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9737A - 电力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9737A
CN101499737A CNA2009100048461A CN200910004846A CN101499737A CN 101499737 A CN101499737 A CN 101499737A CN A2009100048461 A CNA2009100048461 A CN A2009100048461A CN 200910004846 A CN200910004846 A CN 200910004846A CN 101499737 A CN101499737 A CN 101499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mentioned
instruction value
current instruct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48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9737B (zh
Inventor
相原孝志
古关庄一郎
伊藤智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9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9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9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9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电力变换器;检测电力变换器输出电流的第一电流检测器(5);检测电力变换器的对系统的连接点处的负载电流的第二电流检测器(7);检测连接点处的电压的电压检测器(6);基于第二电流检测器的电流信号和电压检测器的电压信号生成电流指令值的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10);及控制电力变换器以使从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得到的电流反馈值与电流指令值一致的电流控制系统(23),还具备补偿系统(30),其基于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求出补偿值,并通过该补偿值补偿电流指令值。从而能够将有效电流也用于电压变动抑制控制中,更有效地进行电压变动抑制,且不会损害电力变换装置中必要的电流电压恒定控制功能。

Description

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抑制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动所使用的电力变换装置,特别涉及以抑制闪变(flicker)为目的时优选的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系统中(电力系统中),当与之连接的负载发生变动时,由输电线或变压器阻抗产生的电压降发生变动,在负载的连接点产生电压变动,当负载变动为短周期进行重复时,会以反应该短周期重复的电压变动的形式产生闪变。
作为抑制该系统中的电压变动或闪变的方法,有使用电力变换装置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闪变抑制装置即为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例子。专利文献1的闪变抑制装置,基于负载电流求出有效电流和无效电流,从该有效电流和无效电流中通过过滤处理求出正相部分和逆相部分,生成电流指令值。之后利用电流指令值从电流发生部输出检测到的负载电流和逆相的电流,从而消除从系统流入的电流的变动部分,抑制电压变动或闪变。
该闪变抑制装置,在负载电流包含高谐波成分时,会在电流指令值中含有高谐波成分。因此当以电力变换器构成电流发生部时,存在电流控制延迟,会使电力变换器中的高谐波成分的相位相对负载电流中的高谐波成分的相位延迟。由此而无法消除流入系统中的电流的高谐波成分,因此有可能不会获得充分的抑制效果。
该问题例如可通过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解决。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方法中,使用有下述单元:利用与系统同步的基准正弦波将负载电流进行傅立叶级数展开并将该系数输出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单元、由该傅立叶级数展开单元获得的傅立叶级数系数算出负载电流的基波成分振幅值的基波成分算出单元、以及基于由该基波成分算出单元得到基波成分振幅值算出闪变抑制装置的电流指令值的电流指令值算出单元。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方法,能够从电流指令值中除去系统频率的整数倍的频率成分,因此即可抑制闪变,也可以降低从闪变抑制装置中流出的高谐波。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675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7/119855A1
电压变动或闪变不仅由无效电流的变动造成,也由有效电流的变动造成。因此,在用电力变换装置抑制电压变动时,希望该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力变换器除了对无效电流的进行控制之外,还能够对有效电流进行控制。然而用于抑制电压变动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力变换器,通常不具有用于存储充足能量的组成。因此作为电压变动的抑制控制,不进行有效电流的控制。例如,在STATCOM(自激励式无效电力补偿装置)中,为了维持直流电压而在直流部具有电容器,但由于在此可存储的能量较小,使得直流电压根据有效电流的输出的能量方向而下降,或导致过电压产生。因此在STATCOM中,通常控制有效电流而使直流电压保持恒定,这样即便在被用于以抑制系统的电压变动为目的时,也不会将有效电流用于电压变动抑制控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基于以上情况为背景而形成,课题在于在用于系统的电压变动抑制的电力变换装置中,通过能够将有效电流也用于电压变动抑制控制中,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电压变动抑制,而且在电力变换装置中不会损害所需的电流电压恒定控制功能。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与系统连接的电力变换器;检测上述电力变换器输出的电流的第一电流检测器;检测上述电力变换器的对上述系统的连接点处的上述系统的负载电流的第二电流检测器;检测上述连接点处的上述系统电压的电压检测器;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电流指令值的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以及控制上述电力变换器以使从上述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中得到的电流反馈值与上述电流指令值一致的电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补偿系统,其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补偿值,并通过该补偿值对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所产生的上述电流指令值进行补偿。
该电力变换装置,由于利用补偿系统得出的补偿值进行补偿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的电流指令值的补偿处理,因此能够将有效部分电流也用于电压变动抑制控制中。因此不会损害必要的电流电压恒定控制功能,且能够进行甚至可有效地抑制闪变之类的高度电压变动抑制。
在本发明中,针对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优选的方式之一在于,上述补偿系统具备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瞬时电力的瞬时电力运算器,从该瞬时电力运算器所求得的瞬时电力得出上述补偿值。
另外,在本发明中,针对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优选的方式之一在于,上述补偿系统具备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瞬时有效电力的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从该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所求得的瞬时有效电力得出上述补偿值。
另外,在本发明中,针对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优选的方式之一在于,上述补偿系统具备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正相实轴电流的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从该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所求得的正相实轴电流得出上述补偿值。
另外,在本发明中,针对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优选的方式之一在于,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具备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和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上述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上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输入对上述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补偿、即加上上述补偿值而得到的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上述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生成并输出α成分电流指令值和β成分电流指令值作为αβ坐标轴上的各电流指令值,另外作为上述电流反馈值,使用对上述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施以αβ变换而得到的α成分和β成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针对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优选的方式之一在于,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具备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和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上述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上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输入对上述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补偿、即加上上述补偿值而得到的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上述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通过对αβ轴成分的电流指令值施以逆αβ变换而生成电流指令值并将其输出,另外作为上述电流反馈值,使用上述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
另外,在本发明中,针对上述的电力变换装置,优选的方式之一在于,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正相实成分指令值、正相虚成分指令值、逆相实成分指令值、以及逆相虚成分指令值,另外作为上述电流反馈值,使用通过对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施以坐标变换而得出的正相实部电流信号、正相虚部电流信号、逆相实部电流信号以及逆相虚部电流信号。
对于以上的电力变换装置,也可以采用使用可变速发电电动机作为器电力变换器的方式。
根据以上的本发明,能够将有效部分的电流也用于电压变动抑制控制中,不损害必要的电流电压恒定控制功能,进行更加有效的电压变动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要部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要部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要部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要部的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如下:
1、41、51、61、71、81、91…电力变换装置;
2…电力变换器;
3…系统;
5…第一电流检测器;
5s…电流信号;
6…电压检测器;
6s…电压信号;
7…第二电流检测器;
7s…电流信号;
10…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
11…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
12…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
13…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
14…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
16…α成分电流指令值;
17…β成分电流指令值;
21…α成分;
22…β成分;
23…电流控制系统;
31…瞬时电力运算器;
34、76、84…补偿值;
42…正相实成分指令值;
43…正相虚成分指令值;
44…逆相实成分指令值;
45…逆相虚成分指令值;
52…电流指令值;
65…正相实部电流信号;
66…正相虚部电流信号;
67…逆相实部电流信号;
68…逆相虚部电流信号;
73…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
83…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
92…可变速发电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具备电力变换器2。电力变换器2是使用自己消弧型开关元件的自激励式变换器,与系统3连接而能够向系统3和与系统3连接的负载4的连接点输出电流,且基于由第一电流检测器5检测的电力变换器2的输出电流、由电压检测器6检测的电力变换器2与系统3的连接点处的电压、以及由第二电流检测器7检测的负载电流进行反馈控制,所述电力变换装置1通过所述反馈控制进行运转。
第一电流检测器5,检测电力变换器2的输出电流并输出三相的电流信号5s,电压检测器6,检测电力变换器2的与系统3的连接点的电压并输出三相的电压信号6s,第二电流检测器7检测电力变换器2的与系统3的连接点处的电压变动或流经成为出现闪变的原因的负载4的负载电流,输出三相的电流信号7s。
电压信号6s和电流信号7s输入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10中。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10由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和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构成,且向该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输入电压信号6s和电流信号7s。
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以电压信号6s为基准,由电流信号7s求出有效部分电流和无效部分电流。有效部分电流与无效部分电流的分离,作为一个例子可如下来进行。利用PLL(Phased Locked Loop)或傅立叶系数运算等方法由电压信号6s求出与其U相相位相等的余弦信号和延迟90度相位的正弦信号,另外对电流指令值进行αβ变换,并对其施以利用上述余弦信号和正弦信号进行的一次变换,从而得到有效部分电流和无效部分电流作为直流量。
一旦求出有效部分电流和无效部分电流,即生成并输出对于有效部分电流的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和对于无效部分电流的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4。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作为能够将电力变换器2中的直流电压保持恒定的指令值而生成,将来自电力变换器2的直流电容器电压信号15用于该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的生成。另外,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4作为能够抵消电力变换器2中的无效部分电流的指令值而生成,此外,在生成该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4之际,也可以通过高通滤波器中的处理仅抽出变动部分。
由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生成的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和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4,输入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中。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通过受到与后述的补偿值34相加的补偿而成为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c,输入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中。
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输入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c和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4,并对它们施以相对于上述一次变换的逆变换,从而生成并输出α成分电流指令值16和β成分电流指令值17来作为αβ坐标轴上的各电流指令值。
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所输出的α成分电流指令值16和β成分电流指令值17,在被减去从构成电流反馈值生成系统的αβ变换器20中以α成分21和β成分22给出的电流反馈值之后,输入到电流控制系统23中。也就是,在电流控制系统23中会输入α成分电流指令值16与作为电流反馈值的α成分21的差值以及β成分电流指令值17与作为电流反馈值的β成分22的差值。
α成分21和β成分22可根据由第一电流检测器5产生的电流信号5s求出。即αβ变换器20输入电流信号5s,通过对其施以αβ变换而求出α成分21和β成分22并输出。αβ变换器20中的αβ变换,通过下式(1)来形成。
(式1)
i α i β = 2 3 1 - 1 2 1 2 0 3 2 - 3 2 · i u i v i w · · · · · · ( 1 )
电流控制系统23生成可使输入的α成分差值和β成分差值分别为零的使来自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10的电流指令值(α成分电流指令值16和β成分电流指令值17)与电流反馈值一致的电压指令值24,并输出到选通脉冲发生装置25中。之后基于此,选通脉冲发生装置25通过PWM方式(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等生成选通脉冲(gate pulse)26并向电力变换器2输出,通过该选通脉冲26进行电力变换器2中的开关元件的选通控制。
如上所述,来自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的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接受与补偿值34的相加的补偿,而成为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c,输入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中。进行该补偿处理的补偿系统30成为电力变换装置1中的特征构成的主要部分。以下将对其说明。
补偿系统30包括瞬时电力运算器31、高通滤波器32以及增益设定器33。瞬时电力运算器31可通过下式(2)根据由第二电流检测器7产生的电流信号7s和由电压检测器6产生的电压信号6s求出瞬时电力(W)并将其输出。
(式2)
W = v sU · i sU + v sV · i sV + v sW · i sW · · · · · · ( 2 )
瞬时电力运算器31输出的瞬时电力,接受由高通滤波器32进行的处理后,在增益设定器33中乘以适当的增益而成为补偿值34。增益设定器33中所乘的增益符号,在第一电流检测器5和第二电流检测器7的方向相同时设为负,为抵消负载4的瞬时电力变动的方向。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中,能够进行如下的补偿处理:通过基于由瞬时电力运算器31求出的系统3的瞬时电力的补偿值34补偿来自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的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作为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c,利用该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c进行补偿处理。此时的补偿值34会反映瞬时电力的变动。因此能够通过补偿值34的加法运算从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13中除去其中包含的变动成分。即,利用补偿系统30对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10中关于有效部分电流的电流指令值进行补偿,从而能够对以往仅以无效部分电流进行的电压变动抑制控制中增加基于有效部分电流的控制。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电压变动,且对于短周期内重复发生的电压变动、即闪变也能够有效地进行抑制。另外,根据该补偿处理,通过适当选择高通滤波器32的通过频带或增益设定器33的增益,从而利用有效部分电流抑制电压变动,这样不会损害对于电力变换器2的电流电压恒定控制功能。
图2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41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41,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电力变换装置41与电力变换装置1间的不同构成进行说明,而对于与电力变换装置1的共通的构成则引用上述中的说明。
在电力变换装置41中,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生成并输出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正相虚成分指令值43以及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4、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5。这些各指令值的生成可如下来进行。
首先基于电压信号6s利用PLL或傅立叶系数运算等方法从电压信号6s中求出与其U相相位相等的余弦信号和延迟90度相位的正弦信号。接着对电流信号7s进行αβ变换,从α、β的各成分中求出以上述余弦信号和正弦信号作为基准信号的傅立叶系数。这样求出的α成分的余弦系数、正弦系数可以看作α成分的实成分、虚成分,而β成分的余弦系数、正弦系数可以看作β成分的实成分、虚成分。因此组合这些成分进行运算,能够求出正相实、正相虚、逆相实、逆相虚各成分。其中,由于正相实成分相当于有效部分,因此通常不使用在变动抑制控制中的指令值中。因此,仅使用正相虚、逆相实、逆相虚各成分生成正相虚成分指令值43、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4、逆相虚成分指令值45,作为能够消除电力变换器2中的正相虚成分电流、逆相实成分电流、逆相虚成分电流的指令值。在生成该各指令值之际,也可以通过高通滤波器中的处理抽出变动部分。此外,对于上述的指令值生成方法,例如已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有具体叙述,而对于上述的组合运算,在“系统技术的实用理论手册”(长谷川良秀著、丸善株式会社发行)中有具体叙述。
另外,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利用来自电力变换器2的直流电容器电压信号15,被生成为可将电力变换器2中的直流电压保持恒定的指令值。
来自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的各指令值(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正相虚成分指令值43、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4、逆相虚成分指令值45),输入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中。其中,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同接受与补偿值34的相加的补偿,而成为补偿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c,输入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中。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对作为正相量的补偿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c和正相虚成分指令值43施以与使用有上述的余弦信号和正弦信号进行的一次变换相反的变换,并对作为逆相量的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4、逆相虚成分指令值45施以与上述相反的一次变换,从而关于正相与逆相分别求出在α、β各轴上的量,再对它们的α轴成分各量和β轴成分各量分别相加,从而生成αβ坐标轴上的α成分电流指令值16、β成分电流指令值17,并将它们输出。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41中,由于以补偿值34补偿来自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的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并结果作为补偿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以此进行补偿处理,因此可以获得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的效果。
图3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51的要部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51,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41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电力变换装置51与电力变换装置1或电力变换装置41间的不同构成进行说明,而对于与电力变换装置1或电力变换装置41的共通的构成则引用上述中的说明。
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输出电流指令值作为αβ轴成分。与之相对,本法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51中的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通过对αβ轴成分的电流指令值实施逆αβ变换,从而生成并输出三相的电流指令值52。而且随之将第一电流检测器5的三相电流信号5s直接用作电流反馈值。也就是用电流信号5s减去三相的电流指令值52,将由此得到的各差值输入到电流控制系统23中。因此电流控制系统23就生成可使输入进来的三相的差值分别为零的电压指令值53,而向选通脉冲发生装置25输出。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51中,可以省略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αβ变换器20。
图4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61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61,基本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41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电力变换装置61与电力变换装置41间的不同构成进行说明,而对于与电力变换装置41的共通的构成则引用上述中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61中,作为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αβ变换器20对应的要素将坐标变换器62设于电流反馈值生成系统中,并且仅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1起到同样作用的电流指令值生成器64来构成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63。坐标变换器62,对第一电流检测器5产生的电流信号5s进行坐标变换,生成并输出正相实部电流信号65、正相虚部电流信号66、逆相实部电流信号67、逆相虚部电流信号68作为电流反馈值。该各电流信号,在与来自电流指令值生成器64的各指令值(补偿正相实成分指令值42c、正相虚成分指令值43以及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4、逆相实成分指令值45)作差值时使用,并通过将如此获得的各差值输入到电流控制系统23中,从而电流控制系统23会生成可使输入的各差值分别为零的电压指令值53,而向选通脉冲发生装置25输出。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61中,可以省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12。
图5中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71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71,基本上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电力变换装置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电力变换装置71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电力变换装置间的不同构成进行说明,而对于共通的构成则引用上述中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71的特征在于其补偿系统72。本实施方式中的补偿系统72,作为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瞬时电力运算器31对应的要素具有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73。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73基于将第二电流检测器7所产生的三相电流信号7s在αβ变换器74中αβ变换而得到的信号、以及将电压检测器6所产生的三相电压信号6s在αβ变换器75中αβ变换而得到的信号,通过下式(3)求出瞬时有效电力。
(式3)
P = v α · i α + v β · i β · · · · · · ( 3 )
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73所得到的瞬时有效电力,在受到高通滤波器32的处理后,通过在增益设定器33中乘以适当的增益即成为补偿值76。该补偿值76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补偿值34同样可用于补偿处理中。
图6中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81的要部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81,基本上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电力变换装置81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间的不同构成进行说明,而对于共通的构成则引用上述中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81的特征在于其补偿系统82。本实施方式中的补偿系统82,作为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瞬时电力运算器31对应的要素具有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83。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83基于第二电流检测器7所产生的三相电流信号7s、以及电压检测器6所产生的三相电压信号6s求出正相实轴电流。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83中得出的正相实轴电流,在受到高通滤波器32的处理后,通过由增益设定器33乘以适当的增益而成为补偿值84。该补偿值84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补偿值34同样可用于补偿处理中。
图7中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91的要部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91,基本上与第一至第六的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针对电力变换装置91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间的不同构成进行说明,而对于共通的构成则引用上述中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91,作为与第一至第四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电力变换器2对应的要素具有可变速发电电动机92。可变速发电电动机92与通常的同步机不同,转子上设置的励磁线圈为三相分布线圈,通过流过三相低频交流,也能够以不同于同步速度的旋转速度进行运转。对于该可变速发电电动机,在专利第3911601号公报中以有具体叙述。
可变速发电电动机92的励磁电压可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即:利用来自选通脉冲发生装置25的选通脉冲26控制设置在可变速发电电动机92的励磁电路用电力变换器93。励磁电路用电力变换器93能够进行低频输出。因此,能够自由控制磁极的位置,由于励磁电压高而励磁电路的时间常数小,因此能够高速地控制有效部分电流以及无效部分电流(或者正相实部电流、正相虚部电流、逆相实部电流、逆相虚部电流)。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不过是代表性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Claims (8)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备:
与系统连接的电力变换器;检测上述电力变换器输出的电流的第一电流检测器;检测上述电力变换器的与上述系统的连接点处的上述系统的负载电流的第二电流检测器;检测上述连接点处的上述系统电压的电压检测器;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电流指令值的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以及控制上述电力变换器以使由上述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得到的电流反馈值与上述电流指令值一致的电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补偿系统,其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补偿值,并通过该补偿值对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所产生的上述电流指令值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偿系统具备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瞬时电力的瞬时电力运算器,根据由该瞬时电力运算器所求得的瞬时电力得出上述补偿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偿系统具备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瞬时有效电力的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根据由该瞬时有效电力运算器所求得的瞬时有效电力得出上述补偿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补偿系统具备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求出正相实轴电流的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根据由该电流正相实部运算器所求得的正相实轴电流得出上述补偿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具备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和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上述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上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输入对上述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进行补偿、即加上上述补偿值而得到的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上述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生成并输出α成分电流指令值和β成分电流指令值作为αβ坐标轴上的各电流指令值,另外作为上述电流反馈值,使用对上述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施以αβ变换而得到的α成分和β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具备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和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上述第一电流指令值生成器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上述第二电流指令值生成器,输入对上述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进行补偿、即加上上述补偿值而得到的补偿有效部分电流指令值和上述无效部分电流指令值,通过对αβ轴成分的电流指令值施以逆αβ变换而生成电流指令值并将其输出,另外作为上述电流反馈值,使用上述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指令值生成系统,基于上述第二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和上述电压检测器所产生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正相实成分指令值、正相虚成分指令值、逆相实成分指令值、以及逆相虚成分指令值,另外作为上述电流反馈值,使用通过对第一电流检测器所产生的电流信号施以坐标变换而得出的正相实部电流信号、正相虚部电流信号、逆相实部电流信号以及逆相虚部电流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可变速发电电动机作为上述电力变换器。
CN2009100048461A 2008-01-28 2009-01-21 电力变换装置 Active CN101499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6560 2008-01-28
JP2008016560 2008-01-28
JP2008016560A JP4989499B2 (ja) 2008-01-28 2008-01-28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9737A true CN101499737A (zh) 2009-08-05
CN101499737B CN101499737B (zh) 2011-12-14

Family

ID=4094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8461A Active CN101499737B (zh) 2008-01-28 2009-01-21 电力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89499B2 (zh)
CN (1) CN1014997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455A (zh) * 2009-09-18 2012-07-18 金斯顿女王大学 分布式发电接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9613B2 (ja) * 2011-03-07 2014-11-26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自励式無効電力補償装置の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7491B2 (ja) * 1988-08-11 1995-08-16 株式会社東芝 障害電流補償装置
JPH03174611A (ja) * 1989-09-28 1991-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瞬時無効電力補償装置
JP3006084B2 (ja) * 1989-12-27 2000-02-07 株式会社明電舎 電源回生形インバータ
JPH0418615A (ja) * 1990-05-11 1992-01-22 Fuji Electric Co Ltd 無効電力補償装置の製御方法
JP2675206B2 (ja) * 1991-06-28 1997-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リッカ補償装置
JP3130694B2 (ja) * 1993-02-04 2001-01-3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圧変動及び高調波の抑制装置
JPH06335252A (ja) * 1993-05-19 1994-12-02 Hitachi Ltd 電力用自励式変換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324249B2 (ja) * 1993-12-28 2002-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
JPH08237867A (ja) * 1995-02-23 1996-09-13 Toshiba Corp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08340638A (ja) * 1995-06-12 1996-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系統の補償制御装置
JPH09215197A (ja) * 1996-01-31 1997-08-15 Meidensha Corp 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装置
JP3388672B2 (ja) * 1996-04-16 2003-03-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揚水発電システム
JPH11143562A (ja) * 1997-11-13 1999-05-28 Toshiba Corp 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0059995A (ja) * 1998-08-05 2000-02-25 Nichicon Corp 電力用高調波・無効電力補償装置
JP3439150B2 (ja) * 1999-03-30 2003-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4303433B2 (ja) * 2001-09-13 2009-07-29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系統連系用電力変換装置
WO2007119855A1 (ja) * 2006-04-13 2007-10-25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57099B2 (ja) * 2006-07-07 2012-06-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455A (zh) * 2009-09-18 2012-07-18 金斯顿女王大学 分布式发电接口
CN102598455B (zh) * 2009-09-18 2017-06-20 金斯顿女王大学 分布式发电接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9737B (zh) 2011-12-14
JP4989499B2 (ja) 2012-08-01
JP2009176236A (ja) 200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77238B1 (en) Sta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s
Amin et al.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grid-connect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optimum utilization of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
CN103683319B (zh)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基于滞环调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Tremblay et al. Grid-side converter control of DFIG wind turbines to enhance power qualit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Shehata et al.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DFIGs based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under distorted grid voltage conditions
Yousefi-Talouki et al.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ripple minimization in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matrix converter-fed DFIG
CN104201679B (zh) 抑制微网中电流谐波与三相不平衡的电流型逆变控制策略
CN102664545B (zh) 逆变器电压前馈直流分量的抑制方法及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Pazhanimuthu et al. Gri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RES)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using adaptiv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based series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SHAPF)
Cárdenas et al. Self-tuning resonant control of a seven-leg back-to-back converter for interfacing variable-speed generators to four-wire loads
CN103267897A (zh) 一种基于反Park变换的三相锁相环
Merahi et al. Back-to-back five-level converters for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with DC-bus imbalance minimization
Svensson Grid-connecte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control principles and wind energy applications
Ebad et al. Improved design and control of proportional resonant controller for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Chikha et a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 of a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based DFIG via direct matrix converter
CN103149436B (zh) 三相有源配电网的间谐波检测系统
Wen et al. Vector control strategy for small-scale grid-connected PMSG wind turbine converter
CN101499737B (zh) 电力变换装置
Khanh et al. Mitigating voltage sags due to DOL starting of three phase asynchronous motors using dynamic voltage restorer (DVR)
Rani et al. A versatile method for computation of power pulsations in DFIG under grid imperfections
Singh et al. Digital control of voltage and frequency of induction generator in isolated small hydro system
Iacchetti et al. Enhanced torque control in a DFIG connected to a DC grid by a diode rectifier
EP2613433A1 (en) Three level inverter modulation
Marinescu et al. Aspects of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a driving system using an active filter
Singh et al. Decoupled solid state controller for asynchronous generator in pico-hydro power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