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6658B - 照相机模块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6658B
CN101526658B CN2009101269029A CN200910126902A CN101526658B CN 101526658 B CN101526658 B CN 101526658B CN 2009101269029 A CN2009101269029 A CN 2009101269029A CN 200910126902 A CN200910126902 A CN 200910126902A CN 101526658 B CN101526658 B CN 101526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ens barrel
coiling
diapire
jun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9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6658A (zh
Inventor
吉冈悟
冈部高宽
西本雅志
高桥康孝
市川充
今井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6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6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6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相机模块,其包括:后镜筒;前镜筒,组装到所述后镜筒上,以与后镜筒一起形成容纳空间;透镜固定器,固定成像光学系统,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引导机构,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可移动地支撑所述透镜固定器;和驱动单元,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所述透镜固定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固定器中的磁体和面对所述磁体的线圈。所述后镜筒具有面对所述容纳空间的底壁。所述线圈包括设置在后镜筒中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光轴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和第二线圈。

Description

照相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建在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内的照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带有内置照相机模块的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及其它电子设备。
这样的照相机模块包括保持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固定器、容纳透镜固定器的镜筒、在镜筒内支撑透镜固定器使得透镜固定器可以沿着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的弹簧、获取由成像光学系统引入的对象图像的成像装置以及沿着光轴移动透镜固定器的驱动单元(参见JP-A-2007-108597)。
发明内容
随着近年来带有内置照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变得更小、更薄和更轻,如何减小照相机模块的尺寸已经成为一大挑战。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在减小尺寸方面具有优势的照相机模块,而本发明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相机模块,其包括:后镜筒;组装到所述后镜筒上以与后镜筒一起形成一容纳空间的前镜筒;固定一成像光学系统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透镜固定器;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可移动地支撑所述透镜固定器的引导机构;以及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所述透镜固定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固定器中的磁体和面对所述磁体的线圈。所述后镜筒具有面对所述容纳空间的底壁。所述线圈包括设置在后镜筒中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光轴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线经由中继线串联电连接至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线。所述中继线具有沿所述底壁位于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反一侧的表面延伸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之间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因为作为底壁上的死空间并位于与容纳空间相反一侧的表面用作设置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中继线,所以不必为设置中继线保留空间。这有利于减小底壁的尺寸,并由此减小照相机模块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外部视图,示出了具有根据实施例的内置照相机模块20的电子设备的示例;
图2A和2B是照相机模块20的透视图;
图3是照相机模块20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照相机模块20的分解透视图;
图5示出了如何组装前镜筒22、透镜固定器30和后镜筒24;
图6是前镜筒22的前透视图;
图7是前镜筒22的后透视图;
图8是前镜筒22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前镜筒22;
图10示出了沿图8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前镜筒22;
图11是前镜筒22的后视图;
图12是其中结合了前弹簧32的前镜筒22的后视图;
图13是后镜筒24的前透视图;
图14是后镜筒24的后透视图;
图15是后镜筒24的平面图;
图16示出了沿图15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后镜筒24;
图17示出了沿图15中的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后镜筒24;
图18是后镜筒24的后视图;
图19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前透视图;
图20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前透视图;
图21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后透视图;
图22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平面图;
图23示出了沿图22中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
图24示出了沿图22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
图25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后视图;
图26示出了后弹簧34被压靠在后镜筒24的后部上的状态;
图27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前透视图;
图28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后透视图;
图29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平面图;
图30示出了沿图29中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被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
图31示出了沿图29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被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
图32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后视图;
图33是后弹簧34的平面图;
图34是沿图2A所示线XX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35是沿图2A所示线YY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36是对比例中的后镜筒24的透视图;
图37示出了用于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的弯曲部分的一个示例;
图38示出了用于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的弯曲部分的另一示例;
图39示出了用于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的弯曲部分的再一示例;
图40示出了用于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的结构的一个示例;
图41示出了用于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的结构的另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和1B是外部视图,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置照相机模块20的电子设备的示例。
如图1A和1B所示,电子设备10是移动电话,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外壳14、16,所述外壳通过铰链12可回转地彼此连接。
在第一外壳14的内侧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1402,并且诸如数字键盘和功能键之类的操作开关1602设置在第二外壳16的内侧上。
照相机模块20包括获取对象图像的成像光学系统28。
照相机模块20内置在第一外壳14内,使得成像光学系统28面对设置在第一外壳14中的开口1410,由照相机模块20获取的图像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402上。
以下将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模块20的构造。
图2A和2B是照相机模块20的透视图,图3和4是照相机模块20的分解透视图。
图5示出了如何组装前镜筒22、透镜固定器30和后镜筒24。
图34是沿图2A中的线XX截取的截面图,图35是沿图2A中的线YY截取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对象所在一侧为“前”,相反一侧为“后”,进行描述。
如图3和4所示,照相机模块20不仅包括前述成像光学系统28,而且包括前镜筒22、后镜筒24、盖26、透镜固定器30、前弹簧32、后弹簧34、成像装置36和驱动单元38(图34和35)。
(前镜筒22)
图6是前镜筒22的前透视图。图7是前镜筒22的后透视图。图8是前镜筒22的平面图。图9示出了沿图8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前镜筒22。图10示出了沿图8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前镜筒22。图11是前镜筒22的后视图。图12是其中结合了前弹簧32的前镜筒22的后视图。
前镜筒22被组装到后镜筒24,并且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一起形成一容纳空间S。
如图6至11所示,前镜筒22具有管形形状,其包括外围壁40。外围壁40的内表面限定了围绕成像光学系统28(图5)的光轴的容纳空间S的侧面(图34和35)。
外围壁40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一侧壁42和彼此面对的另一对第二侧壁44,因此具有矩形框架形状。
侧壁42和44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沿光轴的高度和垂直于该高度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隆壁46形成在两个第一侧壁42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上,隆壁46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内表面的中央,并沿高度方向延伸。
前镜筒22是通过在模具中模制合成树脂而形成的。
如图7所示,两个第一侧壁42朝向后方的后端面形成第一和第二配合表面4202、4204。
类似地,两个第二侧壁44朝向后方的后端面形成第三和第四配合表面4402、4404。
(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
驱动单元38包括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
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大致具有相同的平板形状,该平板形状具有沿形成各个线圈的绕线的缠绕中心轴方向上的薄的厚度、垂直于该厚度并沿光轴延伸的高度以及垂直于高度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椭圆形状,该椭圆形状具有两个平行的线性部分和连接线性部分的两端的两个弯曲部分,如图19和20所示。在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每个的中心部分形成有长形中心开口。
形成第一线圈58的绕线和形成第二线圈60的绕线经由中继线62电连接,以构成串联。
在本实施例中,单根绕线形成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以及中继线62。
(后镜筒24)
图13是后镜筒24的前透视图。图14是后镜筒的后透视图。图15是后镜筒24的平面图。图16示出了沿图15中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后镜筒24。图17示出沿图15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到的后镜筒24。图18是后镜筒24的后视图。
图19和20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前透视图。图21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后透视图。图22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平面图。图23示出了沿图22中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图24示出了沿图22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图25是连接了线圈的后镜筒24的后视图。图26示出了后弹簧34被压靠在后镜筒24的后部上的状态。
如图13至18所示,后镜筒24包括底壁48、开口50、接合凸起52和线圈连接部分54。
底壁48形成为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延伸的矩形形状,并挡住容纳空间S在光轴方向上的后端。从而,底壁48的前侧面对容纳空间S。
底壁48具有彼此面对的一对边4802和彼此面对的一对边4804。用于连接后弹簧34的突出销设置在形成所述成对的边中的一对的边4802处。
线圈连接部分54设置在另一对边4804处。换句话说,线圈连接部分54设置在底壁48上位于光轴相对两侧的两个位置上。
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连接至线圈连接部分54上,使得线圈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彼此平行,而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相对齐。
如此设置的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不仅在后镜筒24中位于光轴相对两侧的位置上在容纳空间S中彼此面对,而且平行于包括光轴的一个假想平面,如图3和35所示。
每一个线圈连接部分54都包括两个柱5402和一个直立壁5404。
彼此隔开的两个柱5402从底壁48突出,并位于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每一个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
在两个柱5402上设置有线圈按压表面5402A,所述线圈按压表面5402A在从容纳空间S向外的相同平面内延伸。每个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压靠在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上。
每个直立壁5404从两个柱5402之间的底壁48突出,并在两者之间延伸。
在每个直立壁5404上设置有粘接剂填充壁表面5404A,所述表面面对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中对应的一个线圈在厚度方向上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所述一个表面压靠在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上。
每个粘接剂填充壁表面5404A成形为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随着其远离底壁48而逐渐远离所述对应一个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所述另一表面。
此外,如图13所示,彼此隔开的隆壁5410从两个柱5402上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突出,并且在每个隆壁5410上形成接合前镜筒22的内表面的引导表面5412.
如图13和15所示,第一配合表面4810沿底壁48的一对边4802中的一个形成在底壁48的前侧上。
此外,第二配合表面4812沿底壁48的一对边4802中的另一个形成在底壁48的前侧。
第三配合表面4814形成在底壁48的前侧,位于底壁48的另一对边4804中的一个的两端处。
第四配合表面4816形成在底壁48的前侧上,位于底壁48的另一对边4804中的另一个的两端处。
后镜筒24的第一至第四配合表面4810、4812、4814和4816面对图7所示前镜筒22的第一至第四配合表面4202、4204、4402和4404,并与之配合。
这样,前镜筒22的配合表面与后镜筒24的配合表面配合,从而密封容纳空间S,并可靠地防止灰尘进入。
此外,如图14所示,底壁48具有位于第二配合表面4812相反一侧上的后表面4818,并且以下将描述的中继线62(图20)设置在后表面4818上。
如图19、20、21和25所示,切割底壁48并允许绕线通过的切口4820设置在第二配合表面4812内侧底壁48上的位置上,所述位置面对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端部。
每个切口4802从底壁48向外开口。
中继线62包括第一绕线部分、第二绕线部分以及沿底壁48的位于与容纳空间S相反一侧上的后表面4818线性延伸在第一线圈58和第二线圈60之间的一部分(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分是形成第一线圈58的绕线中与之分离并穿过对应的切口4802被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绕线部分是形成第二线圈60的绕线中与之分离并穿过对应的切口4802被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的一部分。
从后表面4818隆起一可抵接中继线62的挡壁4822,用于防止中继线62从光轴移开。
(成像装置36)
成像装置36获取由成像光学系统28引入的对象图像。
如图34和35所示,成像装置36设置在具有矩形板形状的基板56的前侧。
位于开口50中的成像装置36通过将基板56结合到底壁48的后表面上并将覆盖开口50的滤光器51结合到底壁48的前表面上而被密封。从而,成像装置36被设置在后镜筒24中。
(盖26)
如图2A、2B和5所示,盖26包括前部分2602和侧面部分2604。
前部分2602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覆盖前镜筒22的前侧。
开口2606形成在对应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前部分2602的区域中。
侧面部分2604是通过弯曲前部分2602的两个相对侧而形成的,并且其覆盖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的相对侧。
在侧面部分2604中设置接合狭缝2608,该接合狭缝2608接合后镜筒24上的接合凸起52。
当盖26中的接合狭缝2608与接合凸起52接合时,盖26的前部分2602和后镜筒24的底壁48夹住前镜筒22,从而前镜筒22连接至后镜筒24.
(透镜固定器30)
图27是被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前透视图。图28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后透视图。图29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平面图。图30示出了沿图29中箭头A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被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图31示出了沿图29中箭头B所示方向观察时的被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图32是后弹簧34所压靠的透镜固定器30的后视图。
透镜固定器30固定成像光学系统28,并被容纳在容纳空间S中,成像光学系统28包括多个透镜组,如图34和35所示。
如图27至32所示,透镜固定器30具有管形部分3002,并且该管形部分3002具有成像光学系统28沿其设置的内表面和位于与内表面相反一侧的外表面。
前凸缘3004和后凸缘3006形成在管形部分3002的外表面上,分别位于其前侧和后侧。
此外,如图27所示,弹簧抵接表面3008形成在前凸缘3004的前部中,位于管形部分3002的外周上沿周向彼此均匀隔开的四个位置上。弹簧抵接表面3008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延伸。
如图27和28所示,磁体连接表面3010形成在管形部分3002的外表面上两个相对位置上,所述磁体连接表面3010平行于包括光轴的一个假想平面。
此外,如图28所示,在垂直于光轴的一个平面内延伸的四个弹簧抵接表面3012形成在后凸缘3006后侧上的四个角处。
透镜固定器30是通过在模具中模制合成树脂形成的。
(前弹簧32、后弹簧34)
图33是后弹簧34的平面图。
前弹簧32和后弹簧34形成设置在容纳空间S中并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可移动地支撑透镜固定器30的引导机构,如图34和35所示。
前弹簧32设置在前镜筒22和透镜固定器30之间,后弹簧34设置在后镜筒24和透镜固定器30之间。
如图3所示,每个前弹簧32和后弹簧34由窄宽度的薄片件形成。前弹簧32和后弹簧34具有环形形状,该形状使得用于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程的开口3202和3402可以位于中心部分处。
更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前弹簧32包括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开口3202的环形板3204和连接至环形板3204的外圆周的两个支撑件3206,并且前弹簧32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
通过将每个支撑件3206的外周部分连接至前镜筒22的对应隆壁46的前部分4602上,将透镜固定器30的管形部分3002的前部分插入到开口3202中,以及使环形板3204抵接透镜固定器30的四个弹簧抵接表面3008(图27),将前弹簧32设置在前镜筒22和透镜固定器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前镜筒22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将外周部分埋入隆壁46的前部分4602中的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两个支撑件3206的外周部分被连接至隆壁46的前部分4602。
如图33所示,后弹簧34包括其中形成有开口3402的环形板3404和连接至环形板3404的外周的两个支撑件3406。
后弹簧34的环形板3404被结合到透镜固定器30的弹簧抵接表面3012上,如图28所示。
后镜筒24上的销56(图34)被插入到形成于后弹簧34的两个支撑件3406中的孔3410中,并且支撑件3406中的孔3410的外围被夹在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之间。因此,后弹簧34被设置在后镜筒24和透镜固定器30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后弹簧34由两个支撑件3406支撑的事实对于提供延伸于两个支撑件3406中的每一个与环形板3404之间的一定长度的弹簧部分是有利的。
因此,上述构造对于确保弹簧部分的变形量与反作用力之间的较宽的线性是有利的,从而驱动单元38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固定器30时的位置控制负担减轻了。上述构造对于改善透镜固定器30上的位置控制特性也是有利的。
(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
驱动单元38沿光轴移动透镜固定器30,除了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之外,驱动单元38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35所示,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中的每一个都形成为矩形板形状,该矩形板形状具有沿光轴延伸的高度和大于高度并沿垂直于高度的方向延伸的宽度。
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设置在透镜固定器30中,位于光轴的相反侧,并平行于包括光轴的一个假想平面。
具体而言,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设置并结合在透镜固定器30的连接表面30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被磁化,使得磁体沿着光轴的端部成为N和S极,并且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经由板状磁轭73结合到连接表面3010上,以有效地将磁通量引导到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如图35所示。
如图22至24所示,每个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绕线端部63绕着从底壁48突出的轴4850缠绕,并且缠绕部分63A被焊接并连接至基板56(图5)表面上的焊盘(未示出)上。
驱动信号从基板56经由焊盘被提供给绕线,从而通过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产生磁场。
因此,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产生的磁场与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的磁极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中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力(推力)。所述力沿光轴方向移动被前弹簧32和后弹簧34固定的透镜固定器30和成像光学系统28,并且成像光学系统28将对象的图像聚焦在成像装置36的成像表面上。
(组装)
以下将描述如何将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及基板56连接到后镜筒24。
预先进行以下操作:通过缠绕单根绕线形成各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第一线圈58经由中继线62连接至第二线圈60。从每个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抽出端部63。
利用定位在后镜筒24中的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预先将中继线62的长度设置成使得将第一线圈58连接至第二线圈60的中继线62充分松弛。
首先,使用调节工具抓持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中继线62被插入穿过切口4820并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中继线62的中间部分位于挡壁4822内。
然后,每个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压靠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并被定位在那里。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彼此平行,并且高度方向上的两端和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对齐。
在完成定位之后,如下所述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
也就是说,第一绕线部分P,即形成第一线圈58的绕线的与之分离并穿过对应的切口4802被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的部分,或者第二绕线部分P,即形成第二线圈60的绕线的与之分离并穿过对应的切口4802被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的部分,被利用镊子或任何其它适当的工具沿着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轻微扭曲成S形状,以形成弯曲部分,从而消除松弛,如图37所示。从而,消除了中继线62的松弛。
或者,如图38所示,绕线部分P中的任何部分被利用镊子或任何其它适合的工具沿着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轻微扭曲成U形,以形成弯曲部分,从而消除松弛,由此消除了中继线62的松弛。
或者,如图39所示,绕线部分P中的任何部分被利用镊子或任何适合的工具沿着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轻微扭曲成M形,以形成弯曲部分,从而消除松弛,由此消除了中继线62的松弛。
保持该状态,将弯曲部分,即轻微扭曲的绕线部分,利用粘接剂结合并固定到线圈按压表面5402A上。
即,因为定位在后镜筒24中的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被设置成使得中继线62具有松弛,所以可以容易并可靠地实现绕线操作,即将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压靠在相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上,将中继线62穿过切口4820插入并将其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以及将中继线62的中间部分定位在挡壁4822内侧。
此外,因为定位在后镜筒24中的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被设置成使得中继线62具有松弛,所以中继线62不会突然被后镜筒24的任何部分拦住,这有利于改善可操作性。
此外,利用位于挡壁4822内侧的中继线62的中间部分来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将有利于使中继线62被准确地设置在后表面4818上希望的位置,使得中继线62沿着后表面4818线性延伸而没有松弛。
替代通过利用镊子或任何其它适合的工具沿任何线圈按压表面5402A轻微地扭曲中继线62来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可以利用形成在后镜筒24中的松弛移除结构来使绕线部分P中的任何部分三维变形,从而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
即,如图40所示,直立壁74设置在后镜筒24面对绕线部分P中的任何部分的位置上,直立壁74具有沿着绕线部分P延伸方向而延伸的按压表面7402。
在直立壁74中设置两个槽口76和位于槽口76之间的中间壁78,所述槽口76沿它们与绕线部分P相交的方向延伸。
V形沟槽7802设置在中间壁78中。
绕线部分P面对两个槽口76的部分被利用平刃(flat-blade)的螺丝起子或任何其它适合的工具推入槽口76中,以形成两个弯曲部分,从而消除松弛。弯曲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压靠V形沟槽7802。
通过这种方式,消除了连接第一线圈58和第二线圈60的中继线62的松弛。
在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之后,将中继线62的适当部分利用粘接剂结合并固定至按压表面7402。
或者,如图41所示,在后镜筒24面对绕线部分P中的任何部分的位置上设置直立壁74,该直立壁74具有沿着绕线部分P延伸方向而延伸的按压表面7402。
在直立壁74中设置槽口80,槽口80沿其与绕线部分P相交的方向延伸。
绕线部分P面对槽口80的部分被利用平刃的螺丝起子或任何其它适合的工具推入槽口80中,以形成弯曲部分,从而消除松弛。
在形成弯曲部分之后,工具在弯曲部分中旋转以扩展弯曲部分的轮廓,从而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
在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之后,将中继线62的一个适当的部分利用粘接剂结合并固定至按压表面7402。
如上所述,利用松弛消除结构使绕线部分P三维变形使得可以可靠地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并且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以更容易的操作将中继线62置于希望的位置上,这对于改善可操作性是有利的。
在消除中继线62的松弛之后,在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与相应的线圈按压表面5402A之间填充粘接剂。然后,将粘接剂固化以暂时地固定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
然后,在这样被暂时固定的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中的每一个线圈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个表面与对应的粘接剂填充壁表面5404A之间填充粘接剂。然后,将粘接剂固化以结合并固定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
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绕线的端部63绕着从底壁48伸出的轴4850缠绕,以形成缠绕部分63A。
然后,利用粘接剂将后镜筒24的后侧结合至基板56的前侧,并且将缠绕部分63A焊接并连接至基板56上的焊盘(未示出)上。
这样,完成了第三单元U3(图5),其中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成像装置36以及基板56被组装到后镜筒24上。
以下将描述如何组装照相机模块20。
如图5所示,通过分别组装,制备出:其中前弹簧32被联合到前镜筒22中的第一单元U1;其中成像光学系统28、第一和第二磁体70、72和后弹簧34被联合到透镜固定器30中的第二单元U2;以及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三单元U3。
然后,将第二单元U2组装到第三单元U3上。具体而言,如图26所示,后镜筒24上的销56被插入到后弹簧34中的孔3410中,以使第二单元U2与第三单元U3配合。
然后,将第一单元U1组装到所得到的子组件上。具体而言,通过将透镜固定器30的管形部分3002的前部插入到前弹簧32中的开口3202中,并使环形板3204抵接透镜固定器30的四个弹簧抵接表面3008,将第一单元U1与第三单元U3配合。
最后,用盖26覆盖第一单元U1,并且该26的接合狭缝2608与接合凸起52接合。具体而言,第一单元U1被盖26覆盖,以将前镜筒22夹在盖26的上部2602与后镜筒24的底壁48之间。
这样,将第一单元U1、第二单元U2和第三单元U3组合在一起,完成照相机模块2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因为作为底壁48上的死空间(dead space)并位于与容纳空间S相反的一侧的后表面4818被用来设置电连接第一线圈58和第二线圈60的中继线62,所以在底壁48面对容纳空间S的表面上不必留出设置中继线62的空间。这对于减小底壁48的尺寸是有利的,因此也有利于减小照相机模块20的尺寸。
此外,因为切割底壁48并允许绕线通过的切口4820设置在底壁48上位于第二配合表面4812内侧的位置上,所述位置面对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侧的端部,所以将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的绕线穿过切口4820抽出到后表面4818上使得可以沿着后表面4818容易地设置中继线62,这对改善可操作性是有利的。
此外,因为可以抵接中继线62以防止中继线62从光轴移开的挡壁4822形成在后表面4818上,所以当然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中继线62的接线。同时,利用作为底壁48上的死空间并位于与容纳空间S相反一侧的后表面4818来设置挡壁4822,对于减小底壁48尺寸是有利的,因此也有利于减小照相机模块20的尺寸。
此外,因为位于与前镜筒22的第二配合表面4204相配合的底壁48的第二配合表面4812相反一侧上的后表面4818被用来设置中继线62,所以可以可靠地消除组装照相机模块20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如果前镜筒22的第二配合表面4204接触中继线62以向中继线62施加一个不希望的力,则中继线62可能断裂。因此,上述构造有利于改善可操作性。
每个线圈连接部分54的粘接剂填充壁表面5404A被成形为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随着其远离底壁48而逐渐远离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中对应的一个在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表面。
因此,在粘接剂填充壁表面5404A的上边缘与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中对应的一个线圈在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表面之间存在一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利用该空间有效地填充粘接剂,而且有利于改善抗震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因为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与连接部分54的结合强度得到了保证。
(对比例)
以下将描述对比例。
图36是对比例中的后镜筒24的透视图。
该对比例具有类似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构造,其区别仅在于第一和第二线圈58、60之间中继线62的布置。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在图中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对比例中,为了消除各种问题,例如当中继线62被夹在前镜筒22的第二配合表面4204(图7)和后镜筒24的第二配合表面4812之间时中继线62断裂的问题,中继线62被置于后镜筒24的底壁48的前侧的一个区域中并沿着该区域延伸,所述区域位于第二配合表面4812的内侧。
用于在第二配合表面4812内侧引导并设置中继线62的引导凸起74被设置在底壁48的前侧。
因此,在对比例中,因为中继线62设置在底壁48的前侧,所以必须在底壁48前侧的一个面对容纳空间并位于第二配合表面4812的区域中保留用于设置中继线62的空间,这不利于减小底壁48的尺寸。
此外,因为引导凸起74设置在底壁48的第二配合表面4812的内侧,所以必须在底壁48前侧的第二配合表面4812内侧保留较大的空间,这不利于减小底壁48的尺寸。
此外,因为中继线62设置在与前镜筒22的第二配合表面4204配合的底壁48的第二配合表面4812的内侧,所以在照相机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存在顾虑,例如当前镜筒22的第二配合表面4204与中继线62接触并且一个不希望的力作用在中继线62上时中继线62断裂的情况。这不利于改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该对比例不利于减小照相机模块的尺寸和提高操作效率,而之前描述的构造则是一种显著简单的结构,其中中继线62被设置在底壁48的后表面4818上,该构造有利地减小了照相机模块的尺寸,并提高了操作效率。
以下将描述后镜筒24、透镜固定器30和前镜筒22的定位。
如上所述,照相机模块20包括:后镜筒24;前镜筒22,其组装于后镜筒24上,从而前镜筒22与后镜筒24一起形成容纳空间S;透镜固定器30,其固定成像光学系统28并被保持在容纳空间S中;成像装置36,其由后镜筒24支撑并获取由成像光学系统所引入的对象图像;引导机构,其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可移动地支撑透镜固定器30;以及驱动单元38,其沿成像光学系统28的光轴移动透镜固定器30。
透镜固定器30包括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成像装置一侧的后部分和在光轴方向上位于与后部分相反一侧的前部分。
引导机构由透镜固定器30的后部分、设置成与后镜筒24相交并由薄而平的弹簧制成的后弹簧34、透镜固定器30的前部分以及设置成与前镜筒22相交并由薄而平的弹簧制成的前弹簧32形成。
如图13所示,在后镜筒24中光轴的相反两侧的两个位置上设置有定位销56,所述定位销平行于光轴取向并向前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后镜筒24具有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延伸并面对容纳空间S的底壁48,定位销56设置在底壁48上位于面对容纳空间S的一个区域的相反两侧的两个位置上。
如图26所示,供两个定位销56插入的两个插孔3410设置在后弹簧34上。
两个插孔3410中的一个形成为圆形,与对应的一个定位销56相一致,另一个形成为椭圆形。在一个定位销56插入到圆形插孔3410中的情况下,将另一定位销56插入到椭圆形插孔3410中将可防止后弹簧34绕圆形插孔3410旋转,从而将后弹簧34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
如图7和34所示,在前镜筒22上设置与两个定位销56接合的接合部分80。
接合部分80中的每一个都朝向另一个接合部分80开设。
将两个定位销56插入到后弹簧34中的插孔内可将后镜筒24和透镜固定器30定位在垂直于光轴的一个平面内。
将两个定位销56与前镜筒22的接合部分80接合可将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定位在垂直于光轴的一个平面内。
在本实施例中,透镜固定器30具有固定成像光学系统28的管形部分3002,如图27所示。
朝向前方的弹簧抵接表面3008沿管形部分3002的外围设置。
如图12所示,前弹簧32具有可抵接弹簧抵接表面3008的环形板3204。
前弹簧32的布置是通过将前弹簧32面对容纳空间S的一个区域的位于相反两侧的两个部分连接至前镜筒22,并使前弹簧32的环形板3204抵接弹簧抵接表面3008而实现的。
如图28所示,朝向后方的弹簧抵接表面3012形成在透镜固定器30的后侧上,并在径向上位于管形部分3002的外侧区域上。
如图33所示,后弹簧34具有可抵接弹簧抵接表面3012的环形板3404。
后弹簧34的环形板3404连接至弹簧抵接表面3012。
后弹簧34的布置是通过将后弹簧34面对容纳空间S的一个区域的位于相反两侧上的两个部分夹持在前镜筒22和后镜筒24之间而实现的。
根据以上构造,两个定位销56将以下三个构件定位:后镜筒24、透镜固定器30及前镜筒22,这有利于提高定位准确性和减小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所描述的情况下内置有照相机模块20的电子设备10是移动电话,但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可广泛应用于PDA、笔记本个人电脑及其它便携式信息终端,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各种其它电子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本发明包含了与2008年3月5日提交至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54513相关的主题,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8)

1.一种照相机模块,包括:
后镜筒;
前镜筒,组装到所述后镜筒上,所述前镜筒和所述后镜筒一起形成容纳空间;
透镜固定器,固定成像光学系统,并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引导机构,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可移动地支撑所述透镜固定器;和
驱动单元,沿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所述透镜固定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透镜固定器中的磁体;和
面对所述磁体的线圈,
其中,所述后镜筒具有面对所述容纳空间的底壁,
所述线圈包括设置在后镜筒中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光轴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线经由中继线串联电连接至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线,并且
所述中继线具有沿所述底壁的位于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反一侧的表面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延伸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所述前镜筒具有管形形状,
所述底壁具有配合表面和位于与该配合表面相反一侧的后表面,所述配合表面在与所述光轴相交的平面内延伸,并与所述前镜筒的后端配合,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平板形状,所述平板形状具有沿形成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缠绕中心轴方向上的薄的厚度、垂直于所述厚度并沿所述光轴延伸的高度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和高度的宽度,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设置成使得它们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表面彼此平行,
切割所述底壁并允许所述绕线通过的切口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位于所述配合表面内侧的位置上,所述位置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侧的端部,并且
所述中继线包括第一绕线部分、第二绕线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绕线部分是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绕线与该线圈分离并穿过对应的切口抽出到所述后表面上的部分,所述第二绕线部分是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绕线与该线圈分离并穿过对应的切口被抽出到所述后表面上的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后表面上将所述第一绕线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二绕线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从所述后表面隆起能够抵接所述中继线的挡壁,以防止所述中继线从所述光轴移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平板形状,所述平板形状具有沿形成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缠绕中心轴的方向上的薄的厚度、垂直于所述厚度并沿所述光轴延伸的高度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和高度的宽度,
在所述底壁上彼此面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线圈连接部分,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连接至所述线圈连接部分,使得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表面彼此平行,
所述线圈连接部分的每一个都包括:
彼此隔开的两个柱,所述两个柱从所述底壁突出并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对应的一个线圈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
形成在所述两个柱上的线圈按压表面,所述线圈按压表面从所述容纳空间朝向外部并在相同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个线圈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被压靠在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上;
从所述两个柱之间的所述底壁突出并在所述两个柱之间延伸的直立壁;和
设置在所述直立壁上并面对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厚度方向上所对应的一个线圈的另一表面的粘接剂填充壁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个线圈都通过粘接剂连接至对应的线圈按压表面,使得所述线圈在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压靠在所述一个表面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所述线圈按压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每一个线圈都通过填充在该线圈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表面与所述粘接剂填充壁表面之间的填充剂连接至对应的粘接剂填充壁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所述粘接剂填充壁表面的每一个都成形为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随着从所述底壁远离而逐渐远离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对应的一个线圈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在所述中继线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消除所述中继线的松弛的弯曲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模块,其中,
所述弯曲部分利用粘接剂固定至所述后镜筒。
CN2009101269029A 2008-03-05 2009-03-05 照相机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4513/08 2008-03-05
JP2008054513A JP4457320B2 (ja) 2008-03-05 2008-03-05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6658A CN101526658A (zh) 2009-09-09
CN101526658B true CN101526658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053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90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658B (zh) 2008-03-05 2009-03-05 照相机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64461B2 (zh)
JP (1) JP4457320B2 (zh)
CN (1) CN101526658B (zh)
TW (1) TWI406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0472B (zh) * 2009-12-25 2014-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攜帶型電子裝置
TWI484745B (zh) * 2010-12-07 2015-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驅動器、相機模組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KR101860156B1 (ko) * 2011-06-03 2018-05-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9323023B2 (en) * 2012-08-17 2016-04-26 Tdk Taiwan Corporation Lens focusing device
JP5988783B2 (ja) * 2012-09-06 2016-09-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310237B2 (ja) * 2013-11-19 2018-04-1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313040B2 (ja) * 2013-12-27 2018-04-1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EP2916153B1 (en) 2014-03-05 2021-04-0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9681053B2 (en) * 2014-07-08 2017-06-13 Apple Inc. Single piece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actuator coil assembly
KR101507477B1 (ko) * 2014-09-29 2015-03-31 (주)아이엠 카메라 모듈용 액추에이터
KR20160045385A (ko) * 2014-10-17 2016-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FR3028100B1 (fr) * 2014-11-05 2016-12-30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Systeme comprenant une embase et un module debrochable a chaud
KR102139937B1 (ko) * 2014-12-22 2020-07-31 (주)아이엠 카메라 모듈용 액추에이터
EP3040753B1 (en) 2014-12-30 2024-02-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102311663B1 (ko) * 2015-03-18 2021-10-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533073B (zh) * 2015-04-27 2016-05-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線路溝槽結構的鏡頭驅動裝置
KR101624241B1 (ko) * 2015-05-18 2016-05-25 (주)아이엠 카메라 모듈용 액추에이터
CN107315232B (zh) * 2016-04-26 2023-10-3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配置有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头装置与电子设备
WO2018182203A1 (ko) * 2017-03-30 2018-10-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TWI769251B (zh) * 2017-05-17 2022-07-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驅動機構
CN110086963B (zh) * 2018-01-25 2022-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系统
TWI718900B (zh) 2019-09-19 2021-02-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JP7446825B2 (ja) * 2020-01-21 2024-03-1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073559A (ja) * 2020-11-02 2022-05-17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3341530B (zh) * 2021-06-15 2022-07-0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6543A (en) * 1981-04-20 1982-10-29 Sony Corp Optical type track scanner
US4534624A (en) * 1981-07-14 1985-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struction of lens barrel operated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KR100761630B1 (ko) * 2003-04-16 2007-09-27 니혼 덴산 산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부착 휴대 기기
JP2005070212A (ja) * 2003-08-21 2005-03-17 Sony Corp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M257461U (en) * 2004-05-25 2005-02-21 Velon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axis stepping motor having a guiding device
JP3952049B2 (ja) * 2004-08-12 2007-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TWI295385B (en) * 2005-07-29 2008-04-0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device
JP4517297B2 (ja) 2005-10-17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TW200730997A (en) * 2006-02-10 2007-08-16 Asia Optical Co Inc Camera module
TWI307781B (en) * 2006-07-05 2009-03-2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device
TWI307815B (en) * 2006-07-05 2009-03-21 Young Optics Inc Lens module
US7679849B2 (en) * 2007-06-01 2010-03-16 St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Sas Mobile lens unit with det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10863A (ja) 2009-09-17
US7864461B2 (en) 2011-01-04
US20090225454A1 (en) 2009-09-10
TW200942943A (en) 2009-10-16
TWI406080B (zh) 2013-08-21
CN101526658A (zh) 2009-09-09
JP4457320B2 (ja) 201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6658B (zh) 照相机模块
US20210109310A1 (en) Voice coil motor
US1185627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8295695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101804575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US8164842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and camera-equipped cellular phone
KR101644191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101567614B (zh) 音圈马达
CN102073194B (zh) 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相机模块
KR20090058032A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401864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20150113675A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KR20090071545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02332805A (zh) 音圈电动机
KR20060092069A (ko) 렌즈 유닛 및 촬상 장치
CN104885347A (zh) 镜头驱动致动器
CN101533146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JP200811187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201435425A (zh) 鏡片固持裝置
CN102118094A (zh) 音圈电动机
KR20120012086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2231006A (zh) 镜头驱动装置
JP5082934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120169988A1 (en) Camera module
KR101852963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조립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