交换器8的前侧热交换器部8A之间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M。换言之,上述空气过滤器18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吸入通风路17的上游侧,上述热交换器8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吸入通风路17的下游侧。
下面,对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
图2是将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前表面面板2和空气过滤器18拆下并从前表面侧观察室内机主体1的图。
前表面框体19在图的左侧部和大致中央部包括主框部19a,在图的右侧部安装有对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供电的电源单元23。在电源单元23的右侧部安装有电气元件箱24,电气元件箱24收容用于对收容在室内机主体1内的全部电动零件进行控制的电气元件。在前表面框体19的前表面上部,上述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安装在左侧的主框部19a与电源单元23之间。
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安装在中央主框部19a两侧的下部。即,负离子发生器M与上述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但上下方向尺寸极短,是近似长条状的箱体。
接着,对负离子发生器M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负离子发生器M及其周边部的剖视图,图4是将负离子发生器M分解的立体图。
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包括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这些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被收容在外壳27内。上述外壳27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在构成热交换器8的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前表面侧部位。或者,在上述前表面框体19的前表面部位设置负离子发生器M的可自由装拆的安装部位。
总之,负离子发生器M被可靠地安装,而且维护时通过将前表面面板2和空气过滤器18的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打开,能容易地拆下并装上。
上述负离子电极25中,以沿着长边方向空开规定间隔的形态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多根针电极25a。此处,两条负离子电极25沿着轴向直列配置,针电极25a相互间的部位安装并支撑在构成外壳27的第一电极壳体27a上。
第一电极壳体27a呈带状,在其上端缘和下端缘以空开规定间隔的形态一体地设置有突片28a。上述负离子电极25沿着第一电极壳体27a的带状部分安装,各突片28a的端部沿水平方向折弯加工,与带状部分一起包围负离子电极25。
作为接地电极的对置电极26使用的是例如金属丝状的电极。其全长与将两条负离子电极25接合而形成的接合体的长度相同,仅有两侧端部安装并支撑在构成外壳27的第二电极壳体27b上。第二电极壳体27b包括能与上述第一电极壳体27a的各突片28a的端部自由卡扣、脱开的搭扣部28b,在全长范围内形成充分的空间部。
支撑在第二电极壳体27b上的对置电极26在第二电极壳体27b的前表面侧被按压盖27c覆盖。按压盖27c将对置电极26压紧,限制该对置电极26的松弛等变形。特别是由于对负离子电极25施加高电压,因此第一、第二电极壳体27a、27b和按压盖27c由作为难燃性树脂的ABS树脂构成。
即,在负离子发生器M中,通过组合第一电极壳体27a和第二电极壳体27b,在其内部收容负离子电极25,通过在第二电极壳体27b上安装对置电极26并用按压盖27c压紧,构成外壳27。
因此,用户无法接触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确保了安全性。另外,外壳27形成为方格状,以保持外壳27的强度,并能高效地释放出负离子。
再次如图1所示,构成空气过滤器18的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和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均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即,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和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与接地电位连接。
具体而言,除了选择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过滤器的原材料以外,还通过溅射法对滤网表面镀覆具有导电性的不锈钢,或者在过滤器表面上涂布导电性涂料。
上述热交换器8也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与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具体而言,构成热交换器8的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翅片选择具有导电性的铝材,并与接地电位连接,以得到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
此外,对热交换器8的翅片进行防污性的处理。通过进行该处理,当制冷运转中在热交换器8的表面有结露水生成并流下时,可使附着在翅片表面上的尘埃浮起,将尘埃与结露水一起冲走,尘埃不会残留在表面上。
这样,构成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26和负离子电极25沿着上述吸入通风路17依次配置。另外,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朝向与室内空气的通风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并与空气过滤器18大致平行地配置。
上述对置电极26位于靠近空气过滤器18的位置,上述负离子电极25位于靠近热交换器8的位置。换言之,上述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配置在负离子发生器M两侧的吸入通风路17的部位上。
因此,从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17的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配置空气过滤器18、对置电极26、负离子电极25、热交换器8。彼此的零件的配置间隔设定成6~15mm。
如上所述地构成负离子发生器M,通过开始制冷循环运转,并驱动室内送风机10,室内空气被吸入室内机主体1,进行如上所述的热交换作用。同时,对负离子发生器M通电。
图5是示意表示集尘作用的图。图中的大箭头Q表示被吸入通风路17引导的室内空气的流动,小箭头E表示来自与负离子电极25相对应的对置电极(接地电极)26、作为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和空气过滤器18的电场的方向,D表示尘埃。对置电极26以平板状表示,但其作用与之前说明的金属丝状的电极相同。
通过对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赋予负的高电位,产生负离子。实际已判明,在对负离子电极25赋予-4~-8KV左右的电位时,可最有效地释放出负离子。
吸入通风路17中产生的负离子可有效地使被空气过滤器18捕捉到的尘埃、未被空气过滤器18捕捉而欲通过的尘埃、到达热交换器8的尘埃等存在于吸入通风路17中的所有尘埃带上负电。
另一方面,由于对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赋予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接地电位,因此这些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捕捉带上负电的尘埃并集尘。
由于利用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两者来进行集尘作用,因此能得到极好的集尘效果。由于将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之间,因此能防止棉尘等较大的尘埃附着在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上。
未被上述热交换器8捕捉的带电粒子刚经过热交换器8便与室内送风机10的横流风扇碰撞,使带电粒子消失。因此,不会出现带电成负离子的粒子通过上述吹出通风路15从出风口6释放出的情况,能防止墙壁被弄脏等。
通过定期地驱动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能将附着在前表面空气过滤器18A和上表面空气过滤器18B上的尘埃除去,并将除去的尘埃自动地朝室外排出,这与上面一样。
附着在热交换器8上的尘埃因对热交换器8进行的防污处理而自然地被除去。尘埃与结露水一起朝前泄水盘12a或后泄水盘12b流下,通过排水软管朝室外排出。因此,除去附着在热交换器8上的尘埃不费任何周折。
其结果是,可高效地捕捉被吸入通风路17引导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并集尘,且用户无需采取任何措施就能自动处理收集到的尘埃,实现所谓的免维护,可减轻用户的负担。
这样,空调机的上述室内机具有积极捕捉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的电集尘功能,包括被赋予了负的高电位的负离子电极25的负离子发生器M构成带电部,处于接地电位并具有导电性的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构成集尘部。
负离子电极25产生的负离子朝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的空间整体释放,被赋予负电的尘埃粒子的数目增加,能得到较好的集尘性能。特别地,由于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靠近热交换器8配置,因此放电电流增大,可进一步提高集尘性能。
上述空气过滤器18、对置电极26、负离子电极25和热交换器8将彼此的间隔设定成6~15mm。因此,能防止异常放电,保持较好的集尘性能。这些部件的距离在过近时容易引起异常放电,在过远时很难放电,会使集尘性能下降。即,上述数值是最佳的。
在负离子发生器M中,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被收容在将第一电极壳体27a和第二电极壳体27b组合并包括按压盖27c的外壳27内,因此,用户无法直接接触这些电极25、26。因此,能预防切伤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由于是带有高电压的部位,因此用难燃性的ABS树脂构成外壳27,并将其形成为方格状,从而不仅在释放负离子时没有任何障碍,还能确保安全性。由于将负离子发生器M单元化,使其相对于室内机主体1可自由装拆,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维护。
上述空气过滤器18原本就是为了捕捉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而设置的,其自身具有集尘功能。因此,并非必须对空气过滤器18进行使其具有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的导电性的处理,也可仅对热交换器8进行该处理。
这种情况下,将包括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的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17中、在负离子发生器M的吸入通风路17的上游侧配置空气过滤器18、在负离子发生器M的吸入通风路17的下游侧配置热交换器8的基本结构不变。
将上述对置电极26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8侧、将上述负离子电极25配置在热交换器8侧这点也不变。因此,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接近热交换器8,放电电流增大,集尘效率提高,这点也一样。热交换器8将经过空气过滤器18而未被捕捉的、在负离子发生器M中带上负电的尘埃捕捉并收集。
由于将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之间,因此从室内空气中吸入的棉尘等较大的尘埃会被空气过滤器18捕集而除去,能防止上述尘埃附着在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上,这点也不变。
作为构成上述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26,有下面所述形态的电极。
图6A、图6B是形态相同的负离子电极25和形态彼此不同的对置电极26的立体图。
上述负离子电极25呈平板状,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两侧端缘上空开规定间隔一体形成有针电极25a,这点不变。如图6A所示,上述对置电极26呈截面为圆形或截面为矩形的金属丝状。这与之前用图4说明的电极相同。
或者,如图6B所示,有呈平板状的对置电极26。当然,与金属丝状的电极相比刚性较大,在组装作业或维护作业时,即使不小心接触也不会发生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室内机主体1的宽度方向配置一个负离子发生器M,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如下结构。
图7A是说明负离子发生器M的安装状态的室内机主体1的俯视图,图7B是说明负离子发生器M的安装状态的室内机主体1的主视图。
此处,表示了以沿着室内机主体1的纵向(上下方向)的形态安装两个负离子发生器M的状态。与上下方向相比,室内机主体1在左右的宽度方向上较长,与此对应,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也在左右的宽度方向上较长。
对此,沿纵向安装负离子发生器M,因此,为了具有足够强的集尘功能,最好是以在宽度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的形态左右安装两个负离子发生器M。当然,负离子发生器M安装在从前表面侧到上表面侧的范围内。
图8A是说明与图7不同的负离子发生器M的安装状态的室内机主体1的俯视图,图8B是说明与图7不同的负离子发生器M的安装状态的室内机主体1的主视图。
上图表示了将负离子发生器M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安装在室内机主体1的前表面和上表面的状态。安装在前表面上的负离子发生器M位于上部,但如之前用图2说明的那样,负离子发生器M也可安装在前表面下部。由于不仅安装在前表面上,还安装在上表面上,因此,能实现更可靠的可靠性较好的集尘功能。
根据上面的负离子发生器M相对于室内机主体1的配置构造,能示出如下所述的负离子电子释放的图像。
图9是将构成负离子发生器M的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沿纵向安装在室内机主体1上时的负离子电子释放的示意图,图10是将构成负离子发生器M的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沿宽度方向安装在室内机主体1上时的负离子电子释放的示意图。两者均图示了平板状对置电极26。
如图9所示,在将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沿纵向安装在室内机主体1上时,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沿左右方向突出。因此,从这些针电极25a的前端释放出的负离子电子被释放到吸入通风路17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
负离子反复地射向被吸入通风路17引导的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此外,能使负离子分布在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的整个范围内,其结果是,能提高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的集尘作用效率。
如图10所示,在将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沿着室内机主体1的宽度方向安装在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前表面上时,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沿上下方向突出。另外,将负离子发生器M安装在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上部时,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沿前后方向突出。
因此,从这些针电极25a的前端释放出的负离子电子被释放到吸入通风路17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负离子反复地射向被吸入通风路17引导的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此外,能使负离子分布在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的整个范围内,其结果是,能提高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的集尘作用效率。
对金属丝状的对置电极26和平板状的对置电极26进行比较,金属丝状的对置电极26在成本和安装作业方面有利,但强度低,可能容易变形。与此相对,平板状的对置电极26在成本方面不利,但刚性大,耐久性长,有利。
但是,在使用平板状的对置电极26时,与该对置电极26组合的负离子电极25自身的结构、负离子电极25和平板状对置电极26相互的尺寸设定很重要。
图11是说明平板状的对置电极26和形成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的尺寸结构的图。
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彼此并行配置是必要条件。若负离子电极25的宽度尺寸为W1、对置电极26的宽度尺寸为W2,则将对置电极26的宽度尺寸W2设定成等于或窄于负离子电极25的宽度尺寸W1(W1≥W2)。这样一来,能在不有损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的放电效果的情况下将负离子朝多个方向释放。
若负离子电极25的全长为L、形成在负离子电极25上的针电极25a的针前端相互的间隔为N,则最好将针电极25a的针前端相互的间隔N设定成负离子电极25的全长L的1/4L以下(N≤1/4L,但N≥h)。可根据图12说明该结论。
图12是表示针电极25a的针前端间隔N相对于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的全长(图中记作“针电极全长”,因此以后将“负离子电极全长”记作“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与集尘性能的关系的特性图。以横轴为针电极的针前端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纵轴为集尘性能,得到实测数据。
其结果是,如图所示,可知针前端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N/L)越小,集尘性能越好。特别是在针前端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为“0.1”时,集尘性能几乎为100,即使该比例成为“0.1”以上,集尘性能也不怎么下降。
然而,在针前端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N/L)超过“0.25”时,集尘性能突然开始以陡角度下降。从上述比例(N/L)为“0.33”附近开始,集尘性能的下降角度变得平缓,但仍然维持下降倾向。即,针前端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N/L)越大,放电面积越小,集尘性能越发下降。
作为结论,以针前端相互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N/L)为“0.25”的值作为峰值,集尘性能急剧下降。换言之,若设计成使针前端相互间隔N相对于针电极全长L的比例(N/L)成为“0.25”(=1/4)以下,则在针前端相互的间隔N足够宽、制造性好的条件下,能得到较好的集尘性能。实际上,如上所述,设为1/4L以下(N≤1/4L,但N≥h)。
虽未特别图示,但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的针前端角度设定成10~30°。可以确认,通过这样的角度设定,负离子的产生效率较高。即,针电极25a的针前端角度最好是锐利角度,若前端角度为不能称作锐利的大角度,则很难实现针前端处的集中放电,集尘性能会下降。
使上述空气过滤器18具有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的导电性的处理也可以如下进行。
图13是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观察室内机主体1时位于跟前侧)进行导电性处理时的作用说明图。图14是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背面(与表面相反的侧)进行导电性处理时的作用说明图。
如图13所示,在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进行导电性处理时,带上负电的尘埃在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被捕捉并收集。同时,虽未图示,但在热交换器也进行捕捉、集尘,这是毋庸置疑的。
之前说明的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将被空气过滤器18捕捉并附着的尘埃除去,实际上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的辊刷21与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接触。因此,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能高效地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18表面上的尘埃。此外,由于只需对空气过滤器18一个面进行导电性处理即可,因此在成本方面有利。
如图14所示,在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背面进行导电性处理时,带上负电的尘埃在空气过滤器18的背面被捕捉并收集。同时,在热交换器8也进行捕捉、集尘,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种情况下,由于空气过滤器18的进行了导电性处理的面与负离子电极25间的距离变近,因此可提高集尘效果。由于仅对一个面进行导电性处理即可,因此在成本方面有利,此处也一样。
虽未特别图示,但通过对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和背面这两个面进行导电性处理,可使尘埃容易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整体,且容易除去附着的尘埃。
由于是空调机的室内机,因此,在空气调节(制冷)作用下从室内空气除去湿气而干燥,进行送风,另一方面,室内机主体1内成为高湿度。在长期的使用下,杂菌会在室内机主体1内的构成零件各部分繁殖,变得不卫生,有时会产生异臭。
因此,可通过在负离子发生器M中将直流放电电流值切换成大的电流值,使负离子电极25与对置电极26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增大臭氧产生量,来对室内机主体内部进行臭氧杀菌并清洗。
图15是与直流放电电流量相对应的臭氧浓度的特性图。
即,横轴为测定时间(min),纵轴为臭氧浓度。选择各种直流放电电流值供给负离子发生器M。具体而言,直流放电电流值为10μA、50μA、100μA、150μA、260μA。
作为结果,在对负离子发生器M供给10μA的直流放电电流量时,即使测定时间变长,也几乎不产生臭氧。因此,最适宜实现上面说明的电集尘功能。在将该值以上的直流放电电流量提供给负离子发生器时,臭氧量增加,对集尘功能造成影响。
在以往使用的包括带电电极和集尘电极的电集尘器中,直流放电电流量被设定成260μA。另外,已经判明,此时的臭氧产生量与对负离子发生器M供给100μA的直流放电电流量时大致相同。
即,对室内机主体1内进行臭氧杀菌时,通过对负离子发生器M供给100μA的直流放电电流量,能用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以最佳的状态进行电晕放电。在供给该值以上的直流放电电流量时,臭氧量增加得过多,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若是该值以下,则无法进行充分的臭氧杀菌。
这样,在负离子发生器M中,通过包括电流控制回路,在为了实现足够强的集尘功能时供给10μA的直流放电电流量,在对室内机主体1内高效地进行臭氧杀菌时切换成100μA的直流放电电流值,能可靠地应对任一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使其成为与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的导电性,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1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图17是说明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集尘作用的图。在图16中,与图1相同的构成零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新的说明。
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17中,负离子发生器M包括被施加高电压的负离子电极25、与负离子电极25相对设置的作为接地电极的对置电极26,这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一样。
在负离子发生器M的吸入通风路17的上游侧配置空气过滤器18,在负离子发生器M的吸入通风路17的下游侧配置热交换器8,这点也一样。因此,在靠近空气过滤器18的位置上配置对置电极26、在靠近热交换器8的位置上配置负离子电极25、这些构成零件彼此以6~15mm的间隔配置,这点也一样。
此处,在上述热交换器8的附近部位包括具有导电性的辅助电极30,该辅助电极30呈例如圆棒(φ4mm)或平板(板厚4mm)状,电位与负离子发生器m的对置电极26的电位相同,并与接地连接。
如图16所示,辅助电极30总共有三个,安装在构成热交换器8的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下端部的前表面和背面、与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间的弯曲部相对的位置上。但是,在图17中将辅助电极30合并成一个表示。
这样的结构中,在对热交换器8自身直接设置电极时,相邻的电气元件中有时会产生噪声,需要采取用于抑制上述电气元件箱24或回路中噪声的影响的对策。因此,通过在该热交换器8的附近配置电位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辅助电极30,来发挥同样的作用。
即,通过对包括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赋予负的高电位并对对置电极26和辅助电极30赋予接地电位,沿各种小箭头所示的方向产生电场,从负离子电极25产生负离子。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通过对负离子电极25赋予-4~-8KV左右的电位,能最有效地释放出负离子。
吸入通风路17中产生的负离子使室内空气中含有的、未被空气过滤器18捕捉而经过的细小尘埃高效地带上负电。另一方面,负离子朝热交换器8和空气过滤器18产生,这些热交换器8和空气过滤器18成为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
即,通过将电位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辅助电极30配置在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吸入通风路17下游侧的热交换器8的附近,将带上负电的尘埃吸引至热交换器8侧,使其在经过热交换器8时被翅片表面捕捉,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集尘效果。
由于将负离子发生器M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之间,因此能防止棉尘等较大的尘埃附着在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上。由于从出风口6检测不到负离子,因此不会出现可能导致墙壁被弄脏等的带上负电的尘埃被释放到室内的情况。
上面说明的负离子发生器M中,通过增大直流放电电流值,能使负离子电极25与对置电极26之间产生电晕放电,进行臭氧杀菌。
图18包括另一不同实施方式的负离子发生器M,是说明集尘作用的图。
此处,负离子发生器M仅包括具有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该负离子电极25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之间,这点不变。另外,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均被赋予上述作为对置电极26的接地电位。
即,从负离子发生器M朝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释放出负离子,能在具有导电性的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中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
通过将负离子电极25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之间,能防止棉尘等较大的尘埃附着在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上。由于使吸入通风路17中产生负离子,因此可使在吸入通风路17内流通的室内空气所含有的尘埃高效地带上负电,并用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将其可靠地捕捉并收集。
能得到较好的集尘效果,另一方面,未被捕捉的带电粒子与室内送风机10碰撞而消失,不会被释放到室内,因此能防止墙壁被弄脏等。并非必须使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两者具有与对置电极26相同的电位的导电性,也可仅将热交换器8作为对置电极,赋予其接地电位。
图19A以后是仅将热交换器8构成为与负离子电极25相对应的对置电极、对热交换器8赋予接地电位时的实施方式。
图19A是表示空气过滤器18、负离子电极25和热交换器8的结构的概况的俯视图,图19B同样是表示配置的概况的侧视图。
在该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沿着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17依次配置空气过滤器18、负离子电极25、热交换器8。对上述负离子电极25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由此使在吸入通风路17内流通、从空气过滤器18导出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
与该负离子电极25相对配置的热交换器8被赋予接地电位,构成与负离子电极25相对应的对置电极。即,从负离子电极25朝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释放出负离子,被赋予接地电位的热交换器8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
此外,热交换器8与被吸入通风路17引导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被净化后的热交换空气从热交换器8朝室内送风机10引导。未被热交换器8捕捉的带电粒子与室内送风机10碰撞而消失,不会被释放到室内,能防止墙壁被弄脏等。
其结果是,在热交换器8中进行热交换并净化后的空气被引至吹出通风路15,从出风口6吹出。热交换空气充满室内,发挥空气调节作用,并实现空气净化。另外,棉尘等较大的尘埃不会附着在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上。
特别是像图19A中用俯视表示的那样,在从正面观察室内机主体1时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上,上述空气过滤器18、负离子电极25和热交换器8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尺寸。
像图19B中用侧视表示的那样,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尺寸。但是,负离子电极25配置在这些空气过滤器18与热交换器8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另外,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朝上方和下方突出。
通过对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赋予负的高电位并对热交换器8即对置电极赋予接地电位,根据负离子电极25的位置、针电极25a的突出方向的设定,在热交换器8与空气过滤器18之间能使电场均匀地分布,无遗漏地充满负离子。
即使室内空气所含有的尘埃未被空气过滤器18捕捉而经过空气过滤器18,也能使其在刚经过后或在到达热交换器8之前可靠地带上负电。因此,在带上负电的尘埃到达热交换器8时,能可靠地被热交换器8捕捉并收集。
对上述热交换器8赋予接地电位,将其构成为对置电极,但也可同样对上述空气过滤器18进行导电性处理,将其构成为对置电极并赋予其接地电位。另外,在空气过滤器18中,最好是对其两面都进行导电性处理,但也可仅对一个面进行处理。
图20是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18a(观察室内机主体1时位于跟前侧)进行导电性处理、将其作为对置电极时的作用说明图。图21是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背面18b(与表面相反的一侧)进行导电性处理、将其作为对置电极时的作用说明图。
如图20所示,在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18a进行导电性处理、将其作为对置电极时,带上负电的尘埃在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18a被捕捉并被收集。之前说明的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能高效地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18a上的尘埃。
如图21所示,在仅对空气过滤器18的背面18b进行导电性处理、将其作为对置电极时,带上负电的尘埃在空气过滤器18的背面18b被捕捉并被收集。这种情况下,空气过滤器18的进行了导电性处理的面与负离子电极25的距离变近,因此可提高集尘效果。
无论是哪一种结构,均只需对空气过滤器18的一个面进行导电性处理即可,因此在成本方面有利。当然,通过对空气过滤器18的表面18a和背面18b整个面进行导电性处理,可使尘埃容易附着于空气过滤器18整体,且容易除去附着的尘埃。
作为负离子发生器而包括负离子电极25、且对置电极仅为热交换器8时的尺寸结构如下所述。
图22A是负离子电极25的尺寸结构图,图22B是说明空气过滤器18和热交换器8相对于负离子电极25的间隔尺寸的图。
若上述负离子电极25的全长为L、形成在负离子电极25上的针电极25a的针前端相互的间隔为N,则最好将针电极25a的针前端相互的间隔N相对于负离子电极25的全长L设为1/4L以下(N≤1/4L,但N≥h)。
像根据图12说明的那样,针电极前端相互间隔N相对于负离子电极全长L的比例为“0.25”时作为峰值,集尘性能急剧下降。若将上述比例设为“0.25”(=1/4)以下,则针前端相互间隔N足够宽,制造性好,能得到较好的集尘性能。实际上,设为1/4L以下(N≤1/4L,但N≥h)。
如图22B所示,负离子电极25与热交换器8和空气过滤器18的面方向并行配置。此处,从负离子电极25到空气过滤器18的间隔尺寸h、从负离子电极25到热交换器8的间隔尺寸h最好设定为彼此相同的6~15mm(输出电压4~8KV时)。
若是上面的尺寸设定,则通过对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赋予负的高电位、至少对热交换器8即对置电极赋予接地电位,根据负离子电极25的位置、针电极25a的突出方向的设定,在热交换器8与空气过滤器18之间能使电场均匀地分布,得到较好的集尘效果。
构成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的针前端角度像之前说明的那样设定成10~30°,但将针电极25a突出设置在平板的两侧时,针电极25a相互的前端宽度的设定、该前端宽度与平板的板厚间的关系也是重要条件之一。
图23是说明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相互的前端宽度W1、前端宽度W1与平板25b的板厚t间的关系的图。
即,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相互的前端宽度W1设定成10~20mm。这样一来,针电极25a前端的集中放电变得可靠,负离子的产生效率提高。
此外,针电极25a相互的前端宽度W1与平板25b的板厚t的关系设定成:20<(前端宽度W1/平板25b的板厚t)<100。这样一来,能充分地确保释放出使尘埃带上负电用的负离子量。
像之前也有说明,在空气调节(制冷)作用下从室内空气除去湿气而干燥,进行送风,另一方面,室内机主体1内成为高湿度。在长期的使用下,杂菌会在室内机主体1内的构成零件各部分繁殖,变得不卫生,有时会产生异臭。
因此,可通过将负离子发生器M的直流放电电流值切换成大的电流值,使负离子电极25与作为对置电极26的热交换器8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增大臭氧产生量,来对室内机主体内部进行臭氧杀菌并清洗。
之前在图15中,表示了作为负离子发生器M而包括负离子电极25和对置电极26、并包括热交换器8和/或空气过滤器18以作为对置电极时与直流放电电流值的数值对应的臭氧浓度特性。
此处,基本上如图20所示,由负离子电极25、作为对置电极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作用的热交换器8构成负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单元)。
由于条件与图15时不同,因而对此时的直流放电电流量值进行重新研究,试着调查与直流放电电流值对应的臭氧浓度。
图24是由负离子电极25和作为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构成负离子发生器时的、与直流放电电流值对应的臭氧浓度的特性图。
横轴为测定时间(min),纵轴为臭氧浓度。选择各种直流放电电流值并供给负离子电极25。具体而言,供给负离子电极25的直流放电电流值为148μA、163μA、179μA、200μA。
如上所述,在以往使用的包括带电电极和集尘电极的电集尘器中,直流放电电流量被设定成260μA。另外,已经判明,对电集尘器供给的直流放电电流量为260μA时的臭氧产生量与对负离子电极5供给的直流放电电流量为148μA、163μA时的臭氧产生量呈近似值。
即,在由负离子电极25和作为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构成负离子发生器并对室内机主体1内进行臭氧杀菌时,通过设定成与以往使用的电集尘器的臭氧产生量大致相同的、150~165μA的直流放电电流值,能以最佳的状态产生电晕放电。
由负离子电极25和作为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构成负离子发生器时的、负离子电极25的支撑构造与之前用图4说明的支撑构造不同。
图25A是负离子电极25和电极盖40分解的立体图,图25B是被电极盖40支撑的负离子电极25的局部主视图。
负离子电极25如上所述,在平板25b的上下端部以沿着长边方向空开规定间隔的形态突出设置有针电极25a。另外,在负离子电极25的平板25b部分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和大致中间部设置有螺钉插通用孔。
上述电极盖40在其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和大致中间部设置有螺纹孔,这些螺纹孔的直径和间距与负离子电极25的螺钉插通用孔的直径和间距对应。此外,在电极盖40上以沿着长边方向空开与针电极25a相同的规定间隔的形态设置有多个方格40a,这多个方格40a的截面折弯形成为大致コ字形。
将负离子电极25贴靠在上述电极盖40上之后,使设置在负离子电极25上的螺钉插通用孔与电极盖40的螺纹孔相对。然后,使用固定螺钉,将其通过螺钉插通用孔旋入螺纹孔,从而如图25B所示,能将负离子电极25安装固定在电极盖40上。
在此状态下,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与构成电极盖40的方格40a相互间的大致中央部相对。不会挡住从针电极25a的前端释放出的负离子,可顺利地发挥作用。此外,如该图所示,从针电极25a前端到方格40a前端的突出长度设定成7~15mm,方格40a相互的间隔设定成5~12mm。
因此,例如在组装制造时或维护时,即使操作者拿着支撑负离子电极25的电极盖40,操作者也不容易接触针电极25a。换言之,电极盖40以确保安全的状态覆盖针电极25a,可靠地防止操作者的切伤事故和触电事故的产生。
长期使用时,无法避免尘埃因静电的影响而附着在针电极25a上。就这样放任不管的话,尘埃会堆积,给集尘效率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进行设计,以使负离子电极25的维护作业并不局限于由专业人员来进行,也可由居民(用户)来进行。
图26是针电极部45的结构图。
利用电极盖40将突出设置有针电极25a的负离子电极25覆盖并形成一体的部件称作针电极部45。该针电极部45的一端侧部可自由装拆地与对负离子电极25供给高压电源的高压电源部50连接。
即,在室内机主体1内的规定的部位上配置高压电源部50,在其上连结针电极部45。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地对尘埃进行集尘作用。在对负离子电极25进行维护时,可通过解除高压电源部50与针电极部45的连结、再将针电极部45从室内机主体1中取出来实现。
像之前说明的那样,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被电极盖40覆盖,因此没有丝毫危险。若使用前端带毛的刷子,则不用从电极盖40拆下负离子电极25,能以针电极部45的状态除去附着在针电极25a上的尘埃。
作业结束后,将针电极部45装回室内机主体1内的规定部位,并将其一端侧部嵌入高压电源部50即可。这样一来,不仅是专业人员,就连居民(用户)也能容易、安全地进行负离子电极25的维护作业,能提高作业性。
此外,为了提高集尘效率,覆盖负离子电极25的针电极25a的上述电极盖40也可考虑如下构造。
图27A是从表侧、即室内机主体1的跟前侧观察时的针电极部45的示意主视图,图27B是从室内机主体1的背面侧、即热交换器8侧观察的针电极部45的示意后视图。
像之前用图25B也说明过,针电极25a的间距与电极盖40的方格40a的间距相同,并以彼此错开的形态安装。因此,在图27A的主视位置,电极盖40全都能看见,针电极25a仅有前端从该方格40a相互间突出而能看见。
在与其相反的图27B所示的后视位置,负离子电极25整体都能看见,能看见覆盖该负离子电极25的电极盖40。但是,截面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的电极盖40的开口端侧能看见,而安装负离子电极25的部位则被负离子电极25遮蔽。
图28是安装在室内机主体1内的负离子电极25的放大剖视图。
根据上述的构造说明,覆盖负离子电极25并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的电极盖40以电极盖40的开口端与热交换器8相对、连结上下片部40b、40c的垂直片部40d与前表面吸入口4和空气过滤器18相对的形态安装。
这样一来,上述电极盖40的与热交换器8相对的部分开口,在负离子电极25与构成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之间没有任何遮蔽物。因此,对从负离子电极25朝热交换器8的负离子放电来说没有障碍物,能得到较好的集尘性能。
例如,将电极盖40前后颠倒安装,试着安装成使开口端与前表面吸入口4和空气过滤器18相对、使垂直片部40d与热交换器8相对。即,电极盖40的一部分存在于负离子电极25与热交换器8之间,来自负离子电极25的放电被电极盖40挡住。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负离子的释放量会被限制,对尘埃施加的负离子电荷量降低,热交换器8的尘埃捕捉量减少,会给集尘效率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电极盖40的与热交换器8相对的部分需要构成为开口。
另外,除了包括由负离子电极25和作为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形成的负离子发生器以外,还需要抑制异常放电等引起的噪声,提高集尘性能。此处,以电气方式来提高集尘性能。
图29是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电路的方框图。
作为室内机的电路,包括:室内控制器55、用图26说明的上述高压电源部50()、由负离子电极25和作为对置电极的热交换器8形成的空气净化单元(即负离子发生器)60。
上述室内控制器55配置在室内机主体1内,接收来自远距离操作盘(遥控器)的发送信号,并对室内送风机10的风扇电动机、出风百叶板7a、7b、左右百叶板16的驱动电动机、开闭面板2a的驱动电动机、空气过滤器自动清扫器20的驱动电动机等的、驱动源进行控制。
此外,室内控制器55朝着对被构成空调机的室外机收容的压缩机、室外送风机、四通切换阀、电子控制阀等进行控制的室外机控制部发送运转指令信号,进行室外机的控制。
上述高压电源部50是朝构成空气净化单元60的负离子电极25供给高压电源的回路,由控制回路部65、高电压部66构成。上述控制回路部65是接收来自室内控制器55的控制信号、控制高压电源朝高电压部66的供给的回路,包括后述的输出电流检测回路70。
上述高电压部66包括高电压输出回路71,该高电压输出回路71将通过控制回路部65送来的高压电源朝空气净化单元60的负离子电极25供给。上述热交换器8被接地,作为对置电极,被赋予接地电位。该热交换器8和输出电流检测回路70通过保护电阻(保护回路)72连接。
上述输出电流检测回路70通过检测从热交换器8反馈的电流值,来判定从高电压部66输出的电压是否正常,并判定从构成空气净化单元60的负离子电极25输出的负电位的高电位是否正常。
上述保护电阻72由耐脉冲性好的实心电阻等构成。通过将保护电阻72连接在热交换器8与输出电流检测回路70之间,当高电压部66或负离子电极25产生异常放电等时,可抑制噪声的产生,抑制控制回路部65对室内控制器55的影响,防止电动设备的误动作。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改变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化。另外,可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披露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使热交换器具有集尘功能,并防止室内空气所含有的较大的尘埃附着在负离子电极上,从而长期实现较强的集尘能力,实现所谓的免维护,发挥减轻用户的负担等效果。

Claims (14)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中,具有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的负离子电极,并使在所述吸入通风路内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
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相对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下游侧;以及
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为至少利用热交换器捕捉并收集尘埃而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附近部位,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作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对置电极的接地电位,
所述热交换器为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而具有导电性,被赋予作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对置电极的接地电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
负离子电极,该负离子电极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以及
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设置并被赋予接地电位,
从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到下游侧,构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电极和对置电极、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热交换器按空气过滤器、对置电极、负离子电极、热交换器的顺序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负离子电极与热交换器表面的间隔被设定成6~15mm。
4.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中,具有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的负离子电极,并使在所述吸入通风路内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
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相对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下游侧;以及
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为至少利用热交换器捕捉并收集尘埃而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附近部位,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作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对置电极的接地电位,
所述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为捕捉并收集带上负电的尘埃而具有导电性,被赋予作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对置电极的接地电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
负离子电极,该负离子电极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以及
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设置并被赋予接地电位,
从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到下游侧,构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电极和对置电极、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热交换器按空气过滤器、对置电极、负离子电极、热交换器的顺序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负离子电极与热交换器表面的间隔被设定成6~15mm。
7.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中,具有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的负离子电极,并使在所述吸入通风路内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
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相对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吸入通风路的下游侧;以及
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为至少利用热交换器捕捉并收集尘埃而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附近部位,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作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对置电极的接地电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
负离子电极,该负离子电极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以及
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设置并被赋予接地电位,
从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的上游侧到下游侧,构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电极和对置电极、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热交换器按空气过滤器、对置电极、负离子电极、热交换器的顺序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负离子电极与热交换器表面的间隔被设定成6~15mm。
10.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中;
负离子电极,该负离子电极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相对配置,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从而使在所述吸入通风路内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配置,被赋予接地电位而构成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应的对置电极,并与被所述吸入通风路引导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
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为至少利用热交换器捕捉并收集尘埃而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附近部位,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接地电位,
所述空气过滤器、负离子电极和热交换器彼此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尺寸,
所述负离子电极配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和热交换器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纵向的大致中央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负离子电极上,以沿其长边方向空开规定间隔的形态突出设置有多个针电极,
所述负离子电极被电极盖覆盖,该电极盖包括从所述针电极的前端突出7~15mm的长度、相互的间隔形成为5~12mm的方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离子电极和所述电极盖形成一体而构成针电极部,
所述针电极部的一端侧部可自由装拆地与对负离子电极供给高压电源的高压电源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负离子电极的所述电极盖仅有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部分开口。
14.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配置在室内空气的吸入通风路中;
负离子电极,该负离子电极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相对配置,被赋予负电位的高电压,从而使在所述吸入通风路内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带上负电;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配置,被赋予接地电位而构成与所述负离子电极相对应的对置电极,并与被所述吸入通风路引导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为至少利用热交换器捕捉并收集尘埃而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附近部位,具有导电性,并被赋予接地电位;
室内送风机,该室内送风机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吸入通风路的下游侧,并进行送风作用;
室内控制器,该室内控制器对所述室内送风机等电动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
高压电源部,该高压电源部对所述负离子电极供给高压电源,
所述高压电源部包括:
控制回路部,该控制回路部控制朝所述负离子电极的通电;
高电压输出回路,该高电压输出回路对所述负离子电极施加高电压;
输出电流检测回路,该输出电流检测回路连接在所述控制回路部与高电压输出回路之间,对输出给负离子电极的电流值进行检测;以及
保护回路,该保护回路连接在所述输出电流检测回路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在异常放电产生时,所述保护回路至少抑制对所述控制回路部的影响。
CN2008800039042A 2007-08-28 2008-08-28 空调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1016112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1619 2007-08-28
JP221619/2007 2007-08-28
JP309155/2007 2007-11-29
JP2007309155 2007-11-29
PCT/JP2008/065462 WO2009028634A1 (ja) 2007-08-28 2008-08-28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1269A CN101611269A (zh) 2009-12-23
CN101611269B true CN101611269B (zh) 2012-06-27

Family

ID=4038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39042A Active CN101611269B (zh) 2007-08-28 2008-08-28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87139A1 (zh)
JP (1) JPWO2009028634A1 (zh)
CN (1) CN101611269B (zh)
WO (1) WO20090286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322B (zh) * 2009-06-05 2012-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离子发生装置的空调器
JP5371695B2 (ja) * 2009-10-26 2013-12-1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1208835A (ja) * 2010-03-29 2011-10-20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177210B2 (ja) * 2010-12-03 2013-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8899066B2 (en) 2011-09-07 2014-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a heat exchanger
KR101996055B1 (ko) * 2012-07-05 2019-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온발생장치
KR102018661B1 (ko) * 2013-02-04 2019-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온발생장치
CN104165451B (zh) * 2013-05-20 2016-07-13 孙红梅 一种用于空调内机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JP6345927B2 (ja) * 2013-10-28 2018-06-2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5188785A (ja) * 2014-03-27 2015-11-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6292390B2 (ja) * 2014-03-27 2018-03-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6396115B2 (ja) * 2014-08-07 2018-09-2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396179B2 (ja) * 2014-11-11 2018-09-2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7009135A (ja) * 2015-06-17 2017-01-1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5674400B (zh) * 2016-03-06 2019-04-09 淄博环能海臣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等离子体空气净化组合模块
CN107192021A (zh) * 2017-06-13 2017-09-22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机
CN107702309B (zh) * 2017-11-07 2024-05-14 翁祖雄 一种空调罩支护板以及空调罩
CN108253525B (zh) * 2018-01-09 2023-10-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19220488A1 (ja) * 2018-05-14 2019-11-21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1140942A (zh) * 2018-11-06 2020-05-12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及空气净化方法
CN112696774A (zh) * 2019-10-22 2021-04-23 绍兴正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积电传导式换热净化模块
JP7288123B1 (ja) 2022-07-14 2023-06-0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6045382A (zh) * 2022-12-20 2023-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静电除尘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3652A (en) * 1976-05-25 1979-01-09 Makio Ishikawa Electronic air conditioner
JP2005224759A (ja) * 2004-02-16 2005-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集塵装置
CN2807115Y (zh) * 2005-06-21 2006-08-16 胡大林 空调用振动式热交换器
CN2907841Y (zh) * 2005-12-27 2007-06-06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过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752A (ja) * 1984-07-11 1986-0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粒子荷電装置
JPS61178941U (zh) * 1985-04-23 1986-11-08
JPS6361826A (ja) * 1986-09-02 1988-03-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3160232A (ja) * 1989-11-20 1991-07-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US5403383A (en) * 1992-08-26 1995-04-04 Jaisinghani; Rajan Safe ionizing field electrically enhanced filter and process for safely ionizing a field of an electrically enhanced filter
JPH06249456A (ja) * 1993-02-25 1994-09-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アフィルタ
JP3613607B2 (ja) * 1994-10-12 2005-01-26 日本電熱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器
JPH10227477A (ja) * 1997-02-13 1998-08-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4290437B2 (ja) * 2003-02-18 2009-07-08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除電装置
JP2004286418A (ja) * 2003-03-25 2004-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浄化装置
JP2005152863A (ja) * 2003-11-28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集塵装置
JP2006224054A (ja) * 2005-02-21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集塵ユニット
JP2006342977A (ja) * 2005-06-07 2006-12-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7017116A (ja) * 2005-07-11 2007-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7105286A (ja) * 2005-10-14 2007-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臭ユニットおよび脱臭集塵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3652A (en) * 1976-05-25 1979-01-09 Makio Ishikawa Electronic air conditioner
JP2005224759A (ja) * 2004-02-16 2005-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集塵装置
CN2807115Y (zh) * 2005-06-21 2006-08-16 胡大林 空调用振动式热交换器
CN2907841Y (zh) * 2005-12-27 2007-06-06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87139A1 (en) 2010-05-19
JPWO2009028634A1 (ja) 2010-12-02
WO2009028634A1 (ja) 2009-03-05
CN101611269A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1269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EP3166728B1 (en) Electric dust collect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551140B (zh) 空调机
EP2318144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air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KR102102759B1 (ko) 이온발생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KR102242769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1377203B (zh) 带有静电过滤器的高速隧道风机组件
CN100572965C (zh) 空调机
KR10208582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5934279B (zh) 静电集尘装置以及利用该静电集尘装置的空调设备
JP2007029845A (ja) 電気集塵デバイス及び該電気集塵デバイスを搭載した空気処理装置
JP6012651B2 (ja) 電気集塵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空気調和機
CN203489362U (zh) 空调机
JP2010142773A (ja) 集塵装置
JP3976611B2 (ja) イオン除去装置及びイオン除去方法
CN101099943B (zh) 一种电子微尘处理装置
WO2010100411A1 (en) System for enhancing air filter efficiency with external electrical dust charging device
JP3019961B2 (ja) 電気集塵機
JP2015188851A (ja) 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643016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28169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16735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7952586B (zh) 一种高效空气除尘过滤园林设备
JP432301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6907790B (zh) 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