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4596B - 车辆用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4596B
CN101514596B CN2009100065448A CN200910006544A CN101514596B CN 101514596 B CN101514596 B CN 101514596B CN 2009100065448 A CN2009100065448 A CN 2009100065448A CN 200910006544 A CN200910006544 A CN 200910006544A CN 101514596 B CN101514596 B CN 101514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key
door handle
rotation
vehicl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5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4596A (zh
Inventor
片桐寿治
关善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37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208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4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4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4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45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雨水等而导致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失效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具备有用于对门板(2)的门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5)、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门板(2)上的一对转动部件,一对转动部件中的一个转动部件由可使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封闭的挡板(4)形成,另一个转动部件由用于开闭门板(2)的操作把手(4)形成,且具有向一个转动部件传递可使钥匙插拔孔(50B)露出方向上的转动力的转动力传递部(4B)。

Description

车辆用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把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通过门把手的手动操作进行开闭的门板的车辆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汽车等车辆中,安装有用于通过对门板的门锁机构进行开锁或上锁来开闭门板的车辆用把手装置。
近年来,提出有如下一种方案,即、从提高车辆的操作性的目的出发,使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具备当其所有者(驾驶员)接近车辆时电子地打开门锁机构,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电子地对门锁机构上锁的功能(智能进入功能)。
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还具有在假设无法进行电子上锁、开锁的情况下,也可以机械地进行上锁、开锁的功能。
作为这种以往的车辆用把手装置,有具备例如通过切换收容在内部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断开、连接来进行上锁、开锁的门锁促动器的装置。(专利文献1)
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具有:通过门把手的拉出(转动)操作产生旋转运动的把手用连杆机构、通过把手用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产生向下的直线运动的把手用杆、以及将把手用杆的直线运动传递给上述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连结杆机构。
车辆用把手装置具有:圆柱锁机,其具有钥匙转子而收容在门把手中,该钥匙转子是通过因将正规钥匙(匹配钥匙)插入(插进)通常敞开的钥匙插入孔中引起的转动操作来进行转动的;圆柱锁机用杆,其是通过圆柱锁机的钥匙转子的转动运动来转动的;以及钥匙连杆机构,其将圆柱锁机用杆的转动运动传递到上述促动器用连杆机构。
在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中,若通过匹配钥匙向圆柱锁机的插入转动操作使钥匙转子从中立位置向一个方向转动,则该转动经由圆柱锁机用杆传递到钥匙连杆机构,并通过钥匙连杆机构的作动来切换门锁促动器内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断开、连接,从而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变为开锁状态。
之后,若向打开门板的方向操作门把手,则该门把手的拉出(转动)操作经由把手用连杆机构传递到把手用杆。当把手用杆根据门把手的转动操作而向下方直线运动后,其直线运动会经由连结杆机构传递到促动器用连杆机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作动会使门锁机构处于开锁状态,从而打开门板。
另一方面,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中,若通过匹配钥匙向圆柱锁机的插入转动操作使钥匙转子从中立位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则该转动经由圆柱锁机用杆传递到钥匙连杆机构,并通过钥匙连杆机构的作动来使促动器用连杆机构作动,从而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变为上锁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9805号公报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由于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总是打开的,因此雨水等会从该钥匙插入孔浸入到圆柱锁机内,从而存在造成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容易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可对锁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使用匹配钥匙)之外,还能够阻止雨水等浸入圆柱锁机内,进而能够抑制因雨水等原因导致的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的失效的车辆用把手装置。
(1)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的一对转动部件,上述一对转动部件中的一个转动部件由可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形成,另一个转动部件由用于开闭上述开闭板的操作把手形成,且具有向上述一个转动部件传递使上述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方向上的转动力的转动力传递部。
(2)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圆柱锁机,其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操作把手,其可转动操作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且具有通过转动操作来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
(3)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圆柱锁机,其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操作把手,其可转动操作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且具有通过转动操作来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以及把手转动限制机构,其限制上述操作把手向转动复位方向的转动。
根据本发明,除了可对锁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之外,还能够阻止雨水等浸入圆柱锁机内,从而能够抑制因雨水等而导致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入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匹配钥匙插入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圆柱锁机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钥匙插入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开锁状态下的开闭板的开放操作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中,(a)及(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钥匙插入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开锁状态下的开闭板的开放操作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剖视图。
图14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5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中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动作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如下:
1...车辆用把手装置;2...门板;3...把手;3A...把手操作部;3B...转动力传递部;30...转动枢转点;4...挡板;4A...挡板部;4B...转动力受力部;4C...连结部;5...圆柱锁机;5A...外壳;54A...内部空间;55A...制动栓嵌合孔;5B...钥匙转子;50B...钥匙插拔孔;52B...制动栓配置孔;53B...制动栓;530B...钥匙嵌合槽;6...把手托架;61...车辆用把手装置;62...挡板;620...转动枢转点;62A...第一臂;620A...挡板部;62B...第二臂;620B...转动力受力部;7、8...弹簧;11...车辆用把手装置;30...门把手;30A...基端部;30B...操作部;30C...挡板部;30D...连结部;30E...把手挡块;300...转动枢转点;40...车辆用把手装置;41...把手转动限制机构;41A...滑动件;41B...转动限制件;410B...把手转动限制部;411B...切口凹部;412B、413B...长孔;41C...推杆体;410C、411C...销;412C...弹簧座部;413C、414C...引导凸部;50A...第一内部空间;51A...第二内部空间;520A...弹簧座部;521A...滑动件安装部;A...汽车;K...匹配钥匙;k...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装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匹配钥匙插入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圆柱锁机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车辆用把手装置的整体构成】
图1及图2中,符号1所表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大致由开闭汽车A的进出口的门板(开闭板)2、用于操作该门板2的门把手(另一方向的转动部件)3、以及在通过该门把手3的转动枢转点30的轴线上具有转动枢转点40的挡板(一个方向的转动部件)4构成。
(门板2的构成)
如图2所示,门板2具有用于对门锁机构(未图示)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5,且门板2可转动地安装在汽车A的框架(未图示)上。而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匹配钥匙K向圆柱锁机5(钥匙插拔孔50B)内插入转动操作,使门板2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相对框架(车体)转动。在门板2上设置有向该板内外开口的贯通窗2A。
如图3所示,圆柱锁机5具备:作为外装部件的外壳5A、通过匹配钥匙K的插入转动操作可进行转动的钥匙转子5B。
外壳5A由具有可以容纳钥匙转子5B的内部空间54A的圆形箱组成,且固定在门板2上。在外壳5A上设置有向其内周面开口并且与内部空间54A连通的制动栓嵌合孔55A、55A。
钥匙转子5B具有可供匹配钥匙K插拔的钥匙插拔孔(钥匙插入孔)50B,且可转动地收容在外壳5A的内部空间54A中。且钥匙转子5B构成为,在匹配钥匙K插入(核对)于该钥匙插拔孔50B的状态下,会通过匹配钥匙K的转动操作而转动,来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
在钥匙转子5B上沿钥匙插拔方向设置有多个制动栓配置孔52B、52B、...,该多个制动栓配置孔贯穿于与钥匙转子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并且与钥匙插拔孔50B连通。在制动栓配置孔52B、52B、...中沿与钥匙转子5B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进退地配设有多个制动栓(钥匙核对部件)53B、53B、...。
制动栓53B、53B、...在钥匙转子5B的轴线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并且利用制动栓复位用弹簧(未图示)而被赋予复位性。在制动栓53B、53B、...上分别设置有与匹配钥匙K的凸部k相嵌合的钥匙嵌合槽530B、530B、...。
(门把手3的构成)
如图2所示,门把手3具有把手操作部3A以及向挡板4传递可露出钥匙插拔孔50B的转动力的转动力传递部3B,且经由把手托架6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门板2上,并且通过把手转动复位用弹簧(未图示)而被赋予复位性。而且门把手3构成为,能够以把手转动枢转点30为中心在规定的转动范围(转动角<θ1+θ2>)内相对门板2进行转动操作。
由此,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下,若对门把手3从图2中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向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角θ1的位置进行转动操作,并且对其向打开门板方向操作,则门板2就被打开。这时,挡板4并不受到门把手3的转动力,而配置在图2中由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因此,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处于被封闭住的状态。
另外,在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下,若将门把手3从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角θ1的位置进一步向转动角(θ1+θ2)的位置转动操作,则挡板4从门把手3受到使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的转动力,从图2中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向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角θ2的位置转动。这时,若挡板4转动到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角θ2的位置,则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开放,因此就可以将匹配钥匙K插入钥匙插拔孔50B中进行转动操作从而对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挡板4的构成)
如图2所示,挡板4具有:开闭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的挡板部4A、与门把手3的转动力传递部3B对应的转动力受力部4B、以及连结转动力受力部4B和挡板部4A的连结部4C,且挡板4与门把手3并列地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把手托架6上,并且通过挡板转动复位用弹簧(未图示)而被赋予复位性。而且,挡板4构成为,其转动力受力部4B从门把手3的转动力传递部3B受到转动力,会以转动枢转点40为中心在门把手3的转动范围(转动角θ2)内相对门板2转动。
由此,若门把手3从其初期位置向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转动角<θ1+θ2>)转动,则挡板4经由转动力受力部4B从转动力传递部3B接受转动力,从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初期位置)向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转动角θ2的位置)转动。这时,若挡板4转动到转动角θ2的位置,则钥匙插拔孔50露出。
【车辆用把手装置1的动作】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1的动作,参照图4(a)、(b)以及图5进行说明。图4(a)、(b)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钥匙插入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4(a)表示门把手拉出时匹配钥匙的非插入状态,图4(b)是表示门把手拉出时匹配钥匙的插入状态。图5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开锁状态的开闭板的开放操作的剖视图。
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首先通过将门把手3从图4(a)所示的初期位置向图4(b)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拉出(转动)操作来进行操作。
这时,若门把手3从其初期位置向转动角θ1(图2所示)的转动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则在该转动角θ1的位置转动力传递部3B与挡板4的转动力受力部4B抵接。之后从转动角θ1的转动位置继续向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转动操作门把手3,则挡板4会从门把手3(转动力传递部3B)接受转动力而从其初期位置向转动角θ2(图2所示)的转动位置(门把手3为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与门把手3一起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圆柱锁机5(钥匙转子50)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
接着,若将匹配钥匙K插入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则制动栓53B、53B、...的钥匙嵌合槽530B、530B、...在分别对应的部位与匹配钥匙K的凸部k卡合,与此同时,制动栓53B、53B、...从制动栓嵌合孔55A、55A脱离,钥匙转子5B处于可转动的状态。
之后,将匹配钥匙K向解除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的方向转动操作。这时,匹配钥匙K转动,其转动力会经由连杆(未图示)传递到门锁机构,与此同时,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
之后,若再一次向打开门板2的方向操作门把手3,则由于门锁机构处于开锁状态,因此门板2被打开。
另外,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当门锁机构被开锁时,对门把手3从图4(a)所示的初期位置向图5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角θ1的转动位置)进行拉出(转动)操作,并对之向打开门板方向操作,则门板2被打开。
另一方面,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切换到上锁状态,将门把手3从图4(a)所示的初期位置拉出(转动)操作到图4(b)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而打开门板2,接着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之后将匹配钥匙K向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的方向转动操作,进而关闭门板2。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效果。
在除了对锁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的情况之外,能够封住圆柱锁机5(钥匙转子50)的钥匙插拔孔50B,来阻止雨水等浸入到圆柱锁机5内,并且能够抑制因雨水等而导致的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失效。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在图6中,针对与图2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61的特征在于,作为一个转动部件的挡板62由第一臂62A以及第二臂62B构成。
因此,在第一臂62A上设置有开闭圆柱锁机5(钥匙转子50)的钥匙插拔孔50B的挡板部620A,且在第二臂62B上设置有与门把手3的转动力传递部(凸轮部)3B相对应的转动力受力部620B。
在第一臂62A与第二臂62B之间,配置有挡板62的转动枢转点620,其位于与通过门把手3的转动枢转点30的轴线平行的轴线上。
【车辆用把手装置61的动作】
接着,结合图7(a)、(b)以及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6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a)以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钥匙插入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7(a)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未插入匹配钥匙入的状态,图7(b)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插入匹配钥匙的状态。图8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开锁状态下的开闭板的开放操作的剖视图。
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首先通过将门把手3从图7(a)所示的初期位置拉出(转动)操作到图7(b)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来进行操作。
这时,若门把手3被从其初期位置向转动角θ1(图6所示)的转动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则在该转动角θ1的位置转动力传递部3B与挡板62的转动力受力部620B抵接。之后,若继续从转动角θ1的转动位置继续向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转动操作门把手3,则挡板62从门把手3(转动力传递部3B)接受转动力,从其初期位置向转动角θ2(图6所示)的转动位置(门把手3为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与门把手3一起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圆柱锁机5(钥匙转子50)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
接着,若将匹配钥匙K插入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则制动栓53B、53B、...的钥匙嵌合槽530B、530B、...在分别对应的部位与匹配钥匙K的凸部k卡合,与此同时,制动栓53B、53B、...从制动栓嵌合孔55A、55A脱离,则钥匙转子5B处于可转动的状态。
之后,将匹配钥匙K向解除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的方向转动操作。这时,若匹配钥匙K转动,则该转动力经由连杆(未图示)传递到门锁机构,与此同时,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为开锁状态。
之后,若再一次向打开门板2的方向操作门把手3,则由于门锁机构被施以开锁状态,因此门板2被打开。
另外,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在门锁机构被开锁的情况下,将门把手3从图7(a)所示的初期位置拉出(转动)操作到图8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角θ1的转动位置),并且对之向打开门板的方向操作,则门板2被打开。
另一方面,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切换到上锁状态,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即:将门把手3从图7(a)所示的初期位置拉出(转动)操作到图7(b)所示的转动位置(转动角<θ1+θ2>的转动位置),从而打开门板2,接着在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后,向对门锁机构上锁的方向转动操作匹配钥匙K,进而关闭门板2。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在图9中,对于与图2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标注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11的特征在于,具备下述的门把手(操作把手)30,其具有通过转动操作来开闭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的挡板部(挡板)30C。
因此,如图9所示,门把手30除了挡板部30C之外,还具有基端部30A以及操作部30B,且经由把手托架6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门板2上,并且通过把手转动复位用弹簧(未图示)而被赋予复位性。另外门把手30构成为能够以把手转动枢转点300为中心在规定的转动范围θ内相对门板2进行转动操作。
基端部30A在一个端部侧(图9中上侧)具有转动枢转点300,且基端部30A配置在门板2内。
操作部30B由露出到外部的截面大致为L字状的把手把持部构成,且一体地设置在基端部30A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侧。
挡板部30C配置在操作部30B的车内侧,并且经由连结部30D一体地设置在基端部30A的自由端部侧。并且,挡板部30C构成为,在门把手30的初期状态下,如图9中实线所示,将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封住,并且与门把手30一起从初期状态转动到转动角θ的位置,并且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使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
【车辆用把手装置11的动作】
接着,结合图10(a)、(b)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a)以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0(a)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未插入匹配钥匙入的状态,图10(b)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插入匹配钥匙的状态。
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如图10(a)所示,若将门把手30拉出(转动)操作,则挡板部30B与操作部30A一起转动。这时,挡板部30C转动,会使圆柱锁机5(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
接着,如图10(b)所示,若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则制动栓53B、53B、...的钥匙嵌合槽530B、530B、...在分别对应的部位与匹配钥匙K的凸部k卡合,与此同时,制动栓53B、53B、...从制动栓嵌合孔55A、55A脱离,则钥匙转子5B处于可转动的状态。
接着,将匹配钥匙K向解除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的方向转动操作。这时,若转动匹配钥匙K,则其转动力经由连杆(未图示)传递到门锁机构,与此同时,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为开锁状态。
之后,若再一次向打开门板2的方向操作门把手30,则由于门锁机构处于开锁状态,因此门板2被打开。
另一方面,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切换到上锁状态,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即、如图10(a)所示,拉出(转动)操作门把手3而开放门板2,接着如图10(b)所示在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后,向对门锁机构上锁的方向转动操作匹配钥匙K,进而关闭门板2。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即、由于在未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的情况下,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被挡板部30C封住,因此在使用匹配钥匙K以外的情况下,可以防止雨水等浸入到圆柱锁机5内,从而能够抑制因雨水等原故导致的圆柱锁机5内的功能等失效。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剖视图。在图11~图13中,针对与图3以及图9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1~图13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40的特征在于,具备限制门把手30向转动复位方向转动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41。
因此,圆柱锁机5的外壳5A由具有可容纳钥匙转子5B的第一内部空间50A以及与该第一内部空间50A连通的第二内部空间51A的圆形箱构成,且固定在门板2内。第二内部空间51A在外壳5A的外周面开口。在第二内部空间51A中安装有封住外侧开口一部分的弹簧座520A,且还设置有封闭内侧开口一部分的环形的滑动件安装部521A。另外,在外壳5A上设置有在其内周面开口并且与第一内部空间50A连通的制动栓嵌合孔55A、55A。
钥匙转子5B具有向第二内部空间51A开口且可供匹配钥匙K插拔的钥匙插拔孔(钥匙插入孔)50B,且可转动地收容在外壳5A的第一内部空间50A中。另外钥匙转子5B构成为,在匹配钥匙K插入(核对)到钥匙插拔孔50B的状态下,通过匹配钥匙K的转动操作而转动,从而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
门把手30具有基端部30A、操作部30B、挡板部30C以及把手挡块30E,且经由把手托架6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门板2上,并且通过把手转动复位用弹簧(未图示)而被赋予复位性。另外门把手30构成为能够以把手转动枢转点300为中心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相对门板2进行转动操作。
把手挡块30E一体地设置在基端部30A的一个端部(转动枢转点侧的端部),并且配置在操作部30B的车内侧。
把手转动限制机构41的构成包括:通过匹配钥匙K相对钥匙插拔孔50B的插拔而进退的滑动件41A、通过该滑动件41A的进退而进出的转动限制件41B、以及将滑动件41A的进退力作为进出力赋予该转动限制件41B的推杆体41C,把手转动限制机构41配置在外壳5A的第一内部空间50A(钥匙插拔孔50B)以及第二内部空间51A中。
滑动件41A被收容在从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到第二内部空间51A的范围内,且整体是由近似平面圆形状的板部件形成。并且,在匹配钥匙K未插入到钥匙插拔孔50B的状态下,滑动件41A配置在其一部分位于钥匙插拔孔50B内的位置。另外,在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插拔孔50B的状态下,滑动件41A受到匹配钥匙K的单侧侧缘的推压力而将推杆体41C推压到转动限制件侧。
转动限制件41B具有与把手挡块30E相对应的把手转动限制部410B,且可进退地配置在外壳5A的第二内部空间51A中,并且与推杆体41C连结。另外构成为:通过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插拔孔50B中而使转动限制件41B行进到限制门把手30的转动的位置,且把手转动限制部410B通过与把手挡块30E卡定来限制门把手30向复位方向转动。另外还构成为,通过将匹配钥匙K从钥匙插拔孔50B拔出来使转动限制件41B退避到解除门把手30的转动限制的位置,通过解除把手转动限制部410与把手挡块30E的卡定状态来使门把手30转动复位。
转动限制件41B的推杆体侧端部上设置有与推杆体41C的一部分相对的切口凹部411B以及与该切口凹部411B连通的一对长孔412B、413B。在切口凹部411B的底面和推杆体41C(弹簧座部412C)之间弹性装配(配置)有弹簧7,该弹簧7赋予使转动限制件41B行进的方向(与推杆体41C相反侧的方向)上的弹拨力。
推杆体41C配置在滑动件41A和转动限制件41B之间,并且沿着两个引导凹部(未图示)可进退地收容在外壳5A的第二内部空间51A中。并且推杆体41C构成为,接受来自滑动件41A的推压力并推压转动限制件41B。
在推杆体41C的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分别在两侧面突出并且分别松动嵌合于一对长孔412B、413B中的销410C、410C。另外,在推杆体41C的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在转动限制件侧端面开口并且承接弹簧7的凹状的弹簧座部412C。在推杆体41C的另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分别在两侧面突出并且分别嵌合于两引导凹部的引导凸部413C、414C。在推杆体41C的另一侧端部和外壳5A的弹簧座部520A之间弹性装配(配置)有弹簧8,该弹簧8赋予将滑动件41A压接(将推杆体41C向滑动件侧推压)于滑动件安装部521A的方向上的弹拨力。
【车辆用把手装置40的动作】
接着,结合图14(a)、(b)以及图15(a)、(b)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车辆用把手装置4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a)、(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4(a)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未插入匹配钥匙入的状态,图14(b)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插入匹配钥匙的状态。图15(a)、(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中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5(a)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未插入匹配钥匙入的状态,图15(b)表示门把手拉出时插入匹配钥匙的状态。
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如图14(a)所示,若拉出(转动)操作门把手30,则挡板功能部30C与操作部30B一起转动。这时,挡板部30C转动,会使圆柱锁机5(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
接着,如图14(b)所示,若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则把手转动限制机构41的转动限制件41B向限制门把手30的朝转动复位方向转动的位置前进,从而把手转动限制部410B就露在圆柱锁机5的外壳5A外。
这时,若将匹配钥匙K插入钥匙插拔孔50B内,则匹配钥匙K的单侧侧缘将滑动件41A推压到推杆体侧,因此,滑动件41A克服弹簧8的弹拨力从图15(a)所示的退避位置向图15(b)所示的行进位置移动,与此同时,滑动件41A推压推杆体41C,接着推杆体41C推压转动限制件41B,使得推杆体41C以及转动限制件41B向该推压方向移动。
由此,即便操作者放开门把手30,由于其把手挡块30E被转动限制件41B的把手转动限制部410B限制了向门把手30的转动复位方向的转动,因此,使得操作者无需在把持门把手3的状态下,进行匹配钥匙K相对于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的插入转动操作(通过匹配钥匙K来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
另外,通过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使制动栓53B、53B、...的钥匙嵌合槽530B、530B、...在分别对应的部位与匹配钥匙K的凸部k卡合,与此同时,制动栓53B、53B、...从制动栓嵌合孔55A、55A中脱离,使钥匙转子5B处于可转动的状态。
之后,向解除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的方向转动操作匹配钥匙K。这时,若转动匹配钥匙K,则该转动力经由连杆(未图示)传递到门锁机构,与此同时,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为开锁状态。
这里,若将匹配钥匙K从钥匙转子5中拔出,则转动限制件41B因弹簧8的弹拨力而复位并收容在外壳5A内,从而把手挡块30E所受到的把手转动限制部410B的限制被解除,由此,门把手30复位到初期位置。
之后,若再次向打开门板2的方向操作门把手30,则由于门锁机构处于开锁状态,因此门板2被打开。
另一方面,在门板2的关闭状态下,为了将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切换到上锁状态,如图14(a)所示,拉出(转动)操作门把手30而使门板2打开,接着如图14(b)所示在将匹配钥匙K插入到钥匙转子5B的钥匙插拔孔50B内后,向对门锁机构上锁的方向转动操作匹配钥匙K,之后将匹配钥匙拔出钥匙转子5B,进而再次关闭门板2。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由于不需要操作者在把持门把手30的状态下,进行匹配钥匙K相对于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拔孔50B的插入转动操作(通过匹配钥匙K来对门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因此,可以简化利用匹配钥匙K来进行门锁机构的上锁、开锁的作业。
以上,虽然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车辆用把手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实施,例如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
(1)在各实施方式(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使挡板4、62的挡板部4A、620A与圆柱锁机5的钥匙插入侧端面(钥匙插拔孔50B的开口周边)抵接来封住钥匙插拔孔5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果是各挡板部件通过密封部件来封住钥匙插拔孔的构造,则与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挡板对钥匙插拔孔的密封性。
(2)在各实施方式(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对操作部30由截面呈近似L字状的部件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截面为近似ヘ字形状的把手操作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另外,对于其形成材料也并没有特别限定,而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3)在各实施方式(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对汽车用门板上的门锁机构的上锁、开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其他的汽车用门板上的门锁机构的上锁、开锁的情况,另外,对于门锁机构以外的锁机构的上锁、开锁而言,也可以和本实施方式一样地适用。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
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的一对转动部件,
上述一对转动部件中的一个转动部件由可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形成,
另一个转动部件由用于开闭上述开闭板的操作把手形成,且具有转动力传递部,该转动力传递部对上述一个转动部件传递使上述钥匙插入孔露出方向上的转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转动部件由单一的臂组成,该单一的臂具有可使上述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部以及与上述转动力传递部对应的转动力受力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转动部件由具有可使上述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部的第一臂、以及具有与上述转动力传递部对应的转动力受力部的第二臂组成,且在上述第一臂和上述第二臂之间配置有转动枢转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转动部件在与通过上述一个转动部件的上述转动枢转部的轴线平行的轴线上具有转动枢转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转动部件的上述转动力传递部由凸轮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转动部件,通过在其与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侧端面之间安装密封部件来封闭上述钥匙插入孔。
7.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柱锁机,其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
操作把手,其可转动操作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且具有通过转动操作来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以及
把手转动限制机构,其限制上述操作把手向转动复位方向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转动限制机构具有转动限制部件,该转动限制部件是通过匹配钥匙向上述钥匙插入孔的插入而行进到限制上述操作把手转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转动限制机构具有通过匹配钥匙对上述钥匙插入孔的插拔而进退的滑动件、以及将上述滑动件的进退力作为进出力施加给上述转动限制部件的推杆体。
CN2009100065448A 2008-02-19 2009-02-17 车辆用把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4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7319A JP5020854B2 (ja) 2008-02-19 2008-02-19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JP2008-037319 2008-02-19
JP2008-037320 2008-02-19
JP2008037319 2008-02-19
JP2008037320A JP5020855B2 (ja) 2008-02-19 2008-02-19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JP2008037320 2008-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4596A CN101514596A (zh) 2009-08-26
CN101514596B true CN101514596B (zh) 2012-07-18

Family

ID=4103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54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4596B (zh) 2008-02-19 2009-02-17 车辆用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20854B2 (zh)
CN (1) CN101514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9524B4 (de) * 2011-01-26 2014-02-27 Audi A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US9593514B2 (en) * 2013-02-18 2017-03-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mless exterior handle for a vehicle door
DE102017010196B3 (de) 2017-10-30 2019-04-25 Daimler Ag Griff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DE102018100654A1 (de) * 2018-01-12 2019-07-1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Griff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solchen Kraftfahrzeug-Griffanordnung
CN113756666B (zh) * 2021-08-02 2022-07-0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8262B2 (en) * 2000-03-30 2004-03-02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Access system for a vehicle
EP0983890B1 (en) * 1998-08-31 2004-08-1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EP1403454B1 (de) * 2002-09-20 2005-07-20 Dr.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liess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tür
CN1696464A (zh) * 2004-05-10 2005-11-16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0332B2 (ja) * 1998-10-28 2002-09-30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錠前キャッ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3890B1 (en) * 1998-08-31 2004-08-1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6698262B2 (en) * 2000-03-30 2004-03-02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Access system for a vehicle
EP1403454B1 (de) * 2002-09-20 2005-07-20 Dr.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liess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tür
CN1696464A (zh) * 2004-05-10 2005-11-16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开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7-174578A 1982.10.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4596A (zh) 2009-08-26
JP2009197404A (ja) 2009-09-03
JP5020854B2 (ja)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4596B (zh) 车辆用把手装置
EP2314812B1 (en) Lock device for sliding door
EP2715878B1 (en) Lever-type plug connector
US7438331B2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GB2477612A (en) Vehicle latch with double locking
US20120266639A1 (en) Door lock apparatus
CN100449100C (zh) 用于一个汽车车身活动部件如翻盖或车门、尤其是用于后备箱盖的锁闭装置
JP5480100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022312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3328623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EP3783173B1 (en) A vehicle door comprising a power child lock device
KR100535766B1 (ko) 글로브 박스의 록킹 장치
KR100862571B1 (ko) 잼현상 해소구조를 가진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JP5020855B2 (ja)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JP4196258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BR112013025219A2 (pt) aparelho de tranca de porta para veículo
KR100600427B1 (ko) 데드락 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 도어 잠금장치
US20020078724A1 (en) Tail gate locking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children
JP4169428B2 (ja) 車両における扉体の開閉操作装置
JP2014167236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KR200398468Y1 (ko) 주유구 리드 안전장치
JP4085302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080518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KR100600431B1 (ko) 피니언기어에 의한 직선이송의 센트럴락 구조를 갖는자동차 도어 잠금장치
JP5450125B2 (ja) 施錠・解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