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1156A - 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01156A CN101501156A CNA2007800299628A CN200780029962A CN101501156A CN 101501156 A CN101501156 A CN 101501156A CN A2007800299628 A CNA2007800299628 A CN A2007800299628A CN 200780029962 A CN200780029962 A CN 200780029962A CN 101501156 A CN101501156 A CN 1015011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adhesive tape
- double
- faced adhesive
- bind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在基材的双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从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至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的厚度为25μm以下,并且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同时具有如下特性: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测定的粘性为球号3以上。基材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基材的厚度为3μm以下,并且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6μm以下。该双面粘合带或片的厚度薄,在粘贴时能够牢固地粘贴,在剥离时能够容易地从一个被粘体上剥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背景技术
长带状膜等长带状物通常以卷绕于卷芯的卷绕体的形态制成产品。将该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为了将长带状物的开始卷绕部分固定于卷芯,有时使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如上所述,当使用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时,长带状物的卷绕体是通过将长带状物的顶端部分(开始卷绕部分)借助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而固定于卷芯并在该状态下卷绕于卷芯来制作。然而,当使用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将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由于长带状物以及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厚度(特别是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厚度),在长带状物的开始卷绕部分如图1所示成为产生厚度差异的状态。因此,若将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则长带状物会在上述厚度差异的部分歪曲变形,形成厚度差异的形状而非平坦的片状物,而且该厚度差异的形状有时卷绕数周后依然存在。如上所述若在长带状物上产生变形,则该部分难以使用,必须废弃。而且,当将长带状物在工业上利用时,通常不仅产生变形的部分,而且产生变形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即从开卷时开始产生变形的部分到顶端的部分)也必须废弃。特别是若长带状物为薄层(例如薄膜等)时,其影响大,虽然根据卷芯的直径等而不同,但有时必须废弃100m以上卷绕圈数少的部分(低圈数部分),成品率低。
图1是表示在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产生的厚度差异的形状的概略图。图1中,1表示长带状物,2表示卷芯,3表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A表示长带状物1的开始卷绕部分。图1中,将长带状物1的顶端部分(开始卷绕部分)借助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3而粘贴固定于卷芯2的表面(外表面),在该状态下,长带状物1卷绕于卷芯2的外周面上。此时,在长带状物1的开始卷绕部分A中,因长带状物1和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3的厚度而产生厚度差异,在卷绕于该厚度差异上的长带状物1上形成厚度差异的形状,歪曲而产生变形。
因此,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提出了总厚度(从一侧粘合剂层表面至另一侧粘合剂层表面的厚度)为10μm以下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开始卷绕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为了能从卷芯剥离长带状物而使卷芯与长带状物分离,通常采用具有在基材的双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结构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带基材的双面粘合带或片)。
另外,在所谓的“手机”、所谓的“数码相机”等小型电子仪器中,在固定各种部件时,有时使用双面粘合带或片。这种小型电子仪器近年来薄型化,对双面粘合带或片也有薄型化的需求。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6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作为卷绕长带状物时使用的卷芯,从成本的观点、节约资源等方面出发,希望在将卷绕的长带状物开卷后没有废弃地进行再利用(循环利用),特别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昂贵物质时,迫切希望再利用。因此,作为开始卷绕用双面粘合带或片,要求可以从卷芯上以能再利用卷芯的形态容易地剥离。另外,长带状物的开始卷绕部分由于产生厚度差异,因此通常废弃。
另外,在小型电子仪器中使用时,当在作为被粘体的部件上粘贴时出现粘贴错误时(重做时)以及在废弃小型电子仪器时的各种部件的再利用(循环利用)时,有时希望使双面粘合带或片剥离而将一侧的被粘体再利用。
然而,在只使用日本实开平7-6252号公报中记载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那样的厚度薄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情况下,通常由于基材两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相同,因此为了从卷芯或小型电子仪器用部件等被粘体上剥离而减小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时,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变小,无法牢固地粘贴。另一方面,为了牢固地粘贴而增加双面粘合带或片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时,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变大,无法轻易剥离。此时,若将双面粘合带或片强行剥离,则会在被粘体(卷芯及小型电子仪器用部件等)的表面残留粘合剂成分,或被粘体上产生破损,而无法再利用被粘体。
如上所述,作为双面粘合带或片,需要如下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不仅整体的厚度(即从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至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的厚度)薄而且在粘贴时能牢固地粘贴于两个被粘体,同时在粘贴错误或再利用一个被粘体时,能够以可以再利用一个被粘体的形态轻易剥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带或片,其厚度薄,并且在粘贴时能将两个被粘体牢固地粘贴,而且在剥离时能容易地从一个被粘体上剥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使用该双面粘合带或片的长带状物的卷绕体,所述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提高长带状物的成品率的同时可以容易地从卷芯上剥离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是有用的。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若使用具有特定结构和特定物性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则能够有效地减少将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的开始卷绕部分的厚度差异的高度,同时能将长带状物在牢固粘贴的状态下卷绕于卷芯,并且在将长带状物从卷芯上开卷后,能够在不损害卷芯的前提下轻易地将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从卷芯上剥离。本发明是基于上述发现而完成的发明。
即,本发明是在基材的双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特征在于,从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至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的厚度为25μm以下,并且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同时具有如下特性: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测定的粘性为球号3以上。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优选: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JIS Z 0237;被粘体:SUS304钢板、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23℃、65%RH)为0.05~10.0N/20mm,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JIS Z 0237;被粘体:SUS304钢板、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23℃、65%RH)为2.0~30.0N/20mm。
另外,在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作为基材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另外,优选基材的厚度为3μm以下,并且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6μm以下。此外,基材和/或至少一侧的粘合剂层可以被着色。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或片到使用时为止,至少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可以用被着色的隔板进行保护。
作为这种双面粘合带或片,是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在开始卷绕的固定中使用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优选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带状物的卷绕体,其具有卷绕长带状物于卷芯的形态,其特征在于,作为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在开始卷绕的固定中使用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所述双面粘合带或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在该长带状物的卷绕体中,作为长带状物,可以优选使用光学功能性塑料膜或片。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厚度薄,并且在粘贴时能够使两个被粘体牢固地粘贴,而且在剥离时,能轻易地从一个被粘体上剥离。
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能够提高长带状物的成品率的同时还能从卷芯上轻易剥离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是有用的。因此,对于长带状物,能减少卷绕圈数少的部分的废弃量,能有效地削减成本、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卷芯,能将卷芯再利用,能有效地削减成本、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产生的厚度差异的形状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 长带状物
2 卷芯
3 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
A 长带状物1的开始卷绕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具有在基材的双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结构,此外,从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至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的厚度为25μm以下,并且两个粘合剂层(基材两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同时具有如下特性: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测定的粘性为球号3以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即使是带基材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由于从一侧的粘合面至另一侧的粘合面的厚度(总厚度)在25μm以下,因此比目前的双面粘合带或片薄,例如当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使用时,能有效地减少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的开始卷绕部分的厚度差异的高度,有效地减少长带状物中产生变形的低卷绕圈数部分的长度,另外,当在小型电子仪器等中使用时(即、作为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使用时),能有效地减少其厚度,能实现小型电子仪器的薄型化。
因此,将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利用时,即使长带状物是厚度薄的膜或片,与以往相比,也能减少卷绕于卷芯的长带状物的废弃量,增加可以利用的量,能有效地提高长带状物的成品率。特别是当长带状物为昂贵的膜状物(例如具有偏振性能的塑料膜或片等光学功能性塑料膜或片等)时,与以往相比,能提高成品率(即、可以增加昂贵的膜状物能够利用的量),因而能有效地实现成本降低。当然,从节约资源的观点出发,也很理想。
此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同时具有如下特性: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进行测定;倾斜角度:30度、23℃、65%RH)为球号3以上,因此在粘贴时,能牢固地粘贴并固定于两个被粘体上,而且在粘贴后进行剥离时,能从一个被粘体上容易地剥离而不会在该被粘体表面残留粘合剂成分或使被粘体产生破损,以一个被粘体能再利用的形态有效地分离。
因此,将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利用时,通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使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在能再利用卷芯的形态下容易地从卷芯上剥离,可以有效地回收并再利用卷芯。另外,将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利用时,通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准备再利用的部件侧的形态来使用,使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在可以将准备再利用的部件进行再利用的形态下容易地从准备再利用的部件上剥离,能有效地回收准备再利用的部件并进行再利用。
作为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只要在25μm以下即可,没有特殊限制,优选在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μm以下),其中,适宜为15μm以下(特别是12μm以下)。另外,若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过薄,则会出现难以从卷芯和小型电子仪器用部件等被粘体上剥离、或粘合力下降的情况,因此作为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的下限,例如优选为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其中,适宜为7μm以上(特别是8μm以上)。
当然,作为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也可以从将相当于上述上限的值和上述下限的值适当组合而成的范围中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3~25μm。另外,将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利用时,若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为7~15μm(特别是8~12μm),则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开始卷绕部分的厚度差异的高度下降的效果、与从卷芯上剥离时的剥离性以及对于长带状物和卷芯的粘合性之间的平衡极其优异。
在本发明中,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在25μm以下,因此基材与在基材各面上形成的各粘合剂层分别适当选择厚度,使总厚度为25μm以下是很重要的。具体而言,作为基材的厚度,例如可以从10μm以下(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的范围中适当选择,其中,适宜为3μm以下(特别是2.5μm以下)。另外,若基材的厚度过薄,则有时会破裂而妨碍生产率,因此作为基材的厚度的下限,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上,其中适宜为1.5μm以上(特别是1.8μm以上)。当然,作为基材的厚度,也可以从将相当于上述上限的值和上述下限的值适当组合而成的范围中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1~10μm。另外,基材可以具有单层、多层中的任一形态。
另外,作为各粘合剂层(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在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分别可以从例如10μm以下(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下)的范围中进行适当选择,其中适宜为6μm以下(特别是5μm以下)。另外,若各粘合剂层的厚度过薄,则有时会妨碍胶粘性,因此作为各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下限,例如分别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其中适宜为2μm以上(特别是3μm以上)。当然,作为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也可以从将相当于上述上限的值和上述下限的值适当组合而成的范围中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1~10μm。
另外,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粘合剂层可以分别具有单层、多层中的任一形态。
在本发明中,作为双面粘合带或片,例如优选基材的厚度为3μm以下(例如1~3μm)且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6μm以下(例如2~6μm)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特别优选使用基材的厚度为2.5μm以下(例如1.5~2.5μm)且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下(例如3~5μm)的双面粘合带或片。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形成于基材的两侧的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这两个粘合剂层中,作为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倾斜板的角度):30度、温度:23℃、湿度:65%RH],只要为球号3以上(即球号3~球号32)即可,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为球号4以上,特别优选为球号5以上。另外,作为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只要在球号32以下即可,若过强,则会过粘,因此优选为球号16以下(其中更优选为球号10以下)。
另外,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测定的粘性,球号(球No.)的数字(数值)越大,表示粘性越强。因此,在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为球号3以上,这是指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具有与球号3时的粘性相同或更强的粘性。
另外,在形成于基材的各面上的两个粘合剂层中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温度:23℃、湿度:65%RH)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与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同样,为球号3以上,也可以为球号2以下(包含没有停止于粘合面上的球的结果“无对应”)。
各粘合剂层(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倾斜板的角度):30度、温度:23℃、湿度:65%RH、助跑路的长度:100mm、粘合面的长度:100mm]通过如下步骤来测定,即在倾斜式球粘性装置(球滚动装置;倾斜板的角度:30°)的规定的位置上,使测定的粘合面朝上来设置双面粘合带或片后,将助跑路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25μm的JIS C 2318规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贴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粘合面的规定位置(在粘合面的长度为100mm的位置)上,根据球的大小,以球的中心位于助跑路的长度为100mm的球起始位置的方式来放置球,使球滚动,找出在测定部分内(即粘合面上)停止的球中的最大尺寸的球,然后对于该找出的最大的球和大小位于其前后的球的共计3个球,与上述同样操作,各滚动1次共计3次,确认找出最大尺寸的球为符合测定规定的最大球。
此外,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只要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即可,对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制。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作为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JIS Z0237;被粘体:SUS304钢板、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23℃、65%RH),优选为0.05~10.0N/20mm,其中适宜为0.1~5.0N/20mm(特别是0.2~2.0N/20mm)。另一方面,作为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JIS Z 0237;被粘体:SUS304钢板、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23℃、65%RH),优选为2.0~30.0N/20mm,更优选为4.0~30.0N/20mm,其中适宜为6.0~25.0N/20mm(特别是7.0~20.0N/20mm)。
粘合剂层(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及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温度:23℃、湿度:65%RH、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分钟)被定义为通过如下步骤求得的值,所述步骤为在相对于测定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粘贴厚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后(裱合后),通过2.0kg的辊、往复1次的条件,在测定面上压接不锈钢板(SUS304BA钢板),在23℃、65%RH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后,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下测定粘合力,测定该剥离时的应力,读取应力的最大值(除去测定初期的峰顶后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该应力的平均值作为粘合力(N/20mm)。
(基材)
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作为基材,可以是塑料类基材、金属类基材、纤维类基材、纸类基材等中的任一种基材,从强度、厚度精度及薄度等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塑料类基材。作为塑料类基材的材质或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基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氟类树脂、聚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等。这些材质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作为基材,优选聚酯制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基材等)。
基材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例如填充剂、阻燃剂、抗老化剂、防静电剂、软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公知的添加剂等。
(粘合剂层)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形成于基材各面上的各粘合剂层(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因此通常由不同组成的粘合剂来形成。另外,各粘合剂层可以由同种的粘合剂来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粘合剂来形成。即,用于形成各粘合剂层的各粘合剂中的原料聚合物,可以是相同或同种类的原料聚合物,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原料聚合物。
具体而言,作为用于形成各粘合剂层的各粘合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聚酰胺类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氟类粘合剂等。用于形成各粘合剂层的各粘合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用于形成各粘合剂层的各粘合剂可以分别是具有任一形态的粘合剂,具体而言,可以是例如乳液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热熔融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等具有任一形态的粘合剂。
作为用于形成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特别优选丙烯酸类粘合剂。另外,丙烯酸类粘合剂是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或原料聚合物的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是含有橡胶成分作为主要成分或原料聚合物的粘合剂。另外,在丙烯酸类粘合剂中,作为原料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为使用1种或2种以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要成分(单体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构成这种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只要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单体主要成分即可,也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能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他单体成分(有时称为“共聚性单体成分”)。作为这种共聚性单体成分,可以从作为能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他单体成分而公知的单体成分中进行适当选择。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
另外,在共聚性单体成分中,作为用于向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引入交联点的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以及乙烯醇、烯丙醇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酰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氨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N-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己内酰胺、N-(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等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等。作为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可以优选使用丙烯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
在共聚性单体成分中,作为其他共聚性单体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烯基酯、丙酸乙烯基酯等乙烯基酯类单体;苯乙烯、取代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以及(甲基)丙烯酸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含有非芳香性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芳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以及(甲基)丙烯酸芳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含有芳香性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乙烯、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类单体;氯乙烯、偏氯乙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含烷氧基单体;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单体、以及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等。
在用于形成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除了原料聚合物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例如交联剂、交叉结合剂、增粘树脂、填充剂、阻燃剂、抗老化剂、防静电剂、软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公知的添加剂等。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为了控制各粘合剂层(尤其是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而形成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或粘性,优选使用交联剂、增粘树脂。即,根据交联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增粘树脂的种类及其用量等,能有效并容易地控制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或粘性。
具体而言,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在具有低粘合性的同时具有强粘性,因此优选由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原料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来构成。更具体而言,在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中,能通过调节所使用的交联剂的种类和量来实现上述特性,其中,作为交联剂,优选采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环氧类交联剂的并用体系。
另外,在该粘合剂组合物中,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原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5~3.0重量份(更优选1.0~2.0重量份)。另外,环氧类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原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5~0.5重量份(更优选0.1~0.2重量份)。
另一方面,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由于具有高粘合性,因此优选由含有各种增粘树脂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来形成。另外,在该粘合剂组合物中,增粘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原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5~40重量份(更优选20~30重量份)。
另外,作为交联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从公知的交联剂中适当选择。具体而言,作为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以及尿素类交联剂、金属烷氧化物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等。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1,2-乙撑二异氰酸酯、1,4-丁撑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聚异氰酸酯类;环戊基二异氰酸酯、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聚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类等,此外,还可以使用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3聚物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コロネ—ト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聚物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コロネ—トHL”]等。
另外,作为环氧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N,N,N’,N’-四环氧丙基-间二甲苯二胺、二环氧丙基苯胺、1,3-双(N,N-环氧丙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失水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以及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类树脂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代替交联剂的使用或者在使用交联剂的同时通过电子射线、紫外线等的照射来实施交联处理,形成各粘合剂层。
作为交联剂的用量,例如当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时,相对于作为原料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可以从0.5~3.0重量份(优选1.0~2.0重量份)的范围中进行选择。
另外,作为增粘树脂,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增粘树脂中适当选择。具体而言,作为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松香类增粘树脂、萜烯类增粘树脂、苯酚类增粘树脂、烃类增粘树脂、酮类增粘树脂、以及聚酰胺类增粘树脂、环氧类增粘树脂、弹性体类增粘树脂等。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松香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脂松香、木松香、妥尔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将这些未改性松香通过聚合、歧化、氢化等而改性得到的改性松香(聚合松香、稳定松香、歧化松香、完全氢化松香、部分氢化松香、其他化学修饰后的松香等);以及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作为上述松香衍生物,可以列举例如通过使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及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与苯酚在酸催化剂下加成并进行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苯酚类树脂;利用醇类将未改性松香进行酯化而得到的松香的酯化合物(未改性松香酯)、以及利用醇类将聚合松香、稳定松香、歧化松香、完全氢化松香、部分氢化松香等改性松香进行酯化而得到的改性松香的酯化合物(聚合松香酯、稳定松香酯、歧化松香酯、完全氢化松香酯、部分氢化松香酯等)等松香酯类树脂;利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聚合松香、稳定松香、歧化松香、完全氢化松香、部分氢化松香等)进行改性而成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树脂;利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松香酯类树脂进行改性而成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树脂;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聚合松香、稳定松香、歧化松香、完全氢化松香、部分氢化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树脂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树脂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树脂;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以及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树脂(特别是松香酯类树脂)的金属盐等。
作为萜烯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二戊烯聚合物等萜烯类树脂、以及将这些萜烯类树脂进行改性(苯酚改性、芳香族改性、氢化改性、烃改性等)而得到的改性萜烯类树脂(例如萜烯苯酚类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类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类树脂、氢化萜烯类树脂等)等。
作为苯酚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各种苯酚类(例如苯酚、间甲酚、3,5-二甲酚、对烷基苯酚、间苯二酚等)与甲醛的缩合物(例如烷基苯酚类树脂、二甲苯甲醛类树脂等)、使上述苯酚类与甲醛在碱催化剂下进行加成反应而得到的可溶酚醛树脂、以及使上述苯酚类和甲醛在酸催化剂下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的酚醛树脂等。
作为烃类增粘树脂(石油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脂肪族类烃树脂[碳原子数为4~5的烯烃以及二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等烯烃;丁二烯、1,3-戊二烯、异戊二烯等二烯等)等脂肪族烃的聚合物等]、脂肪族类环烃树脂[将所谓的“C4石油馏分”、“C5石油馏分”形成环化二聚物后聚合得到的脂环式烃类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戊烯等)的聚合物或其氢化物、将下述芳香族类烃树脂及脂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的芳香环进行氢化而得到的脂环式烃类树脂等]、芳香族类烃树脂[碳原子数为8~10的含乙烯基芳香族类烃(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茚、甲基茚等)的聚合物等]、脂肪族/脂环族类石油树脂、氢化烃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等。
作为增粘树脂的用量,例如相对于原料聚合物100重量份,可以从5~40重量份(优选20~30重量份)的范围中进行选择。
双面粘合带或片中的各粘合剂层的表面(粘合面),到使用为止可以由公知的隔板(剥离衬里)保护。此时,双面粘合带或片可以具有各粘合面由2块隔板分别保护的结构(双隔板型的结构),但从减少垃圾、节约资源等观点出发,优选具有各粘合面利用1块隔板以卷绕成辊状的形态进行保护的结构(单隔板型结构)。另外,当双面粘合带或片具有单隔板型结构时,作为隔板,通常采用基材的双面是对于粘合面能发挥剥离性的剥离面(脱模处理面)的隔板。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双面粘合带或片的总厚度非常薄,因此通过使用厚度厚的隔板[例如厚度为50μm以上(优选75~100μm)的隔板等],能提高双面粘合带或片的加工性(例如冲孔加工性等)。
双面粘合带或片可以具有卷绕成辊状的形态,也可以具有片状物层压而成的形态。
这种双面粘合带或片可以通过在基材的各面上形成各粘合剂层来进行制作。作为各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在基材的规定的面上涂布粘合剂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或固化的方法(涂布形成法);在隔板(剥离衬里)上涂布粘合剂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或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后,将该粘合剂层贴合转印到基材的规定的面上的方法(转印形成法);将它们组合而成的方法(例如,基材的一个面的粘合剂层通过涂布形成法来形成、基材的另一个面的粘合剂层通过转印形成法来形成的方法)等。另外,在粘合剂的涂布时,可以使用常用的涂布机(例如凹版辊涂机、逆转辊涂机、辊舔式涂布机、浸渍辊涂布机、刮棒涂布机、气刀涂布机、喷雾涂布机等)。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而能优选用于如下用途,即要求薄层化、并且要求在粘贴时使两个被粘体牢固地粘贴而且在剥离时容易地从一个被粘体上剥离的用途。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可以优选用作在将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使用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在固定小型电子仪器中的各种部件时使用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
另外,当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使用时,重要的是双面粘合带或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此时,当然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长带状物侧)。另外,当作为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使用时,重要的是双面粘合带或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希望再利用的部件侧的形态来使用。
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上述基材及各粘合剂层可以是透明的(透明基材、透明粘合剂层),基材及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也可以被着色。即,可以使用着色基材和/或着色粘合剂层。通过使用上述着色基材和/或着色粘合剂层,在进行将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的操作时,易于识别双面粘合带或片是否已粘贴于卷芯,操作效率提高。
作为上述着色的颜色,没有特殊限制,优选容易识别的颜色,即在卷芯粘贴时与卷芯的颜色的对比明显的颜色的组合的颜色。例如,当卷芯(被粘体)为黑色时,优选着色成为白色或黄色等浅色,当卷芯(被粘体)为白色时,优选着色成为黑色、蓝色、红色等。
在上述情况下,作为将基材着色的方法,可以列举:将膜等基材本身着色的方法和对透明的基材通过涂布来进行着色的方法。例如,将膜基材本身着色时,通过在成膜时向原料树脂中添加颜料等公知的常用着色剂(例如日本特开2007-9137号公报中例示的各种着色材料等),可得到着色膜基材。作为上述着色剂的添加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将含有颜料的原料树脂和同组成的颗粒混合的方法等。另外,在基材上涂布时,通过在基材上涂布添加有公知的常用着色剂(颜料等)的涂布剂(印刷油墨等),可得到着色基材。作为涂布方法,可以采用印刷涂布等公知的常用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凹版印刷方式等。
另一方面,在将粘合剂层着色时,只要在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中添加公知的常用着色剂(颜料等)即可。
此外,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作为用于保护各粘合剂层的表面(粘合面)的隔板,可以使用着色的隔板。在使用着色隔板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使用上述着色基材和着色粘合剂层的情况同样的效果,而且容易辨别隔板是否剥离,因此优选。另外,在双隔板型的情况下,没有特殊限制,特别优选后剥离的隔板被着色。
(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本发明的长带状物的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的形态,作为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在开始卷绕的固定中使用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采用上述双面粘合带或片,并且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另外,长带状物和卷芯如下所述。
即,在本发明的长带状物的卷绕体中,作为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如下形态来使用,即:将高粘合力侧的粘合面(粘合剂层表面)粘贴在长带状物的顶端部分,将低粘合力侧的粘合面粘贴在卷芯的表面(外表面)。因此,长带状物的卷绕体具有如下结构:在长带状物的顶端通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使用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固定于卷芯的状态下,将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长带状物的卷绕体中,由于通过上述双面粘合带或片将长带状物的顶端部分固定于卷芯的表面,因此作为长带状物和卷芯,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从目前公知的物质中适当选择使用。另外,作为卷芯,还可以使用具有特殊结构的卷芯。
而且,在本发明的长带状物的卷绕体中,由于使用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因而可以将长带状物的顶端部分粘贴在卷芯表面的任何部分,因此将长带状物固定于卷芯时的自由度高,能够容易地制作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另外,作为长带状物的卷绕体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如下方法: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在使长带状物的顶端固定于卷芯的状态下,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由此来制作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长带状物)
作为长带状物,只要具有长带状的形态的物质即可,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列举采用塑料材料的长带状物等,特别优选使用塑料材料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长带状塑料制基材(长带状塑料膜或片等)。作为长带状的塑料制基材,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优选使用具有各种功能性(特性)的功能性塑料膜或片。作为这种功能性塑料膜或片,例如可以列举:具有光学功能性的塑料膜或片(光学功能性塑料膜或片)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长带状物,可以优选使用光学功能性塑料膜或片(所谓的“光学功能膜”)。作为光学功能性,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偏振性、光折射性、光散射性、光反射性、透光性、光能量吸收性、光学补偿、亮度提高、棱镜、反射、防反射、滤色器、光学用保护膜等。在本发明中,作为光学功能性,优选偏振性。因此,作为光学功能性塑料膜或片,可以优选使用具有偏振性的塑料膜或片(偏振性塑料膜或片)。作为这种偏振性塑料膜或片,可以列举例如:在所谓的“手机”、所谓的“PDA”、以及所谓的“LCD TV”、监视器等的显示器等中使用的膜或片状的偏振片(所谓的“偏振膜”)等。
长带状物可以具有单层的形态,也可以具有层压而成的多层的形态。另外,在长带状物的表面上,可以根据长带状物的种类等实施各种表面处理。
作为长带状物的长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是10m以上(10~4000m),优选为50m以上(50~3000m),进一步优选为100m以上(100~2000m)。
另外,作为长带状物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从0.5~500μm(优选2~300μm、进一步优选5~200μm)的范围中进行适当选择。如上所述,作为长带状物,厚度可以极薄。当然,作为长带状物,厚度也可以超过500μm。
另外,长带状物的形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长带状物的种类等,从公知的形成方法中适当选择。
(卷芯)
作为卷芯,只要在卷绕长带状物时可以使用即可,没有特殊限制。作为卷芯,例如可以列举:用塑料材料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卷芯(塑料制卷芯)、用纸材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卷芯(纸制卷芯)、用金属材料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卷芯(金属制卷芯)等,可以优选使用塑料制卷芯。作为塑料制卷芯中的主要构成材料的塑料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基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氟类树脂、聚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谓的“FRP”等。上述塑料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塑料制卷芯等卷芯,为了抑制或防止长带状物的损伤,也可以是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的形态的卷芯(有时称为“弹性型卷芯”)。该弹性型卷芯具有在芯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的结构,作为上述芯部,可以列举:用塑料材料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芯部(塑料制芯部)、用纸材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芯部(纸制芯部)、用金属材料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芯部(金属制芯部)等,优选塑料制芯部。作为构成这种塑料制芯部的塑料材料,可以列举:与作为上述塑料制卷芯中的主要构成材料的塑料材料所例示的塑料材料相同的材料等。
另外,作为上述弹性层,例如可以列举:由橡胶成分形成的弹性层(橡胶层)、由弹性体成分形成的弹性层(弹性体层)等,可以优选使用橡胶层。作为用于形成橡胶层的橡胶成分,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氨酯类橡胶、丙烯酸类橡胶、丁基类橡胶、腈类橡胶、二烯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类橡胶等)、天然橡胶等。作为用于形成弹性体层的弹性体成分,可以列举:聚氨酯类弹性体、苯乙烯类弹性体、丙烯酸类弹性体、聚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聚酰胺类弹性体等。橡胶成分和弹性体成分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橡胶层等弹性层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所要求的特性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从0.05~3cm(优选0.5~2c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
作为弹性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列举例如:通过在卷芯的芯部的表面上涂布用于形成弹性层的材料(橡胶成分等)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或固化来形成弹性层的方法;通过将事先形成的片状弹性体与卷芯的芯部的表面贴合并根据需要利用胶粘剂等进行胶粘来形成弹性层的方法等。
作为卷芯的直径,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长带状物的长度等来适当设定。作为卷芯的外径,例如可以从20~500mm(优选70~300mm、进一步优选152~254mm)的范围中适当选择。
卷芯的形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卷芯的种类等,从公知的卷芯形成方法中适当选择。
(小型电子仪器)
当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使用时,作为小型电子仪器,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列举:所谓的“手机”、所谓的“PHS”等移动通信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所谓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等便携式信息终端;所谓的“数码相机”;所谓的“数码摄像机”;各种便携式游戏机;A4尺寸以上的所谓的“笔记本电脑”(狭义的笔记本电脑)、约B5尺寸的所谓的“掌上笔记本电脑”、不足B5尺寸的所谓的“迷你型笔记本电脑”、所谓的“平板PC”等便携式个人电脑(便携型个人电脑;广义的笔记本电脑)等。
另外,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是小型电子仪器内使用的双面粘合带或片,是在小型电子仪器中的任一部件(特别是希望再利用的部件)中使用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可以在将小型电子仪器中使用的部件与其他部件或小型电子仪器的框体等粘贴时使用。
具体而言,在小型电子仪器中,作为使用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部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任何部件,可以根据小型电子仪器的种类来适当选择。具体而言,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例如在显示装置(显示器)内的反射片和扩散片的固定、或电磁波密封材料等的固定等中使用。另外,在小型电子仪器中,使用小型电子仪器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部件可以只有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组合比: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重量份)=100/2、重均分子量:50万)100重量份中,配合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コロネ—ト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环氧类交联剂(商品名“テトラツドC”三菱ガス化学株式会社制):0.15重量份,制备用于形成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粘合剂组合物(A)”)。
另外,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组成比: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重量份)=70/30/3、重均分子量:50万)100重量份中,配合聚合松香类增粘树脂(商品名“ペンルD-125”荒川化学公司制):30重量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コロネ—ト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2.0重量份,制备用于形成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粘合剂组合物(B)”)。
在作为基材的厚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侧的面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A),使干燥或固化后的厚度达到4μm,在100℃下干燥或固化1分钟,形成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后,在基材的另一侧的面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B),使干燥或固化后的厚度达到4μm,在100℃下干燥或固化1分钟,形成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从而制作从一侧的粘合面至另一侧的粘合面的厚度为25μm以下、并且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的双面粘合带或片。
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的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为5.0N/20mm,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为0.6N/20mm。
(粘性的测定)
对由实施例1得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测定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具体而言,在倾斜板的角度设为30°的倾斜式球粘性装置(滚球装置)的规定的位置上,使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表面朝上来设置双面粘合带或片后,将助跑路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25μm的JIS C 2318中规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粘贴在双面粘合带或片的粘合面的规定位置(在粘合面的长度为100mm的位置)上。然后,根据球的大小,以球的中心位于助跑路的长度为100mm的球起始位置的方式来放置球,使球滚动,找出在测定部分内的粘合面上停止的球中的最大尺寸的球,然后对于该找出的最大的球和大小位于其前后的球共计3个球,与上述同样操作,各滚动1次共计3次,确认找出的最大尺寸的球为符合测定规定的最大球,由此来测定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
其结果是,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为球号5。因此,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具有如下特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测定的粘性为球号3以上。
(比较例1)
作为基材,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2μm),在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双面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B),使干燥或固化后的厚度达到4μm,在100℃下干燥或固化1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制作从一侧的粘合面至另一侧的粘合面的厚度为25μm以下、并且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相同的双面粘合带或片。
比较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的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为5.0N/20mm。
对于该双面粘合带或片,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测定一侧粘合剂层的粘性,结果发现不存在能对应的球号。即,比较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具有如下特性: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倾斜角度:30度、23℃、65%RH)测定的粘性不足球号3。
(评价)
将由实施例1和比较例1得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实际利用于长带状物(偏振片)的卷绕体的制造,结果发现: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在卷芯上的固定性能优异,剥离时可以容易地从卷芯上剥离,另外,还能减少卷绕圈数少的部分的废弃量。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不能从卷芯轻易剥离,操作性差。
(实施例2)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2μm)上,利用凹版涂布方式以厚约1~2μm来涂布红色油墨(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B300”)并进行干燥,得到着色基材。除了使用上述着色基材来代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2μm)作为基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双面粘合带或片。另外,在上述红色油墨层上设置由粘合剂组合物(B)形成的粘合剂层。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粘合剂组合物(B)100重量份中,配合红色颜料糊(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商品名“PASTE RED R-2321”)10重量份,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着色粘合剂组合物。除了使用上述着色粘合剂组合物来代替实施例1中的粘合剂组合物(B)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双面粘合带或片。
(实施例4)
在乳白色聚酯膜(东丽株式会社、商品名“ルミラ—X20”、厚75μm)的双面上实施剥离处理,将由此得到的膜作为隔板,用于保护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的粘合面(两侧)。
上述实施例2~4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实施例4为剥离隔板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中的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性,与实施例1同样为球号5。此外,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也与实施例1相同。
另外,将由实施例2~4得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实际利用于长带状物(偏振片)的卷绕体的制造,结果发现:这些双面粘合带或片与实施例1同样,在卷芯上的固定性能优异,剥离时可以容易地从卷芯上剥离,另外,还能减少卷绕圈数少的部分的废弃量。此外,实施例2、3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特别是与白色的卷芯的识别性、实施例4的带隔板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特别是与黑色卷芯的识别性、是否剥离隔板的识别性良好,而且操作性良好。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的厚度薄,并且在粘贴时能将两个被粘体牢固地粘贴,而且在剥离时能容易地从一个被粘体上剥离。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作为可以提高长带状物的成品率的同时能容易地从卷芯上剥离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是有用的。另外,在长带状物的卷绕体中使用时,能减少卷绕圈数少的部分的废弃量,并且还可以再利用卷芯,因此从削减成本、节约资源的观点出发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双面粘合带或片,其在基材的双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从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至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的厚度为25μm以下,并且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同时具有如下特性: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根据JIS Z 0237中规定的倾斜式球粘性试验法在倾斜角度为30度、23℃、65%RH的条件下测定的粘性为球号3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中,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根据JIS Z 0237在被粘体为SUS304钢板、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23℃、65%RH的条件下为0.05~10.0N/20mm,高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根据JIS Z 0237在被粘体为SUS304钢板、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23℃、65%RH的条件下为2.0~30.0N/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中,基材的厚度为1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中,基材的厚度为3μm以下,且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6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中,基材和/或至少一侧的粘合剂层被着色。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中,到使用时为止,至少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用被着色的隔板进行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其是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在开始卷绕的固定中使用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其中,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
8.一种长带状物的卷绕体,其具有卷绕长带状物于卷芯的形态,其特征在于,作为使长带状物卷绕于卷芯时在开始卷绕的固定中使用的开始卷绕固定用双面粘合带或片,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带或片以低粘合力侧的粘合剂层位于卷芯侧的形态来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长带状物的卷绕体,其中,长带状物是光学功能性塑料膜或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19966 | 2006-08-11 | ||
JP219966/2006 | 2006-08-11 | ||
JP179937/2007 | 2007-07-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1156A true CN101501156A (zh) | 2009-08-05 |
Family
ID=4094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299628A Pending CN101501156A (zh) | 2006-08-11 | 2007-08-08 | 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01156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0943A (zh) * | 2009-09-18 | 2011-04-2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绝缘带 |
CN102464960A (zh) * | 2010-10-29 | 2012-05-23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光学元件、表面保护膜和粘合剂片 |
CN102639661A (zh) * | 2009-11-24 | 2012-08-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用双面压敏性粘接片 |
CN103087659A (zh) * | 2010-10-29 | 2013-05-08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光学元件、表面保护膜和粘合剂片 |
CN104419330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环境友好的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胶带 |
CN104620422A (zh) * | 2012-09-12 | 2015-05-13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电极滚筒和电极滚筒的制造方法 |
CN106004124A (zh) * | 2015-03-31 | 2016-10-1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粘着剂带盒和粘着剂带卷 |
CN107922135A (zh) * | 2015-08-28 | 2018-04-17 | 温德默勒&霍乐沙两合公司 | 用于拾取薄膜材料的拾取机构 |
CN108621607A (zh) * | 2017-03-16 | 2018-10-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介质输送装置、印刷装置、卷筒介质设置方法 |
TWI681232B (zh) * | 2017-09-26 | 2020-01-01 | 達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軟性顯示器之透明聚醯亞胺複合膜及其製造方法 |
CN112513209A (zh) * | 2018-07-17 | 2021-03-1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带 |
-
2007
- 2007-08-08 CN CNA2007800299628A patent/CN10150115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0943A (zh) * | 2009-09-18 | 2011-04-2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绝缘带 |
CN102639661A (zh) * | 2009-11-24 | 2012-08-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用双面压敏性粘接片 |
CN102464960A (zh) * | 2010-10-29 | 2012-05-23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光学元件、表面保护膜和粘合剂片 |
CN103087659A (zh) * | 2010-10-29 | 2013-05-08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光学元件、表面保护膜和粘合剂片 |
CN102464960B (zh) * | 2010-10-29 | 2014-10-15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粘合剂组合物、光学元件、表面保护膜和粘合剂片 |
US10424808B2 (en) | 2012-09-12 | 2019-09-24 | Envision Aesc Energy Devices, Ltd. | Electrode ro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de roll |
CN104620422A (zh) * | 2012-09-12 | 2015-05-13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电极滚筒和电极滚筒的制造方法 |
CN104620422B (zh) * | 2012-09-12 | 2018-06-29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电极滚筒和电极滚筒的制造方法 |
CN104419330B (zh) * | 2013-08-30 | 2019-06-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环境友好的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胶带 |
CN104419330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环境友好的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胶带 |
CN106004124A (zh) * | 2015-03-31 | 2016-10-1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粘着剂带盒和粘着剂带卷 |
CN106004124B (zh) * | 2015-03-31 | 2020-03-1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粘着剂带盒和粘着剂带卷 |
CN107922135A (zh) * | 2015-08-28 | 2018-04-17 | 温德默勒&霍乐沙两合公司 | 用于拾取薄膜材料的拾取机构 |
US11208283B2 (en) | 2015-08-28 | 2021-12-28 |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 Receiving means for receiving film material |
CN108621607A (zh) * | 2017-03-16 | 2018-10-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介质输送装置、印刷装置、卷筒介质设置方法 |
CN108621607B (zh) * | 2017-03-16 | 2021-08-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卷筒介质输送装置、印刷装置、卷筒介质设置方法 |
TWI681232B (zh) * | 2017-09-26 | 2020-01-01 | 達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軟性顯示器之透明聚醯亞胺複合膜及其製造方法 |
CN112513209A (zh) * | 2018-07-17 | 2021-03-1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1156A (zh) | 双面粘合带或片以及长带状物的卷绕体 | |
CN101824282B (zh) | 电池用压敏粘合带和使用该电池用压敏粘合带的电池 | |
CN101517438B (zh) | 表面保护膜以及带表面保护膜的光学膜 | |
CN106957611B (zh) | 单面粘接性粘合片 | |
JP5343403B2 (ja) | ラミネート用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ラベル | |
CN103571354B (zh) | 压敏胶粘片、电气或电子装置构件层压物和光学构件层压物 | |
KR101884944B1 (ko) |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및 터치패널 부착 표시장치 | |
CN102051133A (zh) | 光学用粘合片 | |
CN107400469A (zh) | 背面研磨带 | |
CN102051132A (zh) | 光学用粘合片 | |
KR20090040377A (ko) |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또는 시트, 및 긴 띠모양 물체의 권회체 | |
US6899949B2 (en) | Protective tape used for optical member, treated layer forming agent used for protective tape used for optical member, optical film with protective tape and image viewing display with protective tape | |
KR102498691B1 (ko) | 점착 시트, 표시 장치, 구조체 및 광 투과성 부재 부착 점착 시트 | |
CN207775138U (zh) | 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 |
CN103160226A (zh) |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油墨组合物以及利用这些组合物制造的压敏胶带 | |
CN207619318U (zh) | 粘着膜 | |
US7270877B2 (en) | Protective tape used for optical member | |
CN103421440A (zh) | 着色粘合片 | |
CN108570295A (zh) | 带有保护胶带的粘合膜 | |
JP4247655B2 (ja) | 着色粘着テープ | |
JP2002366040A (ja) | 印刷用記録材料、粘着フィルム及び印刷物積層体 | |
CN106414639A (zh) | 粘合片 | |
CN115335485A (zh) | 红外光透射粘合剂组合物 | |
JP2019026731A (ja) |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積層体 | |
CN207391332U (zh) | 粘着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