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5664A - 车轮用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轮用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5664A
CN101535664A CNA200780041384XA CN200780041384A CN101535664A CN 101535664 A CN101535664 A CN 101535664A CN A200780041384X A CNA200780041384X A CN A200780041384XA CN 200780041384 A CN200780041384 A CN 200780041384A CN 101535664 A CN101535664 A CN 101535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ylindrical shape
raceway face
interior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13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5664B (zh
Inventor
重冈和寿
山本一成
鸟居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146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12838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146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517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517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16397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012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56446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35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5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6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技术问题: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可防止泥水侵入,并具有长的寿命。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一种双列滚动轴承(2),被构造为包括:外环(4),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一对内环(5,5),在它们的外圆周上形成与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5a,5a);双列滚动体(6,6),以可滚动的方式容纳在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外环(4)和内环(5)由具有防锈性能的不锈钢板或者管料通过冲压形成。密封件(13,13)附接于外环(4)的圆管部分(4c,4c)和内环(5,5)的第二圆管部分(5d,5d)之间的环形空间的开口中。

Description

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车辆(诸如,汽车)的车轮,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重量、尺寸减小并且制造成本降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支撑车辆车轮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经双列滚动轴承自由旋转地支撑用于安装车轮的轮毂,有用于主动轮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和用于从动轮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内环旋转型用于主动轮,而内环旋转型和外构件旋转型二者用于从动轮。车轮用轴承装置分为四代类型:第一代类型,包括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等的车轮轴承安装在悬吊装置的关节形成部分和轮毂之间;第二代类型,主体安装凸缘或者车轮安装凸缘直接形成在外构件的外圆周上;第三代类型,一个内滚道表面直接形成于轮毂的外圆周上;第四代类型,内滚道表面分别形成于轮毂和外部连接构件的外圆周上。
目前,已知一种角接触滚珠轴承,在该轴承中,通过冲压钢板来形成内环和外构件(外环)。例如,图16示出了在磁性硬盘设备中使用的角接触滚珠轴承100,其中,通过冲压或者辊轧(rolling)不锈钢板来形成外构件101和一对内环102、103。
外构件10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在其大约中间部分,环形凸出部分101a沿径向向内凸出;在环形凸出部分101a的每一侧,是外滚道表面101b、101c。外构件101安装在壳104的孔径中,并利用凸缘101d沿轴向定位,所述凸缘101d形成于外构件101紧靠壳104的端面的一端。与环形凸出部分101a对应的由外构件101的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形成的环形凹陷101e填满粘合剂,以适当固定外构件101。
另一方面,内环102、103装入外构件101。内环102、103的轴向外端分别形成弯曲肩部102a、103a,并且弯曲肩部102a、103a分别形成有内滚道表面102b、103b。双列滚珠106、106位于内环102、103的内滚道表面和双列外滚道表面101b、101c之间,并由每一列的保持器107、107支撑。
与轴构件105间隙配合(clearance fit)的安装部分102c、103c分别形成于内环102、103的内圆周上。在把内环102、103与轴构件105进行间隙配合之后,具有恒定重量的圆筒形重物109被放置于一个内环102的弯曲肩部102a上。通过重物109,经滚珠106,另一个内环103的弯曲肩部103a挤压轴构件105的凸缘部分105a,由此,合适的预加负荷被应用于角接触滚珠轴承。
在间隙配合完成之后,一个内环102的弯曲肩部102a和轴构件105之间的空隙填充粘合剂110。因此,防止了一个内环102从轴构件105滑落,此外,通过轴构件105的凸缘部分105a防止了另一个内环103从轴构件105滑落。
参考文献: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No.1835/199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试图使用其中由钢板通过冲压形成外构件101和内环102、103的角接触滚珠轴承100,则必须在外构件101和内环102、103之间形成的环形开口中安装一些密封件。这不仅增加了部件数量,而且将显著改变结构以保留用于密封件的空间,由此,也增加了制造成本、重量和尺寸。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车轮轴承的重量和尺寸。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外环,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一对内环,在它们的外圆周上形成与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安装至轮毂的圆筒形部分上,内环被设置以便圆筒形部分的端面彼此紧靠;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设置于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外环和内环中的外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辊轧来形成;外环具有从外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内环具有从内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厚度小于外滚道表面的厚度;密封件设置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和内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密封件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被表面硬化。(权利要求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外环,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一对内环,在它们外圆周上形成与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安装至轮毂的圆筒形部分上,内环被设置以便圆筒形部分的端面彼此紧靠;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设置于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外环和内环中的外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辊轧来形成;所述外环具有从所述外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所述内环具有从内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厚度小于外滚道表面的厚度;密封件设置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和内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密封件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被表面硬化。可提供这样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可防止雨水或灰尘渗入车轮轴承里面以及车轮轴承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并具有较长的寿命。另外,由于通过在外环和内环上提供圆筒形部分而能够保留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充分空间,所以可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此外,由于通过调整圆筒形部分的长度能够进行轴承装置的装配而不必改变轮毂或者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合构件的设计,所以可减少制造成本。
优选地,通过下述步骤施加轴承预加负荷:通过螺纹紧固手段来紧固插入至该对内环中的轮毂和插入至轮毂中的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合构件;在轮毂的肩部和外接合构件的肩部之间从内环的两侧对内环施加压力。这使得可以在装配车轮轴承的同时将预加负荷施加于车轮轴承。因此,可保持稳定的轴承性能,从而实现较长寿命的车轮轴承。(权利要求2)
优选地,外环和内环通过冲压具有防锈能力的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来形成。这使得可以防止外构件和内环被腐蚀,从而延长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寿命。(权利要求3)
优选地,外环的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具有淬火硬化层。这使得可以减少由滚动元件引起的内滚道表面和外滚道表面的摩擦、磨损和形变的产生。(权利要求4)
优选地,外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每个内环在其轴向外端形成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密封件安装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和内环的凸缘之间的开口中。这使得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可防止雨水或灰尘渗入车轮轴承里面以及车轮轴承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并具有较长的寿命。另外,由于能够在轮毂和外接合构件的肩部将预加负荷施加于车轮用轴承装置,所以可实现较高的轴承性能,从而提供具有较长寿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权利要求5)
优选地,密封件包括:芯金属,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密封构件,附接于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密封件中的外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轮毂的肩部滑动接触,密封件中的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内侧内环的凸缘部分的侧面滑动接触。由于外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轮毂的肩部滑动接触,所以可提供与密封唇接触的任何其它表面,由此减小了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尺寸。(权利要求6)
优选地,密封件包括:芯金属,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密封构件,附接于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外侧和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外侧和内侧内环的凸缘部分的侧面滑动接触。这使得可以将外侧密封件和内侧密封件形成为具有相同的结构,从而减少制造成本。(权利要求7)
优选地,密封件包括:芯金属,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密封构件,附接于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具有大体上“L”形截面的板设置于每个凸缘部分的径向最远圆周区域和每个凸缘部分的侧面,外侧和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板的侧面滑动接触。这使得可以获得希望的具有较小摩擦系数的滑动接触表面。(权利要求8)
优选地,板由不锈钢制成。这使得可以防止腐蚀的发生并相应防止轴承性能的降低,从而延长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寿命。(权利要求9)
优选地,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或芯金属的内圆周与板的外圆周之间形成的空隙设置为小于1mm。由于空隙较小,所以尽管泥水或灰尘会偶然进入车轮用轴承装置,但是可以防止泥水或灰尘进一步地过深渗入到车轮用轴承装置里面。(权利要求10)
优选地,在内环的内滚道表面和凸缘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阶形凹陷。这使得可以防止工具在对通过冲压形成的内滚道表面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期间受到凸缘部分的内表面的干扰,由此能够得到希望的滚道表面。此外,可利用先前的机加工装置对通过冲压管状构件形成的内环进行机加工。另外,由于外构件和内环能够通过冲压来形成,所以可减少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另外,由于能够在轮毂和外接合构件的肩部将预加负荷施加于车轮用轴承装置,所以可实现较高的轴承性能,从而提供具有较长寿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权利要求11)
优选地,在凸缘部分的外侧表面上形成阶形凹陷。这使得凸缘部分具有一致的厚度,从而确保其强度。(权利要求12)
优选地,在内环的内滚道表面的两端形成倒角或倒圆。由于内滚道表面的末端的边缘被倒圆,所以可防止内滚道表面的边缘被接触或刮擦所述边缘的滚动元件损坏。(权利要求13)
优选地,倒角或倒圆在对内环的内滚道表面的每一端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期间形成。这使得可以在对车轮用轴承装置进行机加工时提高机加工效率。(权利要求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结构,提供了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构件,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内构件,包括轮毂和至少一个内环,轮毂在其一端形成车轮安装凸缘和从车轮安装凸缘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于外构件的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之间;一对密封件,安装于形成在内环和外构件之间的环形空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构件和内环由钢板通过塑性形变来形成;该对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密封件一体地附接至外构件和内环中的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5)
在这种具有轮毂(在轮毂的一端一体地形成车轮安装凸缘)和双列滚动轴承的第一代类型至第三代类型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由于外构件和内环由钢板通过塑性形变来形成,并且一对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密封件一体地附接至外构件和内环中的至少一个,所以可减少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部件数量、装配步骤以及制造成本。
优选地,密封件由弹性体形成,并通过硫化粘接附接以便与其他相对的构件滑动接触。这使得可以具有希望的密封性。(权利要求16)
优选地,在内环的一端形成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肩部,密封件附接至肩部,在外构件的每一端形成圆筒形部分,密封件与圆筒形部分滑动接触。(权利要求17)
优选地,在外构件的每一端形成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肩部,密封件附接至肩部,在每个内环的一端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肩部,密封件与圆筒形肩部滑动接触。(权利要求18)
优选地,轮毂直接在其外圆周上形成一个内滚道表面和圆筒形部分,所述内滚道表面与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所述圆筒形部分通过肩部从内滚道表面延伸,内环在其外圆周上形成与另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另一个内滚道表面,内环的较小直径侧的端面紧靠肩部。这使得可以增加轮毂的强度和刚度,并减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权利要求19)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由于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外环,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一对内环,在它们外圆周上形成与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安装至轮毂的圆筒形部分上,内环被设置以便圆筒形部分的端面彼此紧靠;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设置于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外环和内环中的外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辊轧来形成;外环和内环具有分别从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和圆筒形部分,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厚度小于外滚道表面的厚度;密封件设置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和内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密封件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被表面硬化,所以可提供这样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可防止雨水或灰尘渗入车轮轴承里面以及车轮轴承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并具有较长的寿命。另外,由于通过在外环和内环上提供圆筒形部分而能够保留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充分空间,所以可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由于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外构件,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内构件,包括轮毂和至少一个内环,轮毂在其一端形成车轮安装凸缘和从车轮安装凸缘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于外构件的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之间;一对密封件,安装于形成在内环和外构件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构件和内环由钢板通过塑性形变来形成;该对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密封件一体地附接至外构件和内环中的至少一个,所以可提高的生产率和产量,并减少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部件数量、装配步骤以及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制造外构件的方法,其中,图3(a)示出了制造处理之前的状态,图3(b)示出了制造处理期间的状态;
图4示出了制造内环的方法,其中,图4(a)示出了制造处理之前的状态,图4(b)示出了制造处理期间的状态;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13(a)和图13(b)是分别示出了外构件和内环的纵向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
图1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以及
图16是示出了已有技术的角接触滚珠轴承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内环和外环通过冲压处理来形成。
附图标记说明
1、42----轮毂
1a、42b----圆筒形部分
1b----车轮安装凸缘
1c----用于轮毂螺栓的孔
1d、20a----锯齿
1e、19、40、42d、48----肩部
2、23、32、35、45----双列滚动轴承
3----等速万向节
4、36、46----外构件
4a、36a----外滚道表面
4b、38----环形凸出部分
4c、31a、39----圆筒形部分
5、24、33、34、37、47----内环
5a、37a、42a----内滚道表面
5b----邻接部分
5c----第一圆筒形部分
5d----第二圆筒形部分
5e----凸缘部分
6----滚动元件
7----关节
7a----凸出部分
8----保持器
11、27、28----芯金属
12、29、30----密封构件
12a、29a、30a----附接部分
12b、12c、29b、29c、30b、30c----密封唇
13、25、26、41、44、49----密封件
14----外接合构件
15----接合内环
15a、18a----轨道槽
16----保持器
17----扭矩传递滚珠
18----口部
20----轴部分
21----外螺纹部分
22----轴螺母
31----板
31b----凸缘部分
37b----较小直径侧的端部
42c----凸缘底部
43----内构件
50、53----管状构件
51----心轴
51a、51b----凸出部分
52----成形轧机
52a----凸出部分
54----内冲模
55----外冲模
55a----凸出部分
100----角接触滚珠轴承
101----外环
101a----环形凸出部分
101b、101c----双列外滚道表面
101d----凸缘
101e----环形凹陷
102、103----内环
102a、103a----弯曲肩部
102b、103b----内滚道表面
102c、103c----安装部分
104----壳
105----轴构件
105a----凸缘部分
106----滚珠
107----保持器
109----重物
110----粘合剂
ΔA、ΔB----阶形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是这样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外环,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一对内环,在它们外圆周上形成与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安装至轮毂的圆筒形部分上,内环被设置以便圆筒形部分的端面彼此紧靠;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设置于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外环和内环中的外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冷轧来形成;外环具有从外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内环具有从内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厚度小于外滚道表面的厚度;滑动接触型的密封件设置于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和内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中,密封件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通过淬火进行表面硬化。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所述轴承装置安装在车体上时,术语“外侧”指的是位于车体外面的一侧(图1中的左手侧),术语“内侧”指的是位于车体里面的一侧(图1中的右手侧)。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形成为可拆分的组合单元,包括轮毂1、双列滚动轴承2和等速万向节3。
如图2中所示,双列滚动轴承2包括:外构件(外环)4,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一对内环5、5,在它们外圆周上形成双列内滚道表面5a、5a,双列内滚道表面5a、5a与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相对设置;双列滚动元件(滚珠)6、6,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于外滚道表面4a、4a和内滚道表面5a、5a之间。外构件4和内环5通过冲压不锈钢板构件或者具有防锈能力的管状构件来形成。
外构件4大体上具有圆柱形圆周,并被压入配合至关节7中。关节7在其内侧形成径向向内延伸的凸出部分7a。外构件4通过凸出部分7a来定位,外构件4的内侧面紧靠凸出部分7a。凸出部分7a的高度基本上与外构件的侧面的厚度相同。
通过冲压或者辊轧处理,在外构件4的大约中间部分形成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凸出部分4b。此外,在外构件4的环形凸出部分4b的每一侧,还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每个双列外滚道表面4a具有大体上圆弧形的截面。另外,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4c、4c形成于外构件4的两端,与各外滚道表面4a邻近。圆筒形部分4c、4c的厚度小于外滚道表面4a、4a的厚度。至少外滚道表面4a、4a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例如,渗碳淬火。
具有相同结构的内环5、5以对称方式排列,彼此紧靠,邻接部分5b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内环5、5具有从邻接部分5b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c、5c。内环5、5具有内滚道表面5a、5a,每个内滚道表面5a具有与第一圆筒形部分5c、5c相邻的大体上圆弧形的截面。在内环5、5上内滚道表面5a、5a的侧面,还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5d。至少对内滚道表面5a、5a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例如,渗碳淬火。
双列滚动元件6、6包含在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和内滚道表面5a、5a之间,并由保持器8、8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支撑。虽然在所示示例中把滚珠示出为滚动元件,但是也可将锥形滚轴(roller)用作滚动元件。
在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和内环5、5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5d之间形成的环形开口中安装密封件13、13。每个密封件13包括:芯金属11,具有大体上侧卧的“v”型截面;密封构件12,附接于芯金属11。通过冲压处理由具有防锈能力的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形成芯金属11。密封件13、13的芯金属11、11的外圆周被压入配合至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的内圆周。每个密封构件12具有将附接至芯金属11的附接部分12a和两个密封唇12b、12c。密封唇12b、12c的唇末端与内环5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的外圆周滑动接触。由于密封唇12b、12c有弹性并且芯金属11具有侧卧的“v”型截面,所以密封件13能够在适度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安装在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和内环5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之间。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轴承装置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以及雨水或灰尘从轴承装置外部渗入。
轮毂1具有沿轴向向内侧延伸的圆筒形部分1a,内环5、5被紧密安装至圆筒形部分1a且与圆筒形部分1a之间无任何间隙。
轮毂1还在其外侧端具有用于安装车轮(未示出)的车轮安装凸缘1b。轮毂螺栓(未示出)沿车轮安装凸缘1b的边缘等距离安装在车轮安装凸缘1b上。轮毂1的内圆周上形成用于扭矩传递的锯齿(或花键)1d。轮毂1的肩部1e紧靠外侧内环5的侧面。轮毂1由以重量计含碳0.40-0.80%的中碳钢(诸如,S53C)制成,至少圆筒形部分1a的外圆周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进行硬化,从而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
等速万向节3包括:外接合构件14、接合内环15、保持器16和扭矩传递滚珠17。外接合构件14包括:杯型口部18;肩部19,形成口部18的底部;轴部20,从肩部19沿轴向向外侧延伸;外螺纹部21。轨道槽18a、15a分别形成在口部18的内圆周和接合内环15的外圆周上。外接合构件14的轴部20上形成有用于扭矩传递的锯齿(或花键)。外接合构件14的肩部19与内侧内环5的侧面邻接。外接合构件14由以重量计含碳0.40-0.80%的中碳钢(诸如,S53C)制成,从轨道槽18a、15a经肩部19到轴部20的外圆周区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进行硬化,从而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
外接合构件14的轴20安装至轮毂1。通过外接合构件14的锯齿20a、和轮毂1的锯齿1d,能够在外接合构件14和轮毂1之间传递扭矩。轴螺母22由预定扭矩紧固在外螺纹部21上。因此,当紧固轴螺母22时,通过使轮毂1的肩部1e与外侧内环5的侧面之间紧靠以及使外接合构件14的肩部19与内侧内环5的侧面之间紧靠,能够将预定的预加负荷施加于轴承2。
下面将描述制造外构件4和内环5的方法。
图3示出了外构件4的制造方法,其中,图3(a)示出了机加工处理之前的状态,图3(b)示出了机加工处理期间的状态。图4示出了内环5的制造方法,其中,图4(a)示出了机加工处理之前的状态,图4(b)示出了机加工处理期间的状态。
图3(a)中示出了具有防锈能力的不锈钢的管状构件50的截面,所述管状构件50用于形成外构件4的基础构件。管状构件50通过对长管进行下面处理而形成:将长管切割成希望长度的管子,然后在切割后的管状构件的两端除毛刺,最后对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进行车床车削。沿轴向延伸的心轴51被插入至管状构件50,在管状构件50的内圆周和心轴51之间留有空隙。心轴51的外圆周上有凸出部分51a、51b,凸出部分51a、51b用于形成外构件4的外滚道表面4a、4a。将要与管状构件50的外圆周接触的成形轧机52位于管状构件50外侧。成形轧机52的内圆周上有用于形成外构件4的环形凸出部分4b的冲模,诸如凸出部分52a。
将管状材料50夹在成形轧机52和心轴51之间,以执行如图3(b)中所示的外构件4的制造处理。通过旋转成形轧机52和心轴51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绕管50的内圆周和外圆周形成希望的结构。最后,通过机加工处理去除形成的管状构件50的不必要的端部,由此,通过这种冷轧处理完成外构件4。
图4(a)中示出了具有防锈能力的不锈钢的管状构件53的截面,所述管状构件53用于形成内环5的基础构件。管状构件53通过对长管构件进行下面处理而形成:将长管构件切割成希望长度的管子,然后在切割后的管状构件的两端除毛刺,最后对内圆周表面和外圆周表面进行车床车削。沿轴向延伸的内冲模54被插入至管状构件53,在管状构件53的内圆周和内冲模54之间留有空隙。内冲模54的外圆周上有凸出部分和凹陷,所述凸出部分和凹陷用于形成内环5的内圆周。将要与管状构件53的外圆周接触的外冲模55位于管状构件53外侧。外冲模55的内圆周上有用于形成内环5的内滚道表面5a的冲模,诸如凸出部分55a。
将管状材料53夹在内冲模54和外冲模55之间,以执行如图4(b)中所示的内环5的制造处理,管状材料53随后被冲压以在管53的内圆周和外圆周上形成希望的结构。最后,通过机加工处理去除形成的管状构件53的不必要的端部,由此,通过这种冲压处理完成内环5。
虽然示出了使用管状构件作为基础构件来制造外构件4和内环5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平板作为外构件4和内环5的基础构件并对其执行类似的制造处理。另外,虽然在示出的例子中通过辊轧处理来形成外构件4以及通过冲压处理来形成内环5,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通过冲压来形成外构件4以及通过辊轧来形成内环5。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通过冲压或辊轧利用板状构件或管状构件来形成外构件4和内环5中的至少一个。外构件4和内环5中的另一个可通过任何其它制造工艺(例如,锻造)来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形成为可拆分的组合单元,包括轮毂1、双列滚动轴承23和等速万向节3。
如图6中所示,双列滚动轴承23包括:外构件4,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一对内环24、24,在它们外圆周上形成双列内滚道表面5a、5a,双列内滚道表面5a、5a与外滚道表面4a、4a相对;双列滚动元件6、6,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在外滚道表面4a、4a和内滚道表面5a、5a之间。外构件4和内环24通过冲压具有防锈能力的表面硬化钢、轴承钢或不锈钢的板状构件或管状构件来形成。
具有相同结构的内环24、24以对称方式排列,彼此紧靠,邻接部分5b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内环24、24具有从邻接部分5b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c、5c。内环24、24具有内滚道表面5a、5a,每个内滚道表面5a具有与第一圆筒形部分5c、5c相邻的大体上圆弧形的截面。在内环24、24上内滚道表面5a、5a的侧面,还形成凸缘部分5e、5e。至少对内滚道表面5a、5a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例如,浸渍硬化或渗碳淬火。
在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和内环24、24的凸缘部分5e、5e之间形成的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处安装密封件25、26。密封件25、26包括:芯金属27、28,具有大体上“L”形的截面;密封构件29、30,附接于芯金属27、28。芯金属27、28通过冲压处理由具有防锈能力的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形成。芯金属27、28的外圆周被压入配合至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的内圆周。密封构件29、30具有用于附接至芯金属27、28的附接部分29a、30a,并分别具有两个密封唇29b、29c和30b、30c。密封唇29b、29c的唇末端与内侧内环24的凸缘部分5e的侧面滑动接触。密封唇30b、30c的唇末端与轮毂1的肩部1e滑动接触。这些密封唇29b、29c和30b、30c可有效地防止轴承装置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以及雨水或灰尘从轴承装置外部渗入。
轮毂1具有沿轴向向内侧延伸的圆筒形部分1a,内环24、24被紧密安装至圆筒形部分1a且与圆筒形部分1a之间无任何间隙。
如图5中所示,外接合构件14的轴20安装至轮毂1。通过外接合构件14的锯齿20a和轮毂1的锯齿1d,能够在外接合构件14和轮毂1之间传递扭矩。轴螺母22通过预定扭矩紧固在外螺纹部21上。因此,当紧固轴螺母22时,通过使轮毂1的肩部1e与外侧内环24的凸缘部分5e的侧面之间紧靠以及使外接合构件14的肩部19与内侧内环24的凸缘部分5e的侧面之间紧靠,能够将预定的预加负荷施加于轴承23。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在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和内环24、24的凸缘部分5e、5e之间形成的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处安装密封件25、25。密封唇29b、29c的唇末端与内侧内环24的凸缘部分5e的侧面滑动接触。这些密封唇29b、29c可有效地防止轴承装置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以及雨水或灰尘从轴承装置外部渗入。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在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和内环24、24的凸缘部分5e、5e之间形成的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处安装密封件25、25。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具有大体上“L”型截面的板31、31,使它们覆盖外侧和内侧内环24、24的凸缘部分5e、5e的径向最远位置和凸缘部分5e、5e的侧面的一部分。每个板31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31a和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部分31b。圆筒形部分31a被压入配合至凸缘部分5e的径向最远位置,凸缘部分31b与凸缘部分5e的侧面接触。板31通过对不锈钢板进行冲压处理来形成。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的内圆周表面或芯金属27的内圆周表面与板31的圆筒形部分31a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隙优选地为1mm或更小,更优选地为大于等于0.3mm并小于等于0.8mm的范围。密封唇29b、29c的唇末端与内侧和外侧凸缘部分31b的侧面滑动接触。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由于轴承部分具有对称结构,所以在图10中只示出了其右半部分。除内环的部分结构外,第五实施方式基本上与第三实施方式(图7)相同,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形成为可拆分的组合单元,包括轮毂1、双列滚动轴承32和等速万向节3。
如图10中所示,双列滚动轴承32包括:外构件4,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4a、4a;一对内环33、33,在它们外圆周上形成双列内滚道表面5a、5a,双列内滚道表面5a、5a与外滚道表面4a、4a相对;双列滚动元件6、6,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在外滚道表面4a、4a和内滚道表面5a、5a之间。外构件4和内环33通过冲压具有防锈能力的表面硬化钢、轴承钢或不锈钢的板状构件或管状构件来形成。
具有相同结构的内环33、33以对称方式排列,彼此紧靠,邻接部分5b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内环33、33具有从邻接部分5b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c、5c。内环33、33具有内滚道表面5a、5a,每个内滚道表面5a具有与第一圆筒形部分5c、5c相邻的大体上圆弧形的截面。在内环33、33上内滚道表面5a、5a的侧面,还形成凸缘部分5e、5e。
在内环33的内滚道表面5a和凸缘部分5e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阶形凹陷(stepped recess)ΔA。阶形凹陷ΔA通过减小内环33上从内滚道表面5a的末端到凸缘部分5e的内表面的区域的厚度而形成。阶形凹陷ΔA使得能够防止工具在对通过冲压形成的内滚道表面5a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期间受到凸缘部分5e的内表面的干扰,由此能够得到希望的内滚道表面5a。
倒角或倒圆形成于内环33的内滚道表面5a的每一端。由于内滚道表面5a的末端的边缘被倒圆,所以可防止内滚道表面5a的边缘被接触或刮擦所述边缘的滚动元件6损坏。在对内环33的内滚道表面5a的每一端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期间形成该倒角或倒圆。
在外构件4的圆筒形部分4c、4c和内环33、33的凸缘部分5e、5e之间形成的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处安装密封件25、25。密封件25包括:芯金属27,具有大体上“L”形的截面;和密封构件29,密封构件29附接至芯金属27。
轮毂1具有沿轴向向内侧延伸的圆筒形部分1a,内环33、33被紧密安装至圆筒形部分1a且与圆筒形部分1a之间无任何间隙。
如图9中所示,外接合构件14的轴20安装至轮毂1。通过外接合构件14的锯齿20a和轮毂1的锯齿1d,能够在外接合构件14和轮毂1之间传递扭矩。轴螺母22由预定扭矩紧固在外螺纹部21上。因此,当紧固轴螺母22时,通过使轮毂1的肩部1e与外侧内环33的凸缘部分5e的侧面之间紧靠以及使外接合构件14的肩部19与内侧内环33的凸缘部分5e的侧面之间紧靠,能够将预定的预加负荷施加于轴承32。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在内环34的内滚道表面5a和凸缘部分5e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阶形凹陷ΔA,还在凸缘部分5e的外表面形成阶形凹陷ΔB。通过将凸缘部分5e的部分向图11中的右侧变形阶形凹陷ΔA那么多,而形成阶形凹陷ΔB。也就是说,凸缘部分5e具有大体上一致的厚度。阶形凹陷ΔB形成于外接合构件14的肩19的外圆周与密封件25的内圆周之间。这使得能够防止与肩19接触的表面变形为台阶,也能够防止密封件25的滑动接触表面变形为台阶。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13(a)是仅示出了图12中的外构件的纵向截面图,图13(b)是仅示出了图12中的内环的纵向截面图。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第一代类型的结构,包括轮毂1和安装在轮毂1上的双列滚动轴承35。等速万向节3被插入到轮毂1中以便能够在它们之间传递扭矩,轮毂1和等速万向节通过轴螺母22被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
双列滚动轴承35安装至关节7中,并包括:外构件36,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36a、36a;一对内环37、37,在它们外圆周上各形成内滚道表面37a,每个内滚道表面37a与外滚道表面36a、36a中的一个相对;双列滚动元件6、6,由保持器8、8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于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内环37、37的较小直径端37b、37b彼此紧靠,并形成所谓的“成对双联型”的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
外构件36和内环37由具有较少量碳的渗碳钢板(例如,SCr 420或SCM 415)通过冲压或辊轧处理(以下,称为“塑性形变处理”)形成,并通过渗碳淬火进行硬化,从而具有50-64HRC的表面硬度。其它材料也可用于外构件36和内环37,例如SCM 440、冷轧钢板(JIS SPCC族)或碳钢(诸如,S45C)。在冷轧钢板或碳钢的情况下,至少外构件36的双列外滚道表面36a、36a和至少内环37的内滚道表面37a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进行硬化,从而具有50-64HRC的表面硬度,以提高辊轧疲劳寿命。如果必要,对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
下面,将参照图13来详细描述外构件36和内环37的结构。
外构件36通过以下过程形成为具有圆筒形结构:首先,把辊轧的钢板冲压成具有预定外径的圆形毛坯;然后,把所述毛坯深冲压成杯型构件;最后,冲压杯型构件的底部以具有圆筒形毛坯。如图13(a)中所示,对圆筒形毛坯的内圆周进行塑性形变以形成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形凸出部分38。另外,通过塑性形变在环形凸出部分38的两侧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36a、36a,用作密封件41(后面描述)的密封平台的圆筒形部分39、39形成于圆筒形毛坯的两端。
另一方面,内环37的毛坯以类似于外构件36的方式形成:首先,把辊轧的钢板冲压成具有预定外径的圆形毛坯;然后,把所述毛坯深冲压成杯型构件;最后,冲压杯型构件的底部以具有圆筒形毛坯。如图13(b)中所示,圆筒形毛坯的外圆周被塑性形变以形成内滚道表面37a和从内滚道表面37a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肩40。
内环37被压入配合至轮毂1的圆筒形部分1a,并被夹在肩部1e和等速万向节3之间,内环37的肩部40紧靠轮毂1的肩部1e和等速万向节3。通过以预定的紧固扭矩紧固轴螺母22,将预定的预加负荷施加于轴承35。
根据本实施方式,密封件41一体地附接至内环37的肩部40。也就是说,密封件41由弹性体(诸如,丁腈橡胶)制成,包括一对径向唇,并通过硫化附接一体地附接至肩40。如图12中所示,密封件41与外构件36的圆筒形部分39的内圆周接触,以防止轴承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以及雨水和灰尘从外部渗入轴承。这使得能够保持希望的密封性,减少轴承的部件数量和装配步骤,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外构件36和内环37通过塑性形变来形成而基本上没有切割的步骤,所以可提高车辆轴承的生产率和产量,由此减少其制造成本。虽然在示出的例子中双列滚动轴承使用滚珠作为滚动元件,但是也可使用双列锥形滚轴轴承,所述双列锥形滚轴轴承利用锥形滚轴作为滚动元件。
第八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由于本实施方式仅在轮毂的结构上不同于第七实施方式,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第七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本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第三代类型的结构,包括外构件36和内构件43,内构件43包括轮毂42和压入配合至轮毂42的内环37。等速万向节3被插入到轮毂42中以便能够在它们之间传递扭矩,轮毂42和等速万向节3通过轴螺母22被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
轮毂42具有车辆安装凸缘1b,在其外圆周上形成内滚道表面42a(与双列外滚道表面36a、36a中的外侧外滚道表面36a相对)和圆筒形部分42b(从内滚道表面42a沿轴向延伸),还在其内圆周上形成用于扭矩传递的锯齿(或花键)1d。轮毂42由以重量计含碳0.40-0.80%的中碳钢(诸如,S53C)制成,从用于形成外侧密封件44的密封平台部分的凸缘底部42c经内滚道表面42a至圆筒形部分42b的区域通过高频感应淬火进行硬化,从而具有58-64HRC的表面硬度。
内环37被压入配合至轮毂42的圆筒形部分42b,内环37的较小直径侧的端面37b紧靠轮毂42的肩部42d并形成成对双联型的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内环37夹在等速万向节3和轮毂42的肩部42d之间,内环37的肩部40紧靠轮毂42的肩部42d和等速万向节3。通过以预定的紧固扭矩紧固轴螺母22,预定的预加负荷施加于轴承。
根据本实施方式,密封件41一体地附接至内环37的肩部40,并且弹性体的密封件被安装至外构件36的外侧圆筒形部分39。这些密封件41、44与外构件36的内侧圆筒形部分39的内圆周和凸缘底部42c滑动接触,以防止轴承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以及雨水和灰尘从外部渗入轴承。这使得能够增加轮毂42的强度和刚度,能够保持希望的密封性,从而减少轴承装置的重量和尺寸。
第九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因此,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标号的详细描述。
本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第一代类型的结构,包括轮毂1和安装在轮毂1上的双列滚动轴承45。双列滚动轴承45包括:外构件46,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36a、36a;一对内环47、47,在其外圆周上形成内滚道表面37a、37a,内滚道表面37a、37a与外滚道表面36a、36a相对;双列滚动元件6、6,由保持器8、8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在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
外构件46和内环47由具有相对少的碳的渗碳钢板(例如,SCr420或SCM415)通过塑性形变形成,并通过渗碳淬火进行硬化,从而具有50-64HRC的表面硬度。如果必要,对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
外构件46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36a、36a,还在外构件46的两端通过塑性形变形成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肩48。弹性体的密封件49、49通过硫化附接一体地附接至肩48。内侧肩48上形成与关节7的凸出部分7a咬合的阶形凹陷48a,以用于外构件46的定位。
另一方面,类似于外构件46,每个内环47在其外圆周上通过塑性形变形成内滚道表面37a和从内滚道表面37a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内环47被压入配合至轮毂1的圆筒形部分1a,并夹在肩部1e和等速万向节3之间,内环47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紧靠轮毂1的肩部1e和等速万向节3。通过以预定的紧固扭矩紧固轴螺母22,预定的预加负荷施加于轴承45。
根据本实施方式,密封件49、49一体地附接至外构件46的肩部48、48,并与内环47、47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d、5d接触,以防止轴承内密封的润滑油泄露以及雨水和灰尘从外部渗入轴承。这使得能够减少轴承的部件数量和装配步骤,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
已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基于阅读和理解前面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修改和替换。本发明将包括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只要这些替换和修改落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产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能够应用于自由旋转地支撑车辆(诸如,汽车)的车轮的第一代类型至第三代类型轴承装置中的任一种。

Claims (19)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外环,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一对内环,在它们的外圆周上形成与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安装至轮毂的圆筒形部分上,所述内环被设置以便所述圆筒形部分的端面彼此紧靠;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外环和内环中的外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辊轧来形成;
所述外环具有从所述外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所述内环具有从内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外滚道表面的厚度;
密封件设置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和内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密封件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
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被表面硬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通过下述步骤施加轴承预加负荷:通过螺纹紧固手段来紧固插入至一对内环中的轮毂和插入至轮毂中的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合构件;在轮毂的肩部和外接合构件的肩部之间从内环的两侧对内环施加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通过冲压具有防锈能力的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来形成所述外环和内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环的外滚道表面和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具有淬火硬化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每个内环在其轴向外端形成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密封件安装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和内环的凸缘之间的开口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
芯金属,压入配合至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
密封构件,附接于所述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
所述密封件中的外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所述轮毂的肩部滑动接触,所述密封件中的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内侧内环的凸缘部分的侧面滑动接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
芯金属,压入配合至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
密封构件,附接于所述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
外侧密封件与外侧内环的凸缘部分的侧面滑动接触,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内侧内环的凸缘部分的侧面滑动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
芯金属,压入配合至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
密封构件,附接于所述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
具有大体上“L”形截面的板设置于每个凸缘部分的径向最远圆周区域和每个凸缘部分的侧面,外侧密封件和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所述板的侧面滑动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板由不锈钢制成。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或所述芯金属的内圆周与所述板的外圆周之间形成的空隙设置为小于1mm。
11、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和凸缘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阶形凹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凸缘部分的外侧表面上形成阶形凹陷。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的每一端形成倒角或倒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倒角或倒圆在对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的每一端进行磨削或超精加工期间形成。
15、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
外构件,在其内圆周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
内构件,包括轮毂和至少一个内环,所述轮毂在其一端形成车轮安装凸缘和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
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包含于所述外构件的外滚道表面和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之间;
一对密封件,安装于形成在所述内环和外构件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构件和内环由钢板通过塑性形变来形成;
该对密封件中的至少一个密封件一体地附接至所述外构件和内环中的至少一个。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由弹性体形成,并通过硫化附接而结合为与其他相对的构件滑动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内环的一端形成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肩部,所述密封件附接至所述肩部,在所述外构件的每一端形成圆筒形部分,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圆筒形部分滑动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外构件的每一端形成沿径向向内延伸的肩部,所述密封件附接至肩部,在每个内环的一端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肩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圆筒形肩部滑动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轮毂直接在其外圆周上形成一个内滚道表面,所述内滚道表面与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所述圆筒形部分通过肩部从所述内滚道表面延伸,所述内环在其外圆周上形成与另一个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另一个内滚道表面,所述内环的较小直径侧的端面紧靠所述肩部。
CN200780041384XA 2006-11-07 2007-11-06 车轮用轴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5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1321/2006 2006-11-07
JP2006301321 2006-11-07
JP2006314678A JP2008128380A (ja) 2006-11-21 2006-11-21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6314679A JP5051747B2 (ja) 2006-11-21 2006-11-21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314679/2006 2006-11-21
JP314678/2006 2006-11-21
JP351742/2006 2006-12-27
JP2006351742A JP2008163979A (ja) 2006-12-27 2006-12-27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078176/2007 2007-03-26
JP2007078176A JP4205752B2 (ja) 2006-11-07 2007-03-26 車輪用軸受装置
PCT/JP2007/001215 WO2008056446A1 (fr) 2006-11-07 2007-11-06 Dispositif à roulements pour une ro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664A true CN101535664A (zh) 2009-09-16
CN101535664B CN101535664B (zh) 2012-10-03

Family

ID=3960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3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5664B (zh) 2006-11-07 2007-11-06 车轮用轴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205752B2 (zh)
CN (1) CN10153566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5820A (zh) * 2013-04-17 2013-07-10 长沙福仕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密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3650A (zh) * 2014-03-19 2014-07-30 浙江万里学院 磁性液体密封的双列滚动轴承及其密封方法
CN104712659A (zh) * 2015-03-23 2015-06-17 浙江美亚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推力球轴承
US9599151B2 (en) 2013-05-10 2017-03-21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Double row preloaded ball bearing with spacer balls
CN111706612A (zh) * 2019-03-18 2020-09-25 斯凯孚航空法国公司 具有圆柱形滚动元件的轴承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9212B2 (ja) * 2008-12-26 2012-11-07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641705B2 (ja) * 2009-04-02 2014-12-17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845746B2 (ja) * 2011-09-09 2016-01-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軸受用内外輪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5064Y2 (zh) * 1986-06-03 1989-10-25
SE461606B (sv) * 1988-02-11 1990-03-05 Skf Nova Ab Foerfarand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tvaaradiga vinkelkontaktkullager
JPH0754658Y2 (ja) * 1990-04-20 1995-12-18 エヌティエヌ株式会社 自動車ホイール用軸受
JP2563692Y2 (ja) * 1992-06-17 1998-02-25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複列アンギュラコンタクト玉軸受装置
JP2576703Y2 (ja) * 1992-12-04 1998-07-16 エヌティエヌ株式会社 プーリ用軸受
JP3424047B2 (ja) * 1993-09-10 2003-07-07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トラッ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のスラスト玉軸受およびその軌道輪の製造方法
JP4003446B2 (ja) * 2001-11-26 2007-11-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受装置
JP4222047B2 (ja) * 2003-02-12 2009-02-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の固定構造
DE10331180A1 (de) * 2003-07-10 2005-02-24 Fag Kugelfischer Ag & Co. Ohg Lagerring und Radlagereinheit
JP4020045B2 (ja) * 2003-08-29 2007-12-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5289255A (ja) * 2004-04-01 2005-10-2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駆動輪ハブユニット
JP2006029543A (ja) * 2004-07-21 2006-02-02 Nsk Ltd 車輪支持用軸受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5820A (zh) * 2013-04-17 2013-07-10 长沙福仕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密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599151B2 (en) 2013-05-10 2017-03-21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Double row preloaded ball bearing with spacer balls
CN103953650A (zh) * 2014-03-19 2014-07-30 浙江万里学院 磁性液体密封的双列滚动轴承及其密封方法
CN104712659A (zh) * 2015-03-23 2015-06-17 浙江美亚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推力球轴承
CN111706612A (zh) * 2019-03-18 2020-09-25 斯凯孚航空法国公司 具有圆柱形滚动元件的轴承组件
CN111706612B (zh) * 2019-03-18 2023-12-22 斯凯孚航空法国公司 具有圆柱形滚动元件的轴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41479B2 (ja) 2012-10-03
JP4205752B2 (ja) 2009-01-07
JP2008138865A (ja) 2008-06-19
CN101535664B (zh) 2012-10-03
JP2008138860A (ja) 200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5664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5184875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EP2636915B1 (en) Vehicle wheel bearing device
US9200669B2 (en) Wheel bearing and a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wheel bearing
JP4526998B2 (ja) 駆動車輪用軸受装置
US8267593B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US8038353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6228756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20130051720A1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US7635226B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wheel of vehicle
JP2010241188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8047722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5166757B2 (ja) 車輪用軸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輪用軸受装置
JP6309228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036812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20090041401A1 (en) Vehicle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JP2008163979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US10174786B2 (en) Wheel bearing apparatus and its mounting structure
WO2017038971A1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166754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12192817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5166755B2 (ja) 車輪用軸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輪用軸受装置
WO2008056446A1 (fr) Dispositif à roulements pour une roue
JP2010254292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6051849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