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4518A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14518A CN101514518A CNA2009100067316A CN200910006731A CN101514518A CN 101514518 A CN101514518 A CN 101514518A CN A2009100067316 A CNA2009100067316 A CN A2009100067316A CN 200910006731 A CN200910006731 A CN 200910006731A CN 101514518 A CN101514518 A CN 1015145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line
- moving knife
- line
- swing arm
- th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与切线机构的可动刀往复动作连动的底线拉出机构。底线拉出机构在针板的下部将底线捕捉,从梭中将被捕捉的底线拉出规定量。在从待机位置前进的可动刀将面线捕捉并到达最大摆动位置为止的期间内,底线拉出机构将底线拉出。在后退的可动刀捕捉底线时,底线因底线拉出机构的拉出动作而处于适度的松弛状态。松弛的底线的张力在切线机构将面线和底线切断时不会增大,可防止梭内部的梭心空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可动刀开始切线前能将从梭延伸出的底线拉出规定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工业缝纫机在其针板的下侧包括具有固定刀和可动刀的切线装置。切线装置在缝制结束时动作,将从针板上的加工布延伸的面线和从梭延伸的底线同时切断。以往的切线装置包括可动刀直线状往复移动的直线移动型切线装置和可动刀绕轴摆动的摆动型切线装置。
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2005年第278928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具有摆动型的切线装置。切线装置的固定刀用螺钉固定在针板的下表面上。切线装置的可动刀安装成能以与针板的下表面垂直的支撑销为中心进行摆动。固定刀和可动刀具有隔着针板的针孔形成位置相对的刀尖。可动刀的与刀尖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杆与切线连杆机构连接。切线时,连接杆通过切线连杆机构的动作进行前后移动。可动刀通过连接杆的移动进行摆动。摆动的可动刀的刀尖与固定刀的刀尖互动,将面线和底线切断。
底线以卷绕在梭心上的状态收容在配置于针板下侧的梭内部。面线穿通缝针的针眼,通过刺透针板上的加工布下降的缝针的上升运动,在针板的下侧形成面线环。缝纫机通过旋转的梭的梭尖将面线环捕捉后使底线与该面线环交织来形成线迹。缝纫机具有将与底线交织的面线环拉紧的挑线杆。在通过挑线杆的动作将面线环拉紧后,切线装置将面线和底线切断。
面线环的拉紧动作是将从梭内部的梭心延伸出的底线向上方拉起。以往的切线装置在底线被拉起的状态下将底线切断。底线张力在切断时瞬间增大,卷绕有该底线的梭心会在梭内部空转。因此,底线因梭心空转而富余,存在重新开始缝制后的缝制状态会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让切断底线时增大的底线张力传递到梭心、以防止梭心空转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设置在针板下侧具有与缝针的上下运动同步旋转的梭的缝纫机中,具有切线机构,该切线机构具有固定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的固定刀以及在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平行的面内进行往复摆动的可动刀,通过所述可动刀和所述固定刀的互动,将所述可动刀在从待机位置前进到最大摆动位置的期间内捕捉的面线和所述可动刀在从最大摆动位置后退到待机位置的期间内捕捉的底线切断,所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底线拉出机构,该底线拉出机构与所述可动刀的摆动连动地进行动作,在前进的所述可动刀捕捉到所述面线后并在后退的所述可动刀捕捉所述底线之前,将该底线从所述梭中拉出规定量。
底线拉出机构与切线机构的可动刀的摆动连动地进行动作。后退的可动刀将底线拉出机构从梭中拉出规定量的底线捕捉。可动刀将前进时捕捉到的面线和后退时捕捉到的底线在其与固定刀之间切断。切断时的底线因底线拉出机构的拉出动作而具有适度的松弛性。因此,切断时增大的底线张力不会传递到梭内部的梭心,可防止梭心空转。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针板具有供所述缝针穿通的针孔,所述底线拉出机构安装在所述针板的下表面上,能以与该下表面垂直的支撑轴为中心进行摆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针孔被配置在与所述可动刀相反的一侧的摆动杆,该摆动杆通过与所述可动刀的前进反向地前进而将所述底线拉出。
底线拉出机构具有摆动杆,该摆动杆在针板的下侧以支撑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杆相对于针板上所设的针孔被配置在与切线装置的可动刀相反的一侧。摆动杆通过与可动刀反向地前进,在不妨碍可动刀前进的情况下可靠地捕捉底线并将其拉出。后退的可动刀通过摆动杆的后退能可靠地捕捉被该摆动杆拉出的底线。底线拉出机构的摆动杆通过与切线机构的可动刀连动地进行摆动,可靠地将底线拉出,并可靠地使被拉出的底线移向可动刀。
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底线拉出机构的摆动杆与所述切线机构连接。
底线拉出机构的摆动杆通过与切线机构连接而可靠地与切线机构的可动刀连动。前进的摆动杆可靠地将底线拉出,后退的摆动杆可靠地使被拉出的底线移向可动刀。
在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具有连接杆,该连接杆将所述底线拉出机构的摆动杆在从所述支撑轴离开的位置上与所述切线机构的可动刀连接。
摆动杆通过连接杆与可动刀连接。摆动杆通过用连接杆连接的可动刀的摆动进行摆动。摆动杆利用具有一根连接杆的简单结构与切线机构连动地进行动作。
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底线拉出机构在所述可动刀到达所述最大摆动位置前将所述底线捕捉,当所述可动刀到达了所述最大摆动位置时将所述底线拉出规定量。
底线拉出机构在不妨碍可动刀前进的时刻将底线捕捉,并在可动刀后退前的时刻结束底线的拉出。可动刀在前进时可靠地将面线捕捉,并在后退时可靠地将被底线拉出机构拉出的底线捕捉。通过可动刀和固定刀的互动,可靠地将被可动刀捕捉到的面线和底线切断。
在技术方案6、7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所述可动刀具有线捕捉部,该线捕捉部将所述面线在所述针板的下部形成的面线环在从加工布延伸出的一侧捕捉,所述摆动杆在所述线捕捉部捕捉到所述面线环后将所述底线捕捉。
摆动杆在前进的可动刀的线捕捉部捕捉到面线环后的时刻将底线捕捉。前进的摆动杆在不会被面线环钩住的情况下能可靠地将底线捕捉。
附图说明
图1是设于缝纫机内部的本发明的切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设于缝纫机内部的本发明的切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切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切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5是可动刀的俯视图。
图6是切线凸轮板的主视图。
图7是梭的主视图(切线前的待机状态)。
图8是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俯视图(切线前的待机状态)。
图9是梭的主视图(暂停状态)。
图10是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俯视图(暂停状态)。
图11是梭的主视图(底线的卡合开始状态)。
图12是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俯视图(底线的卡合开始状态)。
图13是梭的主视图(可动刀的最大摆动状态)。
图14是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俯视图(可动刀的最大摆动状态)。
图15是梭的主视图(即将要切线的状态)。
图16是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俯视图(即将要切线的状态)。
图17是梭的主视图(切线后的状态)。
图18是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俯视图(切线后的状态)。
图19是说明切线机构和底线拉出机构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最佳实施方式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缝纫机M具有前后方向较长的箱形的底座1。在底座1的后部设置有向上方竖起的立柱2。在立柱2的上部设置有机臂3,该机臂3以与底座1相对的形态向前方(图1的下方作为缝纫机M的前方)延伸。在底座1前部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可装拆的针板8。
在机臂3的内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轴4。主轴4通过从配置于立柱2内部的缝纫机马达(未图示)传递来的动力进行旋转。主轴4对设于机臂3的前部内侧的针杆驱动机构(未图示)和挑线杆驱动机构(未图示)进行驱动。
如图2所示,针杆5可上下运动地支撑在机臂3的前部。缝针6安装在向机臂3的下方突出的针杆5的下端。针杆5和缝针6通过针杆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行上升、下降。如图1、图3所示,针板8具有与缝针6的下降位置对应设置的针孔8a。
挑线杆驱动机构对设于机臂3前部的挑线杆(未图示)进行驱动。挑线杆通过针杆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行上下运动,在上升时将面线16(参照图7)拉起。针杆驱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是以往公知的机构,省略其图示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梭9设置在针板8下侧的底座1的内部。梭9与缝针6的上升、下降同步地进行旋转。梭9和缝针6在针板8上的加工布W(参照图7)上形成线迹。驱动梭9的下轴7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态配置于底座1的内部。梭9通过联轴器57与下轴7的前端部连接。下轴7通过从主轴4传递来的动力进行旋转。
如图7所示,梭9具有外梭51、内梭52和梭心套53。外梭51通过下轴7的旋转沿正面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外梭51与主轴4驱动的缝针6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进行旋转。外梭51在外周部上具有朝该外梭51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梭尖51a。梭尖51a与外梭51的旋转对应地沿着该外梭51的外周绕转移动。
内梭52从前侧与外梭51嵌合。梭心套53是前表面封闭的筒状体。底线17卷绕在底线梭心(未图示)上。梭心套53收容该底线梭心,并安装在内梭52上。内梭52和梭心套53处于止转状态,以在外梭51的旋转期间也不旋转。
如图7所示,面线16穿通在设于缝针6前端部的针眼6a中。缝针6的前端在下降时贯穿加工布W而到达针板8的下侧。通过外梭51的旋转进行绕转移动的梭尖51a在通过缝针6的下降位置时将从缝针6的针眼6a延伸出的面线16的面线环16a捕捉。面线环16a通过梭尖51a的绕转移动而扩大,在通过内梭52和梭心套53的前表面时与底线17交织。如上所述,通过挑线杆上升,将面线环16a拉紧,交织的面线16和底线17形成线迹。
底线出口53a设置在梭心套53的前表面上部的左侧。与底线17交织的面线16从底线出口53a将底线17拉出。底线17从前侧向后侧通过底线出口53a,经由针板8的针孔8a而与加工布W相连。
如图1、图2所示,在底座1和立柱2的内部设置有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1。切线装置11具有:配置于针板8下侧的切线机构12和底线拉出机构42、以及驱动切线机构12的切线连杆机构15。
如图4、图8所示,切线机构12具有固定刀18和可动刀19。固定刀18是可弹性变形的薄板,具有L字形的平面形状。如图8所示,固定刀18使用穿通在一个端部(基端部)所设的孔中的固定螺钉20而固定于在针板8的下表面。固定刀18的刀刃部18a设置在从右侧前方与针板8上所设的针孔8a相对的另一个端部(前端部)。
可动刀19使用阶梯螺栓21而安装在针板8的固定刀18后侧(针孔8a的右侧后方)的下表面上。可动刀19以阶梯螺栓21为中心,与针板8平行地在位于固定刀18下侧的平面内摆动。
如图5所示,可动刀19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以阶梯螺栓21穿通的螺栓孔19i为中心朝三个方向延伸。在一个伸出部的前端设置有线梳理部19a、刀刃部19b、线引导部19c、线卡合部19d和线捕捉部19e。线梳理部19a是朝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嘴状部分。线引导部19c是与线梳理部19a相连的圆弧状部分。线卡合部19d是将线梳理部19a与可动刀19的螺栓孔19i的形成部分相连的圆弧状部分。线捕捉部19e是将线引导部19c与螺栓孔19i的形成部分相连的部分。线捕捉部19e比线引导部19c和螺栓孔19i的形成部分薄,形成为朝向线梳理部19a宽度变窄的三角形槽状。刀刃部19b形成在贯穿线捕捉部19e的线梳理部19a侧的顶点位置的贯穿孔19f的周缘上。
可动刀19的其余两个伸出部具有从各自的面垂直竖起的连接销22、47。连接销22、47的方向相反。设于一个伸出部的连接销22的方向朝下(朝图5纸面的反面),设于另一个伸出部的连接销47的方向朝上(朝图5纸面的正面)。
如图8所示,可动刀19安装成使具有连接销22、47的伸出部朝向后方的形态。作为可动刀19的摆动中心的阶梯螺栓21位于下轴7的右侧(面线环16a开始钩在梭心套53上的一侧)且位于针孔8a的后侧。连接销22与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三连杆37的前端部连接。如后面所述,第三连杆37通过切线连杆机构15的动作沿前后方向进行往复动作。通过第三连杆37的往复动作,可动刀19在待机位置(如图4、图8、图18所示)与最大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进行摆动。
当可动刀19从最大摆动位置向待机位置摆动时,通过可动刀19的刀刃部19b和固定刀18的刀刃部18a互动而将面线16和底线17切断。面线16在面线环16a与加工布W相连的部分被切断。
如图1、图2所示,主轴4具有固定于后端部附近的凸轮板25。凸轮板25配置于机臂3与立柱2的连接部。如图1、图3所示,前后延伸的引导轴28设置在凸轮板25的固定位置的左侧。引导轴28对驱动杆26予以支撑。驱动杆26和引导轴28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驱动杆26利用设于后侧的压缩螺旋弹簧30的弹力朝前方施力。驱动杆26的左端部抵靠在按压板31上。按压板31能以上下方向的轴32为中心进行摆动。按压板31与切线螺线管27的输出端连接。
当切线螺线管27不动作时,驱动杆26利用压缩螺旋弹簧30的弹力向前方移动,成为待机位置(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当切线螺线管27动作时,按压板31以轴32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将驱动杆26朝后方推压。驱动杆26克服压缩螺旋弹簧30的弹力向后方移动,成为动作位置(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
驱动杆26沿着凸轮板25向右方延伸。如图2~图4所示,驱动杆26在其右端部附近的后面支撑有滚子部件29。滚子部件29通过驱动杆26向后位置移动而嵌入到设于凸轮板25的凸轮槽25a(参照图6)内。
如图6所示,凸轮板25的凸轮槽25a在以主轴4为中心的圆形槽的一部分上具有第一凸轮部A、第二凸轮部B、第三凸轮部C、第四凸轮部D、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第二凸轮部B和第四凸轮部D是以主轴4为中心的圆弧状部分。第二凸轮部B的半径大于第四凸轮部D的半径,小于凸轮部A~F以外的圆形槽部的半径。第一凸轮部A将圆形槽部与第二凸轮部B相连。第三凸轮部C将第二凸轮部B与第四凸轮部D相连。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是将第四凸轮部D与圆形槽部相连的部分。第一凸轮部A、第三凸轮部C、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通过使其从主轴4中心的距离连续地减小或增大来实现各自的相连。
嵌入凸轮槽25a内的滚子部件29在通过第一凸轮部A和第三凸轮部C的期间内,以靠近凸轮板25(主轴4)中心的形态移动,在通过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的期间内,以离开凸轮板25中心的形态移动。驱动杆26通过滚子部件29的移动进行摆动。驱动杆26的摆动方向在滚子部件29通过第一凸轮部A和第三凸轮部C的期间内和滚子部件29通过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的期间内相反。第二凸轮部B是为了在滚子部件29通过第一凸轮部A和第三凸轮部C的期间内使驱动杆26的摆动暂停而设置的。凸轮板25的凸轮槽25a是为了确定驱动杆26的摆动时刻和摆动速度而设置的。
如图1~图4所示,驱动杆26的右端部与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一连杆35的上端部连接。驱动杆26具有将右端部的附近向前方弯曲而形成的抵接片26a。抵接片26a通过从下侧抵靠高度调节螺钉(未图示)来限制驱动杆26右端部的高度。当驱动杆26移动到上述动作位置时,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嵌入凸轮板25的凸轮槽25a的圆形槽部。当驱动杆26移动到上述待机位置时,滚子部件29从凸轮槽25a中脱离。
凸轮板25通过主轴4的旋转进行旋转。位于上述动作位置的驱动杆26通过凸轮板25的旋转而以引导轴28为支点进行摆动。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一连杆35通过驱动杆26的摆动而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另一方面,位于上述待机位置的驱动杆26不受凸轮板25的旋转的影响而保持停止状态。由于驱动杆26不进行上下运动,因此第一连杆35也不进行上下运动。
下面说明切线连杆机构15。切线连杆机构15具有上述第一连杆35和第三连杆37、以及第二连杆36。切线连杆机构15将配置于机臂3内部的主轴4作为驱动源,使切线机构12的可动刀19摆动。
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一连杆35纵向地配置于立柱2的内侧。第一连杆35的上端部与驱动杆26的右端部连接。第一连杆35的下端部与配置于立柱2与底座1的连接部的中间杆39连接。如图2所示,中间杆39具有L字形的侧面形状,能以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中间杆39具有向上方延伸的第一臂39a和向前方延伸的第二臂39b。第一连杆35的下端部与第二臂39b的前端部连接。如图1、图2所示,中间杆39的第二臂39b利用拉伸螺旋弹簧40的弹力向上方施力。第一连杆35利用拉伸螺旋弹簧40的弹力向上方移动。
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二连杆36沿前后方向配置在底座1的内侧。第二连杆36的后端部与中间杆39的第一臂39a的上端部连接。第二连杆36的前端部与调节杆38连接。如图2~图4所示,调节杆38配置在底座1的处于针板8后侧的内部。调节杆38能以上下方向的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调节杆38在其上下两端部具有朝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臂38b和第二臂38c。第二连杆36的前端部通过调节连接片(未图示)与位于下方的第二臂38c的前端部连接。
切线连杆机构15的第三连杆37沿前后方向配置在底座1的第二连杆36前方的内侧。第三连杆37的后端部通过连接销23(参照图8)与调节杆38的第一臂38b的前端部连接。第三连杆37的前端部与设置在可动刀19的右后侧的伸出部上的连接销22连接。
下面说明底线拉出机构42。
如图4、图8所示,底线拉出机构42具有摆动杆43和连接杆45。摆动杆43用阶梯螺栓44(相当于支撑轴)支撑在针板8的处于针孔8a后方的下表面上。阶梯螺栓44与针板8垂直。摆动杆43以阶梯螺栓44为中心,在固定刀18和可动刀19的下方且在与针板8平行的面内摆动。
摆动杆43从阶梯螺栓44的支撑位置向前方延伸。摆动杆43在从待机位置(如图8、图18所示)经由退避位置(如图10、图16所示)到最大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的范围内进行摆动。在摆动杆43位于待机位置时,其前端部位于针孔8a的左侧。在摆动杆43从待机位置朝退避位置摆动时,其前端部从针孔8a离开。在摆动杆43从退避位置朝最大摆动位置摆动时,其前端部通过针孔8a的下部。摆动杆43在从最大摆动位置朝待机位置返回时如后面所述地将底线17拉出。
摆动杆43在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连接销46。连接杆45将连接销46与设置在可动刀19的左后侧的伸出部上的连接销47连接。摆动杆43与通过连接杆45进行传递的可动刀19的摆动连动。
下面根据图19的时序图来说明底线拉出机构42的底线拉出动作和切线机构12的切线动作。在图19中,当针杆5和缝针6位于最高位置时,主轴4的相位角为0°。
切线螺线管27在缝制中不动作。驱动杆26位于上述待机位置,不受凸轮板25的旋转的影响而保持停止状态。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位于待机位置(如图8所示)。
切线螺线管27根据缝制结束时的切线指令进行动作。通过切线螺线管27的动作,驱动杆26朝动作位置移动。如上所述,移动到动作位置的驱动杆26通过凸轮板25的旋转而以引导轴28为支点进行摆动。驱动杆26的摆动通过切线连杆机构15传给切线机构12,使该切线机构12的可动刀19摆动。当主轴4的相位角为大致270°时,可动刀19开始前进。可动刀19的前进是在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从凸轮板25的凸轮槽25a的第一凸轮部A经由第二凸轮部B再沿第三凸轮部C移动的期间内进行的动作。可动刀19从待机位置(如图8所示)摆动到最大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在滚子部件29沿第二凸轮部B移动的期间内,驱动杆26停止摆动。可动刀19在前进的途中(如图10所示的位置)暂停。
图7是可动刀19位于切线前的待机位置时的梭9的主视图。底线17从梭心套53的底线出口53a出来,朝针板8的针孔8a延伸。梭9的梭尖51a将面线环16a捕捉,处于使该面线环16a开始扩大的状态。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沿着凸轮槽25a的第一凸轮部A开始移动,可动刀19开始前进。
图9是可动刀19位于暂停位置时的梭9的主视图。被梭9的梭尖51a捕捉到的面线环16a通过梭9的旋转而扩大。前进的可动刀19的线梳理部19a进入被扩大的面线环16a内。在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沿着凸轮槽25a的第二凸轮部B移动的期间内,可动刀19以捕捉到面线环16a的状态暂停在针孔8a的前方。如图19所示,可动刀19在主轴4的相位角为大致290°~310°的范围内暂停。在可动刀19的暂停期间内,被梭9的梭尖51a捕捉到的面线环16a开始钩在梭心套53的前表面上。
在凸轮板25旋转、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进入了凸轮槽25a的第三凸轮部C的位置上,可动刀19重新开始前进。在可动刀19开始前进直至暂停的期间内,底线拉出机构42的摆动杆43从待机位置(如图8所示)朝退避位置(如图10所示)摆动。通过可动刀19在暂停后重新开始前进,摆动杆43从退避位置向最大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摆动。
如图6所示,第三凸轮部C具有比第一凸轮部A大的倾斜度。暂停后的可动刀19以大于暂停前的移动速度的高速度摆动到最大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图11是暂停后的可动刀19的摆动途中(主轴4的相位角为大致340°时)的梭9的主视图。图12是暂停后的可动刀19的摆动途中的切线机构12和底线拉出机构42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面线环16a的从缝针6延伸出的一侧钩在可动刀19的线卡合部19d上。面线环16a的从加工布W延伸出的一侧沿着可动刀19的线引导部19c滑动,在线捕捉部19e上横穿。如图11所示,面线环16a开始脱离梭9。如图12所示,摆动杆43的前端部在针孔8a的附近将底线17捕捉。摆动杆43在摆动到最大摆动位置的期间内将前端部捕捉到的底线17从梭心套53中拉出。
如上所述,当摆动杆43的前端将底线17捕捉时,面线环16a的从加工布W延伸出的一侧位于可动刀19的线捕捉部19e上。因此,捕捉到底线17的摆动杆43可在不被面线环16a钩住的情况下摆动。
当缝纫机主轴4的相位角为大致360°时,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到达最大摆动位置(如图14所示)。到达了最大摆动位置的摆动杆43从梭心套53中拉出规定量的底线17。
在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沿着凸轮槽25a的第四凸轮部D移动的期间内,到达了最大摆动位置的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停止在图14所示的位置。如图19所示,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在主轴4的相位角为大致360°~8°范围内暂停。如图19所示,在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的暂停期间内,挑线杆上升而将面线16拉起。
驱动杆26的滚子部件29在凸轮槽25a的第四凸轮部D的末端朝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转移,沿着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连续地移动。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在最大摆动位置上停止后,向待机位置反向摆动(后退)。如图6所示,第五凸轮部E和第六凸轮部F具有与第三凸轮部C相同程度的大倾斜度。因此,可动刀19和摆动杆43以高速度后退,朝待机位置(如图18所示)返回。
可动刀19在向待机位置后退的途中与摆动杆43的前端部交叉。被摆动杆43的前端部捕捉到的底线17移向交叉的可动刀19的线捕捉部19e。如图15、图16所示,可动刀19将被线捕捉部19e捕捉到的面线16和底线17按压在固定刀18的刀刃部18a上进行切断。
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1在可动刀19前进的期间内将面线16捕捉,在可动刀19后退的期间内将底线17捕捉进行同时切断。底线拉出机构42的摆动杆43与可动刀19的摆动连动地进行摆动。摆动杆43在前进时将底线17捕捉,在到达了最大摆动位置时从梭心套53中拉出规定量的底线17。在挑线杆上升而将面线16拉起时,底线17也具有适度的松弛性。具有松弛性的底线17的张力在通过可动刀19的摆动而将底线17切断时不会增大,不会传递到梭心套53内部的底线梭心,由此可防止底线梭心空转。因此,不会造成重新开始缝制后的缝制状态不稳定。
底线拉出机构42的摆动杆43相对于针孔8a设置在与切线机构12的可动刀19相反的一侧,与可动刀19反向地前进而将底线17捕捉。摆动杆43利用连接杆45与可动刀19连接。摆动杆43以机械方式与可动刀19连动地进行摆动(前进和后退)。摆动杆43在不妨碍可动刀19动作的情况下前进,捕捉底线17并将其拉出。被摆动杆43捕捉的底线17可靠地移向后退时与摆动杆43交叉的可动刀19。因此,切线机构12能可靠地将底线17切断,底线拉出机构42在切线前能可靠地将底线17拉出。
底线拉出机构42仅包括用阶梯螺栓44安装于针板8下表面的摆动杆43以及将摆动杆43与可动刀19连接的连接杆45,可简化结构。底线拉出机构42的摆动杆43在面线环16a的从加工布W延伸的一侧到达了可动刀19的线捕捉部19e时将底线17捕捉,并在可动刀19到达了最大摆动位置时将底线17拉出规定量。摆动杆43在不与面线16接触的状态下能可靠地将底线17拉出。
下面对局部变更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也可以是底线拉出机构42采用将摆动杆43与拉出用的致动器直接连接的结构。通过控制致动器的动作,摆动杆43与切线机构12的可动刀19连动地进行摆动而将底线17拉出。
2)也可以是切线机构12采用将可动刀19与切线用的致动器直接连接的结构,而底线拉出机构42采用将摆动杆43与拉出用的致动器直接连接的结构。通过控制切线用的致动器动作使可动刀19摆动,将面线16和底线17切断。通过关联地控制拉出用的致动器和切线用的致动器的动作,使摆动杆43与可动刀19连动地进行摆动,在用可动刀19切断前将底线17拉出。
从上面的详细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底线拉出机构。底线拉出机构与切线机构的可动刀的往复摆动连动。在从最大摆动位置后退到待机位置的可动刀捕捉底线之前,底线拉出机构将该底线捕捉,从梭中将其拉出规定量。在通过切线机构的可动刀和固定刀的互动将面线和底线切断前的状态下,被底线拉出机构拉出的底线具有适度的松弛性。因此,切断时增大的底线张力不会传递到梭内部的梭心,可防止梭心空转,缝制重新开始后的缝制状态不会变得不稳定。
Claims (7)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设置在针板下侧具有与缝针的上下运动同步旋转的梭的缝纫机中,具有切线机构,该切线机构具有固定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的固定刀以及在与所述针板的下表面平行的面内进行往复摆动的可动刀,通过所述可动刀和所述固定刀的互动,将所述可动刀在从待机位置前进到最大摆动位置的期间内捕捉的面线和所述可动刀在从最大摆动位置后退到待机位置的期间内捕捉的底线切断,所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底线拉出机构,该底线拉出机构与所述可动刀的摆动连动地进行动作,在前进的所述可动刀捕捉到所述面线后并在后退的所述可动刀捕捉所述底线之前,将该底线从所述梭中拉出规定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板具有供所述缝针穿通的针孔,
所述底线拉出机构安装在所述针板的下表面上,能以与该下表面垂直的支撑轴为中心进行摆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针孔被配置在与所述可动刀相反的一侧的摆动杆,
所述摆动杆通过与所述可动刀的前进反向地前进而将所述底线拉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拉出机构的摆动杆与所述切线机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杆,该连接杆将所述底线拉出机构的摆动杆在从所述支撑轴离开的位置上与所述切线机构的可动刀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拉出机构在所述可动刀到达所述最大摆动位置前将所述底线捕捉,当所述可动刀到达了所述最大摆动位置时将所述底线拉出规定量。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刀具有线捕捉部,该线捕捉部将所述面线在所述针板的下部形成的面线环在从加工布延伸出的一侧捕捉,
所述摆动杆在所述线捕捉部捕捉到所述面线环后将所述底线捕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刀具有线捕捉部,该线捕捉部将所述面线在所述针板的下部形成的面线环在从加工布延伸出的一侧捕捉,
所述摆动杆在所述线捕捉部捕捉到所述面线环后将所述底线捕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38739 | 2008-02-20 | ||
JP2008038739A JP2009195382A (ja) | 2008-02-20 | 2008-02-20 |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
JP2008038739 | 2008-02-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14518A true CN101514518A (zh) | 2009-08-26 |
CN101514518B CN101514518B (zh) | 2012-06-06 |
Family
ID=4103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673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4518B (zh) | 2008-02-20 | 2009-02-19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9195382A (zh) |
CN (1) | CN10151451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6774A (zh) * | 2017-01-13 | 2017-05-17 | 湖南兴德缝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缝纫机梭芯自转的梭芯锁装置 |
CN106868734A (zh) * | 2015-10-30 | 2017-06-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切线机构和缝纫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75051B (zh) * | 2020-11-30 | 2024-09-24 | 琦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式平缝机的独立运行底线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23729Y (zh) * | 2003-02-09 | 2004-07-07 | 张武雄 | 缝纫机旋梭传动轴的离合器装置 |
CN101363173B (zh) * | 2007-08-08 | 2012-02-01 |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 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 |
-
2008
- 2008-02-20 JP JP2008038739A patent/JP2009195382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2-19 CN CN2009100067316A patent/CN1015145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68734A (zh) * | 2015-10-30 | 2017-06-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切线机构和缝纫机 |
CN106676774A (zh) * | 2017-01-13 | 2017-05-17 | 湖南兴德缝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缝纫机梭芯自转的梭芯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195382A (ja) | 2009-09-03 |
CN101514518B (zh) | 2012-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73698U (zh) | 调线器喂纱剪纱结构 | |
JP5042573B2 (ja) | ミシン | |
JP2007282747A (ja) | ミシン | |
CN102995300B (zh) | 防双链环缝的线迹开线的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的防线迹开线装置 | |
KR101079498B1 (ko) | 재봉틀의 실 끊기 장치 | |
CN101158089A (zh) | 缝纫机的拉线器 | |
CN106436072A (zh) | 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 | |
CN101514518B (zh)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
CN109695100A (zh) | 一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接布缝合设备 | |
CN214882232U (zh) | 一种绣花机的上机头 | |
JP2008068001A (ja) | ミシン | |
JP2009011547A (ja) | ミシン | |
KR100983691B1 (ko) | 재봉틀 | |
EP2241662B1 (en) | Thread cutt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 |
CN103361906B (zh) | 缝纫机 | |
JP2008068005A (ja) | ミシン | |
JP2009240389A (ja) | ミシン | |
JP4782526B2 (ja) | ミシン | |
CN104420083A (zh) | 缝纫机 | |
CN201031302Y (zh) | 一种电脑平缝机的夹线装置 | |
CN110629418B (zh) | 缝纫机 | |
CN101072910A (zh) | 刺绣机的操作方法 | |
CN208430310U (zh) | 一种曲折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 |
CN201068510Y (zh) | 缝纫机的拉线器 | |
US2636461A (en) | Sewing machine for making onethread machine sea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