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3036B - 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3036B
CN101523036B CN2007800368740A CN200780036874A CN101523036B CN 101523036 B CN101523036 B CN 101523036B CN 2007800368740 A CN2007800368740 A CN 2007800368740A CN 200780036874 A CN200780036874 A CN 200780036874A CN 101523036 B CN101523036 B CN 1015230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entioned
lift amount
valve lift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68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3036A (zh
Inventor
藤原孝彦
中川德久
萩本大河
加古纯一
加藤直人
冈崎俊太郎
井手宏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3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3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29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 F02D41/2451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learned or calibrated
    • F02D41/2454Learning of the air-fuel ratio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23Variable control of the intake valves only
    • F02D13/0226Variable control of the intake valves only changing valve lift or valve lift and timing
    • F02D13/023Variable control of the intake valves only changing valve lift or valve lift and timing the change of valve timing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valve lift, i.e. both valve lift and timing are functionally rel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29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 F02D41/2438Active learning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1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 F02D41/1438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us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Sensors therefor
    • F02D41/144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us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Sens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 F02D41/145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us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Sens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gases the characteristics being an oxygen content or concentration or the air-fuel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29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 F02D41/2451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learned or calibrated
    • F02D41/2474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在具有节气门和开阀特性控制单元多缸内燃机中,基于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的输出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能够实施更为正确的空燃比控制。在上述反馈控制中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基于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传感器的输出而学习决定的,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仅利用节气门控制进气量。

Description

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空燃比反馈控制: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设置用于检测空燃比的值的空燃比传感器或者用于根据残留氧气浓度检测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浓还是稀的氧气传感器(O2传感器),基于该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喷射量并控制空燃比。 
而且,公知有如下进行这种空燃比反馈控制的装置:在作为排气净化单元的催化剂的上游侧设置上述空燃比传感器或者氧气传感器,并且,在上述催化剂的下游侧设置另外的氧气传感器,除进行基于催化剂上游侧的传感器的输出的主反馈控制之外,还进行基于催化剂下游侧的氧气传感器的输出的辅助反馈控制。 
即,通常在催化剂的下游侧废气受到催化剂的氧气吸入放出反应的影响,因此下游侧的氧气传感器的输出表示考虑了催化剂的氧气吸入放出反应后的混合气整体的浓/稀趋势。因此,进行上述辅助反馈控制,将在基于催化剂上游侧传感器的输出的主反馈控制中所决定的主反馈值,用基于催化剂下游侧的氧气传感器的输出所决定的辅助反馈值进行修正以决定最终的反馈值,由此能够实现空燃比控制的精度的提高。 
还有,在这种空燃比的反馈控制中,存在进行学习控制(反馈学习控制)的方法,该学习控制对传感器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变更,以使在实际进行空燃比控制中更正确且迅速地进行空燃比控制。即例如,在上述这样的主反馈控制或辅助反馈控制中的学习控制(主反馈学习控制以及辅助反馈学习控制)中,修正上述催化剂上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主反馈值之间的关系或上述催化剂下游侧的氧气传感器的输出和上述辅助反馈值之间的关系以使实际上在进行控制中更正确且迅速地进行空燃比控制。 
但是,近年来,开发有如下的内燃机并已成公知,该内燃机,除节气门之外,还具有控制进气门或排气门的作用角和气门升程量等的开阀特性的装置,控制节气门开度和上述开阀特性以控制吸入到燃烧室内的空气量(以下,称为“进气量”)。而且,在这种内燃机中,具有切换根据节气门开度控制进气量的状态和根据进气门的开阀特性控制进气量的状态的装置(例如,参照JP特开2005-23874号公报)。 
另一方面,以往在多缸内燃机中,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与阀部分有关的安装允许误差和机械误差、或者阀部分的磨损或淀积附着等,气缸间的进气量产生偏差,其结果在气缸间空燃比产生偏差。而且,可知这种问题有时也同样在控制上述这样的开阀特性来控制进气量的类型的多缸内燃机内产生,特别是如果进气压相同则越是进气量变少那样的开阀特性的情况,也就是说,例如越是进气门的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小的情况,其影响越变大。 
更具体地说,例如在进气门附着有同样量的淀积的情况下,实际的进气量与目标进气量的偏差,对于同样的目标进气量,在将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变小进行进气时与将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变大进行进气时相比变大。还有,其结果,对上述空燃比的气缸间偏差的影响也是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越小其越大。 
还有,在进行如上所述的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时,若因在上述这样的气缸间的进气量的偏差而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则不能进行正确的学习,作为其结果,有可能不能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在具有作为控制进气量的单元的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开阀特性的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实施上述这样的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且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本发明提供权利要求书的各个权项所记载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作为进气量控制单元的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基于检测在排气通路流通的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和/或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喷射量来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在上述反馈控制中,实施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根据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传感器的输出而学习并决定的,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当仅通过上述节气门来控制进气量时使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成为预定值以上的固定值。 
在通过上述这样的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进气量时,例如在将进气门的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变小进行进气时等,在气缸间进气量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作为结果有时在气缸间空燃比会产生偏差。而且,若这样在气缸间空燃比产生了偏差,则在上述学习控制中不能进行正确的学习(即,适当地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变得困难),其结果,有可能不能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这点,例如,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若仅通过上述节气门控制进气量,则,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抑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所以在上述学习控制中能够迅速地进行更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适当地快速地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作为结果能够迅速地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另外,如本方式这样,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仅通过上述节气门控制进气量时,通过使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固定为比较大的值,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其结果,在上述学习控制中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可靠地适当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更可靠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中,所谓重新学习决定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是指除了从没有任何该反馈学习修正值的状态决定该值的情况(即例如,完全重新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或,将以前学习决定并存储着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例如由于电池除去等 而消去后,再次学习决定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更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在决定了仅通过上述节气门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另外的方式中,针对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预定的每个控制范围,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根据这些方式,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外的方式中,在重新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被限定在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中的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得最大的控制范围,并从与该控制范围对应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开始进行学习决定。 
根据该方式,在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际,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得到虽然气缸间的进气量的偏差(即,起因于此的气缸间的空燃比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小但通常学习机会少且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大的控制范围中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而且,通过利用该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参考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作为进气量控制单元的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基于检测在排气通路流通的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和/或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喷射量来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在上述反馈控制中,实施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根据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学习决定的,当在按每个上 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预定的控制范围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并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被限定在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中的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得最大的控制范围,并从与该控制范围对应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开始进行学习决定。 
如果如此构成,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得到虽然气缸间的进气量的偏差(即,起因于此的气缸间的空燃比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小但通常学习机会少且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大的控制范围中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而且,通过利用该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外的方式中,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为小的值的一侧被设定为更细。 
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越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为小的值一侧,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变化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就越大,还有,也越容易产生气缸间的进气量的偏差(即,起因于此的气缸间的空燃比的偏差)。由此,通过构成为本方式,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被控制为比较小的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外的方式中,提供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作为进气量控制单元的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基于检测在排气通路流通的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和/或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喷射量来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在上述反馈控制中,实施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根据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学习决定的,仅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另外的方式中,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被限定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为上述预定的值以上的控制范围。 
即使构成为这些方式,由于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的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成为比较大的值,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其结果,在上述学习控制中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可靠地适当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更可靠地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外的方式中,在排气通路设置排气净化单元,在该排气净化单元的上游侧设置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或者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作为上游侧传感器,并且在上述排气净化单元的下游侧设置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或者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作为下游侧传感器,上述反馈控制包括基于上述上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实施的主反馈控制和基于上述下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实施的辅助反馈控制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方式中,在上述反馈控制包括上述主反馈控制的情况下,实施基于主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上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和主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主反馈学习修正值是基于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上游侧传感器的输出而学习决定的,在学习决定该主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构成为如上述的任何一个方式。另外,在上述反馈控制包括上述辅助反馈控制的情况下,实施基于辅助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下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和辅助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辅助反馈学习修正值是基于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下游侧传感器的输出而学习决定的,在学习决定该辅助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构成为如上述任何一个方式。因此,通过构成为如本方式,与上述各方式同样地,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理所应当地,本方式在上述主反馈控制和上述辅助反馈控制双方实施上述学习控制,仅在上述主反馈控制和上述辅助反馈控制的任意一方中的学习控制中,包括在学习决定该学习修正值时构成为如上述任何一个方式的情况。 
以下,根据附图和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记载可进一步充分理解 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空燃比控制装置的多缸内燃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多缸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以及排气系统等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伴随着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作动,进气门的气门升程量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与气门升程量有关而预定的控制范围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与气门升程量有关而预定的控制范围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为了判定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内燃机主体;2进气门;3排气门;8气缸内的燃烧室;9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10开闭时机变更装置;14上游侧传感器;15下游侧传感器;55节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要素标注共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空燃比控制装置的多缸内燃机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多缸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以及排气系统等的俯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1为内燃机本体,2为进气门,3为排气门。由图2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燃机为四缸内燃机,图2中的#1~#4分别表示第一气缸至第四气缸。 
在图1中,5为燃料喷射阀,8为形成在气缸内的燃烧室,9为用于变更气门升程量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也就是说,通过使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作动,能够控制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若通过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变更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则伴随于此,进气门2的开口面积被变更。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气门2中,随着增加气门升程量,进气门2的开口面积增加。另外,如后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若通过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变更了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则伴随于此,进气门2的作用角也被变更。 
另一方面,10是用于不变更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以及作用角而变更开闭时机的开闭时机变更装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开闭时机变更装置10作动,能够使进气门2的开闭时机变更到提前角侧或者变更到推迟角侧,由此能够进行气门重叠度量的调整等。 
50为气缸,51为火花塞,52为构成到各气缸的分支进气通路的下游侧进气管,53为上游侧进气管,54为浪涌调整槽,55为节气门。还有,56为构成自各气缸起的排气分支通路的上游侧排气管,57为下游侧排气管。而且,如图2所示,在由下游侧排气管57构成的排气通路上串联设置有两个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即上游侧催化剂58和下游侧催化剂59分别构成排气净化单元。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气通路上设置有两个排气净化单元。 
而且,在上述排气通路的上游侧催化剂58的上游侧设置有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值的空燃比传感器,作为上游侧传感器14。另外,在上述 排气通路的上述上游侧催化剂58的下游侧(更详细地,在上述上游侧催化剂58和下游侧催化剂59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废气的氧气浓度并感知废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浓还是稀的氧气传感器,作为下游侧传感器1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上游侧传感器14使用空燃比传感器,但是也可以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下游侧传感器15而使用的那样的氧气传感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下游侧传感器15而使用氧气传感器,但是也可以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上游侧传感器14而使用的那样的空燃比传感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传感器15被设置在了上游侧催化剂58和下游侧催化剂59之间,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在上述排气通路的下游侧催化剂59的下游侧。 
还有,如上所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气通路上设置有两个排气净化单元(上游侧催化剂58以及下游侧催化剂59),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排气通路中仅设置一个排气净化单元,并在其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分别设置上游侧传感器以及下游侧传感器。或者,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排气净化单元,此时,上述下游侧传感器设置在至少一个排气净化单元的下游侧。 
还有,在图1中,16是用于检测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以及作用角的传感器,17是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的传感器。18是用于检测进气压的进气压传感器,19是空气流量计,20是用于检测内燃机冷却水的温度的冷却水温度传感器,21是用于检测进气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22是用于检测进气门2的开闭时机的开闭时机传感器,23是电子控制单元(ECU)。 
ECU23由周知形式的数字计算机构成,与为了内燃机的控制而设置的各种传感器和作动装置交换信号来实施内燃机的运转所需要的控制。即,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喷射阀5与ECU23连接,能够根据来自ECU23的信号控制所喷射的燃料量和喷射时刻。同样地,火花塞51也与ECU23连接,能够根据来自ECU23的信号控制点火时机。还有,能够与油门踏板的踏入量无关系地变更节气门55的开度,通过调整节气门开度控制进气压。 
图3是表示伴随着使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作动,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图。如图3所示,通过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使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连续地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使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作动,也使进气门2的开阀时机变更。也就是说,也使进气门2的作用角变更。详细地说,伴随着使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增加,使进气门2的作用角增加(实线→虚线→点划线)。因此,通过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能够控制气门升程量和作用角,在本实施方式中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构成开阀特性控制单元。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使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作动,还使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成为峰值的时机变更。详细地说,伴随着使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增加,使进气门2的气门升程量成为峰值的时机推迟(实线→虚线→点划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节气门55控制进气压,能够通过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门2的开阀特性。而且,通常,通过协调控制节气门55和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来控制吸入到燃烧室8内的空气量、即进气量。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多缸内燃机作为进气量控制单元,而具有节气门55和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节气门55和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中的任意一方来控制进气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上游侧传感器14以及下游侧传感器15与ECU23连接,进行反馈控制,且该反馈控制基于这些传感器的输出决定燃料喷射量等将空燃比控制到目标空燃比。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实施基于上述上游侧传感器14的输出的主反馈控制之外,还实施基于上述下游侧传感器15的输出的辅助反馈控制。换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下游侧传感器15的输出对基于上述上游侧传感器14的输出的空燃比控制进行修正。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这样的各反馈控制中,实施学习控制(反馈学习控制),且该学习控制对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变更以使在反馈控制实施中更正确且迅速地进行空燃比控制。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基于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传感器 的输出而学习决定的。 
即,实施反馈控制时,通常,虽然传感器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是,被预先决定基本的关系(基础关系)并存储,利用该基础关系开始反馈控制的,但是,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是用于修正该基础关系,或者修正根据该基础关系求出的反馈值的值。 
而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即,利用上述基础关系开始反馈控制,基于该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传感器输出使反馈学习修正值慢慢收敛到适当的值。也就是说,求出反馈学习修正值,以使基于传感器输出变更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同时,通过该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传感器输出和反馈值的关系或者反馈值,更正确且迅速地进行空燃比控制。而且,若这样学习并决定了反馈学习修正值,则存储该值,在之后的反馈控制中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主反馈控制,基于上述上游侧传感器14的输出进行针对主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并决定该值。而且,然后基于上述主反馈学习修正值,对预先决定并存储在ECU23中的上述上游侧传感器14的输出和主反馈值之间的基础关系、或者根据该基础关系求出的主反馈值进行修正(即,变更上述上游侧传感器14的输出和主反馈值之间的关系)实施上述主反馈控制。即,实施主反馈学习控制。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辅助反馈控制,是基于上述下游侧传感器15的输出进行针对辅助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并决定该值。而且,然后,基于上述辅助反馈学习修正值,对预先决定并存储在ECU23中的上述下游侧传感器15的输出和辅助反馈值之间的基础关系、或者根据该基础关系求出的辅助反馈值进行修正(即,变更上述下游侧传感器15的输出和辅助反馈值之间的关系)实施辅助反馈控制。即,实施辅助反馈学习控制。 
可是,通常在多缸内燃机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因为与阀部分有关的安装允许误差或机械误差、或者阀部分的磨损或淀积附着等,气缸间的进气量产生偏差,其结果在气缸间空燃比产生偏差。而且,可知这种问题有时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控制开阀特性来控制进气量的类型的多缸内燃机内产生,特别是越是在如果进气压相同则进气量变少 这样的开阀特性的情况下,即,越是在例如进气门2的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小的情况下,其影响越变大。 
更具体地说,例如在进气门2附着有同样量的淀积的情况下,实际的进气量与目标进气量的差距,针对同样的目标进气量,在将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变小进行进气时比将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变大进行进气时变大。还有,其结果,对上述空燃比的气缸间偏差的影响也是作用角或气门升程量越小其越大。 
还有,在进行本实施方式这样的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时,若起因于如上所述的气缸间的进气量偏差而在气缸间产生了空燃比偏差,则不能进行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正确的学习,作为其结果,有可能不能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这点,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进行以下说明那样的控制,当在作为控制进气量的单元而具有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开阀特性的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实施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的情况下,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作为开阀特性利用气门升程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利用作用角同样地进行说明。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说明的控制中,实施主反馈学习控制和辅助反馈学习控制双方。因此,在此概括主反馈学习控制和辅助反馈学习控制简称为反馈学习控制,概括主反馈学习修正值和辅助反馈学习修正值简称为反馈学习补正值。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下说明的控制中也可以仅实施主反馈学习控制和辅助反馈学习控制中的任意一方。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关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决定而实施的控制的流程图。若开始了该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则首先在步骤101中判定是否需要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ECU23中没有存储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进行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在此判定ECU23中是否存储有反馈学习修正值。在最初进行内燃机的运转的情况下,或通过电池除去等而消去以前所学习决定并存储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成为在ECU23中没有存储有反馈学习修正 值的状态。 
此外,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更新反馈学习修正值,在此时判定更新时刻是否到来。还有,在利用多个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例如,在根据进气量等区分运转区域,利用按每个运转区域而不同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判定ECU23中是否存储有全部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并且确定未存储的(即需要学习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当在步骤101中判定为不需要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结束本控制程序,当判定为需要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入到步骤103。然后在步骤103中,判定实施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 
在此的判定更具体的说,例如为内燃机主体以及催化剂的预热是否完成的判定等。还有,在利用多个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判定与要学习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相对应的学习条件是否成立。即,例如在利用按每个运转区域而不同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判定此时的运转状态是否位于与要学习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相对应的运转区域。 
当在步骤103中判定为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再次重复步骤103的控制。即,此时进行待机直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成立。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03判定为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105,于是实施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即,停止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进行的气门升程量的控制,实施仅利用节气门55进行的进气量控制。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此时,使气门升程量成为预定的值以上的固定值。这是为了将气门升程量固定为比较大的值,上述预定的值,例如考虑气门升程量的差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而预先决定(即,例如设为气门升程量的差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充分小的值)。还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将上述预定的值设为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的中间值,也可以将上述固定值设为气门升程量的最大值。 
若在步骤105开始了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则进入到步骤107。在步骤107中实施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即,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 并实施基于该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传感器输出使反馈学习修正值慢慢收敛到适当的值的控制。 
而且,在接着的步骤109中,判定完成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在此的判定,即,是所求出的反馈学习修正值是否已充分收敛的判定。而且,当在步骤109中判定为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完成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107,继续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09中判定为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完成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111,完成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即,决定反馈学习修正值)。 
当在步骤111中完成了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则进入到步骤115。而且在步骤115中结束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成为能够进行进气量控制的状态,并结束本控制程序,且该进气量控制利用了基于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的气门升程量控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仅通过上述的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而且,通过这样做,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抑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更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适当地迅速地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结果,能够迅速地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仅通过上述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将气门升程量设定为考虑气门升程量的差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而预先决定的值以上的固定值。这样当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仅通过上述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将气门升程量固定为比较大的值,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其结果,在反馈学习控制中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可靠地适当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更可靠地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虽然从到此为止的说明中也很清楚,但是,在利用多个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例如每隔一定时间反复实施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 控制程序。另一方面,对于利用多个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也可以实施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那样的控制。 
在此参照图5,在图5的控制程序的各步骤的控制中,步骤201、203、205、207、209以及211中的控制分别与上述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01、103、105、107、109以及111的控制相对应。还有,在图5的控制程序中,若在步骤211中完成了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则进入到步骤213。然后,在步骤213中判定是否需要其他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到此的控制基本上与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01中的控制相同。 
而且,当在步骤213中判定为不需要其他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入到步骤215,结束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成为能够进行进气量控制的状态,并结束本控制程序,且该进气量控制利用了基于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的气门升程量控制。该步骤215中的控制与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15中的控制相同。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213中判定为需要其他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入到步骤217。在步骤217中,判定对在步骤213中成为需要学习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实施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该步骤217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03中的控制相同。 
而且,在步骤217中,当判定为对在步骤213中成为需要学习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实施学习的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207,实施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保持继续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不变,开始下面的关于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 
另一方面,在步骤217中,当在判定为对在步骤213中成为需要学习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实施学习的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219,由此结束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也就是说,成为能够进行进气量控制的状态,并进入到步骤203,且该进气量控制利用了基于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的气门升程量控制。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暂时结束气门升程量固定控制,成为能够进行进气量控制的状态,并进行待机直到下面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成立,且该进气量控制利用了基于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的气门升程量控制。此外,该步骤219中的控制与步骤215以及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15中的控制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也是能够由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的构成实施的,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有很多,对于这些共同的部分原则上省略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已决定了仅通过上述节气门55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即,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此外,在此,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上述进气量的情况,除了仅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上述进气量的情况之外,还包括通过协调控制节气门55和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来控制进气量的情况。 
更详细的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实施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并决定了仅通过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实施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并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此外,关于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先前进行了说明,所以以下对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进行说明。 
若开始了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则首先在步骤121中判定是否需要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该步骤121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01中的控制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ECU23中是否存储有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这种情况下,判定更新时刻是否到来。另外,在利用多个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例如,根据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等区分运转区域,利用按每个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而不同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判定ECU23中是否存储有全部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并且确定没有存储的(即需要学习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 
当在步骤121中判定为不需要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结束本控制程序,当判定为需要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入到步骤123。而且,在步骤123中,判定实施气门升程 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 
该步骤123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03中的控制相同,在利用多个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判定与要学习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相对应的学习条件是否成立。即,例如,在利用按每个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而不同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判定此时的运转状态(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是否位于与要学习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相对应的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内。 
当在步骤123中判定为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再次重复步骤123的控制。即,此时进行待机直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成立。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23判定为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127,实施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即,在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的状态下,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实施如下的控制,即,基于该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传感器输出使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慢慢收敛到适当的值的控制。 
而且,在接着的步骤129中,判定完成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该步骤129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4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09中的控制相同。即在此判定所求出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是否已充分收敛。而且,当在步骤129中判定为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完成条件未成立时,返回步骤127,继续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29中判定为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完成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131,完成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即决定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并结束本控制程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已决定了仅通过上述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学习决定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而且,通过这样做,在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的情况下,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另外,也可以按每个上述气门升程量的预定控制范围学习决定利用上述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利用这样得到的多个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实施空燃比控制,由此在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能够实现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虽然从以上的说明中能够清楚,但是,在利用多个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例如每隔一定时间反复实施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另一方面,对于利用多个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也可以实施图7的流程图的控制程序所示的控制。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实施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决定了仅通过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实施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装置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对于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由于先前说明了所以在此省略说明,以下说明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即,当参照图7时,该控制程序的各步骤中的控制里步骤221、223、227、229以及231中的控制,分别与上述的图6的控制程序的步骤121、123、127、129以及131的控制对应。而且,在图7的控制程序中,若在步骤231完成了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则进入到步骤233。而且,在步骤233中,判定是否需要其他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到此的控制基本上与图5的控制程序的步骤213中的控制相同。 
而且,当在步骤233中判定为不需要其他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结束本控制程序。另一方面,当在步骤233中判定为需要其他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返回步骤223,判定对在步骤233中成为需要学习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实施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继续这以后的控制。 
另外,对于按每个上述气门升程量的预定的控制范围学习决定上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并利用这些多个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也可以实施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那样的控制。即,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实施上述图5的流程图所 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决定仅由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实施图8所示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在此对于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省略说明,对于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进行说明。即,若开始了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则首先在步骤321中判定是否需要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该步骤321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7的控制程序的步骤221中的控制相同,判定在ECU23中是否存储有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和气门升程量可动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更新时刻是否到来等。 
当在步骤321判定为不需要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结束本控制程序,当判定为需要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入到步骤323。而且在步骤323中,判定实施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条件是否成立。 
虽然该步骤323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7的控制程序的步骤223中的控制相同,但是在步骤323中对于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没有判定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在步骤323中,没有判定此时的运转状态(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是否处于与要学习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对应的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内。 
当在步骤323中判定为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再次重复步骤323的控制。即,这种情况下,进行待机直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成立。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323中判定为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实施条件已成立时进入到步骤324,实施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的限定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预定有图9所示的控制范围Xa和Xb。在此控制范围Xa为气门升程量是a以上的控制范围,控制范围Xb为气门升程量不到a的控制范围。还有,若实施了上述气门升程量控制范围限定控制,则将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限定在与要学习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相对应的气门 升程量的控制范围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得到针对上述控制范围Xa以及Xb中的任意一个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时,首先将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限定在气门升程量的值大的控制范围X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气门升程量的值大的控制范围的上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开始进行学习决定。 
另外,在已经实施了气门升程量控制范围限定控制的状态下再次进入到步骤324时,将所限定的控制范围变更到气门升程量的值小的一侧,学习决定该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中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 
若在步骤324中实施了气门升程量控制范围限定控制,则进入到步骤327,实施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该步骤327中的控制基本上与图7的控制程序的步骤227中的控制相同。而且,在其后的步骤329、331以及333中,分别实施与图7的控制程序的步骤229、231以及233中的控制基本上相同的控制。 
而且,在本控制程序中,当在步骤333中判定为不需要其他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入到步骤334,由此结束上述的气门升程量控制范围限定控制,并结束本控制程序。另一方面,当在步骤333中判定为需要其他的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返回步骤323,继续此后的控制。 
在以上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当重新学习决定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将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限定在预定的控制范围中的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大的控制范围Xa内,从与该控制范围Xa对应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开始进行学习决定。 
于是,在学习决定利用上述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际,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得到虽然气缸间的进气量的偏差(即,起因于此的气缸间的空燃比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小但通常学习机会少且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大的控制范围中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而且,通过利用该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在按每个气门升程量的预定的控制范围而学习决定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时,也可以设定三个以上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即,例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也可以预定如图10所示的控制范围Ya、Yb、Yc以及Yd。在此控制范围Ya为气门升程量是b以上的控制范围,控制范围Yb为气门升程量是c以上且不到b的控制范围,控制范围Yc为气门升程量是d以上且不到c的控制范围,控制范围Yd为气门升程量不到d的控制范围。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当重新学习决定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也可以首先将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限定为所预定的控制范围中的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得最大的控制范围内,从与该控制范围对应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开始进行学习决定。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将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在气门升程量为小的值的一侧设定为更细。如上所述,越是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在气门升程量为小的值一侧,气门升程量的变化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越大,另外,也越容易产生气缸间的进气量的偏差(即起因于此的气缸间的空燃比的偏差),由此,通过这样做,即使在气门升程量被控制为较小的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对于在决定了仅通过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的控制组合,不限于上述的情况。即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在实施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决定仅通过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实施图7或者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也可以在实施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决定仅通过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实施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学习决定利用作为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学习仅通过上述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而仅学习决定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 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即,这种情况,是在空燃比控制中仅利用上述气门升程可动时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例如,不实施用于学习决定仅利用上述的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控制,而实施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学习决定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而且,即使这样做,当在作为控制进气量的单元而具有节气门55和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的多缸内燃机中实施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时,能够实施更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另外,也可以不拘泥于是否学习仅通过上述节气门55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即,不管在空燃比控制中是仅利用气门升程可动时的学习修正值的情况,还是利用气门升程固定时的学习修正值和气门升程可动时的学习修正值双方的情况,关于学习决定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仅在气门升程量为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此外,在此,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的情况,除了仅利用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控制进气量的情况之外,还包括通过协调控制节气门55和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来控制进气量的情况。 
更详细地说,这种情况下,构成为,例如在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中,在步骤123判定是否已成立的学习实施条件中包括气门升程量是否为预定的值以上。另外,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也可以将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限定在气门升程量的值为上述预定的值以上的控制范围。即,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实施以气门升程量的值为上述预定的值以上的方式限定控制范围的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的限定控制。此外,在此的预定的值与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情况相同,例如是考虑气门升程量的差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而预定的值(即,例如气门升程量的差给进气量带来的影响充分小的值)。 
而且,通过这样做,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的气门升程量也为较大的值,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其结果,在上述学习控制中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可靠地适当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更可靠地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此外,根据到此的说明能够清楚,不管是气门升程固定时还是气门升程可动时,仅在气门升程量为预定的值以上时重新学习决定反馈学习修正值,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重新学习决定反馈学习修正值时在气缸间产生空燃比偏差。而且,作为其结果,在学习控制中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确的学习(即,能够更可靠地适当决定反馈学习修正值),能够更可靠地实施正确的空燃比控制。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判定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也可以实施图11的流程图的控制程序所示的那样的控制。在此图11的流程图的控制程序,关于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为预定有图9所示的控制范围Xa和Xb时的例子。另外,每隔一定时间反复实施该控制程序。 
若开始了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则首先在步骤401中进行此时的气门升程量的读入。若在步骤401进行了气门升程量的读入则进入到步骤403,判定在步骤401所读入的气门升程量是否在预定的气门升程量a以上。在此气门升程量a为上述控制范围Xa的下限值。 
当在步骤403中判定为在步骤401所读入的气门升程量为预定的气门升程量a以上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405,使Xa侧计时器进行增加计数,进而进入到步骤407,使Xb侧计时器归零。另一方面,当在步骤403中判定为在步骤401所读入的气门升程量不是预定的气门升程量a以上(即,不到气门升程量a)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409,使Xb侧计时器进行增加计数,进而进入到步骤411使Xa侧计时器归零。 
接着步骤407以及步骤411而进入到步骤413。在步骤413中判定Xa侧计时器的值是否不到预定的基准值R。当在步骤413中判定为Xa侧计时器的值不是不到预定的基准值R(即,基准值R以上)时,进入到步骤415,判定为气门升程量位于控制范围Xa侧,并结束本控制程序。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413中判定为Xa侧计时器的值不到预定的基准值R时,进入到步骤417。在步骤417中判定Xb侧计时器的值是否在预定的基准值R以上。而且,当在步骤417中判定为Xb侧计时器的值为预定的基准值R以上时进入到步骤419,判定为气门升程量位于 控制范围Xb侧,并结束本控制程序。另一方面,当在步骤417中判定为Xb侧计时器的值并非预定的基准值R以上(即,不到基准值R)时,不进行控制范围的判定就结束本控制程序。 
而且,在实施以图11的流程图的控制程序表示的控制并进行了对于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的判定之后,若开始了上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则在气门升程量仅位于任意一个控制范围(即,控制范围Xa或Xb)内的状态持续上述基准值R所示的一定期间之后开始上述学习。由此,通过适当地设定上述基准值R,在稳定的运转状态下进行上述气门升程量可动时反馈学习修正值的学习。 
此外,以上,作为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以实施主反馈学习控制和辅助反馈学习控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以其他的方法进行空燃比的反馈学习控制的情况(例如,仅进行主反馈学习控制的情况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仅在进气门2侧设置有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9,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既可以在排气门3侧设置气门升程量变更装置,也可以在进气门2侧以及排气门3侧双方设置。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开阀特性的作用角和气门升程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既可以相互独立地变更作用角和气门升程量,也可以仅变更作用角或者气门升程量。 
此外,对于本发明虽然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是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思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修改等。 

Claims (9)

1.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作为进气量控制单元的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基于检测在排气通路流通的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和/或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喷射量来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
在上述反馈控制中,实施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根据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传感器的输出而学习并决定的,
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当仅通过上述节气门来控制进气量时使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成为预定值以上的固定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了仅通过上述节气门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之后,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对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预定的每个控制范围,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重新学习决定利用上述开阀特性控制单元控制上述进气量时的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被限定在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中的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变得最大的控制范围,并从与该控制范围对应的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开始进行学习决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为小的值的一侧被设定为更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控制范围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为小的值的一侧被设定为更细。
7.一种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作为进气量控制单元的节气门,和控制进气门以及排气门的至少一方的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开阀特性控制单元的多缸内燃机中,基于检测在排气通路流通的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和/或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喷射量来实施空燃比的反馈控制,
在上述反馈控制中,实施基于反馈学习修正值修正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和反馈值之间的关系的学习控制,且该反馈学习修正值是根据上述反馈控制实施中的上述传感器的输出学习决定的,
仅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重新学习决定上述反馈学习修正值的情况下,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控制范围被限定在上述作用角和/或气门升程量的值为上述预定的值以上的控制范围。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排气通路设置排气净化单元,在该排气净化单元的上游侧设置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或者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作为上游侧传感器,并且在上述排气净化单元的下游侧设置有检测废气的空燃比的传感器或者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作为下游侧传感器,
上述反馈控制包括基于上述上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实施的主反馈控制和基于上述下游侧传感器的输出实施的辅助反馈控制的至少一者。
CN2007800368740A 2006-10-12 2007-08-13 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Active CN1015230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8641/2006 2006-10-12
JP2006278641 2006-10-12
PCT/JP2007/066064 WO2008044390A1 (fr) 2006-10-12 2007-08-13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u rapport air/carburant dans un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multicylind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3036A CN101523036A (zh) 2009-09-02
CN101523036B true CN101523036B (zh) 2012-05-30

Family

ID=3928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68740A Active CN101523036B (zh) 2006-10-12 2007-08-13 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22869B2 (zh)
EP (1) EP2072790B1 (zh)
JP (1) JP4835692B2 (zh)
CN (1) CN101523036B (zh)
ES (1) ES2745102T3 (zh)
WO (1) WO20080443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117B (zh) * 2009-01-28 2014-03-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多气缸内燃机的监视装置
JP5614976B2 (ja) * 2009-11-24 2014-10-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CN102094719B (zh) * 2011-03-22 2012-12-19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燃比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JP5648706B2 (ja) * 2013-04-19 2015-0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US20150024185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Force spun sub-micron fiber and applications
JP6213085B2 (ja) * 2013-09-17 2017-10-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気筒別空燃比制御装置
US9664124B2 (en) * 2013-11-11 2017-05-30 Fca Us Llc Techniques for coordinated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electronic throttle control
US9376968B2 (en) * 2014-01-09 2016-06-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uel ethanol content determination via an oxygen sensor
RU2691275C2 (ru) * 2014-06-05 2019-06-11 Форд Глоб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Ллк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держания этанола в топливе при помощи датчика кислорода (варианты)
DE102015200898B3 (de) 2015-01-21 2015-11-0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orsteuer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US10190541B2 (en) * 2016-12-19 2019-01-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gine water injection
JP6939707B2 (ja) * 2018-05-30 2021-09-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0258A (ja) * 1995-02-03 1996-08-20 Paramount Bed Co Ltd エアポンプおよび低圧エア制御供給システム
JPH08210158A (ja) 1995-02-06 1996-08-20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EP1074722A1 (en) * 1998-04-22 2001-02-0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take air volume detec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1082190A (ja) * 1999-09-14 2001-03-27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3852303B2 (ja) 2001-02-05 2006-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244954B2 (ja) 2001-02-05 2009-03-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3963130B2 (ja) * 2002-06-27 2007-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触媒劣化判定装置
JP2004132314A (ja) * 2002-10-11 2004-04-30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3873881B2 (ja) 2002-12-18 2007-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111041B2 (ja) 2003-04-15 2008-07-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JP2005023874A (ja) 2003-07-04 2005-01-27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可変動弁機構付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JP4297082B2 (ja) * 2005-05-31 2009-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JP4400633B2 (ja) * 2007-02-26 2010-0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システム
JP4835497B2 (ja) * 2007-04-13 2011-1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82190A 2001.03.27
JP特开2004-132314A 2004.04.30
JP特开2004-28029A 2004.01.29
JP特开2005-23874A 2005.01.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72790B1 (en) 2019-08-07
EP2072790A1 (en) 2009-06-24
WO2008044390A1 (fr) 2008-04-17
JPWO2008044390A1 (ja) 2010-02-04
ES2745102T3 (es) 2020-02-27
CN101523036A (zh) 2009-09-02
US20100024790A1 (en) 2010-02-04
EP2072790A4 (en) 2017-12-13
JP4835692B2 (ja) 2011-12-14
US8122869B2 (en) 201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3036B (zh) 多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CN104011356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0439687C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CN100575686C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1240747B (zh) 节气门和egr阀的协同控制
CN101438040B (zh) 用于操作内燃机的控制系统
US8219302B2 (en) Fuel injection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18443A (ja) 空燃比制御装置
CN103168158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US20160047350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785786A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721711B2 (en) Engin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means for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uel injectors
US4620519A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1754016B2 (en) Fuel inj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fuel inje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20007992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診断方法
US4462374A (en) Air-fuel ratio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an exhaust gas concentration sensor
CN109899169B (zh)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JPH01203622A (ja)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JP7123512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S618444A (ja) 空燃比制御装置
US20040255575A1 (en) Failure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exhaust secondary air supply system
JPS62186037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CN100383370C (zh) 用于多缸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KR0145685B1 (ko) 공전속도 조정시스템
JPH06241124A (ja) 燃料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