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0805B - 切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切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0805B
CN101480805B CN 200910000431 CN200910000431A CN101480805B CN 101480805 B CN101480805 B CN 101480805B CN 200910000431 CN200910000431 CN 200910000431 CN 200910000431 A CN200910000431 A CN 200910000431A CN 101480805 B CN101480805 B CN 101480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unit
positions
positioner
keep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04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0805A (zh
Inventor
青山修司
可儿利之
小嶋真也
山村刚
佐佐木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032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6090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008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48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80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0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8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切削装置,包括可以将工件置于其上的工作台。刀具单元支承切削刀具,并以可侧向倾斜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从而切削刀具的旋转轴线可以相对于工作台表面倾斜。定位装置包括可相互作用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个侧向倾斜位置的第一定位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通过定位装置,第一和第二定位构件中至少一个可以移动以改变侧向倾斜位置。

Description

切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削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削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对刀具单元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刀具单元可以相对于工作台垂直或横向倾斜,以进行对工件的切削操作。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切削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将刀具单元定位到期望侧向倾斜位置的定位装置。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切削操作”和“切削刀具”意指包括用于将工件分割成多个部分、在工件上形成沟槽而不分割工件、以及刨削或磨削工件在内的操作和刀具。
公知切削装置包括可以将工件置于其上的工作台以及可在竖直方向上倾斜的刀具单元,该刀具单元支承于工作台上并具有旋转切削刀具,从而当刀具单元在竖直平面内向下摆动时,置于工作台上的工件可以被切削刀具所切削。
在这种类型的切削装置中,公知的那些主要用于切削木制品的切削装置具有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转台,从而刀具单元可以随转台旋转。在转台上方设置有挡板,以在水平方向上对工件定位。所述定位挡板具有定位表面,该定位表面在垂直于转台表面的平面内延伸,并且包含转台的旋转中心。可以通过使工件与定位表面接触而使工件在水平方向上定位。因此,可以通过旋转转台,而使旋转切削刀具倾斜于工件的参考平面以进行切削操作。这种切削操作在下文中被称为斜刃切削(或称带角度直切)。
此外,在斜刃切削的基础上或替代斜刃切削,某些木制品切削装置被构造为能够以相对于工作台(或转台)侧向倾斜的刀具单元进行切削操作。这种切削操作在下文中被称为“斜切”。这样,在斜切操作中,刀具单元从垂直于转台表面的竖直平面向左或向右倾斜,从而切削刀具在倾斜于工件表面的方向上切削工件。因此,切削刀具的旋转轴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相反,在斜刃切削时,切削刀具的旋转轴保持与水平方向平行。
为有助于斜切,曾提出一种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在竖直位置(刀具单元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和倾斜位置(刀具单元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上的定位装置。
例如在美国专利No.6,101,914和日本公开公报特开No.2003-245901中公开了这种定位装置。在这些文献中公开的定位装置包括被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基部,以及通过水平的枢转轴回转地连接在基部上并支承刀具单元的支承部。止动螺栓安装在基部上,而止动突起设置在支承部上以与止动螺栓接触。因此,刀具单元可以例如定位在竖直位置和倾斜45°的位置上。在将刀具单元保持在所述位置的同时,可以通过对独立的固定杆进行紧固操作而将刀具单元固定在所述位置上。这种使用止动螺栓和止动突起的机构被称为“主动止动机构”。
这样,根据公知的定位装置,可以通过止动螺栓和止动突起的接触,使刀具单元定位在竖直位置、右倾45°位置和左倾45 °位置。用这种定位装置,操作员可以仅仅通过倾斜刀具单元而将其定位到任一所述位置,而无需使用角度盘进行检查。
但是,如果需要将刀具单元定位在除了可以通过主动止动机构定位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上,则仍然需要操作员在倾斜刀具单元的同时目测角度盘的读数。在刀具单元倾斜到期望位置之后,操作员必须将刀具单元保持在该位置并紧固固定杆以将刀具单元固定。因此,当需要将刀具单元定位在除了可以通过主动止动机构定位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上的时候,公知的定位装置不能被有效地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刀具单元有效定位的定位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包含一种切削装置,所述切削装置具有可将工件置于其表面上的工作台。工作台上以能够侧向倾斜的方式支承有刀具单元,该刀具单元支承切削刀具,从而切削刀具的转轴可以相对与工作台表面倾斜。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件可以相互作用,以将刀具单元定位在多个侧向倾斜位置。通过至少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中的一者可以被移动以改变定位装置所定位的侧向倾斜位置。例如,通过彼此接触或卡合,第一定位部件会与第二定位部件相互作用。
在上下文中所公开的各种附加技术特征以及所给出的技术启示可以单独地应用,也可以与其他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启示结合使用,以提供改进的切削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削装置可以包括能将工件置于其上的工作台、刀具单元、安装在刀具单元上并具有旋转轴线的切削刀具,以及安装在工作台上并支承刀具单元的枢转支承装置,这样可以侧向倾斜刀具单元以使切削刀具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工作台表面倾斜。枢转支承装置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基件和用于支承刀具单元的支承件。支承件与基件接合,以便其可以相对于基件绕旋转轴线转动。切削装置还包括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个侧向倾斜位置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配置在基件和支承件其中一者上的多个定位部。定位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另一者上,并可以在与任一定位部卡合的锁止位置和与所述定位部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可以可靠而准确地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个侧向倾斜位置。
可由定位装置定位的侧向倾斜位置可以包括45°倾斜位置,在所述位置刀具单元相对于竖直位置倾斜45°角,而所述的竖直位置为刀具单元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于工作台表面延伸的位置。切削装置还可以具有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可以有效地将支承件相对于基件固定在绕旋转轴线的转动方向上的适当位置。切削装置还可以具有操作件,所述操作件与定位件接合,并可由操作员操作以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定位件。加载件可以使定位件趋向锁止位置,这样定位件可以自动地移向锁止位置。这样可以提高切削装置的可操作性。
优选地,当操作员处于操作切削装置的位置时,定位件的解锁位置比锁止位置更靠近操作员。在这种配置下,操作员在定位以操作切削刀具时可以方便地操作定位件。定位部可以是多个孔,而定位件可以是销。因此,定位装置可以具有紧凑的构型。
操作件可以具有可由操作员转动的拨块,该操作件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拨块的转动转换成定位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的运动转换装置。操作件可以是由操作员转动的杆。
定位装置还可以包括可将定位件弹性地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板簧,以及可通过杆的转动而旋转并作用于板簧的凸轮,通过所述凸轮可以使板簧弹性变形以移动定位件。在这种配置下,板簧可在杆移动时带来约束感。因此,可以改进切削装置的可操作性。另外,板簧可以防止定位件停止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可靠地操作定位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第一构件安装在基件上并可绕支承件的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构件安装在支承件上并可在相对于支承件的旋转轴线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构件安装在支承件上并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与第一构件相对。第一构件包括在径向上依次排列的多个凹部。各凹部朝径向向外的方向开口并具有在圆周方向上的末端来和第二构件接触。凹部周向上的末端位于绕旋转轴线不同角度的位置上。当支承件相对于基件旋转时,第二构件可以根据其径向位置而与凹部之一的圆周方向上的末端接触,并可以将第一构件移向第三构件,以便第一构件保持在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之间。因此,随着第二构件在径向上的移动,可以通过定位装置改变(刀具单元的)侧向倾斜位置。因此,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将刀具单元定位在侧向倾斜位置。
第三构件可以是一对止动件并位于第一构件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各凹部具有相对的圆周方向上末端来与第二构件接触,并且所述各凹部被构造成关于沿径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凹部具有不同的周向长度和深度。
定位装置还包括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可将第一构件弹性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二构件与最靠近旋转轴线的凹部相对。因此,当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中脱离时,第一构件可以自动地移回其初始位置。由此,可以提高切削装置的可操作性。
定位装置还包括可由操作员操作的操作杆,以在径向上移动第二构件。第二构件可以是轴线在径向上延伸的销。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切削装置包括被构造成能够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个侧向倾斜位置中的任意一者的第一与第二定位装置。第一与第二定位装置各包括第一构件或至少一个第二构件。第一构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某一者上。至少一个第二构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另一者上,以便第一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构件接触,从而根据第一构件的位置将刀具单元定位于不同的侧向倾斜位置。在这种安排下,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个侧向倾斜位置。
第一定位装置与第二定位装置可彼此独立操作。切削装置可以具有能将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的第三定位装置。至少一个第二构件可以是多个螺栓,并且所述多个螺栓与基件和支承件中的另一者螺纹连接。
可由第一定位装置定位的侧向倾斜角度可以包括45°倾斜位置和48°倾斜位置,而可由第二定位装置定位的侧向倾斜角度可以包括22.5°倾斜位置和33.9°倾斜位置。
第一定位装置的第一构件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一者上,并且第一构件可以具有多个定位表面,所述定位表面与第一构件的旋转轴线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从而取决于第一构件的位置,所述任一定位表面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二构件相接触。
作为选择,第一构件可以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一者上,而多个第二构件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一构件不同的位置,以便根据第一构件的位置,使所述第一构件与至少一个第二构件相接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切削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一倾斜位置。第二定位装置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至少一个第二倾斜位置。第一定位装置具有第一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的一者上,以便第一构件可以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构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的另一者上。当第一构件位于工作位置时,其可以与第二构件中的任一个接触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或者至少一个第一倾斜位置。当第一定位装置的第一构件位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至少一个第二侧向倾斜位置。因此,通过操作第一定位装置的第一构件,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至少三个不同的倾斜位置。因此,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将刀具单元定位于侧向倾斜位置。
第二定位装置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第二侧向倾斜位置和第三侧向倾斜位置。定位装置还可以具有第三构件和两个第四构件。第三构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的一者上。第四构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的另一者上。第三构件可以和第四构件相接触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第二侧向倾斜位置和第三侧向倾斜位置。
第二构件和/或第四构件可以具有螺栓,所述螺栓被螺纹连接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一者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台式切削装置的枢转支承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线(3)-(3)的横剖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位于竖直位置时,从后侧观察枢转支承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4是类似于图3的横剖视图,但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5°位置时的操作;
图5是类似于图3的横剖视图,但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5 °位置时的操作;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台式切削装置的透视图,并示出了从前右上方观察的定位装置;
图8是定位装置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22.5°位置时的操作;
图9是沿箭头(9)方向的定位装置的右视图,并示出了位于对应于定位销锁止位置的开关杆;
图10是沿图8中线(10)-(10)的纵剖视图,并示出了位于锁止位置的定位销;
图11是定位装置的右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位于右倾22.5°位置时,位于对应定位销解锁位置的开关杆;
图12是类似于图8的纵剖视图,并示出了处于解锁位置的定位销;
图13是枢转支承装置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刀具单元位于竖直位置下的状态;
图14是类似于图13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5°位置时的操作;
图15是类似于图13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5 °位置时的操作;
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枢转支承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7中箭头(18)的方向观察除去了一部分的枢转支承装置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时的操作;
图19是枢转支承装置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时的操作;
图20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22.5°位置时的操作;
图21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22.5 °位置时的操作;
图22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33.9°位置时的操作;
图23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33.9°位置时的操作;
图24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5 °位置时的操作;
图25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5°位置时的操作;
图26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7°位置时的操作;
图27是类似于图19的正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7°位置时的操作;
图2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的侧视图;
图29是图28中台式切削装置的枢转支承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0是沿图29中箭头(30)的方向从后侧观察支承装置内部结构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时的操作;
图31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5°位置时的操作;
图32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5 °位置时的操作;
图33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8°位置时的操作;
图34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8°位置时的操作;。
图35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22.5 °位置时的操作;
图36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22.5°位置时的操作;
图37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33.9°位置时的操作;
图38是类似于图30的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33.9°位置时的操作;
图3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的枢转支承装置的后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竖直位置时的操作;
图40是类似于图39的后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5 °位置时的操作;
图41是类似于图39的后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右倾45°位置时的操作;
图42是类似于图39的后视图,并示出了当刀具单元定位于左倾48°位置时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下文中所公开的各种附加技术特征以及所给出的技术启示可以单独地应用,也可以与其他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启示结合使用以提供改进的切削装置。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所述实施例中既有这些附加技术特征和技术启示的单独应用,也有相互的结合使用。这种详细的描述仅用于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技术启示的优选方案的更多实施细节,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只有权利要求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和步骤不是本发明在广义上的实践,而仅仅是特别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另外,所述典型实施例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多种技术特征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从而为本发明提供附加的有益实施方式,但在此处不做列举。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15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装置1进行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切削装置通常包括可将工件W置于其上的工作台(工作台)2。底座3对工作台2进行支承,从而工作台2可以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水平地转动。支承件4设置在工作台2的后部(图1中所示的左端部)。刀具单元10支承于支承件4上。操作切削装置1的操作员可以位于如图1所示的右侧。故在描述中以操作员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为前侧,以与操作员相对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为后侧。另外,在描述中分别以操作员的右侧和左侧作为右侧和左侧。可由操作员操作的手柄2a以及用于锁定工作台的转动位置的锁定机构2b置于工作台2的前侧,并且,上述锁定机构对工作台的转动位置的锁定可以被解除。
用于在平行于工作台2表面的方向(即,水平方向)上定位工件W的挡板5设置在工作台2的上方。所述挡板5与底座3相连,并在工作台2上方延伸。挡板5与工作台2的上表面以小的间隙相隔,从而工作台2的转动不会受到挡板5的干涉。在通过挡板5对工件W定位后,可由夹紧装置(未示出)对工件W进行固定。
支承件4包括:一对左右滑动杆6,用以支承刀具单元10,从而刀具单元1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工作台2滑动;枢转支承装置20,用以使刀具单元10在操作员的左右方向(即,图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倾斜;以及支承臂8,用以使刀具单元10在竖直方向上倾斜。当通过左右滑动杆6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刀具单元10而切削工件W时,如图1所示,刀具单元10从右侧移动到左侧。
支承臂8具有倒L形的结构。刀具单元10的主体箱11经由转轴9与支承臂8的前端以可在竖直平面内绕转轴9转动的方式连接。主体箱11覆盖圆形切削刀具12的大致上半部,所述圆形切削刀具12具有支承于主体箱11上的轴13,该轴13可以转动。所述轴13经由减速齿轮机构与电动机(未示出)相连。所述电动机安装在主体箱11的背部。因此,当驱动电动机时,如空心箭头12a所示,切削刀具12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13的转动轴线与切削刀具12的转动轴线重合。
适于由操作员抓握的把手14设置在主体箱11的背部,并且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开关杆或扳机15。因此,当操作员握住把手14并以其手指扣动扳机时,电动机开始带动切削刀具12旋转。操作员在握住把手14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摆动刀具单元10时,转动的切削刀具12可以对工件W进行切削。相应于刀具单元10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活动罩16可以开放或关闭切削刀具12的下半部。更明确地说,在活动罩16和支承臂8的前部之间设置有连接臂17。连接臂17的后端(如图1所示的左端)经由支承轴17a以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与支承臂8的前部连接。所述支承轴17a相对于转轴9偏移一段预定的距离。当刀具单元10在竖直平面内摆动时,连接臂17绕支承轴17a相对于支承臂8转动。因此,当刀具单元10在竖直平面内向下摆动时,活动罩16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打开。这样,切割刀具12的下半部被逐渐开放。另一方面,当刀具单元10向上摆动时,活动罩16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切割刀具12的下半部被逐渐关闭。
下面对枢转支承装置20进行说明。枢转支承装置20包括基件21和支承件22。所述基件21固定安装于滑动杆6的后端,从而通过滑动杆6将基件21支承在工作台2的后部上。
如图2所示,支承件22经由支承轴23与基件21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承轴23平行于工作台2的上表面延伸,并且垂直于切削刀具12的转动轴线。另外,从俯视图上看,支承轴23的轴线延伸经过工作台2的回转中心。支承臂8与支承件22一体成型。因此,可以通过绕支承轴23转动支承件22,而使切削单元10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可以通过紧固件24对支承件22相对基件21的转动位置进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24为紧固螺钉并具有螺纹杆24a,该螺纹杆24a与形成在基件21上的螺纹孔21接合。因此,通过转动紧固件24以上紧螺纹杆24a,可以将支承件22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而通过反向转动紧固件24以松开螺纹杆24a,可以使支承件22能够相对于基件21转动。
支承件22相对于基件21的转动位置,以及刀具单元10最终的左向或右向倾斜位置(即,侧向倾斜位置)可以被设置在各个不同的角度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设定的角度位置包括:0°位置(即,竖直位置);右倾位置,包括右22.5°位置、右33.9°位置和右45°位置;以及左倾位置,包括左22.5°位置、左33.9°位置和左45°位置。当处于0°位置时,切削刀具12位于图3所示的参考平面S内,该参考平面S垂直于工作台2的上表面。当处于左或右22.5°位置、左或右33.9°位置、以及左或右45 °位置时,切削刀具12分别相对于参考平面S倾斜相应角度。
当以切削刀具12的转动轴线(即,轴13的轴线)平行于工作台2上表面的形式对工件W进行切削时,采用的是0°位置或竖直位置。因此,在该位置上,切削刀具12垂直于工作台2的上表面。所述0°位置或竖直位置在切削工件时最为常用,并可以由第一定位装置30所设定。
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0包括定位杆31(第一定位件),该定位杆31经由支承轴32枢转地支承于支承件22内。所述支承轴32平行于支承轴23延伸。扭簧(未示出)通常使定位杆31趋于绕支承轴32转动,从而使定位杆31保持在限定位置,在该位置上,定位杆31抵压在支承件22的内壁上。在图3中,以实线表示定位杆31的工作位置,而以点划线表示定位杆31的非工作位置。
第一、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止动件)与基件21螺纹连接。更确切地说,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从基件21的外侧与基件21的大致上半部螺纹连接,从而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的螺纹端部伸入基件21内。因此,可以通过分别转动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从基件21的外侧调节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伸入基件21内的长度。所述第一止动螺栓33构成第一止动机构30的一个部件,而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构成第二定位装置40的部件,将在后对此做出说明。
所述第一止动螺栓33在圆周方向上位于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之间,并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止动螺栓33大体上沿平行于工作台2的上表面方向延伸。在图3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止动螺栓34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45°位置。在图3中位于左侧的第三止动螺栓35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45°位置。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分别定向为相对工作台2的上表面45°倾斜。
通过调节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的伸入长度,可以分别对0°位置、右45°位置和左45°位置进行微调。
如图3所示,当定位杆31的末端部与第一止动螺栓33接触时,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0°位置上。随后可以通过对紧固件24进行上紧操作,使基件21在其转动方向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从而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0°位置上。
当定位杆31保持在其末端与支承件22的内周壁相接的工作位置上时,所述刀具单元10可以向左倾斜而不能向右倾斜。为使刀具单元10能够向右倾斜,需将定位杆31从工作位置移至非工作位置。可以通过按压安装在支承件22侧面上的按钮36(第一操作件)来移动定位杆31。所述按钮36具有伸入支承件22内的操作轴36a。当定位杆31处于工作位置时,操作轴36a的末端与形成于定位杆31上的突起31a相对。弹簧(未示出)使操作杆36a通常保持在其末端与突起31a以微小距离相隔的位置上。因此,当操作员克服弹簧的加载力,如图3所示向左推动按钮36时,操作轴36a的末端与突起31a相抵压,从而,如图3中的点划线所示,定位杆31从工作位置转动至非工作位置。
当定位杆31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定位杆31的末端不与第一止动螺栓33接触。因此,支承件22可以在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相对基件21转动,  从而刀具单元10可以向右倾斜。若操作员在刀具单元10经过0°位置(即,竖直位置)后松开按钮36,定位杆31会自动返回其工作位置。因此,如果刀具单元10在经过0°位置后被反向倾斜,定位杆31会再次接触第一止动螺栓33,从而刀具单元10可以被精确地定位在0°位置上。
下面对第二定位装置40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定位装置40包括具有锥形末端41a的定位销41(第二定位件)。所述定位销41靠近支承臂8的基部,并设置在支承件22的上部。定位销41平行于支承轴23延伸,并被支承件22的上部所支承,从而定位销41可以在预定的范围内沿轴向移动。压缩弹簧42对定位销41向前方(图2中的右方)施加加载力,从而定位销41通常保持在锁定位置上,以防止支承件22相对于基件21转动,对此将在后文中做出说明。当定位销41克服压缩弹簧42的加载力从锁定位置轴向移动至解锁位置时,所述支承件22可以相对于基件2 1转动。另外,当定位销41位于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定位销41的侧面可与第二止动螺栓34或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将在后对此做出说明。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销41可以在锁定位置、解锁位置和中间位置不同的功能。
通过对切换件45(第二操作件)的操作,可以使定位销4 1在锁定位置、解锁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切换件45安装于支承臂8基部的侧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件45为圆柱状的旋钮或拨盘。所述切换件45具有伸入支承臂8的杆46。所述杆46由支承臂8所支承,从而杆46可以绕其轴线旋转。杆46的末端位于支承臂8内,并且其上连接有驱动板47。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板47具有一对平行的延伸部47a,在这对延伸部47a之间界定有一缺口,定位销41延伸穿过该缺口。如图2所示,驱动杆43连接在定位销41的局部上,并经由该处沿定位销4 1的径向延伸。该驱动轴43具有相对的端部,所述端部能够分别从后侧接触驱动板47的延伸部47a。由于定位销41被压缩弹簧42施以朝向锁定位置的加载力,驱动轴43的相对端部受迫而与所述延伸部47a接触。
当操作员旋动切换件45时,杆46绕其轴线旋转,从而驱动板47围绕杆46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如图2中以点划线所示。当驱动板47向后(如图2中向左)转动时,驱动杆43受迫而向后移动,从而定位销4 1能够克服压缩弹簧42的加载力从锁定位置移动至中间位置,并进一步移动至解锁位置。另一方面,当驱动板47向前(如图2中向右)转动时,驱动轴43跟随驱动板47的运动而向前移动,从而定位销41可以从解锁位置移动至中间位置,并进一步移动至锁定位置。在图2中,以点划线示出了当定位销41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上时,定位销41和驱动板47所处的位置。以实线示出了当定位销在中间位置上时,定位销41和驱动板47所处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凹陷装置50设置于基件21内,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定位孔51L、51R、52L和52R(定位部)。所述第一至第四定位孔51L、51R、52L和52R形成于基件21的壁部内,所述壁部与支承件22相对并且大致垂直于支承轴23延伸。第一至第四各定位孔51L、51R、52L和52R构成为圆孔,并且所述圆孔的直径和深度被确定为能够允许定位销41的插入,直至锥形末端41a到达孔深的中部位置。另外,所述第一至第四定位孔51L、51R、52L和52R位于以支承轴23的轴线(即,支承件22的转动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该圆周的半径等于定位销41的轴线与支承轴23的轴线的间距。因此,当支承件22绕支承轴23相对于基件21转动,以使刀具单元10在左右方向上倾斜时,定位销41可以移动到其轴线与第一至第四定位孔51L、51R、52L和52R中任一孔的轴线重合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第一和第三定位孔51L和52L位于参考平面S的左侧,而第二和第四定位孔51R和52R位于参考平面S的右侧。另外,第一和第三定位孔51L和52L与第二和第四定位孔51R和52R关于参考平面S对称。当刀具单元10处于0°位置时,定位销41的轴线位于参考平面S内。如前所述,当第一定位装置30的定位杆31与第一止动螺栓33接触以限制支承件22相对基件21转动时,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0°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定位销41被保持为仅与支承件22对面的基件21的壁部接触。
较为靠近参考平面S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51L和51R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偏离参考平面22.5°角。较为远离参考平面S的第三和第四定位孔52L和52R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偏离参考平面33.9°角。因此,当通过旋动切换件45而使定位销4 1插入第一定位孔51L时,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22.5°位置上。与之相似,当定位销41插入第二定位孔51R时,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22.5°位置上。类似地,当定位销41插入第三定位孔52L时,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33.9°位置上。当定位销41插入第四定位孔52R时,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33.9°位置上。在定位到所述的任意位置上后,可以通过操作紧固(固定)杆25上紧紧固件24,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当定位销41位于中间位置上时,定位销41不会插入到第一至第四定位孔51L、51R、52L和52R的任一孔中。然而,由于刀具单元10分别向左和向右转动,所述定位销41的侧面可以与第二止动螺栓34以及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
图4示出了当刀具单元10左倾45°角,而定位销41保持在中间位置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定位销41的侧面与第二止动螺栓34接触。因此,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在左45 °位置。图5示出了当刀具单元10右倾45 °角,而定位销41保持在中间位置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定位销41的侧面与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因此,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在右45 °位置。
为了将刀具单元从右倾或左倾的位置切换到其他倾斜位置上,操作员可旋动切换件45,从而克服压缩弹簧42的加载力将定位销41转换到中间位置或解锁位置,以使定位销41从其所插入的定位孔51L、51R、52L或52R中移出。
当通过操作切换件45将定位销41移至解锁位置时,定位销41后退至不与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接触的位置(图2中的最左位置)。因此,可以使刀具单元10向左倾斜大于45 °角(例如,48°)。另外,通过按压按钮36以将定位杆31移动至非工作位置,可以使刀具单元10向右倾斜大于45°角(例如,48°)。在使刀具单元10向右或向左倾斜例如48°角后,可以通过操作紧固杆25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卡止机构48与切换件45的圆周表面相关。通过该卡止机构48,可以将切换件45保持在对应于锁定位置、中间位置和解锁位置的三个转动方向不同的位置上。
所述卡止机构48包括卡合件48b,通过压缩弹簧48a对所述卡合件48b向远离切换件45的方向,即从切换件45径向向外的方向施以加载力。所述卡止机构48进一步包括第一凹陷部8a、第二凹陷部8b和第三凹陷部8c,所述第一凹陷部8a、第二凹陷部8b和第三凹陷部8c形成于支承臂8的侧表面内所形成的圆弧槽的圆周表面上,用以容纳切换件45。所述第一凹陷部8a、第二凹陷部8b和第三凹陷部8c位于与切换件45的外圆周表面相对的位置上,并处于约45 °的角度范围内,从而分别对应于定位销41的锁定位置、中间位置和解锁位置。如前所述,当切换件45转动时,杆46绕其轴线旋转,以使驱动板47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使定位销41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见图2)。
当切换件45转动到对应于定位销41的锁定位置的位置上时,卡合件48b与第一凹陷部8a卡合,从而可以将定位销41保持在锁定位置。当切换件45转动到对应于定位销41的中间位置的位置上时,卡合件48b与第二凹陷部8b卡合,从而可以将定位销41保持在如图2中以实线表示的中间位置。当切换件45转动到对应于定位销41的解锁位置的位置上时,卡合件48b与第三凹陷部8c卡合,从而可以将定位销41保持在解锁位置。通过在将定位销41保持在解锁位置的同时松开紧固杆25,可以使刀具单元10从0°向左倾斜。也可以通过按压按钮36使刀具单元10向右倾斜。以操作员的手指克服压缩弹簧48a的加载力按压卡合件48b,可以使卡合件48a脱离第一凹陷部8a(或第二凹陷部8b或第三凹陷部8c),从而使切换件45能够自由转动。
如前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1,当定位销41被插入到定位凹陷装置50(更明确地说,定位孔51L、51R、52L和52R中任一孔)中时,可使支承件22关于支承轴23的转动位置固定。换言之,可以固定或主动定位刀具单元10的侧向倾斜位置,而无须使用角度盘进行检测。因此,可以快速并精确地进行对刀具单元10的定位操作。由此,提高了台式切削装置1的可操作性。
另外,由于在相对参考平面S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定位销41的多个定位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左侧设置有两定位孔51L和52L而在右侧设置有两定位孔51R和52R),从而可以在左侧和右侧分别设定多个角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2.5°位置和45°位置)。因此,可以增加操作员能够选择的倾斜角度的数量,这样使得台式切削装置1可以用于多种切削模式。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多种方式的变型。例如,尽管使用定位销41作为定位件,也可以使用具有楔形末端的块状件。此外,尽管定位凹部装置50具有定位孔,也可以使用狭槽代替所述定位孔,所述各个狭槽界定在设置于倾斜方向上的相对壁之间,以容纳倾斜方向上的相对侧上的定位件,从而防止定位件在倾斜方向上移动。
此外,尽管本发明结合台式切削装置1进行描述,所述台式切削装置1具有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刀具单元10的滑动机构,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不具有滑动机构的切削装置。
另外,可以将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到35替换为以不可调节的方式相对于基部21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止动件。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6至15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60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因此,相同的部件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不重复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如图6所示,台式切削装置60具有用于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侧向倾斜位置的第二定位装置70。另外,台式切削装置60包含上、下滑动机构。所述下滑动机构包括一对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滑动杆6,并且所述滑动杆6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位于工作台2下方。第二定位装置70安装在滑动杆6的后端。所述上滑动机构在图6中以参考标号61标注,并插置于第二定位装置70和刀具单元10之间。上滑动机构61包括一对左右滑动杆62和滑动支承件63,所述滑动支撑件63以滑动杆62可相对其滑动的方式对滑动杆进行支承。滑动支承件63安装在支承臂64的上部,所述支承臂64与第二定位装置70的支承件72一体成型。刀具单元10经由支架65支承在滑动杆62的前端。更明确地说,刀具单元10经由转轴66以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架65上。由于刀具单元10经由上、下滑动机构支承于工作台2上,较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台式切削装置1而言,可以使滑动刀具单元10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较大的距离。因此,可以切削具有大尺寸的工件。
在图7至15中详细示出了第二定位装置70,所述第二定位装置70包括位于工作台2一侧的基件71(即该基件71与工作台相关)和位于刀具单元10一侧的支承件72(即该支承件72与刀具单元相关)。基件71安装于滑动杆6的后端。如图10、12至15所示,支承件72经由支承轴7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基件71所支承。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承轴23,支承轴73平行于工作台2的上表面延伸,并且垂直于切削刀具12的转动轴线。另外,从俯视图上看,支承轴73的轴线延伸经过工作台2的回转中心。因此,当支承件72绕支承轴73相对于基件71转动时,切削单元10在左右方向上倾斜。可以通过对紧固杆25进行转动操作以上紧紧固件24,从而对支承件72相对基件71的转动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反向转动紧固杆25以松开紧固件24,可以使支承件72能够相对于基件71转动。在图7至15中省略了紧固杆25和紧固件24。
第二定位装置70亦被构造为能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除左、右45°位置外的多个侧向倾斜位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60还包括用以确定刀具单元10的0°位置的第一定位装置80。在图13至15中详细示出了第一定位装置80。请注意图13至15示出了从前侧观察支承件72的内部结构,并且该观察方向与图3至图5的观察方向相反。
如图13至15所示,第一定位装置80包括定位杆81(第一定位件),该定位杆81经由支承轴82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件72内,所述支承轴82平行于支承轴73延伸。扭簧87使定位杆81趋向于锁止位置,在该锁止位置下,定位杆81的末端径向向外定位(如图13至15中的逆时针方向)。
按钮86(第一操作件)安装在支承件72的左侧(见图6),并具有伸入支承件72的驱动轴86a。按钮86在图15中以点划线表示,而在图13和14中均被省略。当按钮86被按入支承件72时,驱动轴86a克服扭簧87的加载力并朝解锁方向(如图13至15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定位杆81。
第一止动螺栓83与基件71的右侧部螺纹连接。通过定位杆81与第一止动螺栓83的接触,可以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0°位置。
第二止动螺栓84与支承件72的右侧部螺纹连接,并伸入支承件72。第三止动螺栓85与支承件72的左侧部螺纹连接,并伸入支承件72。因此,当刀具单元10侧向倾斜时,第二和第三制动螺栓84和85与刀具单元10一起移动。另一方面,第一制动螺栓83不与刀具单元10一起移动。因此,所述第二定位装置7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位装置30有所不同。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到35都安装在基件21上,并且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到35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随刀具单元10的侧倾运动而改变。
基件71内壁的上部形成有止动块74。如图14所示,通过第二止动螺栓84与止动块74右侧表面的接触,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在左45°位置。如图15所示,通过第三止动螺栓85与止动块74左侧表面的接触,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在右45°位置。
通过仅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即可使刀具单元10的位置可以在如图13所示的0°位置和如图14所示的左45°位置之间改变,这是因为定位杆81从第一止动螺栓83移开。另一方面,为了使刀具单元10的位置在如图13所示的0°位置和如图15所示的右45 °位置之间改变,操作员应该将刀具单元10向左倾斜一个小的角度,随即按压按钮86以使定位杆81从与第一止动螺栓83相对的位置向下移动,这样定位杆81将不与第一止动螺栓83接触。此后,操作员可倾斜刀具单元10直至第三止动螺栓85与止动块74的左端表面接触。由此,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于右45°位置。通过操作紧固杆25,可使刀具单元10固定于如图13所示的0°、如图14所示的左45°和如图15所示的右45 °中的任一位置。
第二定位装置70包括定位销75(第二定位件)。定位销75相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位销41,与之不同的是所述定位销75安装在基件71上。更明确地说,该定位销75支承于止动块74内形成的支承孔74a中,并平行于支承轴73延伸。定位销75具有从止动块74分别向前、后延伸的前、后端。定位销75的后端具有带锥形外表面的锥形末端75a。该锥形末端75a的前端经由大直径部与定位销75的保持部相接,所述大直径部具有比定位销75的保持部更大的直径。压缩弹簧76设置在大直径部前端和形成于支承孔74a内表面上的台阶部之间,这样定位销75受到朝向锁止位置的加载力(如图10和12所示的右向)。
板簧77的上端部与从止动块74中向前伸出的定位销75相接。板簧77的下端部被钳夹在支承轴73的轴头73a和基件71之间,从而被固定在大致处于基件71中部的位置上。驱动凸轮78位于板簧77的后侧,并安装在凸轮轴79上,从而驱动凸轮78可以与凸轮轴79一同转动。切换杆90(第二操作件)安装在凸轮轴79的右端,所述凸轮轴79从基件71的右侧部伸出。因此,凸轮轴79随着切换杆90的左右转动而旋转。驱动凸轮78具有驱动臂78a。
如图9所示,当操作员将切换杆90转动到前侧时,驱动凸轮78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驱动凸轮78如图10所示向下移动。因此,板簧77从支承轴73的轴头73a竖直向上延伸,从而定位销75借助于压缩弹簧76的加载力移动至锁止位置。另一方面,当操作员如图11所示将切换杆90转到后侧(远离操作员)时,驱动凸轮78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驱动凸轮78如图12所示向上移动。因此,板簧77受迫而克服自身弹力向前移动,从而板簧77的上端也向前移动。由此,定位销75克服压缩弹簧76的加载力移至解锁位置。
以这种方式,当切换杆90转动时,驱动臂78a旋转导致板簧77在前后方向上变形,并最终使得定位销75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板簧77为用于移动定位销75的切换杆90的转动操作带来约束感。由此,该约束感使得操作员能够清楚地区分定位销75的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从而提高了台式切削装置60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定位装置70,通过转动安装在刀具单元10倾斜时不转动的基件71侧端部的切换杆90,使定位销75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与之相反,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位装置40,通过转动安装在刀具单元10倾斜时转动的支承件22上的切换件45,使定位销41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实施方式在此方面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3至15所示,第二定位装置70还具有形成在支承件72壁部上的第一至第四定位孔91L、91R、92L和92R(定位部),所述支承件72壁部与基件71相对并大致垂直于支承轴73延伸。各第一至第四定位孔91L、91R、92L和92R被构造成圆孔,以使定位销75能够插入。另外,第一至第四定位孔91L、91R、92L和92R位于以支承轴73的轴线(即,支承件72的旋转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圆周的半径等于定位销75的轴线与支承轴7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一和第三定位孔91L和92L位于参考平面S的左侧,而第二和第四定位孔91R和92R位于参考平面S的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平面S包含支承轴73的轴线和以支承轴73的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的一点,当刀具单元位于0°位置时,定位销75与该点接触或相对。
距参考平面S较近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91L和91R分别从参考平面S向左、右方向偏离22.5°角。距参考平面S较远的第三和第四定位孔92L和92R分别从参考平面S向左、右方向偏离33.9°角。各第一至第四定位孔91L、91R、92L和92R都被构造成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和深度被确定为,允许定位销75插入直至锥形末端75a到达孔深的中间位置。另外,第一和第三定位孔91L和92L与第二和第四定位孔91R和92R关于参考平面S对称。
如图10所示,当定位销75插入第一定位孔91L时,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在如图8所示的左22.5 °位置。相似地,当定位销75插入第二定位孔91R时,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于右22.5 °位置。当通过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超过左22.5°位置而使定位销75插入第三定位孔92L时,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于左33.9°位置。当通过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超过右22.5°位置而使定位销75插入第四定位孔92R时,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于右33.9°位置。通过操作紧固杆25,刀具单元10可以固定于如上所述的任一位置。
如图13所示,当在通过定位杆81与第一止动螺栓83的接触使刀具单元10处于0°位置的状态下,将切换杆90转向锁止位置时,定位销75在第一定位孔91L和第二定位孔91R的中间位置与支承件72的壁部接触。如图14所示,当在通过第二止动螺栓84与止动块74右侧表面的接触使刀具单元10位于左45°位置的状态下,将切换杆90转向锁止位置时,定位销75在第四定位孔92R的右侧位置与支承件72的壁部接触。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当在通过第三止动螺栓85与止动块74左侧表面的接触使刀具单元10位于右45°位置的状态下,将切换杆90转向锁止位置时,定位销75在第三定位孔92L的左侧位置与支承件72的壁部接触。
如图10所示,为容纳板簧77、驱动凸轮78和凸轮轴79,在基件71的前部形成凹部71a。支承轴73的轴头73a也位于凹部71a内。盖子93连接在基件71的前部以覆盖凹部71a。图8示出了盖子93被移除时的状态。
第二定位装置70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角度盘装置95和96。借助于所述角度盘装置95和96,操作员可以快速而准确的读出刀具单元10的倾斜角度。第一角度盘装置95作为主刻度盘装置并具有指针95a和角度盘显示装置95b。指针95a与基件71的上部相连。角度盘显示装置95b连接在刻度盘95c的前表面上,所述刻度盘95c与支承件72的上部固定连接,并从该处基本竖直的向上延伸。角度盘显示装置95b具有以1°角彼此相隔的刻度线。指示0°、15°、22.5°、30°、33.9°和45°的刻度线上标示有相应的角度值。
第二角度盘装置96作为副刻度盘装置并具有指针96a和角度盘显示装置(未示出)。指针96a连接在支承件72上部的前表面上。第二角度盘装置96的角度盘显示装置包括刻入基件71上表面的刻度线标记。第二角度盘装置96的角度盘显示装置上的刻度线标记以5°角彼此相隔。
操作员可以在舒适的位置上从第一和第二角度盘装置95和96方便并正确地读出刀具单元10的倾斜角度。因此,由于角度盘显示装置95b的位置距刀具单元10的转动轴线(支承轴73)较远,从而可以确保两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较大,这样就可以精确地读出刀具单元10的倾斜角度。另一方面,由于第二角度盘装置96的刻度线标记显示于基件71的上表面,因此操作员可以从刻度线标记的前端和斜上方读取该刻度线标记。因此,可以在舒适的位置上读取刻度线标记。
另外,用于操作定位销75的切换杆90安装在基件71的侧端部,因此,操作员可以容易地观察到切换杆90。更明确地说,操作员可以在舒适的位置直接目视识别切换杆90的操作位置并对切换杆90进行操作。因此,第二定位装置70的可操作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切换杆90转动时,驱动凸轮78旋转以使板簧77变形,并最终移动定位销75。这样,板簧77为用于移动定位销75的切换杆90的转动操作带来约束感。这样,受约束感使得操作员能够清楚地区分定位销75的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从而提高了台式切削装置60的可操作性。另外,板簧77的加载力防止切换杆90停止在对应于定位销75的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第二定位装置70的误操作。
另外,由于切换杆90的转动带动定位销75,操作员可以通过手指来操作切换杆90。因此,较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拨动式切换件45,可操作性得到了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多种变型。例如,尽管台式切削装置60具有上、下滑动机构,这些滑动机构可以被省略。另外,定位销75可以替换成具有楔形末端。此外,定位孔可以替换成槽,所述各槽界定于设置在倾斜方向上的相对壁部之间,以容纳倾斜方向上的来自相对侧的定位件,从而防止定位件在倾斜方向上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6至27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60进行描述。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因此,相同的部件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不重复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支承件22固定于基件21的紧固件24具有螺纹杆24a。所述螺纹杆24a插入到形成于基件21下部的插孔21b中,并进一步插入形成于支承件22上的插槽22a。螺纹杆24a的端部从支承件22向后伸出。所述插槽22a具有以支承轴23的轴线为圆心的圆弧形结构。固定螺母26与螺纹杆24a的端部接合。因此,可以通过将固定螺母26相对螺纹杆24a上紧,以使支承件22固定于基件21。由此,刀具单元10可以被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例如0°位置或以期望角度侧向倾斜的位置。
所述固定螺母26安装在紧固杆25上,从而固定螺母26与紧固杆25一同旋转。因此,可以通过转动紧固杆25而将固定螺母26相对螺纹杆24a上紧或从螺纹杆24a上松开。通过松开固定螺母26,使得支承件22可以相对基件21转动,并从而可以侧向地倾斜刀具单元10。
如图18至27所示,第一定位装置130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位装置30。所述第一定位装置130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0°位置或者说竖直位置上,并且其包括扭簧37,所述扭簧37通常使定位杆3 1趋于在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绕支承轴32转动,从而使定位杆31保持在限定位置,在该位置上,定位杆31抵压在支承件22的内壁上。
按钮36可以在操作员的操作下使定位杆31从其工作位置移至非工作位置,以便能够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所述按钮36包括操作杆36a和压缩弹簧36b,该压缩弹簧36b使操作杆36a通常保持在其末端与突起31a以微小距离相隔的位置上。
当操作员在刀具单元10经过0°位置(即,竖直位置)后松开按钮36,以从左倾位置向右倾位置倾斜刀具单元10时,所述扭簧37用于使定位杆31自动返回其工作位置。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与基件21连接。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所处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如图18所示,第一止动螺栓33与基件21的下部螺纹连接,而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分别与基件21的左部和右部螺纹连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第一止动螺栓33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0°位置上,而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分别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45°位置和右45°位置上。
第二定位装置140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定位装置40,并且其包括安装在基件21上的止动块150和安装在支承件22上的止动件141。
所述止动块15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轴23所支承,并且在圆周方向(转动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端部,所述相对的端部被构造为止动端150L和150R。所述止动端150L位于图18中的左侧,并且可以在刀具单元10向左倾斜时接触第二止动螺栓34。所述止动端150R位于图18中的右侧,并且可以在刀具单元10向右倾斜时接触第三止动螺栓35。因此,由于止动端150L和150R分别与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相接触,可使支承件22停止相对基件21转动,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倾和右倾的位置上。
所述止动块150具有径向外表面,该外表面呈以支承轴23的转动轴线为圆心的圆弧形。在止动块150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凹部,第一到第四定位凹部151到154在径向上依次形成。更明确地说,所述定位凹部151到154以径向向外的顺序设置,并且其深度在沿参考平面S的径向方向上依次减小。因此,第一定位凹部151的深度最大,而第四定位凹部154的深度最小。所述第三定位凹部153关于圆周方向位于第四定位凹部154中心。所述第二定位凹部152关于圆周方向位于第三定位凹部153中心。所述第一定位凹部151关于圆周方向位于第二定位凹部152中心。定位凹部151到154的周长依次递增。第一定位凹部151的周长被设定为足以容纳止动件41,将在后对此做出说明。
因此,第一定位凹部151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侧缘151a和151b、第二定位凹部152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侧缘152a和152b、第三定位凹部153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侧缘153a和153b,以及第四定位凹部154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侧缘154a和154b分别关于参考平面S对称,并被构造为阶梯状。
如图17所示,板簧155借助于螺钉156安装于止动块150的前侧表面(图17中为右侧表面)上。所述板簧155沿第一定位凹部151向上延伸,并且其具有插入到保持凹部21c内的上端,所述21c形成于基件21的上部中。板簧155的长度被设定为,使得在止动块150的整个转动范围内,板簧155的上端总是位于保持凹部21c内。由于板簧155的上端保持为插入到保持凹部21c内,因此止动块150通常保持在参考位置,在所述参考位置上,第一定位凹部151位于参考平面S内。另外,当止动块150从参考平面S向左或向右转动时,板簧155对止动块150施加使之返回参考平面S的加载力。换言之,止动块150绕支承轴23向左或向右转动需要克服板簧155的加载力。
所述止动件141设置在支承件22的上部,处于止动块150上方的位置上,从而止动件141的一端(图18中的下端)可以进入定位凹部151到154。止动件141的另一端(上端)向上延伸穿过支承件22的上部,并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由设置于支承臂8基部的保持壁部8d所支承。
卡合销142与止动件141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连接,并且从所述中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卡合销142位于保持壁部8d内。在卡合销142和保持壁部8d的上端部之间插入有弹簧。因此,止动件141的受力方向使其下端插入定位凹部151到154。从图17中看来,本实施方式中止动件141的受力方向为向下。
止动件141的上端进一步向上延伸经过保持壁部8d的上端部。卡合凸缘144通过螺钉145固定安装在止动件141的上端面上。所述卡合凸缘144具有盘状的结构,并且其直径大于止动件141的直径,从而卡合凸缘144从止动件141的上端面径向向外延伸。
操作员可以操作切换杆160以竖直地移动止动件141,从而止动件141伸入定位凹部151到154的距离可变。如图17和18所示,在支承臂8的侧壁上形成有扇形凹部161。所述切换杆160位于扇形凹部161内,并且通过支承轴162以可转动的形式安装在扇形凹部161的底部。卡合销163固定安装在切换杆160上,并经由形成在扇形凹部161的底壁上的插槽161a伸入支承臂8。所述插槽161a被构造为以支承轴162的轴线为圆心的圆弧形。如图18所示,卡合销163的端部延伸至止动件141的卡合凸缘144的下方。因此,当切换杆160绕支承轴162上下转动时,卡合销163沿插槽161a上下移动。于是,卡合销163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分量使得止动件141沿轴线方向竖直移动。由此,当卡合销163向上移动时,止动件141克服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当卡合销163向下移动时,止动件141在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作用下随卡合销163向下移动。
切换杆160可以借助于钢珠165和底部的五个保持凹部161b至161f保持在五个不同的旋转位置。所述钢珠165位于凹部161的底部和切换杆160与凹部161相对的表面之间。钢珠165受到压缩弹簧(未示出)的朝向凹部161底部的加载力。所述保持凹部161b至161f形成于凹部161的底部,并基本上等间隔地沿插槽161a的外圆周侧设置。因此,当钢珠165与保持凹部161b至161f中任一者弹性卡合时,就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保持凹部161b至161f的位置被设定为与止动件141关于定位凹部151到154的位置相对应,将在后对此做出说明。
如图17所示,当切换杆160转至最低位置时,钢珠165与位置最低的保持凹部161b卡合,从而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该位置上。在该状态下,卡合销163位于其下止点,而止动件141在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下行程终点),如图17和18所示。因此,止动件141的下端进入深度最大的第一定位凹部151。当操作员用力向上转动切换杆160时,钢珠165克服弹簧的加载力从保持凹部161b移开,并随后与保持凹部161c弹性卡合。当操作员继续用力向上转动切换杆160时,钢珠165克服弹簧的加载力从保持凹部161c移开,并随后与保持凹部161d弹性卡合。当操作员继续用力向上转动切换杆160时,钢珠165克服弹簧的加载力从保持凹部161d移开,并随后与保持凹部161e弹性卡合。当操作员继续用力向上转动切换杆160时,钢珠165克服弹簧的加载力从保持凹部161e移开,并随后与保持凹部161f弹性卡合。当操作员以这种方式用力向上转动切换杆160时,止动件141依次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该位置下止动件141的下端从定位凹部151中抽出并进入第二定位凹部152;第三位置,在该位置下止动件141的下端从第二定位凹部152中抽出并进入第三定位凹部153;第四位置,在该位置下止动件141的下端从第三定位凹部153中抽出并进入第四定位凹部154;第五位置(上行程终点),在该位置下止动件141的下端从第四定位凹部154中抽出。这样,当钢珠165分别与保持凹部161b至161f卡合时,可以将止动件141保持在第一、第二、第
三、第四和第五位置。
通过使定位杆31与第一止动螺栓33接触,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0°位置或者说竖直位置上。随后通过操作固定杆25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在刀具单元10固定于竖直位置时,可以通过绕转轴9竖直向下地转动刀具单元10而进行对工件的竖直切削操作。
当刀具单元10位于竖直位置时,板簧155弹性地保持止动块150,从而第一定位凹部151处于参考平面S内,如图17和18所示。当刀具单元10位于竖直位置时,切换杆160以及止动件141可以采取任何位置。
下面对将刀具单元10从竖直位置定位至右倾位置和左倾位置的操作进行描述,所述右倾位置包括右22.5°位置、右33.9°位置和右45°位置,所述左倾位置包括左22.5°位置、左33.9°位置和左45°位置。
首先,操作员将切换杆160转动至最低位置,以使止动件141位于如图18和19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止动件141的下端进入止动块150的第一定位凹部151。通过钢珠165与图17中所示的最低保持凹部161b的弹性卡合,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最低位置上。随后,操作员转动固定杆25以将其松开,从而使刀具单元10能够侧向地倾斜。
为了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22.5°位置,操作员将刀具单元10从竖直位置向左倾斜,以使止动件141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左移动,如图20所示。于是,位于第一定位凹部151左侧的侧缘151a被止动件141的下端所按压,从而止动块150受迫克服板簧155的加载力,绕支承轴23向左(图2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刀具单元倾斜了22.5°角时,止动块150的左侧止动端150L与第二止动螺栓34接触,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22.5°位置。
另一方面,为了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22.5°位置,操作员将刀具单元10从竖直位置向右倾斜,以使止动件141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右移动,如图21所示。于是,位于第一定位凹部151右侧的侧缘151b被止动件141的下端所按压,从而止动块150受迫克服板簧155的加载力,绕支承轴23向右(图2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在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以前,需要按动按钮36以使定位杆31移动至非工作位置。
当刀具单元倾斜了22.5 °角时,止动块150的右侧止动端150R与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22.5°位置。
在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或右22.5°位置后,操作员转动固定杆25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处位置。
为了将刀具单元10从左或右22.5 °位置转换到左或右33.9°位置,操作员松开固定杆25并将刀具单元10移回竖直位置。随后,操作员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上,止动件141的下端克服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位于第二定位凹部152内。当刀具单元10位于左或右22.5°位置时,操作员可以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通过钢珠165与保持凹部161c的弹性卡合,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所处位置上,从而使止动件141保持在第二位置。
当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到左33.9°位置时,操作员在止动件141保持于第二位置的同时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在刀具单元10向左倾斜移动的过程中,止动件141的下端首先与第二定位凹部152左侧的侧缘152a接触。当刀具单元10进一步向左倾斜时,止动块150在止动件141的作用下受迫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左转动。当刀具单元10转动到左33.9°位置时,止动块150的左侧止动端150L与第二止动螺栓34接触,如图22所示,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33.9°位置。通过操作固定杆25,可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
当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到右33.9°位置时,操作员按动按钮36,以使刀具单元10可以向右倾斜,操作员随后使刀具单元10例如从竖直位置或左33.9°位置向右倾斜。在刀具单元10向右倾斜移动的过程中,止动件141的下端首先与第二定位凹部152右侧的侧缘152b接触。当刀具单元10进一步向右倾斜时,止动块150在止动件141的作用下受迫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右转动。当刀具单元10转动到右33.9°位置时,止动块150的右侧止动端150R与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如图23所示,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33.9°位置。通过操作固定杆25,可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
为了将刀具单元10从左或右33.9°位置转换到左或右45°位置,操作员松开固定杆25并将刀具单元10移回竖直位置。随后,操作员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从第二位置移至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上,止动件141的下端克服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位于第三定位凹部153内。当刀具单元10位于左或右33.9°位置时,操作员可以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从第二位置移至第三位置。通过钢珠165与保持凹部161d的弹性卡合,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所处位置上,从而使止动件141保持在第三位置。
当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到左45°位置时,操作员在止动件141保持于第三位置的同时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在刀具单元10向左倾斜移动的过程中,止动件141的下端首先与第三定位凹部153左侧的侧缘153a接触。当刀具单元10进一步向左倾斜时,止动块150在止动件141的作用下受迫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左转动。当刀具单元10转动到左45°位置时,止动块150的左侧止动端150L与第二止动螺栓34接触,如图24所示,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45°位置。通过操作固定杆25,可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
当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到右45°位置时,操作员按动按钮36,以使刀具单元10可以向右倾斜,操作员随后使刀具单元10例如从竖直位置或左45°位置向右倾斜。在刀具单元10向右倾斜移动的过程中,止动件141的下端首先与第三定位凹部153右侧的侧缘153b接触。当刀具单元10进一步向右倾斜时,止动块150在止动件141的作用下受迫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右转动。当刀具单元10转动到右45°位置时,止动块150的右侧止动端150R与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如图25所示,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45°位置。通过操作固定杆25,可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装置140被设计为能够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或右47°位置,在该位置上,刀具单元10向左或向右倾斜47°角,超了过45°角。
为了将刀具单元10从左或右45°位置转换到左或右47°位置,操作员松开固定杆25并将刀具单元10移回竖直位置。随后,操作员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从第三位置移至第四位置,在第四位置上,止动件141的下端克服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位于第四定位凹部154内。当刀具单元10位于左或右45 °位置时,操作员可以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从第三位置移至第四位置。通过钢珠165与保持凹部161e的弹性卡合,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所处位置上,从而使止动件141保持在第四位置。
当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到左47°位置时,操作员在止动件141保持于第四位置的同时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在刀具单元10向左倾斜移动的过程中,止动件141的下端首先与第四定位凹部154左侧的侧缘154a接触。当刀具单元10进一步向左倾斜时,止动块150在止动件141的作用下受迫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左转动。当刀具单元10转动到左47°位置时,止动块150的左侧止动端150L与第二止动螺栓34接触,如图26所示,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47°位置。通过操作固定杆25,可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
当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到右47°位置时,操作员按动按钮36,以使刀具单元10可以向右倾斜,操作员随后使刀具单元10例如从竖直位置或左47°位置向右倾斜。在刀具单元10向右倾斜移动的过程中,止动件141的下端首先与第四定位凹部154右侧的侧缘154b接触。当刀具单元10进一步向右倾斜时,止动块150在止动件141的作用下受迫与刀具单元10一同向右转动。当刀具单元10转动到右47°位置时,止动块150的右侧止动端150R与第三止动螺栓35接触,如图27所示,从而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47°位置。通过操作固定杆25,可以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述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101,可以通过第一定位装置130将刀具单元10设置在0°位置或者说竖直位置上。另外,刀具单元10可被定位在左或右22.5°位置、左或右33.9°位置、左或右45°位置以及左或右47°位置中的任一。通过定位杆31与第一止动螺栓33的接触,可以使刀具单元10定位在竖直位置,而通过止动块150的止动端150L和150R之一与相应的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之一的接触,刀具单元10可以被定位在左或右22.5°位置、左或右33.9°位置、左或右45 °位置以及左或右47°位置。
由于第二定位装置140用作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八个位置中的任意位置的主动止动装置,所述八个位置包括左和右22.5°位置、左和右33.9°位置、左和右45°位置以及左和右47°位置,因此可以快速地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期望的倾斜角度,而无须通过读取角度盘进行检测。
特别地,按照第二定位装置140,可以通过止动块150的止动端150L和150R之一与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34和35之一的接触来确定刀具单元10的倾斜位置。因此,可以快速地将刀具单元10精确定位在包括45°位置在内的多个倾斜位置上。
如果操作员想要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除左或右22.5°位置、左或右33.9°位置、左或右45°位置以及左或右47°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上,操作员可以转动切换杆160以将止动件141移至第五位置,在第五位置上,止动件141的下端克服压缩弹簧143的加载力从第四定位凹部154内中抽出。通过钢珠165与保持凹部161f的卡合,可以将切换杆160保持在所处位置上,从而使止动件141保持在第五位置。当止动件141处于第五位置时,止动件141可以随刀具单元10的左右倾斜而左右移动。然而,止动件141的下端不与定位凹部151至154中的任一接合。因而,止动块150保持在其初始位置上。因此,刀具单元10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47°角。在将刀具单元10倾斜到期望的角度位置后,操作员可以通过操作固定杆25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处的位置上。
另外,当止动件141处于第二、第三或第四位置时,止动件141可以相对于第二定位凹部152、第三定位凹部153或第四定位凹部154在对应凹部152、153或154的周向长度范围内移动。因此,通过在止动件141可以相对于相应的凹部152、153或154移动的范围内使刀具单元10向左或向右倾斜到适当的位置,将刀具单元10保持在该位置,并通过操作固定杆25将刀具单元10固定在所处的位置上,可以将刀具单元1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除0°、22.5°、33.9°、45°和47°之外的角度。
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多种方式的变型。例如,止动块150具有用于在左右方向的22.5°、33.9°、45°和47°角处定位的第一至第四定位凹部151至154,而这些角度可以改变为其他的角度。另外,增加定位凹部的数量可以使可定位的角度增加。
另外,虽然使用板簧155将止动块150弹性地保持在初始位置,也可以使用张力卷簧、压缩卷簧、扭簧或任何其他适用的弹簧来代替板簧155。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8至38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201进行描述。该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因此,相同的部件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不重复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第四实施方式的台式切削装置201包括分别与第一定位装置30和第二定位装置40对应的第一定位装置230和第二定位装置240。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第一定位装置230的定位件31在扭簧237的作用下趋于绕支承轴32转动,从而使定位杆31保持在限定位置,在该限定位置上,定位杆31抵压在形成于支承件22内壁上的限定部221a上。第一定位装置23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定位装置30基本相同。
另外,台式切削装置201包括第一至第三止动螺栓B1、B2和B3,所述第一至第三止动螺栓B1、B2和B3连接在基件21上并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到第三止动螺栓33、34和35。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一止动螺栓B1是第一定位装置230的构成部件。通过转动止动螺栓B1,可以改变第一止动螺栓B1伸入基件21的距离以对0°位置或者说竖直位置进行调节。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B2和B3构成第二定位装置240的一部分。
如图30所示,当定位杆31与支承件22的限定部221a接触并无法顺时针转动时,该定位杆31的末端231b与第一止动螺栓B1相接触,这样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于0°位置或者说竖直位置。
另外,可由操作员操作的按钮36用于将定位杆31从其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从而使刀具单元可以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一样向右倾斜。所述按钮36包括操作杆36a和压缩弹簧36b,该压缩弹簧36b使操作杆36a通常保持在其末端与突起31a以微小距离相隔的位置上。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装置240包括第一定位装置40A和第二定位装置40B。所述第一定位装置40A包括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B2和B3以及第一切换件233,并且被设计为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右45°和左、右48°的位置上。位于图30中左侧的第二止动螺栓B2可用于使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45°和左48°的位置上。位于图30中右侧的第三止动螺栓B3可用于使刀具单元10定位在右45°和右48°的位置上。第二和第三止动螺栓B2和B3相对工作台2的上表面倾斜,从而其螺纹杆的端部向下。
第一切换件233具有粗的杆状构造并且设置于支承轴23的下方。第一切换件233的后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插入形成于支承件22内的支承孔222a。因此,当支承件22相对于基件21转动以倾斜刀具单元10时,第一切换件233绕支承轴23与支承件22一同转动,同时与支承轴23保持平行。另外,第一切换件233可绕平行于支承轴23的轴线在支承孔222a中转动。如图29所示,第一切换件233的后端从支承孔222a的后端伸出。切换杆234连接在切换件233的后端,从而操作员可以使第一切换件233绕其轴线在例如90°的范围内旋转。卡止装置235可以将切换杆234保持在操作位置上。换言之,需要克服卡止装置235施加的保持力(加载力)而对切换杆234进行操作。
第一切换件233的前端进入基件21的内部。两平行的45°定位面233a和两平行的48°定位面233b形成于第一切换件233的前端部的侧表面上,并被构造成平面。平行的45 °定位面233a和48°定位面233b平行于第一切换件233旋转轴线延伸,并在圆周方向上以90°间隔交替设置。
第一切换件233的转动轴线与45°定位面233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切换件233的转动轴线与48°定位面233b之间的距离。因此,45°定位面233a之间的距离大于48°定位面233b之间的距离。在这种设置下,当转动切换杆234以使第一切换件23 3绕其轴线旋转时,可选择性的使45°定位面233a或48°定位面233b位于第一切换件233的移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切换件23 3的移动是由刀具单元10的侧倾移动引起。
为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5°位置,操作员可转动切换杆234以使45°定位面233a位于第一切换件233的移动路径上。切换杆234的这种位置将在下文中被称为“45°设定位置”。此后,操作员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直至左侧45°定位面233a与第二止动螺栓B2接触,如图31所示,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5°位置。另一方面,为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5°的位置,在切换杆234位于45°设定位置的同时,操作员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直至右侧45°定位面233a与第三止动螺栓B3接触,如图32所示,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5 °位置。
为使刀具单元10从左或右45°位置改变为左或右48°位置,操作员可转动切换杆234以使48°定位面233b位于第一切换件233的移动路径上。切换杆234的这种位置将在下文中被称为“48°设定位置”。此后,操作员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直至左侧48°定位面233b与第二止动螺栓B2接触,如图33所示,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8°位置。另一方面,为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8°位置,在切换杆234位于48°设定位置的同时,操作员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直至右侧48°定位面233b与第三止动螺栓B3接触,如图34所示,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8°位置。
以这种方式,通过在45°设定位置和48°设定位置之间以90°角转动切换杆234,可使刀具单元10定位在左或右45°位置(如图31和32所示)或者左或右48°位置(如图33和34所示)。
通过转动第二止动螺栓B2以改变其伸入基件21的长度,可以分别对左45°位置和左48°位置进行微调。类似地,通过转动第三止动螺栓B3以改变其伸入基件21的长度,可以分别对右45°位置和右48°位置进行微调。
下面对第二定位装置40B进行描述。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0B被构造为,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右22.5°位置和左、右33.9°位置。
除第一至第三止动螺栓B1至B3之外,第四至第七止动螺栓B4至B7与从基件21的上部向上凸起的上延伸部进行螺纹连接。上延伸部沿基件21的上部以预定的圆周长度延伸,并具有相对的周向末端。第四和第五止动螺栓B4和B5用于将刀具单元定位在右、左22.5°位置上,并且彼此关于参考平面S对称。第六和第七止动螺栓B6和B7用于将刀具单元定位在右、左33.9°位置上,并且彼此关于参考平面S对称。
另外,第四和第五止动螺栓B4和B5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垂直于参考平面S,并且其螺纹杆的端部彼此相对。第六和第七止动螺栓B6和B7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并且其螺纹杆的端部朝上。
如图29和30所示,第二切换件241在靠近支承臂8基部的位置上,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插入形成于支承件22上部的支承孔226b内。第二切换件241可选择性地位于轴向上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三个位置是用于左、右22.5°定位的前部位置、用于左、右33.9°定位的后部位置和位于后部位置后侧的非工作位置。
驱动板242通过螺钉243固定安装在第二切换件241的后部并从第二切换件241向上延伸。在驱动板242上形成有竖直延长的卡合槽242a。
卡合销245插入驱动板242的卡合槽242a中,并安装在倒L形中间板244的下部,所述中间板244安装在切换件246上。切换件246以可转动的方式收容在形成于支承臂8侧面上的凸起部8a中,这样切换件246可绕其轴线旋转。切换件246穿过凸起部8a从支承臂8的内部空间延伸至支承臂8的外部。切换杆247连接在切换件246位于支承臂8外侧的一端上。因此,当操作员转动切换件247时,切换件246可绕其轴线旋转。在切换杆247和与之相对的支承臂8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卡止装置249,从而可以使切换杆247保持在转动方向上三个位置中的适当位置。
当通过操作切换杆247而使切换件246旋转时,中间板244围绕切换件246的轴线在前、后方向上转动,从而使卡合销245绕切换件246沿圆周路径移动。因此,由于卡合销245与驱动板242的卡合槽242a卡合,驱动板24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由于卡合销245竖直运动分量被卡合槽242a所吸收,只有其前、后运动分量传递至驱动板242。第二切换件241在前、后方向上随着驱动板242一起移动。如前所述,切换杆247可由卡止装置249保持在三个位置中的适当位置。所述三个位置被设定为相应于第二切换件241的前部位置、后部位置和非工作位置。
当切换件241位于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的时候,其前端伸入弧形凹部250,所述凹部250形成于基件21的上部的与支承臂8的基部相对的上延伸部内。如图30所示,该具有弧形结构的凹部250在基件21的圆周方向上扩展。第四至第七止动螺栓B4至B7安装在基件21的上部的上延伸部的相对周向末端,同时其螺纹杆的端部伸入凹部250。
如图29所示,凹部250具有封闭的前侧和朝向支承臂8基部的敞开的后侧,从而第二切换件241的前部经由该敞开的后侧进入凹部250。在图29中,F表示第二切换件241的前部位于前部位置,R表示第二切换件241的前部位于后部位置,N表示第二切换件241的前部位于非工作位置。第二切换件241前部的F位设定为靠近凹部250的前端,R位设定为靠近凹部250的后端但仍在其内部,N位设定为在凹部250之外。
用于右、左22.5°定位的第四和第五止动螺栓B4和B5较之用于右、左33.9°定位的第六和第七止动螺栓B6和B7的前侧向前偏移,从而止动螺栓B4和B5位于与第二切换件241前端的F位对应的位置上,而止动螺栓B6和B7位于与N位对应的位置上。
因此,当在第二切换件241处于F位的同时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朝向图29纸面的前侧)时,第二切换件241的前端与第四止动螺栓B4接触,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22.5°位置(见图3 5)。当在第二切换件241处于F位的同时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朝向图29纸面的后侧)时,第二切换件241的前端与第五止动螺栓B5接触,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22.5 °位置(见图36)。
当在第二切换件241处于R位的同时向左倾斜刀具单元10(朝向图29纸面的前侧)时,第二切换件241的前端与第六止动螺栓B6接触,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33.9°位置(见图37)。当在第二切换件241处于R位的同时向右倾斜刀具单元10(朝向图29纸面的后侧)时,第二切换件241的前端与第七止动螺栓B7接触,从而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33.9°位置(见图38)。
如图30所示,参考平面S与第四和第五止动螺栓B4和B5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参考平面S与第六和第七止动螺栓B6和B7之间的距离。因此,当第二切换件241处于F位时,其将不与第六和第七止动螺栓B6和B7相互作用。另外,当第二切换件241处于R位时,其将不与第四和第五止动螺栓B4和B5相互作用。
当切换杆247转动到如图29中实线所示的最前位置时,第二切换件241处于最后的非工作位置N,在该位置上,第二切换件241的前端未伸入凹部250。当切换杆247转动到如图29中点划线所示的正中位置时,第二切换件241处于后位R,在该位置上,第二切换件241的前端伸入凹部250的后部。当切换杆247转动到最后位置时,第二切换件241处于前位F。
当第二切换件241处于非工作位置N时,其将不与各第四至第七止动螺栓B4至B7接触,因此,第二切换件241不用于对刀具单元10定位。当第二切换件241处于非工作位置N时,可进行对第一切换件233的操作,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右45°和左、右48°位置。另一方面,当第一切换件233不用于对刀具单元10定位时,可进行对第二切换件241的操作,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左22.5°位置和右、左33.9°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过结合使用第一定位装置230和包括定位装置40A、40B的第二定位装置240,可使刀具单元定位于0°位置,左、右22.5 °位置、左、右3 3.9°位置、左、右45°位置和左、右48°位置。特别地,可以通过第一切换件233与第二止动螺栓B2或第三止动螺栓B3的接触,以及第二切换件241与第四止动螺栓B4、第五止动螺栓B5、第六止动螺栓B6和第七止动螺栓B7的接触,从而设定右、左22.5°位置,右、左33.9°位置,右、左45°和右、左48°位置。因此,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对刀具单元10的定位操作。
由于操作员为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上述倾斜位置而使之倾斜移动时无须读取角度盘,从而可以快速而平稳地进行对刀具单元10的倾斜操作。
此外,由于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多个倾斜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22.5°位置、左、右33.9°位置、左、右45°和左、右48°位置),操作员可以从多个可设定的倾斜角度中选择其需要的倾斜角度。这可以扩大倾斜角度的选择范围。由此,可以应对多种模式的切削操作。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多种变型。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设定的倾斜角度有左、右22.5°、左、右33.9°、左、右45°和左、右48°,也可以改变这些设定的倾斜角度值或者增加除这些角度之外的倾斜角度。
此外,尽管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既有左倾位置又有右倾位置,也可以设计为,倾斜角度只能设置在左倾位置或在右倾位置,特别是当本发明应用于刀具单元只能向左侧或向右侧倾斜的台式切削装置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水平滑动机构。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9至42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该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第五实施方式的枢转支承装置260略微不同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枢转支承装置20,所述枢转支承装置20以可相对支承基部2 1转动的方式对支承件22进行支承。另外,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定位装置不同于第四实施方式中包含第一和第二定位装置230、240的定位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其它构造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图39至42只示出了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
参照39至42,对应于枢转支承装置20的枢转支承装置260包括基件261和支承件262,所述支承件262经由支承轴266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基件261接合。刀具单元10(未示出)经由支承臂8以可在竖直方向上倾斜的方式支承于支承件262上。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竖直位置上的定位件263安装在支承件262之内。定位件263经由支承轴264以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由支承件262支承。扭簧(未示出)对定位件263施加的加载力方向为,使所述定位件263的末端263a抵压在基件261的内壁261a上。图39示出了当末端263a抵压在基件261的内壁261a上时的状态。该位置是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竖直位置上的定位件263的工作位置。
按钮267对应于前述实施方式中按钮36,并且设置在支承件262的侧部。由此,操作员可以通过按压按钮267使定位件263从其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所述按钮267具有驱动轴267a,该驱动轴267a的末端与形成于定位件263的侧面上的突起263b相对。因此,当操作员将按钮267按入支承件262时,驱动轴267a与突起263b接触,并迫使定位件263在图39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图41和42示出了当定位件263移至非工作位置时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定位件263的末端263a与基件261的内壁261a分离。
定位件265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在多个侧倾位置,并一体形成于支承件262下部。所述定位件265具有块状构造,并且在以支承轴266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对的45 °定位面265a和48°定位面265b。
第一至第四止动螺栓C1、C2、C3和C4与基件261螺纹连接。第一止动螺栓C1对应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止动螺栓B1,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竖直位置。第二止动螺栓C2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5 °位置。
如图39所示,当定位件263的末端263a与第一定位螺栓C1接触时,可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竖直位置。如图40所示,当定位件263的末端263a与第二定位螺栓C2接触时,可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5°位置。
第三止动螺栓C3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5°位置,而第四止动螺栓C4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8°位置。通过定位件265的45°定位面265a与第三止动螺栓C3的接触,可以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5°位置。通过定位件265的48°定位面265b与第四止动螺栓C4的接触,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左48°位置。
当操作员未按压按钮267时(见图39和40中所示的位置),定位件263被保持在其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下,末端263a与基件261的内壁261a接触。当定位件263处于工作位置时,刀具单元10可定位于竖直位置(见图39),也可以定位于左45°位置(见图40)。因此,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竖直位置的定位件263也可以用于将所述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5°位置。
当通过操作按钮267将定位件263置于非工作位置时,可使刀具单元10定位于右45°位置和左48°位置。更明确的说,如图41所示,通过定位件265的45°定位面265a与第三止动螺栓C3的接触,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右45°位置。如图42所示,通过定位件265的48°定位面265b与第四止动螺栓C4的接触,可以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左48°位置。
可以通过分别旋动第一止动螺栓C1、第二止动螺栓C2、第三止动螺栓C3和第四止动螺栓C4,对竖直位置、左45 °位置、右45°位置和左48°位置进行微调。
如上所述,根据第五实施方式,除竖直位置之外,刀具单元10可以定位于左45°位置、右45°位置和左48°位置。因此,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这些侧向倾斜位置。另外,由于定位件263既可以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竖直位置,又可以用于将刀具单元10定位于左45°位置,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种倾斜位置上。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的变型。例如,由止动螺栓C2、C3和C4设定的倾斜角度可以改变为其它角度值。另外,尽管定位件265与支承件262一体成型,所述定位件265还能以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或可在支承件262的周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承件262上。在该变型中,可以改变定位件265的与第三止动螺栓C3和第四止动螺栓C4接触的表面,使之能够设定其它倾斜角度。

Claims (7)

1.一种切削装置,其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具有可将工件置于其上的工作台表面;
刀具单元;
切削刀具,所述切削刀具安装在刀具单元上并具有旋转轴线;
枢转支承装置,所述枢转支承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并支承刀具单元,从而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侧向倾斜刀具单元以使切削刀具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工作台表面倾斜,
其中,所述枢转支承装置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基件和被构造为支承刀具单元并与基件接合的支承件,从而使支承件可以相对于基件绕基件的旋转轴线转动;以及
第一定位装置被设置为能把所述刀具单元定位在竖直位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
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被构造为能够将刀具单元定位于多个侧向倾斜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
多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配置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一者上;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在基件和支承件中的另一者上,并可以在与任一定位部卡合的锁止位置和与所述定位部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改变可由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定位的侧向倾斜位置,其中,所述侧向倾斜位置包括45°倾斜位置,在45°倾斜位置下刀具单元相对竖直位置倾斜45°,而所述的竖直位置为刀具单元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于工作台表面延伸的位置,
所述切削装置还包括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接合,并可由操作员操作以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定位件,
其中,所述竖直位置和45°倾斜位置由多个定位件和多个止动件之间的接触确定,且能调整所述竖直位置和45°倾斜位置,
其中,所述定位部相对于所述止动件独立设置,且能在竖直位置和45°倾斜位置之间确定位置,
其中,第一操作件被设置为在所述刀具单元处于竖直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抵压,并相对于能与所述定位部接合的所述第二操作件独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装置,进一步包括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可以将支承件相对于基件固定在绕基件的旋转轴线的转动方向上的适当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装置,进一步具有加载件,所述加载件被构造为使所述第二定位件趋向锁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操作员处于操作切削装置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解锁位置比锁止位置更靠近操作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为孔,而所述第二定位件为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操作件具有可由操作员转动的拨块,
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拨块的转动转换成所述第二定位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的运动转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操作件具有可由操作员转动的杆,
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
板簧,所述板簧将所述第二定位件弹性地固定在适当位置;以及
凸轮,所述凸轮可通过杆的转动而旋转并作用于板簧,从而当板簧在凸轮的作用下弹性变形时使所述第二定位件移动。
CN 200910000431 2008-01-08 2009-01-08 切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0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1179 2008-01-08
JP2008-001179 2008-01-08
JP2008001179 2008-01-08
JP2008-003262 2008-01-10
JP2008003262A JP2009160904A (ja) 2008-01-10 2008-01-10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位置決め機構
JP2008003262 2008-01-10
JP2008212790 2008-08-21
JP2008212790A JP5259299B2 (ja) 2008-01-08 2008-08-21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位置決め機構
JP2008-212790 2008-08-21
JP2008300889 2008-11-26
JP2008300889A JP5344891B2 (ja) 2008-11-26 2008-11-26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支持機構
JP2008-300889 2008-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0805A CN101480805A (zh) 2009-07-15
CN101480805B true CN101480805B (zh) 2013-01-30

Family

ID=4087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0043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0805B (zh) 2008-01-08 2009-01-08 切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59299B2 (zh)
CN (1) CN101480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4272A (en) * 2012-07-23 2014-01-29 Black & Decker Inc A Support Preventing Tipping of a Mitre Saw
CN103049378A (zh) * 2012-12-18 2013-04-17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仿真器的程序调试方法
JP5989552B2 (ja) 2013-01-21 2016-09-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卓上切断機
JP7254623B2 (ja) * 2019-05-22 2023-04-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0904A1 (en) * 1992-05-22 1993-11-24 Makita Corporation Miter saw
EP1716986A1 (en) * 2005-04-29 2006-11-02 Black & Decker, Inc. Bevel lock assembly for mitter saws
CN2936514Y (zh) * 2006-08-17 2007-08-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切割倾角可调的圆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4504B2 (ja) * 2005-06-28 2012-06-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丸鋸
JP2006188073A (ja) * 2006-04-10 2006-07-20 Hitachi Koki Co Ltd 卓上切断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0904A1 (en) * 1992-05-22 1993-11-24 Makita Corporation Miter saw
EP1716986A1 (en) * 2005-04-29 2006-11-02 Black & Decker, Inc. Bevel lock assembly for mitter saws
CN2936514Y (zh) * 2006-08-17 2007-08-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切割倾角可调的圆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0805A (zh) 2009-07-15
JP5259299B2 (ja) 2013-08-07
JP2009184101A (ja) 200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3230B1 (en) Cutting device
CN101480805B (zh) 切削装置
US7287453B2 (en) Woodworking table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US20130263712A1 (en) Miter saw
JP5530649B2 (ja) スライドマルノコ
US8424433B2 (en) Support leg devices and cutting tools having the support leg devices
JP2008296322A (ja) 工具交換装置
JP5313081B2 (ja)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位置決め機構
CN1733438A (zh) 锯断机的倾斜定位机构
CN110695827A (zh) 光纤套箍研磨用夹具和载置部件
JP4936217B2 (ja) 卓上切断機
JP5989552B2 (ja) 卓上切断機
JP2009262307A (ja) ボーリング工具
CN201091929Y (zh) 钻床
JP2009023027A (ja) 被加工物保持装置
CN105451919B (zh) 用于钥匙复制机的夹具
KR101930792B1 (ko) 둥근톱기계장치
JP5344891B2 (ja)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支持機構
US6619895B1 (en) Machine spindle actuating indexing unit
JP2009233769A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WO2004037484A1 (ja) 工作機械とツールマガジン
JP5384251B2 (ja) 卓上切断機における切断機本体の傾斜支持機構
JP4870973B2 (ja) 電動工具
JP2011042008A (ja) 電動工具装置用操作補助具、操作補助具付電動工具装置
JP5760602B2 (ja) スライド式卓上切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08