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8870A - 摄像设备和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和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8870A
CN101568870A CNA2008800013540A CN200880001354A CN101568870A CN 101568870 A CN101568870 A CN 101568870A CN A2008800013540 A CNA2008800013540 A CN A2008800013540A CN 200880001354 A CN200880001354 A CN 200880001354A CN 101568870 A CN101568870 A CN 101568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light
camera
light source
foc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1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8870B (zh
Inventor
一宫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68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8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8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88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摄像设备(1)包括:光源投射部(32、33),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焦点检测部(26),用于检测焦点状态;以及光源检测部(31),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在未点亮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时,控制器(100)基于焦点状态检测结果和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在点亮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时,控制器基于焦点状态检测结果和依赖于从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生成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由此,能够在包括AF辅助光的各种光源下进行高度精确的AF控制。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和摄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调焦控制的摄像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光源的判断结果进行调焦控制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等摄像设备的自动调焦(AF)方法,已知所谓的通过镜头(Through The Lens,TTL)相位差检测方法。在使用该TTL相位差检测方法的照相机中,通过摄像透镜入射的光被镜等的光分离构件所分离,并且透射光被引导至摄像系统且反射光被引导至焦点检测系统。
如上所述,在使用TTL相位差检测方法的照相机中,分别设置了摄像系统和焦点检测系统。这引起以下所述的问题。
在普通的卤化银胶片的情况下,摄像系统通常相对于约400~650nm的光具有最高光谱灵敏度特性,从而提供适合于人眼的特性的颜色再现性。
另一方面,构成摄像系统用的CMOS传感器等的摄像装置的硅光电二极管通常具有约800nm的灵敏度峰值,并且在长波长侧具有高达约1100nm的灵敏度。
然而,为了重视颜色再现性,具有超过频率范围的波长的光被阻挡,从而导致灵敏度上有些损失。
在使用相位差检测方法的作为进行焦点检测的传感器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情况下,灵敏度通常高达约1100nm。
然而,许多光电转换装置具有比1100nm高100nm的灵敏度,从而甚至对低亮度被摄体也可以进行焦点检测,并允许照相机在低亮度下向被摄体投射位于近红外区域(约700nm)中的AF辅助光以进行精确的焦点检测。
图9示出各种光源、摄像装置和辅助光的分光灵敏度。横轴表示波长,并且纵轴表示相对能量或依赖于透镜的色差的相对焦点。
在图9中,C表示摄像透镜的色差,并且B、G和R分别表示原色型摄像装置的蓝色像素、绿色像素和红色像素的分光灵敏度。F表示荧光灯。L表示泛光灯。A表示上述辅助光的分光灵敏度。
如从图9可以看出,荧光灯的波长分量基本不包括长于620nm的波长,而泛光灯朝向较长的波长侧示出较高的相对灵敏度。
另一方面,透镜的色差C示出依赖于波长的不同焦点,并且朝向较长的波长侧具有较长的焦距。
因而,当使用在700nm具有最高灵敏度的焦点检测传感器时,长波长分量少的荧光灯和泛光灯导致所检测到的焦点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摄像装置中的焦点偏移。
对于上述由焦点检测系统检测到的焦点根据光源的分光灵敏度而偏移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00-275512中公开了校正焦点的照相机。
该照相机比较分光灵敏度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传感器的输出以判断光源的类型,从而校正焦点以校正由于分光特性而导致的焦点偏移。
日本特开昭62-174710公开了以下方法:将可互换镜头的色差量存储在该镜头中的存储器中,并且基于对于光源类型的判断结果,通过将镜头色差量乘以预定系数来计算散焦校正量。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0-275512和日本特开昭62-174710中公开的自动调焦照相机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当在投射AF辅助光的同时判断光源类型时,可能以错误的方式对焦点进行了校正。
将参考图10和图11来说明由于投射AF辅助光时的分光波长而导致的焦点偏移。图10示出AF辅助光的对比度图案与AF传感器的视野(AF视野)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图11示出在投射图10的AF辅助光时由AF传感器所获得的像素信息。横轴表示像素位置,并且纵轴表示像素的信号强度。
假定不存在被摄体的对比度并且不存在仅由于环境光产生的像素信息的对比度。将该环境光假定为除来自照相机侧的照明光(AF辅助光)以外的光。
AF辅助光对环境光投射预定的对比度图案光,并由此该AF辅助光在像素信息中形成对比度。基于该对比度进行AF。
换言之,当不存在被摄体对比度或被摄体对比度低时,基于由AF辅助光产生的对比度进行散焦量的检测。由此,出现仅由于AF辅助光的波长产生的焦点偏移。
因而,在上述不存在被摄体对比度或被摄体对比度低并投射AF辅助光的情况下,必须基于除环境光以外的仅AF辅助光的波长对针对光源类型的判断进行校正。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0-275512和日本特开昭62-174710中公开的自动调焦照相机的情况下,未考虑用于在投射AF辅助光时对光源进行判断的操作。
此外,在投射AF辅助光的同时判断光源类型时,自动调焦照相机还使得对不仅与AF辅助光混合而且与环境光混合的光源进行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焦点校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包括AF辅助光的各种光源下进行高度精确的AF控制的摄像设备、摄像系统和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光投射部,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焦点检测部,用于检测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光源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以及控制器,用于生成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信息。
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依赖于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包括所述摄像设备以及能够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和从所述摄像设备卸下的可互换镜头的摄像系统也构成了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光投射部,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焦点检测部,用于检测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以及光源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用于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以及第二步骤,用于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所述第一步骤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所述第二步骤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依赖于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3示出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用于感测光源的可见光传感器和红外光传感器的分光灵敏度特性。
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照相机系统中的AF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照相机系统中的摄像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照相机系统中的AF操作的流程图。
图7示出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针对红外光/可见光的校正系数。
图8A示出当投射AF辅助光时的像素信息的示例。
图8B示出当未投射AF辅助光时的像素信息的示例。
图9示出光源、摄像装置和辅助光的分光灵敏度。
图10示出AF辅助光的对比度图案和AF视野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1示出当投射图10的AF辅助光时由AF传感器所获得的像素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系统(摄像系统)。该照相机系统包括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摄像设备)1和可拆卸地安装至照相机1的可互换镜头(镜头设备)11。
在图1中,照相机1内部容纳有例如光学组件、机械组件、电路和摄像装置(或胶片),从而能够拍摄图像(或照片)。
附图标记2表示主镜。在取景器观察状态下,主镜2倾斜地放置在摄像光路中,并且在拍摄状态下,主镜2从摄像光路退避。
主镜2用作半透半反镜。当将主镜2放置在摄像光路中时,主镜2允许来自被摄体的光通量的约一半透射至(后面将说明的)焦点检测光学系统。
附图标记3表示调焦屏。调焦屏3构成了取景器光学系统的一部分,并且被放置在(后面将说明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预定成像面处。
附图标记4表示用于改变取景器光路的五角棱镜。附图标记5表示目镜。拍摄者可以通过该目镜的窗口观察调焦屏3从而观察被摄体图像。
附图标记6和7表示用于测量取景器观察画面内的被摄体亮度的第一成像透镜和测光传感器。附图标记30和31表示用于测量取景器观察画面内的被摄体亮度的第二成像透镜和光源检测传感器。
附图标记8表示焦平面快门。附图标记9表示摄像装置并且包括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
附图标记25表示辅镜。在取景器观察状态下,辅镜25与主镜2一起倾斜地放置在摄像光路中,并且在摄像状态下,辅镜25从摄像光路撤出。
该辅镜25使通过置于摄像光路内的主镜2而透射来的光通量向下弯曲,以将该光通量引导至(后面将说明的)焦点检测单元。
附图标记26表示焦点检测单元。焦点检测单元26包括二次成像镜27、二次成像透镜28和焦点检测传感器29。
二次成像镜27和二次成像透镜28构成焦点检测光学系统,并且在焦点检测传感器29上形成摄像光学系统的二次成像面。
焦点检测单元26使用所谓的相位差检测方法以检测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具有相位差的像素信息),从而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照相机微计算机。
附图标记32和33表示构成光投射部的投影透镜和AF辅助光源。点亮AF辅助光源33使得将具有对比度图案的AF辅助光投射至被摄体。
附图标记10表示用作照相机1与可互换镜头11之间的通信接口的安装接触点组。
附图标记12~14表示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单元(下文中称为调焦透镜)12在光轴上移动以进行调焦。第二透镜单元13在光轴上移动以改变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从而使倍率变化。
附图标记14表示固定的第三透镜单元。附图标记15表示光圈。附图标记16表示在AF期间沿光轴方向移动调焦透镜12的调焦驱动马达。附图标记17表示改变光圈15的开口直径的光圈驱动马达。
附图标记18表示距离编码器。距离编码器18上依附至调焦透镜12的刷19的滑动读取调焦透镜12的位置以生成与位置信息相对应的信号。
接着,参考图2,将说明照相机系统的电路结构。在图2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1的组件相同的组件。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1中的电路结构。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与焦点检测传感器29、测光传感器7、光源检测传感器31、快门控制电路107、马达控制电路108和液晶显示电路111相连接。
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经由安装接触点10与放置在可互换镜头11中的镜头微计算机150通信。
光源检测传感器31包括具有不同的分光波长的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这两个传感器。
光源检测传感器31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对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进行电荷累积控制和电荷读出控制。然后,光源检测传感器31将从各个传感器311和312获得的亮度信息输出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
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对该亮度信息进行A/D转换,以生成由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所检测到的亮度值之间的比率(亮度比),作为与光源有关的信息。该操作还称为光源检测操作。
焦点检测传感器29包括一对或多对CCD行传感器,并且根据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对行传感器进行电荷累积控制和电荷读出控制。
然后,焦点检测传感器29将来自各个行传感器的像素信息(表示在该对行传感器上形成的两个图像的信息)输出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
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对该像素信息进行A/D转换,并检测该像素信息的相位差。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该相位差来计算摄像光学系统的散焦量(即,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
然后,如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照相机微计算机100根据需要对该散焦量进行基于光源或AF辅助光的校正。
然后,基于例如散焦量(校正前的散焦量)和摄像光学系统的调焦灵敏度信息,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调焦透镜12的驱动量(调焦驱动马达16的驱动量)以获得聚焦状态。
将调焦透镜12的驱动量信息发送至镜头微计算机150。镜头微计算机150根据所接收到的驱动量信息控制调焦驱动马达16。结果,进行可互换镜头11中的AF控制并且获得了聚焦状态。
AF辅助光源33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将具有特定对比度图案的AF辅助光投射至被摄体。即使在被摄体较暗时或者在不存在对比度时,该对比度图案光也提供较容易的焦点检测。
快门控制电路107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对构成焦平面快门8的快门前帘幕驱动磁体MG-1和快门后帘幕驱动磁体MG-2进行通电控制。结果,该快门的前帘幕和后帘幕运行并且摄像装置9(或胶片)被曝光。
马达控制电路108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控制镜驱动马达M。从而进行例如主镜2的上下操作和焦平面快门8的充电操作。
SW1表示通过未示出的释放按钮的第一冲程(半按下)操作而接通的用以开始测光和AF的开关。
SW2表示通过释放按钮的第二冲程(全按下)操作而接通的用以开始快门运行(即,曝光操作)的开关。
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不仅读取开关SW1和SW2的状态,而且读取ISO灵敏度设置开关、光圈设置开关和快门速度设置开关等的未示出的操作构件的状态。
液晶显示电路111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控制取景器内指示器24和外部指示器42。
接着,将说明可互换镜头11的电路结构。如上所述,可互换镜头11和照相机1经由安装接触点10而相互电连接。
该安装接触点10包括:接触点L0,其作为可互换镜头11中的调焦驱动马达16和光圈驱动马达17的电源接触点;镜头微计算机150的电源接触点L1;以及时钟接触点L2,用于进行串行数据通信。
安装接触点10还包括从照相机1至可互换镜头11的数据发送接触点L3、从可互换镜头11至照相机1的数据发送接触点L4、对马达电源的马达接地接触点L5和对镜头微计算机150的电源的接地接触点L6。
镜头微计算机150经由安装接触点10连接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并且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的信号,控制调焦驱动马达16和光圈驱动马达17。由此,进行了调焦和光量调整。
附图标记50和51表示光检测器和脉冲板。通过调焦驱动马达16使脉冲板51旋转。当脉冲板51旋转时,光检测器50间歇接收检测光以输出脉冲信号。
镜头微计算机150对来自光检测器50的脉冲数量进行计数以获得调焦期间的调焦透镜12的位置信息。
镜头微计算机150控制调焦驱动马达16,使得调焦透镜12的位置信息与已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发送来的调焦透镜12的用于获得聚焦状态的驱动量相对应,从而进行调焦。
附图标记18表示上述距离编码器。将由距离编码器18读取的调焦透镜12的位置信息输入至镜头微计算机150。镜头微计算机150将该位置信息转换成被摄体距离信息,以将该被摄体距离信息发送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
接着,将参考图3来说明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的分光特性。在图3中,横轴表示波长(nm),并且纵轴表示强度。A表示可见光传感器311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并且B表示红外光传感器312的分光灵敏度特性。
如从图3可以看出,可见光传感器311主要检测可见光区域中的光,并且红外光传感器312主要在近红外区域中具有峰值灵敏度,以检测长波长区域中的光。
接着,将参考图4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AF操作。主要由作为控制器的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计算机程序来执行该AF操作。
当图2所示照相机1的SW1接通时,操作从步骤(在附图中表示为S)101开始。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使焦点检测传感器29进行电荷累积,并且使得生成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的像素信息。
在步骤10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偏移(相位差)来计算摄像光学系统的散焦量。
在步骤103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在步骤101中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可靠性评价值,以判断在步骤102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当所计算出的可靠性评价值等于或高于预定值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检测结果具有高可靠性从而进入步骤104。
另一方面,当可靠性评价值低于预定值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检测结果具有低可靠性从而进入步骤109,以通过投射AF辅助光而进行AF操作。
可靠性评价值可以是所检测到的像素信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像素信息的振幅),或者是通过对邻近像素信号的水平的差进行累加所获得的累加值(像素信息的对比度)。
在步骤10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请求镜头微计算机150发送可互换镜头(摄像光学系统)固有的色差量数据。经由图2所示的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该请求发送至镜头微计算机150。
在接收到该请求时,镜头微计算机150首先分析该请求(通信)的内容。
当该请求是对发送色差量数据的请求时,镜头微计算机150从镜头微计算机150中未示出的ROM表读取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焦距和调焦透镜位置的色差量数据。
预先测量与各可互换镜头的焦距和调焦透镜位置相对应的色差量数据,并将其存储在ROM表中。镜头微计算机150经由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该色差量数据返回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
在步骤105和106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驱动光源检测传感器31,并从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读取亮度信息。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来自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的亮度信息的比率(即,亮度比),以根据该亮度比(红外光/可见光)从图7所示的表读取校正系数。
在步骤107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在步骤104中获得的色差量数据与在步骤106中计算出的校正系数相乘,以计算作为在光源校正之后的色差量数据的第一校正量(第一校正信息)。
在步骤108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步骤107中的相乘结果(第一校正量)与在步骤102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相加,以校正该散焦量,从而计算光源校正之后的散焦量(下文中称为光源校正后散焦量)。
校正散焦量即是生成新的散焦量(光源校正后散焦量)。关于这点,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校正散焦量重述为生成散焦量。
另一方面,在步骤109、110和111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驱动AF辅助光源33,并将具有对比度图案的AF辅助光投射至未示出的被摄体。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使焦点检测传感器29进行电荷累积,并且使得生成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的像素信息。之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停止驱动AF辅助光源33。
在步骤11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偏移(相位差)来计算摄像光学系统的散焦量。
在步骤113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在步骤S110中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可靠性评价值,以判断在步骤S112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当所计算出的可靠性评价值等于或高于预定值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检测结果具有高可靠性从而进入步骤114。
另一方面,当可靠性评价值低于预定值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检测结果具有低可靠性从而设置AF-NG,然后完成AF操作。
在步骤11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请求镜头微计算机150发送可互换镜头(摄像光学系统)固有的色差量数据。经由图2所示的串行通信线LCK、CLD和LDI将该请求发送至镜头微计算机150。
在接收到该请求时,镜头微计算机150首先分析该请求(通信)的内容。
当该请求是对发送色差量数据的请求时,镜头微计算机150从镜头微计算机150中未示出的ROM表读取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焦距和调焦透镜位置的色差量数据。
镜头微计算机150经由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该色差量数据返回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
在步骤S115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在步骤S114中获得的色差量数据与依赖于AF辅助光的波长的校正系数相乘,以计算作为辅助光校正之后的色差量数据的第二校正量(第二校正信息)。
预先测量AF辅助光的波长并将该波长存储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中未示出的ROM表中。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根据波长读取校正系数表(与图7的表相同的表)以使用该校正系数表。这可以在不受环境光影响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散焦量校正。
在步骤S116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10将步骤115中的相乘结果(第二校正量)与在步骤112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相加,以生成AF辅助光校正后的散焦量(下文中称为辅助光校正后散焦量)。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步骤117。
在步骤117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在步骤108中计算出的光源校正后散焦量或在步骤116中计算出的辅助光校正后散焦量是否位于特定范围内。
当在步骤108中计算出的光源校正后散焦量或在步骤116中计算出的辅助光校正后散焦量位于特定范围内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实现了聚焦状态,然后进入步骤119。
当校正后散焦量大于特定范围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步骤118,以基于该校正后散焦量计算调焦透镜12的用于获得聚焦状态的驱动量。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经由上述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驱动量信息发送至镜头微计算机150。
在接收到该驱动量信息时,镜头微计算机150根据该驱动量信息确定调焦驱动马达16的驱动方向从而驱动调焦驱动马达16。
然后,处理返回步骤101。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重复上述各个步骤的操作,直到在步骤117中确定了聚焦状态为止。
在步骤119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SW2是否接通。当SW2接通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图5所示的步骤201以进行摄像操作。当SW2断开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完成AF操作的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5来说明摄像操作。当在完成AF操作之后接通SW2时,在步骤201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来自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的测光传感器7的测光值,计算被摄体亮度BV。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被摄体亮度BV与所设置的ISO灵敏度SV相加以计算曝光值EV,从而基于该曝光值EV来计算光圈值AV和快门速度TV。
在步骤20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对主镜2进行上升操作以将主镜2从摄像光路撤出。
同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指示镜头微计算机150将光圈15设置为在步骤202中确定的光圈值AV。在接收到该指令时,镜头微计算机150驱动光圈驱动马达17。
之后,当主镜2从摄像光路完全退避时,在步骤203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对快门前帘幕驱动磁体MG-1通电以开始焦平面快门8的释放操作。
当经过了预定的快门释放时间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步骤204以对快门后帘幕驱动磁体MG-2通电,从而关闭焦平面快门8的后帘幕。这完成了摄像装置9的曝光。
在步骤205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对主镜2进行下降操作以将主镜2置于摄像光路中,从而完成摄像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将如AF辅助光的对比度图案光投射至被摄体以进行AF时,光源检测操作被禁止,并将依赖于AF辅助光的波长的校正系数用于校正散焦量。
这能够在不受环境光影响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散焦量校正。
实施例2
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照相机系统中的AF操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具有与实施例1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而,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组件相同的组件。
在图6中,当接通照相机1的开关SW1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从步骤301开始操作。在步骤301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使焦点检测传感器29进行电荷累积,并且使得生成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的像素信息。
在步骤30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偏移(相位差)来计算摄像光学系统的散焦量。
在步骤303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在步骤301中计算出的像素信息所具有的第一对比度值(第一对比度信息)。通过计算邻近像素信号的水平的差的累加值来获得该第一对比度值。
在步骤30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请求镜头微计算机150发送可互换镜头(摄像光学系统)固有的色差量数据。经由图2所示的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该请求发送至镜头微计算机150。
在接收到该请求时,镜头微计算机150首先分析该请求(通信)的内容。
当该请求是对发送色差量数据的请求时,镜头微计算机150从镜头微计算机150中未示出的ROM表读取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焦距和调焦透镜位置的色差量数据。
预先测量与各可互换镜头的焦距和调焦透镜位置相对应的色差量数据,并将其存储在ROM表中。镜头微计算机150经由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该色差量数据返回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0。
在步骤305和306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驱动光源检测传感器31以从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读取亮度信息。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来自可见光传感器311和红外光传感器312的亮度信息的比率(即,亮度比),以根据该亮度比(红外光/可见光)从图7所示的表读取校正系数。
在步骤307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在步骤304中获得的色差量数据与在步骤305中计算出的校正系数相乘,以计算作为光源校正后的色差量数据的第一校正量(第一校正信息)。
在步骤308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通过基于在步骤301中获得的像素信息计算可靠性评价值来判断在步骤302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当可靠性评价值等于或高于预定值时判断为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从而进入步骤309。
另一方面,当可靠性评价值低于预定值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检测结果不具有可靠性,从而进入步骤310以通过AF辅助光进行AF操作。
该可靠性评价值可以是所检测到的像素信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像素信息的振幅)或者是在步骤303中计算出的第一对比度值。
在步骤309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在步骤307中计算出的第一校正量与在步骤302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相加以校正该散焦量,从而计算光源校正之后的散焦量(下文中称为光源校正后散焦量)。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步骤319。
另一方面,在步骤310、311和31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驱动AF辅助光源33以向未示出的被摄体投射具有对比度图案的AF辅助光。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使焦点检测传感器29进行电荷累积,并且使得生成依赖于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的像素信息。之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停止驱动AF辅助光源33。
在步骤313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基于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偏移(相位差),计算摄像光学系统的散焦量。
在步骤31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在步骤311中获得的像素信息所具有的第二对比度值(第二对比度信息)。
在步骤315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通过基于在步骤311中获得的像素信息计算可靠性评价值来判断在步骤313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当可靠性评价值等于或高于预定值时判断为该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从而进入步骤316。
另一方面,当可靠性评价值低于预定值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检测结果不具有可靠性从而设置AF-NG,然后完成AF操作。
该可靠性评价值可以是所检测到的像素信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即,像素信息的振幅)或者是在步骤314中计算出的第二对比度值。
在步骤316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在步骤304中获得的色差量数据与依赖于AF辅助光的波长的校正系数相乘,以计算作为辅助光校正之后的色差量数据的第二校正量(第二校正信息)。
如在实施例1中,预先测量AF辅助光的波长并将其存储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中未示出的ROM表中。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根据波长从校正系数表(与图7中的表类似的表)读取校正系数。
在步骤317和318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使用在步骤303和314中计算出的第一对比度值和第二对比度值,以确定对在步骤307和步骤316中计算出的第一校正量和第二校正量的加权量。
然后,基于所确定的加权量,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最终用于散焦量校正的第三校正量(第三校正信息)。
以下将参考图8A和8B来说明用于计算第三校正量的方法。图8A示出当未投射AF辅助光时的像素信息(即,通过步骤301的累积操作所获得的像素信息)。
横轴表示像素位置,并且纵轴表示像素的信号强度。由于未投射AF辅助光,因此形成了仅由环境光产生的对比度。
图8B示出当投射AF辅助光时的像素信息(即,在步骤311的累积操作中获得的像素信息)。这提供了通过将由AF辅助光的对比度图案产生的对比度与由环境光形成的对比度相加而获得的图像信号。
基于该像素信息而检测到的散焦量(光源检测之前的散焦量)包括由环境光产生的散焦分量和由AF辅助光产生的散焦分量这两个分量。
这些散焦分量所产生的影响根据由环境光产生的对比度相对于由AF辅助光产生的对比度的比而变化。
首先,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计算仅由AF辅助光的对比度图案产生的第三对比度值。通过从在步骤314中计算出的第二对比度值(由环境光产生的对比度+由AF辅助光产生的对比度)中减去在步骤303中计算出的第一对比度值(由环境光产生的对比度),获得该第三对比度值。
然后,根据第一对比度值与第三对比度值(仅由AF辅助光产生的对比度)之间的比,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确定在步骤307和步骤316中计算出的第一校正量和第二校正量的加权量以计算第三校正量。
当假定第一对比度值是CNT1,第三对比度值是CNT3,第一校正量是COR1,并且第二校正量是COR2时,通过以下表示式计算出第三校正量COR3。
COR3=COR1×CNT1/(CNT1+CNT3)+COR2×CNT3/(CNT1+CNT3)
接着,在步骤318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将在步骤317中计算出的第三校正量与在步骤313中计算出的散焦量相加以校正该散焦量,从而计算AF辅助光校正之后的散焦量(下文中称为辅助光校正后散焦量)。
在步骤319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在步骤309中计算出的光源校正后散焦量或在步骤318中计算出的辅助光校正后散焦量是否位于特定范围内。
当在步骤309中计算出的光源校正后散焦量或在步骤318中计算出的辅助光校正后散焦量位于特定范围内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为实现了聚焦状态,然后进入步骤321。
当校正后散焦量超过特定范围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步骤320,从而基于该校正后散焦量计算调焦透镜12的用于获得聚焦状态的驱动量。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0经由上述串行通信线LCK、LDO和LDI将该驱动量信息发送至镜头微计算机150。
在接收到该驱动量信息时,镜头微计算机150根据该驱动量信息来确定调焦驱动马达16的驱动方向,以驱动调焦驱动马达16。然后,处理返回步骤301以重复各个步骤的操作,直到在步骤319中确定了聚焦状态为止。
在步骤321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判断SW2是否接通。当SW2接通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进入图5所示的步骤201以进行摄像操作。当SW2断开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0完成AF操作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向被摄体投射AF辅助光以进行AF时,光源检测操作被禁止,并且基于依赖于AF辅助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以及在未投射AF辅助光的状态下依赖于环境光源的波长的校正信息,对散焦量进行校正。
此外,基于通过投射AF辅助光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对比度和在未投射AF辅助光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像素信息的对比度,对散焦量进行校正。
即使在由AF辅助光产生的对比度和由环境光产生的对比度这两者都存在时,这也能够提供适当的散焦量校正。
根据各个实施例,当将来自光投射部的光投射至被摄体以进行焦点检测时,不生成与使用关于光源的信息的检测结果的调焦控制有关的信息,并且将依赖于投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用于生成与调焦控制有关的信息。
这能够在不受环境光影响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调焦控制。这能够减少在包括AF辅助光等投射光的各种光源下的焦点偏移。
尽管各个实施例描述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基于相位差检测方法进行AF的摄像机。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各种光源下进行高度精确的AF控制的摄像设备。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按照专利合作条约第19条(1)提出的修改声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1)摄像设备从可互换镜头接收“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色差量是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固有的并且与所述焦点检测部检测所述焦点状态时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位置相对应”;以及
2)“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摄像设备(控制器)生成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JP2005-208300、JP2006-292981、JP2006-343456、JP2006-072084和JP2000-266988均未公开以上特征点。
1.(修改)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光投射部,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
焦点检测部,用于检测可互换镜头中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
光源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接收部,用于从所述可互换镜头接收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色差量是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固有的并且与所述焦点检测部检测所述焦点状态时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位置相对应;以及
控制器,用于生成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信息,其中
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和所接收到的所述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
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依赖于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和所接收到的所述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和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第一校正信息,并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一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
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所述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和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生成第二校正信息,并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第一对比度信息、第二对比度信息、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和所述第二校正信息,生成第三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比度信息是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通过来自所述焦点检测部的信号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对比度信息是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通过来自所述焦点检测部的信号所获得的,以及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三校正信息,进一步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
4.一种摄像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以及
可互换镜头,其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并能够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和从所述摄像设备卸下。
5.(修改)一种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光投射部,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焦点检测部,用于检测可互换镜头中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光源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以及接收部,用于从所述可互换镜头接收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色差量是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固有的并且与所述焦点检测部检测所述焦点状态时所述摄像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位置相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用于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以及
第二步骤,用于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其中
所述第一步骤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和所接收到的所述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步骤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依赖于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和所接收到的所述与色差量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Claims (5)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光投射部,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
焦点检测部,用于检测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
光源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器,用于生成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信息,其中
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
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依赖于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和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第一校正信息,并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一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
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所述色差量有关的信息和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生成第二校正信息,并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时,所述控制器基于第一对比度信息、第二对比度信息、所述第一校正信息和所述第二校正信息,生成第三校正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比度信息是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通过来自所述焦点检测部的信号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对比度信息是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通过来自所述焦点检测部的信号所获得的,以及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三校正信息,进一步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
4.一种摄像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以及
可互换镜头,其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并能够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和从所述摄像设备卸下。
5.一种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光投射部,用于向被摄体投射光;焦点检测部,用于检测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以及光源检测部,用于检测与光源有关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用于在未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焦点检测;以及
第二步骤,用于在点亮所述光投射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焦点检测;其中
所述第一步骤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生成用于调焦控制的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步骤基于所述焦点状态的检测结果和依赖于从所述光投射部投射的光的波长的校正信息,生成用于所述调焦控制的信息,而不使用所述与光源有关的信息。
CN200880001354.0A 2007-02-02 2008-01-31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8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4590A JP5020651B2 (ja) 2007-02-02 2007-02-02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024590/2007 2007-02-02
PCT/JP2008/051998 WO2008093894A1 (en) 2007-02-02 2008-01-31 Image-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pickup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8870A true CN101568870A (zh) 2009-10-28
CN101568870B CN101568870B (zh) 2012-07-18

Family

ID=3967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35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8870B (zh) 2007-02-02 2008-01-31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36986B2 (zh)
JP (1) JP5020651B2 (zh)
CN (1) CN101568870B (zh)
WO (1) WO200809389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14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焦点检测设备
CN103926782A (zh) * 2010-09-09 2014-07-16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CN104330941A (zh) * 2010-09-09 2015-02-04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CN106454059A (zh) * 2015-07-24 2017-0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937107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色差的摄像模组调焦方法
CN113438396A (zh) * 2021-06-17 2021-09-24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文物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拍摄对焦装置以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9894B1 (en) 2006-12-19 2011-11-15 Playvis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calibration and use for an interactive imaging environment
US7869019B2 (en) * 2007-04-06 2011-01-11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for estimating light source
JP5089515B2 (ja) * 2008-07-15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交換レンズ、換算係数較正方法、換算係数較正プログラム
KR20100077878A (ko) * 2008-12-29 2010-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점검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촬상장치
TW201137388A (en) * 2010-04-29 2011-11-01 Lumos Technology Co Ltd Microscopic spectrum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with microscopic spectrum function
CN102402098B (zh) * 2010-09-09 2014-03-26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JP5677800B2 (ja) * 2010-10-21 2015-02-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200714A (ja) * 2014-04-04 2015-11-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EP3343894B1 (en) 2016-12-28 2018-10-31 Axis AB Ir-filter arrangement
EP3343897B1 (en) 2016-12-28 2019-08-21 Axis AB Camera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color images
EP3343287B1 (en) * 2016-12-28 2018-11-21 Axis AB A method for sequential control of ir-filter, and an assembly performing such method
WO2018142993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制御装置、発光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発光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091053B2 (ja) * 2017-10-27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検出方法
JP2019053315A (ja) * 2018-11-19 2019-04-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912A (ja) * 1983-06-22 1985-01-11 Asahi Optical Co Ltd 一眼レフカメラのttl焦点検出装置
JPS6286318A (ja) * 1985-10-11 1987-04-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焦点位置検出装置
JPS62174710A (ja) 1986-01-28 1987-07-31 Minolta Camera Co Ltd 焦点検出装置
JPH0246416A (ja) * 1988-08-06 1990-02-15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
JP3206913B2 (ja) * 1990-09-14 2001-09-10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自動焦点装置
JPH11149036A (ja) * 1997-11-18 1999-06-02 Nikon Corp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
JP4020527B2 (ja) 1999-03-16 2007-12-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4350199B2 (ja) 1999-03-25 2009-10-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03114374A (ja) * 2001-10-03 2003-04-18 Sony Corp 画像撮像装置
JP4504031B2 (ja) * 2004-01-22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7260322B2 (en) * 2004-01-21 2007-08-21 Olympus Corporation Changeable-lens camera, camera system, and focus detection device
JP2006065076A (ja) * 2004-08-27 2006-03-09 Canon Inc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6072084A (ja) * 2004-09-03 2006-03-16 Canon Inc 自動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098771A (ja) * 2004-09-29 2006-04-13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6292981A (ja) * 2005-04-11 2006-10-26 Canon Inc 光学装置
JP4612869B2 (ja) * 2005-06-08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合焦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148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焦点检测设备
US8369699B2 (en) 2010-04-27 2013-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2236148B (zh) * 2010-04-27 2013-11-06 佳能株式会社 焦点检测设备
CN103926782A (zh) * 2010-09-09 2014-07-16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CN104330941A (zh) * 2010-09-09 2015-02-04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CN104330943A (zh) * 2010-09-09 2015-02-04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CN106454059A (zh) * 2015-07-24 2017-0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54059B (zh) * 2015-07-24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937107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色差的摄像模组调焦方法
CN106937107B (zh) * 2015-12-29 2019-03-1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色差的摄像模组调焦方法
CN113438396A (zh) * 2021-06-17 2021-09-24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文物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拍摄对焦装置以及方法
CN113438396B (zh) * 2021-06-17 2023-04-18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文物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拍摄对焦装置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36986B2 (en) 2011-05-03
WO2008093894A1 (en) 2008-08-07
JP5020651B2 (ja) 2012-09-05
CN101568870B (zh) 2012-07-18
US20090202234A1 (en) 2009-08-13
JP2008191335A (ja) 200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8870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系统
JP5424708B2 (ja) 焦点検出装置
US20030179310A1 (en) Camera having light measuring device operable based on focus detecting device
US7940323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6098771A (ja) 焦点検出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US6463214B1 (en) Multi-point autofocus system
US5907722A (en) Visual axis detection method
JP2003029135A (ja) 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レンズ装置
US4696558A (en) Focus condition detecting arrangement
JP2006317595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258431A (ja) ストロボ撮影システム
JP200905356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US7512332B2 (en) Camera with superimpose indication function
US5808291A (en) Image information detection system and optical equipment using the system
JP495063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KR20100055777A (ko) 서브 미러를 구비하는 자동 초점 장치 및 촬상장치
JP5171124B2 (ja)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JP2006072084A (ja) 自動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9387992B (zh) 能够充分确保发光精度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6195509B1 (en) Expos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camera
JPH09318871A (ja) 補助投光装置および焦点検出装置
JP492823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08203407A (ja)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4788054B2 (ja) 焦点検出装置
JP2013231885A (ja) 自動焦点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