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4974B - 分隔部件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分隔部件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4974B
CN101564974B CN2009101351095A CN200910135109A CN101564974B CN 101564974 B CN101564974 B CN 101564974B CN 2009101351095 A CN2009101351095 A CN 2009101351095A CN 200910135109 A CN200910135109 A CN 200910135109A CN 101564974 B CN101564974 B CN 101564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member
rib
bridging part
outle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1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4974A (zh
Inventor
井户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ihin Co Ltd
Keihin D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ihin Do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4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4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4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49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隔部件(34、36)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分隔部件(34、36)包括:隔板(60),隔板(60)具有保持抵靠出口(30)的内壁的相对端部;第一和第二桥接部(66、68),它们连接到隔板(60)并平行于隔板(60)延伸的方向突出;和第一和第二接合指(70、72),它们分别从桥接部(66、68)的远端弯曲。分隔部件(34、36)通过将接合指(70、72)与壳体(18)的围绕出口(30)的法兰边缘(32)接合而联接至壳体(18)。分隔部件(34、36)从出口(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分隔出口(30)。桥接部(66、68)具有抵靠法兰边缘(32)的上端表面的下端表面。

Description

分隔部件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隔车辆空调器的出口的分隔部件以及具有这种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背景技术
具有容纳在一个壳体中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器的HVAC(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是已知的一类车辆空调器。通过与流经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冷却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带到与加热器接触并被加热器加热,之后其与经过旁路通道而没有接触加热器的剩余冷却空气混合,然后作为调节后的空气从出口吹向车辆客厢。
出口包括:侧面口,其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导向客厢中的前座上的乘客的上身或车辆的侧车窗玻璃;中间面口,其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导向前座上的乘客的上身;脚部口,其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导向前座上的乘客的脚部。HVAC系统还可包括多用通道,其在所有时候都是打开的,以将调节后的空气引入侧面口。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39546和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11-115457分别公开了车辆空调器。如在这些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盖部件或调节板(damper)靠近侧面口和中间面口布置。当乘客调节客厢内的温度时,盖部件的开口被调节从而调节从侧面口和中间面口排出的调节后的空气量。
如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39546和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11-115457的图1所示,侧面口、中间面口和多用通道由与壳体一体形成的壁分隔开。为了使调节板进行角运动,如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39546中所公开的那样,必须在主壳体的隔板中形成用于在其中插入可角运动的轴的凹部,并且必须设置在形状上与主壳体互补的连接管道。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11-115457中公开的车辆空调器没有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39546中公开的车辆空调器的复杂结构。然而,根据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11-115457,为了使调节板进行角运动,调节板需要具有延伸部。因此导致调节板的制造过程复杂。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39546和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11-115457中公开的车辆空调器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并且组装起来费时费力。
而且,在这些公开的车辆空调器中,多用通道和出口具有恒定的开口面积。当这些车辆空调器安装在不同尺寸的车体中时,多用通道和出口的开口面积不能根据车体的尺寸而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可有效地简化结合有这种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的结构并还可简化结合有这种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的组装过程。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使得能够容易地改变结合有这种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的出口的开口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有上述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通过被联接至车辆空调器的壳体而将该壳体中限定的出口分隔成多个出口,所述分隔部件包括:隔板,其从所述出口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分隔所述出口,所述隔板具有保持抵靠所述出口的相应内壁表面的相对端部;第一桥接部和第二桥接部,它们连接到所述隔板并平行于所述隔板延伸的方向突出;以及第一接合指和第二接合指,它们分别从所述第一桥接部和所述第二桥接部的远端弯曲;其中,所述分隔部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接合指和所述第二接合指与所述壳体的围绕所述出口的法兰边缘接合而联接至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第一桥接部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具有保持抵靠所述法兰边缘的上端表面的相应下端表面。
当将分隔部件连接至车辆空调器的壳体时,可将调节板能进行角运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而不需要连接管道和调节板延伸部,并且分隔部件可将出口分隔开。因此,车辆空调器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并可容易地进行组装。
所述分隔部件还可包括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分别布置在所述隔板的所述相对端部上且各自的宽度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抵靠所述出口的相应内壁表面。因为分隔部件通过增大的接触面积而保持抵靠壳体,所以分隔部件在壳体中不易于晃动。
所述隔板的所述相对端部或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的相应端部表面可分别具有从其突出并接合在所述壳体中限定的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的第一肋和第二肋。分别接合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的第一肋和第二肋使分隔部件更能抵抗壳体中的晃动。可替换地,所述隔板的所述相对端部或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的相应端部表面可具有分别限定于其中并分别接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肋和第二肋的第一槽和第二槽。
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的宽度可以从其所述肋开始插入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一端向其所述插入结束的一端以渐缩方式逐渐扩展。这样构造的肋即使肋或槽具有尺寸误差也能够容易地插入槽中,并且防止插入槽中的肋晃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宽度还可以与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的宽度互补地以渐缩方式逐渐扩展。
所述第一桥接部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各自的长度大于所述法兰边缘的宽度。如果在从壳体中移除分隔部件的方向上对分隔部件施力,那么接合指在增加其与法兰边缘接合面积的方向上变形。因此,需要施加大的力来从壳体中移除分隔部件,或换言之,不易于从壳体中移除分隔部件。
所述第一接合指和所述第二接合指向所述第一桥接部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延伸的方向斜向弯曲。当将分隔部件连接到壳体时,第一接合指和第二接合指可能不容易与法兰边缘干涉。因此,可将分隔部件容易地连接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其中结合有上述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在该车辆空调器中,分隔部件可将出口分隔成多个出口。如果选择了在第一桥接部和第二桥接部的轴线与隔板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不同距离的分隔部件,那么可在不同的位置分隔出口,即,可以对分隔开的出口的开口面积进行各种改变。
车辆空调器可容易地进行组装,因为通过连接所需的分隔部件就可以简单地将出口分隔成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个出口。
法兰边缘在其上端表面上可具有脊,所述脊向第一桥接部和第二桥接部的下端表面突出。脊使第一桥接部和第二桥接部绷紧,且第一接合指和第二接合指接合法兰边缘。因此,有效地防止分隔部件在壳体中晃动。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简单地通过将分隔部件连接到壳体而将车辆空调器的壳体中限定的出口分隔成多个出口。车辆空调器由数量较少的部件制成,结构较简单,并且可容易地进行组装。
如果选择了具有布置在不同位置的隔板的分隔部件,则根据将车辆空调器的出口和通向结合有该车辆空调器的客厢的开口相互连接的管道的形状或客厢的构造改变出口的开口面积,以实现合适的空气流量分布。因此,分隔部件使得在将车辆空调器结合在具有不同尺寸的车体中时能够容易地改变出口的开口面积。
从如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仅以图示实施例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空调器的第二壳体部件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车辆空调器的壳体中限定的出口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出口的平面图,该出口由第一和第二分隔部件分隔成多个出口;
图5是第一分隔部件的正视图;
图6是第一分隔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分隔部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8是第二分隔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二壳体部件中的出口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分隔部件联接至第一壳体部件的方式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11是示出相互联接的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一壳体部件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12是示出相互联接的第二分隔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以及
图13是示出第一分隔部件从第一壳体部件移除的方式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分隔部件和结合有这种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空调器1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车辆空调器10包括壳体18,该壳体18包括第一壳体部件12、第二壳体部件14和第三壳体部件16。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部件14中具有分隔开的第一容纳室22和第二容纳室24。第一壳体部件12被类似地分隔开。第一容纳室22和第二容纳室24中分别容纳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器(两者均未示出)。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部件12和第二壳体部件14分别在其上端附近中限定有长圆孔26、28。当第一壳体部件12和第二壳体部件14相互连接而形成车辆空调器10时,长圆孔26、28相互连接而共同地形成大出口30。
大出口30的开口由法兰边缘32包围,用于将绝热体(未示出)附装到其上。如图4所示,第一分隔部件34保持与第一壳体部件12的法兰边缘32接合,第二分隔部件36保持与第二壳体部件14的法兰边缘32接合。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将大出口30分隔成三个小出口,即,第一出口38、第二出口40和第三出口42。
如图2所示,作为盖部件的调节部件44置于第一出口38、第二出口40和第三出口42中。调节部件44包括联接至转轴46的三个板部件48。板部件48的端部在与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相对应的位置处相互分隔开。
转轴46可角运动地支撑在相应的支撑孔50中,支撑孔50限定在第一壳体部件12和第二壳体部件14的相应的侧壁中。转轴46可通过转动机构(未示出)进行角运动。
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如图5所示,第一分隔部件34包括:隔板60;置于隔板60的相应的相对端部的第一和第二抵靠部62、64;分别从第一和第二抵靠部62、64向外突出的第一和第二桥接部66、68;以及分别从第一和第二桥接部66、68的远端弯曲的第一和第二接合指70、72。
如图2所示,隔板60在垂直于大出口30的纵向的方向上从大出口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隔板60在法兰边缘32在大出口30的纵向上相互面对的相对部分之间延伸。隔板60将大出口30分隔成第一出口38和第二出口40。隔板60还用于防止调节后的空气流在第一出口38和第二出口40中相互混合。隔板60在其下端中限定有弯曲凹部,转轴46延伸经过该凹部。
第一和第二抵靠部62、64在基本垂直于隔板60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隔板60的相应的相对端部弯曲。换言之,第一和第二抵靠部62、64在长圆孔26、28(即,大出口30)的纵向上延伸,并抵靠长圆孔26、28(即,大出口30)的内壁表面,如图2和3所示。第一和第二抵靠部62、64各自的宽度大于隔板60的厚度。
如图5至图7所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肋74布置在第一抵靠部62上并从第一抵靠部62突出,类似地,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肋76布置在第二抵靠部64上并从第二抵靠部64突出。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以渐缩方式沿竖直方向向上逐渐扩展。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分别插入在第一壳体部件12中限定的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中,如稍后所述。
相反地,可分别在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中限定第一槽和第二槽,并且可在第一壳体部件12上形成第一肋和第二肋,该第一肋和第二肋分别插入第一槽和第二槽中。
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分别从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突出。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与公共轴线L1对齐,该公共轴线L1与隔板60的中心轴线L2间隔开。换言之,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与隔板60的中心轴线L2间隔开。
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沿隔板60的中心轴线L2延伸,即,在隔板60延伸的方向上突出。换言之,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在平行于隔板60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分别从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弯曲的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具有相应的锁定齿84。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以及锁定齿84围绕法兰边缘32。
第二分隔部件36在结构上与第一分隔部件34相同。第二分隔部件36与第一分隔部件34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下面将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如图8所示,第二分隔部件36与第一分隔部件34线对称。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部件12具有第一接合部分86和第二接合部分88,第一接合部分86和第二接合部分88通过部分切除并凹进长圆孔26的法兰边缘32而形成在法兰边缘32中。如图3和9所示,第二壳体部件14还具有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通过部分切除并凹进长圆孔28的法兰边缘32而形成在法兰边缘32中。
如图9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12和第二壳体部件14中的每个的抵靠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中的每个的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的部分中分别限定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与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呈互补关系,并以渐缩方式在竖直方向向上逐渐扩展。
设置在法兰边缘32中的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的外端稍短于法兰边缘32的其他部分。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围绕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的相应外端延伸,锁定齿84保持抵靠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的外端的相应下端表面。
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各自的宽度Dm1、Dm2稍小于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各自的突出长度Dn1、Dn2。第三接合部分90和第四接合部分92均在其平行于长圆孔28的纵向延伸的上端表面上具有脊94。
尽管没有详细描述,第一壳体部件12和第一分隔部件34也具有与以上所述相同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空调器10基本如上所述构造。车辆空调器10的操作及优点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为了形成壳体,将第二壳体部件14联接至第一壳体部件12。长圆孔26、28被连接至到大出口30中。
然后,如图10所示,将第一分隔部件34连接到第一壳体部件12。此时,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分别被插入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中。
当将笔直肋插入笔直槽时,如果笔直肋的宽度(即,肋的水平尺寸)由于制造误差而大于笔直槽的宽度,那么不容易将笔直肋插入笔直槽中。相反,如果笔直肋的宽度小于笔直槽的宽度,那么被插入的笔直肋在笔直槽中易于晃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如上所述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以渐缩方式逐渐向上扩展,所以当第一肋74开始插入第一槽80时,第一槽80的宽度大于第一肋74的宽度,这对第二槽82和第二肋76同样适用。因此,易于将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分别插入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
甚至当第一槽80在其下端的宽度大于第一肋74在其下端的宽度时,如果第一槽80在其上端的宽度基本上与第一肋74在其上端的宽度相同,那么也能够防止第一肋74在第一槽80中晃动。
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的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在远离法兰边缘32的方向上稍微倾斜,或换言之,向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延伸的方向上斜向弯曲。因此,如图10所示,当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分别保持抵靠第一接合部分86和第二接合部分88时,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不与边缘32发生干涉。
最后,如图11所示,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的下端表面抵靠第一接合部分86和第二接合部分88上的脊94,且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的锁定齿84抵靠法兰边缘32的相应下端表面。第一分隔部件34现在被联接至第一壳体部件12。
类似地,如图2和图12所示,第二分隔部件36联接至第二壳体部件14。因此,大出口30现在被分隔成第一出口38、第二出口40和第三出口42。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大出口30由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分隔开。因此,与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39546中公开的车辆空调器不同,不需要在隔板中形成凹部,并且与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11-115457中公开的车辆空调器不同,不需要为调节板设置台阶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空调器10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且在成本上比较低廉。
如果要改变第一出口38和第三出口42的开口面积与第二出口40的开口面积的比例,则可以选择其他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的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的公共轴线L1与隔板60的中心轴线L2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的上述距离。因为其他分隔部件的隔板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12和第二壳体部件14的定位与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的图示的隔板60的定位不同,所以改变了第一出口38、第二出口40和第三出口42的开口的尺寸。
从以上内容可以理解,根据本实施方式,尽管壳体18保持不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分隔部件而简单地改变第一出口38、第二出口40和第三出口42的开口的尺寸。车辆空调器10因此可容易地转变为另一类型的不同尺寸的车体。
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跨在相应的脊94上,且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接合法兰边缘32。因而,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的挠曲在允许挠曲范围内较大,或换言之,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保持绷紧。结果,防止了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晃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车辆空调器10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且可以容易地改变出口的开口面积。
另外,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的突出长度Dn1、Dn2稍大于第一接合部分86和第二接合部分88的宽度Dm1、Dm2。当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要从壳体18移除时,锁定齿84易于以增加的接合面积接合第一接合部分86和第二接合部分88的外端的相应下端表面,如图13所示。因此,需要施加大的力来从壳体18移除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换言之,第一分隔部件34和第二分隔部件36不易在作用于其上的某类外力作用下而从壳体18脱离。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远离法兰边缘32稍微倾斜。然而,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可不必必须远离法兰边缘32稍微倾斜。另外,脊94可不必必须设置在法兰边缘32上。
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可不必必须与公共轴线L1对齐,不过可具有不相互对齐的相应轴线。如果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具有不相互对齐的相应轴线,那么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的轴线中的任一个可与隔板60的中心轴线L2对齐。
可不设置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可省去,隔板60可具有保持抵靠大出口30的内壁表面的相对端部。
而且,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的突出长度可基本上与法兰边缘32的宽度相同。
尽管示出并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的是,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改变和变更。

Claims (13)

1.一种分隔部件(34、36),该分隔部件(34、36)通过被联接至车辆空调器(10)的壳体(18)而将该壳体(18)中限定的出口(30)分隔成多个出口,所述分隔部件的特征在于,
该分隔部件包括:
隔板(60),其从所述出口(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分隔所述出口(30),所述隔板(60)具有保持抵靠所述出口(30)的相应内壁表面的相对端部;
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它们连接到所述隔板(60)并平行于所述隔板(60)延伸的方向突出;以及
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它们分别从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的远端弯曲;
其中,所述分隔部件(34、36)通过将所述第一接合指(70)和所述第二接合指(72)与所述壳体(18)的围绕所述出口(30)的法兰边缘(32)接合而联接至所述壳体(18);以及
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具有保持抵靠所述法兰边缘(32)的上端表面的相应下端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部件(34、36),该分隔部件(34、36)还包括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所述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分别布置在所述隔板(60)的所述相对端部上且各自的宽度大于所述隔板(60)的厚度,所述第一抵靠部(62)和所述第二抵靠部(64)抵靠所述出口(30)的相应内壁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隔部件(34、36),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0)的所述相对端部或所述第一抵靠部(62)和所述第二抵靠部(64)的相应端部表面分别具有从其突出并接合在所述壳体(18)中限定的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中的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或者具有限定于其中并分别接收布置在所述壳体(18)上的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的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隔部件(34、3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74)和所述第二肋(76)的宽度从其所述肋开始插入所述第一槽(80)和所述第二槽(82)的一端向其所述插入结束的一端以渐缩方式逐渐扩展,所述第一槽(80)和所述第二槽(82)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肋(74)和所述第二肋(76)的宽度互补地以渐缩方式逐渐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部件(34、3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各自的长度大于所述法兰边缘(3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部件(34、3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指(70)和所述第二接合指(72)向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延伸的方向斜向弯曲。
7.一种车辆空调器(10),该车辆空调器(10)包括壳体(18),所述壳体(18)中限定有出口(30),并具有联接至所述壳体(18)并将所述出口(30)分隔成多个出口的分隔部件(34、36);
所述车辆空调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34、36)包括:
隔板(60),其从所述出口(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分隔所述出口(30),所述隔板(60)具有保持抵靠所述出口(30)的相应内壁表面的相对端部;
第一桥接部(66)和第二桥接部(68),它们连接到所述隔板(60)上并平行于所述隔板(60)延伸的方向突出;以及
第一接合指(70)和第二接合指(72),它们分别从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的远端弯曲;
其中,所述分隔部件(34、36)通过将所述第一接合指(70)和所述第二接合指(72)与所述壳体(18)的围绕所述出口(30)的法兰边缘(32)接合而联接至所述壳体(18);以及
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具有保持抵靠所述法兰边缘(32)的上端表面的相应下端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34、36)还包括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所述第一抵靠部(62)和第二抵靠部(64)分别布置在所述隔板(60)的所述相对端部且各自的宽度大于所述隔板(60)的厚度,所述第一抵靠部(62)和所述第二抵靠部(64)抵靠所述出口(30)的相应内壁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0)的所述相对端部或所述第一抵靠部(62)和所述第二抵靠部(64)各自的端部表面分别具有从其突出并接合在所述壳体(18)中限定的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中的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或者具有限定于其中并分别接收布置在所述壳体(18)上的第一肋(74)和第二肋(76)的第一槽(80)和第二槽(8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74)和所述第二肋(76)的宽度从其所述肋开始插入所述第一槽(80)和所述第二槽(82)的一端向其所述插入结束的一端以渐缩方式逐渐扩展,所述第一槽(80)和所述第二槽(82)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肋(74)和所述第二肋(76)的宽度互补地以渐缩方式逐渐扩展。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各自的长度大于所述法兰边缘(32)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指(70)和所述第二接合指(72)向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延伸的方向斜向弯曲。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的所述法兰边缘(32)在其上端表面上具有脊,所述脊向所述第一桥接部(66)和所述第二桥接部(68)的下端表面突出。
CN2009101351095A 2008-04-21 2009-04-20 分隔部件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4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0409A JP5184192B2 (ja) 2008-04-21 2008-04-21 区画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8110409 2008-04-21
JP2008-110409 2008-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4974A CN101564974A (zh) 2009-10-28
CN101564974B true CN101564974B (zh) 2011-04-06

Family

ID=41281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1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4974B (zh) 2008-04-21 2009-04-20 分隔部件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84192B2 (zh)
CN (1) CN1015649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7965B2 (en) * 2019-06-12 2023-07-25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Baffle assembly for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4054Y (zh) * 1997-08-04 1999-01-13 王仁祥 一种分体式空调器
EP1241032A2 (en) * 2001-03-16 2002-09-18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1228U (ja) * 1993-03-19 1994-10-04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口
JP2001121943A (ja) * 1999-10-26 2001-05-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組付方法
JP4360099B2 (ja) * 2003-02-10 2009-11-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JP2005104289A (ja) * 2003-09-30 2005-04-21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4054Y (zh) * 1997-08-04 1999-01-13 王仁祥 一种分体式空调器
EP1241032A2 (en) * 2001-03-16 2002-09-18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55880A (ja) 2009-11-05
CN101564974A (zh) 2009-10-28
JP5184192B2 (ja)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3816B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a vehicle
US6012512A (en) Heat exchanger as well as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EP1457366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s
EP1266778A2 (en) Car air conditioner
JP556532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5079958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1564974B (zh) 分隔部件和具有该分隔部件的车辆空调器
CN104417315A (zh) 中央扶手箱结构
EP2020318B1 (en) Air-conditioning duct
US7572178B2 (en) System housing, in particular for a heating, ventilating and/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vehicle
US20100062702A1 (en) Defroster nozzle
JP4943266B2 (ja) エアコンユニットと空調ダクトとの取り付け構造
US20120291986A1 (en) Hvac device with footwell outlet
KR100729312B1 (ko) 차량용 송풍 덕트
US7147039B2 (en) Air rou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or heating system
CN11408395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050248175A1 (en) Center stack face plate with integrated HVAC duct assembly
US9242526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motorized vehicle
JP2004243796A (ja) 空調装置
JP201102581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09923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320372A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2007246034A (ja) 連結ダクト部材
JP200813754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2144451A (ja) 車両用空調ダク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