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6151B -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 Google Patents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6151B
CN101566151B CN2009101376054A CN200910137605A CN101566151B CN 101566151 B CN101566151 B CN 101566151B CN 2009101376054 A CN2009101376054 A CN 2009101376054A CN 200910137605 A CN200910137605 A CN 200910137605A CN 101566151 B CN101566151 B CN 101566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amber
fluid
rotor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76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6151A (zh
Inventor
藤田朋之
杉原雅道
盐崎浩
赤塚浩一朗
Original Assigne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6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6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1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2/3441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04C2/344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surfac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forming the working space, be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18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 F04C14/2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4/223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using a movable cam
    • F04C14/226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using a movable cam by pivoting the cam around an eccentric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定子(4),其随着转子(2)的旋转使叶片(3)在定子(4)的内周面上滑动;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其利用相互的压力差使定子(4)相对于转子(2)偏心;控制阀(21),其相应于泵排出压力进行动作,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使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地控制第一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流量限制部件(22e),其向第一流体压室(31)供给工作流体并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工作流体,从而限制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的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流体的排出流量。

Description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液压设备中的液压供给源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有一种通过改变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量来改变泵排出容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日本特开平8-200239号公报公开了这样一种泵:该泵包括形成在定子17的外周侧并使定子17移动位移的第1以及第2流体压室36、37、和根据来自泵室的压力流体的排出流量来控制给各流体压室36、37的供给流体压力的滑阀式控制阀30。
在日本特开平8-200239号公报所公开的泵中,以抑制定子17的振荡现象为目的,在自泵排出侧到控制阀30的一室32a的流体通路46、47、和自该控制阀30到第1流体压室36的流体通路35、19b中设置第1、第2以及第3节流部件50、51、52。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泵中,在定子17朝相对于转子15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时,第1流体压室36的流体因插入安装在自控制阀30到第1流体压室36的流体通路35、19b中的节流部件52而受到阻力,所以难以被排出。因此,如图9所示,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变差。
在为了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而废除节流部件52时,如图10所示,虽然排出容量增加时的响应性提高,但流量变化也变大,无法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并能够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转子,其与驱动轴相连结;叶片,其为多个,可相对于上述转子沿径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于上述转子上;定子,其用于收容上述转子,并随着上述转子的旋转使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在该定子的内周的凸轮表面上滑动,可相对于上述转子的中心偏心;泵室,其划分形成于上述转子与上述定子之间;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通过改变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来改变上述泵室的排出容量,其特征在于,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第一流体压室以及第二流体压室,它们划分形成于上述定子外周的收容空间内,利用相互的压力差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偏心;控制阀,其根据泵排出压力进行动作,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控制上述第一流体压室和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减小;流量限制部件,其向上述第一流体压室供给工作流体并从上述第二流体压室排出工作流体,从而限制在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减小时的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排出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中的垂直于驱动轴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中的平行于驱动轴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液压线路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最大时的液压线路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最小时的液压线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液压线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液压线路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00。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以下简称为“叶片泵”)100用作装设于车辆中的液压设备、例如动力转向装置、变速器等的液压供给源。
叶片泵100向驱动轴1传递发动机(未图示)的动力,使与驱动轴1相连结的转子2旋转。在图1中,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叶片泵100包括叶片3和定子4;上述叶片3为多个、可相对于转子2沿径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上述定子4用于收容转子2,同时随着转子2的旋转使叶片3的前端部在内周的凸轮表面4a上滑动,该定子4可相对于转子2的中心偏心。
驱动轴1借助衬套27(参照图2)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泵主体10上。在泵主体10中形成有用于收容定子4的泵收容凹部10a。在泵主体10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驱动轴1的外周与衬套27的内周之间的润滑油的泄露的密封部件20。
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底面10b上配置有与转子2以及抵接于定子4的一侧部的侧板6。泵收容凹部10a的开口部被抵接于转子2以及定子4的另一侧部的泵盖5封闭。在泵盖5上形成有与泵收容凹部10a嵌合的圆形的凸出部5a,凸出部5a的端面与转子2以及定子4的另一侧部抵接。泵盖5借助螺栓8与泵主体10的环状的裙部10c相连接。
这样,以夹持转子2以及定子4的两侧面的状态配置泵盖5和侧板6。由此,在转子2与定子4之间划分形成有由各叶片3分隔而成的泵室7。
定子4是环状的构件,包括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上述吸入区域用于随着转子2的旋转扩大由各叶片3间分隔的泵室7的容积;上述排出区域用于随着转子2的旋转缩小由各叶片3间分隔的泵室7的容积。泵室7利用吸入区域吸入工作油(工作流体),利用排出区域排出工作油。在图1中,通过定子4的中心的水平线的上方为吸入区域,水平线的下方为排出区域。
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内周面上围绕定子4地嵌入安装有环状的接合环11。与转子2以及定子4同样地、接合环11的两侧面被泵盖5和侧板6夹持。
在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上支承有支承销13,该支承销13平行于驱动轴1地延伸,并且两端部分别插入在泵盖5以及侧板6中。在支承销13上支承有定子4,定子4在接合环11的内部以支承销13为支点进行摆动。
由于支承销13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在泵盖5以及侧板6中且支承销13支承定子4,因此该支承销13限制泵盖5以及侧板6相对于定子4的相对旋转。
在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中的与支承销13轴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平行于驱动轴1延伸的槽11a。在槽11a中安装有在定子4摆动时供定子4的外周面滑接的密封件14。
利用支承销13和密封件14在定子4外周的收容空间即定子4的外周面与接合环11的内周面之间划分形成有第一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
定子4利用第一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压力差以支承销13为支点进行摆动。通过使定子4以支承销13为支点进行摆动,改变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并改变泵室7的排出容量。在第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大于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的情况下,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泵室7的排出容量变小。与此相反,在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大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的情况下,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大,泵室7的排出容量变大。这样,叶片泵100利用第一流体压室31与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差改变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并改变排出容量。
在第二流体压室32内的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鼓出部12,其用作限制定子4朝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动的定子移动限制部件。鼓出部12用于限制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最低偏心量,在定子4的外周面与鼓出部12抵接的状态下,维持转子2的轴芯与定子4的轴芯偏离的状态。
鼓出部12形成为,不会使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为零,即、即使在定子4的外周面抵接于鼓出部12的状态下也能确保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最低偏心量、且泵室7可排出工作油的那样的形状。这样,鼓出部12用于保障泵室7的最低排出容量。
另外,鼓出部12也可以不形成在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上、而是形成在第二流体压室32内的定子4的外周面上。另外,在并未设置接合环11、而是将第一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划分形成在定子4的外周面与泵收容凹部10a的内周面之间的情况下,可以将鼓出部12形成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内周面上。
在泵盖5上形成有对应于泵室7的吸入区域呈圆弧状开口的吸入口15(参照图2)。另外,在侧板6上形成有对应于泵室7的排出区域呈圆弧状开口的排出口16。吸入口15和排出口16最好形成为近似泵室7的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的形状的圆弧状,但只要位于与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相连通的位置上,可以是任意形状。
由于泵盖5以及侧板6相对于定子4的相对旋转被支承销13限制,因此可以防止吸入口15以及排出口16相对于泵室7的吸入区域以及排出区域位置偏移。
吸入口15与形成于泵盖5上的吸入通路17相连通地形成,将吸入通路17的工作油导向泵室7的吸入区域中。
排出口16与形成于泵主体10上的高压室18相连通地形成,将自泵室7的排出区域排出的工作油导向高压室18中。
利用侧板6堵塞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底面10b上呈环状地开口而形成的槽部10d,从而划分形成高压室18。高压室18与排出通路19(参照图3)相连接,该排出通路形成于泵主体10上,用于将工作油导向叶片泵100外部的液压设备中。
高压室18借助节流通路36(参照图1以及图3)与第二流体压室32相连通,始终将高压室18的工作油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2中。即、第二流体压室32始终给定子4施加朝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变大的方向的压力。
由于在泵主体10上形成有高压室18,因此侧板6被导入高压室18中的工作油的压力挤压到转子2以及叶片3侧。从而,侧板6相对于转子2以及叶片3的间隙变小,可以防止工作油的泄露。这样,高压室18也作为用于防止从泵室7泄露工作油的加载机构发挥作用。
在泵主体10上朝向垂直于驱动轴1的轴向的方向形成有阀收容孔29。在阀收容孔29中收容有用于控制第一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压力的控制阀21。
控制阀21包括滑阀(spool)22、第一滑阀室24、第二滑阀室25和复位弹簧26;上述滑阀22能滑动自由地插入于阀收容孔29中;上述第一滑阀室24划分形成在滑阀22的一端与阀收容孔29的底部之间;上述第二滑阀室25划分形成在滑阀22的另一端与用于封闭阀收容孔29的塞柱23之间;上述复位弹簧26收容安装在第二滑阀室25内,作为用于向扩大第二滑阀室25的容积的方向对滑阀22施力的施力构件。
滑阀22包括沿阀收容孔29的内周面滑动的第一挡圈部22a以及第二挡圈部22b、和形成在第一挡圈部22a与第二挡圈部22b之间的环状槽22c。
在第一滑阀室24中与第一挡圈部22a相结合地配置有第一制动部22d,该第一制动部22d在滑阀22向缩小第一滑阀室24的容积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抵接于阀收容孔29的底部从而限制滑阀22的规定以上的移动。
在第二滑阀室25中与第二挡圈部22b相结合地配置有作为移动限制构件的第二制动部22e,该第二制动部22e在滑阀22向缩小第二滑阀室25的容积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抵接于塞柱23的底部而限制滑阀22的规定以上的移动。复位弹簧26围绕第二制动部22e地收容安装在第二滑阀室25内。
在控制阀21上连接有分别与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相连通的第一流体压通路33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34、与环状槽22c相连通同时与吸入通路17相连通的泄油通路35、和与第一滑阀室24相连通同时与高压室18相连通的导压通路37(参照图3)。
第一流体压通路33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34形成在泵主体10的内部,并贯穿接合环11地形成。
滑阀22止于使由被导入划分形成在两端上的第一滑阀室24以及第二滑阀室25中的工作油的压力产生的负荷、与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达到平衡的位置上。根据滑阀22的位置,分别利用第一挡圈部22a以及第二挡圈部22b开闭第一流体压通路33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34,并供给或排出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
在由第二滑阀室25的压力产生的负荷和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之和大于由第一滑阀室24的压力产生的负荷的情况下,成为复位弹簧26伸长,滑阀22的第一制动部22d抵接在阀收容孔29的底部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一流体压通路33被滑阀22的第一挡圈部22a阻塞,且第二流体压通路34被滑阀22的第二挡圈部22b阻塞。从而,第一流体压室31与高压室18的连通被切断,同时第二流体压室32与泄油通路35的连通也被切断。
在此,在第一挡圈(land)部22a上形成有与环状槽22c相连通的连通路22g(参照图3),因此,第一流体压室31形成为在第一流体压通路33被第一挡圈部22a阻塞的状态下,经由第一流体压通路33、连通路22g、以及环状槽22c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的状态。另外,由于在第二流体压室32中经由节流通路36始终导入有高压室18的工作油,因此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大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为最大。
与此相对,在由第一滑阀室24的压力产生的负荷大于由第二滑阀室25的压力产生的负荷和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之和的情况下,复位弹簧26被压缩,滑阀22克服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而移动。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流体压通路33与第一滑阀室24相连通,并借助该第一滑阀室24与导压通路37相连通。另外,第二流体压通路34与滑阀22的环状槽22c相连通,并借助该环状槽22c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从而,第一流体压室31与高压室18相连通,第二流体压室32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因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小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定子4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第二流体压通路34与环状槽22c的连通是借助形成在滑阀22的第二挡圈部22b上的凹口22f而进行的。因而,根据滑阀22的移动量来增加或减少泄油通路35相对于第二流体压室32的开口面积。
如上所述,控制阀21用于控制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压力,并利用安装在排出通路19中的节流孔件(orifice)28的前后压力差而进行动作。在第一滑阀室24中导入有节流孔件28上游的工作油,在第二滑阀室25中导入有节流孔件28下游的工作油。
即,高压室18的工作油未经由节流孔件28而是经由导压通路37被直接导向第一滑阀室24中,并且借助节流孔件28被导向第二滑阀室25中。节流孔件28只要对自泵室7排出的工作油的液流施加阻力即可,既可以是可变式也可以是固定式。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叶片泵100的动作。图4是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最大时的液压线路图,图5是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最小时的液压线路图。
在发动机的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轴1、转子2进行旋转时,各叶片3之间随着转子2的旋转而扩大的泵室7经由吸入口15自吸入通路17吸入工作油。另外,各叶片3之间缩小的泵室7经由排出口16将工作油排出到高压室18中。排出到高压室18中的工作油经由排出通路被供给于液压设备中。
在工作油通过排出通路19时,在安装在排出通路19中的节流孔件28的前后产生压力差,节流孔件28上游以及下游的压力分别被传递至第一滑阀室24以及第二滑阀室25中。控制阀21的滑阀22移动到使被导入第一滑阀室24和第二滑阀室25中的工作油的压力差产生的负荷、与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达到平衡的位置上。
在起动泵时,由于转子2的转速较小,所以节流孔件28的前后压力差较小。因此,如图4所示,滑阀22处于受到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而移动,使第一制动部22d与阀收容孔29的底部抵接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第一流体压室31与高压室18的连通被切断,经由形成在第一挡圈部22a上的连通路22g而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另外,第二流体压室32与泄油通路35的连通被切断。在此,定子4因经由节流通路36始终被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2中的高压室18的工作油而受到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的压力,因此定子4处于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最大的位置上。
这样叶片泵100以最大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并且排出与转子2的转速大致成比例的流量。从而,即使在转子2的转速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液压设备供给充分流量的工作油。
与此相对,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节流孔件28的前后压力差变大。从而,滑阀22克服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地移动。
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一流体压室31借助第一滑阀室24与高压室18相连通,同时第二流体压室32借助环状槽22c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因此,高压室18的工作油被供给到第一流体压室31中,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被排向泄油通路35。从而,定子4根据第一流体压室31与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差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随着滑阀22的移动,被供向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流量、以及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但滑阀22的移动由于第二制动部22e抵接于插塞23而受到限制。从而,对供向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流量、以及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限制,使其不会增加到规定流量以上。这样,第二制动部22e起作用以限制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的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排出流量,相当于流量限制部件。因而,定子4是缓慢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动的。这样,通过利用第二制动部22e限制滑阀22的移动,能够抑制定子4的振荡,从而能够抑制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的变动。
通过调整第二制动部22e的长度,能够限制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通过控制阀21的工作油的流量。即,第二制动部22e形成得越长,通过控制阀21的工作油的流量越少。
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持续减小时,定子4的外周面与接合环11的内周面的鼓出部12抵接,从而定子4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成为最低,泵室7为最低排出容量。
这样叶片泵100被调整成与排出通路19的节流孔件28的前后压力差相应的泵排出容量,并且排出容量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另外,即使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为最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最低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由此,能够在车辆行驶时适当调节供给到液压设备中的工作油。
另外,在转子2停止的状态、即叶片泵100停止运转的状态下,定子4停止在使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达到平衡的位置上。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定子4利用用于限制最低偏心量的鼓出部12,所以也不会使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在零以下。因而,即使在发动机的动力被传递给驱动轴1、叶片泵100处于转子2开始旋转的起动状态时,叶片泵100也可稳定地开始排出工作油。
如上所述,叶片泵100在起动泵时,利用始终被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2中的高压室18的工作油以最大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排出容量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成为最低,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鼓出部12也能够以最低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
图6的曲线图表示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特性。在图6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排出流量。
如上所述,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即排出流量减少时,通过利用第二制动部22e限制滑阀22的移动,可以限制供给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流量、以及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因此,如图6所示,排出流量减少时的响应性不良。但是,相应地由于定子4是缓慢移动的,因此能够充分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
从而,在叶片泵100中,为了加强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可以增大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大时的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排出通路的流路面积。具体而言,可以增大形成在第一挡圈部22a上的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从而,如图6所示,增强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
通过充分抑制排出流量减少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即使增大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也能够降低排出流量增加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
说明即使增大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也能够降低排出流量增加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的可能性的理由。在排出流量增加时,若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较大则定子4急剧地向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移动。但是,之后在定子4朝偏心量减小的方向摆回时,滑阀22的移动受到第二制动部22e的限制,因此定子4是缓慢地移动的。因而,即使在排出流量增加时也能够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这样,第二制动部22e起作用以抑制排出流量减少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并且还抑制排出流量增加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
如上所述,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特性是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良好、且还能抑制振荡。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起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叶片泵100由于设置了第二制动部22e,该第二制动部22e用于限制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少时的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排出流量,因此能够抑制定子4的急剧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另外,由于利用第二制动部22e来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因此为了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而可以增大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排出通路即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这样,能够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并能够获得可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另外,即使在排出压力急剧变动、滑阀22急剧移动的那样的情况下,由于利用第二制动部22e限制滑阀22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复位弹簧26的过度压缩。因而,能够防止损坏复位弹簧26,延长使用寿命。
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形式。
作为用于对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少时的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排出流量进行限制的流量限制部件,除了使用第二制动部22e,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置对通过第二流体压通路34的工作油施加阻力的节流部件40。节流部件40起作用以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少时,限制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因此发挥与第二制动部22e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作为始终将高压室18的工作油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2中的方法,除了节流通路36,如图8所示,也可以使第二流体压室32与第二滑阀室25始终连通着。采用该结构,可以经由第二滑阀室25而始终将高压室18的工作油导向第二流体压室32。
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去掉形成在第一挡圈部22a上的连通路22g,直接连通第一流体压通路33和环状槽22c。在该结构中,通过减小第一挡圈部22a的厚度来增大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加时的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排出通路的流路面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在零以下而在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鼓出部12。除此之外,也可以贯穿接合环11地设置始终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对定子4施力的弹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很明显在其技术性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

1.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转子,其与驱动轴相连结;叶片,其为多个,可相对于上述转子沿径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于上述转子上;定子,其用于收容上述转子,并随着上述转子的旋转使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在该定子的内周的凸轮表面上滑动,可相对于上述转子的中心偏心;泵室,其划分形成于上述转子与上述定子之间;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通过改变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来改变上述泵室的排出容量,其中,
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
第一流体压室以及第二流体压室,其划分形成于上述定子外周的收容空间内,利用相互的压力差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偏心;
控制阀,其相应于泵排出压力进行动作,控制上述第一流体压室和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流量限制部件,其向上述第一流体压室供给工作流体并自上述第二流体压室排出工作流体,从而限制在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减小时的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排出流量;
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还包括对自上述泵室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液流施加阻力的节流孔件;
上述控制阀包括:
滑阀,其与上述节流孔件的前后压力差相应地移动;
第一滑阀室以及第二滑阀室,其划分形成在上述滑阀的两端上,分别引导上述节流孔件的上游以及下游的工作流体;
施力构件,其收容安装在上述第二滑阀室内,用于向使该第二滑阀室的容积扩大的方向对上述滑阀施力;
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上述滑阀压缩上述施力构件而进行移动,以向上述第一流体压室供给自上述泵室排出的工作流体、并排出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
上述流量限制部件与上述滑阀相结合地配置在上述第二滑阀室内,可与收容有上述控制阀的阀收容孔的端部抵接,该流量限制部件是用于限制上述滑阀朝使上述第二滑阀室的容积缩小的方向移动的制动部。
CN2009101376054A 2008-04-23 2009-04-23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6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2971 2008-04-23
JP2008112971A JP5116546B2 (ja) 2008-04-23 2008-04-23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08-112971 2008-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6151A CN101566151A (zh) 2009-10-28
CN101566151B true CN101566151B (zh) 2011-08-17

Family

ID=4082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60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6151B (zh) 2008-04-23 2009-04-23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42817B2 (zh)
EP (1) EP2112378A3 (zh)
JP (1) JP5116546B2 (zh)
CN (1) CN1015661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0825A (zh) * 2013-04-07 2014-10-15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变排量机油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6397B2 (ja) * 2008-04-15 2013-06-1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5688003B2 (ja) * 2011-12-21 2015-03-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JP5787803B2 (ja) * 2012-03-21 2015-09-30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5993291B2 (ja) * 2012-11-27 2016-09-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WO2015074700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Pierburg Pump Technology Gmbh Variable displacement lubricant pump
JP6375212B2 (ja) * 2014-11-26 2018-08-15 Kyb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16118112A (ja) * 2014-12-19 2016-06-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CN104776071A (zh) * 2015-03-30 2015-07-15 周丹丹 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
JP6577227B2 (ja) * 2015-04-27 2019-09-18 Kyb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17160800A (ja) * 2016-03-07 2017-09-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US10253772B2 (en) 2016-05-12 2019-04-09 Stackpole International Engineered Products, Ltd. Pump with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a control system for directing delivery of pressurized lubricant
CN108798823B (zh) * 2018-08-21 2023-08-18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腔反馈的三级变排量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432A (en) * 1995-01-26 1996-10-08 Jidosha Kiki Co.,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having throttled control passages
CN1403711A (zh) * 2001-08-31 2003-03-19 尤尼西亚Jkc控制系统株式会社 变量泵
CN2589692Y (zh) * 2002-11-15 2003-12-03 阜新汽车转向泵厂 汽车可变排量动力转向泵
CN1464197A (zh) * 2002-06-13 2003-12-31 尤尼西亚Jkc控制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排量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0178A (ja) * 1999-08-06 2001-02-23 Bosch Braking Systems Co Ltd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4601760B2 (ja) * 2000-03-15 2010-12-2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
JP4601764B2 (ja) * 2000-04-18 2010-12-2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
JP3922878B2 (ja) * 2000-12-04 2007-05-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US6790013B2 (en) * 2000-12-12 2004-09-14 Borgwarner Inc.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with variable target regulator
JP4673492B2 (ja) * 2001-03-21 2011-04-20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
US6736604B2 (en) * 2001-06-18 2004-05-18 Unisia Jkc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of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for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3861721B2 (ja) * 2001-09-27 2006-12-20 ユニシア ジェーケー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オイルポンプ
DE102005041388A1 (de) * 2005-09-01 2007-03-08 Zf Lenksysteme Gmbh Rotationspumpe
JP2009047041A (ja) * 2007-08-17 2009-03-05 Hitachi Ltd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5216397B2 (ja) * 2008-04-15 2013-06-1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432A (en) * 1995-01-26 1996-10-08 Jidosha Kiki Co.,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having throttled control passages
CN1403711A (zh) * 2001-08-31 2003-03-19 尤尼西亚Jkc控制系统株式会社 变量泵
CN1464197A (zh) * 2002-06-13 2003-12-31 尤尼西亚Jkc控制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排量泵
CN2589692Y (zh) * 2002-11-15 2003-12-03 阜新汽车转向泵厂 汽车可变排量动力转向泵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73967A 2000.03.07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0825A (zh) * 2013-04-07 2014-10-15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变排量机油泵
CN104100825B (zh) * 2013-04-07 2017-03-15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变排量机油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69233A1 (en) 2009-10-29
JP5116546B2 (ja) 2013-01-09
EP2112378A2 (en) 2009-10-28
JP2009264192A (ja) 2009-11-12
US8342817B2 (en) 2013-01-01
EP2112378A3 (en) 2014-06-18
CN101566151A (zh)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6151B (zh)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CN101560975B (zh)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CN104541059B (zh) 可变容量形油泵及使用其的油供给系统
JP3861638B2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CN100379991C (zh) 变量泵
KR100476581B1 (ko) 가변 용량 펌프
JP5589068B2 (ja) 潤滑油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潤滑油ポンプ
EP1832752A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u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321895A (zh) 叶片泵
KR101789899B1 (ko) 다중 제어 챔버를 구비한 베인 펌프
KR20080095695A (ko) 스크롤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구조
WO2014080686A1 (ja) 作動油供給装置
JP3441100B2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CN107002672A (zh)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CN203098281U (zh) 涡旋压缩机
JP2002115673A (ja)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
US9714657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and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2009036137A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CN102563325A (zh) 一种汽车机油泵
JP2014034905A (ja)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CN202326260U (zh) 转子泵以及包括转子泵的旋转机械
JP2006241993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3032308B (zh) 筒式二元叶片泵
CN215170747U (zh) 压缩机供油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CN111936748B (zh) 流体机器、尤其是压缩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