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0476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0476A
CN101510476A CNA2009100041138A CN200910004113A CN101510476A CN 101510476 A CN101510476 A CN 101510476A CN A2009100041138 A CNA2009100041138 A CN A2009100041138A CN 200910004113 A CN200910004113 A CN 200910004113A CN 101510476 A CN101510476 A CN 101510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
contact
armature
movable contact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41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富生
井手立身
太田义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in Corp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NEC Toki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NEC Tokin Corp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0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0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01H36/008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wherein the magnet and switch are fixed, e.g. by shielding or relative movements of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01H36/0006Permanent magnet actuating reed switches
    • H01H36/0046Limit switches, also fail-safe operation or anti-tamper consideration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装置。位于密封壳体内的可动触点通过在密封壳体外侧移动的磁分路本体与设有衔铁的可动接触弹簧一起移动。由于磁分路本体的移动而导致的可动触点的移动即可动接触弹簧的移动基于磁体通过一对磁轭相对于衔铁的磁吸力的变化。可动接触弹簧设有弯曲成相对于衔铁间隔开的弯曲部,弯曲部设置在当可动接触弹簧移动时的支点部与设有衔铁的部分之间。该开关装置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移动到彼此接触或远离同时阻止外来物质诸如润滑油进入容纳有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壳体内,能更快速地完成两触点之间彼此接触或远离的移动以改进开关性能,并能将产生磨损粉末的相关零件的滑动接触降到最小,磨损粉末不利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接触。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其中改进了触点的操纵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通常使用的开关装置是杆状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穿过壳体设置,所述壳体容纳有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和弹簧,所述弹簧通常用于使所述可动触点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并且当所述移动元件被可移动地操作时,所述可动触点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以便于远离或接触所述固定触点(例如,参见JP-A-2005-235632)。
例如,具有上述构造的开关装置用作车辆刹车灯开关,并且在该车辆刹车灯开关附近存在应用于各个机械部分的润滑油以及包含在该产品中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同时,对于上述的常用开关装置,含有润滑油和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外来物质可能从所述移动元件插入的部分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粘附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之间,尤其是由于硅树脂成分造成了所述触点之间的传导故障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可以通过一种结构来实现,所述结构可以使所述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移动到彼此接触或远离同时阻止诸如润滑油之类的外来物质进入容纳有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壳体内,该开关装置能够更快速地完成两触点之间彼此接触或远离的移动以改进开关性能,并能够将产生磨损粉末的相关零件的滑动接触降到最小,所述磨损粉末不利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接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固定触点;对应于所述固定触点的可动触点;可动接触弹簧,在该可动接触弹簧上设有所述可动触点并设有具有磁性的衔铁;容纳所述固定触点、可动触点、衔铁和可动接触弹簧的密封壳体;具有磁性并对应于所述衔铁的磁轭;磁体,用于通过将磁力施加到所述磁轭而通过所述磁轭吸引所述衔铁;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外侧上的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可被移动地操作;以及磁分路本体(magnetically shuntbody),其可通过所述移动元件移动,其中所述磁体通过所述磁轭对于所述衔铁的吸引力通过改变所述磁分路本体与所述磁轭之间的距离来改变,以便于将所述可动触点连同所述可动接触弹簧一起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所述磁分路本体与所述磁轭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磁分路本体的移动来改变,并且其中所述可动接触弹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间隔开,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弹簧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时的支点部与设置有所述衔铁的部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位于所述密封壳体内的所述可动触点可以通过所述磁分路本体的移动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一起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所述磁分路本体在所述密封壳体外移动。因此,可以实现容纳在所述密封壳体内的所述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形成彼此接触和远离的移动而没有外来物质进入所述密封壳体的内部,所述外来物质包括存在于所述密封壳体附近的润滑油和无机及有机物。因此,可以消除由于进入物而造成的所述触点之间的常见的传导故障问题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所述磁分路本体的移动而导致的所述可动触点的移动(移动到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是基于所述磁体通过磁轭相对于所述衔铁的磁吸力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急剧的。因此,可以更快速地实现所述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彼此接触或远离的移动,从而可以改进开关性能。
此外,因为所提供的这种构造的可动接触弹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间隔开,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弹簧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时的支点部与设有所述衔铁的部分之间,所以可以减轻所述衔铁和所述磁轭的滑动。这可以将磨损粉末的产生降到最小,所述磨损粉末不利于所述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状态不同于图1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4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图5是对应于图2的图;以及
图6是对应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通过将本发明应用到车辆的刹车灯开关上来参照图1-3给出其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图1示出了车辆刹车灯开关的整体构造,且密封壳体1是其主体。该密封壳体1由壳体主体部1a和壳体基部1b构成,并且其中的所述壳体主体部1a具有帽形,其中上表面部通过在其中央部中具有突出部2而封闭,而底部是敞开的。所述壳体基部1b具有平面形状,但是图中的右侧部的上表面上设有伸出部3。
一对磁轭4和5以穿过前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的方式设置。这些磁轭4和5均由磁性材料例如铁形成。因为这些磁轭4和5是通过在例如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模制期间被插入而设置的,所以这些磁轭4和5与所述壳体主体部1a成为一体。在将所述磁轭4和5的各自的中间部与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紧密附着时,这种一体的形式仍然保持从而确保由所述壳体主体部1a隔开的上下两空间之间不具有透气性。所述磁轭4和5各自的上部从此伸出到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外部,即进入到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上方的空间,而其各自的下部由此突入到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内部,即进入到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下方的空间。
此外,磁体(永久磁体)6通过定位在所述磁轭4和5之间而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内。该磁体6通过在例如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模制期间被插入设置,而与所述壳体主体部1a也成为一体。这种一体的形式使得所述磁体6的上部位于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内,其两侧表面与磁轭4和5接触,其下表面暴露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内部。
所述磁轭4和5在图中并置在左边和右边,具有衔铁7的可动接触弹簧8布置在直接位于衔铁7下方的位置处。所述衔铁7由诸如铁的磁性材料形成,其具有平板的形状。相反,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由导电的磷青铜等的板簧材料构成,该材料是非磁性材料,并且所述衔铁7紧固在该弹簧的上表面上。
对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其在附图中右侧上的一个端部8a通过铆钉9穿过接线端子10的上端部10a也紧固到所述壳体基部1b的伸出部3。所述接线端子10连同另一个接线端子11以穿过所述壳体基部1b的状态设置。具体地说,因为在所述壳体基部1b模制期间,这些接线端子10和11也通过插入而设置,所以这些接线端子10和11与所述壳体基部1b成为一体。当将所述接线端子10和11各自的中间部与所述壳体基部1b紧密附着时,这种一体的形式仍然保持以确保在由所述壳体基部1b分成的上下两空间之间将不具有透气性。所述接线端子10和11各自的上部由此伸出到所述壳体基部1b的上方,而各自的下部由此伸出到所述壳体基部1b的下方。
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所述接线端子10和11与上述壳体基部1b的一体化,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其中在所述壳体基部1b中钻一对孔之后,分别将所述接线端子10和11穿过这些孔,并且利用密封剂来填充每个孔与每个接线端子10、11之间的间隙以气封相应的间隙。此外,这种结构还可以用于所述磁轭4和5与上述壳体主体部1a的一体化的部分上。即,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其中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a中钻一对孔之后,分别将所述磁轭4和5穿过这些孔,并且利用密封剂填充每个孔与每个磁轭4、5之间的间隙以气封相应的间隙。
这里,紧固有上述可动接触弹簧8的一个端部8a的所述接线端子10的上端部10a弯曲成L形并位于上述壳体基部1b的伸出部3的上表面上。因此,上述可动接触弹簧8的一个端部8a通过所述接线端子10的上端部10a也位于该伸出部3的上表面上。
此外,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从与所述伸出部3的内侧表面平行的上述一个端部8a弯曲成大致L形(第一弯曲部12)。该可动接触弹簧8然后弯曲成大致V形(第二弯曲部13)以便于将其从所述壳体基部1b的附近朝着所述磁轭4与5之间的间隙(具体地朝着该间隙的中央部)引导。此外,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在与第二弯曲部1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弯曲成大致山形(第三弯曲部14),即在正常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壳体基部1b,如图2所示。上述衔铁7的在一个端与大致中央部之间的一部分由从所述第三弯曲部14到另一端部8b侧上的中间部8c的部分紧固。
因此,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在其从所述第一弯曲部12延伸到设置所述衔铁7的部分的部分中具有弯曲部15,该弯曲部15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7间隔开,并且该弯曲部15在这种情况下是大致V形的。此外,可动触点16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的另一端部8b的上表面上。
所述壳体基部1b连接到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底部并且紧密地封闭所述底部处的开口部。在这种状态下,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使附图中衔铁7的右端部抵靠右侧磁轭5的下端,并且使附图中衔铁7的左端部在正常的状态中与左侧磁轭4向下间隔开(图2)。
相反,在图1中示出的状态中,上述磁体6的磁力通过所述磁轭4和5施加到所述衔铁7,所述衔铁7通过所述磁轭4和5被吸引到所述磁体6,以使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在上述中间部8c被基本上水平设置的状态中是弹性变形的。
同时,固定触点17设置在所述可动触点16的上方。具体地说,该固定触点17设置在上述接线端子11的弯曲成L形的上端部11a的下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可动触点16相对,使得在所述衔铁7被吸引到所述磁体6的状态中,所述可动触点16与所述固定触点17接触,同时正如上面所述,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是弹性变形的。
正如已经描述过的,所述壳体基部1b连接到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底部从而构成上述的密封壳体1,同时具有一种结构,其中所述固定触点17、可动触点16、衔铁7、可动接触弹簧8、磁体6、磁轭4和5的下部、以及接线端子10和11各自的上端部10a和11a容纳在该密封壳体1的内部。
应该注意的是,自所述壳体基部1b向下伸出的接线端子10和11各自的下端部由围绕所述密封壳体1的套筒18包围,未示出的导线适于经由插入到所述套筒18内部的未示出的连接器连接到接线端子10和11的下端部。
此外,盖子19安装在套筒18的外侧上,并且该成型为帽状的盖子19在其上部的中央部中具有导管19a。杆状移动元件20插入到该导管19a中以便于在附图中可垂直地移动。所述移动元件20在接近于其下端部的中间部中具有大直径部分20a,并且该大直径部分20a插入到成型在所述导管19a的下部中的大直径孔部21中。
此外,第一弹簧22装载在低于所述移动元件20的大直径部20a的部分上。该第一弹簧22是围绕所述移动元件20的大直径部20a的压缩盘簧,并且该第一弹簧22也容纳在上述导管19a的大直径孔部21中。另外,磁分路本体23组装到所述移动元件20的下端部。该磁分路本体23是由诸如铁的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围绕所述移动元件20的环形形状,其外径大于所述导管19a的下端部的外径。
此外,支撑座24直接设置在所述磁分路本体23的下方。该支撑座24的直径甚至大于磁分路本体23的直径,并且其外周部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伸出的边缘24a。另外,在该支撑座24中自其外周部更接近其中心的部分处形成有与上述磁轭4和5对应的孔25和26。
此外,第二弹簧27放置在所述支撑座24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壳体1的壳体主体部1a之间。该第二弹簧27是围绕所述壳体主体部1a的突出部2的压缩盘簧,其利用比第一弹簧22更大的推力将所述移动元件20和磁分路本体23从所述支撑座24向上推动,即将它们朝向所述磁轭4和5侧的相对侧推动。另外,这样所述支撑座24将所述磁分路本体23自所述磁轭4和5的上端向上隔开,以便于被压靠到所述下端移动元件20并且通过所述边缘24a的向上伸出部围绕所述磁分路本体23。
此外,所述移动元件20被向上推直到其大直径部20a被所述导管19a的大直径孔部21的最里端限制,因此其上部自所述导管19a向上伸出并对应于未示出的车辆制动踏板。
同时,所述第一弹簧22将所述磁分路本体23压靠所述支撑座24,即将磁分路本体23在移动方向上推向磁轭4和5侧,从而将所述磁分路本体23保持并支撑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上。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刹车灯开关的操作。
在执行车辆刹车灯开关的脚踏操作之前,所述车辆刹车灯开关保持在图1中示出的状态。即正如上面所描述的,所述磁分路本体23由第二弹簧27自所述支撑座24被抬高,使得所述磁分路本体23被保持在自所述磁轭4和5向上间隔开的位置上,并且所述移动元件20的上部自所述导管19a向上伸出。
因此,当将所述磁体6的磁力通过所述磁轭4和5仅施加到所述衔铁7时,所述衔铁7被吸引到所述磁体6,与其相连的可动接触弹簧8弹性变形成其中间部8c基本水平设置的状态,使所述可动触点16与固定触点17接触。因此,在这时候,所述可动触点16和固定触点17使所述接线端子10和11由通过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的电路而相互导通。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对车辆制动踏板执行施压操作,则所述移动元件20通过所述支撑座24相应地压缩所述第二弹簧27,并移动到所述密封壳体1侧。因此,所述支撑座24和磁分路本体23也移动到密封壳体1侧(磁轭4和5侧),并且所述支撑座24使所述磁轭4和5穿过孔25和26。结果,使所述磁分路本体23与磁轭4和5的上端接触。应该注意的是,所述磁分路本体23与磁轭4和5的上端的这种接触是由压缩所述第一弹簧22时弹性地实现的。
然后,当将所述磁分路本体23与所述磁轭4和5的上端接触时,所述磁体6的磁力不仅通过所述磁轭4和5施加到所述衔铁7上,而且通过所述磁轭4和5施加到所述磁分路本体23上,以便于将施加到所述衔铁7上的磁力相应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是削弱),同时相对于所述衔铁7的吸引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是削弱)。因此,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从上述弹性变形状态的恢复力克服所述磁体6相对于所述衔铁7的吸引力,以便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被恢复并且使所述可动触点16与所述固定触点17间隔开,从而断开所述接线端子10和11之间的电路。因此,车辆刹车灯开关响应车辆制动踏板的脚踏操作从而将未示出的车辆刹车灯打开。
随后,如果车辆制动踏板的脚踏操作被释放,则全部恢复到初始状态,即,所述衔铁7被所述磁体6吸引,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弹性变形,所述可动触点16与所述固定触点17接触从而关闭车辆刹车灯。
此外,当所述可动触点16移动到与所述固定触点17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17时,所述衔铁7在附图中右侧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磁轭5滑动接触。如果这种滑动接触程度非常有力,故障操作的问题造成了例如所述衔铁7的移动不太平滑、所述可动触点16在其与所述固定触点17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17时其运动变得不稳定、以及会产生大量的由滑动接触造成的磨损粉末,对所述固定触点17与可动触点16之间的接触造成损害。
相反,在根据这种构造的车辆刹车灯开关中,因为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随着作为支点部的第一弯曲部12移动,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7间隔开的弯曲部15设置在该支点部(第一弯曲部12)与设置有所述衔铁7的部分之间。如图3中所示,该弯曲部15在相对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自所述支点部的移动(箭头B)垂直的方向(箭头C)上具有挠性。由于这种挠性,所述衔铁7在附图中位于右侧上的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磁轭5的滑动接触程度被削弱,所以所述衔铁7的移动变得平滑。同样地,在根据这种构造的车辆刹车灯开关中,所述可动触点16与所述固定触点17形成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17的移动变得稳定,不会产生大量的由滑动接触造成的磨损粉末,从而可以防止这种对所述固定触点17与可动触点16之间的接触造成损害的故障操作问题的发生。
因此,在根据这种构造的车辆刹车灯开关中,因为通过磁轭4和5施加到所述密封壳体1中的所述衔铁7上的所述磁体6的磁吸力由于由所述密封壳体1外部的移动元件20的移动造成的所述磁分路本体23的移动而变化,所以所述可动触点16连同所述可移动接触弹簧8可以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17移动而无需使其进入到所述密封壳体1的内部。所以可以实现容纳在所述密封壳体1中的所述可动触点16和固定触点17进入彼此接触或远离的移动,而没有包括存在于所述密封壳体1附近的润滑油和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外来物质进入到所述密封壳体1的内部。因此,可以消除由于进入物而造成的触点16与17之间的传导故障的常见问题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磁分路本体23的移动,所述磁体6通过所述磁轭4和5相对于所述衔铁7因此也是相对于所述密封壳体1内的可动触点16的磁吸力的变化可以比所述磁体6本身被移动的情形中更剧烈。因此,可以更快地实现所述可动触点16与固定触点17进入彼此接触和远离的移动,从而可以改进开关性能。
另外,因为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7间隔开的弯曲部15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17移动时的支点部(第一弯曲部12)与设置有所述衔铁7的部分之间,所以可以缓和所述衔铁7相对于所述磁轭5的滑动接触。这也可以使所述可动触点16接触和远离所述固定触点17的移动稳定并且防止对所述固定触点17与可动触点16之间的接触造成损害的这种故障操作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图4-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它们的描述也会省略,并且将仅给出对不同部分的描述。
在车辆的这种刹车灯开关的情形中,在所述壳体基部1b上没有设置上述伸出部3,而是形成有平坦部31,并且替代上述可动接触弹簧8的可动接触弹簧32的一个端部32a由铆钉33通过接线端子10的上端部10a紧固到该平坦部31。
具体地说,所述可动接触弹簧32自一个端部31a向上弯曲成弓形(第一弯曲部34),然后在上部处弯曲成大致倒U形(第二弯曲部35),并且此处附近的部分36紧固到所述磁轭5的下端部,但是所述可动接触弹簧32的部分37仅邻接所述衔铁7。所述可动接触弹簧32然后弯曲成大致V形(第三弯曲部38)以便于从所述壳体基部1b下方附近指向所述磁轭4与5之间的间隙(尤其是指向该间隙的中央部分)。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可动接触弹簧32在与第三弯曲部38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即在正常状态中朝向所述壳体基部1b地弯曲成大致山形(第四弯曲部39),以通过从所述第四弯曲部39到另一端部32b侧上的中间部32c的部分以将所述衔铁7向上紧固到其大致中央部分上。
因此,所述可动接触弹簧32在其从第二弯曲部35到设有所述衔铁7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中具有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7间隔开的弯曲部40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是大致V形的。此外,上述可动触点16设在所述可动接触弹簧32的另一端部32b的上表面上。
同样在这种构造中,当所述可动触点16根据车辆制动踏板的脚踏操作及其释放(磁分路本体23与所述磁轭5形成接触或远离所述磁轭5的移动)被移动到与所述固定触点17形成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17时,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随着作为支点部的第二弯曲部35移动,并且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7间隔开的弯曲部40设置在所述支点部(第二弯曲部35)与设有所述衔铁7的部分之间的可动接触弹簧32中。如图6中所示,该弯曲部40在相对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8自所述支点部的移动(箭头B)垂直的方向(箭头C)上具有挠性。由于这种挠性,所述衔铁7在附图中位于右侧上的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磁轭5的滑动接触程度被削弱,所以所述衔铁7的移动变得平滑。同样地,在也根据这种构造的车辆刹车灯开关中,所述可动触点16与所述固定触点17形成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17的移动变得稳定,不会产生大量的由滑动接触造成的磨损粉末,并且可以防止这种对所述固定触点17与可动触点16之间的接触造成损害的故障操作问题的发生。
此外,所述固定触点17与可动触点16的彼此接触或远离的移动可以在一种阻止诸如润滑油的外来物质进入容纳有所述固定触点17和可动触点16的密封壳体1内部的状态中实现。另外,可以更快速的实现所述可动触点16与固定触点17的彼此接触和远离的移动,改进开关性能的效果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所描述的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是,与所述移动元件的移动一起移动的磁分路本体可以是不与所述磁轭接触的而是足够地接近所述磁轭。换句话说,所述磁分路本体是足够的,该磁分路本体与所述磁轭之间的距离是可以变化的。
此外,所述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可以进行变化以在车辆制动踏板的脚踏操作之前所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间隔开,并且随着车辆制动踏板的脚踏操作,所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
另外,所述可动接触弹簧和所述衔铁可以一体成型而不是两个导电弹簧材料(非磁性材料)和磁性材料的构件,而是一个具有磁性的导电弹簧材料构件。如果特别采用这种结构,则具有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少所使用的组合零件的数目。
此外,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用在相似环境中的开关装置中,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合适的改变和修改来实施。

Claims (3)

1.一种开关装置,包括:
固定触点;
与所述固定触点对应的可动触点;
可动接触弹簧,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弹簧上,并且所述可动接触弹簧设有具有磁性的衔铁;
容纳所述固定触点、所述可动触点、所述衔铁和所述可动接触弹簧的密封壳体;
具有磁性并与所述衔铁对应的磁轭;
磁体,所述磁体用于通过将磁力施加到所述磁轭而通过所述磁轭吸引所述衔铁;
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位于所述密封壳体的外侧上,且被可移动地操作;和
由所述移动元件移动的磁分路本体,
其中通过所述磁分路本体的移动来改变所述磁分路本体与所述磁轭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所述磁体通过所述磁轭相对于所述衔铁的吸引力,以便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一起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
其中所述可动接触弹簧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衔铁间隔开,所述弯曲部设置在当所述可动接触弹簧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移动时的支点部与设有所述衔铁的部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接触弹簧的一个端部位于形成在所述密封壳体上的伸出部上,
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从与所述伸出部的内侧表面平行的所述一个端部弯曲成大致L形,所述第二弯曲部弯曲成大致V形从而指向所述磁轭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弯曲部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反的方向上弯曲成大致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和第四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从所述可动接触弹簧的一个端部向上弯曲成弓形、所述第二弯曲部弯曲成大致倒U形、所述第三弯曲部弯曲成大致V形从而指向所述磁轭之间的间隙,所述第四弯曲部在与所述第三弯曲部相反的方向上弯曲成大致山形。
CNA2009100041138A 2008-02-12 2009-02-12 开关装置 Pending CN101510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0415 2008-02-12
JP2008030415A JP4989504B2 (ja) 2008-02-12 2008-02-12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0476A true CN101510476A (zh) 2009-08-19

Family

ID=4091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41138A Pending CN101510476A (zh) 2008-02-12 2009-02-12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78037B2 (zh)
JP (1) JP4989504B2 (zh)
CN (1) CN101510476A (zh)
DE (1) DE10200900873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7839A (zh) * 2012-04-28 2013-10-30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开关
CN106547342A (zh) * 2015-09-23 2017-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机构
CN107799342A (zh) * 2016-09-05 2018-03-1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TWI661970B (zh) * 2018-11-14 2019-06-11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液壓開關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4111B (zh) * 2018-05-14 2019-03-21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液壓觸發開關組件及油壓煞車系統
DE102019107223A1 (de) * 2019-03-21 2020-09-24 Johnson Electric Germany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cha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12136Y1 (zh) * 1968-06-14 1971-04-27
US3984797A (en) * 1975-03-20 1976-10-05 Square D Company Switch operator
JPS6133348U (ja) * 1984-07-31 1986-02-28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ツチ装置
US4596971A (en) * 1984-07-26 1986-06-24 Tdk Corporation Magnetic circuit device
JPS62102216U (zh) * 1985-12-17 1987-06-29
US7021603B2 (en) * 1998-10-08 2006-04-04 Wladyslaw Wygnaski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nd integrated actuator and fluid flow control valve
US6040749A (en) * 1998-12-30 2000-03-21 Honeywel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icromechanical switch
JP2005235632A (ja) 2004-02-20 2005-09-02 Tokai Rika Co Ltd ストップランプスイッチ
JP4906112B2 (ja) * 2007-04-23 2012-03-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JP4906113B2 (ja) * 2007-10-03 2012-03-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7839A (zh) * 2012-04-28 2013-10-30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开关
CN103377839B (zh) * 2012-04-28 2017-06-09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开关
CN106547342A (zh) * 2015-09-23 2017-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机构
CN107861616A (zh) * 2015-09-23 2018-03-3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机构
CN106547342B (zh) * 2015-09-23 2020-04-2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机构
CN107861616B (zh) * 2015-09-23 2020-08-2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机构
CN107799342A (zh) * 2016-09-05 2018-03-1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07799342B (zh) * 2016-09-05 2019-06-1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TWI661970B (zh) * 2018-11-14 2019-06-11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液壓開關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01110A1 (en) 2009-08-13
DE102009008735A1 (de) 2009-09-03
JP2009193699A (ja) 2009-08-27
US7978037B2 (en) 2011-07-12
JP4989504B2 (ja)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0476A (zh) 开关装置
JP490611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3999177B (zh) 密闭式密封的手动断开器
US8760246B2 (en) Reed switch
JP490611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1877291A (zh) 磁铁开关
US11830694B2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CN202549738U (zh) 接点装置以及电磁开闭器
CN105845481A (zh) 磁复位按钮
US10629398B2 (en) Switch device
WO2020148994A1 (ja) リレー
CN202816788U (zh) 绝缘拉杆和包括该绝缘拉杆的电气设备
KR101697577B1 (ko) 전자개폐장치
JP2017182889A (ja) 電磁開閉器
KR100818848B1 (ko) 차량용 푸시스위치
WO2020090265A1 (ja) リレー
JP2010086891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10866009U (zh) 一种滑动开关
KR20170013085A (ko) 전자 접촉기
JP7135876B2 (ja) リレー
KR20160059023A (ko) 전자접촉기
WO2020148995A1 (ja) リレー
JP2009087906A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200446414Y1 (ko) 상 입 형 전자 접촉기 용 개폐스위치
CN201413805Y (zh) 过载保护按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