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5103B - 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5103B
CN101515103B CN2009100047187A CN200910004718A CN101515103B CN 101515103 B CN101515103 B CN 101515103B CN 2009100047187 A CN2009100047187 A CN 2009100047187A CN 200910004718 A CN200910004718 A CN 200910004718A CN 101515103 B CN101515103 B CN 101515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ixel electrod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isplay apparat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4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5103A (zh
Inventor
阿部裕幸
下平泰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15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5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5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5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6Insul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7Microcaps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提供抑制像素间的泄漏电流、使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的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所述电泳元件具有像素电极(21)、对向于像素电极(21)的对向电极(22)、和配设于像素电极(21)与对向电极(22)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23)。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之间的区域,设置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31)。

Description

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如下电泳显示装置:具有包括液相分散介质与电泳微粒的电泳分散液,并利用了通过施加电场、电泳微粒的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电泳分散液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此的电泳显示装置,因为无需背光源所以可以低成本化、薄型化,进而,除了视场角宽、对比度高,还具有显示的存储性,所以作为下一代显示器件而广受注目。
为了以该电泳显示装置而使图像进行显示,通过开关元件而使存储电路暂时存储图像信号。存储于存储电路的图像信号,直接输入于像素电极(第1电极),在像素电极产生电位。于是,在与对向电极(第2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泳元件进行工作,对图像进行显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4314号公报
可是,为了使电泳显示装置对图像进行显示,需要在夹持电泳微粒的电极间施加例如15V程度的电压。此时,在相邻的像素彼此之间,若显示例如白与黑这样不同(反相)的颜色,则在相邻的像素的像素电极施加互不相同的电位。于是,在这些相邻的像素电极间产生大的电位差,由此,通过设置于像素电极上的导电性粘接剂层等,在相邻的像素电极间产生泄漏电流。
该泄漏电流,虽然每1个像素的泄漏电流小,但从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部整体来看大,使消耗电力增大。并且,若反相显示区域扩大,伴随于此而显示变得复杂,则依然使消耗电力增大。
而且,像素电极有可能由于泄漏电流的产生而引起化学反应,从而,尤其当长时间使用时,作为电泳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有可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前述状况所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像素间的泄漏电流、使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的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像素电极、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
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因为设置于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的前述绝缘层,将相邻的像素电极间的泄漏电流、即横向方向的电场隔断(截断),所以可抑制前述像素间的泄漏电流的产生。并且,因为前述绝缘层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所以该绝缘层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精度高地进行。从而,产品的可靠性由于防止了起因于泄漏电流的显示性能的下降、消耗电流的增大而提高,而且,用于对泄漏电流进行抑制的绝缘层的制造容易。
并且,在前所述电泳显示装置中,在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电泳层之间设置导电性粘接剂层的情况下,优选:前述绝缘层,其厚度为1μm以上且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这是因为:若绝缘层不足1μm,则对在相邻的像素电极间的泄漏电流进行隔断的效果有可能不能充分得到,而且,当在其制造中对感光性绝缘材料进行了曝光时,由于该光照射,例如有可能对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下方的驱动元件等产生损害。并且,这是因为:若超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则曝光时间变长而生产性下降,而且,绝缘层的应力增大,有可能产生膜剥落。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为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而不采用抗蚀剂直接进行图形形成,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图形形成。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绝缘层,接触于前述像素电极的侧端面地设置。
这样,前述绝缘层将来自前述像素电极的侧端面的泄漏电流进行隔断,所以可更好地抑制泄漏电流的产生。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绝缘层,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地设置。
这样,覆盖像素电极间的上表面的周缘部而设置绝缘层,所以来自该像素电极的绝缘电流,并非从由绝缘层所覆盖的周缘部而是从露出的部位产生,所以到相邻于该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之间的距离变远,从而泄漏电流难以产生。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绝缘层,在前述相邻的像素电极的各自的上表面的周缘部上和它们之间连续设置。
这样在相邻的像素电极间,来自各个像素电极的泄漏电流,不从由绝缘层所覆盖的周缘部而从露出的部位产生,所以由于彼此的泄漏电流的路径变长(变远),在它们之间泄漏电流难以产生。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中,优选:前述电泳层,包括封入了电泳微粒的微囊,该微囊,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设置于前述像素电极上。
这样在前述电泳层内前述电泳微粒均匀地进行分布,所以可以进行基于前述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的均匀的图像显示。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前述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设置于第1基板上的像素电极,设置于第2基板上、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状态在前述第1基板上配设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和
对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曝光、进而显影由此进行图形形成,在相邻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由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的工序。
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因为在相邻的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所以该绝缘层将在相邻的像素间的泄漏电流、即横向方向的电场进行隔断,从而能够抑制前述像素间的泄漏电流的产生。并且,因为通过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前述绝缘层,所以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该绝缘层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从而,通过防止起因于泄漏电流的显示性能的下降、消耗电流的增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对泄漏电流进行抑制的绝缘层的制造。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包括将前述第1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与夹着前述对向电极设置于前述第2基板上的前述电泳层,通过夹着导电性粘接剂层进行贴设的工序;
在形成前述绝缘层的工序中,将该绝缘层的厚度形成为在1μm以上且在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这是因为:如果如此地进行,则如前述地,可充分得到对泄漏电流进行隔断的效果,而且不用担心对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下方的驱动元件等产生损害,并且,也不用担心曝光时间变长而生产性下降、绝缘层的膜剥落。
并且,在前述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形成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中,作为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采用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而不采用抗蚀剂直接进行图形形成,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图形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泳显示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像素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5是微囊的构成图。
图6是对微囊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a)~(d)是用于对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时序的图。
图9是相邻的像素的示意图。
图10是电泳显示装置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像素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17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极及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之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之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泳显示装置,2...像素,3...显示部,21...像素电极,21a...周缘部,21b...侧端面,22...共用电极(对向电极),23...电泳层,24...驱动用TFT,25...SRAM,28...元件基板(第1基板),29...对向基板(第2基板),30a...粘接剂层(导电性粘接剂层),30b...胶合剂层,31...绝缘层,32...感光性绝缘材料层,40...微囊,41...分散介质,42...白色微粒,43...黑色微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还有,在用于以下的说明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件成为可以辨识的大小,适当改变比例尺。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图,图1中附图标记1为电泳显示装置。该电泳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部3、扫描线驱动电路6、数据线驱动电路7、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和控制器10。
在显示部3,沿Y轴方向M个、沿X轴方向N个的像素2形成为矩阵状。扫描线驱动电路6,通过沿X轴方向在显示部3上延伸的多条扫描线4(Y1、Y2、...、Ym),连接于像素2。数据线驱动电路7,通过沿Y轴方向在显示部3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5(X1、X2、...、Xn),连接于像素2。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通过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连接于像素2。这些扫描线驱动电路6、数据线驱动电路7、及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通过控制器10控制。电源线13、14、及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在所有的像素2中用作共用布线。
像素2,其电路构成如图2所示,具备驱动用TFT(Thin FilmTransistor,像素开关元件)24、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电路)25、和电泳元件20。电泳元件20,包括像素电极21、共用电极(对向电极)22、和电泳层23。
驱动用TFT24,由N-MOS(Nega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构成,在其栅部连接有扫描线4,在源侧连接有数据线5,在漏侧连接有SRAM25。该驱动用TFT24,在选择信号从扫描线驱动电路6通过扫描线4输入的期间中,使数据线5与SRAM25相连接,由此将从数据线驱动电路7通过数据线5所输入的图像信号,输入于SRAM25。
SRAM25,包括2个P-MOS(Positiv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25p1、25p2及2个N-MOS25n1、25n2。在P-MOS25p1、25p2的源侧连接第1电源线13,在N-MOS25n1、25n2的源侧连接第2电源线14。
在SRAM25的P-MOS25p1的漏侧及N-MOSn1的漏侧,分别连接有驱动用TFT24、P-MOS25p2的栅部、和N-MOS25n2的栅部。在SRAM25的P-MOS25p2的漏侧及N-MOSn2的漏侧,分别连接有P-MOS25p1的栅部、和N-MOS25n1的栅部。
在如此的构成下,SRAM25,对从驱动用TFT24所送来的图像信号进行保持,并向像素电极21输入图像信号。
电泳元件20,通过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的电位差对图像进行显示,在该共用电极22连接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
图3是电泳显示装置1的显示部3的要部剖面图。显示部3,构成为在具备像素电极21的元件基板(第1基板)28与具备共用电极22的对向基板(第2基板)29之间,具备电泳层23。电泳层23,包括多个微囊40,微囊40由粘接剂固定于两基板28、29间。
即,在元件基板28的像素电极21与电泳层23之间,设置由导电性的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剂层(导电性粘接剂层)30a,在对向基板29的共用电极22与电泳层23之间,设置由胶合剂(粘接剂)构成的胶合剂层30b。关于粘接剂层30a,如后述那样,为了提高微囊40内的电泳微粒的响应性、加快显示的切换速度,其导电性充分高。并且,该粘接剂层30a,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厚度20μm程度的薄厚度。从而,像素电极21与微囊40之间的电阻变得足够小,它们之间的导电性变得充分高。
元件基板28,在由合成树脂、玻璃等构成的矩形状的基板的内面侧,虽然并未进行图示,但是形成有前述的驱动用TFT24、SRAM25、各种布线,进而在其上形成有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平坦化层(未图示)。而且,在如此地由平坦化层所平坦化了的内面上,连接于前述SRAM25地形成像素电极21。像素电极21,在各像素2分别独立地设置、俯视为矩形状,通过Al(铝)、铜(Cu)、还有AlCu等形成为矩阵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导电性优、且耐腐蚀性也优的AlCu,形成像素电极21。
对向基板29,在显示图像侧,通过透明树脂、玻璃等的透光性材料所形成,为矩形状。在该对向基板29的内面侧,设置在所有的像素2中共用的共用电极22。共用电极22,由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例如通过ITO(铟锡氧化物)、IZO(铟锌氧化物)、MgAg(镁银)等所形成。
在前述像素电极21、21之间、即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之间的区域,形成绝缘层31。该绝缘层31,通过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具体地说,采用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聚硅氮烷等,尤其优选感光性丙烯酸树脂。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感光性丙烯酸树脂形成绝缘层31。该感光性丙烯酸树脂,如后述地通过滚涂法、旋涂法等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21的状态涂敷于元件基板28上,之后,通过曝光、显影而进行图形形成,这样形成。
该绝缘层3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的各自上表面的周缘部21a上和这些像素电极21、21之间连续设置。即,绝缘层31,以接触于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的各自的侧端面21b、并且其上表面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也就是说,如作为表示绝缘层31与像素电极21的俯视图的图4所示,绝缘层31,沿像素电极21间的区域形成为俯视栅格状,且以将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部框状地镶边的方式其一部分形成于像素电极21上。
在此,优选:该绝缘层31的厚度、也就是说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的高度为1μm以上且前述粘接剂层30a的厚度以下、即20μm程度以下。这是因为如下缘故:若不足1μm,则对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间的泄漏电流进行隔断的效果不能充分得到,而且,如后述地当在其制造中对感光性绝缘材料(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进行了曝光时,由于该光照射,有可能对设置于像素电极21的下方的驱动用TFT24、SRAM25等产生损害。
并且,还因为:若超过粘接剂层30a的厚度,则如后述那样对该绝缘层31进行图形形成时的曝光时间变长、生产效率下降,而且,绝缘层31的应力增大,有可能产生膜剥落。还有,若该绝缘层31超过粘接剂层30a而向电泳层23侧突出,则有可能损伤前述微囊40。但是,因为微囊40具有充分的柔软性,所以即使绝缘层31稍微突出于电泳层23侧,也不会由此立即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的高度,为1.8μm程度。
构成电泳层23的微囊40,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的丙烯酸树脂、尿素树脂、阿拉伯胶等的具有透光性的高分子树脂所形成,形成为例如50μm程度的粒径。这些微囊40,如前述地夹持于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并且通过前述的粘接剂层30a与胶合剂层30b固定于各电极上、即各基板上。还有,这些微囊40,在一个像素2内纵横排列多个。并且,在这些微囊40间,以填埋其间隙的方式,设置构成前述的胶合剂层30b的胶合剂。
在微囊40的内部,如示于图5地,封入分散介质41,和作为电泳微粒的多个白色微粒42及多个黑色微粒43。
作为分散介质41,由例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辛醇、甲基溶纤剂等的醇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的各种酯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的酮类,戊烷、己烷、辛烷等的脂肪族烃,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的脂环式烃,苯、甲苯、二甲苯、己基苯、庚基苯、辛基苯、壬基苯、癸基苯、十一烷基苯、十二烷基苯、十三烷基苯、十四烷基苯等的具有长链烷基的苯类等的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的卤代烃,羧酸盐或其他各种油类等单独或它们的混合物中调合有表面活性剂等来构成,为使白色微粒42与黑色微粒43分散于微囊40内的液体。
白色微粒42,为由二氧化钛、锌华、三氧化锑等的白色颜料构成的微粒(高分子或者胶体),例如带负电。黑色微粒43,为由苯胺黑、炭黑等的黑色颜料构成的微粒(高分子或者胶体),例如带正电。
在这些颜料中,相应于需要,能够添加由电解质、表面活性剂、金属皂、树脂、橡胶、油、清漆、复合物等的微粒构成的带电控制剂(抗静电剂)、钛类偶联剂、铝类偶联剂、硅烷类偶联剂等的分散剂、润滑剂、稳定剂等。
并且,这些电泳微粒(白色微粒42,黑色微粒43)的比重,设定为与使它们分散的分散介质41的比重基本相等。
白色微粒42及黑色微粒43,因为如前述地带负电或者带正电,所以在分散介质41中,在通过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的电位差而产生的电场中进行移动(泳动)。在此,白色微粒42及黑色微粒43,由溶剂中的离子覆盖,在这些微粒的表面形成离子层44。还有,这些白色微粒42、黑色微粒43等的带电微粒,即使施加10kHz以上频率的电场,也几乎不对电场产生反应,从而几乎不移动。并且,带电微粒的周围的离子,因为其直径远小于带电微粒,所以若施加电场的频率为10kHz以上的电场,则相应于电场进行移动。
图6,是用于对微囊40内的电泳微粒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在此,举并未形成离子层44的理想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若在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共用电极22的电位相对性地变高,则如示于图6(a)地,带正电的黑色微粒43由于库仑力在微囊40内被吸引到像素电极21侧。另一方面,带负电的白色微粒42由于库仑力在微囊40内被吸引到共用电极22侧。其结果,在微囊40内的显示面侧(对向基板29侧)集中白色微粒42,在显示面显示该白色微粒42的颜色(白色)。
相反,若在像素电极21与共用电极22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像素电极21的电位相对性地变高,则如示于图6(b)地,带负电的白色微粒42由于库仑力被吸引到像素电极21侧。另一方面,带正电的黑色微粒43由于库仑力被吸引到共用电极22侧。其结果,在微囊40的显示面侧集中黑色微粒43,在显示面显示该黑色微粒43的颜色(黑色)。
还有,通过将用于白色微粒42、黑色微粒43的颜料,替换为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等的颜料,还可以形成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等的电泳显示装置1。
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这样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1时,预先如图3所示那样分别形成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然后,以在它们之间夹持有电泳层23的状态,将这些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相贴。
即,作为元件基板28,与已往一样在基板(未图示)上形成前述驱动用TFT24、SRAM25、各种布线,并在其上形成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平坦化层(未图示)。在前述驱动用TFT24、SRAM25的形成时,优选通过低温多晶硅工艺形成多晶硅TFT。
接下来,在该元件基板28上,通过溅射法等形成AlCu膜(未图示),进而通过公知的抗蚀技术、蚀刻技术等进行图形形成,由此如示于图7(a)地形成多个像素电极21。由此,得到有源矩阵基板。
接着,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21的状态在前述元件基板28上,以滚涂法涂敷感光性丙烯酸树脂(感光性绝缘材料),如示于图7(b)地形成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此时,优选由该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所得到的绝缘层31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20μm程度以下,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形成为1.8μm程度。
接着,对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采用预定的掩模(未图示)进行曝光处理,进而,对曝光后的感光性绝缘材料层32直接显影处理,由此进行图形形成。由此,如示于图7(c)地,以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的各自上表面的周缘部21a上和这些像素电极21、21之间连续的状态,形成绝缘层31。还有,作为采用的感光性丙烯酸树脂,正型、负型均可,作为前述的掩模,当然采用与所采用的型对应的掩模。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高精度地进行图形形成,采用正型的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另一方面,作为对向基板29准备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透明基板,在该对向基板29上(内面),使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通过溅射法等进行成膜,形成共用电极22。接着,在该共用电极22上通过前述胶合剂层30b固定微囊40,形成电泳层23。其后,在该电泳层23的内面侧,涂敷导电性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剂层3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该粘接剂层30a的导电性、提高微囊40内的电泳微粒的响应性,将该粘接剂层30a的厚度形成为20μm程度。由此,如示于图7(d)地,得到形成有共用电极22、电泳层23、粘接剂层30a的对向基板29侧。
如此地分别准备了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后,将各自的内面侧对接,使前述粘接剂层30a接触并粘接于像素电极21及绝缘层31。由此,如示于图3地,得到元件基板28侧与对向基板29侧通过粘接剂层30a相贴合而成的电泳显示装置1。
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时序的图。在本图中,表示以电源关断期间、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图像显示期间、及电源关断期间的顺序进行工作、显示图像的状况。将这些的工作整理为以下的表。
表1
Figure G2009100047187D00121
首先,关于图像信号输入期间进行说明。示于图1的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向第1电源线13供给大约5V的电位、向第2电源线14供给作为低电平的大约0V,由此使示于图2的SRAM25驱动。
示于图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6,向扫描线Y1供给选择信号。通过该选择信号,驱动连接于扫描线Y1的像素2的驱动用TFT24,连接于扫描线Y1的像素2的SRAM25,分别连接于数据线X1、X2、...、Xn。
示于图1的数据线驱动电路7,向数据线X1、X2、...、Xn供给图像信号,向连接于扫描线Y1的像素2的SRAM25输入图像信号。
若输入图像信号,则扫描线驱动电路6,停止向扫描线Y1供给选择信号,解除连接于扫描线Y1的像素2的选择状态。持续该工作直至对于连接于扫描线Ym的像素2进行了该工作,向所有的像素2的SRAM25输入图像信号。
接下来,关于图像显示期间进行说明。
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向第1电源线13供给大约15V的高电平的电位,由此转移到图像显示期间。
若SRAM25由高电平驱动,则以5V输入于SRAM25的图像信号,以高电平保持。
向共用电极22,从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通过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输入以一定周期反复高电平的期间与低电平的期间的脉冲状的信号。
在输入于SRAM25的图像信号为低电平的像素2中,从SRAM25向像素电极21输入高电平。
于是,当输入脉冲状的信号的共用电极22的电位为低电平时,在两电极21、22之间产生大的电位差,白色微粒42被吸引到像素电极21,黑色微粒43被吸引到共用电极22,所以在该像素2显示黑色。
另一方面,在5V的电位作为图像信号输入于SRAM25的像素2中,从SRAM25向像素电极21输入低电平。
于是,当输入脉冲状的信号的共用电极22的电位为高电平时,在两电极21、22之间产生大的电位差,黑色微粒43被吸引于像素电极21,白色微粒42被吸引于共用电极22,所以在该像素2显示白色。
在通过图像显示期间显示了图像后,共用电源调制电路8,电断开电源线13、14、及共用电极电源布线15,成为电源关断期间。
泄漏电流的抑制
图9,是示于图1的显示部3中的相邻的像素2(2A,2B)的示意图。图示左侧的像素2A,具备驱动用TFT24a、SRAM25a、及像素电极211。图示右侧的像素2B,具备驱动用TFT24b、SRAM25b、及像素电极212。在像素电极211、212之间,形成绝缘层31。
SRAM25a包括P-MOS25ap1、25ap2,N-MOS25an1、25an2,SRAM25b包括P-MOS25bp1、25bp2,N-MOS25bn1、25bn2。
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输入不相同的电位。例如,在像素电极211输入高电平,在像素电极212输入低电平。因此,在像素2A中显示黑色,在像素2B中显示白色。
此时,因为在像素电极211、212之间产生由大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所以泄漏电流容易通过粘接剂层30a流过。
在现有的电泳显示装置中,因为并未在示于图3的像素电极21、21间形成绝缘层31,无法隔断泄漏路径,所以由于在像素电极21、21间的横向方向电场而产生泄漏电流。如此的泄漏电流,会由于为了提高微囊40内的电泳微粒的响应性、提高粘接剂层30a的导电性,而更容易产生。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因为将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1)、21(212)间的泄漏路径、即横向方向的电场,通过绝缘层31隔断,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泄漏电流的产生。即,因为将绝缘层31形成于像素电极21(211)、21(212)间,所以能够隔断来自像素电极21的侧端面21b的泄漏电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抑制泄漏电流的产生。并且,因为将绝缘层31在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1)、21(212)的各自的上表面的周缘部21a上和它们之间连续形成,所以在这些像素电极21(211)、21(212)间,来自各个像素电极21的泄漏电流,并非从由绝缘层31所覆盖的周缘部21a而是从露出的部位产生,从而,由于彼此的泄漏电流的路径变长(远),能够抑制在它们之间的泄漏电流。并且,因为使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所以使越过绝缘层31的上侧而迂回的泄漏电流的路径变长(远),这也使在它们之间难以产生泄漏电流,能够抑制泄漏电流。
并且,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因为以感光性丙烯酸树脂形成绝缘层31,所以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该绝缘层31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
从而,所得到的电泳显示装置1,通过防止了起因于泄漏电流的显示性能的下降、消耗电流的增大,产品的可靠性提高,而且,用于对泄漏电流进行抑制的绝缘层31的制造容易。
变形例
图10,是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101的构成图。该电泳显示装置101与前述电泳显示装置1中的电路构成不同之处是,共用电源调制电路108通过第1控制线111及第2控制线112连接于像素102。
图11,是像素102的电路构成图。像素102,在SRAM25与第1电极21之间设置有开关电路135。开关电路135,具备第1传输门(transfer gate)136、及第2传输门137。传输门136、137,通过并联连接的P-MOS及N-MOS所构成。
传输门136、137的栅部,连接SRAM25。第1传输门136的源侧连接于第1控制线111。第2传输门137的源侧连接于第2控制线112。传输门136、137的漏侧,连接于像素电极21。
在示于图10的电泳显示装置101中,基于输入于SRAM125的图像信号,驱动任一个传输门。与所驱动的传输门相连接的控制线,与像素电极21相连接,该控制线的电位输入于像素电极21。由此,在像素102显示图像。
在具备有图11的电路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101中同样,若向相邻的像素102输入不相同的电位,则产生由电位差引起的电场。但是,通过在像素电极21间具备图3的绝缘层31,能够抑制泄漏电流。
第2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部3的要部剖面图。
该第2实施方式与示于图3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绝缘层31的构成。即,示于图12的绝缘层31,仅覆盖了像素电极21、21间的区域,其上表面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地抑制泄漏电流,则也可以不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突出。
图13,是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仅示出绝缘层31及像素电极21的显示部3的俯视图。绝缘层31,沿像素电极21间的区域,形成为俯视栅格状。
如果以如此的结构形成绝缘层31,则能够将相邻的像素电极21、21的侧端面21b间的泄漏电流的路径用绝缘层31隔断,抑制泄漏电流。并且,使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向电泳层23侧突出,所以能够隔断经过绝缘层31的上侧的泄漏电流,进一步抑制泄漏电流。进而,因为绝缘层31并不形成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增大在图像显示中有效的像素电极21的面积。
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部3的要部剖面图。
该第3实施方式与示于图3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也在于绝缘层31的构成。即,示于图14的绝缘层31,在像素电极21、21间的区域中,仅形成于其中央部,与像素电极21离开地形成。并且,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
图15,是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仅示出绝缘层31及像素电极21的显示部3的俯视图。绝缘层31,在像素电极21间的区域,以围绕像素电极21的方式整体形成为俯视栅格状。
如此形成的绝缘层31,不在像素电极21的表面而在像素电极21、21间的区域隔断泄漏电流的路径,能够抑制泄漏电流。还有,像素电极21与绝缘层31之间的槽,作为粘接剂层30a的放泄部(逃げ)而起作用。因此,粘接剂层30a的表面容易平坦化。并且,因为绝缘层31,并不形成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增大像素电极21在图像显示中有效的面积。
第4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图,是显示部3的要部剖面图。
该第4实施方式与示于图3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也在于绝缘层31的构成。即,示于图16的绝缘层31,与像素电极21、21的各自的侧端面21b相接地形成。并且,这些绝缘层31的上表面,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
图17,是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仅示出绝缘层31及像素电极21的显示部3的俯视图。所形成的绝缘层31,成为包围像素电极21的周围的形状。
如此形成的绝缘层31,将来自像素电极21的侧端面21b的泄漏电流的路径隔断,所以能够抑制泄漏电流。进而,因为使绝缘层31比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向电泳层23侧突出,所以能够将经过绝缘层31的上侧的泄漏电流隔断,进一步抑制泄漏电流。并且,因为绝缘层31,并不形成于像素电极21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增大像素电极21在图像显示中有效的面积。
还有,在这些第2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同样,对于绝缘层31也以感光性丙烯酸树脂(感光性绝缘材料)而形成,所以能够通过已有的曝光、显影工艺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这些绝缘层31的形成、即其图形形成。
电子设备
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1,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在以下,关于具备前述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电子设备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关于将电泳显示装置1应用于柔性电子纸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该电子纸的构成的立体图,电子纸1000具备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1作为显示部。即,该电子纸1000,在由具有与现有的纸张同样的质感及柔软性的片构成的主体1001的表面,具备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1。
图19,是表示电子笔记本1100的构成的立体图。电子笔记本1100,是将图18所示的电子纸1000束集多张、夹持于封套1101而构成的。在封套1101,例如设置输入从外部的装置送来的显示数据的显示数据输入单元(图示省略)。由此,能够相应于该显示数据,原状保持束集电子纸1000的状态,对显示内容进行改变、更新。
并且,除了前述的例子之外,作为其他的例子,还可举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呼机、电子笔记本、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机、POS终端,具备触摸面板的设备等。本发明中的电泳显示装置1,也能够用作如此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

Claims (10)

1.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像素电极、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电泳层之间设置有导电性粘接剂层,
在相邻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由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绝缘层的厚度在1μm以上且在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为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绝缘层,以与前述像素电极的侧端面接触的方式设置。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绝缘层,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上表面的周缘部的方式设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绝缘层,在前述相邻的像素电极各自的上表面的周缘部上和该相邻的像素电极之间连续地设置。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电泳层包括封入了电泳微粒的微囊,该微囊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设置于前述像素电极上。
8.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前述电泳显示装置平面排列有具备电泳元件的像素,前述电泳元件具有设置于第1基板上的像素电极,设置于第2基板上、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对向电极,和配设于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对向电极之间的包含电泳微粒的电泳层,在前述像素电极与前述电泳层之间具有导电性粘接剂层,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以覆盖前述像素电极的状态在前述第1基板上配设感光性绝缘材料,形成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和
对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曝光、进而显影由此进行图形形成,在相邻的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由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的工序。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前述第1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与夹着前述对向电极设置于前述第2基板上的前述电泳层,通过夹着导电性粘接剂层进行贴设的工序;
在形成前述绝缘层的工序中,将该绝缘层的厚度形成为在1μm以上且在前述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以下。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层的工序中,作为前述感光性绝缘材料,采用感光性丙烯酸树脂。
CN2009100047187A 2008-02-21 2009-02-20 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5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9977/2008 2008-02-21
JP2008039977A JP4623107B2 (ja) 2008-02-21 2008-02-21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5103A CN101515103A (zh) 2009-08-26
CN101515103B true CN101515103B (zh) 2013-02-27

Family

ID=4099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71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5103B (zh) 2008-02-21 2009-02-20 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7935B2 (zh)
JP (1) JP4623107B2 (zh)
KR (1) KR101512519B1 (zh)
CN (1) CN1015151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7236B2 (ja) * 2009-03-13 2013-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767921B1 (ko) * 2010-08-11 2017-08-14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그래핀의 후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그래핀 제조 방법
JP5817134B2 (ja) * 2011-02-10 2015-11-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KR20130010164A (ko) * 2011-07-18 2013-0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영동표시장치용 상부기판 제조방법 및 전기영동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JP2016009087A (ja) * 2014-06-24 2016-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111270A (ja) * 2015-12-16 2017-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32401B (zh) * 2017-06-22 2018-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7331354B (zh) * 2017-08-10 2019-09-0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电泳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9580B1 (en) * 1999-11-08 2003-10-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display device
JP3667242B2 (ja) * 2000-04-13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US7535624B2 (en) * 2001-07-09 2009-05-19 E Ink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display and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JP4785300B2 (ja) 2001-09-07 2011-10-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気泳動型表示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024172B2 (ja) * 2003-03-19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US7330174B2 (en) * 2003-03-27 2008-02-12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rogrammable electrophoretic remote control
JP2005107040A (ja) * 2003-09-29 2005-04-21 Canon Inc 電気泳動分散液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素子
US7880958B2 (en) * 2005-09-23 2011-02-01 Sipix Imaging, Inc. Display cell structure and electrode protecting layer compositions
JP5070827B2 (ja) * 2006-01-12 2012-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シート、電気泳動装置、電気泳動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209584A (ja) * 2007-02-26 2008-09-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モビール
JP4623035B2 (ja) 2007-03-29 2011-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332048B1 (ko) * 2007-03-30 2013-11-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23107B2 (ja) 2011-02-02
CN101515103A (zh) 2009-08-26
KR101512519B1 (ko) 2015-04-15
KR20090091038A (ko) 2009-08-26
US8207935B2 (en) 2012-06-26
US20090213047A1 (en) 2009-08-27
JP2009198785A (ja) 200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5103B (zh) 电泳显示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276122B (zh) 电泳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733560B2 (en) Flexi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445806A (zh) 电泳方式显示装置
US20130162511A1 (en)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device
US20110285756A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7227909A (ja) 表示装置
CN102163607A (zh) 电光学装置用基板、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2163608B (zh) 电光装置用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520585A (zh) 电泳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8928576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16173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JP5540880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00265565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Display Performance
JP2005201956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300771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636481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260309B2 (ja) 表示装置
JP2011150112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2012194341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221439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093005A (ja) 帯電性粒子充填用マス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225981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10063226A (ko) 전기영동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9139577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