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7145A -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7145A
CN101527145A CN200910127055A CN200910127055A CN101527145A CN 101527145 A CN101527145 A CN 101527145A CN 200910127055 A CN200910127055 A CN 200910127055A CN 200910127055 A CN200910127055 A CN 200910127055A CN 101527145 A CN101527145 A CN 101527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eek
error signal
track
seek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7145B (zh
Inventor
片冈丈祥
武田信博
户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7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7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7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71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7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tracking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29Methods and circuits to control the velocity of the head as it traverses the tracks
    • G11B7/08535Methods and circuits to control the velocity of the head as it traverses the tracks to maintain constant velocity during the traverse

Landscapes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对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以螺旋状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使光斑移动到任意轨道,具体为:通过向半径方向的移动利用从光拾取器入射的光斑的反射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生成对寻道错误信号进行微分后的信号;生成使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生成使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寻轨控制时,在确定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引入时,在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处于希望状态,在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的前沿或者后沿的定时,开始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

Description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本案是申请日为2006年10月10日、申请号为200610142242.X的、发明名称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对在该记录面上形成凸区和凹槽而成的光盘,进行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在这种装置中,使光斑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进行移动到所要的轨道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CD和DVD等为代表的圆板状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被广泛地使用,用于非接触、大容量低成本,并可以高速地进行数据存取的信息记录介质,例如,用作数字声频数据和数字动画数据的记录/再现,以及,个人计算机的数据记录介质,特别是,近年来,例如,也正在广泛地利用于DVD-RAM(Digital Versatile Disc of Random AccessMemory Type(随机存取存储器型的数字通用光盘))等所谓的改写型的光盘。
当在记录或再现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变更进行记录或再现的轨道时,为了使来自光拾取器的光斑沿光盘的半径方向,即,轨道横向向目标轨道移动,所以发生加速脉冲,而且,进行使包含物镜的光拾取器移动的,所谓的称为寻轨控制的动作。此外,一般地说,这种寻轨控制由将加速脉冲施加在光拾取器的驱动机构上的加速阶段、将光拾取器的移动速度维持在所要值上的匀速阶段、以及施加使光拾取器的移动速度在目标轨道上大致为零(0)的减速脉冲的减速阶段这样3个阶段构成。而且,在寻轨控制完成后,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再次,由寻道伺服系统,进行用于使光拾取器的光斑跟踪轨道的轨道跟踪控制,从而,进行在目标轨道上的记录或再现。
可是,在这种寻轨控制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并且稳定地实施到目标轨道的引入动作,通过根据减速脉冲输出中的寻道错误信号,对在减速阶段中施加的减速脉冲的波峰值或其输出宽度进行校正,将从寻轨控制切换轨道跟踪控制时的物镜的移动速度控制在所要的范围内的方法,例如,已经在下述专利文献1进行了公开。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作为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的记录容量的增大,它的记录密度也正在高密度化。即,记录轨道之间的间距变窄,例如,在如DVD-RAM的改写型的光盘中,不仅在记录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凹槽,而且在凹槽和凹槽之间形成凸区,采用每一次旋转中交互地表示凸区和凹槽的单轨道格式,能够将信息记录或再现在沿这些凸区和凹槽形成的记录轨道上。
因此,例如,公知有根据下述的专利文献2的寻道控制装置和方法,即,通过考虑从发生轨道横向脉冲到在取样时钟的定时进行的光斑控制的检测延迟时间引起的不良影响,来防止发生超过目标(overshoot)等,实现使记录轨道之间的间距变窄且稳定的向轨道跟踪控制的引入。
而且,例如,公知有根据下列的专利文献3的寻道控制装置和方法,即,根据寻道信号,和使由反射光生成的信号的振幅量检波信号经过二值化后的信号的相位关系,检测光束点的向光盘半径方向的移动,从寻轨动作切换到跟踪动作后,当检测出光束点的扫描位置横切轨道时,控制光束点的移动方向的制动,实现寻道引入的稳定化、高速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09-1021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5-285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1-202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特别是,上述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方法和装置,对在一系列的寻轨动作中的减速信号(脉冲)的波峰值和其输出宽度,或根据检测延迟时间的减速脉冲进行校正,没有考虑用于开始由寻道伺服系统进行的向轨道跟踪控制的引入的定时。而且,如DVD-RAM等在记录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凸区和凹槽,当沿这些凸区和凹槽记录或再现信息的情况下,应该移动光斑的所要的轨道是凸区还凹槽的不同,对使光斑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的寻轨动作来说,也包含此后的向寻道伺服机构切换的动作,并且非常重要。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寻道控制装置和方法也没有充分考虑从寻轨动作向跟踪动作的切换定时。
即,特别是,如DVD-RAM等在记录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凸区和凹槽,当进行寻轨动作中的引入时,通过对凸区或凹槽中的任何一者进行寻道伺服,在此后的跟踪动作中寻道错误信号渐近地趋于稳定的状况不同。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已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信息记录面上螺旋状地形成有凸区和凹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上,在向目标轨道在轨道横向移动的寻轨动作中,特别是,不管作为目标的轨道是凸区还是凹槽的不同,可以稳定地执行向寻道伺服的引入的定时的寻轨控制方法,而且,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速且稳定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寻轨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对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以螺旋状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从而使光斑移动到任意轨道:在寻轨控制时,测定通过向半径方向的移动,利用来自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反射所产生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在该测定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满足规定条件时,由寻道伺服机构确定将此蚀刻作为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并对构成上述轨道的凸区或凹槽中的任意一者选择地进行引入。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方法中,还优选生成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利用从上述二值化信号的前沿或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来测定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或者,根据由上述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开始点上的、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的状态,对构成上述轨道的凸区或凹槽中的任意一者选择地进行引入。而且,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的状态是,该二值化信号为0电平或者为1电平。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方法中,优选预先判断成为上述光拾取器的移动目标的轨道是凸区还凹槽,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而且,优选生成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根据上述判断结果,通过测定从该二值化信号的前沿开始的经过时间,或者从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确定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此外,在上述方法中,还优选生成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根据上述判断结果,通过测定从该二值化信号的0电平的周期或者1电平的周期,确定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
而且,根据本发明,同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寻轨控制方法,该方法对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以螺旋状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从而使光斑移动到任意轨道:通过向半径方向的移动,利用从上述光拾取器入射的光斑的反射而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生成对上述寻道错误信号进行微分后的信号,生成使上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生成使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在寻轨控制时,在确定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引入时,根据上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和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开始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记载的方法中,优选根据上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确定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是否合适,而且,根据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确定该引入的定时。
此外,根据本发明,同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该装置承载有,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以螺旋状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并可以记录或再现信息,该装置具有:旋转驱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驱动部件;与利用该旋转驱动部件进行旋转驱动的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相向设置,并可以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的光拾取器装置;用于驱动上述光拾取器装置的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和至少用于控制该装置的上述旋转驱动部件和上述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系统控制部件;而且,在上述光拾取器装置中,还具有通过光斑在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反射而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的部件,当寻轨控制时,测定由上述光拾取器向半径方向的移动产生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当该测定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满足规定条件时,由寻道伺服机构确定将此时刻作为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并对构成轨道的凸区和凹槽中的任意一者选择地进行引入,由此,通过使上述光拾取器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而使来自该光拾取器的光斑移动到所承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任意轨道上。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记载的装置中,还优选具有生成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的部件,根据从利用该部件生成的二值化信号的前沿或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来测定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或者,优选根据由上述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开始点上的、由上述生成部件生成的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的状态,对构成上述轨道的凸区和凹槽中的任意一者选择地进行。或者,优选预先判断成为上述光拾取器的移动目标的轨道是凸区还是凹槽,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记载的装置中,还优选具有用于生成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的部件,根据上述判断结果,通过测定从利用该生成部件生成的二值化信号的前沿开始的经过时间,或者从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确定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另外,优选生成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根据上述判断结果,通过测定该二值化信号的0电平的周期或1电平的周期,确定引入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开始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同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该装置承载有,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螺旋状地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并可以记录或再现信息,该装置具有,旋转驱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驱动部件;与利用该旋转驱动部件旋转驱动的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相向配置,并可以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的光拾取器装置;用于驱动上述光拾取器装置的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和至少用于控制该装置的上述旋转驱动部件和上述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系统控制部件,而且,还具有,通过向半径方向的移动,利用来自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反射而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的部件;生成对上述寻道错误信号进行微分后的信号的部件;生成使上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的部件;和生成使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的部件。在寻轨控制时,在确定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上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引入时,根据上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和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开始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各部分的信号波形的图。
图3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寻轨动作中光斑的轨道横向速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说明在由上述实施例1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进行的寻轨动作中的方法1的寻道伺服机构引入动作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图4的寻轨动作中的寻道伺服机构引入控制的操作流程图。
图6是说明在由上述实施例1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进行的寻轨动作中的方法2的寻道伺服机构引入控制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图5的寻轨动作中的寻道伺服机构引入动作的操作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说明在由上述实施例2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进行的寻轨动作中的方法1的寻道伺服机构引入动作的图。
图10是说明在由上述实施例2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进行的寻轨动作中的寻道伺服机构引入控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例
首先,图1是表示成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特别是以用于实施成为本发明的寻轨控制方法的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表示的方框图。
在图1中,符号100,例如,是以DVD-RAM为代表,在其记录面上螺旋状地形成了凸区和凹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也如图1所示,将作为该圆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100装置在安装在主轴马达101的旋转轴前端的转盘等的保持部件上。另一方面,由主轴马达驱动部件121,以规定的控制方法旋转驱动该主轴马达101,从而,以所要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光盘100。
另一方面,与如上述以规定的旋转速度而被旋转驱动的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图的下面)相对,可以沿该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地设置光拾取器110,该光拾取器110将来自作为其内部所具有的光源的,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激光器光源111的激光束,经过包含物镜113的光学系统,照射在上述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上。另一方面,它的反射光,仍然经过包含上述物镜113的光学系统,例如,入射到由光晶体管等构成的光检测器114上。接受来自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的该光检测器114将接受的光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电信号。此外,将从该光拾取器110输出的信号作为输入,图中的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22生成所谓的寻道错误信号(TE信号),进一步,经过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生成使该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将这些信号供给,例如,包含CPU(中央计算处理装置)而构成的系统控制部件120。
而且,系统控制部件120,输入来自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22的寻道错误信号和来自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通过实施规定的处理,将寻道驱动信号输出到促动器驱动部件123,同时,将马达驱动信号输出到上述主轴马达驱动部件121。该促动器驱动部件123,例如,具有包含用于供给马达驱动电流的,所谓的主轴马达控制用的驱动器电路而构成。另外,如上所述,图1是以用于实施寻轨控制方法的构成为中心表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虽然关于其它结构没有图示,但是仍然同样,输入来自需要的结构的信号,实施规定处理,将需要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需要的结构要素,这对于从业者来说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上述光拾取器110,由图中未画出的驱动机构(例如,马达、滑动轨道、和齿轮和齿条等),可以沿圆盘状的光盘100的半径方向自由地移动,而且,其物镜113,由图1中符号112所示的促动器(例如,音圈(voice coil)等),可以沿对上述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且,上述促动器驱动部件123能够适当地控制上述驱动机构和促动器。即,在如上述进行说明而构成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上述系统控制部件120,输入来自上述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22的寻道错误信号和来自上述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输出寻道驱动信号,从而,通过上述促动器驱动部件123,使光拾取器110或者它的光斑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实施寻轨动作。
下面,对在上述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实施的本发明的寻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2中,表示了寻轨动作时的装置的各部分的动作。即,如图2的上方所示,当图中“○”所示的光拾取器110的光斑沿光盘的的半径方向(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向所要的轨道移动时,与此相伴,从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22得到的寻道错误信号上下,即正弦波状地变动。另外,伴随着该寻道错误信号的变动,从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得到的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在高(1)电平和低(0)电平之间变动。此外,在该图中,分别地,符号“L”表示在作为以DVD-RAM为代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100的记录面上形成的螺旋状凸区,而且,符号“G”表示它的凹槽。而且,分别地,图中的符号“◆”表示,对凹槽(G)进行在寻轨动作的结束时刻的向寻道伺服机构的引入动作时的引入开始点,而且,符号“▲”表示,对凸区(L)进行引入动作时的引入开始点。此外,向上述寻道伺服机构的引入开始与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相同,另外,该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由上述图1所示的光拾取器110、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22、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系统控制部件120以及促动器驱动部件123构成。
另外,在图3中表示了上述寻轨动作中的光斑的轨道横向速度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如从图3可以看到的那样,与一般的寻轨控制同样,由将加速脉冲加在光拾取器的驱动机构上的加速阶段(图中未画出)、将光拾取器的移动速度维持在所要值上的匀速阶段、以及光拾取器的移动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阶段(此外,也可以施加减速脉冲)这样3个阶段构成。而且,在寻轨控制完成后,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再次,由寻道伺服系统,进行用于使光拾取器的光斑在轨道上进行跟踪的轨道跟踪控制,从而,进行在目标轨道上的记录或再现,是与已有技术相同的。
因此,在本发明中,因为基本上,为了使在寻轨动作后由寻道伺服系统引入光斑,而使其在光斑轨道横向的速度降低到规定速度的时刻进行,所以通过测定从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前沿或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周期),而检测寻道错误信号(TE信号)的周期成为规定长度(引入开始周期)的时刻,将该时刻作为向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引入定时。
方法1
下面,根据如上所述的基本原理,参照图4和图5对采用由寻道伺服机构回路产生的光斑的引入定时情况下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系统控制部件120,当要求寻轨动作时,根据作为移动光斑的目标的轨道的信息,生成加速脉冲(或者,需要时,也可以生成减速脉冲),经过促动器驱动部件123将该生成的加速脉冲施加到光拾取器110上进行加速(S11),此后,开始测定来自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前沿开始的经过时间(TZC信号的0电平的周期)和从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TZC信号的1电平的周期)(S12)。此外,通过施加上述加速脉冲,将光拾取器110加速到规定速度后,也如上述图3所示,经过维持所要的移动速度的匀速阶段,向该移动速度逐渐降低的减速阶段(此外,这时,也可以施加减速脉冲)切换。此外,在上述图4所示的寻道错误信号(TE信号)的波形中,“○”表示当引入到轨道时的极性的信号的极性变化点,而且,“●”表示向寻道伺服机构回路引入的时刻。
其结果是,随着向上述减速阶段的切换,也如图4所示,寻道错误信号(TE信号)的周期τ也逐渐增加,接近预先设定的值(设定值)。因此,如图5所示,比较该测量到的τ和设定值(S13),当判断比该设定值小(即,移动速度没有充分降低)时(在图中为“否”),再次返回上述处理(S12)。另一方面,当在处理S13中,判断移动速度充分降低,测量到的τ与设定值相等,或者,在设定值以上时(在图中为“是”),如下所述,根据这时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状态,确定将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光斑的引入,是引入到凹槽侧还是引入到凸区侧。
即,在上述处理S13中,在τ与设定值相等或者在其以上的时刻,对该判断时刻上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状态(电平)进行判断。即,判断TZS信号为0还是为1(S14)。其结果是,当判断为“0”电平时(在图中为“0”),系统控制部件120对凹槽开始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光斑的引入(S15)。另一方面,当判断为“1”电平时(在图中为“1”),对凸区开始光斑的引入(S16),然后结束在一系列的寻轨动作中的光斑的引入控制。
这里,再次用图4进行说明。在图4中,在开始寻轨后,寻道伺服机构系统的极性在凹槽侧,但是,当满足引入条件时,因为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状态成为1,所以反转寻道伺服机构系统的极性,在凸区侧进行光斑的引入。因此,可在行进方法继续前进并稳定地进行光斑的引入。
根据以上进行详细述说的本发明的寻轨控制方法,使光拾取器110的光斑对在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多条轨道进行横向移动的目标轨道,即使是凹槽或是凸区,也能够确实地执行在寻轨动作后进行的光斑的引入控制,从而,能够实现以高速地进行稳定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方法2
但是,在以上所述的方法1的寻轨控制方法中,根据开始引入光斑的定时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状态,确定光斑的引入是引入到凹槽侧还是引入到凸区侧。因此,特别是,在如DVD-RAM,在其记录面上螺旋状地形成凸区和凹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例如,在凸区和凹槽两者上写入数据,预先知道是其目标的地址的轨道是凸区还是凹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不一定能够进行直接引入到所要轨道的动作的问题。因此,用根据下面说明的方法2的寻轨控制方法,可以解除这种问题,从而可实现更高速地进行更稳定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根据方法2的寻轨控制方法也与根据上述方法1的寻轨控制方法同样,可以利用在上述图1中表示其构成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进行实施,这里,省略对该装置的说明。
在根据方法2的寻轨控制方法中,如图7所示可知,系统控制部件120,当要求寻轨动作时,首先,根据移动光斑的目标的轨道的信息,生成加速脉冲等,经过促动器驱动部件123将该生成的加速脉冲施加到光拾取器110上进行加速(S21),而且,这时,判断作为其目标的轨道是凸区还是凹槽(S22)。此后,根据该判断结果,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
即,上述判断处理S22的结果,当判断为凹槽时(图中为“凹槽”),测定从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即,TZS信号的0电平的周期τ(S23),此后,与上述图4所示的同样,在判断τ与设定值相等或者在其以上的时刻(S24),开始光斑到凹槽的引入(S25)。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凸区时(图中为“凸区”),测定从上述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前沿开始的经过时间,即,TZS信号的1电平的周期τ(S26),此后同样,在判断τ与设定值相等或者在其以上的时刻(S27),开始向凹槽的光斑的引入(S28),此后,结束在一系列的寻轨动作中的光斑的引入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作为移动光斑的目标的轨道的信息,预先,判断成为目标的轨道是凸区还是凹槽,根据其结果,选择地测定作为从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的0电平的周期τ,或者,作为从前沿开始的经过时间的1电平的周期τ,确定开始引入光斑的定时,从而,如图4所示可知,在寻轨动作中,实现向作为目标的凹槽或凸区的寻道伺服机构的引入的概率增高。而且,根据该方法2的寻轨控制方法,特别是,如DVD-RAM等在记录面上螺旋状地形成凸区和凹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特别是,即使在凸区和凹槽两者中存在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可以更高速地进行稳定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第2实施例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1中,作为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引入条件,通过根据从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后沿开始的经过时间判断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即,引入开始周期),而且,利用在向伺服机构回路的引入开始时的状态(具体地说,TZC信号为0电平还是1电平),控制是否将光斑引入到凸区或凹槽中任何一者。但是,在作为本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不限定于由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即,引入开始周期)确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引入条件,在利用其它方法判断引入的条件时,也同样可以适用。换句话说,表示了不是根据切换到引入动作的条件,但是,用于在此时当满足从寻轨动作切换到引入动作的条件(引入开始条件)后,确定在何种定时下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方法。
首先,图8是表示作为上述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特别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寻轨控制方法的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表示的方框图。但是,利用与上述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的构成要素是与图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从而,这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而且,如从该图8所示可知,在该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形成除上述构成外,还设置有微分信号生成部件125,将来自该微分信号生成部件125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输入到上述系统控制部件120,同时也输入到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的结构。即,在该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除了寻道错误信号和其二值化信号外,还利用上述微分信号生成部件125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TED),同时,利用二值化信号生成部件124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DZC),并将这些信号输入到上述系统控制部件120。
下面,参照附图,对如上所述结构的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寻轨动作,尤其是当判断满足从寻轨动作向利用寻道伺服回路的光斑引入动作的切换条件后(而且,该条件的判断,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也可以根据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超过规定值来进行),对在何种定时下是否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进行控制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而且,即使在该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仍然与上述图3所示的相同,寻轨动作中的光斑的轨道横向速度的控制,与一般的寻轨动作相同,由将加速脉冲施加在光拾取器的驱动机构上的加速阶段(图中未画出)、将光拾取器的移动速度维持在所要值上的匀速阶段、和光拾取器的移动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阶段(此外,也可以施加减速脉冲)这样3个阶段构成。
而且,也如图9的波形图所示,例如,根据寻道错误信号的周期超过规定值判断开始引入的条件,此后,由下面的处理工序确定切换至由寻道伺服机构回路进行的光斑的引入动作(开始引入定时:如图的虚线所示,由符号▲表示的定时)。
此外,判断开始引入的条件的结果,当判断为满足条件时,开始图10所示的处理。在该处理中,首先,当根据使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信号(TZC信号)的状态(是1的情形还是0的情形),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并引入光斑时,判别是否可保持与寻轨方向相同的方向行进(S31)。即,如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当该TZC信号在0状态下接通寻道伺服机构时,光斑仍然沿寻轨方向行进向凹槽侧引入,但是另一方面,当在1状态下接通寻道伺服机构时,形成光斑沿与寻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向凹槽侧引入。
更具体地说,确认当目标轨道为凹槽时TZC信号为0状态,另一方面,当目标轨道为凸区时TZC信号为1状态。与此相对,例如,在不管目标轨道为凹槽,TZC信号为1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不管目标轨道为凸区,TZC信号为0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在该状态下开始引入动作,也不可能仍然沿寻轨方向行进,进行向凸区或凹槽的引入。因此,根据作为移动目标的轨道的信息,判断TZC信号的状态是否合适。
此后,将检测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TED信号)从负切换到正或者从正切换到负(极性反转)的定时(S32),在该检测出的定时下接通(开始)寻道伺服机构回路(S33),从而,结束处理。因此,可以通过仍然使光斑沿与寻轨动作相同的方向行进,并接通寻道伺服机构。
此外,在此情况下,优选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定时,与本来光斑达到应该引入的轨道(凸区或凹槽)的半径方向中的中心位置同时进行。但是,实际上,例如,在判别寻道错误信号的二值化信号(TZC信号)的切换后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情况下,如也可以从图的波形图得知,发生了延迟。因此,优选使用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TDZC),通过检测其前沿或后沿确定接通寻道伺服机构回路的定时。
如上所述,根据该第2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即使在如DVD-RAM等在记录面上螺旋状地形成凸区和凹槽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也可以对所要轨道,稳定地引入寻道伺服。因此,能够实现更高速地进行稳定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寻轨控制方法,即使在光盘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多条轨道上横向移动光拾取器的光斑所到达的目标轨道是凹槽或凸区,也可以确实地执行在寻轨动作后进行的光斑的引入控制,从而,在实现可以高速地进行稳定的寻轨动作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可以发挥卓越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寻轨控制方法,该方法对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以螺旋状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从而使光斑移动到任意轨道,其特征在于:
通过向半径方向的移动,利用从所述光拾取器入射的光斑的反射而生成寻道错误信号;
生成对所述寻道错误信号进行微分后的信号;
生成使所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
生成使所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
在寻轨控制时,在确定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所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引入时,在所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处于希望的状态,在所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的前沿或者后沿的定时,开始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寻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确定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是否合适,而且,根据所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确定该引入的定时。
3.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该装置承载有,利用形成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凸区和凹槽螺旋状地形成轨道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并可以记录或再现信息,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驱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驱动部件;与利用该旋转驱动部件进行旋转驱动的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相向配置,并可以在其半径方向上移动的光拾取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拾取器驱动部件;和至少用于控制该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和所述拾取器驱动部件的系统控制部件;还具有,
通过向半径方向的移动,利用来自所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反射而生成寻道错误信号的部件;
生成对所述寻道错误信号进行微分后的信号的部件;
生成使所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的部件;和
生成使所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后的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的部件;
在寻轨控制时,在确定由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所述光拾取器的光斑的引入时,在所述寻道错误信号二值化信号处于希望的状态,在所述寻道错误信号的微分信号二值化信号的前沿或者后沿的定时,开始由该寻道伺服机构进行的引入。
CN2009101270558A 2005-11-28 2006-10-1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7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2045A JP4972309B2 (ja) 2005-11-28 2005-11-28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ク制御方法
JP2005342045 2005-11-28
JP2005-342045 2005-11-2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242XA Division CN1975884B (zh) 2005-11-28 2006-10-1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7145A true CN101527145A (zh) 2009-09-09
CN101527145B CN101527145B (zh) 2011-06-22

Family

ID=3812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0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7145B (zh) 2005-11-28 2006-10-1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CN20061014224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5884B (zh) 2005-11-28 2006-10-1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24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5884B (zh) 2005-11-28 2006-10-10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43776B2 (zh)
JP (1) JP4972309B2 (zh)
CN (2) CN1015271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9242B2 (ja) * 2017-09-19 2020-04-28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磁気ヘッド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4725A (en) * 1989-07-10 1990-04-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ducer positioning servo mechanisms employing digital and analog circuits
JP2808747B2 (ja) * 1989-11-15 1998-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ジャンプ制御回路
DE69132484T2 (de) * 1990-02-22 2001-05-10 Canon Kk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Wiedergabegerät
JP2697439B2 (ja) * 1991-11-29 1998-01-1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
US5442604A (en) * 1991-11-29 1995-08-15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Access control device
JP2802479B2 (ja) * 1994-08-09 1998-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278322B2 (ja) 1995-06-30 2002-04-30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電磁遮蔽窓
JP3541501B2 (ja) * 1995-07-07 2004-07-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9102135A (ja) 1995-10-03 1997-04-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回路
EP0783119B1 (en) * 1995-12-27 2000-07-05 Sony Corporation Biaxial actuator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3565738B2 (ja) 1999-03-30 2004-09-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におけるシーク制御方法
US6314066B1 (en) 1999-07-21 2001-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ck jump i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2001202635A (ja) 2000-01-21 2001-07-2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2002358663A (ja) * 2001-05-30 2002-12-1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
JP4077696B2 (ja) * 2002-09-05 2008-04-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JP3700704B2 (ja) * 2003-02-27 2005-09-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トラッキングサーボ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158734B2 (ja) 2004-03-29 2008-10-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シーク制御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28601A (ja) 2005-11-04 2007-05-24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7145B (zh) 2011-06-22
US7843776B2 (en) 2010-11-30
JP2007149217A (ja) 2007-06-14
US20070217301A1 (en) 2007-09-20
CN1975884B (zh) 2010-12-15
CN1975884A (zh) 2007-06-06
JP4972309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37390A1 (en) Read/write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optical pickup
US5621709A (en) Tracking servo apparatus
CN100466072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聚焦伺服控制方法
JP200214082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トラック引き込み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採用し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876654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control circuit
CN101527145B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其寻轨控制方法
US5481517A (en) Track jump control means for a disk apparatus
JP2007207359A (ja)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3611426B2 (ja) 多層光記録媒体用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KR101077850B1 (ko) 광 디스크 재생장치
JPH09167357A (ja)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トラックジャンプ制御装置
CN100517475C (zh) 光盘装置的聚焦伺服恢复处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KR100657719B1 (ko) 광 디스크 재생장치에서의 트래킹 서보 제어 방법
JP2000082225A (ja) 光学式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439154B2 (zh)
JP200221636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86167B1 (ko) 광 기록매체의 트랙 점프 방법 및 장치
JP3172654B2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の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回路
US20040196750A1 (en) Method of braking control in rapid track seeking for an optical drive
JP2001167451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24564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S6161238A (ja) フオ−カス引き込み方式
JP2001167454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50727A (ja) サーボ制御システム、サーボ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H0920467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駆動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