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8995B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8995B
CN101518995B CN2009100046682A CN200910004668A CN101518995B CN 101518995 B CN101518995 B CN 101518995B CN 2009100046682 A CN2009100046682 A CN 2009100046682A CN 200910004668 A CN200910004668 A CN 200910004668A CN 101518995 B CN101518995 B CN 101518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hole
holes
row
dumm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46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8995A (zh
Inventor
前平洋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8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8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8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8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记录头形成有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喷射孔和第二喷射孔的喷射孔。记录介质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虚拟列和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虚拟行。该虚拟列具有沿着第二方向交替地布置的第一虚拟列和第二虚拟列。扫描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执行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控制器防止记录头在第一扫描中将墨滴从第一喷射孔喷射到第一虚拟列上以及从第二喷射孔喷射到第二虚拟列上,并且防止记录头在第二扫描中将墨滴从第一喷射孔喷射到第二虚拟列上以及从第二喷射孔喷射到第一虚拟列上。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该申请要求于2008年2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51338的优先权。通过引用,该申请的全部内容被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一种用于控制记录头的方法,以及一种存储一组能够在喷墨打印机上执行的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记录设备,采用喷墨系统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其它打印机在本技术领域中是为人熟知的。一种典型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在其中形成沿着副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射孔的记录头。通过在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记录头时,从喷射孔将墨水顺序地喷射到记录介质上而执行主扫描。通过该主扫描,打印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多条光栅,其中一条光栅是由沿着主扫描方向对准的多个点构成的一个行。
在执行该主扫描之后,喷墨打印机接着根据例如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交叉(通常与之垂直)的方向传送记录介质的方法而执行副扫描。在完成副扫描之后,打印机再次执行主扫描。通过反复地并且交替地执行主扫描和副扫描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打印)图像。
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的记录头对于每一个喷射孔均具有压电致动器。在记录操作期间,驱动电压被施加到压电致动器、使压电致动器变形并且使得从相应的喷射孔中喷射规定数量的墨水。
近年来,对于改进在打印材料上打印的图像的分辨率和增加打印速度的要求不断增长,已经做出努力来增加在记录头中形成的喷射孔的密度并且缩短在墨水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然而,如果从密集布置的喷射孔以更短间隔喷射墨滴,则当在单次主扫描中必须从所有的喷射孔喷射墨滴时,在每一个喷射孔上的负荷变得严重。在这种情形中,系统可能不能到下次主扫描时作出完全的响应,从而使得在下次扫描中的墨水喷射不稳定。特别地,由于小于正常数量的墨水被喷射或者所喷射墨滴的形状被扭曲,可能使在下次主扫描中的墨水喷射是不规则的,例如,会导致非均匀或者不适当地形成的点,并且因此导致在打印结果中的图像质量劣化。
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18777描述了一种具有稀疏多次通过打印模式(thinning multi-pass printing mode)的喷墨记录设备。当在这种模式中打印时,相对于扫描次数,在每一次扫描中待打印的图像数据是伪随机化的,使得扰乱了打印图像数据的次序。以此方式,打印设备降低了图像噪声,同时改进了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然而,伪随机化的结果自然地包括其中在单次主扫描中从所有的喷射孔喷射墨滴的情形。因此,在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18777中公布的喷墨记录设备没有充分地解决上述的喷射不规则性。
鉴于前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记录控制器,和一种用于利用记录控制器来控制记录操作的方法,即使以短的间隔(利用短喷射周期)来喷射液滴,所述方法也能够在每一次主扫描中实现稳定的墨滴喷射并且能够以高速率在记录纸张上记录高质量图像。
为了获得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记录头、扫描单元和控制器的喷墨打印机。该记录头形成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多个喷射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和多个第二喷射孔,以将墨滴喷射到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列和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行的记录介质上。所述多个虚拟列中的每一列在第二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行中的每一行在第一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列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多个第一虚拟列和多个第二虚拟列。墨滴能够从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虚拟列与所述多个虚拟行的交叉点上。扫描单元执行第一扫描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记录头,并且在第一扫描之后执行第二扫描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记录头。所述多个喷射孔在第二扫描中沿着多个虚拟行移动,所述多个虚拟行不同于所述多个喷射孔在第一扫描中分别地沿其移动的多个虚拟行。所述控制器防止记录头在第一扫描中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并且防止记录头在第二扫描中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操作的方法,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形成有多个喷射孔的记录头,所述多个喷射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和多个第二喷射孔,以将墨滴喷射到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列和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行的记录介质上。所述多个虚拟列中的每一列在第二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行中的每一行在第一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列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多个第一虚拟列和多个第二虚拟列。墨滴能够从所述多个喷射孔被喷射到所述多个虚拟列与所述多个虚拟行的交叉点上。所述方法包括执行第一扫描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记录头,同时防止记录头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并且在第一扫描之后执行第二扫描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记录头,同时防止记录头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并且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所述多个喷射孔沿着多个虚拟行移动,所述多个虚拟行不同于所述多个喷射孔在第一扫描中分别沿其移动的多个虚拟行。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组能够在喷墨打印机上执行的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形成有多个喷射孔的记录头,所述多个喷射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和多个第二喷射孔,以将墨滴喷射到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列和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行的记录介质上。所述多个虚拟列中的每一列在第二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行中的每一行在第一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列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多个第一虚拟列和多个第二虚拟列。墨滴能够从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虚拟列与所述多个虚拟行的交叉点上。所述一组程序指令包括执行第一扫描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记录头,同时防止记录头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并且在第一扫描之后执行第二扫描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记录头,同时防止记录头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并且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所述多个喷射孔沿着多个虚拟行移动,所述多个虚拟行不同于所述多个喷射孔在第一扫描中分别地沿其移动的多个虚拟行。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打印机中的基本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2是概念地示意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每一次主扫描(每一次通过)中将在记录纸张上记录的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
图3是示出根据图2所示的主扫描最终形成的结果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
图4是示意在根据基于点分布程序的第一实施例的处理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打印头中形成的每一个喷射孔和头驱动器之间的连接相关性的解释图表;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每一次主扫描(通过)中将由喷射孔在纸张上记录的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
图7是示出根据图6所示的主扫描,最终形成的结果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以及
图8是示意在根据基于点分布程序的第二实施例的处理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作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图1是示出打印机1中的基本电路结构的框图。打印机1是通过将墨水以多种颜色喷射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喷墨式装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记录控制器由置于打印机1的主体中的控制电路板12和托架电路板13构成。如将在以后更加详细描述地,当在主扫描的每一列中记录点时,控制电路板12执行控制以避免驱动打印头109中在沿着副扫描方向对准的单一阵列内的所有喷射孔。通过该控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能够以高速率在记录纸张上记录高质量图像。
在控制电路板12上安装CPU 2、用于存储固定数值和由CPU 2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的ROM 3、用于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 4、闪存5、图像存储器7、门阵列6等。
CPU 2根据在ROM 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处理输入图像数据并且在图像存储器7中存储处理结果,产生打印定时信号等,并且将这些信号转移到在以后描述的门阵列6中。CPU 2被连接到用户能够通过其输入打印指令等的控制面板45、用于驱动CR马达16的托架马达(CR马达)驱动电路39、用于驱动LF马达40的换行马达(LF马达)驱动电路41、纸张传感器106、线性编码器43以及旋转编码器46。CPU 2控制被连接到此的每一个设备。CR马达16用于沿着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托架64。在早先述及的打印头109被安装在托架64中。LF马达40用于驱动传送辊101从而沿着副扫描方向传送记录纸张。
纸张传感器106探测是否存在记录纸张。线性编码器43探测托架64的移动量。CPU 2基于由线性编码器43探测到的移动量而控制托架64沿着主扫描方向的往复运动。旋转编码器46探测传送辊101的角移动量。CPU 2基于由旋转编码器46探测到的角移动量而控制传送辊101。
在ROM 3中存储的数据包括用于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控制程序3a和点分布程序3b,所述点分布程序3b用于当在每一行中形成点时分配点位置从而避免其中负荷被施加到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布置的所有的喷射孔(记录元件)的情形。闪存5存储在运输产品之前在工厂测试中发现的校正数值等,所述数值被设计用于正确地传送记录纸张并且正确地扫描打印头109。CPU 2、ROM 3、RAM 4、闪存5和门阵列6经由总线47而被相互连接。
门阵列6基于从CPU 2传输的定时信号和在图像存储器7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向托架电路板13传输用于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数据的记录数据(驱动信号)和用于与记录数据同步的传输时钟信号等。门阵列6还存储经由USB或者图像存储器7中的其它接口44,从个人计算机、数字照相机等中传输的图像数据。
托架电路板13向与在打印头109中形成的喷射孔相对应的压电致动器施加驱动电压。托架电路板13具有用于向压电致动器供应驱动电压的头驱动器(驱动电路)13a。
CPU 2通过在控制电路板12上安装的门阵列6来控制头驱动器13a以向与所述多个喷射孔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每一个压电致动器施加所需的驱动电压。当驱动电压被施加到压电致动器时,从在打印头109中形成的相应的喷射孔喷射规定数量的墨水。头驱动器13a和每一个压电致动器均被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9。柔性电路板19具有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的铜箔布线图案,所述聚酰亚胺膜具有50-150μm的厚度。
喷射孔在打印头109的底表面中形成,该底表面是在打印操作中与记录纸张相对的表面。为每一种颜色的墨水提供沿着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喷射孔阵列。例如,墨水颜色可以包括青色、洋红色、黄色、蓝色和黑色。在每一个阵列中的喷射孔均以规定的孔距,例如150dpi布置。这里,相应于每一种颜色的墨水的喷射孔阵列可以是线性的或者为交错布置的。此外,可以基于对每一种颜色的需求而为每一种颜色的墨水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喷射孔阵列。
被安装于托架64中的打印头109沿着垂直于在其中传送记录纸张的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此外,按每一种打印颜色来容纳墨水的墨盒(未示出)经由用于向打印头109中形成的每一个喷射孔供应墨水的墨水管(未示出)而被连接到打印头109。
下面,将参考图2和3描述利用优选实施例的打印机1布置将在记录纸张上形成的点的方法。图2是概念地示意在打印头的每一次主扫描(每一次通过)中在记录纸张上记录的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图3是示出根据图2所示主扫描最终形成的结果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
如上所述,对于每一种颜色的墨水,在打印头109中将多个(例如100个)喷射孔布置成阵列。为了简化本发明的说明,在优选实施例中将考虑在打印头109中的仅仅一个喷射孔阵列。据此,仅以一个喷射孔阵列来描绘图2(a)-2(d)所示的打印头109,利用带有斜影线的圆圈来示意喷射孔。
为了标识喷射孔,编号被提供于每一个喷射孔的左侧。特别地,在图中按照从顶部到底部的次序排列所述编号,其中顶部喷射孔为第一孔。为了简化起见,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假设在打印头109中仅仅形成四个喷射孔。
将点布置在网格中的位置,所述网格具有用于表示沿着主扫描方向以规则间隔的位置的列和表示沿着副扫描方向以规则间隔的位置的行。从记录纸张的左边缘开始按照第1列、第2列等的次序为所述的列分配编号。类似地,从记录纸张的顶部开始按照第1行、第2行等的次序为所述的行分配编号。
在图2和3中的点的布局的实例中,打印分辨率是记录头分辨率,即,沿着副扫描方向布置的喷射孔的孔距的四倍。因此,如在图2和3中所示,点被布置在由第1到第16列和第1到第16行限定的区域中。利用正方形表示在图2和3中相应于一行和一列的每一个格点,并且带有黑暗影线的格点表示用于形成点的位置。在带有影线的每一个格点中,即,在每一个点的位置中提供的编号代表在其中形成点的主扫描的编号。
图2(a)示出在第一主扫描(第一通过)中的点布局。图2(b)示出在第二主扫描(第二通过)中的点布局。图2(c)示出在第三主扫描(第三通过)中的点布局。图2(d)示出在第四主扫描(第四通过)中的点布局。
如在图2(a)中所示,在第一通过期间,第1和第3喷射孔在第1和第9行中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一通过中,第2和第4喷射孔在第5和第13行中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
在随第一通过后在沿着副扫描方向B(见图2(a))传送记录纸张之后执行的、图2(b)所示的第二通过中,第1和第3喷射孔在第2和第10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二通过中,第2和第4喷射孔在第6和第14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
在随第二通过后在沿着副扫描方向B传送记录纸张之后执行的、图2(c)所示的第三通过中,第1和第3喷射孔在第3和第11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三通过中,第2和第4喷射孔在第7和第15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
在随第三通过后在沿着副扫描方向B传送记录纸张之后执行的、图2(d)所示的第四通过中,第1和第3喷射孔在第4和第12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四通过中,第2和第4喷射孔在第8和第16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
因此,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在任何一次通过(当参考特定通过时,在下文中被称作“当前通过”)中,使用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排列的喷射孔的一半(50%)来形成每一列中的点。此外,与当前通过中使用的喷射孔不同的喷射孔被用于下次通过(例如,当当前通过是第二通过时,则为第三通过)中,以便为相同的各个列形成点。
因此,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的方法可靠地避免了其中无论是在当前通过还是在下次通过中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对准的所有喷射孔均被驱动以在相同列中形成点的情形。
因此,该优选实施例的方法能够降低每次扫描在打印头109上的负荷,同时为每一次扫描抑制负荷波动。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在于,对于每一次通过,使用沿着副扫描方向布置的喷射孔的总数的一半(50%),由此在主扫描之间最小化在喷射孔上的负荷波动。
因此,即使缩短用于喷射孔的驱动间隔,即,在从每一个喷射孔的墨水喷射之间的周期(喷射周期)时,本发明也抑制打印头109中的扭曲的发生、在压电致动器中的滞后,以及由于在喷射孔上的过度负荷而引起的其它因素,所述过度负荷能够导致喷射孔的状态不稳定。
结果,本发明能够为每一次主扫描使喷射孔保持处于稳定状态中,防止预期数量的喷射墨水(例如3皮升)增加并且防止在记录纸张上形成的点的形状扭曲。换言之,本发明能够防止非均匀或者不适当的点的形状,由此防止在记录纸张上记录的图像质量下降并且使得能够以高速记录高质量图像。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次主扫描中可以使用沿着副扫描方向布置的每隔一个的喷射孔。因此,不仅可能为每一次主扫描减小在喷射孔上的负荷波动,而且还可能减少相邻喷射孔被同时驱动的发生,由此抑制了结构干扰并且为每一次主扫描更加令人满意地使喷射孔保持处于稳定状态中。
如在图2(a)-2(d)中所示,在当前主扫描之后的下次主扫描中形成的点位于以下行中;所述行处于当前主扫描中形成的光栅之间(即,由在当前主扫描中形成的点构成的行之间),并且邻近于当前主扫描的每一个光栅(在当前主扫描中形成的每一行)。在当前主扫描中形成的行之间形成光栅(点)能够改进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
这里,对于任何一次通过,每一个喷射孔仅仅能够在每隔一列中来形成点,并且在当前主扫描和下次主扫描之间,在其中每一个喷射孔能够形成点的列是交替的。
在图3所示的点的最终布局中,在当前主扫描和下次主扫描之间,由每一个喷射孔形成的点沿着副扫描方向交错。通过以这种交错形式布置点,其中在相邻列中的点沿着副扫描方向交错,当比预期更远地传送纸页时发生的白色条纹(被称为“条带”)并不形成直线。因此,至少在具有交错点的区域中,条带是不明显的。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下次通过中的点形成在当前通过中形成的行之间,并且在当前主扫描和下次主扫描之间,能够由每一个喷射孔形成的点沿着副扫描方向交错。因此,能够增加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打印分辨率,同时消除明显的条带,由此在记录纸张上记录高质量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4描述由CPU 2基于点分布程序3b执行的处理。图4是示意在基于点分布程序3b的处理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执行图4所示的处理,用以防止其中当在每一列中形成点(当喷射墨水时)时,负荷被施加到在沿着副扫描方向延伸的阵列中在打印头109上布置的所有喷射孔的情形。对于每一页记录纸张执行该处理,并且因此当多页打印时必须执行多次。
在下面关于图4所示处理的说明中,i、j和k是变量,并且Rh和Rp是常量。这里,变量i表示在分类(分配)点之前的列、变量j表示在分类之前的光栅(行),并且变量k表示在分类之后的光栅。Rh表示打印头的分辨率,并且Rp表示打印分辨率。
列编号由变量i代表,其中列编号=i+1。如在图2和3中,列编号1(i=0)被分配给记录纸张的左边缘,并且朝向记录纸张的右边缘,列编号顺序增加。光栅编号由变量j表达,其中光栅编号=j+1。如在图2和3中,光栅编号1(j=0)被分配给记录纸张的顶部边缘,并且朝向记录纸张的底部边缘,光栅编号顺序增加。
当用户发出打印指令以打印所需打印数据时,执行图4所示的处理。在图4的S1中,CPU 2将指定分类前列的变量i、指定分类前行的变量j和指定分类后行的变量k初始化为0。该处理将网格中的位置设为列编号1和光栅编号1。
在S2中,CPU 2确定当[j/(Rp/Rh)]除以2时是否获得余数0,即,[j/(Rp/Rh)]是否为偶数。这里,符号“[]”是高斯(Gaussian)符号,并且“%”操作符表示除法余数。
在图2所示实例中的其中[j/(Rp/Rh)]为偶数的区域是其中第1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1到第4光栅的区域),以及其中第3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9到第12光栅的区域)。
在图2所示实例中的其中[j/(Rp/Rh)]为奇数的区域是其中第2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5到第8光栅的区域),以及其中第4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13到第16光栅的区域)。
如果在S2中发现的余数为0(S2:是),则j被包括在其中第1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1到第4光栅的区域)和其中第3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9到第12光栅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形中,然后,在S3中,CPU 2将待被应用于分类后光栅k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在流程图中的“0x”表示十六进制数字)并且将待被应用于分类后光栅k+1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
通过S2和S3的处理,在其中[j/(Rp/Rh)]是偶数的区域,即,包括第1到第4光栅的区域中,当变量k为偶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奇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奇数列而不在偶数列中形成点。在另一方面,当变量k为奇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偶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偶数列而不在奇数列中形成点。
然而,如果通过[j/(Rp/Rh)]除以2而在S2中发现的余数不是0(S2:否),则j被包括在其中第2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5到第8光栅的区域)和其中第4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13到第16光栅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形中,然后在S 10中,CPU 2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并且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1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
整个S2和S10的处理中,在其中[j/(Rp/Rh)]为奇数的区域,即,包括第5到第8光栅的区域中分类点,当变量k为偶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奇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偶数列而不在奇数列中形成点。在另一方面,当变量k为奇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偶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奇数列而不在偶数列中形成点。
在S4中,CPU 2执行点数据分配处理,以将打印数据中的点数据的八个位与在以上设定的分类掩码相乘(multiply)(在它们之间执行AND操作)并且在图像存储器7中存储所得到的点数据。
在S5中,CPU 2确定变量i的数值是否已经达到在光栅中的最后点。如果变量i尚未达到最后点(S5:否),则在S11中,CPU 2将变量i增加8并且返回S4的点数据分配处理以读取并且转换光栅中的下一8位数值。
然而,如果变量i已经达到光栅中的最后点(S5:是),则在S6中,CPU 2将变量i复位为0,并且在S7中确定指定光栅的变量j是否已经达到页面上的最后光栅。
如果变量j并不表示页面上的最后光栅(S7:否),则在S8中,CPU 2将变量j增加1,在S9中将变量k增加2,并且随后返回S2以在下一光栅上执行以上处理。
然而,如果变量j确实表示页面上的最后光栅(S7:是),则已经为页面上的所有光栅完成以上处理,并且CPU 2结束点数据分配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控制电路板12)避免其中当在每一列中形成点(喷射墨水)时,负荷被施加到沿着副扫描方向布置的、在打印头109中的列中的所有喷射孔的情形。由此,打印机1能够为每一次主扫描使喷射孔保持处于稳定状态中,防止形成非均匀或者不适当的点。因此,打印机1能够防止在纸张上记录的图像质量下降,并且能够以高速率记录高质量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5到7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简单地通过使用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布置的列中每隔一个的喷射孔,打印机1使用能够被用于单次主扫描中的喷射孔总数的一半。
在第二实施例中,打印机1避免其中当在每一列中形成点时,负荷被施加到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布置的列中的所有喷射孔的情形,同时还对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驱动电压供应系统)加以考虑。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相同的参考数字分派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同样的部件和构件,以避免重复说明。
首先,将参考图5描述用于向在打印头109中形成的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图5是示出在打印头109中形成的每一个喷射孔和头驱动器13a之间的连接相关性的解释图表。
如在图5中所示,在打印头109中形成的每一个奇数喷射孔被连接到奇数侧头驱动器13a1,而每一个偶数喷射孔被连接到偶数侧头驱动器13a2。
以此方式,与用于向偶数编号的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分开地提供用于向奇数编号的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提供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两个系统对于布线而言是有利的。此外,通过为所有的喷射孔设置类似的布线条件,打印机1能够控制所有的喷射孔实现相同的特征。
奇数侧头驱动器13a1是头驱动器13a(见图1)的一部分并且向奇数编号的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类似地,偶数侧头驱动器13a2是头驱动器13a的一部分并且向偶数编号的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
下面,将参考图6和7描述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在记录纸张上形成的点的布局。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每一次主扫描(通过)中由喷射孔在纸张上记录的点的布局的解释图表,而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点的最终布局的解释图表。
图6(a)示出在第一主扫描(第一通过)中的点的布局。图6(b)示出在第二主扫描(第二通过)中的点的布局。图6(c)示出在第三主扫描(第三通过)中的点的布局。图6(d)示出在第四主扫描(第四通过)中的点的布局。
如在图6(a)中所示,在第一扫描中,第1和第2喷射孔在第1和第5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一主扫描中,第3和第4喷射孔在第9和第13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
如在图6(b)中所示,随第一主扫描后在沿着副扫描方向B(见图6(a))传送记录纸张之后执行的第二主扫描中,第1和第2喷射孔在第2和第6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二主扫描中,第3和第4喷射孔在第10和第14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
如在图6(c)中所示,随第二主扫描后在沿着副扫描方向B传送记录纸张之后执行的第三主扫描中,第1和第2喷射孔在第3和第7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三主扫描中,第3和第4喷射孔在第11和第15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
如在图6(d)中所示,随第三主扫描后在沿着副扫描方向B传送记录纸张之后执行的第四主扫描中,第1和第2喷射孔在第4和第8行的每一个偶数列中形成点。在相同的第四主扫描中,第3和第4喷射孔在第12和第16行的每一个奇数列中形成点。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如此布置点,使得对于每一次主扫描,在打印头109中沿着副扫描方向成列布置的喷射孔的一半(50%)能够被用于在每一列中形成点。此外,与在当前主扫描中使用的喷射孔不同的喷射孔被用于在下次主扫描(例如,当当前主扫描是第二主扫描时,则为第三主扫描)中,以便为相同的各个列形成点。
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可靠地避免了其中无论是在当前主扫描还是在下次主扫描中,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对准的所有喷射孔均被驱动以在相同列中形成点的情形。
结果,以与如上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原因,即使缩短用于喷射孔的驱动间隔,即,在从每一个喷射孔喷射墨水之间的周期(喷射周期)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也能够防止形成非均匀或者不适当的点。因此,打印机1能够防止在记录纸张上记录的图像质量下降,使得能够以高速度记录高质量图像。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如下布置点,使得从奇数侧头驱动器13a1供应驱动电压的奇数编号的喷射孔中的50%(喷射孔总数的25%)能够被用于在每一列中形成点。类似地,打印机1如下布置点,使得从偶数侧头驱动器13a2供应驱动电压的偶数编号的喷射孔中的50%(总数的25%)能够被用于在每一列中形成点。
因此,当提供两个系统以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时,对于属于每一个系统(即,每一个供应系统)的每一组喷射孔,当在当前主扫描和下次主扫描中形成任何的列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可靠地避免了其中负荷被施加到在打印头109上沿着副扫描方向排列的所有喷射孔(压电致动器)的情形(即,其中在阵列中的所有喷射孔均被驱动的情形)。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能够降低每次扫描在驱动喷射孔的每一个驱动电路(奇数侧头驱动器13a1和偶数侧头驱动器13a2)上的负荷,同时在每一次主扫描中最小化驱动电路上的负荷波动。
因此,通过对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加以考虑,即使缩短喷射孔的驱动间隔,对于每一次主扫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也能够更加令人满意地使喷射孔保持处于稳定状态中。结果,打印机1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形成非均匀或者不适当的点。
此外,对于属于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系统的每一组喷射孔,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将能够用于每一次主扫描的喷射孔设为沿着副扫描方向排列的每隔一个的喷射孔。因此,对于每一次主扫描,打印机1能够减少相邻喷射孔被同时驱动的发生,由此抑制结构干扰,并且更加令人满意地使喷射孔保持处于稳定状态中。
如在图6(a)-6(d)中所示,在下次主扫描中形成的点位于以下行中,所述行在当前主扫描中形成的光栅之间,并且邻近于当前主扫描的每一个光栅。在当前主扫描中形成的行之间形成光栅(点)能够改进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
在图7所示点的最终布局中,在当前主扫描和下次主扫描中,由每一个喷射孔形成的点沿着副扫描方向交错。通过以这种交错形式布置点,当比预期更远地传送纸页时发生的白色条纹(“条带”)并不形成直线。因此,至少在具有交错点的区域中,条带是不明显的,从而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记录纸张上记录高质量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8描述由CPU 2基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点分布程序3b执行的处理。图8是示出在基于点分布程序3b的处理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通过将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图4的处理中的S2修改成在下面描述的S102,实现了基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点分布程序3b执行的处理。
当用户发出打印指令以打印所需打印数据时,执行图8中的处理。在图8的S1中,CPU 2将指定分类前列的变量i、指定分类前行的变量j和指定分类后行的变量k初始化为0。
在S102中,CPU 2确定当[j/(Rp/(Rh/Nc))]除以2时是否获得余数0,即,[j/(Rp/(Rh/Nc))]是否为偶数。在S102中,Rh表示打印头分辨率,Rp表示打印分辨率,并且Nc表示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系统的数目。使用图5所示的实例,Nc=2。符号“[]”是高斯符号,并且“%”操作符表示除法余数。
在图7所示实例中的其中[j/(Rp/(Rh/Nc))]为偶数的区域是其中第1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1到第4光栅的区域),以及其中第2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5到第8光栅的区域)。
在图7所示实例中的其中[j/(Rp/(Rh/Nc))]为奇数的区域是其中第3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9到第12光栅的区域),以及其中第4喷射孔形成点的区域(即,包括第13到第16光栅的区域)。
如果在S102中发现的余数为0(S102:是),则在S3中,CPU 2将待被应用于分类后光栅k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并且将待被应用于分类后光栅k+1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
通过S102和S3的处理,在其中[j/(Rp/(Rh/Nc))]是偶数的区域中,当变量k为偶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奇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奇数列而不在偶数列中形成点。在另一方面,当变量k为奇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偶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偶数列而不在奇数列中形成点。
然而,如果通过[j/(Rp/(Rh/Nc))]除以2而在S102中发现的余数不是0(S102:否),则在S10中,CPU 2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并且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1中的8位点数据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
整个S102和S10的处理中,当变量k为偶数时(即,当在分类之后,k表示奇数行的光栅时),在其中[j/(Rp/(Rh/Nc))]为奇数的区域中分类点,使得在偶数列而不在奇数列中形成点。在另一方面,当变量k为奇数(即,在分类之后为偶数行的光栅)时,点被分类从而在奇数列而不在偶数列中形成点。
在S4中,CPU 2执行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点数据分配处理。在S5中,CPU 2确定变量i的数值是否已经达到在光栅中的最后点。如果变量i尚未达到最后点(S5:否),则在S11中,CPU 2将变量i增加8,并且返回S4的点数据分配处理,以读取并且转换光栅中的下一8位数值。
然而,如果变量i已经达到光栅中的最后点(S5:是),则在S6中,CPU 2将变量i复位为0,并且在S7中确定指定光栅的变量j是否已经达到页面上的最后光栅。
如果变量j并不表示页面上的最后光栅(S7:否),则在S8中,CPU 2将变量j增加1,在S9中将变量k增加2,并且随后返回S102以在下一个光栅上执行以上处理。
然而,如果变量j确实表示页面上的最后光栅(S7:是),则已经为页面上的所有光栅完成以上处理,并且CPU 2结束点数据分配处理。
如上所述,对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供应系统)加以考虑,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控制电路板12)避免其中当在每一列中形成点(喷射墨水)时,负荷被施加到属于每一个供应系统的所有喷射孔的情形。据此,对于每一次主扫描,打印机1能够更加令人满意地使喷射孔保持处于稳定状态中,更加可靠地防止形成非均匀或者不适当的点。因此,打印机1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纸张上记录的图像质量下降,并且能够以高速率记录高质量图像。
如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电路径(供应系统)中那样,还经常在奇数编号的喷射孔和偶数编号的喷射孔之间,以不同的系统构造用于向喷射孔供应墨水的路径。在此情形中,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布置点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稳定向每一个喷射孔的墨水供应,从而有助于改进在纸张上记录的图像质量。
虽然已经相对于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线性布置的所有喷射孔中的一半(50%)能够被用于在每一列中形成点。然而,能够在交替列中使用的喷射孔的比率不限于50%,而是可以在相邻列之间以小的数目(例如,1或者2)而有所不同。
通过使用沿着副扫描方向布置的所有喷射孔中的仅仅一部分,例如对于每一列能够用于形成点的喷射孔与能够被使用的喷射孔的比率为40∶60,能够可靠地避免其中当在单一列中形成点时负荷被施加到沿着副扫描方向在打印头109的列中布置的所有喷射孔的情形。
类似地,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能够在每一次主扫描中使用的喷射孔的数目被设为包括在属于用于向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每一个系统的每一组喷射孔中的喷射孔的50%(所有喷射孔的25%)。然而,对于每一组,在每一列中能够用于形成点的喷射孔与能够使用的喷射孔的比率不限于每一个均为50%,而是可以以小数目的喷射孔(例如,1或者2)而有所不同。该比率还可以被设为40∶50等。
上述优选实施例给出当打印分辨率是打印头分辨率的四倍时点的布置的实例。然而,在打印分辨率和打印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不限于四的倍数,而是可以是另一个倍数,倘若所述倍数为整数。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在由第1到第16列和第1到第16行构成的图2、3、6和7所示区域中布置点,但是列和行的编号不受具体限制。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向打印头109中的喷射孔供应驱动电压的供应系统的数目(由Nc表示)被设为2,但是这个变量可以基于打印机1的配置而采取各种数目。例如,如果在n组交错的列,即,2n个列中布置沿着打印头109的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喷射孔,则当对于每一列将供应系统划分成n个时,Nc=2n。Nc的数值还可以为奇数。在第一实施例中Nc=1。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如果通过将[j/(Rp/Rh)]或者[j/(Rp/(Rh/Nc))]除以2而发现的余数为0,则打印机1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并且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1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然而,如果通过将[j/(Rp/Rh)]或者[j/(Rp/(Rh/Nc))]除以2而发现的余数不为0,则打印机1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并且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1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然而,还能够当通过将[j/(Rp/Rh)]或者[j/(Rp/(Rh/Nc))]除以2而发现的余数为0时,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并且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1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并且当通过将[j/(Rp/Rh)]或者[j/(Rp/(Rh/Nc))]除以2而发现非零余数时,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55,并且将用于分类后光栅k+1的掩码设为十六进制数字AA。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12被用作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控制器的实例。然而,实现在图4和7的流程图中所示处理的记录控制器可以提供在与打印机1分离的设备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或者打印机服务器中。
此外,虽然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喷墨打印机,本发明可以被类似地应用于多功能周边设备、传真机或者类似的设备。
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打印的记录介质由纸张形成,但是记录介质可以由除了纸张之外的、诸如布或者乙烯基(vinyl)的材料形成。

Claims (8)

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包括多个第一喷射孔和多个第二喷射孔,以将墨滴喷射到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列和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行的记录介质上,所述多个虚拟列中的每一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行中的每一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列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多个第一虚拟列和多个第二虚拟列,墨滴能够从所述多个喷射孔被喷射到所述多个虚拟列与所述多个虚拟行的交叉点上;
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扫描,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记录头,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扫描之后执行第二扫描,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记录头,所述多个喷射孔在所述第二扫描中沿着与所述多个喷射孔在所述第一扫描中分别地沿着其移动的所述多个虚拟行不同的所述多个虚拟行移动;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防止所述记录头在所述第一扫描中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并且被配置为防止所述记录头在所述第二扫描中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从公共电源为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和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两者供应驱动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的数目等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地布置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和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
5.一种用于控制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操作的方法,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包括多个第一喷射孔和多个第二喷射孔,以将墨滴喷射到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列和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虚拟行的记录介质上,所述多个虚拟列中的每一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行中的每一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等地隔开,所述多个虚拟列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多个第一虚拟列和多个第二虚拟列,墨滴能够从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虚拟列与所述多个虚拟行的交叉点上,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扫描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记录头,同时防止所述记录头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以及
在所述第一扫描之后执行第二扫描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记录头,同时防止所述记录头将墨滴从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二虚拟列上以及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喷射到所述多个第一虚拟列上,所述多个喷射孔沿着与所述多个喷射孔在所述第一扫描中分别地沿着其移动的所述多个虚拟行不同的所述多个虚拟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公共电源为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和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两者供应驱动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的数目等于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的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地布置所述多个第一喷射孔和所述多个第二喷射孔。
CN2009100046682A 2008-02-29 2009-03-02 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101518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1338 2008-02-29
JP2008051338A JP4508247B2 (ja) 2008-02-29 2008-02-29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8-051338 2008-0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8995A CN101518995A (zh) 2009-09-02
CN101518995B true CN101518995B (zh) 2011-06-22

Family

ID=4101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6682A Active CN101518995B (zh) 2008-02-29 2009-03-02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83319B2 (zh)
JP (1) JP4508247B2 (zh)
CN (1) CN101518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0921B2 (ja) * 2008-09-12 2011-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716360B2 (ja) * 2010-11-16 2015-05-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ヘッド
CN102180006B (zh) * 2011-02-15 2014-02-12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JP2012176574A (ja) * 2011-02-28 2012-09-1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5738087B (zh) * 2015-05-28 2017-07-18 宁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 测试3d设备打印头的方法
JP6846238B2 (ja) * 2017-03-07 2021-03-2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JP6925143B2 (ja) * 2017-03-07 2021-08-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3537A (en) * 1969-10-28 1972-11-21 Cilag Chemie Adamantyl urea derivatives
JP3297456B2 (ja) * 1991-12-20 2002-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300737A (ja) 1995-04-28 1996-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イン型記録装置
JPH0980375A (ja) 1995-09-18 1997-03-28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駆動方法
JPH1142769A (ja) 1997-07-25 1999-02-16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JP2000218777A (ja) * 1999-02-04 2000-08-0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0238248A (ja) * 1999-02-18 2000-09-0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38171B2 (ja) 2004-03-31 2011-0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160802A (ja) 2005-12-15 2007-06-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4519876B2 (ja) * 2006-04-11 2010-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862517B2 (ja) * 2006-06-29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1670B2 (ja) * 2008-05-13 2013-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19318A1 (en) 2009-09-03
JP2009208267A (ja) 2009-09-17
CN101518995A (zh) 2009-09-02
US8083319B2 (en) 2011-12-27
JP4508247B2 (ja)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8995B (zh) 喷墨打印机
US7625065B2 (en) Ink jet print hea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803362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H1058714A (ja) 記録媒体の上に画像を印刷する方法
CN100575106C (zh) 成像装置
EP1500514B1 (en) Print control device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US845976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6679583B2 (en) Fast mutually interstitial printing
US20100321428A1 (en) Dot recording device, dot record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US9327535B2 (en) Print masks for multiple pass print modes
CN101402281B (zh) 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94834C (zh) 打印设备及打印头
US662651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467092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72763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3191464A (ja) 印刷時の色順序を維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308293B1 (en) Prin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tually interstitial printing and optional interlacing
EP1344651B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up of defective marking elements
US87051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 maintenance pattern
EP1308292A1 (en) Prin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banding due to paper transport
EP1382457A1 (en) Prin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ss printing
JP2003182050A (ja) 高速相互割込印刷
CN10806847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13067040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