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2621B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2621B
CN101542621B CN2008800005826A CN200880000582A CN101542621B CN 101542621 B CN101542621 B CN 101542621B CN 2008800005826 A CN2008800005826 A CN 2008800005826A CN 200880000582 A CN200880000582 A CN 200880000582A CN 101542621 B CN101542621 B CN 101542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tray salver
disc
arrow
accommod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05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2621A (zh
Inventor
稻田真宽
江泽弘造
泷泽辉之
富田浩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2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2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6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pivot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装置,本发明的盘装置具备:盒托架;设于所述盒托架的托架开口部附近一对导向壁;具有与盘盒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部并转动的一对开闭杆;对所述一对开闭杆施力的杆施力弹簧;使所述一对开闭杆的转动和所述夹具托架的转动连动的连动机构部。当所述盘盒的插入开始时及排出完成时,一对卡合部的间隔处于比所述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小的状态下,通过所述一对开闭杆转动,使得所述间隔比所述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大,从而处于与所述盘盒卡合,并装填有所述盘盒的状态。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收纳于盒式收纳体中的光盘或者磁盘等盘状的数据存储媒体记录数据和/或从数据存储媒体再生数据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光束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CD、DVD等、利用磁性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软盘等、以及利用光束和磁性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MO、MD等盘状的记录/再生媒体,社会上已经得以广泛普及。这样的记录/再生媒体中的DVD-RAM、MO等记录型媒体,基于保护其所记录的信号观点而例如被收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盒中。以下,本申请说明书中盘盒是指收纳有盘状的记录/再生媒体的盒。
图18是示意地表示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盘盒的构造的图。在图18中,盘盒100具备收纳可记录和/或再生的盘10且形成盘盒100的外壳的盒主体101。
对于盒主体101而言,盘电机等使盘10旋转的单元以及记录和/或再生的单元进入盒主体101内,在盒主体1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用于接近盘10的开口101w。另外,盒主体101具有内壁,该内壁对盘10的中心进行定位,且确保相对于盘10具有间隙,而可旋转地保持盘10。
为了覆盖设于盒主体1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开口101w以保护从开口101w露出的盘10的表面,盘盒100具备挡板103,挡板103被弯折成C字形从而夹持盒主体101。
挡板103可向图18所示的箭头P方向平行移动,且被弹簧势力成恢复至闭合了开口101w的状态。这样,在没有特别施加外力时,以盘10不会露出的方式来构成盘盒100。
当使用盘装置(未图示)对盘盒进行记录和/或再生时,为了夹紧盘10并使记录和/或再生的单元接近盘10,通过使挡板(shutter)103向箭头P方向移动而露出盘10。此时,利用向将盘盒100插入向盘装置的箭头Q方向的移动,使挡板开启件104的突起104a与挡板103的凹口部103a卡合,并利用伴随移动的挡板开启件104以旋转中心104b为中心的向箭头R方向的转动,从而使挡板103向箭头P方向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3264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盘盒,在以往的盘盒中,为了卡紧盘或者光读写头对盘的信息记录面整体读取,需要将实现这样目的的开口设置成从盒的中央到端部。另外,在该构造的盘盒的情况下,挡板相对于盒的外壳呈直线移动,挡板开放时需要挡板退避的区域。根据这些情况来看,由于开口部的大小依赖于盒的外形的尺寸,所以在小型盒上设置较大的开口部,这在设计上是比较困难的。其结果是,在使用小型盒的小型设备及盘式摄像机中,存在光读写头的大小受到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即便缩小外形也可设置较大的读写头开口部的盘盒对应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盘装置,其可装填收纳有盘的盘盒,其中,上述盘装置具备:盒托架,其是支承上述盘盒的盒托架,并具有用于从外部向上述盒托架内插入上述盘盒,向上述外部排出上述盒托架内的上述盘盒的托架开口部;一对导向壁,它们配置于上述盒托架的上述托架开口部附近,限制上述盘盒的插入及排出方向;盘电机,其具有载置上述盘的转盘,并使上述转盘旋转;读写头,其进行将信息记录于上述盘以及再生被记录于上述盘的信息的至少一者;夹具,其用于在其与上述转盘之间夹紧上述盘;夹具托架,其支承上述夹具使其可旋转,通过相对于上述盒托架转动,进行使上述夹具在离开上述转盘的退避位置和在上述转盘上夹紧上述盘的夹紧位置之间升降的夹具升降动作;纵向基座,其支承上述读写头及上述盘电机,并且支承使上述盒托架可转动;第一开闭杆,其具有与上述盘盒的一部分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在插入或者排出上述盘盒时转动;第二开闭杆,其具有与上述盘盒的另一部分卡合的第二卡合部,在插入或者排出上述盘盒时转动;第一杆施力弹簧,其对上述第一开闭杆施力;第二杆施力弹簧,其对上述第二开闭杆施力;连动机构部,其使上述第一开闭杆及上述第二开闭杆的转动与上述夹具托架的转动连动,在上述盘盒的插入开始时以及排出完成时,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处于小于上述一对导向壁的间隔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第一开闭杆及上述第二开闭杆转动,使得上述间隔比上述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大,从而处于与上述盘盒卡合且装填有上述盘盒的状态,在装填有上述盘盒的状态下,通过在上述盘盒上形成开口且上述夹具托架使上述夹具下降而将上述盘夹紧在该夹具与上述转盘之间,能够使上述读写头存取于上述盘,上述盘电机载置上述盘。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是肘杆弹簧(toggle spring),该肘杆弹簧通过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旋转,使得对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施力的施力方向,在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变小的方向与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变大的方向的之间反转,上述盘装置进行如下上述的动作的至少一者,即:通过上述肘杆弹簧的上述反转动作,由上述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施力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驱动上述连动机构部;通过上述连动机构部转动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上述肘杆弹簧进行上述反转动作。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连动机构部包括: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它们沿上述插入以及排出方向滑动动作而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抵接,使得上述肘杆弹簧反转动作并使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旋转;第一及第二连结臂,它们被分别转动支承于上述夹具托架和上述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上述夹具托架、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一及第二连结臂构成连杆机构,通过上述盒托架旋转,使得上述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滑动动作,从而使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转动。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夹具托架上具有与上述纵向基座卡合的卡合部,通过上述卡合部与上述纵向基座卡合,与上述盒托架相对于上述纵向基座转动的动作连动,上述夹具托架相对于上述盒托架转动而进行上述夹具升降动作。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盘盒具备: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它们分别具有收纳上述盘的一部分的空间并通过相互接合来收纳上述盘整体;支承基座部件,其支承上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使其分别可围绕转动轴转动,上述第一及第二卡合部分别与上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卡合,使得上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转动,以使在插入上述盘盒时形成上述开口。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盘盒的上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分别具有:切口部,其可旋转地卡合上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卡合部;旋转轴;连动部,其以逆向同步并围绕上述旋转轴旋转的方式相互卡合。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插入或排出上述盘盒时,通过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一盘收纳部的切口部可旋转地卡合,来构成第一连杆机构,其以上述第一开闭杆的转动轴、上述第一卡合部与切口部的卡合、以及上述第一盘收纳部的旋转轴为节点,且通过上述第二卡合部与上述第二盘收纳部的切口部可旋转地卡合,来构成第二连杆机构,其以上述第二开闭杆的转动轴、上述第二卡合部与切口部的卡合、以及上述第二盘收纳部的旋转轴为节点,其中,通过上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围绕旋转轴相互逆向同步旋转,使得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机构将上述盘盒的插入方向保持为一定。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在装填了上述盘盒的状态下,能够与上述盘的外侧面抵接,通过上述定位部件与上述盘抵接,使上述盘电机进行相对于上述盘的中心定位。
在某个优选实施的方式,上述定位部件设于上述盒托架。
根据本发明的盘装置,在盘盒插入时,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小于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因此,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与被插入了的盘盒可靠地抵接卡合。另外,在装填了盘盒的状态下,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以相互的间隔比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大的方式沿着第一及第二导向槽移动。因此,以比收纳了盘的状态的盘盒的投影面积更靠外侧而露出盘盒的挡板和收纳部的方式开放,可以形成较大的开口。因此,可以对应外形较小但可设置较大的读写头开口的盘盒。
另外,由于盘装置具备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转动和夹具托架的转动连动的连动机构部,所以第一及第二开闭杆在盘盒上形成开口时,与其连动,夹具托架使夹具下降,从而在其与转盘之间夹紧盘。这样的两个动作利用连动机构部连动,因此,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且可靠地在盘盒上设置开口,并且能够利用夹具来夹紧盘。
另外,第一及第二开闭杆被施力方向反转的肘杆弹簧所施力,因此可以在肘杆弹簧反转的时机下驱动连动机构部。这样,与连动机构部连动的夹具托架的转动动作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动作完全没有连动,可以形成仅仅第一及第二开闭杆动作的状态。因此,可以适当地控制设于盘盒的开口与夹具的升降的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盘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处于盘盒的插入前、插入开始时以及排出完成时的状态的图1的盘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处于完成盘盒的装填的状态的图1的盘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盘装置的侧视图,其中,(a)表示盘盒的插入开始时以及排出完成时的盒托架的位置,(b)表示在插入/排出盘盒动作途中的盒托架的位置,(c)表示对盘进行记录和/或再生时的盒托架的位置。
图5(a)~(d)是表示利用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开闭杆的转动的第一杆施力弹簧的反转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盘装置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从图1的盘装置中去除第一开闭杆情况下的开放动作中以及闭塞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通过向两个方向转动盘收纳部来进行开口部的开闭的盘盒的整体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盘收纳部闭塞了的状态,(b)表示盘收纳部开放了的状态。
图14是表示通过向两个方向转动盘收纳部来进行开口部的开闭的盘盒的整体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盘收纳部闭塞了的状态,(b)表示盘收纳部开放了的状态。
图15是表示通过向两个方向旋转盘收纳部来进行开口部的开闭的盘盒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图13表示的盘盒的局部剖视图,其中(a)表示盘收纳部闭塞了的状态,(b)表示盘收纳部开放了的状态。
图17是图13表示的盘盒的局部剖视图,其中(a)表示仅解除了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的状态,(b)表示同时解除了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的状态。
图18是表示以往的盘盒的概要构造以及盒挡板的开闭动作中的一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盘
20    纵向基座(traverse base)
21、22    盒定位销
30    盘电机
40    光读写头
50    夹具
51    夹具托架(clamp holder)
60    盒托架
65    定位部件
71    第一滑动部件
72    第二滑动部件
81    第一连结臂
82     第二连结臂
151    第一施力杆
152    第二施力杆
153    第一杆施力弹簧
154    第二杆施力弹簧
200    盘盒
211    上部支承基座部件
212    下部支承基座部件
220    盘收纳部
220w   开口部
221    第一盘收纳部
222    第二盘收纳部
231    第一锁定部件
232    第二锁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未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07/059444中提出了一种外形缩小但可以设置较大的读写头开口部的盘盒的方案。本发明的盘装置对应该盘盒。以下,说明该盘盒的构造。另外,以下援引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07/059444的公开内容。
图13(a)以及图13(b)是从上面侧观察可装填于本发明的盘装置中的盘盒200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3(a)表示闭塞了开口部的状态,图13(b)表示开放了开口部而露出盘10的一部分的状态。图14(a)以及图14(b)从底面侧观察盘盒200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4(a)表示闭塞了开口部的状态,图14(b)表示开放了开口部而露出盘10的一部分的状态。另外,图15是表示盘盒200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盘盒200具备: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和支承基座部件210。
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分别具有分别收纳盘10的一部分的空间,通过相互接合来形成收纳盘10的整体的盘收纳部220。更具体来说,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分别具有收纳盘10的一部分的扁平袋状的空间,通过以对合各空间的开口的边缘部分的方式将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闭塞,从而可以形成收纳盘10整体的空间。以下,在参照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这两者的情况下,有时会将它们叫做盘收纳部220。
支承基座部件210以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可分别围绕转动轴旋转的方式支承它们,支承基座部件210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重合,从而抑制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向与盘10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
如图13(b)以及图14(b)所示,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了的状态下,可以形成大致扇形区域的开口部220w,开口部220w用于盘电机、夹具部件等使盘10旋转的单元以及进行记录和/或再生的读写头从盘盒200的外部接近且读取盘10。
因此,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兼具以下两个作用,即,形成盘盒200的外壳的壳体的作用和开放以及闭塞开口部220w的挡板的作用。
如图13(a)以及图14(a)所示,在从上面或者底面观察盘盒200的情况下,形成开口部220w的一侧被形成圆弧状。因此,形成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开口部220w的区域的侧面形成为曲面。
支承基座部件210包括: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1以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如图15所示,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上设有定位孔215a和215b,该定位孔215a和215b用于决定盘盒200的在与盘装置(未图示)内的盘10平行的面内的位置。另外,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两侧面部上沿左右设置切口部212t,该切口部212t用于防止例如盘盒200在托盘方式的装载中的表背装填相反或者用于保持槽装载方式中的盘盒200的卡合等中。
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分别具有转动中心孔221a以及转动中心孔222a,通过将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旋转支轴212a及212b插入转动中心孔221a以及转动中心孔222a,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以旋转支轴212a及212b为转动轴被可旋转地支承。
另外,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具有相互啮合而卡合的连动部221b及222b,通过该连动部221b和222b的卡合,从而第一盘收纳部221和第二盘收纳部222可围绕旋转支轴212a和212b相互逆向连动旋转。
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上设置切口部221b和222d,用于从外部进行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开放以及闭塞动作。
第一锁定部件231以及第二锁定部件232分别具有转动中心孔231a以及转动中心孔232a,通过将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旋转支轴212c以及212d插入上述转动中心孔231a以及转动中心孔232a,从而将它们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
第一锁定部件231包括:卡止杆部231b,其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闭塞了的状态下,卡合于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卡止部221c来抑制第一盘收纳部221向开放状态的转动;操作部231c,其从外部操作第一锁定部件231;弹性部231d,其通过克服来自外部的操作而弹性变形来发挥作用。
同样,第二锁定部件232包括:卡止杆部232b,其在盘收纳部220闭塞了的状态下,卡合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卡定部222c来抑制第二盘收纳部222向开放状态的转动;操作部232c,其从外部操作第二锁定部件232;弹性部232d,其通过克服来自外部的操作而弹性变形来发挥作用。
另外,在盘盒200上,在盘盒200的两侧面上设置用于操作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锁定解除用缝隙200a、200b。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232c构成为,虽然在缝隙200a、200b内突出,但未从盘盒的外形突出。这样,操作盘盒200的人员难于用手指按下操作部231c、232c,防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操作。
接着,针对盘盒200的盘收纳部220的开放或者闭塞动作进行说明。图16(a)以及图16(b)表示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闭塞了的状态和开放了的状态的盘盒20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6(a)所示,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闭塞了的状态下,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卡止杆部231b、232b与设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抵接。这样,可以锁定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向箭头221A和箭头222A方向的旋转。这时,弹性部231d、232d没有弹性变形。另外,在盘盒200的内部,为了防止盘10的晃动,通过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内壁上设置在闭塞的状态下与盘10的外周面或外侧面端部抵接的部位,在盘收纳部220的闭塞时保持盘10。
如果从图16(a)所示的状态,如下所述,通过同时按下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来解除锁定,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分别向箭头221A方向、222A方向旋转,则如图16(b)所示,形成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了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因为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内壁与盘10分离,所以盘10相对于支承基座部件210而能在分离的范围内获取任意的位置。因此,利用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位置限制部213a、213b、213c以及设于盘装置的定位部件65,来限制盘10的位置。
为了闭塞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而进行与开放动作相反的动作,即、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向箭头221B、箭头222B方向旋转。这时,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通过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的抵接,从而分别向箭头231A、232A方向转动。而且,如图16(a)所示,如果盘收纳部220闭塞,则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利用各自的弹性部231d、232d的弹力而分别向箭头231B、箭头232B方向转动。这样,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卡止杆部231b、232b通过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抵接,锁定盘收纳部220的旋转。这样,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闭塞动作完成。
这里,如图16(b)所示,盘盒200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了的状态下,盘10、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以及支承基座部件210向盘10的转轴方向的投影区域,与图16(a)表示的闭塞状态相比增大。但是,可以增大开口部220w,具有大幅度提高读写头的设计自由度的优点。
接着,针对锁定解除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7(a)表示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被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锁定了的状态,仅解除了第二锁定部件232的锁定的状态,图17(b)表示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被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锁定了的状态,同时解除了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锁定的状态。在闭塞了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状态下,如图17(a)所示,可以利用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锁定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分别向箭头221A和箭头222A方向的旋转。
如图17(a)所示,如果从外部按压第二锁定部件232的操作部232c,则一边使弹性部232d变形,一边第二锁定部件232沿箭头232A的方向旋转。在该状态下,第二锁定部件232的卡止杆部232b通过与设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卡定部222c分离而可以解除卡止状态。然而,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受连动部221b、222b连动,且第一盘收纳部221被第一锁定部件231锁定。因此,第二盘收纳部222的旋转受到被锁定的第一盘收纳部221抑制,从而无法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即,在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任一者被从外部解除的情况下,无法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
接着,如图17(b)所示,如果从外部同时按压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232c,则一边使弹性部231d、232d同时变形,一边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分别向箭头231A的方向以及箭头232A方向旋转。在该状态下,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卡止杆部231b、232b,分别与设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分离,可以解除卡止状态。其结果是,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可以分别沿箭头221A方向以及222A方向旋转,从而可以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这样,在同时解除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
利用这种兼有挡板作用和壳体作用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将开放和闭塞开口部220w的盘盒200装填于盘装置的情况,与以往的盘盒100不同,通过盘收纳部220的开放和闭塞,盘盒200的外形形状变化。因此,针对与盘盒200对应的盘装置而言,可知需要解决在可装填以往的盘盒100的以往的盘装置中并不会发生的几个新问题。
具体来说,如上所述,因为利用盘收纳部220的开放和闭塞而使盘盒200的外形形状变化,所以产生了难于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对应,一边盘盒200滑动,一边稳定且可靠的进行盘收纳部220的开放和闭塞动作的问题。
另外,因为如以往的盘盒100将盒的外形形状作为插入/排出的动作滑动使用,所以使得在插入/排出动作中的盘盒200的移动的直进性的确保和盘收纳部220的保持变得困难,从而产生了盘盒的插入/排出动作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另外,因为盘收纳部220兼有壳体作用,所以在盘装置内部为了确保盘10可旋转的间隙,在支承基座部件210上保持盘收纳部220并需要准确定位。
另外,在闭塞了盘收纳部220的状态下,盘盒200通过将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边缘部分相互密接而具备牢固性。然而,在盘收纳部220开放了的状态下,因为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边缘部分未相互支承,所以产生了盘盒200的构造变得极其脆弱的问题。
另外,因为盘收纳部220兼有壳体作用和挡板作用,所以由盘10、盘收纳部220以及支承基座部件210构成的向盘10的旋转轴方向投影的盒投影区域随着盘收纳部220的开放而扩大,在完全开放了的状态下,盒投影区域变得最大。这样,因为可以增大开口部220w的区域,对读写头设计的自由度得以提高。然而,产生了盘盒200的在盘收纳装置内的所占有的面积增大的问题。
另外,在使用夹具可旋转地夹紧盘10的情况下,因为根据盘盒200的排出动作而使盘收纳部220闭塞,所以如果无法准确地控制盘收纳部220的闭塞和夹具的退避的时机的时机,则发生了盘收纳部220与夹具相干扰而无法排出盘盒200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也考虑到这样的新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想到了与即使外形较小也可设置较大的读写头开口部的盘盒对应的盘装置。本发明的盘装置可以装填上述的盘盒200,并且向收纳于盘盒200的盘10记录信息或者再生记录于盘10的信息。这里,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谓“装填”是指将盘盒200插入盘装置内,盘盒200的盘10载置于盘电机,可以对盘10记录再生的状态。因为参照图13~图17已经说明了盘盒200的构造,所以在以下的盘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将以盘装置的构造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盘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盘装置500的构成。
图1是可装填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盘盒200的盘装置5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盘装置500具备:纵向基座20、旋转驱动盘10的盘电机30、作为记录和/或再生单元的光读写头40。
盘电机30具有用于载置盘10的转盘30a,通过使转盘30a旋转而使载置于转盘30a的盘10旋转。盘电机30被支承于纵向基座20。
光读写头40以可以沿着导向轴41和42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纵向基座20上。还有,光读写头40利用构成在纵向基座20上的驱动源(未图示),被沿着导向轴41和42向盘10的半径方向移动自由地驱动。构成在纵向基座20上的盒定位销21、22与盘盒200的定位孔215a和215b卡合,进行盘盒200相对于盘电机30的定位。
在盒定位销21、22上设置支承面21a、22a,与盘盒200的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底面抵接。
另外,在纵向基座20上设置具有与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底面抵接的支承面23a的固定销23和具有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底面抵接的支承面24a的固定销24,与上述的盒定位销21、22的支承面21a、22a一起进行盘盒200的高度方向的定位。
另外,盘装置500还具备:夹具50、夹具托架51、装填盘盒200的盒托架60。
夹具50在其与盘电机30的转盘30a之间夹持盘10,并用盘电机30可旋转地夹紧盘10。
夹具托架51相对于盘电机30可旋转地支承夹具50,经由设于夹具托架51的转动中心孔51a、51b,利用带轴螺钉52a、52b转动自由地支承于盒托架60。通过相对于盒托架60转动而进行夹具升降动作,该夹具升降动作使夹具50在离开转盘30a的退避位置和在转盘上夹紧盘的夹紧位置之间升降的夹具升降动作。
盒托架60具有托架开口部60e,托架开口部60e用于从外部如箭头60A所示将盘盒200插入盒托架60内,并且将盒托架60内的盘盒200如箭头60B所示向外部排出。当向盘装置500内插入盘盒200以及排出处于盘装置500内的盘盒200时,盒托架60引导盘盒200向箭头60A以及60B方向移动,并且在向盘装置500内装填盘盒200时保持盘盒200。
在盒托架60的托架开口部60e的附近设置导向壁61a及61b,导向壁61a以及61b用于进行将盘盒200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插入/排出时的引导。
另外,在导向壁61a和导向壁61b上设置锁定解除部62a及62b,锁定解除部62a及62b在将盘盒200向箭头60A方向和60B方向插入/排出时,穿过盘盒200的锁定解除用缝隙200a及200b,而与盘盒200的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及232c抵接。
在盒托架60的底部上设置用于盘电机30及光读写头40接近盘10的开口部60w。另外,在盒托架60的底部上设置孔63a、63b,从而使盒定位销21、22不会与盒托架60干扰。另外,设有下部护罩75。
另外,在盒托架60上设置定位部件65,定位部件65用于在装填盘盒200时,通过与盘10抵接而相对于盘电机30的中心进行定位。
为了容易取出完成了排出的状态的盘盒200,盒托架60也可以在盒托架60的托架开口部60e的附近设置用于使盘盒200的侧面一部分露出的切口62s。
还有,盒托架60通过转动轴60p、60q与设于纵向基座20的转动中心孔20a、20b的卡合,被向箭头20A方向以及箭头20B方向转动自由地支承于纵向基座20。
通过将盒托架60动转自由地支承于纵向基座20,从而如下述的图4所示,使得设于纵向基座20的卡合隆起25、26与设于夹具托架51的卡合部51f、51e卡合,与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和20B方向的转动连动,夹具托架51也向箭头51A方向和箭头51B方向转动,进行夹具50的升降动作。下面叙述关于基于盒托架60的转动的夹具托架51的连动动作的详细说明。
盘装置500还具备:第一开闭杆151、第二开闭杆152、连动机构部90以及第一施力弹簧153及第二施力弹簧154。
第一开闭杆151具有与盘盒200的一部分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51c,并在插入或者排出盘盒200时转动。更具体来说,第一开闭杆151具有转动中心孔151a,并且通过将设于盒托架60的旋转支轴60a插入转动中心孔151a,而被转动自由地支承于盒托架60。如下面详细地说明那样,在从盘盒200的插入开始时到排出完成时之间,通过第一卡合部151c与设于盘盒200的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切口部221d卡合,第一开闭杆151进行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开闭。
同样,第二开闭杆152具有与盘盒200的另一部分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52c,并在插入或者排出盘盒200时转动。更具体来说,第二开闭杆152具有转动中心孔152a,并且通过将设于盒托架60的旋转支轴60b插入转动中心孔152a,被转动自由地支承于盒托架60。
如下面详细地说明那样,在从盘盒200的插入开始时至排出完成时之间,通过第一卡合部151c及第二卡合部152c与设于盘盒200的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切口部221d以及设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切口部222d卡合,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进行盘收纳部220的开闭。
连动机构部90使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的转动与夹具托架51的转动连动。因此,连动机构部包括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和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
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被支承在盒托架60和下部护罩75之间,并以可向箭头60A方向和60B方向移动的方式导向。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具有凸轮面71b、72b,并且与分别设于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的抵接部151d、152d抵接。这样,通过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转动,使得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沿箭头60B方向移动。
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分别与夹具托架51以及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卡合。更具体而言,将设于夹具托架51的旋转支轴51c、51d插入设于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的一端的转动中心孔81a、82a,从而将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转动自由地安装于夹具托架51。另外,将设于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旋转支轴71a、72a分别插入设于各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的另一端的转动中心孔81b、82b,从而将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转动自由地安装于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连结夹具托架51以及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可以构成由这些单元形成的连杆机构。
因此,利用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的转动,使得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移动,夹具托架51利用连杆机构转动。
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一端被安装于分别设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弹簧旋转支轴151b、152b,另一端被安装于分别设于盒托架60的弹簧旋转支轴64a、64b。因此,如下面详细地说明那样,构成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转动位置,使得对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施力的方向反转的肘杆机构(togglemechanism)。
图2以及图3是盘装置500的俯视图,图2表示盘盒200的插入前、插入开始时以及排出完成时的状态,图3表示盘盒200的装填完成了的状态。
如这些图所示,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旋转支轴60a、60b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而位于盘装置500的前方侧。更具体来说,分别设于托架开口部60e的附近,即导向壁61a、61b的外侧。另外,旋转支轴60a、60b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方向(箭头60A以及箭头60B)平行,相对于包含盘10的旋转轴的平面而呈对称配置。
同样,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也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方向平行,相对于包含盘10的旋转轴的平面而呈对称配置。
因此,成对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方向平行,相对于包含盘10的转轴的平面而呈对称配置。
在盒托架60的底部上设置导向孔60c、60d,导向孔60c、60d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转动时,不会与设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弹簧旋转支轴151d、152d干扰。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向箭头153A方向和箭头154A方向作用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导向孔60c、60d的一端与弹簧旋转支轴151d、152d抵接。因此,导向孔60c、60d起到限制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旋转的制动作用。因此,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被保持于规定的待机位置。这时,如图2所示,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的间隔L2小于导向壁61a、61b的间隔L1。
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沿箭头151B方向和箭头152B方向转动,相对于图2的状态,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反转,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作用于箭头153B方向以及154B方向。这时,通过导向孔60c、60d的另一端与弹簧旋转支轴151d、152d抵接,从而起到限制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旋转的制动作用。这样,在未插入盘盒200的状态下,即使由于振动、冲击所引起的干扰或者操作者的误操作等而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转动,从而即便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反转的情况下,利用导向孔60c、60d的制动作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也被保持于规定的待机位置。另外,通过下述的连动机构部的动作,可以恢复图2所示的规定状态。这时,如图3所示,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的间隔L3大于导向壁61a、61b的间隔L1。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相对于图2表示的状态而沿箭头60B方向移动。
另外,在盒托架60的底部上设置导向孔60f、60g,导向孔60f、60g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转动时,不会与抵接部151d、152d干扰。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抵接部151d、152d分别位于导向孔60f、60g的一端侧,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分别位于导向孔60f、60g的另一端侧。
图4是盘装置500的侧视图,(a)表示盘盒200的插入开始时以及排出完成时的盒托架60的位置,(b)表示插入/排出盘盒200的动作途中的盒托架60的位置,(c)表示盘盒200向盘装置500的装填完成,记录和/或再生盘10时的盒托架60的位置。参照这些图,说明利用盒托架60的转动动作的夹具50的升降动作与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连动动作。这里,图4表示第二滑动部件72侧的侧面。因为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连结臂81、82左右对称构成,所以省略相反侧的侧视图,将相当的构成单元表示于括号内。
如图4(a)所示,当将盘盒200相对于盒托架60插入箭头60A方向时,获得将盒托架60相对于纵向基座20向箭头20A方向仅转动角度θ1的状态。这样,可以将盘盒200插入盒托架60,而不会与构成于纵向基座20的盘电机30、光读写头40、盒定位销21、22以及夹具50相干扰。
夹具托架51利用旋转中心孔51a、51b可转动地支承于盒托架60,因此,在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转动了角度θ1时,利用设于纵向基座20的卡合隆起25、26与夹具托架51的卡合部51e、51f的卡合,从而夹具托架51相对于盒托架60沿箭头51A方向转动。因此,夹具50从盒托架60上升且退避,从而不会与插入盒托架60的盘盒200干扰。
另外,因为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大部分由虚线表示)利用转动的夹具托架51和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构成连杆机构(滑动曲柄机构),所以如果夹具托架51沿箭头51A方向转动,则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沿箭头60A方向移动。图4(a)表示开始盘盒200的插入的状态,因为夹具托架51最先向箭头51A方向转动,所以形成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也最先向箭头60A方向移动的状态。
如果从图4(a)所示的状态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如下后所述,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转动,从而使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B方向滑动。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移动通过连杆机构而使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B方向转动。如上所述,夹具托架51被转动支承于盒托架60,利用纵向基座20与卡合部51e、51f而卡合。因此,如果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方向转动,如图4(b)所示,盒托架60向箭头20B方向转动,则盒托架60和纵向基座20的角度为θ2。另外,夹具50降低,开始进入盘盒200内。
如果从图4(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盒托架60向箭头20B方向转动,则如图4(c)所示,盘盒200被插入盒托架60的内部。如后所述,盘盒200的开口部220w开放,构成于纵向基座20的盘电机30、光读写头40以及夹具50进入盘盒200的开口部220w。另外,通过盒定位销21、22与盘盒200的定位孔215a、251b卡合来进行规定的定位,在盘10的可记录和/或再生的状态下装填盘盒200。这时,夹具托架51最先向箭头51B方向转动,形成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也最先向箭头60B方向移动的状态。
盘盒200利用与上述的盘盒200的插入动作相反的动作排出。即,从图4(c)的状态开始动作,通过形成图4(a)的状态来向装置外部排出盘盒200。
如果从图4(c)的状态向箭头20A方向转动盒托架60,则利用设于纵向基座20的卡合隆起25、26与夹具托架51的卡合部51e、51f的卡合,从而使夹具托架51相对于盒托架60向箭头51A方向转动。如上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利用转动的夹具托架51以及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来构成连杆机构。因此,随着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的转动,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A方向滑动。通过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A方向滑动,与插入时相反,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转动。如果经过图4(b)的状态进而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转动,则形成图4(a)所示的状态,夹具托架51的转动动作完成。因此,夹具完全上升,可以从盒托架60取出盘盒200。
这样,夹具托架51转动支承于盒托架60,并且通过与纵向基座20的卡合隆起25、26卡合,使得与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和箭头20B方向的转动同步,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以及箭头51B方向转动。
另外,因为利用夹具托架51、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以及第一及第二连结臂81、82构成连杆机构,所以与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以及箭头51B方向的转动同步,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滑动动作。如后所述,通过该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滑动动作和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的反转动作(肘杆弹簧的作用),实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和夹具50的升降动作的连动动作。
图5是表示利用第一开闭杆151的转动的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反转动作的俯视图,(a)~(d)表示插入或者排出盘盒200的动作中的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位置以及施力方向。参照这些图,说明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肘杆机构的动作以及与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连动动作。这里,虽然图5表示第一开闭杆151、第一杆施力弹簧153以及第一滑动部件71的动作,但是如上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以及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呈左右对称构成。因此,虽然没有图示,但第二开闭杆152、第二杆施力弹簧154以及第二滑动部件72也同样动作。
这里,作为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转动中心的弹簧旋转支轴64a被设于盒托架60而不会移动。因此,为了容易把握各构成单元的位置,将以弹簧旋转支轴64a的中心为原点的x轴和y轴形成的坐标与这些图重合表示。
图5(a)表示盘盒200插入前或者盘盒200插入开始时的第一开闭杆151、第一杆施力弹簧153以及第一滑动部件71的位置。
这时,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由箭头153P所表示的方向。因此,第一开闭杆151被向箭头151A方向施力。如上所述,通过弹簧旋转支轴151b、152b与导向孔60c、60d的端部抵接(图2),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二开闭杆152保持于规定的待机位置。
如果从图5(a)所示的状态而使第一开闭杆151向箭头151B方向转动,则如图5(b)所示,第一杆施力弹簧153以盒托架60的弹簧旋转支轴64a为中心向箭头153B方向旋转,在连接旋转支轴60a的中心与弹簧旋转支轴64a的线段L上,第一开闭杆151的弹簧旋转支轴151b的中心重合。这时,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作用力的方向是如图5(b)表示的箭头153P方向,作用力的方向与线段L平行。因此,第一开闭杆151形成作用力均没有作用于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1B方向的任一个方向的状态。另外,这时,第一开闭杆151的抵接部151d与第一滑动部件71的凸轮面71b抵接。
如果从图5(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151B方向转动第一开闭杆151,则如图5(c)所示,第一杆施力弹簧153以盒托架60的弹簧旋转支轴64a为中心向箭头153B方向旋转,第一开闭杆151的弹簧旋转支轴151b从线段L上向箭头153B方向移动。如图5(c)所示,这时,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作用力作用于箭头153P方向,利用该作用力而使第一开闭杆151被向箭头151B方向施力。即,相对于图5(a)的状态,作用于第一开闭杆151的作用力的方向反转。
另外,如图5(c)所示,随着第一开闭杆151向箭头151B方向的转动,从而驱动连动机构部90的一部分、即作为第一滑动部件71的凸轮面71b,第一滑动部件71向箭头60B方向滑动。利用施力方向的反转,第一开闭杆151利用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作用力而向箭头151B方向旋转,形成图5(d)表示的盘盒200被插入的状态。另外,抵接部151d离开凸轮面71b。
当排出盘盒200时,如上所述,利用夹具托架51的转动而使第一滑动部件71向箭头60A方向移动。
如果从图5(d)的状态向箭头60A方向移动第一滑动部件71,则如图5(c)所示,第一滑动部件71的凸轮面71b与第一开闭杆151的抵接部151d抵接。随着第一滑动部件71向箭头60A方向移动,利用第一滑动部件71的凸轮面71b,开始第一开闭杆151向箭头151A方向旋转。
如果从图5(c)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移动第一滑动部件71,则直到如图5(b)所示的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施力方向反转的状态,利用第一滑动部件71,第一开闭杆151向箭头151A方向转动。如果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施力方向反转,则第一开闭杆151利用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作用力,向箭头151A方向旋转,向图5(a)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第一杆施力弹簧153通过第一开闭杆151的旋转,而以盒托架60的弹簧旋转支轴64a为中心旋转。因此,作用于第一开闭杆151的作用力的施力方向反转。同样,左右对称构成的第二开闭杆152也通过第二杆施力弹簧154的反转动作进行同样的动作。因此,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的施力方向的反转作用,来构成肘杆机构。
以下,针对利用该肘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500中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通过与将盘盒200插入盒托架60的动作对应,而进行开放盘收纳部220的动作,通过与排出动作对应,而进行闭塞盘收纳部220的动作。
这里,在本发明的盘装置500中,因为不具备输送盘盒200的驱动源,所以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进行盘盒的插入动作。另外,根据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以及操作者的操作进行排出动作。
首先,参照图6~图11,同时说明将盘盒200插入了盒托架60的情况下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放动作。
这里,当插入或者排出盘盒200时,如图4(a)所示,盒托架60相对于纵向基座20倾斜。然而,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盘盒200的开闭动作,为了不涉及纵向基座20,在图6~图10中,方便起见,表示出盒托架60与纵向基座20处于同一平面。图11表示盘盒200的装填完成了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4(c)所示,盒托架60与纵向基座20处于同一平面。
首先,如图6所示,如果操作者从盒托架60的托架开口部60e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盘盒200一边由盒托架60的导向壁61a、61b在与插入方向(箭头60A)正交的盘盒200的宽度方向上引导,一边被向盒托架60的内部插入。
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弹簧旋转支轴151b、152b与盒托架60的导向孔60c、60d的端部抵接,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以其间隔小于导向壁61a、61b的间隔的状态待机。因此,利用盘盒200的插入,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分别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外形侧面抵接。
这时,设于导向壁61a、61b的锁定解除部62a、62b穿过盘盒200的锁定解除用缝隙200a、200b。
另外,因为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处于上述的图5(a)表示的状态,所以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作用于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
如果从图6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如图7所示,第一开闭杆151利用第一开闭杆151的第一卡合部151c与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外形侧面的抵接,通过克服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弹力而以转动轴60a为中心向箭头151B方向转动。之后,再次利用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弹力,向箭头151A方向转动,从而向与设于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切口部221d的卡止用抵接面221f抵接的位置移动。
同样,第二开闭杆152利用第二开闭杆152的第二卡合部152c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外形侧面的抵接,通过克服第二杆施力弹簧154的弹力而以转动轴60b为中心向箭头152B方向转动。之后,再次利用第二杆施力弹簧154的弹力,向箭头152A方向转动,从而向与设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切口部222d的卡止用抵接面222f抵接的位置移动。
如果从图7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如图8所示,第一开闭杆151的第一卡合部151c利用第一杆施力弹簧153的作用力,一边与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切口部221d的内壁抵接一边移动,到达设于切口部221d的半圆弧上的卡合部221e并与其卡合。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开闭杆151和第一盘收纳部221来构成第一连杆机构。
同样,第二开闭杆152的第二卡合部152c利用第二杆施力弹簧154的作用力,一边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切口部222d的内壁抵接一边移动,到达设于切口部222d的半圆弧上的卡合部222e并与其卡合。这样,可以利用第二开闭杆152和第二盘收纳部222来构成第二连杆机构。
这时,锁定解除部62a以及62b通过同时按压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232c,一边同时使弹性部231d、232d变形,一边分别使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向箭头231A方向以及箭头232A方向旋转。这样,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卡止杆部231b、232b分别离开设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可以解除锁定状态。其结果是,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可以分别向箭头221A和222A方向旋转。
如果从图8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如图9所示,利用由第一开闭杆151和第一盘收纳部221构成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由第二开闭杆152和第二盘收纳部222构成的第二连杆机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分别以旋转支轴60a、60b为中心向箭头151B方向、箭头152B方向开始转动,通过与其连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以旋转支轴212a、212b为中心分别向箭头221A方向、箭头222A方向开始旋转。
更具体来说,因为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被导向壁61a、61b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引导,所以第一盘收纳部221的旋转支轴212a仅具有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第一开闭杆151的旋转支轴60a被固定。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开闭杆151和第一盘收纳部221来构成第一连杆机构。该第一连杆机构由进行夹紧动作(旋转动作)的第一开闭杆151、进行向插入方向(箭头60A)方向滑动动作的第一盘收纳部221的旋转支轴212a及作为连接环(連接リンク)起作用的第一盘收纳部221构成,通过第一开闭杆151向箭头151B方向转动,而使第一盘收纳部221向箭头221A方向转动。
同样,因为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被导向壁61a、61b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引导,所以第二盘收纳部222的旋转支轴212b仅具有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第二开闭杆152的旋转支轴60b被固定。这样,可以利用第二开闭杆152和第二盘收纳部222来构成第二连杆机构。该第二连杆机构由进行夹紧动作(旋转动作)的第二开闭杆152、进行向插入方向(箭头60A)方向滑动动作的第二盘收纳部222的旋转支轴212a及作为连接环起作用的第二盘收纳部222构成,通过第二开闭杆152向箭头152B方向转动,而使第二盘收纳部222向箭头222A方向转动。
利用这些第一及第二连杆机构,通过与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的插入量相对应,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B方向和箭头152B方向转动,并且通过与其连动,进行使盘收纳部220分别向箭头221A方向、箭头222A方向旋转的开放动作。
这时,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利用相互啮合的连动部221b、222b通过相互逆向连动而旋转。因此,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经由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通过相互逆向连动而转动。
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被相对于盘盒200的插入方向(箭头60A)呈对称构成,因此,由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一盘收纳部221构成的第一连杆机构和由第二开闭杆152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构成的第二连杆机构,相对于盘盒200的插入方向(箭头60A)对称动作。因此,可以确保插入动作时的盘盒200向插入方向的移动的直进性。
另外,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附近部分通过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抵接,支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这样,进行在将盘盒200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的动作中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高度方向的引导。
因此,可以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来确保进行在将盘盒200的插入时的动作的直进性和高度方向的引导。因此,可以稳定进行盘收纳部220的开放动作。
这里,图9表示的状态与图5(b)对应。因此,从图6所示的盘盒200的插入开始直到图9所示的状态为止,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对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3B以及箭头154B方向施力。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在任意方向也不转动的方向上。
如果从图9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如图10所示,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向箭头221A方向以及箭头222A方向转动,通过与其相随,而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B方向、箭头152B方向旋转。因此,如利用图5(c)说明那样,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反转。通过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反转,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B方向以及箭头152B方向转动。另外,盘盒200被沿箭头60A方向插入。
这时,设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抵接部151d、152d与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凸轮面71b、72b抵接。
如果从图10表示的状态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则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B方向以及箭头152B方向转动,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开始向箭头60B方向滑动。如图4(a)所示,利用该滑动动作,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B方向转动,从图4(a)的状态形成图4(b)表示的状态,夹具50下降。
如图11所示,如果将盘盒200进一步插入盒托架60的内部,则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转动至规定的角度,开口部220w开放。
这时,设于盒托架60的定位部件65进入开口部220w,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位置限制部213a、213b以及定位部件65与盘10的外侧面抵接。这样,进行开口部220w开放时的盘10的中心位置的定位。
另外,因为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反转,对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B方向以及箭头152B方向施力,所以如图11所示,在盘盒200被完全插入的状态下,盘盒200被保持于盒托架60。
这样,如果操作者如图4(b)所示将保持盘盒200的盒托架60从倾斜了角度θ2的状态,如图4(c)所示向箭头20B方向转动,则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定位孔215a、215b与设于纵向基座20的盒定位销21、22卡合。另外,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相对于纵向基座20定位,同时作为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转动轴的旋转支轴212a、212b也相对于纵向基座20定位。
这样,可沿箭头60A方向和箭头60B方向移动的第一盘收纳部221的旋转支轴212a被定位并约束。因而,利用第一开闭杆151的旋转支轴60a、第一盘收纳部221的旋转支轴212a以及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卡合部221e的三个支点,如图11中的点划线所示那样,可以构成第一三节连杆(桁架构造)。其结果是,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卡合部221e相对于纵向基座20而唯一定位。
同样,可沿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移动的第二盘收纳部222的旋转支轴212b被定位并约束。因而,利用第二开闭杆152的旋转支轴60b、第二盘收纳部222的旋转支轴212b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卡合部222e的三个支点,如图11中的点划线所示那样,可以构成第二三节连杆,因此,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卡合部222e相对于纵向基座20而唯一定位。
因此,通过将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相对于纵向基座20定位,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以及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利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三节连杆的构成被相对于纵向基座20唯一定位。其结果是,相对于纵向基座20,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转动轴的位置以及旋转角度位移也被唯一决定,开口部220w被完全开放。
这时,如果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而对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持续仅向箭头151A方向和152A方向施力,则在开口部220w被完全开放时,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被向使开口部220w变小的方向施力,在构成部件的加工精度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则存在开口部220w没有充分开放的可能性。
因此,在盘装置500中,如上所述,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反转,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而被分别向箭头151B方向以及箭头152B方向施力。即,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始终向开口部220w的开放区域扩大的方向施力。因此,可以降低向开口部220w的开放区域变小方向的偏差,即便构成部件的加工精度存在偏差,也可以尽可能增大开口部220w的面积。
另外,因为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对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向箭头221B方向、箭头222B方向施力,因此,即使在振动、冲击的干扰条件下,也可以可靠地确保开口部220w的开放区域。
这时,如图4(c)所示,通过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B方向转动,使得盘10被夹具50和盘电机30的转盘30a夹紧,从而可以利用盘电机30旋转。
另外,因为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位置限制部213a、213b也同样地相对于纵向基座20定位,所以可相对于盘10而确保所需的空隙,从而可旋转盘10。
这里,设于盒托架60的定位部65,因为将盒托架60相对于纵向基座20被旋转支轴60p、60q轴支承,所以可以相对于纵向基座20高精度定位。
另外,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底面被设于盒定位销21、22的支承面21a、22a支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被设于纵向基座20的固定销23、24的支承面23a、24a支承。这时,与第一及第二的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抵接,而引导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高度方向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附近部分,离开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
因此,在盘10的记录和/或再生的状态下,盘盒200在高度方向仅被上述的四个支承面所支承。这样,相对于纵向基座20在高度方向被高精度定位,可以确保相对于盘10所需的空隙。这里,盘装置500也可以具备将盘盒200按压于上述四个支承面的施力弹簧(未图示)。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提高高度方向的定位精度。
另外,如图11所示,在盘10的记录和/或再生的状态下,锁定部件62a以及62b离开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232c。因此,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弹性部231d、232d形成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利用树脂一体地构成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情况下的弹性部231d、232d的蠕变。
另外,如图11所示,因为将旋转支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旋转支轴60a、60b,构成于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了的状态下的盘盒200的投影区域之外,所以避免与盘装置内的盘盒200重叠,可以高效率地将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设置在开放的状态下的盘盒200的最大宽度所规定的区域以内。这样,通过确保增大开口部220w的构成区域,可以实现提高光读写头40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实现盘装置500的薄型化、空间节省化。
这里,在向盘装置500插入盘盒200时,一般情况下,设置成沿箭头60A方向具有若干的过量行程,从而可插入比装填盘盒200的位置稍微更靠内侧。因此,如图17表示的以往的盘盒100那样,如果仅仅盘盒主体101进行盘10的中心定位,则对应该过量行程的部分,在插入时盘10被定位于后侧,存在因依赖于插入状态而定位精度偏差的可能性。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盒托架60的盘装置500的后方侧设置进行盘10的中心定位的定位部件65。因此,即使盘盒100的插入状态在箭头60A方向上存在偏差,盘10可以相对于盘装置500高精度地进行中心定位。
如上所述,通过向箭头60A方向插入盘盒200,从图6所示的状态形成图11所示的状态,从而将盘盒200的开口部220w完全开放,完成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放动作。
接着,针对将盘盒200从盒托架60排出的情况下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闭塞动作进行说明。
按照与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放动作相反顺序进行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闭塞动作。即,通过从图11所示的状态开始动作,使盘盒200向箭头60B方向排出,获得图6所示的状态,从而完全闭塞盘收纳部220,向装置外部排出盘盒200。
首先,在图11表示的状态下,操作者通过使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转动,使其从图4(c)所示的状态向图4(a)所示的盘盒200的可插入/排出的位置移动。这样,与设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12的定位孔215a、215b卡合的盒定位销21、22离开定位孔215a、215b,解除上述第一及第二三节连杆的状态。其结果是,盘盒200可以沿着盒托架60的导向壁61a、61b向箭头60A方向以及箭头60B方向移动。
另外,如上所示,通过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转动,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转动。因此,利用夹具托架51和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连杆机构,通过与夹具托架51的转动动作同步,开始将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A方向移动。
利用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转动以及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转动,使得夹具50上升,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移动。这样,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凸轮面71b、72b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抵接面151d、152d抵接。利用与该凸轮面71b、72b的抵接,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通过克服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从而开始向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转动。
如图10所示,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与第一和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连杆机构的作用,随着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转动,闭塞盘收纳部220。另外,一边被导向壁61a、61b引导,一边盘盒200向箭头60B方向排出。
这时,与开放动作的情况同样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利用连动部221b、222b通过相互逆向连动而旋转。另外,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被相对于盘盒200的排出方向(箭头60B)对称构成。因此,可以确保盘盒200的排出时的向箭头60B方向的移动的直进性。
另外,与开放动作的情况同样地,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附近部分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抵接,从而支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底面。这样,进行盘盒200向箭头60B方向排出的动作中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高度方向的引导。
这时,盘盒200的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未与锁定解除部62a、62b抵接。然而,利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向箭头221B方向、箭头222B方向转动,通过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与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卡止杆部231b、232b抵接,从而使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向箭头231A方向、箭头232A方向转动。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的动作时机设计成,在该状态时,夹具托架51沿箭头51A方向转动直至如图4(b)表示的位置为止。因此,夹具50上升而不会与被闭塞的开口部220w相干扰。
如果从图10表示的状态,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转动,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进一步向箭头60A方向移动,则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抵接部151d、152d与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凸轮面71b、72b的抵接,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进一步向箭头151A方向和箭头152A方向转动,则形成图9所示的状态。该状态与图5(b)表示的状态对应,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转动至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没有作用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转动方向的中立位置。
如果从图9的状态,夹具托架51向箭头51A方向转动,进而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A方向移动,则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的方向反转。因此,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箭头151A方向、箭头152A方向转动,盘盒200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闭塞盘收纳部220,并且向箭头60A方向排出。因此,如图8所示,开口部220w被盘收纳部220完全闭塞。
这样,利用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的凸轮面71b、72b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抵接面151d、152d的抵接,开始盘盒200的盘收纳部220的闭塞动作。因此,通过利用连杆机构,从而使沿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驱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和向箭头51A方向转动的夹具托架51连动,从而可以使夹具50上升,从盘盒200的开口部220w退避之后,开始盘收纳部220的闭塞。因而,夹具50被盘收纳部220夹紧,从而可以防止无法排出盘盒200的情况。
这时,通过锁定解除部62a以及62b与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232c抵接,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分别向箭头231A方向和箭头232A方向转动。因此,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向箭头221A方向、222A方向的旋转还未被锁定。
如果从图8表示的状态,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分别向箭头151A方向、箭头152A方向持续转动,则一边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切口部221d、222d的内壁抵接,一边使盘盒200向箭头60B方向排出。
而且,如图7所示,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与设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切口部221d、222d的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抵接,从而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的盘盒200的向箭头60B方向的排出结束。
利用该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的抵接,抑制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向箭头60B方向的盘盒200的飞出,可以防止盘盒200从盘装置500脱落的情况。
另外,用普通的施力弹簧将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向一方向(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作用的情况,向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的作用力,在图11的状态下最大。然而,在本发明的盘装置中,因为用作用力反转的弹簧构成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所以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箭头151A方向以及箭头152A方向的作用力,在图2所示的待机状态下最大。因此,如图7所示,保持该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的抵接时的盘盒200的力增大,可以使盘盒200难于从盘装置500脱落。
这时,因为第一及第二的锁定部件231、232的操作部231c、232c离开锁定解除部62a和62b,所以第一及第二的锁定部件231、232利用弹性部231d、232d的弹力分别向箭头23 1B方向以及箭头232B方向转动。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部221c、222c与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卡止杆部231b、232b卡合,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被锁定成不会向箭头221A方向、222A方向旋转。
如果从图7表示的状态,操作者向箭头60B方向取出盘盒200,则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通过克服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而分别向箭头151B、箭头152B方向转动。这样,第一以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经过第一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一边滑动一边移动。
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外形侧面抵接,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的卡合脱离。这样,盘盒200的保持被解除,从而可以从盒托架60取出盘盒200。
另外,通过操作者向箭头60B方向取出盘盒200,盘盒200被从盒托架60完全排出,从而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闭塞动作完成。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8所示的状态向图7所示的状态的盘盒200的排出是,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而分别向箭头151A方向、152A方向持续转动来进行的。然而,通过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以及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切口部221d、222d的内壁的摩擦力的关系,在图8表示的状态下,有时候会使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作用力的盘盒200向箭头60B方向的排出结束。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来自盒托架60的盘盒200的排出量减少,但是操作者可以向箭头60B方向取出盘盒200,经过图7表示的状态到图6表示的状态,可以毫无问题地从盒托架60取出盘盒200。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盘装置中,通过利用盘盒200和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连杆机构,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同步,可以进行第一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开放和闭塞。另外,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的反转动作(肘杆弹簧作用),在适当时机下进行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闭动作和夹具50的升降动作的连动动作,可以防止盘盒200的插入以及排出时的夹具50与盘盒200的干扰,从而可以进行稳定地插入/排出动作。
这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开闭杆151和第二开闭杆152进行盘盒200的开闭动作。然而,因为盘盒200可以利用设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连动部221b、222b,通过相互向逆向连动而转动,所以原理上可以仅使用一个开闭杆进行开闭。
但是,如果将开口部200w开放,则盘盒200因为具有壳体作用的盘收纳部220转动,盘盒200的投影面积增大,所以使用了盘盒200的外形侧面的插入/排出的的导向壁61a、61b,仅能够构成在盘装置500前方侧(托架开口部60e侧)。因此,如下所述,为了稳定地进行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需要引导作为盘盒200的前端部的盘收纳部220。
图12是表示从盘装置500除去第一开闭杆151以及第一滑动部件71而仅由第二开闭杆152以及第二滑动部件72构成的情况下的动作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如果操作者将盘盒200向箭头60A方向插入,则利用第二开闭杆152的卡合部152c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卡合部222e的卡合,通过第二开闭杆152沿箭头152B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二盘收纳部222沿箭头222A方向转动。与此相随,利用连动部221b、222b的啮合,第一盘收纳部221也沿箭头212A方向转动。
然而,盘盒200仅利用盒托架60的导向壁61a、61b,被可向箭头60A方向移动地引导。位于盘装置500的后方侧的盘收纳部220,利用第二开闭杆152仅支承单侧的第二盘收纳部222。
因此,相对于操作者向箭头60A方向的插入动作,第二盘收纳部222以及第二开闭杆152构成连杆机构,稳定地支承第二盘收纳部222,并向箭头222A方向转动。第一盘收纳部221也利用与连动部221b、222b的啮合而向箭头221A方向转动。然而,因为没有第一开闭杆151,所以引导不充分,从而使作用于第一盘收纳部221以及第二盘收纳部222的负荷变得不均衡。
其结果是,利用操作者向箭头60A方向的插入动作,盘盒200的第一盘收纳部221侧的负荷减轻。因此,一边向箭头200A方向倾斜一边插入,从而无法正确地插入盘盒200,使开放盘收纳部220也变得困难。
另外,在可以正确地插入盘盒200时,第二盘收纳部222利用与第二开闭杆152的卡合,如上所述,可以相对于纵向基座20准确定位。然而,因为第一盘收纳部221仅利用与连动部221b以及222b的啮合来决定开放时的位置,所以开口部220w的开口精度大幅降低。其理由是,连动部221b设于转动轴212a附近,啮合时的略微嵌合松动所引起的误差,在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前端扩大得非常大。另外,因为第一盘收纳部221开放时仅由连动部221b以及222b的啮合所保持,所以相对于外界干扰而言,容易沿箭头221A方向或221B方向旋转。
因此,用一个开闭杆进行盘收纳部220的开闭,这使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不稳定,进而,使开口部220w的开放精度降低。因此,不优选利用兼备挡板作用和壳体作用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构成开放和闭塞开口部220w的盘盒200的开闭机构。
另外,如图11所示,在盘收纳部220转动以使在盘盒200上形成开口部220w的状态下,与闭塞状态下的盘盒200相比,投影面积增大。因此,设于盘装置500的前方侧(托架开口部60e)的导向壁61a、61b的引导宽度,相对于由开放状态下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构成的盘盒200的宽度变小。
因此,万一由于何种原因(例如,偏差或部件故障等)而无法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将盘盒200排出至规定的位置,即使在操作者从外部强制地将盘盒200向箭头60B方向取出的情况下,当开放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穿过设于插入口的导向壁61a、61b之际,与导向壁61a、61b抵接从而闭塞。因此,可以在使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闭塞的状态下,取出盘盒200。
另外,因为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反转动作,所以在即使强制地取出盘盒200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恢复至待机位置,而不会损坏部件等。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151c、152c分别与设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抵接,从而防止盘盒200从盘装置500脱落的情况。然而,即使在与任意一方抵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纵向基座20上构成盒定位销21、22来进行盘盒200的定位。然而,也可以用其他部件的销进行盘盒200的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卡定部151c、152c与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的卡止用抵接面221f、222f卡合,防止排出时的盘盒200的飞出。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构成其他防止机构,或者,也可以利用胶片等摩擦部件来防止盘盒200的飞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盘盒200排出时,操作者进行向盒托架60的箭头20A方向的转动。然而,也可以使用向箭头20A方向施力的弹力进行该转动。另外,这样在使用施力弹簧的情况下,在可插入/排出图4(a)表示的盘盒200的状态下,通过用盒托架60限制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71、72向箭头60A方向的移动,可以作为盒托架60向箭头20A方向的制动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在盘盒插入时,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卡合部的间隔比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小。因此,可靠地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卡合部所插入的盘盒抵接并卡合。另外,在装填盘盒的状态下,第一及第二开闭杆转动,使得卡合部的相互间隔比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大。因此,比开口闭塞的状态的盘盒的投影面积更靠外侧而使盘盒的挡板和收纳部露出的方式开放,可以形成较大的开口。因此,可以与外形较小也可以设置较大的读写头开口的盘盒对应。特别是,本发明的盘装置,适合用于具备兼备挡板作用和壳体作用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的盘盒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适用于利用兼备挡板作用和壳体作用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221、222,开放和闭塞开口部220w的盘盒200中,将与设于第一盘收纳部221的切口部221d和设于第二盘收纳部222的切口部222d分别卡合的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被相对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方向(箭头60A方向/箭头60B方向)呈对称配置,并通过使其与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同步转动,可以进行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的开放或者闭塞。另外,确保盘盒200的移动的直进性,可以实现极其稳定的插入/排出动作。
另外,在盘盒200的插入或者排出动作中,因为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分别进行保持第一及第二的盘收纳部221、222,所以即使在振动、冲击等的干扰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稳定的插入/排出动作。
另外,通过利用施力方向反转的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对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施力,从而在操作者插入盘盒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闭塞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的方向的作用力,施加适当的动作负荷,进行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的开放动作。在插入动作中,通过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的施力方向反转,反转的作用力对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施力,从而一边可靠地将盘盒插入装置内部,一边对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施力。
另一方面,当排出盘盒的情况下,因为通过与夹具的上升动作对应而使第一及第二开闭杆转动,所以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的施力方向反转,利用该反转了的作用力,第一及第二开闭杆转动从而排出盘盒。另外,也可以可靠地进行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的闭塞动作。
这样,可以利用施力弹簧的作用力唯一地控制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中的操作性(人机接口(man-machine interface)中的操作感),并且无需设置盘盒200的插入/排出动作所需要的驱动源以及驱动机构,从而可以大幅消减部件数量。因此,可以实现盘装置的轻量和低成本。
另外,通过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施力方向的反转动作,利用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闭动作和利用夹具托架51的夹具50的升降动作完全无法连动,形成仅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动作的状态。这样,可以控制盘盒200的盘收纳部220的开闭和夹具50的升降的时机。
具体来说,在盘盒200的插入时,直至夹具50可进入盘盒200内部的状态为止,通过仅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动作而进行盘收纳部220的开放动作,之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开放动作和夹具50的下降动作连动,从而使得盘盒200插入装置内部,并且夹具50下降。
另一方面,在盘盒200的排出时,夹具50上升,盘盒200从开口部220w退避,之后,通过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动作而进行盘收纳部220的闭塞和盘盒200的排出。这样,通过使用利用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153、154的肘杆机构,从而切换两个机构的动作的连动动作/非连动动作,可以形成仅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动作的状态。因此,防止在插入盘盒200时,用夹具50过度按压盘盒200,或者在盘收纳部220闭塞时,用盘收纳部220夹紧夹具50的情况,从而可以进行稳定地插入/排出动作。
另外,通过在设于盒托架60的导向壁61a、61b的一部分上构成锁定解除部件62a、62b,锁定解除部件62a、62b相对于盘盒200的外形形状的定位精度得以提高。因此,可以可靠地按压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可以在最佳时机下进行一连串的插入/排出动作中的设于盘盒200的第一及第二锁定部件231、232的锁定解除动作。
另外,通过将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设于盘装置500的前方侧,从而避免光读写头40的构成空间与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干扰,实现光读写头40的设计自由度的扩大,并且避免光读写头40和第一及第二开闭杆151、152的重叠,从而可以实现盘装置的薄型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盘装置适用于收纳了利用光、光磁、磁等各种记录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盘的盘盒中,更优选适用于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生中至少一者的盘装置中。特别是,更优选适用于收纳小直径的盘的盘盒的盘装置中。

Claims (9)

1.一种盘装置,其能够装填收纳有盘的盘盒,其中,
所述盘装置具备:
盒托架,其是支承所述盘盒的盒托架,并具有托架开口部,该托架开口部用于从外部向所述盒托架内插入所述盘盒,向所述外部排出所述盒托架内的所述盘盒;
一对导向壁,其配置于所述盒托架的所述托架开口部附近,并限制所述盘盒的插入及排出方向;
盘电机,其具有载置所述盘的转盘,并使所述转盘旋转;
读写头,其进行将信息记录于所述盘及再生被记录于所述盘的信息的至少一者;
夹具,其用于在其与所述转盘之间夹紧所述盘;
夹具托架,其支承所述夹具使其能够旋转,并通过相对于所述盒托架转动,进行使所述夹具在离开所述转盘的退避位置和在所述转盘上夹紧所述盘的夹紧位置之间升降的夹具升降动作;
纵向基座,其支承所述读写头及所述盘电机,并支承所述盒托架使其能够转动;
第一开闭杆,其具有与所述盘盒的一部分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并在插入或者排出所述盘盒时转动;
第二开闭杆,其具有与所述盘盒的另一部分卡合的第二卡合部,并在插入或者排出所述盘盒时转动;
第一杆施力弹簧,其对所述第一开闭杆施力;
第二杆施力弹簧,其对所述第二开闭杆施力;
连动机构部,其使所述第一开闭杆及所述第二开闭杆的转动与所述夹具托架的转动连动,
在所述盘盒的插入开始时以及排出完成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处于小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间隔的状态,通过所述第一开闭杆及所述第二开闭杆转动,使得所述间隔比所述一对导向壁的间隔大,从而处于与所述盘盒卡合且装填有所述盘盒的状态,在装填有所述盘盒的状态下,通过在所述盘盒上形成开口且所述夹具托架使所述夹具下降而将所述盘夹紧在该夹具与所述转盘之间,能够使所述读写头接近所述盘,所述盘电机载置所述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是如下所述的肘杆弹簧,
该肘杆弹簧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旋转,使得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施力的施力方向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变小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间隔变大的方向之间进行反转,
所述盘装置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的至少一者,即:通过所述肘杆弹簧的所述反转动作,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杆施力弹簧施力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驱动所述连动机构部;通过所述连动机构部转动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所述肘杆弹簧进行所述反转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所述连动机构部包括:沿所述插入及排出方向滑动动作而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抵接,使得所述肘杆弹簧反转动作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旋转的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分别转动支承于所述夹具托架和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的第一及第二连结臂,
所述夹具托架、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一及第二连结臂构成连杆机构,
通过所述盒托架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滑动动作,从而转动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在所述夹具托架上具有与所述纵向基座卡合的卡合部,
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纵向基座卡合,与所述盒托架相对于所述纵向基座转动的动作联动,所述夹具托架相对于所述盒托架转动,而进行所述夹具升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所述盘盒具备:分别具有收纳所述盘的一部分的空间并通过相互接合来收纳所述盘整体的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使其分别能够围绕转动轴转动的支承基座部件,
所述第一及第二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卡合,使得所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转动,以使在插入所述盘盒时形成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所述盘盒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分别具有:所述第一及第二开闭杆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卡合部能够旋转地卡合的切口部、旋转轴、以逆向同步并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方式相互卡合的连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在插入或排出所述盘盒时,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盘收纳部的切口部能够旋转地卡合,来构成将所述第一开闭杆的转动轴、所述第一卡合部与切口部卡合的卡合部分和所述第一盘收纳部的旋转轴作为节点的第一连杆机构,且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盘收纳部的切口部能够旋转地卡合,来构成将所述第二开闭杆的转动轴、所述第二卡合部与切口部卡合的卡合部分和所述第二盘收纳部的旋转轴作为节点的第二连杆机构,
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盘收纳部围绕旋转轴相互逆向同步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杆机构将所述盘盒的插入方向保持为一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还具备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在装填了所述盘盒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盘的外侧面抵接,通过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盘抵接,使所述盘进行相对于所述盘电机的中心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设于所述盒托架。
CN2008800005826A 2007-09-18 2008-09-18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0567 2007-09-18
JP240567/2007 2007-09-18
PCT/JP2008/002571 WO2009037836A1 (ja) 2007-09-18 2008-09-18 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2621A CN101542621A (zh) 2009-09-23
CN101542621B true CN101542621B (zh) 2011-08-17

Family

ID=4046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05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621B (zh) 2007-09-18 2008-09-18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7487B2 (zh)
JP (1) JP4949461B2 (zh)
CN (1) CN101542621B (zh)
WO (1) WO20090378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2048B2 (ja) * 2007-01-22 2012-10-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6597A (zh) * 2001-07-06 2003-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974U (ja) * 1984-06-15 1986-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カ−トリツジ
JPS616974A (ja) * 1984-06-20 1986-01-13 Fujitsu Ltd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H09153264A (ja) 1995-11-29 1997-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035119A (ja) 1999-07-21 2001-02-0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US6820274B1 (en) * 1999-10-07 2004-11-16 Sony Corporation Magento-optic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JP3399920B2 (ja) * 2000-10-06 2003-04-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DE60232056D1 (de) 2001-01-12 2009-06-04 Panasonic Corp Plattenkassette
JP3776383B2 (ja) * 2001-07-06 2006-05-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EP2485219B1 (en) * 2006-10-12 2014-05-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6597A (zh) * 2001-07-06 2003-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盒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43359A 2001.05.25
JP特开2001-35119A 2001.02.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37836A1 (ja) 2011-01-06
JP4949461B2 (ja) 2012-06-06
WO2009037836A1 (ja) 2009-03-26
US8037487B2 (en) 2011-10-11
US20100050195A1 (en) 2010-02-25
CN101542621A (zh) 2009-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3431C (zh) 光盘装置
CN101542621B (zh) 光盘装置
JPH10208359A (ja) 電子機器
JP6016148B2 (ja)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搬送方法
CN101461003B (zh) 盘装置
US7881176B2 (en) Floating lock device
CN101461004B (zh) 盘装置
JPH08147851A (ja) マルチ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7730503B2 (en) Dividing device in disc accommodation section in disc changer
CN101221790B (zh) 光盘装置
US6958970B1 (en) Disk player
JP3573598B2 (ja) 駆動装置の移動機構
JP5042048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US7774805B2 (en) Disk clamping device
KR100720349B1 (ko) 스윙 암을 구비한 디스크 체인저
JP3612234B2 (ja) 担体自動再生装置
WO2005098848A1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JP3541641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543553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453478B2 (ja) 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の収納容器
JP3625998B2 (ja) ディスク選択機能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装置
JP3078218B2 (ja) ディスク移送装置
JP2001043595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54339U (ja) カセツトのオートチエンジヤ装置
JP2006172578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