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9733A -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9733A
CN101549733A CNA200910030805XA CN200910030805A CN101549733A CN 101549733 A CN101549733 A CN 101549733A CN A200910030805X A CNA200910030805X A CN A200910030805XA CN 200910030805 A CN200910030805 A CN 200910030805A CN 101549733 A CN101549733 A CN 101549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folding
folding bicycle
roofbolt
vertic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30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9733B (zh
Inventor
许岳峰
舒布希·查特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 Yuefeng
Original Assignee
顾建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顾建美 filed Critical 顾建美
Priority to CN2009100308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49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9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9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9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9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及其相应的折叠方法,包括:自行车架、前轮、后轮、车座及驱动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自行车架包括前立杆、后立杆,所述后立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杆的连接杆及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收容口;所述折叠自行车还设有向后延伸出第一、第二支撑杆的行李包,当所述折叠自行车由自行车状态转向折叠状态时,所述自行车架、前轮及驱动机构均被收容于行李包内,不仅美观,同时折叠快速简单、携带十分方便,且折叠自行车设有行李包,当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该行李包可用以摆放其他物品,功能较全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尤其是指一种带有行李包的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人们出外旅游,经常会携带行李箱或行李袋。这样往往会给旅游带来不便,为了减轻行李负重,有时人们就会使用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小型折叠式行李车来拖运行李。但是从根本上讲,行李车本身又是一件行李,它只能拖运行李而不能作为其他的用处,在减轻负重的同时又增加了携带的负担。
自行车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到一些交通不发达或者交通比较拥挤的地方去旅游,有自行车代步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外出时携带一辆自行车也非易事,除了增加了自己的负重以外,还可能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无法带自行车进入火车站等。日本专利JP20011114175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能把折叠后的自行车装在一个包里,这样就能把自行车带上火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展开使用,但是该自行车在旅游的过程中不能拖运行李,即无行李车的功能,而且自行车本身也是一件行李。
中国专利CN97214287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代步旅行箱,该发明虽然具有自行车功能,且可以携带行李,但是其结构复杂,整体笨重,不能为广大使用者,特别是旅游爱好者所接受。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折叠式自行车予以改良以使其更方便携带,且可用于收纳行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当其被折叠后可被收容于行李包内,且该行李包还可收纳其他行李。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架、前轮、后轮、车座及驱动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自行车架包括前立杆、后立杆、位于所述前立杆上方的车把及与前立杆相连的中间杆,所述前轮安装于前立杆的下端,所述后轮位于所述中间杆的下方,所述后立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杆的连接杆及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收容口,所述车座设置于连接杆上,所述中间杆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折叠自行车还设有向后延伸出第一、第二支撑杆的行李包,当所述折叠自行车由自行车状态转向折叠状态时,所述前立杆、前轮、车把、中间杆及驱动机构均穿过所述收容口而被收容于行李包内。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包内设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行李包的内部空间分成互不干涉的车架收容部和行李放置部,用以当折叠自行车分步折叠后,所述前立杆、前轮、车把、中间杆及驱动机构仅仅被收容在车架收容部;相应地行李放置部为旅行者放置其他的行李所用。
再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架包括枢接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下端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内侧的第三、第四支撑杆、连接第三、第四支撑杆的横杆,及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杆上的行李包轮;所述后轮位于第三、第四支撑杆之间;所述中间杆的一端枢接于前立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横杆上。
再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自行车还设有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且用以控制中间杆运动的键杆,所述键杆固定设置在中间杆上,所述键杆的两端分别可伸缩地伸入到第一、第二支撑杆中,所述折叠自行车设有安装于第一或第二支撑杆上且与键杆配合的按钮,所述按钮用于驱动键杆从第一、第二支撑杆中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中间杆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枢接于中间杆上的齿轮盘、枢接于中间杆上的同心齿轮,及设在所述后轮上的从动齿轮,所述同心齿轮包括位于中间杆一侧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其中齿轮盘与第一齿轮用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从动齿轮用第二链条连接,所述齿轮盘间接驱动后轮旋转。
再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杆设有位于前立杆与齿轮盘之间的第六枢接点,以将中间杆分隔为前端杆及后端杆,所述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端杆及后端杆位于第六枢接点的一侧,并且所述前端杆及后端杆与前立杆大致平行。
再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架包括可伸缩的安装于前立杆内的车把连杆,所述车把连杆包括向前延伸的延伸杆及垂直延伸杆的固定杆,所述车把枢接于固定杆两侧的第一、第二枢轴点上,所述车把连杆可相对于前立杆做180度自旋转。
再进一步地,所述前立杆包括相互枢接的圆筒状上杆柱、下杆柱及自下杆柱向下延伸的分叉部,所述前轮枢接于分叉部,所述中间杆的前端枢接于上杆柱的第三枢轴点上,用以使前立杆可相对于中间杆绕第三枢轴点转动;所述下杆柱包括位于第三枢轴点下方的第四、第五枢轴点,及位于第四、第五枢轴点之间的连杆。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上述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车把相对固定杆向下弯折,并将杆托向下收容于上杆柱内;
(b)前轮连同分叉部绕第五枢轴点向外弯折90度,使分叉部大致垂直于连杆;然后,将所述连杆绕第四枢轴点向外弯折90度,使连杆大致垂直于上杆柱;同时,将杆托绕自身轴心向后旋转180度,使车把及延伸杆位于上杆柱的后方;
(c)将中间杆的前端杆绕第六枢轴点逆时针旋转180度,使前端杆与后端杆大致平行,同时,调整上杆柱,最终使前端杆、后端杆及上杆柱三者大致平行;
(d)顺时针旋转后端杆,进而使车把连杆、前立管、前轮、中间杆均收容于行李包内。
进一步地,所述杆托与上杆柱之间设有固定机构,上述步骤(a)中车把相对于固定杆向下弯折90度,在将杆托向下收容于上杆柱之前,先松开固定机构。
再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自行车包括枢接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下端的转动部,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部上,上述步骤(d)中包括将转动部与中间杆一起绕下端做顺时针转动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后立杆包括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杆顶端的连接杆,所述折叠自行车包括安装于连接杆上的车座,上述步骤(d)完成后,所述车座暴露于行李包的外部。
再进一步地,所述车座设有拉杆,所述步骤(d)完成后还设有将拉杆从车座内拉出的步骤,此时,所述行李包轮充当行李包的拖轮。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架还包括可控制中间杆是否转动的键杆及与键杆配合的按钮,在上述步骤(d)之前,先按下按钮使键杆从第一、第二支撑杆中脱离,进而使后端杆可以旋转。
再进一步地,所述前立杆包括位于上、下杆柱之间的第三枢轴点,所述中间杆的前端枢接于第三枢轴点上,在上述步骤(c)中,所述上杆柱通过第三枢轴点调整倾斜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折叠车的自行车架、前轮及驱动机构可被完全收容于行李包内,不仅美观,同时折叠快速简单、携带十分方便,且折叠自行车设有行李包,当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该行李包可用以摆放其他物品,功能较全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主要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第一步被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第二步被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第三步被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第四步被折叠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折叠自行车100,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发明折叠自行车100包括:自行车架1、前轮2、后轮3、车座4及驱动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5。本发明折叠自行车100可以处于两种状态:(1)正常使用状态(也称之为自行车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折叠自行车100的自行车架1、前轮2及后轮3均被打开,且前轮2与后轮3位于同一平面内;(2)折叠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折叠自行车100的自行车架1、前轮2等相关零部件被收容于位于折叠自行车100后方的一个行李包6内(容后详述)。
所述自行车架1包括前立杆11、后立杆12、位于前立杆11上方的把手连杆13及中间杆14。所述前立杆11包括圆筒状上杆柱111、下杆柱112及自下杆柱112向下延伸的分叉部113。所述前轮2被枢接于该分叉部113上,并可沿前轮2的轴心自由转动。所述把手连杆13包括可伸缩地安装于上杆柱111上的杆托131、自杆托131上部向前垂直延伸的延伸杆132、自延伸杆132水平延伸的固定杆133及枢接于固定杆133两端的一对把手134。所述延伸杆132固定连接于杆托131上,以提供自行车架1足够的强度。所述杆托131、延伸杆132及固定杆133两两相互垂直。当把手134处于打开状态时,该对把手134与固定杆133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如图1所示)。所述把手134枢接于固定杆133两端的第一、第二枢轴点135、136。所述杆托131与上杆柱111接合处设有一个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可以为普通的销轴连接,当固定机构处于放松状态时,可以调节杆托131伸出上杆柱111的长度;所述杆托131可相对上杆柱111做360度转动。
所述中间杆14的前端枢接于上杆柱111的第三枢轴点114上,使前立杆11可相对于中间杆14绕第三枢轴点114转动,以便于折叠自行车100的折叠。所述下杆柱112包括位于第三枢轴点114下方的第四、第五枢轴点115、116,及位于第四、第五枢轴点115、116之间的连杆117。所述分叉部113可绕第五枢轴点116向外弯折,使分叉部113大致垂直于连杆117;同时,所述连杆117可绕第四枢轴点115向外弯折,使连杆117大致垂直于上杆柱111,进而使前轮2与后轮3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如图5所示)。
所述后立杆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及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顶部的连接杆12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平行设置,所述车座4设置于连接杆123的中部位置。
为了便于折叠自行车100在折叠状态下的携带,所述行李包6设置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上且向后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李包6为长方体状且两边均固定连接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的上、下端124、125,以形成较大的收容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李包6可被设置为以分离方式的组装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上,例如,通过拉链的形式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当折叠自行车100处于自行车状态时,所述行李包6可以从折叠自行车100上取下,不必与自行车架1一直连接在一起,既美观,又方便;当需要折叠该折叠自行车100时,装上行李包6,然后,将折叠自行车100分步折叠后(容后详述)放置于行李包6内。当然,所述行李包6可以由软质或硬质材料制成,当行李包6由硬质材料制成且所述折叠自行车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行李包6可充当座凳使用;当折叠自行车100处于自行车状态时,所述硬质材料制成的行李包6可以为自行车架1提供强度。
所述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之间设有收容口128,当折叠自行车100被折叠时,所述把手连杆13、前轮2等其他部件均穿过该收容口128,而被收容于行李包6内,当然,所述行李包6同样可以用来存储其他物品。结合图2所示,行李包6内设有一个隔板62,所述隔板把行李包6的内部空间分成互不干涉的两个部分:车架收容部61和行李放置部63,即当折叠自行车100分步折叠后,其车架部分仅仅被收容在车架收容部61;而行李放置部63可以为旅行者放置其他的行李。
所述自行车架1包括枢接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下端125的转动部7,所述转动部7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内侧的第三、第四支撑杆71、72、连接第三、第四支撑杆71、72顶端的横杆73及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上的行李包轮75。所述中间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横杆73的中部。当折叠自行车100处于自行车状态时,第三、第四支撑杆71、72分别抵接在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与行李包轮75之间的横杆上,起到一个增加强度的作用。
所述自行车架1还设有固定于中间杆14下方的另一个分叉部74,所述后轮3位于中间杆14的下方且枢接于分叉部7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5为机械驱动,结合图3所示,其包括枢接于中间杆14上的齿轮盘51、与齿轮盘51相互固定的踏板连杆52及枢接于于踏板连杆52两端的一对踏板53。所述中间杆14靠近后轮3的部位设有同心齿轮54,所述同心齿轮54包括位于中间杆14一侧的第一齿轮541及第二齿轮542。所述后轮3设有位于分叉部74之间的从动齿轮31。所述齿轮盘51与第一齿轮541用第一链条55连接,所述第二齿轮542与从动齿轮31用第二链条56连接,进而使齿轮盘51间接带动后轮3转动。所述中间杆14还设有位于第三枢轴点114与齿轮盘51之间的第六枢轴点146,与现有技术的折叠车折弯枢轴点类似,当然也可以采用普通的销轴连接。该第六枢轴点146将中间杆14分隔为前端杆144及后端杆145,所述前端杆144可绕第六枢轴点146逆时针旋转。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5可以通过电池驱动或太阳能驱动,即,所述后轮3安装电机,通过电池或太阳能提供能源以驱动电机旋转,同样可以达成驱动功能。
为了提高折叠自行车100的使用安全性,所述自行车架1还包括可控制转动部7是否转动的键杆8及与键杆8配合得按钮9。所述键杆8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或第二支撑杆121、122上,另一部分安装于中间杆14上。当折叠自行车100处于自行车状态时,所述键杆8固定于中间杆14上,进而使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与转动部7之间保持稳定的相对关系,此时,转动部7无法转动。当所述折叠自行车100需要折叠时,按下按扭9,所述键杆8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中脱离,此时,转动部7处于可以转动的自由状态。
本发明的折叠自行车具体折叠步骤如下:
第一步,请参图6所示,将车把134相对固定杆133向下弯折90度,然后,松开固定机构,并将杆托131向下收容于上杆柱111内;
第二步,请参图7所示,前轮2连同分叉部113绕第五枢轴点116向外弯折90度,使分叉部113大致垂直于连杆117;然后,将所述连杆117绕第四枢轴点115向外弯折90度,使连杆117大致垂直于上杆柱111;同时,将杆托131绕自身轴心向后旋转180度,使车把134及延伸杆132位于上杆柱111的后方;
第三步,请参图8所示,将中间杆14的前端杆144绕第六枢轴点146逆时针旋转180度,使前端杆144与后端杆145大致平行;同时,向下调整上杆柱111,最终使前端杆144、后端杆145及上杆柱111三者大致平行;
第四步,按下按扭9,所述键杆8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中脱离,顺时针旋转后端杆145,使转动部7绕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下端125顺时针转动,进而使把手连杆13、前立杆11、前轮2、中间杆14及驱动机构5均穿过收容口128而被隐藏于行李包6内,而后轮3的绝大部分也被收容到行李包6内。当行李包6倾斜时,所述行李包轮75向下突出行李包6并作为行李包6的拖轮。所述车座4暴露于行李包6外,并且车座4设有可用以拖动行李包6的拉杆(未图示)。
本发明折叠自行车100设有行李包6,当折叠自行车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自行车100的零部件绝大部分均收容于行李包6内,不仅美观,同时携带方便;另外,所述行李包6可用以摆放其他物品,功能较全且使用方便。
除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之外,本发明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后轮3处设置减震器,使用免充气轮胎,用以减少车辆使用中的维修量。为了便于携带,本发明的折叠自行车可采用轻质金属合金材料制作,如铝镁合金、钛镁合金等等。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架(1)、前轮(2)、后轮(3)、车座(4)及驱动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5),所述自行车架(1)包括前立杆(11)、后立杆(12)、位于所述前立杆(11)上方的车把(134)及与前立杆相连的中间杆(14),所述前轮(2)安装于前立杆(11)的下端,所述后轮位于所述中间杆(14)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杆的连接杆(123)及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收容口(128),所述车座设置于连接杆(123)上,所述中间杆(14)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折叠自行车还设有向后延伸出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的行李包(6),当所述折叠自行车(100)由自行车状态转向折叠状态时,所述前立杆(11)、前轮(2)、车把(134)、中间杆(14)及驱动机构(5)均穿过所述收容口(128)而被收容于行李包(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包(6)内设有一个隔板(62),所述隔板(62)将行李包(6)的内部空间分成互不干涉的车架收容部(61)和行李放置部(63),用以当折叠自行车(100)分步折叠后,所述前立杆(11)、前轮(2)、车把(13)、中间杆(14)及驱动机构(5)仅仅被收容在车架收容部(61);相应地行李放置部(63)为旅行者放置其他的行李所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架包括枢接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下端的转动部(7),所述转动部包括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内侧的第三、第四支撑杆(71、72)、连接第三、第四支撑杆的横杆(73),及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上的行李包轮(75);所述后轮(3)位于第三、第四支撑杆(71、72)之间;所述中间杆(14)的一端枢接于前立杆(1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横杆(7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自行车还设有位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之间且用以控制中间杆(14)运动的键杆(8),所述键杆(8)固定设置在中间杆(14)上,所述键杆(8)的两端分别可伸缩地伸入到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中,所述折叠自行车设有安装于第一或第二支撑杆(121、122)上且与键杆(8)配合的按钮(9),所述按钮(9)用于驱动键杆(8)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中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设置在中间杆(14)上,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枢接于中间杆(14)上的齿轮盘(51)、枢接于中间杆上的同心齿轮(54),及设在所述后轮上的从动齿轮(31),所述同心齿轮包括位于中间杆一侧的第一齿轮(541)及第二齿轮(542),其中齿轮盘与第一齿轮用第一链条(55)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从动齿轮用第二链条(56)连接,所述齿轮盘(51)间接驱动后轮(3)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14)设有位于前立杆(11)与齿轮盘(51)之间的第六枢接点(146),以将中间杆(14)分隔为前端杆(144)及后端杆(145),所述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端杆(144)及后端杆(145)位于第六枢接点(146)的一侧,并且所述前端杆(144)及后端杆(145)与前立杆(11)大致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架包括可伸缩的安装于前立杆(11)内的车把连杆(13),所述车把连杆(13)包括向前延伸的延伸杆(132)及垂直延伸杆的固定杆(133),所述车把枢接于固定杆(133)两侧的第一、第二枢轴点(135、136)上,所述车把连杆(13)可相对于前立杆(11)做180度自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杆(11)包括相互枢接的圆筒状上杆柱(111)、下杆柱(112)及自下杆柱(112)向下延伸的分叉部(113),所述前轮(2)枢接于分叉部(113),所述中间杆(14)的前端枢接于上杆柱(111)的第三枢轴点(114)上,用以使前立杆(11)可相对于中间杆(14)绕第三枢轴点(114)转动;所述下杆柱(112)包括位于第三枢轴点(114)下方的第四、第五枢轴点(115、116),及位于第四、第五枢轴点(115、116)之间的连杆(117)。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车把(134)相对固定杆(133)向下弯折,并将杆托(131)向下收容于上杆柱(111)内;
(b).前轮(2)连同分叉部(113)绕第五枢轴点(116)向外弯折90度,使分叉部(113)大致垂直于连杆(117);然后,将所述连杆(117)绕第四枢轴点(115)向外弯折90度,使连杆(117)大致垂直于上杆柱(111);同时,将杆托(131)绕自身轴心向后旋转180度,使车把(134)及延伸杆(132)位于上杆柱(111)的后方;
(c).将中间杆(14)的前端杆(144)绕第六枢轴点(146)逆时针旋转180度,使前端杆(144)与后端杆(145)大致平行,同时,调整上杆柱(111),最终使前端杆(144)、后端杆(145)及上杆柱(111)三者大致平行;
(d).顺时针旋转后端杆(145),进而使车把连杆(13)、前立管(11)、前轮(2)、中间杆(14)均收容于行李包(6)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托(131)与上杆柱(111)之间设有固定机构,上述步骤(a)中车把(134)相对于固定杆(133)向下弯折90度,在将杆托(131)向下收容于上杆柱(111)之前,先松开固定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自行车(100)包括枢接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下端(125)的转动部(7),所述中间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部(7)上,上述步骤(d)中包括将转动部(7)与中间杆(14)一起绕下端(125)做顺时针转动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杆(12)包括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顶端(124)的连接杆(123),所述折叠自行车(100)包括安装于连接杆(123)上的车座(4),上述步骤(d)完成后,所述车座(4)暴露于行李包(6)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4)设有拉杆,所述步骤(d)完成后还设有将拉杆从车座(4)内拉出的步骤,此时,所述行李包轮(75)充当行李包(6)的拖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架(1)还包括可控制中间杆(14)是否转动的键杆(8)及与键杆(8)配合按钮(9),在上述步骤(d)之前,先按下按钮(9)使键杆(8)从第一、第二支撑杆(121、122)中脱离,进而使后端杆(145)可以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杆(11)包括位于上、下杆柱(111、112)之间的第三枢轴点(114),所述中间杆(14)的前端枢接于第三枢轴点(114)上,在上述步骤(c)中,所述上杆柱(111)通过第三枢轴点(114)调整倾斜度。
CN200910030805XA 2009-04-15 2009-04-15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9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0805XA CN101549733B (zh) 2009-04-15 2009-04-15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0805XA CN101549733B (zh) 2009-04-15 2009-04-15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9733A true CN101549733A (zh) 2009-10-07
CN101549733B CN101549733B (zh) 2011-05-11

Family

ID=4115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08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9733B (zh) 2009-04-15 2009-04-15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497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1631A (zh) * 2011-09-16 2013-03-27 郭弘雍 具有自行车功能的行李箱
CN103158818A (zh) * 2012-05-14 2013-06-19 游云开 行李拖车式电动自行车
CN103738440A (zh) * 2013-12-20 2014-04-23 冯贤生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行李箱
CN105882844A (zh) * 2015-02-18 2016-08-2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结合成整体的折叠自行车系统
CN107095426A (zh) * 2017-06-07 2017-08-29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行李载具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1631A (zh) * 2011-09-16 2013-03-27 郭弘雍 具有自行车功能的行李箱
CN102991631B (zh) * 2011-09-16 2014-12-10 郭弘雍 具有自行车功能的行李箱
CN103158818A (zh) * 2012-05-14 2013-06-19 游云开 行李拖车式电动自行车
CN103738440A (zh) * 2013-12-20 2014-04-23 冯贤生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行李箱
CN103738440B (zh) * 2013-12-20 2016-04-06 冯贤生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行李箱
CN105882844A (zh) * 2015-02-18 2016-08-2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结合成整体的折叠自行车系统
US9969453B2 (en) 2015-02-18 2018-05-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grated folding bike system
CN105882844B (zh) * 2015-02-18 2019-04-0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结合成整体的折叠自行车系统
CN107095426A (zh) * 2017-06-07 2017-08-29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行李载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9733B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1916U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1549733B (zh) 折叠自行车及其折叠方法
CN110104048A (zh) 能够以转动状态和转向状态操作的三轮车及选择状态方法
CN103204209B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201376631Y (zh) 折叠自行车
CN202481218U (zh) 折叠自行车
CN206031645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叠代步车
CN105501365B (zh) 一种折叠车架及折叠电动车
CN201447016U (zh) 具有收容行李功能的折叠自行车
CN201721571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2089167U (zh) 可折叠、变形的脚踏车
CN201597697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1161667Y (zh) 一种折叠式骑拖两用自行车
CN201291971Y (zh) 箱式折叠型电动辅助脚踏车
JP2002249091A (ja) キャリアー兼用のx型フレ−ムによる折畳み自転車
CN209719805U (zh) 安全型电动婴儿车及其三轮车体
KR101209938B1 (ko) 접이식 자전거
CN201545127U (zh) 便携箱式电动自行车
CN201842192U (zh) 箱式折叠车
CN201023591Y (zh) 伸缩式旅行车
CN206125279U (zh) 推骑多功能母婴车
CN208344408U (zh) 电动滑板车的收放式载物板
CN218463797U (zh) 多功能易折叠脚蹬自行车
CN2835059Y (zh) 电动自行车折叠车架
CN213083401U (zh) 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U YUEFE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 JIANMEI

Effective date: 201004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000 ROOM 204, BUILDING 46, FENGQINGSHUIAN, INDUSTRIAL PARK DISTRICT,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 TO: 200433 ROOM 503, BUILDING 2, BAIYU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ZA, LANE 251, SONGHUAJI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C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408

Address after: 200433 Shanghai city Yangpu District Songhua River road 251 Lane Magnolia Plaza Building 2, room 5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pplicant after: Xu Yuefeng

Address before: 215000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Maple waterfront building 204 room 46

Applicant before: Gu Jianme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